CN10480845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8457B
CN104808457B CN201410528534.1A CN201410528534A CN104808457B CN 104808457 B CN104808457 B CN 104808457B CN 201410528534 A CN201410528534 A CN 201410528534A CN 104808457 B CN104808457 B CN 104808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image forming
forming part
flat pi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5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8457A (zh
Inventor
中岛崇晴
池田美穗
汤浅宏郎
汤浅宏一郎
原岛康充
原瞳子
柿岛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115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32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08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其用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其用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小于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转印宽度被设置为大于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粒径,在转印宽度内,在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之间发生转印。在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形成电场所需的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第482011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含有用于反射光的片状物质的金色色调剂。在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感光体上显影的金色色调剂图像和除了金色色调剂图像之外的、包括黄色或透明色的另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图像承载体上分层并定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颜料粒子的扁平面与记录介质的平面平行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该第一图像形成部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部,该第二图像形成部用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含有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小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转印宽度(在该转印宽度内,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发生转印)被设置为大于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粒径。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形成电场所需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含有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大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含有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是大约6μm至大约15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是环形带,并且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是大约0.5μm或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作用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之间的转印负重(transfer load)被设置为大约1N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宽度被设置为大约5μm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约1.0μA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该第一图像形成部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部,该第二图像形成部用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由Sm>Sc表示的关系被满足,其中,当损失率由M2/M1(其中,M1是转印到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的质量,并且M2是转印到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并随后附着到下游侧的潜像载体的一部分色调剂的质量)表示时,Sm是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损失率,并且Sc是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损失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中的至少一项被设置为满足Sm>Sc。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大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的情况、转印宽度小于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粒径的情况以及转印电流小于形成电场所需要的值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增强图像的金属光泽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平均粒径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颜料粒子的扁平面与记录介质的平面平行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平均粒径小于5μm或大于16μm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颜料粒子的扁平面与记录介质的平面平行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大于0.5μm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颜料粒子的扁平面与记录介质的平面平行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转印负重小于1N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颜料粒子的扁平面与记录介质的平面平行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转印宽度小于5μm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增强图像的金属光泽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转印电流小于1.0μA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增强图像的金属光泽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满足Sm≤Sc(其中,Sm是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损失率,并且Sc是不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损失率)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增强图像的金属光泽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而且,当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粒子彼此交叠时,交叠的色调剂粒子处于使金属光泽变差的取向。通过满足Sm>Sc,去除了处于使金属光泽变差的取向的大量色调剂粒子。由此,增大了处于使金属光泽增强的取向的色调剂粒子的比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和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这两者被设置为满足Sm≤Sc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增强图像的金属光泽的取向来排布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粒子。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转印到转印带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的一部分附着到感光鼓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出一层金属色色调剂粒子的厚度较小并且扁平颜料粒子的反射面具有与纸张部件的平面平行排列而不彼此交叠的理想取向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该层金属色色调剂粒子的厚度较大并且扁平颜料粒子处于以下取向的示意图:该取向中,扁平颜料粒子的反射面随意面向与和纸张部件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图7是用于计算动态指数(flop index)的表达式;
图8A和图8B是示出如何测量转印宽度的图,其中,图8A示出金属色色调剂附着到感光鼓之前的状态,并且图8B示出金属色色调剂附着到感光鼓之后的状态;
图9A是构成金属色色调剂粒子的扁平颜料粒子的平面图,并且图9B是扁平颜料粒子的侧面图;以及
图10A是示出一次转印后转印带上的色调剂的示意图,并且图10B是示出通过下游侧的一次转印之后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和附着到感光鼓的色调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和操作。然后,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关部件。要注意的是,在以下描述中,“装置高度方向”是图1中箭头H所指示的方向,“装置宽度方向”是图1中箭头W所指示的方向。与装置高度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这两者垂直的方向是“装置深度方向”,该方向由箭头D指示。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个构造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构造的示意性正面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部12,该图像形成部12利用电子照相系统在充当记录介质的示例的纸张部件P上形成图像;介质传送部50,该介质传送部50传送纸张部件P;以及后处理部60,该后处理部60在上面已经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部件P上执行后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70和电源单元80。控制器70控制电源单元80和上述部分。电源单元80向包括控制器70的上述部分供电。
图像形成部的构造
图2从正面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部12,参照图2,将描述图像形成部12。图像形成部12包括感光鼓21,该感光鼓21充当潜像载体的示例;充电器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清洁装置25;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还参见图3);转印装置30,该转印装置30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部件P;以及定影装置40,该定影装置40定影转印到纸张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
设置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以便形成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六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这六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对应于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附在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后面的字母(V)、(W)、(Y)、(M)、(C)和(K)指示上面提到的颜色。转印装置30在转印咬合部(transfer nip)NT向纸张部件P转印这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这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一次转印到充当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的示例的转印带31)。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特殊色(V)是用于将金属光泽添加于图像的金属色,而第二特殊色(W)是特定于用户的颜色,该颜色比其他颜色更频繁地使用。下面将描述各个颜色的色调剂。
感光鼓
如图2和图3所示,感光鼓21是圆筒状并且被构造为经由驱动装置(未示出)使它们绕自己的轴旋转。感光鼓21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例如带负电的感光层。感光鼓21在其外周面上还具有保护层(overcoat layer)。对应于各个颜色的这些感光鼓21从正面看时沿装置宽度方向排布成直线。
充电器
充电器22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感光层)冲负电。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充电器22是电晕放电型(非接触型)栅格电晕管(scorotron)充电器。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更具体地,曝光装置23根据从构成控制器70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将调制后的曝光光L(参见图3)照射到已经被充电器22充电的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一旦由曝光装置23照射曝光光L,静电潜像就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23利用各包括多面镜和Fθ透镜的光扫描装置(光学系统),通过横跨感光鼓21的表面扫描从光源发出的激光束,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曝光。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各个颜色设置曝光装置23。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24通过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G对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虽然这里将不给出详细描述,但是显影装置24各至少包括含有显影剂G的容器241以及和显影辊242,该显影辊242在旋转的同时将容器241中的显影剂G供应给感光鼓21。色调剂盒27经由用于供给显影剂G的供给路径(未示出)连接到容器241。在感光鼓21和曝光装置23上方,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色调剂盒27在正面图中沿装置宽度方向并排排布,并且可独立替换。
而且,将显影偏置电压施加于显影辊242。显影偏置电压是施加在感光鼓21与显影辊242之间的电压。通过施加显影偏置电压,在显影辊242与感光鼓21之间造成电势差,因此,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25各自包括刮刀251,用于在色调剂图像已经转印到转印装置30之后刮掉残留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虽然未示出,但是清洁装置25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存储用刮刀251(参见图3)刮掉的色调剂,和用于将壳体中的色调剂传送到废弃色调剂盒的传送装置。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30以叠加方式将形成在各个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1,并且将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部件P(参见图2)。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环形转印带31卷绕在多个辊32周围,以便保持在特定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持转印带31,以便形成在正面图中沿装置宽度方向伸长的反转钝角三角形。在多个辊32中,图2所示的辊32D充当驱动辊,该驱动辊利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沿箭头A方向驱动转印带31。而且,在多个辊32中,图2所示的辊32T充当向转印带31施加张力的张力辊。在多个辊32中,图2所示的辊32B充当第二转印辊34的对置辊。
转印带31在其沿上述位置中的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上边,从下方接触各个感光鼓21。当从一次转印辊33施加转印偏置电压时,各个感光鼓21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31。而且,转印带31的钝角下顶点接触二次转印辊34,形成转印咬合部NT。当施加来自二次转印辊34的转印偏置电压时,转印带31将上面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穿过转印咬合部NT的纸张部件P。
定影装置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40将在转印装置30中转印到纸张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上。
定影装置40通过在形成在加压辊42与卷绕在多个辊413周围的定影带411之间的定影咬合部(fixing nip)NF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辊413H是加热辊,该辊413H具有例如内置加热器,并且经由从马达(未示出)传送的驱动力而旋转。凭借该构造,使定影带411沿箭头R方向旋转。
介质传送部
介质传送部50包括:介质馈送单元52,该介质馈送单元52向图像形成部12馈送纸张部件P;和介质排出单元54,该介质排出单元54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图像之后排出纸张部件P。介质传送部50还包括:介质返回单元56,该介质返回单元56当在纸张部件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用,和中间传送部58,该中间传送部58将纸张部件P从转印装置30向定影装置40传送。
介质馈送单元52根据转印定时向图像形成部12中的转印咬合部NT逐一馈送纸张部件P。介质排出单元54将纸张部件P从装置排出(在定影装置40中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到了该纸张部件P上)。当要将图像形成在一面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部件P的另一面上时,介质返回单元56反转纸张部件P并且将其馈送回图像形成部12(介质馈送单元52)。
后处理部
如图1所示,后处理部60包括介质冷却单元62,该介质冷却单元62冷却在图像形成部12中形成有图像的纸张部件P;矫直装置64,该矫直装置64矫直卷曲的纸张部件P;以及图像检查部66,该图像检查部66检查纸张部件P上所形成的图像。后处理部60的组件布置在介质传送部50的介质排出单元54中。
构成后处理部60的介质冷却单元62、矫直装置64和图像检查部66沿纸张排出方向从上游侧按顺序排布在介质排出单元54中,并且对由介质排出单元54排出的纸张部件P执行上述后处理。
图像形成操作
接着,将描述经由图像形成装置10对纸张部件P执行的图像形成过程和后续的后处理过程的概要。
如图1所示,在接收到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器70启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因此,使感光鼓21和显影辊242旋转,并且驱动转印带31。而且,使加压辊42旋转,并且驱动定影带411。控制器70还与这些组件的操作同步地启动介质传送部50等。
因此,各个感光鼓21在旋转的同时被充电器22充电。而且,控制器70向各个曝光装置23发送在图像信号处理单元中经处理的图像数据。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曝光光L,以使相应的充电后的感光鼓21曝光。因此,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用从显影装置24供给的显影剂来显影各个感光鼓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这样,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
相应感光鼓21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通过相应的一次转印辊33经受转印偏置电压时,被顺序转印到运行的转印带31。这样,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其中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形成在转印带31上。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经由运行的转印带31传送到转印咬合部NT。介质馈送单元52根据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的传送定时,将纸张部件P馈送到转印咬合部NT。通过在转印咬合部NT施加转印偏置电压,将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到纸张部件P。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部件P在经受负压吸引的同时,经由中间传送部58从转印装置30中的转印咬合部NT传送到定影装置40中的定影咬合部NF。定影装置40将热和压力(定影能)施加于穿过定影咬合部NF的纸张部件P。这样,将被转印到纸张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纸张部件P在经由介质排出单元54传送到装置外部的排出介质容纳部的同时由后处理部60处理。在定影过程中经加热的纸张部件P首先由介质冷却单元62冷却,然后由矫直装置64矫直。被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被图像检查部66检查色调剂浓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的有无和程度。最终,纸张部件P被排出到介质排出单元54上。
当图像也要形成在纸张部件P的非图像表面(即,没有图像的表面)时(即,当要执行双面打印时),控制器70将用于已经穿过图像检查部66的纸张部件P的传送路径从介质排出单元54切换到介质返回单元56。因此,纸张部件P被反转并馈送到介质馈送单元52。然后,通过与在纸张部件P的正面上所执行的图像形成过程相同的图像形成过程,在纸张部件P的背面上形成(定影)图像。然后,纸张部件P经过与图像形成之后在纸张部件P的正面上执行的后处理过程相同的后处理过程,并且被介质排出单元54排出到装置外部。
相关部件的构造
色调剂
接着,将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
如图5所示,金属色(该金属色用作第一特殊颜色(V))的色调剂粒子Gm(下文中,“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整体形状是扁平圆盘形。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由诸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styrene-acrylic resin)等的粘合剂树脂以及该粘合剂树脂内部添加的片状扁平颜料粒子120、电荷控制剂(未示出)等组成。在图5(以及下面描述的图4和图6中),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示意性地例示为矩形。
如图9A和图9B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扁平颜料粒子120由片状扁平铝组成。更具体地,从侧面看时,布置在扁平面上的扁平颜料粒子120具有扁平形状,其在左右方向上大于在上下方向上。而且,扁平颜料粒子120具有在图9B中面向上下的一对反射面(扁平面)120A。
从上方看时,图9B所示的颜料粒子120具有如图9A所示的比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更宽的形状。
通过在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中含有的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反射面120A处反射光,使金属光泽添加于图像。
另一方面,除了金属色之外的颜色(用作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粒子Gc(下文中,“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未示出)具有大致球形或马铃薯形,并且各由诸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的粘合剂树脂以及该粘合剂树脂内部添加的除了扁平颜料之外的颜料(未示出)、电荷控制剂等组成。要注意的是,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不必需具有大致球形或马铃薯形,而是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粉末色调剂(ground toner)。
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被设置为小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
更具体地,当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使用已知的测量技术测量的、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和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彼此比较时,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被设置为小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要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是-0.6(fc/μm),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是-0.4(fc/μm)。
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可以利用已知技术获得。例如,可以利用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的带电量分布测量装置(E-SPART ANALYZER)来测量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另选地,通过利用吹出测量装置(blow-off measuringapparatus)测量每单位质量的带电量,并根据每色调剂粒子的质量(质量=色调剂体积×色调剂比重)来计算带电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E-SPART。
而且,色调剂的带电量可以利用已知技术调整。例如,通过采用色调剂设计技术(该技术操纵内部添加于色调剂的电荷控制剂的类型、量等)可以进行调整。
而且,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平均粒径(体积平均)被设置为大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平均粒径。
而且,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平均粒径被设置为从6μm至15μm。
可以利用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的上述带电量分布测量装置(E-SPART ANALYZER)和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的粒度分析计数仪(Multisizer)来测量色调剂的平均粒径。
一次转印条件
如图3所示,转印宽度D(在该转印宽度D之内,在与除了第一特殊色之外的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W、20Y、20M、20C和20K的各个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与转印带31之间发生转印)被确定为使得转印在此是可能的。因此,转印宽度D大于或等于色调剂粒子的直径并且小于或等于感光鼓21的直径。因此,转印宽度D是5μm或更大。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宽度D被设置为4.0mm。要注意的是,下面将描述“转印宽度”。
而且,当转印偏置电压(DC电流)施加于相应的一次转印辊33时,在转印带31与各个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被设置为1.0μA或更大,该转印电流是形成电场所需的电流。要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电流被设置为45μA。
而且,转印带31与各个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之间的转印负重F(即,经由相应的一次转印辊33将转印带31推动到各个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所用的负重)被设置为1N或更大。要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负重F被设置为13gf/cm。
而且,考虑到色调剂的粒径和转印效率,转印带31的带表面31A的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被设置为0.5μm或更小。要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被设置为0.040μm。利用Surfcom 1400D-12来测量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是在表面粗糙度曲线大致是正弦曲线时中心面(参照面)处的平均粗糙度。通过利用触针式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测量在各个点处的高度、然后利用三维表面粗糙度分析装置分析测量值,来获得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
转印宽度
上述“转印宽度”是与所谓的咬合宽度(nip width)不同的宽度,并且下面将描述测量转印宽度的方法。
如图8A和图8B所示,色调剂图像GT形成在转印带31上,并且使一次转印辊33用与转印负重F(转印带31用该负重按压感光鼓21)相同的负重对着感光鼓21挤压转印带31。接着,将与色调剂相反极性的偏置电压施加于感光鼓21,然后停止偏置电压的施加。
然后,取出转印带31,以观察色调剂图像GT。由于偏置电压(该偏置电压使色调剂图像GT的一部分转印并附着到感光鼓21)的施加而使色调剂层的厚度减小的部分(即,减小了颜色强度的部分)的宽度是转印宽度D。
损失率
将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损失率。为了容易理解,在图10A和图10B中,以比实际尺寸大的比例例示色调剂。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一次转印中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T1(图10A)与下游侧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鼓21接触时,色调剂T1的一部分(色调剂T2)附着到感光鼓21。
要注意的是,下面将描述转印到转印带31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和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或21K的现象(即,再次转印)。
在M1是在一次转印中被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T1的质量并且M2是色调剂T2(色调剂T2是色调剂T1的与下游侧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鼓21接触并附着到感光鼓21的部分)的质量的情况下,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损失率S(%):
(M2/M1)×100。
而且,在Sm是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金属色色调剂Gm的损失率,并且Sc是用作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色调剂的损失率的情况下,Sm与Sc之间的关系被设置为:
Sm>Sc。
虽然可以采用任意方法来满足Sm>Sc,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设置为小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来满足Sm>Sc。
另选地,通过控制要施加于转印带31与和除了第一特殊色(V)之外的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W、20Y、20M、20C和20K的各个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之间的转印偏置电流,可以满足Sm>Sc。
要注意的是,确定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转印条件(更具体地,上述转印宽度D、转印电流和转印负重F)满足Sm>Sc。
测量损失率的方法
测量一次转印的色调剂T1的质量M1的示例
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T1用真空吸尘器打扫(vacuumed)并由过滤器收集。使用电天平来测量由过滤器收集的色调剂T1的质量M1。
测量附着到感光鼓的色调剂T2的质量M2的示例
第一方法
经过下游侧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鼓21而未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3的质量由M3表示。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T3用真空吸尘器打扫并由过滤器收集,并且利用电天平来测量质量M3。
因为与感光鼓21接触并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的质量M2根据M1-M3=M2获得,所以根据((M1-M3)/M1)×100=S(损失率(%))计算Sm和Sc。
然而,因为与感光鼓21接触并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的质量M2比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T1的质量M1和色调剂T3的质量M3小得多,所以有大的测量误差。
第二方法
测量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M2的质量M2(下面将描述测量质量的方法)。然后,根据(M2/M1)×100=S(损失率(%))计算Sm和Sc。
如上所述,因为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的质量M2非常小,所以难以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因此,作为示例,下面将描述获得精确质量M2的另一个方法。
在预定条件下,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T2用真空吸尘器打扫并由过滤器收集,并且测量色调剂T2的质量M2。要注意的是,如上所述,因为质量M2非常小,因此涉及许多测量误差(变化),所以增加测量次数(N数),并且平均化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被转印到一条纸带,然后将这条纸带施加于衬纸,以测量颜色。
在若干条件下测量的质量M2的平均值和转印到一条纸带的颜色彼此关联,并且生成回归表达式(回归线)。然后,利用该回归表达式,仅通过测量转印有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的一条纸带的颜色,获得色调剂T2的质量M2。
在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情况下,转印有色调剂T2的一条纸带施加于白色衬纸,以测量图像浓度(ID)。
在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情况下,转印有色调剂T2的一条纸带施加于黑色衬纸,以测量L*。
优点
接着,将描述相关部件构造的操作。
当发出向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给予金属光泽的图像形成指令时(在向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给予金属光泽的模式下),如图1所示,与金属色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即,第一图像形成部的示例)以与对应于其他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W、20Y、20M、20C和20K(即,第二图像形成部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工作。
更具体地,与给予图像金属光泽的一部分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V的表面上。即,当金属光泽给予整个图像(纸张部件P)时,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V的整个表面上,而当金属光泽给予图像(纸张部件P)的一部分时,形成与该部分对应的静电潜像。
用含有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参见图4等)的、从显影装置24V供给的显影剂来显影形成在感光鼓21V上的静电潜像。这样,金属色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1V上。
该金属色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运行的转印带31,并且随后,其他色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转印带31。这样,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其中,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形成在转印带31上。该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在转印咬合部NT从转印带31转印到纸张部件P。
接着,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转印到转印带31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或21K(即,再次转印)的现象。在图4中,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以比实际尺寸大的比例例示。
虽然通过将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作为示例给出以下描述,但是相同描述应用于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
如图4所示,形成有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并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图像与对应于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W、20Y、20M、20C和20K的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接触。此时,由于施加于一次转印辊33的转印偏置电压,具有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注入到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中,这反转了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极性并使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特别地附着到感光鼓21W。
因为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之间的吸引力小于转印带31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之间的吸引力,所以上层上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图4中)优选地附着到感光鼓21。
由于上层上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所以转印带31上的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减小(层数减小)。
这里,将描述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金属光泽(即,反射率对角度的依赖性)。图5和图6示意性地示出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形成有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色调剂图像。虽然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实际上熔融到一起,但是为了容易理解,它们在图5和图6中以分开方式进行例示。而且,未示出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
为了凭借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来加强金属光泽,需要增大图7所示的动态指数(FI)值;即,需要增加规则反射率(L*15°),并且减小漫反射率(L*110°)。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Am小时(即,各个色调剂粒子的厚度与层数之积小时),而且当色调剂层的厚度小时(即,当层数接近1时),色调剂粒子的取向特性较高。因此,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反射面120A可能具有与纸张部件P的平面PA平行排列而不彼此交叠的理想取向。在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反射面120A与纸张部件P的平面PA平行排列而不彼此交叠的理想取向中,光沿相同方向反射,这增加了规则反射率(L*15°),并减小了漫反射率(L*110°)。因此,增强了金属光泽(动态指数值增大)。
然而,如图6所示,当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Am大时(即,层数大时),色调剂粒子的取向特性低。因此,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反射面120A可能具有在彼此交叠的同时面向与和纸张部件P的平面PA平行的方向交叉的各个方向的取向。在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反射面120A在彼此交叠的同时面向与和纸张部件P的平面PA平行的方向交叉的各个方向时,光沿随意方向反射,这减小了规则反射率(L*15°),并增大了漫反射率(L*110°)。因此,降低了金属光泽(动态指数值减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所以转印带31上形成的、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减小(参见图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被设置为小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因此,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由于注入具有相反极性的电荷而比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更可能反转极性,并且可能附着到感光鼓21。即,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大于或等于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的情况相比,形成在转印带31上的、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较小。
要注意的是,转印宽度D(在该转印宽度D之内,在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之间发生转印)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直径,并且在转印带31与各个感光鼓21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形成电场所需要的值。而且,转印宽度D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μm,并且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μA。这些设置促进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极性由于具有相反极性的电荷的注入而反转。
这将从不同视角来描述:即,使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中含有的扁平颜料粒子120附着到感光鼓21,使得它们具有图5所示的理想取向,从而减小形成在转印带31上的、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以增强金属光泽。
而且,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平均粒径大于不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其他色的色调剂粒子Gc的平均粒径。因为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尺寸和表面面积大且形状为扁平,所以转印带31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转印带31与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之间的机械附着力大。
然而,如果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直径过小,则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之间的附着力增大,并且如果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直径过大,则每色调剂粒子的质量增大,这使色调剂粒子不太可能附着到感光鼓21。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平均直径被设置为6μm至15μm。
而且,作用在感光鼓21与转印带31之间的转印负重被设置为1N或更大,并且转印带31的带表面31A的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Sra)被设置为0.5μm或更小。因此,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与转印带31之间的机械附着力增大。
这样,因为上层上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被控制为使得它们可能附着到感光鼓21,所以更有效地减小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形成在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层的厚度。
另一方面,Sm与Sc之间的关系被设计如下:Sm>Sc,其中,Sm是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损失率;并且Sc是用作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的损失率。
因此,如图4所示,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大量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附着到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并且因此,形成在转印带31上的、由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组成的色调剂层的厚度减小。因此,如图6所示,处于使金属光泽变差的取向的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量减小,如上参照图5所述,这增大了处于理想取向的扁平颜料粒子120的比例。因此,金属光泽增强。
基于电子照相的常用技术知识,因为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T3(参见图10B)将最终定影到记录介质P以变为图像,所以从图像质量(图像浓度等)的立场,期望色调剂T3的量较大。而且,因为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参见图10B)将最终被丢弃,所以期望色调剂T2的量小。即,期望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损失率Sc小。
相反,如上面参照图5所述,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金属色色调剂Gm的层的厚度Am(色调剂的厚度×层数)越小(层数越少),而且,色调剂层的厚度越小(越接近一层),金属光泽越高(动态指数值增大)。因此,期望的是,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T3(参见图10B)的量小,并且附着到感光鼓21的色调剂T2(参见图10B)的量大。即,期望的是,金属色色调剂Gm的损失率Sm大。
通过设置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损失率Sc和含有扁平颜料粒子120的金属色色调剂粒子Gm的损失率Sm(Sc和Sm彼此相反),使得满足Sm>Sc,确保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质量和用作第一特殊色(V)的金属色色调剂G的图像质量(金属光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要注意的是,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具有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示例描述了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分别转印到转印带31的情况,但是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也可以分别并直接转印到纸张部件P(记录介质),或者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可以统一转印到转印带或纸张部件P(记录介质)。
而且,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金属色色调剂图像和其他色的色调剂图像同时定影到纸张部件P,但是也可以分开执行将金属色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上和将其他色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上。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很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选择了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该第一图像形成部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部,该第二图像形成部用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其中:
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
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小于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
转印宽度被设置为大于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粒径,在所述转印宽度内,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发生转印;并且
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形成电场所需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大于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是6μm至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是环形带;并且
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中心面表面粗糙度平均值是0.5μm或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作用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之间的转印负重被设置为1N或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宽度被设置为5μm或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电流被设置为1.0μA或更大。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该第一图像形成部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部,该第二图像形成部用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色调剂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其中:
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转印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记录介质;并且
由Sm>Sc表示的关系被满足,其中,当损失率由M2/M1表示时,Sm是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损失率,并且Sc是不含有所述扁平颜料的所述色调剂的损失率,其中,M1是转印到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的质量,并且M2是转印到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并随后附着到下游侧的潜像载体的一部分色调剂的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色调剂的每粒子的平均带电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的潜像载体与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之间流动的转印电流中的至少一项被设置,以便满足Sm>Sc。
CN201410528534.1A 2014-01-24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808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1526 2014-01-24
JP2014011526A JP6183230B2 (ja) 2013-06-19 2014-01-2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8457A CN104808457A (zh) 2015-07-29
CN104808457B true CN104808457B (zh) 2017-12-19

Family

ID=5370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534.1A Active CN104808457B (zh) 2014-01-24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8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194B (zh) * 2014-02-07 2020-03-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796A (zh) * 2006-01-25 2007-08-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复合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7931A (ja) * 2002-08-20 2004-03-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2968B2 (ja) * 2005-09-29 2008-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正帯電性非磁性1成分トナー
JP5267208B2 (ja) * 2009-02-25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490B2 (ja) * 2011-09-28 2013-09-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輝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796A (zh) * 2006-01-25 2007-08-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复合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8457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32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5532173B1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9461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flat toner to obtain a gloss
US8918008B2 (en) Connector, charg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connector
CN10480846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604833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11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464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657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084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98637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46793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5936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138131A (ja)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8197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299A (ja) スキャ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3419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6641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819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487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91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58B2 (ja) 適正トナー付着量特定方法
JP20161146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56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