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4936B -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4936B
CN102044936B CN201010526914.3A CN201010526914A CN102044936B CN 102044936 B CN102044936 B CN 102044936B CN 201010526914 A CN201010526914 A CN 201010526914A CN 102044936 B CN102044936 B CN 102044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mounting panel
caulking part
caulk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69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4936A (zh
Inventor
日高秀彦
林重雄
中村昌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67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939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4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4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4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4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具备:静止部、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将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被配置于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驱动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静止部位于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电路基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的连接器。安装板具有铆接部,其与电路基板的上面抵接而将电路基板固定。在连接器的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至少1个铆接部。在电路基板的容易产生翘曲的连接器的附近,将电路基板机械地固定于安装板上。由此,就可以不用将电路基板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而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

Description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盘驱动器等盘片驱动装置中,搭载有用于使盘片旋转的无刷电机。对于以往的无刷电机的结构而言,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2-262540号公开公报中。该公报中记载的无刷电机具有用于电机安装的安装基部、安装有用于驱动及控制电机的电路的至少一部分的印制电路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2540号日本公开公报
日本特开2002-262540号日本公开公报中记载的无刷电机中,印制电路板被利用双面胶粘接固定于安装基部上。但是,在将各种电子部件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时,会有印制电路板因热而翘曲的情况。在将产生了翘曲的印制电路板固定于安装基部时,需要一边向安装基部推压印制电路板而矫正印制电路板的翘曲,一边将印制电路板用双面胶粘接在安装基部。
另外,即使如上所述使用双面胶将印制电路板固定于安装基部,如果印制电路板的翘曲的力比双面胶的粘接力更强,则被暂时粘接的印制电路板就会再次翘曲。其结果是,会有印制电路板的一部分从安装基部浮起的情况。从安装基部浮起的印制电路板的一部分,与盘片驱动装置内的其他的构件冲突,有可能对盘片驱动装置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印制电路板浮起来的话,则必须将盘片驱动装置的厚度增大印制电路板浮起的量。也就是说,印制电路板的浮起还会成为阻碍盘片驱动装置的薄型化的要因。
当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有连接器的情况下,在连接器的附近,特别容易产生印制电路板的翘曲。该翘曲是在焊接设于连接器中的多个端子管脚时产生的。
另外,在印制电路板具有局部地缩颈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印制电路板的翘曲。这是因为,在印制电路板中的缩颈位置容易集中翘曲的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其不用将电路基板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就能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上,还可以抑制在固定后电路基板从安装板上浮起。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电机的盘片驱动装置。
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具备:静止部、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上述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将上述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配置于上述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上述静止部旋转驱动上述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
上述静止部位于上述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上述电路基板具有连接器和边缘。连接器位于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边缘位于上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者位于上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面的交界。利用至少一个固定部,将上述电路基板固定于上述安装板上。上述固定部位于上述连接器的上述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具备:静止部、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上述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将上述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配置于上述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上述静止部旋转驱动上述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
上述电路基板具有狭窄部。狭窄部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在上述长度方向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相邻的部分短。上述静止部位于上述狭窄部的上述一方侧。上述电路基板具有边缘。上述边缘位于上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者位于上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面的交界。利用至少一个固定部,将上述电路基板固定于上述安装板上。上述固定部位于上述狭窄部或上述狭窄部的上述另一方侧。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在容易产生电路基板的翘曲的连接器的附近,安装板与电路基板由固定部固定。由此,在电机的制造时,就可以将电路基板不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地固定于安装板上。另外,还可以在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上后,抑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从安装板上浮起。
另外,根据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在电路基板的狭窄部产生了翘曲的情况下,在容易产生电路基板的浮起的位置,安装板与电路基板由固定部固定。由此,在电机的制造时,就可以将电路基板不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地固定于安装板上。另外,还可以在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上后,抑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从安装板上浮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机的俯视图。
图2是电机的俯视图。
图3是盘片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4是无刷电机的纵剖面图。
图5是无刷电机的俯视图。
图6是外缘铆接部的纵剖面图。
图7是内缘翻边铆接部的纵剖面图。
图8是具有螺旋紧固部的无刷电机的俯视图。
图9是螺旋紧固部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向安装板上固定电路基板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无刷电机的俯视图。
图12是对置部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盘片驱动装置
2、102、202静止部
3、103、203旋转部
4、104、204安装板
5、105、205电路基板
6绝缘片
9、109、209中心轴
11外罩
12盘片托盘
13、313无刷电机
14访问部
41~47、140、240铆接部
48a~48d减轻重量部
49对置部
51第一宽域部
52第二宽域部
53、253狭窄部
54第一连接器
54a、54b端子管脚
55第二连接器
56焊锡部
57接地图案
60螺旋紧固部
61螺钉
90盘片
113、213电机
154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以下将沿着电机的中心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安装板将电路基板侧设为上,对各部的形状或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但是,这只不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定义了上下方向的方法。该定义并不限定将本发明的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搭载于实际的机器中时的设置姿势。
<1.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组件>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113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电机113具备静止部102、旋转部103、安装板104、电路基板105。
静止部102被固定于安装板104上。旋转部103由静止部102所支承。另外,旋转部103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109为中心,而相对于静止部102旋转。电路基板105被配置于安装板104的上面侧。在电路基板105中,安装有用于相对于静止部102旋转驱动旋转部103的电子电路。
静止部102位于电路基板10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Xc的一方侧Xa。另外,电路基板105具有连接器154。连接器154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Xc的另一方侧Xb。电路基板105由铆接部140固定于安装板104上。铆接部140是将安装板104的一部分抵接电路基板105的上面的部分。
在电路基板105中,铆接部140在连接器154的一方侧Xa的端部的另一方侧Xb的位置上至少配置有1个。如上所述,在连接器154的附近,容易产生电路基板105的翘曲。在该连接器154的附近,利用铆接部140固定安装板104与电路基板105。
由此,在电机113的制造时,可以将电路基板105不向安装板104的上面推压而固定于安装板104上。另外,还可以在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上后,抑制电路基板的一部分从安装板104上浮起。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上所述,铆接部140形成与电路基板105的上面抵接的结构。除此以外的结构,也可以是铆接部140与位于电路基板105的上面和其他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在与上述的铆接部140相同的位置,取代铆接部140而设置螺旋紧固部。螺旋紧固部只要设为如下的形式即可,即,向电路基板105及安装板104中插入螺钉,以使螺钉的头部抵接电路基板105的上面。
即,利用铆接部140或螺旋紧固部之类的固定部,将电路基板105固定于安装板104上。
<2.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组件>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机213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电机213具备静止部202、旋转部203、安装板204、电路基板205。
静止部202被固定于安装板204上。旋转部203由静止部202支承,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209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02旋转。电路基板205被配置于安装板204的上面侧。在电路基板205中,安装有用于相对于静止部202旋转驱动旋转部203的电子电路。
电路基板205具有与其长度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比在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及另一方侧Xb相邻的部分短的狭窄部253。静止部202位于狭窄部253的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电路基板205由铆接部240固定于安装板204上。铆接部240是将安装板240的一部分抵接电路基板205的上面的部分。
铆接部240在狭窄部253或狭窄部253的长度方向X的另一方侧Xb的位置上至少配置有1个。狭窄部253中,因电路基板205的翘曲而产生的应力容易集中。由此,在狭窄部253中,容易产生电路基板205的浮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易产生电路基板205的浮起的位置,利用铆接部240固定安装板204与电路基板205。由此,在电机213的制造时,可以将电路基板205不向安装板204的上面推压而固定于安装板204上。另外,在将电路基板205固定于安装板204上后,还可以抑制电路基板205的一部分从安装板204上浮起。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上所述,铆接部240与电路基板205的上面抵接。除此以外的结构,铆接部240也可以与位于电路基板205的上面和其他的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
另外,也可以在与上述的铆接部240相同的位置,取代铆接部240而设置螺旋紧固部。螺旋紧固部只要设为如下的形式即可,即,向电路基板205及安装板204中插入螺钉,以使螺钉的头部抵接电路基板205的上面。
即,利用铆接部240或螺旋紧固部之类的固定部,将电路基板205固定于安装板204上。
<3.更具体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盘片驱动装置的构成>
图3是盘片驱动装置1的纵剖面图。盘片驱动装置1是一边以中心轴9为中心旋转光盘90(以下简称为“盘片90”),一边进行“信息的读出”及“信息的写入”的装置。如图3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具备外罩11、盘片托盘12、无刷电机13、访问部14。
外罩11是在内部收纳盘片托盘12、无刷电机13及访问部14的壳体。盘片托盘12可以配置盘片90,在外罩11的外部与内部之间滑行移动。利用该滑行移动,将盘片90相对于外罩11搬入及搬出。无刷电机13固定于盘片托盘12上。盘片90由无刷电机13的旋转部3保持,被利用无刷电机13以中心轴9为中心旋转。
访问部14具有头14a,其具备光拾取功能。访问部14使头14a沿着利用无刷电机13旋转的盘片90的记录面移动,进行“信息的读出”及“信息的写入”。而且,访问部14的头14a也可以仅对盘片90的记录面进行“信息的读出”及“信息的写入”的任意一方。
<3-2.无刷电机的构成>
接下来,对上述的无刷电机13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是无刷电机13的纵剖面图。如图4所示,无刷电机13具备静止部2、旋转部3、安装板4、电路基板5。
静止部2被固定于安装板4上。静止部2具有静止轴承组件21、定子组件22。静止轴承组件21是将轴31以能旋转的状态支承的机构。定子组件22具备具有多根齿部23a的定子芯23、卷绕在各齿部23a上的线圈24。线圈24的下端部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夹隔着间隙而相互面对。
旋转部3被相对于静止部2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台32、转子磁铁33、卡盘部34。轴31是沿着中心轴9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形的构件。转台32是固定于轴31上而与轴31一起旋转的构件。转子磁铁33被固定于转台32上。转子磁铁33形成近似圆环形。转子磁铁33的内周面成为与定子芯23的齿部23a的端面相面对的磁极面。
转台32具有内侧圆筒部32a、平板部32b、外侧圆筒部32c。内侧圆筒部32a是利用压入与轴31联结的近似圆筒状的部位。平板部32b是从内侧圆筒部32a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展开的部位。另外,外侧圆筒部32c是从平板部32b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的近似圆筒形的部位。在外侧圆筒部32c的内侧,保持着转子磁铁33。
外侧圆筒部32c的下端部、或转子磁铁33的下端部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夹隔着间隙而相互面对。
在转台32的上面,固定有近似圆环形的载放构件35。盘片90被以其下面与载放构件35的上面接触的状态,载放于转台32上。另外,盘片90的内周部由卡盘部34保持。即,转台32、载放构件35及卡盘部34构成保持盘片90的保持部。
当从外部电源(图示略)对静止部2的线圈24提供驱动电流时,在定子芯23的多个齿部23a中产生磁通。此后,利用各齿部23a与转子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圆周方向的转矩。利用该转矩,旋转部3以中心轴9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由旋转部3保持的盘片90与旋转部3一起,以中心轴9为中心旋转。
安装板4是支承静止部2及电路基板5的板材。安装板4被固定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盘片托盘12上。静止部2、旋转部3及电路基板5的高度位置是以安装板4的上面为基准设定的。安装板4的材料使用比电路基板5刚性更高的材料。例如,作为安装板4的材料,可以使用铝合金等金属。
电路基板5被配置于安装板4的上面侧。在电路基板5中,安装有电子电路。该电子电路可以对静止部2的线圈24提供驱动电流。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路基板5,使用可以在上面及下面双方中安装电子部件的双面基板。由此,在电路基板5的下面与安装板4的上面之间,夹设有用于防止电气性短路的绝缘片6。
图5是无刷电机13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具有在局部具有缩颈的近似长方形的外形。沿着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的短边的宽度方向Y,相当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盘片托盘12的移动方向。另外,沿着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的长边的长度方向X,相当于与盘片托盘12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电路基板5具有第一宽域部51、第二宽域部52和狭窄部53。第一宽域部51是近似三角形的区域。第一宽域部51位于狭窄部53的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第二宽域部52是近似三角形的区域。第二宽域部52位于狭窄部53的长度方向X的另一方侧Xb。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宽域部52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及宽度方向Y的宽度都比第一宽域部51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及宽度方向Y的宽度短。
狭窄部53是在第一宽域部51与第二宽域部52之间沿宽度方向Y缩颈的部位。即,狭窄部5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比第一宽域部51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及第二宽域部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短。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5中,存在有宽度方向Y的宽度极小的2个部位的极小部53a、53b。本实施方式的狭窄部53包括这2个极小部53a、53b。
除去细部以外,安装板4具有沿着电路基板5的外缘部的轮廓。在安装板4中,也形成有与电路基板5的狭窄部53对应的缩颈。
如图5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访问部14的头14a相对于长度方向X及宽度方向Y倾斜地移动。头14a向无刷电机13接近,从盘片90的内周部的附近的区域读取信息。
在头14a最接近无刷电机13时,头14a的角部14b接近至中心轴9的附近。在电路基板5中未形成狭窄部53的情况下,角部14b就有可能与电路基板5和安装板4冲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角部14b与电路基板5和安装板4冲突,在电路基板5中,形成有与角部14b对应的狭窄部53。同样地,在安装板4中,也形成有与角部14b对应的缩颈。
也就是说,在头14a接近无刷电机13时,头14a的角部14b就会接近狭窄部53。此时,角部14b位于狭窄部53。由此,可以避免电路基板5与角部14b的冲突。
同样地,在安装板4中,也形成有与狭窄部53对应的缩颈。在头14a接近无刷电机13时,角部14b位于该缩颈的位置。由此,可以避免安装板4与角部14b的冲突。
利用此种构成,就可以使头14a与无刷电机13的静止部2及旋转部3接近。
另外,静止部2及旋转部3被配置于第一宽域部51中。另外,静止部2及旋转部3相对于电路基板5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位置Xc配置于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在转台32的下方位置,安装板4的外缘部被以沿着转台32的外缘部的近似圆弧状形成。这样,就可以使头14a更加接近静止部2及旋转部3。
电路基板5具有第一连接器54及第二连接器55。第一连接器54及第二连接器55,借助电缆分别与盘片驱动装置1内的其他的部位连接。第一连接器54及第二连接器55分别起到在电路基板5与其他的部位之间交接电源电流或控制信号的界面的作用。第一连接器54及第二连接器55具有多个端子管脚。端子管脚的个数可以设为至少10条以上(包括10条)。各端子管脚被焊接在电路基板5上。
第一连接器54及第二连接器55都配置于电路基板5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位置Xc的另一方侧Xb。第一连接器54被按照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电路基板5的上面侧。第一连接器54的一部分配置于狭窄部53中。第一连接器54的其他的部分配置于第二宽域部52中。
第二连接器55被相对于长度方向X及宽度方向Y倾斜地配置于电路基板5的下面侧。第二连接器55将其整体配置于第二宽域部52中。
电路基板5由多个铆接部41~47固定于安装板4中。本实施方式中,铆接部的个数为7个。铆接部41~47都使安装板4局部地塑性变形,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抵接。
图6是将铆接部41沿与长度方向X正交的平面切割的纵剖面图。铆接部41是使安装板4的外缘部塑性变形的外缘铆接部。
在形成铆接部41时,首先,利用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在安装板4的外缘部,形成向图6中的上方延伸的爪部4a。图6中,铆接前的爪部4a被以双点划线表示。
然后,在安装板4的上面夹隔着绝缘片6配置电路基板5。其后,将爪部4a利用铆接向内侧(图6中的左侧)折曲,使之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抵接。这样,就在安装板4的上面与折曲了的爪部4a之间将电路基板5夹持固定。图6中,铆接后的爪部4a被以实线表示。
这样,铆接部41利用形成于安装板4的外缘部的爪部4a,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由此,就不需要为了设置铆接部41而在电路基板5中形成孔或切槽。所以,可以不使电路基板5上的安装空间大幅度减少地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
另外,一般来说,在电路基板5的外缘部,特别容易产生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浮起。如上所述,铆接部41将电路基板5的外缘部固定于安装板4上。由此,就可以抑制电路基板5的外缘部相对于安装板4的浮起。
另外,如图6所示,在铆接部41的爪部4a中,形成有剖视时近似V字形的槽4b。槽4b的最深部的高度位置H1被设定为比电路基板5的上面的高度位置H2高。
即,如图6所示,爪部4a在电路基板5的上面的上方,具有截面积达到最小的部分。在将爪部4a铆接时,以槽4b的位置作为基点,将爪部4a向电路基板5的上面侧折曲。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位置将爪部4a折曲。
另外,通过设置槽4b,可以不与电路基板5的边缘5a冲突地折曲爪部4a。折曲后的爪部4a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进行面接触,对电路基板5提供向下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抑制由铆接部41引起的在电路基板5中产生的相对于安装板4的浮起。
图7是铆接部42、43、44、45、46或47的纵剖面图。铆接部42~47是内缘翻边铆接部,是通过将安装板4的外缘部以外的部位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并铆接而形成的。
在形成铆接部42~47时,首先,对安装板4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向图7中的上方突出的圆筒部4c。图7中,铆接前的圆筒部4c被以双点划线表示。
在电路基板5中,形成有与圆筒部4c对应的多个圆孔5b。圆筒部4c被插入圆孔5b。
其后,将圆筒部4c的上端部利用铆接向外侧折曲,使之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抵接。这样,就会将电路基板5利用安装板4的上面和折曲了的圆筒部4c夹持而固定。
而且,铆接部42~47也可以被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进行面接触地折曲。此外,如图7所示,铆接部42~47也可以被与位于电路基板5的上面和规定圆孔5b的圆筒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地折曲。
而且,在安装板4的铆接部42~47的周围,形成有与其他的部位相比朝向轴向下侧凹下的环状的凹部。
铆接部42~47的圆筒部4c被沿与中心轴9正交的所有方向折曲。由此,铆接部42~47不仅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而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将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高精度地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内缘翻边铆接部的铆接部42~47被设于多处。这样,还可以抑制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旋转方向的偏移。
在电路基板5上,有时安装有像光雕(lightscribe)用的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或霍尔元件等那样用于检测盘片90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对于这些传感器,要求相对于旋转部3的高位置精度。假设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位置精度低,则有可能难以利用这些传感器检测出旋转体3的位置等。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铆接部42~47,可以将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固定,同时将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高精度地定位。所以,即使在将上述的传感器配置于电路基板5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这些传感器相对于旋转部3的定位的精度。
另外,如上所述,当在安装板4的上面配置电路基板5时,向形成于电路基板5中的圆孔5b中插入折曲前的圆筒部4c。这样,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位置就被临时确定。由此,就不需要另外地准备夹具来临时确定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位置的工序。
另外,不需要在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中,设置用于插入定位用的夹具的孔,以便临时确定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位置。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电路基板5上的安装空间。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3个铆接部45~57被配置于第一连接器54的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的端部的另一方侧Xb的位置。由此,在容易产生电路基板5的翘曲的第一连接器54的附近,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被利用铆接部45~47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狭窄部53及第二宽域部52中,配置有3个铆接部45~47。狭窄部53及第二宽域部52是在狭窄部53中产生翘曲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电路基板5的浮起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被利用铆接部45~47固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5的容易产生翘曲或浮起的位置上,配置有铆接部45~47。由此,在无刷电机13的制造时,可以不将电路基板5向安装板4的上面推压地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另外,还可以在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后,抑制电路基板5从安装板4上浮起。
第一连接器54的多个端子管脚54a被沿长度方向X排列。由此,在将这些端子管脚54a焊接在电路基板5上时,会对电路基板5施加热,容易在电路基板5中产生长度方向X的翘曲。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器54的长度方向X的两个端部的附近,配置有铆接部44、47。由此,就可以抑制由第一连接器54引起的电路基板5的长度方向X的翘曲。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狭窄部53中配置有第一连接器54的一部分。在狭窄部53中,容易集中翘曲的应力。由此,在具有狭窄部53的电路基板5中,特别容易产生翘曲。
但是,通过设置铆接部45~47,就可以在抑制电路基板5的翘曲或浮起的问题的同时,将第一连接器54配置于狭窄部53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5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位置Xc的一方侧Xa的区域中,也配置有4个铆接部41~44。这样,在电路基板5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位置Xc的一方侧Xa,也可以抑制电路基板5从安装板5上浮起。
特别是,铆接部41配置于旋转部的长度方向一方侧(Xa),并且配置于宽度方向Y的端部附近,即,配置于图5的图示左上侧。另外,铆接部41配置于旋转部的长度方向一端侧(Xa),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以中心轴9为基准配置于狭窄部53的相反一侧(图示上侧)。
另外,静止部2的线圈24、旋转部3的转台32、旋转部3的旋转磁铁33,被夹隔着微小的间隙与电路基板5相面对。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线圈24、转台32或旋转磁铁33的下方位置设有铆接部43。这样,就可以更为可靠地防止电路基板5浮起而与线圈24、转台32或旋转磁铁33接触。
另外,如图5所示,电路基板5具有从安装板4的端缘部伸出的部分。例如,电路基板5的第二宽域部52中的配置第二连接器55的区域从安装板4的端缘部中伸出。电路基板5的从安装板4的端缘部中伸出的部分特别容易翘曲。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板4的端缘部当中的电路基板5伸出的部分的附近,配置铆接部45~47。这样,就可以抑制从安装板4中伸出的部分处的电路基板5的翘曲。特别是,将铆接部45、46配置于第二连接器55的附近。这样,就可以抑制由第二连接器55引起的电路基板5的翘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的铆接部41~47,固定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由此,在夹设于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之间的绝缘片6中,可以使用不具有粘接性的材料。例如,作为绝缘片6,可以使用未涂布粘接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这样,就可以削减无刷电机13的制造成本。另外,如果使用不具有粘接性的绝缘片6,则在电机的制造工序中将绝缘片6配置于安装板4中时,也不需要从绝缘片6中剥除剥离纸的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作为绝缘片6可以使用没有粘接性的材料。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确保用于将安装板4与绝缘片6粘接在安装板4上的面积(粘接面积)。所以,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板4中形成作为非圆形的开口部的减轻重量部48a~48d。减轻重量部48a~48d不参与同其他的构件的固定。通过确保该减轻重量部48a~48d的面积较大,就可以将安装板4轻质化。
而且,绝缘片6有时具有弹性。例如,有时当在一处的铆接部推压电路基板5时,电路基板5的其他的部位就容易浮起。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多处设有铆接部41~47。由此,由铆接部引起的电路基板5的二次的浮起也得到抑制。
特别是,由外缘铆接部造成的二次的浮起容易在外缘铆接部的爪部的顶部被折曲的方向上产生。本实施方式中,在铆接部41的爪部4a的顶部被折曲的方向上,设有其他的铆接部(例如铆接部42)。这样,由铆接部41引起的二次的浮起就得到抑制。
而且,其他的铆接部的位置只要是可以防止铆接部41的爪部4a的顶部被折曲的方向上的电路基板5的浮起的位置,则也可以是其他的位置。
<3-3.具有螺旋紧固部的例子>
在上述的无刷电机13中,利用多个铆接部41~47,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但是,为了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也可以将铆接部与其他的机构并用。
图8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无刷电机313的俯视图。图8的无刷电机313是与图5的无刷电机13大致相同的结构。与图5的无刷电机13不同,图8的无刷电机313具有螺旋紧固部60。下面,对于图8的无刷电机313,以与上述的无刷电机1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的无刷电机13相同的部位,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8中,利用多个铆接部41~44、46、47和螺旋紧固部60,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即,图8中,多个铆接部41~44、46、47和螺旋紧固部60作为用于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的固定部发挥作用。
图9是螺旋紧固部60的纵剖面图。如图9所示,螺旋紧固部60具有被从电路基板5的上面侧插入电路基板5及安装板4的螺钉61。
螺钉61具有在其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螺纹牙及螺纹槽的圆柱状的轴部61a、配置于轴部61a的上部而直径大于轴部61a的头部61b。
轴部61a被插入形成于电路基板5中的贯穿孔5c,并且被螺合插入安装板4中。另外,头部61b的下面夹隔着焊锡部56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抵接。这样,就在安装板4的上面与头部61b的下面之间将电路基板5夹持固定。
如图8所示,在该无刷电机313中,螺旋紧固部60被配置于狭窄部53中。由此,在电路基板5的容易产生翘曲及浮起的狭窄部53处,电路基板5被牢固地固定于安装板4上。另外,螺旋紧固部60被配置于第一连接器54的长度方向X的一方侧Xa的端部的另一方侧Xb的位置。由此,在电路基板5的容易产生翘曲的第一连接器54的附近,安装板4与电路基板5被牢固地固定。
另外,如图9所示,在电路基板5的上面形成有接地图案57。接地图案57是用于取得电路基板5上的电子电路的基准电位的图案。接地图案57被与电路基板5上的各种电子部件电连接。例如,接地图案57被与第一连接器54的一部分的端子管脚54b电连接。
如图9所示,在螺旋紧固部60中,在接地图案57与螺钉61的头部61b之间,形成有焊锡部56。由此,接地图案57被借助焊锡部56及螺钉61与安装板4电导通。这样,就可以将接地图案57的电位维持为基准电位。即,螺旋紧固部60起到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的作用、和确保接地图案57与安装板4的电导通的作用这两方面的作用。
而且,图9中,在螺钉61的头部61b与电路基板5之间,夹设有焊锡部56。但是,也可以在电路基板5上,使螺钉61的头部61b直接地接触,将头部61b的外周面与接地图案57用焊锡部56连接。
另外,图9中,螺钉61被直接螺合在安装板4上。但是,也可以将螺钉61与螺母一起向安装板上螺合。在使用螺母的情况下,可以在向安装板4的下面侧突出的轴部61a上螺合螺母,借助该螺母使螺钉61与安装板4电导通。
图10是表示在图8的无刷电机313中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的例子中,首先,通过使安装板4局部地塑性变形,从而形成铆接部41~44、46、47(步骤S1)。此外,在其后进行螺旋紧固部60中的螺钉61的紧固(步骤S2)。
在上述的步骤S1中,形成2处以上的铆接部。这样,就可以将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沿水平方向高精度地定位,使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的应当插入螺钉61的部位高精度地一直。所以,在步骤S2中,可以很容易地将螺钉61插入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中。
<4.变形例>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5所示的安装板4及电路基板5的形状、铆接部41~47的布置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而已。铆接部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于其他的部位。铆接部的个数既可以是1~6个,也可以是8个以上(包括8个)。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2种铆接部(外缘铆接部和内缘翻边铆接部)。但是,铆接部也可以仅设置外缘铆接部及内缘翻边铆接部的任意一方。
另外,外缘铆接部也可以不止设于1个部位,而是设于多个部位。优选在至少1个部位设置外缘铆接部。
另外,对于螺旋紧固部60的位置或个数,也不限定于图8所示的情况。也可以取代图8中的铆接部42~44、46、47,而在与它们相同的位置设置螺旋紧固部。
另外,图8中,在无刷电机313内,将铆接部41~44、46、47与螺旋紧固部60并用。但是,也可以不设置铆接部,而仅用螺旋紧固部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也就是说,铆接部也可以采用具有至少1个螺旋紧固部60的结构。
但是,如果设置多个螺旋紧固部,则由于会产生多次将螺钉61紧固的操作,因此制造工序增加。所以,为了缩短无刷电机的制造工序,优选将螺旋紧固部60设为一个部位以下,根据需要将其他的部位用铆接部固定。
另外,本发明的固定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铆接部41~47或螺旋紧固部60。作为固定部,也可以使用扣眼或铆钉,将安装板4和电路基板5从上下夹持地固定。即,本发明的固定部只要是与位于电路基板5的上面或电路基板5的上面与其他的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将电路基板5机械地固定于安装板4上的构件即可。
另外,如图11所示,安装板4的形状也可以是比电路基板5小的形状。即,安装板4的轮廓与电路基板5的轮廓可以在局部大大不同。
图11中,在第二宽域部52的大部分,在电路基板5的下面侧没有配置安装板4。即使是此种形状,只要在狭窄部53或连接器54的一方侧Xa的端部的另一方侧Xb的位置上,配置至少1个固定部,也可以抑制电路基板5相对于安装板4的浮起。
另外,作为绝缘片6,也可以使用具有粘接性的薄片。即,可以利用借助铆接部41~47等固定部的机械的固定、借助绝缘片6的粘接固定双方,将电路基板5固定于安装板4上。另外,也可以取代绝缘片6而对安装板4的上面或电路基板5的下面进行绝缘涂覆。另外,在作为电路基板5使用单面基板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绝缘片6或绝缘涂层。
外缘铆接部41的爪部4a的槽4b,不一定在剖视时为V字形。例如,爪部4a的槽4b也可以在剖视时为梯形或U字形。例如,也可以取代槽4b,而在爪部4a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形成切槽。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的外缘铆接部41,而采用如图12所示的结构。图12的例子中,在安装板4的外缘部,与电路基板的上面夹隔着间隙相面对地形成对置部49。
在形成对置部49时,首先,利用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在安装板4的外缘部,形成向上方延伸的爪部4a。图12中,铆接前的爪部4a被以双点划线表示。
然后,在安装板4的上面,夹隔着绝缘片6,配置电路基板5。其后,将爪部4a利用铆接向内侧折曲,使之夹隔着间隙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相面对。
如果采用图12的结构,则在电路基板5的端缘部产生翘曲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电路基板5从对置部49的下面向上方的浮起。另外,与上述的外缘铆接部41不同,对置部49不与电路基板5的上面抵接。由此,也很难产生由对置部49引起的电路基板5的二次的浮起。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用于使光盘90旋转的无刷电机13。但是,本发明的电机也可以是用于使磁盘等其他的记录盘片旋转的电机。
另外,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中,将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登场的要素适当地组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中。

Claims (6)

1.一种电机,具备:
静止部、
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所述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
将所述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
被配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
所述静止部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的连接器,
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上,配置有至少1个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者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从而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安装板具有铆接部,
所述铆接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者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的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从而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
所述固定部包括所述铆接部,
所述铆接部包括内缘翻边铆接部,
所述内缘翻边铆接部是将通过对所述安装板的外缘部以外的部位进行内缘翻边加工而成的圆筒部折曲来形成的,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的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
所述铆接部包括将所述安装板的外缘部折曲而成,且用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抵接的外缘铆接部,
所述外缘铆接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的上方,具有截面积达到最小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内缘翻边铆接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的面的交界的边缘的抵接是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在所述外缘铆接部的截面积达到最小的部分中,形成有剖视时近似V字形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在所述外缘铆接部的顶部被折曲的方向上,配置有其他的所述铆接部。
5.一种电机,具备:
静止部、
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所述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
将所述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
被配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
所述静止部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的连接器,
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上,配置有至少1个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或者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与其他面的交界的边缘抵接,从而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从所述安装板的端缘部伸出来的部分,
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端缘部的附近,配置有至少1个所述固定部,
所述安装板具有铆接部,
所述铆接部包括将所述安装板的外缘部折曲而成,且用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抵接的外缘铆接部,
所述外缘铆接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的上方,具有截面积达到最小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旋转部具有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面夹隔着间隙相面对并旋转的旋转构件,
在所述旋转构件的下方,配置有至少1个所述固定部。
CN201010526914.3A 2009-10-21 2010-10-19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4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2150 2009-10-21
JP2009-242150 2009-10-21
JP2010186793A JP5593958B2 (ja) 2009-10-21 2010-08-24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0-186793 2010-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4936A CN102044936A (zh) 2011-05-04
CN102044936B true CN102044936B (zh) 2015-01-21

Family

ID=43910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69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4936B (zh) 2009-10-21 2010-10-19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92531B1 (zh)
CN (1) CN102044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9649B2 (ja) * 2011-04-25 2016-04-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731A (zh) * 2000-12-01 2003-05-21 索尼公司 马达安装结构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8905B2 (ja) * 1998-07-29 2007-06-13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89073A (ja) * 1999-12-28 2001-07-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配線構造
JP2005033897A (ja) * 2003-07-10 2005-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駆動装置
JP4111196B2 (ja) * 2005-02-08 2008-07-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731A (zh) * 2000-12-01 2003-05-21 索尼公司 马达安装结构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43502A (ko) 2011-04-27
CN102044936A (zh) 2011-05-04
KR101192531B1 (ko)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0725U (zh) 马达
US8755145B2 (en) Base unit,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20120182645A1 (en) Rotating machine comprising insulation sheet for insulating coil and bas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ating machine
JP2008011611A (ja) モータ
US8484669B2 (en) Motor and optical disc drive using the same
US8693138B2 (en) Base unit
CN203691100U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201133933Y (zh) 磁场测量设备和具有该磁场测量设备的电动机
US7687946B2 (en) Spindle motor
US8154162B2 (en)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circuit board with wirings
JP2010252622A (ja) 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の製造方法、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2044936B (zh)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JP5593958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40026397A1 (en) Base member,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20130147322A1 (en) Spindle motor
US20110307911A1 (en) Circuit board,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8277508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202721561U (zh) 马达、盘驱动装置
KR101113531B1 (ko) 코일 접속부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터
JP5790087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2119002A (ja) モータ
JP2002300746A (ja) モータ
US20140091679A1 (en) Base unit,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5899649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5245141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