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03A -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03A
CN1128703A CN95115866A CN95115866A CN1128703A CN 1128703 A CN1128703 A CN 1128703A CN 95115866 A CN95115866 A CN 95115866A CN 95115866 A CN95115866 A CN 95115866A CN 1128703 A CN1128703 A CN 1128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ubstrate
conjunction
holding piece
rotary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5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14C (zh
Inventor
田口博
鹫崎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m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m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mar Corp filed Critical Soma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4Cutting, tearing or severing, e.g. bursting; Cutter 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84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of continuous or running length bonded web
    • Y10T156/1085One web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7Means feeding plural workpieces to be joined
    • Y10T156/1322Severing before bonding or assembling of parts
    • Y10T156/1339Delivering cut part in sequence to serially conveyed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7Means feeding plural workpieces to be joined
    • Y10T156/1343Cutting indefinite length web after assembly with discret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在将包括感光层的薄膜覆于印刷电路板等的覆膜设备中,用于包卷薄膜引边的持膜件和静止切刀支承件支承在相同的纵向导轨上,用于相对薄膜通过平面同步往复运动;持膜件由浮动机构浮动地支承着,用于沿垂直于基板输送平面I-I的方向运动;持膜件经压力机构由结合件驱动,以便在其与静止切刀支承件隔开的一个位置和其与静止切刀支承件接触的一个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将薄膜覆于例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表面上的方法和设备。
在制造用于诸如计算机的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工艺中,由透光支承膜(基膜,一般由由聚酯制成的合成树脂膜来代表),感光树脂层和面膜组成的层叠膜在面膜分离或去掉后覆加在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表面层上。然后,将电路图膜覆在该层叠膜上,之后,将感光树脂膜通过电路图膜和透光支承膜暴露一段预定时间,随后,去除透光膜,在这之后,将经暴露的感光树脂层冲洗,以制造蚀刻掩膜图案,蚀刻掩膜图案随后被用来通过蚀刻的方式去掉感光树脂层的非必要部份,借此产生有预定电路图案的印刷电路板。
用于覆加层叠膜的设备如此制成,即缠绕在供膜辊上的连续层叠膜首先被引至由输送装置输送的基板的引端,感光树脂层位于基极一侧,然后由朝向和背离基板可动的结合件临时或暂时覆加在基板的引端,在覆加之后,在压力作用下,在基板被输送的同时由层压辊覆加在基板上。薄膜在基板上的压力覆加完成后,要使覆加的膜的长度基本等于基板的长度。为此,要用布于结合件附近的切膜装置将所要覆加的薄膜切成或割成若干具有预定覆加长度的小块。面膜的分离或去除或者在薄膜结合装置的前面进行,或者在其的后面进行。
薄膜结合装置,如例如由公开号为63-117487的日本专利所公开的那样,包括在其前表面上有多个吸孔(吸槽)用于以吸力将薄膜保持在前表面上的真空主吸板和布于真空主吸板的引端并有圆形或三角形截面的薄膜结合件。薄膜结合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可朝向和背离基板移动,以实现覆膜和结合作业。
薄膜结合装置可伴有一持膜件,而持膜件有一设置有吸孔(吸槽)的前端并布于薄膜结合装置的基板侧附近,如例如在公开号为7—35101的日本专利中所公开的那样。持膜件在以吸力保持薄膜引边的同时从薄膜通过平面后退,以便以吸力使薄膜引边包在薄膜结合件的圆形或三角形的引端周围并吸附在其上。
当欲切割薄膜时,持膜件与结合件的运动同步地稍移向基板,以便借助吸力持固位于一预定切割位置附近的薄膜的一部份,借此,在切割薄膜的同时对薄膜的尾端施以张力。
薄膜结合装置,当完成供膜及结合作业时,在薄膜保持在结合件的前表面上的同时移向基板。当供膜及结合作业完成时,薄膜结合装置不再通过吸力保持住薄膜,然后沿着背离基板的方向移动。在停止吸附薄膜的情况下,薄膜被置于与薄膜结合装置的前表面隔开的位置。
临时结合之后,在输送基板的同时,薄膜借助层压辊在压力下覆于基板。在此期间,薄膜不与薄膜结合装置的前表面接触。
当欲将薄膜覆于顺序供给的每一块基板上时,供膜及结合作业以及随后的压力结合作业频繁地重复进行。
薄膜结合件的引端设有加热器,由该加热器将薄膜结合件的引端加热,以确保薄膜相对基板引端的定位。
如在上述公开号为63-117478的日本专利中所公开的那样,面膜的分离或去除一般在覆膜设备的结合件前面进行。
在前述的公开号为7-35101日本专利中公开的薄膜覆加设备中,切膜装置包括由静止切刀和旋转切刀组成的旋转刀具。静止切刀可沿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前后移动。持薄件可与静止切刀一起前、后移动并可在薄膜运动方向相对于静止切刀移动。
为完成此运动,设有一个包括连接杆的机构,该些连接杆由静止切刀支承件保持与薄膜通过平面平行地向上延伸。持模件与该些连接杆可滑动地偶合在一起,以便沿后者运动。
静止切刀支承件经支承轨安装在设备本体上并可由气动缸驱动沿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前、后运动。
构成旋转刀具一部份的旋转切刀必须与静止切刀偏移开,以允许薄膜引边通过旋转切刀和静止切刀之间用于安置供膜辊的间隙。为此,在前述的公开号为7-35101的日本专利中公开的薄膜覆加设备还包括滑动件和锁钮,其中,滑动件在其上支承着旋转切刀并可滑动地安装在设备的本体上,而锁钮用于将滑动件锁定在旋转刀具的切削位置和远离切削位置的一辅助位置。
在前述的公开号为7-35101的日本专利中公开的薄膜覆加设备中,由于持膜件要经静止切刀支承件和连接杆在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上予以驱动,所述连接杆受到弯曲力即剪切力的作用,该力趋于使连接杆弯曲或变形到如此的程度,以致造成持膜件失灵,有时还会使连接杆断裂。
另外的问题是,当旋转刀具的旋转切刀首先在一个方向上从切削位置移向远离薄膜通过平面的辅助位置,然后在相反的方向上从辅助位置移向切削位置以便更换薄膜时,锁钮必须予以拉出以便将旋转切刀从设备本体上脱开。此种手工拉动作业要求采取一种不容易的工作姿势,其中操作者在从设备的外侧伸出两支手的同时以其手指抓住锁钮,因此该设备极不易操作。
结合件必须准确地停在吸膜位置,薄膜结合位置和切膜位置。为此目的,可能要考虑结合件由伺服马达来驱动,伺服马达的转数通过脉冲来测定以便依据检测值实施对伺服马达的控制。然而,由于要覆以薄膜的基板有各种不同的厚度,此种布置结构会遇到困难,即每当要处理不同厚度的基板时控制器中予定的脉冲数必须予以改变。
另外,既使利用改善了控制精度的控制器可以使结合件停在准确的结合位置,结合失败仍不可避免,因为伺服马达仅能产生不足以产生必要的压力的扭矩。
在要将两片薄膜覆加在基板的相对表面的情况下,二个结合件须彼此同步地操动以从上下侧夹住基板。在此种情况下,假如载于基板输送辊上的基板从一基准位置向上偏移,则下结合件仅能通过布于其间的薄膜在基板上施以不足的压力,因此,会招致结合失败。
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方法和一种实施该方法的设备,其可以保证持膜件的可靠运作而不会招致用于平行于薄膜引导持膜件的零件的断裂或失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方法,其可以可靠地将薄膜暂时覆于即暂时结合在基板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设备,其可便于容易地使旋转刀具的旋转切刀脱开,以便旋转切刀随后向着和背离静止切刀移动。
本发明通过下列的这种覆膜方法已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其中,由彼此层叠的一透光支承膜,一感光树脂层和一面膜组成的一连续薄膜从一薄膜供辊上拉出,在将面膜分离以后,该连续薄膜被引导至由一输送装置输送的一基板的引端附近,该感光树脂层位于一基板侧,同时借助吸力将薄膜保持在可朝向和背离基板而动的一个结合件上及保持在在其基板侧靠近该结合件布置的一个持膜件上,随后,使持膜件后退,以便使薄膜的引边包在结合件引端的周围,然后由该结合件将薄膜的引边结合在基板的引端,之后,在输送基板的同时利用层压辊将薄膜压力结合在基板上,其中,当该压力结合开始时,结合件沿薄膜通过平面与基板隔开,其中,在薄膜被切割前,在结合件与薄膜运动同步地移向基板时,在预定切割位置的上游一部位处借助吸力将薄膜保持在结合件上,然后,在已处于薄膜通过平面的一个前进位置处的持膜件与结合件的运动同步地移动时,在紧挨预定切割位置上游的一个部位处由吸力将薄膜保持在持膜件上,随后,在结合件和持膜件同步地移向基板时,用一旋转刀具切割薄膜,该旋转刀具由一旋转切刀和一静止切刀组成,其中,该旋转切刀可绕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延伸的一旋转轴旋转,而该静止切刀可向着或背离该旋转切刀移动;在持膜件与旋转刀具的静止切刀接触之前,结合件和持膜件停止不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持膜件沿着薄膜通过平面可活动地予以支承着并沿着背离基板输送平面的方向被驱动着,当恰在切割薄膜前结合件与薄膜的运动同步地移向基板时,持膜件与结合件接触并在之后由后者驱使与结合件的运动同步地移向基板。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供膜辊、结合件、持膜件和层压辊布于基板输送平面的每一上、下侧以便将该二片薄膜覆于基板的相对的二个表面上,当这些薄膜结合于基板上时,在一侧的结合件停止不动,同时一片薄膜由同一结合件的引端保持与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在保持此一状态的同时,另一片薄膜由在相对侧的结合件的引端迫压在其板的另一表面上,因此,在基板被夹在二个结合件的引端之间的情况下,二片薄膜被迫靠在基板的相对的二个表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基板由水平放置的输送装置输送,在该一侧上的结合件在被保持经一片膜与在输送装置上的基板下表面接触的同时保持备用,另使在该另一侧的结合件经另一片膜与在输送装置上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当薄膜由结合件的引端结合于基板的引端时,结合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其行程,从远离基板输送平面的原始位置移向基板输送平面,即从原始位置移至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一个位置,结合件由一马达驱动,同时,结合件的位置依据检测的马达的转数来控制,以及从该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位置至结合件经薄膜与基板接触的位置,结合件由一缸装置驱动,并且结合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其返回至原始位置的行程,即从该与基板接触的位置至靠近原始位置的一个位置,结合件由马达驱动,同时结合件的位置依据检测的马达的转数来控制,并且从该靠近原始位置的位置起,结合件由缸装置驱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在从该与基板接触的位置至该靠近原始位置的位置的该返回行程中,结合件由马达和缸装置联合驱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方法中,在该接近基板输送平面的行程中,结合件停在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该位置,并且在基板被输送至一结合位置后,结合件由该缸装置驱动,以便将薄膜的引边结合在基板上。
本发明通过下列这种覆膜设备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其中,由彼此层叠的透光支承膜,感光树脂层和面膜组成的一连续膜由一供膜辊上拉出来,在面膜被分离后,连续膜被引导至由一输送装置输送的基板的引端附近,感光树脂层位于一基板侧,同时薄膜由吸力保持在可朝向和背面基板移动的结合件上以及保持在靠近在其一基板侧的结合件设置的持膜件上,之后,持膜件退回,以使薄膜的引边包围在结合件的引端周围,然后,薄膜的引边由结合件结合在基板的引端上,之后,在输送基板的同时由层压辊将薄膜压力结合在基板上,其中,当该压力结合开始时,结合件沿薄膜通过平面与基板隔开,然后,薄膜在靠近持膜件的一位置处由一旋转刀具切断,该旋转刀具由一绕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延伸的旋转轴可转动的旋转切刀和一个可朝向及背离旋转切刀移动的静止切刀所组成,其中当切割薄膜时,持膜件与结合件一起向薄膜通过平面移动以便以吸力将薄膜保持在其上,该设备还包括:一对支承基,该对支承基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于该静止切刀相对端外侧的位置处连于该设备的本体并可在平行于供膜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一对纵向导轨,该对纵向导轨分别布于该支承基上并在垂直于该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分别由该纵向导轨的一对可移动块支承的一对静止切刀支承件和一对持膜件支承机构,其中,该静止切刀支承件支承着该静止切刀的该相对端,而该持膜件支承机构支承着该持膜件的相对端,其中,该持膜件支承机构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支承着持膜件同时允许持膜件沿该薄膜通过平面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并在背离基板输送平面的方向驱使着持膜件,并且其中,一对压力机构设于该持膜件和该持膜件支承机构之间,用于该结合件在一固定空间距离之外靠近该持膜件时迫使该持膜件克服该弹簧的弹力并当该持膜件与薄膜隔开时允许该结合件在该持膜件之外移向基板。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设备中,该压力机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压力件,该压力件布置得从位于持膜件靠近其引端的一侧的一位置偏向基板的位置处并且可与该持膜件啮合,以便当该结合件在一固定距离之外移向基板时迫动持膜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设备中,该压力件包括一个辊,该辊有一个平行于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每一个该压力机构由该辊和一个轨组成,该轨在垂直于该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布于该持膜件支承机构中相应的一个中与该辊相啮合的一部位处,以便允许该辊沿该轨移动同时与该轨接触,该轨伸过一有限的长度,在该长度范围内该持膜件和该结合件在供膜方向上彼此干涉。
另外,在本发明覆膜设备中,该设备还包括一个旋转切刀支承装置,用于沿该纵向导轨可活动地支承该旋转切刀相对端及使该旋转切刀固定在一切削位置,和一后退位置,在该切削位置时该旋转切刀与置于该薄膜通过平面上的该静止切刀配合以切割薄膜,该后退位置与该薄膜通过平面隔开。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设备中,该旋转切刀支承装置包括一个锁销和一个弹簧,该锁销在该切削位置和该后退位置可与在每一该纵向导轨的固定轨侧处形成的凹部啮合,该弹簧将该锁销驱向销的突出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设备中,该锁销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在内侧布于该固定轨上,可向着和背离薄膜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在其近侧端有锁钮,该旋转切刀支承装置还包括一个保持板,该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布于该锁钮之内并与其相对,使得当该锁钮以第二和第三手指钩住时第一手指可钩在该保持板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覆膜设备中,该锁销,该锁钮和该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地设于左、右侧,其中,该左、右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由一吹气管连在一起,该吹气管平行于该旋转切刀,布置得靠近该薄膜通过平面,用来向薄膜吹压缩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覆膜方法,当薄膜结合在基板上时,持膜件处于不与结合件干涉的位置,而且其与结合件的运动同步地移动,当薄膜切开时,由吸力将薄膜保持在持膜件和结合件上。
由于薄膜在切割时被保持在靠近旋转刀具的位置,所述薄膜的切割可以快速地精确地完成,不会造成薄膜的松驰,结合件可以制造成一个紧凑且重量轻的部件。
当切割薄膜时,结合件迫动持膜件以便与结合件同步地移动后者,因此,持膜件可被驱动而无需独立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覆膜设备,静止切刀和持膜件分别被支承在静止切刀支承件和持膜件支承机构上,而它们又由导轨支承着,以便沿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与它们一起运动。持膜件是如此被支承着的,即它可以在平行于供膜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静止切刀支承件运动并由弹簧沿背离静止切刀支承件的方向驱使着。在此结构布置的情况下,在垂直于薄膜平面方向上作用的驱动力直接传给静止切刀支承件和持膜件而无需插入一个动力传递系统,否则其会由于作用其上的弯曲力或剪切力而弯曲或断裂。
图1是示意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覆膜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同一实施例中结合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剖视图,表示结合件移动路线;
图4是前视图,表示在同一实施例中用于包薄膜引边的持膜件和结合件之间的关系;
图5是沿图4的V-V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线所取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一分解透视图,表示同一实施例中的浮动机构;
图8是前视图,表示同一实施例中该设备的旋转刀具的旋转切刀和其移动机构;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剖视图,表示同一实施例中该设备的第一阶段运作情况;
图11是示意剖视图,表示同一实施例中该设备的一系列顺序中间阶段运作的情况;
图12是示意剖视图,表示同一实施例中该设备的最后阶段运作的情况;
图13是流程图,表示当薄膜被切开或切断时结合件和持膜件已完成的操作的顺序。
现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现参看图1,现介绍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覆膜设备10的总体结构。
由覆膜设备10来切割的和施加的各薄膜12每一个都包括一透光支承膜,一感光树脂层和一面膜或保护膜,它们彼此层叠成一种三层结构,可以借连续绕在供辊14上的层叠膜的形式而得以利用。
从相应的供辊14绕开的即拉下的每一薄膜12由一薄膜分离件16分成面膜和由透光支承膜和感光树脂层组成的二层层叠膜,由于面膜分离的结果,待结合的该二层层叠膜的表面是未覆盖的或暴露的。该二层层叠膜此后由与起始膜即12相同的标号表示,经一张紧辊18被供给真空主吸板22,而该真空主吸板22构成结合件20的一部分。由层叠膜12分离出的面膜被缠绕在卷辊24上。
上述的供辊14,薄膜分离件16,张紧辊18,结合件20和卷辊24作为一个零件组就基板输送平面I-I来说与相对的零件组成对称的关系设置在水平的基板输送平面I-I的每一侧,使得二个层叠的薄膜12、12可同步地连至基板26的上、下表面上。
如图2所示,每一真空主吸板22都有设置有一些吸槽22A和一些吸孔22B的前表面,用以借吸力来将相应的一个层叠膜12保持在该前表面上。真空主吸板22、22由一对平行隔开竖向导轨28、28可滑动地支承着并可借助所设置的用来驱动真空主吸板22、22的一对气压缸30、30和一伺服马达35的作用在朝向和背离覆膜位置,即基板输送平面I-I,的方向沿着导轨28彼此同步地竖向移动。
每一真空主吸板22在其面向基板输送平面I-I的一端有一个结合件体21,结合件体21有从真空主吸板22的前表面紧邻延伸的弯曲的或圆形的前表面并设置有用于将薄膜12保持在该结合件体21的圆形前表面上的吸槽21B。结合件体21有一个从薄膜12的供给方向看是引端部21A的端部并包括在该引端部21A附近嵌在其内的加热器(未示出),用于加热该引端部21A。
导轨28、28连在为真空主吸板22设置并牢固地固定在设备10的主体的安装架(未示出)上的支承板32上。
气压缸30、30在每一薄膜12的宽度方向隔开并且每一个都有经一上臂30A连至上真空主吸板22的缸侧端和经一下臂30B连至下真空主吸板22的杆侧端,使得上、下臂30A、30B可通过齿条34A和与齿条34C啮合的小齿轮34B彼此朝向或背离运动以便彼此同步地驱动上、下真空主吸板22、22。小齿轮34B由为真空主吸板22、22设置的支承板32可旋转地支承着。
左和右小齿轮34B、34B同心地固定在于左和右上臂30A,30A之间水平延伸的同步连轴34D上。同步连轴34D有一端(图2的右手端)连至伺服马达35,因此,左、右小齿轮34B、34B可由伺服马达35彼此同步地驱动。伺服马达35经一伺服马达固定件35A连至支承板32上。
结合件20由气压缸30和伺服马达35以下述方式驱动。
如图3所示,结合件20适于从距基权输送平面I-I最远处的原始位置22A连续经过手切位置22B,自动切位置22C,辅助结合位置22D到压力结合的结合位置22E。从原始位置22A到辅助结合位置22D,结合件20是由伺服马达35驱动的,每一停止位置通过计数随着伺服马达35的旋转而由旋转编码器产生的脉冲数来确定。
辅助结合位置22D从基板输送平面I-I向上隔开20毫米的距离。从该辅助位置22D开始,结合件20由气压缸20向着压力结合的结合位置22E驱动。在位置22E处,结合件20由气压通过置于其与基板26之间的薄膜12被迫压向基板26。
当结合件20从基板26移开时,气压缸30和伺服马达35将结合件20驱向转换位置22F,转换位置接近原始位置22A,例如在原始位置22A之前几毫米处。从转换位置22F到原始位置22A,结合件20仅由气压缸30驱动。当气压缸30和伺服马达35联合使用时,结合件20从结合位置22D到转换位置20F范围内的运动量通过计数按照上述的相同方式产生的脉冲数来测定。
虽然情况依据基板26的厚度可能有所变化,但假如由伺服马达35驱动的结合件20移过一常量距离,则从辅助结合位置22D到压力结合的结合位置22E的距离及由转换位置22F到原始位置22A的距离可由气压缸30的活塞的运动来吸收,因此,依赖随伺服马达35的转动而产生的脉冲数而定的预定值不再要求依据基板26的厚度来改变。
如图4-6所示,一对支承基36(示出了一个)分别经一对竖向导引件33(示出了一个)垂直地并可移动地支承在支承板32上,它们分布于每一真空主吸板22的相对侧并与后者的宽度方向对正。
竖向导引件33每一个都包括连于支承板32的导轨33A和连于相应的一个支承基36并由滑动导轨33A滑动地支承的滑动件33B。
如图8所示,左、右支承基36每一个都有经一水平支承销36A连至连接件36B的一个上端,该支承销36A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12A。在图8中,左连接件36B由一旋转刀具角度调节装置37竖向驱动,而该调节装置37包括安装于支架32A的气压缸。右连接件36B由一对螺母36C支承在支架32A上,因此,连接件36B可竖向调节就位。支架32A、32A被固定在为真空主吸板22设置的支承板32上。
每一支承基36有通过其穿过相应的支承销36A的孔36D,该孔36D的内径大于支承销36A的外径。
旋转刀具角度调节装置37仅使左支承基36沿竖向运动,使旋转刀具54的静止切刀54A和旋转切刀54B(随后介绍)在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平面内倾斜,使得静止和旋转切刀54A,54B的各自中心线在一预定的角度范围内(0°~5°)与水平线倾斜成一给定的角度。
支承基36每一个都有一纵向导轨38,该导轨38在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方向延伸。纵向导轨38包括固定于支承基36的一固定轨38B和一个由固定轨38B滑动地支承着的滑块38A。滑块38A包括一个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和一个旋转切刀支承移动块39B,移动块39A,39B可彼此独立地滑动。
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经一浮动机构40浮动地支承着持膜件42的每一端。浮动机构40包括竖向导轨40A,导架40B,浮动长轴40C,压缩簧40D,移动块40E和止动板40F。
更具体来说,如图6,7所示,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有连接其上的竖向导轨40A,而移动块40E竖向可移动地安装在竖向导轨40A上。移动块40E被包有并在其上滑动地支承着矩形截面的短管导架40B。浮动长轴40C从导架40B沿着朝向基板输送平面I-I的方向竖直地向上延伸,螺旋压簧40D布在浮动轴40C的周围并在浮动轴40C的远端和止动板40F之间作用着,因此,导架40B相对导轨40A被浮动地支承着并被沿着背离基板输送平面I-I的方向驱使着。止动板40F连在一静止切刀支承件52上(以后介绍),而该支承件52与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结成整体。
每一导架40B在靠近持膜件42的一端处在其基板输送平面I-I侧在后者的宽度方向上支承着持膜件42的一端,因此,持膜件42相对导轨40A被可浮动地支承着并可沿竖向浮动移动。另外,借助纵向导轨38,持膜件42可相对薄膜通过平面12A前后移动。然而持膜件42还可与支承基36一起沿竖向被驱动,以便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
持膜件42有一朝向薄膜通过平面12A的端表面,该端表面有一个水平的吸槽42A和多个吸孔42B(示出了一个),在其中所产生的局部真空可使薄膜12借吸力附着在该端表面上。
标号44表示气压缸,其用于驱动连着导轨40A的纵向导轨38的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
导架40B,如图4-7所示,经一对有L形截面并在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方向有一预定长度的轨件48A支承着持膜件42的相对端。
一对压力辊48B在面朝基板输送平面I-I的每一真空主吸板22的引端附近可转动地安装在主吸板22的相对侧。各压力辊48B从与基板输送平面I-I相反的方向与相应的轨件48A滚动接触并且当轨件48A沿着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方向移动时它们是转动的,与此同时,压力辊48B与轨件48A保持接触。压力辊48B与轨件48A联合构成压力机构48。
如图7和9所示,静止切刀支承件52连着每一个纵向导轨38的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静止切刀支承件52连着气压缸44的活塞杆的前端,而气压缸44安装在一个气压缸支承件45上,而支承件45固定在支承基36上,因此,随着气压缸44的工作,旋转刀具54的静止切刀54A沿着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方向前后运动。
静止切刀支承件52这样支承着静止切刀54A,使得当持膜件42由真空主吸板22迫向基板输送平面I-I时,静止切刀54A的顶刃靠近持模件42的基板输送平面I-I侧。
旋转刀具54包括静止切刀54A和相对于静止切刀54A旋转的旋转切刀54B,以便由静止与旋转切刀54A、54B切开或切断它们之间的薄膜。旋转切刀54B有由旋转切刀支承件56支承的相对两端,而旋转切刀支承件56连在纵向导轨38的旋转切刀支承移动块39B上,因此,旋转切刀54B可以朝向和背离薄膜通过平面12A而运动。标号54C表示用于驱动旋转切刀54B旋转的伺服马达。
旋转切刀支承件56分别设有一对旋转切刀位置锁定装置58、58,该锁定装置可将相应的旋转切刀支承件56锁定在切削位置和退回位置,其中,在切削位置时,旋转切刀54B和静止切刀54A彼此接触以切断或割断薄膜12,而在退回位置时,旋转切刀54B从薄膜通过平面12A沿背离静止切刀54A的方向退回。
旋转切刀位置锁定装置58每个都包括一个锁钮58A(该锁钮58A有一个柄尖,该柄尖通过贯穿相应的一个旋转切刀支承件56的接合孔来接纳),形成在相应的支承基36上以便与锁钮58A的柄尖分别在切削位置和退回位置啮合的二个锁定孔58B、58C和一个驱使锁钮58A向内即朝向支承基36的方向的锁簧58D。
二个面对的保持板58E向内布置在锁钮58A之间,而且每个被固持得面临着相应的一个锁钮58A。保持板58E从相应的旋转切刀支承件56横向地和向内地延伸。保持板58E构形及布置得使得每一保持板58E垂直于配合锁钮58A的中心线延伸并在配合锁钮58A以一手的第二和第三指扣住的情况下可顶住或支承同一手的第一指。
分别布于旋转切刀支承件56的上方和下方的是一个放气管60A和一对放气管60B和60C用于将压缩空气吹向薄膜12。放气管60A~60C每一个都有形成在其一侧上适于面向薄膜12并以预定纵向间隔例如20毫米隔开的一些气孔。布于旋转切刀支承件56之下的一对放气管60B和60C中上边的一个60B被制得可以在切割薄膜12时将压缩空气吹向结合件20的引端部分21A,而下边的一个放气管60C被制得可以在真空吸杆70和导辊76之间产生气流,后面将介绍。
成对地设置的左和右保持板58E由上放气管60A沿薄膜的宽度方向整体地连接起来。
静止切刀54A的每一端经带有对中环的径向轴承55A由静止切刀支承件52来支承,旋转切刀54B的每一端经带有对中环的径向轴承55B由旋转切刀支承件56来支承,并且,放气管60A在其本身和左、右保持板58E之间设有一个例如为泡沫合成树脂的软垫(未示出),使得静止切刀54A和旋转切刀54B与支承基36一起可在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12A的一个平面内相对于薄膜12的一个宽度线倾斜。
标号62代表层压辊,64代表基板输送机构的驱动辊,66代表同一机构的从动辊,68代表一个基板压力件,70代表真空吸杆,用以在割断各个薄膜12之后通过吸力固持薄膜后沿,72代表基板引端位置检测光敏器件,74代表基板尾端位置检测光敏器件。另外,标号76代表导辊,每个都布于真空吸杆70和静止切刀54A之间,用于切割薄膜时在静止切刀54A位置处竖向引导薄膜12。每一真空吸杆70可转动地布于相应的层压辊62附近并以等于或稍低于层压辊62的圆周转速将割断的一段薄膜12移动或转送至在基板26上的薄膜12和层压辊62之间的接触表面上,与此同时,割断的薄膜12的在尾端处或附近被固持在真空吸杆70上。
基板压力件68包括基板压力辊68A和用于竖向地使压力辊68往复运动的基板压力辊驱动气压缸68B。层压辊62和基板压力件68的关系如下所述。
被输送的基板26的引端由布于基板输送平面I-I附近的基板引端位置检测光敏器件72来检测,之后,当一预定时间过去时,基板26已被输送至薄膜结合位置,在这里,驱动辊64的转动停止。与此同时,基板压力辊68A由基板压力辊驱动气压缸68B驱动,迫使基板26向下。
基板26的运动完全由基板压力辊68A停止住。既使构成结合件20的引端的结合件体21与基板26接触时,基权26也不能移动,基结果是,薄膜12可靠地结合在基板26上。
由基板压力辊68A造成的基板26的停止将继续下去直至层压辊62与基板26接触为止。与层压辊62接触定时同步,基板压力辊驱动气压缸68B被解除致动。
现参阅图10-12,现将前述实施例的覆膜设备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首先,致动气压缸44以使静止切刀支承移动块39A向薄膜通过平面12A前进。在此运动之下,持膜件42和相应的静止切刀54A被带至薄膜通过平面12A的位置,同时它们保持在竖向并列。结合件20由伺服马达35驱动从原始位置22A移向基板输送平面I—I,在这里,压力辊48B通过轨件48A迫使持膜件42向下(或向上),直至持膜件42与相应的静止切刀54A靠近并列(手动切割位置22B,见图10A)。
另一方面,旋转切刀支承件56沿着背离薄膜通过平面12A的方向被拉开,与此同时,锁钮58A被拉出或脱开,然后,锁钮58A与锁孔58C配合,于是,将旋转切刀支承件56锁定在该退回位置。
现在在旋转切刀54B和静止切刀54A之间形成一个较宽阔的空间,由供辊14上绕开的然后又与面膜分离的每一薄膜由手工引入该空间中。当薄膜12的引边已通过静止切刀54A时,真空主吸板22,结合件体21和持膜件42开始实施负吸力,借此由吸力将薄膜12保持在其上。
然后,示于图8的左手侧支承基36由旋转刀具角度调节装置37上、下移动,使静止和旋转切刀54A,54B置于这样一种状态,即静止切刀54A的切削刃和旋转切刀54B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薄膜的横截轴。
之后,将锁钮58A拉出,使旋转切刀支承件56与退回位置脱开,然后将旋转切刀支承件56驱向薄膜通过平面12A,之后,将锁钮58与锁孔58B配合,以便将相应的旋转切刀54B锁定在切削位置。然后,驱动旋转切刀54B,使得从静止切刀54A向前延伸的薄膜12的引边部份由静止和旋转切刀54A、54B切掉。同时,由于静止切刀54A的切削刃以直角对着薄膜12的进给方向,因此,薄膜12的引边相对于薄膜12的进给方向成直角被切割。
当克服弹簧58D的弹力而使旋转切刀位置锁定装置58的锁钮58A与锁孔58B或58C脱开时,操作者以其第二和第三手指扣住相应锁钮58A的颈部拉出锁钮58A,同时,第一指钩在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布于相应的锁钮58A的内侧且与其面对的保持板58E上。于是,很容易就能操纵锁钮58A松开即脱开,而不要求不便的工作姿势。
然后,致动气压缸44,以便沿着使持膜件42和静止切刀支承件52背离薄膜通过平面12A移动的方向来驱动静止切刀支承活动块38。
在本例中,因为每一薄膜12的引边由吸力保持在持膜件42上,所以,如图10B所示,薄膜引边被拉向结合件20的真空主吸板20并进一步沿着结合件体21的圆形表面拉动,使得薄膜引边被迫靠在其上。于是,薄膜引边与持膜件分离并由吸力保持在结合件体21上。
当持膜件42和静止切刀支承件52与薄膜通过平面12A隔开一预定距离时,则使在持膜件42的结合件侧上形成的轨件48A脱离与压力辊48B的滚动啮合。
因此,螺旋压缩弹簧40D被解除压缩力,因此允许膨胀伸长,恢复其原来的长度,其结果是,持膜件42,支承着持膜件42的导架40B和浮动轴40C沿着背离静止切刀54A的方向被驱动而采取示于图10C的位置。
由于持膜件42和静止切刀54A的后退或缩回的结果,结合件20便可向基板26运动而无与持膜件42和静止切刀54的干扰。如在图11A中由虚线所展示的,结合件20由伺服马达35驱动,直至其到达其停止的辅助结合位置22D。
然后,基板26的引端由基板引端位置检测光敏器件70来检测,之后,按照预定定时,由气压缸30将结合件20驱向基板26,借此,如图11A实线所示,包在结合件体21周围的薄膜12的引边在压力的作用下及由嵌在引端部份21A中的加热器加热的情况下暂时覆在基板26的引端。
在本例中,由于薄膜12相对基板26的结合过程是在气压缸30的作用下完成的,所以基板26厚度的变化可由气动压力的缓冲作用来抵消,并总可得到足够的结合压力。因此,所得结合非常可靠。
当薄膜引边的结合开始时,作用在结合件20上的负压消除,之后,当已到了预定时间时,结合件20由气压缸30和伺服马达35沿着背离基板的方向联合驱动,直至其到达转换位置22F,如图11B所示。在压力结合的结合位置22E和转换位置22F之间的距离定为常数。从转换位置22F至原始位置22A,结合件20仅由气压缸30来驱动,因此,从转换位置22F至原始位置22A的距离的变化(其可能由基板26厚度的变化引起)可由气体压力的缓冲作用来抵消。
在每一结合件20从基板26退回的运动期间,层压辊62被移向基板26的引边,且基板26由驱动辊64来输送,因此,薄膜12在热及压力作用下由层压辊62结合在基板26上。
在加热和加压结合开始以前,持膜件42和静止切刀54A由气压缸44以静止切刀支承活动块39A驱向薄膜通过平面12A。此时,持膜件42与静止切刀54A隔开至结合件20侧,如图12A所示。真空吸杆20与层压辊62同步被驱动而采取在薄膜通过平面12A上的位置。
静止切刀54A和旋转切刀54B由旋转刀具角度调节装置37变倾斜,使得静止切刀54A的切削刃和旋转切刀54B的中心轴线在与旋转切刀54B的切削刃的斜交角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约5°的角度。此种结构布置使得即使在薄膜运动时实施切割也可使薄膜引边的歪斜最小。
当基板尾端位置检测光敏器件72检测被输送和覆以薄膜12的基板26的尾端时(图13所示的S101),结合件工作定时计量器打开即被致动(S102)。之后,当一段预定时间过去时,由伺服马达35驱动的结合件20开始沿导轨28与薄膜12同步向基板26运动(S103,S104)。在此结合件20运动的情况下,使压力辊48B与持膜件42接触,然后克服螺旋压缩弹簧40D的弹力迫使它们与薄膜12的运动同步地向基板26移动,到达靠近静止切刀54A的各自位置(S105)。
当结合件工作定时计量器输出“打开”(ON)信号时,同一“ON”信号同时被输入一真空定时计量器(S106)。
当过去一段预定时间时,真空定时计量器输出“ON”信号,依次指示结合件20和持膜件42产生真空吸力(S107,S108)。真空吸杆70也产生真空吸力,因此,薄膜12可由吸力吸附在结合件20、持膜件42和真空吸杆70上。真空吸力产生定时是这样确定的,即当结合件20向基板26的运动与薄膜12的运动同步时,则结合件20开始实施真空吸力(真空打开);而当结合件20与持膜件42压力接触并与后者同步运动时,则持膜件42开始实施真空吸力(真空打开),
真空定时计量器的“ON”信号也被输入切刀起动定时计量器(S109),并当已过一段预定时间时,则伺服马达54C驱动相应的旋转切刀54B(S110),以便切割在旋转切刀54B和静止切刀54A之间的薄膜12(S111)。在切割薄膜期间,结合件20,持膜件42和薄膜12向基板26运动,在薄膜切割后,当持膜件42来到靠近相应的静止切刀54A的位置时,它们便停止(S112)。已发现,当旋转切刀54B的切削刃的圆周转速为薄膜12的移动速度的二倍或更快时,既使薄膜12在运动的同时被切割,切割工作也可顺利进行,不会引起薄膜12不适当的拉紧或其有害的缠结现象。
被切割薄膜12的尾边受到由吹气管60B吹来的气流作用,因而被吹得卷在导辊76的周围,如图12B所示。
当以层压辊62进行薄膜12的压力覆加或压力结合时,被切割薄膜12的尾边连续地向基板26运动。当薄膜尾边已通过导辊76时,则致动一个转换阀(未示出),使压缩空气供给路径由吹气管60B变为吹气管60C。
因此,被切割薄膜12的尾边被迫以这样一种方式浮动,以致包在相应的真空吸杆70的周围,如图12B的虚线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程从图10A所示的情况进行到图10B所示的情况的同时,气流由吹气管60B吹向结合件20的引端部份21A,所以气流迫使薄膜12的引边靠在各自结合件体21的圆形吸附表面上以及各自持膜件42的引端吸附表面上,因此可防止薄膜12从结合件体21和持膜件42上移开。
包卷在真空吸杆70上的被切割薄膜12的尾边立刻由吸力保持在其上,借助吸力,薄膜12的尾边被拉紧,同时薄膜12由层压辊62热压结合在基板62上。于是覆膜过程的第一循环便完成了。
在薄膜12加热和加压结合在基板12上完成以后,程序便返回到图10A所示的开始状态(原始位置22A),图10A至图12B所示的程序将重复进行,以便以上述的相同方式用热和压力将薄膜覆合在下一个基板26上。
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在许多部位采用了许多气压缸,但气缸可以是诸如油压缸,液压缸或气缸等流体压力操作类的缸装置。
根据以上实施例,因为结合件直至其到达基板附近位置为止都是由马达驱动的,同时结合件的位置是按照马达转数控制的,而在压力结合期间,其是由缸装置驱动的。因此,在此结构布置的情况下,基板之间厚度的差别可由缸装置的气压来调整或补偿,因此,可将薄膜可靠地覆加在各个基板上。
在结合件的位置按照马达转数来控制的同时,也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利用缸装置将结合件返回到原始位置。
另外,结合件在被持于基板输送平面附近的辅助位置的同时,一旦输送了基板便可迅速地进行覆膜作业。结果,覆膜作业时间便可缩短。
也可以将两片薄膜按照作业顺序一致可靠地覆在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当一个结合件与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后,再使另一结合件靠在同一基板的另一表面上。
因为持膜件和静止切刀支承件独立地支承在纵向导轨的活动轨上,所以它们可以可靠地被驱动以便往复地移向和离开薄膜通过平面,不会产生弯曲力或剪切力。因此,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持膜件完全不会失灵。
另外,因为结合件经压力机构迫使持膜件向静止切刀运动,又因为如此被迫动的持膜件可退回到不与结合件干扰的位置,因此,持膜件可被精确而可靠地布置而无需驱动其复杂的控制机构。
由于利用了压力机构,则当持膜装置与薄膜隔开时,结合件可以超越持膜件移向基板来将薄膜结合在基板上。
压力机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由迫使持膜件向基板运动的辊和设于持膜件上并可相对于该辊沿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运动的一个轨组成的压力件。在此结构布置的情况下,持膜件在被保持与结合件压力接触的同时可以沿着垂直于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移向持膜件不与该辊干涉的一个后退位置。当持膜件处在后退位置时,结合件可被允许移向基板。
因为旋转切刀由沿导轨可动的旋转切刀支承装置所支承,所以旋转切刀不再需要单独的引导机构但可以位移,同时相对静止切刀保持精确的位置。
保持板每一个与二个相对的锁钮中的一个面对地设置,用于将旋转切刀支承装置相对于导轨侧件锁定于旋转切刀和静止切刀彼此接触的切削位置和锁定于旋转切刀和静止切刀彼此分离的后退位置。用第二和第三手指钩在锁钮上而第一指钩在保持板上拉动锁钮,操作者就可使旋转切刀支承装置与导轨侧脱开而无需采取任何不方便的工作姿势。
在薄膜宽度方向上成对地布于右和左侧的保持板借助吹气管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相互连接起来,因此吹气管和保持板的刚度可大大提高。

Claims (18)

1.一种覆膜方法,其中,将由彼此层叠的一透光支承膜,一感光树脂层和一面膜组成的一连续薄膜从一薄膜供辊上拉出,在将面膜分离以后,将该连续薄膜引导至由一输送装置输送的一基板的引端附近,该感光树脂层位于一基板侧,在借助吸力将薄膜保持在一个可朝向和背离基板而动的结合件上及保持在一个在其基板侧靠近该结合件布置的持膜件上,接着,使持膜件后退,以便使薄膜的引边包在结合件引端的周围,然后由该结合件将薄膜的引边结合在基板的引端上,之后,在输送基板的同时利用层压辊将薄膜压力结合在基板上,其中,当该压力结合开始时,结合件沿薄膜通过平面与基板隔开,其中,在薄膜切割前,在结合件与薄膜运动同步地移向该基板时,薄膜在预定切割位置的上游部位借助吸力保持在结合件上,然后,在已立于位于薄膜通过平面上的一个前进位置处的持膜件与结合体的运动同步地移动时,薄膜在紧挨预定切割位置上游的一个部位处由吸力保持在持膜件上,随后,在结合件和持膜件同步地移向基板时,用一旋转刀具切割薄膜,该旋转刀具由一旋转切刀和一静止切刀组成,其中,该旋转切刀可绕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延伸的一旋转轴旋转,而该静止切刀可向着和背离该旋转切刀移动;在持膜件与旋转刀具的静止切刀接触之前,结合件和持膜件停止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薄膜通过平面可活动地支承着持膜件并沿着背离基板输送平面的方向对其进行推动,当恰在切割薄膜前结合件与薄膜的运动同步地移向基板时,持膜件与结合件接触并在之后由后者驱使与结合件的运动同步地移向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供膜辊,结合件,持膜件和层压辊布于基板输送平面的每一上,下侧以便将该二片薄膜覆于基板的相对的二个表面上,当这些薄膜被结合于基板上时,在一侧的结合件停止,同时一片薄膜由同一结合件的引端保持与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在保持此一状态的同时,另一片薄膜由在相对侧的结合件的引端迫使其压在基板的另一表面上,因此,在基板被夹在二个结合件的引端之间的情况下,二片薄膜被迫靠压在基板的相对的二个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由水平放置的输送装置输送,在该一侧上的结合件在被保持经一片膜与在输送装置上的基板下表面接触的同时保持备用,另使在该另一侧的结合件经另一片膜与在输送装置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薄膜由结合件的引端结合于基板的引端时,结合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从远离基板输送平面的原始位置移向基板输送平面的行程,即从原始位置移至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一个位置,结合件由一马达驱动,同时,结合件的位置依据检测的马达的转数来控制,而从该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位置至结合件经薄膜与基板接触的位置,结合件是由一缸装置驱动,并且结合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返回至原始位置的行程,即从该与基板接触的位置至靠近原始位置的一个位置,结合件是由马达驱动,同时结合件的位置依据检测的马达的转数来控制,从该靠近原始位置的位置,结合件由缸装置驱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供膜辊,结合件,持膜件和层压辊置于基板输送平面的每一上、下侧,以便将该二片膜覆加在基板的相对的二个表面上,当薄膜结合于基板上时,在一侧的结合件停止不动,同时一片膜由同一结合件的引端保持与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而在保持此种状态的同时,另一片膜由在相反侧的结合件的引端迫使其靠在基板的另一表面上,使得在基板被夹在二个结合件引端之间的情况下,二片膜被迫靠在基板的相反的二个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由水平布置的输送装置输送,在该一侧的结合件在保持经一片膜与输送装置上的基板的下表面接触的同时被保持备用,而使在该另一侧上的结合件通过另一片膜与输送装置上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从与基板接触的该位置至靠近原始位置的该位置的该返回行程中,结合件由马达和缸装置联合驱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接近基板输送平面的行程中,结合件停在在靠近基板输送平面的该位置,并且在基板被输送至一结合位置后,结合件由该缸装置驱动,以便将薄膜的引边结合在基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供膜辊,结合件,持膜件和层压辊布于基板输送平面的每一上、下侧,以便将该二片膜覆于基板的相反的二表面上,当薄膜结合于基板时,在一侧的结合件停下来,同时,一片膜由同一结合件的引端保持与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在保持此一状态下,另一片膜由在相反侧的结合件的引端迫使靠在基板的另一表面上,使得,在基板被夹在二个结合件的引端之间的情况下,二片膜被迫靠在基板的相反的二个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由水平布置的输送装置输送,在该一侧的结合件在经一片膜被保持与在输送装置上的基板的下表面接触的同时被保持备用,使在该另一侧的结合件经另一片膜与在输送装置上的基板的上表面接触。
12.一种覆膜设备,其中,由彼此层叠的透光支承膜,感光树脂层和面膜组成的一连续膜由一供膜辊上拉出来,在面膜被分离后,连续膜由一输送装置引导至基板的引端附近,感光树脂层位于一基板侧,同时薄膜由吸力保持在可朝向和背离基板移动的结合件上以及保持在靠近在其一基板侧的结合件的持膜件上,之后,持膜件退回,以使薄膜的引边包围在结合件的引端周围,然后,薄膜的引边由结合件结合在基板的引端上,之后在输送基板的同时由层压辊将薄膜压力结合在基板上,其中,当该压力结合开始时,结合件沿薄膜通过平面与基板隔开,然后,薄膜在靠近持膜件的一位置处由一旋转刀具切断,该旋转刀具由一绕平行于薄膜通过平面延伸的旋转轴可转动的旋转切刀和一个可朝向及背离旋转切刀移动的静止切刀所组成,其中,当切割薄膜时,持膜件与结合件一起向薄膜通过平面移动以便以吸力将薄膜保持在其上,该设备还包括:一对支承基,该对支承基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于该静止切刀相对端外侧的位置处连于该设备的本体并可在平行于供膜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一对纵向导轨,该对纵向导轨分别布于该支承基上并在垂直于该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分别由该纵向导轨的一对移动块支承的一对静止切刀支承件和一对持膜件支承机构,其中,该静止切刀支承件支承着该静止切刀的所述相对端,而该持膜件支承机构支承着该持膜件的相对端,其中,该持膜件支承机构包括一对弹簧,该对弹簧支承着持膜件同时允许持膜件沿该薄膜通过平面在一预定的距离范围内移动并在背离基板输送平面的方向驱使着持膜件,并且其中,一对压力机构设于该持膜件和该持膜件支承机构之间,用于该结合件在一固定空间距离之外靠近该持膜件时迫使该持膜件克服该弹簧力并当该持膜件与薄膜隔开时允许该结合件超越该持膜件移向基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力机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压力件,该压力件布置得从位于持膜件的一侧靠近其引端的一位置偏向基板的位置处并且可与该持膜件啮合,以便当该结合件在一固定距离之外移向基板时迫动持膜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力件包括一个辊,该辊有一个平行于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每一个该压力机构由该辊和一个轨组成,该轨在垂直于该薄膜通过平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布于该持膜件支承机构中相应的一个中可与该辊相啮合的一个部位处,以便允许该辊沿该轨移动同时与该轨接触,该轨伸过一有限的长度,在该长度范围内该持膜件和该结合件在供膜方向上彼此干涉。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设备还包括一个旋转切刀支承装置,用于沿该纵向导轨可活动地支承该旋转切刀相对端及使该旋转切刀固定在一切削位置和一后退位置,在该切削位置时该旋转切刀与置于该薄膜通过平面上的该静止切刀配合以切割薄膜,而该后退位置与该薄膜通过平面隔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转切刀支承装置包括一个锁销和一个弹簧,该锁销在该切削位置和该后退位置可与在每一该纵向导轨的固定轨侧处形成的凹部啮合,该弹簧将该锁销驱向销的突出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锁销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在内侧布于该固定轨上,可向着和背离薄膜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在其近侧端有锁钮,该旋转切刀支承装置还包括一个保持板,该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布于该锁钮之内并与其相对,使得当该锁钮以第二和第三手指钩住时第一手指可钩在该保持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覆膜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锁销,该锁钮和该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地设于左、右侧,其中,该左、右保持板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由一吹气管连在一起,该吹气管平行于该旋转切刀,布置得靠近该薄膜通过平面,用来向薄膜吹压缩空气。
CN95115866A 1995-05-23 1995-08-31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3455/1995 1995-05-23
JP7123455A JP3061354B2 (ja) 1995-05-23 1995-05-23 フィルム張付方法及び装置
JP123455/95 1995-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03A true CN1128703A (zh) 1996-08-14
CN1060114C CN1060114C (zh) 2001-01-03

Family

ID=1486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5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14C (zh) 1995-05-23 1995-08-31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685943A (zh)
EP (1) EP0744286B1 (zh)
JP (1) JP3061354B2 (zh)
KR (1) KR0151936B1 (zh)
CN (1) CN1060114C (zh)
DE (1) DE69530579T2 (zh)
IN (1) IN186223B (zh)
MY (1) MY113183A (zh)
TW (1) TW30432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078A (zh) * 2010-10-22 2011-06-01 上海技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适于为超薄晶圆贴膜的贴膜方法及贴膜装置
CN101400506B (zh) * 2006-03-16 2011-12-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压方法和设备
CN102544568A (zh) * 2010-12-23 2012-07-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电极基底的层压设备
CN106304649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贴膜模块及贴膜机
CN106341954A (zh) * 2016-09-14 2017-01-18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印制板的贴膜方法
CN10678367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的贴膜方法
CN108187965A (zh) * 2018-02-11 2018-06-22 刘希文 一种输送带式面压力覆膜涂装工艺及装置
CN109195774A (zh) * 2016-05-27 2019-01-11 柆躾有限公司 层压装置
CN110744910A (zh) * 2019-11-22 2020-02-0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晶圆覆膜装置
CN111070853A (zh) * 2019-12-06 2020-04-28 浙江华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的覆膜叠放设备
CN112440519A (zh) * 2020-12-15 2021-03-05 南京猫爱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不干胶标签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42743A (ko) * 1998-12-26 2000-07-15 전주범 이방성 전도필름의 가압착방법 및 그 장치와 자동운전제어방법
AUPP953999A0 (en) * 1999-03-30 1999-04-29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Australia Limite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single cell and multi-cell regenera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devices
AU767569B2 (en) * 1999-03-30 2003-11-13 Dyesol Lt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single cell and multi-cell regenera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devices
TW537970B (en) * 2001-03-05 2003-06-21 Hitachi Ind Co Ltd Laminator
EP1381441A4 (en) 2001-04-26 2005-01-26 Engineered Machined Products I ADDITIONAL FILTRATION SYSTEM AND FILTER PROCESS
KR100419243B1 (ko) * 2002-04-10 2004-02-21 김성희 고집적 박형 패키지용 회전식 테이프 부착장치
KR100590072B1 (ko) * 2004-11-15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DE102005015295A1 (de) * 2005-04-01 2006-10-19 Billhöf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schichten eines metallischen Trägermaterials
GB0515145D0 (en) * 2005-07-23 2005-08-31 Vivid Lamin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ements in laminating machines
JP4771772B2 (ja) * 2005-09-01 2011-09-14 サンエー技研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タ
US7638012B2 (en) * 2005-11-10 2009-12-29 Datacard Corporation Lamination of patch films on personalized cards through heat transfer
KR20070090411A (ko) * 2006-03-02 2007-09-06 (주) 에스이테크 보호 필름 부착 장치 및 이 장치를 이용한 보호 필름 부착방법
KR100844109B1 (ko) * 2007-02-15 2008-07-04 (주)케이엘테크코퍼레이션 라미네이터
JP5311527B1 (ja) * 2013-04-04 2013-10-09 株式会社Fuk 貼付装置
CN104647863B (zh) * 2013-11-21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贴膜装置
US20170157790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Shanghai Dase-Si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ing a bottle sealing film with a tearing tab and device for forming the bottle sealing film
CN109591279B (zh) * 2018-10-29 2024-02-20 重庆工商大学 贴、切膜一体机
CN110744811B (zh) * 2019-10-28 2021-11-26 诸暨市开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塑钢型材生产制造表面防护覆膜机及方法
CN113696498B (zh) * 2021-08-25 2023-03-31 开显工业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无限延续的带式复合材料挤压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7487A (ja) * 1986-11-06 1988-05-21 ソマ−ル株式会社 薄膜張付装置
US4909891A (en) * 1986-11-06 1990-03-20 Somar Corporation Laminator
DE69023261T2 (de) * 1989-03-29 1996-07-11 Somar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dünner Filme mit Grundplatten und Filmschneidevorrichtung.
US5176784A (en) * 1989-03-29 1993-01-05 Soma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bonding continuous thin film to discrete base plates and film cutting apparatus therefor
JPH037343A (ja) * 1989-06-04 1991-01-14 Somar Corp 薄膜張付用薄膜ガイド装置
JPH0735101B2 (ja) 1989-06-04 1995-04-19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薄膜張付装置
JPH03205134A (ja) * 1989-12-31 1991-09-06 Somar Corp フイルム張付方法及びその実施装置
JPH0818373B2 (ja) * 1990-04-06 1996-02-28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タ
JPH0412849A (ja) * 1990-04-28 1992-01-17 Somar Corp ラミネータ
US5240545A (en) * 1990-10-17 1993-08-31 Somar Corporation Base plate conveyor
JPH0737071B2 (ja) * 1991-12-13 1995-04-26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張付方法及び装置
JPH0735101A (ja) * 1993-07-16 1995-02-03 Hitachi Seiki Co Ltd 油空圧複合供給ユニット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506B (zh) * 2006-03-16 2011-12-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压方法和设备
CN102082078B (zh) * 2010-10-22 2012-10-03 上海技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适于为超薄晶圆贴膜的贴膜方法及贴膜装置
CN102082078A (zh) * 2010-10-22 2011-06-01 上海技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适于为超薄晶圆贴膜的贴膜方法及贴膜装置
CN102544568A (zh) * 2010-12-23 2012-07-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电极基底的层压设备
CN102544568B (zh) * 2010-12-23 2014-12-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电极基底的层压设备
CN114274535A (zh) * 2016-05-27 2022-04-05 柆躾有限公司 层压装置
CN109195774A (zh) * 2016-05-27 2019-01-11 柆躾有限公司 层压装置
CN106304649B (zh) * 2016-09-14 2019-06-04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贴膜模块及贴膜机
CN106304649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贴膜模块及贴膜机
CN106341954A (zh) * 2016-09-14 2017-01-18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印制板的贴膜方法
CN106341954B (zh) * 2016-09-14 2019-05-03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印制板的贴膜方法
CN106783673B (zh) * 2016-11-30 2019-10-25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的贴膜方法
CN106783673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的贴膜方法
CN108187965A (zh) * 2018-02-11 2018-06-22 刘希文 一种输送带式面压力覆膜涂装工艺及装置
CN110744910A (zh) * 2019-11-22 2020-02-0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晶圆覆膜装置
CN110744910B (zh) * 2019-11-22 2021-11-3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晶圆覆膜装置
CN111070853A (zh) * 2019-12-06 2020-04-28 浙江华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的覆膜叠放设备
CN111070853B (zh) * 2019-12-06 2021-08-24 浙江华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材的覆膜叠放设备
CN112440519A (zh) * 2020-12-15 2021-03-05 南京猫爱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不干胶标签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60040651A (ko) 1996-12-17
JPH08309855A (ja) 1996-11-26
IN186223B (zh) 2001-07-14
KR0151936B1 (ko) 1998-10-15
MY113183A (en) 2001-12-31
EP0744286A2 (en) 1996-11-27
DE69530579T2 (de) 2004-03-04
EP0744286A3 (en) 1998-02-11
TW304321B (zh) 1997-05-01
JP3061354B2 (ja) 2000-07-10
DE69530579D1 (de) 2003-06-05
CN1060114C (zh) 2001-01-03
US5685943A (en) 1997-11-11
EP0744286B1 (en) 200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14C (zh) 覆膜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US7632368B2 (en) Label sticking device and label sticking method
CN103987199B (zh) 补强板全自动假贴机
US7665499B2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for ceramic green sheet and laminating method for same
KR101340160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보호 테이프 절단 방법 및 보호 테이프절단 장치
CN102500931A (zh) 自动上下料激光切割机
TW201138985A (en) Inkjet coating device and inkjet coating method
TW201029909A (en) Device for positioning a plate element in an infeed station of a processing machine
KR100743689B1 (ko) 커버레이 부착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7832443B2 (en) Surface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printed sheets
KR101769139B1 (ko) 필름 박리 시스템
US20040206457A1 (en) Intensive machine for performing a plurality of processes in fabrication of multilayer substrate
KR101474759B1 (ko) 스크린 인쇄 장치
JP2006076587A (ja) ラベル剥離装置
CN108135088B (zh) 一种fpc全自动贴合机
JP5304481B2 (ja) 実装装置及び実装方法
JP5324237B2 (ja) セラミック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59970A (zh) 磁卡制造用冲切装置
US5389185A (en) Film sticking apparatus
CN217534606U (zh) 一种硅片隔纸分板机的上硅片机构
CN113135029B (zh) 印刷设备及其印刷方法
JP2004009691A (ja) シリンダプレス型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同印刷機における印刷シート材送り方法
CN219667527U (zh) 一种送料精准的橡筋带传送机构
JP2765692B2 (ja)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CN113135021B (zh) 转印设备及其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