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458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4588A
CN110554588A CN201811548183.5A CN201811548183A CN110554588A CN 110554588 A CN110554588 A CN 110554588A CN 201811548183 A CN201811548183 A CN 201811548183A CN 110554588 A CN110554588 A CN 110554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guide
sheet
image form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81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4588B (zh
Inventor
樱井勇介
佐藤秀树
泽村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54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4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4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03G15/6576Decurling of sheet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5Mechanical copy medium guiding means, e.g. mechanical swi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定影部件,具有对保持未定影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的辊隙部;第1引导部件,从自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单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以及第2引导部件,从自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相反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且可旋转,所述第1引导部件具有上游侧引导部与弯曲引导部来作为引导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设于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所述弯曲引导部包含下述形状,即,在上游侧引导部的终点位置,较上游侧引导部朝进入纸张搬送通路的方向弯曲而延伸,所述第2引导部件是配置成,其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所述弯曲引导部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上游端直至下游端之间的方式而相向,并且与弯曲引导部隔开使纸张通过的空间而相向。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对从定影部件排出的纸张的扭曲(curl)(弯曲、翘曲等变形)进行矫正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第1搬送部,抵接于从定影装置等搬送的纸张而旋转;第2搬送部,硬度比第1搬送部低的部位压接配置于第1搬送部,抵接于被搬送的纸张而旋转;以及引导(guide)构件,设于第1搬送部与第2搬送部所抵接的辊隙(nip)部的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将扭曲的纸张朝向扭曲修正方向引导,所述辊隙部在纸张搬送方向上的位置构成为,可根据被搬送且抵接于引导构件的纸张的刚性力而变化(移动)。
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第1搬送部与第2搬送部中的其中任一者通过自重而配置于引导构件侧,且构成为,能以另一个搬送部的旋转中心作为轴中心而朝与引导构件侧为相反侧移动。
进而,在专利文献1中还揭示了:第1搬送部与第2搬送部中构成为可移动的其中一个搬送部在通过两个搬送部的压接部分的纸张为难以发生扭曲的厚纸的情况下,朝与引导构件侧为相反侧移动,以使从所述压接部分排出的纸张相对于引导构件的突入角度比容易产生扭曲的薄纸时的突入角度小。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扭曲修正装置,所述扭曲修正装置包括用于搬送从定影部排出的纸张的两根驱动辊(roller)与跟所述驱动辊接触的一根从动辊,通过驱动辊与从动辊的按压力和回折(turn)形状来对被搬送来的纸张的扭曲进行矫正,且所述扭曲矫正装置使所述从动辊以可接受纸张的搬送力而相对于其中一个驱动辊接触/分离的方式,可摆动地支撑于驱动辊的另一方。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定影装置与记录纸搬送路径的分支部件之间的搬送路径上具备背面扭曲(back curl)矫正机构,所述背面扭曲矫正机构具有:辅助辊隙部,由在定影装置中的定影辊隙部中配设于记录纸产生背面扭曲的一侧的驱动辊、与配设于对记录纸进行加热的一侧的从动辊所形成,按压记录纸而进行辅助搬送;引导构件,与所述驱动辊设置于相同侧,对记录纸进行引导;以及引导构件移动部件,使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到对正通过所述辅助辊隙部中的记录纸进行所需按压的第1位置、与离开记录纸的第2位置。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引导构件移动部件在记录纸为厚纸时,使引导构件移动到第2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68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214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173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矫正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所产生的扭曲而无须根据纸张的平方米重量来进行特别的动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所述发明(A1)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搬送保持未定影像的纸张以使其通过进行加热及加压的辊隙部,以使未定影像定影;第1引导部件,从自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第1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以及第2引导部件,从自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第2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且可旋转,所述第2面侧与所述第1面侧相对,
所述第1引导部件具有上游侧引导部与弯曲引导部来作为引导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设于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所述弯曲引导部包含下述形状,即,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的终点位置,较所述上游侧引导部朝进入纸张搬送通路的方向弯曲而延伸,
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与纸张搬送方向的所述弯曲引导部的上游端直至下游端的一部分对应的区域内的方式,与所述弯曲引导部相向,并且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弯曲引导部之间隔开使纸张通过的空间。
而且,所述发明(A2)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是以位置被固定的状态而设。
所述发明(A3)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是以配置在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的轴为支点可摆动地设置,且构成为,当纸张接触至所述弯曲引导部而通过时,可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
所述发明(A4)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2或A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的弯曲引导部包含朝向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所述发明(A5)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2或A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的弯曲引导部包含朝向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呈曲线状延伸的形状。
所述发明(A6)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未设有朝摆动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时的方向是呈下述状态的方向,即,克服重力而上抬所述弯曲引导部的状态。
所述发明(A7)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1引导部件设有以使所述弯曲引导部朝接近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的方式施力的施力部件,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时的方向是未克服重力而下按所述弯曲引导部的方向。
所述发明(A8)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1至A7中任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件之间具备剥离引导部件,所述剥离引导部件是在所述辊隙部的出口侧剥离纸张并朝向第2引导部件引导。
所述发明(A9)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A8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剥离引导部件具有一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包含延伸至到达所述第2引导部件为止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发明A1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矫正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所产生的扭曲而无须根据纸张的平方米重量来进行特别的动作。
根据所述发明A2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将第1引导部件以位置被固定的状态而设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更简易的结构来矫正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所产生的扭曲。
根据所述发明A3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1引导部件并非构成为,当纸张接触至所述弯曲引导部而通过时可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根据第1引导部件的摆动量,来调整弯曲引导部对纸张的弯曲作用的强度。
根据所述发明A4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1引导部件以固定的状态而设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赋予弯曲引导部对纸张的弯曲作用,而且,在第1引导部件以可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而设的情况下,容易使第1引导部件通过接触而搬送的纸张来摆动。
根据所述发明A5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1引导部件以固定的状态而设的情况下,纸张容易通过弯曲引导部与第2引导部件之间,而且,在第1引导部件以可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而设的情况下,纸张容易通过弯曲引导部与第2引导部件之间,且可进行弯曲引导部对纸张的弯曲作用的强度调整。
根据所述发明A6的图像形成装置,无须设置施力部件,能够根据第1引导部件的摆动量来调整弯曲引导部对纸张的弯曲作用的强度。
根据所述发明A7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纸张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沿大致水平方向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来矫正所述纸张所产生的扭曲。
根据所述发明A8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矫正刚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之后的纸张的扭曲。
根据所述发明A9的图像形成装置,容易将刚从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之后的纸张经由第2引导部件而引导至第1引导部件的弯曲引导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主要是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的概要图。
图3是以从上方侧观察时的状态来表示图2的扭曲矫正部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扭曲矫正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5(A)是表示通过了图2的定影部的普通纸被导入图2的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普通纸通过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念图。
图6(A)是表示通过了图2的定影部的厚纸被导入图2的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厚纸通过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
图7(A)至图7(B)是表示具有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的第1引导部件的另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8(A)至图8(B)是表示具有曲线状的弯曲引导部的第1引导部件的另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的概要图。
图10(A)是表示通过了图9的定影部的普通纸被导入图9的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图10(B)是表示图10(A)的普通纸通过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
图11(A)是表示通过了图9的定影部的厚纸被导入图9的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图11(B)是表示图11(A)的厚纸通过扭曲矫正部时的动作状态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的另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的又一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4(A)是例示1型辊隙部的定影部与从所述定影部排出而发生了反影像(image)扭曲的纸张的概要图,图14(B)是例示2型辊隙部的定影部与从所述定影部排出而发生了影像扭曲的纸张的概要图。
[符号的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5:定影部(定影部件的一例)
9:纸张
9a:表面(单面的一例)
9b:背面(相反面的一例)
61:第1引导部件
62:上游侧引导部
62e:末端位置
63:弯曲引导部
63a:上游端
63b:下游端
64:轴
65:第2引导部件
67:剥离引导部件
69:施力部件
51:旋转轴(轴部)
C:纸张搬送方向
D2:离开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
FN:辊隙部
MT:墨粉像(未定影像的一例)
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与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1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2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主要是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的结构。
各附图中以符号X、Y、Z所示的箭头表示在各附图中设想的三维空间的宽度、高度及纵深的各方向。而且,在图1、图2等中,X、Y方向箭头相交的部分的圆圈表示Z方向朝向附图的垂直下方。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构成为将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形成于纸张9上的打印机(printer)。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在框体10的内部空间包括下述部分等,即:像形成部2,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未定影像并转印至纸张9;供纸部4,收容向像形成部2供给的纸张9;定影部5,使由像形成部2所转印的未定影像定影至纸张9;以及扭曲矫正部6,对从定影部5排出的纸张9所产生的扭曲进行矫正。图1等中的一点链线表示在框体10内搬送纸张9时的主要的搬送路径。
此处,图像信息例如是文字、图形、照片、花纹等与图像相关的信息。框体10是由各种支撑构件、外装材等形成为所需形状的结构物。所述框体10在其上表面部的一部分,形成有排出收容部12与排纸口13,所述排出收容部12将形成有图像之后排出的纸张9以重叠的状态予以收容,所述排纸口13朝向所述排出收容部12排出纸张9。
像形成部2例如是在朝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体的一例即感光鼓(drum)21的周围,配置与电子照相方式相关的以下机器而构成的部分。
所述机器是下述等机器,即:带电装置22,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像形成可能面)带电;曝光装置23,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进行基于图像信息的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通过显影剂(墨粉(toner))来对形成于感光鼓21外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使其显像化;转印装置25,使形成于感光鼓21外周面的未定影的像(墨粉像)转印至纸张9;以及清洁装置26,将附着于感光鼓21外周面的墨粉、纸粉等多余物予以去除而进行清洁。所述像形成部2中,感光鼓21与转印装置25接触或相向的部位成为使纸张9通过而进行未定影像即墨粉像的转印的转印位置TP。
供纸部4例如是配置收容匣(cassette)41、供给装置43等机器而构成的部分。所述供纸部4在框体10的内部,较像形成部2而设于下方侧的位置。
其中,收容匣41是具有将多张纸张9按照所需的方向予以装载收容的装载板42,且以可朝框体10的外部进行抽出操作的方式而安装的收容构件。而且,供给装置43是通过多个辊等,将装载于收容匣41的装载板42上的纸张9从上方逐张放出的装置。
定影部5如图1或图2所示,是在设有纸张9的导入口及排出口的未图示的框体的内部空间,配置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等机器而构成的部分(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5在框体10的内部,较像形成部2的转印位置TP而设于上方侧的位置。
其中,加热用旋转体51是包含朝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的辊形态等的定影部件的一部分,例如利用配置在其内部的加热源53来进行加热,以保持为所需的温度。而且,加压用旋转体52是包含在所需的加压下接触至加热用旋转体51而从动旋转的辊形态等的定影部件的一部分。
所述定影部5中,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接触的部位构成为辊隙部(nip part,定影处理部)FN,所述辊隙部FN是为了进行定影处理而对转印有未定影像的墨粉像的纸张9进行加热及加压。
而且,所述定影部5将定影结束的纸张9从辊隙部FN朝大致上方向(例如为与重力方向为相反侧的方向(铅垂方向上方)且包含在夹着重力方向为±45°的范围内的方向)排出。以下,也有时将进行如上所述的排出的形式的定影部5称作“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
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图1所示,在供纸部4与像形成部2之间,设有供纸搬送路径Rt1,所述设有供纸搬送路径Rt1搬送位于供纸部4的纸张9以将其供给至像形成部2的转印位置TP为止。供纸搬送路径Rt1是配置夹持纸张9来搬送的一对搬送辊44、45以及确保纸张9的搬送空间来引导纸张9的搬送的未图示的引导构件等而构成。
进而,在定影部5与排出收容部12之间,设有排出搬送路径Rt2,所述搬送路径Rt2将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排出收容至排出收容部12中。排出搬送路径Rt2是配置一对排出辊46及未图示的引导构件等而构成,所述一对排出辊46是在框体10的构成排出收容部12的一部分的壁面上所形成的排纸口13的跟前夹持搬送纸张9,所述引导构件确保纸张9的搬送空间来引导纸张9的搬送。而且,排出搬送路径Rt2成为形成下述搬送路径的搬送路,即,从定影部5朝上方侧而朝一对排出辊46所处的方向弯曲延伸。
<图像形成动作>
并且,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以下的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图像形成装置1在未图示的控制部件从外部连接机器等收到请求图像形成动作的指令时,像形成部2、供纸部4、定影部5等中的所需部分在规定的时机(timing)启动。
在像形成部2中,如图1所示,感光鼓21朝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启动,带电装置22使所述感光鼓21的外周面带电至所需电位后,曝光装置23将与经图像处理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光(虚线箭头)照射至感光鼓21的带电后的外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24供给包含所需颜色(例如黑色)的作为显影剂的墨粉,通过静电作用使其附着,由此来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所需颜色的墨粉像。
另一方面,在供纸部4中,配合像形成部2中的像形成的动作时机,将收容于收容匣41中的纸张9通过供给装置43而朝向像形成部2中的转印位置TP供给。此时,在供纸部4中,由供给装置43从收容匣41供给的纸张9经由供纸搬送路径Rt1中的搬送辊44而被送至作为寄存辊(register roll)的搬送辊45后,通过所述搬送辊45,在所需时机送往转印位置TP。
并且,在像形成部2中,转印装置25使形成于感光鼓21的墨粉像在转印位置TP处转印至从供纸部4供给的纸张9。而且,在像形成部2中,清洁装置26将感光鼓21的转印后等的外周面上附着的多余物予以去除而进行清洁。
继而,在像形成部2中转印有墨粉像的纸张9从所述转印位置TP排出而被送往定影部5。在定影部5中,保持所述墨粉像的纸张9被导入而通过辊隙部FN。由此,纸张9上的墨粉像在辊隙部FN中在加压下受到加热而熔融后,被定影至纸张9。
最后,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在从定影部5排出后,经由排出搬送路径Rt2受到搬送而被收容于排出收容部12中。此时,定影结束而从定影部5排出的纸张9通过排出搬送路径Rt2被送至排出辊46之后,由所述排出辊46通过排纸口13而送出至框体10的外部,由此,以落下的方式收容至排出收容部12。
通过进行以上的一连串动作,对一张纸张9的单面形成所需颜色的图像,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结束。
而且,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发出有请求针对多张纸张9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指令时,将所述一连串动作同样地重复所述张数次。
<定影时所产生的扭曲>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图14(A)所例示,在从定影部(定影部件)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中,有时会发生以朝与刚进行未定影像(墨粉像)MT的定影处理之后的图像T1所处的表面9a为相反侧的背面9b侧翘曲的方式而弯曲变形的扭曲(例如也被称作“反影像扭曲”)。
此时的扭曲例如在应用下述定影部件的情况、且使用普通纸来作为纸张9的情况下,有易发生的倾向,所述定影部件形成作为定影部5的加压用旋转体52陷入加热用旋转体51表面的辊隙部FN1。
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部5是应用如下所述者,即,如图2或图14(A)所示,使用在包含金属等的辊基体51a的外周面至少设有弹性层51b的结构的加热用旋转体51、与在包含金属等的辊基体52a上设有脱模层52c的结构的加压用旋转体52,而形成有包含加压用旋转体52陷入所述加热用旋转体51的弹性层51b而凹陷的形状的辊隙部FN1(例如1型辊隙部的定影部5)。
所述定影部5是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且1型辊隙部的定影部5,因此以下也有时称作1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1。而且,此处所说的普通纸例如是指并非薄纸或厚纸的纸张,例如是平方米重量为60g/m2~105g/m2的范围的纸张。
另外,当在所述1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定影部5A1中使用厚纸(例如平方米重量为106g/m2以上的纸张)来作为纸张9而进行定影时,所述厚纸不会发生所述反影像扭曲。此时,所述厚纸有时会发生以朝未定影像刚进行定影之后形成的影像所处的一侧的表面侧弯曲的方式而变形的扭曲(例如也被称作“影像扭曲”)。
此外,在应用如图14(B)所例示,形成加热用旋转体51陷入加压用旋转体52表面的辊隙部FN2的定影部件来作为定影部5的情况下,且使用普通纸来作为纸张9的情况下,所述普通纸的纸张9也存在发生所述影像扭曲的倾向。
此时的定影部5是应用如下所述者,即,如图12或图14(B)所示,使用在包含金属等的辊基体51a的外周面设有脱模层51c的结构的加热用旋转体51、与在包含金属等的辊基体52a上设有弹性层52b的结构的加压用旋转体52,而形成有所述加热用旋转体51陷入加压用旋转体52的弹性层52b而凹陷的形状的辊隙部FN2(例如2型辊隙部的定影部5)。所述定影部5是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且2型辊隙部的定影部5,因此以下也有时称作2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2。
而且,当在所述2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定影部5A2中使用厚纸来作为纸张9而进行定影时,对于所述厚纸而言,尽管弯曲的程度不像普通纸的情况那样大,但有时仍会发生所述影像扭曲。
<图像形成装置(扭曲矫正部)的详细结构>
因此,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备包含以下结构的扭曲矫正部(矫正装置)6。
扭曲矫正部6如图2至图4等所示,包括:第1引导部件61,从自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的背面9b侧接触而引导纸张9的搬送;以及第2引导部件65,从自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的表面9a侧接触而引导纸张9的搬送且可旋转。
此处,所谓纸张9的背面9b,是指成为应矫正的扭曲所弯曲的一侧的表面。而且,所谓纸张9的表面9a,是指背面9b相反侧的表面,且是成为为了矫正扭曲而要弯曲的一侧的表面。而且,第1引导部件61是配置成,当从定影部5观察时,以辊隙部FN为边界而主要位于加压用旋转体52所处的一侧。另一方面,第2引导部件65同样配置成,以辊隙部FN为边界而位于加热用旋转体51所处的一侧。
而且,扭曲矫正部6中,关于第1引导部件61,如图2或图4所示,作为引导纸张9的部位即引导部,构成为具有上游侧引导部62与弯曲引导部63的引导部件,所述上游侧引导部62形成在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上游侧,所述弯曲引导部63包含下述形状,即,在上游侧引导部62的终点位置62e,较上游侧引导部62朝进入纸张9的搬送通路(包含一点链线的空间)的方向弯曲而延伸。
并且,扭曲矫正部6是配置成,关于第2引导部件65,如图2或图4所示,其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弯曲引导部63在纸张9的搬送方向C上的上游端63a直至下游端63b之间的方式而相向,并且与弯曲引导部63隔开使纸张9通过的空间S而相向。
所述第1引导部件61如图2或图4所示,是以配置在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上游侧的轴64为支点可摆动地设置,且构成为,当纸张9接触至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如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能够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
而且,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是设置成,未设有用于朝第1引导部件61摆动的方向D1、D2施力的施力部件,且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时的方向是呈下述状态的方法,即,克服重力而上抬弯曲引导部63的状态。
此时,轴64是设置成,夹着第1引导部件61中的上游侧引导部62而与弯曲引导部63位于相反侧的端部。而且,轴64是配置在接近定影部5的加压用旋转体52的位置,并且如图3所示,以在大致沿着定影部5的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而配置。
进而,第1引导部件61包含所述上游侧引导部62与弯曲引导部63均朝向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此时,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是形成为下述关系,即,相对于直线状的上游侧引导部62(的延长线)而朝纸张9的搬送路径侧弯曲所需的角度。
而且,第1引导部件61是配置成,至少在无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接触通过时,保持为下述状态。
即,第1引导部件61是配置成,所述直线状的上游侧引导部62使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成为大致沿着设定为搬送路径的方向的状态。并且,第1引导部件61是配置成,由于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是从上游侧引导部62的终点位置62e朝进入纸张9的搬送通路的方向弯曲的引导部,因此成为较上游侧引导部62相对于设定为所述搬送路径的方向而以大的角度来交叉的状态。实施方式1中,所谓设定为搬送路径的方向,例如是指如图2中的一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以下述方式弯曲而前进的方向,即,从辊隙部FN朝斜右侧弯折,以朝向配置在斜右上的一对排出辊46。如上所述的第1引导部件61也可以说是如下上所述的引导部件,即,引导所述纸张9的部位(面等)整体上相对于纸张9的搬送路径而凹陷成凹部。
在所述扭曲矫正部6中,构成为: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保持为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以使得第1引导部件61中的上游侧引导部62及弯曲引导部63至少在无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接触通过时保持为所述状态。
另一方面,第2引导部件65包含下述构件,此构件具有圆柱或圆筒状的旋转部65a与轴部65b,所述旋转部65a通过定影结束后受到搬送的纸张9接触通过而旋转,所述轴部65b支承所述旋转。所述第2引导部件65中,所述轴部65b可旋转地安装于例如未图示的支撑构件或后述的剥离引导部件(67)的一部分。
第2引导部件65是配置成,所述旋转部65a的全部或一部分如图4所示,包含在由相对于第1引导部件61的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而分别通过其上游端63a与下游端63b的垂直线L1、L2所夹着的区域内。此种配置也可以说是如下所述的配置,即,旋转部65a的全部或一部分较弯曲引导部63的上游端63a而位于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下游侧,较所述下游端63b而位于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上游侧。
基于作为引导纸张9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的引导部件发挥功能的观点,所述第2引导部件65优选配置成,所述旋转部65a较通过所述弯曲引导部63中的上游端63a的垂直线L1而位于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下游侧。实施方式1中的第2引导部件65是配置成,所述旋转部65a的全部包含在由所述垂直线L1、L2所夹着的区域内。
而且,第2引导部件65是以所述旋转部65a与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之间隔开使纸张9通过的空间S的状态而配置。此时的空间S被设定为下述程度的大小(间隔),即,接触至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的纸张9可一边受到弯曲引导部63的弯曲引导作用一边通过而不会堵塞。
尤其,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是设定成,根据纸张9的种类,第1引导部件61的摆动的有无及量不同。
即设定成,当作为纸张9的普通纸(9A)或薄纸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第1引导部件61不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或者仅稍许摆动。而且设定成,当作为纸张9的厚纸(9B)接触至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第1引导部件61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以与所述纸张9的刚性力等的强弱相应的量而摆动。
而且,关于实施方式1中的第1引导部件61,采用下述形态,即,如图3所示,将在定影部5的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或加压用旋转体52的轴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的引导部件61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安装于轴64上。关于第1引导部件61,除此以外也可采用例如下述形态,即,将在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一个(例如板状的)引导部件61安装于轴64上。
而且,关于实施方式1中的第2引导部件65,采用下述形态的引导部件65(旋转部65a),即,与所述分割的第1引导部件61对应地,在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关于第2引导部件65,除此以外也可采用例如下述形态,即,包含在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一个引导部件65(旋转部65a)。
而且,在所述扭曲矫正部6中,构成为: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成为接触至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而停止的状态,以使其保持为停止在第1引导部件61(实际上是弯曲引导部63)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时的最大容许位置处的状态。
进而,所述扭曲矫正部6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定影部5的辊隙部FN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具备剥离引导部件67,所述剥离引导部件67在辊隙部FN的出口侧从加热用旋转体51剥离纸张9并朝向第2引导部件65引导。剥离引导部件67具有包含下述形状的引导部67a,即,连续延伸至到达第2引导部件65为止。
作为所述剥离引导部件67,例如采用下述形态(挡板(baffle)型)者,即,如图3所示,使所述引导部67a包含沿着辊隙部FN的长边方向而延伸的板状构件,并且安装于多个支撑部67b,所述多个支撑部67b从背面侧支撑所述板状的引导部67a,并且以位于所述分割形态的第2引导部件65的两肋的方式而配置。而且,引导部67a中的成为纸张9的搬送方向C上游侧的端部67c是配置成与加热用旋转体51的通过辊隙部FN的外周面部分接近的状态。
除此以外,扭曲矫正部6是作为与定影部5独立的部分而处理,但也可构成为作为定影部5的一部分而组装者。
而且,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第2引导部件65及剥离引导部件67如图2等所示,与配置在第1引导部件61及第2引导部件65与一对排出辊46之间的纸张9的排出引导部件47、48合起来,构成所述排出搬送路径Rt2的搬送通路(空间)。
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48包含专用的引导构件、或者将其他支撑构件的一部分形成为引导部而兼用者。
其中,排出引导部件47是以使下方侧引导部47a位于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与一对排出辊46中的其中一者(例如从动排出辊46b)之间的状态而配置。
而且,排出引导部件48是以使上方侧引导部48a位于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与一对排出辊46中的另一者(例如驱动排出辊46a)之间的状态而配置。而且,排出引导部件48是与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之间配置成下述关系,即,当第1引导部件61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到最大幅度而接触至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而停止时,可将通过所述摆动的第1引导部件61而搬送的纸张9朝向一对排出辊46侧予以引导。
<扭曲矫正部的动作>
以下,对所述扭曲矫正部6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扭曲矫正部6在无定影后的纸张9通过时,如图2或图4中的实线所示,保持为第1引导部件61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
即,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欲在自重的作用下以轴64为支点而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的状态,但所述摆动的动作因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被制止。
而且,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如图2、图4等所示,其上游侧引导部62可将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以朝一对排出辊46所处的一侧倾斜的方式而朝向斜上方的方向弯曲引导。
进而,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所述弯曲引导部63进入排出搬送路径Rt2中的搬送通路的内侧而处于最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状态,能以较上游侧引导部62进一步弯曲的方式来弯曲所述纸张9并沿大致水平的方向予以引导,以朝向一对排出辊46搬送所述纸张9。
接下来,对使用普通纸9A来作为纸张9时的扭曲矫正部6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普通纸9A在定影时,以图5(A)所例示的状态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被排出而进入扭曲矫正部6。
此时,定影部5如上所述,是图14(A)所例示的1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定影部5A1。因此,转印有未定影像的普通纸9A通过所述定影部5A1中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加热用旋转体51、与陷入所述加热用旋转体51的表面(弹性层51b)而压接的加压用旋转体52之间的辊隙部FN(FN1),然后,从加热用旋转体51自然剥离或者借助剥离引导部件67的剥离作用而剥离,并朝大致上方向排出。
从所述定影部5A1的辊隙部FN1排出的普通纸9A如图5(A)所例示的那样,有时会以发生了反影像扭曲91的状态而搬出,所述反影像扭曲91是以朝转印有未定影像的表面9a的相反面即背面9b侧翘曲的方式而弯曲变形。
继而,发生了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受到定影部5A1的辊隙部FN1中的搬送力而继续搬送,例如由扭曲矫正部6中的剥离引导部件67的引导部67a暂时引导而移动,以到达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之后,通过所述第2引导部件65而移动,以到达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
此时的普通纸9A是接触至上游侧引导部62而受到引导,由此来移动以到达弯曲引导部63,或者移动以直接到达所述弯曲引导部63。
继而,在扭曲矫正部6中,如图5(A)中的两点链线所例示或者图5(B)所例示,当发生了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大致沿着弯曲引导部63所引导的角度而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而使其移动。图5(B)中的符号93所示的部分是普通纸9A中的由弯曲引导部63设为弯曲状态而移动时的部分。
此时,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即使普通纸9A接触而通过,也不会被所述普通纸9A上推,其自重获胜而不会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但是,第1引导部件61例如也有时会因普通纸9A的刚性力相对较强等条件的不同,而如图5(B)中的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稍许摆动。
继而,通过了所述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的普通纸9A如图5(B)中的带箭头的两点链线所例示,被送往由排出引导部件47、48所形成的搬送通路。
然后,普通纸9A简单地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或者一边受到引导一边通过之后,被搬送到达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一对排出辊46(驱动排出辊46a与从动排出辊46b压接的辊隙部)。
此时,普通纸9A即使处于其前方部分被一对排出辊46夹持而搬送的阶段,但正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的后方部分仍在被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弯曲的状态下移动。这是因为:定影部5的辊隙部FN中的加热用旋转体51及加压用旋转体52对纸张9(9A)的搬送速度多被设定为比一对排出辊46的搬送速度稍快的值,因此会以下述方式进行搬送,即,与所述普通纸9A的由排出辊46送出的量相比,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送出的量会相对较多。
而且,普通纸9A即使在其搬送时的后端已通过定影部5的辊隙部FN的阶段,其前端部分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的过程中,仍处于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一定程度的状态。
如上所述,扭曲矫正部6对于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而发生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在使其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暂时通过弯曲引导部63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弯曲成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由此,普通纸9A中发生的反影像扭曲得到矫正以大致消失。
此时的扭曲矫正部6对反影像扭曲的矫正主要是由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来进行,因此,能以相对较简易的结构来进行,而不需要根据纸张9的平方米重量来通过驱动部件控制例如扭曲矫正部6的至少一部分等的特别动作。
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普通纸9A即使在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时发生了反影像扭曲的情况下,也可借助通过扭曲矫正部6来矫正反影像扭曲而成为大致平坦的状态后,最终以大致正常的状态收容至排出收容部12中。
接下来,对使用厚纸9B来作为纸张9时的扭曲矫正部6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厚纸9B在定影时,以图6(A)所例示的状态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被排出而进入扭曲矫正部6。
此时,定影部5如上所述,是1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定影部5A1。因此,转印有未定影像的厚纸9B通过所述定影部5A1中的辊隙部FN1之后,从加热用旋转体51自然剥离或者借助剥离引导部件67的剥离作用而剥离,并朝大致上方向排出。
从所述定影部5A1中的辊隙部FN1排出的厚纸9B尽管通过所述辊隙部FN1,但如图6(A)所例示,仍是以未发生反影像扭曲(91)的状态而排出。但是,厚纸9B根据其种类的不同等,有时会以稍微发生影像扭曲92的状态而搬出,所述影像扭曲92是以朝转印有所述未定影像的表面9a侧翘曲的方式而弯曲变形。
继而,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受到定影部5的辊隙部FN中的搬送力而继续搬送,例如,不受扭曲矫正部6中的剥离引导部件67的引导部67a引导而移动以到达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之后,由所述第2引导部件65引导而移动,以到达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且,此时的厚纸9B根据从所述前端部的辊隙部FN排出时的方向的不同,也有时会在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上游侧引导部62而受到引导后移动到达弯曲引导部63。
并且,在扭曲矫正部6中,如图6(B)所例示,当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弯曲引导部63被所述厚纸9B推动,第1引导部件61的整体以轴64为支点而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所述弯曲引导部63成为朝上方上抬的状态。
由此,扭曲矫正部6无须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来将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设为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而是保持所述厚纸9B所具有的姿势来使其移动。
此时,第1引导部件61在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时,如图6(B)所示,其一部分最终接触至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而停止,处于无法进一步摆动的状态。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成为下述状态,即,如图6(B)所例示,所述弯曲引导部63较排出引导部件48的上方侧引导部48a低一段,但与所述上方侧引导部48a形成大致连续的引导部。
而且,此时的扭曲矫正部6中,所述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成为最大的空间Smax。但是,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朝离开方向D1摆动的量也有时会因厚纸9B的刚性力相对较弱等条件的不同,而止于未到达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的程度的摆动量。
继而,通过了所述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的厚纸9B如图6(B)中的带箭头的两点链线所例示,被送往由排出引导部件47、48所形成的搬送通路。
然后,厚纸9B一边主要由排出引导部件48的上方侧引导部48a予以引导,一边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后,被搬送到达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一对排出辊46(驱动排出辊46a与从动排出辊46b压接的辊隙部)。
此时,厚纸9B的前方部分一边主要由排出引导部件48的上方侧引导部48a予以引导,一边朝向一对排出辊46移动,但在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的上方侧引导部48a时,几乎不会成为朝向朝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这是因为,定影部5的辊隙部FN中的加热用旋转体51及加压用旋转体52对纸张9(9B)的搬送速度多被设定为比一对排出辊46的搬送速度稍快的值,因此,会以下述方式进行搬送,即,与所述厚纸9B的由排出辊46送出的量相比,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送出的量会相对较多,从而例如描绘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轨迹而移动。
而且,厚纸9B即使在其搬送时的后端已通过定影部5的辊隙部FN的阶段,其前端部分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的过程中,也几乎不会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
最后,扭曲矫正部6在厚纸9B通过完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第1引导部件61在自重的作用下以轴64为支点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自然恢复到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之前的状态(图6(A))。
如上所述,扭曲矫正部6对于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而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当所述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借助所述厚纸9B的按压力,第1引导部件61成为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的状态。由此,扭曲矫正部6无须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来将所述厚纸9B大致设为暂时弯曲以朝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
其结果,即使有厚纸9B通过扭曲矫正部6,扭曲矫正部6也无使所述厚纸9B新发生反影像扭曲或影像扭曲之虞。
而且,厚纸9B即使在如图6(A)中的符号92所示的部分那样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时发生影像扭曲的情况下,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中的空间S或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时,也不会成为暂时弯曲以朝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因此,即使有发生了影像扭曲的厚纸9B通过,扭曲矫正部6也无助长其影像扭曲的发生之虞。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也可应用固定型的第1引导部件61来作为所述第1引导部件61而构成,所述固定型的第1引导部件61是以相对于轴64不摆动而位置固定的状态而设。
在应用所述固定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中的摆动型的第1引导部件61相比,也无须设置定位限制部件66A、66B等,能以更简易的结构来矫正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普通纸9A)所产生的非影像扭曲。
另一方面,在应用固定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基于即便是厚纸9B也可使其良好地通过所述第1引导部件61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等的观点,理想的是对例如所述空间S的大小或弯曲引导部63的形状等作进一步适当设定。
而且,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也可应用例如图7(A)至图7(B)或图8(A)至图8(B)所示那样局部变形的第1引导部件61来作为所述第1引导部件61而构成。
图7(A)所示的第1引导部件61是对于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将相对于直线状的上游侧引导部62(的延长线)而朝纸张9的搬送路径侧弯曲的角度α变更成比实施方式1中的弯曲引导部63(图4等)大的角度而构成。
在应用所述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例如,所述弯曲引导部63对普通纸9A的弯曲程度比实施方式1中的弯曲引导部63的情况强,而且,厚纸9B接触至所述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与实施方式1中的弯曲引导部63的情况相比,容易上抬弯曲引导部63。
图7(B)所示的第1引导部件61是将上游侧引导部62变更为呈以朝纸张9的搬送路径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状延伸的上游侧引导部62B,且对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变更角度,以使下游端63b在水平方向上较上游端63a位于上方而构成。
在应用所述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相比,例如存在下述等优点,即,能够抑制纸张9在通过第1引导部件61时被过度弯曲(即以折曲的状态而弯曲)而引起堵纸。
图8(A)所示的第1引导部件61是将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变更为呈以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曲线状延伸的曲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B而构成。
在应用所述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当如实施方式1中的第1引导部件61那样以摆动的状态来设置所述第1引导部件61时,例如纸张9容易通过所述曲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B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而且,在固定地设置所述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时,例如,纸张9(尤其是厚纸9B也)容易通过所述曲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B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并且,能够进行所述弯曲引导部63B对纸张9的弯曲作用的强度调整。
图8(B)所示的第1引导部件61是将上游侧引导部62变更为图7(B)所例示的呈曲线状延伸的上游侧引导部62B,且将弯曲引导部63变更为图8(A)所例示的曲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B而构成。
在应用所述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的情况下,当如实施方式1中的第1引导部件61那样以摆动的状态来设置所述第1引导部件61时,例如有下述等优点,即,纸张9通过变形例的第1引导部件61时可平滑地弯曲而难以引起堵纸。
[实施方式2]
图9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主要是定影部及扭曲矫正部)。
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如下所述的定影部5来作为定影部5,即,如图9所示,将定影结束的纸张9从辊隙部FN沿大致横方向(例如包含在夹着设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地板面等的水平方向为±45°的范围内的方向)予以排出。以下,也有时将进行此种排出的形式的定影部5称作“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
而且,由于应用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的关系,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从转印位置TP将转印后的纸张9沿大致横方向予以排出的形式的成像部来作为像形成部2。另外,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为下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取代应用所述形式的成像部,而应用将从像形成部2排出的转印后的纸张9以从大致横方向导入至定影部5B的方式予以搬送的搬送路径。
进而,实施方式2中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也与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部5同样,为图14(A)所例示的1型辊隙部的定影部。因此,以下,对于所述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也有时称作1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1。
接下来,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包含以下结构的扭曲矫正部6B来作为扭曲矫正部6。
首先,扭曲矫正部6B是与实施方式1(包含所述变形例)中的扭曲矫正部6大致同样地,包括第1引导部件61、第2引导部件65及剥离引导部件67而构成,尤其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不同之处在于,设有施力部件69,所述施力部件69进行施力,以使所述第1引导部件61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
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如图9所示,从自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的辊隙部FN(FN1)排出的纸张9的背面9b侧接触而引导纸张9的搬送,作为引导部,包括:直线状的上游侧引导部62,朝向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下游侧而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62的终点位置62e,朝进入纸张9的搬送通路的方向弯曲而朝向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
而且,所述第1引导部件61如图9所示,是以配置在纸张9的搬送方向C的上游侧(接近加压用旋转体52的位置)的轴64为支点可摆动地设置,且构成为,当纸张9接触至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如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能够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
另一方面,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第2引导部件65大致同样地,配置成,其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第1引导部件61中的弯曲引导部63在纸张9的搬送方向C上的上游端63a直至下游端63b之间的方式而相向,并且与弯曲引导部63隔开使纸张9通过的空间S而相向。
而且,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是配置成,在至少无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接触而通过时,所述直线状的上游侧引导部62成为使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排出的纸张9大致沿着设定为搬送路径的方向的状态,并且,所述直线状的弯曲引导部63成为较上游侧引导部62相对于设定为所述搬送路径的方向而以大的角度来交叉的状态。实施方式2中,所谓设定为搬送路径的方向,例如是指如图9中的一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以下述方式弯曲而前进的方向,即,从辊隙部FN1朝斜右上上升,以朝向配置在斜右上的一对排出辊46。
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情况同样,也构成为: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保持为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以使得第1引导部件61中的上游侧引导部62及弯曲引导部63至少在无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接触通过时保持为所述状态。
而且,在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如图9所示,设有施力部件69,所述施力部件69进行施力,以使第1引导部件61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从而使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由此来保持为所述状态。
作为施力部件69,例如应用按压用的螺旋弹簧,所述按压用的螺旋弹簧如图9所示,一端被固定于支撑框架,另一端被按抵至第1引导部件61的一部分。而且,所述施力部件69发挥弹性地持续按压的施加力,以使得在无定影结束后的纸张9接触而通过时,将第1引导部件61保持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但当定影结束后的厚纸9B接触而通过时,发挥以下述程度按压的施加力,即,被厚纸9B按压的第1引导部件61能够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
作为施力部件69,除此以外,还可应用拉伸用的螺旋弹簧等,所述拉伸用的螺旋弹簧发挥弹性地持续拉伸的施加力,以将第1引导部件61保持为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
<扭曲矫正部的动作>
以下,对所述扭曲矫正部6B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扭曲矫正部6B在无定影后的纸张9通过时,如图9中的实线所示,保持为第1引导部件61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停止的状态。
即,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欲在自重的作用下以轴64为支点而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的状态,但所述摆动的动作因第1引导部件61受到施力部件69施力而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从而保持为接触至第1定位限制部件66A而制止的状态。
而且,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如图9所示,其上游侧引导部62可将从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沿大致横方向排出的纸张9,以朝向一对排出辊46所处的一侧的方式而朝向斜上方的方向弯曲引导。
进而,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所述弯曲引导部63进入排出搬送路径Rt2中的搬送通路的内侧而处于最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状态,能以较上游侧引导部62朝上方弯曲的方式来弯曲所述纸张9并沿大致铅垂的方向予以引导。
接下来,对使用普通纸9A来作为纸张9时的扭曲矫正部6B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普通纸9A在定影时,以图10(A)所例示的状态从定影部5的辊隙部FN被排出而进入扭曲矫正部6。
此时,定影部5如上所述,是1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1。因此,转印有未定影像的普通纸9A通过所述定影部5B1中的辊隙部FN1之后,从加热用旋转体51自然剥离或者借助剥离引导部件67的剥离作用而剥离,并朝大致横方向排出。
从所述定影部5B1中的辊隙部FN1排出的普通纸9A如图10(A)所例示,与实施方式1中的普通纸9A的情况大致同样地,有时会以发生了反影像扭曲91的状态而搬出。
继而,发生了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受到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中的搬送力而继续搬送,由此,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情况大致同样地,由扭曲矫正部6B中的剥离引导部件67的引导部67a暂时引导而移动,以到达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之后,通过所述第2引导部件65而移动,以到达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
继而,在扭曲矫正部6B中,如图10(A)中的两点链线所例示或者图10(B)所例示,当发生了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大致沿着弯曲引导部63所引导的角度而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而使其移动。图10(B)中的符号93所示的部分是普通纸9A中的由弯曲引导部63设为弯曲状态而移动时的部分。
此时,第1引导部件61处于下述状态,即:即使普通纸9A接触而通过,也不会被所述普通纸9A推动而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而是通过施力部件69的施加力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持续摆动。但是,第1引导部件61例如也有时会因普通纸9A的刚性力相对较强等条件的不同,而如图10(B)中的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稍许摆动。
继而,通过了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的普通纸9A如图10(B)中的带箭头的两点链线所例示,被送往由排出引导部件47、48所形成的搬送通路。
然后,普通纸9A简单地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或者一边受到引导一边通过之后,被搬送到达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一对排出辊46。
此时,普通纸9A即使处于其前方部分被一对排出辊46夹持而搬送的阶段,但根据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理由,正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B的后方部分仍在被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弯曲的状态下移动。
而且,普通纸9A即使在其搬送时的后端已通过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的阶段,其前端部分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的过程中,仍处于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一定程度的状态。
如上所述,扭曲矫正部6B对于从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排出而发生反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在使其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暂时通过弯曲引导部63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弯曲成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由此,普通纸9A中发生的反影像扭曲得到矫正以大致消失。
此时的扭曲矫正部6B对反影像扭曲的矫正主要是由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来进行,因此,能以相对较简易的结构来进行。
接下来,对使用厚纸9B来作为纸张9时的扭曲矫正部6B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厚纸9B在定影时,以图11(A)所例示的状态从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被排出而进入扭曲矫正部6B。
此时,转印有未定影像的厚纸9B如上所述,通过1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定影部5B1中的辊隙部FN1之后,从加热用旋转体51自然剥离,或者借助剥离引导部件67的剥离作用而剥离,并朝大致横方向排出。
从所述定影部5B1中的辊隙部FN1排出的厚纸9B尽管通过所述辊隙部FN1,但如图11(A)所例示,仍是以未发生反影像扭曲(91)的状态而排出,但根据其种类的不同等,有时会以稍微发生影像扭曲92的状态而搬出。
继而,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受到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中的搬送力而继续搬送,由此,与实施方式1中的厚纸9B的情况大致同样地,例如受扭曲矫正部6B中的剥离引导部件67的引导部67a引导或者不受引导而移动,以到达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2引导部件65之后,由所述第2引导部件65引导而移动,以到达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
并且,在扭曲矫正部6B中,如图11(B)所例示,当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弯曲引导部63被所述厚纸9B推动,第1引导部件61的整体以克服施力部件69的施加力的方式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所述弯曲引导部63成为从搬送路径内大致退避的状态。
由此,扭曲矫正部6B无须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来将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设为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而是保持所述厚纸9B所具有的姿势来使其移动。
此时,第1引导部件61在朝所述离开方向D1摆动时,如图11(B)所示,其一部分最终接触至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而停止,处于无法进一步摆动的状态。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成为下述状态,即,如图11(B)所例示,所述弯曲引导部63较排出引导部件47的下方侧引导部47a高一段,但与所述下方侧引导部47a形成大致连续的引导部。
而且,此时的扭曲矫正部6B中,所述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成为最大的空间Smax。但是,关于此时的第1引导部件61朝离开方向D1摆动的量,也与实施方式1中的厚纸9B的情况同样,也有时会止于未到达第2定位限制部件66B的程度的摆动量。
继而,通过了所述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的厚纸9B如图11(B)中的带箭头的两点链线所例示,被送往由排出引导部件47、48所形成的搬送通路。
然后,厚纸9B一边主要由排出引导部件47的下方侧引导部47a予以引导,一边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后,被搬送到达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一对排出辊46。
此时,厚纸9B的前方部分一边主要由排出引导部件47的下方侧引导部47a予以引导,一边朝向一对排出辊46移动,但根据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理由,在通过所述排出引导部件47的下方侧引导部47a时,几乎不会成为朝向朝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的状态。
而且,厚纸9B即使在其搬送时的后端已通过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的阶段,其前端部分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B中的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与第2引导部件65之间的空间S的过程中,也几乎不会朝向朝其表面9a侧翘曲的方向弯曲。
最后,扭曲矫正部6B在厚纸9B通过完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第1引导部件61通过施力部件69的施加力,以轴64为支点朝接近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2摆动,自然恢复到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之前的状态(图11(A))。
如上所述,扭曲矫正部6B对于从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排出而未发生反影像扭曲的厚纸9B,当所述厚纸9B接触至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而通过时,借助所述厚纸9B的按压力,第1引导部件61成为克服施力部件69的施加力而朝离开第2引导部件65的方向D1摆动的状态。由此,扭曲矫正部6B无须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来将所述厚纸9B大致设为暂时弯曲以朝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
其结果,即使有厚纸9B通过扭曲矫正部6B,扭曲矫正部6B也无使所述厚纸9B新发生反影像扭曲或影像扭曲之虞。
而且,厚纸9B即使在如图11(A)中的符号92所示的部分那样从定影部5B1的辊隙部FN1排出时发生影像扭曲的情况下,在通过扭曲矫正部6B中的空间S或排出引导部件47、48之间的搬送通路时,也不会成为暂时弯曲以朝表面9a侧翘曲的状态。因此,即使有发生了影像扭曲的厚纸9B通过,扭曲矫正部6B也无助长其影像扭曲的发生之虞。
[其他变形例]
所述发明并不受所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例示的内容任何限定,例如也包含以下列举的变形例。
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取代所述定影部5,而如图12所示那样,应用图14(B)所例示的2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2而构成。
应用所述2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2时的扭曲矫正部6C如图12所示,与实施方式1(包含其变形例)中的扭曲矫正部6大致同样地,包括第1引导部件61、第2引导部件65及剥离引导部件67。
但是,所述扭曲矫正部6C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1引导部件61主要以较定影部5A2中的辊隙部FN2位于加热用旋转体51侧的方式而配置,所述第2引导部件65与剥离引导部件67以位于定影部5A2中的加压用旋转体52侧的方式而配置。
在应用所述2型辊隙部的上排出式的定影部5A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使用普通纸9A来作为纸张9时,从定影部5A2中的辊隙部FN2排出时的普通纸9A有时会如图12中的粗的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发生影像扭曲93。
但是,此时的扭曲矫正部6C对于从定影部5A2的辊隙部FN2排出而发生了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在使其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通过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情况大致同样的作用,通过弯曲引导部63来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暂时弯曲以朝其背面9b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由此,普通纸9A所产生的影像扭曲得到矫正以大致消失。
而且,所述扭曲矫正部6C在使用厚纸9B来作为纸张9时,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扭曲矫正部6的情况大致同样地运行。
而且,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取代所述定影部5而如图13所示的那样,应用2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2而构成。
应用所述2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2时的扭曲矫正部6D如图13所示,与实施方式2中的扭曲矫正部6B大致同样地,包括第1引导部件61、第2引导部件65及剥离引导部件67。
但是,所述扭曲矫正部6D与实施方式2中的扭曲矫正部6B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1引导部件61主要以较定影部5B2中的辊隙部FN2位于加热用旋转体51侧的方式而配置,所述第2引导部件65与剥离引导部件67以位于定影部5B2中的加压用旋转体52侧的方式而配置;以及未设有施力部件69。
另外,在所述扭曲矫正部6D中,例如考虑到使第1引导部件61中的弯曲引导部63的下游端63b降低与纸张9的接触摩擦的观点,可采用进行曲面状的R加工的端部,或者配置滚子等旋转体。
在应用所述2型辊隙部的横排出式的定影部5B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使用普通纸9A来作为纸张9时,从定影部5B2中的辊隙部FN2排出时的普通纸9A有时会如图13中的粗的两点链线所例示的那样发生影像扭曲93。
但是,此时,扭曲矫正部6D对于从定影部5B2的辊隙部FN2排出而发生了影像扭曲的普通纸9A,在使其通过第1引导部件61的弯曲引导部63时,通过与实施方式2中的扭曲矫正部6B的情况大致同样的作用,通过弯曲引导部63来将所述普通纸9A设为暂时弯曲以朝其背面9b侧翘曲的状态而使其通过。由此,普通纸9A所产生的影像扭曲得到矫正以大致消失。
而且,所述扭曲矫正部6D在使用厚纸9B来作为纸张9时,是与实施方式2中的扭曲矫正部6B的情况大致同样地运行。
进而,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了具备形成包含显影剂的单色图像的像形成部2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形成多色(彩色)图像的像形成部2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形成所述多色图像的像形成部2,例如能够应用具有本体部分与中间转印部分者,所述本体部分分别形成各色的未定影像,所述中间转印部分对所述未定影像进行一次转印而暂时保持后,二次转印至纸张。
而且,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作为定影部5,例示了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包含辊形态的情况,但作为定影部5,除此以外,例如也可应用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中的一者或两者包含带(belt)-支撑辊形态的定影部、或者包含带-辊隙形态的定影部。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部件,搬送保持未定影像的纸张以使其通过进行加热及加压的辊隙部,以使未定影像定影;
第1引导部件,从自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第1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以及
第2引导部件,从自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排出的纸张的第2面侧接触而引导纸张的搬送,且可旋转,所述第2面侧与所述第1面侧相对,
所述第1引导部件具有上游侧引导部与弯曲引导部来作为引导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设于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所述弯曲引导部包含下述形状,即,在所述上游侧引导部的终点位置,较所述上游侧引导部朝进入纸张搬送通路的方向弯曲而延伸,
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与纸张搬送方向的所述弯曲引导部的上游端直至下游端的一部分对应的区域内的方式,与所述弯曲引导部相向,并且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弯曲引导部之间隔开使纸张通过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是以位置被固定的状态而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是以配置在纸张搬送方向上游侧的轴为支点可摆动地设置,且构成为,当纸张接触至所述弯曲引导部而通过时,可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的弯曲引导部包含朝向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的弯曲引导部包含朝向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呈曲线状延伸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未设有朝摆动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时的方向是呈下述状态的方向,即,克服重力而上抬所述弯曲引导部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件设有以使所述弯曲引导部朝接近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的方式施力的施力部件,朝离开所述第2引导部件的方向摆动时的方向是未克服重力而下按所述弯曲引导部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部件的辊隙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件之间具备剥离引导部件,所述剥离引导部件是在所述辊隙部的出口侧剥离纸张并朝向第2引导部件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引导部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包含延伸至到达所述第2引导部件为止的形状。
CN201811548183.5A 2018-05-30 2018-12-1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554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324 2018-05-30
JP2018103324A JP7119586B2 (ja) 2018-05-30 2018-05-3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4588A true CN110554588A (zh) 2019-12-10
CN110554588B CN110554588B (zh) 2024-01-12

Family

ID=6869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8183.5A Active CN110554588B (zh) 2018-05-30 2018-12-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9709B2 (zh)
JP (1) JP7119586B2 (zh)
CN (1) CN110554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3694B2 (ja) * 2019-08-09 2024-03-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方向切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3374A (ja) * 1986-06-02 1987-12-09 Hisayoshi Totsuka 定着装置
JP2000075565A (ja) * 1998-08-31 2000-03-14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6419A (ja) * 2002-06-26 2004-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用紙搬送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50005175A (ko) * 2003-07-07 200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지가이드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50129439A1 (en) * 2003-12-10 2005-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029431A1 (en) * 2004-08-06 2006-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7099480A (ja) * 2005-10-06 2007-04-1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46659A (zh) * 2006-03-28 2007-10-03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供应装置、成像设备和调色剂供应方法
CN101149582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01376472A (zh) * 2007-08-29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的折叠辊
CN101544317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501A (ja) * 2008-09-22 2010-04-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39684A1 (en) * 2010-07-01 2013-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153700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anel Unit
CN10618539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3765A (ja) * 1991-01-23 1992-08-31 Canon Inc 排紙装置
JPH09114153A (ja) * 1995-10-16 1997-05-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127B2 (ja) * 2002-02-05 2007-05-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04A (ja) 2004-11-04 2006-05-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4746B2 (ja) 2004-12-17 2010-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のカール修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8009A (ja) 2004-12-20 2006-07-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の定着装置
US7668493B2 (en) * 2006-10-11 2010-02-23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media travel adjusting means and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214975A (ja) 2008-03-10 2009-09-24 Ricoh Co Ltd カール矯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機ならびにプリンタ
TW201022118A (en) 2008-12-02 2010-06-16 Avision Inc Guiding mechanism and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5560896B2 (ja) 2009-09-04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こ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64121B2 (ja) 2010-10-25 2015-0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3977B2 (ja) 2015-03-17 2019-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811043B2 (en) * 2015-03-17 2017-1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43550B2 (ja) 2016-07-26 2020-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3374A (ja) * 1986-06-02 1987-12-09 Hisayoshi Totsuka 定着装置
JP2000075565A (ja) * 1998-08-31 2000-03-14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6419A (ja) * 2002-06-26 2004-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用紙搬送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50005175A (ko) * 2003-07-07 200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지가이드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50129439A1 (en) * 2003-12-10 2005-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029431A1 (en) * 2004-08-06 2006-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7099480A (ja) * 2005-10-06 2007-04-1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46659A (zh) * 2006-03-28 2007-10-03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供应装置、成像设备和调色剂供应方法
CN101149582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01376472A (zh) * 2007-08-29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的折叠辊
CN101544317A (zh) * 2008-03-28 2009-09-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501A (ja) * 2008-09-22 2010-04-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39684A1 (en) * 2010-07-01 2013-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153700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anel Unit
CN10618539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7351A (ja) 2019-12-05
CN110554588B (zh) 2024-01-12
US20190369543A1 (en) 2019-12-05
US11079709B2 (en) 2021-08-03
JP7119586B2 (ja)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69358A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for refeeding sheets
JP20111283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545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9996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4422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6094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33806B2 (ja) 転写紙カール除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02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0904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598234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007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7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215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03350A1 (en) Medium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16448A (ja) 搬送機構、搬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5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5401A (ja) ジャム処理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
JP65985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399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92837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のローラ装置
JP2005003940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918B2 (ja)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及びこのシート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22205A (ja) 定着装置
JP4199058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32914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