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0584A -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40584A CN1740584A CN 200510091591 CN200510091591A CN1740584A CN 1740584 A CN1740584 A CN 1740584A CN 200510091591 CN200510091591 CN 200510091591 CN 200510091591 A CN200510091591 A CN 200510091591A CN 1740584 A CN1740584 A CN 1740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ratchet
- rotor
- reel
- overrunning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爪式的单向离合器中,抑制棘轮的棘齿啮合于棘爪时的振动。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32)设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2)上的转子(3)上,备有棘轮(42),棘爪(43),加载部件(44),及防振部件(45)。棘轮(42)是固定于转子(3)上、并在内周上形成锯齿状的棘齿(42b)的环状棘轮。棘爪(43)是在啮合于棘齿(42b)上的啮合位置与脱离棘齿(42b)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置于相对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的筒状部件(40)上的爪。加载部件(44)是至少对棘爪(43)朝啮合位置一侧加载的部件。防振部件(45)是夹装于棘轮(42)与转子(3)之间的部件。单向离合器(32)仅在转子(3)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联结转子(3)与筒状部件(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向离合器,特别是,设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旋转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子上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上,广泛使用着机构比较简单且廉价的爪式的单向离合器。例如,在包括禁止转子向放线方向旋转的逆转禁止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上,设在转子与绕线轮主体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用于逆转禁止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包括制动转子向放线方向旋转的杠杆制动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上,设在转子与由致动器杠杆所制动的制动部件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用于杠杆制动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逆转禁止机构中所用的单向离合器备有由例如螺栓固定于转子上的棘轮,摆动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棘爪,给棘爪向棘轮加载的加载机构,以及把棘爪强制地配置于啮合解除位置的通断机构。在棘轮上,在内周面上形成锯齿状的棘齿,棘爪在啮合于棘轮上的啮合位置与从棘轮脱离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在绕线轮主体上。
像这样在内周面上形成棘齿的单向离合器与在外周面上形成棘齿的单向离合器相比可以加强棘齿的强度。此外,由于可以细化棘齿的齿距,所以可以微细地设定棘爪的啮合位置,可以迅速地进行转子的逆转防止或转子的制动。
杠杆制动机构中所用的单向离合器备有由例如螺栓固定于转子上的棘轮,摆动自如地装设于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制动部件上的棘爪,以及给棘爪向棘轮加载的加载机构。在棘轮上,在内周面上形成锯齿状的棘齿,棘爪在啮合于棘轮的啮合位置与从棘轮脱离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在制动部件上。
逆转禁止机构中所用的单向离合器在转子向放线方向上逆转时,棘爪摆动到啮合位置而啮合于棘齿上,使单向离合器成为联结状态,转子的逆转被禁止。而且,在转子向收线方向正转时,棘爪被棘齿推压而允许转子的正转。杠杆制动机构中所用的单向离合器在转子向放线方向逆转时,棘爪摆动到啮合位置而啮合于棘齿上,使单向离合器成为联结状态,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到制动部件。此外,在转子向收线方向上正转时,则棘爪被棘齿推压,转子的旋转不再传递到制动部件。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35827号公报的图3
【专利文献2】特开平5-219865号公报的图7
在前述现有的构成中,如前所述由于在内周侧形成棘齿,所以可以加强棘齿的强度并且可以迅速进行逆转防止或转子制动。但是,在棘轮的棘齿啮合于棘爪上时,因为旋转着的棘齿急剧地撞击静止着的棘爪,故棘轮振动。在前述现有的构成中,由于棘轮直接装设于转子上,所以该振动直接传递到转子。这种振动给予钓鱼者不快感,并且存在着对棘齿或棘爪产生不良影响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旋转式绕线轮的爪式单向离合器中抑制棘轮的棘齿啮合于棘爪上时的振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设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旋转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子上的离合器,其中备有棘轮,棘爪,加载机构,以及防振部件。棘轮是固定于转子上,而在内周上形成锯齿状棘齿的环状的棘轮。棘爪是在绕线轮主体或相对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的绕线轮零件的某一个上,在啮合于棘齿上的啮合位置与从棘齿脱离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置的棘爪。加载机构是对棘爪至少向啮合位置一侧加载的部件。防振部件是夹装于棘轮与转子之间的部件。单向离合器仅在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联结转子与绕线轮主体和绕线轮零件。
在这种单向离合器中,如果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旋转,则棘齿把棘爪推压到啮合解除位置,转子与绕线轮主体或旋转部件分离。因此,转子的旋转不传递到绕线轮主体或旋转部件。因而,在棘爪配置于绕线轮主体上的逆转禁止机构的场合,如果在收线方向上转动手柄则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此外,在例如棘爪配置于制动部件等旋转部件上的杠杆制动机构的场合,成为即使进行制动杠杆的制动操作杠杆制动机构也不能动作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则由加载部件向啮合位置一侧加载的棘爪啮合于棘齿上,转子与绕线轮主体或旋转部件联结,旋转从棘齿传递到棘爪。因此,在逆转禁止机构的场合,转子的逆转被禁止,在杠杆制动机构的场合,制动杠杆的制动操作成为可能。在棘爪啮合于棘齿上时,通过棘齿撞击棘爪而棘轮振动。但是,由于在棘轮与棘爪之间配置了防振部件,所以撞击时的振动被防振部件吸收而受到抑制,几乎不会传递到转子。因此,不会给予钓鱼者不快感,并且不会对棘齿或棘爪带来不良影响。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离合器中,加载机构包括双向加载部件,所述双向加载部件在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正转时对棘爪向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而在放线方向上逆转时,对棘爪向啮合位置一侧加载。在这种场合,由于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棘爪被向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所以即使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棘爪也不撞击棘轮,可以谋求静音化。此外,如果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则给棘爪向啮合位置一侧加载而可以可靠地啮合于棘爪上。这里,在内周面上形成有棘齿的内齿式单向离合器中,由于靠一个加载部件对棘爪在两个方向上加载,所以靠一个加载部件可以实现旋转分离时的单向离合器的静音化与旋转传递两种功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离合器中,加载机构包括啮合方向加载部件,所述啮合方向加载部件与转子的旋转无关,对棘爪向啮合位置一侧加载。在这种场合,在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可以可靠地使棘爪啮合于棘齿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离合器中,加载机构还包括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所述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在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正转时,则以比啮合方向加载部件更强的加载力对棘爪向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在这种场合,在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由于棘爪克服啮合方向加载部件的加载力朝啮合解除方向加载,而不再接触于棘轮,所以可以谋求单向离合器的静音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中,转子包括圆筒部与在圆筒部的前部内周面上整体形成的前壁部,棘轮固定于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而且与另一方留出间隙地配置,防振部件夹装于棘轮与圆筒部和前壁部的一方之间。在这种场合,由于防振部件配置于棘轮的固定部分上,所以靠固定部分可以吸收振动,并且由于棘轮的未配置防振部件的侧面(或者外周面)和前壁部的后面(或者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振动不从该部分传递到转子。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离合器中,还备有在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另一方与棘轮的间隙中接触于两者地配置的弹性体制的第1环形部件。在这种场合,由于在另一方的间隙中也装设着弹性体制的第1环形部件,所以可以进一步吸收振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中,转子包括圆筒部与在圆筒部的前部内周面上整体形成的前壁部,棘轮固定于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防振部件夹装于棘轮与圆筒部和前壁部之间。在这种场合,由于在棘轮与圆筒部和转子的接触部分上均装设有防振部件,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吸收振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中,棘轮在外周面上有底径小于棘齿的外径的环形槽,还备有装设于环形槽中的弹性体制的第2环形部件。在这种场合,由于在棘轮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环形槽的底径小于棘齿的外径,所以在棘齿的最外径部分上,装设于环形槽中的第2环形部件露出。因此,在棘齿啮合时,棘爪的前端就与第2环形部件抵接。结果,棘爪撞击于棘齿时的冲击被缓和,可以更加抑制撞击时的振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9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中,旋转式绕线轮是具有由制动杠杆制动作为绕线轮零件的制动部件的杠杆制动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棘爪设在制动部件上,单向离合器仅将转子的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到制动部件。在这种场合,可以抑制设在杠杆制动机构上的单向离合器的振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10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是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中,旋转式绕线轮是具有禁止转子向放线方向逆转的逆转禁止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棘爪设在绕线轮主体上,单向离合器禁止转子的逆转。在这种场合,可以抑制逆转禁止机构中用的单向离合器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振部件配置于棘轮与转子之间,所以撞击时的振动被防振部件吸收而受到抑制,几乎不传递到转子。因此,不会给予钓鱼者不快感,并且不容易对棘齿或棘爪产生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式绕线轮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前述旋转式绕线轮的制动部的剖视放大图。
图3是前述旋转式绕线轮的卷筒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
图6是表示制动解除状态与规定制动状态下的第2杠杆部件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棘轮的剖视放大图。
图9是拖曳发声机构的分解透视图(R3654-2(040199a))。
图10是前述拖曳发声机构的剖视放大图。
图11是前述拖曳发声机构的爪部件位于中立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12是前述爪部件位于第1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13是前述爪部件位于第2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逆转禁止状态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逆转允许状态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逆转防止机构的透视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
图1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
图20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8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总体构成〕
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式绕线轮如图1所示,是绕沿着钓鱼杆的纵长方向的第1轴X卷取钓鱼线的绕线轮,包括:备有手柄1的绕线轮主体2,绕着第1轴X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2的前部的转子3,以及配置于转子3的前部的卷取钓鱼线的卷筒4。
绕线轮主体2为例如镁或铝合金制。绕线轮主体2,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装设于钓鱼杆上的前后较长的装设部2c,与装设部2c留出间隔地配置的绕线轮体2a,以及连接装设部2c与绕线轮体2a的脚部2b。绕线轮体2a在内部具有机构装设空间,包括与脚部2b整体形成而侧部开口的壳体部2f,和封闭壳体部2f的盖部件2d(参照图5)。在绕线轮体2a的前部装设着带有安装凸缘的金属制的筒状的安装部件2e。
在绕线轮体2a的内部,设有用来使转子3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用来制动转子3向放线方向旋转(逆转)的杠杆制动机构6,以及经由卷筒轴8使卷筒4前后往复移动的摆动机构20。
转子3是例如镁合金或铝合金制,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2上。转子3包括圆筒部3a,相互对置地设在圆筒部3a的侧方的第1和第2臂部3b、3c。在圆筒部3a的前壁3d的中央部形成具有通孔3e的轮毂部3f。后述的卷筒轴8和小齿轮12贯通于该通孔3e中。在轮毂部3f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弹簧装设槽3g。此外,如图1所示,在第1臂部3b的前端与第2臂部3c的前端部上摆动自如地设有导环臂9。钓鱼线由该导环臂9引导到卷筒4。
卷筒4是例如铝合金制的。卷筒4配置于转子3的第1臂部3b与第2臂部3c之间,经由单触装拆机构65装拆自如且不能旋转地装设于卷筒轴8的前端。卷筒4如图4所示,包括绕线轮主体22和拖曳机构23。绕线轮主体22包括筒状的卷线筒部22a,在卷线筒部22a的后端部比卷线筒部大直径地形成的筒状的裙部22b,以及在卷线筒部22a的前部向前倾斜地形成的凸缘部22c。
卷线筒部22a包括向径向内侧延伸的装设圆板部22e,在装设圆板部22e的内周侧具有整体形成的装设筒部22f。在装设筒部22e的后面上,摆动自如地装设着在拖曳动作时发声的拖曳发声机构56的爪部件82。装设筒部22f旋转自如地装设于不能旋转地装设在卷筒轴8上的卷筒筒部55上。
在凸缘部22c的外周面上装设着环状的硬质的凸缘保护部件22d。凸缘保护部件22d由凸缘固定部件24固定于凸缘部22上。凸缘固定部件24包括推压凸缘保护部件22d的锥状的推压部24a,从推压部24a向后延伸的第1筒部24b,在第1筒部24d的后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地形成的圆板部24c,以及从圆板部24c向后延伸的第2筒部24d。这种第1筒部24b旋入卷线筒部22a的内周面。此外,拖曳机构23收容于第2筒部24d中。
卷筒筒部55包括与中间部的外周面相互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倒角部55a。此外,卷筒筒部55的后端部大直径地形成,在那里,沿着直径形成有卡止销18卡合的卡合槽55b。卷筒筒部55由卡止销18以不能旋转且向后方的移动受限制的状态装设于卷筒轴8上。在卷筒筒部55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拖曳调整用的阳螺纹部55c。在卷筒筒部55的后部外周面上,不能旋转地装设着拖曳发声机构56的圆板部件80。
拖曳机构23包括拖曳调整部57,和由拖曳调整部57调整摩擦力的摩擦部58。拖曳调整部57包括螺纹接合于卷筒筒部56上的操作部件60,和由操作部件60推压而推压摩擦部58的推压部件61。操作部件60包括具有沿着直径突出的翼状突起60a的翼状把手60b,和具有固定于翼状把手60b上的翼状凸缘部60c的操作部件60。在凸缘部60e上,不能旋转且轴向移动自如地装设着螺纹接合于卷筒筒部55的阳螺纹部55c上的螺母62。在螺母62与推压部件61之间,以压缩状态装设着用于调整拖曳力的螺旋弹簧63。在卷筒筒部55上不能旋转且轴向移动自如地装设着推压部件61。此外,推压部件61旋转自如且不能脱落地连接于操作部件60上。进而,在操作部件60与推压部件61之间,装设着转动操作部件60而在拖曳调整时发声的拖曳翼状发声机构64。
摩擦部58装设于推压部件61与绕线轮主体22的装设圆板部22e之间。摩擦部58包括不能旋转地装设于卷筒筒部55上的第1盘66a、66b,不能旋转地装设于凸缘固定部件24的第2筒部24d上的带耳的第2盘67,以及配置于两个第1盘66a、66b与第2盘67之间的拖曳盘68。在凸缘固定部件24的第2筒部24d上,例如在两处形成有用来卡止第2盘67的耳部的卡止槽24e。再者,凸缘固定部件24旋入并且连接于卷线筒部22a上。借此,固定部件24不会因拖曳动作时的转矩或振动而松动。
转子驱动机构5如图1所示,包括与不能旋转地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轴10一起旋转的主齿轮11,和啮合于该主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手柄轴10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2上。如图2所示,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小齿轮12的前部12a贯通转子3的通孔3e而延伸到卷筒4一侧。在小齿轮12的前部12a处,转子3靠螺母13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小齿轮12上。小齿轮12在前部与中间部由轴承14a、14b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2上。螺母13由止动器36防止松动。此外螺母13由轴承13a接触于卷筒轴8上。借此,在小齿轮12的内周面与卷筒轴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止动器36通过防脱落弹簧36a卡止在前壁3d上。在止动器36上装设着密封部件36b,防止液体向转子3内部的浸入。
摆动机构20如图1所示,是横动凸轮式的,包括啮合于小齿轮12上的中间齿轮20a,绕着与卷筒轴8平行的轴绕线轮体2a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体2a上的螺旋轴20b,以及因螺旋轴20b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滑块20c。卷筒轴8的后端部不能旋转且不能轴向移动地安装于滑块20c上。再者,如图2所示,旋转自如地支持螺旋轴20b的前端部的滑靴20d由从端面在轴向突出的突出部20e止转。
〔拖曳发声机构的构成〕(R3654-2(040199a))
拖曳发声机构56如图1和图4所示,是在拖曳动作时通过卷筒4与卷筒轴8相对旋转而发声的机构。拖曳发声机构56如图9至图13中放大所示,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在卷筒轴8上不能旋转的卷筒筒部55上的圆板部件80,相对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摆动自如地装设的爪部件82,对爪部件82从第1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或第2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向中立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加载的弹簧部件83,以及使爪部件82相对卷筒4摆动自如而且卡止部件81相对卷筒4不能移动地固定的销部件84。
圆板部件80如图4所示,是内周部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卷筒筒部55上的金属制的环状部件,在外周部上,如图11所示,形成在周方向上留出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凹凸部80a。此外,在爪部件82上,形成能够抵接在圆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的抵接部82a,在拖曳动作时卷筒4旋转时,爪部件82的抵接部82a重复抵接圆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而发声。
爪部件82是摆动自如地装设于销部件84上的金属制的部件,包括前端部能够抵接在圆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的抵接部82a,与抵接部82a交叉地设置于离开抵接部82a的位置而弹簧部件83的两端部被卡止的第1卡止部82b,以及与摆动中心成为同心地形成的第1通孔82c。
抵接部82a如图9和图11所示,前端部向凹凸部80a方向突出地形成以便抵接在圆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抵接部82a从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开始在图12所示的第1位置与图13所示的第2位置之间摆动自如。
第1卡止部82b如图9所示,在与抵接部82a以锐角交叉的方向上向径向外侧微突出,进而向轴向后方突出地延伸而形成。第1卡止部82a的前端部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宽些以便弹簧部件83不能向轴向后方脱落。第1卡止部82b在抵接部82a位于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时,夹入弹簧部件83的后述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地被卡止。
第1通孔82c是外形为圆形的通孔,摆动自如地装设于销部件84的后述的支持部84b上。第1通孔82c的内径稍微大于支持部84b的外径地形成,因此爪部件82相对销部件84成为摆动自如。
弹簧部件83如图9所示,是金属制的扭力螺旋弹簧,包括多圈密卷的螺旋部83c,和螺旋部83a的两端部相互平行地向螺旋部83c的径向外方突出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配置于夹着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与卡止部件81的后述的第2卡止部81a的位置,对摆动到图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图13所示的第2位置的爪部件82向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加载。弹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装设于销部件84的后述的装设槽84d中。
卡止部件81如图9所示,是由销部件84铆接固定于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上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包括卡止于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上的第2卡止部81a,和与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连通的第2通孔81b。卡止部件81如图4、图9和图11所示,还包括由与卷筒4的卷线筒部22a的内周面成为同径的圆弧面组成的定位部81c,通过沿着卷线筒部22a的内周面配置定位部81c进行定位和止转。
第2卡止部81a如图9所示,从与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成为同心的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进而覆盖第1卡止部81a地向轴向后后突出地延伸而形成。第2卡止部81a比第1卡止部82b稍长地形成,以便前端面与第1卡止部82b的前端面大致相同。第2卡止部81的前端部比其他部分要宽地形成,以便弹簧部件83不向轴向后方脱落。
第2通孔81b是外形为圆形的通孔,销部件84的后述的固定部84a插入而铆接固定。第1通孔82c的内径成为比固定部84a的外径稍小直径地形成,卡止部81相对销部件84不能移动。
销部件84如图9和图10所示,是由黄铜等铜合金组成的金属制的螺栓状部件,是用来贯通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进而贯通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而铆接固定于装设圆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的部件。销部件84包括在前端部侧所形成的固定部84a,形成为比固定部84a大直径的支持部84b,在基端侧形成为比支持部84b大直径的头部84c,以及在头部84c的半腰部分沿着周方向凹入地形成的装设槽84d。
固定部84a形成由在外周上形成多个的槽组成的细齿,固定部84a的外径成为稍大于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和装设圆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的内径的大直径地形成。因此,可以把金属制的固定部84a压入金属制的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和金属制的装设圆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而铆接固定,卡止部件81相对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不能移动地被固定。
支持部84b插入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e,摆动自如地支持爪部件82。支持部84b外径稍小于爪部件82的第通孔82c的内径地形成。
头部84c外径形成为比支持部84的第1通孔84b大,也就是形成为直径比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大。因此,爪部件82的后端面抵接在头部84c的前端面上,借此限制了爪部件82向轴向后方移动。
装设槽84d是用来装设固定弹簧部件83的槽,安装有弹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装设槽84d的外径成为与弹簧部件83的螺旋部83c的内径大致同一地形成,在扩张螺旋部83c的状态下压入而装设。这里,由于装设槽84d的外径与螺旋部83c的内径大致相同,所以弹簧部件83相对销部件84就很难移动。
为要把这种拖曳发声机构56组装于卷筒4上,首先,把圆板部件80安装于不能旋转地装设于卷筒轴8上的卷筒筒部55上。接着,把弹簧部件83装设于销部件84的装设槽84d中。接着,在使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重合于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上的状态下,使卡止部件81的定位部81c合于卷线筒部22e的内周面地配置于装设圆板部22e的后面。此时,使装设圆板部22a的第3通孔22g、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21b和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的中心对准,装设于销部件84上的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夹住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然后,使销部件84的固定部84a贯通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而铆接固定于装设圆板部22e的第3通孔22g中。
在这种拖曳发声机构56中,在拖曳动作时如果卷筒4旋转或逆转,则爪部件82从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摆动到图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图13所示的第2位置,爪部件82的抵接部82a重复抵接在圆板部件80的凹凸部80a上而发声。
此外,在这种拖曳发声机构56中,爪部件82和卡止部件81由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卡止。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处于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时,夹入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而被卡止。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位于图12所示的第1位置时,仅弹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被卡止,第1卡止部82b仅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被卡止。这里,通过弹簧部件83的第臂部83a在左侧加宽,爪部件82被向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图12右侧)加载。此外,第2卡止部81a在抵接部82a位于图13所示的第2位置时,仅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被卡止,第1卡止部82b仅弹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被卡止。这里,通过弹簧部件83的第2臂部83b在右侧加宽,爪部件82向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图13左侧)被加载。因而,爪部件82即使在抵接部82a向图12所示的第1位置或图13所示的第2位置的某个方向摆动也始终复位到图11所示的中立位置。
在这种构成的拖曳发声机构56中,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被卡止于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上,爪部件82被加载而趋于图9所示的中立位置。此外,弹簧部件83装设于销部件84的装设槽84d中,爪部件82和卡止部件81靠贯通爪部件82的第1通孔82c和卡止部件81的第2通孔81b的销部件84,相对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摆动自如且不能移动地固定于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的一个部位。这里,在卷筒4的装设圆板部22e上仅一个部位形成装设销部件84的第3通孔22g就可以了,不必像现有那样形成用来把弹簧部件83卡止于卷筒4的后部的突起部。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卷筒4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卷筒4轻量化。
再者,虽然爪部件82的第1卡止部82b和卡止部件81的第2卡止部81a为向径向外侧和向轴向后方突出的形状,但是弹簧部件83只要能够卡止即可,不限定于这些形状。此外,弹簧部件83的第1臂部83a和第2臂部83b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此外,虽然弹簧部件83装设于销部件84的装设槽84d中,但是也可以取为例如在销部件84上不形成装设槽84d的构成。此外,弹簧部件83不限定于扭力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其他的加载部件。
进而,虽然销部件84铆接固定,但是销部件84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手段。此外,虽然由黄铜等铜合金来形成销部件84,但是也可以取为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合金等其他金属或合成树脂来形成销部件84的构成。
〔杠杆制动机构的构成〕
杠杆制动机构6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包括制动部16,用来调整操作制动部16的制动力的制动杠杆17,对制动杠杆17朝离开装设部2c的方向加载的螺旋弹簧19,以及由制动杠杆17能够切换到规定制动状态与制动解除状态的规定制动部21(参照图5)。
〔制动部的构成〕
制动部16如图2所示,包括制动杠杆17的前端所压接而被制动的制动部主体31,和根据转子3的旋转方向联结·分离转子3与制动部主体31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爪式的单向离合器32。
制动部主体31包括与转子3同心地配置于转子3的内周侧的筒状部件40,和固定于筒状部件40的内周面的制动圆筒41。
筒状部件40如图2所示,是包括同心地配置于圆筒部3a的内周侧的外筒部40a,配置于外筒部40的内周侧的内筒部40b,以及连接外筒部40a与内筒部40b的圆板部40c的双重筒状部件。在靠近外筒部40a的绕线轮主体2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上,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形成例如三条装设构成后述的规定制动部21的摩擦环30的环形槽40d。内筒部40b由装设于安装部件2e的外周面上的轴承14c旋转自如地装设于安装部件2e上。
制动圆筒41是从外筒部40a的内周面到圆板部40c有所装设的中心孔的金属制的有底筒状部件,螺纹紧固定于圆板部40c上。制动杠杆17的前端抵接在该制动圆筒41的内周面上而制动筒状部件40。
〔单向离合器的构成〕
单向离合器32是爪式的,仅在转子3向放线方向旋转时联结转子3与制动部主体31的筒状部件40,联动于转子3使筒状部件40旋转。因而,在转子3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时,转子3与筒状部件40分离,旋转不从转子3传递到筒状部件40。单向离合器32如图2、7和图8所示,包括固定于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前壁3d上的环形的棘轮2,摆动自如地装设于筒状部件40的圆板部40c上、前端能够接触于棘轮42的棘爪43,对棘爪43朝前端接触于棘轮42的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44,以及配置于棘轮42与前壁3d之间的防振部件45。
棘轮42如图7和图8所示,由多个安装螺钉46固定于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前壁3d的后面(图8右侧的面)。棘轮42包括固定于前壁3d上的圆板形的凸缘部42a,和在与凸缘部42a整体形成的内周面上形成锯齿形的棘齿42b的筒状部42c。在凸缘部42a上,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多个螺纹孔42d,安装螺钉46旋入其中,棘轮42固定于前壁3d上。防振部件45装设于该凸缘部42a与前壁3d的后面之间。在筒状部42c的外周面与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42e。通过形成这种间隙42e,在棘齿42b与棘爪43的啮合时振动不会从筒状部42c传递到圆筒部3a。
棘爪43在啮合于棘齿42b上的图7中实线表示的啮合位置,与脱离棘齿42b的图7中双点划线表示的啮合解除位置上摆动自如地设置于圆板部40c上。棘爪43在前端具有啮合于棘齿42b上的锐角状尖尖的爪部43a,在中间部具有摆动自如地装设于摆动轴47上的摆动装设部43b,在基端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定位突起43c。此外,在摆动装设部43b与爪部43a之间,形成卡止加载部件44的长圆形的卡止孔43d。摆动轴47旋入在圆板部40c上所形成的轮毂部40e。棘爪43由夹着摆动轴47在圆板部40c竖立设置的一对定位凸台40f、40g限制摆动范围。定位凸台40f接触于定位突起43c上而限制棘爪43的啮合位置。但是,通常,这样配置定位凸台40f,以便在定位突起43c接触于定位凸台40f之前爪部43a接触于棘齿42b的最外径部分。此外定位凸台40g接触于爪部43a上而限制啮合解除位置。两个定位凸台40f、40g,像后面说明的那样,由于加载部件44根据转子3的旋转方向对棘爪43朝啮合方向与啮合解除方向加载,所以为了两个方向的定位而设置。
加载部件44如图7所示,是把具有弹性的金属制线材弯曲成问号形状而形成的部件,包括在压接状态下装设于转子3的轮毂部3f上所形成的弹簧装设槽3g中的圆形部44a,从圆形部44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44b,以及把臂部44b的前端向卡止孔43d弯曲的卡止突起44c。卡止突起44c插入卡止孔43d中,可在两个方向上推压卡止孔43d的内侧面。此外,圆形部44a的自由直径小于弹簧装设槽3g的底径。因此,加载部件44是可对棘爪43朝啮合方向(图7的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与啮合解除方向(图7的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的两个方向加载的双向加载部件。具体地说,加载部件47压接在弹簧装设槽3g中,根据转子3的旋转而旋转,对棘爪43朝啮合方向与啮合解除方向的两个方向加载。此外,如果棘爪43没有超过以上摆动,则相对转子3的旋转在圆形部44a处滑过。
结果,如果转子3在收线方向(图7的顺时针旋转)上旋转,则加载部件44也同方向地旋转,对棘爪43朝啮合解除方向加载。于是,棘爪43摆动到啮合解除位置一侧,接触于定位凸台40g上而定位于啮合解除位置。因此,在转子3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时,转子3的旋转不传递到筒状部件40,并且棘爪43不会断续地撞击棘轮42。结果,可以谋求单向离合器32的静音化,并且可以减小收线方向上旋转时的旋转阻力。
此外,如果转子3在放线方向(图7的逆时针旋转)上旋转,则加载部件44也同方向地旋转,对棘爪43朝啮合方向加载。于是,棘爪43摆动到啮合位置一侧,棘齿42b啮合于棘爪43的爪部43a上。因此,在转子3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转子3的旋转传递到筒状部件40,杠杆制动机构6进行的制动操作成为可能。
这里,在内周面上形成棘齿42b的内齿式的单向离合器32中,由于靠一个加载部件44可以对棘爪43在两个方向上加载,所以靠一个加载部件44可以实现旋转分离时的单向离合器32的静音化与旋转传递的两种功能。
防振部件45例如是NBR或聚氨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制的垫圈形状的片状的部件。防振部件45如前所述,接触于两者地配置于棘轮42的凸缘部42a与前壁3d之间。防振部件45在棘齿42b撞击棘爪43而啮合时,吸收由该撞击产生的振动,为了振动不从棘轮42传递到转子3而设置。
〔制动杠杆的构成〕
如图1所示,制动杠杆17由在与第1轴X交错的第2轴Y方向上装设于绕线轮主体2的绕线轮体2a上的支持轴33绕着第2轴Y摆动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2上。支持轴33如图5所示,是带有突缘的轴部件,是把盖部件2d装设于壳体部2f上用的螺纹部件。支持轴33螺纹接合于从盖部件2d侧所插入的螺钉33a上而固定于绕线轮主体2上。此外,如前所述,制动杠杆17由螺旋弹簧19朝与装设部2c离开的方向加载。制动杠杆17在图1中单点划线表示的规定制动位置,与双点划线表示的制动解除位置的靠近装设部2c的制动位置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2上。再者,制动杠杆17通常由螺旋弹簧19和规定制动部21的机构保持于图1中实线表示的制动解除位置与单点划线表示的规定制动位置中的某一个。
制动杠杆17包括从支持轴33的支持部分起弯曲而向前延伸的制动操作部7a,从支持部分起弯曲而斜着向前下方延伸的制动作用部17b,以及装拆自如地装设于制动作用部17b上的制动部件34(参照图2)。
制动操作部17a是从支持部分沿着装设部2c向前延伸到导环臂9的外方附近后在径向外方与前方上分支延伸,进而分支于径向外方的前端向前弯曲的形状。从该弯曲部分开始,前方成为靠握住钓鱼杆的手的食指能够操作的第1操作部17c,向前延伸的部分成为在规定制动操作时使用的第2操作部17d。第1操作部17c通过制动杠杆17的摆动,可以从实线表示的制动解除位置向接近装设部2c的方向移动。
制动作用部17b的前端对着制动圆筒41的内周侧配置,如图2所示,在其前端装拆自如地安装着能够接触于制动圆筒41的内周面上的制动部件34。制动部件34是例如聚酰亚胺类合成树脂或聚缩醛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通过制动杠杆17的摆动向径向外侧推压制动圆筒41。
如果制动杠杆17未被任何操作,则靠螺旋弹簧19加载,则如图1中实线所示,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而制动部件34从制动圆筒41离开。
螺旋弹簧19以压缩状态配置于制动杠杆17的制动操作部17a与绕线轮主体2的脚部2b之间。螺旋弹簧19对制动杠杆17向制动解除一侧朝图1逆时针旋转加载。借此,如果从制动状态把手离开制动杠杆17,则转子3成为制动解除状态。
此外,制动杠杆17还为了进行把规定制动部21切换到图6(a)所示的制动解除状态与图6(b)所示的规定制动状态的操作而使用。在制动作用部17b上,形成卡止规定制动部21的第2杠杆部件27的前端的长圆形的卡止缺17e(参照图2)。卡止缺口17e是面积大于杠杆部件27的前端部的横截面积的缺口。
〔规定制动部的构成〕
规定制动部21如图5所示,包括与制动杠杆17联动而摆动的杠杆部件27,在制动解除位置与规定制动位置处保持杠杆部件27的扭力弹簧28,如图2所示,能够相对旋转地装设于筒状部件40上而摩擦卡合于筒状部件上的摩擦部件29,以及为了使摩擦部件29摩擦卡合于筒状部件40上而装设于环形槽40d中的。由例如O形圈组成的三个摩擦环30。
杠杆部件27如图5和图6所示,在绕线轮主体2的前部摆动自如地装设于与卷筒8平行配置的摆动轴27a上。从杠杆部件27的基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是从前端到摆动中心的距离的两倍以上。杠杆部件27的前端卡止于卡止缺17e上,杠杆部件27与制动杠杆17联动而在制动解除位置(图6(a))与规定制动位置(图6(b))之间摆动。在杠杆部件27上摆动自如地装设着卡止爪70。卡止爪70在基端具有弹簧卡止部70a,在前端有锐角的爪部70b,由螺旋弹簧71朝爪部70b突出的方向(图5逆时针旋转)加载。扭力弹簧28卡止于杠杆部件27的基端上。
这里,处于制动解除位置时杠杆部件27的基端由扭力弹簧28加载而接触于卡止缺17e的上面,处于规定制动位置时接触于下面。在杠杆部件27的中间部上摆动自如地装设着卡止爪70。卡止爪70在基端具有弹簧卡止部70a,在前端有锐角的爪部70b,由螺旋弹簧71朝爪部70突出的方向(图5逆时针旋转)加载。螺旋弹簧71一端卡止于弹簧卡止部70a上,另一端卡止于杠杆部件27的摆动轴上。通过像这样把卡止爪70a摆动自如地装设于杠杆部件27上而且靠螺旋弹簧71朝爪部70a突出的方向加载,在杠杆部件27摆动到规定制动位置时爪部70b与后述的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的旋转相位不符,即使爪部70b接触于第2凹凸部29a的突出部分也吸收冲击而可靠地止转摩擦部件29。
摩擦部件29是筒状的部件,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筒状部件40的外周上。在摩擦部件29的一端(图2右端)内周面上,向径向内侧突出地形成有卡合于卡止爪70的爪部70b上的锯齿形的第2凹凸部29a。第2凹凸部29a为了在杠杆部件27处于规定制动位置(图6(b))时,卡合于卡止爪70上而禁止摩擦部件29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而设置。在摩擦部件29的另一端(图2左端)与筒状部件40的圆板部40c的外侧面之间装设着在外周部上具有例如四个放射状的突起的带耳的垫片72,和带孔圆板状的第1垫片73。带耳的垫片72从摩擦部件29的一端面向另一端侧不能旋转地卡止于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例如六个卡止槽29b中。带耳的垫片72和第1垫片73由弯曲成C字形而形成的防脱弹簧74来防脱。防脱弹簧74装设于在摩擦部件20的另一端内周面上所形成的环形槽29c中。此外,在第2凹凸部29a与筒状部件40之间装设着第2垫片75。带耳的垫片72、第1垫片73和第2垫片75调节摩擦部件29的轴向的安装尺寸而设置成摩擦部件29没有晃动。
在这种构成的摩擦部件29中,在杠杆部件27配置在规定制动位置,卡止爪70卡合在等2凹凸部29a上时,摩擦部件29在摩擦环30的作用下相对筒状部件40摩擦滑动。
这里,如果把制动杠杆17推入操作到规定制动位置,则与之联动,杠杆部件27也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规定制动位置。结果,卡止爪70卡合于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上,在规定制动状态下制动转子3向放线方向的旋转。
扭力弹簧28如图5和图6所示,对杠杆部件27加载而对制动杠杆17朝规定制动位置与制动解除位置加载,可以保持其姿势。扭力弹簧28是装设在杠杆部件27的基端上的扭转螺旋弹簧。扭力弹簧28一端卡止于杠杆部件27的基端上,另一端卡止于绕线轮体2a的前端面上。扭力弹簧28如图6(a)所示,如果杠杆部件27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则对杠杆部件27朝图6(a)的顺时针旋转加载,如果配置于规定制动位置,则对杠杆部件27朝图6(b)的逆时针旋转加载。借此,杠杆部件27被保持于制动解除位置与规定制动位置,进而制动杠杆17被保持于制动解除位置与规定制动位置。
〔卷筒的动作和操作〕
在远掷时把导环臂9倒向放线姿势,通过进行远掷,钓鱼线从卷筒4的外周放出。在收线时,如果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手柄1,则导环臂9靠未画出的复位机构返回卷收线姿势。手柄1的旋转力经由手柄轴10、主齿轮11传递到小齿轮12。传递到小齿轮12上的旋转力经由小齿轮12的前部12a传递到转子3。由于此时转子3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所以单向离合器32的棘爪43由加载部件44朝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棘爪43与棘轮42的啮合被解除,这种旋转力不传递到筒状部件40。如果小齿轮12旋转,则卷筒轴8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如果没有任何操作制动杠杆17,则制动杠杆17通过螺旋弹簧19和规定制动部21的作用被推压而配置于制动解除位置或规定制动位置。
在使转子3逆转而摘取鱼时,用例如食指把制动杠杆17的第1操作部17c拉入操作到装设部2c一侧而调整制动力。
如果钓鱼线被鱼拖着而转子3在放线方向上逆转,则转子3的旋转力经由单向离合器32传递到筒状部件40,进而传递到制动圆筒41,杠杆制动机构6成为能够制动的状态。在转子3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在单向离合器32中,棘爪43由加载部件44加载而摆动到啮合位置一侧。如果棘爪43摆动到啮合位置,则棘轮42的棘齿42b撞击棘爪43的前端的爪部43a,棘轮42振动。但是,这种振动被防振部件45所吸收,不传递到转子3。因此,不会给钓鱼者不快感,并且很难对棘齿42b或棘爪43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棘齿42啮合于棘爪43上,则转子3的旋转传递到筒状部件40,制动圆筒41与转子3一体地旋转。如果把制动杠杆17的第1操作部17c在接近于装设部2c的方向上拉入操作,则即使例如制动杠杆17处于规定制动位置,杠杆部件27也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一侧。结果,规定制动部21引起的制动状态暂时解除。此时,扭力弹簧28因杠杆部件27的摆动而翻转,杠杆部件27朝制动解除位置一侧被加载,杠杆部件27在制动解除位置一侧保持(图6(a))。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制动杠杆17进一步在接近于装设部2c的方向上操作,则制动杠杆17的制动部件34向径向外侧强力推压制动圆筒41的内周面。这种制动力可以通过增减施加于制动杠杆17上的力来调整,可以任意地调整转子3的逆转量。结果,对应于制动杠杆17的操作力的制动力给予转子3。这样一来,即使忘记规定制动状态的解除,也可以仅靠拉入操作制动杠杆17,解除规定制动状态。
在移动垂钓场所时或收起卷筒时,把手从第1操作部17c离开而把第2操作部17d推入操作到离开装设部2c的方向。于是,如图5和图6(b)所示,杠杆部件27从制动解除位置摆动到规定制动位置,由扭力弹簧28保持于该位置。结果,卡止爪70卡合于摩擦部件29的第2凹凸部29a上而阻止摩擦部件29的旋转,阻止转子3的逆转。
此时的制动力由装设于摩擦部件29与筒状部件40之间的摩擦环30的弹性力确定。因此,就容易得到强到即使在移动途中什么东西抵接手柄1、手柄1也不旋转的程度的制动力,可以把规定制动力设定得强到在垂钓场所的移动中途不产生线摆的程度。此外,由于通过摩擦部件29与筒状部件40的相对旋转进行制动,所以制动力不容易变动而稳定。
进而,在为了变更钓具的下垂长度,或在鱼上钩时使鱼可靠地吞下鱼钩,希望使转子3从规定制动状态为制动解除状态的场合,在接近于装设部2c的方向上进行操作就可以了。于是,如前所述,通过制动杠杆17,两个杠杆部件27摆动到制动解除位置而规定制动状态暂时解除。
在这种构成的旋转式绕线轮中,由于防振部件45配置于棘轮42与转子3之间,所以撞击时的棘轮42的振动被防振部件45吸收而受到抑制,几乎不会传递到转子3。因此,不会给钓鱼者不快感,并且很难对棘齿42b或棘爪43产生不良影响。
〔第2实施方式〕
虽然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构成杠杆制动式的旋转式绕线轮的杠杆制动机构6的单向离合器32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运用于构成旋转式绕线轮的逆转防止机构的单向离合器。
在图14中,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式绕线轮是绕着沿着钓鱼杆的纵长方向的第1轴X卷取钓鱼线的绕线轮,包括备有手柄101的绕线轮主体102,绕着第1轴X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102的前部的转子3,以及配置于转子3的前部的卷取钓鱼线的卷筒104。在绕线轮主体102的内部,虽然未特别画出,但是设置着具有用来使转子3旋转的小齿轮112的转子驱动机构,和经由卷筒轴108使卷筒前后往复移动的摆动机构。
转子103是例如铝合金或合成树脂制的,旋转自如地支持于绕线轮主体102上。转子103包括圆筒部103a,和相互对置地设在圆筒部103a的侧方的第1和第2臂部103b、103c。在圆筒部103a的前壁103d的中央部上形成具有通孔103e的轮毂部103f。卷筒轴108和小齿轮112贯通该通孔103e。此外,如图14所示,在第1臂部103b的前端与第2臂部103c的前端上,摆动自如地设有导环臂109。钓鱼线靠该导环臂109引导到卷筒104。在转子103的圆筒部103a的内部,设有禁止转子103向放线方向逆转的逆转禁止机构106。
〔逆转禁止机构的构成〕
逆转禁止机构106如图17所示,包括单向离合器132,和用来把单向离合器132操作成逆转允许状态与逆转禁止状态的切换操作部133。
单向离合器132是爪式的,可通过切换操作部133的操作,禁止和允许转子103向放线方向旋转。因而,转子103向收线方向的旋转始终被允许。单向离合器132如图15~图18所示,包括固定于转子103的圆筒部103a的前壁103d上的环状的棘轮142,摆动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102的前部102a上、前端能够接触于棘轮142的棘爪143,对棘爪朝前端接触于棘轮142的方向加载的加载机构144,以及配置于棘轮142与前壁103d之间的防振部件145。
棘轮142如图18所示,由多个(例如四个)安装螺钉146固定于转子103的圆筒部103a的前壁103d的后面(图18的右侧的面)。棘轮142包括固定于前壁103d上的圆盘状的凸缘部142a,和与凸缘部142a整体形成、在内周面上形成有锯齿状的棘齿142b的筒状部142c。在凸缘部142a上,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螺纹孔142d,安装螺钉146旋入其中,棘轮142被固定于前壁103d上。防振部件145装设于该凸缘部142a与前壁103d的后面之间和圆筒部103a的内周面与筒状部142c之间。
棘爪143在啮合于棘齿142b上的图15所示的啮合位置,与脱离棘齿142b的图16所示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在绕线轮主体102的前部102a上。棘爪143在前端具有啮合于棘齿142b上的爪部143a,在中间部具有摆动自如地装设于摆动轴147上的摆动装设部143b,在基端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弹簧卡止部143c。此外,在爪部143a上形成从那里延伸的切换突起143d。加载机构144的后述的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抵接在弹簧卡止部143c上。此外,切换操作部133的后述的切换凸轮163抵接在切换突起143d上。摆动轴147竖立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2的前部102a上,棘爪143由旋入摆动轴147的前端面的安装螺钉147a防止脱落。
加载机构144如图15~图17所示,包括对棘爪143始终朝啮合位置一侧加载的啮合方向加载部件150,和如果转子103在收线方向上正转,则与之联动地对棘爪143朝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的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
啮合方向加载部件150由卷绕于摆动轴147的外周侧,一端卡止于绕线轮主体102上,另一端卡止于棘爪143上的扭力弹簧构成。这种啮合方向加载部件150的加载力弱于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的加载力。因此,如果转子103在放线方向上旋转,则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克服啮合方向加载部件150的加载力而对棘爪143朝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
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包括把具有弹性的金属制线材弯曲及折曲成问号形状而形成的弹簧部件155,和卡止弹簧部件155、绕着卷筒轴在规定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装设的摆动部件156。弹簧部件155以压接状态装设于不能旋转地装设有转子103的小齿轮112上。摆动部件156在转子103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时抵接在弹簧卡止部143c上。结果,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151在转子103在收线方向上旋转时朝啮合解除方向(图15和图16的顺时针旋转的方向)对棘爪143加载,使棘爪143离开棘轮142。结果,可以谋求收线时的单向离合器132的静音化。
防振部件145例如是NBR或聚氨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制的带突缘的筒状部件。防振部件145如图18所示,包括接触于两者地配置于棘轮142的凸缘部142a与前壁103d之间的垫片形状的内突缘部145a,和与内突缘部145a整体形成、接触于两者地配置于圆筒部103a与筒状部142c之间的筒部145b。防振部件145为了在棘齿142撞击于棘爪143上而啮合时,吸收该撞击引起的振动,不把振动从棘轮142传递到转子103而设置。
切换操作部133如图17所示,包括绕着与卷筒轴108平行的轴前后贯通地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102上的止动凸轮轴161,不能旋转地装设于止动凸轮轴161的后端上的止动杆162,以及在止动凸轮轴161的前端整体形成的切换凸轮163。切换凸轮163相对止动凸轮轴161的转动轴线偏心,相对于止动凸轮轴161的转动而摆动。如果因止动杆162止动凸轮轴161在允许逆转方向(图16的逆时针旋转)转动操作,则切换凸轮163如图16所示,抵接在棘爪143的切换突起143d上而向啮合解除位置推压棘爪143。结果,单向离合器132成为逆转允许状态,成为转子103能够在两个方向上旋转。此外,如果因止动杆162止动凸轮轴161在逆转禁止方向(图15的顺时针旋转)上转动操作,则切换凸轮163如图15所示,解除向棘爪143向切换突起143d的推压,棘爪143由啮合方向加载部件150加载而向啮合位置摆动。结果,单向离合器132成为逆转禁止状态,转子103的放线方向的逆转被禁止。
即使是这种构成的旋转式绕线轮,也由于在棘轮142与转子103之间配置有防振部件145,所以撞击时的棘轮142的振动被防振部件145所吸收而受到抑制,几乎不会传递到转子103。因此,不会给钓鱼者不快感,并且很难对棘齿142b或棘爪143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实施方式〕
(a)如图19所示,也可以在筒状部42c的外周面与转子3的圆筒部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2e中装设O形圈等弹性体制的环形部件90。在这种场合,最好是在筒状部42c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的环装设槽42f,把环形部件90装设于该环装设槽42f中。在这种场合,由于在间隙42e中也装设着弹性体制的环形部件90,所以可以进一步吸收振动。再者,环形部件90只要是弹性体制的,则可以是任何形状。
(b)如图20所示,也可以在棘轮42的筒状部42c的外周面上,形成底径小于棘齿42b的外径的环状的环装设槽42g,把O形圈等弹性体制的环形部件91装设于其中。在这种场合,由于在啮合时棘齿42b撞击棘爪43时,棘爪43的前端抵接在环形部件91的内周部上,所以撞击时的冲击进一步被缓和。在这种场合也是,环形部件91只要是弹性体制的,则可以是任何形状。此外,也可以与前述其他实施方式(a)的环形部件90兼用。在这种场合,只要是能够把环形部件91装设于间隙42e中的形状即可。此外,也可以把直径比环形部件91大的其他环形部件装设于环装设槽42g中。
(c)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装设防振部件45,把棘轮42、142固定于前壁3d上,但是也可以利用螺钉等把棘轮42、142固定于圆筒部3a的内周面上,在圆筒部3a的内周面与棘轮42、142的筒状部42c、142c之间装设防振部件。在这种场合,最好是在前壁3d与棘轮42之间形成间隙,或者装设弹性部件。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设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旋转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上的转于上,其特征在于,备有:
固定于前述转子上,内周上形成锯齿状棘齿的环状的棘轮;
在前述绕线轮主体或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的绕线轮零件的某一个上,在啮合于前述棘齿上的啮合位置与从前述棘齿脱离的啮合解除位置间摆动自如地设置的棘爪;
对前述棘爪至少向前述啮合位置一侧加载的加载机构;
夹装于前述棘轮与前述转子之间的防振部件;
仅在前述转子在放线方向上旋转时联结前述转子与前述绕线轮主体和前述绕线轮零件。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载机构包括双向加载部件,所述双向加载部件在前述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正转时对前述棘爪向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而在放线方向上逆转时,对前述棘爪向前述啮合位置一侧加载。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载机构包括啮合方向加载部件,所述啮合方向加载部件与前述转子的旋转无关,对前述棘爪向前述啮合位置一侧加载。
4.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载机构还包括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所述啮合解除方向加载部件在前述转子在收线方向上正转时,则以比前述啮合方向加载部件更强的加载力对前述棘爪向啮合解除位置一侧加载。
5.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转子包括圆筒部与在圆筒部的前部内周面上整体形成的前壁部;
前述棘轮固定于前述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而且与另一方留出间隙地配置;
前述防振部件夹装于前述棘轮与前述圆筒部和前壁部的一方之间。
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备有在前述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另一方与前述棘轮的间隙中接触于两者地配置的弹性体制的第1环形部件。
7.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转子包括圆筒部与在圆筒部的前部内周面上整体形成的前壁部;
前述棘轮固定于前述圆筒部和前壁部的某一方上;
前述防振部件夹装于前述棘轮与前述圆筒部和前壁部之间。
8.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棘轮在外周面上具有底径小于前述棘齿的外径的环形槽;
还备有装设于前述环形槽中的弹性体制的第2环形部件。
9.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式绕线轮是包括由制动杠杆制动作为前述绕线轮零件的制动部件的杠杆制动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
前述棘爪设在前述制动部件上;
前述单向离合器仅将前述转子的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到前述制动部件。
10.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旋转式绕线轮是具有禁止转子向放线方向逆转的逆转禁止机构的旋转式绕线轮;
前述棘爪设在前述绕线轮主体上;
前述单向离合器禁止前述转子的前述逆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49033 | 2004-08-27 | ||
JP249033/04 | 2004-08-27 | ||
JP250354/04 | 2004-08-30 | ||
JP322393/04 | 2004-11-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0584A true CN1740584A (zh) | 2006-03-01 |
CN100529453C CN100529453C (zh) | 2009-08-19 |
Family
ID=3609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915919A Active CN100529453C (zh) | 2004-08-27 | 2005-08-26 |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29453C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9265A (zh) * | 2010-09-02 | 2012-03-21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 |
TWI474985B (zh) * | 2010-08-31 | 2015-03-01 |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 Marking with a rotating body |
CN106185408A (zh) * | 2016-08-29 | 2016-12-07 | 苏州澄富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绕带回卷器 |
CN107917147A (zh) * | 2016-10-11 | 2018-04-17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
CN108778647A (zh) * | 2016-01-27 | 2018-11-09 | 贝尔隆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玻璃面板切除的绕线器单元 |
CN109212278A (zh) * | 2018-11-23 | 2019-01-15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宝应县供电分公司 | 一种便携式接地电阻测量工具 |
CN111422003A (zh) * | 2015-10-01 | 2020-07-1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毂总成 |
CN114746661A (zh) * | 2019-12-05 | 2022-07-1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车辆的滚柱飞轮单元 |
-
2005
- 2005-08-26 CN CNB2005100915919A patent/CN100529453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74985B (zh) * | 2010-08-31 | 2015-03-01 |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 Marking with a rotating body |
CN102379265B (zh) * | 2010-09-02 | 2014-10-29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 |
CN102379265A (zh) * | 2010-09-02 | 2012-03-21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 |
CN111422003B (zh) * | 2015-10-01 | 2022-12-06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毂总成 |
CN111422003A (zh) * | 2015-10-01 | 2020-07-17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毂总成 |
CN108778647A (zh) * | 2016-01-27 | 2018-11-09 | 贝尔隆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玻璃面板切除的绕线器单元 |
CN106185408A (zh) * | 2016-08-29 | 2016-12-07 | 苏州澄富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绕带回卷器 |
CN107917147A (zh) * | 2016-10-11 | 2018-04-17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
CN107917147B (zh) * | 2016-10-11 | 2021-06-15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
CN109212278A (zh) * | 2018-11-23 | 2019-01-15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宝应县供电分公司 | 一种便携式接地电阻测量工具 |
CN109212278B (zh) * | 2018-11-23 | 2023-08-25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宝应县供电分公司 | 一种便携式接地电阻测量工具 |
CN114746661A (zh) * | 2019-12-05 | 2022-07-1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车辆的滚柱飞轮单元 |
US11920642B2 (en) | 2019-12-05 | 2024-03-0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oller freewheel unit for a vehic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29453C (zh) | 2009-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0584A (zh) | 旋转式绕线轮的单向离合器 | |
CN1231119C (zh) | 钓鱼用卷线器的密封结构 | |
CN1223264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 |
EP1629714B1 (en) | One way clutch for spinning reel | |
CN1765691A (zh) | 换档和制动控制装置 | |
EP2260700A1 (en) | Spinning Reel Drag Switch Device | |
CN1765690A (zh) | 用于自行车控制装置的位置控制机构 | |
CN1899037A (zh) | 钓鱼用绕线轮零件 | |
JP4804279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TWI638604B (zh) | 雙軸承捲線器及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合機構 | |
CN1243470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 |
JP2015092876A5 (zh) | ||
CN107027723B (zh) | 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的转子 | |
US20040104291A1 (en) | Fishing reel component | |
JP5855954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JP2013153659A5 (zh) | ||
CN1871904A (zh) | 旋转式绕线轮 | |
JP6029479B2 (ja)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CN1572141A (zh) | 旋转绕线轮的卷筒支承结构 | |
CN1530009A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发声机构 | |
CN1231120C (zh) | 旋转卷线器 | |
CN1286365C (zh) | 绕线轮导环反转装置 | |
US6880777B2 (en) | Spool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pinning reel | |
JP6209310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その駆動軸 | |
CN1239076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