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7031A - 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7031A
CN110597031A CN201910506897.8A CN201910506897A CN110597031A CN 110597031 A CN110597031 A CN 110597031A CN 201910506897 A CN201910506897 A CN 201910506897A CN 110597031 A CN110597031 A CN 11059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polymer
polymerizable monomer
ton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6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健二
松井崇
上仓健太
铃木正郎
岛野努
田川丽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945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929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9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7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2Polyvinylalcohols; Polyallylalcohol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ldehydes; Polyvinylketones; Polyvinylket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28Polymers of 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31Polymers of nitri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33Polymers of unsaturated poly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粘结剂树脂包含聚合物A,该聚合物A包括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不同于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第一聚合性单体选自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调色剂具有在特定范围内的聚合物A中的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和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并且假定将第一单体单元的SP值取作SP11和将第二单体单元的SP值取作SP21,则满足下式(1),并且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3.00≤(SP21‑SP11)≤25.00...(1)。

Description

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和调色剂喷射记录法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节能被认为是电子照相设备的严重技术问题,并且正在研究施加至定影单元的热量的显著减少。特别是,对具有使在较低的能量的情况下定影的“低温定影性”性质的调色剂的需求增加。
使能够在低温下定影的一种方式是降低调色剂中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然而,由于当Tg降低时调色剂的耐热贮存稳定性下降,所以通过这些方法难以获得具有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的调色剂。
因此,正在努力研究使用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方法,以得到具有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的调色剂。通常用作调色剂粘结剂树脂的非结晶性树脂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没有不会清晰的吸热峰,但是当包含结晶性树脂组分时,在DSC测量中出现吸热峰。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由于分子中的侧链规则地排列,因此具有直至熔点几乎完全不软化的性质。
晶体在熔点也突然地熔融,伴随粘度的迅速下降。因此,它们作为提供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具有优异的迅速熔融性的材料而受到关注。通常,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具有长链烷基作为主链骨架的侧链,并且由于侧链的长链烷基彼此结晶化,因此显示作为树脂的结晶性。
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65644提出使用引入有交联结构的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的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的调色剂。
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30243提出具有包含通过使非结晶性聚合性单体与具有长链烷基的聚合性单体共聚而获得的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的核的调色剂。这旨在实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65644的调色剂使用通过仅使交联剂和具有长链烷基的聚合性单体共聚而获得的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并且发现由于在室温附近的弹性低,因此具有差的耐久性。该构造也不使用脱模剂,并且已经发现在定影期间发生围绕定影单元的卷绕(winding)。
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30243中,也发现因为由于具有长链烷基的聚合性单体的大比率,使得在室温附近的弹性低,因此耐久性差。也发现当以高打印率打印时,围绕定影单元的卷绕是可能的。认为其原因在于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通常是高度疏水性的,并且因为脱模剂具有低分子量,因而脱模剂熔融至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中并且在定影期间不再能提供脱模效果。还发现由于脱模剂熔融至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中破坏了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的结晶性,因此耐热贮存稳定性下降。
由于这些原因,需要进一步改善以获得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和脱模性的调色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和脱模性的调色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
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
粘结剂树脂包含具有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的聚合物A,第二聚合性单体与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
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聚合物A中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第一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11(J/cm3)0.5和第二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21(J/cm3)0.5时,满足下式(1);并且
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3.00≤(SP21-SP11)≤25.00...(1)。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
粘结剂树脂包含聚合物A,该聚合物A为包含第一聚合性单体和不同于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组合物的聚合物,
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组合物中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组合物中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第一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12(J/cm3)0.5和第二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22(J/cm3)0.5时,满足下式(2),并且
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0.60≤(SP22-SP12)≤15.00...(2)。
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和脱模性的调色剂。
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发明中如“X至Y”或者“X~Y”等数值范围的描述包括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的数值。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本发明中的“单体单元”定义为聚合物中由聚合的乙烯基系单体组成的主链中的单个碳-碳键合区段(section)。乙烯基系单体可以由下式(C)表示:
[在式(C)中,RA表示氢原子或烷基(优选为C1-3烷基、或者更优选为甲基)、和RB表示任意取代基]。
结晶性树脂是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显示清晰的吸热峰的树脂。
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通常具有长链烷基作为主链骨架的侧链,并且由于侧链的长链烷基彼此结晶化,因此显示作为树脂的结晶性。因此,当使用具有长链烷基的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时,长链烷基的比率越大,结晶化度越大,并且熔点越高。这也产生迅速熔融性和优异的低温定影性。然而,随着长链烷基的比率增加,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在室温附近的弹性降低,使调色剂变脆并且耐久性较差。
然而,如果在改善耐久性的努力中通过与其它单体共聚来降低长链烷基的比率,则结晶性显著降低,并且熔点降低。结果,耐热贮存稳定性很可能降低,并且迅速熔融性和低温定影性也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具有许多长链烷基的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通常具有低的极性和对普通脱模剂的强亲和性,因此脱模剂很可能与结晶性乙烯基系树脂相容。这使得脱模剂在定影期间不太可能渗出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从而减损脱模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深入研究用于粘结剂树脂的聚合物中具有长链烷基的单体单元的种类和量以及其它单体单元的种类和量、以及这些单体单元的SP值差、和脱模剂的分子量的结果,本发明人得出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
粘结剂树脂包含具有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的聚合物A,第二聚合性单体与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
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聚合物A中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第一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11(J/cm3)0.5和第二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21(J/cm3)0.5时,满足下式(1);并且
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3.00≤(SP21-SP11)≤25.00...(1)。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中
粘结剂树脂包含聚合物A,该聚合物A为包含第一聚合性单体和不同于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组合物的聚合物,
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组合物中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组合物中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第一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12(J/cm3)0.5和第二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22(J/cm3)0.5时,满足下式(2),并且
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0.60≤(SP22-SP12)≤15.00...(2)。
此处“SP”值为溶解度参数的缩写,并且用作溶解性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在本发明中,粘结剂树脂包含聚合物A。聚合物A具有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并且第二聚合性单体与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由于聚合物A具有第一单体单元,因此聚合物A变成显示结晶性的树脂。
聚合物A包括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并且第二聚合性单体与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假定第一单体单元的SP值取作SP11(J/cm3)0.5和第二单体单元的SP值取作SP21(J/cm3)0.5,则聚合物A满足下式(1)。
此外,假定第一聚合性单体的SP值取作SP12(J/cm3)0.5和第二聚合性单体的SP值取作SP22(J/cm3)0.5,则聚合物A满足下式(2)。
3.00≤(SP21-SP11)≤25.00...(1)
0.60≤(SP22-SP12)≤15.00...(2)
本发明中的SP值以(J/m3)0.5为单位给出,但是可以使用式1(cal/cm3)0.5=2.045×103(J/m3)0.5将其转换为(cal/cm3)0.5的单位。
如果满足上述式(1)或式(2),则在不降低聚合物A的结晶性的情况下维持熔点。因此可以实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认为其机理如下。
当将第一单体单元引入聚合物中并且第一单体单元聚集在一起时表现出结晶性,但是当引入其它单体单元时,它们通常抑制结晶化,使得更难以获得结晶性聚合物。当聚合物的单个分子中第一单体单元和其它单体单元无规键合时,该趋势特别明显。
然而,在本发明中,认为由于聚合物使用SP22-SP12在上式(2)的范围内的聚合性单体构成,因此第一聚合性单体和第二聚合性单体可以在聚合期间在一定程度上连续地键合而不是无规地键合。这意味着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可以聚集在一起,使得即使引入其它单体单元,仍然可以提高结晶性并且可以维持熔点。即,聚合物A优选具有包含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的结晶性链段(crystalline segments)。此外,聚合物A优选具有包含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的非结晶性链段。
此外,认为如果SP21-SP11在由式(1)表示的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在聚合物A中形成清晰的相分离状态而没有第一单体单元和第二单体单元的相互溶解,使得结晶性不会降低并且熔点得以维持。
如果SP22-SP12小于0.60,则聚合物A的熔点降低,并且耐热贮存稳定性下降。相对地,如果SP22-SP12超过15.00,则认为聚合物A的共聚性将是差的,导致不均匀化和低温定影性的降低。SP22-SP12的下限优选为2.00以上、或者更优选为3.00以上。上限优选为10.00以下、或者更优选为7.00以下。
类似地,如果SP21-SP11小于3.00,则聚合物A的熔点降低,并且耐热贮存稳定性下降。相对地,如果SP21-SP11超过25.00,则认为聚合物A的共聚性差,导致不均匀化和低温定影性的降低。SP21-SP11的下限优选为4.00以上、或者更优选为5.00以上。上限优选为20.00以下、或者更优选为15.00以下。
当本发明的聚合物A中存在满足第一单体单元的条件的多种单体单元时,式(1)中的SP11的值为这些单体单元中的各自的SP值的加权平均值。例如,如果以基于满足第一单体单元的条件的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为Amol%的量包含SP值为SP111的单体单元A,并且以基于满足第一单体单元的条件的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为(100-A)mol%的量包含SP值为SP112的单体单元B,则SP值(SP11)为:
SP11=(SP111×A+SP112×(100-A))/100。
当包含三种以上满足第一单体单元的条件的单体单元时,计算是类似的。类似地,SP12也表示基于各第一聚合性单体的摩尔比而计算的平均值。
此外,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对应于具有与通过上述方法计算的SP11值组合而满足式(1)的SP21值的所有单体单元。类似地,第二聚合性单体对应于具有与通过上述方法计算的SP12值组合而满足式(2)的SP22值的所有聚合性单体。
即,当第二聚合性单体为两种以上聚合性单体时,SP21表示源自各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SP值,并且对于源自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确定SP21-SP11。类似地,SP22表示各聚合性单体的SP值,并且对于各第二聚合性单体确定SP22-SP12
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和在聚合物A中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为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此外,聚合物A为源自包含第一聚合性单体和不同于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组合物的聚合物。在组合物中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和在组合物中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如果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和在组合物中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物A获得迅速熔融性,并且所得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如果该含量小于5.0mol%,则聚合物A的结晶量较少,并且迅速熔融性降低,导致较低的低温定影性。相对地,如果含量超过60.0mol%,则室温附近的弹性下降,不利地影响调色剂的耐久性。
在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和在组合物中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10.0mol%至60.0mol%、或者更优选为20.0mol%至40.0mol%。
当聚合物A具有两种以上源自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时,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表示这些单体单元的总的摩尔比。此外,当用于聚合物A的组合物包含两种以上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时,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表示这些聚合性单体的总的摩尔比。
如果在聚合物A中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和在组合物中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聚合物A在室温附近的弹性得以改善,从而得到高耐久性的调色剂。由于不抑制聚合物A中第一单体单元的结晶化,因此也可以维持熔点。
如果该含量小于20.0mol%,则聚合物A的弹性降低,并且调色剂的耐久性降低。如果该含量超过95.0mol%,则聚合物A的迅速熔融性下降,不利地影响低温定影性。在聚合物A中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和在组合物中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的优选范围为40.0mol%至95.0mol%、或者更优选为40.0mol%至70.0mol%。
当在聚合物A中存在两种以上满足式(1)的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时,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表示这些单体单元的总的摩尔比。此外,当用于聚合物A的组合物包含两种以上第二聚合性单体时,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表示这些聚合性单体的总的摩尔比。
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包括具有C18-36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山萮醇酯、(甲基)丙烯酸二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蜡醇酯、(甲基)丙烯酸二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蜂花醇酯、(甲基)丙烯酸三十二烷基酯等]和具有C18-36支化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癸基十四烷基酯等]。
其中,从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的观点,选自由具有C18-36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是优选的,选自由具有C18-30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是更优选的,并且选自由直链的(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和(甲基)丙烯酸山萮醇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是进一步更优选的。
对于第一聚合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使用两种以上的组合。
例如,在下面给出的那些中,符合式(1)或(2)的聚合性单体可以用作第二聚合性单体。
对于第二聚合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单体,或者使用两种以上的组合。
具有腈基的单体: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
具有羟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
具有酰氨基的单体:例如,丙烯酰胺和通过借助公知的方法使C1-30胺与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C2-30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反应而获得的单体。
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单体:例如,通过借助公知的方法使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C2-22醇(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乙烯醇等)与C1-30异氰酸酯[单异氰酸酯化合物(苯磺酰基异氰酸酯、甲苯磺酰基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叔丁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辛基异氰酸酯、2-乙基己基异氰酸酯、十二烷基异氰酸酯、金刚烷基异氰酸酯、2,6-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和2,6-二丙基苯基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氢化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和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6-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和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等]反应而获得的单体,以及
通过借助公知的方法使C1-26醇(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叔丁醇、戊醇、庚醇、辛醇、2-乙基己醇、壬醇、癸醇、十一烷醇、月桂醇、十二烷醇、肉豆蔻醇、十五烷醇、鲸蜡醇、十七烷醇、硬脂醇、异硬脂醇、反油醇、油醇、亚油醇、亚麻醇、十九烷醇、二十一烷醇、山萮醇、瓢儿莱醇(erucyl alcohol)等)与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C2-30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2-(0-[1'-甲基丙叉基氨基]羧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3,5-二甲基吡唑基)羰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1,1-(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反应而获得的单体等。
具有脲基的单体:例如,通过借助公知的方法使C3-22胺[伯胺(正丁胺、叔丁胺、丙胺、和异丙胺等)、仲胺(二正乙胺、二正丙胺、二正丁胺等)、苯胺、和环己胺等]与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C2-30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单体等。
具有羧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羧基乙酯。
其中,期望使用具有腈基、酰氨基、氨基甲酸酯基、羟基或脲基的单体。具有烯属不饱和键和至少一种选自由腈基、酰氨基、氨基甲酸酯基、羟基和脲基组成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是进一步更优选的。使用这些单体,聚合物A的熔点倾向于高,并且耐热贮存稳定性倾向于改善。室温附近的弹性也更高,并且耐久性倾向于得以改善。
作为第二聚合性单体,还可以优选使用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vinyl caprylate)、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新戊酸乙烯酯和辛酸乙烯酯(vinyl octylate)等乙烯基酯类。乙烯基酯类为非共轭单体,并且与第一聚合性单体具有低的反应性。认为这使得在聚合物A中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更容易聚集并且形成键合的状态,从而提高聚合物A的结晶性并且使得更容易实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
第二聚合性单体优选具有烯属不饱和键,并且更优选具有一个烯属不饱和键。
此外,第二聚合性单体优选为选自由下式(A)和(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式中,X表示单键或C1-6亚烷基,和R1表示腈基(-C≡N)、酰氨基(-C(=O)NHR10(R10为氢原子或C1-4烷基))、羟基、-COOR11(R11为C1-6(优选为C1-4)烷基或C1-6(优选为C1-4)羟基烷基)、氨基甲酸酯基(-NHCOOR12(R12为C1-4烷基))、脲基(-NH-C(=O)-N(R13)2(其中各R1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优选为C1-4)烷基))、-COO(CH2)2NHCOOR14(R14为C1-4烷基)或者-COO(CH2)2-NH-C(=O)-N(R15)2(其中各R1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优选为C1-4)烷基)。
优选地,R1为腈基(-C≡N)、酰氨基(-C(=O)NHR10(R10为氢原子或C1-4烷基))、羟基、-COOR11(R11为C1-6(优选为C1-4)烷基或C1-6(优选为C1-4)羟基烷基)、脲基(-NH-C(=O)-N(R13)2(其中各R1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优选为C1-4)烷基))、-COO(CH2)2NHCOOR14(R14为C1-4烷基)或者-COO(CH2)2-NH-C(=O)-N(R15)2(其中各R1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优选为C1-4)烷基)。
R2为C1-4烷基,并且各R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聚合物A优选为乙烯基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可以为例如包含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的聚合物。烯属不饱和键为可自由基聚合的碳-碳双键,并且实例包括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等。
聚合物A也可以包含源自式(1)和(2)的范围之外(即,与第一聚合性单体和第二聚合性单体不同)的第三聚合性单体的第三单体单元,只要保持上述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与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的摩尔比即可。
在作为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实例给出的单体中,不满足上述式(1)或式(2)的那些单体可以用作第三聚合性单体。
例如,也可以使用以下单体:如苯乙烯和邻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和它们的衍生物,以及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当这些单体满足式(1)或(2)时,它们可以用作第二聚合性单体。
第三聚合性单体优选为选自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调色剂颗粒包含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脱模剂。如果分子量为1,000以上,则与聚合物A的相容性较小,并且发生相分离。由于在定影期间脱模剂更可能渗出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因此改善了脱模性。
如果脱模剂的分子量小于1,000,则在调色剂颗粒中脱模剂很可能与聚合物A相容,并且在定影期间不太可能渗出,从而降低脱模性。此外,与聚合物A相容意味着聚合物A的结晶性降低,并且由于较低的熔点,使得耐热贮存稳定性很可能降低。
脱模剂的分子量为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峰值分子量(Mp)。测量方法如下所述。
脱模剂的分子量优选为1,500以上。没有特别的上限,但是为了确保脱模性,其优选为10,000以下、或者更优选为5,000以下。
对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分子量为1,000以上即可,而实例包括以下。
脂肪族烃系蜡: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低分子量烯烃共聚物、费-托蜡、以及这些的氧化物和酸加合蜡。
也可以使用主要由脂肪酸酯组成的酯蜡。从分子量的观点,酯蜡优选为三官能以上的酯蜡,或者更优选为四官能以上的酯蜡。
三官能以上的酯蜡例如通过使三官能以上的酸与线性长链饱和醇缩合,或者通过三官能以上的醇与线性长链饱和脂肪酸合成而获得。
可以用于酯蜡的三官能以上的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给出的那些。也可以使用多种酯蜡的混合物。
实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丙烷、赤藓糖醇、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这些的缩合物的实例包括如二甘油、三甘油、四甘油、六甘油和十甘油(所谓的聚甘油)等甘油缩合产物,如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三羟甲基丙烷等三羟甲基丙烷缩合产物,以及如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等季戊四醇缩合产物。
其中,具有支化结构的醇是优选的,并且季戊四醇或二季戊四醇是更优选的。二季戊四醇是特别优选的。
对于线性长链饱和脂肪酸,可以优选使用由通式CnH2n+1COOH表示、其中n为5至28的饱和脂肪酸。
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并且也可以使用混合物:己酸、辛酸(caprylic acid)、辛酸(octylic acid)、壬酸、癸酸、十二烷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山萮酸。考虑到蜡的熔点,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山萮酸是优选的。
三官能以上的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偏苯三酸和丁烷四羧酸,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混合物。
对于线性长链饱和醇,可以优选使用由通式CnH2n+1OH表示、其中n为5至28的饱和醇。
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并且也可以使用混合物:辛醇、月桂醇、肉豆蔻醇、棕榈醇、硬脂醇和山萮醇。考虑到蜡的熔点,肉豆蔻醇、棕榈醇、硬脂醇和山萮醇是优选的。
脱模剂优选包含脂肪族烃系蜡,并且更优选为脂肪族烃系蜡。由于脂肪族烃系蜡具有低的极性,所以它们在定影期间更容易从聚合物A渗出。
在调色剂颗粒中脱模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至30.0质量%、或者更优选为2.0质量%至25.0质量%。如果调色剂颗粒中脱模剂的含量在该范围内,则在定影期间更容易确保脱模性。如果该含量为1.0质量%以上,则调色剂脱模性良好。如果该含量为30.0质量%以下,则脱模剂不太可能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露出,并且获得良好的耐热贮存稳定性。
脱模剂的熔点优选为60℃至120℃。如果脱模剂的熔点在该范围内,则在定影期间它更容易熔融并且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渗出,并且更可能提供脱模效果。该熔点更优选为70℃至100℃。如果熔点为60℃以上,则脱模剂不太可能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露出,并且获得良好的耐热贮存稳定性。如果熔点为120℃以下,则脱模剂在定影期间适当地熔融,从而产生良好的低温定影性和耐污损性。
假定聚合物A的SP值取作SP3(J/cm3)0.5并且脱模剂的SP值取作SPw(J/cm3)0.5,则SP3和SPw优选满足下式(3):
(SP3-SPw)≥1.00...(3)。
如果SP3-SPw如式(3)所示,则聚合物A和脱模剂很可能在调色剂中相分离。脱模剂还具有比聚合物A更低的极性。结果,在定影期间脱模剂很可能有效地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渗出,并且脱模性倾向于改善。
以下说明SP3和SPw的计算方法。(SP3-SPw)优选为1.50以上。没有特别的上限,但是优选地其为10.00以下、或者更优选为5.00以下。
为了维持调色剂的结晶性的目的,聚合物A的酸值优选为30.0mgKOH/g以下、或者更优选为20.0mgKOH/g以下。
如果酸值为30.0mgKOH/g以下,则不太可能抑制聚合物A的结晶化,并且易于控制熔点。酸值没有特别的下限,优选为0mgKOH/g以上。
通过GPC测量的聚合物A的四氢呋喃(THF)-可溶性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至200,000、或者更优选为20,000至150,000。如果Mw在该范围内,则容易维持室温附近的弹性。
为了实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贮存稳定性两者,聚合物A的熔点优选为50℃至80℃、或者更优选为53℃至70℃。如果聚合物A的熔点为50℃以上,则获得良好的耐热贮存稳定性,而如果其为80℃以下,则获得良好的低温定影性。
聚合物A的熔点可以通过调整所用的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种类和量以及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种类和量来调整。
粘结剂树脂中聚合物A的含量优选为50.0质量%以上。如果其为50.0质量%以上,则调色剂可以容易地维持迅速熔融性,并且低温定影性得以改善。更优选地,该含量为80.0质量%至100质量%,并且最优选地,粘结剂树脂为聚合物A。
除聚合物A之外可以用作粘结剂树脂的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系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环氧树脂。其中,从电子照相特性的观点,乙烯基系树脂、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是优选的。
可以用于乙烯基系树脂的聚合性单体包括可以用于如上所述的第一聚合性单体、第二聚合性单体和第三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性单体。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聚酯树脂可以通过二元以上的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反应而获得。
多元羧酸的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丙二酸和十二烯基琥珀酸等二元酸,以及它们的酸酐和低级烷基酯;如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和柠康酸等脂肪族不饱和二羧酸;和1,2,4-苯三羧酸和1,2,5-苯三羧酸,以及它们的酸酐和低级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者使用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亚烷基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亚烷基醚二醇(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脂环族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双酚类(双酚A);和脂环族二醇的烯化氧(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合物。亚烷基二醇和亚烷基醚二醇的烷基部分可以为直链或支化的。其它实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等。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者使用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如乙酸或苯甲酸等一元酸、或者如环己醇或苄醇等一元醇来调整酸值或羟值。
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酯交换法或直接缩聚法。
接着讨论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是二醇与包含二异氰酸酯基的物质的反应产物,并且通过调整二醇和二异氰酸酯可以获得具有各种功能的树脂。
二异氰酸酯组分的实例包括以下:包含6至20个碳原子(此处和以下,不包括NCO基团中的碳原子)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包含2至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包含4至15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以及这些二异氰酸酯的改性物(包含氨基甲酸酯基、碳二亚胺基、脲基甲酸酯基、脲基、缩二脲基、脲二酮基、脲亚胺基、异氰脲酸酯基或噁唑烷酮基的改性物(以下也称为“改性异氰酸酯”))、以及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间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或对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XDI)、和α,α,α',α'-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亚乙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
其中,包含6至15个碳原子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包含4至1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或者包含4至15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是优选的,并且XDI、IPDI和HDI是特别优选的。
除二异氰酸酯组分以外,也可以使用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可以用于聚氨酯树脂的二醇组分包括与上述可以用于聚酯树脂的二元醇类似的组分。
调色剂也可以包含着色剂。着色剂的实例包括公知的有机颜料、有机染料、无机颜料、以及作为黑色着色剂的炭黑和磁性颗粒。也可以使用通常用于调色剂的其它着色剂。
黄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配合物、次甲基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具体地,可以优选使用C.I.颜料黄12、13、14、15、17、62、74、83、93、94、95、109、110、111、128、129、147、155、168和180。
品红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缩合偶氮化合物、二酮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具体地,可以优选使用C.I.颜料红2,3,5,6,7,23,48:2,48:3,48:4,57:1,81:1,122,144,146,166,169,177,184,185,202,206,220,221和254。
青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铜酞菁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蒽醌化合物、和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具体地,可以优选使用C.I.颜料蓝1,7,15,15:1,15:2,15:3,15:4,60,62和66。
基于色相角、色度、明度、耐候性、OHP透明性、和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的考虑来选择着色剂。
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1.0至20.0质量份。当使用磁性颗粒作为着色剂时,其含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粘结剂树脂优选为40.0至150.0质量份。
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色剂中包含电荷控制剂。也可以将电荷控制剂外部添加至调色剂。通过配混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电荷特性稳定并且将摩擦带电量控制在适合于显影系统的水平。
可以使用公知的电荷控制剂,并且能提供快速带电速度并且稳定地维持均匀带电量的电荷控制剂是特别期望的。
作为用于赋予调色剂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螯合物是有效的,并且实例包括单偶氮金属化合物,乙酰丙酮金属化合物,和使用芳香族羟基羧酸(oxycarboxylic acid)、芳香族二羧酸、羟基羧酸和二羧酸系的金属化合物。
用于赋予调色剂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苯胺黑、季铵盐、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二有机锡硼酸盐类、胍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
电荷控制剂的含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01至20.0质量份、或者更优选为0.5至10.0质量份。
调色剂颗粒可以原样用作调色剂,或者可以将如无机细颗粒等外部添加剂添加至调色剂颗粒以获得调色剂。
优选地将无机细颗粒添加至调色剂颗粒中。用于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无机细颗粒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细颗粒、氧化钛细颗粒、氧化铝细颗粒和这些的复合氧化物颗粒。在无机细颗粒中,对于改善流动性和带电均匀性,二氧化硅细颗粒和氧化钛细颗粒是期望的。
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实例包括通过卤化硅的气相氧化生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或干式二氧化硅,和由水玻璃生产的湿式二氧化硅。其中,在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表面或内部包含少量Na2O或SO3 2-或者具有少量硅烷醇基的干式二氧化硅是优选的。此外,干式二氧化硅也可以为在制造工艺中使用如氯化铝或氯化钛等金属卤化物化合物与卤化硅化合物一起制造的二氧化硅与其它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细颗粒。
更期望使用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因为通过使二氧化硅细颗粒疏水化处理,可以调整调色剂的带电量并且改善环境稳定性和高湿度环境下的调色剂特性。疏水化处理防止二氧化硅细颗粒吸收水分,使带电量得以维持并且产生良好的显影性能和转印性。
用于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疏水化处理的处理剂可以是硅油、硅烷化合物、硅烷偶联剂或者其它有机硅化合物或有机钛化合物。这些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其中,用硅油处理的二氧化硅细颗粒是优选的。
尽管由于在定影期间脱模剂渗出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使得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可以防止围绕定影构件的卷绕,但是因为调色剂中的聚合物A是高度结晶性的,由于在定影后聚合物A的再结晶化而导致在定影图像的表面上会产生微小的凹凸。结果光泽度会下降。因此,为了维持高的光泽度,期望使调色剂颗粒表面难以再结晶化。
由于硅油与聚合物A相容并且倾向于抑制再结晶化,因此如果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存在经硅油处理的二氧化硅细颗粒,则抑制调色剂的再结晶化并且不太可能在定影图像的表面上形成微小的凹凸。这用于防止光泽度的损失。
作为用于处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硅油,可以使用公知的硅油,而没有任何特别限定,但是直链硅氧烷是特别期望的。
具体实例包括二甲基硅油、烷基改性的硅油、α-甲基苯乙烯改性的硅油、氟改性的硅油和甲基氢硅油。用于处理的硅油的粘度优选为30mm2/s至1200mm2/s、或者更优选为70mm2/s至800mm2/s。
硅油处理方法可以为例如在如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中直接地混合二氧化硅细颗粒和硅油的方法,或者在用硅油对二氧化硅细颗粒喷雾的同时将其搅拌的方法。也可以将硅油溶解或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优选地用有机酸等调整为pH4)中,然后与二氧化硅细颗粒混合,之后除去溶剂。另一种方法是将二氧化硅细颗粒置于反应槽中,在氮气气氛下搅拌的同时添加醇水,然后将硅油系处理溶液引入反应槽中以进行表面处理,最后加热并搅拌以除去溶剂。
二氧化硅细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优选为5nm至20nm。在该范围内,调色剂的流动性倾向于得以改善。
无机细颗粒的含量相对于10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1至4.0质量份、或者更优选为0.2至3.5质量份。
也期望将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30nm至500nm、或者更优选为50nm至300nm的二氧化硅颗粒添加至调色剂颗粒中。当添加该二氧化硅颗粒时,它充分地起到间隔物颗粒的作用,并且可以控制显影辊隙和调节构件辊隙中的调色剂劣化。
二氧化硅颗粒可以以与上述二氧化硅细颗粒相同的方式制造,但是优选通过溶胶-凝胶法制造。在溶胶-凝胶法中,烷氧基硅烷在包含水的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下水解,并且缩合以获得二氧化硅溶胶悬浮液,然后除去溶剂,并且将产物干燥并制成颗粒。通过该溶胶-凝胶法获得的二氧化硅颗粒具有合适的粒径和粒度分布,并且因为它也是单分散的和球形的,因此它可以容易均匀地分散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并且也可以发挥稳定的间隔物效果以降低调色剂的物理附着力。
如同二氧化硅细颗粒,二氧化硅颗粒也优选进行疏水化处理。
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30nm至500nm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1至2.0质量份。
在本构造的范围内,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如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溶解悬浮法或粉碎法等任何公知的常规方法来制造,但是优选通过悬浮聚合法来制造。
例如,将用于生成包含聚合物A的粘结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和脱模剂可以根据需要与如着色剂等其它添加剂混合在一起,以获得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然后,将该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添加至连续相(如水系溶剂,其中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分散稳定剂)。然后,在连续相(水系溶剂)中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颗粒,并且使这些颗粒中包含的聚合性单体聚合。以该方式可以获得调色剂颗粒。
以下给出调色剂和调色剂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质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聚合物A中源自各种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百分含量的测量方法
聚合物A中源自各种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以下条件下通过1H-NMR来测量。
·测量装置:FT NMR装置JNM-EX400(JEOL Ltd.)
·测量频率:400MHz
·脉冲条件:5.0μs
·频率范围:10,500Hz
·累积次数:64
·测量温度:30℃
·样品:通过将50mg测量样品置于内径为5mm的样品管中,添加作为溶剂的氘代氯仿(CDCl3),并且将其在40℃的恒温槽中溶解来制备。
在所得1H-NMR图中归属于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中,选择独立于归属于源自其它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的峰,并且计算该峰的积分值S1
类似地,从归属于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中,选择独立于归属于源自其它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的峰,并且计算该峰的积分值S2
此外,当使用第三聚合性单体时,从归属于源自第三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中,选择独立于归属于源自其它的单体单元的构成元素的峰的峰,并且计算该峰的积分值S3
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使用积分值S1、S2和S3如下确定。n1、n2和n3是对于各链段观察到的峰所归属的构成元素中的氢原子数。
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率(mol%)={(S1/n1)/((S1/n1)+(S2/n2)+(S3/n3)}×100
如下类似地确定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和第三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率。
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率(mol%)={(S2/n2)/((S1/n1)+(S2/n2)+(S3/n3)}×100
源自第三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率(mol%)={(S3/n3)/((S1/n1)+(S2/n2)+(S3/n3)}×100
当将不含氢原子的聚合性单体用于聚合物A中除乙烯基以外的构成元素时,通过13C-NMR、使用13C作为测量的核、以单脉冲模式进行测量,并且以与通过1H-NMR相同的方式计算比率。
当通过悬浮聚合法制造调色剂时,由于脱模剂和其它树脂的峰重叠,因而可能观察不到独立的峰。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不能计算出聚合物A中源自各种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此情况下,在不使用脱模剂或其它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行类似的悬浮聚合来制造聚合物A'并且作为聚合物A来分析。
SP值的计算方法
SP12、SP22和SPw按照由Fedors提出的计算方法如下求得。
对于聚合性单体和脱模剂各自的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从“Polym.Eng.Sci.,14(2),147-154(1974)”中记载的表中确定蒸发能(Δei)(cal/mol)和摩尔体积(Δvi)(cm3/mol),并且(4.184×ΣΔei/ΣΔvi)0.5作为SP值(J/cm3)0.5给出。
对于双键通过聚合而断裂的相同聚合性单体的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或原子团,通过类似方法计算SP11和SP21
通过求得源自构成聚合物A的各种聚合性单体的各种单体单元的蒸发能(Δei)和摩尔体积(Δvi),将它们乘以聚合物A中各种单体单元的摩尔比(j),然后将各种单体单元的蒸发能之和除以摩尔体积之和,由下式(4)计算SP3
SP3={4.184×(Σj×ΣΔei)/(Σj×ΣΔvi)}0.5...(4)
脱模剂的分子量的测量方法
脱模剂的分子量(Mp)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如下测量。将特级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添加至凝胶色谱用邻二氯苯中以使浓度为0.10质量/体积%,并且在室温下溶解。
将脱模剂和添加有BHT的邻二氯苯置于样品箱中,并且在设定为150℃的热板上加热以使脱模剂溶解。一旦脱模剂溶解,就将其置于预热的过滤器单元中,并且设置在主单元中。将通过过滤器单元的样品取作GPC样品。将样品溶液调整为0.15质量%的浓度。使用该样品溶液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
·装置:HLC-8121GPC/HT(Tosoh)
·检测器:高温RI
·柱:TSK凝胶GMHHR-H HT(2)(Tosoh)
·温度:135.0℃
·溶剂:凝胶色谱用邻二氯苯(以0.10质量/体积%添加BHT)
·流速:1.0mL/min
·注入体积:0.4mL
使用标准聚苯乙烯树脂(例如,TSK标准聚苯乙烯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1、A-5000、A-2500、A-1000、A-500,Tosoh Corporation)制成的分子量校准曲线用于计算脱模剂的分子量。
聚合物A的Mw的测量方法
聚合物A的THF-可溶性组分的分子量(Mw)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如下测量。
首先,将样品在室温下经24小时的过程溶解于四氢呋喃(THF)中。将所得溶液通过孔径为0.2μm的耐溶剂性膜过滤器(Maishori Disk,Tosoh Corp.)过滤,以获得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中THF-可溶性组分的浓度调整为约0.8质量%。使用该样品溶液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
·装置:HLC8120GPC(检测器:RI)(Tosoh Corp.)
·柱:Shodex KF-801、802、803、804、805、806、807(总计7)(Showa Denko)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min
·烘箱温度:40.0℃
·样品注入体积:0.10mL
使用标准聚苯乙烯树脂(例如,TSK标准聚苯乙烯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1、A-5000、A-2500、A-1000、A-500,Tosoh Corp.)制成的分子量校准曲线用于计算样品的分子量。
熔点的测量方法
聚合物A和脱模剂的熔点使用DSC Q1000(TA Instruments)在以下条件下测量。
升温速度:10℃/min
测量开始温度:20℃
测量结束温度:180℃
铟和锌的熔点用于装置检测部的温度校正,并且铟的熔化热用于热值的校正。
具体地,精确称量5mg样品,置于铝盘中,并且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空的银盘用作参照。
第一次升温期间的最大吸热峰的峰值温度作为熔点给出。
当存在多个峰时,最大吸热峰为吸热量最大的峰。
酸值的测量方法
酸值为中和1g样品中所含的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mg数。本发明中聚合物A的酸值根据JIS K 0070-1992来测量,并且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1)试剂制备
通过将1.0g酚酞溶解于90mL乙醇(95vol%)中并且添加离子交换水至总计100mL来获得酚酞溶液。
将7g特级氢氧化钾溶于5mL水中,并且通过添加乙醇(95vol%)使其为1L。在避免与二氧化碳等接触的同时将其置于耐碱性容器中,使其静置3天,并且过滤以获得氢氧化钾溶液。将所得氢氧化钾溶液贮存在耐碱性容器中。由当将25mL 0.1mol/L的盐酸引入锥形瓶中时,添加几滴酚酞溶液,并且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时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求得该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根据JIS K 8001-1998制备0.1mol/L的盐酸。
(2)操作
(A)主试验
将2.0g聚合物A的粉碎样品精确称量至200mL锥形瓶中,添加100mL甲苯:乙醇(2:1)混合溶液,并且经5小时的过程溶解样品。然后添加几滴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并且使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取作指示剂的淡粉色持续30秒。
(B)空白试验
通过相同的过程,但是在不使用任何样品(即,仅使用甲苯:乙醇(2:1)混合溶液)的情况下进行滴定。
(3)通过将获得的结果代入下式中来计算酸值。
A=[(C-B)×f×5.61]/S
此处,A:酸值(mgKOH/g),B: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C:主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f: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S:样品的质量(g)。
二氧化硅细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的测量方法
二氧化硅细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粒径用S4700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Ltd.)来观察,测量100个颗粒的长径,并且将平均值作为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给出。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配方中的份均基于质量。
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单体的制备
将50.0份甲醇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在搅拌下在40℃下滴加5.0份KarenzMOI(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Showa Denko)。滴加结束后,在温度维持在40℃的情况下将其搅拌2小时。然后在蒸发器中除去未反应的甲醇以制备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单体。
具有脲基的单体的制备
将50.0份二丁胺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在搅拌下在室温下滴加5.0份KarenzMOI(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Showa Denko)。滴加结束后,将其搅拌2小时。然后在蒸发器中除去未反应的二丁胺以制备具有脲基的单体。
聚合物A0的制备
将以下材料在氮气气氛中装入配备有回流冷凝器、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器中。
·甲苯 100.0份
·单体组合物 100.0份
(单体组合物是以下丙烯酸山萮醇酯、甲基丙烯腈和苯乙烯的以下比例的混合物。)
·丙烯酸山萮醇酯(第一聚合性单体) 67.0份(28.9mol%)
·甲基丙烯腈(第二聚合性单体) 22.0份(53.8mol%)
·苯乙烯(第三聚合性单体) 11.0份(17.3mol%)
·聚合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Perbutyl PV,NOF Corp.) 0.5份
将反应器内容物以200rpm搅拌,加热至70℃,并且聚合12小时,以获得溶解于甲苯中的单体组合物的聚合物的溶液。接着,将该溶液冷却至25℃,并且在搅拌下添加至1,000.0份甲醇中以使甲醇不溶性组分沉淀。将所得的甲醇不溶性组分滤出,进一步用甲醇洗涤,并且在40℃下真空干燥24小时以获得聚合物A0。聚合物A0具有68,400的重均分子量(Mw),0.0mgKOH/g的酸值,和62℃的熔点。
该聚合物A0的NMR分析显示,其包含28.9mol%源自丙烯酸山萮醇酯的单体单元、53.8mol%源自甲基丙烯腈的单体单元和17.3mol%源自苯乙烯的单体单元。
非结晶性树脂的制备
在添加以下原料的同时,将氮气引入加热干燥的双颈烧瓶中。
·聚氧化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30.0份
·聚氧化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33.0份
·对苯二甲酸 21.0份
·十二烯基琥珀酸 15.0份
·氧化二丁锡 0.1份
通过减压操作用氮气吹扫该体系,并且在215℃下搅拌5小时。然后继续搅拌,同时在减压下将温度逐渐升高至230℃,并且维持另外的2小时。一旦达到粘稠的状态,就将其空气冷却以停止反应并且合成非结晶性聚酯作为非结晶性树脂。非结晶性树脂具有5,200的Mn,23,000的Mw,和55℃的Tg。
二氧化硅细颗粒的制备
将10.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度=100mm2/s)喷雾至100份气相法二氧化硅(商品名AEROSIL 380S,BET比表面积380m2/g,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7nm,Nippon Aerosil Co.)上,并且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在搅拌下将二氧化硅加热至300℃,并且搅拌另外的2小时以制备二氧化硅细颗粒1。
未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处理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用作二氧化硅细颗粒2。
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
将542.7份甲醇、42.0份纯水和47.1份28质量%的氨水置于配备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3L玻璃制反应器中,并且混合。将所得溶液调整为35℃,并且搅拌,同时开始添加1100.0份四甲氧基硅烷和395.2份5.4质量%氨水。滴加两者,经7小时的过程滴加四甲氧基硅烷,经6小时的过程滴加氨水。
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另外的0.2小时以进行水解并且获得球状溶胶-凝胶二氧化硅细颗粒的甲醇水分散液。然后将该分散液在减压下在80℃下彻底地干燥,以获得预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预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20nm。
接着,将100.0份预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置于反应器中,并且在氮气气氛下在搅拌下用由5.0份正己烷稀释的5.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度=100mm2/s)的溶液喷雾。然后将该混合物在氮气流中在300℃下搅拌和干燥60分钟,并且冷却以获得二氧化硅颗粒。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20nm。
实施例1
通过悬浮聚合法的调色剂的制造
调色剂颗粒1的制造
·单体组合物 100.0份
(单体组合物是以下丙烯酸山萮醇酯、甲基丙烯腈和苯乙烯的以下比例的混合物。)
·丙烯酸山萮醇酯(第一聚合性单体) 67.0份(28.9mol%)
·甲基丙烯腈(第二聚合性单体) 22.0份(53.8mol%)
·苯乙烯(第三聚合性单体)11.0份(17.3mol%)
·颜料蓝15:3 6.5份
·二叔丁基水杨酸铝 1.0份
·脱模剂1 10.0份
(脱模剂1:Excerex 30050B,分子量(Mp)2,700,熔点91℃,Mitsui Chemicals,Inc.)
·甲苯 100.0份
制备由上述材料组成的混合物,装入磨碎机(Nippon Coke&Engineering)中,并且用直径为5mm的氧化锆珠以200rpm分散2小时,以获得原料分散液。
同时,将735.0份离子交换水和16.0份磷酸三钠(12-水合物)添加至设置有Homomixer高速搅拌器(Primix)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并且在温度升高至60℃的同时以12,000rpm搅拌。添加9.0份碳酸钙(2-水合物)溶解于65.0份离子交换水中的碳酸钙水溶液,并且在温度维持在60℃的情况下在12,000rpm下搅拌30分钟。添加10%的盐酸以将pH调整为6.0,并且获得包含分散稳定剂的水系介质。
接着,将上述原料分散液转移至配备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并且在温度升高至60℃的同时以100rpm搅拌。然后添加8.0份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NOF:PerbutylPV)作为聚合引发剂,并且在温度维持在60℃的情况下在100rpm下搅拌5分钟,然后用高速搅拌装置在12,000rpm下在搅拌下将混合物添加至作为介质的水系介质中。然后将温度维持在60℃,同时用高速搅拌装置在12,000rpm下继续搅拌20分钟,以获得造粒液。
将该造粒液转移至配备有回流冷凝器、搅拌器、温度计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器中,并且在温度升高至70℃的同时,在氮气气氛中在150rpm下搅拌。然后在温度维持在70℃的情况下,在150rpm下进行聚合反应10小时。然后从反应器中移除回流冷凝器,将反应溶液的温度升高至95℃,并且在温度维持在95℃的情况下,将溶液在150rpm下搅拌5小时,以除去甲苯并且获得调色剂颗粒分散液。
将所得调色剂颗粒分散液在150rpm下搅拌的同时冷却至20℃,然后维持搅拌,同时添加稀盐酸以使pH达到1.5并且溶解分散稳定剂。将固体滤出,并且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后,在40℃下将其真空干燥24小时,以获得包含单体组合物的聚合物A1的调色剂颗粒1。
此外,除不使用颜料蓝15:3、二叔丁基水杨酸铝或脱模剂1以外,与调色剂颗粒1的制造方法相同地也获得聚合物A1'。聚合物A1'具有56,000的重均分子量(Mw),0.0mgKOH/g的酸值,和62℃的熔点。当通过NMR分析聚合物A1时,发现其包含28.9mol%源自丙烯酸山萮醇酯的单体单元、53.8mol%源自甲基丙烯腈的单体单元和17.3mol%源自苯乙烯的单体单元。因为聚合物A1和聚合物A1'以相同的方式制备,所以判断它们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调色剂1的制备
对调色剂颗粒1进行外部添加。将1.8份二氧化硅细颗粒1和0.3份二氧化硅颗粒与100.0份调色剂颗粒1在亨舍尔混合机(Mitsui Mining)中干式混合5分钟以获得调色剂1。所得调色剂1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表1]
在表中,C.E.表示“比较例”。
[表2-1]
在表中,C.E.表示“比较例”,C.表示“比较”,SP表示“悬浮聚合法”,EA表示“乳化聚集法”,DS表示“溶解和悬浮法”,和P表示“粉碎法”。
[表2-2]
在表中,C.E.表示“比较例”,C.表示“比较”,SP表示“悬浮聚合法”,EA表示“乳化聚集法”,DS表示“溶解和悬浮法”,P表示“粉碎法”,和AH表示“脂肪族烃系”。
[表3]
实施例2至26、35、36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所用单体组合物和脱模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调色剂颗粒2至26、35和36。脱模剂的种类示于表4中。
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外部添加以获得调色剂2至26、35和36。物理特性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表4]
脱模剂1至4:Mitsui Chemicals,Inc.
脱模剂7:Nippon Seiro Co.,Ltd.
实施例27
通过在亨舍尔混合机(Mitsui Mining)中将1.8份二氧化硅细颗粒2和0.3份二氧化硅颗粒与100.0份调色剂颗粒27干式混合5分钟来获得调色剂27。所得调色剂27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实施例28
通过在亨舍尔混合机(Mitsui Mining)中将1.8份二氧化硅细颗粒1与100.0份调色剂颗粒28干式混合5分钟来获得调色剂28。所得调色剂28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实施例35
通过在亨舍尔混合机(Mitsui Mining)中将1.8份二氧化硅细颗粒1和0.3份二氧化硅颗粒与100.0份调色剂颗粒35干式混合5分钟来获得调色剂35。所得调色剂35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表5]
在表中,C.E.表示“比较例”,C.表示“比较”。
实施例29
通过乳化聚集法的调色剂的制备
聚合物分散液的制备
·甲苯 300.0份
·聚合物A0 100.0份
将这些材料精确称量、混合,并且在90℃下溶解。
另外,将5.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0.0份月桂酸钠添加至700.0份离子交换水中,并且在90℃下加热和溶解。然后将之前的甲苯溶液与该水溶液混合,并且用T.K.Robomix超高速混合机(Primix)在7,000rpm下搅拌。用Nanomizer高压冲击式分散机(Yoshida Kikai)在200MPa的压力下将其乳化。然后用蒸发器除去甲苯,并且用离子交换水调整浓度,以获得聚合物细颗粒浓度为20%的聚合物分散液。
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聚合物细颗粒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40μm。
脱模剂分散液1的制备
·脱模剂1 100.0份
·Neogen RK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Daiichi Kogyo Seiyaku) 5.0份
·离子交换水 395.0份
将这些材料精确称量,装入具有附接的搅拌装置的混合容器中,加热至90℃,然后通过再循环进入Clearmix W-Motion(M Technique)中分散60分钟。分散条件如下。
·转子外径 3cm
·间隙 0.3mm
·转子速度 19,000r/min
·筛网转数 19,000r/min
在分散后,在转子速度为1,000r/min、筛网转数为0r/min、冷却速度为10℃/min的条件下将其冷却至40℃,以获得脱模剂细颗粒1的浓度为20%的脱模剂分散液1。
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脱模剂细颗粒1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15μm。
着色剂分散液1的制备
·着色剂 50.0份
(青色颜料,Dainichi Seika颜料蓝15:3)
·Neogen RK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Daiichi Kogyo Seiyaku) 7.5份
·离子交换水 442.5份
将这些材料精确称量、混合、溶解,并且用Nanomizer高压冲击式分散机(YoshidaKikai)分散1小时以使着色剂分散,并且获得着色剂细颗粒1的浓度为10%的着色剂分散液1。
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着色剂细颗粒1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20μm。
调色剂29的制造
将这些材料装入圆底不锈钢烧瓶中,并且混合。然后用Ultra Turrax T50均化器(IKA)在5,000r/min下将其分散10分钟。添加1.0%硝酸水溶液以将pH调整为3.0,然后在加热用水浴中使用搅拌叶片在调整转数使得可以搅拌混合液的同时,将混合液加热至58℃。用Coulter Multisizer III适当地检查所得聚集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一旦形成重均粒径(D4)为6.0μm的聚集颗粒,则用5%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整为9.0。然后继续搅拌,同时将混合物加热至75℃。然后将其在75℃维持1小时以使聚集颗粒融合。
然后将其冷却至50℃,并且维持3小时以促进聚合物的结晶化。
然后将其冷却至25℃,进行过滤和固液分离,并且用离子交换水洗涤。洗涤结束后,用真空干燥机将其干燥以获得重均粒径(D4)为6.07μm的调色剂颗粒29。
与实施例1相同地对调色剂颗粒29进行外部添加以获得调色剂29。调色剂29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实施例30
通过溶解和悬浮法的调色剂的制备
细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683.0份水、11.0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EO)加合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 RS-30,Sanyo Chemical)、130.0份苯乙烯、138.0份甲基丙烯酸、184.0份丙烯酸正丁酯和1.0份过硫酸铵装入具有附接的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并且在400rpm下搅拌15分钟以获得白色悬浮液。将其加热以使体系内的温度升高至75℃,并且反应5小时。
添加另外的30.0份1%过硫酸铵水溶液,并且在75℃下使其熟化5小时以获得乙烯基聚合物细颗粒分散液1。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细颗粒分散液1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15μm。
着色剂分散液2的制备
·C.I.颜料蓝15:3 100.0份
·乙酸乙酯 150.0份
·玻璃珠(1mm) 200.0份
将这些材料置于耐热性玻璃容器中,并且用油漆振动器分散5小时,并且用尼龙筛除去玻璃珠以获得着色剂分散液2。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该着色剂分散液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20μm。
脱模剂分散液2的制备
·脱模剂1 20.0份
·乙酸乙酯 80.0份
将它们置于可密封的反应器中,并且在80℃下加热和搅拌。然后在50rpm的温和搅拌下经3小时的过程将体系冷却至25℃,以获得乳白色液体。
将该溶液与30.0质量份直径为1mm的玻璃珠一起置于耐热性容器中,并且用油漆振动器(Toyo Seiki)分散3小时,并且用尼龙筛除去玻璃珠以获得脱模剂分散液2。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脱模剂分散液2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23μm。
油相的制备
·聚合物A0 100.0份
·乙酸乙酯 85.0份
将这些材料置于烧杯中并且用Disper(Tokushu Kika)在3,000rpm下搅拌1分钟。
·脱模剂分散液2(固成分20%) 50.0份
·着色剂分散液2(固成分40%) 12.5份
·乙酸乙酯 5.0份
然后将这些材料置于烧杯中并且用Disper(Tokushu Kika)在6,000rpm下搅拌3分钟以制备油相。
水相的制备
·细颗粒分散液1 15.0份
·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水溶液(Eleminol MON7,Sanyo ChemicalIndustries) 30.0份
·离子交换水 955.0份
将这些材料置于烧杯中,并且用Disper(Tokushu Kika)在3,000rpm下搅拌3分钟以制备水相。
调色剂30的制造
将油相添加至水相中,并且用TK均化器(Tokushu Kika)在10,000rpm下分散10分钟。然后在30℃下在50mmHg的减压下经30分钟除去溶剂。然后将其过滤,并且重复过滤和在离子交换水中再分散的操作,直至浆料的电导率为100μS,以除去表面活性剂并且获得滤饼。
将该滤饼真空干燥,然后空气分级以获得调色剂颗粒30。
与实施例1相同地对调色剂颗粒30进行外部添加以获得调色剂30。调色剂30的物理特性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实施例31
通过粉碎法的调色剂的制备
在FM混合机(Nippon Coke&Engineering)中将这些材料预混合,并且用双螺杆混炼挤出机(Ikegai Corp.PCM-30)熔融混炼。
将所得的混炼产物冷却,在锤磨机中粗粉碎,然后在机械式粉碎机(TurboIndustries T-250)中粉碎,并且用利用附壁效应(Coanda effect)的多级分级机对所得的细粉末分级,以获得重均粒径(D4)为7.0μm的调色剂颗粒31。
与实施例1相同地对调色剂颗粒31进行外部添加以获得调色剂31。调色剂31的物理特性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实施例32至34
非结晶性树脂分散液的制备
·甲苯 300.0份
·非结晶性树脂 100.0份
将这些材料精确称量、混合,并且在90℃下溶解。
另外,将5.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0.0份月桂酸钠添加至700.0份离子交换水中,并且在90℃下加热至溶解。然后将之前的甲苯溶液与该水溶液混合,并且用T.K.Robomix超高速混合机(Primix)在7,000rpm下搅拌。用Nanomizer高压冲击式分散机(Yoshida Kikai)在200MPa的压力下进一步将其乳化。然后用蒸发器除去甲苯,并且用离子交换水调整浓度,以获得非结晶性树脂细颗粒的浓度为20%的非结晶性树脂分散液。
用Nanotrac UPA-EX150动态光散射粒度分布计(Nikkiso)测量的非结晶性树脂细颗粒的基于体积的50%粒径(D50)为0.38μm。
调色剂32至34的制造
除如表6所示改变分散液的使用量以外,与调色剂29的制造例相同地获得调色剂颗粒32至34。
也与调色剂29的制造例相同地对调色剂颗粒32至34进行外部添加以获得调色剂32至34。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表6]
比较例1至6
除如表1所示改变单体组合物和脱模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外,在所有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比较用调色剂颗粒1至6。
然后,除如表5所示改变所使用的外部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外,在所有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比较用调色剂1至6。
比较用调色剂1至6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1和2-2中,并且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调色剂的评价方法
<1>低温定影性
将填充有调色剂的处理盒在常温常湿(N/N)环境(23℃,60%RH)下放置48小时。即使在取下定影单元的情况下也使用已经改造的LBP-7700C来操作,输出未定影图像,其中图像图案由横跨整个转印纸在9个点均匀地配置的10mm×10mm正方形图像组成。将转印纸上的调色剂承载量设定为0.80mg/cm2,并且评价定影开始温度。使用Fox River Bond(90g/m2)作为转印纸。
定影单元为从LBP-7700C取出的定影单元,并且在激光束打印机外部作为外部定影单元来进行操作。在定影温度以10℃的增量从100℃升高的情况下,用外部定影单元在240mm/sec的处理速度下进行定影。
在50g/cm2的负荷下用Silbon纸(Lenz Cleaning Paper“dasper(R)”,Ozu PaperCo.,Ltd.)摩擦定影图像。将摩擦后的浓度降低率为20%以下的温度作为定影开始温度给出,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低温定影性。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评价标准
A:定影开始温度为100℃
B:定影开始温度为110℃
C:定影开始温度为120℃
D:定影开始温度为130℃
E:定影开始温度为140℃以上
<2>耐热贮存稳定性
评价耐热贮存稳定性以评价贮存期间的稳定性。将6g调色剂置于100mL树脂杯中,并且在50℃、20%RH下放置10天,并且如下测量调色剂的聚集度,并且根据以下标准来评价。
对于测量单元,将数字显示振动计(Digivibro Model 1332A,Showa Sokki)连接至粉末试验仪(Powder Tester)(Hosokawa Micron)的振动台侧面部分。然后在粉末试验仪振动台之上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38μm(400目)筛网、75μm(200目)筛网和150μm(100目)筛网。在23℃、60%RH下如下进行测量。
(1)预先调整振动台的振动宽度,使得数字显示振动计的位移值为0.60mm(峰-峰(peak-to-peak))。
(2)将如上所述已经放置了10天的调色剂预先在23℃、60%RH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并且精确称量5g该调色剂并且将其轻轻地放在上部150μm筛网上。
(3)将筛网振动15秒,测量各筛网上残留的调色剂的质量,并且基于下式计算聚集度。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聚集度(%)={(150μm筛网上的样品质量(g))/5(g)}×100+{(75μm筛网上的样品质量(g))/5(g)}×100×0.6+{(38μm筛网上的样品质量(g))/5(g)}×100×0.2
评价标准如下。
A:聚集度小于20%
B:聚集度为20%以上且小于25%
C:聚集度为25%以上且小于30%
D:聚集度为30%以上且小于35%
E:聚集度为35%以上
<3>脱模性
将之前的打印机用作评价单元,并且将GF-500(A4,基重64.0g/m2,由CanonMarketing Japan销售)用作评价纸。通纸方向为纵向。制作沿通纸方向与评价纸的前端边缘相距1mm的100mm宽和沿与通纸方向垂直的方向200mm宽的未定影图像。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承载量为1.2mg/cm2
使用上述定影单元,从低温定影性评价在定影开始温度下开始以10℃的增量升高温度,并且测量定影图像围绕定影辊的卷绕。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不发生卷绕的温度范围。
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评价标准
A:没有卷绕的温度范围:40℃以上
B:没有卷绕的温度范围:30℃
C:没有卷绕的温度范围:20℃
D:没有卷绕的温度范围:10℃
E:在所有温度范围均发生卷绕
<4>耐久性
使用商购Canon LBP9200C打印机评价耐久性。LBP9200C采用单组分接触显影,并且显影载体上的调色剂的量通过调色剂调节构件来调节。对于评价用盒,从商购盒取出调色剂,通过吹气清扫内部,并且用260g评价用调色剂填充盒。将该盒安装在青色站中,并且用其它站中的虚拟盒进行评价。
在23℃、60%RH环境中使用Fox River Bond(90g/m2),在打印率为1%的情况下连续地输出图像。每1,000张输出实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并且目视确认由于调色剂附着至调节构件而导致的纵条纹(所谓的显影条纹)的有无。最终输出20,000张。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评价标准
A:即使在20,000张时也没有条纹
B:在20,000张时有条纹
C:在18,000或19,000张时有条纹
D:在17,000张以下有条纹
<5>光泽度
在比评价<1>中的定影开始温度高20℃的温度下,在与用于评价<1>的图像类似的图像中,使用PG-3D便携式光泽度计(Nippon Denshoku),在光入射角为75°的条件下在图像上的任意3个点处测量光泽度值,并且将3个点的平均值作为光泽度值给出。评价结果示于表7中。
评价标准
A:光泽度值为25以上
B:光泽度值为20以上且小于25
C:光泽度值为15以上且小于20
D:光泽度值小于15
[表7]
在表中,C.E.表示“比较例”,C.表示“比较”。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含具有源自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一单体单元和源自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第二单体单元的聚合物A,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与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
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所述聚合物A中所述第一单体单元的含量为所述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所述聚合物A中所述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为所述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所述第一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11(J/cm3)0.5和所述第二单体单元的SP值为SP21(J/cm3)0.5时,满足下式(1);并且
所述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3.00≤(SP21-SP11)≤25.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在所述聚合物A中所述第二单体单元的含量为所述聚合物A中的所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的40.0mol%至95.0mol%。
3.一种调色剂,其包括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含聚合物A,所述聚合物A为包含第一聚合性单体和不同于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的第二聚合性单体的组合物的聚合物,
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具有C18-36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所述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5.0mol%至60.0mol%,
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所述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20.0mol%至95.0mol%,
当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12(J/cm3)0.5和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的SP值为SP22(J/cm3)0.5时,满足下式(2),并且
所述脱模剂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
0.60≤(SP22-SP12)≤15.0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色剂,其中在所述组合物中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所述组合物中的所有聚合性单体的总摩尔数的40.0mol%至95.0mol%。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在所述粘结剂树脂中所述聚合物A的含量为50.0质量%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选自由具有C18-36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下式(A)和(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式(A)中,X表示单键或C1-6亚烷基,和
R1表示腈基-C≡N;
酰氨基-C(=O)NHR10,R10为氢原子或C1-4烷基;
羟基;
-COOR11,R11为C1-6烷基或C1-6羟基烷基;
氨基甲酸酯基-NHCOOR12,R12为C1-4烷基;
脲基-NH-C(=O)-N(R13)2,其中各R1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烷基;
-COO(CH2)2NHCOOR14,R14为C1-4烷基;或者
-COO(CH2)2-NH-C(=O)-N(R15)2,其中各R1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烷基,和
R3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
在式(B)中,R2为C1-4烷基,和R3为氢原子或甲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下式(A)和(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在式(A)中,X表示单键或C1-6亚烷基,和
R1表示腈基-C≡N;
酰氨基-C(=O)NHR10,R10为氢原子或C1-4烷基;
羟基;
-COOR11,R11为C1-6烷基或C1-6羟基烷基;
脲基-NH-C(=O)-N(R13)2,其中各R13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烷基;
-COO(CH2)2NHCOOR14,R14为C1-4烷基;或者
-COO(CH2)2-NH-C(=O)-N(R15)2,其中各R15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6烷基,和
R3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
在式(B)中,R2为C1-4烷基,和R3为氢原子或甲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合物A包含源自第三聚合性单体的第三单体单元,所述第三聚合性单体与所述第一聚合性单体不同且与所述第二聚合性单体不同,并且所述第三聚合性单体为选自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的熔点为60℃至12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当所述聚合物A的SP值为SP3(J/cm3)0.5和所述脱模剂的SP值为SPw(J/cm3)0.5时,SP3和SPw满足下式(3):
(SP3-SPw)≥1.00...(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包含脂肪族烃系蜡。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外部添加剂,并且所述外部添加剂包括用硅油处理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外部添加剂,并且所述外部添加剂包括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30nm至500nm的二氧化硅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聚合物A为乙烯基聚合物。
CN201910506897.8A 2018-06-13 2019-06-12 调色剂 Pending CN1105970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3059 2018-06-13
JP2018-113059 2018-06-13
JP2019-074941 2019-04-10
JP2019074941 2019-04-10
JP2019094515A JP7292973B2 (ja) 2018-06-13 2019-05-20 トナー
JP2019-094515 2019-05-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7031A true CN110597031A (zh) 2019-12-20

Family

ID=6682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6897.8A Pending CN110597031A (zh) 2018-06-13 2019-06-12 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7388B2 (zh)
EP (1) EP3582015B1 (zh)
CN (1) CN1105970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2017B1 (en) 2018-06-13 2023-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US10732529B2 (en) 2018-06-13 2020-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itive-charging toner
JP7330725B2 (ja) 2019-03-19 2023-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外添剤及びトナー
JP7292978B2 (ja) 2019-05-2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28048B2 (ja) 2019-07-25 2023-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1256187B2 (en) 2019-07-25 2022-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336293B2 (ja) 2019-07-25 2023-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50554B2 (ja) 2019-07-25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21810B2 (ja) 2019-07-25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50553B2 (ja) 2019-07-25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463086B2 (ja) 2019-12-12 2024-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2135397A (ja) * 2021-03-05 2022-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及び接着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7991A (en) * 1983-03-25 1985-12-10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ment of electrostatic image containing binder resin and wax
US20020055050A1 (en) * 2000-08-30 2002-05-09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image
US20040110077A1 (en) * 2002-10-02 2004-06-10 Shinya Yachi Silica fine particle, ton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577129A (zh) * 2003-06-30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交联官能团的两亲共聚粘合剂的凝胶有机溶胶和电子照相用的液体调色剂
US20060269858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including styrene containing external additives
CN101004563A (zh) * 2006-01-19 2007-07-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调色剂和电子照相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JP2011094137A (ja) * 2009-09-30 2011-05-12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35462A (ja) * 2012-08-09 2014-02-24 Sharp Corp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83A (zh) * 2012-10-25 2014-05-07 花王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US2014027269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ner binder and resin p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0154A (ja) 1987-12-08 1989-06-13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EP0703505B1 (en) 1994-08-31 1999-07-14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for two-component type developer
CA2177103A1 (en) 1995-05-23 1996-11-24 Masatomi Funato Toner for two component magnetic developing agent
JP2000250264A (ja) 1999-03-03 2000-09-14 Sanyo Chem Ind Ltd カラートナー
JP4518753B2 (ja) 2003-03-10 2010-08-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DE602005027428D1 (de) 2004-09-13 2011-05-26 Canon Kk Toner
US8084178B2 (en) 2006-01-06 2011-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Non-magnetic toner
WO2008150028A1 (ja) 2007-06-08 2008-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磁性トナー
JP4771558B2 (ja) 2007-06-08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磁性トナー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KR101171033B1 (ko) 2007-10-31 2012-08-0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자성 토너
JP5268325B2 (ja) 2007-10-31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284049B2 (ja) 2007-11-21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2009265644A (ja) 2008-03-31 2009-11-1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47186B (zh) 2008-05-28 2013-07-31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US8652725B2 (en) 2009-12-04 2014-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8426094B2 (en) 2010-05-31 2013-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8614044B2 (en) 2010-06-16 2013-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WO2012036255A1 (en) 2010-09-16 2012-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WO2012046827A1 (en) 2010-10-04 2012-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5763497B2 (ja) 2010-10-06 2015-08-12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トナー組成物
KR101494571B1 (ko) 2011-06-03 2015-02-1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6000660B2 (ja) 2011-06-03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KR101533704B1 (ko) 2011-06-03 2015-07-0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KR101600160B1 (ko) 2011-06-03 2016-03-0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5868165B2 (ja) 2011-12-27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JP5361985B2 (ja) 2011-12-27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5436590B2 (ja) 2012-02-01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US20130202998A1 (en) 2012-02-06 2013-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aqueous dispersion of resin fin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6081259B2 (ja) 2012-03-30 2017-02-15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トナー組成物
JP6184191B2 (ja) 2012-06-27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012328B2 (ja) 2012-08-01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KR20150097760A (ko) 2012-12-28 2015-08-2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6061674B2 (ja) 2012-12-28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158216B2 (en) 2013-04-03 2015-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particles
JP2014222259A (ja) 2013-05-13 2014-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429860B2 (en) 2013-05-22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JP6399804B2 (ja) 2013-06-24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381358B2 (ja) 2013-08-26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CN104678725B (zh) 2013-11-29 2018-11-2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6376958B2 (ja) 2013-11-29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KR20150062982A (ko) 2013-11-29 2015-06-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6376957B2 (ja) 2013-11-29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DE102014224145B4 (de) 2013-11-29 2020-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442416B2 (en) 2013-12-26 2016-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mage-forming metho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method
US9304422B2 (en) 2013-12-26 2016-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9348246B2 (en) 2013-12-26 2016-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581934B2 (en) 2013-12-26 2017-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354545B2 (en) 2013-12-26 2016-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6231875B2 (ja) 2013-12-26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114303B2 (en) 2014-02-28 201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575424B2 (en) 2014-03-12 2017-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a toner particle
JP6335582B2 (ja) 2014-03-28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525736B2 (ja) 2014-06-20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857707B2 (en) 2014-11-14 2018-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658546B2 (en) 2014-11-28 2017-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9857713B2 (en) 2014-12-26 2018-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sin p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esin particle, and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toner
US9798262B2 (en) 2014-12-26 2017-10-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9952523B2 (en) 2015-02-25 2018-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JP6727837B2 (ja) 2015-03-25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658554B2 (en) 2015-03-30 2017-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esin particle
JP6812134B2 (ja) 2015-05-14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798256B2 (en) 2015-06-30 2017-10-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9823595B2 (en) 2015-06-30 2017-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288003B2 (ja) 2015-08-12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587456B2 (ja) 2015-08-21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7083822A (ja) 2015-10-29 2017-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6708401B2 (ja) 2015-12-04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797660B2 (ja) 2016-01-08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10805B2 (ja) 2016-01-28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87833B2 (ja) 2016-03-18 2021-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855289B2 (ja) 2016-03-18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7191312A (ja) 2016-04-11 2017-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04801B2 (ja) 2016-06-30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備えた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051B2 (ja) 2016-06-30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9819B2 (ja) 2016-06-30 2021-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399B2 (ja) 2016-11-22 2021-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静電潜像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US10151990B2 (en) 2016-11-25 2018-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16107B2 (en) 2017-01-11 2019-0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10409180B2 (en) 2017-02-13 2019-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sin fine particles, method of producing resin fine particles, method of producing resin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10241430B2 (en) 2017-05-10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external additive for toner
US10551758B2 (en) 2017-05-15 202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345726B2 (en) 2017-05-15 2019-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US10503090B2 (en) 2017-05-15 2019-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338487B2 (en) 2017-05-15 2019-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353308B2 (en) 2017-05-15 2019-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87868B2 (ja) 2017-05-15 2021-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310396B2 (en) 2017-05-15 2019-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JP7005289B2 (ja) 2017-11-07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416582B2 (en) 2017-11-07 2019-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2019128516A (ja) 2018-01-26 2019-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67750B2 (ja) 2018-01-26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146403B2 (ja) 2018-01-26 2022-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7991A (en) * 1983-03-25 1985-12-10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ment of electrostatic image containing binder resin and wax
US20020055050A1 (en) * 2000-08-30 2002-05-09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image
US20040110077A1 (en) * 2002-10-02 2004-06-10 Shinya Yachi Silica fine particle, ton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577129A (zh) * 2003-06-30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交联官能团的两亲共聚粘合剂的凝胶有机溶胶和电子照相用的液体调色剂
US20060269858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including styrene containing external additives
CN101004563A (zh) * 2006-01-19 2007-07-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调色剂和电子照相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JP2011094137A (ja) * 2009-09-30 2011-05-12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35462A (ja) * 2012-08-09 2014-02-24 Sharp Corp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83A (zh) * 2012-10-25 2014-05-07 花王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US2014027269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ner binder and resin p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2015B1 (en) 2024-02-21
US20190384197A1 (en) 2019-12-19
US10877388B2 (en) 2020-12-29
EP3582015A1 (en) 2019-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7031A (zh) 调色剂
CN110597027B (zh) 调色剂和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CN110597035B (zh) 正带电性调色剂
US11774872B2 (en) Toner binder
EP3582014B1 (en) Toner and to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292978B2 (ja)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297502B2 (ja) 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250598B2 (ja) 正帯電性トナー
JP7292973B2 (ja) トナー
JP2022163694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91648B2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74745B2 (ja) トナー
JP7353954B2 (ja) マゼンタトナー
US20220187725A1 (en)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US20230418172A1 (en) Nonmagnetic toner
US20230418176A1 (en) Toner
JP2022094915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20220342329A1 (en)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CN115903415A (zh) 调色剂和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JP2021015206A (ja) トナー
JP2019219647A (ja) 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