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9076C -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 Google Patents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9076C
CN1239076C CNB021429766A CN02142976A CN1239076C CN 1239076 C CN1239076 C CN 1239076C CN B021429766 A CNB021429766 A CN B021429766A CN 02142976 A CN02142976 A CN 02142976A CN 1239076 C CN1239076 C CN 12390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brake
winder
installation portion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8219A (zh
Inventor
生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8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90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90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22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bell or flashing light
    • A01K89/0124Spring biased paw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既可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又可谋求卷线器全体的小型化。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2)安装于钓竿上,且在沿着钓竿的长度方向的转轴上卷取钓线,具备:第1及第2卷线器躯干(2a、2b),安装部(2c),和脚部(2b)。第1卷线器躯干(2a)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用的空间。安装部(2c)沿着钓竿前后配置,在安装面(75)上安装钓竿。脚部(2b)与卷线器躯干(2a)及安装部(2c)一体形成,连结卷线器躯干(2a)与安装部(2c)的中间部分。在脚部(2b)的前侧,安装部(2c)与脚部(2b)的连结部分的安装部(2c)的第1厚度(T1)为5.5mm以下。

Description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卷线器本体,特别是有关安装在钓竿上,将钓线卷于沿着前述钓竿的长度方向的转轴上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背景技术
旋转卷线器是一般具备:卷线器本体、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卷线器本体上的转子、和利用转子来卷绕钓线的卷筒。卷线器本体具有安装于钓竿上的安装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的卷线器躯干、用来连结卷线器躯干与安装部的脚部。安装部沿着钓竿前后配置且在一面上安装钓竿。安装部与卷线器躯干与脚部是一体形成的,脚部是在安装部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连结于安装部上。
转子具有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卷线器躯干上的圆筒部、由圆筒部的后部朝前方延伸的一对转臂。在转臂的前端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着半圆形导环臂。此转子是由卷线器本体的安装部隔着间隔配置的。
在如此结构的旋转卷线器中,当鱼上钩时,卷筒的反转被制动的卷筒制动型旋转卷线器、和转子的反转被制动的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是公知的。在操作卷筒制动型旋转卷线器时,以握持钓竿的手的例如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挟持脚部而握持钓竿和安装部来进行钓鱼。
而且,在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中,在安装部与转子之间配置用来进行制动操作的制动杆。在操作此旋转卷线器时,以握持钓竿的手的例如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挟持脚部而握持钓竿和安装部,并且边以食指牵引或推出制动杆边钓鱼。
发明内容
在前述以往的结构中,当挟持脚部握持钓竿来钓鱼时,在脚部的前侧食指或中指配置于安装部转子或与制动杆之间。在此脚部的前侧,因配置转子或制动杆,所以必须即使放入手指也不会产生问题的程度地,在安装部与转子或制动杆之间确保空间。如此,当欲确保用来放入手指的空间时,该部分使卷线器全体的上下尺寸变大,而使卷线器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既可确保用来放入手指的空间,又可谋求卷线器全体的小型化。
技术方案1的旋转卷线器本体是安装于钓竿上,且将钓线卷于沿着前述钓竿的长方向的转轴上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具备:卷线器躯干、安装部、脚部。卷线器躯干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用空间。安装部是沿着钓竿前后配置且在一面上安装钓竿。脚部是与前述卷线器躯干及前述安装部一体形成且用以连结前述卷线器躯干与前述安装部的中间部分。位于前述脚部的前侧,并在前述安装部中位于前述安装部与前述脚部的连结部分的第1厚度(T1)为5.5mm以下。
在这种卷线器本体中,将安装部安装于钓竿的卷线器薄板上,与钓竿一同握持安装部而进行钓鱼。此时,以握持着钓竿的手之例如中指与无名指、或食指与中指之间,挟持脚部而与钓竿一同握持安装部。在此,因在于脚部前侧,安装部的连结部分的第1厚度为5.5mm以下,所以与以往相比变得相当薄。因此,即使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也能使转子与制动杆比以往接近安装部。因此,既可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又可谋求卷线器全体的小型化。
技术方案2的旋转卷线器本体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卷线器本体中,位于前述脚部的后侧,并在前述安装部中位于前述连结部分的第2厚度(T2)比第1厚度厚。在此情况下,因在脚部后侧的连结部分,安装部的第2厚度比第1厚度厚,所以即使为了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而将第1厚度做薄,也能维持高强度。即使使用镁合金等的比强度较弱的轻金属,也能确保强度。
技术方案3的旋转卷线器本体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卷线器本体中,第1厚度是由在与安装部的钓竿安装面相反侧的面朝前后延伸的直线起,朝脚部弯曲而变化成曲线的部分的厚度。在此情况下,即使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且提升外观与触感而设置曲线部分,也能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
技术方案4的旋转卷线器本体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卷线器本体中,旋转卷线器是具有可向接触、分离于安装部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安装的制动操作构件的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第1厚度在制动操作构件到安装部的钓竿安装面的最短距离的15%至19%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与以往相比,既可使制动杆接近安装部,又可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因此,可以谋求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的小型化。
技术方案5的旋转卷线器本体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卷线器本体中,第1厚度在位于前述安装部分的前端部分的第3厚度(T3)的150%至190%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因抑制了第1厚度相对第3厚度的增加率,所以容易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中,因在脚部的前侧安装部的连结部分的第1厚度为5.5mm以下,所以与以往相比变得相当薄。因此,即使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也能使转子3或制动杆比以往更接近安装部。因此,既可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又可谋求卷线器全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卷线器的侧面断面图。
图2是卷线器本体上部的侧面部分图。
图3是其制动部的断面扩大图。
图4是图1的IV-IV断面图。
图5是图1的V-V断面图。
图6是旋转卷线器的正面部分图。
图7是第2预定制动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8是启动·解除切换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显示制动解除状态的各杆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0是显示预定制动状态的各杆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1是显示制动状态的各杆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2是显示在制动解除状态与预定制动状态的第2杆构件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全体结构
采用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卷线器是安装于钓竿上,将钓线卷于沿着前述钓竿的长度方向的转轴上的旋转卷线器。旋转卷线器包括:具备手把1的卷线器本体2、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上的转子3、卷取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的钓线的卷筒4。
卷线器本体的结构
卷线器本体2是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卷线器本体2具备: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的第1及第2卷线器躯干2a、2d;沿着钓竿前后配置,且一面上安装钓竿的安装部2c;第1卷线器躯干2a与安装部2c一体成形,且连结第1卷线器躯干2a与安装部2c的中间部分的脚部2b。
安装部2c如图6所示,在上面具有沿着钓竿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凹陷而形成的安装面75。与安装面75相反侧的面如图2所示,具有:由前端部朝后侧,厚度逐渐呈直线状地增加的增加面80;从增加面80起,与安装面75大致平行地以相同厚度形成的平行面81;由平行面起朝脚部2b的前侧面弯曲的前弯曲面82。而且,具有由脚部2b的后侧面弯曲的后弯曲面83;由后弯曲面起朝后端部厚度逐渐呈直线状地变薄的减少面84。在此,平行面81与前弯曲面82的联结部分P的第1厚度T1是5.5mm以下。第1厚度T1为4.5mm至5.5mm则更好。再者,第1厚度T1是由连结部分起朝安装面75的垂直线的厚度。第1厚度T1是较后弯曲面83与减少面84的连结部分Q的第2厚度T2更薄。而且,第1厚度T1在增加面80的前端部分的第3厚度T3的150%至190%的范围内。此范围是160%至180%的范围则更佳。另外,第1厚度T1在制动操作的辅助杆(制动操作构件的一例)18的第2操作部26b(后述)至安装部2c的安装面75的最短距离L1的15%至19%的范围内。
如此,因在于脚部2b的前侧,安装部2c的连结部分P的第1厚度T1为5.5mm以下,所以,与以往相比变得相当薄。因此,即使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也能使转子3与制动操作构件比以往接近安装部。因此,既可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又可谋求卷线器全体的小型化。
第1卷线器躯干2a是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其侧部呈开口状。此开口部分由螺丝固定于第1卷线器躯干2a上的第2卷线器躯干2b(图4)所覆盖。在第1卷线器躯干2a的内部设有:用来使转子3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用来制动转子3向放线方向旋转(反转)的杆制动机构6;以及用来使卷筒4沿着旋转轴芯朝前后方向移动,将钓线均匀地卷绕于卷筒4上的摆动机构7。
转子3是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上。转子3具有圆筒部3a、在圆筒部3a的侧方相对配置的第1臂部3b及第2臂部3c。在圆筒部3a的前壁3d的中央部形成具有贯通孔3e的毂部3f。卷轴8及小齿轮12(后述)贯通于此贯通孔3e中。在第1臂部3b的前端与第2臂部3c的前端部上可自由摆动地设有导环臂9。利用此导环臂9将钓线导引至卷筒4。
卷筒4是例如为金属制,配置于转子3的第1臂部3a与第2臂部3c之间。卷筒4可自由装卸且不能旋转地安装于卷轴8的前端。卷筒4具有: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卷线躯干部4a、与卷线躯干部4a一体形成的裙部4b、以及固定于卷线躯干部4a的前端的凸缘部4c。卷轴8可通过摆动机构7朝前后方向移动。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与固定手把1的手把轴10一同旋转的主齿轮11、啮合于此主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手把轴1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上。小齿轮12形成筒状,其前部12a贯通转子3的贯通孔3e而向卷筒4一侧延伸。在此前部12a,转子3利用螺帽13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小齿轮12上。小齿轮12是在中间部与后部利用轴承14、15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上。在螺帽13上安装轴承35,因此在小齿轮12与卷轴8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螺帽13是利用袋状的护圈36来防止松动。护圈36是利用安装于形成在前壁3d上的环状槽3g的扣环37来防止脱落。在护圈36与螺帽13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与卷轴8间的间隙的具有凸缘的密封构件38。
杆制动机构的结构
杆制动机构6是如图1至图4所示,具有:制动部16;用来调整操作制动部16的制动力的制动杆17;将制动部16操作成第1预定制动状态用的辅助杆18;将制动杆17朝由安装部2c离开的方向弹推的螺旋弹簧19;可利用辅助杆18切换成第1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的第1预定制动部20;能在较第1预定制动状态强的第2预定制动状态下将转子3制动的第2预定制动部21;用来启动·解除切换第2预定制动状态的启动·解除切换部54。
制动部的结构
制动部16如图3所示,具有:压接制动杆17的前端而制动的制动部本体31;将制动部本体31仅连动于转子3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而旋转的单向离合器32。
制动部本体31如图3所示,具有:在转子3的内周侧与转子3同心地配置的制动圆筒(制动构件的一例)40;可自由倾动且不能旋转地支承制动圆筒40的旋转圆筒41;设在第1卷线器躯干2a上的圆弧状突出部42。
制动圆筒40如图3、图7所示,为壁薄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制圆筒,其周部前端的周接部40a配置于设在外周侧的突出部42与设在内周侧的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后述)之间。而且,在与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不同的周方向位置上,于周接部40a的内周侧上配置第1预定制动部20的压接部27a(图4)。制动圆筒40是在其中心部具有齿轮齿状的内齿部40b。
旋转圆筒41是利用单向离合器32与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一体旋转,在卷取时,转子3的旋转力不会作用地连结于转子3上。旋转圆筒41为具有大直径部41a与小直径部41b的带台阶的金属制圆筒构件,在大直径部41a形成啮合于内齿部40b上的外齿部41c。在此外齿部41c的前后端,单向离合器32及制动圆筒40是隔着间隔而不能旋转地被卡止着。在大直径部41a的前部外周面上形成安装用来将单向离合器32朝后方押压而卡止的扣环45用的环状槽41d,在小直径部41b的后部外周面上形成安装用来卡止轴承44(后述)的扣环46用的环状槽41e,
在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部,于与小齿轮12之间配置有轴承43。在小直径部41b的外周部与第1卷线器躯干2a之间配置有轴承44。因此,旋转圆筒41是前部利用轴承4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小齿轮12上,而后部利用轴承4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第1卷线器躯干2a上。轴承43的内环43a通过配置于支承小齿轮12的轴承14之间的筒状轴环47(图3)限制朝后方的移动。在轴承43的内环43a的前面抵接着转子3的毂部3f。毂部3f与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面间的间隙由安装于毂部3f上的具有凸缘的密封环48密封。
轴承44的内环44a通过扣环46限制朝后方的移动。而且,轴承44的外环44b通过具有圆形孔50a且固定于第1卷线器躯干2a的前端上的按压板50来限制朝前方的移动。
在旋转圆筒41的大直径部41a与小直径部41b的边界部分安装具大小2段外径的带台阶的轴环49。带台阶的轴环49的小直径部分与按压板50的圆形孔50a间的间隙由安装于带台阶的轴环49上的具凸缘的密封环51密封。
突出部42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1卷线器躯干2a的前部朝前方突出而形成。在突出部42上安装有圆弧状的合成树脂制制动闸块42a。
单向离合器32是外环滑转型滚轮式离合器,在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内周侧不能旋转地连结着外环32a。在内环32b(图3)的内周面,形成卡止于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上的内齿部32c,内环32b不能旋转地连结于旋转圆筒41上。内环32b是在利用扣环45押压于后方的状态下安装于旋转圆筒41上。因此,在此单向离合器32与制动圆筒40之间安装有后述的第2预定制动部21。
制动杆的结构
如图1所示,制动杆17是利用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上的支承轴33可自由摆动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上。而且,如上所述,制动杆17是利用螺旋弹簧19朝与安装部2c分离的方向弹推。制动杆17可在图9所示的制动解除位置与由制动解除位置接近安装部2c的图11所示的制动位置之间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上。
制动杆17具有:由支承轴33的支承部分弯曲而朝前方延伸的制动操作部17a;由支承部分弯曲而朝斜前下方延伸的制动作用部17b。制动操作部17a是呈由支承部分沿着安装部2c向前方延伸到导环臂9的外侧附近后,向直径外侧延伸且前端朝前方弯曲的形状。由此弯曲部分形成能以握持钓竿的手的食指操作前方的第1操作部17c。第1操作部17c可利用制动杆17的摆动由图1所示的第1位置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移动。制动操作部17a是由脚部2b至前方部分,连延伸于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宽度变大,在宽幅部分17h上,朝安装部2c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17e。后述的辅助杆18的操作构件26由此开口17e朝安装部2c露出于上方。而且,由宽幅部分17h朝前方形成开口17g。操作构件26贯通此开口17g朝前方突出。此开口17g是为了防止钧线由制动杆17与辅助杆18间的间隙侵入而产生咬线的情形所设置的。
制动作用部17b的前端是与制动圆筒40的内周侧相对地配置,在该处如图3所示,可接触于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面的压接部17d是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压接部17d是合成树脂制,利用制动杆17的摆动将制动圆筒40按压于配置在外侧的制动闸块42a上。制动杆17是当不进行任何操作时则受到螺旋弹簧19所弹推,如图1所示,被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而压接部17d由制动圆筒40离开。
螺旋弹簧19是在压缩的状态下配置于制动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与卷线器本体2的脚部2b之间。螺旋弹簧19沿图1的逆时针方向将制动杆17朝制动解除侧弹推。因此,当手离开制动杆17时,转子3成为制动解除状态。
辅助杆的结构
辅助杆18利用第1预定制动部20将转子3切换成图9、图11所示的制动解除状态与图10所示的第1预定制动状态。辅助杆18在图9、图11所示的第2操作部26a(后述)被配置于接近安装部2c的第2位置的制动解除位置、与图10所示的第2操作部26a被配置于由安装部2c离开的第3位置的预定制动位置之间摆动。辅助杆18如图1、图4至图6所示,具有:可绕支承轴33自由摆动地支承于卷线器本体2上的第1杆构件25,和安装于第1杆构件25上的操作构件26。
第1杆构件25是排列配置于制动杆17的图9所示的前侧侧面。第1杆25由支承部分起沿着制动杆17朝上前方及下前方延伸,在延伸于上方的前端上通过螺丝29固定着操作构件26。第1杆构件25的前端位于制动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幅部分17h的开口17e内。而且,由支承部分朝斜前下方延伸的第1杆构件25的底端是与制动部16的后方相对地配置的。在杆本体25a的底端上形成卡止第1预定制动部20的第2杆构件27的前端的矩形状卡止缺口25c。卡止缺口25c是面积比第2杆构件27的前端部的横断面积大的矩形状缺口。
操作构件26在前端具有第2操作部26a,在基端侧(图9的右侧)具有第3操作部26b。第2操作部26a与第1操作部17c相对地配置在由安装部2c离开一侧,第3操作部26b是由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配置于基端侧。因此,第2操作部26a能以握持钓竿的食指进行压入操作,第3操作部26b能够以握持钓竿的中指进行压入操作。特别是第1操作部17c与第2操作部26a能以相同的手指进行拉起操作与压入操作。第2操作部26a通过辅助杆18的摆动配置于图1及图9所示的第2位置与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3位置上。
操作构件26从设在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幅部分17h的开口17e朝安装部2c突出于上方地配置。在此突出部分上设有第3操作部26b。操作构件26是由开口17e的下部贯通开口17g而朝前方延伸,在延伸的前端上形成第2操作部26a。如此因第2操作部26a是贯通开口17g而朝前方延伸,所以第2操作部26a的周围、特别是接近导环臂9的部分由开口17e所包围。因此,即使钓线受到滞线而接触于此部分,钓线朝操作构件26与制动杆17间的间隙咬入(咬线)的情形也不易产生。
而且,在第3操作部26b的前端上形成稍微凹陷的卡止于制动操作部17a的上面的卡止部26c。卡止部26c是当辅助杆18位于制动解除位置时,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隔着间隔而配置。当辅助杆18被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时,如图5所示,第3操作部26b的卡止部26c是大致接触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因此,辅助杆18在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连动于制动杆17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上的摆动而摆动于制动解除位置上。
第1预定制动部的结构
第1预定制动部20具有:与第1杆构件25连动而摆动的第2杆构件27、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1预定制动位置保持第2杆构件27的肘节弹簧28。第2杆构件27如图4及图12所示,可绕与卷轴8平行的转轴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的前部。由第2杆构件27的基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是前端至摆动中心的距离的2倍以上的长度。第2杆构件27的前端是卡止于卡止缺口25c上,第2杆构件27与第1杆构件25连动而在制动解除位置(图12(a))与预定制动位置(图12(b))之间摆动。
在此,当位于制动解除位置时,第2杆构件27的基端是受到肘节弹簧28所弹推而接触于卡止缺口25c的上面,当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则接触于下面。在第2杆构件27的途中,前端配置于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侧上的压接部27a可自由装卸地设置。第2杆构件27由压接部27a的设置部分起进一步弯曲延伸,在延伸的基端上安装有肘节弹簧28。而且,在压接部27a与前端之间形成用来与第2预定制动部21连动的连动突起27b(图8)。在制动圆筒40的外周侧,制动闸块30的前端部是与压接部27a相对,且与制动圆筒40隔着间隔而配置着。制动闸块30是基端部固定于第1卷线器躯干2a的前端面上。
在此,当对位于第2位置的第2操作部26a进行压入操作而配置于第3位置,使第1杆构件25由图9所示的制动解除位置摆动至图10所示的第1预定制动位置侧时,与其连动,第2杆构件27也由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第1预定制动位置。其结果,压接部27a和制动闸块30挟持制动圆筒40而在第1预定制动状态下制动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
肘节弹簧28如图4及图12所示,弹推第2杆构件27而将第2操作部26a弹推在第2位置与第3位置之间,并可保持该姿势。肘节弹簧28是安装于第2杆构件27的基端的扭转螺旋弹簧。肘节弹簧28是一端卡止于第2杆构件27的基端上,另一端卡止于第1卷线器躯干2a的前端面上。肘节弹簧28如图10所示,当第2杆构件27被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时,将第2杆构件27朝图12(a)的顺时针方向弹推,而当被配置于预定制动位置时,则朝图12(b)的逆时针方向弹推。因此,第2杆构件27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1预定制动位置被保持,第1杆制动构件25被保持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1预定制动位置。
在此,因从第2杆构件27的基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是从前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的2倍以上的长度,所以当第1杆构件25摆动时,其摆动是在第2杆构件27的基端侧呈现2倍以上的摆动距离,而肘节弹簧28变得容易反转。
第2预定制动部的结构
第2预定制动部21如图7所示,具有:相对卷线器本体2不能旋转的第1拖曳圆盘22、压接于第1拖曳圆盘22上的第2拖曳圆盘23、3片的拖曳垫圈24a~24c。第2预定制动部21能够以较第1预定制动状态更强力的第2预定制动状态将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
第1拖曳圆盘22例如为不锈钢合金等的金属制圆板构件,在外周部形成锯齿状的卡止齿22a。第1拖曳圆盘22利用启动·解除切换部54切换成不能相对卷线器本体2向箭号所示的放线方向旋转的状态与可旋转的状态。因此,第2预定制动部21是被启动(第2预定制动状态)·解除(制动解除状态)切换。
第2拖曳圆盘23例如为不锈钢合金等的金属制圆板构件,不能旋转且可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地安装于旋转圆筒41上。在第2拖曳圆盘23的内周面上形成啮合于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上的内齿部23a。拖曳垫圈24a~24c分别为布或毡制的圆板构件,拖曳垫圈24a是在压接状态下配置于单向离合器32的内环32b与第1拖曳圆盘22之间,拖曳垫圈24b是在压接状态下配置于第1拖曳圆盘22与第2拖曳圆盘23之间,而拖曳垫圈24c是在压接状态下配置于第2拖曳圆盘23与制动圆筒40之间。
第2预定制动部21通过受到扣环45所弹推的内环32b按压于制动圆筒40一侧,当第1拖曳圆盘22相对卷线器本体2不能旋转的状态时,以第2预定制动状态对制动圆筒40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这时的制动力主要根据第1拖曳圆盘22与第2拖曳圆盘23间的摩擦力来决定,制动时的压接面积变大。因此,能以小的面积压力获得大的制动力,而可维持耐久性获得较大的制动力。
启动·解除切换部的结构
启动·解除切换部54如图4及图8所示,具有: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的第2卷线器躯干2d上的切换杆55、利用切换杆55来摆动的切换凸轮56、以及利用切换凸轮56来摆动而卡合于第1拖曳圆盘22上的卡止构件57。
切换杆55是在启动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于第2卷线器躯干2d上。第2卷线器躯干2d具有:介由具锷部的轴衬58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2卷线器躯干2d上的金属制轴部55a、与轴部55a插入成形的合成树脂制杆部55b。在轴部55a上形成用来不能旋转地安装切换凸轮56的相互平行的倒角部55c。而且,在轴部55a的前端上形成用来安装防止切换凸轮56脱落用的C型扣环59的环状槽55d。
切换凸轮56是金属制的冲压成形的板状构件,与切换杆55连动而转动于解除位置与启动位置。切换凸轮56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于轴部55a上的圆形安装部56a、由安装部56a朝直径方向延伸的弹簧固定部56b、由安装部56a弯曲而朝前方延伸的卡止突起56c。在安装部56a的中心上形成卡止于倒角部55c上的小椭圆形孔56d。因此,切换凸轮56不能旋转地卡止于轴部55a上。在弹簧固定部56b上卡止着一端卡止于第2卷线器躯干2d上的肘节弹簧60。肘节弹簧60是当超过死点时将切换凸轮56朝相反一侧的位置弹推。利用此肘节弹簧60,切换杆55及切换凸轮56被弹推于启动位置与解除位置。
卡止构件57是例如金属制的冲压成形的板状构件,在卡止第1拖曳圆盘22的卡止齿22a的卡止位置与由卡止齿22a离开的离开位置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1卷线躯干2a上。卡止构件57连动于由切换凸轮56的启动位置朝解除位置的摆动而向由卡止位置离开的离开位置转动。卡止构件57具有: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1卷线躯干2a上的圆形安装部57a、由安装部57a朝直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卡止爪部57b、由安装部57a弯曲而朝后方延伸的连结部57c、以及由连结部57c的后端弯曲而朝大致上方延伸的连动卡止部57d。
卡止构件57利用扭转螺旋弹簧61弹推于卡止位置一侧。安装部57a利用作为转动轴的安装螺栓62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第1卷线躯干2a上。卡止爪部57b是前端部朝前方弯曲成可卡止第1拖曳圆盘22的卡止齿22a。连动卡止部57d在切换凸轮56由启动位置转动至解除位置时由卡止突起56c所按压。因此,卡止构件57是由卡止位置转动至离开位置。而且,连动卡止部57d在第2杆构件27连动于制动杆17而朝制动解除位置摆动时也由第2杆构件27的连动突起27b所按压,由卡止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因此,第2预定制动部21通过制动杆17或辅助杆18的操作也可解除第2预定制动状态。
卷线器的动作及操作
当甩竿时,利用将导环臂9推成线开放姿势侧而挥动钓竿,钓线由卷筒4的外周不断地放出。在卷取钓线时,当使手把1朝卷线方向旋转时,则导环臂9利用未图示的返回机构回到卷线姿势。手把1的旋转力介由手把轴10、主齿轮11传递到小齿轮12上。传递到小齿轮12上的旋转力介由小齿轮12的前部12a传递到转子3上。此时因转子3向卷线方向旋转,所以利用单向离合器32的作用,此旋转力不被传递到旋转圆筒41上。当小齿轮12旋转时,其旋转通过用未图示的中间齿轮传递到摆动机构7上,而卷轴8朝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若不对制度杆17进行任何操作的话,制动杆17受到螺旋弹簧19所按压而被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一侧。此时,当辅助杆18的第2操作部26a被配置于第2位置时,图9、图12(a)所示,压接部17d及压接部27a由制动圆筒40离开,而转子3形成制动解除状态。而且,在第2预定制动部21,当第2杆构件27被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时,卡止构件57被连动突起27b按压于离开位置一侧,不管切换杆55的启动·解除,第2预定制动部21也成为制动解除状态。
当使转子3逆转,与鱼进行搏斗时,例如利用食指将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向安装部2c一侧进行牵引操作,调整制动力。
当钓线受到鱼所拉引而转子3朝放线方向逆转时,其旋转力介由单向离合器32传递到旋转圆筒41上,进而传递到制动圆筒40上。其结果,制动圆筒40与转子3一体旋转。当朝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对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进行牵引操作时,即使第2杆构件27位于预定制动位置,也如图10所示,制动操作部17a将操作构件26的卡止部26c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按压,辅助杆18连动于制动杆17由预定制动位置摆动至制动解除位置,而第2构件杆27摆动至制动解除位置。其结果,暂且解除第1预定制动部20或第2预定制动部21的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此时,肘节弹簧28利用第2杆构件27的摆动而反转,第2杆构件27被弹推至制动解除位置,而第1杆构件25在制动解除位置一侧被保持(图12(a))。
当在此状态下进一步将制动杆17朝接近于安装部2c的方向操作时,如图11所示,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是将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向直径方向外侧强力按压,使制动圆筒40倾斜,而周接部40a的外表面压接于制动闸块42a上。此制动力可通过增加、减少施加于制动杆17上的力来调整,能将转子3的逆转量任意地调整。其结果,对应于制动杆17的操作力的制动力被赋予转子3。如此,即使忘记解除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也能仅以将制动杆17进行牵引操作,解除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
此时,辅助杆18的第2操作部26b是接近安装部2c,但因在安装部2c的前连结部分P的第1厚度T1为5.5mm以下,所以能确保放入手指的空间,使辅助杆18与制动杆17接近安装部2c。因此,能谋求卷线器本体的小型化。
当要移动钓鱼区域或收纳卷线器时,在将手离开第1操作部17c的状态下,将辅助杆18的第2操作部26a或第三操作部26b朝向离开于安装部2c的方向压入操作。于是,如图10及图12(b)所示,辅助杆18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预定制动位置,第2杆构件27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预定制动位置,由肘节弹簧28而被保持在该位置。在该预定制动位置,第3操作部26b的卡止部26c大致接触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处。
此时,在切换杆55位于解除位置时,卡止构件57经由切换凸轮56被按压到离开位置一侧,第2预定制动部21不会产生作用。因此,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外周面通过压接部27a而被朝向直径方向外侧按压,与制动闸块30挟持住转子3,在第1预定制动部20的第1预定制动状态下,制动住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其结果,在移动钓鱼区域或收容卷线器在时,就不会由于钓组的重量使钓鱼用卷线器不小心从卷线筒4放出。
另一方面,当将切换杆55从解除位置操作到启动位置时,相对卡止构件57的按压被解除,卡止构件57受到螺旋线圈弹簧61弹压而转动到卡止位置。其结果,卡止构件57卡止住第1拖曳圆盘22,使第1阻力圆盘22成为不能相对卷线器本体2旋转的状态。其结果是,第2预定制动部20所造成的制动力作用到制动圆筒40上,在第2预定制动部的第2预定制动状态下,制动住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因此,在此,可以获得第1预定制动部20的弱制动力与第2预定制动部21的强制动力的强弱两个预定制动状态。其结果,例如,可在移动钓鱼区域时选择第2预定制动部21的较强的第2预定制动状态,而在进行钓鱼时,则为了防止钓线断掉而选择第1预定制动部20的较弱的第1预定制动状态。
另外,在为了变更钓饵的下垂长度、或在钧到鱼时为了使鱼确实吃到钓饵,而欲将转子3从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调到制动解除状态的情况时,只要将制动杆17稍稍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操作即可。这样一来,如前述的图10所示,通过制动杆17来按压第2操作部26a,而辅助杆18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一侧。结果是,第2杆构件27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而一次解除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当然,牵引操作第2操作部26a也可解除预定制动状态。
因不是通过制动杆17,而是利用将另外设置的辅助杆18朝由安装部2c离开的方向操作,而可以将第1或第2预定制动部20、21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成预定制动状态,所以可便进行旋转限制操作时所需要的行程低于制动杆的操作行程。因此,不会增加制动杆17的操作行程,而能够以单手简单地进行转子3的旋转限制操作。并且,因仅以制动的方式来施加限制力,所以在预定制动状态下即使有很大的负载作用,钓线也不容易断掉。而且,因预定制动状态时,辅助杆18与制动杆17的牵引操作连动地摆动,所以能够以制动杆17来进行从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向制动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因此,制动解除操作会变得很容易。
而且,因在制动解除状态与第1或第2预定制动状态下,两个杆部17、18的位置关系不相同,所以能瞬间判断出转子3是处于制动解除状态还是预定制动状态。特别是,例如在辅助杆的操作构件26的侧面涂上颜色,当处于制动解除位置时就会看到该颜色,当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就不会看到该颜色的话,就能够更瞬间地判别出转子3的状态。
另外,因将第1操作部17c与第2操作部26a朝向与安装部2c接合分离的方向相对配置,所以能以同一手指的压入操作与牵引操作来进行制动操作与限制切换操作。如此因能以与制动操作同样的手指来进行限制切换操作,所以不需要将其他的手指离开钓竿,而可顺利地进行限制切换操作。而且,当在第2位置或第三位置配置第2操作部时,利用位置保持装置,即使手离开也可以保持在该位置,所以能够持续限制状态。
另外,因以设置在制动杆17上的开口17g包围辅助杆18的前端部分的第2操作部26a,所以即使在导环臂9产生滞线或在抛投时钓线接触到制动杆17,也不容易产生钓线进入到辅助杆18与制动杆17的间隙的所谓的咬线的情形。
而且,第2预定制动部21是利用圆板状的两拖曳圆盘22、23的压接力来获得预定的制动力,所以制动时的压接面积变大。因此,能以很小的表面压力获得很大的制动力,而可以维持耐久性而容易地获得较大的制动力。因能以切换杆55切换第1预定制动部20的第1预定制动状态及第2预定制动部21的第2预定制动状态,所以能根据钓鱼对象的鱼类或用途来适当选择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
其他实施方式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制动杆17与辅助杆18的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亦适用于仅具有一根制动杆的旋转卷线器。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以具有制动杆17的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亦适用于制动卷筒的前拖曳或后拖曳型旋转卷线器、或不具有制动机构的旋转卷线器等的所有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1卷线器躯干2a与脚部2b是一体形成的,但本发明亦适用于第2卷线器躯干2b与脚部2b一体形成的卷线器本体。

Claims (5)

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是被安装于钓竿上,且将钓线卷于沿着前述钓竿的长度方向的转轴上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其特征为:
具备: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的卷线器躯干,沿着前述钓竿前后配置且在一面上安装钓竿的安装部,和与前述卷线器躯干及前述安装部一体形成且连结前述卷线器躯干与前述安装部的中间部分的脚部,
位于前述脚部的前侧,并在前述安装部中位于前述安装部与前述脚部的连结部分的第1厚度(T1)为5.5m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其特征为:位于前述脚部的后侧,并在前述安装部中位于前述连结部分的第2厚度(T2)比前述第1厚度(T1)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其特征为:前述第1厚度(T1)是由在与前述安装部的钓竿安装面相反侧的面朝前后延伸的直线起,朝前述脚部弯曲而变化成曲线的部分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卷线器是具有可向接触、分离于前述安装部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安装的制动操作构件的杆制动型旋转卷线器,
前述第1厚度(T1)在前述制动操作构件到前述安装部的钓竿安装面的最短距离的15%至19%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其特征为:前述第1厚度(T1)在位于前述安装部分的前端部分的第3厚度(T3)的150%至190%的范围内。
CNB021429766A 2001-09-14 2002-09-13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0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531/01 2001-09-14
JP280531/2001 2001-09-14
JP2001280531A JP2003088280A (ja) 2001-09-14 2001-09-14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219A CN1408219A (zh) 2003-04-09
CN1239076C true CN1239076C (zh) 2006-02-01

Family

ID=1910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97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076C (zh) 2001-09-14 2002-09-13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088280A (zh)
KR (1) KR20030023587A (zh)
CN (1) CN1239076C (zh)
TW (1) TW534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6232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6978310B2 (ja) * 2017-12-28 2021-12-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係止具、及び糸係止具を有する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7189102B2 (ja) * 2019-08-30 2022-12-1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4866B2 (ja) * 1997-10-15 2004-02-0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
JPH11346610A (ja) * 1998-06-09 1999-12-21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34794B (en) 2003-06-01
KR20030023587A (ko) 2003-03-19
CN1408219A (zh) 2003-04-09
JP2003088280A (ja) 2003-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3264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TWI361665B (en)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CN1209959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CN1339251A (zh)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
CN1243470C (zh)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CN1740584A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TWI294268B (zh)
CN1239076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CN1298217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动装置
TWI311042B (zh)
EP2918168B1 (en) Bail support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CN1706247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机构
CN1231120C (zh) 旋转卷线器
CN1846486A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卷筒牵引阻力机构
CN1640250B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
CN1394476A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TWI300332B (en) Rotor for a spinning reel
US7198218B2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TWI272062B (en)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EP1425965B1 (en) Spool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pinning reel
JP4476128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CN1530009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发声机构
CN1248575C (zh) 纺车式渔线轮
KR100835110B1 (ko) 스피닝 릴의 스탠드 부재
CN1309300C (zh) 旋转卷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