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3470C -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3470C
CN1243470C CNB021057230A CN02105723A CN1243470C CN 1243470 C CN1243470 C CN 1243470C CN B021057230 A CNB021057230 A CN B021057230A CN 02105723 A CN02105723 A CN 02105723A CN 1243470 C CN1243470 C CN 12434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lead ring
rotor
postur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57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1172A (zh
Inventor
平山广和
落合浩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1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1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34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4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能够使导环臂顺利地返回到卷线姿势。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机构(18)是使导环臂连动于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而从放线姿势返回到卷线姿势的装置,具备:移动构件(51)、切换构件(52)和滚筒(59)。移动构件设在转子上,与导环臂连动地自由移动成对应于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对应于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当位于第2位置时,一部分朝向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突出。切换构件设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上、当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与突出的移动构件接触而使移动构件朝第1位置移动。滚筒设在移动构件与切换构件的接触部分上、并与切换构件滚动接触。

Description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导环反转装置,特别是涉及将安装在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的转子上可自由摆动成卷线姿势和放线姿势的导环臂,连动于前述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而由前述放线姿势返回前述卷线姿势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旋转卷线器具有:卷线器本体、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的转子和钓线卷绕在外周上的卷筒。转子具有:挟持旋转轴地相对配置的第1及第2臂部、和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两臂部前端上的导环臂。
导环臂是可操纵在卷取钓线时将钓线导引至外周的卷线姿势;和在从卷筒反复放出钓线时不造成妨碍地由卷线姿势推倒成的放线姿势。为了将导环臂维持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并且连动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而由放线姿势返回至卷线姿势,在转子上设有导环反转装置。
导环反转装置具有:连动于导环臂的摆动,可自由移动到对应于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对应于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地设在转子内的移动机构;和可接触于移动机构地设在卷线器本体上的切换部。移动机构配置成当位于第2位置时,一部分从转子的后部突出,突出端在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时与切换部接触。
切换部是堵塞转子的后部地在形成于卷线器本体前部上的凸缘部上朝向转子突出而以一体或分体来设置。
在如此结构的旋转卷线器中,当如抛投时那样在配置有导环臂的状态下将手把操作成卷线姿势,使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移动机构的突出端冲突至切换部而边滑动边接触。然后,移动机构受到切换部推压而从第2位置返回到第1位置,导环臂由放线姿势返回卷线姿势。
发明内容
在这种导环反转装置中,在通过操作手把使导环臂返回至卷线姿势时,要求尽可能地以轻的操作力能使导环臂顺利地返回。
在前述以往的结构中,在导环臂的反转重回时,因移动机构的突出端经常与切换部冲突,切换部有可能受损。一旦切换部受损,则在移动机构与切换部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变大,而不易使导环臂返回到卷线姿势。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中,能够使导环臂顺利地返回到卷线姿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将安装在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的转子上、可自由摆动成卷线姿势和放线姿势的导环臂与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连动地由放线姿势返回到卷线姿势的装置,具备:移动机构、切换部和转动构件。移动机构设在转子上可与导环臂连动地自由移动成对应于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对应于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当位于第2位置时,一部分朝卷线器本体的前部突出。切换部设在卷线器本体的前部上,当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与在第2位置突出的移动机构接触而使移动机构朝第1位置移动。转动构件设在移动机构及切换部中一方与移动机构及切换部中的另一方的接触部分上,且与移动机构及切换部的其中另一方滚动接触。
在这种导环反转装置中,在导环臂位于放线姿势时,当利用操作手把使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移动机构的突出端与切换部冲突而移动机构由第2位置朝第1位置移动,导环臂返回到卷线姿势。因在此冲突时,被设在移动机构及切换部中一方的接触部分上的转动构件与另一方冲突,所以在冲突后转动构件旋转而与另一方滚动接触。因此,即使移动机构或切换部与转动构件冲突也不易损伤,并且由于是滚动接触,所以摩擦力也不会变大。因此,使导环臂顺利地返回到卷线姿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装置中,移动机构具有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在接近导环臂的摆动中心,且导环臂位于放线姿势时,在较连接另一端与摆动中心的线段位于卷线姿势一侧的位置,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卡止于导环臂上,另一端与导环臂的摆动连动地前后移动。在此情况下,当导环臂摆动成放线姿势时,移动构件的另一端朝后方移动而突出于接触在切换部的位置。然后,当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已经突出的移动构件的另一端与切换部接触而将移动构件朝前方推压使导环臂回到卷线姿势。在此,因移动构件直接作用在导环臂与切换部上,所以可顺利地传递力量,并且移动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可确实地反转导环环并且能够削减导环反转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装置中,移动构件是一端沿着摆动轴心朝导环臂的摆动中心的附近弯曲,另一端为朝转子的旋转轴心弯曲,其中间为沿着转子的旋转轴心配置的棒状构件,另一端可自由前后移动地卡止在转子上。在此情况下,当导环臂摆动时,沿着摆动轴弯曲并卡止在导环臂上的移动构件的另一端绕摆动轴心旋转。因此,朝向转子的旋转轴心的移动构件的一端卡止在转子上而前后移动。在此,仅以将弯曲形成的棒状移动构件的一端卡止于导环臂而使另一端可自由前后移动地卡止,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导环臂的摆动运动简单地变换成移动构件的另一端的前后直线运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装置中,转动构件是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移动构件的另一端上的筒状构件。在此情况下,仅以将筒状构件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棒状移动构件上,即能够简单地构成转动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装置中,移动机构具有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卡止在导环臂上与移动构件不同的位置,将导环臂分配成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而弹压的肘节弹簧机构。在此情况下,利用肘节弹簧机构能够将导环臂保持在两姿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装置中,切换部具有转子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较上流侧从卷线器本体的前面更朝转子一侧突出的倾斜面。在此情况下,当在导环臂位于放线姿势的状态下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安装在移动构件的另一端(或倾斜面)的转动构件与倾斜面(或另一端)冲突而边旋转移动构件边渐渐地后退(朝前方移动)而使导环臂返回到卷线姿势。因此,移动构件能顺利地后退而使导环臂顺利地回到卷线姿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装置中,移动机构具有: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接近导环臂的摆动中心的位置,且途中可自由摆动地卡止在转子上的肘节弹簧机构;卡止在肘节弹簧机构的另一端上、且绕与转子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转子的后面上的回位杆,回位杆的前端与切换部接触。在此情况下,当导环臂摆动到放线姿势时,回位杆则摆动至与切换部接触的位置。然后,当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回位杆则接触切换部后摆动至原来的位置,通过此摆动肘节弹簧构件也摆动而使导环臂返回至卷线姿势。在此,因回位杆仅绕与转子的旋转轴平行的轴摆动,所以可紧凑地将移动机构收纳于转子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装置中,切换部具有转子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较上流侧更朝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倾斜面。在此情况下,当在导环臂位于放线姿势的状态下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安装在回位杆的前端(或切换部)上的转动构件与倾斜面(或回位杆)冲突而朝拉入方向摆动,经由肘节弹簧机构使导环臂返回到卷线姿势。因此,回位杆顺利地摆动而经由肘节弹簧机构能使导环臂顺利地回到卷线姿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9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在技术方案7或8所记载的装置中,转动构件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回位构件的前端上。在此情况下,因转动构件安装在摆动的回位杆上,所以能够以1个转动构件顺利地与切换部接触。
根据本发明,在移动机构与切换部冲突时,设在移动机构及切换部中一方的接触部分上的转动构件与另一方冲突,所以在冲突后转动构件旋转而与另一方滚动接触。因此,即使移动机构或切换部与转动构件冲突也不易损伤,并且由于是滚动接触,所以摩擦力也不会变大。因此,使导环臂顺利地返回到卷线姿势。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卷线器的右侧面图。
图2是其左侧面剖面图。
图3是第1转臂的剖面图。
图4是第1转臂的剖面扩大图。
图5是显示导环反转装置的卷线器躯干的正面图。
图6是显示导环反转装置的卷线器躯干的底面部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卷线器具备:手把1、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手把1的卷线器本体2、转子3以及卷筒4。转子3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卷筒4是用来将钓线卷取在外周面上,可朝前后自由移动地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
卷线器本体2具有: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卷线器躯干2a;和为了堵塞卷线器躯干2a的空间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卷线器躯干2a上的盖构件2b。
卷线器躯干2a是例如为镁合金制,在上部一体形成朝前后延伸的T字形钓竿安装脚2c。如图2所示,在卷线器躯干2a的空间内,设有连动于手把1的旋转使转子3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和用来使卷筒4朝前后移动均等地卷绕钓线的往复移动机构6。在卷线器躯干2a及盖构件2b的前端,形成有圆形的凸缘部2d、和较凸缘部2d更小直径且前端成开口状的圆筒部2e。圆筒部2e的剖面是如图5所示,呈圆的一部分被切除的D字形状。
盖构件2b是例如为镁合金制的构件,在3处被螺丝钉固定于卷线器躯干2a上。在凸缘部2d上,在卷线器躯干2a与盖构件2b的分割部分,如图5及图6所示,可自由装卸地安装着后述的切换部件52。
转子驱动机构5如图2所示,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着手把1的手把轴10;和与手把轴10一同旋转的伞齿轮11;和啮合于此伞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小齿轮12是呈筒状,其前部12a贯通转子3的中心部,由螺帽13与转子3固定。小齿轮12是其轴方向的中间部与后端部分别由轴承14a、14b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2上。
往复移动机构6是用来使经由拖曳机构71被连结于卷筒4的中心部上的卷轴15朝前后方向移动而使卷筒4朝相同方向移动的机构。
[转子的结构]
转子3如图2所示,具有:转子本体16;可自由摆动成放线姿势与卷线姿势地安装在转子本体16前端上的导环臂17;和为了将导环臂17返回到卷线姿势而安装在转子本体16上的导环反转机构18。
转子本体16具有:可绕卷轴15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卷线器躯干2a上的圆筒部30;和在圆筒部30的侧方相互对向地设置的第1及第2转臂31、32。圆筒部30与两转臂31、32是例如为镁合金制且一体成形。
圆筒部30的前部上形成有前壁33。在前壁33的中央部形成有毂部33a。在毂部33a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小齿轮的前部12a及卷轴15贯通此贯通孔。在前壁33的前部配置着转子3的固定用的螺帽13。
第1及第2转臂31、32如图2~图4所示,具有:在圆筒部30的后部外周面上分别配置的第1及第2连接部31a、32a;由第1及第2连接部31a、32a分别朝外侧弯曲成凸状且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31b、32b;和分别覆盖两连接部31a、32a与两臂部31b、32b的两外侧部分的第1及第2盖构件31c、32c。第1及第2连接部31a、32a是在圆筒部30与圆周方向上圆滑地分别连续形成。
第1及第2臂部31b、32b是与第1及第2连接部31a、32a圆滑地连续形成且与圆筒部30隔着间隔地朝前方延伸。第1及第2臂部31b、32b由前端部朝与圆筒部30的连接部分圆滑地弯曲。在两连接部31a、32a与两臂部31b、32b的两外侧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开口31d、32d,第1及第2盖构件31c、32c是分别由外周侧堵塞开31d、32d。在第1盖构件31c与第1连接部31a及第1臂部31b的间形成有收纳空间48。
在第1臂部31b前端的外周一侧上自由摆动地被安装有第1导环支撑构件40是可。在第1臂部31b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用来安装导环反转机构18的长孔36;和用来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带螺孔的毂部38。
在第2臂部32b前端的内周一侧上自由摆动地被安装有第2导环支撑构件42是可。
第1导环支撑构件40通过旋入第1臂部31b的毂部38中的安装销39安装在第1转臂31上。此安装销39是由不易卡住的带六角孔的螺栓所构成,钓线不易卡在其头部上。
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前端上,如图3所示,安装有:用来将钓线导引到卷筒4的钓线滚筒41;和挟持着钓线滚筒41地固定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上的固定轴盖47。钓线滚筒41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前端。固定轴盖47是前端为尖形的变形圆锥形状。在固定轴盖47的前端部与第2导环支撑构件42的间固定着使线材弯曲成大致U字形状的导环43。由这些第1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0、42,钓线滚筒41,导环43以及固定轴盖47构成将钓线导引到卷筒4的导环臂17。导环臂17可在如图3(a)所示的导引钓线姿势与图3(b)所示的由导引钓线姿势反转的放线姿势之间自由摆动。
[导环反转机构的结构]
导环反转机构18配置在第1转臂31的收纳空间48内。导环反转机构18是连动于转子3的旋转使导环臂17由放线姿势返回到导引钓线姿势,并且在两姿势保持该状态。
导环反转机构18如图3至图6所示,具有:在收纳空间48内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第1臂部31b上的肘节弹簧机构50;可大致自由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收纳空间48内的、作为移动机构的一例的移动构件51;可接触于移动构件51且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凸缘部2d上的、作为切换部的一例的切换构件52;和具有用来制动转子3的制动构件65的转子制动机构54。
肘节弹簧机构50如图3所示,配置在第1转臂31内使导环臂17取得成为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成为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且用来将导环臂17保持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的机构。肘节弹簧机构50具有:一端卡止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上而另一端沿着第1臂部31b延伸的杆55;和将杆55弹推至进入侧的螺旋弹簧57。
杆55如图4所示,在前端具有卡止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合孔40a中地朝向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弯曲的卡止部55a。而且,杆55是在中间部具有用来卡止螺旋弹簧57的前端部的卡止突起55b,在后端部具有稍微弯曲的弯曲部55c。在卡止突起55b上安装有螺旋弹簧57的前端抵接的垫圈56,由此将均匀地由螺旋弹簧57的前端部传递至杆55上。
螺旋弹簧57接触于被安装在臂部31b的例如尼龙66等的合成树脂制的导引薄片34而被导引。导引薄片34具有弯曲成导引螺旋弹簧57的一侧面并且卡止底端部的壁面部34a。壁面部34a具有可接触于螺旋弹簧57的侧部及底端部的高度。由此,螺旋弹簧57变的易伸缩,并且在螺旋弹簧57伸缩时臂部31b不易损伤。
螺旋弹簧57的卡止在垫圈56上的前端部是较其他部分卷线径变小。由此在前端部以外在螺旋弹簧57与杆55的间产生大的间隙,在螺旋弹簧57的内部即使杆55改变姿势,螺旋弹簧57也不易变形。再者,亦可设置覆盖接触于螺旋弹簧57的底端部内周面上的毂部或底端部外周面的盖部等而卡止螺旋弹簧57的底端部。而且,亦可将这些毂部与盖部绕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摆动轴平行的轴摆动地安装在臂部31b上。例如,在毂部的底端面形成圆弧凸部,并且在臂部31b内形成卡合于圆弧凸部上的圆弧凹部,由此可自由摆动地构成毂部。
如此结构的肘节弹簧机构50配置成相对于连结摆动轴的轴心、也就是螺旋弹簧57与底端的中心位置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摆动轴心(安装销39的轴心)的线F,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下对于杆55的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止位置是位于不同方向上。由此,肘节弹簧机构50是将导环臂17分配成两姿势而弹压后在两姿势能够保持。
移动构件51是例如将不锈钢等的金属制线材的两端朝不同的90度方向弯曲所形成的构件。移动构件51是大致可自由前后移动到如图3(a)所示的离开位置与图3(b)所示的接触位置地安装在第1臂部31b上。移动构件51如图3至图6所示,其前端部51a朝外周侧被弯曲,卡止于形成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止凹槽40b上。中间部51b从杆55在直径方向内侧沿着第1臂部31b延伸。后端部51c是由中间部51b朝内周侧弯曲,进而朝转子3的中心弯曲。后端部51c是贯通长孔36且朝内方延伸至与被安装在圆筒部2e的底端部的制动构件65的前端面相对的位置。在此后端部51c的前端,例如通过压入将前端形成球状的盖58固定。作为转动构件的一例的滚筒59是邻接于盖58且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后端部51c上。滚筒59配置在可接触于切换构件52的位置。此结果,盖58能接触于制动构件65。
长孔36的宽是与移动构件51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是连动于导环臂17的摆动而沿着长孔36朝前后移动。
在移动构件51的卡合凹槽40b的卡止端是当导环臂17位于放线姿势时,由连结后端部51c与导环臂17的摆动中心的线位于卷线位置。即,移动构件51配置成在从连结位于接触位置(图3(b))时的后端部51c的轴心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摆动轴心的线在朝相同方向上的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存在着朝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止位置。由此,当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受到切换构件52所压时,能够使第1导环支撑构件40返回到卷线姿势。在位于接触位置时,盖58的前端是在较制动构件65的前端面更内侧由外周面稍向内侧咬入。因此,即使移动构件51的移动量稍稍变动也经常能获得相同的制动力。
切换构件52是例如为尼龙66与聚醛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如图5及图6所示,在卷线器躯干2a与盖部分2b的分割部分,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凸缘部2d上。在卷线器躯干2a与盖部分2b的分割部分形成有呈矩形状的缺口53。切换构件52具有:具有2个倾斜面60a、60b的山形状的凸轮部60;与凸轮部60一体形成的中间细部61;和锷部62。倾斜面60a是如图6的箭头所示的转子3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从上流侧朝转子3更突出于前方的倾斜面。倾斜面60b是由倾斜面60a的突出部分朝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突出量减少的倾斜面。中间细部61具有嵌入凹口53的大小,在凸轮部60与锷部62之间形成与凸缘部2d的壁厚大致相同尺寸的间隙。锷部62是具有较中间细部61更大的断面,接触于凸缘部2d的里面。一旦设置此倾斜面60b,当导环臂17位于放线姿势时,即使施加反转(出线方向的旋转)而移动构件51接触于切换构件52,导环反转机构18的移动构件51是在倾斜面60b被圆滑地导引至切换构件52,不易损伤。再者,具有如此的2个倾斜面60a、60b的切换构件52也能够适用在与卷线器本体2一体形成的切换部。
如此构成的切换构件52是当盖构件2b安装在卷线器躯干2a时,例如仅以将中间细部61嵌入于卷线器躯干2a,将盖构件2b螺丝固定于卷线器躯干2a上,就能固定于卷线器本体2上。因此,不须使用作为固定用的别的构件而能够简单地将切换构件52固定于卷线器本体2上。而且,即使卷线器本体2为易腐蚀的镁合金制,因移动构件51所接触的切换构件52是与卷线器本体2分别形成的构件,所以当导环臂17反转时,卷线器本体2不会产生损伤。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损伤所引起的腐蚀的行进。另外,安装在卷线器本体2上的切换构件52由于是电介质的合成树脂制,故即使使切换构件52接触于卷线器本体2上,卷线器本体2也不会电解腐蚀。
转子制动机构54是当导环臂17摆动至放线姿势时用来制动转子3的机构,具有:移动构件51;安装在圆筒部2e的底端部上的制动构件65。即,移动构件51构成导环反转机构18,并且也构成转子制动机构54。
制动构件65是当导环臂17位于放线姿势时,为了制动转子3的旋转所设置的。制动构件65是由断面为例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异戊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以及聚氨酯橡胶等的合成橡胶所构成的弹性体制的环状构件。在制动构件65的外周面上,形成除了回避切换构件52的部分以外以平坦的圆周面所构成的制动面65a。制动构件65安装在断面为D字形状的圆筒部2e的底端外周面上。因此,制动构件65被安装成从正面观察为D字形状。制动构件65的直线部是为了迂回切换构件52所设置的。在制动构件65的制动面65a的前端端缘上,与制动面65a连续地形成导入面65b。导入面65b形成连动于朝放线姿势的摆动的移动构件51的移动方向的上流侧远离下流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制动面65a连续且带有圆形的半径面来形成。如此,一旦形成连续于制动面65a而倾斜的导入面65b,则当移动构件51接触于制动构件65时,安装在移动构件51上的带有圆形的盖58经由制动构件65的导入面65b圆滑地接触制动面65a。因此,切换导环臂17的姿势的行进变得圆滑。在圆筒部2e的外周面上,与凸缘部2d隔着间隔地形成环状突起2f,制动构件65安装在凸缘部2d与环状突起2f之间且与两者接触。
在如此结构的导环反转机构18中,肘节弹簧机构50是可取如图3(a)所示的第1位置、和图3(b)所示的第2位置。第1位置是对应于导环臂17的卷线姿势,而第2位置是对应于导环臂17的放线姿势。而且,移动构件51是后端部51c由长孔36导引而可前后移动到图3(a)所示的第1位置(分离位置)和图3(b)所示的第2位置(接触位置)。第1位置(分离位置)对应于卷线位置,而第2位置(接触位置)对应于放线位置。在第2位置(接触位置),安装在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上的盖58是在较制动构件65的前端面更内侧稍稍压缩制动面65a地接触。因此,即使移动构件51的移动位置、也就是第2位置(接触位置)朝轴方向变动,制动力也不会变动。
而且,当在第2位置(接触位置)通过操作手把1使转子3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安装在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上的滚筒59的圆周面与切换构件52的倾斜面60a冲突而旋转,移动构件51是向第1位置(分离位置)朝前方被推压。因在此冲突时,滚筒59与切换构件52冲突,所以在冲突后滚筒59旋转而与切换构件52滚动接触。因此,即使切换构件52与滚筒59冲突双方皆不易损伤,并且因滚动接触,所以摩擦力也不会变大。因此,能使导环臂17顺利地返回到卷线姿势。
在转子3的圆筒部30的内部,如图2所示,配置有用来禁止、解除转子3的反转的反转防止机构70。反转防止机构70具有辊子型的单向离合器,利用将单向离合器切换成作用状态与非作用状态,来禁止、解除转子3的反转。
卷筒4配置在转子3的第1臂部31与第2臂部32之间,经由拖曳机构71安装在卷轴15的前端上。卷筒4具有:在外周卷取钓线的卷线躯体部4a;在卷线躯体部4a的后部以一体形成的裙部4b;和在卷线躯体部4a的前端一体形成的凸缘部4c。
[卷线器的操作及动作]
在抛投时利用反转防止机构70将转子3作成反转禁止状态后使导环臂17反转成放线姿势。当使导环臂17反转成放线姿势时,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2是朝后侧方倒下,而导环反转机构18是被配置于如图3(b)所示的第2位置。在导环臂17倒成放线姿势的状态下,可容易放出从卷筒4来的钓线。
从此卷线姿势到放线姿势的摆动,在肘节弹簧机构50上,通过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旋转,杆55是在图3(a)逐渐地后退并且朝逆时针方向摆动,而到图3(b)所示的第2位置。此时,退后到超过死点。当超过死点时,利用螺旋弹簧57的弹压力杆55进入,而将导环臂17切换至放线姿势一侧,并且以该姿势保持着。
当导环臂17摆动至放线姿势时,随着此摆动,移动构件51是由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安装在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的盖58与制动构件65弹性接触。其结果,转子3被制动且保持该旋转相位。但因仅通过与制动构件65弹性接触所产生的摩擦来制动,所以以手使转子3旋转或利用手把1来旋转,能简单地调整旋转相位。即,因转子3受到摩擦力所制动而旋转相位被维持,所以当将导环臂17形成放线姿势时转子3不会旋转。因此,可解除在抛投时与拇指按压钓线时转子3的不经意旋转所引起的缺点。并且,因转子3是仅由摩擦所制动的,所以在转子3上加上力量的话能够简单地旋转而调整旋转相位。
在此状态下,以握持钓竿的手的食指边拉引钓线边抛投。于是钓线因钓组的重量而强势地被放出。
在抛投后,当在依旧将导环臂17维持于放线姿势的状态下,例如以左手使手把1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利用转子驱动机构5将转子3朝卷线方向旋转。当转子3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导环臂17利用导环反转机构18返回到卷线姿势。
具体而言,在图5及图6中,移动构件51与转子3一起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安装在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51c上的滚筒59抵接于固定在卷线器本体2一侧的切换构件52的倾斜面60a上。因此,移动构件51被推压至前方且被切换成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分离位置,使第1导环支撑构件40摆动至卷线姿势。随此,肘节弹簧机构50的杆55从图3(b)所示的第2位置朝图3(a)所示的第1位置摆动。然后,当超过死点时,通过螺旋弹簧57的弹压力,杆55进出,而将导环臂17切换成卷线姿势并且在该姿势保持着。当导环臂17返回到卷线姿势时,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2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竖立于前方一侧。当导环臂17回到卷线姿势时,钓线由导环臂17导引至卷筒4而卷绕在卷筒4的外周上。
[第2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前后移动的移动构件51来构成移动机构,但亦可为包含绕与卷轴15平行的轴摆动的、作为移动机构另一例的回位杆151的移动机构。
导环反转机构18如图7至图9所示,具有:在收纳空间48内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第1臂部31b及第1盖构件31c上的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第1连接部31a的后面的回位杆151;保持回位杆151的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和形成在卷线器本体2a前部的凸缘部2d上的、作为切换部的另一例的切换构件153。
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是导环臂17可取得成为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成为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地配置在第1转臂31内,且用来将导环臂17保持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的机构。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具有:一端卡止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上而另一端沿着第1臂部31b延伸的杆155;第1杆155可自由进退地安装并且在第1臂部31b中间部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的第1导引构件156;将第1杆155弹压至进出侧的第1螺旋弹簧157;和不能移动地安装在至少于摆动途中可卡止第1杆155的第1导引构件156上的卡止构件158。
第1杆155如图7所示,其前端部155a朝外周侧弯曲,被卡止于形成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合孔40a中。在第1杆15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弹簧卡止用的突起部155b。
第1导引构件156是前端呈开口状的有底角筒状的构件,在轴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形成在第1臂部31b的安装孔37a及卡合于形成在第1盖构件31c的安装孔37a中的朝两外侧突出的摆动轴156a、156b。摆动轴156a、156b是沿着转子3的径方向配置的,第1导引构件156是以摆动轴156a、156b为中心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第1转臂31上。在第1导引构件156的后端部(图7的右端部)上朝后方突出地形成有回位杆151卡合的卡止突起156c。
卡止构件158是不能移动地固定在第1导引构件156的外侧面(图7的上面)上的板状构件。卡止构件的前端是较第1导引构件156的前端部更朝前方延伸。在此延伸的前端形成卡止槽159。卡止槽159是将第1杆155的被弯曲的前端部155a卡止于第1导引构件156的摆动方向的槽,沿着第1杆155的进退方向形成。此卡止槽159的长度是在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死点位置附近可卡止第1杆155的长度,是考量与毂部38的干扰等后决定的。具体而言,相对于由导环臂17的摆动时的第1杆155的死点位置到最大移动位置的长度,从死点位置10%至50%的长度。特别是在为了容易返回导环臂17,使死点位置偏靠于放线姿势一侧的情况下,当位于放线姿势一侧的第2位置时,第1杆155被卡止于卡止构件158上的长度为佳。
在此,所谓死点位置是指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摆动中心,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摆动中心(第1导引构件156的摆动中心),第1杆155与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卡止位置排列在一直线上的位置。此时,第1杆155最退后至第1导引构件156上,第1螺旋弹簧157最收缩。
在卡止构件158的后端部上形成有沿着第1导引构件156的两侧面延伸的一对安装片158a、158b。而且,在中间部形成嵌合于摆动轴156b上的嵌合孔158c。利用此安装片158a、158b及嵌合孔158c,卡止构件158不能移动地固定在第1导引构件156上。
如此结构的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可取如图8(a)所示的第1位置和图8(b)所示的第2位置。第1位置对应于导环臂17的卷线姿势,而第2位置对应于导环臂17的放线姿势。
回位杆151如图7及图9所示,可在与转子旋转平面平行的面内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形成在第1连接部31a的后面上的毂部35a上。回位杆151具有:用来卡止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第1导引构件156的卡止突起156c的卡止用缺口151a;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的卡止用的孔151b;和在转子旋转轴心一侧可突出的突出部151c。在卡止用缺151a与第1导引构件156的卡止突起156c之间形成有间隙。因形成间隙,所以在第1导引构件156与回位杆151的位置被切换时产生两者所引起的冲突声。由此,可确实地将导环臂17的姿势被切换的事通知操作者。在突出部151c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作为转动构件的另一例的滚筒154。滚筒154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突出形成于突出部151c的后面(图9的内侧)上的安装销151d上,可与切换构件153的倾斜面153a接触。这种滚筒154也与滚筒59相同地在与切换构件153冲突后旋转,所以不易使切换构件153损伤。
可与回位杆151的突出部151c接触,且由断面为矩形的环状的弹性构件所构成的制动构件65安装在圆筒部2e上。制动构件65是为了当导环臂17位于放线姿势时制动转子3的旋转所设置的。突出部151c的前端部形成以回位杆151的摆动中心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弧状。以如此地将突出部151c形成圆弧状,当在制动时使转子3旋转时,即使由于摇晃回位杆151多少摆动,因突出部151c对制动构件65经常以相同的量从外侧咬入,所以接触状态不易变化。因此,即使以手旋转转子3,制动力也不易变动,可获得稳定的制动力。
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是用来将回位杆151保持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的机构,经由回位杆151将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保持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具有:卡止在回位杆151上的第2导引构件161;一端收纳在第2导引构件161上而另一端可自由摆动被安装在转子3上的第2杆162;和将第2导引构件161弹压到回位杆151一侧的第2螺旋弹簧163。另外,第2导引构件161及第2螺旋弹簧163在与转子旋转平面平行的面内移动。
在这种回位杆151及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的结构中,利用第2导引构件161及第2螺旋弹簧163,回位杆151可取得图9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第1位置与以实线所示的第2位置。第1位置对应于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第1位置及导环臂17的卷线姿势,第2位置对应于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第2位置及导环臂17的放线姿势。
切换构件153是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如图9所示,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下,挟持在卷线器躯干2a与盖构件2b的分割部分上。切换构件153配置于制动构件65的外周侧上,可将制动构件65配置成大致圆环状。切换构件153具有转子3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较上流侧更朝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倾斜面153a。此切换构件153当回位杆151与转子3一同旋转时可抵接于回位杆151的突出部151c上。
[卷线器的操作及动作]
在抛投时利用反转防止机构70将转子3作成反转禁止状态后使导环臂17反转成放线姿势。当使导环臂17反转成放线姿势时,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2朝后侧方倒下,而导环反转机构18配置于如图8(b)所示的第2位置。在导环臂17倒成放线姿势的状态下,可容易放出从卷筒4来的钓线。
从此卷线姿势到放线姿势的摆动,在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中,通过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旋转,第1杆155是在图8(a)逐渐地后退并且朝逆时针方向摆动,而到图8(b)所示的第2位置。此时,退后到超过死点,当超过死点时则进出。然后在退后工序中,在第1杆155被卡止于卡止构件158为止,力量是通过第1螺旋弹簧157从第1杆155间接地传递到第1导引构件156,随此,第1导引构件156被推压而以摆动中心A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摆动。当在死点附近第1杆155被卡止于卡止构件158上时,力量是通过卡止构件158从第1杆155直接传递到第1导引构件156。当超过死点时,利用螺旋弹簧157的弹压力第1杆155进出,而将导环臂17切换至放线姿势一侧,并且以该姿势保持着。
在此,因卡止构件158是不能移动地设在第1导引构件156上,并且将第1杆155卡止在摆动方向上,所以经由卡止构件158第1杆155推压第1导引构件156时,力量可有效率地从第1杆155传递到第1导引构件156。因此,摆动时的刚性感觉提升而摆动感觉也提升。
当第1导引构件156摆动至第2位置时,随着此摆动回位杆151在图9中朝顺时针方向移动,成为以实线所表示的第2位置。回位杆151是在此状态下由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所保持着。
当回位杆151摆动到此第2位置时,如图9所示,回位杆151的突出部151c是在转子旋转轴心一侧突出且弹性地与制动构件65接触。其结果,转子3被制动而保持其旋转相位。但因仅通过与制动构件65弹性接触所产生的摩擦来制动,所以以手使转子3旋转或利用手把1来旋转,能简单地调整旋转相位。即,因转子3受到摩擦力所制动而旋转相位被维持,所以当将导环臂17形成放线姿势时转子3不会旋转。因此,可解除在抛投时与拇指按压钓线时转子3的不经意旋转所引起的缺点。并且,因转子3是仅由摩擦所制动,所以在转子3上加上力量的话能够简单地旋转而调整旋转相位。
在此状态下,以握持钓竿的手的食指边拉引钓线边抛投。于是钓线因钓组的重量而强势地被放出。
在抛投后,当在依旧将导环臂17维持于放线姿势的状态下,例如以左手使手把1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利用转子驱动机构5转子3朝卷线方向旋转。当转子3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导环臂17利用导环反转机构18返回到卷线姿势。
具体而言,在图9中,回位杆151与转子3一起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安装在回位杆151的突出部151c上的滚筒154与固定在卷线器本体2一侧的切换构件153冲突。因此,回位杆151被踢起而被切换成以双点划线所表示的第1位置。此时,因在冲突后滚筒154是边旋转边与切换构件153接触,所以切换构件153不易损伤。
随着切换到回位杆151的第1位置,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第1导引构件156由图8(b)所示的第2位置摆动到图8(a)所示的第1位置。因在此摆动途中,第1杆155被卡止于卡止构件158上,所以力量有效率地由第1导引构件156传递到第1杆155。然后,当超过死点时,利用螺旋弹簧157的弹压力第1杆155进出,而将导环臂17切换至放线姿势一侧,并且以该姿势保持着。
此时,在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第2位置,第1杆155是由死点稍稍地位于放线姿势一侧,所以仅从回位杆151赋予少许的力量而移动到第1位置一侧。又因回位杆151是在转子旋转平面内旋转,所以转子3的旋转力有效率地照旧返回而传递到回位杆151。因此,能够在操作手把时以小的力量将导环环从放线姿势切换成卷线姿势一侧。并且,因在从放线姿势开始摆动时,第1杆155被卡止于卡止构件158上,所以力量有效率地传递,在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游动消失,而导环反转动作变成具有刚性感觉的紧密动作。
当导环臂17返回到卷线姿势时,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2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竖立于前方一侧。在此状态下,在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中,第1导引构件156如图8(a)所示,利用第1螺旋弹簧157朝顺时针方向摆动,第1杆155是呈进出状态。此时,由于力量有效率地由第1导引构件156传递到第1杆155,故即使使死点位置较以往更偏靠于卷线姿势一侧,也可以将导环臂17瞬间地返回到卷线姿势一侧。因此,能够使卷线姿势时的第1肘节弹簧机构150的弹压力增加,可高度地维持在卷线姿势时保持导环臂17的力量。
在此卷线姿势下,回位杆151位于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第1位置,此状态由第2肘节弹簧机构152所保持。在此状态下,回位杆151的突出部151c退避到转子外周一侧,即使转子3旋转,突出部151c也不会抵接于切换构件153上。
当导环臂17回到卷线姿势时,利用导环臂17将钓线导引到卷筒4而卷绕在卷筒4的外周上。
[其他的实施方式]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移动的移动构件51与回位杆151安装在滚筒上,但亦可将转动的滚筒或滚子等的转动构件设在被固定的切换构件一侧。在此情况,当设置多个转动构件时,在移动构件51和回位杆151冲突后而移动时,动作变得更顺利。而且还可使用循环移动的环状皮带作为转动构件。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导环反转机构18安装在第1转臂31一侧,但也可安装在第2转臂32一侧。
(c)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移动构件51与制动构件65的外周面接触,但也可作成与制动构件65的前端面接触。

Claims (9)

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是将安装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的转子上、可自由摆动成卷线姿势和放线姿势的导环臂与前述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连动地由前述放线姿势返回前述卷线姿势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具备:
移动机构(51、151):该移动机构(51、151)设置在前述转子上,可与前述导环臂连动地自由移动成对应于卷线姿势的第1位置和对应于前述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当位于前述第2位置时,一部分朝向前述卷线器本体突出;
切换部(52、153):该切换部(52、153)设在前述卷线器本体的前部上,当前述转子朝卷线方向旋转时,与在前述第2位置突出的前述移动机构接触而使前述移动机构(51、151)朝向前述第1位置移动;
转动构件(59、154):该转动构件(59、154)设在前述移动机构(51、151)及前述切换部(52、153)中一方与前述移动机构(51、151)及前述切换部(52、153)中的另一方的接触部分上,且与前述移动机构(51、151)及前述切换部(52、153)的其中另一方滚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移动机构具有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在接近前述导环臂的摆动中心,且前述导环臂位于前述放线姿势时,在较连接另一端与前述摆动中心的线段位于前述卷线姿势一侧的位置,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卡止于前述导环臂上,前述另一段与前述导环臂的摆动连动地前后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移动构件是前述一端沿着摆动轴心朝前述导环臂的摆动中心的附近弯曲,前述另一端为朝前述转子的旋转轴心弯曲,其中间为沿着前述转子的旋转轴心配置的棒状构件,前述另一端可自由前后移动地卡止在前述转子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转动构件是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前述移动构件的前述另一端上的筒状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移动机构具有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卡止在前述导环臂上与前述移动构件不同的位置,将前述导环臂分配成前述卷线姿势与前述放线姿势而弹压的肘节弹簧机构。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切换部具有前述转子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较上流侧从前述卷线器本体的前面更朝前述转子一侧突出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移动机构具有:
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接近前述导环臂的摆动中心的位置,且途中可自由摆动地卡止在前述转子上的肘节弹簧机构;
卡止在前述肘节弹簧机构的另一端上、且绕与前述转子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前述转子的后面上的回位杆,
前述回位杆的前端与前述切换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切换部具有前述转子的卷线旋转方向的下流侧较上流侧更朝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其特征为:前述转动构件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回位杆的前端上。
CNB021057230A 2001-04-16 2002-04-16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4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16313A JP2002306032A (ja) 2001-04-16 2001-04-16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反転装置
JP116313/01 2001-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1172A CN1381172A (zh) 2002-11-27
CN1243470C true CN1243470C (zh) 2006-03-01

Family

ID=1896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572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470C (zh) 2001-04-16 2002-04-16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729568B2 (zh)
EP (1) EP1250841B1 (zh)
JP (1) JP2002306032A (zh)
KR (1) KR100822104B1 (zh)
CN (1) CN1243470C (zh)
AT (1) ATE281072T1 (zh)
DE (1) DE60201772D1 (zh)
MY (1) MY134894A (zh)
SG (1) SG118125A1 (zh)
TW (1) TW520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7881B2 (ja) * 2002-08-28 2009-08-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US6766974B2 (en) * 2002-11-18 2004-07-27 Liang-Jen Chang Clicking reel shell for spinning reel
JP4266719B2 (ja) * 2003-06-13 2009-05-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4892416B2 (ja) * 2007-06-15 2012-03-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EP2074885A2 (en) * 2007-12-27 2009-07-01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spinning reel
JP5568323B2 (ja) * 2010-01-13 2014-08-06 株式会社ヤマヒサ リード付きハーネス
JP5866275B2 (ja) * 2012-12-27 2016-02-17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07549128B (zh) * 2016-06-30 2020-11-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JP6964998B2 (ja) 2017-03-08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6965063B2 (ja) * 2017-09-05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6965074B2 (ja) * 2017-09-22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6978310B2 (ja) * 2017-12-28 2021-12-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係止具、及び糸係止具を有する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7143116B2 (ja) * 2018-05-18 2022-09-28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7212516B2 (ja) * 2018-12-27 2023-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7880U (zh) 1979-08-31 1981-04-10
JPH0172073U (zh) 1987-10-31 1989-05-15
US4932616A (en) * 1988-09-12 1990-06-12 Berkley, Inc. Bail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fishing reel
JPH0260573U (zh) * 1988-10-24 1990-05-02
US5669565A (en) * 1992-07-15 1997-09-23 Zebco Corporation Anti-jamming mechansim for bail assembly on fishing reel
JPH07303438A (ja) * 1994-05-13 1995-11-21 Ryobi Ltd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08298902A (ja) * 1995-05-09 1996-11-19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姿勢切り換え装置
US6176447B1 (en) * 1996-01-10 2001-01-23 Daiwa Seiko, Inc.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with a spool having front and rear flange portions
JPH104838A (ja) * 1996-06-20 1998-01-13 Ryobi Ltd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198300A (zh) 1997-05-05 1998-11-11 查理斯·C·沃斯公司 钓鱼卷线器及收缩线装置
JP3526200B2 (ja) * 1997-06-24 2004-05-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機構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711312B2 (ja) * 1997-12-19 2005-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11187788A (ja) * 1997-12-26 1999-07-13 Ryobi Ltd 魚釣り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0037152A (ja) * 1998-07-23 2000-02-08 Ryobi Ltd 魚釣り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0116313A (ja) 1998-10-13 2000-04-25 Shinko Shoji Kk ブロイラー等の洗浄方法及び装置
JP3759573B2 (ja) 2000-04-25 2006-03-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反転装置
TW474782B (en) 2000-06-23 2002-02-01 Shimano Kk Spinning reel rotor braking device
JP2002112669A (ja) * 2000-10-11 2002-04-16 Jiyuuya Takeuchi 擬似餌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50841B1 (en) 2004-11-03
KR20020081088A (ko) 2002-10-26
SG118125A1 (en) 2006-01-27
EP1250841A1 (en) 2002-10-23
ATE281072T1 (de) 2004-11-15
CN1381172A (zh) 2002-11-27
US6729568B2 (en) 2004-05-04
KR100822104B1 (ko) 2008-04-15
TW520980B (en) 2003-02-21
JP2002306032A (ja) 2002-10-22
US20020148918A1 (en) 2002-10-17
MY134894A (en) 2007-12-31
DE60201772D1 (de) 2004-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3470C (zh)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CN1173626C (zh) 旋转卷线器之放线调节逆转装置
CN1231119C (zh) 钓鱼用卷线器的密封结构
CN1223264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CN1298217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466416A (zh) 钓鱼绕线轮的轴承及部件支承结构
CN1209959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CN1682588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组件
CN1575648A (zh)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
CN1740584A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CN1572141A (zh) 旋转绕线轮的卷筒支承结构
CN100342780C (zh) 旋转绕线轮及其转子制动装置
CN1550135A (zh)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
CN1530009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发声机构
CN1706247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机构
CN1444851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640250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
US6854677B2 (en) Spinning-reel sounding mechanism
CN102106335B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
CN1550134A (zh)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CN1406476A (zh) 旋转卷线器
CN1248575C (zh) 纺车式渔线轮
CN1239076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EP1425965A1 (en) Spool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pinning reel
CN1572143A (zh)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