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575C - 纺车式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纺车式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575C
CN1248575C CNB021422788A CN02142278A CN1248575C CN 1248575 C CN1248575 C CN 1248575C CN B021422788 A CNB021422788 A CN B021422788A CN 02142278 A CN02142278 A CN 02142278A CN 1248575 C CN1248575 C CN 12485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rake
state
control
fish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3459A (zh
Inventor
生田刚
泷仓恒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13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3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5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5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在并列配置2个操作件的场合,使其不易产生异物进入2个操作部的间隙或咬入钓线的现象。并列配置制动力调整用的制动杆(17)和用于开、关规定制动状态的辅助杆(18)的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由与制动杆(17)形成一体的罩部(17i)覆盖辅助杆(18)的前方,遮隐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的间隙。

Description

纺车式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车式渔线轮,尤其是涉及安装在钓鱼竿上、绕沿钓鱼竿的长度方向的轴卷绕钓线的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海滨垂钓的场合,常常使用具有由制动杆(制动操作件的一个例子)对转子进行制动操作的反转制动机构的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能根据拉力使转子反转、能非常简单地与鱼周旋。
在这种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中,众所周知的纺车式渔线轮,能将制动杆(制动力调整操作机构的一个例子)保持在解除制动状态的中立位置和从中立位置离开钓鱼竿、维持规定的制动状态的制动位置。另外,除反转制动机构之外、具有禁止反转机构的纺车式渔线轮中,公知有能将制动杆保持在解除制动状态且允许反转的中立位置和从中立位置离开钓鱼竿、解除制动状态且禁止反转的禁止反转位置的纺车式渔线轮。
这样的纺车式渔线轮,在用制动杆进行制动操作时,例如,用食指的内侧向接近安装部的方向拉制动杆的下面,在进行旋转控制操作时,进行用食指的背面推压制动杆的上面的操作。这样一来,由于能用制动杆进行切换操作,所以,用握钓鱼竿的一只手,不用使手离开,就能进行反转制动机构或禁止反转机构等反转控制机构的切换操作,控制操作变得容易了。
发明内容
上述现有的结构,在任何一种场合下,都要将制动杆切换操作到中立位置和从中立位置离开钓鱼竿的控制位置(制动位置或禁止反转位置),对转子的反转进行解除控制和进行控制。因此,必须从中立位置推压到控制位置,当然制动杆的整个操作行程就大了。若操作行程大,则钓鱼人进行控制操作时,必须用握钓鱼竿的手指从中立位置进一步向离开钓鱼竿的控制位置对制动杆进行操作,难以进行控制操作。另外,增大行程部分的空间,需要占用钓鱼竿的安装部和转子之间的空间,招致渔线轮本体体积增大。
因此,可以考虑分别用不同的操作件进行制动力的调整操作和转子旋转的控制操作。这样一来,由于在控制转子的旋转时,若操作控、制用的操作件就可以了,所以,制动杆的操作行程不会大,不会招致渔线轮本体体积增大,控制操作也变得容易了。
这种场合,若并列配置进行控制操作的操作件和制动杆这两个操作件,则结构简单,操作也容易。但是,若并列配置两个操作件的话,存在砂子或垃圾等异物从前方进入到两个操作件的间隙,或咬入钓线的问题。若异物进入间隙,则恐怕要产生操作件的动作恶化这一不便的情况。另外,若钓线咬入到间隙中,恐怕要产生钓线缠绕这一不便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杆式制动型的纺车式渔线轮在并列配置两个操作件的场合,不易产生异物进入两个操作件的间隙或咬入钓线的现象。
本发明方案1的纺车式渔线轮,安装在钓鱼竿上,绕沿钓鱼竿长度方向的第1轴卷绕钓线,具备:渔线轮本体;转子;卷线筒;制动机构;制动杆;旋转控制机构;辅助杆。渔线轮本体具有:安装在钓鱼竿上的安装部;与安装部留有间隔配置的渔线轮壳;连接安装部和渔线轮壳的腿部。转子能绕上述第1轴自如旋转地安装在渔线轮壳的前部。卷线筒在转子的前部,能在第1轴方向上自如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上,通过转子在外周面上卷绕钓线。制动机构是能制动转子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的机构。制动杆,在前端具有配置在转子和安装部之间的第1操作部,能在接近、离开安装部的方向上自如移动地设置在渔线轮本体上,若向接近安装部的方向操作第1操作部,则增加由制动机构决定的制动力。旋转控制机构,对转子的旋转能获得第1控制状态和控制比第1控制状态强的第2控制状态。辅助杆,具有配置在与第1操作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第2操作部,至少一部分与制动杆并列配置,能在与安装部接近、离开的方向上自如移动地设置在渔线轮本体上,通过向离开安装部的方向移动第2操作部,能将旋转控制机构切换操作到第1控制状态和第2控制状态。罩部设置在制动杆和辅助杆的任意一个机构上,用两机构并列配置的部分覆盖任意另一机构的前方。
该纺车式渔线轮,若向接近安装部的方向操作制动杆,则增加由制动机构决定的对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的制动力。另外,若不操作制动杆,由第2操作部向离开安装部的方向操作辅助杆,则转子能由旋转控制机构控制到第1控制状态(例如解除控制状态或规定制动状态)和第2控制状态(例如禁止反转状态或反转制动状态)的任意一种状态。由于并列配置该制动杆和辅助杆部分的一方的前方,被设置在另一机构上的罩部所覆盖,所以,间隙不会在前方露出来,不易产生异物从前方进入两个操作机构的间隙或咬入钓线的现象。
本发明方案2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辅助杆能在第1控制位置和第2控制位置自如移动地设置在渔线轮本体上,第1控制位置是第2操作部接近安装部,使旋转控制机构为第1控制状态;第2控制位置是第2操作部离开安装部,使旋转控制机构为第2控制状态。在这种场合,若将第2操作部操作到25离开安装部方向的第2控制位置,则对转子的旋转的控制变强,例如,转子的旋转被限制。
本发明方案3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或2所记载的渔线轮,第1控制状态是转子的旋转被解除控制的状态,第2控制状态是转子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在这种场合,在进行从解除控制状态变到控制状态的旋转控制操作时,能使必要的行程在制动杆的操作行程以下。
本发明方案4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渔线轮本体在并列配置制动杆和辅助杆的部分,具有能收纳两机构形成的槽部,罩部配置于使其比其它机构更加靠近上述槽部的壁面。在这种场合,由于其它机构完全被罩部遮住,同时,相对槽部的间隙仅由一个机构的尺寸决定,所以,相比而言不易产生移动的两机构的不稳现象。
本发明方案5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制动杆和辅助杆,能绕与第1轴交错的第2轴自如摇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上,至少一部与第2轴并列配置。在这种场合,由于两个操作机构绕相同的第2轴摇动,所以,两个操作机构的支承结构简单了。另外,即使在第2轴的方向上并排配置2个操作机构,也不易产生进入异物或咬入钓线的现象。
本发明方案6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5所记载的渔线轮,在并列配置制动杆和辅助杆的部分,两机构在第2轴的周围的第1部分接触。在这种场合,由于在是摇动轴的第2轴的周围的第1部分两机构接触,所以,能减小摇动时的两机构的不稳现象。
本发明方案7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6所记载的渔线轮,在并列配置制动杆和辅助杆的部分,两机构在第1部分和离开第1部分的第2部分这两处接触,在其它部分离开。在这种场合,由于在绕摇动轴的第1部分和离开这里的第2部分这两处接触,所以,能进一步减小摇动时的两机构的不稳现象。
本发明方案方案8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在并列配置制动杆和辅助杆的部分,两机构至少一部离开。在这种场合,由于在并列配置的部分,两机构的至少一部离开,所以,两机构的接触面积小,两机构的动作变得平稳了。
本发明方案9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设置罩部,使其与制动杆制成一体,覆盖辅助杆的前部。在这种场合,由于使罩部与制动杆制成一体,使其覆盖辅助杆的前部,所以,与辅助杆相比,作用有很大的力的制动杆的刚性提高了。
本发明方案10的纺车式渔线轮,是在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旋转控制机构使用制动机构控制转子的旋转。在这种场合,由于兼用旋转控制机构和制动机构,所以,渔线轮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其制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纺车式渔线轮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制动杆和辅助杆的支承轴周围的剖视图。
图8是第2规定制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开、切换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解除制动状态的各杆和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视模型图。
图11是表示规定制动状态的各杆和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视模型图。
图12是表示制动状态下的各杆和制动圆筒的状态的剖视模型图。
图13是表示在解除制动状态和规定制动状态下的第2杆件的动作的模型图。
图14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7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结构
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纺车式渔线轮,是绕沿着钓鱼竿的长度方向的第1轴X卷绕钓线的渔线轮,具备:具有摇把1的渔线轮本体2;能绕第1轴X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的前部的转子3;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的卷绕钓线的卷线筒4。
渔线轮本体2是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渔线轮本体2具有:安装在钓鱼竿上的前后长的安装部2c;与安装部2c留有间隔配置的渔线轮壳2a;连接安装部2c和渔线轮壳2a的腿部2b。渔线轮壳2a在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它的侧面敞开着。该敞开着的开口部分由盖子2d(图3)覆盖。在渔线轮壳2a的内部设有:用于使转子3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用于制动转子3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反转)的杆式制动机构6;用于使卷线筒4沿旋转轴心前后方向移动、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4上的摆动机构7。如图6所示,从渔线轮本体2的腿部2b到渔线轮壳2a,在前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后述的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的槽部2e。槽部2e的宽比制动杆17的厚度稍稍大一点。
转子3是用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的,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转子3具有:圆筒部3a;在圆筒部3a的侧面相互对置设置的第1臂部3b和第2臂部3c。在圆筒部3a的前壁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贯通孔3e的轴毂部3f。在该贯通孔3e中贯通有卷线筒轴8和小齿轮12(后述)。在第1臂部3b的前端和第2臂部3c的前端部设有能自如摇动的夹紧箍臂9。钓线由该夹紧箍臂9引导到卷线筒4上。
卷线筒4是用例如金属制成的,配置在转子3的第1臂部3b和第2臂部3c之间,能在第1轴方向上自如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a上。卷线筒4具有:钓线卷绕在外周的卷线筒部4a;与卷线筒部4a的后部形成一体的裙板部4b;固定在卷线筒部4a的前端的法兰部4c。卷线筒轴8由于摆动机构7而能在第1轴的前后方向上移动。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与固定有摇把1的摇把轴10同时旋转的主齿轮11;与该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摇把轴10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小齿轮12制成筒状,其前部12a贯通转子3的贯通孔3e延伸到卷线筒4一侧。在其前部12a,转子3被螺母13固定在小齿轮12上不能旋转。小齿轮12在中间部和后部由轴承14、15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在螺母13上安装有轴承35,因此,在小齿轮12和卷线筒轴8之间确保有规定的间隙。螺母13由空心状的止动器36锁紧。止动器36由安装在形成于前壁3d上的环状槽39中的卡环37防止脱落。在止动器36和螺母13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密封与卷线筒轴8的间隙的带唇边的密封件38。
杆式制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杆式制动机构6具有:制动部16;用于调整操作制动部16的制动力的制动杆17;用于将制动部16操作到第1规定制动状态的辅助杆18;使制动杆17具有向离开安装部2c的方向加载螺旋弹簧19;能由辅助杆18切换到第1规定制动状态和解除制动状态的第1规定制动部20;在比第1规定制动状态强的第2规定制动状态下,能制动转子3的第2规定制动部21;用于开、关切换第2规定制动状态的开、关切换部54。
制动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制动部16具有:由制动杆17的前端压接而被制动的制动部本体31;使制动部本体31仅与转子3的放线方向的旋转同步旋转的单向超越离合器32。
如图2所示,制动部本体31具有:与转子3同心配置在转子3的内周一侧的制动圆筒(制动件的一个例子)40;能自如倾斜且不能旋转地支承制动圆筒40的旋转圆筒41;设置在渔线轮本体2上的圆弧状的突出部42。
如图2和图8所示,制动圆筒40是薄壁的有底圆筒形状的金属制圆筒,其圆周部前端的周接部40a配置在配置于外周侧的突出部42和配置在内周侧的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后述)之间。另外,在与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不同的周向位置,在周接部40a的内周侧,配置有第1规定制动部20的压接部27a(图3)。制动圆筒40在其中心部具有齿轮形状的内齿部40b。
旋转圆筒41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32与转子3相连接,使其在转子3向放线方向旋转时一体旋转,在收线时,转子3的旋转力不作用在旋转圆筒41上。旋转圆筒41是具有大直径部41a和小直径部41b的带台阶的金属制的圆筒件,在大直径部41a上形成有与内齿部40b啮合的外齿部41c。单向超越离合器32和制动圆筒40留有间隔且不能旋转地锁止在该外齿部41c的前后端。在大直径部41a的前部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槽41d,在该环状槽41d中安装有用于将单向超越离合器32推压并锁止在后方的卡环45,在小直径部41b的后部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槽41e,在该环状槽41e中安装有用于锁止轴承44(后述)的卡环46。
在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部,在与小齿轮12之间配置有轴承43。在小直径部41b的外周部,在与渔线轮壳2a之间配置有轴承44。因此,旋转圆筒41,前部由轴承43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小齿轮12上,后部由轴承44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渔线轮壳2a上。轴承43的内环43a由配置在与支承小齿轮12的轴承14之间的筒状的轴环47(图2)限制其向后方的移动。转子3的轴毂部3f抵靠在轴承43的内环43a的前面。轴毂部3f的外周面和大直径部41a的内周面的间隙,由安装在轴毂部3f上的带唇边的密封圈48密封。
轴承44的内环44a由卡环46限制其向后方的移动。另外,轴承44的外环44b由具有圆形孔50a、固定在渔线轮壳2a的前端的压板50限制其向前方的移动。
在旋转圆筒41的大直径部41a和小直径部41b的边界部分,安装有具有大小两种外径的带台阶的轴环49。带台阶的轴环49的小直径部分和压板50的圆形孔50a的间隙由安装在带台阶的轴环49上的带唇边的密封圈51密封。
如图2和图3所示,突出部42在渔线轮壳2a的前部向前方突出形成。在突出部42上安装有圆弧状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制动闸瓦42a。
单向超越离合器32是外环空转型的滚柱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外环32a不能旋转地连接在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内周一侧。在内环32b(图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锁止在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上的内齿部32c,内环32b不能旋转地连接在旋转圆筒41上。内环32b以由卡环45向后方推压的状态安装在旋转圆筒41上。因此,在后面要详细说明的第2规定制动部21以被挤压的状态安装在该单向超越离合器32和制动圆筒40之间。
制动杆的结构
如图1所示,制动杆17由沿与第1轴交错的第2轴Y方向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上的支承轴33、能绕第2轴Y自如摇动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如图7所示,支承轴33是带凸缘的轴,由从盖子2d一侧插入的螺钉33a固定在渔线轮本体2上。另外,如在前面所述的那样,制动杆17由螺旋弹簧19使其具有向离开安装部2c的方向被加载。制动杆17在图10所示的解除制动位置和从解除制动位置接近安装部2c的图12所示的制动位置之间、能自如摇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上。
制动杆17具有:从由支承轴33支承的支承部分弯曲、向前方延伸的制动操作部17a;从支承部分弯曲、向斜下方延伸的制动作用部17b。制动操作部17a是从支承部分沿安装部2c向前方延伸到夹紧箍臂9的外侧附近之后,向直径方向外侧延伸、前端进一步向前方弯曲的形状。从该弯曲部分开始,前方为能用握钓鱼竿的手的食指操作的第1操作部17c。第1操作部17c由于制动杆17的摇动,能从图1所示的第1位置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移动。制动操作部17a从腿部2b至前方部分,直到向直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宽度变大,在该宽度大的部分17h,朝向安装部2c形成有大致为矩形的开口17e。后述的辅助杆18的操作件26从该开口17e朝向安装部2c在上方露出来。另外,从宽度大的部分17h向前方形成有开口17g。操作件26贯通该开口17g向前方突出。为了防止钓线从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的间隙进入,产生咬线现象,设置该开口17g。
制动作用部17b的前端面向制动圆筒40的内周侧配置,如图2所示,在此,能自如拆卸地安装有能与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面接触的压接部17d。压接部17d是合成树脂制成的,通过制动杆17的摇动将制动圆筒挤压在配置在外侧的制动闸瓦42a上。制动杆17,若不进行任何操作,则靠螺旋弹簧19的作用力,如图1所示,配置在解除制动位置,压接部17d离开制动圆筒40。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并排配置的部分的一部收纳于渔线轮本体2的槽部2e中。
螺旋弹簧19以压缩状态配置在制动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和渔线轮本体2的腿部2b之间。螺旋弹簧19使制动杆17具有向解除制动一侧、绕图1的逆时针方向被加载。因此,若使手离开制动杆17,则转子3变成解除制动状态。
辅助杆的结构
辅助杆18是用于进行切换操作,由第1规定制动部20,将转子3切换到图10和图12所示的解除制动状态和图11所示的第1规定制动状态。辅助杆18在解除制动位置和规定制动位置之间摇动,解除制动位置,如图10和图12所示,是第2操作部26a(后述)配置在接近安装部2c的第2位置,规定制动位置,如图1所示,是第2操作部26a配置在离开安装部2c的第3位置。如图1、图3~图5所示,辅助杆18具有:在支承轴33上能绕第2轴Y自如摇动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的板状的第1杆件25;安装在第1杆件25上的操作件26。
第1杆件25并列配置在制动杆17的图10的眼前一侧的侧面。收纳于槽部2d中的第1杆件25的与制动杆17并列配置的部分的前方,如图6所示,由与制动杆17形成一体的罩部17i覆盖。罩部17i在制动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的一部和制动作用部17b的一部、向第1杆件25的前方突出形成。罩部17i,使其即使辅助杆18配置在规定制动位置,其第1杆件25也不会接触到罩部17i。在形成有罩部17i的部分,配置制动杆17比第1杆件25靠近槽部2d的壁面2f,比第1杆件25更向壁面突出。即,第1杆件25和壁面2f之间的间隙比制动杆17和一个壁面2f的间隙要大。
由于通过形成这样的罩部17i,用罩部17i覆盖第1杆件25的前方,所以,制动杆17和第1杆件25的间隙不会在前方露出来,不易产生来自渔线轮前方的异物或钓线从前方咬入到制动杆17和第1杆件25的间隙的现象。因此,能解决由于异物的进入或钓线的咬入而引起的不便问题。另外,由于从前方看不到间隙,所以,即使并列配置2个操作件,外观也很美观。另外,由于在制动杆17的形成有罩部17i的部分配置成比第1杆件25更加接近槽部2e,所以,相对槽部2e的间隙仅由制动杆17的尺寸决定。因此,相比而言不容易出现摇动的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的不稳现象。
另外,如图7所示,第1杆件25在与制动杆17并列配置的部分,在绕支承轴33的周围和较此在前端一侧形成的第1和第2接触部17j、17k这两处,制动杆17与之接触,在其它部分离开。这样一来,由于在两处使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接触,在其它部分使其离开,所以,两杆17、18的接触面积变小了,动作变得平稳了,同时,两杆17、18的不稳现象更少了。
第1杆件25从支承部分沿制动杆17向前上方和前下方延伸,用螺钉29将操作件26固定在延伸至前上方的前端。第1杆件25的前端位于制动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度大的部分17h的开口17e内。另外,从支承部分向斜前下方延伸的第1杆件25的基端,朝向制动部16的后方配置。在杆本体25a的基端,形成有第1规定制动部20的第2杆件27的前端锁止的矩形锁止缺口25c。锁止缺口25c是面积比第2杆件27的前端部的横截面积大的矩形的缺口。
操作件26在前端具有第2操作部26a,在基端一侧(图10右侧)具有第3操作部26b。第2操作部26a在离开安装部2c的一侧与第1操作部17c对置配置,第3操作部26b配置在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的靠近基端一侧。因此,第2操作部26a可以用握钓鱼竿的手的食指进行推压操作,第3操作部26b可以用握钓鱼竿的手的中指进行推压操作。特别是,第1操作部17c和第2操作部26a是可以由同一手指进行拉进操作和推压操作的。第2操作部26a通过辅助杆18的摇动而配置在图1和图10所示的第2位置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3位置。
操作部26配置成:从设置在制动操作部17a的宽度大的部分17h上的开口17e向安装部2c突出到上方。在该突出部分设有第3操作部26b。操作件26从开口17e的下部贯通开口17g延伸到前方,在延伸的前端形成有第2操作部26a。这样一来,由于第2操作部26a贯通由开口17g延伸到前方,所以,第2操作部26a的周围、尤其是接近夹紧箍臂9的部分被开口17g所包围。因此,即使钓线由于窜线而接触到该部分,也不易产生钓线啮入(咬线)操作件26和制动杆17的间隙的现象。
另外,在第3操作部26b的前端,稍稍凹下一点地形成有锁止在制动操作部17a的上面的锁止部26c。锁止部26c在辅助杆18处于解除制动位置时,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留有间隔。另外,当辅助杆18配置在解除制动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3操作部26b的锁止部26c大致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的前部上面接触。因此,辅助杆18在处于规定制动位置时,与制动杆17的接近安装部2c方向的摇动同步地摇动到解除制动位置。
第1规定制动部的结构
第1规定制动部20具有:与第1杆件25同步摇动的第2杆件27;将第2杆件27保持在解除制动位置和第1规定制动位置的肘节弹簧28。如图3和图13所示,第2杆件27能绕与卷线筒轴8平行的轴自如摇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的前部。从第2杆件27的基端到摇动中心的距离比从前端到摇动中心的距离长2倍以上。第2杆件27的前端锁止在锁止缺口25c中,第2杆件27与第1杆件25同步,在解除制动位置(图13(a))和规定制动位置(图13(b))之间摇动。
因此,在处于解除制动位置时,第2杆件27的基端,由肘节弹簧28施加力,与锁止缺口25c的上面接触,在处于规定制动位置时,与下面接触。在第2杆件27的中部,能自如拆卸地设有前端配置在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内周一侧的压接部27a。第2杆件27从压接部27a的设置部分进一步弯曲、延伸,在延伸的基端上安装有肘节弹簧28。另外,在压接部27a和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与第2规定制动部21同步的连动突起27b(图9)。制动闸瓦30的前端部朝向压接部27a与制动圆筒40留有间隔配置在制动圆筒40的外周一侧。制动闸瓦30,基端部固定在渔线轮壳2a的前端面上。
在此,若对处于第2位置的第2操作部26a进行推压操作,将其配置在第3位置,使第1杆件25从图10所示的解除制动位置摇动到图11所示的第1规定制动位置一侧,则与其同步,第2杆件27也从解除制动位置摇动到第1规定制动位置。其结果是,压接部27a用制动闸瓦30夹持制动圆筒40,将转子3的放线方向的旋转制动在第1规定制动状态。
如图3和图13所示,肘节弹簧28对第2杆件27施加力,将第2操作部26a分为第2位置和第3位置,对其施加力,且能保持该状态。肘节弹簧28是安装在第2杆件27的基端的扭转螺旋弹簧。肘节弹簧28一端锁止在第2杆件27的基端,另一端锁止在渔线轮壳2a的前端面上。如图13(a)所示,肘节弹簧28,当第2杆件27配置在解除制动位置时,绕图13(a)的顺时针方向对第2杆件27施加力,当配置在规定制动位置时,绕图13(b)的逆时针方向施加力。因此,第2杆件27能保持在解除制动位置和第1规定制动位置,进一步,第1杆件25能保持在解除制动位置和第1规定制动位置。
在此,由于从第2杆件27的基端到摇动中心的距离,比从前端到摇动中心的距离长2倍以上,所以,当第1杆件25摇动时,该摇动在第2杆件27的基端一侧,为2倍以上的摇动距离,结果,肘节弹簧28可以很容易地翻转。
第2规定制动部的结构
如图8所示,第2规定制动部21具有:不能相对渔线轮本体2旋转的第1牵引盘22;压接在第1牵引盘22上的第2牵引盘23;3片牵引垫片24a~24c。第2规定制动部21能以比第1规定制动状态更强的第2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3的放线方向的旋转。
第1牵引盘22是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圆板件,在外周部形成有锯齿状的锁止齿22a。第1牵引盘22能由开、关切换部54,切换到相对渔线轮本体2在箭头所示的放线方向上不能旋转的状态和能旋转的状态。因此,第2规定制动部21能进行开(第2规定制动状态)关(解除制动状态)切换。
第2牵引盘23是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圆板件,不能旋转且能自如沿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旋转圆筒41上。在第2牵引盘2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旋转圆筒41的外齿部41c啮合的内齿部23a。牵引垫片24a~24c是分别用布或毛毡制成的圆板件,牵引垫片24a配置在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内环32b和第1牵引盘22之间、牵引垫片24b配置在第1牵引盘22和第2牵引盘23之间,牵引垫片24c配置在第2牵引盘23和制动圆筒40之间,且分别处于压接状态。
第2规定制动部21被由卡环45加载的内环32b推压到制动圆筒40一侧,在第1牵引盘22为不能相对渔线轮本体2旋转的状态时,将制动圆筒40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制动在第2规定制动状态。此时的制动力,主要由第1牵引盘22和第2牵引盘23的摩擦力决定,制动时的压接面积变大了。因此,用小的面压能获得很大的制动力,能保持耐用性,能很容易地获得比较大的制动力。
开、关切换部的结构
如图3和图9所示,开、关切换部54具有:能自如摇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的盖子2d上的切换杆55;由切换杆55摇动的切换凸轮56;由切换凸轮56摇动、锁止在第1牵引盘22上的锁止件57。
切换杆55能在关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自如摇动地安装在盖子2d上。切换杆55具有:通过带凸缘的轴承衬套58能自如旋转地安装在盖子2d上的金属制成的轴部55a;与轴部55a进行嵌入成形制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杆部55b。在轴部55a上形成有用于不能旋转地安装切换凸轮56的相互平行的倒棱部55c。另外,在轴部55a的前端,形成有安装用于防止切换凸轮56脱落的C型卡环59的环状槽55d。
切换凸轮56是金属制成的冲压成形的板状部件,是与切换杆55同步在关位置和开位置转动的部件。切换凸轮56具有:不能旋转地安装在轴部55a上的圆形的安装部56a;从安装部56a向直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弹簧锁止部56b;从安装部56a弯曲、向前方延伸的锁止突起56c。在安装部56a的中心,形成有锁止在倒棱部55c上的椭圆孔56d。因此,切换凸轮56不能旋转地锁止在轴部55a上。一端锁止在盖子2d上的肘节弹簧60锁止在弹簧锁止部56b上。肘节弹簧60若超过死点的话则对切换凸轮56向相反一侧的位置加载。切换杆55和切换凸轮56由该肘节弹簧60向开位置和关位置加载。
锁止件57是用例如金属冲压制成的板状部件,安装在渔线轮壳2a上,且能在锁止第1牵引盘22的锁止齿22a的锁止位置和离开锁止齿22a的离开位置自如旋转。锁止件57与切换凸轮56的从开位置向关位置的摇动同步,从锁止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锁止件57具有:能自如转动地安装在渔线轮壳2a上的圆形的安装部57a;从安装部57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锁止爪部57b;从安装部57a弯曲、向后方延伸的连接部57c;从连接部57c的后端弯曲、大致向上方延伸的连动锁止部57d。
锁止件57由扭转螺旋弹簧61向锁止位置一侧加载。安装部57a由作为转动轴的安装螺钉62能自如转动地支承在渔线轮壳2a上。锁止爪部57b前端部向前方弯曲,以便能锁止第1牵引盘22的锁止爪22a。连动锁止部57d在切换凸轮56从开位置转动到关位置时,被锁止突起56c推压。因此,锁止件57从锁止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另外,若第2杆件27与制动杆17同步向解除制动位置摇动,则连动锁止部57d也会被第2杆件27的连动突起27b推压,从锁止位置转动到离开位置。因此,第2规定制动部21即使由于制动杆17或辅助杆18的操作也能解除第2制动状态。
渔线轮的动作和操作
在投掷时,通过使夹紧箍臂9倒向放线状态一侧,甩出钓鱼竿,钓线从卷线筒4的外周放出。在收线时,若使摇把1向收线方向旋转,则夹紧箍臂9由图未示的返回机构返回到收线状态。摇把1的旋转力通过摇把轴10、主齿轮11传递到小齿轮12。传递到小齿轮12的旋转力,通过小齿轮的前部12a传递到转子3。此时,由于转子3向收线方向旋转,所以,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作用,该旋转力并不传递到旋转圆筒41。当小齿轮12旋转时,其旋转通过图未示的中间齿轮传递到摆动机构7,卷线筒轴8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如果不对制动杆17进行什么操作的话,制动杆17被螺旋弹簧19推压,配置在解除制动位置一侧。此时,若辅助杆18的第2操作部26a配置在第2位置的话,则如图10、图13(a)所示,压接部27d和压接部27a离开制动圆筒40,转子3变成解除制动状态。另外,在第2规定制动部21,若第2杆件27配置在解除制动位置,则由连动突起27b将锁止件57推压到离开位置一侧,不光是切换杆55的开、关,第2规定制动部21也变成解除制动状态。
在使转子3反转、与鱼进行周旋时,例如用食指向安装部2c一侧对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进行拉操作,调整制动力。
若钓线被鱼拉着、转子3向放线方向反转,则它的旋转力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32传递到旋转圆筒41,进一步传递到制动圆筒40。其结果是,制动圆筒40与转子3一体旋转。若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对制动杆17的第1操作部17c进行拉操作,则即使第2杆件27处于规定制动位置,如图11所示,制动操作部17a也将操作件26的锁止部26c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推压,辅助杆18与制动杆17同步,从规定制动位置摇动到解除制动位置,第2杆件27摇动到解除制动位置一侧。其结果是,由第1规定制动部20或第2规定制动部21决定的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暂时被解除。此时,肘节弹簧28由于第2杆件27的摇动而翻转,给第2杆件27向解除制动位置一侧施加力,第1杆件25保持在解除制动位置一侧(图13(a))。
在该状态下,若进一步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对制动杆17进行操作,则如图12所示,制动杆17的压接部17d向径向外侧有力地推压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制动圆筒40倾斜,周接部40a的外面压接在制动闸瓦42a上。该制动力可以通过加减加在制动杆17上的力进行调整,能任意地调整转子3的反转量。其结果是,由制动杆17的操作力所决定的制动力给予了转子3。这样一来,即使忘记解除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而由于仅对制动杆17进行了拉操作,也能解除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
在钓鱼场所内移动时或在收起渔线轮时,在使手离开了第1操作部17c的状态下,向离开安装部2c的方向推压辅助杆18的第2操作部26a或第3操作部26b。于是,如图11和图13(b)所示,辅助杆18从解除制动位置摇动到规定制动位置,第2杆件27从解除制动位置摇动到规定制动位置,并由肘节弹簧28保持在该位置。在该规定制动位置,第3操作部26b的锁止部26c大致与制动操作部17a的开口17e接触。
此时,在切换杆55处于关位置时,由于锁止件57通过切换凸轮56被推压到离开位置一侧,所以,第2规定制动部21并不作用。因此,制动圆筒40的周接部40a的外周面被压接部27a向径向外侧推压,与制动闸瓦30夹持转子3,在由第1规定制动部20制动的较弱的第1规定制动状态下,转子3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制动。因此,在进行钓鱼时,如果在第1规定制动状态下进行制动,即使装置上挂上了鱼,钓线下不易断。
另一方面,若从关位置向开位置操作切换杆55,则对锁止部57的推压被解除,锁止件57被扭转螺旋弹簧61加载,而转动到锁止位置。其结果是,锁止件57将第1牵引盘22锁止,变成第1牵引盘22不能相对渔线轮本体2旋转的状态。其结果是,由第2规定制动部20产生的制动力作用在制动圆筒40上,在由第2规定制动部21制动的第2规定制动状态下,转子3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制动。因此,在此能获得由第1规定制动部20产生的较弱的制动力和由第2规定制动部21产生的较强的制动力之强弱两种规定制动状态。其结果是,可以有两种规定制动状态进行选择,例如,在钓鱼场中移动等时,为由第2规定制动部21制动的较强的第2规定制动状态,在进行钓鱼时,为了防止钓线断裂,为由第1规定制动部20制动的较弱的第1规定制动状态。
再有,为了更改铅坠、鱼钩等垂下的长度、或在鱼上钩时为了使鱼钓可靠地刺入鱼中,在想要使转子3从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变到解除制动状态的场合,也可以使制动杆17向接近安装部2c的方向活动一点。于是,如在前面讲述的图11所示的那样,由制动杆17推压第2操作部26a,辅助杆18摇动到解除制动位置一侧。其结果是,第2杆件27摇动到解除制动位置,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暂时被解除。当然,即使对第2操作部26a进行拉操作,也能解除规定制动状态。
在此,通过向离开安装部2c的方向对不是制动杆17、而是设计成不同的辅助杆18进行操作,就能将第1或第2规定制动部20、21从解除制动状态切换到规定制动状态,所以,在进行旋转控制操作时,能将必要的行程控制在制动杆的操作行程以下。因此,不会增加制动杆17的操作行程,用一只手就能简单地进行转子3的旋转控制操作。而且,由于仅增加了由制动进行的控制,所以,在规定制动状态下,即使作用有很大的负荷,钓线也不易断。另外,由于其结构是,在是规定制动状态时,辅助杆18与制动杆17的拉入操作同步摇动,所以,能用制动杆17进行从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切换到解除制动状态的切换操作。因此,解除制动操作变容易了。
另外,由于在解除制动状态和第1或第2规定制动状态,2个杆17、18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所以,能马上判别转子3是处于解除制动状态还是处于规定制动状态。特别是,例如,如果对辅助杆的操作件26的侧面进行着色,使其在处于解除制动位置时能看见其颜色,在处于规定制动位置时看不见,则能更加迅速地很容易地进行转子3的状态判别。
另外,由于朝向与安装部接近、分离的方向配置第1操作部17c和第2操作部26a,所以,用同一手指的推压操作和拉入操作就能进行制动操作和控制切换操作。这样一来,由于能用与制动操作相同的手指进行控制切换操作,所以,不必使其它手指离开钓鱼竿,能平稳地进行控制切换操作。另外,若将第2操作部配置在第2位置或第3位置,由于有位置保持机构,则即使使手离开,也能保持在该位置,所以,能持续保持控制状态。
再有,由于用设置在制动杆17上的开口17g包围辅助杆18前端部分的第2操作部26a,所以,即使由于夹紧箍臂9而产生窜线或在投掷时钓线接触到制动杆17,也不容易产生钓线咬入到辅助杆18和制动杆17的间隙中的、所谓的咬线现象。
另外,由于第2规定制动部21靠圆板状的两牵引盘22、23的压接力获得规定的制动力,所以,制动时的压接面积变大了。因此,用小面积能获得大的制动力,能保持耐用性,能很容易地获得较大的制动力。另外,由于能用切换杆55切换第1规定制动部20制动的第1规定制动状态和第2规定制动部21制动的第2规定制动状态,所以,能根据所钓对象的鱼的种类或用途等的不同适当地选择规定制动状态下的制动力。
再有,由于用与制动杆17形成一体的罩部17i覆盖第1杆件25的前方,所以,在前方不会露出制动杆17和第1杆件25的间隙,不易产生来自渔线轮前方的异物或钓线从前方咬入到制动杆17和第1杆件25的间隙的现象。因此,能解决由于异物的进入或钓线的咬入而引起的不便问题。
其它实施例
(a)在上述实施例,虽然是由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进行制动操作和规定制动操作,但,也可以设计能禁止转子的放线方向的旋转的防止反转机构,用辅助杆进行该防止反转机构的禁止反转状态和允许反转状态的切换。
(b)在上述实施例,虽然将制动杆17或辅助杆18能自如摇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上,但如果是在接近、离开安装部2c的方向上移动的,则也可以使其为直线移动。
(c)在上述实施例,虽然是分别用支承轴33支承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但,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制动杆17的第1接触部17j上形成进一步贯通辅助杆18突出来的突起部17m,使支承轴33贯通突起部17m,同时用突起部17m能自如摇动地支承辅助杆18。在这种场合,辅助杆18通过制动杆17间接地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上。这种结构,由于相对槽部2e的、形成有罩部的操作机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场合,是制动杆17)的不稳是由突起部17m的尺寸决定的,所以,两杆17、18更不易产生不稳现象。
(d)在上述实施例,虽然是将罩部17i设置在制动杆17一侧,但也可以将罩部设置在辅助杆18一侧。另外,也可以不形成一体,而设计成不同的个体。
(e)在上述实施例,为了减少制动杆17和辅助杆18的不稳现象,将2处的接触部17j、17k设置在制动杆17上,但接触部即可以是1处,也可以是3处以上。另外,也可以将接触部设置在辅助杆18上。
(f)在上述实施例,虽然使辅助杆与制动杆同步,但,也可以使其分别独立地动作。
本发明的纺车式渔线轮,制动力调整操作机构和控制操作机构并列配置,由于用设置在其它机构上的罩部覆盖并列配置部分的一方的前方,所以,间隙不会在前方露出来,不会产生异物从前方进入2个操作机构的间隙或咬入钓线的现象。

Claims (10)

1.一种纺车式渔线轮,安装在钓鱼竿上,绕沿钓鱼竿长度方向的第1轴卷绕钓线,其特征是:
具备:
具有安装在上述钓鱼竿上的安装部和与上述安装部留有间隔配置的渔线轮壳及连接上述安装部和上述渔线轮壳的腿部的渔线轮本体;
能绕上述第1轴自如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壳的前部的转子;
在上述转子的前部,能在上述第1轴方向上自如前后移动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通过上述转子在外周面上卷绕钓线的卷线筒;
能制动上述转子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的制动机构;
在前端具有配置在上述转子和上述安装部之间的第1操作部,能在接近、离开上述安装部的方向上自如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若向接近上述安装部的方向操作上述第1操作部,则增加由上述制动机构制动的制动力的制动杆;
对上述转子的旋转能获得第1控制状态和控制比上述第1控制状态强的第2控制状态的旋转控制机构;
具有配置在与上述第1操作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第2操作部,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制动杆并列配置,能在与上述安装部接近、离开的方向上自如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通过向离开上述安装部的方向移动第2操作部,能将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切换操作到上述第1控制状态和上述第2控制状态的辅助杆;
设置在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的任意一个机构上,用上述两机构并列配置的部分覆盖任意另一机构的前方的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上述辅助杆能在第1控制位置和第2控制位置自如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上述第1控制位置是上述第2操作部接近上述安装部,使上述旋转控制机构为上述第1控制状态;上述第2控制位置是上述第2操作部离开上述安装部,使上述旋转控制机构为上述第2控制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上述第1控制状态是上述转子的旋转被解除控制的状态,上述第2控制状态是上述转子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上述渔线轮本体在并列配置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的部分,具有能收纳上述两机构形成的槽部,上述罩部,配置在比上述其它机构更加靠近上述槽部的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能绕与上述第1轴交错的第2轴自如摇动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至少一部与上述第2轴并列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在并列配置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的部分,上述两机构在上述第2轴的周围的第1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在并列配置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的部分,上述两机构在上述第1部分和离开上述第1部分的第2部分这两处接触,在其它部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在并列配置上述制动杆和上述辅助杆的部分,上述两机构至少一部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设置上述罩部,使其与上述制动杆制成一体,覆盖上述辅助杆的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是:上述旋转控制机构使用上述制动机构控制上述转子的旋转。
CNB021422788A 2001-10-25 2002-08-29 纺车式渔线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5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27735A JP3947383B2 (ja) 2001-10-25 2001-10-25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27735/2001 2001-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3459A CN1413459A (zh) 2003-04-30
CN1248575C true CN1248575C (zh) 2006-04-05

Family

ID=1914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2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575C (zh) 2001-10-25 2002-08-29 纺车式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947383B2 (zh)
KR (1) KR100923134B1 (zh)
CN (1) CN1248575C (zh)
TW (1) TW536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784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2009065933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5590986B2 (ja) 2010-06-23 2014-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5848086B2 (ja) * 2011-10-06 2016-0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CN103004715B (zh) * 2012-12-11 2015-08-26 许忠 纺车式渔线轮的双刹车机构
JP6132543B2 (ja) * 2012-12-20 2017-05-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8238A (ja) * 1982-01-25 1983-07-30 Tokusen Kogyo Kk ビ−ド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JP3495584B2 (ja) * 1997-12-26 2004-02-0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1128595A (ja) * 1999-11-05 2001-05-15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36386B (en) 2003-06-11
JP2003125682A (ja) 2003-05-07
JP3947383B2 (ja) 2007-07-18
CN1413459A (zh) 2003-04-30
KR100923134B1 (ko) 2009-10-23
KR20030034028A (ko) 200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1286236B9 (en) Fishing reel bearing and component support structure
AU2001286236A1 (en) Fishing reel bearing and component support structure
US20080191079A1 (en) Spinning reel handle assembly
EP1254599B1 (en) Water-sealing component assembly
CN1248575C (zh) 纺车式渔线轮
KR101000347B1 (ko) 스피닝 릴의 릴 본체
CN1498533A (zh)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
US6978957B2 (en) Spool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pinning reel
CN1444851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231120C (zh) 旋转卷线器
JP2006238746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
KR20040019947A (ko) 스피닝 릴의 낚싯줄 안내 기구
JP4522067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3684359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タンド部材
CN100345481C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装置
JP4022480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CN1204808C (zh) 旋转卷线器
CN1498532A (zh)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EP1346635A1 (en) Spinning reel rotor
JP2007312633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227971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限制装置
CN1239076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JP4141275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4000262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CN1309300C (zh) 旋转卷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