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2478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2478B
CN110712478B CN201910560284.2A CN201910560284A CN110712478B CN 110712478 B CN110712478 B CN 110712478B CN 201910560284 A CN201910560284 A CN 201910560284A CN 110712478 B CN110712478 B CN 110712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tire
carcass
bead
pneumatic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02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2478A (zh
Inventor
樋口惠二
儿玉健司
宇治川数马
上山圣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1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72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ply reverse folding, i.e. carcass layer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60C15/0045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with ply turn-up up to the belt edges,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extending to the bel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60C15/0242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with bead extensions located radially outside the rim flange position, e.g. rim flange pro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8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extend transversely from bead to bead, i.e. radial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2015/009Height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defined in terms of a numerical value or ratio in proportion to sectio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充气轮胎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该轮胎(12)具备: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34)、与组装轮胎(12)的轮辋(R)的座(S)接触的座接触面(58)、以及横跨在胎面表面(34)与座接触面(58)之间的胎侧面(60)。该胎侧面(60)具备:通过将轮胎(12)组装于轮辋(R),由此与轮辋(R)的轮缘(F)接触的轮缘接触面(62)、和位于轮缘接触面(62)的径向外侧,并与轮缘(F)对置的轮缘对置面(64)。轮缘对置面(64)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沿着包含轮胎(1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轮胎(12)的截面中,轮缘对置面(64)的形状用圆弧表示,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胎侧加强型的漏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漏气保用轮胎的充气轮胎,在侧壁的内侧具备胎侧加强层。胎侧加强层由交联橡胶构成。在因爆胎而内压降低的状态,即爆胎状态下,该胎侧加强层支承负载。
在轮胎通过位于路面的坑洼等的阶梯差时,对轮胎施加较大的冲击力。轮胎的被路面和轮辋的轮缘夹持,从而从轮胎的侧壁至边口部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对胎体所含的帘线作用较大的张力,从而存在帘线因张力的程度而切断的情况。伴随这样的帘线的切断的损伤被称为夹断。
图5表示轮胎2被路面D和轮辋R的轮缘F夹持时轮胎2的变形状态。如该图5所示,胎体8在胎侧加强层4的部分和胎圈6的部分弯曲。在胎侧加强层4的部分,胎体8具有向外凸出的形状,在胎圈6的部分,胎体8具有向内凸出的形状。
通过使用了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解析,确认了在漏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对沿着胎圈6的内侧面10延伸的胎体8(详细而言为胎体8所含的帘线)作用较大的张力。即,在漏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沿着胎圈6的内侧面10延伸的胎体8处产生夹断。
为了防止漏气保用轮胎的夹断的产生而研究通过控制三角胶的部分的刚性,来减少作用于帘线的张力(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夹断的产生而尝试在三角胶的轴向内侧且在胎侧加强层与胎体之间设置填料,来缓和作用于帘线的张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9473号公报
为了防止夹断的发生,除了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增加填料以外,还研究了采用具有较高的模数的帘线、增加构成胎体的胎体帘布的张数、橡胶部件的厚壁化等方法。
但是任何方法为了提高刚性,均有可能使乘坐舒适性降低。也有可能使质量增加、滚动阻力增大。而且在提高刚性的研究中未获得期待的效果。
实现提高爆胎状态下的行驶、即漏气行驶中的耐久性,在爆胎状态下轮胎能够行驶足够的距离。因此,对于漏气行驶的耐久性,以付出一些代价但能确保必要的耐久性为前提,要求确保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质量的增加,并且能够防止夹断的发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夹断发生的充气轮胎。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对抑制夹断发生的技术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在将轮胎组装于轮辋的状态下确保轮胎与轮辋的轮缘的距离,若使胎圈的部分容易挠曲,则对胎体整体作用张力,从而集中于三角胶的部分的应力减少,直至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具备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芯部的一对胎圈、横跨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的胎体、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胎体的内侧的胎侧加强层的轮胎,其中,
具备: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与组装所述轮胎的轮辋的座接触的座接触面、以及横跨所述胎面表面与所述座接触面之间的胎侧面。
所述胎侧面具备:通过将所述轮胎组装于所述轮辋,由此与该轮辋的轮缘接触的轮缘接触面、和位于该轮缘接触面的径向外侧并与该轮缘对置的轮缘对置面,所述轮缘对置面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沿着包含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的截面中,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用圆弧表示,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2.0mm以上且18.0mm以下。
优选地,该充气轮胎具备轮辋防护罩,其在组装于所述轮辋的状态下,在径向上位于该轮辋的外侧,在轴向上向外突出。
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所述轮辋防护罩具有从其顶部以锥状扩展的形状,所述轮辋防护罩的所述胎圈侧的面是所述轮缘对置面。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更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为12.0mm以上且18.0mm以下。
优选地,该充气轮胎具备:具有所述胎面表面的胎面、在所述胎体的轴向外侧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沿着所述胎体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及位于所述侧壁的径向内侧的一对边口部。
所述边口部具备:在将所述轮胎组装于所述轮辋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轮缘与所述胎体之间的内侧边口部、和位于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边口部,所述外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相对于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之比为0.5以上且0.9以下,从胎圈基线到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径向外端的径向距离为12.0mm以上且15.0mm以下。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以所述内侧边口部与所述外侧边口部的边界沿轴向延伸、或者所述边界的内端在径向上位于比其外端靠内侧的方式,使该边界相对于轴向倾斜,所述边界相对于轴向所成的角度为30°以下。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所述胎圈具备位于所述芯部的径向外侧的三角胶,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所述三角胶的与所述芯部接触的接触面的宽度为7.0mm以上且9.0mm以下,从胎圈基线向径向外侧分离17.5mm的位置处的所述三角胶的宽度为4.5mm以上且6.0mm以下。
优选地,在该充气轮胎中,所述胎体具备:第一胎体帘布、和位于该第一胎体帘布的外侧的第二胎体帘布,所述第一胎体帘布以及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分别绕所述芯部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在径向上所述第二胎体帘布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胎体帘布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从胎圈基线到所述第一胎体帘布的端部的径向距离为截面高度的40%以上且80%以下。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胎侧面具有与轮辋的轮缘对置的轮缘对置面。该轮缘对置面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沿着包括轮胎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的截面中,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用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在将该轮胎组装于轮辋的状态下,在轮胎与轮辋的轮缘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在该轮胎中,胎圈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在通过阶梯差时,在被路面与轮辋的轮缘夹持,且从轮胎的侧壁至边口部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对胎体整体作用张力。在以往的轮胎中,有可能在沿着胎圈的内侧面延伸的胎体产生夹断,但在该轮胎中,作用于该胎体的应力减少。在该轮胎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轮胎中,为了抑制夹断的发生,无需如以往的轮胎那样进行填料的增加等。在该轮胎中能够抑制质量的增加。而且适当地维持胎圈部分的刚性,因此也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抑制了夹断的发生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对夹断的产生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2、12、102、122…轮胎;4、28…胎侧加强层;6、20…胎圈;8、22、124…胎体;14…胎面;16…侧壁;18、104…边口部;34…胎面表面;42…芯部;44…三角胶;46…接触面;48…三角胶44的外端;50、126…胎体帘布;50a…主体部;50b…折返部;52…折返部50b的端部;56…轮胎12的外表面;58…座接触面;60…胎侧面;62…轮缘接触面;64…轮缘对置面;68…轮辋防护罩;70…顶部;74…胎圈20侧的面;76…胎面14侧的面;106…内侧边口部;108…外侧边口部;110…边界;110a…边界110的轴向外端;110b…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28…第一胎体帘布;128a…第一主体部;128b…第一折返部;130…第二胎体帘布;130a…第二主体部;130b…第二折返部;132…第二折返部130b的端部;134…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地参照附图、一边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2的一部分。该轮胎12安装于轿车。
图1表示沿着包括轮胎1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2的截面的一部分。在该图1中,左右方向是轮胎1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12的径向。相对于该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12的周向。在该图1中,点划线CL表示轮胎12的赤道面。
在图1中轮胎12组装于轮辋R。该轮辋R为正规轮辋。对轮胎12的内部填充空气,轮胎12的内压被调整为正规内压。在该轮胎12不施加负载。
在本发明中将轮胎12组装于轮辋R(正规轮辋),将轮胎12的内压调整为正规内压且不对该轮胎12施加负载的状态称为正规状态。在本发明中只要未特别说明,则轮胎12和轮胎12各部件的尺寸、角度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轮辋是指在轮胎1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 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 Rim”为正规轮辋。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内压是指在轮胎1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气压”、TRA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 PRESSURE”为正规内压。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负载是指在轮胎1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负载。JATMA规格中的“最大负荷能力”、TRA规格中的“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LOAD CAPACITY”为正规负载。
在图1中沿轴向延伸的实线BBL为胎圈基线。该胎圈基线是规定轮辋R(正规轮辋)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等)的线。
该轮胎12具备:胎面14、一对侧壁16、一对边口部18、一对胎圈20、胎体22、带束24、束带26、一对胎侧加强层28、内衬30以及一对胎圈包布32。
胎面14在其外表面与路面接触。胎面14具备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34。在该轮胎12中,胎面14具备基部36和位于该基部36的径向外侧的胎冠顶部38。在该轮胎12中,胎冠顶部38具备胎面表面34。在该轮胎12中,基部36由考虑了粘接性的交联橡胶构成。胎冠顶部38由考虑了耐磨损性、抓地性能的交联橡胶构成。
在图1中双向箭头T是赤道面上的胎面14的厚度。在该轮胎12中,胎面14的厚度T设定在5mm以上且15mm以下的范围。
侧壁16在轴向上位于胎体22的外侧。侧壁16从胎面14的端部沿着胎体22向径向内侧延伸。在该轮胎12中该侧壁16由考虑了耐切割性的交联橡胶构成。另外,在该轮胎12中在该侧壁16与胎面14之间配置有翼部40。
在图1中,双点划线LS表示假定为没有波纹、突起等装饰而得的该轮胎12的假想外表面。附图标记PS是基于该假想外表面确定的该轮胎12在轴向上表示最大的宽度的位置。双向箭头TS是该位置PS的侧壁16的轴向宽度(厚度)。在该轮胎12中该轴向宽度TS设定在2mm以上且9mm以下的范围。
边口部18位于侧壁16的径向内侧。如图1所示,边口部18的至少一部分与轮辋R的轮缘F接触。
边口部18由交联橡胶构成。在该轮胎12中,边口部18通过对单一的橡胶组成物进行硫化而得到。在该轮胎12中,边口部18的复弹性模量Ec设定在30MPa以上且60MPa以下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边口部18的复弹性模量Ec依据JIS-K6394的规定,使用粘弹性光谱仪在下述条件下测定。
初始形变=10%
振幅=±2%
频率=10Hz
变形模式=拉伸
测定温度=70℃
胎圈20位于边口部18的轴向内侧。胎圈20具备芯部42和位于该芯部42的径向外侧的三角胶44。芯部42沿周向延伸。如图1所示,芯部42具有矩形状的截面形状。三角胶44从芯部42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图1所示的轮胎12的截面中,三角胶44向径向外侧呈尖细状。
在图1中附图标记PM为三角胶44的与芯部42接触的接触面46的轴向宽度的中心。双向箭头LA是从该宽度中心PM到三角胶44的外端48的最短距离。在该轮胎12中该最短距离LA,即三角胶44的长度LA适当地设定在25mm以上且50mm以下的范围。
在该轮胎12中三角胶44由交联橡胶构成。在该轮胎12中三角胶44的复弹性模量Ea设定在50MPa以上且100MPa以下的范围。三角胶44具有较高的刚性。该三角胶44的复弹性模量Ea与上述边口部18的复弹性模量Ec同样地测定。
胎体22位于胎面14、侧壁16以及边口部18的内侧。胎体22横跨在一方的胎圈20与另一方的胎圈20之间。胎体22包含至少一张胎体帘布50。在该轮胎12中胎体22由一张胎体帘布50构成。
虽未图示,但胎体帘布50包含并排的多个胎体帘线。这些胎体帘线被贴胶覆盖。各个胎体帘线与赤道面交叉。在该轮胎12中胎体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为70°以上且90°以下。该轮胎12的胎体22具有子午线构造。在该轮胎12中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胎体帘线使用。
在该轮胎12中,胎体帘布50绕各个芯部42折返。该胎体帘布50具有:横跨一方的芯部42与另一方的芯部42的主体部50a、和与该主体部50a连接并绕各个芯部42而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的一对折返部50b。如图1所示,在该轮胎12中,折返部50b的端部52位于主体部50a与带束24之间。
带束24在胎面14的径向内侧处与胎体22层叠。在该轮胎12中带束24由两张带束帘布54构成。
虽未图示,但各个带束帘布54包含并排的多个带束帘线。各个带束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该带束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35°以下。在该轮胎12中,带束帘线的材质为钢。
束带26在径向上位于胎面14与带束24之间。在该轮胎12中,束带26具备全束带26f和一对端束带26e。
全束带26f覆盖带束24整体。该全束带26f具有无接头构造。虽未图示,但全束带26f包含以螺旋状卷绕的全束带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全束带帘线使用。
端束带26e在径向上从全束带26f的外侧覆盖带束24的端部部分。该端束带26e具有无接头构造。虽未图示,但端束带26e包含以螺旋状卷绕的端束带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端束带帘线使用。
胎侧加强层28在轴向上位于侧壁16的内侧。该胎侧加强层28在轴向上位于胎体22的更内侧。如图1所示,胎侧加强层28具有月牙状的截面形状。
胎侧加强层28由交联橡胶构成。在因泄气而内压降低的状态、即爆胎状态下,该胎侧加强层28支承负载。因此安装了该轮胎12的车辆能够在爆胎状态下行驶一定程度的距离。该轮胎12是胎侧加强型的漏气保用轮胎。
在该轮胎12中,从支承负载的观点出发,胎侧加强层28的复弹性模量Er优选为9MPa以上。从乘坐舒适性的观点出发,该胎侧加强层28的复弹性模量Er优选为14MPa以下。另外,该胎侧加强层28的复弹性模量Er与上述边口部18的复弹性模量Ec同样地测定。
在图1中,双向箭头TR是该轮胎12表示最大的轴向宽度的位置PS处胎侧加强层28的轴向宽度(厚度)。在该轮胎12中,该轴向宽度TR设定在3mm以且15mm以下的范围。
内衬30位于胎体22和胎侧加强层28的内侧。内衬30构成轮胎12的内表面。该内衬30由空气遮挡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内衬30保持轮胎12的内压。
胎圈包布32位于胎圈20的径向内侧。如图1所示,胎圈包布32的至少一部分与轮辋R的座S接触。在该轮胎12中胎圈包布32由布和浸入该布的橡胶构成。
在该轮胎12中,胎面14、侧壁16、边口部18以及胎圈包布32构成该轮胎12的外表面56。该外表面56中的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胎面表面34。与轮辋R的座S接触的部分是座接触面58。胎面表面34与座接触面58之间的部分是胎侧面60。该外表面56具备胎面表面34、座接触面58、横跨在胎面表面34与座接触面58之间的胎侧面60。
图2表示图1所示的轮胎12的剖视图的一部分。在该图2中示出该轮胎12的从侧壁16至胎圈20的部分。在该图2中,左右方向是轮胎1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12的径向。相对于该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12的周向。
如上所述,该轮胎12组装于轮辋R。由此如图2所示,座接触面58与轮辋R的座S接触。而且,胎侧面60的一部分与轮辋R的轮缘F接触。在该轮胎12中,胎侧面60中的通过将轮胎12组装于轮辋R而与轮缘F接触的部分是轮缘接触面62。
在该轮胎12中,胎侧面60中的轮缘接触面62的径向外侧部分在正规状态下与轮缘F对置,但不与该轮缘F接触。在该轮胎12中,在正规状态下虽与轮缘F对置,但不与该轮缘F接触的轮缘接触面62的径向外侧部分是轮缘对置面64。即,该胎侧面60具备:轮缘接触面62、和位于该轮缘接触面62的径向外侧并与轮缘F对置的轮缘对置面64。
如图2所示,轮缘对置面64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特别是在沿着包括轮胎1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2的截面中,轮缘对置面64的形状用圆弧表示。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箭头是该圆弧的半径。在该轮胎12中该圆弧的半径R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在图2中,附图标记PF是轮缘F的径向外端。附图标记PB是相当于从胎圈基线至外端PF的径向距离的90%的距离的轮缘F上的位置。双向箭头T是轮缘对置面64与轮缘F的间隔。该间隔T沿着通过轮缘F上的位置PB的轮缘对置面64的法线来计测。
在将该轮胎12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详细而言在正规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轮胎1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T。具体而言,在以往的轮胎中为2.3mm的间隔T,在该轮胎12中为2.6mm以上且6.0mm以下。在该轮胎12中,在轮胎1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T,因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在通过阶梯差时,在被路面与轮辋R的轮缘F夹持且从轮胎12的侧壁16至边口部18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对胎体22整体作用张力。在以往的轮胎中,有可能在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发生夹断,但在该轮胎12中作用于该胎体22的应力减少。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轮胎12中,为了抑制夹断的发生,无需如以往的轮胎那样进行填料的增加等。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质量的增加。而且适当地维持胎圈20的部分的刚性,因此也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12中在轮胎1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T。因此与该间隔T较窄的以往的轮胎相比,在该轮胎12中胎圈20的部分的体积较小。在该轮胎12中包含轮缘对置面64的胎侧面60有助于轮胎12的轻型化。
在该轮胎12中,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不能否认存在爆胎状态下的行驶、即漏气行驶中的耐久性降低的情况。但是以轮缘对置面64具有规定的半径R的方式构成胎侧面60,适当地维持胎圈20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对于漏气行驶的耐久性,付出一些代价但能确保必要的耐久性。在该轮胎12中能够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并且抑制夹断的发生。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12中表示轮缘对置面64的形状的圆弧的半径R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从更充分地确保轮缘对置面64与轮缘F的间隔T,有效地抑制夹断发生的观点出发,该半径R优选为12.0mm以上。从适当地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该半径R优选为18.0mm以下。
该轮胎12具备向轴向外侧突出的轮辋防护罩68。如图1所示,该轮辋防护罩68由侧壁16的一部分和边口部18的一部分构成。在该轮胎12中,该轮辋防护罩68也可以仅由侧壁16的一部分构成。该轮辋防护罩68也可以仅由边口部18的一部分构成。
轮辋防护罩68在该轮胎12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详细而言在正规状态下,位于该轮辋R的径向外侧。虽未图示,但该轮辋防护罩68沿周向连续地延伸。
轮辋防护罩68防止安装有该轮胎12的轮辋R的轮缘F的损伤。如图1所示,在该轮胎12的截面中,轮辋防护罩68具有从其顶部70向内以锥状扩展的形状。从防止轮缘F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该轮辋防护罩68的顶部70在正规状态下,以位于比轮缘F靠轴向外侧的方式构成该轮辋防护罩68。
在该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外表面72具有:从顶部70的内端70a向径向内侧扩展的胎圈20侧的面74、和从该顶部70的外端70b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胎面14侧的面76。在该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外表面72是胎侧面60的一部分,该轮辋防护罩68的外表面72中的胎圈20侧的面74是轮缘对置面64。
在该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具有较大的体积。因此在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刚性。但是在该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外表面72中的胎圈20侧的面74是轮缘对置面64,因此在正规状态下,在轮胎1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T。在该轮胎12中,与是否设置有轮辋防护罩68无关,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在通过阶梯差时,即使被路面与轮辋R的轮缘F夹持,从轮胎12的侧壁16至边口部18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在该轮胎12中,作用于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的应力也降低。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从该观点出发,该轮胎12具备在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在径向上位于轮辋R的外侧且在轴向上向外突出的轮辋防护罩68,在该轮胎12的截面中,在该轮辋防护罩68具有从其顶部70以锥状扩展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该轮辋防护罩68的胎圈20侧的面74是上述的轮缘对置面64。
在该轮胎12中,轮辋防护罩68的胎面14侧的面76,由从轮辋防护罩68的顶部70的外端70b向轴向内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该轮胎12中,在沿着包括其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2的截面中,该胎面14侧的面76的形状用圆弧表示。在该轮胎12中,该圆弧的大小考虑该胎面14侧的面76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外表面形状而适当地设定。
在图2中附图标记PR是轮缘对置面64的内端。在该轮胎12中该内端PR是轮缘对置面64与轮缘接触面62的边界。在该图2中双向箭头Lr是从胎圈基线至该轮缘对置面64的内端PR的径向距离。
在该轮胎12中,从胎圈基线至该轮缘对置面64的内端PR的径向距离Lr优选为11.0mm以上,并且优选为20.0mm以下。该距离Lr设定为11.0mm以上,由此能够确保间隔T。在该轮胎12中,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集中。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夹断发生。从该观点出发,该距离Lr更优选为12.0mm以上。通过将该距离Lr设定为20.0mm以下,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因此能够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从该观点出发,该距离Lr更优选为18.0mm以下。
在图2中双向箭头B1是三角胶44的与芯部42的接触面46的宽度。该宽度B1沿着通过宽度中心PM沿轴向延伸的假想线(未图示)来计测。在该图2中,附图标记PA是三角胶44的外侧面上的特定的位置,从胎圈基线至该位置PA的径向距离是17.5mm。在该图2中,双向箭头B2是该位置PA的三角胶44的宽度。即,由该双向箭头B2表示的三角胶44的宽度是从胎圈基线向径向外侧离开17.5mm的位置处三角胶44的宽度。该三角胶44的宽度B2在图2所示的截面中,沿着通过位置PA的胎圈20(详细而言为三角胶44)的内侧面66的法线来计测。
在图2所示的轮胎12的截面中,三角胶44的与芯部42接触的接触面46的宽度B1优选为7.0mm以上,并且优选为9.0mm以下。该接触面46的宽度B1设定为7.0mm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因此能够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该接触面46的宽度B1设定为9.0mm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集中。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图2所示的轮胎12的截面中,从胎圈基线向径向外侧离开17.5mm的位置处三角胶44的宽度B2优选为4.5mm以上,并且优选为6.0mm以下。在该轮胎12中,该三角胶44的宽度B2设定为4.5mm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因此能够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该三角胶44的宽度B2设定为6.0mm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集中。在该轮胎1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图1中,双向箭头HA是从胎圈基线至该轮胎12的赤道的径向距离。该径向距离HA是该轮胎12的截面高度(参照JATMA等)。双向箭头HF是从胎圈基线至胎体帘布50的折返部50b的端部52的径向距离。
如上所述,该轮胎12的胎体22由一张胎体帘布50构成。在该轮胎12中在胎体22由一张胎体帘布50构成的情况下,从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径向距离HF相对于截面高度HA的比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从轮胎12轻型化的观点出发,该比率优选为85%以下。
如上所述,在图1所示的轮胎12中,折返部50b的端部52位于主体部50a与带束24之间。即,在该轮胎12中,以折返部50b的端部52被主体部50a与带束24夹持的方式构成胎体22。在该轮胎12中,该折返部50b与胎侧加强层28一起抑制爆胎状态下的轮胎12的变形。该折返部50b有助于爆胎状态下的负载的支承。从该观点出发,在胎体22由一张胎体帘布50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以折返部50b的端部52被胎体22与带束24夹持的方式构成胎体22。另外,在该轮胎12中在上述的径向距离HF相对于截面高度HA的比率是80%以上的情况下,胎体22处于折返部50b的端部52被胎体22和带束24夹持的状态。
图3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2的一部分。图3表示沿着包括轮胎10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02的截面的一部分。在该图3中,左右方向是轮胎10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102的径向。相对于该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102的周向。
在该轮胎102中除了边口部104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轮胎12的结构同等的结构。因此在该图3中,对与图1的轮胎12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即使在该轮胎102中,也与图1所示的轮胎102同样,胎侧面60具有与轮辋R的轮缘F对置的轮缘对置面64。该轮缘对置面64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沿着包括轮胎10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02的截面中,轮缘对置面64的形状用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在将该轮胎102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在轮胎10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在该轮胎102中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在通过阶梯差时,在被路面与轮辋R的轮缘F夹持且从轮胎102的侧壁16至边口部104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对胎体22整体作用张力。在以往的轮胎中,有可能在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发生夹断,但在该轮胎102中,作用于该胎体22的应力减少。在该轮胎10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轮胎102中,边口部104还具备内侧边口部106和外侧边口部108。如图3所示,在将该轮胎102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内侧边口部106位于轮缘F与胎体22之间。外侧边口部108位于该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侧。
在该轮胎102中,内侧边口部106和外侧边口部108分别由交联橡胶构成。特别是在该轮胎102中,外侧边口部108的复弹性模量Es小于内侧边口部106的复弹性模量Eu。具体而言,外侧边口部108的复弹性模量Es相对于内侧边口部106的复弹性模量Eu之比优选为0.5以上,并且优选为0.9以下。另外,该内侧边口部106的复弹性模量Eu和外侧边口部108的复弹性模量Es与图1所示的轮胎12的边口部18的复弹性模量Ec同样地测定。
在该轮胎102中,外侧边口部108的复弹性模量Es相对于内侧边口部106的复弹性模量Eu之比设定为0.5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从该观点出发,该比更优选为0.50以上。
在该轮胎102中,外侧边口部108的复弹性模量Es相对于内侧边口部106的复弹性模量Eu之比设定为0.9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集中。在该轮胎10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从该观点出发,该比更优选为0.90以下,更优选为0.85以下。
在图3中附图标记PC是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端。双向箭头Hb是从胎圈基线至该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端PC的径向距离。在该图3中附图标记PD是外侧边口部108的径向内端。在该轮胎102中,外侧边口部108的径向内端PD在径向上位于比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端PC靠内侧的位置。
在该轮胎102中,从胎圈基线至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端PC的径向距离Hb优选为12.0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0mm以下。该距离Hb设定为12.0mm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该距离Hb设定为15.0mm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22集中。在该轮胎10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如图3所示,内侧边口部106和外侧边口部108的边界110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边界110的轴向外端110a在径向上位于比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靠外侧的位置。在该轮胎102中,该边界110也可以构成为沿轴向延伸。该边界110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边界110的轴向外端110a在径向上位于比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在图3所示的轮胎102中,边界110的轴向外端110a是内侧边口部106的径向外端PC,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是外侧边口部108的径向内端PD。
在图3中附图标记α是内侧边口部106与外侧边口部108的边界110相对于轴向所成的角度。该角度α是边界110的倾斜角度。在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在该边界110以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在径向上位于比其轴向外端110a靠内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情况下,该倾斜角度α用正数表示。在该边界110以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在径向上位于比其轴向外端110a靠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情况下,该倾斜角度α用负数表示。
在该轮胎102中,从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并且有效地抑制夹断发生的观点出发,在沿着包括该轮胎10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02的截面中,优选以内侧边口部106与外侧边口部108的边界110沿轴向延伸或者该边界110的轴向内端110b在径向上位于比其轴向外端110a靠内侧的方式,使该边界110相对于轴向倾斜。具体而言,边界110的倾斜角度α优选为0°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
图4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22的一部分。图4表示沿着包括轮胎12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22的截面的一部分。在该图4中,左右方向是轮胎12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122的径向。相对于该图4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122的周向。
在该轮胎122中除了胎体124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轮胎12的结构同等的结构。因此在该图4中,对与图1的轮胎12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即使在该轮胎122中,也与图1所示的轮胎12同样,胎侧面60具有与轮辋R的轮缘F对置的轮缘对置面64。该轮缘对置面64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在沿着包括轮胎122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122的截面中,轮缘对置面64的形状用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在将该轮胎122组装于轮辋R的状态下,在轮胎122与轮辋R的轮缘F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在该轮胎122中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在通过阶梯差时,在被路面与轮辋R的轮缘F夹持且从轮胎122的侧壁16至边口部18的部分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对胎体124整体作用张力。在以往的轮胎中,有可能在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124产生夹断,但在该轮胎122中作用于该胎体124的应力减少。在该轮胎12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轮胎122中,胎体124进一步由两张胎体帘布126构成。构成该胎体124的两张胎体帘布126中的位于内侧的胎体帘布126是第一胎体帘布128,位于外侧的胎体帘布126是第二胎体帘布130。
虽未图示,但各个胎体帘布126与图1所示的轮胎12的胎体帘布50同样,包含并排的多个胎体帘线。这些胎体帘线被贴胶覆盖。各个胎体帘线与赤道面交叉。在该轮胎122中,胎体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是70°以上且90°以下。该轮胎122的胎体124具有子午线构造。在该轮胎122中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胎体帘线使用。
在该轮胎122中,第一胎体帘布128绕各个芯部42折返。该第一胎体帘布128具有:横跨一方的芯部42与另一方的芯部42的第一主体部128a、和与该第一主体部128a连接并绕各个芯部42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的一对第一折返部128b。
在该轮胎122中,第二胎体帘布130绕各个芯部42折返。该第二胎体帘布130具有:横跨一方的芯部42与另一方的芯部42的第二主体部130a、和与该第二主体部130a连接并绕各个芯部42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的一对第二折返部130b。如图4所示,在该轮胎122中第二折返部130b的端部132位于比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该第二折返部130b的端部132在轴向上从外侧被第一折返部128b覆盖。
在图4中双向箭头HA是该轮胎122的截面高度(参照JATMA等)。双向箭头H1是从胎圈基线至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的径向距离。双向箭头H2是从该胎圈基线至第二折返部130b的端部132的径向距离。
在该轮胎122中,从胎圈基线至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的径向距离H1优选为截面高度HA的40%以上,并且优选为80%以下。距离H1设定为截面高度HA的40%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距离H1设定为截面高度HA的80%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124集中。在该轮胎12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在该轮胎122中,从胎圈基线至第二折返部130b的端部132的径向距离H2优选为截面高度HA的20%以上,并且优选为40%以下。距离H2设定为截面高度HA的20%以上,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刚性,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距离H2设定为截面高度HA的40%以下,由此胎圈20的部分作为整体容易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应力向沿着胎圈20的内侧面66延伸的胎体124集中。在该轮胎122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如图4所示,在该轮胎122中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位于第二主体部130a与带束24之间。即,在该轮胎122中以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被第二主体部130a与带束24夹持的方式构成胎体124。在该轮胎12中,该第一折返部128b与胎侧加强层28一起抑制爆胎状态下轮胎12的变形。该第一折返部128b有助于爆胎状态下负载的支承。从该观点出发,在胎体22由两张胎体帘布50构成的情况下,从爆胎状态下的负载支承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以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被第二主体部130a与带束24夹持的方式构成该胎体124。另外在该轮胎122中,在上述的径向距离H1相对于截面高度HA的比率为80%以上的情况下,胎体124处于第一折返部128b的端部134被第二主体部130a与带束24夹持的状态。
在该轮胎122中也能够将图3所示的轮胎102的边口部104应用于边口部18。在该轮胎122中能够确保必要的漏气耐久性,并且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夹断的发生。
如根据以上的说明明确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抑制夹断的发生的充气轮胎。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点均为例示,并不进行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该技术范围内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结构均等的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定于这样的实施例。
[实验1-轮缘对置面]
[实施例1]
获得具备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并具备下述表1所示的规格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45/40RF19)。
在该实施例1中表示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的圆弧的半径R设定为15.0mm。从胎圈基线至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Lr是15.0mm。轮缘对置面与轮辋的轮缘的间隔T是4.7mm。
在该实施例1中构成胎体的胎体帘布的张数,即帘布数是一张。最大宽度位置的侧壁的轴向宽度(厚度)TS是3mm。
[比较例1]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1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获得了比较例1的轮胎。该比较例1是以往的轮胎。
[比较例2]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1所示那样,并且使帘布数如该表1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获得了比较例2的轮胎。该比较例2是以往的轮胎。在该比较例2的胎体中,第一胎体帘布的端部夹在第二胎体帘布的第二主体部与带束之间。第二胎体帘布的端部在比三角胶的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被第二胎体帘布的第二折返部覆盖。
[比较例3]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1所示那样,并且使厚度TS如该表1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获得了比较例3的轮胎。该比较例3是以往的轮胎。
[实施例2-10]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1和表2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10的轮胎。
[质量]
计测了试制轮胎的质量。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1和表2的“质量”一栏。数值越小表示越轻型。
[夹断]
将试制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8.5J),填充空气并将轮胎的内压调整为23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试验车辆的右前轮。准备在侧面设置有高度110mm、宽度100mm以及长度1500mm的截面矩形的钢铁制突起的试验路。拔出阀芯,使轮胎的内部与大气连通,使爆胎状态再现于轮胎。相对于突起的长度方向以15°的角度使车辆进入,并越过该突起。使车辆的进入速度以15km/h~3km/h的步骤依次上升而得到产生夹断时的速度。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1和表2的“夹断”一栏。数值越大表示耐夹断的性能越优异,越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乘坐舒适性]
将试制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8.5J),填充空气并将轮胎的内压调整为23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试验车辆(1名乘客)的全轮,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使驾驶员评价(感官评价)此时的乘坐舒适性。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1和表2的“乘坐舒适性”一栏。数值越大表示乘坐舒适性越优异。
[漏气耐久性]
使用转鼓试验机,在下述条件下使试制轮胎进行漏气行驶,并测定了直至从轮胎产生异响的行驶距离。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1和表2的“RF耐久性”一栏。数值越大表示漏气耐久性越优异。
轮辋:8.5J、内压:0kPa(除去阀芯)
负载:4.3kN
速度:80km/h
[综合性能]
以比较例1为基准计算各评价项目的差并求出它们的合计。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和表2的“综合性能”一栏。该数值越大越优选。另外,对于质量,数值越小越优选,因此从比较例1的指数减去各例的指数,求出与比较例1的差。对于夹断、乘坐舒适性以及漏气耐久性,数值越大越优选,因此从各例的指数减去比较例1的指数,求出与比较例1的差。
【表1】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191
【表2】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201
如表1和表2所示,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评价较高。特别是在实施例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并且均衡地调整质量、乘坐舒适性以及漏气耐久性。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异性。
[实验2-三角胶]
[实施例11]
获得了具备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并具备下述表3所示的规格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45/40RF19)。
在该实施例11中,三角胶的与芯部接触的接触面的宽度B1是9.0mm。从胎圈基线向径向外侧离开17.5mm的位置处的三角胶的宽度B2是5.5mm。
另外,在该实施例11中表示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的圆弧的半径R设定为15.0mm。从胎圈基线至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Lr是15.0mm。轮缘对置面与轮辋的轮缘的间隔T是4.7mm。构成胎体的胎体帘布的张数、即帘布数是一张。最大宽度位置处侧壁的轴向宽度(厚度)TS是3mm。
[比较例4]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3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获得了比较例4的轮胎。该比较例4是以往的轮胎。
[实施例12-15]
除了使宽度B2如下述表3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获得了实施例12-15的轮胎。
[实施例16-21]
除了使宽度B1和宽度B2如下述表4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获得了实施例16-21的轮胎。
[质量]
计测了试制轮胎的质量。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3和表4的“质量”一栏。数值越小表示越轻型。
[夹断]
与上述的实验1同样获得了与夹断性能相关的指数。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和表4的“夹断”一栏。数值越大表示耐夹断的性能越优异,越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漏气耐久性]
与上述的实验1同样获得了与漏气耐久性相关的指数。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和表4的“RF耐久性”一栏。数值越大表示漏气耐久性越优异。
[综合性能]
以比较例4为基准计算各评价项目的差,求出它们的合计。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和表4的“综合性能”一栏。该数值越大越优选。另外,对于质量,数值越小越优选,因此从比较例4的指数减去各例的指数而求出与比较例4的差。对于夹断和漏气耐久性,数值越大越优选,因此从各例的指数减去比较例4的指数,求出与比较例4的差。
【表3】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221
【表4】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222
如表3和表4所示,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评价较高。特别是在实施例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并且均衡地调整质量和漏气耐久性。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异性。
[实验3-边口部]
[实施例22]
获得了具备图3所示的基本结构,并具备下述表3所示的规格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45/40RF19)。
在该实施例22中,内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Eu是60MPa。外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Es是30MPa。外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Es相对于内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Eu之比(Es/Eu)是0.50。从胎圈基线至内侧边口部的径向外端PC的径向距离Hb是12mm。内侧三角胶与外侧三角胶的边界的倾斜角度α是30°。
另外,在该实施例22中,表示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的圆弧的半径R设定为15.0mm。从胎圈基线至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Lr是15.0mm。轮缘对置面与轮辋的轮缘的间隔T是4.7mm。构成胎体的胎体帘布的张数、即帘布数是一张。最大宽度位置处的侧壁的轴向宽度(厚度)TS是3mm。
[比较例5]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并且使边口部由单一的橡胶组成物构成之外,与实施例22同样获得了比较例5的轮胎。该比较例5是以往的轮胎。在该比较例5中,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Ec是60MPa。
[实施例23]
除了使倾斜角度α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3的轮胎。
[实施例24]
除了使距离Hb和倾斜角度α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4的轮胎。
[实施例25]
除了改变半径R和距离Lr并使间隔T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5的轮胎。
[实施例26]
除了改变弹性率Es并使比(Es/Eu)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并且使距离Hb和倾斜角度α如该表5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6的轮胎。
[实施例27]
除了使距离Hb和倾斜角度α如下述表5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7的轮胎。
[实施例28-33]
除了改变弹性率Es并使比(Es/Eu)如下述表6所示那样,并且使倾斜角度α如该表6所示那样之外与实施例22相同,获得了实施例28-33的轮胎。
[质量]
计测了试制轮胎的质量。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5和表6的“质量”一栏。数值越小表示越轻型。
[夹断]
与上述的实验1同样获得了与夹断性能相关的指数。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和表6的“夹断”一栏。数值越大表示耐夹断的性能越优异,越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
[乘坐舒适性]
与上述的实验1同样获得了与乘坐舒适性相关的指数。其结果用指数示于下述表5和表6的“乘坐舒适性”一栏。数值越大表示乘坐舒适性越优异。
[漏气耐久性]
与上述的实验1同样获得了与漏气耐久性相关的指数。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和表6的“RF耐久性”一栏。数值越大表示漏气耐久性越优异。
[综合性能]
以比较例5为基准计算各评价项目的差,求出它们的合计。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和表6的“综合性能”一栏。该数值越大越优选。另外,对于质量,数值越小越优选,因此从比较例5的指数减去各例的指数,求出与比较例5的差。对于夹断、乘坐舒适性以及漏气耐久性,数值越大越优选,因此从各例的指数减去比较例5的指数,求出与比较例5的差。
【表5】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251
【表6】
Figure BDA0002108054780000261
如表5和表6所示,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评价较高。特别是在实施例中,能够抑制夹断的发生,并且均衡地调整质量、乘坐舒适性以及漏气耐久性。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异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用于抑制以上说明的夹断发生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轮胎。

Claims (9)

1.一种充气轮胎,是具备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芯部的一对胎圈、横跨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的胎体、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胎体的内侧的胎侧加强层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与组装所述轮胎的轮辋的座接触的座接触面、以及横跨所述胎面表面与所述座接触面之间的胎侧面,
所述胎侧面具备:通过将所述轮胎组装于所述轮辋,由此与该轮辋的轮缘接触的轮缘接触面、和位于该轮缘接触面的径向外侧并与该轮缘对置的轮缘对置面,
所述轮缘对置面由向轴向外侧成为扩径状的面构成,
在沿着包含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的平面的该轮胎的截面中,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形状用圆弧表示,
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所述充气轮胎还具备:具有所述胎面表面的胎面、在所述胎体的轴向外侧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沿着所述胎体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及位于所述侧壁的径向内侧的一对边口部,
所述边口部具备:在将所述轮胎组装于所述轮辋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轮缘与所述胎体之间的内侧边口部、和位于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径向外侧的外侧边口部,
所述外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相对于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复弹性模量之比为0.5以上且0.9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2.0mm以上且18.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轮辋防护罩,其在组装于所述轮辋的状态下,在径向上位于该轮辋的外侧,在轴向上向外突出,
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所述轮辋防护罩具有从其顶部以锥状扩展的形状,
所述轮辋防护罩的所述胎圈侧的面是所述轮缘对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为11.0mm以上且20.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缘对置面的内端的径向距离为12.0mm以上且18.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内侧边口部的径向外端的径向距离为12.0mm以上且15.0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以所述内侧边口部与所述外侧边口部的边界沿轴向延伸、或者所述边界的内端在径向上位于比其外端靠内侧的方式,使该边界相对于轴向倾斜,
所述边界相对于轴向所成的角度为3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圈具备位于所述芯部的径向外侧的三角胶,
在所述轮胎的截面中,所述三角胶的与所述芯部接触的接触面的宽度为7.0mm以上且9.0mm以下,
从胎圈基线向径向外侧分离17.5mm的位置处的所述三角胶的宽度为4.5mm以上且6.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具备:第一胎体帘布、和位于该第一胎体帘布的外侧的第二胎体帘布,
所述第一胎体帘布以及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分别绕所述芯部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在径向上所述第二胎体帘布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胎体帘布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第一胎体帘布的端部的径向距离为截面高度的40%以上且80%以下。
CN201910560284.2A 2018-07-12 2019-06-26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0712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2269 2018-07-12
JP2018-132269 2018-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2478A CN110712478A (zh) 2020-01-21
CN110712478B true CN110712478B (zh) 2022-11-04

Family

ID=6722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0284.2A Active CN110712478B (zh) 2018-07-12 2019-06-2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4517B2 (zh)
EP (1) EP3594025B1 (zh)
JP (1) JP7400229B2 (zh)
CN (1) CN110712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5837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015836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015838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507A (ja) * 1998-03-24 1999-10-0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198333A (ja) * 1998-12-28 2000-07-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929046B1 (en) * 1999-12-16 2005-08-1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in with cavities in bead region
EP2072289A1 (en) * 2007-12-17 2009-06-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Run-flat tire
JP2015157579A (ja) * 2014-02-25 2015-09-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939854A2 (en) * 2014-05-02 2015-11-0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O2015166805A1 (ja) * 2014-04-28 2015-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42735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053961A (zh) * 2016-02-04 2017-08-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3614A (ja) * 1988-08-18 1990-02-22 Bridgestone Corp 大型車両用タイヤ
JP3971831B2 (ja) * 1997-11-26 2007-09-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83357B2 (ja) 1997-11-28 2007-09-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310015A (ja) * 1998-04-28 1999-11-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238916A (ja) * 2004-02-25 2005-09-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4445289B2 (ja) * 2004-03-01 2010-04-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06137252A (ja) * 2004-11-10 2006-06-01 Bridgestone Corp 乗用四輪自動車用高性能偏平タイヤ及びその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JP4592391B2 (ja) 2004-11-10 2010-12-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48037B2 (ja) 2007-05-14 2013-07-3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83318A (ja) 2008-09-30 2010-04-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550039B2 (ja) * 2009-09-29 2014-07-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81216B2 (ja) 2011-02-04 2015-03-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リム
EP3216624B1 (en) * 2011-08-26 2019-08-0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6397640B2 (ja) * 2014-03-14 2018-09-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36808B2 (ja) 2014-04-10 2018-06-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03723A1 (en) 2014-07-03 2016-01-07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Sidewall decoration on rim guard
JP6610149B2 (ja) 2015-10-09 2019-11-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05499B2 (ja) 2016-02-04 2020-12-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0720B2 (ja) 2016-10-26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83186B2 (ja) 2017-02-16 2021-06-09 国立大学法人佐賀大学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DE102017222890A1 (de) 2017-12-15 2019-06-1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043839B2 (ja) 2017-12-28 2022-03-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用モールド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507A (ja) * 1998-03-24 1999-10-0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198333A (ja) * 1998-12-28 2000-07-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929046B1 (en) * 1999-12-16 2005-08-1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in with cavities in bead region
EP2072289A1 (en) * 2007-12-17 2009-06-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Run-flat tire
JP2015157579A (ja) * 2014-02-25 2015-09-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5166805A1 (ja) * 2014-04-28 2015-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939854A2 (en) * 2014-05-02 2015-11-0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7053961A (zh) * 2016-02-04 2017-08-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042735A (zh) * 2016-02-05 2017-08-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2478A (zh) 2020-01-21
US11964517B2 (en) 2024-04-23
US20200016941A1 (en) 2020-01-16
EP3594025A1 (en) 2020-01-15
EP3594025B1 (en) 2021-02-24
JP7400229B2 (ja) 2023-12-19
JP2020015495A (ja)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84349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10062705B (zh) 泄气保用轮胎
EP2017094A1 (en) Pneumatic tire
US9895939B2 (en) Run-flat tir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on four-wheeled vehicle
CN110654179B (zh) 充气轮胎
CN110712478B (zh) 充气轮胎
JP663840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415404B2 (ja)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US10688835B2 (en) Run-flat tire
EP3202598A1 (en) Run-flat tire
CN108473005B (zh) 充气轮胎
JP4904075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EP3202597A1 (en) Run-flat tire
JP66101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690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806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14998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002248B (zh) 充气轮胎
US20230256779A1 (en) Tire
EP3978275B1 (en) Pneumatic tire
WO202109535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30014133A1 (en) Heavy duty tire
JP428770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243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25941A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