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7243C -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7243C
CN1217243C CN02154298.8A CN02154298A CN1217243C CN 1217243 C CN1217243 C CN 1217243C CN 02154298 A CN02154298 A CN 02154298A CN 1217243 C CN1217243 C CN 12172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image
particle
toner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42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8549A (zh
Inventor
榎木繁和
丸田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876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8630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4013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0275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38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8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2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2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3/06Developing
    • G03G13/08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3/09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影方法利用双组分型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该双组分型显影剂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调色剂颗粒的载体颗粒组成,并以毛刷链(brush chain)的形式沉积在显影剂载体上。假定显影剂载体上的毛刷链具有在由主磁体所形成的磁场强度为零的零磁场点测得的高度h,且假定显影间隙即显影剂载体与图像载体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则a和h彼此相等。通过改变该间隙和零磁场点间的夹角θ、图像载体的外径及显影剂载体的外径和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或最佳的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其它类似电照相成像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由调色剂颗粒和载体颗粒制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的磁刷型显影方法,及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背景技术
用电照相成像装置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是一种通用技术,其中在其表面上具有光导层,且用面向图像载体的显影机构显影潜像,由此产生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机构存储了通常作为调色剂颗粒和磁性载体颗粒所构成的两种成分型显影剂使用的且易于彩色成像的显影剂。这种类型的显影剂由设置在显影机构中的搅拌器摩擦充电,所以,调色剂颗粒静电地沉积在载体颗粒上。将该载体颗粒和调色剂颗粒一起传输到处于转动状态的套筒或显影剂载体上,通过设置在套筒内的磁体磁性地保留在套筒上。
设置在套筒内的其中一种磁体是一种用于显影的主磁体,它位于套筒和图像载体彼此最近的位置处。当处于旋转状态的套筒上的显影剂接近主磁体时,沿主磁体的磁力线聚集并增加显影剂的载体颗粒,形成了具有许多毛刷链的磁刷。
对于磁刷型显影系统,非导电的载体颗粒被认为是在图像载体和筒之间增强了磁场强度并允许调色剂颗粒从毛刷链的尖端向图像载体迁移。在这种类型的显影系统中,在没有由载体颗粒所形成的磁刷的部分中的调色剂颗粒很少用于显影。因此很难增加调色剂数量,以地进行与其它条件的调整有关的显影。
尽管调色剂颗粒可用的区域有限但为了实现高图像密度,如日本专利No.2,668,781公开了一种利用交变电场的显影方法,以便使用沉积在由磁性颗粒所形成的毛刷链上的调色剂颗粒和沉积在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颗粒。但是这种方案不能利用除了沉积在毛刷链上的调色剂颗粒以外的调色剂颗粒和在磁性颗粒摩擦图像载体的显影区域中的显影剂载体。因此难以实现完美的图像质量。另外,根据电极效应、因与磁性颗粒一起可使用的毛刷链的数目太少而不能实现具有光滑的实体部分的高质量图像。
为了提高调色剂颗粒对于显影的作用,必须增加在显影区域中所使用的调色剂颗粒的比率。但是,在实际中,场强度以复杂的方式关于显影的间隙和图像载体曲率而变化,常常不能使调色剂颗粒飞向图像载体,该间隙为图像载体和套筒之间的最短距离。因此难以优化图像载体和套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在图像载体具有小的直径的时候更为真实,这是因为图像载体和套筒间的间隔向显影间隙迅速减小。
在电照相成像技术中的目前趋势是朝向不同于单色成像的彩色成像。通常,为了将干调色剂颗粒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上或记录介质上,利用的是接触型、加热辊子、带子或类似的定影件的热定影方法。这种类型的定影方法具有高的热效率足以进行高速定影且能够提供具有光泽和透明度的彩色调色剂。但是,这一定影方案的问题在于,当调色剂颗粒以热熔态压向定影部件并接着发生剥离时,部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定影部件上,然后转印到接续的另一调色剂图像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调色剂偏移。
为了避免调色剂偏移,通常利用例如由在分离能力上理想的硅橡胶或碳氟树脂形成的定影辊并在辊的表面涂制硅油或其它分离油。尽管分离油成功地排除了调色剂的偏移,但必须伴有涂制装置,这必然增加了定影装置的大小及其成本。
根据上述描述,对于单色调色剂,建议以这种方式调整例如粘合剂树脂分子量分布,以便增加调色剂熔化时的粘度,从而阻止熔化的调色剂裂开。还建议在调色剂中添加石蜡或其它分离剂。这些建议为的是省略或减少要涂制到定影辊上的分离油。
添加到调色剂中的分离剂不理想之处在于增加了调色剂的附着性且因此而阻碍了调色剂转印到纸张上。另外,含在调色剂中的分离剂弄脏了载体或类似摩擦充电件,且由此降低了充电元件的充电能力,降低了耐用性。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待审查说明书No.8-220808公开了由软化点为90℃到120℃的线性聚酯树脂和巴西棕榈蜡形成的调色剂。日本专利公开待审查说明书No.9-106105公开了由可互熔但软化点不同的树脂和蜡形成的调色剂。日本专利公开待审查说明书No.9-304964公开了限定聚酯树脂熔化粘度特别是蜡的熔化粘度的调色剂。日本专利公开待审查说明书No.10-293425公开了含有软化点为90℃到120℃和米蜡的聚酯树脂、巴西棕榈蜡和硅油的调色剂。还有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No.5-612242公开了含蜡的聚合的调色剂。
如前所述,传统的磁刷型显影方法不易实现足够的图像密度或平滑的实体部分。另外,含有分离剂的调色剂较容易凝结,因而显影能力和点再现性低。所以,难于用这种调色剂实现高质量的图像。
特别地,为了消除偏移蜡呈现在含有分离剂的调色剂颗粒表面上,加剧了调色剂颗粒的粘结。通常,考虑到起电、图像转印、调色剂散射、调色剂的消耗等,将添加剂添加到调色剂中。但是,对于给定数量的添加剂,含有分离剂的调色剂难于得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一种分离油涂制装置可以从定影装置中省去,则可以降低成本并简化结构。但是,用传统的磁刷型显影机构难于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该显影机构使用了含有分离剂的调色剂,因为分离剂降低了显影能力和点再现性。
和本发明相关的技术也公开在例如日本专利No.2,829,927、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No.7-117769和日本专利公开待审查说明书No.5-289522、7-128981、10-73996、2000-321814、2001-324874、2002-258618、2002-278263和2002-278264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方法,它能够促进显影剂对显影所起的作用而不必考虑图像载体的直径,进而实现具有密实的、平滑的实体部分的高质量的图像;采用该方法的显影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显影机构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设备,它能够促进显影剂对显影所起的作用,以实现密实的、平滑的实体图像和即使在调色剂含有分离剂时也能忠实地实现点再现;一种使用这种设备的显影机构;以及一种包括这种显影机构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显影方法,它是通过沉积一种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有调色剂颗料的载体颗粒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将图像载体上的潜像用磁刷显影在面向图像载体且在其中容纳有磁体的显影剂载体上。假定,由显影剂在显影载体上所形成的毛刷链具有高度h、该高度是在显影用的多个磁体中的主磁体的磁场强度为零的零磁场点处测得的,并假定作为显影剂载体和图像载体间的最短距离的显影间隙为a,则a和h彼此相等。通过改变间隙和零磁场点间的夹角θ、图像载体的外径和显影剂载体的外径及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或最佳范围以设定各种条件。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详细的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使用的成像装置的片段图;
图2简略地示出了双组分型显影剂的工作状况,它是从包含在显影机构中的显影区域观察到的,该显影机构形成图1中装置的一部分;
图3示出了包括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载体和显影剂载体间位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4列出了涉及图像密度和粒度的图像质量评估结果的表格;
图5示出了对应于图4所示评估值的显影剂载体的零磁场点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实测值的表格;
图6示出了由磁性载体颗粒所形成的毛刷链是如何开始升起的示意图;
图7列出对应于图4所示的评估值的毛刷链的高度和零磁场点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的比值的表格;
图8示出了图像载体的直径和零磁场点到图像载体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9示出了用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彩色复印机;
图10是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包含在显影机构内的偏压施加装置;
图12是包含在显影区域前部的显影剂的工况示意图;
图13和图14每一个都示出了作用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的特定静电力;
图15是如何使载体颗粒的毛刷链强烈接触包含在显影区域的中间部分的图像载体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毛刷链是如何作用在包含在显影区域内的后部分的;
图17示出了当磁力的峰位置从最近位置转移时发生的显影;
图18A到图18C是图示毛刷链可在显影区域接触图像载体的连续显影阶段的示意图;
图19A到图19C是图示毛刷链和图像载体保持恒定间隔的连续显影阶段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通用公式1;
图21示了通用公式2;和
图22A到图22D示出了图像载体的特定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针对前述第一目的。首先,参见图1描述成像装置,图示的实施例被用于其上且以复印机作为例子来实现。如图所示,复印机包括感光鼓1,其为图像载体的具体形式。逆时针方向沿鼓周围顺序排列的是充电辊或充电机构2、未示出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4、图像转印带5、清洁机构7、和放电机构8。
充电辊2给鼓1的表面均匀充电。曝光机构由激光束3根据由表示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扫描鼓1的已充电表面,从而在鼓1上形成潜像。显影机构4用调色剂显影潜像,以便形成一对应的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从鼓1转印到由图像转印带5所传送的纸或记录介质15上。清洁机构7去除图像转印以后残留在鼓1上的调色剂。放电器8释放已由清洁机构7清洁的鼓1表面的电荷。
特别是,未示出的电源向充电辊2施加一偏压,使得鼓1的表面被均匀充电,该充电辊2保持与鼓1接触。激光束3由未示出的内含在曝光机构中的激光二极管发出,接着由未示出的多棱镜导向入射到鼓1。未示出的电源向图像转印带5施加偏压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从鼓1静电转印到纸15。
纸15由未示出的纸供给机构供给到定位辊对10。该定位辊对10一旦停止纸张15以校正其偏移,然后以预定的时间向图像转印带5和鼓1之间的压辊间隙传送纸15。剥离器12在图像转印时将静电粘在鼓1上的纸张15剥离。
图像转印带5将其上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15传输到未示出的、位于沿纸张传输方向的鼓1下游的定影机构。该定影机构通过热压的方法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15上。清洁机构7在图像转印以后通过刮片7a去除残留在鼓1上的调色剂。然后,放电器8释放电荷或初始化鼓1的表面以准备下一个成像循环。
显影机构4包括一个面对鼓1以在其间形成显影区域的显影辊或显影剂载体111。该显影辊111由套筒111a和容纳在套筒111a中的磁辊或磁场产生机构111b构成。该套筒111a由铝、黄铜、不锈钢、导电树脂或其它非磁性材料构成且由未示出的机械机构产生顺时针转动。
形成显影机构4一部分的下壳115a分别被分成容纳螺旋传送器112和113的两个腔。该螺旋传送器112和113传输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或双组分型显影剂同时进行搅拌,因此,该显影剂环绕在下壳115a内。然后该显影剂沉积在螺旋传送器112一侧的套筒111a上。刮刀或计量件114被固定到上壳115b上以计量沉积在套筒111a上的显影剂,所以显影剂在套筒111a上形成均匀的一层。
调色剂瓶或调色剂补充器110位于螺旋传送器113的上方且内装有新的调色剂。当未示出的调色剂容量传感器检测出显影剂的调色剂容量不足时,新的调色剂便从调色剂瓶110补充到显影机构4。
磁辊111b包括多个磁体,即,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五个磁体,它们呈间隔地位于套筒111a的圆周方向。磁体包括一个形成力P1的磁力线的主极的主磁体以造成显影剂在套筒111a上在显影区域以磁刷的形式升起。另一磁体形成力P3的磁力线用于将调色剂铲到套筒111a上。另外两个磁体分别形成力P4和P5的磁力线用于将沉积在套筒111a上的调色剂传输到显影区域。再一个磁体形成力P2的磁力线用于传输在显影区域的下一个区域的调色剂。
鼓1和显影机构4安装在未示出的单个壳或处理盒上,可以从未示出的复印机体上去除。
图2简略地示出了显影剂的工作状况。显影区域指的是这样一个区域:其中,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颗粒T向鼓1移动以进行显影,它不必考虑也包括在显影剂中的磁性载体颗粒c是否聚集在一起以形成磁刷或薄显影剂层是否形成于套筒111a上。特别是,如图2所示,显影区域由前部、中间部分、和后部分组成,它们分别由线A、B、C环绕着。在前部A中,显影剂的载体颗粒c接近图1中的主极,并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T一起形成毛刷链,且随后开始沿力P1的磁力线方向升起。接着,在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中,由载体颗粒c形成的毛刷链根据套筒111a的移动顺序地接触鼓1。
在前部A中,载体颗粒c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使得吸持在大量的载体颗粒c中的调色剂颗粒T由于振荡和所产生的间隙而被释放并成为自由调色剂颗粒T。另外,沉积在载体颗粒c上的调色剂颗粒T经受强的离心力且从载体颗粒c释放,因此也构成了自由调色剂颗粒T。
我们可以用OLYMPUS OPTICAL有限公司的立体显微镜SZH10(商标名)和PHOTROH有限公司的高速照像机FASTCAM-ultima-I2(商标名)观察到在前部A及后面的部分B和C中的载体颗粒c和调色剂颗粒T的上述工作状况。该工作状况是以每秒500幅的速度拍摄的。
由于其没有静电和物理附着,所以自由调色剂颗粒T即使在电场很弱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地被例如显影用的电场移动,也就是促进显影的进行。因此,有多少这种自由调色剂T用于显影极大地影响图像质量的提高。通常没有注意到自由调色剂颗粒T,就通过磁刷和使用存在于形成磁刷的套筒的一部分上的调色剂颗粒实现了显影,从而产生了不满意的图像密度。
图示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利用自由调色剂颗粒T,在例中,根据鼓1和套筒111a之间的距离,该自由调色剂T颗粒不能充分地产生或即使充分产生了也不能被高比率地利用。因此,图示实施例定出了产生充分的自由调色剂T和实现这种调色剂颗粒T的充分利用的特定条件。以下描述进行优化的特定方法。
如图3所示,假定形成于套筒111a上的磁刷在主极P1的磁力为零的点(以下称为零磁场点)处的高度为h,及套筒111a和鼓1间的距离即在其彼此的最近点处的显影间隙为a。之后,设定a和h彼此相等。同样,假定显影间隙到零磁场点间的夹角为θ。图像的质量通过改变角度θ及鼓1和套筒111a的外径以及高度h的组合来进行评估。图示实施例通过从图像质量判断结果中选择理想的或优化的值或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需要注意的是高度h是根据刮刀114和套筒111a间的刮刀间隙而确定的。
特别是,角度θ从连接套筒111a的轴和主极P1的中心的虚线e向零磁场点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虚线e经过鼓1的轴线延伸而其有时不经过鼓1的轴线。
图4列出了图像质量评估的结果,即由角度θ为15°、30°、和45°的各种变化及套筒111a的外径(φdev)为18mm和30mm的各种变化和鼓1的外径(φpc)为30mm和90mm和带的各种变化以及高度h为0.3mm、0.6mm和0.9mm的各种变化而影响的图像密度和粒度。在图4中,显影间隙标为GP。圆圈表示高的图像质量而叉表示低的图像密度或明显的粒度。如图4所示,当高度h为0.3mm和角度θ为15°的时候,如果套筒111a的直径小的时候即18mm时不管鼓1的直径为多大都不可能得到高的图像质量。
再参见图3,假定虚线b平行于先前提到的线e和经过零磁场点,并假定零磁场点和鼓1在上述线b上的距离为L.图5示出了实际测量的距离L(包括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同时将其和图4所示的图像质量评估的结果相结合。在图5中,阴影部分对应于图4中的叉(不好)部分。如图5所示,如果距离L为4mm或以上,则降低了图像的密度因此也降低了图像质量。这可能是因为过大的距离L使电场太弱以致于不能将自由调色剂颗粒T传输到鼓1。以另一种方式叙述,假定在显影压辊间隙上的有效偏压为400V,则在电场小于100V/mm时自由调色剂颗粒T不可能被传输到鼓1上。
另外,当套筒111a的外径为30mm而角度θ为45°时,不管显影间隙为多大,自由调色剂颗粒T都不被传输,而是沿压辊间隙的周围散布。
考虑图5中所示的数据,图示的实施例选择距离L为4mm或更小,优选为3mm。
图6简略地示出了观察试验的结果。如图示,显影剂层在稍过零磁场点的位置s处开始分裂并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因此可以认为自由调色剂颗粒T在零磁场点开始出现。这是为什么图示实施例利用距离L的概念进行优化的原因。在图6中,图示的好象存在于鼓1内部的部分磁刷表示的是粘附的可视量。
图7示出了将它们与图4的图像质量评估结果联系起来时的L/h的比率。在图7中,阴影部分对应于图4的叉(不好)部分。如图7所示,当L/h的比率小于1.5时粒度明显,降低了图像质量。这就意味着,当毛刷链充分升起前接触鼓1时,自由调色剂颗粒没有充分地产生或被利用。尤其是,尽管在毛刷链升起时产生了自由调色剂颗粒,但在早期被堵塞时没有完全用来显影。另外,在毛刷链早期接触鼓1时,阻止自由调色剂颗粒向鼓1移动。图7还示出了当比率L/h小于1.5时,毛刷链撞击承载在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并将其损坏。
考虑图7所示的数据,图示的实施例选择L/h的比率为1.5或更高,优选为2或以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构成主极P1的磁体具有小截面且可以通过钐合金、特别是钐钴合金来制作。由典型的稀有金属合金铁钕硼合金形成的磁体,具有358kJ/m3的最大能量乘积,而由铁钕硼合金结合形成的磁体具有80kJ/m3的最大能量乘积。和传统的磁体相比,这种磁体即使在其尺寸明显减小时也可以为套筒111a的表面提供所需要的磁力。
用于传统的铁氧体磁体或铁氧体结合磁体的最大能量乘积分别为30kJ/m3或20kJ/m3。如果允许增加套筒111a的直径,则可以利用大尺寸的铁氧体磁体或铁氧体结合磁体或者可以减小面对套筒111a的磁体未端的尺寸,从而减小半值中心角。
磁载体颗粒可以由铁、镍、钴或其它金属或其合金、磁体矿、γ-赤铁矿、氧化铬、铜-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或其它类似氧化体或锰-铜-铝或其它的啸声合金或类似的铁磁体物质形成。如果需要的话,该铁磁体物质的颗粒可以涂上苯乙基丙烯、有机硅树脂、氟或类似的树脂。可以考虑调色剂颗粒T的充电性而适当地选择这些物质中的任何一个。
可以将充电控制剂、导电物质等与上述可涂制磁性颗粒的树脂掺在一起。另外,磁性颗粒可以分散在苯乙基丙烯、聚酯或其它树脂中。铁磁体颗粒的饱和磁化优选地位于45emu/g到85emu/g之间。小于45emu/g的饱和磁化对于执行期望的传输则太低,加重了载体颗粒沉积在鼓1上。另一方面,大于85emu/g的饱和磁化则过高且加强磁刷并因此而加剧了的清扫的效果。这一清扫的效果在半色调部分产生清扫的痕迹,从而降低了图像质量。
调色剂颗粒T应至少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碳黑、酞菁铜、喹吖啶酮(quinaocrydone)或双偶氮涂料。热塑性树脂应优选为苯乙基丙烯树脂和聚酯树脂中的任何一个。另外,调色剂颗粒可以包含聚丙烯或相似的蜡和包含合金的涂料分别作为定影保证剂和起电控制剂。另外可以将硅、铝、氧化钛或其它表面处理的氧化物、氮化物或碳酸盐,用或不用脂肪酸或树脂的精细颗粒涂制在调色剂颗粒T上。
图8示出了鼓1的直径和距离L之间的关系。在图8中,OP1、OP2和OP3分别表示外径为30mm的感光鼓、外径为90mm的感光鼓和感光带。如图所示,当角度θ为15°时,离零磁场点的距离为L1。同样地,当角度θ为30°时,距离为L2或当角度θ为45°时,距离为L3。利用同样的方案,由感光带也可实现优化。
当对图示实施例的独特优化集中在处理盒上时,也可以应用到显影机构、或是甚至应用到具有固定的感光鼓型的成像装置上。
参见图9描述应用了图示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的彩色复印机。如图所示,彩色复印机包括光学写入单元或曝光机构400,用来将从彩色扫描器200接收到的彩色图像数据转换成光学信号且根据该光学信号扫描鼓或图像载体,从而形成一潜像。该光学写入单元400包括一激光二极管404、一光学多面镜406、驱动该多面镜406的镜马达408、一f/θ棱镜410和一镜412。鼓402按图9所示的箭头所指的方向逆时针转动。围绕鼓402的周围排列着鼓清洁器414、淬火灯416、电位传感器420、内含在转动型显影机构422中的四个显影部分中的一个、密度分布传感器424、和一中间图像转印带426。在图9中,内含在显影机构(以下称为旋转体)422中的显影部分438图示地位于连接鼓402的显影机构的位置处。
尤其是,旋转体422包括四个分别分配给黑、青、品红、和黄的显影部分428、430、432和434,和引起显影部分428到434转动的驱动机构。显影部分428到434除了储存在其中的调色剂的颜色外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在复印机的待机状态上,黑色显影部分428位于显影的位置。当复印操作起动时,彩色扫描器200开始以预定的时间读取黑色图像数据。根据黑色图像数据开始在鼓402上由激光光束形成潜像。将这个潜像称为黑色潜像。
为了显影这个黑色潜像的前缘至尾部,黑色显影部分428的套筒在潜像的前缘到达显影位置前开始转动,因此用黑色调色剂显影潜像。黑色潜像的尾部一离开显影位置,旋转体422就带动下一个显影部分转到显影位置。至少在下一个颜色的潜像的前缘到达显影位置以前完成该转动。
在开始成像循环时,鼓402和中间图像转印带(以下简称为带)426由相应的马达分别以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转动。一黑色(B)调色剂图像、青色(C)调色剂图像、品红(M)调色剂图像和黄色(Y)调色剂图像按顺序地形成于鼓402上,同时被按顺序精确定位地彼此叠加地转印到带426上,以完成一全色的图像。
带426经过驱动辊444、用于图像转印的辊446a和446b、用于带清洁的辊448和多个从动辊,并由马达驱动。一电晕放电器454将全色图像从带426上转印到纸张上。
纸库456容纳纸盒458、460和462,每一个纸盒装有许多纸,其尺寸同垛在纸盒464中的纸不同,该纸盒464容纳在复印机体内。和指定的纸盒458到462中的一个有关的搓纸辊466向定位辊470供给一纸张。一手动供纸盒盘468同样安装在复印机机体上以允许复印机的操作者手动供给OHP(高架投影机)胶片、相对厚的纸张或类似的特殊纸张。
在图像开始在鼓402上形成时,从纸盒458到464中的任何一个或手动供纸盘468供给一纸张并由定位辊对470的压辊间隙止住。在纸张的前边碰到由带426传输到电晕放电器454全色图像的前边时开始驱动该定位辊对470来传输纸张。纸张因此由电晕放电器454的上面的带426传输同时叠印在全色图像上。在本例中,电晕放电器454由电晕放电给纸张充电为正极以因此将全色图像从带426转印到纸张上。因此,如图9所示,位于电晕放电器454左手侧的放电刷(未示出)释放纸的电荷,所以纸张从带426上分开且传输到带传输器472上。
带传输器472传输其上带有全色图像的纸张到用带型的定影机构470。该定影机构470用热压的方式将全色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来自定影机构470的纸作为全色复印由输出辊对480被输出到复印机的机体外的托盘中(未示出)。
在该彩色复印机中,鼓402和显影部分428到434中的每一个同样由前述的方案保持在最佳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图示的实施例根据图像质量的评估设定各种条件因此选择图像载体和显影剂载体间最佳距离。该最佳距离允许充分数量的自由调色剂颗粒出现在毛刷链开始升起的位置且有效地用于显影。允许不考虑图像载体的直径而得到稠密而平滑实体部分的高质量图像。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指的前述的第二目的。图示实施例的重要部分实质上同图1所示的前实施例相同,且为了避免重复以下将不做详细描述。
【1】显影机构
如图10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的显影机构4中,显影辊111由附着在下壳上的静态的轴111c或静态元件115a、同轴111c整体形成的套筒状磁体支撑111d、包围磁体支撑111d但与111d有间隔的套筒111a、和套筒111a整体形成的转动件111e组成。件111e经轴承111f相对于轴111c自由转动。驱动传动机构(未示出)同件111e转动地连接。
如图11所示,多个磁体MG沿磁支撑111d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地固定在静止磁支撑111d上。套筒111a可围绕磁体MG转动。如前实施例一样,套筒111a由铝、黄铜、不锈钢、导电树脂或其它非磁性材料构成。
磁支撑111d上的磁体MG形成一引起显影剂在套筒111a上呈磁刷形式升起的一电场。特别地,显影剂的载体颗粒沿从磁体MG以法线方向发出的磁力线形成毛刷链,显影剂的充电调色剂颗粒沉积在构成磁刷的载体颗粒中。
在彼此邻近的套筒111a和鼓1之间形成已述的显影区域。因为鼓1和套筒111a都为套筒形,显影区域从鼓1和套筒111a彼此的最近点向相反侧逐渐变宽。转动的套筒111a经这一显影区域传输磁刷。
图1中的磁力的磁力线或磁力分布P1到P5每一个均由磁体MG中的特定一个构成。每一个磁体MG均指向套筒111a的直径方向。其中,磁体MG同形成主极的磁力分布P1同前述的实施例有相同的材料形成并有相同的构造。
图示的实施例的作为形成显影剂部分的载体颗粒的材料同前述的实施例的相同。
如图11所示,电源VP同静止的轴111c相连接,同时和地相连接。从电源VP供给轴111c的一电压或偏压通过导体旋转件111c作用在套筒111a上。另一方面,形成鼓1的最低层的导电底基31和地相连。
通过以上的设置,图示的实施例在显影区域形成引起调色剂颗粒向鼓移动的的电场。
【2】显影方法
利用在【1】中叙述的显影机构,图示实施例可以执行下述的显影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1】中叙述的显影机构在将描述的显影方法中并不是必须的,而是可以由只要能够满足下述各种条件的其它显影机构替代。另外,图2中构成显影区域的前部A、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将用来描述显影方法。
【2-1】利用基于载体位移的自由调色剂的方法。
简单地来说,显影方法是这样的,当载体颗粒同沉积在其中的调色剂颗粒开始沿磁体的磁力线开始以毛刷链的形式环绕时,由于相对于载体颗粒的相对位移,调色剂颗粒从载体颗粒中释放且显影潜像。这一方法对于存在在显影区域的前部A的显影剂的工况是确实可行的。
特别的,在前部A,调色剂颗粒T从由载体粒C构成的毛刷链中释放并显影潜像。尽管调色剂颗粒和自由调色剂颗粒彼此相同,在下文中以示区分,将自由调色剂颗粒标为T/。
再则,显影区域指的是形成部分显影剂的调色剂颗粒T向鼓1移动以显影而不考虑形成调色剂的另一部分的磁载体颗粒c是否聚集形成磁刷或是否在套筒111a上形成薄的显影剂层的区域。同时前部A可以简单定义为中间部分B的上游范围,也可以定义为多个载体颗粒c同沉积在其上且靠近主磁力分布P1的调色剂颗粒T一起聚集形成毛刷链和沿力的磁力线开始升起的范围。
如图11所示,位于套筒111a内的磁体,如前所述,形成主磁力分布P1及其它磁力分布P3、P4、P5和P2。在图1、11和15中显影剂形成磁刷而不考虑为磁体所特有的根据磁力分布的磁体的极性,同时在接近磁力分布之间形成薄的层。
参见图12描述显影方法【2-1】。在靠近磁场力分布间的位置,即图1中示出的P5和P1的位置,当与套筒111a垂直方向的磁力线较小时,因为接近的磁体极性彼此相反,所以在套筒111a的圆周方向的磁力线,大。在这种条件下,和磁场分布上的载体颗粒c相比,载体颗粒c限定在相对薄的显影剂层。
如图12所示,当显影剂层按照套筒111a的转动接近主磁体P1时,一些载体颗粒c聚集以形成毛刷链并在套筒111a开始升起。通常的,形成毛刷链的载体颗粒c的数量由移动经过刮刀114的显影剂的量决定。决定载体颗粒c的数量的其它因素包括依赖于载体颗粒c的磁特性的磁力线的规格和斜度、主磁力分布P1的磁力、和形成分布P1的磁体MG的形状和位置。
另外,尽管形成主磁力分布P1的磁体MG附着在磁支撑111d上,因为套筒111a是旋转的,所以在载体颗粒c开始升起的位置磁力线的角度和尺寸套筒是变化的。在这一例中,由于磁反应的延迟载体颗粒c并不马上沿磁力线的方向形成毛刷链。但是,尽管毛刷链因为不受质量和作用在载体颗粒之间的斥力的限制而升起,但这是因为所有的载体颗粒c由于主磁场分布P1的强磁场的作用而以与极化相同的方向升起。
因为上述的原因,载体颗粒c层由于载体颗粒c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而迅速裂开且在空间上成自由状态。另外,由于作用在其上的强的离心力,沉积在载体颗粒c上的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中释放出来而成为自由的调色剂颗粒T,在显影区域纷飞。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这一操作,自由调色剂颗粒T的出现可以解释为:当载体颗粒c沿磁力线方向升起时,由于相对于载体颗粒c的相对位移而发生的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中释放出来。
因为调色剂颗粒T没有静电且它们之间及与载体颗粒c之间没有物理附着,所以从载体颗粒c中释放出来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可以很容易地由例如磁场移动而显影。
图13示出了一特定的情况,其中图11中的电源VP被实施为以直流电源,以提供一直流电场进行反转显影。利用有机颜料作为载体产生材料来沉积负的电荷并显影负充电的调色剂潜像对于鼓1来说是一通用的实例。这对于图示实施例同样也是真实的。当然,沉积在鼓1上电荷的极性在显影系统中不是一问题。
当利用激光束3在鼓1上写图像时,为了减小曝光量将一特征部分曝光。因此,从载体产生材料形成的空穴使特征部分的充电无效。所以,如图13所示,表示特征部分的图像部分的电位变低。图11中连接套筒111a的电源VP给这一图像部分的负侧提供一直流的电压偏压。因此,从套筒111a伸展到图像部分用作负充电的矢量释放调色剂颗粒T并引起其有效地显影。
在图13中,调色剂颗粒T在实际中并不在鼓1上的非图像部分存在,即使调色剂颗粒T在非图像部分存在,也会肯定由从非图像部分伸展到套筒111a的矢量从非图像部分移去。这样肯定保护图像1的背景而不被污染。
这一显影方法可以通过根据载体颗粒c颗粒的尺寸及其它特性及载体颗粒c包括饱和磁化强度的磁特性和包括饱和磁化的强度的其它磁特性及主磁力分布的宽度、形状及其它构造,控制作用在沉积在载体颗粒c上的调色剂颗粒T上的力而产生自由调色剂颗粒T。另外,通过形成包含自由调色剂颗粒T的磁刷,可以增加沉积在潜像L上的调色剂颗粒T的量因此提高了显影质量。
图14示出了另一特殊情况,其中图11中的电源VP为一交流偏转直流电源且形成一交流电场用于反转显影。该交流电场优选为具有2kHz到5kHz的频率。如图所示,如前述的特定情况,由于形成于套筒111a和鼓1间的电场充有例如负电荷的调色剂颗粒T沉积在鼓1上。
特别地,加偏压到负侧的交流电场使自由调色剂颗粒T肯定到达图像部分同时受从图像部分伸展出来的矢量的影响。再则,即使调色剂颗粒T在非图像部分存在,也会肯定由从非图像部分伸展到套筒111a的矢量从非图像部分移去。这样必然保护了图像1的背景而不被污染。
如上所述,这一显影方法在前部A产生可以由即使低的显影电场移去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因此,即使调色剂含在显影剂中也提高了显影能力。另外,在前部A产生自由调色剂颗粒T用于改进随后的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的显影。
我们用可以从OLYMPUS OPTICAL有限公司得到的立体显微镜SZH10和可以从PHOTROH有限公司得到的高速照像机FASTCAM-ultima-I2观察到在前部A中和接下来的部分B和部分C中的载体颗粒c和调色剂颗粒T的上述工况。该工况是以每秒500幅的速度拍摄的。这也同样适用于下述的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
【2-2】由毛刷链接触鼓显影
简言之,这一显影方法是由载体颗粒c形成的毛刷链被引起在显影区域的中间部分B接触鼓1同时释放自由调色剂颗粒,并且这些调色剂颗粒或者自由调色剂颗粒T在鼓上分散。毛刷链可以以强烈接触或撞击的方法接触鼓1。这一在中间部分B的显影随着在前部A实施的显影。
特别地,如图2所示,调色剂颗粒T在中间部分B被从载体颗粒c中分散到鼓1上。在这一例中,磁刷的毛刷链强烈接触鼓1因此分散调色剂颗粒T。图15更详细地示出了这一情况。
在中间部分B由载体颗粒C形成的每一个毛刷链的尺寸特别是高度由载体颗粒c的特性和前述的主磁场分布P1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在中间部分B,除了前者在后面滑移时,在套筒111a上的毛刷链以基本上和套筒111a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地,当毛刷链的高度大于套筒111a和鼓1的距离时,毛刷链在F方向以沿着毛刷链在主磁场分布P的升起速度和套筒111a的圆周速度两个速度强烈接触鼓1。
即使在接触鼓1以前,毛刷链在套筒111a完全升起,毛刷链向套筒111a和鼓1彼此最近的位置移动。因此,当毛刷链的高度大于套筒111a和鼓1间的最小距离时,毛刷链以套筒111a的速度减去鼓1的圆周速度所产生的速度强烈接触鼓1。
在任何情况下,因为在中间部分B发生的磁刷根据套筒111a转动而运动,毛刷链的高度自然变得大于套筒111a和鼓1间的距离。
在强烈接触鼓1时,由于所产生的撞击,载体颗粒c引起调色剂颗粒T分离。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中分开,由于内部的离心力导致的惯性、由在鼓1上的潜像形成的电场和由套筒111a和鼓1之间形成的电场而以F1方向向鼓1移动。
这种显影方法可以利用交流电压和交流偏转直流电压中的一种进行显影且以图13和14描述的相同的方法执行。
如上所述,从载体颗粒c中分裂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由偏压或类似的外力而不是静电力可以理想地在鼓1上显影潜像。
在中间部分B,随着在前部A的显影另外发生以下的显影。在前部A产生自由调色剂颗粒T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导向向鼓1迁移。在紧随前部A的中间部分B,不仅另外的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向鼓1分散,而且载体颗粒c收集在鼓1上的调色剂颗粒T。特别地,在前部A和中间部分B中沉积在鼓1的非图像部分或低电位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颗粒T被返回到套筒111a,所以最终的图像不受背景污染的影响。
因为位于套筒111a上的载体颗粒c是非导电的,进一步提高的电场在鼓1和毛刷链上形成,这是引起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中分开并沉积在鼓1上的大量的载体颗粒c。进一步,交流电场引起在鼓1上的调色剂颗粒T以振荡的方法移动以使调色剂颗粒T被精确地排列到潜像上,因此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在本例中,当毛刷链接近鼓1时,由于形成载体颗粒c也进一步提高了电场且引起调色剂颗粒T更活跃地移动,因此地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2-3】用毛刷链的尖端接触鼓显影
这一方法引起毛刷链的尖端在套筒111a沿磁力线方向升起,同鼓1接触地移动。一图像部分由形成于鼓1和套筒111a间的电场和形成于鼓1和载体颗粒c间的电场显影。同时,对于非图像部分,在鼓1上的调色剂颗粒向载体颗粒c返回。
这一方法主要在显影区域的后部分C中执行。因此地,安排形成于载体颗粒c上的毛刷链在鼓1上磨擦,同时在套筒111a上输送。图16示出了这种显影方法。在图16中,显影的电场通常形成于套筒111a和鼓1间,参见图13和14。
在后部C,因为在前部A和中间部分B中大量的调色剂颗粒T从调色剂颗粒c中释放,所以存在在载体颗粒c上的调色剂颗粒T的数量很小。如图16所示,在后区域C中,具有过多电荷的载体颗粒c移动,同时磨擦鼓1,并赶上和强烈接触沉积在鼓1上的调色剂颗粒T。该产生的撞击和从载体颗粒c和调色剂颗粒T的相反极性导出的静电库仑力使载体颗粒c从鼓1上收集调色剂颗粒T。
在这种情况下,由充电器2沉积在鼓1上的电荷且因此主要在非图像部分保留在鼓1上调色剂颗粒T的电场很小,所以,调色剂颗粒T倾向于从非图像部分分开。这样减小或者消除了非图像部分的污染因此保证了高的图像质量。在这种方法中,显影方法不是正电性地沉积调色剂颗粒T而是通过从非图像部分收集调色剂颗粒T来保护了图像的背景而不受污染。
【2-4】在连续部分A到C中显影
在图1、10和11所示构造的装置中,这一显影方法在【2-1】到【2-3】中的描述的作为显影步骤顺序的连续的区域A到C执行显影,这一显影方法因此保证了高的图像密度,提供了平滑的实图像部分并如实地复制了点,消除了背景的污染。
【2-4-1】由磁力移动的波峰显影
主磁力分布P1下游的磁力分布P2协助主磁力分布P1的形成。如果磁力分布P2太小,载体颗粒c就沉积在鼓1上。按照套筒111a的转动以同套筒111a相同的方向即顺时针传输磁刷。
如图17所示,在磁支撑111d上的磁体MG按使主磁场分布P1具有一波峰M1的形式排列,如在与套筒111a的法线方向测得的,波峰M1位于鼓1和套筒111a彼此最近的位置M0在鼓1的移动方向即逆时针方向下游套筒的地方。用另一种方法叙述,围绕套筒111a的磁力的波峰M1从位置M0以0°到30°的角度向下游侧移动,位置M0由连接鼓1的轴线和套筒111a轴线的虚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调色剂颗粒T在毛刷形成的初始阶段出现的部分移动到包含自由调色剂颗粒T易于向潜像ML移动的位置M0的显影区域中间部分B。特别是自由调色剂颗粒T出现的前部A的部分如前所述,位于朝向位置M0的位置,因此促进了自由调色剂颗粒T向鼓1的传输。
形成主磁力分布P1和磁力分布P5的磁体MG间的角度分别是60°,所以在两磁体MG间的角度为30°的磁力为零。以另一种方法叙述,磁刷在或围绕位置M0升起或主磁场分布P1的裙边部分位于或在位置M0的周围。
【2-4-2】例1
显影是在图9所示的成像装置、【2-4】【2-4-1】上述的构造和下述的条件下进行的。
(i)机械条件
考虑载体颗粒c的粒度和磁特性以及形成主磁力分布P1的磁和构造特性,安排使当由载体颗粒c构成毛刷链升起时调色剂颗粒T与载体颗粒c分开。
同样,选择套筒111a和鼓1的构造和电特性以使调色剂颗粒T与载体颗粒c分开向鼓1方向移动。自由调色剂颗粒T必须因此尽可能快地沉积在鼓1上。为了这一目的,形成一矩形波电场的例1和前述的形成的交流电场不同。
在例1中,鼓1的直径为90mm且以156mm/sec的线速度移动,同时套筒111a的直径为18mm且以214mm/sec的线速度移动。实验表明,即使当套筒111a的线速度Vs和鼓1的线速度Vp的比率(Vs/Vp)小到0.9,也可以得到必要的图像质量。
鼓1和套筒111间的间隙选择为0.6mm,通常限制该尺寸,以保证50μm的载体颗粒的以上间隙为0.65mm或更小,即载体颗粒尺寸的13倍大或更小。如果间隙太小的话,磁刷接触鼓1的区域变宽且加剧图像的方向依赖性,例如:减薄水平线和省略图像的后端。相反,如果间隙过大,则不能得到有效的场强度,导致包括单独点和实图像部分的不规则的图像缺陷。同时,为了保持要求的场强度,要增加偏转电压,这种方案易于带来可归于放电的实图像局部和点状省略。
刮刀114和套筒111a间的刮间隙选择为0.65mm。刮刀通常用非磁性材料形成的简单盘状。在图示实施例中,刮刀114为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盘并粘在传统的非磁性盘上。磁性材料改进了毛刷链的形成,使其具有均匀的高度,以下将作详细的描述。
一螺旋(未示出)位于鼓1关于套筒111a的对面以将显影剂刮到套筒111a上同时将其进行搅拌。特别地,该螺旋由驱动机构(未示出)以152rpm的速度被驱动,以因此通过磨擦以总量(q/m)为-5μC/g到-60μC/g优选为-10μC/g到-30μC/g给显影剂的调色剂颗粒T充电。
(ii)显影剂
利用由下述特定程序产生双组分型显影剂。
<调色剂>
粘合剂树脂:100份的聚酯树脂(由对苯二甲酸、富马酸、聚氧化丙烯(2,2)-2,2-二(4-羟苯基)丙烷和偏苯三酸合成的,Tg为62°、软化点为106℃的聚酯树脂)。
着色剂:7.0份的黄调色剂的颜料(黄颜料的双偶氮染料:C.I.颜料黄17)、7.0份的品红调色剂的颜料(喹吖啶酮基品红颜料:C.I颜料红122)、3.5份的青色调色剂的颜料(铜酞菁兰颜料:C.I.颜料兰15:3)和6份的黑调色剂的颜料(碳黑:C.I颜料黑7)。
电荷控制剂:2.5份的水杨酸锌盐的衍生物
分离剂:5份的加洛巴蜡(熔化点为85℃)
以上物质在一个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在110℃在双轴捏合机中进行熔化捏和。形成的混合物进行水冷、在一切削机中进行粗粉碎、然后用喷射的射流进行细粉碎以用气动的筛分机得到基体颗粒。
接下来,100份基体颗粒和添加剂即0.8份的二氧化硅(其初级颗粒平均尺寸为0.01μm,表面处理剂为六甲基二硅氮烷)和1.0份的二氧化钛(初级颗粒平均尺寸为0.015μm,表面处理剂为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在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用100μm孔径的筛进行气动筛选以得到重均直径为6.8μm的调色剂颗粒。
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测量调色剂颗料尺寸分布,利用Cater的Catermultisizer model IIe(商标名)的特定程序。将从Nikkaki有限公司得到的界面和个人计算机连接到multisizer上输出数分布和体积分布。对于电解质,利用超纯氯化钠准备1%NaCl电解质水溶液。
作为一种评估方法,将0.1ml到5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地为烷基苯磺酸盐加入到100ml到150ml上述电解质水溶液中作为分散剂。另外,添加2mg到20mg要测试的样本。所形成的混合物由超声波分散元件分散1到3分钟。另一方面,100ml到200ml的电解质水溶液被导入到另一大烧杯中。该上述的样本分散液体被加到电解质水溶液中以形成预定的浓度。因此地,通过利用Cater multisizer model IIe和200μm的孔径确定50,000粒的平均粒度尺寸。
(载体)
芯部:5,000份的Cu-Zn铁氧体颗粒(45μm的重均颗粒尺寸)
涂制材料:450份的甲苯、450份可以从Toray-Dowcorning Silicone Inc.得到的含有50%的非挥发性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SR2400(商标名)和可以从Toray-Dowcorning Silicone Inc.得到10份氨基硅烷SH6020和10份的碳黑。
上述的涂制材料通过搅拌10分钟被分散以准备一涂制液体。该涂制液体和芯部被导入到涂制装置中以形成涂制的旋动液流,该涂制装置包括转动底盘和液态化床内的搅拌叶片,由此涂制液体涂制芯部。此外,在一电炉中以250℃烘烤形成的载体2个小时,以因此产生薄膜厚度为0.5μm载体颗粒。
(显影剂)
通过湍流混合机混合由上述的特定的程序产生的7份调色剂和93份载体以产生双组分型显影剂。
(iii)显影的模式
参见图18A到图18C描述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如何进行显影的,以在【2-4-1】中描述的移动波峰的位置作为例子。在前部A产生的云或烟形式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非常易于向鼓1移动,这是因为作用在其上的电场的作用。图18A到图18C分段示出了由自由调色剂颗粒T,进行的显影。
如图18A所示,在已经被按到套筒111a上的磁刷开始升起的前部A,由于震动和离心力的作用,在磁刷中形成一允许调色剂颗粒T来回移动的间隙。因此,夹在磁刷中的毛刷链间的调色剂颗粒T被释放且成为云或烟状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
如图18B所示,由于电场的作用,自由调色剂颗粒T,向鼓1上的潜像ML靠近,显影该潜像ML。在鼓1的非图像部分中,从鼓1向套筒111a导向电场并引起自由调色剂颗粒T,返回到套筒111a上的载体颗粒c或套筒111a上。这样成功地提高了调色剂颗粒T的利用效率且保护装置内部而不受调色剂颗粒T的污染。将图11所示的交流电场施加在鼓1和套筒111a间的间隙上。
因为在显影区域的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中磁刷接触鼓1,一电极效应作用在毛刷链的尖端上即接近鼓1的载体颗粒c和鼓1之间的电极效应。该电极效应不仅进一步使图像部分的调色剂层均一化,还有效地清扫存在在背景上的调色剂颗粒T。当偏压实施为直流偏压时这也是成立的。而且,磁刷在和传统的显影系统相比在更短时间内接触鼓1,消除了方向依赖的缺陷,该缺陷包括水平线的变薄和图像尾端的省略。
如图18C所示,调色剂颗粒前后移动,即由于交流电场的作用在在毛刷链的尖端上的载体颗粒c和鼓1间振荡,并接触显影,如锯齿线所示的那样。调色剂颗粒T的这种振荡进一步使图像部分的调色剂层均一化,以因此提高点的再现能力,同时清扫存在在非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颗粒T。
该用作特定模式显影的载体颗粒c具有平均颗粒尺寸为50μm且磁性的强度为60emu/g。同样调色剂颗粒T具有平均颗粒尺寸为7μm,且浓度为7%的重量百分比和电荷总量为-25.5μC/g。选择套筒111a和鼓1的线速度的比率为1.4。给鼓1充电以使电势初始为在图像部分为-700V、-100V,在非图像部分为-650V。交流电场包括一直流分量为-500V和峰-峰电压为1,000V频率为2kHz的交流分量,并叠加到直流分量上。实验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得到在半色调上没有粒度且在实部分具有高的图像质量和准确的线特性的高质量图像。
【2-5】在部分A到C不用毛刷链接触鼓的显影
以下描述的显影是在显影区域的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中,在前部在套筒111a上沿磁力线方向已升起的毛刷链并不强烈接触鼓1,而是和鼓1保留一定间隙,即在连续的区域A到C中的任何一个中毛刷链不接触鼓1。如果调整套筒111a和鼓1的间隙或者如果调整主磁场力的分布P1可以实现以上程序。
在前部A发生的显影同前【2-1】所述的相同。在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磁极P1到P5相对于旋转的套筒111a保持静止,造成载体颗粒c的移动。根据在【2-1】所述工况,载体颗粒c的相对位移产生更多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另外,因为在套筒111a上的载体颗粒c为非导电的,在鼓1和载体颗粒c毛刷链间形成一进一步增强的电场,造成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分离并向鼓1移动。
如上所述,当在套筒111a上的毛刷链和鼓1分开时,在前部A自由调色剂颗粒T,从载体颗粒c中分离沉积在鼓1上。在中间部分B和后部分C,毛刷链的顶端同从载体颗粒c分离的在载体颗粒c上的调色剂颗粒T一起在鼓1的附近移动。尽管毛刷链的的顶端在鼓1的附近移动,在前部A它们并没有移去沉积在鼓1上的调色剂颗粒T,所以可以确保高的图像质量。
【2-5-1】磁力波峰移动的显影
在这种显影方法中,磁力波峰可以以【2-4-1】中描述的相同方式移动。
【2-5-2】例2
除了保持磁刷和鼓1的间隔、显影的间隙选择为0.8mm同时电场的直流分量选择为-630V以外,在例2中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和例1的一样。图19A到图19C示出了在显影区域由调色剂颗粒T进行的潜像ML的显影。
如图19A所示,在已经压在套筒111a上的磁刷开始起动的前部A,由于冲击和离心力的作用,在磁刷内形成允许调色剂颗粒T来回移动的间隙。所以,被夹在磁刷的毛刷链中间的调色剂颗粒T被释放且成为云或烟状的自由调色剂颗粒T,。
如图19B所示,由于电场的作用,自由调色剂颗粒T,接近存在鼓1上的潜像ML,显影潜像ML。在鼓1的非图像部分,电场被从鼓1导向套筒111a并引起调色剂颗粒T,返回到套筒111a上的载体颗粒c或套筒111a上。这样成功地提高调色剂颗粒T的有效利用并保护装置1的内部不受调色剂颗粒T污染。图11所示的交流电场被加在鼓1和套筒111a间的间隙上。
如图18C所示,调色剂颗粒T前后移动,即由于交流电场的作用在毛刷链上的尖端的载体颗粒c和鼓1间振荡并接触显影,如图中锯齿形线所指。调色剂颗粒T的这种振荡进一步使图像部分的调色剂层均一化,以因此提高点的再现能力,同时清洁存在在非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颗粒T。
【3】显影
【3-1】调色剂的组成和生产
以下将描述适用于图示实施例的调色剂。在图示实施例中,调色剂T对于重量为100份的粘合树脂包括重量为1份到15份优选2份到10份的分离剂。调色剂中分离剂的含量小于1重量份的话就不能有效地消除调色剂颗粒T向定影辊的偏移。分离剂的重量含量超过15份的话就会降低显影质量,由于粘着调色剂而使得图像存在缺陷且降低图像的转印能力和耐久性。通过限定分离剂的重量含量在2份到10份,可以形成于实部分具有高图像密度一平滑的实部分和真实的点再现的高质量图像。
对于分离剂,可以利用传统物质中的任何一种,包括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低分子的聚乙烯及其它低分子的聚烯烃蜡,Fischer-Tropsch蜡及其它合成碳氢化合物蜡、蜂蜡、加洛巴蜡、小烛树蜡、米蜡、褐煤蜡及其它天然蜡,石蜡、微晶形蜡、及其它石油蜡,硬酸、棕榈酸、十四烷酸及其它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高级脂肪酸酰胺、合成酯基蜡和以上各种蜡的改性蜡。
这些分离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在其中,从分离能力观点来看,加洛巴蜡和合成酯基蜡是理想的选择。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颗粒,优选地添加到调色剂T中的添加剂为0.6份到4.0重量份,特别优选地为1.0重量份到3.6重量份。添加剂的总量如果小于0.6重量份就会降低调色剂的流动性且加重了调色剂颗粒的粘合。这不仅使由于同载体颗粒c的短时间接触面使充电时间短,而且使得图像的可转移性和热阻短且带来背景的污染和调色剂的分散。另一方面如果添加剂的总量超过到4.0重量份,改进了流动性,但容易带来刀的振荡和卷边及其它鼓清洁缺陷,也由于添加剂从调色剂中分离使在鼓1上形成涂层,因此地降低了清洁刀和鼓的耐久性和定影能力。
通过选择调色剂颗粒T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在0.6重量份到4.0重量份,特别优选地为1.0重量份到3.6重量份,可以保证具有在实体部分高的图像密度和实体部分和点部分满意的再现性的高质量图像。
对于添加剂,可以利用传统物质中的一种,包括:Si、Ti、Al、Mg、Ca、Sr、Ba、In、Ga、Ni、Mn、W、Fe、Co、Zn、Cr、Mo、Cu、Ag、V和Zr的氧化物或氧复合物。特别地优选Si、Ti、Al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利用各种方法测量添加剂的含量,其中萤光X射线分析法是常见的。萤光X射线分析法用添加剂已知的调色剂来制备校准曲线,并用这一校准曲线确定添加剂的含量。
另外,优选处理添加剂的表面,以提供憎水性,改进流动性,控制静电磨擦。有机硅的化合物作为优选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利用甲基三氯硅烷、辛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或者类似的烷基氯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烷基硅烷或类似的烷基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烷或硅油。
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一种将添加剂浸泡在包含有有机硅烷的溶液中然后将其烘干和一种在添加剂上喷射上述溶液然后烘干。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对于图示的实施例都可有利地应用。
添加到基体颗粒中的添加剂的颗粒的尺寸从流动性的观点来看,平均初级颗粒尺寸优选为0.002μm到0.2μm,更优选为0.005μm到0.05μm。
平均初级颗粒尺寸小于0.002μm的添加剂易于粘着,流动性差,且因为这种添加剂容易浸入到基体颗粒的表面中所以容易引起在光感受器上发生成膜。另外,当平均初级颗粒尺寸小于0.002μm时,添加剂颗粒易于粘着使流动性差。平均初级颗粒尺寸大于0.2μm使得带电不足且因此带来背景的污染和因为流动性下降使调色剂扩散。平均初级颗粒尺寸大于0.1μm的添加剂容易损坏鼓1的表面且易于引起成膜。添加剂颗粒的尺寸可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得。
调色剂是由包含粘合树脂的基体颗粒组成的,其包括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分离剂和沉积在基体颗粒表面上的多种添加剂。
调色剂的粘合树脂可以是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聚乙烯氯化物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多羟基树脂、松香改性顺丁烯二酸酐树脂、酚醛树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aionomer树脂、聚氨酯树脂、酮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丁烯和硅氧烷树脂的传统粘合树脂中的一种。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特别地,优选聚酯树脂和多羟基树脂。
通过使用聚酯树脂或多羟基树脂作为粘合树脂,可减少调色剂到定影装置的偏差,从而增强图像转印能力和安全放电,并减少会导致图像局部漏掉的粘在一起的调色剂。
可使用各种类型的聚酯树脂,优选使用通过下述物质反应而得到的这类树脂:
(1)至少一种双羟基的(bihydric)羧酸及其低级烷基酯和酸酐;
(2)用图20所示的通式1表示的二元醇成分(在公式1中,R1和R2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2-4C亚烷基,x和y是重复单元且是1或比1大,且x+y=2-16)或者
(3)至少是三元或更高的多羟基羧酸及其低级烷基酯和酸酐和三元或更高的多羟基醇中的一个。
上述物质(1)的例子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和异癸基丁二酸、顺丁烯二酸、富马酸、和这些酸的一甲酯、一乙酯、二甲酯、二乙酯。特别地,从抗阻塞和费用的观点来看,优选其中的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及其二甲酯。
这些双羟基羧酸,其低级烷基酯和酸酐对调色剂的定影能力和抗阻塞性有较大的影响。特别的,当大量地使用芳香族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将根据浓度的大小提高抗阻塞性,但是降低定影能力。相反,当大量使用癸二酸、异癸基丁二酸、顺丁烯二酸或富马酸会提高定影能力而降低抗阻塞性。从这观点来看,根据成分、比率、及其它单体物的聚合度恰当地选择这些双羟基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在(2)条目中通式表示的二元醇组分,可以由聚氧丙烯-(n)-聚氧乙烯-(n,)-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n)-2,2-双(4-羟基苯基)丙烷、或者聚氧乙烯-(n)-2,2-双(4-羟基乙苯)丙烷。特别地优选选用具有2.1≤n≤2.5的2.0≤n≤2.5的聚氧丙烯-(n)-2,2-双(4-羟苯基)丙烷或2.0≤n≤2.5的聚氧乙烯-(n)-2,2-双(4-羟基乙苯)丙烷,因为这样的二元醇提高了玻璃转变温度且易于控制反应。
另外,对于二元醇组分,可以由脂肪二醇构成,包括乙二醇、二甘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基二醇、和丙二醇。
对于条目3中的三或更高级的多元羧酸或其低级烷基酯或酸酐,可以利用1,2,4-苯三酸(偏苯三酸)、1,3,5-苯三酸、1,2,4-环己烷三酸、2,5,7-萘三酸、1,2,4-萘三酸、1,2,4-丁烷三酸、1,2,5-六烷三酸、1,3-双羧基-2-甲基-2-亚甲羧基丙烷、四(亚甲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Empoltrimer酸、及其一甲酯、一乙酯、二甲酯、二乙酯中的任何一种。
对于条目(3)中的三元醇或更高的多元醇,可以利用山梨糖醇、1,2,3,6乙烷四醇、1,4山梨糖醇酐、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烷三醇、1,2,5-戊四醇、甘油、双甘油、2-甲基丙烷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基甲苯中的任何一种。
三或更高级单体的调配比率优选在全部单体组分的1%到30%摩尔百分比。1%或更低的摩尔百分比降低调色剂的抗偏移性能且易于降低其耐用性。大于30%的摩尔百分比易于降低定影能力。
上述的三或更高级单体中,特别理想的为苯三酸及其酐或酯,因为,苯三酸实现了定影能力和抗偏转性能。
可以用各种多元醇树脂,优选地利用由以下反应产生的多元醇树脂,(1)环氧树脂、(2)二羟基酚的烯化氧添加剂或其缩水甘油(glycydyl)醚、(3)在分子中包含一个同环氧基反应的活氢原子的化合物、或(4)在分子中包含二个或更多同环氧基反应的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
上述的环氧树脂(1)可以通过环氧氯丙烷同优选的双酚例如双酚A或双酚F结合而得到。特别的,为了得到具有稳定的定影特性和光泽的表面的环氧树脂,需要两种或更多种的具有不同的数均分子量的双酚A环氧树脂。低分子量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必须优选地在360到2000之间,同时,高分子量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必须优选地在3000到10000之间。另外,低分子量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必须优选地在20到50之间的重量百分比,同时,高分子量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必须优选地在5到40之间的重量百分比。低分子量组分过多或分子量低于360易于造成过于光泽或降低贮藏有效期。高分子量组分过多或分子量高于于10000易于造成缺少光泽或降低定影能力。
组分(2)的二羟基酚烯化氧添加剂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及其混合物与双酚A或双酚F反应的产物。得到的添加剂可以用环氧氯丙烷或β-甲基环氧氯丙烷进行甘油缩水化而使用。特别优选图21所示公式2中的的双酚A烯化氧添加剂的二环氧甘油醚。在公式2中R是-CH2-CH2、-CH2-CH(CH3)-或-CH2-CH2-CH2-基团,n和m是一重复单元为1或均大于1、且n+m=2-6。
在多元醇树脂中,优选含有10%到40%重量百分比的二羟基酚或其缩水甘油醚的烯化氧添加剂。低含量加重卷曲或带来其它缺陷,同时n+m>7或含量过多会造成过于光泽或减小存储有效期。
分子中具有一个活性氢原子与环氧基发生反应的化合物(3)可以是单羟基酚、二元胺和羧酸中的任何一个。单羟基酚包括苯酚、甲酚、异丙基酚、氨基苯酚、壬基苯酚、十二烷基酚、二甲苯酚、和对异丙苯基酚。二元胺包括:二乙胺、二丙胺、二丁胺、N-甲基(乙基)哌嗪和哌啶。羧酸包括丙酸和己酸。
分子中具有二个或更多活性氢原于与环氧基发生反应的化合物(4)可以是二羟基酚、多羟基酚和多羟基羧酸中的任何一个。二羟基酚包括双酚A和双酚F。多羟基酚包括邻甲酚酚醛、苯酚酚醛、三(4-羟苯基)甲烷、和1-(α-甲基-α-(4-羟基苯基)乙基)苯。多羟基羧酸包括: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马来酸、反丁烯二酸、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2,4苯三酸和1,2,4苯三酸酣。
如果交联密度过高的话,上述的聚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会损害透明度和光泽度,所以要优选无交联型或低交联型的(小于5%不溶部分)。
上述仅叙述了粘合剂树脂的产生方法。可以使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液聚合中的任何一种生产办法。
对于着色剂,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传统的染料和颜料。黄着色剂包括:色酚黄S、耐晒黄(10G、5G、G)、镉黄、氧化铁黄、赭黄、铬黄、钛黄、多氮黄(polyazo)、油黄、耐晒黄(GR、A、RN、R)、颜料黄L、联苯胺黄(G、GR)、永久黄(NCG)、硫化坚牢黄(5G、R)、柠檬黄色淀、喹啉黄色淀、二蒽并哒嗪(anthrazane)黄BGL、苯并咪唑啉酮黄和异靛红(Isoindolinone)黄。
红色着色剂包括:氧化红、朱红、铅丹、镉红、镉汞红、锑朱红、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Lithol耐晒深红G、亮耐晒深红、亮洋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耐晒深红VD、铁匠耐晒红宝石红B、亮深红G、Lithol红宝石红GX、永久红(F5R、FBB)、亮洋红6B、颜料深红3B、枣红5B、甲苯胺粟色、永久枣红F2K、太阳枣红BL、枣红10B、BON粟色亮、BON粟色中、曙光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hodamine)色淀Y、Aizarin色淀、硫靛蓝红B、硫靛蓝粟色、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polyazo)红、铬朱红、联苯胺橙、perinone橙、和油橙。
兰色着色剂包括:钴兰、天蓝、碱兰色淀、孔雀兰色淀、维多利亚兰色淀、无金属酞菁兰、酞菁兰、耐晒天蓝、阴丹士林兰(RS、BC)、靛兰、佛青、柏林(berlin)兰、蒽醌兰、耐晒紫色B、甲基紫色色淀、钴紫、锰紫、二恶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吡啶(pyridian)色、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金绿、酸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钛菁绿、和蒽醌绿。
黑色着色剂包括:吖嗪基着色材料、例如:碳黑、油炉墨、通道黑、灯黑、乙炔黑或苯胺黑、金属盐偶氮着色材料、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其它着色剂包括:钛、锌白、锌钡白、苯胺黑染料、和铁黑。
上述的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着色剂的含量通常为对于100份重量的粘合剂取1份到30份的重量,优选3份到20份的重量的着色剂。
如果需要的话,可向图示的实施例中用到的调色剂中添加包括起电控制剂的其它材料。可以使用传统的任何一种起电控制剂,包括:苯胺黑染料、含铬的复合物和四元铵盐。根据调色剂颗粒的极性选择这些试剂。特别地在彩色调色剂的情况,优选选用不影响调色剂色调的无色或微微着色试剂,例如:从Orient有限公司得到的甘油水杨酸金属盐或甘油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BontronE84)。这些起电控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含量一般为在100份重量的粘合树脂中添加0.5重量份到8重量份优选选用1重量份到5重量份。
以下将描述可用于生产调色剂的特定步骤。首先,通过Heshel混合器或其它混合器将粘合剂树脂、和具有或没有起电控制剂的着色剂、分离剂、和磁性颗粒进行有效地混合。得到的混合物由例如批型双辊、本伯里密炼混合器、双轴挤压机或连续的单轴捏和机进行充分地捏制。捏和得到的混合物由例如锤磨机进行粗粉碎,用射流或机械粉碎器进行细粉碎,然后筛分出预选颗粒尺寸,这样产生基质调色剂颗粒。
另外,也可以用聚合或封装的形式产生调色剂。分以下步骤执行聚合,在含水的分散剂中粒化可聚合的具有或没有聚合引发剂和着色剂的单体、筛分得到的单体颗粒到预定的尺寸、用合适的方法移去分散剂、然后过滤,冲洗并烘干颗粒以产生基体颗粒。用以下步骤执行封装,捏和具有或没有着色剂的树脂以产生熔融的芯部材料、在水中强搅拌该芯部材料以因此准备芯颗粒、在壳溶液中搅拌该芯颗粒同时滴入不良(bad)溶剂以因此用壳材料封装芯颗粒,然后过滤和烘干得到的微囊因此地得到基体颗粒。
接下来,将用恰当的捏和器由上述的任一特定方法产生的该基体颗粒和添加剂进行充分地捏和,且如果需要的话,经过一筛网尺寸大约为150μm的筛子以移去粘结的材料和粗颗粒。
要加到示例实施例的调色剂中的其它添加剂包括,例如:特福龙、硬酯酸锌、或硬酯酸亚乙烯的润滑剂、例如氧化铈、碳化硅或钛酸锶的磨料和例如氧化锌、氧化锑和氧化锡的导电试剂。
在图示实施例中,调色剂的颗粒尺寸优选为4μm到9μm之间,特别优选为5μm到6μm之间。颗粒尺寸小于4μm易于引起调色剂弄脏背景或在显影过程中飞舞并易于降低调色剂的流动性因此地阻碍了调色剂的补充及清洁。调色剂颗粒大于8μm易于引起调色剂散布在图像上或易于降低清晰度。在彩色图像中这一程序更加严重。
载体颗粒可以应用传统的任何的磁粉,例如:铁粉、铁氧体粉或镍粉或玻璃珠。在任何情况下,载体颗粒优选为由例如树脂涂制。这种树脂可以是聚碳氟化物、聚乙烯氟化物、乙烯基氟化物、聚亚二烯氟化物、苯酚树脂、聚缩醛氟化物、丙烯酸树脂或硅树脂。为了在每一个载体颗粒上形成树脂层,可以使用喷射、浸渍或类似的传统工艺。树脂的含量优选对于100份重量的载体颗粒为1重量份到10重量份的树脂。该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0.02μm到2μm之间,更优选为0.1μm到0.6μm之间。层过厚易于降低载体颗粒及显影剂的流动性,同时如果层厚度太薄的话易于被刮掉或否则受老化影响。
载体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0μm到100μm之间,优选为20μm到60μm之间。混合率为对于100份重量的载体颗粒优选含0.5重量份到10.0重量份的调色剂颗粒。
单个载体颗粒的调色剂颗粒覆盖率由以下产生:
Figure C0215429800401
公式(1)
以上的覆盖率应优选在35%到70%之间,如果覆盖率低于35%的话,存在在于单个载体颗粒上的调色剂颗粒的数目太少,不能对于实现期望的显影质量,且因此降低了图像质量或使中间色调图像粗糙,因此降低图像质量。另外,这么低的覆盖率加强了作用在载体上的电场且易于引起载体颗粒沉积在鼓1上。如果覆盖率超过70%的话,在单个载体颗粒上的许多调色剂颗粒降低了它们和载体颗粒间的电附着力且从载体颗粒飞出,由此污染了装置内部。覆盖率在35%到70%之间则消除了以上的问题,另外使显影图像精确地显影。
【4】鼓
以下参见图22A到22D描述图示实施例中的鼓1的特定构造。在图22A中,鼓1由导电底基31和单个的形成于底基31上的主要由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传输物质构成的光电层33构成。光导层33的表面至少包含一种填料。
在图22B中,鼓1由导电底基31和形成于底基31上的主要由电荷产生物质构成的电荷产生层35和形成于电荷产生层35上的主要由电荷传输物质构成的电荷传输层37构成。电荷传输层37的表面至少包含一种填料。
在图22C中,鼓1由导电底基31和形成于导电底基31上的单一的光导层33和形成于光导层33上包含一种填料的填料增强电荷传输层39构成。
在图22D中,鼓1由导电底基31和形成于导电底基31上的电荷产生层35和形成于电荷产生层35上的电荷传输层37及形成于电荷传输层37上包含一种填料的填料增强电荷传输层39构成。
在图22A到图22D所示的任一构造中,导电底基31可以使用由具有导电率为1010Ω.cm或更小的体电阻材料涂层的塑料或纸形成的膜或中空套筒,即由铝、镍、铬、镍铬合金、铜、金、银、铂或类似的金属及锡氧化物、铟氧化物或其它类似的金属氧化物通过蒸发或飞溅的方法涂覆在近似或套筒状的塑料或纸上。另外,可以使用铝、铝合金、镍或不锈钢的盘或通过挤压或拉伸盘产生管,然后经过例如切割、超精加工或研磨等表面处理。另外,可以使用在日本专利待审查52-36016中公开的环状镍带或环状不锈钢带。
同样,导电底基31可以使用涂覆由合适的粘合树脂散布的导电颗粒的底基31。对于导电颗粒,可以使用碳黑、乙炔黑、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或银的金属粉或导电氧化锡粉或其它金属氧化物粉。同导电粉组合使用的粘合树脂可以是热塑性、垫固型或光固化型树脂,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聚酯、聚乙烯氯化物、乙烯基氯化物、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聚芳酯树脂、苯氧树脂、聚碳酸酯、乙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缩丁醛、聚乙烯缩甲醛、聚乙烯甲苯、聚-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树脂、硅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或醇酸树脂。导电层可以由在例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基乙基酮或甲苯的合适溶液中分散这些类型的导电粉和粘合剂并将其施加到导电底基上而形成。
导电层也可以用由包含上述导电颗粒的例如聚乙烯氯化物、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氯化橡胶或特氟龙构成的热收缩管而形成。
对于图示实施例的光导层,可以用在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单层型也可以是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是叠层的叠层型。首先,描述叠层型光导层,其为电荷产生层35和电荷传输层37的叠层。
电荷产生层35包含电荷产生材料作为主要组分,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由粘合树脂完成。对于电荷产生材料,可以由无机的或有机的材料构成。
无机材料可以是晶体硒、非晶体硒、硒-碲、硒-碲-卤化物、硒-砷化合物和无定形硅中的任何一种。优选选用具有不饱和键以氢原子或卤素原子为端基的或掺入有硼原子或磷原子的无定形硅。
有机材料可以采用传统的有机材料,例如包括有金属的或无金属的酞菁染料、azulenium盐颜料、斯夸苷(squaric)酸次甲基颜料、具有咔唑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三苯胺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双苯胺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双苯并噻酚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芴酮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唑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芪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联苯乙烯二唑构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联苯乙烯咔唑构架的偶氮颜料、二苯嵌苯基颜料、基于蒽醌或多环苯醌的颜料、基于醌亚胺的颜料、基于二苯甲烷和三苯甲烷的颜料、基于苯醌和萘醌的颜料、基于花青和甲亚胺的颜料、基于靛青的颜料、基于二苯并咪唑的颜料。这些电荷产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对于电荷产生层35的粘合剂树脂,如果需要话可以使用聚酰胺、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酮、聚碳酸酯、聚芳酯、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丁醛、聚乙烯缩甲醛、聚乙烯酮、聚苯乙烯、聚-N-乙烯咔唑或聚丙烯酰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高分子电荷转移材料。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添加低分子电荷转移材料。
适用于电荷产生层35的电荷传输材料通常分为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并进一步分为低分子型电荷传输材料和高分子型电荷传输材料。在以下的描述中,高分子型电荷传输材料称为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
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包括电子接由收材料,例如:氯醌、四溴代对苯醌、四氰乙烯、四氰基喹啉并二甲烷、2,4,7-三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2,4,5,7-tetranitroxantone、2,4,8-四硝基噻吨酮、2,6,8三硝基-4H-茚并[1,2-b]噻酚-4-酮,和1,3,7-三硝基二苯并-噻吩-5,5-二氧化物。这些电子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空穴传输材料包括给电子材料,例如:恶唑衍生物、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9-(对乙二氨基苯乙烯蒽)、1,1-二-异(4-联苄基氨基苯基)丙烷、苯乙烯蒽、苯乙烯、吡唑啉、苯腙、α-苯芪衍生物、噻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吩嗪衍生物、吖啶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和噻吩衍生物。这些空穴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包括:例如聚合-N-乙烯咔唑的具有咔唑环的聚合体,具有腙结构的在日本待审查专利No.57-78402中公开的聚合物、在日本待审查专利No.63-285552中公开的聚亚甲硅基聚合体、具有三芳胺(triarlylamine)结构的在日本待审查专利No.7-325409中公开的聚合物。这些高分子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当电荷产生层35主要由电荷产生材料、溶剂和粘合剂组成时,可以附加地含有一种感光剂、一种分散剂、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或硅油。
形成电荷产生层35的典型的方法是真空薄膜制备法和从溶剂分散系统的浇铸方法。真空薄膜制备法可以是真空蒸发、发光放电分解、离子镀、溅射、反应性溅射、CVD(化学蒸汽沉积)中的任一种,其可以理想地形成无机和有机材料。
为了用浇铸的方法形成电荷产生层35,要执行以下步骤:用球磨机、磨光机(atriter)、或一混砂机在四氢呋喃、环己酮、二恶烷、二氯乙烷、丁酮或类似溶剂中分散具有或没有粘合树脂的无机或有机电荷产生材料、适当地稀释分散液体、并用浸渍、喷射涂制或珠涂方式涂制该稀释液体。
由上述步骤产生的电荷产生层35的厚度优选为0.01μm到5μm,更优选为0.05μm到2μm。
以下将描述电荷传输层37。电荷传输层37由以下步骤形成:在合适溶剂中分散以电荷传输成分和粘合剂成分作为主要组分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将其涂制并烘干。当要求高的晰度时,电荷传输层37的厚度优选为10μm到100μm或10μm到30μm。
在图示实施例中,可作为粘合剂组分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是热塑型或热固型树脂中的一种,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稀、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丁醛、聚乙烯甲醛、聚乙烯甲苯、丙烯酸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苯酚树脂、醇酸树脂。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及同电荷传输材料共聚合使用。
可用于电荷传输材料的材料包括低分子型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已经提过的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当使用低分子型电子传输材料时,其含量为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20重量份到200重量份,特别优选50重量份到100重量份。当使用高分子型电子传输材料时,优选0重量份到500重量份的树脂化合物同100重量份的电荷传输化合物聚合。
用于准备涂制电荷传输层的液体分散剂可以是包括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的酮、包括二恶烷、四氢呋喃、乙基乙二醇乙醚的醚、包括甲苯、二甲苯的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氯苯、二氯苯的卤化物和包括醋酸乙酯和醋酸丁酯的酯中的任何一种。
当填料加强电荷传输层39(将在以后描述)不存在时,必须至少在电荷传输层37的表面添加填充料,以提高其抗磨损性。有机的填充料包括聚四氟乙烯及其它氟碳树脂粉末、硅树脂粉末、和a-碳粉。无机填充料包括铜、锡、铝、铟或类似金属的粉末、二氧化硅、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铋、氧化钙、同锑掺杂的氧化锡、同锌或类似金属氧化物掺杂的氧化铟、氟化锡、氟化钙、氟化铝、或类似的金属氟化物、钛酸钾、氮化硼。
在上述的各种填充料中,从硬度和抗摩损的观点优选选用无机材料。特别地,优选选用二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铝。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要用表面处理剂处理填充料的表面以提高其在涂制液体中或涂制完的层中的散布。
可以由分散剂同电荷传输材料、粘合剂、和溶剂一起分散填充料。从电荷传输材料的透射率和抗磨损性方面考虑,填充料的初级平均颗粒尺寸优选为0.01μm到0.8μm之间。
填充料可以分布在整个电荷传输层。但是,考虑曝光部分的电位较高,优选为分布填充料使其在电荷传输层的浓度高于接近导电底基部分的浓度,或使得电荷传输层为一叠层,且其填充料的浓度向表面连续增加。位于电荷传输层37表面上的无机填充料层具有厚度为从表面测量优选为0.5μm或更高,更优选地为2μm或更高。
当填充料增强层39存在时,电荷传输层37可以由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解或分散主要组分为电荷传输组分和粘合剂组分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的步骤产生。电荷传输层37的厚度优选为10μm到100μm厚或者当需要高的清晰度时为10μm到30μm厚。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传输层37的粘合剂组分可以是上述的热塑性或热固型树脂。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同电荷传输材料共聚合使用。
对于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利用任何一个低分子型电荷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前述的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添加合适的抗氧化剂、增塑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其它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和均化剂。低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0重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含0.1重量份到200重量份的低分子化合物,更优选含0.1重量份到30重量份的低分子化合物。均化剂的含量优选为100重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含0.01重量份到5重量份的均匀剂。
以下着重描述包含在图示实施例中的填充料增强电荷传输材料39。填充料增强电荷传输材料39指的是包括至少电荷传输组分和粘合剂组分和具有电荷传输能力和机械强度的功能层。层39所具有的电荷迁移度同传统的电荷传输层能达到一样高且其区别于表面保护层。层39构成一同叠层感光元件的电荷传输层不同的层表面,在该叠层感光元件中电荷传输层按功能需要被分成两或更多层。特别地,层39不单独使用而是同不含有填充料的电荷传输层以叠层的形式组合使用。在这观念中,层39不同于单个的电荷传输层,其中填充料被分散为添加剂。
对于填充料增强电荷传输层39的填充料,优选选用已经提到的关于电荷传输层37的无机材料,特别是二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铝,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填充料。
再则,要用表面处理剂处理填充料的表面以提高其在涂制液体中或涂制完的层中的散布。填充料可以由分散剂同电荷传输材料、粘合剂和溶剂一同分散。从电荷传输层的透明度和抗磨损性方面来看,填充料的初级颗粒平均尺寸优选在0.01μm到0.8μm之间。涂制方法可以是浸渍、喷射、环涂、辊涂、照相制版涂制、喷嘴涂制和丝网印刷中的任何一种。填充料增强传输层39的厚度优选为0.5μm或更高,更加优选为2μm厚或更高。
对于单独形成于导电底基31上的单个光导层33,层33可以由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电荷产生层、一电荷传输层和粘合剂而形成,然后将其进行涂制并烘干。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添加一种增塑剂、均化剂和抗氧化剂。
对于粘合剂树脂,不仅可以使用关于电荷传输层37中提到的粘合剂树脂,也可以使用关于电荷产生层35中提到的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数量优选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选用5重量份到40重量份的电荷产生材料,同时,电荷传输材料的数量优选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选用0重量份到19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份到150重量的电荷产生材料。为了形成单光导层33,执行以下步骤:用分散剂将电荷传输材料与电荷产生材料和粘合剂树脂一同分散到四氢呋喃、二恶烷、二氯乙烷、环己烷或其它溶剂中、通过浸渍、喷射涂制或珠涂方式涂制得到的液体。层33的厚度优选为5μm到25μm之间厚。
当光导层形成最外层表面时,含有的填充料至少在光导层的表面。再则,当填充料可能分布在整个光导层中,优选设定填充料的浓度呈梯度或者形成一填充料浓度不同的光导层的叠层。
在图示实施例的鼓1中,在导电底基31和光导层之间可以形成一内涂层,通常,内涂层主要含有树脂。考虑到光导层要用溶剂涂制树脂,通常树脂优选为对有机溶剂有较高的耐性。这些树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例如聚乙烯醇、酪蛋白、聚丙烯酸钠及其它水溶性树脂、共聚尼龙、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及其它醇溶性树指、和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酚树脂、醇酸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及其它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可固化树脂。为了消除波纹和降低残余电势,可以将例如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或氧化铟的金属氧化物的细粉状颜料添加到内涂层上。
内涂层可以通过类似于光导层的合适溶剂和涂制方法形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于内涂层,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和铬偶联剂。另外,内涂层可以由阳极氧化提供的Al2O3以及通过真空薄层生产方法提供的有机物质例如:聚对二甲苯(parilene)或者无机物质。内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μm到20μm之间厚更优选为1μm到10μm之间厚。
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环境的抵抗力,特别是避免灵敏度的降低并提高残余电势,可以在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内涂层、保护层和中间层中添加抗氧化剂、增塑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低分子量的电荷转移材料、均化剂。以下给出这些化合物的典型。
这些层中用到的抗氧化剂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的一种:
(a)酚类化合物
2,6-二叔丁基对-clezole,丁基化的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4-乙基酚,正十八烷基-3-(4′-羟基-3′,5′-二叔丁基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丁基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酚),4,4′-硫代二(3-甲基-6-叔丁基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以及维生素E。
(b)对苯二胺类
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N-苯基-N-仲丁基对苯二胺,N,N′-二异丙基对苯二胺,及N,N′-二甲基-N,N′-二叔丁基对苯二胺。
(c)对苯二酚
2,5-二叔辛基对苯二酚,2,6-二(十二烷基)对苯二酚,2-十二烷基对苯二酚,2-十二烷基-5-氯对苯二酚,2-叔辛基-5-甲基对苯二酚,及2-(2-十八烯基)-5-甲基对苯二酚。
(d)有机硫化合物
二月桂基(dilauril)-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及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
(e)有机磷化合物
三苯基膦,三(壬基苯基)膦,三(二壬基苯基)膦,三甲基苯膦,及三(2,4-二丁基苯氧基)膦。
以下列出可用于每一层的增塑剂,但并不限于此:
(a)基于磷酸酯的增塑剂
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辛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三氯乙酯,磷酸甲苯基二苯基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苯酯。
(b)基于邻苯二甲酸的增塑剂
酞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酯二丁,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双十一烷酯,邻苯二甲酸双十三烷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丁苯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十二烷基酯,邻苯二甲酸甲基油基酯,邻苯二甲酸辛基癸基酯,富马酸二丁酯,富马酸二辛酯。
(c)基于芳香族羧酸酯的增塑剂
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正辛酯,及羟基苯甲酸辛酯。
(d)脂族二元酸酯的增塑剂
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己二酸双-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正辛酯,己二酸正辛基正癸基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辛酰酯,壬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癸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正辛酯,癸二酸二正乙基己酯,癸二酸双-2-乙氧基乙酯,琥珀酸二辛酯,琥珀酸二异癸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e)脂族酯的衍生物
油酸丁酯,单油酸甘油酯,乙酰篦麻油酸(acetylricinolate)甲基酯,季戊四醇酯,二季戊四醇六酯,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丁酸酯。
(f)基于羟基酸酯的增塑剂
乙酰篦麻油酸甲酯,乙酰篦麻油酸丁酯,邻苯二甲酰甘醇酸丁酯,及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
(g)环氧增塑剂
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环氧硬酯酸丁酯,环氧硬酯酸癸酯,环氧硬酯酸辛酯,环氧硬酯酸癸酯,环氧硬酯酸苯酯,环氧六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环氧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癸酯。
(h)基于二羟基乙醇酯的增塑剂
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酯。
(i)含氯化物的增塑剂
氯化石蜡,氯化联苯,氯化脂族木精(fatty methyl)和甲氧基氯化脂族木精。
(j)基于聚酯的增塑剂
聚己二酸丙二醇酯,聚癸二酸丙二醇酯,聚酯,及乙酰化聚酯。
(k)磺酸类衍生物
对甲苯磺酰胺,邻甲苯磺酰胺,对甲苯乙基磺酰胺,邻甲苯乙基磺酰胺,甲苯磺-N-乙酰胺,及对甲苯磺-N-环己基酰胺。
(l)柠檬酸类衍生物
柠檬三乙酸,柠檬酸乙酰基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乙酰基三丁酯,柠檬酸乙酰基三(2-乙基己酯),柠檬酸乙酰基正辛酯,
(m)其它
三联苯,部分氢化的三联苯,樟脑(campher),2-硝基联苯,二壬基萘,和松香酸甲酯
以下列出可用于每层的润滑剂,但并不限于此:
(a)烃化合物
液态石蜡,石蜡,微晶石蜡,及低聚合的聚乙烯
(b)基于脂肪酸的化合物
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酯,硬脂酸,花生酸,和山俞酸
(c)基于脂肪酸酰胺的化合物
硬脂酰胺,棕榈酰胺,油酸酰胺,亚甲基二硬脂酰胺和亚乙基二硬脂酰胺。
(d)基于酯的化合物
脂肪酸低级醇酯,脂肪酸多羟基醇酯,脂肪酸聚乙二醇酯,
(e)醇类化合物
十六烷基醇,硬脂酰醇,乙二醇,聚乙二醇,聚甘油
(f)金属皂
硬脂酸铅,硬脂酸镉,硬脂酸钡,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
(g)天然蜡
巴西棕榈蜡,坎台里蜡,蜂蜡,白蜡,虫蜡和褐煤蜡
(h)其它
硅酮化合物和氟化合物
以下列出可用于每一层的紫外线吸收剂,但并不限于此
(a)二苯甲酮类
2-羟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4-三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和2,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b)水杨酸酯类
水杨酸苯酯和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苯基羟基苯甲酸酯。
(c)苯并三唑
(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及(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5-氯苯并三唑。
(d)氰基丙烯酸酯
乙基-2-氰基-3,3-双苯基丙烯酸酯和甲基-2-甲酯基-3-(对甲氧基)丙烯酸酯。
(e)冷却剂(金属复合盐)
(2,2′-硫代二(4-叔辛基)酚盐)正丁胺镍,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和二环己基二硫代磷酸钴。
(f)HALS(受阻胺类)
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1-[2-[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4-[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2,2,6,6-四甲基吡啶,8-苄基-7,7,9,9-四甲基-3-辛基-1,3,8-三氮杂螺[4,5]十一烷-2,4-二酮,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
[5]成像装置
图示实施例的彩色成像装置同样具有图9所示的结构,且为了避免冗余而不作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不会超出本发明上述范围的改进。

Claims (67)

1.一种利用磁刷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方法,包括将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载体颗粒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沉积在显影剂载体上,所述显影剂载体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且其内部供有磁体,其中
假定由所述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形成的毛刷链具有h高度,该高度是在所述显影磁体中主磁体的磁场为零的零磁场点处测得的,并假定显影间隙即显影剂载体与图像载体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则h和a彼此相等,
通过改变所述间隙和所述零磁场间的夹角θ、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径和所述显影剂载体的外径与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并且
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或最佳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体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与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测量所述距离L的实际尺寸并使之与评估结果相对应,并且
选择距离L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距离L为4mm或更低,优选为3mm或更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体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与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在所述虚线上测量所述距离的实际尺寸,
将L/h的比值与评估结果相对应,且
选择L/h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1.5或更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2或更高。
7.一种处理盒,包括:
图像载体;和
整体形成并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且在其中提供磁体的显影机构,其特征在于,由调色剂颗粒和载体颗粒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以磁刷的形式沉积在所述图像载体上,以便将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
其中假定由所述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形成的毛刷链具有高度h,该高度是在所述显影磁体中主磁体的磁场为零的零磁场点处测得的,并假定显影间隙即显影剂载体与图像载体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则h和a彼此相等,
通过改变所述间隙和所述零磁场间的夹角θ、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径及所述显影剂载体的外径和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且
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或最佳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与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测量所述距离L的实际尺寸,并使之与评估结果相对应,且
选择距离L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距离L为4mm或更低,优选为3mm或更低。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和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在所述虚线上测量所述距离的实际尺寸,
使L/h的比值与评估结果相对应,且
选择L/h的比值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1.5或更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2或更高。
13.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可移去的、用双组分型显影剂进行显影的处理盒,该双组分型显影剂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磁性载体颗粒组成,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载体;及
整体形成并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且其中提供磁体的显影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双组分型显影剂以磁刷的形式沉积在所述图像载体上,以便将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
其中,假定所述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形成的磁刷具有高度h,该高度是在所述显影磁体中主磁体的磁场强度为零的零磁场点测得的,并假定显影间隙即所述显影剂载体和所述图像载体间的最小距离为a,则h和a彼此相等,
通过改变所述间隙和所述零磁场间的夹角θ、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径及所述显影剂载体的外径和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且
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或最佳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及
通过沉积双组分型显影剂于潜像上而使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该双组分型显影剂承载在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且其中供有磁体的显影剂载体上,并且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载体颗粒组成;
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由所述显影剂形成的毛刷链具有高度h,该高度是在所述显影磁体中主磁体的磁场强度为零的零磁场点测得的,并假定显影间隙即所述显影剂载体和所述图像载体间的最小距离为a,则h和a彼此相等,
通过改变所述间隙和所述零磁场间的夹角θ、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径及所述显影剂载体的外径和高度h的组合来评估图像质量,且
选择评估结果的理想的或最佳范围来设定各种条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体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和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在所述虚线上测量所述距离的实际尺寸并使之与评估结果相对应,且
选择距离L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距离L为4mm或更低。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距离L为3mm或更低。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假定虚线平行于虚拟磁场中心线,其连接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线和由所述主磁体形成的磁场中心,并经过所述零磁场点,且假定在所述虚线上测得的所述零磁场点和所述图像载体间的距离为L,然后在所述虚线上测量所述距离的实际尺寸,
使L/h的比值与评估结果相对应,且
选择L/h的比值的理想或者最佳范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1.5或更高。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L/h的比值为2或更高。
21.一种利用双组分型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方法,其中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具有光导层,所述双组分型显影剂是由调色剂颗粒和磁载体颗粒组成,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显影剂载体,使得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以便形成显影区域;
使该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且移动通过所述显影区域;
使载体颗粒聚集并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
当载体颗粒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集中在一起并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时,使所述调色剂颗粒与所述载体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进而同所述载体颗粒分开,并变成自由调色剂颗粒;及
用所述的自由调色剂颗粒显影潜像。
22.如权利要求21的方法,还包括:
使该载体颗粒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一起,以同所述显影剂颗粒的聚集体形式向所述显影区域移动;及
在所述显影区域的初始阶段产生自由调色剂颗粒。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区域形成使自由调色剂颗粒或保留在载体颗粒上的调色剂颗粒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的电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包括交变电场。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包括聚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中任一种的粘合剂树脂。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含有2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分离剂。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包括巴西棕榈蜡和合成酯蜡中的任一种。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颗粒,含有1.0重量份至3.6重量份的添加剂。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具有0.02μm到0.2μm的平均初级颗粒尺寸。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覆盖单个载体颗粒的35%到75%的表面。
32.一种利用双组分型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方法,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具有光导层,所述双组分型显影剂是由调色剂颗粒和磁载体颗粒制成的,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显影剂载体,使得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以便形成显影区域;
使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且移动通过所述显影区域;
使载体颗粒聚集并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状升起;
使沿磁力线升起的毛刷链接触所述显影区中的所述图像载体,以便使所述调色剂颗粒以自由调色剂颗粒的形式与所述载体颗粒分开;及
将所述自由调色剂颗粒分散到所述图像载体上,以便显影潜像。
33.如权利要求32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区域中形成使自由调色剂颗粒或保留在载体颗粒上的调色剂颗粒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的电场。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包括交变电场。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包括聚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中任一种的粘合剂树脂。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包含2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分离剂。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颗粒包括巴西棕榈蜡和合成酯蜡中的任一种。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颗粒,包含1.0重量份至3.6重量份的添加剂。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具有0.02μm到0.2μm的平均初级颗粒尺寸。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41.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覆盖单个载体颗粒的35%到75%的表面。
42.一种利用双组分型显影剂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方法,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具有光导层,所述双组分型显影剂是由调色剂颗粒和磁载体颗粒制成的,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显影剂载体,使得所述显影载体面向所述图像载体,以便形成显影区域;
使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并且移动通过所述显影区域;
使载体颗粒聚集并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式升起;
使所述毛刷链同其接触所述图像载体的尖端一起移动;
通过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剂载体间的电场以及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与载体颗粒间的电场,使形成潜像的图像部分显影;及
使存在于所述图像载体之无图像部分上的调色剂颗粒返回到载体颗粒上,形成毛刷链。
43.如权利要求42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区域形成使自由调色剂颗粒或保留在载体颗粒上的调色剂颗粒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的电场。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包括交变电场。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包括聚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中的任一种粘合剂树脂。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包含2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分离剂。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颗粒包括巴西棕榈蜡和合成酯蜡中的任一种。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颗粒,包含1.0重量份至3.6重量份的添加剂。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具有0.02μm到0.2μm的平均初级颗粒尺寸。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51.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覆盖单个载体颗粒的35%到75%的表面。
52.一种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进而产生相应的调色剂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鼓状显影剂载体,使得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向其表面具有光导层的鼓状图像载体,进而在彼此邻近的曲面之间形成显影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区域包括:包含所述显影剂载体和所述图像载体彼此最靠近的位置的中间部分,在所述图像载体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上游的前部,以及在所述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下游的后部;
将由调色剂颗粒及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磁性载体颗粒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且使所述显影剂载体交替地传输所述显影剂经过所述显影区域;
使显影剂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式聚集在所述显影区域中;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当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聚集在一起的载体颗粒开始在所述的前部沿磁力线方向开始升起时,所述调色剂颗粒由于与所述载体颗粒的相对位移而同所述载体颗粒分开,并且成为使潜像显影的自由调色剂颗粒;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在所述前部中升起的毛刷链强烈接触所述中部区域中的所述图像载体,进而释放调色剂颗粒,并将所得的自由调色剂颗粒喷射到所述图像载体上,从而使潜像显影;
至少在所述后部,通过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剂载体间的电场以及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和载体颗粒间的电场使潜像的图像部分显影;及
至少在所述后部,使存在于所述图像载体之无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颗粒返回到所述载体颗粒上形成毛刷链。
53.如权利要求52的方法,还包括使在所述前部升起的毛刷链保持同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图像载体隔开,不强烈接触所述图像载体,并且利用载体颗粒的相对位移所产生的自由调色剂颗粒使潜像显影。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区域形成使自由调色剂颗粒或保留在所述载体颗粒上的调色剂颗粒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的电场。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包括交变电场。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包括聚酯树脂和多元醇树脂中任一种的粘合剂树脂。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包含2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分离剂。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包括巴西棕榈蜡和合成酯蜡中的任一种。
59.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颗粒,包含1.0重量份至3.6重量份的添加剂。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具有0.02μm到0.2μm的平均主要颗粒尺寸。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62.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覆盖单个载体颗粒的35%到75%的表面。
63.一种使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进而产生调色剂图像的显影机构,其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鼓状显影剂载体,使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向表面具有光导层的鼓状图像载体,进而在彼此邻近的曲面间形成显影区域;将由调色剂颗粒和在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磁性载体颗粒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且使所述显影剂载体交替传输所述显影剂经过所述显影区域;以及使显影剂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式聚集在所述显影区域;
所述显影区域包括:包含所述显影载体与所述调色剂载体彼此最接近之位置的中间部分,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上游的前部,以及在所述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下游的后部;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当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聚集在一起的载体颗粒开始在所述前部沿磁力线的方向升起时,所述调色剂颗粒由于与所述载体颗粒的相对位移而同所述载体颗粒分开,并且成为使潜像显影的自由调色剂颗粒;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在所述前部中升起的毛刷链强烈接触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图像载体,进而释放调色剂颗粒,且将所得的自由调色剂颗粒喷射到所述图像载体上,从而使潜像显影;
至少在所述的后部,通过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剂载体间的电场以及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和载体颗粒间的电场使潜像的图像部分显影;和
至少在所述的后部,将存在于所述图像载体的无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颗粒返回到所述载体颗粒上形成毛刷链。
64.如权利要求63的机构,其特征在于,使在所述前部升起的毛刷链与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图像载体保持隔开而不强烈接触所述图像载体,并使潜像显影。
65.如权利要求63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载体包括导电基底和光导层,该光导层包括其中分散有电荷产生材料的单电荷迁移层和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迁移层之叠层中的任一种。
6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载体周围形成的用于显影的主磁力分布P1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法向具有峰位置M1,该显影剂载体自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显影剂载体彼此最接近的位置M0以0~30°的角度移动到所述图像载体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
67.一种成像装置,其利用双组分型显影剂将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并将所得的调色剂图像转移和固定在记录介质上,所述显影机构通过下述步骤将潜像显影并由此产生调色剂图像:定位其中容纳有磁体的鼓状显影剂载体,使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向表面具有光导层的鼓状图像载体,进而在彼此邻近的曲面间形成显影区域;将由调色剂颗粒和在其上保留有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磁性载体颗粒构成的双组分型显影剂沉积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并使所述显影剂载体交替地传输所述显影剂经过所述显影区域;以及使显影剂沿所述磁体的磁力线以毛刷链的形式聚集在所述显影区域;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区域包括:包括所述显影载体与所述调色剂载体彼此最接近之位置的中间部分,在所述图像载体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上游的前部,及在所述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部分下游的后部;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当同沉积在其上的调色剂颗粒聚集在一起的载体颗粒开始在所述前部沿磁力线方向开始升起时,所述调色剂颗粒由于与所述载体颗粒的相对位移而同所述载体颗粒分开,并且成为使潜像显影的自由调色剂颗粒;
提供一种显影模式,其中,在所述前部升起的毛刷链强烈接触所述中部区域的所述图像载体,进而释放调色剂颗粒,并将所得的自由调色剂颗粒喷射到所述图像载体上,从而使潜像显影;
至少在所述后部,通过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和所述显影剂载体间的电场以及形成于所述图像载体和载体颗粒间的电场使潜像的图像部分显影;和
至少在所述后部,将存在于所述图像载体之无图像部分中的调色剂颗粒返回到所述载体颗粒上形成毛刷链。
CN02154298.8A 2001-12-20 2002-12-20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2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87693A JP2003186304A (ja) 2001-12-20 2001-12-20 現像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387693/2001 2001-12-20
JP2001401375A JP2003202755A (ja) 2001-12-28 2001-12-28 現像方法
JP401375/2001 2001-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8549A CN1438549A (zh) 2003-08-27
CN1217243C true CN1217243C (zh) 2005-08-31

Family

ID=2662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542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243C (zh) 2001-12-20 2002-12-20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027760B2 (zh)
EP (1) EP1333335A3 (zh)
CN (1) CN121724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0051A (ja) * 2003-02-28 2004-10-07 Ricoh Co Ltd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05170B1 (ko) * 2004-07-19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의 현상장치
JP2006308963A (ja) * 2005-04-28 2006-11-09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装置
JP4681972B2 (ja) * 2005-07-27 2011-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4452B2 (en) * 2005-08-26 2009-06-09 Xerox Corporation Thick undercoats
JP4708252B2 (ja) * 2006-04-20 2011-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8061414A1 (fr) * 2006-11-19 2008-05-29 Xueliang Zhou Toner durable et ne générant pas de fausses couleurs pour imprimante laser et son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JP4852402B2 (ja) * 2006-11-28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絶縁性トナーの光バイアス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8411A (ja) * 2009-12-18 2011-06-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グレー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318394B2 (en) * 2009-12-22 2012-11-27 Xerox Corporation Sulfonamide containing photoconductors
JP6049296B2 (ja) * 2012-04-27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7191224A (ja) * 2016-04-14 2017-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427A (en) * 1984-05-16 1987-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Non-contact develop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nder tangential magnetic field and AC field
DE3650246T2 (de) * 1985-09-17 1995-07-20 Canon Kk Entwicklungsverfahren und Gerät.
JP2554249B2 (ja) 1985-09-30 1996-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081534B2 (ja) 1985-09-30 1996-0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4679527A (en) * 1985-12-27 1987-07-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netic brush developer
JP2521440B2 (ja) 1986-09-02 1996-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829927B2 (ja) 1987-04-28 1998-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US5066558A (en) * 1988-09-30 1991-1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US5430528A (en) * 1989-07-03 1995-07-04 Hitachi, Ltd. Magnetic brush with bristle height equal to developing gap
DE69004896T2 (de) * 1989-08-31 1994-06-30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JP2923334B2 (ja) * 1990-06-29 1999-07-26 三田工業 株式会社 現像方法
DE4128942C2 (de) * 1991-01-16 1995-06-22 Ricoh Kk Entwicklungseinrichtung, welche in einer Bilderzeugungseinrichtung vorgesehen ist
JP3041387B2 (ja) 1991-02-07 2000-05-15 株式会社ネオス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3310685B2 (ja) * 1991-03-20 2002-08-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245391A (en) * 1991-04-01 1993-09-1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surface microfields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220383A (en) * 1991-04-01 1993-06-15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large number of microfields formed on a developer carrier
JPH05188648A (ja) * 1991-06-17 1993-07-30 Eastman Kodak Co 乾式静電写真現像剤組成物
JPH05216337A (ja) * 1991-07-31 1993-08-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243696B2 (ja) * 1991-11-14 2002-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H05289522A (ja) 1992-04-08 1993-11-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101782B2 (ja) 1992-06-29 2000-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384628A (en) * 1992-10-10 1995-01-2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JP3305033B2 (ja) * 1993-02-26 2002-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US5508794A (en) * 1993-03-03 1996-04-16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er recycling system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therefor
JP3335233B2 (ja) 1993-10-19 2002-10-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電池収納装置
JP3230171B2 (ja) 1993-11-05 2001-11-19 コニカ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538784B2 (ja) * 1993-11-16 2004-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の高速現像方法
DE69518691T2 (de) * 1994-04-28 2001-08-16 Canon Kk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JP3413314B2 (ja) * 1994-10-21 2003-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79618A (ja) * 1994-12-21 1996-07-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5159A (ja) * 1995-04-28 1996-1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19145A (en) 1995-07-31 1998-10-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for forming a uniform toner layer on a developing roller
JP3605707B2 (ja) * 1995-10-11 2004-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30787B2 (ja) * 1996-04-02 2003-07-28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500008B2 (ja) * 1996-05-28 2004-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能力検知方法
JPH1073996A (ja) 1996-07-05 1998-03-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632A (ja) 1996-07-08 1998-01-23 Konica Corp 現像装置
JPH10133449A (ja) 1996-10-28 1998-05-2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H10254310A (ja) * 1996-11-29 1998-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1204A (ja) 1996-12-12 1998-06-26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EP0864930B1 (en) * 1997-03-11 2001-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3170473B2 (ja) 1997-09-01 2001-05-28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
JPH11109755A (ja) * 1997-09-30 1999-04-23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JP4132350B2 (ja) * 1998-03-16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165817C (zh) * 1998-04-20 2004-09-08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控制成像处理速度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2000089558A (ja) * 1998-07-15 2000-03-31 Canon Inc 現像方法
US6226481B1 (en) * 1998-12-07 2001-05-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ver developing unit during an idle running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ody
JP4097357B2 (ja) 1999-05-14 2008-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442317B2 (ja) * 1999-07-26 2003-09-02 花王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トナー
JP2001324874A (ja) 2000-05-15 2001-1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618A (ja) 2001-03-02 2002-09-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5319B2 (ja) * 2001-03-02 2007-09-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4574A (ja) * 2001-03-16 2003-03-19 Ricoh Co Ltd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78264A (ja) 2001-03-19 2002-09-2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
JP2002278263A (ja) 2001-03-22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760561B2 (en) * 2001-09-10 2004-07-06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8549A (zh) 2003-08-27
US7027760B2 (en) 2006-04-11
EP1333335A2 (en) 2003-08-06
EP1333335A3 (en) 2003-11-05
US20050271427A1 (en) 2005-12-08
US20030185599A1 (en) 2003-10-02
US7139517B2 (en) 2006-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94C (zh) 电子照相用载体,双组份型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121631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的色调剂以及成像方法
CN1113274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和成象方法及工艺盒总成
CN1088529C (zh) 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方法和成像方法
CN1107887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489003A (zh) 调色剂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78105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装置
CN1217243C (zh)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CN1550918A (zh) 载体、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模块
CN1217242C (zh) 静电复印光感受器
CN1487372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象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象的方法和成象装置
CN1237723A (zh) 色粉,双组分显影剂,成象方法及成象设备
CN1388415A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
CN1311305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584747A (zh)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456942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CN157358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710492A (zh) 双组份显影剂以及使用该显影剂的双组份显影装置
CN1337604A (zh) 成像方法及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88519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619433A (zh) 调色剂盒、深色青调色剂、浅色青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84889C (zh) 静电影像显影用的调色剂
CN1107885C (zh) 用于静电图象显影的调色剂
CN1641490A (zh) 显影剂及其载体与容器、成像装置、显影方法和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