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170A -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170A
CN112041170A CN201980028002.2A CN201980028002A CN112041170A CN 112041170 A CN112041170 A CN 112041170A CN 201980028002 A CN201980028002 A CN 201980028002A CN 112041170 A CN112041170 A CN 112041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head
image
control unit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0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田正晃
臼井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41J2002/16558Using cleaning liquid for wet wi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喷墨装置(1)的头(8)向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墨水。移动部(12)使头(8)在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根据印刷的图像或记录介质,设定喷墨中的喷嘴(81)与印刷面的间隔即喷出时间隔。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

Description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喷墨装置、使用喷墨装置和版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有时对布、衣服这样的布料进行印刷。在对布料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将墨水涂布在布料上。在将墨水涂布到布料上之后,进行墨水的定影。有时使用喷墨式印刷机进行布料的印刷。利用喷墨式印刷机对布料进行印刷的技术的一例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数字印刷机,其包括:刚性框架;第一直线运动X轴工作台,安装于框架;第二直线运动X轴工作台,与第一直线运动X轴工作台平行地安装于框架,并且相对于第一直线运动X轴工作台独立地动作;印刷台组件,能够在各直线X轴工作台上运动;直线运动Y轴工作台,比印刷台组件靠上方,与直线X轴工作台成直角地安装于框架;以及喷墨喷嘴阵列,以相对于X轴工作台成直角地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安装于直线Y轴工作台。通过该构成,使喷墨印刷机在与印刷台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对衣服进行印刷(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1,第[0041]、[0042]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表公报特表2007-525339号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当对布料进行印刷时,有时使用喷墨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将墨水喷到布料上。与使用版的情况相比较,具有容易印刷详细的图像这样的优点。另外,即使颜色数量多,也可以不用准备多个版即可。另一方面,喷墨印刷机也存在不利的部分。例如,喷墨印刷机由于喷射微小的墨水(液滴),所以存在浓度难以充分显现的倾向。另外,在以相同的浓度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存在出现颜色不均的情况。
喷墨印刷机包括头。该头包括多个喷嘴。在串列方式的喷墨印刷机中,喷墨头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往返移动。通过配合布的移动来喷出墨水,由此进行印刷。但是,由于头的移动方向被固定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以存在头的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问题。
即使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数字印刷机中,喷墨喷嘴的移动方向也被限制在直线Y轴工作台的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数字印刷机中,存在浓度难以充分显现、出现颜色不均的可能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消除由头的移动方向的限制导致的缺点,对布进行高画质、高浓度且均匀的印刷。
本发明的喷墨装置安装于输送生产线,所述输送生产线使用输送装置输送记录介质,并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喷墨装置可以能够相对于输送生产线追加或卸下,也可以相对于输送生产线固定。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头、移动部以及控制部。所述头基于图像数据从所述喷嘴向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喷出墨水来印刷图像。所述移动部使所述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使所述头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所述控制部根据要印刷的图像或所述记录介质,设定喷墨中的所述喷嘴与所述印刷面的间隔即喷出时间隔,使所述移动部将所述头在所述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所设定的所述喷出时间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由头的移动方向的限制导致的缺点。另外,能够对布进行高画质、高浓度且均匀的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或印刷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或印刷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或印刷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的设置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的一例的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移动部的一例。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头的退避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头的擦拭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的洗涤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2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用数据的输入流程的一例。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停止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送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各印刷模式下的头的移动的一例的图。
图16表示实施方式的定义数据的一例。
图17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的一例。
图18表示实施方式的平滑等级选择画面的一例。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的Z轴方向的移动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量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与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面的拍摄关联的部分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自动附加模式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复印模式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变形例的头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变形例的喷墨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变形例的头相对于印刷面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6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喷墨装置1以及印刷装置100的一例进行说明。喷墨装置1以及印刷装置100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记录介质,举出布7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布7。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是纸。另外,记录介质也可以是树脂片这样的布、纸以外的材料。能够通过喷墨装置1以及版装置2印刷的介质可以成为记录介质。图1~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一例的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把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把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把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前后方向)称为Z轴方向。
印刷装置100例如对布7进行印刷。印刷装置100至少包括喷墨装置1、版装置2以及输送装置3。印刷装置100是能够进行利用版的印刷以及利用喷墨的印刷双方的混合型的印刷系统。另外,印刷装置100也可以包括控制装置4、供布装置5、定影装置6a以及清洗装置6b。
输送装置3输送记录介质(布)。在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生产线上设有版装置2。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设在输送生产线上。喷墨装置1相对于该输送生产线能够追加或卸下。例如,能够向已有完毕的输送生产线以及版装置2追加喷墨装置1。另外,可以卸下已有完毕的输送生产线以及版装置2中的一部分的版装置2,转而设置喷墨装置1。另外,能够将已设置的喷墨装置1从输送生产线卸下。喷墨装置1相对于版装置2以及输送生产线能够拆装。这样,能够仅将进行数字印刷的喷墨装置1提供给市场。
另外,喷墨装置1可以相对于该输送生产线固定。喷墨装置1可以相对于输送生产线、版装置2、输送装置3无法卸下。在该情况下,喷墨装置1与版装置2、输送装置31起销售。可以将包括进行数字印刷的喷墨装置1以及进行模拟印刷的版装置2的一套印刷装置100提供给市场。
控制装置4控制喷墨装置1、版装置2、输送装置3、供布装置5、定影装置6a以及清洗装置6b。在供布装置5设有卷成筒状的布7。印刷时,供布装置5提供要印刷的布7。供布装置5包括供布辊51以及供布马达52。供布辊51送出布7。供布辊51可以设置多个。印刷时,控制装置4使供布马达52转动。供布马达52使各供布辊51转动。
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以及输送马达34。输送带31卷挂在驱动辊32以及从动辊33上。输送马达34使驱动辊32转动。根据驱动辊32的旋转,输送带31周向转动。输送带31与布7接触。布7铺在输送带31上。根据输送带31的周向转动,对布7进行输送。印刷时,控制装置4使输送马达34旋转。另外,控制装置4使输送带31周向转动。
版装置2是通过版进行印刷的部分。布7通过版装置2的下侧。例如,版装置2对布7进行丝网印刷。能够用一个版装置2印刷一种颜色的图像(图案)。版装置2需要用版印刷的颜色数的数量。如图3所示,版装置2并不限定于一个。可以设置多个版装置2。
各个版装置2分别包括模框21、丝网印版22、刮板(squeegee)23、刮板移动装置24以及升降装置25。另外,升降装置25使模框21升降。在模框21内设有丝网印版22。刮板23以及刮板移动装置24安装于模框21。丝网印版22例如是纤维、树脂、或金属制的。丝网印版22中的对布7赋予墨水的部分通过雕刻等而使墨水透过。另外,刮板23为刮刀状,位于丝网印版22上。刮板23的下端部分(刮刀部分)与丝网印版22接触。
在丝网印版22上放有色浆。对于一个模框21,色浆的颜色为一种颜色。在各版装置2中,放有要通过丝网印版22对布7进行印刷的颜色的色浆。移动装置在模框21内使刮板23往返移动。移动方向是模框21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在往返移动时,刮板23摩擦丝网印版22的上表面。刮板移动装置24例如包括马达。通过使刮板23往返移动,由此色浆被从丝网印版22的墨水透过部挤出。将色浆挤出到布7上。由此,对布7进行印染印刷。在本印刷装置100中,对实心部分的印刷能够使用版装置2。
在使用版装置2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使输送装置3反复进行布7的输送与停止。每当将布7沿Y轴方向输送规定距离F1时,控制装置4都使布7的输送停止。在停止时,控制装置4使升降装置25将模框21、丝网印版22下降直到与布7接触为止。之后,控制装置4使移动装置将刮板23往返移动。由此,进行布7的印染印刷。在印染印刷后,控制装置4使模框21、丝网印版22上升直到与布7离开为止。在模框21、丝网印版22的上升结束后,控制装置4再次开始布7的规定距离F1的输送。这样,通过反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输送停止、模框21等的下降、刮板23的往返、模框21等的上升、输送再次开始),反复进行利用版对布7的印染印刷。
规定距离F1例如与丝网印版22的Y轴方向的长度相同。换句话说,能够将能够用丝网印版22印刷的Y轴方向的长度设为规定距离F1。在设有多个版装置2的情况下,可以将上游的版装置2的丝网印版22与下游的版装置2的间隔设为规定距离F1。由此,能够没有间隙地对布7进行印刷。
将布7中的Y轴方向上的规定距离F1部分的长条状的区域设为一个印刷单位。以下,将该印刷单位称为单位印刷范围E1(参照图15)。单位印刷范围E1的Y轴方向的长度为规定距离F1。单位印刷范围E1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为布7的垂直方向上的宽度。
另外,版装置2并不限定于使用模框21的版装置。版装置2也可以是使用圆筒形的筒进行印刷的版装置(旋转丝网印刷)。另外,版装置2也可以是将色浆附加于凹版铜制的辊的凹部进行印刷(印染)的版装置(辊印刷)。
喷墨装置1使用墨水对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喷墨装置1包括喷出墨水的头8。喷墨装置1是喷墨型打印机的一种。以往,在使用串列型印刷用头的情况下,印刷用头的移动方向被限定在一个方向(垂直方向)上。在使用这样的印刷用头对布7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边输送布7边使印刷用头往返移动。另一方面,喷墨装置1能够使头8三维移动(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因此,喷墨装置1能够对停止状态的布7进行印刷,也能够对输送中的布7进行印刷。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使喷墨装置1进行布7的印刷。
喷墨装置1的一次印刷范围为单位印刷范围E1。与丝网印版22的印刷范围(面积)相同。由于布7是连续供给的,所以喷墨装置1反复进行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喷墨装置1例如向未用版装置2印刷的部分喷出墨水。例如,能够使喷墨装置1印刷布7中的使用多个颜色的图案、包括灰度的图案。
通过了输送带31的布7被搬入定影装置6a。定影装置6a例如包括定影输送辊61、定影输送马达62以及加热器63。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配合输送装置3的布7的输送,使定影输送马达62旋转。由此,控制装置4使布7在定影装置6a内被输送。另外,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向加热器63供给电力。通过加热器63的加热,将墨水定影在布7上。
定影后的布7被搬入清洗装置6b。清洗装置6b例如包括清洗输送辊64、清洗输送马达65以及清洗机66。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配合输送装置3、定影装置6a的布7的输送,使清洗输送马达65旋转。由此,控制装置4使布7在清洗装置6b内被输送。在印刷时,控制装置4使清洗装置6b进行布7的清洗。清洗装置6b将水喷到布7上。清洗装置6b冲掉多余的(未定影的)墨水以及色浆。清洗后的布7排出到机外。排出的布7收纳在收纳容器67中。
(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
接着,参照图4对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的一例的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输送生产线(输送装置3、输送带31、版装置2)的示意图。喷墨装置1以及各版装置2设在输送带31上。如图4的最上层的图所示,喷墨装置1在Y轴方向上设在各版装置2的上游。另外,如图4的中层的图所示,喷墨装置1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设在全部的版装置2的下游。另外,如图4的最下层的图所示,喷墨装置1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设在多个版装置2之间。
通过在已有的丝网印刷系统中仅增设喷墨装置1,就能够实现兼具版装置2以及喷墨装置1的优点的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因此,无需对已有的印刷设备进行大的改造,就能够设置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
(喷墨装置1)
接着,参照图5对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的一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的一例的图。
喷墨装置1包括控制部10。控制部10控制喷墨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10是基板。控制部10包括控制电路10a以及图像处理电路10b。控制电路10a例如是CPU。图像处理电路10b例如是图像处理用的ASIC。图像处理电路10b针对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D2,进行图像处理。控制电路10a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1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进行处理。存储部11包括ROM、HDD、闪存ROM这样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另外,存储部11包括RAM这样的易失性的存储装置。
喷墨装置1包括头8。头8包括列状地排列的喷嘴81。头8喷出多个颜色的墨水。通过头8能够进行彩色印刷。例如,头8喷出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的墨水。另外,喷墨装置1包括多个墨盒13。墨盒13按每种颜色设置。在图5中为了方便,仅图示了一个墨盒13。在墨盒13内填充有墨水。从各墨盒13向头8供给各颜色的墨水。利用水位差,向头8供给墨水。
控制部10使头8印刷图像。控制部10基于图像数据D2,从头8的各喷嘴81向布7的印刷面71喷出墨水。另外,喷墨装置1包括移动部12。移动部12使头8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移动部12使头8在三轴方向上移动。移动部12包括第一移动机构A、第二移动机构B以及第三移动机构C。第一移动机构A使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布7,输送带31)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二移动机构B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第三移动机构C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Z轴方向是将印刷面71作为正面的情况下的前后方向。头8以各颜色的喷嘴列80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方式(与Y轴方向平行)安装在移动部12上。控制部10控制移动部12。即,控制部10控制头8的位置。
速度传感器14是用于检测布7的输送速度(Y轴方向上的移动速度)的传感器。例如,速度传感器14向布7照射激光、微波、超声波等。速度传感器14根据布7的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测量速度。速度传感器14将表示测量到的速度的信号输入控制部10。控制部10基于速度传感器14的输出,识别布7的输送速度。在仅对停止的布7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速度传感器14。
喷墨装置1包括维护装置9。维护装置9是用于防止并消除喷嘴81的堵塞的装置。维护装置9包括盖91。盖91盖住头8。当防止墨水的干燥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移动到盖91的位置。盖91是用橡胶覆盖金属板而得到的部件。例如,盖91为凹形的形状。头8中的露出面侧的端部(下侧的端部)嵌入到凹陷的部分。露出面是头8中的露出喷嘴81的面。盖91密封喷嘴81的露出面。盖91防止来自喷嘴81的墨水的蒸发。
维护装置9包括清扫部件92以及清洗部93。清扫部件92为板状(刀片)。清扫部件92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清扫部件92例如是橡胶制的。在擦拭时,刀片的前端触碰喷嘴81。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用于擦拭喷嘴81。控制部10使头8移动,以使喷嘴81的前端被刀片摩擦。控制部10在保持将头8固定在喷嘴81与刀片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清扫部件92移动。由此,清扫部件92刮掉垃圾、灰尘、以及粘度变高的墨水。
清洗部93向摩擦喷嘴81前的清扫部件92流动(吹喷)清洗液。由此,能够减轻清扫部件92的摩擦,因此即使用清扫部件92摩擦喷嘴81,也不会产生喷嘴81的损坏。另外,清洗部93用清洗液清洗擦拭后的清扫部件92。清洗部93冲掉附着在清扫部件92上的墨水。维护装置9包括废液盒94。清洗液、用清洗液冲掉的墨水流入废液盒94。
维护装置9包括开口部95(参照图3)。开口部95比头8的露出面更宽广。开口部95与废液盒94连通。当吐掉墨水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移动到开口部95的上部。吐掉到开口部95中的墨水流入废液盒94。
喷墨装置1包括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包括显示面板15a以及触摸面板15b。显示面板15a显示设定画面、信息。显示面板15a显示键、按钮、标签这样的操作用图像。触摸面板15b检测对显示面板15a的触摸操作。基于触摸面板15b的输出,控制部10识别被操作了的操作用图像。控制部10识别使用者进行了的设定操作。
另外,喷墨装置1包括时刻传感器16。时刻传感器16是用于确定印刷开始时间点的传感器。时刻传感器16检测布7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下游的最前面部分到达了预先确定的地点。控制部10基于时刻传感器16进行的最前面到达检测,确定印刷开始时刻。
通信部19与计算机200进行通信。计算机200例如是PC、服务器。通信部19从计算机200接受印刷用数据D1。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使头8移动。另外,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使头8喷出墨水。
(头8)
接着,参照图6、图7对实施方式的头8的一例进行说明。图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8的一例的图。
头8对布7进行印刷。向布7的印刷面71吹喷墨水。头8包括多个喷嘴列80。喷嘴列80是将多个喷嘴81排列为列状而形成的。各喷嘴列80所包括的喷嘴81的数量是相同的。按每种墨水的颜色设置喷嘴列80。每个喷嘴列80喷出的墨水的颜色是不同的(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喷嘴列80与布7的Y轴方向平行。即,喷嘴列80所包括的各喷嘴81沿着Y轴方向排列(参照图7)。
以在Y轴方向上的间隔成为均等的方式形成喷嘴81。墨水从喷嘴81的开口喷出。从Y轴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端的喷嘴81到下游端的喷嘴81的长度成为一次喷墨中的描绘范围。如图6所示,针对各喷嘴81,设有驱动元件83。驱动元件83是压电元件。驱动元件83例如是压电(piezo)元件。
如图6所示,头8包括多个驱动电路82。驱动电路82进行向各驱动元件83施加的电压的接通(on)/断开(off)。控制部10针对每一行,将图像数据D2(表示应当喷出墨水的喷嘴81的数据)提供给各驱动电路82。驱动电路82向应当喷出墨水的喷嘴81的驱动元件83施加脉冲状的电压。驱动元件83通过施加电压而变形。变形的压力施加给向喷嘴81供给墨水的流路(未图示)。利用对流路施加的压力,从喷嘴81喷出墨水。另一方面,驱动电路82不向与不喷出墨水的像素对应的驱动元件83施加电压。驱动电路82实际上控制喷墨。
另外,头8包括电压生成电路84,所述电压生成电路84生成多种大小不同的电压。驱动电路82向驱动元件83施加电压生成电路84所生成的电压中的任意一种。施加的电压越大,驱动元件83的变形越大。其结果是,喷出的墨水的液滴的量越多。施加的电压越小,驱动元件83的变形越小。其结果是,喷出的墨水的液滴的量越少。驱动电路82能够调整喷出的墨水的液滴的量。
另外,控制部10包括驱动信号生成电路10c。驱动信号生成电路10c生成驱动信号S1。驱动信号S1是用于驱动头8的信号。驱动信号生成电路10c例如生成时钟信号。每当驱动信号S1上升一次,头8(驱动电路82)就使墨水喷出。喷墨的基准周期是预先确定的。控制部10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10c生成使墨水以基准周期喷出的频率的驱动信号S1。
(移动部12)
接着,参照图3、图8对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2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2的一例。
第一移动机构A使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第一移动机构A包括第一臂A1。第一臂A1是四棱柱状的部件。第一臂A1内置有第一马达A2、第一移动部件A3以及第一移动体A4。第一马达A2例如是步进马达。第一马达A2能够以正向与反向双方旋转。控制部10控制第一马达A2的旋转。第一马达A2使第一移动部件A3转动。第一移动部件A3例如是滚珠丝杠。第一移动体A4与安装于滚珠丝杠的螺母一体化。第一马达A2使第一移动部件A3旋转。由此,第一马达A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其结果是,第一移动体A4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一臂A1引导第一移动体A4的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B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机构B包括第二臂B1。第二臂B1是四棱柱状的部件。第二臂B1内置有第二马达B2、第二移动部件B3以及第二移动体B4。第二马达B2例如是步进马达。第二马达B2能够以正向与反向双方旋转。控制部10控制第二马达B2的旋转。第二马达B2使第二移动部件B3旋转。第二移动部件B3例如是滚珠丝杠。第二移动体B4与安装于滚珠丝杠的螺母一体化。第二马达B2使第二移动部件B3旋转。由此,第二马达B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其结果是,第二移动体B4移动。第二臂B1引导第二移动体B4的移动。
第三移动机构C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第三移动机构C包括第三臂C1。第三臂C1是四棱柱状的部件。第三臂C1内置有第三马达C2、第三移动部件C3以及第三移动体C4。第三马达C2例如是步进马达。第三马达C2能够以正向与反向双方旋转。控制部10控制第三马达C2的旋转。第三马达C2使第三移动部件C3旋转。第三移动部件C3例如是滚珠丝杠。第三移动体C4与安装于滚珠丝杠的螺母一体化。第三马达C2使第三移动部件C3旋转。由此,第三马达C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其结果是,第三移动体C4移动。第三臂C1引导第三移动体C4的移动。
第一移动体A4与第二移动机构B的一部分连接。例如,第二臂B1的端部与第一移动体A4连接。根据第一移动体A4的移动,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头8能够相对于布7接近或远离。通过使第一马达A2旋转,控制部10使头8(喷嘴81)的高度(Z轴方向的位置)变化。
第二移动体B4与第三移动机构C的一部分连接。例如,第三臂C1的一部分与第二移动体B4连接。根据第二移动体B4的移动,头8在X轴方向(垂直方向)上移动。能够改变头8相对于布7的X轴方向的位置。通过使第二马达B2旋转,控制部10使X轴方向上的头8(喷嘴81)的喷墨位置(印刷位置)移动。
头8以喷嘴列80与Y轴方向(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于第三移动体C4。根据第三移动体C4的移动,头8在布7的Y轴方向上移动。能够改变头8相对于布7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使第三马达C2旋转,控制部10使Y轴方向上的头8(喷嘴81)的喷墨位置(印刷位置)移动。
(头8的退避)
接着,参照图3、图9对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头8的退避的一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头8的退避流程的一例的图。
在喷嘴81露出的状态下,墨水中的挥发性成分从喷嘴81蒸发。如果蒸发加剧,则墨水的粘度变高。另外,如果干燥加剧,则墨水的成分凝固。由于墨水的干燥,有时发生喷嘴81的堵塞。例如,在保持将喷嘴81露出的状态下放置的情况下,会发生堵塞。堵塞是即使对驱动元件83施加电压但墨水也不会喷出的状态。为了保证画质,需要防止发生堵塞。
维护装置9设置在头8的移动范围内且布7的上表面外(输送生产线外)(参照图3)。维护装置9包括盖91。盖91覆盖头8的喷嘴81的露出面。通过覆盖盖91,墨水的干燥不会加剧。头8以及盖91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另外,盖91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比布7(输送生产线)靠外侧的位置。换句话说,维护装置9设在头8向布喷出墨水的范围之外。另外,盖91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盖91可以设置在不会变成印刷的妨碍的位置。
图9表示头8向盖91退避的流程的一例。图9的开始是满足了退避条件的时间点。控制部10判定是否满足了退避条件。退避条件是预先确定的。例如,当操作面板15接受到头8的退避指示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退避条件。即,也可以将使用者对操作面板15进行了指示头8的退避的输入作为退避条件。例如,当由于输送生产线的故障而预想会长时间停止印刷时,使用者对操作面板15输入退避指示。
另外,也可以当变成预先确定的退避时刻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退避条件。退避时刻可以设为停止向布7印刷的时间。例如,退避时刻可以设为午休的开始时刻。另外,退避时刻可以设为下班时刻。操作面板15接受退避时刻的设定。存储部11存储被所设定的退避时刻。另外,控制部10可以在一卷(布7的输送生产线上的处理单位)的布7的印刷完成时,判定为满足了退避条件。
控制部10确认退避位置(步骤#11)。存储部11存储三个轴的各方向上的退避位置的坐标。控制部10确认存储部11的退避位置的坐标。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朝向退避位置移动(步骤#12)。由此,进行头8向盖91的嵌入(步骤#13)。头8维持在墨水不干燥的状态。然后,本流程结束(end)。另外,当开始印刷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从退避位置朝向印刷位置移动。当开始印刷时,解除头8的退避。
(头8的擦拭)
接着,参照图3、图10对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头8的擦拭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头8的擦拭流程的一例的图。
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一部分的喷嘴81的墨水的粘度变高。喷出次数越少的喷嘴81,墨水的粘度越容易上升。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有时空气中的灰尘、粉尘附着到喷嘴81上。由于这些主要原因,有时发生堵塞。为了消除及防止堵塞,印刷装置100具有头8(喷嘴81)的擦拭功能。
印刷装置100包括清扫部件92。图3表示在与布7的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且布7的外侧设有清扫部件92的例子。清扫部件92设在盖91的旁边。喷嘴81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因此,以使清扫部件92(刀片)的刀刃的方向成为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的方式设置清扫部件92。另外,刀片的刀刃的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另外,清扫部件92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清扫部件92可以设置在不成为印刷的妨碍的位置。
图10表示头8的擦拭流程的一例。图10的开始是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擦拭条件的时间点。控制部10判定是否满足了擦拭条件。擦拭条件是预先确定的。例如,当操作面板15接受到喷嘴81的擦拭指示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擦拭条件。即,可以将使用者对操作面板15进行了指示擦拭头8的输入设为擦拭条件。
另外,控制部10可以在变成预先确定的擦拭时刻时,判定为满足了擦拭条件。例如,擦拭时刻可以设为午休的开始时刻。另外,擦拭时刻可以设为下班时刻。另外,操作面板15接受擦拭时刻的设定。存储部11存储被所设定的擦拭时刻。另外,可以在一卷(布7的输送单位)的布7的印刷完成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擦拭条件。
可以在从头8离开盖91开始或从紧前的擦拭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擦拭条件。由此,可以在墨水的粘度变高之前擦拭头8。另外,可以设置成在将头8移动到退避位置之前必须进行头8的擦拭。在该情况下,当满足了退避条件时,控制部10判定为满足了擦拭条件。另外,在头8被盖91覆盖之前,控制部10擦拭头8。
当满足了擦拭条件时(开始),控制部10使头8移动到开口部95的上方(步骤#21)。另外,控制部10进行清洗(purge)处理(步骤#22)。清洗处理是从喷嘴81喷出(渗出)墨水的处理。设有对墨水的流路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部85(参照图6)。压力施加部85例如是泵。泵设置在从墨盒13向头8的墨水供给路径上。控制部10在清洗处理时使泵动作。泵对头8内的墨水的流路施加压力。利用压力,能够从喷嘴81吐出堵塞的原因(灰尘、高粘度状态的墨水)。接着,控制部10使清洗部93向清扫部件92涂布清洗液(步骤#22)。控制部10使清扫部件92的表面的滑动变好。
接着,控制部10确认擦拭开始位置(步骤#23)。擦拭开始位置是头8与清扫部件92的刀片的前端接触的头8的位置。存储部11存储三个轴的各方向上的擦拭开始位置的坐标。控制部10确认存储部11的擦拭开始位置的坐标。另外,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向擦拭开始位置移动(步骤#24)。
接着,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进行擦拭处理(步骤#25)。在擦拭处理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具体而言,控制部10在清扫部件92(刀片)与喷嘴81接触的状态下使头8在Y轴方向上往返。控制部10使头8移动,以使全部的喷嘴81与清扫部件92接触一次或多次。由此,喷嘴81被清扫部件92摩擦。清扫部件92刮掉喷嘴81的污垢、多余的墨水。然后,本流程结束(end)。另外,控制部10也可以在擦拭处理时在保持将头8固定的状态下使清扫部件92移动。
在头8的擦拭后,当再次开始印刷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向印刷位置移动。在头8的擦拭后,当用盖91覆盖头8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向退避位置移动。
(洗涤(flashing))
接着,参照图3、图11对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头8的洗涤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头8的洗涤流程的一例的图。
为了防止喷嘴81的堵塞,优选的是,将喷嘴81的墨水的粘度保持在小的状态。另外,优选的是,尽早地消除附着的灰尘、粉尘。因此,喷墨装置1具有头8(喷嘴81)的洗涤功能。
图11表示头8的洗涤流程的一例。图11的开始是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洗涤条件的时间点。控制部10判定是否满足了洗涤条件。洗涤条件是预先确定的。例如,控制部10根据在Y轴方向(输送方向)上将布7输送规定距离F1,当布7的输送暂时停止时,判定为满足了洗涤条件。另外,在单位印刷范围E1(规定距离F1的区域)的印刷完成时,控制部10可以判定为满足了洗涤条件。另外,在从开始印刷或之前的洗涤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部10可以判定为满足了洗涤条件。
当满足了洗涤条件时(开始),控制部10确认洗涤开始位置(步骤#31)。洗涤开始位置是头8的全部的喷嘴81与开口部95面对的位置。换句话说,洗涤开始位置是头8的整体位于开口部95的上方的位置。控制部10使头8向开口部95的上方移动(步骤#31)。另外,控制部10进行洗涤处理(步骤#32)。洗涤处理是使全部的喷嘴81朝向开口部95喷出墨水的处理。控制部10例如使全部的喷嘴81喷出数滴的墨水。然后,本流程结束(end)。在洗涤处理后,当再次开始印刷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向印刷位置移动。在头8的洗涤后,当用盖91覆盖头8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向退避位置移动。
(印刷用数据D1)
参照图12对印刷用数据D1进行说明。图12表示向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输入印刷用数据D1的流程的一例。
计算机200向喷墨装置1的通信部19输入印刷用数据D1。计算机200可以考虑是印刷装置100的一部分。计算机200包括处理部201、计算机存储部202、输入装置205、显示设备206以及计算机通信部207。处理部201是包括CPU这样的处理电路的基板。计算机存储部202包括ROM、RAM、HDD。计算机存储部202包含用于生成印刷用数据D1的驱动软件203。另外,计算机存储部202包含用于编辑在印刷中使用的图像数据D2的图像编辑软件204。输入装置205是键盘、鼠标这样的输入设备。使用者使用输入装置205,编辑图像数据D2,输入印刷指令。显示设备206是显示器。计算机通信部207是与印刷装置100、其它的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使用者使用图像编辑软件204,制作并编辑对布7进行印刷的图像的图像数据D2。例如,在印刷条形码的情况下,使用者制作包含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数据D2。在印刷字符串(string)的情况下,使用者制作包含字符串的图像的图像数据D2。在印刷图案(图形、花纹、照片等)的情况下,使用者制作包含图案的图像数据D2。可以将从外部取入计算机200的图像数据D2用于布7的印刷。当用喷墨装置1在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规定距离F1×布7的垂直方向的长度)印刷多个种类的图像的情况下,生成包含多个图像的图像数据D2。
当用图像编辑软件204执行印刷指令时,处理部201启动驱动软件203。处理部201基于驱动软件203使显示设备206显示印刷的设定用的画面。输入装置205接受印刷的设定。例如,输入装置205接受单位印刷范围E1内的图像的印刷位置、印刷分辨率、图像的种类、喷出时间隔(详细内容将在后面描述)的设定。例如,可以选择头8能够印刷的多个分辨率中的任意一个。
处理部201基于驱动软件203,生成印刷用数据D1。印刷用数据D1包含图像数据D2以及印刷设定信息D3。处理部201生成被选择的分辨率的图像数据D2。处理部201使被设定的信息包含在印刷设定信息D3中。例如,处理部201使印刷设定信息D3中包含印刷位置、印刷分辨率、图像的种类、喷出时间隔(详细内容将在后面描述)这样的信息。在用喷墨装置1在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内印刷多个种类的图像的情况下,处理部201使印刷用数据D1包含多个图像。
另外,处理部201向喷墨装置1的通信部19发送所生成的印刷用数据D1。其结果是,印刷用数据D1输入喷墨装置1。存储部11存储接受到的印刷用数据D1。喷墨装置1基于印刷用数据D1中包含的图像数据D2,印刷单位印刷范围E1。每当布7被输送了规定距离F1时,喷墨装置1反复进行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例如,印刷装置100可以在布7的单位印刷范围E1内印刷代码、字符串、图案这样的图像。
另外,可以从计算机200仅输入图像数据D2。在该情况下,喷墨装置1的操作面板15接受印刷的设定。喷墨装置1的控制部10生成印刷用数据D1。
(利用喷墨装置1的印刷)
接着,参照图13~图15对使用了实施方式的头8的印刷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停止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一例的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输送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各印刷模式下的头8的移动的一例的图。在图15中省略了各移动机构以及输送装置3的图示。
在印刷装置100中反复进行布7的输送与暂时停止。另一方面,喷墨装置1能够在布7的Y轴方向(输送方向)上移动头8。因此,喷墨装置1能够对停止的布7进行印刷。另外,喷墨装置1即使对输送中的布7也能够印刷。以下,将喷墨装置1对停止的布7进行印刷的模式称为停止印刷模式。另外,将喷墨装置1对输送中的布7进行印刷的模式称为输送印刷模式。
能够通过操作面板15选择是以停止印刷模式进行印刷还是以输送印刷模式进行印刷。操作面板15接受是以停止印刷模式进行印刷还是以输送印刷模式进行印刷的选择。在任意的模式下,控制部10都边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边对布7进行印刷。
1.停止印刷模式
当配合布7的停止而使喷墨装置1开始印刷时,选择停止印刷模式。
参照图13对停止印刷模式下的一个规定距离F1的区域(单位印刷范围E1)中的印刷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用多个单位印刷范围E1划分布7。喷墨装置1针对每个单位印刷范围E1反复进行相同的图像的印刷。换句话说,针对每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反复进行图13的处理。
图13的开始是开始停止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时间点。在停止印刷模式下,开始是输送装置3停止布7的输送的时间点。控制部10可以基于来自输送装置3的输送停止的通知,识别布7的输送停止。另外,控制部10可以基于速度传感器14的输出,识别布7的输送停止。
首先,控制部10使头8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步骤#41)。印刷开始位置是预先确定的。例如,印刷开始位置是单位印刷范围E1的下游的角部与位于喷嘴列80的最下游的喷嘴81正对面的位置。另外,控制部10可以基于与图像数据D2对应的印刷设定信息D3,识别印刷开始位置。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使头8移动到识别出的印刷开始位置。
接着,控制部10使扫描开始(步骤#42)。扫描是使头8在X轴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动作。扫描是使头8从单位印刷范围E1的X轴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动作。这是由于喷嘴列80的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缘故。控制部10从一次扫描的开始到结束为止,固定头8的Y轴方向的位置。一次扫描的开始位置是布7的与Y轴方向平行的边中的一侧的边与位于最另一侧的喷嘴列80相对的位置。一次扫描的结束位置是布7的与Y轴方向平行的边中的另一侧的边与位于最一侧的喷嘴列80相对的位置。控制部10使第二移动机构B移动头8。头8的墨水的喷出周期被确定。移动速度是在墨水的一个喷出周期中移动印刷分辨率的1点(dot)的距离的速度。
在开始头8的X轴方向上的扫描时,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喷出墨水进行印刷(步骤#43)。换句话说,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使墨水的液滴着陆到应放置墨水的像素(未被丝网印版22印刷的部分)上。在扫描结束时,控制部10确认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是否完成(步骤#44)。当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时(步骤#44中的“是”),本流程结束(end)。在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时,控制部10可以进行洗涤处理。
当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未完成时(步骤#44中的“否”),控制部10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规定宽度G1(步骤#45)。控制部10使第三移动机构C移动头8。头8的喷嘴列80的Y轴方向的长度比单位印刷范围E1的Y轴方向的长度短。为了印刷单位印刷范围E1的整体,使头8的Y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在从单位印刷范围E1中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下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头8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偏移。在从单位印刷范围E1中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上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头8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下游偏移。
在头8沿Y轴方向移动后,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第二移动机构B)开始下一次扫描(返回到步骤#42)。这样,在对停止的布7进行印刷的停止印刷模式时,每当将布7输送规定距离F1,控制装置4使输送装置3停止布7的输送。另外,喷墨装置1对停止的布7进行印刷。当头8进行的印刷完成时,控制装置4使输送装置3再次开始布7的输送。另外,在停止印刷模式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上移动。
2.输送印刷模式
当对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时,选择输送印刷模式。在输送印刷模式下,能够边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边进行印刷。
参照图14对输送印刷模式下的一个规定距离F1的区域(单位印刷范围E1)中的印刷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卷的布7被多个单位印刷范围E1划分。喷墨装置1针对每个单位印刷范围E1反复进行相同的图像的印刷。针对每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反复进行图14的处理。
图14的开始是开始输送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的时间点。输送印刷模式的开始是布7的前端进入了头8的移动范围内的时间点、或紧前的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的时间点。
首先,控制部10使头8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步骤#51)。印刷开始位置是预先确定的。例如,印刷开始位置可以设为将头8移动到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最上游的位置。在X轴方向上是布7的平行于Y轴方向的边与喷嘴列80正对面的位置。另外,控制部10也可以基于与图像数据D2对应的印刷设定信息D3来识别印刷开始位置。在该情况下,使头8移动到识别出的印刷开始位置。
接着,控制部10使扫描开始(步骤#52)。在输送印刷模式下,控制部10使第二移动机构B在X轴方向上移动头8(步骤#52)。扫描中的X轴方向上的头8的移动与停止印刷模式是相同的。
另外,需要不使Y轴方向上的点的位置偏移。因此,控制部10使第三移动机构C将头8也在Y轴方向上移动(步骤#52)。控制部10配合输送的布7,以在扫描中Y轴方向上的布7与头8的相对速度变成零的方式使第三移动机构C移动头8。在扫描中,相对于布7的Y轴方向上的头8(喷嘴81)的位置被固定。控制部10基于速度传感器14的输出来识别布7的输送速度。控制部10使头8的Y轴方向的移动速度与布7的输送速度一致。
根据头8的扫描开始,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喷出墨水进行印刷(步骤#53)。换句话说,控制部10基于印刷用数据D1,使墨水的液滴着陆到应放置墨水的像素上。
在扫描的结束时,控制部10确认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是否完成(步骤#54)。当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时(步骤#54中的“是”),本流程结束(end)。在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时,控制部10可以进行洗涤。
当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未完成时(步骤#54中的“否”),控制部10使第三移动机构C将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规定宽度G1(步骤#55)。控制部10使第三移动机构C移动头8。为了印刷单位印刷范围E1的整体,使头8的Y轴方向的位置偏移。为了对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在单位印刷范围E1中,控制部10将头8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下游偏移。
在一次的扫描结束后,控制部10使第三移动机构C在Y轴方向上移动头8,以使相对于输送的布7的、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变成规定宽度G1。布7被输送并进行移动。考虑由于输送而产生的移动,控制部10以使头8的位置(相同的喷嘴81的墨水着陆位置)偏移规定宽度G1的方式使头8移动。
在头8沿Y轴方向移动后,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第二移动机构B、第三移动机构C)开始下一次扫描(返回步骤#52)。这样,在对输送中的布7进行印刷的输送印刷模式时,控制部10使头8的位置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
接着,参照图15对规定宽度G1进行说明。在图15中,用双点划线划分的区域是单位印刷范围E1。另外,图15的用虚线表示的头8表示规定宽度G1的移动后的状态(位置)的一例。
此处,喷墨装置1的头8的单位长度(1英寸)的喷嘴列80所包含的喷嘴数为能够设定的印刷分辨率的每单位长度(1英寸)的点数以下。另外,规定宽度G1比喷嘴列80的Y轴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在将喷嘴列80的长度设为A、印刷分辨率设为B、喷嘴列80所包含的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设为C的情况下,规定宽度G1成为:(A÷(B÷C))+1点。
例如,设1个喷嘴列80中包含600个喷嘴81。另外,设印刷分辨率为600dpi,设喷嘴列80所包含的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为150(150dpi)。单位长度配合分辨率而为1英寸。在该情况下,喷嘴列80的长度的A成为约4英寸(600÷150)。如果应用到上述式子中,则成为(A÷(B÷C))=4÷(600÷150)=1。因此,在以600dpi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规定宽度G1变成1英寸1点。
另外,设1个喷嘴列80包含600个喷嘴81。另外,设印刷分辨率为300dpi,设喷嘴列80所包含的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为150。在该情况下,单位长度也配合分辨率而为1英寸。另外,喷嘴列80的长度A变成约4英寸(600÷150)。如果应用到上述式中,则变成(A÷(B÷C))=4÷(300÷150)=2。因此,在以300dpi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规定宽度G1变成2英寸1点。
即使喷嘴列80所包含的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比印刷分辨率少,也可以使单位面积(1英寸方形)中的墨水着陆数量与基于印刷分辨率的单位面积中的像素数相同。能够模拟地实现印刷分辨率。在喷墨装置1中,相对于某个点,喷出4次或2次墨水。另外,由于位置偏移1点,所以能够使喷出墨水的喷嘴81的位置不规则分布。变得难以发生喷嘴81的堵塞。
另外,可以根据布7的输送速度,变更喷墨的基准周期以及头8的垂直方向的移动速度。布7的输送速度越快,规定距离F1的输送时间越短。由于在布7的输送停止之前完成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所以控制部10可以使驱动信号S1的周期变短。另外,控制部10可以使垂直方向上的头8的移动速度变快。即,控制部10可以调整驱动信号S1以及头8的垂直方向的移动速度,以使每当布7移动1点时,头8就进行一次喷墨。
驱动信号S1的周期越短、头8的垂直方向的移动速度越快,来自喷嘴81的单位时间的喷墨量就越多。驱动信号S1的周期越长、头8的垂直方向的移动速度越慢,来自喷嘴81的单位时间的喷墨量就越少。单位时间的喷墨量越少,控制部10为了提高印刷到布7上的图像的浓度,可以增加喷墨量。
另外,可以组合输送印刷模式与停止印刷模式。例如,控制部10以输送印刷模式开始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另外,控制部10可以利用停止印刷模式印刷单位印刷范围E1中到布7的输送停止为止尚未印刷的部分。
(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的设定)
接着,参照图16~图18对实施方式的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的设定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6表示实施方式的定义数据D4的一例。图17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的一例。图18表示实施方式的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的一例。
喷墨装置1能够使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与布7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喷墨装置1能够调整布7的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间隔。控制部10根据要印刷的图像或布7,设定喷出时间隔。喷出时间隔是喷墨中(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中)的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设定的喷出时间隔。可以准备多个喷出时间隔的设定方法。1.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的间隔的设定
控制部10能够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设定喷出时间隔。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在印刷用数据D1中。印刷设定信息D3与用于图像的印刷的图像数据D2建立关联。
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在计算机200的驱动软件203上设定的信息。在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表示图像的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0能够基于在印刷设定信息D3中定义的图像的种类,设定喷出时间隔。
为了根据图像的种类设定喷出时间隔,可以将定义数据D4非易失性地存储在存储部11中(参照图12)。定义数据D4是针对每个图像的种类定义了喷出时间隔的数据。图16表示定义数据D4的一例。在图16的定义数据D4中,当图像的种类是字符串时,进行将喷出时间隔设为5mm的定义。另外,字符包含文字、数字。作为字符串,例如包含公司名、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将文字、数字作为主体并对文字、数字进行排列而成。
另外,在图16的定义数据D4中,当图像的种类为二维码、图案(花纹)时,进行将喷出时间隔设为1mm的定义。二维码例如是QR码(注册商标)。另外,在图16的定义数据D4中,当图像的种类为一维码时,进行将喷出时间隔设为3mm的定义。一维码例如是条形码。另外,定义数据D4也可以包含二维码、一维码、字符串以外的图像的种类及其喷出时间隔的定义。
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间隔越宽,从喷出到着陆的时间越长。从喷出到着陆的时间越长,墨水的液滴从重力、空气的流动受到的影响越大。因此,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间隔越宽,墨水的着陆位置越容易从目标位置偏移。另一方面,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间隔越窄,越能够印刷精细的图像。
因此,也可以将定义数据D4定义为,越是应当精细地印刷的图像,喷出时间隔越窄。例如,二维码包含点。基于点(码块(block))的大小,能够得到代码所包含的信息。当点的边界不清楚时或者当点的大小不适当时,有时无法从二维码正确地读取到信息。因此,在图像的种类为二维码的情况下,以成为最小程度的喷出时间隔的方式对定义数据D4进行定义。另外,优选的是也对图案进行详细、精细的印刷。因此,在图像的种类为图案的情况下,也以成为最小程度的喷出时间隔的方式对定义数据D4进行定义。
在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间隔窄的情况下,布7变得容易碰撞到喷嘴81。布7的印刷面71并不限定于平坦。也存在具有凹凸的布7。布7与喷嘴81接触的可能性不是零。如果印刷面7与喷嘴81的接触反复进行,则喷嘴81(头8)有可能发生故障。从防止接触的观点来看,优选拉开印刷面71与喷嘴81的距离。
因此,在定义数据D4中,精细印刷的必要性越低的图像,越可以更宽地设定喷出时间隔。例如,字符串(string)的实心部分很多。即使墨水的着陆位置稍微偏移,也不会有问题。另外,存在由于着陆位置的适当的偏差而变得不易发生颜色不均的情况。图16表示在图像的种类为字符串的情况下扩大喷出时间隔的定义数据D4的一例。扫描一维码。因此,一维码需要某种程度的精细的印刷。另一方面,一维码不需要像二维码那样的精细的印刷。图16表示在图像的种类为一维码的情况下将喷出时间隔设为比字符串窄且将喷出时间隔设为比二维码宽的定义数据D4的一例。
另外,印刷设定信息D3可以包含表示喷出时间隔的信息(值)。在该情况下,计算机200的输入装置205接受喷出时间隔的数值输入。基于驱动软件203,处理部201生成包含被进行了数值输入的喷出时间隔的印刷设定信息D3(印刷用数据D1)。当与图像数据D2建立关联的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表示喷出时间隔的值的信息时,控制部1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所包含的值,设定喷出时间隔。
2.基于图像数据D2的喷出时间隔的设定
控制部10可以基于图像数据D2,设定喷出时间隔。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分析图像数据D2。另外,控制部10判定图像数据D2所包含的图像的种类。另外,控制部10可以基于判定出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另外,在对一个布7的印刷中使用多个图像数据D2的情况(作为层(layer)重叠的情况)下,控制部10针对每个图像数据D2,判定图像的种类。控制部10针对每个图像数据D2设定喷出时间隔。
例如,控制部10确认图像数据D2中包含的图像是否是二维码的图像。例如,控制部10确认在图像数据D2中是否包含在二维码的规格中必须的图形。当包含必须的图形时,控制部10判定为图像的种类是二维码。另外,控制部10确认图像数据D2中包含的图像是否是一维码的图像。例如,控制部10确认在图像数据D2是否包含在一维码的规格中确定的条数的平行的直线。当包含在规格中确定的条数的平行的直线时,控制部10判定为图像的种类是一维码。另外,控制部10确认图像数据D2所包含的图像是否是字符串(string)。例如,控制部10确认图像数据D2是否包含字母(alphabet)。当包含了字母时,控制部10可以判定为图像的种类是字符串。当图像数据D2中未包含二维码、一维码以及字符串中的任意一种时,控制部10可以判定为图像的种类是图案。控制部10基于判定出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
另外,当图像数据D2中包含二维码、图案、一维码、字符串中的多个时,控制部10应用与图像的种类对应的喷出时间隔中的最小或最大的喷出时间隔。
3.通过操作面板15的喷出时间隔的设定
操作面板15可以接受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的选择。当进行了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10使显示面板15a显示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使用者触摸画面来对图像的种类进行选择。
图17表示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的一例。在图17所示的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中,能够从四个种类之中选择一个。在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内显示第一选择按钮B1、第二选择按钮B2、第三选择按钮B3、第四选择按钮B4。当图像为字符串时,使用者对第一选择按钮B1进行操作。当图像为一维码时,使用者对第二选择按钮B2进行。当图像为二维码时,使用者对第三选择按钮B3进行操作。当图像为图案时,使用者对第四选择按钮B4进行操作。
在定义数据D4中,针对每种能够选择的图像的种类,确定喷出时间隔。例如,将字符串的图像的喷出时间隔设为5mm。将一维码的图像的喷出时间隔设为3mm。将二维码以及图案的图像的喷出时间隔设为1mm。控制部10基于利用操作面板15选择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也可以选择字符串、一维码、二维码、图案以外的图像的种类。当选择了字符串时,控制部10将喷出时间隔设定为第一间隔。当选择了一维码时,控制部10将喷出时间隔设定为比第一间隔窄的第二间隔。当选择了二维码以及图案时,将喷出时间隔设定为比第二间隔窄的第三间隔。只要维持第一间隔>第二间隔>第三间隔的关系,则第一间隔也可以不是5mm。同样地,第二间隔也可以不是3mm。第三间隔也可以不是1mm。
4.基于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的喷出时间隔的设定
利用线(输送装置3)输送的布7有时会发生变化。即,喷墨装置1印刷的布7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有时印刷对象以布7的卷为单位发生变化。另外,对于每卷,印刷的布7的材质、大小、表面的平滑等级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表面越粗糙,墨水越洇渗。另一方面,在表面粗糙的情况下,有意地偏移墨水的着陆位置有时能够印刷不均少的图像。这是因为也使墨水渗入布7的表面的细小的凹陷的缘故。另外,存在如下的倾向:布7的表面越光滑,墨水的着陆位置的偏移越容易变得明显。
因此,操作面板15可以接受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的设定。当进行了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10使显示面板15a显示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使用者触摸画面,选择布7的印刷面71的状态。
图18表示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的一例。在图18所示的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中,能够从三个种类之中选择一种。在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内显示第五选择按钮B5、第六选择按钮B6、第七选择按钮B7。在印刷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高(光滑)的布7的情况下,对第五选择按钮B5进行操作。在印刷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为普通的布7的情况下,对第六选择按钮B6进行操作。在印刷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低(粗糙)的布7的情况下,对第七选择按钮B7进行操作。
针对每种被选择的平滑等级,预先确定喷出时间隔。换句话说,预先确定了与选择按钮对应的喷出时间隔。例如,将与第七选择按钮B7对应的喷出时间隔设为5mm。将与第六选择按钮B6对应的喷出时间隔设为3mm。将与第五选择按钮B5对应的喷出时间隔设为1mm。控制部10可以根据利用操作面板15选择的平滑等级,设定喷出时间隔。设定的平滑等级越高,控制部10使喷出时间隔越窄。设定的平滑等级越低,控制部10使喷出时间隔越窄。
(Z轴方向的头8的移动控制)
接着,参照图19对实施方式的头8的Z轴方向的移动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8的Z轴方向的移动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9的开始是使用喷墨装置1开始印刷的时间点。换句话说,是开始对单位印刷范围E1进行印刷的时间点。
首先,控制部10使头8的Z轴方向的位置位于碰撞避免位置(步骤#61)。控制部10使第一移动机构A将头8移动到碰撞避免位置。碰撞避免位置是喷嘴81从印刷面71充分离开的位置。是即使布7摆动而布7与喷嘴81也不接触的位置。可以适当地确定碰撞避免位置。碰撞避免位置可以是Z轴方向上的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成为喷出时间隔的最大值的2倍~几倍左右的位置。碰撞避免位置只要能使头8与布7充分分离即可。碰撞避免位置在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上没有特别的位置限制。
接着,控制部10识别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D2(步骤#62)。可以根据印刷设定信息D3、图像数据D2、操作面板15上的选择,设定喷出时间隔。即使利用印刷设定信息D3选择了图像的种类,控制部10也使操作面板15上的选择优先。
具体而言,使用者利用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或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进行选择,设定喷出时间隔。在输送装置3开始布7的输送之前进行从计算机200向喷墨装置1发送印刷用数据D1以及利用各选择画面上的设定。在利用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以及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双方进行了选择的情况下,控制部10可以使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中的选择优先。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设定与在图像的种类选择画面151中选择的按钮对应的喷出时间隔。另外,也可以使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中的选择优先。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设定与平滑等级选择画面152中选择的按钮对应的喷出时间隔。
在各选择画面中没有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控制部1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设定喷出时间隔。即使不利用操作面板15进行选择,控制部10也自动地设定喷出时间隔。当印刷设定信息D3中未包含表示图像的种类的信息、表示喷出时间隔的值时,控制部10分析图像数据D2并设定喷出时间隔。
基于间隔传感器17的输出,控制部10开始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的识别(步骤#63)。在对最初的单位印刷范围E1印刷的情况下,在布7的印刷面71到达间隔传感器17(头8)的前面的时间点,控制部10开始间隔的识别。
然后,控制部10在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开始前进行对位处理(步骤#64)。在对位处理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然后,控制部10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为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具体而言,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以使通过间隔传感器17检测到的间隔成为喷出时间隔。控制部10使头8接近布7。
不久,开始基于头8的印刷(扫描)(步骤#65)。在单位印刷范围E1内的印刷中(扫描中),控制部10根据需要使移动部12(第一移动机构A)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以使间隔保持一定(步骤#66)。控制部10将间隔保持为喷出时间隔。在印刷中,控制部10持续监视间隔传感器17的输出。当识别到的间隔从喷出时间隔偏移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控制部10基于间隔传感器17的输出进行反馈控制,以使间隔保持在喷出时间隔。控制部10使头8的Z轴方向的位置跟随布7的印刷面71的凹凸。即使布7的印刷面71存在凹凸,喷嘴81也不与布7碰撞。不久,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步骤#67)。
当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时,控制部10使头8的Z轴方向的位置位于碰撞避免位置(步骤#68)。另外,控制部10确认是否印刷了全部的布7(步骤#69)。换句话说,控制部10确认一卷的布7的印刷是否完成。当未完成印刷时(步骤#69中的“否”),流程返回到步骤#64。准备下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控制部10调整头8的Z轴方向的位置。可以在向碰撞避免位置退避前、在从向碰撞避免位置退避开始到对位处理的期间,进行头8的洗涤处理、擦拭处理。
当印刷完成时(步骤#69中的“是”),控制部10停止间隔的识别(步骤#610)。然后,本流程结束(end)。
(与喷出时间隔对应的喷墨量的调整)
接着,参照图20对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喷墨量的调整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量数据D5的一例的图。
印刷装置100能够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移动头8。因此,能够自由地变更喷嘴81与布7的印刷面71的间隔。关于这一点,与以往的设置在输送生产线上的喷墨印刷装置不同。此处,喷出时间隔越窄,墨水越容易着陆到目标位置。另一方面,喷出时间隔越宽,实际的墨水的着陆位置越容易从目标位置偏移。例如,存在墨水着陆到在图像数据D2上不着色的点上的情况。由此,存在印刷的图像的浓度看起来淡的情况。
因此,喷出时间隔越窄,控制部10越使头8减少每1点的喷墨量。喷出时间隔越宽,控制部10越使头8增大每1点的喷墨量。
头8包括电压生成电路84(参照图6)。电压生成电路84生成多种电压。电压生成电路84生成预先设定的大小的电压。能够选择电压生成电路84所生成的多种电压中向驱动元件83施加的电压。即,能够使向驱动元件83施加的电压发生变化。
根据向驱动元件83施加的电压的大小,驱动元件83的变形量发生变化。根据驱动元件83的变形量,向墨水的流路施加的压力发生变化。变形量越大,压力越大。因此,控制部10(驱动电路82)通过选择向驱动元件83施加的电压的大小,能够使喷出的墨水(液滴)的量发生变化。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量数据D5的一例的图。存储部11非易失性地存储喷墨量数据D5。将喷墨量数据D5定义为,喷出时间隔越窄,每1点的喷墨量越少。另外,定义为喷出时间隔越宽,每1点的喷墨量越多。
图20表示将喷出时间隔分类为3个范围(3个阶段)的例子。即,表示电压生成电路84能够至少生成三个种类的电压的例子。在图20中,存在电压V1<电压V2<电压V3的关系。因此,喷墨量(液滴的量)存在第一喷出量a1<第二喷出量a2<第三喷出量a3的关系。
根据图20的喷墨量数据D5,当喷出时间隔为1mm时,控制部10将电压V1向驱动元件83施加。另外,控制部10将从喷嘴81喷出的墨水的量设为第一喷出量a1。另外,当喷出时间隔为3mm时,控制部10将电压V2向驱动元件83施加。控制部10将从喷嘴81喷出的墨水的量设为第二喷出量a2。另外,当喷出时间隔为5mm时,控制部10将电压V3向驱动元件83施加。另外,控制部10将从喷嘴81喷出的墨水的量设为第三喷出量a3。控制部10参照喷墨量数据D5。另外,根据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控制部10使头8喷出墨水。
另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调整每1点的喷墨量。例如,控制部10可以根据喷出时间隔,改变对1点喷出墨水的时刻(次数)。例如,当喷出时间隔为0<W≤2mm时,控制部10可以对1点喷出2次墨水。另外,当喷出时间隔为2mm<W≤4mm时,控制部10可以对1点喷出3次墨水。另外,当喷出时间隔为4mm<W时,控制部10可以对1点喷出4次墨水。为了高速地喷出墨水,控制部10也可以使得喷出时间隔越宽,驱动信号S1的频率越高。
(基于印刷面71的拍摄的印刷)
接着,参照图21~图23对基于实施方式的拍摄的印刷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与实施方式的印刷面71的拍摄关联的部分的一例的图。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自动附加模式的流程的一例的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复印模式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喷墨装置1包括读取布7的印刷面71的读取装置18(参照图1)。读取装置18可以与喷墨装置1分开。读取装置18包括相机。读取装置18拍摄输送生产线上的布7。例如,读取装置18拍摄印刷装置100能够印刷的范围。
如图21所示,读取装置18包括透镜18a、图像传感器18b、相机模块18c。基于图像传感器18b输出的图像信号,相机模块18c生成拍摄数据D7(图像数据)。读取装置18将通过拍摄得到的拍摄数据D7向存储部11发送。存储部11存储拍摄数据D7。
喷墨装置1具有图像自动附加模式以及复印模式作为基于拍摄的印刷模式。能够利用操作面板15选择是以图像自动附加模式进行印刷还是以复印模式进行印刷。操作面板15接受是以图像自动附加模式进行印刷还是以复印模式进行印刷的选择。
1.图像自动附加模式
图像自动附加模式是基于附加在布7上的特定图像或特定标记使用喷墨装置1将与特定图像建立关联的图像印刷在布7上的模式。在图像自动附加模式下,当在布7上附加有特定图像或特定标记时,控制部10使头8在印刷面71上自动地印刷建立关联的图像。特定图像、特定标记并不限定于印刷在布7上的图像、标记。特定图像、特定标记例如可以是贴签(seal)。
例如,在作为特定图像附加有表示使用语言的图像时,喷墨装置1自动地印刷对应的语言的字符串。即使在使用印刷装置100印刷销售地不同的布7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印刷适合销售地的字符串。无需通过计算机200、操作面板15逐一指定使用语言、使用的字符串的图像数据D2即可。
例如,在作为特定标记附加有表示面向欧洲的三角形的标记时,喷墨装置1自动地印刷表示是面向欧洲的产品的图像。使用喷墨装置1能够自动地印刷适当的图像。无需通过计算机200、印刷装置100逐一指定表示销售地的图像。
参照图22,是表示图像自动附加模式下的印刷的流程的一例的图。图22的开始例如是利用操作面板15指示了图像自动附加模式下的印刷的时间点。首先,控制部10使读取装置18开始拍摄(步骤#71)。读取装置18拍摄停止或通过中的布7。
此处,存储部11存储判定用数据D8。判定用数据D8是用于判定是否对布7附加特定图像、特定标记的数据(参照图21)。针对每个特定图像、特定标记准备判定用数据D8。控制部10基于判定用数据D8确认是否对布7附加特定图像、特定标记。
判定用数据D8包含判定用图像数据D9。判定用图像数据D9是表示特定图像或特定标记的图像数据。例如,当特定图像为表示型号的数字时,判定用图像数据D9是表示型号且包含数字的图像数据。
判定用数据D8包含自动印刷用图像数据D10。自动印刷用图像数据D10是与特定图像、特定标记对应地进行印刷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另外,判定用数据D8包含自动印刷信息D11。自动印刷信息D11针对自动印刷用图像数据D10,包含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开始位置、印刷分辨率、喷出时间隔的信息。可以将距特定图像、特定标记中的特征点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距离设定为印刷开始位置。特征点例如能够设在特定图像、特定标记的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左下角以及中心中的任意一处。自动印刷信息D11可以通过计算机200或操作面板15进行设定。
控制部10判定在拍摄数据D7中是否包含特定图像、特定标记(步骤#72)。例如,控制部10进行判定用图像数据D9与拍摄数据D7的图形匹配。另外,控制部10判定在拍摄数据D7中是否包含特定图像、特定标记。
当判定为在拍摄数据D7中不包含特定图像以及特定标记时(步骤#72中的“否”),流程返回到步骤#71。当判定为在拍摄数据D7中包含特定图像、特定标记时(步骤#72中的“是”),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进行头8的对位(步骤#73)。控制部10将头8的位置调整到从特定图像、特定标记离开由自动印刷信息D11定义的距离的位置。
当头8的对位完成时,控制部10使头8印刷与特定图像对应的图像或与特定标记对应的图像(步骤#74)。控制部10基于与特定图像对应的自动印刷用图像数据D10进行印刷。或者,控制部10基于与特定标记对应的自动印刷用图像数据D10进行印刷。由此,能够自动地印刷与特定图像建立关联的图像或与特定标记建立关联的图像。在印刷后,流程返回到步骤#71。
2.复印模式
复印模式是拍摄样品的布7并自动地在印刷面71上印刷与样品同样的图像的模式。通过利用复印模式,即使不通过计算机200对图像数据D2进行编辑,也能够对无花纹的布7实施与样品同样的印刷。
参照图23,是表示复印模式下的印刷流程的一例的图。图23的开始例如是利用操作面板15指示了复印模式下的印刷的时间点。首先,控制部10使读取装置18进行样品的拍摄(步骤#81)。使用者将样品放置在读取装置18的拍摄范围内。使用者以能够拍摄整体的方式放置样品。在放置后,使用者利用操作面板15对拍摄按钮进行操作。换句话说,使用者按下用于拍摄样品的快门。
读取装置18生成样品的拍摄数据D7(步骤#82)。存储部11存储样品的拍摄数据D7(步骤#83)。控制部10基于样品布7的拍摄数据D7,生成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D2(步骤#84)。控制部10生成单位印刷范围E1的尺寸的图像数据D2。进而,控制部10针对每个所生成的图像数据D2,生成印刷设定信息D3(步骤#85)。控制部10可以根据图像数据D2的种类,自动地判定喷出时间隔。
另外,将样品布7从拍摄范围撤去。控制装置4使输送装置3开始输送要印刷与样品同样的图像的布7(步骤#86)。控制部10基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D2以及印刷设定信息D3,对布7进行印刷(步骤#87)。以后,控制部10使头8、移动部12对输送的布7进行与样品同样的印刷(结束)。到布7的后端通过为止,控制部10使头8对布7进行与样品同样的图像的印刷。
(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24~图26对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变形例的头8的一例的图。图25是表示变形例的喷墨装置1的一例的图。图26是表示变形例的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流程的一例的图。
作为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对根据图像数据D2的图像的种类、操作面板15中的设定来设定喷出时间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另外,对根据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使用间隔传感器17调整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存在无需根据图像的种类改变喷出时间隔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需使用间隔传感器17。
变形例是不设置间隔传感器17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代替间隔传感器17,转而使用间隔限制部件110。间隔限制部件110使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距离稳定。在喷墨中,间隔限制部件110的布7侧的前端与布7接触。间隔限制部件110防止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变成基准间隔以下。基准间隔被适当地确定。基准间隔例如是1mm~5mm的范围中的任意的长度。
间隔限制部件110在Z轴方向上比喷嘴81(头8下表面)向布7的印刷面侧突出。间隔限制部件110突出基准间隔的长度的量。即使头8或布7摆动而使喷嘴81与布7接近,间隔限制部件110也防止喷嘴81与布7的接触。间隔限制部件110安装于头8的下表面或侧面。图24表示将间隔限制部件110安装于头8的侧面的例子。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接触。另一方面,布7被输送。间隔限制部件110可以为辊或球,使得不会损伤布7的表面且不会成为布7输送的妨碍(摩擦)。间隔限制部件110配合布7或头8的Y轴方向的移动而旋转。
如图25所示,间隔限制部件110包括用于检测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接触的接触传感器111。例如,接触传感器111是压敏式的传感器。当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接触时,接触传感器111输出接触时电平的电压。另一方面,当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未接触时,接触传感器111输出非接触时电平的电压。控制部10基于接触传感器111的输出识别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是否接触。
接着,参照图26对变形例的喷墨装置1的头8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6的开始是开始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的时间点。首先,控制部10使Z轴方向上的头8的位置位于碰撞避免位置(步骤#91)。接着,控制部10识别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D2(步骤#92)。
另外,控制部10在印刷开始前进行压接处理(步骤#93)。在压接处理时,接触传感器111的输出从非接触时电平到变化为接触时电平为止,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第一移动机构A)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控制部10使头8接近布7。控制部10到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变成基准间隔为止使头8移动。在接触传感器111的输出从非接触时电平变化为接触时电平的时间点,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立即停止Z轴方向上的移动。
不久,开始基于头8的印刷(步骤#94)。间隔限制部件110在图像的印刷中使间隔不小于基准间隔。不久,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步骤#95)。
另外,控制部10,控制部10使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返回到碰撞避免位置(步骤#96)。为了洗涤、擦拭,控制部10可以使头8移动到维护装置9。接着,控制部10确认全部的布7的印刷是否完成(步骤#97)。换句话说,控制部10确认一卷的布7的印刷是否完成。当印刷未完成时(步骤#97中的“否”),流程返回到步骤#93。在下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时,再次进行压接处理。在印刷完成时(步骤#97中的“是”),本流程结束(end)。在本流程结束时,控制部10可以在进行了洗涤、擦拭后用盖91覆盖头8。
这样一来,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喷墨装置1相对于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并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记录介质(例如布7)的输送生产线能够追加或卸下。另外,喷墨装置1也可以相对于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并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记录介质(例如布7)的输送生产线固定。喷墨装置1包括头8、移动部12以及控制部10。头8基于图像数据D2,从喷嘴81向由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喷出墨水从而印刷图像。移动部12使头8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控制移动部12。两个轴方向中的一个是Y轴方向,该Y轴方向是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头8的位置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能够使头8的位置在布7的Y轴方向上移动。能够在平面上自由改变头8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头8的位置。另外,由于能够自由地移动头8的位置,所以能够使头8移动到擦拭、更换这样的维护作业容易进行的位置。头8的维护变得容易,能够减轻使用者的作业负担。另外,能够边使头8在布7的Y轴方向上移动边印刷图像。
另外,印刷装置100至少包括: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输送装置3,输送布7;以及版装置2,使用版对由输送装置3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由于包括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所以能够提供同时具有利用喷墨的印刷的优点以及利用版的印刷的优点的印刷装置100。例如,能够提供能利用喷墨装置印刷包含多个颜色的精细图案、灰度的印刷装置100。通常,用一个版仅能印刷一个颜色,但是与仅使用版进行同样的印刷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版的张数。另一方面,存在仅利用喷墨对布7进行印刷的情况、难以显现浓度的情况、出现颜色不均的情况。能够使用版印刷实心部分这样的应当避免颜色不均的部分。能够提供高画质的印刷装置100。
另外,头8包括喷嘴列80,该喷嘴列80包括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81。喷嘴列80与输送方向平行。移动部12包括第一移动机构A、第二移动机构B以及第三移动机构C。控制部10通过第一移动机构A使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当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控制部10通过第二移动机构B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X轴方向是与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控制部10通过第三移动机构C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通过相对于布7使头8立体地移动,能够使头8在与布7的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垂直方向)、Y轴方向、进深这3个方向上移动。能够将头8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能够将头8自由地移动到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位置。能够减轻使用者的作业负担。另外,能够在使布7停止的情况下印刷图像。
另外,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可以在Y轴方向上位于版装置2的上游。喷墨装置能够对印刷了的布7进行印染。仅通过在已有的版装置2的上游附加喷墨装置1,就能够实现进行喷墨印刷以及印染印刷的双方的印刷装置100。
或者,喷墨装置1的设置位置可以在Y轴方向上位于版装置2的下游或多个版装置2之间。能够通过喷墨装置对进行了印染印刷的布7进行印刷。仅通过在已有的版装置2的中游或下游附加喷墨装置1,就能够实现进行喷墨印刷以及印染印刷的双方的印刷装置100。
另外,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维护装置9,该维护装置9位于头8的移动范围内且设置在记录介质的上表面外。维护装置9包括盖91。当头8中的露出喷嘴81的露出面嵌入时,盖91覆盖露出面而防止墨水的干燥。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退避条件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朝向退避位置移动。退避位置是头8嵌入盖91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头8的干燥防止用盖91的安装自动化。无需通过手动作业就能将干燥防止用盖91安装于头8。另外,为了在印刷用头被固定的情况、仅能够在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干燥防止用盖91的安装自动化,需要喷墨印刷机的设备、机构的改造。根据印刷装置100,无需这样的改造。能够提供维护容易的印刷装置100。
另外,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接受操作的操作面板15。退避条件是操作面板15接受到头8的退避指示、成为预先确定的退避时刻以及印刷完成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能够基于规定的触发,自动地将盖91安装于头8。能够设定盖91自动地向头8的安装的触发。另外,根据午休这样的生产线的停止时间点,也能够自动地将盖91安装于头8。另外,也能够在印刷完成时间点自动地将盖91安装于头8。
有时通过手动作业进行头8(喷嘴81)的擦拭。例如,作业者进行利用刀片除去积存于喷嘴81的粘度高的墨水、垃圾的作业。因此,维护装置9包括用于擦拭喷嘴81的清扫部件92。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擦拭条件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以便通过清扫部件92摩擦喷嘴81。能够使头8的擦拭(擦拭作业)自动化。能够自动地除去喷嘴81的堵塞的原因物。原因物是因干燥而导致流动性降低的墨水(高浓度的墨水)、灰尘、垃圾。无需通过手动作业将上述原因物从头8的喷嘴81表面刮掉。当使头8的擦拭作业自动化时,需要进行设备、机构的改造。无需为了自动化而对与印刷有关的装置(例如输送布7的装置)进行改造。因此,能够提供维护容易的印刷装置100。
擦拭条件是操作面板15接受到喷嘴81的擦拭指示、成为预先确定的擦拭时刻、印刷开始后或紧前的擦拭后持续规定时间未嵌入盖91、对记录介质进行了印刷、以及印刷完成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能够基于规定的触发自动地开始擦拭作业。能够设定自动地开始擦拭的触发。另外,能够配合午休这样的线的停止时间点,自动地对头8进行擦拭。另外,在连续对布7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擦拭头8。另外,在印刷完成时间点,能够自动地进行头8的擦拭。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清洗部93,该清洗部93使清洗液流过对喷嘴81进行摩擦前的清扫部件92,并通过清洗液清洗擦拭后的清扫部件92。能够向对喷嘴81进行摩擦前的清扫部件92涂布清洗液。能够降低清扫部件92的摩擦系数、不使喷嘴81损伤。另外,能够使清扫部件92始终保持在清洁的状态。在下一次擦拭时,不会将擦拭时附着的污垢刮到喷嘴81(头8)上。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压力施加部85,该压力施加部85对头8内的墨水施加压力。维护装置9包括开口部95,该开口部95比露出面宽,与废液盒94连接。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清洗条件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以使露出面整体与开口部95相对。控制部10使压力施加部85对头8内的墨水施加压力。能够使头8的擦拭(清洗)自动化。在清洗时,通过压力施加部85使墨水从喷嘴81挤出。能够使堵塞喷嘴81的物质从喷嘴81喷出(挤出)。能够喷出干燥的墨水的固体成分、灰尘、垃圾。能够容易地消除喷嘴81的堵塞的异常。因此,能够提供维护容易的印刷装置100。
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洗涤条件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移动头8,以使露出面整体与开口部95相对。控制部10使全部的喷嘴81朝向开口部95喷出墨水。能够使头8的洗涤处理自动化。能够自动地喷出(吹出)喷嘴81的堵塞的原因物。原因物是因干燥而导致流动性降低了的墨水(高浓度的墨水)、灰尘、垃圾。无需通过手动作业将上述原因物从头8的喷嘴81表面刮掉。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喷嘴81的堵塞,能够提供维护容易的印刷装置100。
洗涤条件是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印刷完成、以及从印刷开始或之前的洗涤处理经过了规定时间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能够基于规定的触发,自动地开始洗涤处理。能够设定自动地开始洗涤处理的触发。另外,能够配合布7的输送生产线的停止时间点,自动地擦拭头8。
另外,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1能够相对于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并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生产线追加或卸下。喷墨装置1包括头8、移动部12以及控制部10。头8基于图像数据D2从喷嘴81向由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喷出墨水从而印刷图像。移动部12使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至少使头8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根据印刷的图像或记录介质,设定喷出时间隔,所述喷出时间隔是喷墨中的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
根据该构成,能够自动地调整头8(喷嘴81)与布7(印刷面71)的间隔。例如,能够根据印刷的图像、布7,自动地使头8在Z轴方向上位于适当的位置。而且,由于包括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所以能够提供同时具有利用喷墨的印刷的优点以及利用版的印刷的优点的印刷装置100。
控制部10基于与用于图像的印刷的图像数据D2建立关联的印刷设定信息D3,设定喷出时间隔。由此,能够使印刷装置100基于图像数据D2以及印刷设定信息D3,自动地使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成为适当的间隔。
喷墨装置1包括存储部11,所述存储部11存储定义数据D4,所述定义数据D4针对各个图像的种类的每一种定义了喷出时间隔。当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表示图像的种类的信息时,控制部1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中包含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能够基于定义数据D4,识别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能够根据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自动地使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成为适当的间隔。当是要求精细、高画质的图像的种类时,能够自动地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定为较近。当是不要求精细、高画质的图像的种类时,能够自动地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定为较远。
当印刷设定信息D3包含表示喷出时间隔的值时,控制部1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D3中包含的值,设定喷出时间隔。能够使喷嘴81和印刷面71的间隔与由印刷设定信息D3直接定义的值一致。能够基于预先定义的值,调整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存储部11,所述存储部11存储根据图像的种类对距离进行了定义的定义数据D4。控制部10分析图像数据D2,判定图像数据D2的图像的种类。控制部10基于判定出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能够分析图像数据D2,并识别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能够根据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自动地使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成为适当的间隔。当是要求精细、高画质的图像的种类时,能够自动地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定为较近。当是不要求精细、高画质的图像的种类时,能够自动地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定为较远。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存储部11,所述存储部11存储定义数据D4,所述定义数据D4针对每种图像的种类,定义了喷出时间隔。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操作面板15,所述操作面板15接受印刷的图像的种类的选择。控制部10基于利用操作面板15选择了的图像的种类以及定义数据D4,设定喷出时间隔。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面板15设定要印刷的图像的精细度。在想要尽可能地使墨水的着陆位置不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将间隔设定为较窄。在即使墨水的着陆位置偏移也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将间隔设定为较宽。因此,使用者能够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定为所希望的间隔。
作为能够选择的图像的种类,有字符串以及码图像(code image)。当选择了字符串时,控制部10将喷出时间隔设定为第一间隔。当选择了码图像时,控制部10将喷出时间隔设定为比第一间隔窄的第二间隔。使用者能够根据印刷的图像,选择喷出时间隔。仅通过选择图像的种类,就能够设定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使得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印刷结果。
当布7的表面光滑时,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越窄,印刷出的图像的画质越容易变高。这是由于墨水的着陆位置不偏移、墨水均等地涂布到布7的表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当表面粗糙时,有时优选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设为一定以上。如果扩大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则墨水的着陆位置容易产生偏差。这是因为,由于该偏差,有时会以适应表面的凹凸的方式载置墨水。因此,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操作面板15,该操作面板15接受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平滑等级的设定。被设定的平滑等级越高,控制部10使喷出时间隔越窄。被设定的平滑等级越低,控制部10使喷出时间隔越宽。能够根据布7的表面的平滑等级,设定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在表面光滑的情况下,能够使间隔较窄。另一方面,在表面粗糙的情况下,能够使间隔较宽。能够根据布7的印刷面71的状态调整间隔,以提高画质。
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越宽,墨水的着陆位置越从目标位置偏移。因此,即使喷出相同的量的墨水,也存在间隔越宽,印刷的图像的浓度越淡的倾向。因此,控制部10使头8喷出墨水,以使得喷出时间隔越窄,每1点的喷墨量越少。控制部10使头8喷出墨水,以使得喷出时间隔越宽,每1点的喷墨量越多。能够根据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调整从喷嘴81喷出的墨水的量。能够在印刷面71上印刷不过浓、不过淡的图像。
喷墨装置1能够相对于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并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生产线追加或卸下。喷墨装置1包括头8、移动部12以及控制部10。头8基于图像数据D2从喷嘴81向由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喷出墨水来印刷图像。移动部12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Y轴方向是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使头8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控制移动部12边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边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头8的位置在布7的Y轴方向上移动。能够在平面上自由地改变头8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头8的位置。另外,由于能够自由地移动头8的位置,所以能够使头8移动到擦拭、更换这样的维护作业容易进行的位置。头8的维护容易。
进而,在使用版的情况下,为了印染,暂时停止布7的输送。由于能够使头8在布7的Y轴方向上移动,所以即使在利用版进行印刷的期间也能够使用喷墨装置1进行印刷。另外,由于能够将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所以也能够对输送中的布7进行印刷。能够提供印刷速度、生产率高的印刷装置100。而且,由于包括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所以能够提供同时具有利用喷墨的印刷的优点以及利用版的印刷的优点的印刷装置100。
输送装置3每当将记录介质输送了规定距离F1时,停止记录介质的输送。喷墨装置1对停止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当基于头8的印刷完成时,输送装置3再次开始记录介质的输送。能够根据喷墨装置1对停止的布7的印刷(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的完成,再次开始布7的输送。
当对停止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X轴方向是与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边使头8在Y轴方向以及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双方上移动边对布7进行印刷。不像以往那样,头8的移动方向仅是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印刷的自由度。
头8包括喷嘴列80,该喷嘴列80包括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81。当对停止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控制部10反复进行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扫描。控制部10在扫描中使头8喷出墨水。当一次的扫描完成后,控制部10使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规定宽度G1。当在Y轴方向上的规定宽度G1的移动结束后,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开始下一次的扫描。喷嘴列80与Y轴方向平行,在印刷时,反复进行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扫描,因此每次扫描时喷出墨水的喷嘴81的位置都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减少不喷出墨水的喷嘴81。能够抑制墨水的干燥以及因干燥的墨水引起的不喷出喷嘴81的产生。
喷墨装置1对输送中的布7进行印刷。当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控制部10使头8的位置在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X轴方向是与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使用喷墨装置1对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能够边使头8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边对布7进行印刷。
头8包括喷嘴列80,该喷嘴列80包括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81。当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时,控制部10反复进行使头8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扫描。控制部10在扫描中使头8喷出墨水。在扫描中,控制部10以使在Y轴方向上的记录介质与头8的相对速度成为零的方式使移动部12将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以使一次的扫描结束后相对于输送的记录介质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成为规定宽度G1的方式使移动部12将头8在Y轴方向上移动。在规定宽度G1的移动结束后,使移动部12开始下一次的扫描。在一次的扫描中,能够边固定布7与头8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边喷出墨水。即使在布7的输送中利用喷墨装置1进行印刷,也不会发生印刷位置的偏移。另外,也能够将布7与头8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每次偏移规定宽度G1地进行印刷。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速度传感器14,所述速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的Y轴方向上的移动速度。控制部10基于速度传感器14的输出,识别移动速度。在扫描中,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以识别出的移动速度在Y轴方向上移动。通过使布7与头8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即使边输送布7边进行印刷,也能够防止印刷位置的偏移。
在将喷嘴列80的长度设为A、印刷分辨率设为B、喷嘴列80所包括的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设为C的情况下,规定宽度G1为(A÷(B÷C))+1点。即使每单位长度的喷嘴数比按印刷分辨率计的每单位长度(1英寸)的点数少,也能够使每单位面积的喷墨次数(墨水的液滴数)与印刷分辨率同等。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读取装置18,所述读取装置18读取印刷面71并生成拍摄数据D7。控制部10判定在拍摄数据D7中是否包含特定图像。当判定为包含特定图像时,控制部10使头8印刷与特定图像对应的图像。如果对布7预先附加特定图像,则能够自动地对布7印刷与特定图像对应的图像。由此,能够减少与布7的印刷有关的设定作业。
控制部10判定在拍摄数据D7中是否包含特定标记。当判定为包含特定标记时,控制部10使头8印刷与特定标记对应的图像。如果对布7预先附加特定标记,则能够自动地对布7印刷与特定图像对应的图像。只要能够识别,标记也可以是手写的。标记也可以是贴签。由此,能够减少与布7的印刷有关的设定作业。
控制部10基于对样品的记录介质进行拍摄得到的拍摄数据,生成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D2。根据基于拍摄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D2,控制部10使头8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能够对布7印刷样品的副本(copy)。能够进行附加在样品上的符号、代码的复印印刷。由此,能够减少与布7的印刷有关的设定作业。
喷墨装置1能够相对于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并通过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生产线追加或卸下。喷墨装置1包括头8、移动部12以及控制部10。头8基于图像数据D2从喷嘴81向由输送装置3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喷出墨水从而印刷图像。移动部12使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将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使头8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控制移动部12。控制部10设定喷出时间隔,所述喷出时间隔是喷嘴81与记录介质的印刷面71的间隔。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距离维持在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头8相对于印刷面71在Z轴方向上移动。通过头8的移动,能够使印刷中的头8(喷嘴81)与布7(印刷面71)的间隔成为一定。因此,能够消除印刷的图像的质量的偏差。例如,能够防止印刷具有颜色不均的图像、模糊的图像。而且,由于包括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2,所以能够提供同时具有利用喷墨的印刷的优点以及利用版的印刷的优点的印刷装置100。
印刷装置100(喷墨装置1)包括间隔传感器17,所述间隔传感器17用于测量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距离。控制部10基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识别距离。在图像的印刷开始前,控制部10进行对位处理。在对位处理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使距离成为所设定的喷出时间隔。在印刷中,控制部10以基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将距离保持在喷出时间隔的方式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使用传感器,在印刷中能够自动地将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距离)保持为一定。能够消除印刷的图像的质量的偏差。
在预先确定的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后,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朝扩大距离的方向移动。控制部10使头8位于碰撞避免位置。在下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开始前,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朝缩小距离的方向移动。在对布7的印刷完成后,能够使头8退避到安全的位置。当开始对输送的布7进行印刷时,能够使头8接近布7。能够消除头8与布7碰撞。
喷墨装置1包括间隔限制部件110,所述间隔限制部件110用于防止距离变成基准间隔以下。间隔限制部件110比喷嘴81向Z轴方向且记录介质所处的方向突出。利用间隔限制部件110,能够防止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变成基准间隔以下。能够防止由于头8与布7的碰撞而致使头8(喷嘴81)发生损坏。
间隔限制部件110安装于头8。能够使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头8一起移动。不论头8的位置如何都能够防止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变成基准间隔以下。
间隔限制部件110是辊或球。能够伴随着头8的移动,在保持与布7接触的状态下,使间隔限制部件110顺畅地移动。能够使间隔限制部件110沿着布7的形状移动,以免损坏布7。
间隔限制部件110包括接触传感器111,所述接触传感器111用于检测间隔限制部件110与记录介质接触这一情况。当间隔限制部件110与记录介质接触时,接触传感器111输出第一电平。当间隔限制部件110与记录介质未接触时,接触传感器111输出第二电平。在图像的印刷开始前,控制部10进行压接处理。在压接处理时,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移动直到接触传感器111的输出从第二电平变为第一电平为止。能够防止间隔限制部件110与布7接触的压力变得过强。能够消除将间隔限制部件110过度地压接到布7上。由于不会过度压接,所以能够防止喷嘴81与印刷面71的间隔变成基准间隔以下。由于间隔限制部件110不会过强地接触布7,所以布7不会产生破损。
在预先确定的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完成后,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朝扩大距离的方向移动。控制部10使头8位于碰撞避免位置。在对下一个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开始前,控制部10使移动部12将头8在Z轴方向上朝缩小距离的方向移动,直到接触传感器111的输出从第二电平变为第一电平为止。在对布7的印刷完成后,能够使头8以及间隔限制部件110退避到不与布7接触的位置,能够使头8以及间隔限制部件110退避到安全的位置。在开始单位印刷范围E1的印刷时,能够再次使间隔限制部件110接触布7,能够抑制头8与布7碰撞。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各样的变形进行实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利用喷墨装置以及版装置对布、纸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安装于输送生产线,所述输送生产线使用输送装置输送记录介质,并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
头,基于图像数据,从所述喷嘴向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喷出墨水来印刷图像;
移动部,使所述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使所述头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以及
控制部,根据要印刷的图像或所述记录介质,设定喷墨中的所述喷嘴与所述印刷面的间隔即喷出时间隔,使所述移动部将所述头在所述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所设定的所述喷出时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输送生产线追加或卸下,或者相对于所述输送生产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包括喷嘴列,所述喷嘴列包括沿着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
所述喷嘴列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
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第三移动机构,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头在所述Z轴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头在X轴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头在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X轴方向是与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Y轴方向是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与用于图像的印刷的所述图像数据建立关联的印刷设定信息,设定所述喷出时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定义数据,所述定义数据针对各个图像的种类的每一种定义了所述喷出时间隔,
当所述印刷设定信息包含表示图像的种类的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所包含的图像的种类以及所述定义数据,设定所述喷出时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印刷设定信息包含表示所述喷出时间隔的值的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设定信息所包含的值,设定所述喷出时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定义数据,所述定义数据根据图像的种类定义了所述距离,
所述控制部分析所述图像数据,判定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种类,基于判定出的图像的种类以及所述定义数据设定所述喷出时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
存储部,存储定义数据,所述定义数据针对图像的种类的每一种定义了所述喷出时间隔;以及
操作面板,接受要印刷的图像的种类的选择,
所述控制部基于通过所述操作面板选择的图像的种类以及所述定义数据,设定所述喷出时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能够选择的图像的种类,有字符串以及码图像,
当选择了所述字符串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喷出时间隔设定为第一间隔,
当选择了所述码图像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喷出时间隔设定为比所述第一间隔窄的第二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接受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平滑等级的设定,
所设定的所述平滑等级越高,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喷出时间隔越窄,
所设定的所述平滑等级越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喷出时间隔越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喷出时间隔越窄则每1点的喷墨量越少的方式使所述头喷出墨水,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喷出时间隔越宽则每1点的喷墨量越多的方式使所述头喷出墨水。
12.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
输送装置,输送布;以及
版装置,使用版对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布进行印刷。
13.一种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装置安装于输送生产线,所述输送生产线使用输送装置输送记录介质,并设有使用版进行印刷的版装置,
所述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图像数据,从所述喷嘴向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喷出墨水来印刷图像;
使所述喷墨装置的头在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Z轴方向是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作为正面时的高度方向;
使所述头至少在两个轴方向上移动;
根据要印刷的图像或所述记录介质,设定喷墨中的所述喷嘴与所述印刷面的间隔即喷出时间隔;以及
使所述移动部将所述头在所述Z轴方向上移动,以成为所设定的所述喷出时间隔。
CN201980028002.2A 2018-04-27 2019-03-22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20411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7083 2018-04-27
JP2018087083 2018-04-27
PCT/JP2019/012224 WO2019208048A1 (ja) 2018-04-27 2019-03-22 インク吐出装置、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170A true CN112041170A (zh) 2020-12-04

Family

ID=6829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002.2A Withdrawn CN112041170A (zh) 2018-04-27 2019-03-22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0041A1 (zh)
EP (1) EP3785916A1 (zh)
JP (1) JPWO2019208048A1 (zh)
CN (1) CN112041170A (zh)
WO (1) WO20192080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718A (zh) * 2021-02-04 2022-08-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46266A (zh) * 2022-07-26 2022-10-28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43539A (ko) * 2019-06-13 2020-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잉크젯 장치 및 잉크젯 장치의 프린팅 방법
CN113436196B (zh) * 2021-08-27 2021-12-10 广州市雄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二维码膜生产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1455A (ja) * 1990-01-29 1991-09-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18274B2 (ja) * 1995-05-09 2001-10-15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捺染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121689A (ja) * 1999-08-18 2001-05-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31832B2 (ja) * 2003-06-30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
DK1740388T3 (da) 2004-02-12 2012-07-23 Kornit Digital Technologies Ltd Digital printeanordning
JP2006150798A (ja) * 2004-11-30 2006-06-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68620A (ja) * 2006-12-11 2008-07-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8221496A (ja) * 2007-03-09 2008-09-25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三次元プリンタ
JP2013129142A (ja) * 2011-12-22 2013-07-0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997460B2 (ja) * 2012-02-28 2016-09-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8684B2 (ja) * 2012-03-21 2016-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6196723A (ja) * 2015-04-03 2016-11-24 眩士 山本 繊維材料の形状固定捺染法
JP2016223047A (ja) * 2015-05-26 2016-12-28 眩士 山本 繊維材料の新形状固定捺染法
JP2017154315A (ja) * 2016-02-29 2017-09-07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段ボールシート印刷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製函機
CN107867086A (zh) * 2016-09-27 2018-04-03 扣尼数字有限公司 用于无缝纺织品的印刷机
JP7031170B2 (ja) * 2017-08-21 2022-03-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718A (zh) * 2021-02-04 2022-08-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4851718B (zh) * 2021-02-04 2023-10-1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校准调整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46266A (zh) * 2022-07-26 2022-10-28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46266B (zh) * 2022-07-26 2023-10-20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8048A1 (ja) 2019-10-31
EP3785916A1 (en) 2021-03-03
US20210070041A1 (en) 2021-03-11
JPWO2019208048A1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170A (zh) 喷墨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喷墨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3032914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2829467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连续图文拼接方法
JP2007007960A (ja) 液体吐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ノズル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12829466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连续图文拼接方法
JP20190345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277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199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0001320A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100195909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용지폭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JP7040095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印刷方法
JP20140766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10206178A1 (en) Ink ejec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9188764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07007961A (ja) 液体吐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方法
US854033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0001318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20001319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WO2019230240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吐出装置
JP2020019155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9188762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9188763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70311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206104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0015283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