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822A - 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4822A
CN110834822A CN201911061625.8A CN201911061625A CN110834822A CN 110834822 A CN110834822 A CN 110834822A CN 201911061625 A CN201911061625 A CN 201911061625A CN 110834822 A CN110834822 A CN 110834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bag
steam
seal
sealing
unsea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1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4822B (zh
Inventor
原正人
槌谷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raku Co Ltd
Nafu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raku Co Ltd
Nafu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raku Co Ltd, Nafu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r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4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4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25Pressure relief-valves incorporated in a container wall, e.g. valv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astic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1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25External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4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81/3461Flexible containers, e.g. bags, pouches, envelo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了关于排蒸气的改良的包装袋。该包装袋具有将膜彼此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密封部在产生于包装袋的内部的蒸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剥离而将蒸气向外部排出,该包装袋具有:排蒸气密封部,其是将密封部的一部分向内侧方向弯曲并突出而形成的,呈大致V字形,以及未密封部,其形成于排蒸气密封部的外侧,未密封部具有连通部,在该连通部中,未密封的膜间的空隙与外部连通,排蒸气密封部和所述未密封部位于将膜彼此弯折、重叠而形成的合起部,包装袋至少具有第1蒸气排出部以及第2蒸气排出部,第1蒸气排出部由未密封部和在包装袋发生了膨胀时排蒸气密封部发生剥离而开口的区域形成,第2蒸气排出部由在未密封部形成的切缝或缺口构成。

Description

包装袋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12月2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14年06月1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83891(国家申请号:201280061988.1)、发明名称为“包装袋”的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为201811083094.8、发明名称为“包装袋”)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这样的包装袋:在利用微波炉等对填充有由液体、固体或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蒸煮食品等的内容物的包装袋进行加热时,在蒸气压的作用下包装袋开口,从而能够使在该包装袋内部产生的水蒸气向外部排出。
背景技术
在利用微波炉等对填充有蒸煮食品等的内容物的包装袋进行加热时,随着该加热,自内容物产生水蒸气等气体,从而使包装袋内部的压力上升,可能会使包装袋破裂而使内容物飞散。
因此,存在具有用于避免包装袋内部的压力上升的结构的包装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00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21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8277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2002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665795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设有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的、用于在压力上升时使应力集中的弯曲形状的热封件(排蒸气密封部),通过使该排蒸气密封部率先剥离而使蒸气从此处向外部排出,来防止包装袋破裂。排蒸气密封部是将靠包装袋内侧的弯曲形状也就是内侧弯曲形状与靠包装袋外侧的弯曲形状也就是外侧弯曲形状之间的区域密封起来的部分,并且,是朝向包装袋的内侧方向呈弯曲状突出的部分。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包装袋,使排蒸气密封部率先剥离,而使蒸气向外部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包装袋破裂。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包装袋未设有用于报知已开口的部件,因此需要通过肉眼观察来确认包装袋已开口。因此,例如,正在利用微波炉对包装袋内的内容物进行加热烹调时,在离开微波炉或者进行其他的事情等而没有看到包装袋已开口的情况下,在包装袋开口后内容物被过度加热而丧失水分,使食品的味道降低。另外,根据内容物的种类的不同,也存在能够通过在包装袋开口后加热一定时间来利用焖制效果改善食品的味道的内容物,但在没有看到包装袋已开口的情况下,无法把握合适的焖制时间。
因此,存在能够利用声音来报知包装袋已开口的包装袋。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未密封部具有气袋和对该未密封部自身实施切割等加工而成的振动片,因积存在气袋内的蒸气能够使振动片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由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通过对构成包装袋的包装材料自身进行加工,能够利用声音来报知包装袋已开口。
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在包围四周的密封部内设有作为易蒸透部的缺口或切缝,利用密封部的密封下降和易蒸透部使蒸气向外部散出。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4中,设有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的、用于在压力上升时使应力集中的大致V字形的热封件(排蒸气密封部),通过使该排蒸气密封部率先剥离而使蒸气从此处向外部排出。
另外,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微波用包装袋是一种考虑到在填充内容物时、陈列商品时等利用者的便利性而在包装袋底部设置配件(ガゼット),以使该底部能够立起的、剖面为大致三角形状的纵放型微波用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00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2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82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20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665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那样的具有排蒸气结构的包装袋,由于其便利性而被广泛地普及,因此被强烈期望能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了关于排蒸气的改良的包装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征。
本发明的包装袋的特征在于,该包装袋具有排蒸气密封部,该排蒸气密封部是通过使粘贴有膜的密封部的一部分向包装袋的内侧方向弯曲并突出而形成的,上述排蒸气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剥离强度比上述排蒸气密封部的除上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剥离强度弱,在蒸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剥离时,上述排蒸气密封部的除上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残留而形成边缘部,随着排蒸气而发出声音。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进行了关于排蒸气的改良的包装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的图,(a)是密闭开口4之前的包装袋100的立体图,(b)是在包装袋100内收纳有内容物D并热封开口4而密闭的包装袋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9a、9b)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功能的图,(a)是表示图1的(b)的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包装袋100的侧视图,(b)是表示在高压膨胀时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开口而形成蒸气排出部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包装袋100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形成蒸气排出部时发出声音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蒸气排出部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图7的(c)所示的结构例中发出声音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5的包装袋的结构例的图,表示排蒸气密封部在剥离前后的结构例。
图10是表示比较例1~2的包装袋的结构例的图,是表示排蒸气密封部在剥离前后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和第3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的结构例的图,(a)是密闭开口4之前的包装袋200(300)的立体图,(b)是在包装袋200(300)内收纳有内容物D并热封开口4而密闭的包装袋200(300)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功能的图,(a)是表示图11的(b)的包装袋2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包装袋200的侧视图,(b)是表示在高压膨胀时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开口而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膜合起部6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构成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的各部7、8a、8b的层结构例的图,(a)表示图14所示的第2密封部8b的层结构例,(b)表示图14所示的第1密封部8a的层结构例,(c)是表示图14所示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层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的结构例的图。
图17是第4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展开图。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和包装袋为一体的图。
图22是表示容器和包装袋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式容器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式容器的展开图。
图25是表示将容器和包装袋平放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将容器和包装袋纵放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在蒸气排出时发出声音的包装袋的改良。
在以往技术所例示的上述专利文献2中,为这样的结构:通过冲切加工等对振动片的周缘部进行切割,振动片会由于蒸气而有力地振动,并且使蒸气自振动片的周缘部向外部排出,这需要对未密封部自身进行加工。
因此,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的包装袋,需要在对构成包装袋的包装材料进行热封而形成未密封部之后,对该未密封部实施冲切加工来形成振动片,或者预先对包装材料的未密封部实施冲切加工来形成振动片,为了构成用于发出声音的机构,需要进行除对包装材料进行热封的工序以外的其他加工。
本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利用将膜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的形状便能够发出声音的包装袋。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具有将构成上表面部2(2a、2b)的膜的周缘部和构成下表面部1的膜的周缘部之间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3、5、10、8a、8b。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具有:排蒸气密封部7,其是通过使密封部8a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包装袋100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状弯曲并突出而形成的;以及未密封部9(9a、9b),其与排蒸气密封部7相邻,以未密封的方式形成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外侧,在包装袋1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使包装袋100膨胀时,排蒸气密封部7剥离而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9a、9b)形成用于排出包装袋100内的蒸气的蒸气排出部。
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7由大致V字时的自密封部8a向内侧突出的密封形状构成,并且,由比开始成为弯曲形状处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包装袋100内侧方向的部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特征在于,至少在开始成为弯曲形状处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之间、前端部的密封宽度与其他部分的密封宽度不同,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较窄,在包装袋100膨胀而如图3的(b)所示那样排蒸气密封部7剥离时,其他部分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形成自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形成有自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气体自蒸气排出部向包装袋100的外侧排出时,一部分气体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由于气体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气体的流动发生变化,而形成漩涡,从而发出声音。结果,仅利用将膜密封而形成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形状便能发出声音。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
(第1实施方式的例1)
<包装袋100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的图,图1的(a)是密闭开口4之前的包装袋100的立体图,图1的(b)是在包装袋100内收纳有内容物D并热封开口4而密闭的包装袋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设于图1所示的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9a、9b)的结构例的图。图3表示图1的(b)所示的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包装袋100的结构例,图3的(a)是包装袋100的侧视图,图3的(b)是表示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开口而形成蒸气排出部的状态的图,图3的(c)是包装袋10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构成为具有:下表面部1;开口侧上表面部2a,其与下表面部1的开口4侧重叠;以及进深侧上表面部2b,其与下表面部1的进深侧重叠。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利用开口侧上表面部2a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构成上表面部2。
作为用于构成下表面部1、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膜,只要是在热封后膜彼此能够熔接在一起的膜,则能够应用所有的膜,例如,能够应用通常的包装袋所使用的具有热封性的塑料膜。作为用于构成塑料膜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由具有热封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层膜、片材类、由具有热封性的热塑性树脂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等层叠而成的多层膜等。
作为热封性良好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公知的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利用乙烯类不饱和羧酸或其酐接枝改性了的烯烃树脂等烯烃类树脂、熔点比较低和/或软化点比较低的聚酰胺树脂和/或共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和/或共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另外,用于层叠的其他塑料材料能够使用各种隔离膜。其中,在使用其他塑料材料与上述的热塑性树脂层叠的层叠膜时,优选以熔点较低的树脂等热封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层彼此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热封。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将下表面部1的两侧缘和开口侧上表面部2a的两侧缘之间热封起来而形成侧密封部3的一部分。并且,将下表面部1的三侧缘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三侧缘之间热封起来而形成侧密封部3的一部分和末端密封部5。并且,将开口侧上表面部2a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折回、重叠并进行热封而形成膜合起部6。
膜合起部6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朝向包装袋100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状弯曲地突出的排蒸气密封部7,并且在该排蒸气密封部7的两侧具有沿着膜合起部6的长度方向上的边缘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8a。并且,具有沿着膜合起部6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的带状的侧密封部8b、8b。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和带状的侧密封部8b为将开口侧上表面部2a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重叠地热封起来的部分,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和带状的侧密封部8b连结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和带状的侧密封部8b统称为带状密封部8a、8b来进行说明。
膜合起部6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外侧具有未密封部9。未密封部9为由将开口侧上表面部2a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重叠地热封起来的末端密封部8a、8a、侧密封部8b和排蒸气密封部7包围的外侧的未被热封的部分。未密封部9构成为具有沿排蒸气密封部7形成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和与该多边形未密封部9a连结的带状未密封部9b。带状未密封部9b沿着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形成。其中,没有必要必须形成带状未密封部9b。
如图2所示,排蒸气密封部7为朝向包装袋100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形弯曲地突出的形状,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始成为大致V字形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排蒸气密封部7的大致V字形的前端70位于比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袋内侧方向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7由比两点即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包装袋100内侧方向的部分构成。
另外,构成未密封部9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利用由如下部分划分而成的区域构成,该部分为:沿着排蒸气密封部7的大致V字形状的突出形状线9a1、与该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连结且与带状未密封部9b连结的两条连结线9a2、9a2以及与该两条连结线9a2、9a2的端部92、92连结的底线9a3。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突出形状线9a1的前端90位于比该突出形状线9a1起始的两点即端部91、9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袋内侧方向的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7通过热封形成,具有与未密封部9不相邻的靠包装袋100内侧的呈V字突出的内侧弯曲形状7a1和与未密封部9相邻的靠包装袋100外侧的外侧弯曲形状(与突出形状线9a1、连结线9a2相当),该排蒸气密封部7至少在开始成为V字形状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之间的前端部的密封宽度与其他部分的密封宽度不同,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较窄。因此,在包装袋1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包装袋100膨胀时,仅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剥离而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特别是多边形未密封部9a)形成用于排出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的蒸气排出部。并且,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自该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由此,即使包装袋1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包装袋100膨胀,由于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自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因此也能够防止包装袋100发生破裂。
如图3的(b)所示,蒸气排出部由多边形未密封部9a和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至将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为止开口的区域形成。
膜合起部6设于上表面部2,因此形成蒸气排出部的排蒸气密封部7位于比包装袋100内的内容物D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其中,优选膜合起部6设在包装袋长度方向上的比中央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在因蒸气而使内压上升时通过排蒸气密封部7容易使压力集中,开封性良好。另外,在侧密封部3、3的膜合起部6侧附近、优选在比膜合起部6靠内侧的位置设有在加热、加压烹调后用于使包装袋100开封的凹口11、11。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自凹口11、11使包装袋100开封,从而自包装袋100内取出内容物D。
在利用微波炉对图1的(b)所示的密闭状态的包装袋100进行加热时,在包装袋100内产生水蒸气等,而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包装袋100发生膨胀。于是,如图3的(a)所示,包装袋100的由下表面部1和上表面部2构成的主体部分的垂直剖面膨胀成为圆形,并且由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带状的侧密封部8b划分而成的空间发生膨胀。由此,力集中作用于构成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的部分,如图3的(b)所示,热封的部分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发生剥离,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至将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为止的区域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形成用于排出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的蒸气排出部。由此,能够自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并且,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发出“噼”这样的响声,由此能够通过声音报知包装袋100已开口。结果,在利用微波炉对包装袋100进行加热、加压烹调时,在离开微波炉或进行其他事情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声音把握包装袋100已开口,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出现没有看到包装袋100已开口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时,如图4所示,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至将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为止的区域开口,自端部91、91彼此连结的位置到开始成为V字形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的位置为止的区域依然形成有密封部、即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袋内侧突出的边缘部7a。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在排蒸气密封部7剥离时,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除前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并且,在边缘部7a彼此之间形成有筒状的蒸气排出口。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蒸气自筒状的蒸气排出口向外部(包装袋100的外侧)排出时,一部分蒸气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蒸气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从而蒸气的流动发生变化,筒状的蒸气排出口的内侧的压力周期性地发生变化,该连续的压力的上下运动形成漩涡,由于该漩涡而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即,如图4所示,蒸气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从而蒸气的流动发生变化,在该蒸气的流动发生变化的作用下而形成漩涡,由于该漩涡而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结果,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自筒状的蒸气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时,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另一方面,以往的包装袋没有形成图4所示那样的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因此在以往的包装袋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时,在蒸气排出之际发生剥离时,到开始成为V字形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为止的部分会瞬间剥离,使蒸气排出,使压力维持至平衡状态。因此,在包装袋内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也不会发生一部分蒸气与边缘部7a碰撞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出声音。
对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时,当包装袋100内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一部分蒸气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而形成漩涡,从而能够发出声音。结果,能够通过声音报知包装袋100已开口。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仅由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形状的结构形成边缘部,就能够发出声音。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具有比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靠外侧的带状未密封部9b,蒸气在自蒸气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时经过带状未密封部9b。带状未密封部9b以膜彼此为未密封的状态构成,因此在蒸气通过带状未密封部9b时,构成带状未密封部9b的膜彼此发生振动,从而能够发出振动声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用于形成蒸气排出部的排蒸气密封部7设于膜合起部6,该膜合起部6位于比包装袋100内的内容物D的上表面水平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包装袋100内的内容物D被吹洒,并且能够防止包装袋100内的内容物D泄漏。
另外,由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带状的侧密封部8b划分而成的空间的膨胀与包装袋100的由下表面部1和上表面部2构成的主体部分的膨胀叠加,并且,排蒸气密封部7的两端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以及边缘部7a(参照图4)未剥离而残留下来,因此上述划分而成的空间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始点71、71对称地隆起,这样会产生使构成膜合起部6的两张膜(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中央部的两侧鼓起的应力,如图3的(c)所示,构成蒸气排出部的未密封部9(9a、9b)开口,使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因此,即使在包装袋100内存放有大量的内容物D,也能够确保构成供高压蒸气排出的蒸气排出部的未密封部9位于足够高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内容物D被吹洒。
另外,如图5所示,构成蒸气排出部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利用由如下部分划分而成的区域构成,该部分为:沿着排蒸气密封部7的大致V字形状的突出形状线9a1、与该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连结且与带状未密封部9b连结的两条连结线9a2、9a2以及与该两条连结线9a2、9a2的端部92、92连结的底线9a3,该多边形未密封部9a限定蒸气排出部的开口区域(图5所示的α1、α2),因此能够控制向外部排出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
例如,如图5的(a)所示,在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而得到的开口区域α1较长的情况下、即在密封宽度较窄的部分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向外部排出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较多,另一方面,如图5的(b)所示,在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而得到的开口区域α2较短的情况下,向外部排出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较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预先限定构成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前端90侧的突出形状线9a1构成为以与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大致同一形状地使前端侧的密封宽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密封宽度。并且,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的位置至少比将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包装袋100的内侧。由此,利用微波炉对包装袋100进行加热使包装袋100膨胀,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至将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为止的区域开口,从而能够形成开口区域α1、α2。更详细而言,图5的(a)、(b)所示的密封宽度β1、β2为与作用于排蒸气密封部7的应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如图5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7,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与突出形状线9a1相当)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1小于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2外侧弯曲形状(与连结线9a2相当)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2。因此,在产生蒸气、压力集中于排蒸气密封部7时,仅密封宽度为β1的部分发生剥离,从而能够抑制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另外,仅密封宽度为β1的部分发生剥离,密封宽度为β2的部分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参照图4的(a))。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一部分蒸气与边缘部7a发生碰撞,而形成漩涡,从而能够发出声音。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开口后的包装袋100,在使其开口侧与连结线9a2平行而朝向下方时,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口部分关闭,能够作为用于防止内容物D泄漏的安全阀发挥作用。结果,能够自微波炉安全地取出经加热、加压烹调后的包装袋100。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底线9a3是为了便于说明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形状而设定的,实际上并未设于包装袋10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多边形未密封部9a和带状未密封部9b并非利用底线9a3划分而是作为一体,底线9a3为构成供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作用、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朝向包装袋100的内侧方向呈V字状弯曲地突出的排蒸气密封部7以及与该排蒸气密封部7相邻且以未密封的方式形成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外侧的未密封部9(9a、9b),在包装袋1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使包装袋100膨胀时,如图3的(b)所示,排蒸气密封部7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9a、9b)形成用于排出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的蒸气排出部。本实施方式的形成蒸气排出部的排蒸气密封部7通过热封形成,具有与未密封部9不相邻的靠包装袋100内侧的内侧弯曲形状7a1和与未密封部9相邻的靠包装袋100外侧的外侧弯曲形状9a1、9a2,并且,由比开始成为V字形状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靠包装袋100内侧方向的部分构成。并且,排蒸气密封部7的热封了的区域的宽度β1、β2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较窄(β1<β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时,如图4所示,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发生剥离,除前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7a。并且,在边缘部7a彼此之间形成筒状的蒸气排出口。结果,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自筒状的蒸气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时,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并且,能够仅通过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形状而发出声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不改变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的形状地使突出形状线9a1的端部91、91的位置在预先限定的突出形状线9a1上变动,如图5所示,从而能够使端部91、91彼此连结而得到的开口区域α发生变化,能够控制向外部排出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因此,能够有效地产生因蒸气导致的应力集中,使包装袋100不会发生破裂地控制开口区域α,从而能够以适当的压力进行烹调。
其中,构成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两条连结线9a2构成为端部91、91彼此连结而得到的开口区域α的宽度与底线9a3的宽度(连结线9a2彼此之间的宽度)相同。然而,两条连结线9a2也能够构成为:与端部91、91彼此连结而得到的开口区域α的宽度相比,底线9a3的宽度(连结线9a2彼此之间的宽度)较窄。由此,能够缩窄供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因此能够使包装袋100内的压力上升。
另外,如图2所示,构成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前端90侧的突出形状线9a1构成为与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同一形状,而使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宽度β1保持恒定。然而,只要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宽度β1的变化量在规定范围内,则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突出形状线9a1没有必要构成为与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同一形状,也能够构成为与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大致同一形状。其中,大致同一形状是指包括与内侧弯曲形状7a1稍微不同的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例2)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例2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例2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构成为锥形且构成为随着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始点71朝向膜合起部6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去而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宽度γ变宽(γ1<γ2)。
由此,在由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带状的侧密封部8b划分成的空间发生膨胀时,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能够使力局部地作用于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的部分。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能够使排蒸气密封部7容易地发生剥离。
另外,随着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开始点71朝向膜合起部6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去而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宽度γ变宽,因此与图2所示的形状相比,蒸气的流动容易发生变化,而容易形成漩涡,因此能够容易发出声音。并且,在形成有蒸气排出部时,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容易积存于该蒸气排出部,因此能够容易发出声音。结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能够有效地报知包装袋100已开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构成为锥形,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热封区域较多。因此,在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所形成的区域内构成非密封部80b。由此,能够抑制在对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热封时、在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区域内产生的气泡、褶皱等,因此能够维持稳定的密封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作用、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中,与排蒸气密封部7的两端连结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宽度γ构成为随着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两端的开始点71、71的位置朝向包装袋100的侧部去而呈锥形变宽(γ1<γ2)。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能够使力局部地作用于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的部分。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相比,能够使排蒸气密封部7容易地发生剥离,并且能够容易发出声音。
另外,在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区域内设有非密封部80b,因此能够利用非密封部80b吸收在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区域内产生的气泡,并且能够抑制产生褶皱等,因此能够维持稳定的密封强度。
其中,只要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构成为随着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两端的开始点71、71的位置朝向包装袋100的侧部去而宽度γ呈锥形变宽(γ1<γ2),则该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形状,也能够构成为任意的形状。例如,在图6中,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0a构成为直线状,也能够构成为其一部分含有曲线。
(第1实施方式的例3)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例3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例3的排蒸气密封部7例如如图7的(a)所示那样构成为:包括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2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具有恒定宽度的密封宽度β2以及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区域的具有恒定宽度的密封宽度β1,并且,与密封宽度β2相比,密封宽度β1较窄。在该图7的(a)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例1、例2同样,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区域的宽度β1比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2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宽度β2窄,因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而膨胀时,仅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的宽度β1的较细的部分发生剥离,前端部的宽度β1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另外,如图7的(b)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例3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外侧弯曲形状9a2由一个弯曲形状9a2构成,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1、β2构成为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去而变窄。由此,能够使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1、β2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去而依次变窄。在该图7的(b)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例1、例2同样,夹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与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宽度β1、β2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去而变窄,因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而膨胀时,至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的部分发生剥离,排蒸气密封部7的残留下来的部分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形成边缘部,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例3的排蒸气密封部7例如如图7的(c)所示那样构成为:至少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排蒸气密封部7前端区域的密封宽度β1比其他部分的密封宽度β2窄。并且,第2外侧弯曲形状9a2由多条直线构成,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较宽的区域、即蒸气对流部,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上下形成有比中央的较宽的区域窄的较窄的区域。在该图7的(c)中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例1、例2同样,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区域的宽度β1比其他区域的宽度β2窄,因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而膨胀时,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的宽度β1发生剥离,前端部的宽度β1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另外,在该图7的(c)所示的形状的情况下,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较宽的区域、即蒸气对流部,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上下形成有比中央的较宽的区域窄的较窄的区域,因此在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的宽度β1剥离、蒸气自多边形未密封部9a向外部排出时,如图8所示,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较宽的区域、即蒸气对流部的两侧形成漩涡。结果,由于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较宽的区域的两侧形成的漩涡而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其中,蒸气对流部的形状没有必要必须由直线形成,例如也可以利用曲面形状等形成为在上下具有较窄的非密封部、在中央具有较宽的非密封部。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作用、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00的排蒸气密封部7如图7的(a)所示那样构成为:包括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2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具有恒定宽度的密封宽度β2以及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区域的具有恒定宽度的密封宽度β1,并且,与密封宽度β2相比,密封宽度β1较窄。另外,如图7的(b)所示,构成为: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外侧弯曲形状9a2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1、β2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去而变窄。另外,如图7的(c)所示,构成为: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外侧弯曲形状9a1、9a2之间的区域的密封宽度β1、β2各不相同,并且前端部的宽度β1的密封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β2的密封宽度窄。
由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而膨胀时,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的宽度β1发生剥离,前端部的宽度β1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连结并残留下来,该残留下来的其他部分的宽度β2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因此在包装袋100内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能够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9、图10,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以下的实施例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并不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图9表示以下要说明的实施例1~5的包装袋的排蒸气密封部的剥离前后的结构例,图10表示比较例1~2的包装袋的排蒸气密封部的剥离前后的结构例。其中,图9、图10表示排蒸气密封部的剥离前后的状态,利用虚线表示排蒸气密封部的密封部中发生剥离的部位。
使用外层由15μm的尼龙构成、内层由60μm的线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叠膜,利用密封条(シールバー)密封,成形图1的(a)所示那样的一方具有开口4的包装袋。在成形的包装袋内填充含有水的布作为内容物,之后将开口4密封而作成图1的(b)所示那样的膜合起部6具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包装袋。针对20个包装袋试样20,分别进行这样的试验:在利用微波炉对各试样进行加热烹调时在排蒸气后的密封形状和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实施例1)
对于实施例1的包装袋,如图9的(a)的剥离前所示,排蒸气密封部7构成为呈大致V字状突出,仅前端的密封宽度较窄。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如图9的(b)的剥离后所示,20个试样中的15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实施例2)
对于实施例2的包装袋,如图9的(c)的剥离前所示,带状的末端密封部构成为锥形状。其他的结构与图9的(a)的剥离前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在包装袋内的压力上升、包装袋发生膨胀时,如图9的(d)的剥离后所示,20个试样中的18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实施例3)
如图9的(e)的剥离前所示,实施例3的包装袋构成为:排蒸气密封部的前端的密封宽度较窄,并且,以在剥离后蒸气的通路(未密封部)为筒状的方式设有与排蒸气方向平行的直线状的一对外侧密封部,排蒸气密封部外侧的未密封部为本垒状(ホームベース状)。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20个试样中的19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如图9的(f)的剥离后所示,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实施例4)
如图9的(g)的剥离前所示,实施例4的包装袋构成为: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的前端去而密封宽度逐渐变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20个试样中的14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如图9的(h)的剥离后所示,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实施例5)
如图9的(i)的剥离前所示,实施例5的包装袋构成为:随着朝向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去而密封宽度变窄。在剥离后蒸气的通路(多边形未密封部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较宽的区域、即蒸气对流部,在多边形未密封部的上下形成有比中央的较宽的区域窄的较窄的区域。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20个试样中的20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如图9的(j)的剥离后所示,形成有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比较例1)
对于比较例1的包装袋,如图10的(k)的剥离前所示,排蒸气密封部的密封宽度均相同。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20个试样中的6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对于没有发出声音的试样,如图10的(l)的剥离后所示,未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比较例2)
对于比较例2的包装袋,如图10的(m)的剥离前所示,排蒸气密封部的密封宽度均相同。并且,在层叠膜的由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和排蒸气密封部包围周围的未密封部形成有直线状的切缝,以使得能够自该切缝向外部排出蒸气。
在利用微波炉加热烹调后,20个试样中的3个试样发出“噼”这样的响声,对于没有发出声音的试样,如图10的(n)的剥离后所示,未形成自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边缘部。
(试验结果)
由上述的试验结果可知,在排蒸气密封部剥离时,形成边缘部的实施例1~5的包装袋在由微波炉加热烹调时,几乎全部的试样均发出“噼”这样的响声。这是因为,在包装袋内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蒸气与边缘部发生碰撞,使蒸气的流动发生变化,而形成漩涡,从而发出声音。
并且可知,如实施例2~4的包装袋那样,带状的末端密封部构成为锥形,从而更容易发出“噼”这样的响声。这是因为,由于带状的末端密封部构成为锥形,从而与实施例1所示的形状相比、蒸气的流动容易发生变化,而容易形成漩涡,因此能够容易发出声音。并且是因为,在形成供蒸气向外部排出的蒸气排出部时,包装袋内的水蒸气等容易积存于该蒸气排出部,因此能够容易发出声音。
并且可知,如实施例5的包装袋那样,在形成蒸气排出部的多边形未密封部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较宽的区域、在多边形未密封部的上下形成有比中央的较宽的区域窄的较窄的区域、即蒸气对流部,从而可靠地发出“噼”这样的响声。这是因为,在自构成蒸气排出部的多边形未密封部向外部排出蒸气时,在多边形未密封部的较宽的区域的两侧形成漩涡,由于该形成的漩涡而能够可靠地发出“噼”这样的响声。
其中,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以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包装袋100设有膜合起部6,在该膜合起部6的边缘设有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在膜合起部6的边缘形成有蒸气排出部。然而,也能够为这样:包装袋100未设有膜合起部6,在由下表面部1和上表面部2构成的包装袋100的边缘设置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在包装袋100的边缘形成蒸气排出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然而,在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设有膜合起部6的包装袋100的情况下,在利用微波炉对该包装袋100进行加热而如图3的(a)所示那样包装袋100发生膨胀时,由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末端密封部8a、带状的侧密封部8b划分而成的空间的膨胀与包装袋100的由下表面部1和上表面部2构成的主体部分的膨胀叠加,因此膜合起部6的部分成为最容易因水蒸气等而发生膨胀的部位。因此,通过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在膜合起部6的边缘设置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而形成蒸气排出部,由此因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而容易使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剥离,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蒸气排出部,并且能够容易发出声音。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包装袋100内产生的水蒸气等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
另外,通过使排蒸气密封部7的夹在内侧弯曲形状7a1与第1外侧弯曲形状9a1之间的前端部分比其他部分窄而使该前端部分率先剥离,除此方法之外,例如,能够应用借助易剥离树脂仅在前端部分形成易剥离部分等而不受密封宽度的大小限制地仅使前端部分的剥离强度减弱、在因蒸气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排蒸气密封部7时能够仅前端部发生剥离而形成边缘部7a这样的形态。
另外,排蒸气密封部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V字形状,也可以为例如圆弧形状等。并且,在排蒸气密封部7中,剥离强度较弱的部分并不限定于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部分(两侧的带状的侧密封部8a的中间位置),也可以形成在例如仅在一侧形成边缘部那样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端部等。
采用本发明,仅通过将膜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的形状这样的简单的结构便能够发出声音。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在蒸气排出时发出的声音的改良,其目的在于抑制声音。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3,通过向外部排出在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气,来避免包装袋内部的压力上升。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使排蒸气密封部率先剥离,而使蒸气自此处向外部排出。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蒸气自设于密封部内的易蒸透部向外部散出。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3,在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发出“噼”这样的响声,有时会惊吓到使用者。
因此,公认有必要开发在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不发出声音的包装袋。
本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发出声音的包装袋。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概要。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在包装袋2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包装袋200发生膨胀时,排蒸气密封部7发生剥离而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9a、9b)形成供包装袋200内的蒸气向外部排出的第1蒸气排出部101(参照图13)。并且,在未密封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边形未密封部9a)形成有第2蒸气排出部102。
因此,如图13的(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蒸气至少自第1蒸气排出部101和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能够使蒸气至少以二维方向向外部排出。结果,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时,能够抑制发出声音。
对于以往的包装袋,在包装袋内部产生的蒸气以一维方向向外部排出,因此为容易发出声音的构造。相对于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能够使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蒸气至少以二维方向(第1蒸气排出部101、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发出声音。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
(第2实施方式)
<包装袋200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结构例。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结构例的图,图11的(a)是密闭开口4之前的包装袋200的立体图,图11的(b)是在包装袋200内收纳有内容物D并热封开口4而密闭的包装袋200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设于图11所示的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和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的结构例的图。图13是表示图11的(b)所示的包装袋200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的包装袋200的结构例,图13的(a)是包装袋200的侧视图,图13的(b)是表示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开口而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的状态的图。
在多边形未密封部9a形成有第2蒸气排出部102。第2蒸气排出部102形成于构成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两层膜(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中的至少一方,如图13的(a)所示,水蒸气等沿其自第1蒸气排出部101向外部排出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自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能够使包装袋200内部的水蒸气等以二维方向向外部排出。结果,即使包装袋200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200发生膨胀,由于能够使包装袋200内的水蒸气等至少自第1蒸气排出部101和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因此也能够防止包装袋200发生破裂。并且,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能够抑制发出声音。
另外,形成于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第2蒸气排出部102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包装袋200内部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则能够构成为任意形状,能够通过冲切加工等形成。例如,第2蒸气排出部102能够由圆弧、直线、V字、U字等切缝、圆、三角形、四边形、梯形、多边形等缺口构成。另外,通过不为直线状而为多边形、圆形,而使蒸气的单位时间的排出量较多,因此优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开口侧上表面部2a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这两者上形成有同一形状的第2蒸气排出部102,但也可以仅形成于开口侧上表面部2a或进深侧上表面部2b,也能够形成形状各不相同的第2蒸气排出部10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中,连结线9a20是为了便于说明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形状而设的,实际上并未设于包装袋20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中,多边形未密封部9a和带状未密封部9b并非利用连结线9a20划分而是作为一体,连结线9a20为构成供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作用、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如图12所示那样具有朝向包装袋200的内侧方向呈弯曲状突出的排蒸气密封部7以及与该排蒸气密封部7相邻且以未密封的方式形成在排蒸气密封部7的外侧的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在包装袋200的内部压力上升而包装袋200发生膨胀时,如图13的(b)所示,排蒸气密封部7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并且,在未密封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边形未密封部9a)形成有第2蒸气排出部102。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水蒸气等至少自第1蒸气排出部101和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能够使水蒸气等至少以二维方向向外部排出。结果,能够向外部排出大量的蒸气,能够抑制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时发出声音。
另外,如图12所示,构成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200的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前端90侧的突出形状线9a10构成为与构成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同一形状,从而使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宽度保持恒定。然而,只要排蒸气密封部7的密封宽度的变化量在规定范围内,则多边形未密封部9a的突出形状线9a10没有必要构成为与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同一形状,也能够构成为与排蒸气密封部7的内侧弯曲形状7a1为大致同一形状。其中,大致同一形状是指包括与内侧弯曲形状7a1稍微不同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包装袋200内的水蒸气等至少自第1蒸气排出部101和第2蒸气排出部102向外部排出、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蒸气至少以二维方向向外部排出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二维方向,也能够在包装袋200上设置新的蒸气排出部,使在包装袋200内部产生的蒸气以多维方向排出。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关于排蒸气密封部的剥离性的改良。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4的具有排蒸气密封部的包装袋,存在如下问题:在压力上升时,应力局部地集中于密封部彼此连结而构成的角部等,自该角部等不期望发生剥离的部分发生剥离,而造成内容物等的泄漏等。
本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蒸气密封部的、能够抑制自不期望的部分发生剥离的包装袋。
(本发明的包装袋300的概要)
利用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包装袋300的特征在于,该包装袋300具有排蒸气密封部7,带状的第1密封部8a与带状的第2密封部8b连结而构成的角部的密封部(例如,附图标记8b的部分)的剥离强度最高,该带状的第1密封部8a与排蒸气密封部7相连,该带状的第2密封部8b与该第1密封部8a相交。
对于本发明的包装袋300,在包装袋300的内部压力上升时应力局部地集中的角部的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最高,因此能够抑制自该角部等不期望发生剥离的部分发生剥离。结果,能够防止包装物300内的内容物D泄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包装袋300的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例1)
<包装袋300的结构例>
排蒸气密封部7的剥离强度比与该排蒸气密封部7相连的第1密封部8a的热封的部分的剥离强度弱。并且,第1密封部8a的热封的部分的剥离强度比与该第1密封部8a相交的第2密封部8b的热封的部分的剥离强度弱。
即,在膜合起部6中热封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构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1)。
条件(1)
排蒸气密封部7的剥离强度<第1密封部8a的剥离强度<第2密封部8b的剥离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构成为满足上述条件(1),因此能够使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而构成的角部的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最高。因此,在包装袋300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300发生膨胀时,能够防止自蒸气滞留、应力容易升高的角部的密封部发生剥离。结果,在包装袋300膨胀时,能够预先抑制出现自不期望的部分发生剥离的情况,并使之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发生剥离,而容易地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内容物D自不期望的部位泄漏。
另外,若在膜合起部6中热封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能够满足上述的条件(1),则能够利用任意的结构构成膜合起部6。作为使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的方法,能够列举出例如使热封时的热度、压力、密封部的密封宽度等不同的方法。
通过使热封时的热度、压力、密封部的密封宽度等中的至少一方不同,能够使热封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例如,通过减小热封时的热度、压力,能够使剥离强度减弱。相反地,通过增大热封时的热度、压力,能够使剥离强度增强。并且,通过缩短密封部的密封宽度,能够使剥离强度减弱。相反地,通过加长密封宽度,能够使剥离强度增强。
另外,例如如图14、图15所示,对形成膜合起部6的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这两者的一部分实施印刷而形成印刷层,使形成排蒸气密封部7、第1密封部8a、第2密封部8b的各部7、8a、8b的层厚度不同并进行热封,从而也能够使通过该热封而形成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图14表示对形成有印刷层的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进行热封而形成的膜合起部6的结构例,图15是表示构成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的各部7、8a、8b的层结构例的图,图15的(a)表示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沿A-A'线剖断后第2密封部8b的层结构例,图15的(b)表示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沿B-B'线剖断后第1密封部8a的层结构例,图15的(c)是表示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沿C-C'线剖断后排蒸气密封部7的层结构例的图。
例如,如图15的(c)所示,在进深侧上表面部2b中,在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形成有两层印刷层2b2、2b3,如图15的(b)所示,在形成有第1密封部8a的部分形成有一层印刷层2b2,如图15的(a)所示,在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未形成印刷层,从而使各部7、8a、8b的层厚不同。另外,如图15的(c)所示,在开口侧上表面部2a中,在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形成有两层印刷层2a2、2a3,如图15的(b)所示,在形成有第1密封部8a的部分形成有一层印刷层2a2,如图15的(a)所示,在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未形成印刷层,从而使各部7、8a、8b的层厚不同。并且,使进深侧上表面部2b和开口侧上表面部2a重叠并进行热封而形成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由此,构成膜合起部6的各部7、8a、8b的层厚不同,因此能够使热封的部分的剥离强度满足上述条件(1)。另外,优选如图14所示那样在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形成有第1密封部8a的部分形成的印刷层2b2、2a2未形成于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且与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分开。因此,如图14所示,印刷层2b2、2a2形成在比构成膜合起部6的两端的第2密封部8b、8b之间的距离短的范围内。由此,在印刷层2b2、2a2的形成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形成印刷层2b2、2a2,因此能够使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而构成的角部的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最高。并且,印刷层2b2、2a2与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分开,由此能够使第1密封部8a的靠第2密封部8b侧的端部的剥离强度提高,从而能够使在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的部分的密封部中剥离强度较高的区域增多。
图14、图15所示的膜合起部6通过以下的方法形成。
首先,在用于构成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膜的基材(例如,尼龙)2b1上印刷油墨,形成第1印刷层2b2。接着,在第1印刷层2b2上印刷油墨,形成第2印刷层2b3。在该情况下,与第1印刷层2b2相比,第2印刷层2b3使用粘接强度较弱的材料。由此,能够使排蒸气密封部7的剥离强度减弱。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使第2印刷层2b3的剥离强度比第1印刷层2b2的剥离强度弱即可,用于形成第1印刷层2b2、第2印刷层2b3的油墨的材料或粘接剂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任意材料的油墨。例如,也能够使用于形成第1印刷层2b2的油墨的材料与用于形成第2印刷层2b3的油墨的材料各不相同,使第2印刷层2b3比第1印刷层2b2弱。另外,也能够使用于形成第1印刷层2b2的油墨的材料与用于形成第2印刷层2b3的油墨的材料相同,在用于形成第1印刷层2b2的油墨中添加用于提高粘接力的粘接剂,使第1印刷层2b2的剥离强度比第2印刷层2b3的剥离强度强,使第2印刷层2b3的剥离强度与第1印刷层2b2相比相对较弱。另外,也能够在用于形成第2印刷层2b3的油墨中添加用于降低粘接力的剥离剂,使第2印刷层2b3的剥离强度比第1印刷层2b2的剥离强度弱。这样,通过使用剥离强度不同的材料或者添加有该剥离强度不同的材料的油墨形成印刷层2b2、2b3,也能够使第2印刷层2b3的剥离强度比第1印刷层2b2的剥离强度弱。
接着,将形成有两层印刷层2b2、2b3的基材2b1与具有热封性的片材(例如,低密度聚乙烯)2b4干式层压(ドライラミネート)在一起。由此,形成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膜。
另外,在用于构成开口侧上表面部2a的膜的基材(例如,尼龙)2a1上印刷油墨,形成第1印刷层2a2。接着,在第1印刷层2a2上印刷油墨,形成第2印刷层2a3。在该情况下,使第2印刷层2a3的剥离强度比第1印刷层2a2的剥离强度弱。
接着,将形成有两层印刷层2a2、2a3的基材2a1与具有热封性的片材(例如,低密度聚乙烯)2a4干式层压在一起。由此,形成开口侧上表面部2a的膜。
接着,对开口侧上表面部2a的膜和进深侧上表面部2b的膜进行热封,形成图14所示的具有排蒸气密封部7、第1密封部8a以及第2密封部8b的膜合起部6。
由此,得到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
另外,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构成为:在第2密封部8b上没有形成印刷层,构成膜合起部6的各部7、8a、8b的层厚满足上述条件(1)。然而,若能够满足上述条件(1),则也能够在第2密封部8b上也形成印刷层。在该情况下,第1密封部8a、排蒸气密封部7的印刷层增多。
另外,对于图14所示的膜合起部6,如图15所示,在形成膜合起部6的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这两者的一部分形成有多层印刷层,使形成图14所示的各部7、8a、8b的层厚不同并进行热封,由此使图14所示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然而,在形成膜合起部6的开口侧上表面部2a、进深侧上表面部2b上形成剥离强度不同的一层印刷层并进行热封,从而也能够使图14所示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例如,在进深侧上表面部2b中在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形成剥离强度较弱的印刷层,在形成有第1密封部8a的部分形成剥离强度较强的印刷层,在形成有第2密封部8b的部分未形成印刷层,并进行热封,从而也能够使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而满足上述的条件(1)。在该情况下,首先,避开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的区域,仅在形成有第1密封部8a的部分的区域印刷剥离强度较强的油墨。接着,仅在形成有排蒸气密封部7的部分的区域以剥离强度较弱的油墨形成印刷。由此,即使形成一层印刷层也能够使图14所示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的作用、效果>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00构成为:构成膜合起部6的排蒸气密封部7、第1密封部8a、第2密封部8b的各部7、8a、8b的剥离强度满足以下的条件。
排蒸气密封部7的剥离强度<第1密封部8a的剥离强度<第2密封部8b的剥离强度
由此,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而构成的角部的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最高,因此在包装袋300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300发生膨胀时,能够防止自角部的密封部发生剥离。结果,自剥离强度最弱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发生剥离,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从而能够防止包装袋300内的内容物D自不期望的部分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膜合起部6中,大致V字形状的密封部分的剥离强度相对较弱,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自不期望的部分发生剥离。
(第3实施方式的例2)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例2。
如图1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例2的包装袋300在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的连结部分形成有剥离强度最强的强密封部8ab。由此,在第1密封部8a与第2密封部8b连结而构成的部分具有强密封部8ab,因此能够避免自强密封部8ab发生剥离。
结果,在包装袋300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300发生膨胀时,不会自剥离强度最高的强密封部8ab发生剥离,而是自剥离强度最弱的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发生剥离,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至将开始成为大致V字形状的两点即开始点71、71彼此连结起来的线为止的区域开口。并且,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9(多边形未密封部9a、带状未密封部9b)形成供包装袋300内的水蒸气等向外部排出的第1蒸气排出部101。由此,在包装袋300发生膨胀时,能够预先抑制出现自不期望的部分发生剥离的情况,而是自排蒸气密封部7的前端70侧发生剥离,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101。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以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具有排蒸气机构的微波用袋的收纳容器。
与四周密封那样的平放型的微波用袋相比,专利文献5所述那样的剖面为大致三角形的纵放型微波用包装袋的制造繁杂且困难。并且,在微波炉中使用时,在以纵放状态使用时,存在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发生歪倒的危险,因此成为以平放的状态使用。但是,对于这样的纵放型微波用袋,在以平放的状态使用时,侧面(底部)为较宽的大致三角形,在微波炉中使用时因压力上升而开口的排蒸气部相对于袋整体的高度较低或者位于较低的位置,而无法有效地向排蒸气部传递因压力上升产生的应力,导致排蒸气性能降低。
另外,这样的微波用袋没有成为把手的部分,因此在微波加热后包装袋整体成为高温状态,在自微波炉取出时担心会被烫伤等。此外,包装袋自身立不稳,因此在微波加热后纵放、将上部去除而使袋开口,也由于存在翻倒等危险而难以自包装袋直接食用袋中的食品,完全没有发挥出纵放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不存在形成有排蒸气部的微波用包装袋随着因蒸气压导致的内压上升而发生翻倒等危险,能够以纵放状态进行微波加热。
(第4实施方式的例1)
首先,参照图17~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容器。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为纸制,具有底面402和侧面403且为上部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容器。
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包括如图19所示那样的包围底面402且呈大致椭圆形相对于底面402垂直地立起的侧面403。侧面403的高度为不能将后述的包装袋的用于排出蒸气的排蒸气密封部覆盖的高度。底面402与侧面403之间的相交线的两端具有底面402与侧面403彼此相连的折线405,在中央具有沿着该两端的折线405的圆弧状的间隙406。这样,底面402和侧面403这两者仅两端的一部分相连,能够不费力且容易地弯折。另外,底面402为两端接地、中央部向上方鼓起的桥状。并且,底面402为在收纳有包装袋时至少被侧面403支承而竖立、能保持纵放状态的扁平形状。
接着,对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展开图。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是通过弯折单一的纸而形成的。
在将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展开时位于中央的底面402由具有在组装后接地的直线部分411、与侧面403相连的圆弧状的曲线部分412的大致椭圆形构成。曲线部分412在其两端具有底面402与侧面403相连的折线405,在两端的折线405之间以将折线405彼此连结起来的方式形成有沿着大致圆弧状的、相当于间隙406的切缝。侧面403沿着折线405弯折,由此侧面403相对于底面402大致垂直地立起。在侧面403垂直立起时的同时,底面402弯曲为上述那样的桥状,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和刚性。并且,能够极力使具有热度的包装袋与接地面分离,因此能够提高包装袋的保温性并且能够抑制包装袋的热量传递给设置场所而使设置场所而使其成为高温状态。
另外,一侧面403具有与设于另一侧面403的切缝415相嵌合的凸部414。凸部414分别设于侧面403的两端,为在组装后不沿周向伸出的朝向底面402凸出的形状。另一侧面403的设于与凸部414相对应的部位的切缝415以能够供凸部414容易地插入的方式设为相对底面402倾斜的圆弧状。并且,在与凸部414相邻的位置沿相对于底面402垂直的方向设有折线413。由此,在组装成圆弧状时也能够容易地使凸部414与切缝415相嵌合。凸部414自在侧面403立起时重叠的侧面403的外侧插入切缝415,凸部414以前端向侧面403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固定。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俯视图。在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底面4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具有使底面402与侧面403分离的孔421。孔421由底面402的直线部分411和侧面403的圆弧状部分形成,为大致半圆形。根据本结构,侧面403能够不费力地进行弯折,能够容易地使凸部414与切缝415相嵌合。
在此,对收纳于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包装袋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的结构例的图,是在包装袋31内收纳有内容物40并热封开口而密闭的包装袋31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具有将构成上表面部32的膜的周缘部和构成下表面部33的膜的周缘部之间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34、27、28。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具有使密封部34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包装袋31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状弯曲并突出而形成的排蒸气密封部35以及与排蒸气密封部35相邻且以未密封的方式形成在排蒸气密封部35的外侧的未密封部36,在包装袋31的内部压力上升而包装袋31发生膨胀时,应力集中于排蒸气密封部35,从而自排蒸气密封部35剥离而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36形成供包装袋31内的蒸气排出的蒸气排出部。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构成为具有下表面部33、与下表面部33的上侧重叠的上侧上表面部32a以及与下表面部33的下侧重叠的下侧上表面部32b。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利用上侧上表面部32a和下侧上表面部32b构成上表面部32。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中,将下表面部33的两侧缘和上表面部32的两侧缘之间热封起来而形成侧密封部37的一部分。并且,将下表面部33的三侧缘和上侧上表面部32a的三侧缘热封起来而形成侧密封部37的一部分和末端密封部38。并且,将上侧上表面部32a和下侧上表面部32b折回、重叠并进行热封而形成膜合起部39。
膜合起部39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朝向包装袋31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状弯曲地突出的排蒸气密封部35,并且,在该排蒸气密封部35的两侧具有沿着膜合起部39的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和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的带状的密封部34。排蒸气密封部35和带状的密封部34为将上侧上表面部32a和下侧上表面部32b重叠地热封起来的部分,排蒸气密封部35与带状的密封部34连结。
膜合起部39在排蒸气密封部35的外侧具有未密封部36。未密封部36为由将上侧上表面部32a和下侧上表面部32b重叠地热封起来的密封部34、和排蒸气密封部35包围的、外侧的未热封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排蒸气密封部35构成为朝向包装袋31的内侧方向呈大致V字形状弯曲并突出的形状。
排蒸气密封部35通过热封形成,具有与未密封部36不相邻的靠包装袋31内侧的呈V字突出的内侧弯曲形状和与未密封部36相邻的靠包装袋31外侧的外侧弯曲形状,排蒸气密封部35的前端侧较窄。因此,在包装袋31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31发生膨胀时,仅排蒸气密封部35的前端侧剥离并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36形成供包装袋31内的水蒸气等排出的蒸气排出部。并且,包装袋31内的水蒸气等自该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由此,即使包装袋31的内部压力上升、包装袋31发生膨胀,包装袋31内的水蒸气等也自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包装袋31发生破裂。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实施方式的图。如图21所示,上述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和包装袋31以包装袋31的排蒸气密封部35自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开口404露出的方式组装为一体。另外,图22表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和包装袋31由微波炉加热而膨胀的状态,图22的(a)表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和包装袋31的立体图,图22的(b)表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和包装袋31的侧视图。
如图21所示,以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底面402为下方、侧面403的开口404为上方的方式自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开口404收纳包装袋31,由此能够使包装袋31立起。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和包装袋31也能够适当利用公知的粘接剂等粘接在一起。包装袋31的排蒸气密封部35比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开口404靠上方,因此排蒸气密封部35不会被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堵住。
在利用微波炉对密闭状态的包装袋31进行加热时,在包装袋31内产生水蒸气等,而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使包装袋31发生膨胀。于是,如图22所示,包装袋31的由下表面部33和上表面部32构成的主体部分的水平剖面膨胀成为椭圆形,并且由膜合起部39的排蒸气密封部35、带状的密封部34划分而成的空间发生膨胀。由此,力集中地作用于构成膜合起部39的排蒸气密封部35的前端的部分,热封的部分自排蒸气密封部35的前端发生剥离,排蒸气密封部35的前端开口,由该开口的区域和未密封部36形成供包装袋31内的水蒸气等排出的蒸气排出部。由此,能够自蒸气排出部向外部排出在包装袋31内产生的水蒸气等。
采用本实施方式,以至少包装袋31的排蒸气密封部35自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露出的方式将包装袋31收纳于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以此状态对内容物40进行加热,由此不需要等待内容物的温度降低便能够以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为把手自微波炉安全地取出,并且,通过自形成于包装袋31的上部的切口部分41将袋切开,能够使包装袋31和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保持立起状态地直接食用内容物。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31,用于形成蒸气排出部的排蒸气密封部35设于比包装袋31内的内容物40的上表面水平面靠上方位置的膜合起部39,因此能够防止包装袋31内的内容物40被吹洒,并且能够防止包装袋31内的内容物40泄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只要至少包装袋31的排蒸气密封部35自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露出即可,例如,在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的侧面的高度与包装袋31的高度相同或者高于包装袋31的高度的情况下,微波用袋收纳容器400能够适当采用将比排蒸气密封部35靠上侧、即切除对应部位的一部分以使得能够排出蒸气而成的形状等。
(第4实施方式的例2)
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在将包装袋31收纳后,例如能够以平放状态由微波炉加热,之后,自微波炉取出后,能够立即纵放而容易取出内容物,便利性得到提高,对这样的容器进行说明。图23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23的(b)是图23的(a)中的箭头A-A线剖视图。
如图23所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由容器主体52和底构件53构成,该容器主体52能够在折叠状态下通过将两侧的侧缘向彼此的方向推压而展开成筒状,该底构件53设于该容器主体52的下端部,将底面形成为底构件53也与容器主体52的折叠和展开联动地折叠和展开。
上述容器主体52使用厚纸、合成树脂片材这样的片材材料,如图24的(a)那样,具有两片侧壁54,该两侧壁54在一侧缘彼此相连地由一片片材形成,两侧壁54在折线55处对折并重叠,另一侧缘利用粘接片56彼此粘接固定,从而能够在扁平的折叠状态下通过推压两侧缘而一碰就展开成筒状。
该容器主体52的两侧壁54的下端缘形成为相对于容器主体52的上下轴线大致垂直的水平直线边缘。在上述两侧壁54的下端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突出设置有呈向下延伸状的与底构件53相连的带状的连接片57。
上述底构件53的材料采用与容器主体52同样的片材材料,如图24的(b)所示,夹着直线状的折线61相连的一对底壁62形成为能够从对折的状态向两侧展开,两底壁62是与呈直线的折线61相反一侧的外缘为呈圆弧状的突出缘的板状,两底壁62的沿折线61的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能够收纳于折叠状态下的容器主体52的两侧缘之间的长度,在对折状态下折线61侧位于容器主体52的内侧,底壁62的一部分从侧壁54的下缘向外侧突出,上述底构件53以该配置方式收纳于容器主体52内。
在上述底构件53的两底壁62上,在折线61上设有中央长孔63,且在夹着折线61并与折线61离开等距离的位置以平行状态的配置方式设有外侧长孔64,在底构件53展开的状态下,与容器主体52的各侧壁54的下缘相连的带状的连接片57从上方穿过外侧长孔64,在底壁62的下表面弯折,该连接片57的前端部以从下方穿过中央长孔63的方式弯折,从而将侧壁54与底壁62连结起来。
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为上述那样的结构,在平放使用时,如图23的(a)和图23的(b)所示,容器主体52以两侧壁54重叠的方式折叠,底构件53以对折状态被两侧壁54之间的下端部夹持,整体呈扁平形状。在该状态下,设于两侧壁54的连接片57由于底构件53的对折而向内侧弯折。
图25是表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和包装袋31一体平放的立体图。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和包装袋31之间以至少包装袋31的排蒸气密封部从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露出的方式收纳。被收纳的包装袋31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剂等固定于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
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例如在由微波炉加热内容物40时,将包装袋31以保持平放的方式放入微波炉,因此在微波加热时不会发生翻倒等,能够稳定地在微波中加热。并且,自微波炉取出时也能够通过把持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而不会担心被烫伤等地取出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和包装袋31。
并且,对于自微波炉取出的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及包装袋31,能够通过按压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的侧缘,而如图26所示那样一碰就使底构件53的两底壁62展开,能够容易地进行纵放。之后,将包装袋31的上部切除,从而能够容易取出内容物40,使食用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采用本实施方式,在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和包装袋31以平放状态加热后,微波用袋收纳容器51和包装袋31能够容易地纵放,因此不会担心烫伤等,能够在加热后立即食用内容物40。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以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述的技术能够适当地组合。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密封宽度与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宽度同样地为锥状,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多边形未密封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包装袋;6、膜合起部;7、排蒸气密封部;101、第1蒸气排出部;102、第2蒸气排出部;2a2、第1印刷层;2a3、第2印刷层;400、容器;31、包装袋;35、排蒸气密封部。

Claims (15)

1.一种包装袋,其具有排蒸气密封部,所述包装袋的特征在于,
该包装袋具有带状的第1密封部和带状的第2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与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相连,所述第2密封部与所述第1密封部相交,
所述包装袋通过热封具有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的膜而成,所述第1印刷层印刷于至少包含形成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部分的第1区域,所述第2印刷层印刷于至少包含形成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部分的第2区域,
当内部压力上升时,在所述第2印刷层发生层间剥离从而形成第1蒸气排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不包含所述第1密封部和所述第2密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印刷层的剥离强度比所述第1印刷层的剥离强度弱。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不包含所述第2密封部。
5.一种包装袋,其具有将膜彼此密封而形成的密封部,在产生于内部的蒸气压的作用下,所述密封部发生剥离而将蒸气向外部排出,其中,
所述包装袋具有:排蒸气密封部,其是使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朝向内侧方向弯曲地突出而形成的,内侧缘呈大致V字形;以及切缝或缺口,其向内侧方向凸出,
在膨胀前的状态下,所述切缝或所述缺口的内侧方向的前端比连结所述大致V字形的开始点彼此的线靠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缝或所述缺口为U字状或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包括与所述排蒸气密封部连结的带状的末端密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始点与所述末端密封部连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的末端密封部为夹着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一对带状的末端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带状的末端密封部分别与将所述包装袋的侧缘密封的侧密封部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袋具备在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外侧形成的未密封部,
所述切缝或缺口形成于所述未密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密封部由多边形未密封部及带状未密封部构成,
所述多边形未密封部以由沿着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大致V字形的突出形状线以及所述突出形状线与所述带状未密封部连结的两个连结点彼此连结而成的连接线划分的区域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未密封部与多边形未密封部连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蒸气密封部及所述未密封部设于将所述膜彼此以弯折、重叠的方式形成的合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带状的末端密封部为密封宽度随着自所述排蒸气密封部的两端的位置朝向侧部去而变大的锥形。
CN201911061625.8A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Active CN110834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741 2011-12-28
JP2011-288741 2011-12-28
JP2012019255A JP6026747B2 (ja) 2011-12-28 2012-01-31 包装袋
JP2012-019255 2012-01-31
CN201280061988.1A CN103998350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PCT/JP2012/083891 WO2013100058A1 (ja)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1988.1A Division CN103998350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822A true CN110834822A (zh) 2020-02-25
CN110834822B CN110834822B (zh) 2022-07-22

Family

ID=4869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1988.1A Active CN103998350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CN201911061625.8A Active CN110834822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CN202210757559.3A Active CN115504086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CN201811083094.8A Active CN109229938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1988.1A Active CN103998350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7559.3A Active CN115504086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CN201811083094.8A Active CN109229938B (zh) 2011-12-28 2012-12-27 包装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JP (1) JP6026747B2 (zh)
KR (3) KR101892377B1 (zh)
CN (4) CN103998350B (zh)
HK (1) HK1200424A1 (zh)
MY (1) MY183399A (zh)
PH (2) PH12014501291A1 (zh)
SG (3) SG10201510657QA (zh)
WO (1) WO2013100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2893B2 (en) * 2012-02-17 2016-05-31 Amcor Flexibles Transpac N.V. Self-venting package
MY166731A (en) * 2012-03-07 2018-07-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team release standing pouch and content-enclosing standing pouch
JP2015151142A (ja) * 2014-02-12 2015-08-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
WO2016014825A1 (en) * 2014-07-23 2016-01-28 Berry Plastics Corporation Package with peelable closure
JP6492592B2 (ja) * 2014-12-03 2019-04-03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6558115B2 (ja) * 2015-07-16 2019-08-14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US10906701B2 (en) 2016-01-07 2021-02-02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Zipper tape, ba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g
JP6938111B2 (ja) * 2016-01-20 2021-09-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US20190047772A1 (en) * 2016-01-21 2019-02-14 Sun A. Kaken Co., Ltd Heating pouch
JP7095218B2 (ja) * 2016-06-02 2022-07-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JP7004129B2 (ja) * 2016-06-02 2022-01-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JP7226628B2 (ja) 2016-06-02 2023-02-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WO2017209129A1 (ja) * 2016-06-02 2017-12-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JP2018027802A (ja) * 2016-08-18 2018-02-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CN108622544A (zh) * 2017-03-17 2018-10-09 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微波加热排气的包装袋及其制作工艺
CN110475729B (zh) 2017-03-29 2022-08-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容器和容器的制造方法
ES1214089Y (es) * 2018-05-10 2018-09-13 Garcia Pedro Terron Válvulas temporizada con sistema de alerta
JP6587019B2 (ja) * 2018-08-10 2019-10-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
JP7218559B2 (ja) * 2018-12-13 2023-02-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
WO2020262614A1 (ja) * 2019-06-28 2020-12-30 マルハニチロ株式会社 冷凍食品入り袋製品
KR102152457B1 (ko) * 2019-07-26 2020-09-04 (주)태방파텍 증기배출수단이 구비된 전자레인지용 파우치
JP2021024573A (ja) * 2019-07-31 2021-02-2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2021075289A (ja) * 2019-11-06 2021-05-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パウチ
JP7396889B2 (ja) * 2019-12-26 2023-12-12 株式会社サンエー化研 加熱処理用包装体
WO2021206150A1 (ja) * 2020-04-08 2021-10-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JP2023095614A (ja) * 2021-12-24 2023-07-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0072A (ja) * 2000-09-07 2002-03-19 Marumiya Sangyo:Kk 電子レンジ加熱調理用密封袋
AUPS282902A0 (en) * 2002-06-07 2002-06-27 Pak Technologies Group Pty Ltd Flexible pouch, filling and heat sealing line for flexible pouches, and containers for supporting and moving the flexible pouches
CN1368471A (zh) * 2001-01-29 2002-09-11 阿蒂娜工业株式会社 方便食品用容器
JP2003182780A (ja) * 2001-12-19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06160308A (ja) * 2004-12-07 2006-06-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包装袋
JP2007204129A (ja) * 2006-02-03 2007-08-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機能を有する包装袋
JP2007284118A (ja) * 2006-04-18 2007-11-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包装袋
CN201105866Y (zh) * 2007-05-14 2008-08-27 李维杨 一种微波炉直接膨爆加热食品包装袋
CN201415793Y (zh) * 2009-05-31 2010-03-03 东莞奇妙包装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食品包装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2970B2 (ja) * 1996-10-04 2000-02-28 株式会社サンエー化研 電子レンジ調理食品用包装袋
JP3596254B2 (ja) * 1996-10-24 2004-12-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食品包装袋
JP3339559B2 (ja) * 1997-05-08 2002-10-28 東セロ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食品包装体
JP2000226078A (ja) * 1999-02-05 2000-08-15 Sorubekkusu:Kk 食品容器
JP4463931B2 (ja) * 2000-03-22 2010-05-19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3665795B2 (ja) 2000-10-31 2005-06-29 株式会社マルミヤ産業 電子レンジ加熱調理用密封袋の製造方法
SE521684C2 (sv) * 2001-04-30 2003-11-25 Micvac Ab Återförslutningsbar envägsventil för livsmedelsförpackning
JP3908529B2 (ja) 2001-12-19 2007-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4139659B2 (ja) * 2002-09-17 2008-08-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4334923B2 (ja) * 2003-06-20 2009-09-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05035594A (ja) * 2003-07-14 2005-02-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機能を有する包装袋と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US8777486B2 (en) * 2003-07-24 2014-07-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ackaging bag with steam venting function and package using the packaging bag
CN100551791C (zh) * 2003-07-24 2009-10-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具有除蒸气功能的包装袋
JP4265348B2 (ja) * 2003-09-02 2009-05-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4606716B2 (ja) * 2003-09-05 2011-01-0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開口時に発音する自動開口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05320023A (ja) * 2004-05-07 2005-11-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平置き型の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4727251B2 (ja) * 2005-02-15 2011-07-20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用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JP4826279B2 (ja) * 2006-02-22 2011-1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07238165A (ja) * 2006-03-10 2007-09-20 Maruyuu:Kk 電子レンジ加熱調理用密封袋
KR101113402B1 (ko) * 2009-11-05 2012-02-29 주식회사 원지 내용물의 유출과 건조 현상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구조의 내압배출수단이 형성된 전자레인지용 비닐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0072A (ja) * 2000-09-07 2002-03-19 Marumiya Sangyo:Kk 電子レンジ加熱調理用密封袋
CN1368471A (zh) * 2001-01-29 2002-09-11 阿蒂娜工业株式会社 方便食品用容器
JP2003182780A (ja) * 2001-12-19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AUPS282902A0 (en) * 2002-06-07 2002-06-27 Pak Technologies Group Pty Ltd Flexible pouch, filling and heat sealing line for flexible pouches, and containers for supporting and moving the flexible pouches
JP2006160308A (ja) * 2004-12-07 2006-06-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包装袋
JP2007204129A (ja) * 2006-02-03 2007-08-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機能を有する包装袋
JP2007284118A (ja) * 2006-04-18 2007-11-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蒸気抜き包装袋
CN201105866Y (zh) * 2007-05-14 2008-08-27 李维杨 一种微波炉直接膨爆加热食品包装袋
CN201415793Y (zh) * 2009-05-31 2010-03-03 东莞奇妙包装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食品包装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戢小亮: "窄幅柔性版印刷在软包装领域的发展", 《印刷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80439B1 (ko) 2016-11-28
CN110834822B (zh) 2022-07-22
JP2013151317A (ja) 2013-08-08
PH12018501421A1 (en) 2019-11-11
CN103998350B (zh) 2018-10-12
SG10202109167QA (en) 2021-09-29
PH12014501291B1 (en) 2014-09-08
CN109229938A (zh) 2019-01-18
KR101892377B1 (ko) 2018-08-27
KR20180093125A (ko) 2018-08-20
SG10201510657QA (en) 2016-01-28
CN115504086B (zh) 2023-10-13
SG11201403141RA (en) 2014-08-28
PH12014501291A1 (en) 2014-09-08
CN103998350A (zh) 2014-08-20
HK1200424A1 (zh) 2015-08-07
KR102018105B1 (ko) 2019-09-04
KR20140091050A (ko) 2014-07-18
CN109229938B (zh) 2019-11-12
CN115504086A (zh) 2022-12-23
WO2013100058A1 (ja) 2013-07-04
KR20160135857A (ko) 2016-11-28
JP6026747B2 (ja) 2016-11-16
MY183399A (en)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4822B (zh) 包装袋
JP6817809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2006306486A (ja)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2013163546A (ja) 包装袋
CN109153488B (zh) 微波炉用加热袋
JP5551897B2 (ja) ディスペンサ付き包装袋
JP7075827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6059896B2 (ja) 包装袋
JP5820004B2 (ja) ディスペンサ付き包装袋
JP6168997B2 (ja) 包装袋
JP7135053B2 (ja) 包装袋
JP6960515B2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H11130159A (ja) 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7082707B2 (ja) 包装袋
JP6859465B1 (ja) 包装袋
JP6788713B2 (ja) 包装袋
JP7187850B2 (ja) 複合容器および袋
JP2011126561A (ja) 包装袋
JP2005263260A (ja) パウチ容器
JP2017030754A (ja) 易開封線が形成された袋
JP2014104997A (ja) レンジ袋収容容器
JP2006327647A (ja) 包装袋
JP2017030752A (ja) 易開封線が形成された袋
JP2019135178A (ja) 包装袋
JP2018027827A (ja) 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9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