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18C -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18C
CN1107818C CN99808919A CN99808919A CN1107818C CN 1107818 C CN1107818 C CN 1107818C CN 99808919 A CN99808919 A CN 99808919A CN 99808919 A CN99808919 A CN 99808919A CN 1107818 C CN1107818 C CN 11078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rotation
mentioned
outer member
runn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8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787A (zh
Inventor
鳥居勝彦
山本博昭
岡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0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1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movemen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38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sliding windows, e.g. vehicle windows, to be opened or closed by vertical movement
    • E05F11/50Crank gear with clutches or retaining brakes, for operating window mechanisms
    • E05F11/505Crank gear with clutches or retaining brakes, for operating window mechanisms for vehicle window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 E05F15/697Motor units therefor, e.g. geare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 F16D41/06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all members having the same size and only one of the two surfaces being cylindrical
    • F16D41/067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all members having the same size and only one of the two surfaces being cylindrical and the members being distributed by a separate cage encircling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16D41/10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rolling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3Actuation thereof
    • E05Y2201/232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 E05Y2201/236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using force or torqu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10Electronic control
    • E05Y2400/30Electronic control of motors
    • E05Y2400/3013Electronic control of motors during manual wing ope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5Window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98Spiral
    • Y10T74/19828W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使车窗玻璃(9)升降的升降机构(8)等的被动设备。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旋转轴(13)的马达(5),以及与该马达连接的输出机构(6;80)。输出机构包括将旋转轴的旋转减速的减速机构(42,43,56;56,92)。离合器(21;71;81;200;300)置于旋转轴与减速机构之间,允许从旋转轴向减速机构的旋转传递,并阻止从减速机构向旋转轴旋转的传递。在置于旋转轴与减速机构之间的离合器上未作用较大的负载。故减小离合器所需的强度,使离合器的整体体积减小。

Description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减速机构使马达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被动设备的驱动装置,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具有阻止从减速机构朝向马达的旋转的传递的离合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包括具有马达的驱动装置;被动设备,即升降机构,其按照使车窗玻璃升降的方式,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上述驱动装置包括具有作为减速机构的蜗轮传动机构的输出机构。该蜗轮传动机构包括与马达的旋转轴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马达的旋转通过蜗轮传动机构减速,之后传递给升降机构。换言之,马达的转矩通过蜗轮传动机构放大,之后,传递给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将马达的旋转,转换为车窗玻璃的升降运动。
如果在未驱动马达时,在车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则该外力从升降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和输出机构,传递给马达,使马达旋转。因此,当在车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时,允许车窗玻璃的运动。
为了阻止外力造成的车窗玻璃的运动,在驱动装置中设置离合器。该离合器在输出机构内部,设置于马达与升降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通路的中间。该离合器允许马达的旋转通过输出机构,传递给升降机构。但是,当在车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时,该离合器应阻止外力使升降机构运动,不可旋转地处于锁定状态。换言之,该离合器阻止从升降机构朝向马达的运动的传递。
在以往的技术中,离合器在输出机构内部,设置于蜗轮传动机构的蜗轮与升降机构之间。但是,在作为减速机构,即转矩放大机构的蜗轮传动机构中,蜗轮所产生的转矩显著地大于蜗杆所产生的转矩。这样一来,在置于蜗轮与升降机构之间的离合器中,作用有较大的负载。为了能够承受这样大的负载,必需采用较大的尺寸,较高的强度,形成离合器。这样就使得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作用于离合器上的负载,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被动设备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旋转轴的马达,以及与该马达连接的输出机构。该输出机构包括将旋转轴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被动设备的减速机构。在旋转轴与减速机构之间,设置离合器。该离合器允许从旋转轴朝向减速机构的旋转的传递,并且阻止从减速机构,朝向旋转轴的旋转的传递。
在设置于旋转轴与减速机构之间的离合器中,不作用有较大的负载。由此,使离合器使必需的强度减小,可使离合器的整体尺寸减小。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驱动装置沿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设置于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离合器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以放大方式表示图2所示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7(a)和图7(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8(a)和图8(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9(a)和图9(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驱动装置中的,输出机构与离合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2为具有图1所示驱动装置的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的主要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14为设置于图13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外壳的透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的,输出机构与离合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9为设置于图18所示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驱动装置中的,马达与离合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24为设置于图22所示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6为图25所示驱动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27为设置于图25所示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8为以放大方式表示图26所示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0为图29所示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1为设置于图29所示离合器中的支承部件的剖开的透视图;
图32(a)和图32(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4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5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6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7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8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9为图38所示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40(a)和图40(b)分别为用于说明离合器的动作的局部剖视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图12,对在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中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该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设置于车辆的门2的内部,以便使车窗玻璃9升降。该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其固定于门2的内部;升降机构8,其按照使车窗玻璃9升降的方式通过驱动装置1驱动。该驱动装置1包括马达5和输出机构6。该输出机构6具有包括齿轮7a的输出轴7。该马达5的旋转按照通过输出机构6减速的方式,传递给输出轴7。升降机构8包括相互交叉的二个臂,这两个臂在中间部通过轴连接。两个臂的顶端与车窗玻璃9连接。其中一个臂的底端包括与输出轴7的齿轮7a啮合的伞形齿轮8a。如果随着马达5的驱动,齿轮7a旋转,则升降机构8使车窗玻璃9升降。
图1和图2分别表示驱动装置1。如这些附图所示,上述驱动装置1通过离合器21,将输出机构6与马达5连接。首先对马达5进行描述。马达5包括呈带盖筒状的马达外壳11。在该马达外壳11的开口部,嵌合有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握刷器16。该握刷器16构成马达外壳11的一部分。在马达外壳11的内周面,两块磁铁12按照相对的方式固定。该旋转轴1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马达外壳11的内底部与握刷器16之间。旋转轴13的基端通过轴承95,支承于马达外壳11上。在该握刷器16与旋转轴13之间,设置有轴承18。在该旋转轴13的前端部,通过呈平直形状,在旋转轴13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缺口,则形成截面基本呈D字状的嵌合部13a。
卷绕有线圈的电枢14按照为磁铁12包围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13上。整流子15在电枢14与轴承18之间,固定于旋转轴13上,并且为握刷器16包围。电刷17按照与整流子15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包围整流子15的握刷器16的部分。握刷器16还包括朝向马达外壳11的外侧延伸的伸出部16a。在该伸出部16a上,设置有供电部16b。
如果来自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的电流通过供电部16b,电刷17和整流子15,供给电枢14,则旋转轴13与整流子15和电枢14一起旋转。
下面对离合器21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离合器21与马达5的旋转轴1 3的前端连接。如图4~图6所示,离合器21包括离合器外壳22,驱动旋转体23,球24,从动旋转体25,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圆柱状的滚柱26,以及支承环27。
上述驱动旋转体23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包括较小直径部23a和较大直径部23b。该驱动旋转体23包括贯穿该驱动旋转体23的轴孔23c。该轴孔23c的一部分形成嵌合孔23d,该嵌合孔具有与旋转轴13的嵌合部13a相对应的形状。如图6所示,按照驱动旋转体23与旋转轴13一起旋转的方式,旋转轴13中的嵌合部13a嵌合于嵌合孔23d中。
如图4和图5所示,较大直径部23b包括按照等角间距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圆弧壁31。如果由R1表示圆弧壁31的外周面的半径,由R2表示圆弧壁31的内周面的半径,则圆弧壁31的径向的厚度W1由R1-R2表示。各圆弧壁31在其圆周方向的两端,包括第一侧面34a和第二侧面34b。较大直径部23b在相邻接的两个圆弧壁31之间,包括缺口34。即,各缺口34形成于第一侧面34a与和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34b之间。各缺口34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即相对的第一侧面34a与第二侧面34b之间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大于圆弧壁31的径向厚度W1。
驱动嵌合体31a从各圆弧壁31的内周面,朝向较大直径部23b的轴心延伸。该驱动嵌合体31a分别设置于圆弧壁31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按照等角间距设置。在相邻接的两个驱动嵌合体31a之间,形成基本呈扇形的接纳腔32。这些接纳腔32在较大直径部23b的轴心附近,相互连通,形成用于接纳后面将要描述的从动旋转体25的一个接纳空间。各驱动嵌合体31a在其圆周方向的两侧,包括作为第一侧面32a和第二侧面32b。各接纳腔32形成于第一侧面32a,以及与该第一侧面32a相对的第二侧面32b之间。
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球24由金属制成,其接纳于驱动旋转体23的轴孔23c的内部。
如图4~图6所示,上述从动旋转体25由金属材料形成,其按照可相对驱动旋转体23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由驱动旋转体23的较大直径部23b形成的接纳空间内。从动旋转体25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从动嵌合体35,该多个从动嵌合体35按照等角间距设置,基本呈扇形。从动嵌合体35的半径与圆弧壁31的内周面的半径R2相同,或比其稍小。各从动嵌合体35分别接纳于驱动旋转体23的接纳腔32中。从动嵌合体35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接纳腔32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并且大于缺口34的圆周方向的宽度。
从动旋转体25包括较短的轴部25b,该轴部25b与驱动旋转体23的轴孔23c嵌合(如图6所示)。从动旋转体25可以该轴部25b为中心,相对驱动旋转体23旋转。设置于轴孔23c内的球24设置于轴部25b的端面与马达2的旋转轴13的端面之间。该球24防止将从动旋转体25强制地压靠于驱动旋转体23上,使驱动旋转体23与从动旋转体25之间实现顺利的相对旋转。从动旋转体25还具有嵌合轴25c,该嵌合轴25c设置于与轴部25b相同的轴上,并且沿与轴部25b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嵌合轴25c的截面基本呈四边形。
各从动嵌合体35包括第一侧面35a和第二侧面35b,该第一侧面35a与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一侧面32a相对,该第二侧面35b与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二侧面32b相对。如图7(a)所示,如果驱动旋转体2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嵌合体31a中的第一侧面32a与从动嵌合体35中的第一侧面35a接触。在该状态,从动旋转体25与驱动旋转体23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如图7(b)所示,如果驱动旋转体2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二侧面32b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二侧面35b接触。在该状态,从动旋转体25与驱动旋转体23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4和图5所示,各从动嵌合体35在其外周面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具有较浅的V字形槽。该V字形槽由形成于从动嵌合体35的外周面上的V字形的限位面35c构成。从从动旋转体25的轴心,到限位面35c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即V字形槽的中间底部的距离R5小于限位面35c以外的从动嵌合体35的部分的半径。
驱动旋转体23和从动旋转体25接纳于上述离合器外壳22的内部。在驱动旋转体23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离合器外壳22由金属材料形成,其包括圆筒体22a和底板22b。在底板22b的中间,形成轴孔22c。驱动旋转体23中的较小直径部23a穿过轴孔22c。圆筒体22a在其开口端的内周面,具有沿圆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花键22d。
如图5所示,作为滚动体的上述滚柱26在驱动旋转体23的缺口34内部,设置于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上述滚柱26沿与驱动旋转体23的轴线保持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滚柱26的直径D1大于圆弧壁31的厚度W1。如图4所示,上述滚柱26的两端包括锥状面26a。
如图7(a)所示,如果驱动旋转体2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一侧面32a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一侧面35a接触,并且圆弧壁31的第一侧面34a与滚柱26相接触。此时,滚柱26的轴心位于通过从动旋转体25的轴心与限位面35c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的半径线上。反之,如图7(b)所示,如果驱动旋转体2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二侧面32b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二侧面35b相接触,并且圆弧壁31的第二侧面34b与滚柱26接触。同样,此时滚柱26的轴心位于穿过从动旋转体25的轴心与限位面35c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的半径线上。
如图5,图7(a)和图7(b)所示,当滚柱26设置于与限位面35c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时,滚柱26在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以松动配合方式设置。换言之,该滚柱26不夹持于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在下文,这样的状态称为“滚柱26处于自由的状态”。在滚柱26处于自由的状态的场合,允许从动旋转体25相对离合器外壳22旋转。
按照上述方式,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驱动旋转体23本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滚柱26处于自由状态,故从动旋转体25可与驱动旋转体23一起,相对离合器外壳22旋转。上述滚柱26在压靠于圆弧壁31上同时,绕驱动旋转体23的轴心旋转,保持在自由状态。
如图8(a)所示,当从动旋转体25本身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按照上述滚柱26夹持于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的方式,从动嵌合体35的限位面35c相对滚柱26移动。如图8(b)所示,同样在从动旋转体25本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按照上述滚柱26夹持于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的方式,从动接合体35的限位面35c相对上述滚柱26移动。在下文,滚柱26夹持于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的状态称为“滚柱26处于锁定状态”。在上述滚柱26处于锁定状态的场合,阻止从动旋转体25相对离合器外壳22的旋转。上述滚柱26用作锁定部件。
如果从图8(a)所示的滚柱26的锁定状态,驱动旋转体23象图9(a)所示的那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首先,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一侧面32a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一侧面35a接触,使从动旋转体2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随之,将滚柱26从锁定状态解除。接着,圆弧壁31的第一侧面34a与滚柱26接触,如通过图7(a)已描述的那样,滚柱26保持在自由状态。
如果从该图8(a)所示的滚柱26的锁定状态,驱动旋转体23象图10(a)所示的那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首先,圆弧壁31的第二侧面34b按压滚柱26,将滚柱26从锁定状态解除。接着,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二侧面32b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二侧面35b接触,使从动旋转体2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象通过图7(b)已描述的那样,滚柱26保持在自由状态。
如果从上述图8(b)所示的滚柱26的锁定状态,驱动旋转体23象图9(b)所示的那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首先,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二侧面32b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二侧面35b接触,使从动旋转体2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随之,将滚柱26从锁定状态解除。接着,圆弧壁31的第二侧面34b与滚柱26接触,象通过图7(b)已描述的那样,滚柱26保持在自由状态。
如果从上述图8(b)所示的滚柱26的锁定状态,驱动旋转体23象图10(b)所示的那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首先,圆弧壁31的第一侧面34a按压滚柱26,将滚柱26从锁定状态解除。接着,驱动嵌合体31a的第一侧面32a与从动嵌合体35的第一侧面35a接触,使从动旋转体2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如通过图7(a))已描述的那样,滚柱26保持在自由状态。
当上述的滚柱26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自由状态时,圆弧壁31碰到滚柱26的时刻与驱动嵌合体31a碰到从动嵌合体35的时刻不同。这样,与圆弧壁31碰到滚柱26的时刻与驱动嵌合体31a碰到从动嵌合体35的时刻保持一致的场合相比较,使伴随碰撞而产生的噪音降低。
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支承环27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外周呈多边形状,具体来说,呈十八边形状。支承环27从离合器外壳22的开口,压入离合器外壳22内部而固定。通过该支承环27,将驱动旋转体23,从动旋转体25,球24和滚柱26均保持在离合器外壳22内部。特别是,通过离合器外壳22的底板22b和支承环27,限制滚柱26沿轴线方向的移动。由于支承环27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马达5旋转时,上述的滚柱26与支承环27之间所产生的滑动声音受到抑制。
下面对上述输出机构6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输出机构6包括机构外壳41,蜗杆56,蜗轮43,斜齿轮42,缓冲部件44,端板45,盖46和输出轴7。该蜗杆56,蜗轮43和斜齿轮42构成用作减速机构和转矩放大机构的蜗轮传动机构。
如图1,图2和图11所示,上述机构外壳41包括与上述马达外壳11的开口端嵌合的扁平筒状的嵌合筒51。通过将该嵌合筒51插入马达外壳11的开口端,输出机构6便固定于马达5上。嵌合筒51的外周面具有与马达5的伸出部16a接合的槽51a。当输出机构6固定于马达5上时,上述离合器21便设置于嵌合筒51的内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螺旋齿56a的蜗杆56按照设置于基本上与安装在输出机构6上的马达5的旋转轴13同轴的轴上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承于机构外壳41上。机构外壳41包括支承蜗杆56的前端(为图2中的左侧的端部)的带盖的支承筒52,以及支承蜗杆56的基端的安装筒57。该支承筒52和安装筒57设置于同一轴线上。支承筒52和安装筒57分别通过滑动轴承56c,56b,支承蜗杆56支承。设置于支承筒52内部的滑动支承97承受作用于蜗杆56上的轴向力。如图11所示,安装筒57设置于上述嵌合筒51的内部。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蜗杆56的基端面上,形成其截面基本上呈四边形的嵌合孔56d。在该嵌合孔56d中,嵌合有离合器21中的从动旋转体25的嵌合轴25c。于是,蜗杆56与从动旋转体25一起旋转。另外,嵌合轴25c与嵌合孔56d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状,其也可为基本上呈D字形状等的,蜗杆56与从动旋转体25之间没有相对旋转的任意形状。
作为支承蜗杆56的基端的支承部的安装筒57的作用是安装离合器外壳22。即,如图11所示,安装筒57的外径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径相对应。在安装筒57的外周面,形成与离合器外壳22的花键22d(如图4所示)接合的多个花键57a。通过两个花键22e,57a相互接合,离合器外壳22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安装筒57上。两个花键22d,57a构成接合机构。
如图1~图3所示,机构外壳41包括第一接纳部54,其用于接纳上述蜗轮43;第二接纳部53,其用于接纳上述斜齿轮42。两个接纳部54,53基本呈带盖圆筒状,它们按照夹持蜗杆56的方式,设置于相反侧。两个接纳部54,53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斜齿轮42的直径大于蜗轮43。对应于该直径的不同,第二接纳部53的直径大于第一接纳部54。
支承筒54a立设于第一接纳部54的内底上。支承筒54a包括用于安装盖46的安装孔54b。上述蜗轮43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其轴向的中间部,划分为第一齿轮58和第二齿轮59。两个齿轮58,59为斜齿轮,它们成整体形成。第一齿轮58的直径比第二齿轮59大一定程度。蜗轮43包括轴孔43a。通过将支承筒54a嵌合于该轴孔43a,蜗轮43便在第一接纳部54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54a上。此时,第一齿轮58与蜗杆56的螺旋齿56a啮合。
支承筒53a立设于第二接纳部53的内底上。该支承筒53a包括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7的轴孔53b。上述斜齿轮42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包括齿轮61和圆筒体62,该齿轮61包括圆筒体和环状的底板,该圆筒体62从齿轮61的底板延伸。通过将支承筒53a嵌合于该圆筒体62中的轴孔62a中,斜齿轮42在第二接纳部53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53a上。此时,形成于齿轮61的外周上的齿63与蜗轮43中的第二齿轮59啮合。在齿轮61的内侧,按照等角间距(120°)形成沿径向延伸的三个扣合突条42b。
上述缓冲部件44由橡胶形成,其设置于齿轮61的内部。该缓冲部件44包括六个扇形橡胶节段66,它们按照等角间距(60°)设置;细的连接橡胶部67,其将相邻接的两个橡胶节段66之间连接,该缓冲部件的整体呈环状。在相邻接的两个橡胶节段66之间,形成沿径向延伸的缝隙44a。在缓冲部件44的中间,形成轴孔44b。通过使按照120°的角间距设置的三个缝隙44a与三个扣合突条42b接合,缓冲部件44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相对斜齿轮42安装。
上述端板45基本上呈圆盘状,其由树脂材料形成,该端板按照夹持缓冲部件44的方式,安装于斜齿轮42上。在端板45的底面,按照等角间距(120°),形成沿径向延伸的三个扣合突条45a。当将端板45安装于斜齿轮42上时,这些扣合突条45a与不和斜齿轮42的扣合突条42b接合的剩余缝隙44a接合。这样一来,斜齿轮42的旋转就通过缓冲部件44,传递给端板45,端板45与斜齿轮42一起旋转。
连接筒45b从端板45的中心部,朝向下方延伸。该连接筒45b插入缓冲部件44的轴孔44b中,并且其前端嵌合于斜齿轮42的轴孔62a中。连接筒45b包括截面呈十字形的嵌合孔45c。
输出轴7从机构外壳41的下方,插入第二接纳部53的支承筒53a中,其顶端从支承筒53a,朝向上方突出。输出轴7的顶端的截面形状与上述嵌合孔45c的截面形状相对应,该顶端嵌入到嵌合孔45c中。于是,输出轴7与端板45一起旋转。在输出轴7的顶端面,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盖46的安装孔7b。在从机构外壳41朝向外部突出的输出轴7的部分,按照上述方式,设置齿轮7a。该齿轮7a与升降机构8的伞形齿轮8a啮合(如图12所示)。
上述盖46由金属板形成,其按照覆盖第一接纳部54和第二接纳部53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机构外壳41上。该盖46包括两个凸起部46a,46b。这些凸起部46a,46b分别嵌合于输出轴7的安装孔7b与支承筒54a的安装孔54b中,将盖46相对机构外壳41定位。通过将该盖46安装于机构外壳41上,便限制了机构外壳41内的部件沿轴向的移动。
下面对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如果启动马达5,则旋转轴13使离合器21中的驱动旋转体23一起旋转。该驱动旋转体23使从动旋转体25随同旋转。此时,如通过图7(a)和图7(b)已描述的那样,由于上述滚柱26保持在自由状态,故允许从动旋转体25相对离合器外壳22旋转。
从动旋转体25使蜗杆56一起旋转。该蜗杆56的旋转通过蜗轮43,斜齿轮42,缓冲部件44和端板45,传递给输出轴7。构成蜗轮传动机构的蜗杆56,蜗轮43和斜齿轮42将旋转轴13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输出轴7。换言之,蜗轮传动机构在将旋转轴13的转矩放大之后,将其传递给输出轴7。通过该输出轴7的旋转,驱动升降机构8,将车窗玻璃9打开或关闭。
如果在马达5停止的状态,对车窗玻璃9施加外力,则该外力通过升降机构8传递给输出轴7,使该输出轴7旋转。该输出轴7的旋转通过端板45,缓冲部件44,斜齿轮42,蜗轮43和蜗杆56,传递给从动旋转体25。此时,如通过图8(a)和图8(b)已描述的那样,上述滚柱26处于夹持于从动嵌合体35的限位面35c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之间的状态。如果该滚柱26处于锁定状态,则阻止从动旋转体25相对离合器外壳22旋转。离合器外壳2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相对上述输出机构6的机构外壳41的安装。由此,从动旋转体25以相对机构外壳41不可旋转的方式,处于锁定状态。其结果是,阻止蜗杆56,蜗轮43,斜齿轮42,缓冲部件44,端板45,输出轴7,升降机构8和车窗玻璃9的运动。于是,不可能因外力而造成车窗玻璃9的打开和锁闭。当然,驱动旋转体23和与其连接的马达5的旋转轴13也不旋转。
按照上述方式,离合器21允许从马达5朝向输出机构6的旋转的传递,但是,应阻止从输出机构6朝向马达5的旋转的传递,阻止基于作用于升降机构8(被动设备)上的力的输出机构6的运动。
本实施例具有下述的优点。
在马达5的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设置有离合器21。该旋转轴13和通过离合器21与其连接的蜗杆56所产生的转矩,显著地小于蜗轮43和斜齿轮42所产生的转矩。于是,作用于旋转轴13和蜗杆56之间的离合器21上的负载较小。由此,对离合器21,不必要求那么高的强度,可减小离合器21所必需的强度,使离合器21的整体体积减小。其结果是,可使驱动装置1的整个体积减小,削减成本。
旋转轴13与蜗杆56通过离合器21连接,在驱动装置1的制造阶段,它们是分开的。因此,在装配驱动装置1时,可容易地装配分别管理的三个组件,即具有旋转轴13的马达5,具有蜗杆56的输出机构6,以及离合器21。另外,也容易管理这三个组件5,6,21。
当装配驱动装置1时,首先,将离合器21安装于输出机构6的安装筒57上,并且将从动旋转体25嵌合于蜗杆56上。接着,将马达5安装于输出机构6的嵌合筒51上,并且将旋转轴13嵌合于驱动旋转体23上。当马达5与输出机构6连接时,本来旋转轴13与蜗杆56应该设置于相同的轴上,然而在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偏心。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与驱动旋转体23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允许驱动旋转体23相对离合器外壳22,沿径向移动。因此,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的偏心通过驱动旋转体23相对离合器外壳22的径向移动而补偿。即,离合器21还用作为补偿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的偏心的机构。于是,不必单独设置用于补偿这样的偏心的专门的结构,可减少驱动装置1的成本。
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的偏心是因为两根杆13,56为单独的部件而产生的。但是,通过允许两根杆13,56之间的偏心,并且借助离合器21补偿该偏心,则可防止在两根杆13,56上作用过大的力。这样,就可使两根杆13,56顺利地旋转。
在旋转轴13与蜗杆56由一根共用的轴形成的场合,当马达5与输出机构6连接时,具有对该共用轴作用弯曲力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仅不可能使共用轴顺利旋转,而且对接纳共用轴的轴承造成负担。由此,必须采用复杂的轴承结构。与此相对,在由单独的部件形成旋转轴13与蜗杆56的本实施例中,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支承蜗杆56的一端的安装筒57同时用作为将离合器21固定于输出机构6上的部件。因此,不必专门设置用于将离合器21固定于输出机构6上的部件,有希望减小驱动装置1的成本。
由于离合器21安装于支承蜗杆56的安装筒57上,故具体来说,离合器21可容易地将从动旋转体25设置于与蜗杆56相同的轴上,可防止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之间的偏心。其结果是,防止伴随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之间的偏心而产生的异常噪音或振动。
上述离合器外壳22和安装筒57分别具有花键22e,57a。通过两个花键22e,57a的相互接合,确实防止安装筒57,即离合器外壳21相对于机构外壳41的旋转。
在斜齿轮42与端板45之间,设置由橡胶制成的缓冲部件44。由于该弹性部件44的弹性,允许斜齿轮42与端板45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便防止了下述情况发生,该情况系指当在比如,车窗玻璃9上作用有负载时,该负载冲击性地传递给构成输出机构6的各部件或马达5。特别是,防止冲击作用于构成蜗轮传动机构的各部件42,43,56中的齿,确保这些部件的顺利运动。
三个驱动嵌合体31a与分别与它们相对应的三个从动嵌合体35接触,由此,进行从驱动旋转体23朝向从动旋转体25的动力传递。由于各驱动嵌合体31a与和其相对应的从动嵌合体35在较宽的面积上接触,故作用于两个嵌合体31a,35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力较小。这样一来,就使驱动旋转体23和从动旋转体25的耐久性提高。换言之,可以减小驱动旋转体23和从动旋转体25所必需的强度,特别是可以使驱动旋转体23的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并且还可以由容易制造的合成树脂形成。
仅仅在从升降机构8朝向输出机构6传递力时,离合器21中的滚柱26处于锁定状态。当从马达5朝向输出机构6传递动力时,滚柱26处于自由状态。在采用即使在从马达5朝向输出机构6传递动力的情况下,滚柱26仍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的离合器的场合,容易对滚柱26和锁定该滚柱26的部件施加负担。在此方面,仅仅在从升降机构8朝向输出机构6传递力时,滚柱26处于锁定状态的本实施例的离合器21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呈圆柱状的滚柱26在其锁定状态,与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和从动嵌合体35的限位面35c保持线接触。因此,与比如,采用球来代替圆柱状的滚柱26的场合相比较,可更加确实保持锁定状态。
上述滚柱26的两端呈锥状,该滚柱26的两端面的面积较小。由此,滚柱26与支承环27与离合器外壳22的底板22b的接触面积较小。这样一来,使相对支承环27和底板22b的滚柱26的滑动阻力减小,可使离合器21顺利地运动,使噪音减小。
与上述滚柱26接触的支承环27由树脂材料形成。这样,与支承环27由比如,金属形成的场合相比较,使其与上述滚柱26之间产生的滑动声音减小。
                        第二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1~图12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在图1~图12的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花键22d,57a相互接合,离合器外壳2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构外壳41的安装筒57上。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在离合器外壳22的开口端,形成基本呈四边形状的嵌合框111。机构外壳41包括嵌合凸部112,该嵌合凸部112具有与嵌合框111相对应的形状。通过将嵌合框111与嵌合凸部112嵌合,离合器外壳2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机构外壳41上。该嵌合框111和嵌合凸部112构成接合机构。另外,嵌合框111和与其相对应的嵌合凸部112也可呈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状。
                        第三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1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1~图12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16所示,在离合器外壳22的开口端附近的周壁处,形成多个扣合孔116。在机构外壳41的安装筒57的外周面上,形成分别与扣合孔116相对应的多个扣合爪117。通过将扣合爪117扣合于扣合孔116中,离合器外壳22便确实安装于机构外壳41上,防止因不小心,离合器外壳22与机构外壳41脱开。另外,确实阻止相对机构外壳41的离合器外壳22的旋转。扣合孔116和扣合爪117构成接合机构。另外,与图16相反,也可以在安装筒57的周壁上,设置扣合孔,而在离合器外壳22的内周面上,设置扣合爪。
                          第四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1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1~图12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相反,离合器外壳22嵌入安装筒57中。
                         第五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18~图20,以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在图1~图12的实施例中,离合器21固定于输出机构6上。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71固定于马达5上。具体来说,如图19所示,离合器71包括其一端具有轴孔72a的圆筒状的离合器外壳72。通过该轴孔72a,从动旋转体25的嵌合轴25c与蜗杆56嵌合(如图18所示)。另外,图19所示的离合器71不包括下述部件,该部件相当于图4所示的离合器21的支承环27。
如图20所示,在马达5的握刷器16上,设置有位于与旋转轴13同心设置的轴上的安装筒73。该安装筒73的外径比离合器外壳72的内径大一定程度。通过将安装筒73压入离合器外壳72,则离合器外壳7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马达5上。安装筒73的前端面73a为环状的平直面。当将安装筒73压入离合器外壳72中时,前端面73a与滚柱26的一端接触(如图18所示)。这样一来,滚柱26的轴向移动则由前端面73a限制。同时,旋转轴13与驱动旋转体23嵌合。
本实施例具有与图1~图12的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滚柱26的轴向移动由安装筒73的前端面73a限制,该安装筒73用于安装离合器71。于是,不必单独设置用于限制滚柱26的轴向移动的部件,可简化驱动装置1的结构。显然,也可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中,添加用于限制滚柱26的轴向移动的专用部件,这样做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相同,在安装筒73的外周面上,形成花键,并且在离合器外壳72的内周面上,形成花键,通过两个花键的相互接合,也可将离合器外壳7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相对马达5固定。另外,在图1~图12的实施例中,与本实施例相同,也可不在安装筒57和离合器外壳22上,设置花键,而是将安装筒57压入离合器外壳22中。
                          第六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21,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18~图20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通过图16的实施例已描述的那样,在离合器外壳72的开口端附近的周壁,形成多个扣合孔121。在安装筒73的外周面,形成分别与扣合孔121相对应的多个扣合爪122。通过将扣合爪122扣合于扣合孔121中,便确实将离合器外壳72安装于马达5上,防止离合器外壳72因不小心而与马达5脱开。另外,确实阻止离合器外壳72相对安装筒73的旋转。扣合孔121和扣合爪122构成接合机构。另外,与图21相反,也可在安装筒73的周壁上,设置扣合孔,而在离合器外壳72的内周面上,设置扣合爪。
还有,就离合器71固定于马达5上的图18~图20的实施例来说,不仅适用于采用图16的实施例的结构,而且还可采用图13~图15的实施例的结构,或图17的实施例的结构。
                         第七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22~图24,以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与图1~图12的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马达5实质上与图2所示的马达5相同,但是,其还包括下述推力轴承96,该轴承设置于旋转轴13的基端与马达外壳11之间。该推力轴承96承受作用于旋转轴13上的轴向力。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81包括具有圆筒体82a和底板82b的离合器外壳82。在该底板82b的中间,形成轴孔82c。驱动旋转体23中的较小直径部23a穿过该轴孔82c。圆筒体82a的开口端具有扇形的嵌合部82d。
离合器81具有相当于图4所示的离合器21的支承环27的环状的支承垫圈83。该支承垫圈83由比如,金属材料形成,其具有呈冠状,并且为扇形的嵌合部83a。支承垫圈83从离合器外壳82的开口,插入离合器外壳82的内部。此时,嵌合部83a弹性地推压离合器外壳82的内周面,由此,支承垫圈83固定于离合器外壳82内部(如图23所示)。通过该支承垫圈83,将驱动旋转体23,从动旋转体25,球24和滚柱26保持在离合器外壳82内部。特别是,通过离合器外壳82的底板82b和支承垫圈83,使滚柱86沿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22和图23所示,输出机构80包括机构外壳91,蜗杆56,蜗轮92,缓冲部件93,传递板101,弹性环形件102,输出板103和输出轴7。该蜗杆56和蜗轮92构成用作减速机构和转矩放大机构的蜗轮传动机构。上述机构外壳91包括用于安装马达外壳11的凸缘91e。该凸缘91e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马达外壳11上。
上述机构外壳91包括接纳蜗杆56的带盖圆筒状的蜗杆接纳部91a。如图23所示,蜗杆56通过一对滑动轴承56b,56c,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蜗杆接纳部91a的内部。支承蜗杆接纳部91a的一端,即蜗杆56的一端的支承部形成下述安装筒106,该安装筒106用于安装离合器外壳82。该离合器外壳82的嵌合部82d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外嵌于该安装筒106上。
如图22和图23所示,上述机构外壳91包括用于接纳蜗轮92的蜗轮接纳部91b。该蜗轮接纳部91b基本呈带底筒状。在其内底上,立设有支承筒91c。支承筒91c包括轴孔91d,该轴孔91d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出轴7。
上述蜗轮92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包括具有圆筒体和环状底板的齿轮92a,以及从齿轮92a的底板延伸的中间的圆筒体92b。通过将圆筒体92b的轴孔92c嵌合于支承筒91c中,蜗轮92在蜗轮接纳部91b的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91c上。此时,齿轮92a与蜗杆56的螺旋齿56a啮合。
按照等角间距(120°)设置的三个保持壁92d从齿轮92a的内周面,朝向圆筒体92b,沿径向延伸。在相邻接的两个保持壁92d之间,形成有保持腔X。此外,在各保持壁92d与圆筒体92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将相邻接的两个保持腔X连通的连通槽Y。
上述缓冲部件93由橡胶形成,其设置于蜗轮92的内部。该缓冲部件93包括三个扇形橡胶节段93a,它们按照等角间距(120°)设置;细的连接橡胶部93b,其将相邻接的两个橡胶节段93a之间连接,该缓冲部件的整体呈环状。橡胶节段93a分别设置于保持腔X内,连接橡胶部93b分别设置连通槽Y内。因此,缓冲部件93以可成一起旋转的方式,相对蜗轮92安装。各橡胶节段93a在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缝隙93c。
上述传递板101由基本呈圆盘状的金属板形成,其按照夹持缓冲部件93的方式,安装于蜗轮92上。传递板101包括按照沿轴向延伸而弯曲形成的三个扣合片101a。当传递板101安装于蜗轮92上时,这些扣合片101a分别与缓冲部件93的缝隙93c接合。因此,蜗轮92的旋转通过缓冲部件93,传递给传递板101,该传递板101与蜗轮92一起旋转。
传递板101在其中间部,包括允许输出轴7穿过的轴孔101b。传递板101还包括从该板101的外周缘,沿径向延伸的第一传递片101c。
上述弹性环形件102呈切取环状的弹性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形状。该弹性环形件102的两端包括按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弯曲的第一扣合片102a和第二扣合片102b。该弹性环形件102按照第一扣合片102a与传递板101的第一传递片101c接触的方式,围绕传递板101设置(如图23所示)。
上述输出板103由其直径大于传递板101的直径的,基本呈圆盘状的金属板形成。输出板103的外周缘包括按照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而弯曲的第二传递片103a和限位片103b。该第二传递片103a和限位片103b按照规定角间距设置。输出板103按照第二传递片103a位于传递板101的第一传递片101c与弹性环形件102的第二扣合片102b之间的方式,设置于传递板101上(如图23所示)。此时,输出板103中的限位片103b设置于弹性环形件102的外周面的外侧。
在蜗轮92,缓冲部件93,传递板101,弹性环形件102和输出板103接纳于蜗轮接纳部91b的内部的状态,蜗轮接纳部91b的开口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盖体覆盖。
输出板103的中心部具有截面呈十字形状的嵌合孔103c。输出轴7从机构外壳91的下方,插入蜗轮接纳部91b的支承筒91c中,其顶端从支承筒91c朝向上方突出。输出轴7的顶端还穿过传递板101的轴孔101b,嵌入嵌合孔103c。于是,输出轴7与输出板103一起旋转。
马达5的旋转轴13的旋转通过离合器81,蜗杆56,蜗轮92和缓冲部件93,传递给传递板101。如果该传递板101沿图2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传递片101c按压输出板103的第二传递片103a,使输出板10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输出板103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输出轴7驱动升降机构8,使车窗玻璃9朝向打开方向(图12的向下方向)移动。
如果传递板101沿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传递片101c按压弹性环形件102的第一扣合片102a,使该弹性环形件10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该弹性环形件102中的第二扣合片102b按压输出板103的第二传递片103a,使输出板10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输出板103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输出轴7驱动升降机构8,使车窗玻璃9沿关闭方向(图12的向上方向)移动。
在车窗玻璃9沿关闭方向移动的状态,如果比如,在车窗玻璃9与门2的窗框之间夹持有异物,则阻止车窗玻璃9的移动,随之,使输出轴7和输出板103的旋转停止。于是,阻止与输出板103的第二传递片103a接触的弹性环形件102的第二扣合片102b的移动。由于还在使马达5驱动,故传递板101的第一传递片101c按压弹性环形件102的第一扣合片102a,按照张开的方式使弹性环形件102弯曲。按照此方式,弹性环形件102的弯曲允许在阻止车窗玻璃9沿关闭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的马达5的旋转。换言之,当在车窗玻璃9上作用有阻止其沿关闭方向的移动的力时,弹性环形件102按照一边允许马达5的旋转,一边停止车窗玻璃9沿关闭方向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式作用。
由弹性环形件102的弯曲而产生的弹性力造成马达5的旋转负载,使该马达的旋转速度减慢。如果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检测器,检测该旋转速度变化,则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使马达5停止。
按照上述方式,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按照当在车窗玻璃9上作用有阻止其关闭方向的移动的力时,马上停止车窗玻璃9的移动,并且此后,停止马达5的方式作用。这样的机构称为“夹入防止机构”。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具有与图1~图12的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八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25~图28,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22~图24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81包括相当于图24的离合器81的支承垫圈83的弹性垫圈127。该弹性垫圈127由金属材料,最好是黄铜形成。该弹性垫圈127包括圆筒体127a,一对环状肋127b,127c,该对环状肋从圆筒体127a的两周缘部,朝向圆筒体127a的中心延伸。弹性垫圈127从离合器外壳82的开口,朝向离合器外壳82内部压入而实现固定。通过该弹性垫圈127的环状肋127b和离合器外壳82的底板82b,限制滚柱26沿轴线方向的移动。
如图26~图28所示,从动旋转体25成整体形成于蜗杆56的端部。在将离合器81装配于输出机构80上时,首先,采用除了从动旋转体25以外的部件,装配离合器81。接着,将设置于蜗杆56的端部的从动旋转体25穿过弹性垫圈127,装配于离合器外壳82内部的驱动旋转体23上。在此状态,将蜗杆56插入机构外壳91的蜗杆接纳部91a中。同时,将离合器外壳82外嵌于机构外壳91的安装筒106上。这样的方法使蜗杆56和离合器81相对输出机构80的装配顺利,并且容易。
如图28所示,当将离合器外壳82外嵌于安装筒106上时,安装筒106的端面按压弹性垫圈127的环状肋127c。由此,弹性垫圈127通过环状肋127b,将滚柱26朝向离合器外壳82的底板82b偏置。其结果是,滚柱26的姿势和运动保持稳定,滚柱26从自由状态转换到锁定状态,或进行相反的状态转换。
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出机构80不包括图2所示的输出机构80中的弹性环形件102和输出板103。另外,图25所示的传递板101不包括图22所示的传递板101中的第一传递片101c。作为其替换方式,在图25所示的传递板101的中间部,具有嵌合有输出轴7的端部的,截面呈十字形状的嵌合孔101d。因此,传递板101的旋转直接传递给输出轴7。
输出机构80包括覆盖于蜗轮接纳部91b的开口的圆盘状的盖板104。该盖板104的外周缘具有四个铆接片104a。在将盖板104放置于蜗轮接纳部91b上的状态,通过将该铆接片104a铆接于蜗轮接纳部91b的外周面上,则该盖板104便固定于蜗轮接纳部91b上。盖板104限制蜗轮接纳部91b的内部的部件的轴向移动。
除了夹入防止机构以外,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驱动装置1具有与图22~图24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基本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离合器81的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成整体形成。这样,与从动旋转体25和蜗杆56分别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的场合相比较,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减少,制造步骤的简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
在将由单独的部件形成的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相互连接的场合,具有在两个部件25,56之间产生偏心的可能性。但是,在成整体形成的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之间,不产生偏心,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偏心造成的异常噪音或振动的发生。
如果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为单独的部件,则在将离合器外壳82安装于机构外壳91上的同时,必须使从动旋转体25的位置,相对预先装配于机构外壳91内部的蜗杆56对齐,将前者与后者连接,这样做是非常麻烦的。另外,在将离合器外壳82安装于机构外壳91上之前,还具有蜗杆56从机构外壳91上抽落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在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为整体部件的本实施例中,在将离合器外壳82安装于机构外壳91上时,不必将蜗杆56与从动旋转体25之间的位置对齐。此外,由于在将蜗杆56安装于机构外壳91上的同时,离合器外壳82安装于机构外壳91上,故蜗杆56也不会抽落。因此,容易进行装配作业。
                         第九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29~图32,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离合器的又一变换实例。适合采用本实施例的离合器的驱动装置也可为上述的图1~图28的实施例所示的驱动装置的任何一个。于是,对于离合器以外的部件,引用在图1~图28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标号。
如图29和图30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200具有基本上与图4所示的离合器21相同的结构。即,离合器200包括离合器外壳201,驱动旋转体202,球203,从动旋转体204,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圆柱状滚柱205,以及支承部件206。驱动旋转体202,球203,从动旋转体204,滚柱205和支承部件206以不可拆下的方式装配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部。另外,采用预先装配成一个组件的离合器200,进行驱动装置的装配。
如图30所示,离合器200按照将马达5的旋转轴13与蜗杆56连接的方式,不可旋转地嵌入机构外壳41或91中。但是,如通过图18~图20的实施例已描述的那样,也可将离合器200相对马达5,最好是相对握刷器16安装。但是,与图18~图20的实施例不同,必须按照将离合器200嵌入握刷器16的方式,形成握刷器16。
如图29和图30所示,离合器外壳201由金属材料形成,其包括圆筒体201a,设置于圆筒体201a的两端开口处的环状的盖板201b,201c。上述盖板201b,201c通过将比如,圆筒体201a的两端朝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其限制离合器外壳201内部的部件的轴向移动。
驱动旋转体202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包括嵌合筒210,该嵌合筒210从离合器外壳201中的盖板201b朝向外部突出。该嵌合筒210包括嵌入有旋转轴13的嵌合部13a的嵌合孔210a。因此,驱动旋转体202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旋转轴13连接。该驱动旋转体202还包括按照等角间距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驱动嵌合体211。每个驱动嵌合体211基本上呈扇形,在其圆周方向的两侧,包括第一侧面211a和第二侧面211b。在驱动嵌合体211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各驱动嵌合体211在与离合器外壳201的两个盖板201b,201c相对的两个表面,具有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突条212和第二突条213。各驱动嵌合体211还在其外周面上,包括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三突条214。各驱动嵌合体211仅仅在第一突条212的部分,与盖板201b接触,仅仅在第三突条214的部分,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接触。因此,驱动旋转体202与离合器外壳201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另外,第一和第三突条212,214也可不必与离合器外壳201接触。
上述球203由金属制成,其保持在开设于驱动旋转体202中的保持孔202a中。
从动旋转体204由金属材料形成,其按照可相对驱动旋转体202旋转的方式,重叠于驱动旋转体202上。从动旋转体204包括按照等角间距设置的,基本呈扇形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从动嵌合体220。各从动嵌合体220设置于相邻接的两个驱动嵌合体211之间。从动旋转体204与上述球203接触。上述球203可使从动旋转体204与驱动旋转体202之间顺利地进行相对旋转。从动旋转体204还包括从离合器外壳201中的盖板201c朝向外部突出的嵌合轴221。该嵌合轴221按照蜗杆56与从动旋转体204一起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蜗杆56的嵌合孔56d中。还有,象通过图25~图28的实施例已描述的那样,从动旋转体204也可成整体形成于蜗杆56上。
各从动嵌合体220包括第一侧面220a,其与驱动嵌合体211的第一侧面211a相对;第二侧面220b,其与驱动嵌合体211的第二侧面211b相对。各从动嵌合体220还包括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相对的平面状的限位面220c。
作为滚动体的上述滚柱205由金属材料形成,其设置在相邻接的两个驱动嵌合体211之间的,限位面220c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之间。该滚柱205沿与驱动旋转体202的轴线保持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滚柱205用作锁定部件。
支承部件206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包括环形板225,其设置于离合器外壳201中的盖板201c与驱动嵌合体211之间;三个滚柱支承件226,它们应可旋转地保持上述滚柱205,相对环状板225,沿轴向延伸。上述滚柱支承件226按照等角间距设置于环状板225上。
上述驱动嵌合体211仅仅在第二突条213的部分,与环状板225接触。于是,驱动旋转体202与环状板225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该环状板225在与离合器外壳201的盖板201c相对的面上,包括环状的突条225a。该环状板225仅仅在突条225a的部分与盖板201c接触。因此,环状板225与离合器外壳201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再有,这些突条213,225a也可以不必与相对的部件225,201c接触。
如图29和图31所示,各滚柱支承件226包括一对保持板227,其相对环状板225,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圆周方向按照规定间距设置;连接体228,其将两块保持板227的端部之间连接。两块保持板227的设置间距比滚柱205的直径大一定程度,滚柱205按照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两块保持板227之间。该滚柱205的两端包括较小直径部205a。另外,较小直径部205也可象图26所示的滚柱26的两端那样,呈锥状。环状板225包括按照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其中一个较小直径部205a的保持部225b,连接体228包括按照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另一个较小直径部205a的保持部228a。两个保持部225b,228a之间的距离比滚柱205的轴向长度稍大。上述滚柱205可在两个保持部225b,228a之间,稍稍沿轴向移动。
连接体228还在与离合器外壳201的盖板201b相对的面上,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突条228b。如图30所示,该连接体228仅仅是在突条228b的部分与盖板201b接触。因此,连接体228与离合器外壳201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此外,突条228b也可不必与盖板201b接触。
支承部件206在按等角间距保持三个滚柱205的状态,可相对离合器外壳201旋转。再有,滚柱205可至少限制支承部件206沿圆周方向的移动,还可允许支承部件206沿径向的移动。
如图32(a)所示,如果驱动旋转体20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嵌合体211中的第一侧面211a与从动嵌合体220的第一侧面220a和滚柱支承件226接触。特别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如果驱动旋转体20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嵌合体211的第二侧面211b,与从动嵌合体220的第二侧面220b和滚柱支承件226接触。此时,如同样通过图7(a)和图7(b)已描述的那样,上述滚柱205处于不夹持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与从动嵌合体220的限位面220c之间的状态,即自由状态。由此,从动旋转体204在压靠于驱动旋转体202上的同时,可相对离合器外壳201旋转。支承部件206也在压靠于驱动嵌合体211上的同时,相对离合器外壳201旋转。保持于支承部件206上的三个滚柱205在保持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绕驱动旋转体202的轴心旋转。
如图32(b)所示,当从动旋转体204本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按照滚柱205夹持于限位面220c与离合器外壳201的内周面之间的方式,限位面220c相对于上述滚柱205移动,特别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在从动旋转体204本身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其情况也是相同的。按照上述方式,当从动旋转体204本身旋转时,如同样通过图8(a)和图8(b)已描述的那样,上述滚柱205处于锁定状态。从而,阻止从动旋转体204相对于离合器外壳201,即机构外壳41或91的旋转。
由于就上述滚柱205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自由状态时的动作来说,其基本上与基于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所描述的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200预先装配成一个组件,采用作为组件的离合器200,进行驱动装置的装配。由此,可容易地进行驱动装置的装配,另外,还可容易地对离合器200进行管理。
离合器200所产生的振动可通过包围该离合器200的机构外壳41或91抑制。另外,如果在离合器200与机构外壳41或91之间,设置橡胶等的缓冲部件,则可更加有效地抑制离合器200的振动。
上述离合器200包括支承部件206,其用于保持多个滚柱205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上述滚柱205在包含自由状态的全部状态,其相互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不会在离合器201内部晃动。这样,滚柱205便确实从自由状态转换到锁定状态,或进行相反的状态转换,并且防止伴随晃动而产生的异常噪音或振动。
突条212,213,214使驱动旋转体202与离合器外壳201和支承部件206的接触面积极小。另外,突条225a,228b使支承部件206与离合器外壳201的接触面积极小。由此,驱动旋转体202和支承部件206可分别相对于相对的部件,以较小的滑动阻力,进行顺利地运动。
                          第十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3,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29~图32的实施例的离合器200的变换实例。即,如图3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外壳201包括朝向马达5延伸的支承圆筒230。在该支承圆筒230上,安装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马达5的旋转轴13的轴承231。该轴承231为由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形成的径向滚珠轴承**(radial bearing)。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构成,则可省略设置于马达2的握刷器16上的轴承18(如图2所示)。
                         第十一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4,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29~图32的实施例的离合器200的变换实例。即,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外壳201包括支承圆筒232,其用于安装支承蜗杆56的一端的滑动轴承56b。该支承圆筒232压入设置于机构外壳41或91上的插入孔内,以便插入蜗杆56。
上述滑动轴承56b与蜗杆56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由此,在滑动轴承56b安装于机构外壳41或91上的场合,难于进行将蜗杆56插入滑动轴承56b中而安装于机构外壳41或91上的作业。但是,如果将滑动轴承56b安装于离合器外壳201上,则可容易将蜗杆56插入机构外壳41或91的插入孔内。另外,由于滑动轴承56b作为离合器200的构成部件而预先装配,这样,与将滑动轴承56b单独地安装于机构外壳41或91上的场合相比较,驱动装置的装配作业简单。
                          第十二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5,对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将图33的实施例与图34的实施例相组合。即,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外壳201包括支承轴承231的支承圆筒230,以及支承轴承56b的支承圆筒232。
                         第十三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6,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33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旋转轴13的轴承231与支承部件206成整体形成。支承部件206包括连接筒233,该连接筒233按照包围驱动旋转体202的嵌合筒210的方式,从滚柱支承件226的端部延伸。轴承231与该连接筒233连接。按照上述方式,可减少部件数量,可降低成本。
                         第十四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7,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为图34的实施例的变换实例。即,如图3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承蜗杆56的轴承56b与支承部件206成整体形成。轴承56b相对支承部件206的环状板225延伸。按照此方式,可减少部件数量,可降低成本。
                        第十五实施例
下面通过图38~图40,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表示离合器的再一变换实例。适合采用本实施例的离合器的驱动装置也可为上述的图1~图28的实施例中所示的驱动装置的任何一种。于是,对于离合器以外的部件,引用图1~图28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标号。
如图38和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300包括离合器外壳301,驱动旋转体302,从动旋转体303和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球304。其驱动旋转体302,从动旋转体303和球304均按照不可拆下的方式,装配于离合器外壳301的内部。另外,可采用预先装配成一个组件的离合器300,进行驱动装置的装配。
如图39所示,离合器300按照将马达5的旋转轴13与蜗杆56连接的方式,不可旋转地固定于机构外壳41或91上。但是,如通过图18~图20的实施例已描述的那样,也可将离合器300安装于马达5上,最好安装于握刷器16上。
如图38和图39所示,上述离合器外壳301由金属材料形成,其包括圆筒体301a,设置于圆筒体301a的两端开口处的环状的盖板301b,301c,从盖板301c延伸的安装筒301d。该盖板301b,301c通过将比如,圆筒体301a的两端朝向内侧弯曲而形成,从而限制离合器外壳301内部的部件的轴向移动。安装筒301d嵌入机构外壳41或91中。
驱动旋转体302由树脂材料形成,其基本呈圆盘状,其包括从离合器外壳301的盖板301b,朝向外部突出的嵌合轴310。该嵌合轴310嵌入形成于旋转轴13的前端的孔13b中。于是,驱动旋转体302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旋转轴13连接。该驱动旋转体302还包括按照等角间距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驱动嵌合体311。各驱动嵌合体311基本呈扇形,在其圆周方向的两侧,包括第一侧面311a和第二侧面311b。在该驱动嵌合体311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外壳30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各驱动嵌合体311在其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具有接纳孔312。作为滚动体的上述球304设置于该接纳孔312的内部。该球304用作锁定部件。
从动旋转体303由金属材料形成,其基本呈圆盘状,其按照可相对驱动旋转体302旋转的方式,与驱动旋转体302重叠。在从动旋转体303的中间,形成半球状的凸部303a,该凸部303a与驱动旋转体302接触。该凸部303a可使从动旋转体303与驱动旋转体302之间进行顺利的相对旋转。
从动旋转体303包括嵌合轴322,该嵌合轴322从离合器外壳301的安装筒301d,朝向外部突出。该嵌合轴322按照蜗杆56与从动旋转体303一起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蜗杆56的嵌合孔56d中。另外,如通过图25~图28的实施例已描述的方式,从动旋转体303也可与蜗杆56成整体形成。
从动旋转体303包括按照等角间距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从动嵌合体320。各从动嵌合体320设置于相邻接的两个驱动嵌合体311之间。各从动嵌合体320包括第一侧面320a,其与驱动嵌合体311的第一侧面311a相对;第二侧面320b,其与驱动嵌合体311的第二侧面311b相对。该从动旋转体303还在相邻接的两个从动嵌合体320之间,具有构成V字形槽的V字形的限位面321。设置于驱动嵌合体311中的接纳孔312的内部的球304设置于限位面321与离合器外壳301的盖板301b之间。
图40(a)和图40(b)为以剖开的方式表示将离合器300的局部(相当于沿图38中的40-40线的部分)的剖视图。如果图38的驱动旋转体30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0(a)所示,驱动嵌合体311的第一侧面311a与从动嵌合体320的第一侧面320a接触,并且接纳孔312的内侧面与球304接触。特别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如果图38的驱动旋转体30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嵌合体311的第二侧面311b与从动嵌合体320的第二侧面320b接触,并且接纳孔312的内侧面与球304接触。此时,如同样通过图7(a)和图7(b)已描述的那样,球304处于不夹持于离合器外壳301的盖板301b与限位面321之间的状态,即自由的状态。由此,从动旋转体303在压靠于驱动旋转体302上的同时,可相对离合器外壳301旋转。同样,球304也在压靠于驱动旋转体302上的同时,绕驱动旋转体302的轴心旋转。
当图38所示的从动旋转体303本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40(b)所示,按照球304夹持于限位面321与离合器外壳301的盖板301b之间的方式,限位面321相对球304移动。特别是,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当图38所示的从动旋转体303本身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其情况也是相同的。按照上述方式,当从动旋转体303本身旋转时,如通过图8(a)和图8(b)已描述的那样,球304处于锁定状态。于是,阻止从动旋转体303相对离合器外壳301,即离合器外壳41或91的旋转。
同样,在上面描述的本实施例的离合器300中,获得与上述的各实施例的离合器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采用球304,但是也可采用圆锥台状的滚柱,以代替球304。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也可按照下述方式变换。
离合器外壳也可相对输出机构或马达,采用螺栓或螺钉等的固定件固定。
支承蜗杆56的滑动轴承的数量不限于二个,其也可为1,还可为三个以上。另外,不限于滑动轴承,也可采用滚动轴承等的其它类型的轴承。
马达5的旋转轴13与蜗杆56也可设置于同心轴上。
上述的图1~图40的各实施例中的离合器的结构仅仅给出一个实例,如果其设置于马达5的旋转轴13与蜗杆56之间,离合器也可采用各种结构形式。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不限于自动开闭式车窗装置,其也适合用于驱动各种被动设备的驱动装置。

Claims (20)

1.一种驱动被动设备(8)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与旋转轴(13)连接的马达(5);
与上述马达连接的输出机构(6;80),该输出机构包括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被动设备的减速机构(42,43,56;56,92),以及接纳该减速机构的机构外壳(41;91);
离合器(21;81;200;300),其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与上述减速机构之间,该离合器允许从旋转轴朝向减速机构的旋转的传递,并且阻止从减速机构朝向旋转轴的旋转的传递,该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壳(22;82;201;301),其相对机构外壳固定;
在机构外壳(41)和离合器外壳(22)之间,设置有接合机构(22d;57a;111,112;116,117),该接合机构用于阻止离合器外壳(22)相对机构外壳(41)的旋转。
2.一种驱动被动设备(8)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马达(5),其包括马达外壳(11,16),以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马达外壳上的旋转轴(13);
与上述马达连接的输出机构(6;80),该输出机构包括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被动设备的减速机构(42,43,56;56,92);
离合器(71),其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与上述减速机构之间,该离合器允许从旋转轴朝向减速机构的旋转的传递,并且阻止从减速机构朝向旋转轴的旋转的传递,该离合器包括相对马达外壳固定的离合器外壳(72);
接合机构(121,122),其设置于马达外壳(11,16)和离合器外壳(72)之间,其用于阻止离合器外壳相对马达外壳的旋转。
3.一种驱动被动设备(8)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有旋转轴(13)的马达(5);
与上述马达连接的输出机构(6;80),该输出机构包括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之后,将其传递给被动设备的减速机构(42,43,56;56,92),该减速机构包括与旋转轴分离的蜗杆(56),以及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43;92);
离合器(21;71;81;200;300),其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与上述蜗杆之间,该离合器允许从旋转轴朝向蜗杆的旋转的传递,并且阻止从蜗杆朝向旋转轴的旋转的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21;71;81;200;300)按照阻止基于作用于被动设备(8)上的力的减速机构(42,43,56;56,92)的运动的方式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上述旋转轴(13)的轴承(231)安装于离合器外壳(2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速机构为蜗轮传动机构,其包括与离合器(200)连接的蜗杆(56),以及与该蜗杆(56)啮合的蜗轮(43;92),支承蜗杆(56)的轴承(56b)安装于离合器外壳(2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速机构为蜗轮传动机构,该机构包括与离合器(21;71;81;200;300)连接的蜗杆(56),以及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43;9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包括:
驱动旋转体(23;202;302),其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轴(13)连接;
从动旋转体(25;204;303),其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蜗杆(56)连接,该从动旋转体以可动作的方式与驱动旋转体连接;
锁定部件(26;205;304),其有选择地允许和阻止上述从动旋转体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包括:
驱动旋转体(23;202;302),其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轴(13)连接;
从动旋转体(25;204;303),其以可一起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蜗杆(56)连接,该从动旋转体以可动作的方式与驱动旋转体连接;
锁定部件(26;205;304),其有选择地允许和阻止上述从动旋转体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旋转体(25)与蜗杆(56)成整体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机构(6;80)包括接纳蜗轮传动机构的机构外壳(41;91),上述离合器(21;81;200;300)包括离合器外壳(22;82;201;301),其接纳驱动旋转体(23;202;302),从动旋转体(25;204;303)和锁定部件(26;205;304),该离合器外壳相对机构外壳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机构外壳(41;91)包括支承部(57;106),其以旋转的方式支承蜗杆(56)的一端,上述离合器外壳(22;82;201;301)相对该支承部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200;300)包括离合器(201;301),其接纳驱动旋转体(202;302),从动旋转体(204;303)和锁定部件(205;304),该离合器装配成一个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21;71;81;200;300)包括离合器外壳(22;72;82;201;301),其接纳驱动旋转体(23;202;302),从动旋转体(25;204;303)和锁定部件(26;205;304),当通过上述旋转轴(13)使驱动旋转体旋转时,锁定部件允许驱动旋转体使从动旋转体相对离合器外壳旋转,当通过蜗杆(56)使从动旋转体旋转时,锁定部件应阻止从动旋转体相对离合器外壳的旋转,夹持于从动旋转体与离合器外壳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为随驱动旋转体(202)的旋转,绕驱动旋转体的轴心旋转的多个滚动体(205),上述离合器(200)包括支承部件(206),该支承部件按照应保持这些滚动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滚动体的方式支承滚动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上述旋转轴(13)的轴承(231)成整体设置于上述支承部件(206)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上述蜗杆(56)的轴承(56b)成整体设置于上述支承部件(206)上。
18.根据权利要求8至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旋转体(25;204)沿其轴线方向,通过球(24;203),与旋转轴(13)的端面接触,并且沿其旋转方向,可与驱动旋转体(23;202)直接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13)的端面与离合器(21;71;81;200)之间设置有球(24;203)。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动设备为用于使车窗玻璃(9)升降的升降机构(8)。
CN99808919A 1998-08-03 1999-08-03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078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219050 1998-08-03
JP21905098 1998-08-03
JP219050/1998 1998-08-03
JP10/364594 1998-12-22
JP364594/1998 1998-12-22
JP36459498 1998-12-22
JP10949199 1999-04-16
JP109491/1999 1999-04-16
JP11/109491 1999-04-16
JP154799/1999 1999-06-02
JP11/154799 1999-06-02
JP15479999 1999-06-0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51804A Division CN1292176C (zh) 1998-08-03 1999-08-03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0787A CN1310787A (zh) 2001-08-29
CN1107818C true CN1107818C (zh) 2003-05-07

Family

ID=274697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518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2176C (zh) 1998-08-03 1999-08-03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CN998089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7818C (zh) 1998-08-03 1999-08-03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518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2176C (zh) 1998-08-03 1999-08-03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89443B1 (zh)
EP (1) EP1101968B1 (zh)
JP (1) JP4401571B2 (zh)
KR (1) KR100596557B1 (zh)
CN (2) CN1292176C (zh)
CA (1) CA2338578C (zh)
WO (1) WO20000083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2384B2 (en) * 2000-02-02 2002-05-07 Asmo Co., Ltd. Clutch having reduced noise level and motor including such clutch
JP3683828B2 (ja) * 2000-06-06 2005-08-17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78747A (ja) * 2000-12-14 2002-06-26 Johnan Seisakusho Co Ltd ウィンドウレギュレータ用駆動装置
ITMI20010600A1 (it) * 2001-03-21 2002-09-21 Faac Spa Azionamento motorizzato per cancelli e barriere dotato di cinematismo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comandabile per essere irreversibile o revers
US8191442B2 (en) * 2001-04-17 2012-06-05 Stoneridge Control Devices, Inc. Window lift system and actuator including an internal drive train disconnect
JP3836369B2 (ja) 2001-12-27 2006-10-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60104A1 (de) 2002-12-19 2004-07-01 Robert Bosch Gmbh Antriebseinheit für Stellantriebe im Kraftfahrzeug
US7258036B2 (en) * 2003-10-20 2007-08-21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electric motor with endplay structure
JP4313280B2 (ja) * 2003-11-28 2009-08-12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シート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パワーシート装置
US7163097B2 (en) 2004-02-26 2007-01-16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friction clutch assembly for electric motors to prevent backdrive
KR100830416B1 (ko) * 2004-02-26 2008-05-20 지멘스 비디오 오토모티브 코포레이션 백 드라이브를 방지하는 전기 모터용 양방향 마찰 클러치조립체
JP4215695B2 (ja) * 2004-08-26 2009-01-28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US7353930B2 (en) * 2005-02-10 2008-04-0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Bi-directional friction clutch or brake assembly for transmissions
JP2007032634A (ja) * 2005-07-25 2007-02-08 Origin Electric Co Ltd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WO2007022069A1 (en) * 2005-08-12 2007-02-22 Cadbury Adams Usa Llc Mouth-moistening compositions, delivery systems containing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4940793B2 (ja) * 2005-12-26 2012-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両方向クラッチ
DE102007010859A1 (de) * 2007-03-01 2008-09-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Getriebe einer Antriebsvorrichtung eines Verstellsystem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2009197646A (ja) 2008-02-20 2009-09-03 Denso Corp 可変吸気システム
DE102009046714A1 (de) * 2009-11-16 2011-05-19 Robert Bosch Gmbh Lastdrehmomentsperre
CN102420495B (zh) * 2010-09-27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减速机构
DE102010043974A1 (de) * 2010-11-16 2012-05-16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CN102545465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宁波恒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窗电机传动装置
FR2981716B1 (fr) * 2011-10-19 2014-08-08 Inteva Products France Sas Carter de reducteur mecanique formant rail de guidage, systeme d'entrainement d'un ouvrant
CN103742552A (zh) * 2014-01-16 2014-04-23 陈德昌 一种升降传动机构的切换装置
EP3929386B1 (en) * 2014-09-05 2023-01-11 Caldwe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North America, LLC Vent operator
DE102015201403B4 (de) * 2015-01-28 2017-06-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ücklaufsperre und Verteilergetriebe mit einer solchen Rücklaufsperre
JP6257543B2 (ja) * 2015-02-23 2018-01-10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逆転防止機構および減速機付モータ
JP6739303B2 (ja) * 2016-09-21 2020-08-12 Ntn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錠
JP6854690B2 (ja) * 2017-04-12 2021-04-07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クラッチ装置
DE102017207929A1 (de) * 2017-05-10 2018-11-15 Mahle Lnternational Gmbh Stellein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108980230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余姚市云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锁离合装置
US10683901B2 (en) 2017-10-30 2020-06-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ller tailgate clutch
CN107742942A (zh) * 2017-11-03 2018-02-27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机构
CN109707265B (zh) * 2018-07-26 2020-11-27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JP7253350B2 (ja) * 2018-10-05 2023-04-0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ギア装置
CN113585949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宁波森瑞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窗帘电机的逆止机构
KR102291071B1 (ko) * 2020-05-25 2021-08-23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선루프용 모터 유닛
CN111688485B (zh) * 2020-06-23 2021-06-15 宁波奔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后挂式农用拖拉机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11788A (en) * 1939-08-10 1940-08-20 Victor F Lucht Gearing
US2479019A (en) * 1947-12-03 1949-08-16 Bendix Aviat Corp Actuator nut
US3559499A (en) * 1969-09-15 1971-02-02 Duff Norton Co Self-contained mechanical actuator
US3873066A (en) * 1973-09-13 1975-03-25 Duff Norton Co Self-contained mechanical actuator
JPH0218669Y2 (zh) * 1984-08-14 1990-05-24
DE3442308A1 (de) * 1984-11-20 1986-05-22 INA Wälzlager Schaeffler KG, 8522 Herzogenaurach Antriebsvorrichtung zum verschieben von fensterscheiben, schiebedaechern oder dergleichen in kraftfahrzeugen
US4843274A (en) * 1985-01-28 1989-06-27 Aircraft Parts Corp. Brush holder
JPS6284358A (ja) 1985-10-08 1987-04-17 Nec Corp 入出力装置制御方式
JP2516825B2 (ja) 1990-05-14 1996-07-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二次元相対位置決め方法
JPH0571507U (ja) * 1992-03-06 1993-09-28 アスモ株式会社 逆転防止軸受装置
JP3469276B2 (ja) * 1993-08-30 2003-11-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逆転防止軸受装置
JPH07103260A (ja) * 1993-09-30 1995-04-18 Alpha Supply Kk ワンウエイクラッチ装置
JPH08200401A (ja) * 1995-01-30 1996-08-06 Ntn Corp クラッチ
JPH09191608A (ja) 1996-11-14 1997-07-22 Mitsuba Corp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JP3751418B2 (ja) 1997-06-11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38578A1 (en) 2000-02-17
JP4401571B2 (ja) 2010-01-20
CN1515806A (zh) 2004-07-28
WO2000008350A1 (en) 2000-02-17
CN1310787A (zh) 2001-08-29
KR20010072160A (ko) 2001-07-31
US6789443B1 (en) 2004-09-14
CA2338578C (en) 2008-02-19
EP1101968B1 (en) 2016-09-28
CN1292176C (zh) 2006-12-27
EP1101968A1 (en) 2001-05-23
KR100596557B1 (ko) 2006-07-04
EP1101968A4 (en) 200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18C (zh)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CN1278055C (zh) 离合器和具有该离合器的驱动装置
CN1782459A (zh) 旋转阻尼器
CN1146380C (zh) 按摩装置
CN1128078C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880800A (zh) 带转矩限制器的行星齿轮式减速器
CN100335763C (zh) 电控节气门控制设备
CN1846057A (zh) 风力发电用风车
CN1614123A (zh) 滚筒洗衣机
CN1247394C (zh) 汽车离合器
CN1627598A (zh) 用于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727218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铰链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座椅
CN1250800C (zh) 洗衣机
CN1476959A (zh) 大型斜角磨床
CN1488867A (zh) 动力传动装置
CN1463328A (zh) 具有改进的起动机啮合装置的汽车起动机
CN1614252A (zh) 离合器装置、电动机设备及雨刷系统
CN1809661A (zh) 洗衣机
CN1889867A (zh) 可调节床
CN1613699A (zh) 输出轴部件、电动机设备及雨刷电动机设备
CN1214161C (zh) 建筑机械的回转装置
CN1736014A (zh) 电动转向装置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051602C (zh) 主要用于汽车的减震飞轮
CN1766359A (zh) 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AASIMA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ASMO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atentee after: ASMO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2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