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7340A - 盘式制动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7340A
CN1607340A CN200410092196.8A CN200410092196A CN1607340A CN 1607340 A CN1607340 A CN 1607340A CN 200410092196 A CN200410092196 A CN 200410092196A CN 1607340 A CN1607340 A CN 160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ceiving
liner
disc
brake disc
receiv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21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0268C (zh
Inventor
中嶋昌彦
松崎善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36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2105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97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324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783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998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7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2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26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16D55/226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 F16D55/227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the axial movement being guided by one or more pins engaging bores in the brake support or the brake housing by two or more p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06Noise or vibration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其具有旋转制动盘、至少一个衬垫和固定件。衬垫具有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设置于衬垫的一端上的导向部分。固定件具有可滑动地支撑导向部分的支撑部分,以至于衬垫能在制动器的轴向上移动。在衬垫的一端上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形成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并用于接收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支撑构件用于在轴向和旋转方向上偏压衬垫以减小可所得见的声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浮动式盘式制动器装置而公知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动式盘式制动器装置,在该装置中,在盘形衬垫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盘形衬垫至少一端上的导向部分由设置于固定件上的支撑部分支撑,从而导向部分可在圆盘的轴向上移动,但防止了导向部分沿盘形衬垫的径向从支撑部分移走。
背景技术
具有各种结构的浮动式盘式制动器是公知的。例如,专利公开号为2000-27905(专利号为3303780)的日本公开专利公开一种盘式制动器,在该制动器中,沿盘形衬垫的旋转方向从两侧延伸的导向部分被支撑部分轴向可移动地支撑,支撑部分是形成在固定件上的凹槽。垫片设置在衬垫和固定件之间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臂部,臂部推动盘形衬垫在圆盘的旋转方向上倾斜(即绕平行于圆盘的旋转轴的轴逆时针倾斜,如图5所示)。因而,弹性臂向衬垫施加扭矩,将盘形衬垫压靠着固定件。达到了抑制盘形衬垫相对于固定件的嘎吱嘎吱运动的效果。另外,当衬垫滑动地接触圆盘时,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承受更大的扭矩,且该扭矩向衬垫施加了额外的力矩。换句话说,盘形衬垫承受由制动盘产生的力矩和由弹性变形臂产生的力矩。因此,通过大到足够有效地抑制任何嘎吱声的力将衬垫强有力地压靠着固定件。
但是,因为弹性臂的偏压力和制动盘产生的力矩将盘形衬垫紧紧地压靠着固定件,当盘形衬垫在制动盘的轴向上移动时在衬垫和固定件之间产生十分大的摩擦力。在这种情况下,衬垫不能在轴向上平滑地移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改进的浮动式盘式制动器,在该盘式制动器中,盘式制动器衬垫容易地沿制动盘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的盘式制动器包括一个旋转制动盘、至少一个衬垫和一个固定件。该至少一个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具有设置在衬垫至少一端上的导向部分。固定件具有支撑导向部分的支撑部分,从而衬垫能在制动盘的轴向上移动同时防止衬垫无意地从固定件移走。在衬垫的至少一端上沿制动盘的旋转方向形成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压力接收表面用于接收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而不向衬垫施加相当大的力矩。当迫使衬垫在制动盘的轴向上移动时,压力接收表面用来防止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相对于制动盘设置在固定件的导向部分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上。
因为没有向衬垫施加相当大的力矩来防止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与旋转扭矩正向地施加于衬垫的传统制动装置相比,衬垫施加在固定件上的压力减小了。因此,当衬垫在制动盘的轴向上移动时可能产生的摩擦力减小。因此,衬垫在轴向上能相对于固定件平滑地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在固定件上形成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术语“径向外部”和“径向内部”是相对于制动盘而言的)。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分别设置在支撑部分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上。当衬垫被压靠在制动盘衬垫且随后受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时,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件的相应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接触。
优选地,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都形成在衬垫的至少一端上。因此,衬垫在同一端的两位置处承受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和抑制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运动。
当衬垫受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时,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分别接触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当衬垫被压靠在制动盘的表面时,衬垫受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延伸。同样优选地,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延伸。因此,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以面对面接触的关系分别接触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导向部分定位于通过在衬垫上确定的点所画的切线上。该切线画自环绕制动盘旋转轴的圆并经过衬垫的几何中心。从而,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承受基本相等的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
因为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承受来自固定件的基本上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所以当衬垫在轴向上移动时,产生在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上的摩擦力基本上等于产生在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面上的摩擦力。因此,衬垫能在轴向上移动而没有受迫绕经过导向部分并延伸越过衬垫的长度的轴倾斜。因此,衬垫能在轴向上更平滑地移动而衬垫的表面保持大致平行于制动盘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偏压装置设置在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偏压装置在径向内部方向和径向外部方向上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导向部分被可靠地固定从而不直接地接触支撑部分。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导向部分被支撑部分限制或卡住。例如,偏压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构件。
优选地,偏压装置在径向内部方向和径向外部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因此,即使施加力以使衬垫绕平行于盘的旋转轴倾斜或旋转(即例如在制动期间从制动盘施加于衬垫的摩擦力),导向部分(和衬垫)通过从偏压装置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施加的偏压力被可靠地返回并保持在非倾斜位置。这就更可靠地保持导向部分以使导向部分不接触支撑部分。另外,进一步抑制了导向部分被支撑部分限制或卡住(例如由于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偏压装置也在轴向上(即垂直于制动盘的表面)远离制动盘地偏压导向部分。因此,衬垫被可靠地保持从而在未进行制动操作时不接触制动盘的表面。
优选地,偏压装置在轴向上从导向部分的两侧偏压或推动导向部分。甚至更优选地,从径向外侧施加于导向部分的偏压力大于从径向内侧施加于导向部分的偏压力。因此,衬垫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的表面相隔的距离大于径向内侧与制动盘的表面相隔的距离。
例如,如果制动盘被安装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中相对于车体倾斜的位置处,制动盘可保持接触衬垫的径向外侧并导致公知的“拖曳现象”。但是,因为衬垫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相隔的距离大于径向内侧与制动盘相隔的距离,根据上述设置,拖曳现象可以被防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支撑构件设置在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因此,防止了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相互直接接触。因而支撑构件有助于防止由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可能的摩擦接触而产生的磨损。
优选地,支撑构件与偏压装置一体形成。这就使盘式制动器的零件数目减小。另外,在安装支撑构件的同时偏压装置可被连接到固定件或衬垫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支撑构件包括通过连接区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至少一个插入部分。该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夹置于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收表面与固定件之间。当衬垫受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时,该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夹紧在衬垫和固定件之间。该至少一个插入部分设置于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并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从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延伸。
因而,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整体结构,并具有通过连接区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至少一个插入部分。因此,减小了制动器装置的零件数目。
优选地,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至少一个插入部分和连接区均彼此一体地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至少一个插入部分绕所述连接区彼此相对是可弹性枢转的。
因而,根据衬垫(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或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固定件(径向外部支撑表面或径向内部支撑表面)的相关结构,压力接收部分可相对于插入部分枢转。当衬垫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压力接收部分以面对面接触关系紧密接触衬垫和固定件。这就阻止或抑制了衬垫抵靠固定件所产生的可听得见的声音。
优选地,连接区具有刚度减小部分以便于枢转运动。例如,刚度减小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连接区的狭槽部分或至少一个厚度减小部分。刚度减小部分能容易地形成有这种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刚度减小部分是单一的狭槽部分。连接区进一步包括一对连接在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至少一个插入部分之间的桥接部分。其中一个桥接部分设置于邻近制动盘的狭槽部分的一侧。另一个桥接部分设置于远离制动盘的狭槽部分的另一侧。
所述桥接部分在制动盘的轴向上(即垂直于制动盘的表面)相互对齐。因而,桥接部分可靠地防止压力接收部分和插入部分彼此相对扭曲。因此,压力接收部分可相对于插入部分平滑并且一致地枢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中的一个被构造成一突起。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构造成用于接收该突起的相应凹槽。当衬垫相对于制动盘的旋转方向倾斜(即绕平行于旋转轴的轴旋转)时,在锁定突起和凹槽之前(即突起同时向凹槽的径向上壁和径向下壁施加力),突起和凹槽之间的间隙使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件接触。
因而,即使衬垫相对于固定件倾斜,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或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在锁定突起和凹槽之前与固定件接触(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或径向内部支撑表面)。因而,当衬垫受迫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衬垫在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或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处可靠地承受反作用力。在此,术语“锁定”通常表示由于突起和凹槽的内壁之间为两或多处接触而引起突起和凹槽不能进一步彼此相对旋转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平面图;和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所示的剖面图;和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所示的剖面图;和
图4是类似于图2的剖面图,但示出第二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和
图5是第二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6是沿图4中的VI-VI线所示的剖面图;和
图7是类似于图6的剖面图,但示出将导向部分插入支撑构件中的操作;和
图8是示例性侧视图,示出制动盘相对于车辆倾斜时,第二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动盘和衬垫之间的关系;和
图9是类似于图4某部分的剖面图,但示出第三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一部分;和
图10是类似于图2的剖面图,但示出第四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和
图11是第四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12是一视图,示出第四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连接区周围的一部分的展开形式;和
图13是示出在支撑构件周围的第四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14是类似于图13的剖面图,但示出衬垫没有接收制动盘的旋转力的状态;和
图15是沿图10中的XV-XV线所示的剖面图;和
图16是类似于图15的视图,但示出将导向部分插入支撑构件的操作;和
图17是第五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18是第六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19是一视图,示出第六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连接区周围的一部分的展开形式;和
图20是类似于图13的剖面图,但示出第六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和
图21是类似于图14的剖面图,但示出第六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和
图22是第七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
图23是一视图,示出第七代表性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连接区周围的一部分的展开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和下面所公开的每一附加特征和技术可被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特征和技术结合使用从而提供改进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现在将参见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这些代表性实施例单独使用这些附加特征和技术以及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用。这些详细的描述仅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开本发明的优选方面的细节,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有权利要求限制了本发明的范围。因而,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对于更广泛地实践本发明并不是必须的,而仅用于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而且,没有采用对提供本发明的其它有用的实施例进行具体列举的方式来组合代表性实施例的各特征和独立权利要求。
第一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1至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代表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代表性实施例的制动器装置1包括一对衬垫4、固定件2和卡钳3。固定件2适于安装到车辆中,如汽车(未示出)。衬垫4支撑在固定件2上并与制动盘D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此仅简单地称之为“内侧”和“外侧”)相对设置。术语“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车辆而言的(即离车辆外部最近的一侧是“外侧”)。
卡钳3通过相对于固定件2可滑动移动的滑动销10固定在固定件2上。从而,卡钳3通过滑动销10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相对于固定件2可滑动地移动。因此,制动盘D典型地居中于两衬垫4之间。如图3所示,卡钳3具有设置于内侧(图1所示的下侧)的活塞30和相应地设置于外侧的爪31。活塞30用于将衬垫4(设置于内侧)压靠在制动盘D的内表面上。由于抵靠制动盘D的衬垫4和活塞30的反作用力,卡钳3随后朝内侧移动。卡钳3和爪31一起朝内侧移动另一衬垫4。结果是,爪31将另一衬垫4(设置于外侧)压靠在制动盘D的外表面上。卡钳3的移动使基本相等的力施加在制动盘D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如图3所示,每一衬垫4具有摩擦构件40和背板41。当每一衬垫4被压靠在制动盘D上时,摩擦构件40滑动地接触制动盘D的表面以施加限制制动盘D旋转的摩擦力。背板41由金属或树脂形成并连接于摩擦构件40的后表面。导向部分42(如图2所示)和一对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相对于旋转方向R(即制动盘D的正常旋转方向和相反于正常旋转方向的逆方向)形成在每一衬垫4每一端上的背板41上。在该典型实施例中,正常旋转方向(对应于车辆行进的主方向)是左方向(逆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逆方向是右方向(顺时针方向)。
如图2所示,每一导向部分42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R上从背板41的相应端向外突起。换句话说,每一导向部分42被构造成为一突起。每一导向部分42被插入支撑部分20中,支撑部分20是形成在固定件2中的相应凹槽。因而,防止了导向部分42在制动盘D的径向N上从相应支撑部分20上无意地被移走。支撑部分20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即,厚度方向或垂直于附图中的平面)延伸,从而使各个导向部分42由引导部分20轴向可滑动地支撑。
如图2所示,每一导向部分42位于穿过相应衬垫4的几何中心45的线46上。另外,线46垂直于连接相应衬垫4的几何中心45和制动盘D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换句话说,线46是画至环绕制动盘旋转中心轴所形成的圆的切线并穿过几何中心45。
如此设置衬垫4以至于衬垫4的外周边缘相对于制动盘D的径向基本上沿制动盘D的外周边缘延伸。每一导向部分42位于制动盘D的圆周内。相反地,滑动销10位于制动盘D的圆周外侧并处于相对于制动盘D外周边缘的一径向外侧距离。因而,滑动销10没有直接干扰导向部分42的运动。如此选择滑动销10的位置以至于滑动销10以相对短的距离相互间隔。
如图2所示,背板41的每一端的压力接收部分43相对于相应的导向部分42定位于径向外侧(如图2的上部)。相反地,压力接收部分44相对于相应的导向部分42定位于径向内侧。因而,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定位于相应导向部分42的每一侧上。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也与相应导向部分42靠近设置。进一步地,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被限定为基本上是平面,并在同一平面内延伸。优选地,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在平行于径向线47(形成在几何中心45和制动盘D的旋转中心之间)并垂直于相应衬垫4的背板41的表面的平面(即垂直于图2的平面)内延伸。
如图2所示,固定件2具有一对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R上彼此相对的支撑部分20。固定件2也具有两对支撑面21和22。每一对支撑面21和22分别位于每一支撑部分20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上。
每一对支撑面21和22与衬垫4的背板41的相应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直接相对。因而,支撑面21和22能以面对面接触的关系啮合相应的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因此,当衬垫4受迫在一个旋转方向R上移动时,例如在正常方向上移动时(如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由于与制动盘D的接触,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衬垫4端部上(即,对应于正常旋转方向,如图2所示衬垫4的左侧上)的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接触相应的支撑面21和22。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分别承受来自相应支撑面21和22的反作用力。因此,防止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移动。
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固定件2的支撑面21和22(每一对)在基本上相同或单一平面内延伸。在另一方面,先前所述在旋转方向R上位于每一侧的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也在单个平面内延伸。因而,即使衬垫4在如图2的箭头N表示的径向地向外方向上移动,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仍可靠地接触支撑面21和22。另外,因为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以面对面接触关系接触支撑面21和22,所以能形成大的接触区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运动。
优选地,固定件2的每一支撑面21和22在平行于径向线47并垂直于相应衬垫4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图2中的平面)的平面内延伸,其中径向线47被表示在几何中心45和制动盘D的旋转中心之间。由于这种设置,支撑面21和22能可靠地防止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移动。从而,当衬垫4接触旋转制动盘D时,衬垫4可受迫在从几何中心45延伸的切线46的方向上移动。因为支撑面21和22垂直于衬垫4的移动方向延伸,通过支撑面21和22能从侧部直接面对移动方向防止衬垫4的移动。另外,因为支撑面21和22上的作用力相等,当抑制了衬垫4的移动时没有多余的力矩(扭矩)作用在衬垫4上。
如图2所示,间隙C形成在固定件2的每一支撑部分20和衬垫4的相应导向部分42之间。间隙C被确定地足够大,以至于因衬垫4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上的倾斜运动(即衬垫4绕平行于制动盘D的旋转轴的轴转动)而使得导向部分42接触支撑部分20的径向上壁和径向下壁之前,每一衬垫4的相应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43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44接触固定件2的支撑面21和22。
在这种方式下,即使衬垫4已经在旋转方向上倾斜,每一衬垫4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43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44能可靠地接触固定件2的相应支撑面21和22,而不会导致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的相互锁定。在此,术语“锁定”通常用于表示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相互在两处或多处接触并且彼此不能进一步相对旋转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代表性实施例的制动器装置1,导向部分42和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沿旋转方向形成在每一衬垫4的每一端上。当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接触固定件2。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然后承受来自固定件2的反作用力。换句话说,在旋转方向上每一衬垫4在其一端上的两个不同位置处承受来自固定件2的反作用力。因为所述两个不同位置是衬垫4的几何中心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因而不会产生多余的力矩来向衬垫4施加旋转扭矩。因此,将衬垫4压靠在固定件2的合力与传统制动器装置相比减小了。在传统制动器中,旋转力矩被正向地施加在衬垫4上并且导致将衬垫4压靠在固定件2上的合力的增加,相应地增加了作用在衬垫4上的摩擦力。
当衬垫4相对于固定件2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移动时,在衬垫4和固定件2之间可能产生摩擦力。但是,由于上述原因,这种摩擦力与传统制动器装置相比是小的。因此,衬垫4能在相对于固定件2的轴向上平滑地移动。这意味着衬垫4能在衬垫4的厚度方向(即,垂直于制动盘D的表面)上平滑地移动。用来将衬垫4压靠在制动盘D上的所需能量可以被减少。另外当没有施加制动力时,衬垫4能平滑地远离制动盘D移动。因而,即使制动盘D由于制动盘D的翘曲或震动而间断地接触衬垫4,由于所述接触,衬垫4平滑地受迫移动,远离制动盘D。出于这个原因,可减小施加在衬垫4上的拉力并减少听得见的啸声的产生。另外,通过两个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的接触能可靠并稳定地防止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运动。
如图2所示,导向部分42定位于穿过每一衬垫4的几何中心的切线46上。因而,施加在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43上的压力基本上等于施加在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44上的压力。从而,当衬垫4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固定件2在位于每一衬垫4旋转方向上一侧的每一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上施加同样的压力水平(反作用力)。
因而,当衬垫4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移动并且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正接触固定件2时,相等的摩擦力施加在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43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44上。出于这个原因,衬垫4能稳定地在轴向上移动,而没有相对于制动盘D的轴向被迫倾斜(即例如环绕穿过衬垫4的长度和每一导向部分42的轴旋转)。因此,衬垫4能在轴向上移动同时稳定地保持与制动盘D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
第二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4至8描述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第二代表性实施例是第一代表性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因而,在图4至8中,类似构件用图1至3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不再重复对这些构件的描述。
在第二代表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构件5装配在形成于衬垫4的导向部分42和固定件2的支撑部分20之间的间隙C中。支撑构件5用于防止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直接相互接触。另外,支撑构件5有助于防止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的相互磨损和摩擦。
参见图5,每一支撑构件5由弹性板形成。支撑构件5具有整体结构,其包括一对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一对插入部分51和53、一个连接部分52和一对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
如图4所示,压力接收部分50适于定位于每一衬垫4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43和固定件2的支撑面21之间。压力接收部分54适于定位于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44和支撑面22之间。当衬垫4已经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在旋转方向上位于每一支撑构件5侧面上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分别被夹紧在压力接收部分43和支撑面21之间与压力接收部分44和支撑面22之间。因此,压力接收部分50以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接触压力接收部分43和支撑面21。类似地,压力接收部分54也以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接触压力接收部分44和支撑面22。
如图5所示,插入部分5 1连接于压力接收部分50的一侧(如图4和5所示的下侧)并基本上垂直于压力接收部分50延伸。插入部分53连接于压力接收部分54的一侧(如图4和5所示的上侧)并也基本上垂直于压力接收部分54延伸。
如图4所示,在支撑构件5的已装配状态下,插入部分51和53从它们各自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朝支撑部分20的底部20b延伸。从而,插入部分51基本平行于支撑部分20的径向外侧面20a延伸。可弹性变形部分60连接于插入部分51。在已装配状态下,可弹性变形部分60弹性地变形从而定位于插入部分51和导向部分42的径向外导向面42a之间。导向面42a由于可弹性变形部分60而在制动盘D的径向地向内方向上被偏压。类似地,插入部分53基本平行于支撑部分20的径向向内侧面20c延伸。可弹性变形部分61连接于插入部分53。在已装配状态下,可弹性变形部分61弹性变形从而定位于插入部分53和导向部分42的径向向内导向面42b之间。导向面42b由于可弹性变形部分61而在制动盘D的径向地向外方向上被偏压。
再次参见图5,可弹性变形部分60具有弯曲部分60a和线性部分60b。可弹性变形部分61也具有弯曲部分61a和线性部分61b。弯曲部分60a以使弯曲部分60a朝插入部分51返回的方式从插入部分51的一端(图5中的左端)延伸。线性部分60b从弯曲部分60a朝着插入部分51并沿插入部分51延伸,且在未承载状态下相对于插入部分倾斜一角度60c。类似地,弯曲部分61a以使弯曲部分61a朝插入部分53返回的方式从插入部分53的一端(图5中的左端)延伸。线性部分61b从弯曲部分61a朝着插入部分53并沿插入部分53延伸,且在未承载状态下相对于插入部分53倾斜一定角度61c。
如图6和7所示,在支撑构件5的装配期间,衬垫4的相应导向部分42被强制性地插在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之间。衬垫4在朝制动盘D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引起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分别在弯曲部分60a和61a处变形。因此,弯曲部分60a和61a的曲率半径响应于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之间的导向部分42的插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迫使线性部分60b和61b逐渐增加它们之间的距离(即它们朝插入部分50和53伸展分开)。
以这种方式,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的变形量由于导向部分42在朝制动盘的方向上(即朝图6中的右侧)的插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产生弹性偏压力以在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42。
优选地,线性部分60b的倾斜角60c大于线性部分61b的倾斜角61c(参见图7)。因而,线性部分60b在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42的力大于线性部分61b偏压导向部分42的力。换句话说,导向部分42的径向外导向面42a承受的力大于径向内导向面42b承受的力。每一衬垫4在衬垫4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制动盘D稍稍倾斜,衬垫4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大于衬垫4的径向内侧,如图8所示。
参见图4和5,连接部分52在与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相对的一侧连接插入部分51和53。在支撑构件5的装配状态下,连接部分52被定位于支撑部分20之内从而基本平行于支撑部分20的底面20b延伸。如图5所示,一对安装部分55和56形成在连接部分52上并在已装配状态下朝支撑部分20的底面20b延伸(参见图4)。从而,安装部分55和56在支撑部分20的底面20b处连接于固定件2以将支撑构件5固定地安装到固定件2。
根据第二代表性实施例,支撑构件5的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在径向向内方向上和径向地向外方向上偏压每一衬垫4的导向部分42。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设置于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之间,如图4所示。
因而,当衬垫4受迫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在衬垫4的制动操作期间趋向引起导向部分42相对于相应引导部分20倾斜,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相互配合以使导向部分42返回到最初的未倾斜位置。另外,因为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夹置于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之间,导向部分42能可靠地并强制与支撑部分20分开。因此,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能可靠地防止导向部分42和支撑部分20锁紧在一起。
进一步地,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在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上(即朝图6中的左侧)偏压导向部分42。从而,衬垫4在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上被偏压。因此,当没有执行制动操作时,衬垫4被可靠地保持在远离制动盘D的位置上。
并且,如结合图6和7的描述,如此偏压导向部分42以至于施加在衬垫4的径向外侧上的偏压力大于施加在衬垫4的径向内侧上的偏压力。因此,每一衬垫4在衬垫4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制动盘D倾斜。衬垫4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大于衬垫4的径向内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即如图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倾斜)。
作为“拖曳现象”的公知现象发生在制动盘D安装在相对于车体倾斜的位置上(参见图8)的情况下。因此,当制动盘D偶然接触衬垫4的径向外侧时会引起这种现象。但是,根据第二代表性实施例,衬垫4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大于径向内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因而,衬垫4能合适地与制动盘D相隔从而不引起拖曳现象。
另外,如图4所示,支撑构件5设置于导向部分42和相应支撑部分20之间。防止了导向部分42和相应支撑部分20相互直接接触和相互磨损或摩擦。另外,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与支撑构件5一体形成(参见图5)。因此,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的结合没有导致制动装置零件数目的增加。在安装支撑构件5的同时可以将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连接于固定件2。
当施加力在导向部分42上以使导向部分42相对于支撑部分20(即在绕平行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倾斜时,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相互配合从而偏压导向部分42返回到最初的非倾斜位置。换句话说,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防止衬垫4在衬垫4的最初位置之外倾斜。因而,衬垫4能可靠地承受来自位于旋转方向的一侧的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的反作用力。
第三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9描述第三代表性实施例。第三代表性实施例是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因此,在图9中,类似构件用图4至8中的类似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重复对这些构件的描述。
第三代表性实施例与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使用分离的弹性构件90和91,如配置盘簧来代替支撑构件5。弹性构件90和91设置于形成在导向部分42和相应支撑部分20之间的间隙C中。
弹性构件90夹置于支撑部分20的径向向外侧面20a和导向部分42的径向向外导向面42a之间。弹性构件90变形或被压缩以安装在间隙C中。因而,弹性构件90朝支撑部分20的径向内侧偏压径向向外导向面42a。相反地,弹性构件91夹置于径向内侧面20c和径向内部导向面42b之间。弹性构件91也变形或被压缩从而安装于间隙C中。因而,弹性构件91朝支撑部分20的径向外侧偏压径向内部导向面42b。
弹性构件90和91以与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的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相同的方式偏压导向部分42。因而,弹性构件90和91也在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42。例如,每一弹性构件90和91倾斜地向导向部分20施加偏压力。导向部分42然后在径向和轴向上(轴向方向是远离制动盘D的方向)被偏压。另外,由于弹性构件90和91的偏压力,每一衬垫4在衬垫4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制动盘D倾斜。衬垫4的径向外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大于衬垫4的径向内侧与制动盘D相隔的距离(参见图8)。这是由于弹性构件90的弹性模数大于弹性构件91的弹性模数而引起的。否则,相对于弹性构件91的偏压方向而言,弹性构件90在远离制动盘D的轴向上的偏压方向要小。
弹性构件90和91可与衬垫4和固定件2分开形成。否则,弹性构件90和91可以与每一衬垫4或固定件2一体形成,或连接于每一衬垫4或固定件2。另外,为了取代盘簧,弹性构件90和91可以是板簧或弹性材料,如橡胶或具有弹性的塑料。
第四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10至16描述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第四代表性实施例是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形式。因而,在图10至16中,类似构件用图4至8中的类似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重复对这些构件的描述。
如图11所示,类似于第二代表性实施例中的支撑构件5,第四代表性实施例中的每一支撑构件5由弹性板形成。支撑构件5还具有整体结构,其包括一对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一对插入部分51和53、连接部分52和一对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在支撑构件5的已装配状态下,径向外部压力接收部分50被设置在压力接收部分43和支撑面21之间。径向内部压力接收部分54被设置在压力接收部分44和支撑面22之间。另外,插入部分51和53连接于它们各自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并从它们各自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朝支撑部分20的底部20b延伸。换句话说,插入部分51和53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R上(更具体地说,平行于切线46)从它们各自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延伸。
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与第二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的不同在于连接区57和58的结构,连接区57和58将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分别连接于插入部分51和53。
如图12所示,连接区57具有狭槽部分57a和一对桥接部分57b和57c。狭槽部分57a用作便于在连接区57的枢转运动的部分。狭槽部分57a居中地位于连接区57并优选地构造成延长狭槽。桥接部分57b设置于邻近制动盘D一侧的狭槽部分57a的一端并连接压力接收部分50和插入部分51。桥接部分57c设置于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的狭槽部分57a的另一端并也连接压力接收部分50和插入部分51。在支撑构件5的装配状态下,桥接部分57b和57c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相互对齐。
连接区58类似于连接区57。连接区58具有狭槽部分和一对桥接部分58b和58c,它们分别类似于狭槽部分57a和一对桥接部分57b和57c,如图13所示。
由于分别具有上述狭槽部分57a和58a的连接区57和58的加入,与支撑构件5的剩余部分相比,连接区57和58具有减小的刚度。因而,当施加力以使压力接收区50(54)和插入区51(53)彼此相对弯曲时,弯曲力集中在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这导致施加在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上的应力增加。因此,弯曲力可使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容易地弹性变形。换句话说,狭槽部分57a(58a)的出现便于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容易地变形。由于狭槽部分57a(58a)的存在,压力接收部分50(54)从而能容易地相对于插入部分51(53)枢转。
现在将参照图13和14并结合低负载(低液压力制动操作)下将衬垫4压靠在制动盘D上的制动操作来描述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操作。
如前面所述,当将衬垫4压靠在制动盘D上时,摩擦力产生在衬垫4和制动盘D之间,从而引起衬垫4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R上移动(参见图13)。结果,每一衬垫4的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通过支撑构件5分别承受来自支撑面21和22的反作用力。
在某些状况下,支撑构件5、衬垫4和固定件2具有在制造操作期间所导致的在大小或尺寸上的大公差。因而,如图14所示,在支撑构件5和导向部分42之间可产生间隙。在支撑构件5和支撑部分20之间也产生间隙。但是,根据第四代表性实施例,连接区57和58便于支撑构件5的弹性变形。当压力接收部分50(54)承受来自衬垫4的压力时,压力接收部分50(54)相对于插入部分51(53)可容易地绕连接区57(58)枢转。结果,压力接收部分50(54)可枢转到合适的角度位置以至于压力接收部分50(54)以面对面接触关系紧密接触衬垫4(压力接收部分43(44))和固定件2(压力接收表面21(22)),如图13所示。
如上面所述,根据第四代表性实施例,提供连接区57(58)来连接每一弹性构件5的压力接收部分50(54)和插入部分51(53)。特别地,连接区57(58)具有给连接区57(58)提供刚度减小区域的狭槽部分57a(58a)以便于产生枢转运动的弹性变形。因而,压力接收部分50(54)能相对于插入部分51(53)容易地绕连接区57(58)枢转。
结果,对应于衬垫4(压力接收部分43(44))和固定件2(压力接收表面21(22))的构造,压力接收部分50(54)可合适地枢转从而以面对面的接触关系紧密接触衬垫4和固定件2,如图13所示。这就防止或减小了衬垫4的可听得见的啸声的产生。
另外,连接区57(58)具有狭槽部分57a(58a)和一对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位于狭槽部分57a(58a)的两侧上(即邻近于制动盘D的一侧和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并沿制动盘D的轴向相互对齐以连接压力接收部分50(54)和插入部分51(53)。因此,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能可靠地防止压力接收部分50(54)和插入部分51(53)相对于彼此扭曲。结果,压力接收部分50(54)能可靠并稳定地相对于插入部分51(53)枢转。即使压力接收部分50(54)和插入部分51(53)已经相对于彼此扭曲,当该扭曲力被两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接收时,此力就被分散了。因而,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能可靠地抵抗扭曲力从而能避免或最小化对桥接部分57b和57c(58b和58c)的破坏。
另外,根据第四代表性实施例,支撑构件5具有两个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两个插入部分51和53和两个连接区57和58,如图11所示。另外,连接区57和58具有各自的狭槽部分57a和58a。因而,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能独立地绕各自的连接区57和58枢转以紧密接触衬垫4和固定件2,如图13所示。结果,能进一步减弱或最小化衬垫4的可听得见的啸声的产生。
特别地,每一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能独立地枢转以紧密接触衬垫4和固定件2。这允许压力接收部分43和44通过支撑构件5的各自的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合适地承受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
第五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17描述第五代表性实施例。第五代表性实施例涉及了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每一支撑构件5的变化形式。第五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的不同之处在于用连接区70和71分别代替连接区57和58,如图17所示。在其它方面,第五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中的支撑构件5相同。
如图17所示,类似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5,第五代表性实施例的每一支撑构件5由弹性板形成并具有整体结构,其包括一对压力接收部分50和54、一对插入部分51和53、连接部分52和一对可弹性变形部分60和61。
压力接收部分50和插入部分51通过连接区70相互连接。压力接收部分54和插入部分53通过连接区71相互连接。连接区70具有一对狭槽部分70a和70b和一桥接部分70c。狭槽部分70a和70b用作便于在连接区70处的枢转运动的部分并优选地被构造成位于桥接部分70c两侧上的延长狭槽。狭槽部分70a位于邻近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上具有开口端。狭槽部分70b位于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的相应部分上具有开口端。桥接部分70c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基本上位于连接区70的中心。类似地,连接区71具有一对狭槽部分71a和71b和一桥接部分71c。狭槽部分71a和71b用作便于在连接区71处的枢转运动的部分并优选地被构造成位于桥接部分71c两侧上的延长狭槽。狭槽部分71a位于邻近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上具有开口端。狭槽部分71b位于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具有相应的开口端。桥接部分71c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基本上位于连接区71的中心。
由于具有狭槽部分70a和70b(71a和71b),与支撑构件5的剩余部分相比,连接区70(71)的刚度减小。当施加力以使压力接收部分50(54)和插入部分51(53)相互弯曲时,弯曲力集中在桥接部分70c(71c),从而引起施加在桥接部分70c(71c)上的应力增加。因此,弯曲力容易地使桥接部分70c(71c)弹性变形。
第六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18至21描述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第六代表性实施例涉及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变化形式。第六代表性实施例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每一支撑构件8(图中仅示出一个支撑构件8)具有单一的压力接收部分80和单一的可弹性变形部分84,如图18所示。另外,如图20所示,每一衬垫4的导向部分42(图20中仅示出一个导向部分42)位于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中的导向部分42(参见图10)的不同位置处。因而,将主要结合与第四代表性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来描述第六代表性实施例。
参见图18,支撑构件8由弹性板形成并具有整体结构,其包括插入部分81和连接部分82,另外还包括压力接收部分80和可弹性变形部分84。压力接收部分80和插入部分81通过连接区85相互连接。
如图18和19所示,连接区85具有狭槽部分85a和一对桥接部分85b和85c。狭槽部分85a用作便于在连接区85处进行枢转的部分。狭槽部分85a位于连接区85的中心并优选地被构造为延长狭槽。桥接部分85b位于邻近制动盘D的一侧的狭槽部分85a的一端上并连接压力接收部分80和插入部分81。桥接部分85c位于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的狭槽部分85a的另一端上并也连接压力接收部分80和插入部分81。在图20中所示的支撑构件8的已装配状态下,桥接部分85b和85c沿制动盘D的轴向相互对齐。
如图18所示,可弹性变形部分84具有弯曲部分84a和线性部分84b。弯曲部分84a以使弯曲部分84a朝插入部分83返回的方式从插入部分83的一侧延伸(如图18中的左侧)。线性部分84b从弯曲部分84a朝着插入部分83并沿插入部分83延伸并在未承载状态下相对于插入部分83倾斜一预定角度。
如图20所示,在第六代表性实施例中,导向部分42被构造成和以第四代表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上形成在衬垫4每一端处的突起。但是,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的导向部分42相对于制动盘D被径向向内定位。更具体地说,导向部分42定位于衬垫4的径向向内端(图20中所示的低端)。另外,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的衬垫4仅具有一个压力接收部分43。压力接收部分43在制动盘D的径向向外方向上从导向部分42延伸。在导向部分42的径向内侧上没有设置压力接收部分。相反地,固定件2的支撑部分20被构造成凹槽并且定位于对应于第四实施例的导向部分42的位置处。但是,固定件2在支撑部分20的径向外侧上仅具有一个支撑面21。在支撑部分20的径向内侧上没有形成支撑面。
将参照图20和21并结合将衬垫4压靠在制动盘D上的制动操作来描述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的操作。当将衬垫4被压靠在制动盘D上时,衬垫4受迫在制动盘D的旋转方向R上移动(参见图20)。因而,每一衬垫4的压力接收部分43通过支撑构件8承受来自固定件2的支撑面21的反作用力。如前面第四实施例所讨论的那样,支撑构件8、衬垫4和固定件2可能具有在正常制造期间所导致的在大小或尺寸上的大的公差。因此,如图21所示,在支撑构件8和导向部分42之间可能产生间隙。同样,在支撑构件8和支撑部分20之间也可能产生间隙。但是,连接区85便于支撑构件8的弹性变形。当压力接收部分80承受来自衬垫4的压力时,压力接收部分80能容易地绕连接区85相对于插入部分81枢转。因此,压力接收部分80根据衬垫4(压力接收部分43)和固定件2(压力接收表面21)的结构枢转到合适的角度位置从而使压力接收部分80以面对面的接触关系紧密接触衬垫4和固定件2,如图20所示。
第七代表性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22和23描述第七代表性实施例。第七代表性实施例涉及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的每一支撑构件8的变化形式。第七代表性实施例的每一支撑构件8与第六代表性实施例中的每一支撑构件8的不同仅在于:用图22中所示的连接区86代替图18中所示的连接区85。在所有其它方面,第七代表性实施例的每一支撑构件8与第六代表性实施例中的每一支撑构件8相同。
如图22所示,类似于第六代表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8,支撑构件8由弹性板形成并具有整体结构,包括压力接收部分80、插入部分81、连接部分82和可弹性变形部分84。
压力接收部分80和插入部分81通过连接区86相互连接。连接区86具有一对狭槽部分86a和86b和桥接部分86c。狭槽部分86a和86b用作便于在连接区86处的枢转运动的部分并优选地被构造成位于桥接部分86c两侧上的延长狭槽。狭槽部分86a位于邻近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具有开口端。狭槽部分86b位于远离制动盘D的一侧上并在该侧具有相应的开口端。桥接部分80c在制动盘D的轴向上基本上位于连接区86的中心。
由于设有狭槽部分86a和86b,连接区86的刚度减小。当施加力以使压力接收部分80和插入部分81彼此相对弯曲时,弯曲力可能集中在桥接部分86c上,以至于施加在桥接部分86c上的应力增加。结果,该弯曲力能容易地使桥接部分86c弹性变形。
(第一至第七代表性实施例的可能的替换设置)
(1)尽管在上面的代表性实施例中导向部分被构造成突起而支撑部分被构造成凹槽,但是可以改变这种设置以使导向部分构造成凹槽而将支撑部分构造成突起。
(2)尽管在上面的代表性实施例中导向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沿制动盘的旋转方向设置于每一衬垫的两端上,但是导向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可以仅设置于每一衬垫的在制动盘的正常方向或主旋转方向上一端上,其中的正常方向或主旋转方向是在汽车向前运动期间的旋转方向。
(3)尽管弹性板构造了第二和第四至第七代表性实施例中的可弹性变形部分,但是可弹性变形部分可以由线弹簧或弹性材料如橡胶或具有弹性的塑料取代。
(4)尽管在第二至第七代表性实施例中,可弹性变形部分被构造成在倾斜方向上偏压导向部分(以在远离制动盘的制动盘的径向上和制动盘的轴向上施加力),但是也可以组合任何其它的设置。例如,朝制动盘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导向部分上并且可弹性变形部分通过该倾斜面施加偏压力作用于导向部分。在第二至第五代表性实施例中,这种倾斜面可以形成在导向部分42的径向外部表面42a和径向内部表面42b上。通过合适地设定倾斜面的倾斜角,衬垫4被偏压以至于衬垫的径向外侧在远离制动盘的方向上被偏压的力大于径向内侧在远离制动盘的方向上被偏压的力。
(5)在第二至第七代表性实施例中,已经结合浮动式盘式制动器装置描述了支撑构件(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分)。但是,支撑构件(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分)也可以运用到不同类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如相对式盘式制动器装置。
(6)在第四至第七代表性实施例中,连接区具有狭槽部分以便于枢转运动。但是,具有薄厚度的部分或被底部构成凹槽的部分可以取代所述狭槽部分。
(7)在第四和第五代表性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具有两个连接区,每一连接区具有狭槽部分。但是,狭槽部分可以仅形成在一个连接区中。同样具有这种设置,能便于压力接收部分相对于衬垫枢转以紧密接触衬垫和固定件。

Claims (20)

1、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
旋转制动盘,其具有旋转方向和轴向方向;
至少一个衬垫,其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具有设置于衬垫一端上的导向部分;
固定件,其具有被设置成或被构造成可滑动地支撑导向部分的支撑部分,从而衬垫可以在制动盘的轴向上移动;
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形成在衬垫的至少一端上并被设置成和被构造成承受来自固定件的反作用力,从而当所述衬垫受到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的力时限制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
其特征在于: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相对于制动盘分别设置于导向部分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进一步包括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其形成在固定件上并分别设置于支撑部分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上,
其特征在于:当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施力于衬垫时,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收表面接触相应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都形成在衬垫的至少一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都形成在固定件上,
其中当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施力于衬垫时,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分别接触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在单一平面内延伸,并且
其中径向外部支撑表面和径向内部支撑表面在所述的单一平面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部分位于一条线上,该线相切于环绕制动盘的旋转轴而画出的圆并经过衬垫的几何中心,
其中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承受来自固定件的基本相等的反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的偏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偏压装置在径向向内方向和径向向外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偏压所述导向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压装置在径向向内方向和径向向外方向上一起偏压所述导向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压装置也偏压导向部分在轴向上远离制动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压装置在轴向上从导向部分的两侧偏压导向部分,
其中从径向外侧施加于导向部分的轴向偏压力大于从径向内侧施加于导向部分的轴向偏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的支撑构件,
其特征在于:由于支撑构件防止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直接相互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构件与偏压装置一体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构件包括:
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其夹置于衬垫的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收表面和固定件之间;
其中当衬垫受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时,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被夹紧在衬垫和固定件之间;和
至少一个插入部分,其设置于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并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从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延伸;
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的至少一个插入部分通过连接区相互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所述的至少一个插入部分和所述连接区相互间一体地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的至少一个插入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绕连接区弹性枢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区包括刚度减小部分以便于枢转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硬度减小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连接区上的狭槽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刚度减小部分包括单一的狭槽部分,以及
其中连接区进一步包括一对连接在至少一个压力接收部分和至少一个插入部分之间的桥接部分,以及
其中一个桥接部分设置于邻近制动盘的狭槽部分的一侧上,另一个桥接部分设置于远离制动盘的狭槽部分的另一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和支撑部分中的一个被构造成突起,而引导部分和支撑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构造成用于容纳该突起的凹槽,和
其中在突起和凹槽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当衬垫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上倾斜时,在导致突起和凹槽锁定之前使径向外部压力接收表面和径向内部压力接收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收表面与固定件接触。
CN200410092196A 2003-10-14 2004-10-14 盘式制动器装置 Active CN1005802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3693/2003 2003-10-14
JP2003353693A JP2005121051A (ja) 2003-10-14 2003-10-14 浮動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53693/03 2003-10-14
JP2003359729A JP4432446B2 (ja) 2003-10-20 2003-10-20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59729/2003 2003-10-20
JP359729/03 2003-10-20
JP378316/2003 2003-11-07
JP378316/03 2003-11-07
JP2003378316A JP4599828B2 (ja) 2003-11-07 2003-11-07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パッドサポート、及びそのパッドサポートを備え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7340A true CN1607340A (zh) 2005-04-20
CN100580268C CN100580268C (zh) 2010-01-13

Family

ID=34557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2196A Active CN100580268C (zh) 2003-10-14 2004-10-14 盘式制动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01257B2 (zh)
CN (1) CN100580268C (zh)
DE (1) DE10200405013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147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盘式制动器
CN102537148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片新增弹性顶杆总成
CN103348157A (zh) * 2011-02-10 2013-10-09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用制动衬块装置和制造制动衬块装置的方法
CN101932846B (zh) * 2008-02-22 2013-10-30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衬片
CN107076231A (zh) * 2014-09-23 2017-08-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12334676A (zh) * 2018-06-20 2021-02-05 福乐尼·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卡钳中的摩擦衬垫的弹簧
CN114466981A (zh) * 2019-10-14 2022-05-10 沃尔沃卡车集团 制动盘和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1074B1 (en) * 2005-02-17 2006-01-31 Robert Bosch Gmbh Disc Brake
JP4477540B2 (ja) * 2005-04-28 2010-06-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DE112006001595T5 (de) * 2005-06-27 2008-07-10 Haldex Brake Products Ab Scheibenbremse
US7578374B2 (en) * 2005-07-19 2009-08-25 Advics Co., Ltd. Disk brake device
US8276717B1 (en) * 2007-11-15 2012-10-02 Robert Bosch Gmbh High/low shoe abutment
FR2925636B1 (fr) 2007-12-21 2010-04-02 Bosch Gmbh Robert Systeme de montage de patin de frein a disque.
FR2927388B1 (fr) * 2008-02-11 2010-05-28 Bosch Gmbh Robert Guidage d'un support de plaquette de frein a disque
JP5178596B2 (ja) * 2009-03-23 2013-04-10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120312642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Bosco Jr Robert Friction pad spreader, assembly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reof
DE102012002734A1 (de) * 2012-02-10 2013-08-14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elaghaltesystem einer Scheiben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540061B1 (en) 2012-08-17 2013-09-24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73240B2 (en) 2012-08-17 2015-03-10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73720B2 (en) 2012-08-17 2015-03-10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60381B2 (en) 2012-08-17 2015-02-24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44614B1 (en) 2012-08-17 2013-10-01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FR3005127B1 (fr) * 2013-04-29 2015-04-17 Chassis Brakes Int Bv "frein a disque a patin de freins stabilises, et procedes associes d'assemblage et de remplacement d'un patin"
DE102021208405A1 (de) 2021-08-03 2023-02-09 Mando Corporation Bremsklotzfeder und Scheibenbremsensystem
DE102022200654A1 (de) * 2022-01-20 2023-07-20 Hl Mando Corporation Bremsbelaganordnung mit einer Belagfeder für ein Scheibenbremssystem und Scheibenbrem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24520B2 (en) * 1981-02-09 1982-09-23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ad clip for disc brake
JPS59101022U (ja) * 1982-12-27 1984-07-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ツプロテクタ付デイスクブレ−キ
JPH0510832A (ja) 1991-07-03 1993-01-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温度検出装置
JP3147471B2 (ja) * 1992-03-12 2001-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ブレーキ
JPH05280563A (ja) * 1992-03-31 1993-10-26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135372B2 (ja) 1992-08-06 2001-02-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H0874898A (ja) * 1994-06-29 1996-03-19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JP3346053B2 (ja) * 1994-11-07 2002-11-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838586B2 (ja) * 1996-09-25 2006-10-25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JP3303780B2 (ja) 1998-07-08 2002-07-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2155977A (ja) * 2000-11-22 2002-05-31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GB0214705D0 (en) * 2002-06-26 2002-08-07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Pad spring and disc brake incorporating a pad spring
US7318503B2 (en) * 2004-04-26 2008-01-15 Akebono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Pad retaining clip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846B (zh) * 2008-02-22 2013-10-30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衬片
CN101846147A (zh) * 2009-03-26 2010-09-29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盘式制动器
CN101846147B (zh) * 2009-03-26 2012-09-05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盘式制动器
CN103348157A (zh) * 2011-02-10 2013-10-09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用制动衬块装置和制造制动衬块装置的方法
CN103348157B (zh) * 2011-02-10 2016-07-06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用制动衬块装置和制造制动衬块装置的方法
CN102537148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片新增弹性顶杆总成
CN107076231A (zh) * 2014-09-23 2017-08-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07076231B (zh) * 2014-09-23 2019-08-13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12334676A (zh) * 2018-06-20 2021-02-05 福乐尼·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卡钳中的摩擦衬垫的弹簧
CN112334676B (zh) * 2018-06-20 2022-10-25 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卡钳中的摩擦衬垫的弹簧
CN114466981A (zh) * 2019-10-14 2022-05-10 沃尔沃卡车集团 制动盘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0268C (zh) 2010-01-13
DE102004050138A1 (de) 2005-06-02
US20050115779A1 (en) 2005-06-02
US7201257B2 (en) 2007-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7340A (zh) 盘式制动器装置
CN1065033C (zh)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CN1854554A (zh) 盘式制动器
CN1317517C (zh) 一种用于张紧无端元件的皮带张紧器
CN100340784C (zh) 公差环组件
CN107076231B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782448A (zh) 球窝接头装置
US20060027427A1 (en) Laminated shim for disk brake and pad unit having the laminated shim
CN1737398A (zh) 浮动钳型盘式制动器
CN1273319C (zh) 机动车的驱动/转向桥
CN1854552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
CN1832880A (zh) 车辆转向用伸缩轴
JP2004327001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ホルダー
CN1211900C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226731C (zh) 盘装置
CN1727723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697942A (zh) 浮动卡钳型盘式制动器
CN1295100C (zh) 车辆用地板软垫及车辆用地板软垫卡止件
CN1926350A (zh) 等速万向节
CN1407251A (zh) 扭矩限制器和具有扭矩限制器的旋转件
CN1713493A (zh) 电动机
CN1833115A (zh) 轴和毂的动力传输机构
CN1086780C (zh) 盘式制动器
CN1853063A (zh) 密封装置
CN1282160C (zh) 磁盘驱动器的磁头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