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1900C - 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1900C
CN1211900C CNB018071996A CN01807199A CN1211900C CN 1211900 C CN1211900 C CN 1211900C CN B018071996 A CNB018071996 A CN B018071996A CN 01807199 A CN01807199 A CN 01807199A CN 1211900 C CN1211900 C CN 12119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se plate
motor base
mentione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7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9731A (zh
Inventor
宍户祐司
持田贵志
上野充浩
中嶋一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19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9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19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19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6Means for adjusting casings relative to thei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由马达基板(32)支承的主轴马达(15)安装在机架(13)上的安装结构,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33)相连结,至少两个连结部是将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的间隔支承为固定的固定支点部(33a),其他连结部是使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之间的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33b),在调整支承部(33b)上设置有以保持了刚性的状态保持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的刚性保持装置。

Description

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机架安装的马达的安装结构以及采用这种安装结构的盘片驱动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调整容易,同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其安装角度的保持的马达安装结构以及采用这种安装结构的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将信息写入盘状记录介质中或将记录在盘状记录介质中的信息读出的盘片驱动装置是通过射出或接收激光的光学拾取器进行信息的读出或写入。在这种盘片驱动装置中,为了将正确的信息相对盘状记录介质写入或读出,要使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和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处于正确的正交状态。
但是,要进行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和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的角度调整,则需要进行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半径方向)的倾斜调整和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切向方向)的倾斜调整。
在此,要调整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具有调整光学拾取器的姿式的方法和调整盘状记录介质的姿式的方法。
具体地说,前者是将光学拾取器滑动自如地支承在两根导向轴上,可自由调整相对机架的间隔地支承这些导向轴各自的两端部,通过调整这一间隔,改变光学拾取器相对于机架的姿式。例如,当进行两个导向轴的相同一侧、例如盘状记录介质内周侧的端部与机架的间隔调整时,进行光轴的半径方向的调整,而且,当仅进行一方的导向轴的两端部与机架的间隔调整时,进行光轴的切向方向的调整,这样,进行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和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的偏斜调整。
后者是将设置有使盘状记录介质旋转的转台的主轴马达安装在马达基板上,由多个(通常为3个)调整螺钉将该马达基板安装在机架上,将螺旋弹簧外嵌在这些调整螺钉上,使该螺旋弹簧夹在机架和马达基板之间,通过调整各调整螺钉的拧入量来改变主轴马达相对于机架的姿式。在这种情况下,当调整3个调整螺钉的拧入量时,可调整主轴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即盘状记录介质相对于光学拾取器的角度,并可进行光轴的半径方向和切向方向的调整,这样一来,进行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和盘状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的偏斜调整。
但是,在上述前者那样的导向轴的调整中,由于是仅通过该调整进行切向方向和半径方向的两种调整,所以当拧动一个调整螺钉时,光轴在半径方向和切向方向上均倾斜,在对一个调整螺钉进行了调整后,还要调整其他的调整螺钉,进而还必须调整其他的调整螺钉,存在偏斜调整困难的问题。
而且,偏斜调整必须要按照光学拾取器位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内周一侧和位于外周一侧的情况分别进行,使偏斜调整更加困难。
另外,由于导向轴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上较长,在半径方向的调整时,要使导向轴倾斜指定的角度,必须要增大其调整螺钉的上下方向的拧入量或拧出量,相对于倾斜角的变位量,上下方向的调整量(变位量)增大,不能够实现盘片驱动装置的薄型化。
而且,在上述后者的调整主轴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的情况下,马达基板相对于机架的安装结构由于存在螺旋弹簧那样的弹性部件,而且主轴马达成为振动源,所以产生振动的问题,不能稳定、可靠地相对于机架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安装的马达的安装结构,可调整马达相对机架的角度,并且在调整后的安装状态下不会从作为振动源的马达产生振动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能够简便、迅速地进行光学拾取器的光轴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切向方向和半径方向两成分的偏斜角度调整,而且可减小调整螺钉相对于偏斜角的变位量的调整量或变位量,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的安装结构是将由马达基板支承的马达安装在机架上的安装结构,其中,马达基板和机架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相连结,至少两个连结部是将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支承为固定的固定支点部,其他连结部是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在该调整支承部上设置有以保持了刚性的状态保持马达基板和机架的刚性保持装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的安装结构中,当操作调整支承部,调整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时,可改变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并且在角度调整后保持在刚性得以保持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容易成为振动源的马达中的振动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具备:放置、保持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台,使该转台旋转的主轴马达,相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的光学拾取器,可使该光学拾取器沿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自由移动地对其进行支承的导向轴,和使上述光学拾取器移动的穿带马达,
其特征是,
还分别具备承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向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倾斜的偏斜调整的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和承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向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倾斜的偏斜调整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上述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通过将上述导向轴相对机架倾斜进行调整,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通过将上述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进行调整;将上述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具备将支承主轴马达的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保持在刚性状态的刚性保持装置,通过该刚性保持装置将上述马达基板固定在机架上;马达基板和机架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相连结,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由至少两个连结部是将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支承为固定的固定支点部,和其他连结部是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构成,该调整支承部上设置有将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保持在刚性状态的刚性保持装置;调整支承部由通过拧入使马达基板接近机架的第一调整螺钉,和螺钉头部位于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螺纹固定在机架或马达基板上的第二调整螺钉构成,通过旋转操作两个调整螺钉,由相互的螺钉头部夹持马达基板或机架。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所获得的具体优点可通过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将本发明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装载的CD-ROM驱动器中的例子,表示拉出部从外壳引出时的立体图。
图2为分解表示CD-ROM驱动器整体的立体图。
图3为底板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底板单元的仰视图。
图5为底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从下观察底板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7为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放大表示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放大表示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分解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11为沿图4中的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沿图4中的VII-V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3为沿图4中的VIII-V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4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6为其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7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图18为其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以下所示的例子是将本发明用于装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的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驱动器中以及CD-ROM驱动器相对于主轴马达的机架的安装结构。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所适用的CD-ROM驱动器的概要加以说明。
CD-ROM驱动器1如图1所示,具备上下扁平、前面开口的外壳2。外壳2由下部机架3和固定在下部机架3上表面上的盖体4构成,如图1所示,可收纳和拉出地支承有拉出部5。
另外,各图中箭头所示的U方向、D方向、L方向、R方向、F方向、和B方向分别表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和后方。
这样,在下部机架3的图2中右侧上形成有底部在上的突出部3a,在下部机架3由盖体4覆盖时,突出部3a以外的部分成为空间6,如图2所示,收纳有托架7。
拉出部5是在合成树脂制的托架7上支承有底板单元8而成。另外,虽然图中省略,但为了使拉出部5相对于外壳收纳和拉出,在拉出部5的侧面部和外壳2的侧部之间插装有滑动机构。
托架7如图1所示,具有平面形状为前后方向长的长方形外形,其宽度比外壳2的空间6的宽度稍小。
在托架7的上表面上形成配置作为盘状记录介质的CD-ROM9的呈圆形的一部分的凹部10,如图1所示,在凹部10内形成有使底板单元8面向上方的开口部11。
而且,在托架7的前面上安装有前面板12。前面板12由合成树脂制成横长的板状,其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上述外壳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参照图1)。
底板单元8如以下所述,是在机架13上装载各种部件而构成的。
即,机架13上装载有放置CD-ROM9的转台14,使该转台14旋转的主轴马达15,进行记录在CD-ROM9上的信息的读出的光学拾取器16,支承光学拾取器16的同时可向CD-ROM9的半径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的承载架17,支承承载架17的导向轴18、19,和使光学拾取器16移动的穿带马达20等(参照图3)。
另外,导向轴18为主导向轴,由进给螺栓构成,旋合有承载架17的一端部,主导向轴18在穿带马达20的作用下经由齿轮组旋转,因此,承载架17沿导向轴18的轴向移动(参照图3)。
而且,导向轴19为副导向轴,承载架17的另一端部在使余隙最小的状态下夹入导向轴19地可自由滑动地得到支承,这样,防止在主导向轴18旋转时托架17向围绕主导向轴18的轴的方向旋转。
机架13由板金材料构成,经由橡胶减振件21、21、21支承在托架17的下表面上(参照图3)。
机架13上形成有几乎占据其全部的大的开口部22。开口部22形成从图3中的左前方朝向右后方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其后缘连续地形成有从大致朝左右方向延伸地与相对其他部分倾斜的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和与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的后缘相连续、呈大致半圆形的转台用开口部22b。
本发明适用的CD-ROM驱动器1中,具备对光学拾取器16的光轴进行调整的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3和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可分别进行光轴的切向方向的调整和半径方向的调整。
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3由导向轴18、19中副导向轴19和使该副导向轴19的两端部相对机架13接近、分离的间隔调整装置25、25构成(参照图7)。
在对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3加以说明之前,对主导向轴18向机架13上的安装加以说明。
主导向轴18是沿着机架13上上述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的右斜前侧的开口缘部配置的,其两端部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于机架13上的支承部件26、26上,从而安装在机架13上。因此,主导向轴18与机架13的间隔不能够调整(参照图6)。
而且,主导向轴18的一端部上固定有齿轮27,齿轮27经由中间齿轮28与穿带马达20的输出齿轮20a啮合(参照图6)。
副导向轴19两端部上的间隔调整装置25、25成为副导向轴的两端部上形成的细径部19a、19a经由板簧30夹在调整螺钉29、29的螺钉头部29a、29a和机架13之间的结构,通过将调整螺钉29拧入机架13中,克服上述板簧30的作用,使副导向轴19的细径部19a接近机架13,相反,通过将调整螺钉29拧出,在上述板簧3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副导向轴19的细径部19a离开机架13,调整副导向轴19相对于机架13的倾斜(参照图6)。
具体地说,板簧30呈长度比副导向轴19稍短的中间部30a和从该中间部30a的两端部向侧方突出的突片30b、30b一体形成的大致コ字形,上述中间部30a沿着机架13的上述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的左斜后方的开口缘部安装在机架13的背面一侧(参照图4),而且,该中间部30a的两端部弯曲成从机架13上浮,进而,板簧30的突片30b、30b折曲成其前端接近机架13(参照图7)。
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上安装有板簧30一侧的两端部上与机架13一体地形成有以舌片状向下方折曲的压片31、31(参照图6)。
副导向轴19两端部上的细径部19a、19a从下方与上述板簧30的突片30b、30b相接触,同时被上述调整螺钉29、29的螺钉头部29a、29a从下方推压,因此,与副导向轴19的细径部19a、19a的板簧30的突片30b、30b弹性接触,同时副导向轴19向光学拾取器用开口部22a的内方依附(参照图7)。
而且,副导向轴19由设置在机架13上的上述两个压片31、31限制其向内方移动地相对机架13安装(参照图7)。
这样,通过将调整螺钉29拧入机架中,副导向轴19和机架13之间的间隙缩小,而且,通过拧出螺钉使副导向轴19和机架13之间的间隔增大(参照图7、图8)。
然后,由间隔调整装置25和/或25调整副导向轴19的一端部或两端部19a、19a与机架13的间隔,从而可调整上述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3进行的光学拾取器16的光轴在切向方向上的倾斜(参照图6)  。
例如,当调整副导向轴19两端部的细径部19a、19a使其一起接近机架13时,光学拾取器16以主导向轴18为倾动中心向副导向轴19一侧偏靠,因此,通过其光轴和CD-ROM的关系,调整切向方向、即CD-ROM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上的倾斜。
另外,主导向轴18相对机架13其间隔是固定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安装成一端或两端相对机架13的间隔可调整。
以下,对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加以说明(参照图10)。
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由机架13,支承主轴马达15的马达基板32,和连结上述机架13和马达基板32的三个连结部33、33、33构成(参照图10)。
马达基板32由刚性较高的金属、例如不锈钢板构成,而且,在马达基板32的上表面上张贴有形状与其大致相同的印刷电路板。
主轴马达15由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定子部件和可相对该定子部件自由旋转地设置的转子部件构成,在主轴马达15的上表面上与上述转子部件一体或分体地形成有放置保持CD-ROM9的转台14,这种转台14如上所述,配置成从机架13上的转台用开口部22b向机架13的上侧突出(参照图5)。
将马达基板32连结在机架13上的三个连结部33中的两个作为固定支点部33a、33a,以使其相对机架13的间隔不变,另一个成为相对机架13其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33b(参照图10)。
成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构成要素的固定支点部33a、33a位于机架13的背面,通过将安装螺钉36、36穿过马达基板32的螺钉插入孔35、35中,并旋合在设置有主导向轴18的齿轮27一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和与副导向轴19的同侧端部附近的位置上分别立设的突出部34、34中而构成(参照图4)。
这样构成的固定支点部33a、33a,连结两处的线成为在通过调整支承部33b调整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的间隔时的倾动中心线。
这种倾动中心线相对上述导向轴18、19大致为正交将有利于光轴在半径方向上的偏斜调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突出部34、34设置成从正交方向稍稍倾斜的方向延伸。这是由于考虑到盘片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对光学拾取器16的移动方向和主轴马达的配置等进行了设定的缘故(参照图4)。
而且,马达基板32的上述各固定支点部33a处的螺钉插入孔35的周围形成有圆弧状或长孔状的狭槽37、37,在这些狭槽37和狭槽37之间形成有狭窄部38、38(参照图10)。
这种狭窄部38、38如下所述,在使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倾斜时,集中承受马达基板32的上述螺钉插入孔35、35周围产生的应变引起的应力,因此,在马达基板32的整体上不产生应变(参照图14)  。
这样,作为通过使马达基板32倾斜,在与机架13之间形成容易产生形状变形的部位,从而使应力集中的方式,除了这种狭窄部38、38之外,还可以考虑使马达基板32上该部位的壁厚减薄等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通过形成整体观察马达基板32而成为脆弱部的部位,可避免马达基板32整体变形的弊端(参照图1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马达基板32的一个螺钉插入孔35,仅在一侧存在未设置狭槽37的场所,这是由于在靠近马达基板32的外周缘的部位上形成有螺钉插入孔35的缘故,也就是说,只要形成有脆弱部即可(参照图10)。
成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构成要素的调整支承部33b位于机架13的背面,通过将插入马达基板32上的螺钉插入孔40中的第一调整螺钉41旋合在于主轴马达15的右斜后方位置上沿于导向轴18、19正交的方向离开地靠近配置的两个突出部39中一方的突出部39a上中,而且将第二调整螺钉42直接旋合在另一方的突出部39b中构成的(参照图13)。
即,首先,将第二调整螺钉42旋合在上述另一方的突出部39b中,然后将第一调整螺钉41插入马达基板32的上述螺钉插入孔40中,之后旋合在上述一方的突出部39a中。此时,随着第一调整螺钉41的拧入,马达基板32与上述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相抵接,因此,马达基板32被夹持在第一调整螺钉41的螺钉头部41a和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之间并被固定(参照图13)。
由于这两个第一调整螺钉41和第二调整螺钉42设置在比较接近的位置,所以由其夹持的马达基板32被保持在与机架13之间具有刚性的状态,因此,调整支承部33b具有作为刚性保持装置的功能。
而且,调整支承部33b上的马达基板32与机架13的间隔可通过拧入或拧出两个调整螺钉41和42进行调整。
即,在与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相对应的马达基板32的部位上设置有比该螺钉头部42a小一圈的调整用小孔43,例如,当拧入第二调整螺钉42时,在该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和马达基板32之间产生间隙(松动),然后,可通过拧入第一调整螺钉41消除上述间隙(松动),将马达基板32推压在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上,因此,可将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的间隔向接近的方向调整。
而且,当拧出第一调整螺钉41时,上述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和马达基板32之间产生间隙(松动),然后,通过拧出第二调整螺钉42消除上述间隙(松动),将马达基板32推压在第二调整螺钉42的螺钉头部42a上,因此,可将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的间隔向离开的方向调整。
上述第二调整螺钉42的拧入或拧出是通过将螺丝刀等工具插入上述调整用小孔43中进行的(参照图13)。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中,是将第一调整螺钉41和第二调整螺钉42螺纹固定在立设于机架13上的突出部39a、39b上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其相反,使上述突出部立设在马达基板32上,从机架一侧将第一调整螺钉以及第二调整螺钉相对马达基板螺纹固定。也就是说,只要是在由两个调整螺钉的螺钉头部夹持一方的板材(马达基板)的状态下调整该板材和另一方的板材(机架)之间的间隔即可。
而且,在马达基板32和插入孔40以及调整用小孔43的附近,在马达基板32的外侧缘上形成有向上方折曲的折曲片44,该折曲片44在相互强硬地拧入或拧出两个调整螺钉41和42时马达基板32上的该部分不变形(参照图14)。
这样一来,第一调整螺钉41和第二调整螺钉42的紧固扭矩的管理容易。另外,折曲片44在过分拧入、拧出两个调整螺钉41、42的情况下对马达基板32的该部分进行补强,其形状不必仅限于此,也可以形成沿连结两个调整螺钉41和42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肋那样的补强部。
通过上述那样调整成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构成要素的调整支承部33b可使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倾斜,但此时在马达基板32的固定支点部33a、33a处,在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突出部39)之间没有上述那样的脆弱部(狭窄部38、38、…)的情况下,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上将产生变形。特别是,由于马达基板32是由刚性高的材料形成的,所以可以预料到上述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机架13上,作为机密仪器,这是所不希望的。
因此,通过象CD-ROM驱动器1那样在马达基板32的固定支点部33a、33a的附近预先设置脆弱部(狭窄部38、38、…),使应力集中在该脆弱部(狭窄部38、38、…)上,从而使应变集中,在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上不会产生应变、即变形,可构成作为机密仪器所希望的结构体(参照图14)。另外,这种脆弱部并不仅限于在马达基板32上,也可以设置在机架13一侧。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机架13和马达基板32上除了上述脆弱部之外的部分上不产生不测的变形即可。
而且,若使狭窄部38、38沿着相对上述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则上述调整支承部33b进行调整时,可易于使马达基板32仅在半径方向上倾斜。
另外,图14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剖视图,由于是夸张地表示在狭窄部38上产生变形(应变)的情况,所以是将主轴马达15相对机架13的倾斜夸大后表示的。
这样,可通过象上述那样调整成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构成要素的调整支承部33b使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倾斜,可调整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进行的光学拾取器16的光轴在半径方向、即CD-ROM9的径向上的倾斜。
而且,如现有技术中所说明的,与由长条的导向轴进行半径方向的调整时不同,可仅使马达基板32倾斜,所以调整螺钉41、42的拧入量或拧出量很小即可,即,相对倾斜角的变位,可减小上下方向的调整量(变位量),因而其上下方向的调整量可相应地减小,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CD-ROM驱动器1,可在切向方向和半径方向上基本独立地进行光学拾取器16的光轴相对CD-ROM9的偏斜调整,能够简便并迅速地进行全部的偏斜调整。
而且,如上所述,主轴马达15的倾斜(半径方向上的倾斜)是通过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上述调整支承部33b进行的,但由于这种调整支承部33b具有在保持刚性的状态下将马达基板32保持在与机架13之间的刚性保持装置的功能,所以不会发生成为一般振动源的主轴马达15所产生的振动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确保相对机架13的安装。
图15和图16表示主轴马达15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变形例24A,与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要素的调整支承部45。另外,图15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A的剖视图,夸张地表示出主轴马达15相对于机架13的倾斜。
这种调整支承部45上也一并具有刚性保持装置的功能,该调整支承部45由插入马达基板32中的调整螺钉46和夹在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之间的楔状隔件47构成。
隔件47上形成有在其倾斜方向上长的长孔48,使插入马达基板32上的调整螺钉46穿过上述长孔48,并旋合在机架13上。
这样,当使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倾斜时,在逐渐松缓调整螺钉46的状态下,使上述隔件47向其长孔48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一来,使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之间的间隔可变,在设定成指定的间隔后,拧入上述调整螺钉46,将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固定。
这样进行了调整的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由于两部件之间不存在弹性体,所以能够在保持了固定刚性的状态下得以保持。
图17和图18表示主轴马达15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的另一变形例24B,与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要素的调整支承部49。另外,图17为示意表示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24B的剖视图,夸张地表示出主轴马达15相对机架13的倾斜。
这种调整支承部49上也一并具有刚性保持装置的功能,该调整支承部49由插入马达基板32中的调整螺钉50和夹在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之间的一方的端面倾斜的圆筒状隔件51构成。
隔件51上形成有上述调整螺钉50穿过的通孔52,使插入马达基板32中的调整螺钉50穿过上述通孔52,并旋合在机架13上。
这样,当使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倾斜时,在逐渐松缓调整螺钉50的状态下使上述隔件51旋转,这样一来,使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的间隔可变,在设定成指定的间隔后,拧入上述调整螺钉50,将马达基板32相对机架13固定。
这样进行了调整的马达基板32和机架13由于两部件之间不存在弹性体,所以能够在保持固定刚性的状态下得以保持。
除此之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所示的各部的具体形状乃至结构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例,不应由此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的安装结构为将由马达基板支承的马达安装在机架上的安装结构,马达基板和机架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相连结,至少两个连结部为固定地支承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的固定支点部,另一个连结部为使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该调整支承部上设置有在保持刚性的状态下保持马达基板和机架的刚性保持装置。
具备这种结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的安装结构,在操作调整支承部,调整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间隔时,可改变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并且在角度调整后仍然保持在刚性得以保持的状态,因此,不会发生通常成为振动源的马达产生的振动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确保相对机架的安装。
而且,由于在马达基板的固定支点部附近形成有脆弱部(应力集中部),所以在调整了马达基板相对于机架的倾斜角后,可以使应力集中在脆弱部上,并可使应变集中,不会在马达基板和机架上产生应变、即变形,可构成作为机密仪器所希望的结构体。
另外,由于通过在马达基板的上述固定支点部附近形成狭槽来形成狭窄部,成为脆弱部(应力集中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脆弱部,可简单地构成马达基板和机架上不产生变形的结构体。
而且,由于调整支承部是由通过拧入使马达基板接近机架的第一调整螺钉和螺钉头部位于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螺纹固定在机架或马达基板上的第二调整螺钉构成,通过旋转操作两个调整螺钉由相互的头部夹持马达基板或机架,所以结构和调整非常简单,可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保持在刚性的状态,不会发生通常成为振动源的马达所产生的振动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相对机架安装。
另外,由于在马达基板和机架上设置了在连结调整支承部的两个调整螺钉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补强部,所以在强硬地拧入或拧出两个调整螺钉时,由两个螺钉头部夹持的马达基板和机架不容易变形,因此,可以使第一调整螺钉和第二调整螺钉的紧固扭矩的管理容易。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为具备放置保持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台,使该转台旋转的主轴马达,相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的光学拾取器,使该光学拾取器可沿着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自由移动地对其支承的导向轴,和使上述光学拾取器移动的穿带马达的盘片驱动装置,还具备以光学拾取器的光轴为主,进行切向方向(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的倾斜)偏斜调整的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和以光学拾取器的光轴为主,进行半径方向(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倾斜)偏斜调整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
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可在切向方向和半径方向上基本独立地进行光学拾取器的光轴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偏斜调整,能够简便、迅速地进行全部偏斜调整。
而且,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是将导向轴相对机架倾斜而工作的,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是将上述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而工作的,所以半径方向调整时,不是使长条状导向轴相对机架倾斜,仅改变马达基板的倾斜角,所以即使其调整螺钉在上下方向上的拧入量或拧出量很小,也可以使偏斜角很大,相对于偏斜角的变位量,可减小上下方向的调整量(变位量),因此,由于其上下方向的调整量减小,可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而且,将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具备以保持有刚性的状态保持支承主轴马达的马达基板和机架的刚性保持装置,通过刚性保持装置将马达基板固定在机架上,所以结构简单,可进行半径方向偏斜调整,并且在调整理马达基板相对于机架的倾斜角后保持其状态,不会发生一般成为振动源的主轴马达所产生的振动的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确保相对机架的安装。
而且,马达基板和机架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相连结,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由至少两个连结部将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支承为固定的固定支点部,和其他的连结部使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为可变的调整支承部构成,在调整支承部上设置有保持在刚性状态下支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刚性保持装置,所以在操作调整支承部,调整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间隔时,可改变主轴马达相对于机架的角度,并且在角度调整后将其保持在刚性状态下,因此,不会发生一般成为振动源的主轴马达所产生的振动的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确保相对机架的安装。
而且,由于在马达基板的上述固定支点部附近形成有脆弱部(应力集中部),在调整了马达基板相对于机架的倾斜角后,可使应力集中在脆弱部上而使应变集中,在马达基板和机架上不会产生应变、即变形,可构成作为机密仪器所希望的结构体。
另外,由于在马达基板的上述固定支点部附近形成狭槽,从而形成狭窄部,以此作为脆弱部(应力集中部),所以可形成结构简单的脆弱部,可简单地构成在马达基板和机架上不产生变形的结构体。
而且,调整支承部由通过拧入使马达基板接近机架的第一调整螺钉,和螺钉头部位于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螺纹固定在机架或马达基板上的第二调整螺钉构成,通过旋转操作两个调整螺钉由相互的螺钉头部夹持马达基板或机架,所以结构和调整非常简单,并可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为保持了刚性的状态,不会发生一般成为振动源的主轴马达所产生的振动的问题,能够稳定、可靠地确保相对机架的安装。
另外,由于在马达基板或机架上设有沿连结调整支承部的两个调整螺钉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补强部,所以在强硬地将两个调整螺钉拧入或拧出时,由两个螺钉头部夹持的马达基板或机架上的该部分不易变形,因此,第一调整螺钉和第二调整螺钉的紧固扭矩管理容易。

Claims (6)

1.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具备:放置、保持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台,使该转台旋转的主轴马达,相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的光学拾取器,可使该光学拾取器沿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自由移动地对其进行支承的导向轴,和使上述光学拾取器移动的穿带马达,
其特征是,
还分别具备承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向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倾斜的偏斜调整的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和承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光轴向盘状记录介质的径向倾斜的偏斜调整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
上述切向方向偏斜调整机构通过将上述导向轴相对机架倾斜进行调整,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通过将上述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进行调整;
将上述主轴马达相对机架倾斜的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具备将支承主轴马达的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保持在刚性状态的刚性保持装置,通过该刚性保持装置将上述马达基板固定在机架上;
马达基板和机架至少通过三处的连结部相连结,
上述半径方向偏斜调整机构由至少两个连结部是将马达基板和机架的间隔支承为固定的固定支点部,和其他连结部是使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的间隔可变的调整支承部构成,
该调整支承部上设置有将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保持在刚性状态的刚性保持装置;
调整支承部由通过拧入使马达基板接近机架的第一调整螺钉,和螺钉头部位于马达基板和机架之间、螺纹固定在机架或马达基板上的第二调整螺钉构成,通过旋转操作两个调整螺钉,由相互的螺钉头部夹持马达基板或机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固定支点部是沿着相对上述盘状记录介质径向的倾斜正交的方向排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还有被形成为与上述马达基板的上述固定支点部相邻的脆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被形成为与马达基板的上述固定支点部相邻的脆弱部,是狭槽式狭窄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调整支承部的上述第一调整螺钉和上述第二调整螺钉是在相对上述导向轴正交的方向上相邻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在马达基板上设置有沿连结调整支承部的两个调整螺钉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补强部。
CNB018071996A 2000-12-01 2001-11-30 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9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7671/2000 2000-12-01
JP2000367671A JP4780362B2 (ja) 2000-12-01 2000-12-01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9731A CN1419731A (zh) 2003-05-21
CN1211900C true CN1211900C (zh) 2005-07-20

Family

ID=1883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71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900C (zh) 2000-12-01 2001-11-30 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72427B2 (zh)
JP (1) JP4780362B2 (zh)
KR (1) KR100850370B1 (zh)
CN (1) CN1211900C (zh)
TW (1) TW563097B (zh)
WO (1) WO2002045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8066B2 (ja) * 2002-06-21 2007-0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傾角調整機構
JP4315763B2 (ja) 2003-07-31 2009-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317133A (ja) 2004-04-28 2005-11-1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KR100672537B1 (ko) * 2005-08-11 2007-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 장치 겸용 매그메이트
JP4657854B2 (ja) * 2005-08-22 2011-03-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バースシャーシへ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取付け構造
US8381237B2 (en) * 2005-09-15 2013-02-19 Lite-On It Corp. Optical disc drive with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main shaft motor
JP2008123628A (ja) * 2006-11-14 2008-05-29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044214A1 (en) * 2007-08-09 2009-02-12 Hung-Chi Teng Optical Disk Drive
JP2010055698A (ja) * 2008-08-29 2010-03-11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2044936B (zh) * 2009-10-21 2015-01-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US8555301B2 (en) * 2010-03-04 2013-10-08 Lg Innotek Co., Ltd. Integrated disk driving module including a lateral surface plate bent from an upper plate
KR101019271B1 (ko) * 2010-07-16 2011-03-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101618B1 (ko) * 2010-07-16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102931774B (zh) * 2012-10-31 2015-08-26 安徽工程大学 电机装配工装
CN106253562A (zh) * 2016-08-26 2016-12-21 张振堂 一种可调式电机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9459A (ja) * 1988-04-30 1989-11-09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取付角度調整機構
JPH01279456A (ja) * 1988-05-06 1989-11-09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2149173A (ja) * 1988-11-30 1990-06-07 Nec Corp 変復調装置
JPH0810888Y2 (ja) * 1989-05-18 1996-03-2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100189912B1 (ko) * 1996-05-17 1999-06-01 윤종용 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픽업위상 및 기울기 조정장치
JPH1079177A (ja) * 1996-09-03 1998-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の送り機構
JP3564269B2 (ja) * 1997-07-15 2004-09-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MY123883A (en) * 1997-08-20 2006-06-30 Sony Corp Pick-up posi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tray unlocking mechanism.
JPH1196560A (ja) * 1997-09-19 1999-04-09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120568A (ja) * 1997-10-08 1999-04-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ピックアップ調整機構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11175981A (ja) * 1997-12-08 1999-07-02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タンジェンシャルスキュー調整装置
JP3509596B2 (ja) 1998-02-06 2004-03-2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ピックアップ調整機構
JP2000011630A (ja) * 1998-06-22 2000-01-1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0057715A (ja) * 1998-08-05 2000-02-25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0105932A (ja) * 1998-09-29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285472A (ja) 1999-03-31 2000-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311429A (ja) 1999-04-26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559959B2 (ja) 2000-03-31 2004-09-0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スキュー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45244A1 (fr) 2002-06-06
TW563097B (en) 2003-11-21
US6772427B2 (en) 2004-08-03
KR20020071026A (ko) 2002-09-11
KR100850370B1 (ko) 2008-08-04
JP4780362B2 (ja) 2011-09-28
CN1419731A (zh) 2003-05-21
JP2002171709A (ja) 2002-06-14
US20030112734A1 (en) 200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900C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476008A (zh) 盘片驱动器
CN1264149C (zh) 盘驱动器
CN1812245A (zh) 超声波驱动装置
CN1607340A (zh) 盘式制动器装置
CN1325109A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236429C (zh) 拾波器进给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装置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505034A (zh) 薄的光盘驱动器
CN1202528C (zh) 光碟记录和播放装置
CN1266701C (zh) 盘装置的头驱动装置
CN1201974A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74387A (zh) 光盘播放器的倾斜度调整装置
CN101079287A (zh) 物镜、透镜驱动机构、光学拾取头装置以及它们的组装方法
CN100340895C (zh) 光学扫描仪
CN1258175C (zh) 磁头装置、磁头支承机构和磁记录装置
CN101051519A (zh) 光盘装置
CN1252699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168084C (zh) 光盘装置
CN1253888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243343C (zh) 盘装置
US20100061219A1 (en)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CN1230808C (zh) 光学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2951C (zh) 倾角调整机构以及倾角调整方法
CN1892099A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校平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