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9300C - 旋转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9300C
CN1309300C CNB021426562A CN02142656A CN1309300C CN 1309300 C CN1309300 C CN 1309300C CN B021426562 A CNB021426562 A CN B021426562A CN 02142656 A CN02142656 A CN 02142656A CN 1309300 C CN1309300 C CN 13093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determined
brake
roto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6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8218A (zh
Inventor
生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8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93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3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柄制动方式的旋转卷线器,使其预定制动状态的便利性提高。柄制动式的旋转卷线器具备卷线器主体、转子、卷线筒、制动部(16)、制动柄、第一及第二预定制动部(21、21)、以及启动解除切换部(54)。制动部具有单向离合器(32)和与单向离合器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制动圆筒(40)。制动柄压接在制动圆筒上而可以调整制动力。第一预定制动部与制动圆筒(40)接触而以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第二预定制动部具有不能相对卷线器主体旋转的第一牵引圆盘(22)和压接在第一牵引圆盘上且与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第二牵引圆盘(23),以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启动解除切换部启动解除第二预定制动部。

Description

旋转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卷线器,特别是涉及安装在钓竿上的,在沿着钓竿的长轴方向的轴周围卷绕钓线的柄制动型的旋转卷线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进行海钓的时候,常常使用柄制动型的旋转卷线器。柄制动型的旋转卷线器根据张力而使转子逆转而能够简单地控制鱼的动作。柄制动型的旋转卷线器具备有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上的制动柄。通常,使制动柄朝向钓竿安装一侧摆动的话,则制动力与操作力对应地变强。
在这种柄制动型的旋转卷线器中,公知的有通过制动柄的操作而能够切换到以预定的制动力来制动住转子向放线方向旋转的预定制动状态与解除制动的制动解除状态。在这种旋转卷线器中,将其朝向偏离钓竿的方向按压的话,则被保持在该位置且维持预定的逆转制动状态。从该状态将制动柄朝向钓竿一侧拉动的话,将解除逆转制动状态而让转子可自由旋转。
发明内容
在上述传统的构造中,通过制动柄的操作,可以将转子切换成逆转限制状态与可自由旋转的状态。因此,例如当要移动钓鱼区域时,就调整成预定制动状态而可以防止由于钓饵本身的重量使钓线放出。而在为了要让鱼容易吃到钓饵而要让钓饵流动时,就可以将转子切换成自由旋转状态,所以很方便。可是,在自由旋转状态下进行钓鱼时,由于鱼的种类不同而在上钩之后转子旋转过多而会产生滞线的情形。
因此,以较弱的预定制动状态来进行钓鱼能够防止滞线且让鱼咬钩的情况很好会很方便。可是,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很弱的话在移动钓鱼区域时可能会使钓线放出。相反,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很强的话,鱼突然拉扯可能会让钓线断掉。在这种公知的结构中,对于各种用途或钓鱼技术等而对应预定制动状态是很困难的,会有损使用预定制动状态时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课题是柄制动方式的旋转卷线器中使其预定制动状态的便利性提高。
技术方案1的旋转卷线器是安装在钓竿上,且在沿着钓竿的长轴方向的轴部周围卷绕钓线的卷线器,其特征为,具备:卷线器主体,具有安装在上述钓竿上的安装部,与上述安装部隔着间隔配置的卷线器机身部,及用来连结上述安装部与上述卷线器机身部的脚部;转子,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卷线器机身部的前部;卷线筒,在上述转子的前部可前后自由移动且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卷线器主体上,通过上述转子将钓线卷绕在其外周面上;制动部,具有制动部主体和单向离合器,可对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柄,具有制动操作部和制动作用部,可向与上述安装部接近分离的方向自由移动地设置在上述卷线器主体上,当将其向接近上述安装部的方向操作时,可调整上述制动部的制动力;第一预定制动部,具有第二柄构件及肘节弹簧,将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保持在第一预定制动状态;第二预定制动部,具有相对于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的第一牵引圆盘、压接于第一牵引圆盘上并且与上述转子向防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第二牵引圆盘,将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保持在较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更强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启动解除切换部,具有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的盖子构件上的切换柄、由切换柄而摆动的切换凸轮、及由切换凸轮而摆动且卡合于第一牵引圆盘上的卡止构件,通过限制第一牵引圆盘的旋转而切换到第二规定制动状态。
这种旋转卷线器,在制动机构中,如果将制动操作机构向接近安装部的方向操作的话,则对制动机构的压接力渐渐变大,相对于转子向放线方向旋转的制动力增加。而在第一预定制动机构中,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保持在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在第二预定制动机构中,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保持在较第一制动状态更强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这两个预定制动机构可通过选择机构来选择其中之一。在移动钓鱼区域时需要较大的制动力时,则通过选择机构来选择第二预定制动机构而将转子调整在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而当在进行钓鱼时要让鱼咬钩的情况较好且要防止滞线时,则选择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来调整成较弱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因此,在产生突然地拉扯时钓线就不容易断掉。由于能够根据用途或钓鱼方式或鱼的种类来从两种中选择一种预定制动状态,所以可以使预定制动状态的便利性提高。
技术方案2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的卷线器中,还具备与上述制动柄向接近上述安装部的方向的操作连动地解除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的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或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的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辅助柄。
技术方案3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卷线器中,上述单向离合器仅与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上述制动部具有与上述单向离合器隔着间隔地配置、且与上述单向离合器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制动圆筒。
技术方案4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3的卷线器中,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具有可与上述制动圆筒自由接合分离的制动片,通过使上述制动片接触到上述制动圆筒来将上述转子保持在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
技术方案5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卷线器中,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可在与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不同的位置制动住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
技术方案6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5的卷线器中,上述第一及第二牵引圆盘配置在上述单向离合器与上述制动圆筒之间。
技术方案7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5的卷线器中,上述单向离合器是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转子上的外轮、隔着间隔配置在上述外轮的内周侧的内轮、以及配置在上述两轮之间的圆筒滚子的滚柱离合器,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可相对于上述内轮自由旋转且相对于上述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上述第二牵引圆盘与上述内轮连动地旋转。
技术方案8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卷线器中,上述切换柄将第二预定制动部切换成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
技术方案9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8的卷线器中,上述切换柄通过将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切换成相对于上述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的状态与可旋转的状态,来将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切换成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
技术方案10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的卷线器中,还包括位于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和第二牵引圆盘之间的牵引垫片。
技术方案11的旋转卷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0的卷线器中,还包括位于上述上述单向离合器和第一牵引圆盘之间的牵引垫片。
本发明的旋转卷线器中,在移动钓鱼区域时需要较大的制动力的情况下,可通过选择机构来选择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将转子调整成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而在钓鱼时要让鱼咬钩的情形比较好或要防止滞线的情形时,则选择第一预定制动机构来调整成较弱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就可以根据用途或钓鱼方式或鱼的种类从两种预定制动状态来选择一种,就可以使预定制动状态的方便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卷线器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其制动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面图。
图5是旋转卷线器的正面部分图。
图6是第二预定制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启动解除切换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制动解除状态的各柄部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面模式图。
图9是显示预定制动状态的各柄部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面模式图。
图10是显示制动状态的各柄部与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面模式图。
图11是显示在制动解除状态与预定制动状态的第二柄构件的动作的模式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相当于图2的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相当于图2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全体构造
图1所示的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卷线器具备有:具备了把手1的卷线器主体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前部的转子3、以及配置在转子3前部的用来卷绕钓线的卷线筒4。
卷线器主体2例如是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卷线器主体2具有:安装在钓竿上的前后较长的安装部2c、与安装部2c隔着间隔配置的卷线器机身部2a、以及用来连结安装部2c与卷线器机身部2a的脚部2b。卷线器机身部2a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其侧面是开口的。该开口部分由盖子构件2d(图3)所覆盖。在卷线器机身部2a的内部设置有:用来使转子3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用来制动转子3向放线方向旋转(逆转)的柄制动机构6、以及使卷线筒4沿着旋转轴心前后移动来均匀地将钓线卷绕到卷线筒4上的摆动机构7。
转子3例如是合成树脂或金属制的,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上。转子3具有:圆筒部3a、以及互相相对向地设置在圆筒部3a的侧边上的第一臂部3b及第二臂部3c。在圆筒部3a的前壁部3d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贯穿孔3e的毂部3f。卷线轴8及小齿轮12(后述)贯穿于该贯穿孔3e中。在第一臂部3b的前端与第二臂部3c的前端部上设置有摆动自如的导环臂9。通过这个导环臂9将钓线导引至卷线筒4。
卷线筒4例如是金属制的,被配置在转子3的第一臂部3b与第二臂部3c之间。卷线筒4可自由装卸且不能旋转地安装在卷线轴8的前端。卷线筒4具有: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卷线躯体部4a、一体形成在卷线躯体部4a的后部上的裙部4b、及固定在卷线躯体部4a前端上的凸缘部4c。卷线轴8可通过摆动机构7而朝前后方向移动。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与固定有把手1的把手轴10一起旋转的主齿轮11及啮合于该主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把手轴10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上。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其前部12a贯穿转子3的贯穿孔3e向卷线筒4一侧延伸。在该前部12a,转子3通过螺母13而不能旋转地被固定在小齿轮12上。小齿轮12是其中间部及后部通过轴承14、15而旋转自如被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上。在螺母13上安装有轴承35,因此而在小齿轮12与卷线轴8之间确保有预定的间隙。螺母13通过袋状的护圈36而宽松地被固定。护圈36则是通过安装在形成于前壁3d的环状沟3g中的固定轮37来防止其脱落。在护圈36与螺母13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用来密封与卷线轴8的间隙的具有突起的密封构件38。
柄制动机构的构造
柄制动机构6如图1~图3所示,具有:作为制动机构的一例的制动部16、用来调整操作制动部16的制动力的作为制动操作机构的一例的制动柄17、用来将制动部16操作成第一预定制动状态的辅助柄18、用来将制动柄17朝向偏离安装部2c的方向弹压的、作为解除机构的一例的螺旋弹簧19、通过辅助柄18而可切换成第一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的、作为第一预定制动机构的一例的第一预定制动部20、以较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更强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3的、作为第二预定制动机构的一例的第二预定制动部21、以及用来启动解除切换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作为选择机构的一例的启动解除切换部54。
制动部的构造
制动部16如图3所示,具有压接着制动柄17的前端而被制动的制动部主体31、以及使制动部主体31仅与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单向离合器32。
制动部主体31如图2所示,具有与转子3同轴心地配置在转子3的内周侧的制动圆筒(制动构件的其中一例)40、倾斜自如且不能旋转地支承制动圆筒40的旋转圆筒41、及设置在卷线器机身部2a上的圆弧状的突出部42。
制动圆筒40如图2及图6所述,是薄壁状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制圆筒,其周部的前端的周接部40a配置在配置于外周侧的突出部42与配置于内周侧的制动柄17的压接部17d(后述)之间。而在与制动柄17的压接部17d不同的外周方向位置在周接部40a的内周侧配置有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压接部27a(图3)。制动圆筒40在其中心部具有齿轮的齿状的内齿部40b。
旋转圆筒41通过单向离合器32而与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一体旋转,卷线时转子3的旋转力不产生作用地连结在转子3上。旋转圆筒41是具有大直径部41a与小直径部41b的具有落差部的金属制圆筒构件,在大直径部41a上形成有啮合于内齿部40b上的外齿部41c。在该外齿部41c的前后端上隔着间隔且不能旋转地卡止有单向离合器32及制动圆筒40。在大直径部41a的前部外周面形成了安装有用来将单向离合器32向后方按压卡止的固定轮45的环状沟41d,在小直径部41b的后部外周面形成了安装有用来卡止轴承44(后述)的固定轮46的环状沟41e。
在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部,在与小齿轮12之间配置有轴承43。在小直径部41b的外周部,在与卷线器机身部2a之间配置有轴承44。因此,旋转圆筒41是其前部通过轴承43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小齿轮12上,后部通过轴承44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机身部2a上。轴承43的内轮43a通过配置在其与支承小齿轮12的轴承14之间的筒状的轴环47(图2)而限制向后方的移动。在轴承43的内轮43a的前面抵接着转子3的毂部3f。毂部3f的外周面与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面的间隙由安装在毂部3f的具有突起的密封环48密封。
轴承44的内轮44a通过固定轮46而限制了朝后方的移动。而轴承44的外轮44b通过具有圆形孔50a且被固定在卷线器机身部2a前端上的压板50而限制了朝前方的移动。
在旋转圆筒41的大直径部41a与小直径部41b的交界处安装有具有大小两段的外径的带落差部的轴环49。具有落差部的轴环49的小直径部分与压板50的圆形孔50a的间隙通过安装在具有落差部的轴环49上的具有突起的密封环51密封。
突出部42如图2及图3所示,朝前方突出地形成在卷线器机身部2a的前部。在突出部42上安装有圆弧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制动闸块42a。
单向离合器32是外轮空转型的滚柱离合器,在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内周侧上不能旋转地连结有外轮32a。在内轮32b(图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卡止于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上的内齿部32c,内轮32b不能旋转地连结在旋转圆筒41上。内轮32b是在被固定轮45朝后方按压的状态下安装在旋转圆筒41上。因此,会把后面详细说明的第二预定制动部21安装在该单向离合器32与制动圆筒40之间。
制动柄的构造
如图1所示,制动柄17是通过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上的支承轴33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上。而如前述,制动柄17在螺旋弹簧19的作用下朝向偏离安装部2c的方向弹压。制动柄17可在图8所示的制动解除位置、与较制动解除位置更接近安装部2c的图10所示的制动位置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上。
制动柄17具有从由支承轴33支承的部分弯曲朝前方延伸的制动操作部17a、及从支承部分弯曲朝斜前下方延伸的制动作用部17b。制动操作部17a是在从支承部分沿着安装部2c朝向前方延伸到导环臂9的外侧附近之后,朝向直径外侧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朝向前方弯曲的形状。从该弯曲部分起算的前方成为了可用握著钓竿的手的食指操作的第一操作部17c。第一操作部17c通过制动柄17的摆动而可从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朝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移动。制动操作部17a,从脚部2b至前方部分,直到朝直径外侧方向延伸的部分宽度会变大,在其宽幅部分17h上形成了朝向安装部2c的大致矩形的开口17e。后述的辅助柄18的操作构件26从开口17e朝向安装部2c露出于上方。从宽幅部分17h形成了朝向前方的开口17g。操作构件26贯穿该开口17g朝向前方突出。该开口17g是设置用来防止钓线进入到制动柄17、与辅助柄18的间隙而产生咬线的情形。
制动作用部17b的前端配置成朝向制动圆筒40的内周侧,在这里,如图2所示,是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可接触于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面的压接部17d。压接部17d是合成树脂制的,通过制动柄17的摆动将制动圆筒40朝向配置在外侧的制动闸块42a按压。制动柄17在没有加以操作的情况下被螺旋弹簧19弹压,如图1所示,配置到制动解除位置而压接部17d从制动圆筒40偏离开来。
螺旋弹簧19是以压缩状态配置在制动柄17的制动操作部17a与卷线器主体2的脚部2b之间。螺旋弹簧19是朝向解除制动侧的图1的逆时针方向来弹压制动柄17。因此,手离开制动柄17的话,转子3就会成为解除制动的状态。
辅助柄的构造
辅助柄18,是通过第一预定制动部20将转子3切换成图8及图10所示的制动解除状态与图9所示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的操作的构件。辅助柄18在图8及图10所示、第二操作部26a(后述)配置在接近安装部2c的第二位置的制动解除位置、与图9所示、第二操作部26a配置在偏离安装部2c的第三位置的预定制动位置之间摆动。辅助柄18如图1、图3~图5所示,具有可绕支承轴33自由摆动地支承在卷线器主体2上的第一柄构件25、及安装在第一柄构件25上的操作构件26。
第一柄构件25并排配置在制动柄17的图8图面下方侧的侧面部。第一柄构件25从支承部分起沿着制动柄17朝上前方及下前方延伸,通过螺栓29将操作构件26固定在朝上方延伸的前端部上。第一柄构件25的前端位于制动柄17的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幅部分17h的开口17e内。而从支承部分朝斜前下方延伸的第一柄构件25的基端配置成朝向制动部16的后方。在柄主体25a的基端上形成有卡止有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第二柄构件27前端的矩形的卡止缺口25c。卡止缺口25c是面积大于第二柄构件27的前端部的横剖面积的矩形缺口。
操作构件26在前端具有第二操作部26a,在基端侧(图8右侧)具有第三操作部26b。第二操作部26a与第一操作部17c相对向地配置在偏离安装部2c的侧边,第三操作部26b配置在较制动柄17的第一操作部17c更靠近基端侧。因此,第二操作部26a可以用握著钓竿的手的食指进行按压操作,第三操作部26b可以用握著钓竿的手的中指进行按压操作。特别是,第一操作部17c与第二操作部26a可以用同样的手指来进行拉动操作与按压操作。第二操作部26a通过辅助柄17的摆动而被配置到图1及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与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三位置。
操作构件26配置成从设置于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幅部分17h的开17e朝向安装部2c向上方突出。在该突出部分上设置有第三操作部26b。操作构件26从开口17e的下部贯穿开口17g朝前方延伸,在延伸的前端上形成了第二操作部26a。由于第二操作部26a是贯穿开口17g朝前方延伸的,所以第二操作部26a的周围,特别是接近于导环臂9的部分由开口17e所包围。因此,即使钓线松弛接触到该部分,也不容易产生钓线被咬入(咬线)到操作构件26与制动柄17之间的间隙的情形。
在第三操作部26b的前端上形成有稍微凹入的卡止于制动操作部17a的上面部的卡止部26c。卡止部26c配置成当辅助柄18位于制动解除位置时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部隔着间隔。而当辅助柄18被配置在制动解除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三操作部26b的卡止部26c是大致接触在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部。因此,辅助柄18在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与制动柄17朝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的摆动连动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
第一预定制动部的构造
第一预定制动部20具有与第一柄构件25连动摆动的第二柄构件27、及将第二柄构件27保持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一预定制动位置的肘节弹簧28。第二柄构件27如图3及图11所示,可绕与卷线轴8平行的轴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的前部。从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是从前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的两倍以上。第二柄构件27的前端卡止在卡止缺口25c上,第二柄构件27与第一柄构件25连动地在制动解除位置(图11(a))与预定制动位置(图11(b))之间摆动。
位于制动解除位置时的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被肘节弹簧28弹压而接触到卡止缺口25c的上面部,而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会接触到下面部。在第二柄构件27的途中部装卸自如地设置有其前端被配置在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侧上的压接部27a。第二柄构件27从压接部27a的设置部分开始进一步弯曲延伸,在延伸的基端安装有肘节弹簧28。而在压接部27a与前端之间形成了用来与第二预定制动部21连动的连动突起27b(图7)。在朝向压接部27a的制动圆筒40的外周侧,与制动圆筒40隔着间隔地配置制动闸块30的前端部。制动闸块30是其基端部固定在卷线器机身部2a的前端面上。
将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操作部26a按压操作配置到第三位置,然后将第一柄构件25从图8所示的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图9所示的第一预定制动位置侧的话,第二柄构件27也与其连动地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第一预定制动位置。其结果,压接部27a以制动闸块30挟持住制动圆筒40而以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将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予以制动。
肘节弹簧28如图3及图11所示,弹压第二柄构件27将第二操作部26a弹压到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并能够保持其姿势。肘节弹簧28是安装在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上的螺旋弹簧。肘节弹簧28其中一端卡止在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上,另一端卡止在卷线器机身部2a的前端面上。肘节弹簧28如图9所示,当第二柄构件27被配置在制动解除位置时,则将第二柄构件27朝向图11(a)的顺时针方向弹压,当被配置在预定制动位置时则朝向图11(b)的逆时针方向弹压。因此,第二柄构件27被保持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一预定制动位置,并且第一柄构件25被保持在制动解除位置与第一预定制动位置。
由于从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长度是在从前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的两倍以上,所以第一柄构件25摆动的话,其摆动在第二柄构件27的基端侧是呈现两倍以上的摆动距离,肘节弹簧28是可容易地反转。
第二预定制动部的构造
第二预定制动部21如图6所示,具有相对于卷线器主体2不能旋转的第一牵引圆盘22、压接于第一牵引圆盘22上的第二牵引圆盘23、以及三片牵引垫片24a~24c。第二预定制动部21能够以较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更强力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将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予以制动。
第一牵引圆盘22例如是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的圆板构件,在外周部形成有锯齿状的卡止齿部22a。第一牵引圆盘22通过启动解除切换部54而被切换成不能相对于卷线器主体2沿箭头所示的放线方向旋转的状态与可旋转的状态。因此,第二预定制动部21被切换成启动(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解除(制动解除状态)。
第二牵引圆盘23例如是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的圆板构件,不能旋转且可朝轴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旋转圆筒41上。在第二牵引圆盘2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啮合于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上的内齿部23a。牵引垫片24a~24c分别为布料或毡布制的圆板构件,牵引垫片24a是以压接状态配置在单向离合器32的内轮32b与第一牵引圆盘22之间,牵引垫片24b是以压接状态配置在第一牵引圆盘22与第二牵引圆盘23之间,牵引垫片24c是以压接状态配置在第二牵引圆盘23与制动圆筒40之间。
第二预定制动部21通过被固定轮45弹压的内轮32b按压到制动圆筒40一侧,当在第一牵引圆盘22相对于卷线器主体2不能旋转的状态时,以第二预定制动状态来将制动圆筒40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予以制动。此时的制动力主要是由第一牵引圆盘22与第二牵引圆盘23的摩擦力所决定的,制动时的压接面积会变大。因此,以很小的表面压力而能够得到很大的制动力,能够维持耐久性而可以得到较大的制动力。
启动解除切换部的构造
启动解除切换部54如图3及图7所示,具有: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的盖子构件2d上的切换柄55、由于切换柄55而摆动的切换凸轮56、及由于切换凸轮56而摆动且卡合于第一牵引圆盘22上的卡止构件57。
切换柄55可在启动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自由摆动地安装在盖子构件2d上。切换柄55具有经由具有凸缘的轴衬58而可转动地安装在盖子构件2d上的金属制的轴部55a、及与轴部55a插入成形的合成树脂制的柄部55b。在轴部55a上形成有用来不能旋转地安装切换凸轮56的互相平行的倒角部55c。而在轴部55a的前端上形成有安装用来防止切换凸轮56脱落的C型固定轮59的环状沟55d。
切换凸轮56是金属制的冲裁成形的板状构件,是与切换柄55连动地转动到启动位置与解除位置的构件。切换凸轮56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在轴部55a上的圆形的安装部56a、从安装部56a朝直径外侧方向延伸的螺栓固定部56b、及从安装部56a弯折朝前方延伸的卡止突起56c。在安装部56a的中心部形成有卡止于倒角部55c上的长圆孔部56d。因此,切换凸轮56不能旋转地卡止于轴部55a上。在螺栓固定部56b上卡止有其中一端卡止于盖子构件2d上的肘节弹簧60。肘节弹簧60在超过其死点将切换凸轮56朝向相反一侧的位置弹压。通过这个肘节弹簧60,则切换柄55及切换凸轮56会被弹压到启动位置与解除位置。
卡止构件57例如是金属制冲裁成形的板状构件,可在卡止第一牵引圆盘22的卡止齿部22a的卡止位置与偏离卡止齿部22a的偏离位置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卷线器机身部2a上。卡止构件57与切换凸轮56从启动位置到解除位置的摆动连动地从卡止位置转动到偏离位置。卡止构件57具备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卷线器机身部2a上的圆形的安装部57a、从安装部57a朝直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卡止爪部57b、从安装部57a起弯折朝后方延伸的连结部57c、及从连结部57c的后端弯折而朝大致上方延伸的连动卡止部57d。
卡止构件57通过螺旋弹簧61而被弹压到卡止位置一侧。安装部57a通过作为旋转轴的安装螺栓62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卷线器机身部2a上。卡止爪部57b,其前端部朝前方弯折而可用来卡止第一牵引圆盘22的卡止齿部22a。连动卡止部57d在切换凸轮56从启动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时被卡止突起56c按压。因此,卡止构件57从卡止位置转动到偏离位置。而连动卡止部57d在第二柄构件27与制动柄17连动而朝向制动解除位置摆动时,也被第二柄构件27的连动突起27b所按压,从卡止位置转动到偏离位置。于是,第二预定制动部21通过制动柄17或辅助柄18的操作而解除第二预定制动状态。
卷线器的动作及操作
在甩竿时将导环臂9倾倒向放线的姿势一侧,通过放出钓竿,从卷线筒4的外周放出钓线。在卷线时,当将把手1朝向卷线方向旋转时,导环臂9会通过没有图示的回复机构而回到卷线姿势。把手1的旋转力经由把手轴10、主齿轮11而传递到小齿轮12上。传递到小齿轮12上的旋转力经由小齿轮的前部12a而传递到转子3上,由于此时转子3是朝向卷线方向旋转,所以通过单向离合器32的作用该旋转力不会传递到旋转圆筒41上。小齿轮12旋转时则通过没有图示的中间齿轮将该旋转被传递到摆动机构7上,卷线轴8朝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如果没有对制动柄17施加任何操作的话,制动柄17被螺旋弹簧19按压而配置到制动解除的位置一侧。此时,如果将辅助柄18的第二操作部26a配置到第二位置的话,如图8、图11(a)所示,压接部17d与压接部27a会偏离于制动圆筒40,转子3成为制动解除状态。而在第二预定制动部21,如果将第二柄构件27配置到制动解除位置的话,则连动突起27b将卡止构件57按压到偏离位置一侧,则不管切换柄55的是启动或解除,第二预定制动部21都会成为制动解除状态。
在要拉鱼上来而使转子3逆转时,则例如用食指来操作制动柄17的第一操作部17c将其拉向安装部2c侧来调整制动力。
如果钓线被鱼拉走转子3朝放线方向逆转的话,其旋转力会经由单向离合器32传递到旋转圆筒41上,进而传递到制动圆筒40上。结果是,制动圆筒40与转子3一体旋转。如果操作制动柄17的第一操作部17c将其拉向接近于安装部2c的方向的话,即使第二柄构件27在预定制动位置,如图9所示,制动操作部17a将操作构件26的卡止部26c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按压,辅助柄18与制动柄17连动而从预定制动位置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一侧,第二柄构件27朝向制动解除位置一侧摆动。其结果,会暂时解除由第一预定制动部20或第二预定制动部21所造成的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此时,肘节弹簧28通过第二柄构件27的摆动而反转,第二柄构件27被弹压到制动解除位置一侧,第一柄构件25保持在制动解除位置一侧(图11(a))。
在这种状态下再将制动柄17朝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操作的话,如图10所示,制动柄17的压接部17d将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朝向直径外侧方向强力按压,让制动圆筒40倾斜,周接部40a的外面部会压接于制动闸块42a上。通过增减施加在制动柄17的力量来调整该制动力,可以任意调整转子3的逆转量。其结果,将对应于制动柄17的操作力的制动力附加到转子3上。即使忘记解除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只要牵动操作制动柄17,就可以解除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
当要移动钓鱼区域或收容卷线器时,在将手离开第一操作部17c的状态下,将辅助柄18的第二操作部26a或第三操作部26b朝向偏离于安装部2c的方向压入操作。这样一来,如图9及图11(b)所示,辅助柄18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预定制动位置,第二柄构件27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预定制动位置,通过肘节弹簧28而被保持在该位置。在该预定制动位置,第三操作部26b的卡止部26c大致接触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上。
此时,当切换柄55在解除位置时,由于卡止构件57经由切换凸轮56被按压到偏离位置一侧,第二预定制动部21不会产生作用。因此,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外周面被压接部27a向直径外侧方向按压而以制动闸块30挟持住转子3,以第一预定制动部20用较弱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来制动住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其结果,在移动钓鱼区域或收容卷线器在时,就不会由于钓饵的重量让钓鱼用卷线器不小心从卷线筒4放出。
另一方面,将切换柄55从解除位置操作到启动位置的话,解除相对卡止构件57的按压,卡止构件57被螺旋弹簧61弹压而转动到卡止位置。其结果,卡止构件57卡止住第一牵引圆盘22,第一牵引圆盘22成为不能相对卷线器主体2旋转的状态。其结果是,第二预定制动部20所造成的制动力作用到制动圆筒40上,以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制动住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于是,在这里可以得到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弱制动力与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强制动力的强弱两个预定制动状态。例如,在移动钓鱼区域时用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较强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而钓到鱼时则为了防止钓线断掉就可以用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较弱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
在要变更钓饵的下垂长度、或在钓到鱼时为了要让鱼确实吃到钓饵,而要将转子3从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调到制动解除状态的情况下,只要将制动柄17稍稍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操作即可。这样一来,如前述的图9所示,第二操作部26a被制动柄17按压,辅助柄18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一侧。结果是,第二柄构件27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而一次解除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当然,牵引操作第二操作部26a也可以解除预定制动状态。
由于不是制动柄17,而是通过将另外设置的辅助柄18朝向偏离于安装部2c的方向操作而可以将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部20、21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成预定制动状态,所以可使在进行旋转限制操作时所需要的行程低于制动柄的操作行程。因此,不会增加制动柄17的操作行程而能够以单手简单地进行转子3的旋转限制操作。并且由于是用制动的方式来施加限制力,所以在预定制动状态下即使有很大的负载作用钓线也不容易断掉。而预定制动状态时,由于辅助柄18与制动柄17的牵引操作连动地摆动,所以能够以制动柄17来进行从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到制动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因此,制动解除操作会变得很容易。
由于在制动解除状态与第一或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两个柄部17、18的位置关系不相同,所以可以一下子就判断出转子3是处于制动解除状态或是预定制动状态。例如可以在辅助柄的操作构件26的侧面涂上颜色,当处于制动解除位置时就会看到颜色,当位于预定制动位置时就不会看到颜色,就能够更容易判别出转子3的状态。
并且,由于是将第一操作部17c与第二操作部26a配置成朝向与安装部2c接合分离的方向,所以可以用同一手指的压入操作与牵引操作来进行制动操作与限制切换操作。由于是与制动操作同样的手指来进行限制切换操作,就不需要将其他的手指离开钓竿,而可顺利地进行限制切换操作。而在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配置第二操作部的话,通过位置保持机构,即使手离开也可以保持在该位置,而能够持续限制状态。
由于是以设置在制动柄17的开口17g包围绕辅助柄18的前端部分的第二操作部26a,即使在导环臂9产生滞线或在甩竿时钓线接触到制动柄17,都不容易产生钓线进入到辅助柄18与制动柄17的间隙的所谓的咬线的情形。
第二预定制动部21通过以圆板状的两牵引圆盘22、23的压接力来得到预定的制动力,所以制动时的压接面积会变大。因此,以很小的表面压力可以得到很大的制动力,而可以维持耐久性而容易地得到比较大的制动力。而用切换柄55就可以切换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及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所以可以根据钓鱼对象的鱼类或用途来适当选择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是固定的,但也可以作成可以调整的。
在图12中,制动力调整部80具有:形成于旋转圆筒141的大直径部141a的外周面的前半部分上的阳螺纹部141f、配置在内轮132b的内周侧用来螺合于阳螺纹部141f上的螺母构件81、以及用来使螺母构件81相对于旋转圆筒141旋转的转动操作部82。而在旋转圆筒141的大直径部141a的外周面的后半部分上形成有外齿部141c。在该制动力调整部80,通过转动操作部82来使螺母构件81与旋转圆筒141相对旋转,将单向离合器132与内轮132b一起朝后方按压,而使作用于第一牵引圆盘22的压接力变化。
在内轮132b的内周面的前半部分上形成有用来收容螺母构件81的圆筒状的收容部132d,在后半部分上形成有啮合于旋转圆筒141的外齿部141c的内齿部132c。螺母构件81收容在收容部132d而可相对内轮132b自由旋转。螺母构件81经由内轮132b的内齿部132c将内轮132b朝后方(图12右方)按压。在螺母构件81的前端面上形成有由沿着圆周方向所形成的多个凹凸部所构成的转动卡止用的第一卡止部81a。
转动操作部82具有设置在转子103的毂部103e的外周面上的调整操作构件83、以及用来将调整操作构件83朝向前方(图12左边)弹压的螺旋弹簧84。在转子103的前壁部103d上形成有圆弧状的开口部103g而能够从转子103的前方来操作调整操作构件83。调整操作构件83具有:可自由转动且朝轴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毂部103e上的环状的安装部83a、从安装部83a的外周侧贯穿开口部103g朝前方突出的旋钮部83b、以及由在安装部83a的后面部形成于圆周方向的多个凹凸部所构成的第二卡止部83c。第二卡止部83c与第一卡止部81a卡合而与调整操作构件83的转动连动地使螺母构件81转动。
在毂部103e的外周面上安装著C型固定轮85,且在C型固定轮85与调整操作构件83之间以压缩状态安装有螺旋弹簧84。因此,调整操作构件83始终被弹压到前方。
这种构造的转动操作部82的制动力的调整是在按压旋钮部83b而使两卡止部81a、83c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制动柄17而经由制动圆筒40不让旋转圆筒141旋转来进行的。
卷线器的动作及操作
针对平常的制动柄17或辅助柄18的操作而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说明。
在调整第二预定制动部21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的情况下,是在将卷线筒4卸下的状态,将制动柄17朝向安装部2c拉动操作,而成为经由制动圆筒40限制旋转圆筒141向两方向旋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按压旋钮部83b而成为使两卡止部81a、83c卡合的状态。而且,将旋钮部83b朝向例如从转子103的正面来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话按压力会变强,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下的制动力增加。而朝相反方向旋转的话则减少。在转动旋钮部83b而在接触到开口部103g的端部的状态还想要调整的情况下,则解除旋钮部83b的按压将其朝相反方向转动之后,再次以按压状态转动即可。反复这个动作的话,则可与开口部103g的长度无关地调整制动力。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下,是通过旋钮来调整制动力,在实施方式3中,是利用螺栓来调整制动力。
如图13所示,第二预定制动部121具有:第一牵引圆盘122、与单向离合器232的内轮部232b一体旋转的第二牵引圆盘123、以及与第二牵引圆盘123挟持住第一牵引圆盘122的第三牵引圆盘124。第一牵引圆盘12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形成于第三牵引圆盘124上的落差部124a上。在第一牵引圆盘12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卡止齿部122a。第三牵引圆盘124不能旋转且朝轴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旋转圆筒41上。落差部124a是在第三牵引圆盘124的直径方向的中间部朝前方突出所形成的环状的部份,其突出厚度较第一牵引圆盘122的厚度要薄。在落差部124a上形成有调整螺栓91螺合的螺栓孔124b。而在相对向于第二牵引圆盘123及内轮232b的螺栓孔124b的部份上形成有贯穿孔123a。
在贯穿孔123a中穿过有构成制动力调整部90的调整螺栓91。调整螺栓91的头部卡止在单向离合器232的前面部。制动力调整部90由前述的螺栓孔124b与调整螺栓91所构成。在转子203的前壁部203d上形成有通过螺丝分来调整调整螺栓91的头部的调整孔203g。
卷线器的动作及操作
针对平常的制动柄17或辅助柄18的操作而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说明。
在要调整第二预定制动部121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制动力的时候,在卸下卷线筒4的状态下,将转子203朝放线方向转动而从调整孔203g看见调整螺栓91的头部。在该状态下,例如将十字螺丝刀插入调整孔203g来旋转调整螺栓91。旋转调整螺栓91的话,第三牵引圆盘124前后移动而夹住第一牵引圆盘122的力量变化而让转子向放线方向的制动力变化。因此可以调整第二预定制动部121的制动力。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三个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制动柄17与辅助柄18来进行制动操作与预定制动操作,但也可以用一根制动柄来进行制动操作与预定制动操作。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制动柄17或辅助柄18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上,但只要作成朝向与安装部2c接合分离的方向移动,即使是直线移动也可以。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第二预定制动部21配置在单向离合器32与制动圆筒40之间,但也可以配置在其他地方。例如,配置可接触于设置在把手轴上的主齿轮的第二预定制动部21,以第二预定制动部21来制动住主齿轮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这样做也可以。在这种情况,将相对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的第一圆板构件与经由单向离合器而仅与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第二圆板构件设置成按压主齿轮,通过两圆板构件的压接力经由主齿轮来制动转子,这样做也可以。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圆板构件作成能够开启或解除相对于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的状态与可旋转的状态。而也可以做成能够调整压接力。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辅助柄与制动柄连动,但也可以作成分别独立动作。

Claims (11)

1、一种旋转卷线器,是安装在钓竿上,且在沿着钓竿的长轴方向的轴部周围卷绕钓线的卷线器,其特征为,具备:
卷线器主体(2),具有安装在上述钓竿上的安装部,与上述安装部隔着间隔配置的卷线器机身部,及用来连结上述安装部与上述卷线器机身部的脚部;
转子(3),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卷线器机身部的前部;
卷线筒(4),在上述转子(3)的前部可前后自由移动且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卷线器主体(2)上,通过上述转子(3)将钓线卷绕在其外周面上;
制动部(16),具有制动部主体(31)和单向离合器(32),可对上述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
制动柄(17),具有制动操作部(17a)和制动作用部(17b),可向与上述安装部接近分离的方向自由移动地设置在上述卷线器主体(2)上,当将其向接近上述安装部的方向操作时,可调整上述制动部(16)的制动力;
第一预定制动部(20),具有第二柄构件(27)及肘节弹簧(28),将上述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保持在第一预定制动状态;
第二预定制动部(21,121),具有相对于卷线器主体不能旋转的第一牵引圆盘、压接于第一牵引圆盘上并且与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第二牵引圆盘,将上述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保持在较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更强的第二预定制动状态;
启动解除切换部(54),具有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线器主体(2)的盖子构件上的切换柄(55)、由切换柄(55)而摆动的切换凸轮(56)、及由切换凸轮(56)而摆动且卡合于第一牵引圆盘上的卡止构件(57),通过限制第一牵引圆盘的旋转而切换到第二规定制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还具备与上述制动柄(17)向接近上述安装部的方向的操作连动地解除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20)的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或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21,121)的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的辅助柄(1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单向离合器(32)仅与上述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上述制动部(16)具有与上述单向离合器(32)隔着间隔地配置、且与上述单向离合器(32)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制动圆筒(4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20)具有可与上述制动圆筒(40)自由接合分离的制动片,通过使上述制动片接触到上述制动圆筒(40)来将上述转子(3)保持在上述第一预定制动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21,121)可在与上述第一预定制动部(20)不同的位置制动住上述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第一及第二牵引圆盘配置在上述单向离合器(32)与上述制动圆筒(40)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单向离合器(32)是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转子(3)上的外轮、隔着间隔配置在上述外轮的内周侧的内轮、以及配置在上述两轮之间的圆筒滚子的滚柱离合器,
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可相对于上述内轮自由旋转且相对于上述卷线器主体(2)不能旋转,上述第二牵引圆盘与上述内轮连动地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切换柄(55)将第二预定制动部(21,121)切换成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上述切换柄(55)通过将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切换成相对于上述卷线器主体(2)不能旋转的状态与可旋转的状态,来将上述第二预定制动部(21,121)切换成上述第二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还包括位于上述第一牵引圆盘和第二牵引圆盘之间的牵引垫片(24b)。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卷线器,其特征为,还包括位于上述上述单向离合器(32)和第一牵引圆盘之间的牵引垫片(24a)。
CNB021426562A 2001-09-17 2002-09-17 旋转卷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93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1160/2001 2001-09-17
JP281160/01 2001-09-17
JP2001281160A JP4785305B2 (ja) 2001-09-17 2001-09-17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218A CN1408218A (zh) 2003-04-09
CN1309300C true CN1309300C (zh) 2007-04-11

Family

ID=1910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65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9300C (zh) 2001-09-17 2002-09-17 旋转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785305B2 (zh)
KR (1) KR100905294B1 (zh)
CN (1) CN1309300C (zh)
TW (1) TW537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264B (zh) * 2016-07-29 2022-06-24 宁波羚祐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离合切换结构的卷线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9865A (ja) * 1992-02-14 1993-08-31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06292492A (ja) * 1993-04-07 1994-10-21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H09140303A (ja) * 1995-11-20 1997-06-03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制動機構
US5863007A (en) * 1996-06-04 1999-01-26 Shimano, Inc. Spinning wheel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during reverse ro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6079U (ja) * 1983-08-18 1985-03-12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下向き両軸リ−ルのクラッチ解除及びサミング操作機構
JP3034756B2 (ja) * 1993-10-18 2000-04-17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10271941A (ja) * 1997-03-31 1998-10-13 Ryobi Ltd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回転制動装置
JP2001128595A (ja) * 1999-11-05 2001-05-15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1157534A (ja) * 1999-11-30 2001-06-1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9865A (ja) * 1992-02-14 1993-08-31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06292492A (ja) * 1993-04-07 1994-10-21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H09140303A (ja) * 1995-11-20 1997-06-03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制動機構
US5863007A (en) * 1996-06-04 1999-01-26 Shimano, Inc. Spinning wheel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during reverse ro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218A (zh) 2003-04-09
JP2003088282A (ja) 2003-03-25
TW537862B (en) 2003-06-21
JP4785305B2 (ja) 2011-10-05
KR100905294B1 (ko) 2009-07-02
KR20030024628A (ko) 200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0908B2 (en) Spinning reel drag switch device
JP5008321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CN1757284A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把手和手柄组装体
KR101721934B1 (ko) 스피닝 릴의 스풀 지지 구조
CN1231120C (zh) 旋转卷线器
CN1209959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JP2008054570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366814A (zh) 钓鱼用卷线器的密封结构
CN1243470C (zh)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CN1309300C (zh) 旋转卷线器
EP2258167B1 (en) Spinning Reel Drag Knob
CN1714635A (zh) 渔线轮转子制动装置
CN1248575C (zh) 纺车式渔线轮
CN1239076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TWI300332B (en) Rotor for a spinning reel
CN1530009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发声机构
JP2012024028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TW201200013A (en) Spinning reel spool
CN1204808C (zh) 旋转卷线器
CN1227971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限制装置
JP2006204152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CN106857436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以及纺车式渔线轮
JP2015128403A (ja) 釣用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4029027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389274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