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317A -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317A
CN101544317A CN200910130009A CN200910130009A CN101544317A CN 101544317 A CN101544317 A CN 101544317A CN 200910130009 A CN200910130009 A CN 200910130009A CN 200910130009 A CN200910130009 A CN 200910130009A CN 101544317 A CN101544317 A CN 101544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posture
rotary steering
paper
steer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0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4317B (zh
Inventor
醍醐宏典
畠山千里
乾洋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3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 B65H2301/132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single face or double 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5/00Actuating means
    • B65H2555/20Actuating means angular
    • B65H2555/26Stepper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使用该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包括:旋转导向部件,其具有被输送的薄片体能够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和沿着与薄片体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撑轴,该旋转导向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变更姿势,以使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以及姿势变更机构,用于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所述姿势变更机构具有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步进马达。由此,既可以确保旋转导向部件的准确的转动动作,又可以减少部件件数,降低部件的成本。

Description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换被输送的薄片体的输送方向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以及应用该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86759号(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体输送系统中所使用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已为公众所知。所述切换装置是用来将图像形成处理完成后在其正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的送出目的地,在排出盘和用于两面打印处理的转回(swichback)输送路之间进行切换的装置,具有设置在送出目的地的分支点的旋转导向部件(rotary guide member)(专利文献1中为切换门)。
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结构为,包括隔开比薄片体的宽度稍微长一些的间隔而相对配置的一对圆形侧板、在这一对圆形侧板之间架设的4块导向板以及在各圆形板上突出设置的回转轴。在各导向板之间设有各不相同的导向通道(中央为前进导向通道,其两侧为反转导向通道)。根据旋转导向部件从基准位置开始的旋转量,可以确定向该旋转导向部件输送过来的薄片体通过哪一个导向通道。按所通过的导向通道,薄片体向预先设定的送出目的地予以排出。
然而,上述的旋转导向部件具有在一对圆形侧板之间架设有多个导向板的复杂结构。因此,存在部件件数较多材料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确保旋转导向部件的准确的转动动作,又可以谋求部件件数减少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涉及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包括:旋转导向部件,具有被输送的薄片体能够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和沿着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撑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变更姿势,以使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和姿势变更机构,用来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其中,所述姿势变更机构,具有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步进马达。
根据此结构,由于作为姿势变更机构,采用根据脉冲信号的脉冲数而准确地进行驱动旋转的步进马达,因此可以确保旋转导向部件的高精度薄片体的输送目的地的切换操作。而且,由于旋转导向部件中只设有一个薄片体通过的导向通道。因此,与以往的使用较多部件设置多个导向通道的复杂结构的旋转导向部件相比,可以减少部件件数,降低部件的成本。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绕与所述支撑轴平行的轴自由旋转的导向滑轮,其中,所述导向滑轮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导向通道内。根据此结构,通过导向滑轮,可以使薄片体顺利地通过导向通道。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导向滑轮成对设置,其中一个和另一个导向滑轮的一部分以其周面彼此面相对置的状态突出到所述导向通道内。
根据此结构,被导入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中的薄片体,在导向通道内移动时,其图像形成面不会与导向通道的内壁面接触,而是通过与导向滑轮的周面抵接而引起的该导向滑轮的自由旋转而移动。因此,薄片体的图像形成面不会与导向通道的内壁面摩擦,从而可以抑制图像形成不良的发生。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是,所述一个导向通道由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的一对导向板所区划,该相对配置的导向板的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入口,并且另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出口。根据此结构,可以简单地形成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导向通道。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导向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沿着所述导向通道延伸的方向的圆弧面,通过该圆弧面,所述入口的端部开口比所述出口的端部开口更为扩大。根据此结构,可以在入口侧较好地接收薄片体。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
根据此结构,不论让薄片体朝向哪一个输送目的地,都在通用的接收姿势下接收薄片体。因此,可以稳定薄片体在进入导向通道时的薄片体动态。由此,可以抑制薄片体的阻塞、薄片体端部角部的弯折等输送障碍。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所述接收姿势,实质上相同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的姿势。根据此结构,可以将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变更所需要的动作抑制在最小限度。
而且,在上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内、检测所述薄片体进入所述导向通道的第1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薄片体的前端时,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从所述接收姿势改变成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的姿势。根据此结构,在薄片体被导向通道接收之后,可以可靠地变更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主输送路,用于经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所述薄片体;至少两个副输送路,被设置在所述主输送路的下游侧;以及输送方向切换装置,被设置在所述主输送路和副输送路之间,以所述至少两个副输送路为输送目的地来切换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其中,所述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包括:旋转导向部件,具有被输送的薄片体能够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和沿着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撑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变更姿势,以使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和姿势变更机构,具有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步进马达,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
根据此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作用,可以容易且恰当地对薄片体从主输送路输送到至少两个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进行切换。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第1出纸盘,作为所述薄片体的第1排出目的地;和第2出纸盘,作为与所述第1排出目的地不同的第2排出目的地,其中,所述副输送路包括,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第1出纸盘的第1副输送路和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第2出纸盘的第2副输送路。根据此结构,可以准确地进行薄片体向第1出纸盘或第2出纸盘的排出。
此时,还可以包括反送输送路,用于将所述薄片体反送到所述主输送路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以便施行两面打印;和转回部,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下游侧,用于让所述薄片体转向,以便将所述薄片体送入所述反送输送路,其中,所述副输送路包括,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所述转回部的第3副输送路。根据此结构,不仅可以准确地进行薄片体向第1出纸盘或第2出纸盘的排出,而且还可以准确地进行薄片体向反送输送路的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体内出纸型的装置,所述第1出纸盘为体内出纸盘,在所述第1副输送路中具备向薄片体提供输送力的辊对,所述辊对通过被正转驱动向所述体内出纸盘输送薄片体,而通过被反转驱动向所述反送输送路输送薄片体。根据此结构,可以使所述辊对和体内出纸盘兼备上述的转回盘的功能。因此,不用设置专用的转回部,这对减少部件的件数,进而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成本做出贡献。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具有以下结构,所述一个导向通道,由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的一对导向板所区划,该相对配置的导向板的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入口,另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出口;所述导向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与区划所述导向通道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引导所述薄片体的引导面;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以下姿势:在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1副输送路和所述第2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在向所述反送输送路输送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薄片体的引导姿势。
根据此结构,可以利用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以外的部分,来引导向反送输送路输送的薄片体。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反送输送路内、用来检测所述薄片体进入所述反送输送路的第2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薄片体的前端时,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从所述引导姿势改变成所述接收姿势。
根据此结构,在将走在前面的薄片体引导到反送输送路内的阶段,就可以将下一张的薄片体接收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中。因此可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让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两个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
根据此结构,不论让薄片体朝向哪一个输送目的地,都在通用的接收姿势下接收薄片体。因此,可以稳定在薄片体进入导向通道时的薄片体动态。由此,可以抑制薄片体的阻塞、薄片体端部角部的弯折等输送障碍。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不使用结构复杂的旋转导向部件、可靠地切换薄片体输送目的地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以及应用该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所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的概略示意图。
图2是将应用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加以扩大来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是从斜上方看到的上述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下方看到的图3所示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第1实施例的旋转导向部件的纸张引导姿势的说明图,(A)表示旋转导向部件被设定成基准姿势时的状态,(B)表示旋转导向部件被设定成立起姿势时的状态。
图7是第1实施例的旋转导向部件的纸张引导姿势的说明图,(A)表示旋转导向部件被设定成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时的状态,(B)表示旋转导向部件被设定成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时的状态。
图8是第2实施例的旋转导向部件的纸张引导姿势的说明图,是表示旋转导向部件被设定成接收纸张的接收姿势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向体内出纸盘出纸时的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向外部出纸盘出纸时的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让纸张朝向反送输送路时的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旋转导向部件一边引导朝向反送输送路的纸张,一边取得接收姿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控制装置进行的旋转导向部件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由控制装置进行的旋转导向部件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所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视剖面图的说明图,图2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内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周围的扩大图。另外,在图1和图2中,将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具体地将—X方向称为左方,+X方向称为右方。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一种被称为体内出纸型的复印机,在装置主体11中分别设有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纸张储存部14、出纸部15、图像读取部16以及操作部17。出纸部15的一部分(下面将要说明的体内出纸盘151)形成在装置主体11内的图像读取部16的下部。
装置主体11包括外观呈长方体形状的下部主体111、在该下部主体111的上方相对配置的呈扁平长方体形状的上部主体112、以及在下上部主体112和下部主体111之间而设置的连接部113。连接部113以在下部主体111和上部主体112的之间形成供体内出纸盘151用的空间的状态,将两者彼此连结起来。
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及纸张储存部14内装于下部主体111中。图像读取部16安装在上部主体112上。操作部17,在本实施例中从上部主体112的前缘部向前方(图1纸面的正面一侧)突出。
操作部17是用于输入操作有关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信息的部件,在其上面设有用来输入纸张P的处理张数等的数字键、其他的各种操作键、还有用来进行触摸输入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
纸张存储部14包括设在下部主体111内图像形成部12的正下方位置、可以插进或拔去的纸盒141,以及设在该纸盒141的更为下方位置的可以插进或拔去的、可以储存大量纸张(薄片体)P的大容量存纸部(deck)。在本实施例中,纸盒141以2层加以设置,大容量存纸部142以2列加以设置。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纸张P从储存在纸盒141或大容量存纸部142中的纸摞中,一张张地被反复取出并被送入到图像形成部12,对该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打印处理)。
出纸部15包括形成在下部主体111和上部主体112之间的体内出纸盘(第1出纸盘;转回部)151、设在装置主体11外部的外部盘(第2出纸盘)152、以及设在体内出纸盘151正上方位置的体内后处理装置(finisher)153。从图像形成部12送出的纸张P,通过设在连接部113内的输送方向切换部109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而被排向体内出纸盘151、外部盘152及体内后处理装置153的其中任何之一。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对排出的纸张P施行打孔处理(punching)、装订处理(staple)等后处理。
体内出纸盘151,除了单纯地用于纸张P的排出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纸张P进行两面打印处理时,也可以用作为一种转回盘,该转回盘用于使正面侧的打印处理完毕的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以便对该纸张P的背面进行打印处理。即,正面侧的打印处理完毕的纸张P暂时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后,在到现在为止的最后尾成为最前端的状态下被转回输送而回到图像形成部12。之后,由图像形成部12对纸张P的背面侧进行打印处理,并向体内出纸盘151或外部盘152排出。
图像读取部16包括,安装在上部主体112的上面开口部的用于放置原稿的接触玻璃161、放置在该接触玻璃161上按压原稿的开闭自在的原稿按压盖162、安装在该原稿按压盖162上的原稿自动输送部163、以及放置在接触玻璃161上的用来扫描原稿图像的扫描机构164。
放置在接触玻璃161上的、或者通过原稿自动输送部163供给到接触玻璃161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通过扫描机构164而被光学读取,并被转换成模拟电信号。该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向下面将要说明的曝光单元123输送,供图像形成处理所用。
在下部主体111的右面纸张储存部14的正上位置设有手动盘18。手动盘18以其下部可以绕支轴181转动的方式而受到轴支撑,可以在为了关闭手动供纸口而立起的关闭姿势和向右方突出的开放姿势之间变更姿势。这种手动盘18在被设定成开放姿势的状态下,供纸张P的手动供纸所用。从手动盘18供给的纸张P,通过纸张纵向输送路101(主输送路)向后面将要说明的感光鼓121和转印辊125之间的夹缝部送出。
在下部主体111的左面设有可以开闭的用于维修的维修门(maintenance door)19。外部盘152被设置在该维修门19的上部位置。在图像形成部12完成了打印处理的纸张P被有选择地排出到该外部盘152或体内出纸盘151中。
图像形成部12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靠左的位置,具有感光鼓121。感光鼓121绕鼓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其周面通过设置在紧邻其右方位置的带电单元122而得到均匀带电处理。
在感光鼓121的右侧位置设有曝光单元123,该曝光单元123向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基于在图像读取部16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信息的激光射束。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通过来自曝光单元123的激光射束的照射,静电潜影得以形成。从设置在感光鼓121的下方的显影单元124向该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从而形成基于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
将纸张P送向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21。纸张P从纸盒141或大容量存纸部14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纸张纵向输送路101上升,通过用来把握时机的对准辊对143而被送入。到达感光鼓121的纸张P,通过在左方与感光鼓121相对而配置的转印辊125的作用,被转印上感光鼓121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被送向定影部13。
完成了对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的感光鼓121,其周面通过设置在其正上位置的清洁装置126而被进行清洁处理。对经过清洁的周面,由带电单元122施行用于下一次图像形成处理的带电处理。
定影部13包括,内部装有卤素灯等电热体的加热辊131、在左方与该加热辊131相对而配置的定影辊132、张紧设置在该定影辊132和所述加热辊131之间的定影带133、以及在左侧与该定影带133的表面相对而配置的加压辊134。框体135收纳这些部件。从图像形成部12送来的纸张P,一边经过定影带133和加压辊134之间的夹缝部,一边通过定影带133而接受加热辊131的热,由此,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行定影处理。
经过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在该纸张P是单面打印用的纸张时,通过设置在定影部13上方的输送方向切换部109中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或经过出纸输送路102(第2副输送路)被排出到外部盘152(第2出纸盘),或经过往复输送路103(第1副输送路)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第1出纸盘),进而,或为了两面打印而经过往复输送路103暂时被排出到兼作转回盘的体内出纸盘151。
在两面打印的情况下,单面打印处理完毕的纸张P,其前半部分通过往复输送路103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再通过设置在维修门19内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反送输送路104而被反送。然后,该纸张P以其正面和背面被翻转了的状态再次被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在其背面侧施行打印处理。两面打印完毕的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或外部盘152排出。
在维修门19上设有紧邻反送输送路104的右侧的盖部件191,该该部件191的右面与图像形成部12的左面相对置。在维修门19被设定成关闭姿势的状态下,在盖部件191的右面和图像形成部12的左面的之间,形成用于经由图像形成部12输送纸张P的纸张纵向输送路101的一部分。
通过设置具备所述盖部件191的维修门19,当在与图像形成部12的左面相对应的纸张纵向输送路101中发生了卡纸时,可以将维修门19的姿势变更成开放姿势而使卡住的纸张P暴露于外部。由此,用户可以容易地除去卡住的纸张P。
输送方向切换部109,如图2所示,被设在定影部13的框体135的正上位置、体内出纸盘151的左侧壁151a的左方的空间。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可变更姿势地被安装在这样的输送方向切换部109中。在输送方向切换部109的右上方设有第1圆弧导向板108a,在左上方设有第2圆弧导向板108b。第1圆弧导向板108a是越过体内出纸盘151的左侧壁151a的上边缘部向体内出纸盘151内延伸的、向下方弯曲的部件。第2圆弧导向板108b是向下方弯曲以引导纸张P通过定影部13的左侧朝向下方的反送输送路104的部件。
在第1圆弧导向板108a的左端部和第2圆弧导向板108b的右端部的之间,形成有允许从定影部13向上方排出的纸张P通过的间隙。在该间隙的上部,形成与出纸输送路102相连接的上端输送路101a。
在上端输送路101a的正上位置,设有大致呈等腰三角形状的切换导向部件107。切换导向部件107是将从上端输送路101a送出来的纸张P的排出目的地,在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和外部盘152的之间进行切换的部件,其姿势被设定成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部分朝向下方。
所述切换导向部件107可以在下述的姿势之间变更姿势,一种是通过绕支撑切换导向部件107的大致重心位置的导向轴107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纸张P沿着右面而将该纸张P向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引导的朝向后处理装置的姿势,一种是通过绕导向轴107a向反时针方向转动,使纸张P沿着左面而将该纸张P向外部盘152引导的朝向外部盘的姿势。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部12完成了图像形成处理、在定影部13被施以定影处理的纸张P,暂时被导出到输送方向切换部109之后,则根据目的而向各处排出。本实施例中,在该输送方向切换部109中,为了将纸张P送向各处,设有包含旋转导向部件30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其中该导向部件30具有让输送的纸张P可以通过的一个导向通路。
在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周围设有多个纸张输送辊,通过这些输送辊的运送力,纸张P对该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出入得以顺利进行。作为这样的输送辊包括:设置在定影部13的出口位置、紧接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上游位置的定影部出口辊106a;设置在第1圆弧导向板108a的下方位置(即往复输送路103上)、紧接在体内出纸盘151之前,参与将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的第1排出辊106b(辊对);设置在第2圆弧导向板108b的下方位置,参与将纸张P向反送输送路104输送的朝向反送输送路的输送辊106c;设置在上端输送路101a的下游端、上述切换导向部件107的正下位置,参与将纸张P向切换导向部件107输送的朝向切换导向部件的输送辊106d;设置在外部盘152的上游端的第2排出辊106e;以及设置在体内后处理装置153的入口侧的第3排出辊106f。
此外,为了检测经过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纸张P的输送状态,在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周围设有各种纸张传感器。作为这样的纸张传感器,包括导向内传感器105a(第1传感器)、第1排出传感器105b、反送传感器105c(第2传感器)、第2排出传感器105d以及第3排出传感器105e。
导向内传感器105a是以定影部13的下游端(定影部13的框体的上部)为转动支点而摇动的、具备遮光片的光学传感器。其他的纸张传感器也同样为光学传感器。上述遮光片的前端进入到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中(图5),由此,导向内传感器105a检测纸张P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到导向通道320内。
第1排出传感器105b设置在体内出纸盘151的入口部,用来检测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反送传感器105c设置在反送输送路104的上游端位置,用来检测纸张P的输送方向前端进入到反送输送路104。第2排出传感器105d设置在第2排出辊106e的附近,用来检测纸张P正在向外部盘152排出。第3排出传感器105e设置在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入口侧的第3排出辊106f的附近,用来检测纸张P向体内后处理装置153的输送。
根据由上述的传感器对纸张P进行的检测、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和切换导向部件107被预先设定的动作,从定影部13送出的纸张P向指定的位置输送。
下面,根据图3~图5,对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进行说明。图3和图4是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立体图,图3表示从斜上方所看到的状态,图4表示从斜下方所看到的状态。图5是图3所示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沿V—V线的剖面图,用两点划线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时的状态,用实线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立起姿势S2时的状态。另外,在图3~图5中,将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具体地将—X称为左方,+X称为右方,—Y称为前方。+Y称为后方。
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包括旋转导向部件30、导向滑轮40、姿势变更机构50以及基准位置检测单元60。旋转导向部件30接收通过定影部出口辊106a从定影部13(图2)送出来的纸张P,引导该纸张P向预先设定的指定位置(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排出。导向滑轮40附设在旋转导向部件30中,以不会给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施以不良影象的方式引导该纸张P。姿势变更机构50通过让旋转导向部件30绕指定的导向轴34(支撑轴)正反方向旋转,来变更该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基准位置检测单元60检测通过姿势变更机构50被变更姿势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基准位置。
旋转导向部件30包括,沿前后方向成一对的侧板31、在各侧板31之间架设的沿左右方向成一对的圆弧导向板32、以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状态固定在左侧圆弧导向板32上的多个导向翼(guide fin)33、从前后侧板31的大致重心位置同心地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前后一对导向轴34、以及架设在一对侧板31的上边缘部之间的盖体35。
各侧板31,是通过在从正面看的基本形状被设定成大致正方形后,切下正方形的各处而形成的。具体来说,是将正方形的左上角部切成向外凸起的圆弧状,并将右上角部及左下角部切成钩形。通过在这一对侧板31之间架设左右的一对圆弧导向板32,圆弧导向板32可以起到结构部件的作用,因此使得旋转导向部件30在结构上较为坚固。
一对圆弧导向板32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用来区划出引导从定影部13送入的纸张P的一个导向通道320,所述一对圆弧导向板32分别具有沿着该导向通道320延伸的方向的圆弧面。由于具有这样的圆弧面,可使得一对圆弧导向板32的间隔从正面看其下缘部之间扩大,随着接近上方而逐渐变窄。
相对配置的圆弧导向板32的下端部开口侧被作为用于接收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P的接收开口321(薄片体的入口),上端部开口侧被作为用于排出纸张P的排出开口322(薄片体的出口)。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P,通过导向内传感器105a从接收开口321被导入导向通道320,再通过排出开口322以及设置在盖体35上的后面将要说明的排出口(导向通道的出口)351,向上方排出。被排出的纸张P之后将朝向哪里,可根据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而被预先确定,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导向翼33,在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后面将要说明的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S4(参照图7(B))的状态下,接收从暂时储存的体内出纸盘151朝着反送输送路104的两面打印用的纸张P并加以引导。导向翼33的上边缘面(引导面)与侧板31的上边缘面同样,形成凸起的圆弧状。因此,在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S4的状态下,由导向翼33的上边缘面和向下方弯曲的圆弧状的第2圆弧导向板108b形成反送输送路104的上游端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采用8个导向翼33的例子,但其数目可以是任意的。
一对导向轴34被支撑在装置主体11的未图示的支架上,通过被姿势变更机构50驱动,绕其轴心与旋转导向部件30一体地转动。
盖体35通过折弯金属板而形成,是用来强化旋转导向部件30,防止由外力引起的变形,并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到旋转导向部件30内的部件。如图3所示,盖体35覆盖旋转导向部件30的上部,架设在一对侧板31的如图3所示的上边缘部之间。在盖体35的顶部与一对圆弧导向板32的排出开口322相对置的位置上,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来排出纸张P的排出口351
导向滑轮40隔着左右一对圆弧导向板32而被前后设置多对。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是设有4对导向滑轮40的例子,但根据情况,也可以不足4对,也可以设置超过4对的导向滑轮40。
一对导向滑轮40支撑在左右一对滑轮轴41,绕该滑轮轴41自由旋转。一对滑轮轴41,在左右一对圆弧导向板32的左右外侧的各位置,以使各导向翼33贯穿的状态(仅对左方的滑轮轴41而言),架设在一对侧板31的之间。
另一方面,在左右一对圆弧导向板32与各导向滑轮4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如图4所示的贯通窗323。各导向滑轮40的各自的一部分穿过这些贯通窗323而进入到一对圆弧导向板32之间的导向通道320内。由此,各对导向滑轮40的周面彼此部分地突出到导向通道320内,处于相互对置的状态。
因此,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P,在通过接收开口321被导入导向通道320后,纸张P的两面不会接触到一对圆弧导向板32,而是通过左右的导向滑轮40的周面之间。此时,即使比如纸张P的图像形成面接触到导向滑轮40的周面,也由于导向滑轮40会因此接触而绕滑轮轴41旋转,因此纸张P的原稿形成面不会与圆弧导向板32滑动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发生纸张P的图像受到摩擦而紊乱的不良情况。
姿势变更机构50是用来设定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的机构,包括步进马达51、外嵌于该步进马达51的驱动轴511上与其同心可一体转动的驱动齿轮52、固定在后方的导向轴34上可与其一体转动且与驱动齿轮52啮合的扇形齿轮(sector gear)53、以及控制步进马达51的运作的控制装置54(仅在图3中有记载)。
步进马达51,通过旋转驱动导向轴34而让旋转导向部件30绕导向轴34转动。步进马达51从控制装置54获得脉冲信号,根据该脉冲信号设定旋转角度。控制装置54将与根据纸张的送出目的地而预先设定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转动量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提供给步进马达51。由此,非常精密地控制步进马达51的转动角度,即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通过步进马达51的使用,与例如通过接通/断开对螺线管(Solenoid)的供电而让指定的导向部件变更姿势的装置相比,可以非常好的精度来变更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而且还可以抑制异常音的发生。
步进马达51以其驱动轴511朝着前方横着设置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旋转导向部件30的后方上部。步进马达51的驱动力通过驱动齿轮52和扇形齿轮53被传递给旋转导向部件30。因此,通过步进马达51的正反驱动,使得旋转导向部件30绕导向轴34正反方向转动,其姿势得以变更。
基准位置检测单元60包括遮光片61和光传感器62。遮光片61被设成从扇形齿轮53向径方向的外方突出。光传感器62被配置在该遮光片61绕导向轴34的转动轨迹上,在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作为原位置(home position)的基准姿势S1(图6(A))时,与遮光片61相对置。
光传感器62是通过将发光元件623和受光元件624相对配置在具有一对元件支撑臂622的分岔形状的支撑盒621上而形成的。支撑盒621的设置位置被设定成使遮光片61的转动轨迹介于各元件支撑臂622的中间,并且,在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的状态下,遮光片61位于一对元件支撑臂622的之间。发光元件623被设置在其中之一的元件支撑臂622上,受光元件624被设置在另一个的元件支撑臂622上而与发光元件623相对配置。
因此,在旋转导向部件30未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时,从发光元件623照射的光被受光元件624接收。由此,检测到旋转导向部件30未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另一方面,当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时,遮光片61位于一对元件支撑臂622的之间,由发光元件623发出的光被遮光片61遮住。因此,受光元件624接收不到光,由此,检测到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
下面,根据图6(A)~图7(B),对旋转导向部件30的纸张引导姿势进行说明。图6(A)~图7(B)是用于说明旋转导向部件30的纸张引导姿势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主视剖面图的说明图,图6(A)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时的状态,(B)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立起姿势S2时的状态,图7(A)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时的状态,(B)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S4时的状态。另外,图6(A)~图7(B)中的X方向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情况相同(—X为左方,+X为右方)。
如图6(A)所示,在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时,该旋转导向部件30从垂直位置绕导向轴34向反时针方向转动大约30°的程度,从而处于向左方倾斜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固定在扇形齿轮53上的遮光片61位于光传感器62的一对元件支撑臂622的之间,由发光元件623(图3)发出的光被遮住而不能被射入到受光元件624。因此,检测到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基准姿势S1。
在第1实施例中,旋转导向部件30,当工作开始时,作为初始姿势,被预先设定成基准姿势S1。然后,根据用户通过操作部17设定的工作的种类,旋转导向部件30通过控制装置54而被变更姿势。
具体来说,当用户设定了让纸张P向外部盘152或体内后处理装置153排出时,从控制装置54发出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步进马达51。该控制信号是包含为了使旋转导向部件30从基准姿势S1向立起姿势S2转动所需要的脉冲数的控制信号。
因此,步进马达51驱动旋转与该脉冲数相对应的角度。该驱动旋转通过驱动轴511、驱动齿轮52及扇形齿轮53被传递给旋转导向部件30。由此,旋转导向部件30绕导向轴3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指定的角度,如图6(B)所示,其姿势从基准姿势S1变更到立起姿势S2。
因此,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通过导向内传感器105a,从接收开口321导入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内,再通过一对导向滑轮40的之间从排出口351向上方的上端输送路排出。之后,纸张P在切换导向部件107的作用下,或者被直接排出到外部盘152,或者被暂时排出到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在被施以装订处理等后处理之后,作为纸摞而被排出到外部盘152。该工作一旦结束,旋转导向部件30则返回到原来的基准姿势S1。
其次,当用户从操作部17输入操作信号让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时,控制装置54向步进马达51输出旋转导向部件30从基准姿势S1变更到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所需要的脉冲数的控制信号。
因此,步进马达51驱动旋转与该脉冲数相对应的角度。由此,旋转导向部件30从基准姿势S1到倾斜姿势S3,绕导向轴3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指定的角度,如图7(A)所示,其姿势变更到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
在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倾斜状态S3的状态下,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P通过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在离开排出口351之后,被第1圆弧导向板108a引导而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
进而,当用户通过操作部17的操作选择了两面打印时,体内出纸盘151还起到作为转回盘的作用。具体来说,旋转导向部件30暂时被设定成图7(A)所示的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单面打印完毕的纸张P暂时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
然后,在第1排出传感器105b检测到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后,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从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被变更到图7(B)所示的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S4。即使在进行了该姿势变更后,纸张P也继续通过第1排出辊106b的正转驱动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直到其下游端离开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为止。在纸张P的下游端离开了导向通道320后并在到达第1排出辊106b之前,该第1排出辊106b被反转驱动。
通过这样的第1排出辊106b的反转驱动,快要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的纸张P被反送,通过在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翼33和第2圆弧导向板108b之间形成的输送路、及反送输送路104而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2。然后,纸张P被提供背面侧的打印处理。
如上所述,在让从定影部13导出纸张P转回时,已从基准姿势S1变更到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的旋转导向部件30,不需要回到基准姿势S1,而是作为连续的动作从朝向体内出纸盘的倾斜姿势S3直接被变更到朝向反送输送路的姿势S4。
如以上详细所述,第1实施例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包括:旋转导向部件30,其具有纸张P可以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320,所述旋转导向部件30可以绕导向轴34转动来变更姿势,以使导向通道320的排出口351与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本实施例中为体内出纸盘151和外部盘152)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以及姿势变更机构50,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姿势变更机构50具有让旋转导向部件30绕导向轴34转动的步进马达51。
根据该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由于姿势变更机构50中采用根据脉冲信号的脉冲数准确地进行驱动旋转的步进马达51,因此,可以确保旋转导向部件30的高精度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的切换操作。而且,旋转导向部件30中只设有一个导向通道320。因此,与以往那样设置多个导向通道的装置相比,不需要采用较多的部件,从而可以减少部件件数,可以对降低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的制作成本做出贡献。
而且,在导向通道320内设有导向滑轮40。因此,导入导向通道320中的纸张P在导向通道320内移动时,其图像形成面不会与导向通道320的内壁面(即,一对圆弧导向板32的对置面)接触,而是通过与导向滑轮40的周面抵接所引起的该导向滑轮40的自由旋转而移动。为此,可以抑制纸张P的图像形成的有效面与导向通道320的内壁面摩擦而产生图像紊乱的不良情况。
而且,为了进行两面打印,体内出纸盘151还兼作为了让纸张P的输送方向逆转而暂时排出该纸张P的转回盘来用。因此,与设置专用的转回盘的情况相比,可以对降低装置成本做出贡献。
第2实施例
在第2实施例中,举例说明纸张P进入到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时用于稳定纸张P的动态的控制方式。该第2实施例所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结构,与前面根据图1~图5进行说明的装置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8~图12是第2实施例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纸张引导姿势的说明图。在第2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4(参照图3)控制步进马达51,使得无论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在哪,当纸张P进入导向通道320的入口(接收开口321,参照图5)时,让旋转导向部件30都取得纸张接收姿势。在此,所谓接收姿势,是从定影部13导出的纸张P的前端从接收开口321的左右方向中心附近进入,纸张P不受妨碍而最容易进入导向通道320的姿势。
图8是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被设定成接收姿势、纸张P快要进入旋转导向部件30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不管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是体内出纸盘151、还是外部盘152或是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在纸张P由旋转导向部件30接收时,控制装置54都让旋转导向部件30暂时成为接收姿势。在该接收姿势下,接收开口321正对着纸张P的输送轨道,即使纸张P的前端卷曲,纸张P也可以可靠地从接收开口321进入到导向通道320。因此,可以稳定纸张P的动态,抑制纸张P的输送堵塞、纸张前端角部的弯折等输送障碍。
图9是表示让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时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的示意图。此状态与上述的接收姿势相比,旋转导向部件30稍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体内出纸盘151作为纸张P的排出目的地而被选择、导向内传感器105a(第1传感器)检测到纸张P进入导向通道320,则控制装置54让步进马达51进行这种旋转导向部件30的转动。
由此,导向通道320的出口(排出开口322,参照图5),在纸张P的前端从该排出开口322被排出之前,成为更加正对着往复输送路103的状态。因此,可以减小从旋转导向部件30排出的纸张P相对于往复输送路103(第1圆弧导向板108a)的进入角。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纸张P的输送障碍。
另外,也可以将接收姿势和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姿势通用化。即,可以将图8中的接收姿势作为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姿势。在此情况下,当体内出纸盘151作为纸张P的排出目的地而被选择时,旋转导向部件30不动。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减少旋转导向部件30转动的动作。
图10是表示让纸张P向外部盘152(或体内后处理装置153)排出时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的示意图。如果外部盘152作为纸张P的排出目的地而被选择、导向内传感器105a检测到纸张P进入导向通道320,则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从图8的接收姿势变更为图10所示的立起姿势。由此,在纸张P从排出开口322排出之前,排出开口322与连接于排纸输送路102的上端输送路101a相对置。因此,纸张P被顺利地导向上端输送路101a。
图11是表示让纸张P朝向反送输送路时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姿势的示意图。该姿势与前面用图7(B)进行说明的姿势S4相同。旋转导向部件30比图9所示的姿势更向顺时针方向倾倒,取得其导向翼33引导朝向反送输送路104的纸张P的姿势。然而,取得该姿势的期间到反送传感器105c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为止。检测出之后,旋转导向部件30就被变成接收姿势。
图12是表示旋转导向部件30一边引导朝向反送输送路104的纸张P,一边取得接收姿势的状态的示意图。如果两面打印被选择,反送传感器105c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进入到反送输送路104内,则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从图11的引导姿势变更为图12的接收姿势。这是与图8所示的接收姿势相同的姿势。即使是该接收姿势,导向翼33的一部分也可以引导纸张P。
如此,通过在将走在前面的纸张P引导入反送输送路104内的阶段,就让旋转导向部件30姿势变更为接收姿势,可以将下一张的纸张P接收到旋转导向部件30的导向通道320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两面处理的速度。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例的由控制装置54进行的旋转导向部件30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控制装置54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被接通后,确认旋转导向部件30在初始状态下是否处于图8所示的接收姿势(步骤S1)。如果不是接收姿势(在步骤S1为否),则通过步进马达51让旋转导向部件30转动,使旋转导向部件30处于接收姿势(步骤S2)。如果是接收姿势(在步骤S1为是),则跳过步骤S2。
接着,控制装置54确认纸张P的输送信息是否被提供、即是否在图像形成部12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S3)。如果不存在输送信息(在步骤S3为否),则原封不动地待机。如果存在输送信息(在步骤S3为是),则确认导向内传感器105a是否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步骤S4)。
如果导向内传感器105a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在步骤S4为是),控制装置54确认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是否为外部盘152(步骤S5)。另外,在此省略了向体内后处理装置153输送的情况。当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是外部盘152(在步骤5为是)时,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姿势变更为图10所示的立起姿势(步骤S6)。即,控制装置54将为了使处于接收姿势的旋转导向部件30转动到立起姿势所需要的驱动脉冲提供给步进马达51。
然后,控制装置54确认纸张P是否被排出到外部盘152中(步骤S7)。这种确认可以基于例如第2排出传感器105d是否检测到纸张P的输送方向后端。如果纸张P被排出到外部盘152(在步骤S7为是),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姿势变更为接收姿势(步骤S11)。这样就结束对一张纸张P的处理,而在有后续的纸张P时,则返回到步骤S4反复上述的处理。
当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不是外部盘152(在步骤5为否)时,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从接收姿势稍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成为图9所示的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姿势(步骤S8)。接着,控制装置54确认是否被赋予两面打印的指示(步骤S9)。
如果不是两面打印(在步骤S9为否),则确认纸张P向体内出纸盘151的排出是否完毕(步骤S10)。此确认可以基于例如第1排出传感器105b是否检测到纸张P的输送方向后端。如果纸张P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在步骤S9为是),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姿势变更为接收姿势(步骤S11)。
如果被赋予两面打印的指示(在步骤S9为是),则转移到图14的流程图。控制装置54确认利用了体内出纸盘151的纸张P的转回是否开始(步骤S21)。此确认可以基于用于转回的翻转驱动信号是否被提供给驱动第1排出辊106b的未图示的马达。
当转回开始(在步骤21为是)时,控制装置54让旋转导向部件30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其姿势变更成如图11所示导向翼33引导朝着反送输送路104的纸张P的引导姿势(步骤S22)。接着,确认反送传感器105c是否检测到进入反送输送路104的纸张P的前端(步骤S23)。如果反送传感器105c输出了检测信号(在步骤23为是),则控制装置54,如图12所示让旋转导向部件30向反时针方向转动而成为接收姿势,准备接收下一张的纸张P(步骤S11)。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例,由于不论纸张P的输送目的地在哪,旋转导向部件30都暂时取得纸张P的接收姿势,因此,可以使纸张P进入导向通道320时的动态稳定。从而可以抑制纸张P的输送阻塞、纸张前端角部的弯折等输送障碍。而且,由于在纸张P进入到旋转导向部件30内之后,让旋转导向部件30转动,使导向通道320的出口与朝向体内出纸盘151或外部盘152的输送路相对置,因此,可以防止纸张P的输送障碍。并且,在进行两面打印时,由于纸张P的前端一进入到反送输送路104,旋转导向部件30立即被变更成接收姿势,因此,可以提高两面打印的处理效率。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是只限于上述的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的发明,还包含以下的内容。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述了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例子。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切换装置20可以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以外的处理薄片体的各种装置。而且,也可以适于应用在连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下游侧、对排出的薄片体施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等中。
(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例举了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是打印机,也可以是传真设备。
(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薄片体例举了纸张P。薄片体不仅只是通常的纸张P,而且也可以是粘度强的厚纸、在投影仪(overhead projector)中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透明胶片等。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举了在对纸张P进行两面打印时,让经过单面打印处理后的纸张P暂时朝向体内出纸盘151,在此对纸张P进行反送的转回输送。也可以取而代之,让纸张P暂时朝向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并且,也可以设置转回专用的临时排出空间,来取代让体内出纸盘151或体内后处理装置153兼作转回盘使用。

Claims (15)

1.一种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导向部件,具有被输送的薄片体能够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和沿着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撑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变更姿势,以使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和
姿势变更机构,用来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其中,
所述姿势变更机构,具有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步进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与所述支撑轴平行的轴自由旋转的导向滑轮,其中,
所述导向滑轮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导向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滑轮成对设置;其中,
一个和另一个导向滑轮的一部分,以其周面彼此相对置的状态突出到所述导向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导向通道,由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的一对导向板所区划,该相对配置的导向板的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入口,另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沿着所述导向通道延伸的方向的圆弧面,通过该圆弧面,所述入口的端部开口比所述出口的端部开口更为扩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所述接收姿势,实质上相同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的姿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内、用来检测所述薄片体进入所述导向通道的第1传感器,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薄片体的前端时,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从所述接收姿势改变成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输送目的地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的姿势。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主输送路,用于经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所述薄片体;
至少两个副输送路,被设置在所述主输送路的下游侧;以及
输送方向切换装置,被设置在所述主输送路和副输送路之间,以所述至少两个副输送路为输送目的地来切换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其中,
所述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包括:
旋转导向部件,具有被输送的薄片体能够通过的一个导向通道和沿着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撑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轴转动,变更姿势,以使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和
姿势变更机构,具有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步进马达,变更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姿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出纸盘,作为所述薄片体的第1排出目的地;和
第2出纸盘,作为与所述第1排出目的地不同的第2排出目的地,其中,
所述副输送路包括,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第1出纸盘的第1副输送路和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第2出纸盘的第2副输送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送输送路,用于将所述薄片体反送到所述主输送路中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以便施行两面打印;和
转回部,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切换装置的下游侧,用于让所述薄片体转向,以便将所述薄片体送入所述反送输送路,其中,
所述副输送路包括,用于将薄片体输送到所述转回部的第3副输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体内出纸型的装置,所述第1出纸盘为体内出纸盘;
在所述第1副输送路中具备向薄片体提供输送力的辊对;
所述辊对,通过被正转驱动向所述体内出纸盘输送薄片体,通过被反转驱动向所述反送输送路输送薄片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具有以下结构,
所述一个导向通道,由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的一对导向板所区划,该相对配置的导向板的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入口,另一个端部开口侧被作为所述薄片体的出口;
所述导向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与区划所述导向通道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引导所述薄片体的引导面;
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以下姿势:
在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的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1副输送路和所述第2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
在向所述反送输送路输送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薄片体的引导姿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反送输送路内、用来检测所述薄片体进入所述反送输送路的第2传感器,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薄片体的前端时,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从所述引导姿势改变成所述接收姿势。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运作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导向部件,能够取得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朝着指定方向的接收姿势;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步进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让所述导向通道的出口与所述两个副输送路的其中任何之一相对置来引导所述薄片体的过程中,让所述旋转导向部件取得所述接收姿势,直到所述薄片体被所述导向通道的入口所接收为止。
CN2009101300093A 2008-03-28 2009-03-26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544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7388 2008-03-28
JP2008087388 2008-03-28
JP2008-087388 200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17A true CN101544317A (zh) 2009-09-30
CN101544317B CN101544317B (zh) 2011-09-21

Family

ID=4111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00093A Active CN101544317B (zh) 2008-03-28 2009-03-26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87054B2 (zh)
JP (2) JP5275872B2 (zh)
CN (1) CN1015443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1006A (zh) * 2010-05-25 2012-01-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22601A (zh) * 2017-09-26 2018-01-23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换向机构及金融自助终端
CN110554588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917930A (zh) * 2020-07-15 2020-11-1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4997B2 (ja) * 2008-04-23 2012-1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搬出方向切換装置
JP5284186B2 (ja) * 2009-06-09 2013-09-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18192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ath gating system
US8196926B2 (en) * 2009-11-06 2012-06-12 Goss International Americas, Inc.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ally diverting signatures
JP5296008B2 (ja) * 2010-05-14 2013-09-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8908B2 (ja) * 2010-06-01 2014-06-2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5648013B2 (ja) * 2012-04-06 2015-01-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663318B1 (en) * 2016-05-26 2017-05-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Noise dampened media re-drive assembly for an imaging device
JP7301598B2 (ja) * 2019-05-11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477450B (zh) * 2020-10-29 2024-02-09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回收装置的打印设备
TWI750937B (zh) * 2020-12-07 2021-12-2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置於影像形成裝置之殼體的媒體通道切換機構以及相關的影像形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7848A1 (de) * 1977-12-23 1979-06-28 Agfa Gevaert Ag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von fotografischen bildern
US4871163A (en) * 1986-06-09 1989-10-03 Savin Corporation Paper control gate
NL8702263A (nl) * 1987-09-23 1989-04-17 Oce Nederland Bv Inrichting voor het transporteren van bladen.
JPH01172172A (ja) * 1987-12-26 1989-07-07 Fujitsu Ltd 用紙処理装置
JP3352814B2 (ja) * 1994-05-24 2002-12-0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フイルムストリップの振分け方法及び装置
JP3372409B2 (ja) * 1995-09-26 2003-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処理装置
US5603494A (en) * 1995-11-13 1997-02-18 Gradco Ltd. Sheet mailbox having a rotatable sheet distributor
US5927713A (en) * 1997-09-18 1999-07-27 Bell & Howell Mail Processing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verting, staging and diverting sheet articles
US6572105B2 (en) * 2001-09-27 2003-06-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ual overlapping gates to control media movement through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05269B2 (ja) * 2002-03-13 200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案内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093831B2 (en) * 2003-02-04 2006-08-2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 Media path modules
JP2006017889A (ja) * 2004-06-30 2006-01-1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9452A (ja) 2005-01-21 2006-08-03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1006A (zh) * 2010-05-25 2012-01-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11006B (zh) * 2010-05-25 2015-07-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22601A (zh) * 2017-09-26 2018-01-23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换向机构及金融自助终端
CN110554588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54588B (zh) * 2018-05-30 2024-01-12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917930A (zh) * 2020-07-15 2020-11-1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17B (zh) 2011-09-21
JP2013163595A (ja) 2013-08-22
JP5487347B2 (ja) 2014-05-07
US7887054B2 (en) 2011-02-15
JP2009256101A (ja) 2009-11-05
US20090243199A1 (en) 2009-10-01
JP5275872B2 (ja)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317B (zh) 薄片体输送方向切换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38892B (zh) 记录部件存放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及记录部件处理装置
CN101633449A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2616588A (zh) 薄片体提供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48258A (zh) 纸张堆叠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堆叠方法
JP2009190809A (ja) 媒体反転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9208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30630A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JP4325341B2 (ja) 用紙姿勢変換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79219B2 (ja) 給紙装置
JP41159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47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75564A (ja) 用紙搬送案内装置
JP58574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材処理装置
JPH0252367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の記録紙位置調整機構
JP5824840B2 (ja) 記録材搬送装置
JPH0485262A (ja) 記録装置
JP2004338918A (ja) 紙折り方法、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52789B2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原稿読取り装置
JP2005067776A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67976A (ja) 印刷装置
JP57827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材処理装置
JPS612670A (ja) シ−ト折り装置
JP202007914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5129039A (ja) 用紙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