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0630A -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0630A
CN102530630A CN2011104324330A CN201110432433A CN102530630A CN 102530630 A CN102530630 A CN 102530630A CN 2011104324330 A CN2011104324330 A CN 2011104324330A CN 201110432433 A CN201110432433 A CN 201110432433A CN 102530630 A CN102530630 A CN 102530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er
paper
putting
quires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2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井直树
大岛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3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0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2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down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10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 B65H2406/11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producing fluidised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20Volume; Volume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实现抑制装置结构的大型化,提高记录材叠的整合性能。后处理装置备有倾斜设置的载置记录材叠的堆垛器21、位于堆垛器21下端D的挡住器22、被配置在堆垛器21下端D方位的送风部3。纸叠S经由搬入经路a被搬入堆垛器21。送风部3对着在堆垛器21的载置面P上从堆垛器21的上端U向下端D滑落的记录材的下端SD,从堆垛器21的下端D向上端U送风。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从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记录材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后处理装置被连接在复印机、数码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后段。实施装订处理等后处理时,必须在后处理之前先整齐纸叠(记录材叠)的纵横端部,即进行纸张整合。
后处理装置中一般备有倾斜于水平面(后处理装置的设置面)设置的堆垛器,被从图像形成装置搬送来的纸张依靠自重,依次载置到堆垛器的载置面上。从图像形成装置搬送来的纸张被搬到堆垛器的载置面后,沿堆垛器载置面自由滑行落下,纸张下端碰到堆垛器下端设有的挡住器,纸叠被整合。
但是,单靠纸张自由落下来整合纸张端部之自由落下方式的话,由于与先堆积到堆垛器上的纸张之间的摩擦等影响,纸张整合、尤其是纸叠排出方向的端部的整合有时不充分。
另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时在堆垛器的纸张搬送方向上游,先使几张纸重合,将该几张重合成的纸叠一起搬入堆垛器。此时的自由落下方式中,事先重合的纸张合在一起的话纸张相互不分离,载置时纸张的整合有时不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具有在堆垛器上堆积多张纸张之后推靠纸张端部强制性进行整合之功能。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92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为了整合纸张排出方向的端部,必须使纸张先端推靠部件推靠纸叠先端。因此,整合大尺寸纸张、例如A 3纸张(297mm×420mm)的纸叠时,必须加大堆垛器尺寸,尤其是在堆垛器倾斜方向必须取长的长度,以增大纸张先端推靠部件的可动范围。这成为后处理装置小型化和降低成本的主要障碍。并且,由于纸张种类和环境等影响,有的纸张有时贴合得较紧,即使用纸张先端推靠部件推靠纸叠先端,有时也不能充分整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避免装置结构大型化又能够提高记录材整合性能的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堆垛器,被倾斜设置,载置记录材叠;送风部,被配置在所述堆垛器的下端,对着在所述堆垛器的载置面上从所述堆垛器的上端向下端滑落的记录材的端部,从所述堆垛器的下端向上端送风。
第2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在所述载置面的延长方向的所述堆垛器下端,具有碰到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记录材叠端部的挡住器,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被搬入所述堆垛器后至少该记录材的端部碰到所述挡住器之前进行送风。
第3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在规定尺寸以上时送风。
第4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相应记录材种类、斤两、定量、张数或尺寸,控制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
第5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按压部件,其被轴支撑能够旋转,向所述载置面按压被搬入所述堆垛器的记录材的后端。
第6项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具有后处理部,该后处理部对被载置到所述堆垛器上的记录材实施后处理。
第7项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材上形成图像;第1至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搬入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对该记录材实施后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避免装置结构的大型化,又能够提高记录材叠的整合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结构例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FS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示意图。
图3: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送风部3整合大纸叠排出方向端部的情况说明模式图。
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立体图。
图5:图4所示X1-X2线的截面构造模式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方式控制系统6的例示方框图。
图7:本发明实施方式控制系统6的控制例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结构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图像形成系统100的结构例外观示意图。图像形成系统10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A和后处理装置FS(Finishingapparatus)。图像形成装置A具有向扫描部(没有图示)搬送原稿的自动原稿搬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ing apparatus)和供用户操作并受理用户操作的操作显示部O。
图像形成装置A是数码复合机,能够通过电子照相方式进行黑白印刷及彩色印刷。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对图像形成装置A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对图像形成方式并不限定,也可以应用于喷墨方式等其他图像形成方法的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A中,自动原稿读取装置ADF扫描被搬送到扫描部的原稿,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图像形成装置A基本上依次实行带电工序、曝光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序以及定影工序,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数据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A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送往后处理装置FS。
后处理装置FS依次搬入来自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纸张,作为后处理进行制作纸叠的“纸叠制作处理”。纸叠制作处理时,后处理装置FS进行纸叠的整合。后处理装置FS对整合后的纸叠用装订器进行装订处理,将纸叠排出到排纸盘T。除此之外,后处理还包括例如:在纸张的指定位置上打孔的“打孔处理”;折叠纸张的“折叠处理”;涂布糨糊的“粘合制本处理”等。后处理装置FS实行的后处理,由用户通过操作显示部指示选择,或图像形成装置与网络连接时由PC等外部器械指定。本实施方式中,对纸叠制作处理进行说明。
[后处理装置FS的结构例]
对后处理装置FS的结构例作说明。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后处理装置FS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示意图。后处理装置FS备有纸张搬入部1、纸张载置部2、送风部3、纸张排出部4、排纸盘T。
纸张搬入部1具有一对搬入辊R1。纸张搬入部1用一对搬入辊R1夹持从图像形成装置A排出的纸张。如搬入经路a所示,纸张搬入部1将纸张搬送到纸张载置部2。
纸张载置部2具有载置纸张的堆垛器21。堆垛器21被设置成相对后处理装置FS的设置水平面HP(Horizontal Plane)持有仰角。
纸张载置部2将经由搬入经路a搬入的纸张以指定张数载置在堆垛器21上,制作整合的纸叠。纸张载置部2在装订处理部(请参照图4)对纸叠实施装订处理后,如搬出经路b所示,将堆垛器21上的纸叠搬出到纸张排出部4。
送风部3被沿着堆垛器21的倾斜方向配置在堆垛器21下方。送风部3从堆垛器21下端向上端送风。
纸张排出部4具有一对排出辊R2。纸张排出部4用一对排出辊R2夹持纸张载置部2搬出的纸叠,排出到排纸盘T。
排纸盘T是在垂直于水平面HP的方向上能够升降的盘,用来收容从纸张载置部2排出的纸叠。
后处理装置FS能够对指定张数(例如10张)的纸叠实施装订处理,连续制作多册册子。装订处理是在纸叠载置在堆垛器21上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装订处理期间,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A有新的纸张搬入后处理装置FS,堆垛器21也不能将该纸张载置到已经存在的纸叠上。
因此,后处理装置FS在装订处理进行期间,将在该期间搬入的几张纸张重合,并使暂且待机在被配置在纸张载置部2的纸张搬送方向上游的别的纸张堆积装置(没有图示)中。在完成装订处理、纸张载置部2将纸叠排出到排纸盘T之后,后处理装置FS再将暂且待机的纸张搬送到纸张载置部2。纸张载置部2在该几张纸叠上载置构成相同册子的又被搬送来的后续纸张。以下举例几张重合的纸叠被搬入堆垛器21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整合大的纸叠(例如A3纸张)的排出方向的端部时采用送风部3。对此作说明。图3是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部3整合大的纸叠的排出方向的端部的情况的说明模式图。
纸张载置部2进一步备有位于堆垛器21下端的挡住器22和一对搬入辊29a、29b。挡住器22在堆垛器21的延伸方向下端D碰到纸叠S的下端SD。
经由搬入经路a被搬入辊29a、29b夹持的几张纸叠S被送到堆垛器21上。纸叠S因自重落向堆垛器21的载置面P,在堆垛器21上滑落,在挡住器22停止。根据纸张尺寸和纸张种类,送到堆垛器21上方的纸叠S的纸张与纸张有时粘在一起。纸张粘在一起的话难以进行纸叠整合。
对此,送风部3如箭头F所示从堆垛器21下端向上端送风。这样,空气进入纸面与纸面之间(简称纸面间),在纸面间形成薄薄的空气层,纸面相互分离。由此张纸能够自由飘动,纸叠S落向堆垛器21的载置面P,在载置面P上滑落,碰到挡住器22,此时,在纸叠S的下端SD位置进行整合。纸张尺寸越大重量也大,所以,不采用后述整合部件24(请参照图5)也能够容易地在纸叠S的下端位置SD进行整合。
[纸张载置部2的结构例]
详细说明纸张载置部2的结构例。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立体图。图4中还出示了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部5。X轴表示垂直于纸张排出方向、平行于载置面的方向。Y轴表示纸张排出方向。Z轴表示垂直于X轴及Y轴的方向。
纸张载置部2进一步具有排纸传动带23、整合部件24、第1幅度整合部件25R、第2幅度整合部件25L、铰链板26、转轴27。
堆垛器21具有第1导向板21R和第2导向板21L。第1及第2导向板21R、21L各略为长方形。堆垛器21是在X轴方向平行离间的第1及第2导向板21R、21L在绕行的排纸传动带23之间接合的结构。可以一体成型制作堆垛器21。堆垛器21在载置面P上载置搬入的纸张。
挡住器22具有第1挡住部件22R和第2挡住部件22L。第1挡住部件22R从第1导向板21R下端D伸出一定距离,然后延伸在Z轴正方向。第2挡住部件22L从第2导向板21L下端D伸出一定距离,然后延伸在Z轴正方向。第1及第2挡住部件22R、22L在X轴方向平行离间,距离大于排纸传动带23的宽度。挡住器22挡住在堆垛器21的载置面P倾斜方向(Y轴的负方向)滑落下来的纸张。
排纸传动带23通过离间配置在Y轴方向的第1驱动皮带轮210及从动皮带轮211,绷架在第1及第2导向板21R、21L之间。经第1驱动皮带轮210及从动皮带轮211的旋转驱动,排纸传动带23沿Y轴传动。
整合部件24从Y轴方向看是在垂直于排纸传动带23的方向上持长边的长方形或略正方形的部件。整合部件24的底部固定在排纸传动带23上。整合部件24的宽比排纸传动带23的宽略微宽一些。整合部件24的宽也可以与排纸传动带23的宽相同或略相同。
整合部件24具有2个功能。第1功能是有关纸叠整合的功能。一旦堆垛器21上载置了指定张数的纸张,整合部件24便随排纸传动带23的正转从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向下方(Y轴的负方向)移动。这里的正转是指:从X轴的负方向看时,在Y-Z平面上的时针方向的旋转。整合部件24轻轻推靠纸叠先端,在纵方向整合纸叠端部。以下,纵方向表示Y轴正方向所示的方向(排出方向)。
采用整合部件24的纵方向的纸叠端部整合,基本上是在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时进行的。本实施方式中例如A4尺寸(210mm×297mm)为规定尺寸。理由如下,因为尺寸小于A4的例如A6(105mm×148mm)的纸张分量轻,送风部3送风会造成纸张飞扬,所以进行整合。
第2功能是有关纸叠排出的功能。随排纸传动带23的逆转,整合部件24从堆垛器21的载置面P经反面移到纸叠的后端。整合部件24用推靠面的反面推靠纸叠后端,将纸叠向上推向排纸盘T(参照图2)。
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相互平行配置。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通过可动机构沿X轴互向相反方向移动相同距离。可动机构备有:在堆垛器21下部沿X轴方向设置的旋转传动带251;绷架旋转传动带251并驱动旋转的第2驱动皮带轮252(参照图6)。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的可动范围依存于载置在堆垛器21上的纸张尺寸。
一旦堆垛器21上载置指定张数的纸张,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便从两旁轻轻推靠该纸叠,在横向整合纸叠端部。以下,横向是指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
作为按压部件的铰链板26向堆垛器21的载置面P轻轻按压被搬入堆垛器21的纸张后端附近,使纸张尽快落在堆垛器21的载置面P上。铰链板26跨越堆垛器21,大致为翼型。铰链板2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例如楔子形、板状形。铰链板26的Y轴正方向侧的边缘、详细则是厚的一侧的边缘与转轴27相接。待机状态时,如图5所示,铰链板26长度方向的面相对堆垛器21的载置面P来说,在以转轴27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位置上。
转轴27的一端与例如齿轮等传递机构(没有图示)连接。一旦第4驱动马达M4(参照图6)旋转,转轴27便通过传递机构旋转。
[送风部3的结构例]
对送风部3的结构例作说明。送风部3具有支撑台31。送风部3是例如吐出空气的鼓风机。送风部3使叶轮(没有图示)旋转,使产生气流。
送风部3的开/关及送风量受控制部64(参照图6)控制。初期状态时送风部3关闭,制作纸叠期间,几张重合的纸叠被搬入堆垛器21时,且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时,从关闭切换到打开送风。只要能够得到能够在纸面间形成空气层大小的送风量,也可以用风扇代替鼓风机。
送风部3的吐出口朝着堆垛器21的下端D,送风部3位于能够使吐出的空气从堆垛器21下端D向上端U沿着载置面P流动的位置。具体则是送风部3位于在Y轴负方向的一直线上离开堆垛器21下端D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为了在纸面间形成空气层,需要纸张不被送风吹起的适当的送风量。送风部3的送风量太弱的话不能在纸面间形成空气层。反之,送风部3的吐出口太接近堆垛器21下端D的话,即使使送风部3的送风量为最小,纸张也会被送风吹起。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例如用送风部3的最小送风量在纸面间形成空气层,是在离开堆垛器21下端D的挡住器22,大概有装订器51宽度(Y轴的负方向)的位置上。
对送风部3的送风量作说明。基本上是纸张重合的张数越多,越增大送风部3的送风量(吐出量)。可以相应纸张种类、斤两、定量或纸张尺寸,如下调整送风部3的送风量。
例如涂料纸等纸张表面有涂料时,纸面间的空气层因涂料的吸湿作用而消失时,空气不易从外部流入,纸张与纸张容易粘合。因此,使用涂料纸时,可以比使用非涂料纸张时增大送风部3的送风量。
斤两或定量越大、即纸张厚度越厚,越增大送风部3的送风量。同样,纸张尺寸越大越增大送风部3的送风量。
支撑台31支撑送风部3并调整送风部3的位置,使送风部3吐出的空气能够从堆垛器21下端D沿载置面P流向上端U。支撑台31的高度和配置位置可以在后处理装置FS的设计阶段适当定出。
[装订处理部5的结构例]
对装订处理部5的结构例作说明。装订处理部5备有作为装订手段的装订器51。装订处理部5作为装订器51的可动机构备有转轴52、传动带53、第3驱动皮带轮54(请参照图6)。
装订器51通过设置在其下部X轴方向的传动带53旋转,沿转轴52往复运动。装订器51从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以X=X1),移动到必须装订的纸叠的指定位置(例如纸叠的角),在该位置装订纸叠。装订部位可以是1处也可以是2处以上。
转轴52插通在装订器51基台的孔部511中,支撑装订器51,并使装订器51在X轴方向移动。
传动带53由第3驱动皮带轮54(请参照图6)以及位于X轴方向与第3驱动皮带轮54对峙位置的皮带轮55绷架,能够旋转。
第3驱动皮带轮54由第3驱动马达M3(请参照图6)驱动旋转。第3驱动皮带轮54通过使传动带53旋转而使皮带轮55从动,使装订器51沿转轴52往复运动。
[后处理装置的动作概要]
对后处理装置的动作概要作说明。图5是图4所示X1-X2线的截面构造模式示意图。纸张载置部2进一步备有:传感部28;一对搬入辊29a、29b;第1驱动皮带轮210;从动皮带轮211。
一对搬入辊29a、29b将经由搬入经路a的纸叠S搬送到堆垛器21上。
堆垛器21将经由搬入经路a搬入的几张纸叠S载置到载置面P上。
传感部28由红外线传感等构成。传感部28在搬入辊29c附近,检测经由搬入经路a过来的纸叠S的穿过。传感部28检测纸叠S穿过时,将该检测信号经由输入输出部63输出到控制部64(参照图6)。至于传感部28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在例如搬入经路a上的搬入辊29c与一对搬入辊29a、29b之间等纸叠S到达铰链板26之前的能够检测搬入经路a上的纸叠S的位置上。
在载置面P的延伸方向上,与一对搬入辊29a、29b相比,铰链板26被配置在堆垛器21的上端U。铰链板26在初期状态时位于图5所示的待机位置。一旦传感部28检测到纸张搬入,在穿过一对搬入辊29a、29b的纸叠S的后端SD附近到达铰链板26时,以传感部28的检测为机转轴27正转。转轴27正转带动铰链板26从待机位置正转到图5中2点划线所示的定位置。本实施方式中,铰链板26的定位置是大致平行于堆垛器21的位置。
穿过一对搬入辊29a、29b的纸叠S,其后端SD附近被铰链板26向堆垛器21的载置面P轻轻按下落向载置面P。图5中实线所示的搬入经路a1表示后端SD附近被铰链板26按下的纸叠S的经路。而图5中点划线所示的搬入经路a2表示铰链板26不工作时纸叠S的设想经路。通过由铰链板26按下纸叠下端SD附近,送风部3送风不会吹起纸张,能够使纸叠S尽快落到堆垛器21的载置面P上。
纸叠S落到载置面P上,如搬入经路a3所示,一旦滑过载置面P被挡住器22挡住,转轴27便逆旋转。通过该转轴27的逆旋转,铰链板26从定位置回复待机位置。本实施方式中,铰链板26是从待机位置正转到大致平行于堆垛器21的定位置,但也可以在按下纸叠S后端SD附近的同时,正转到铰链板26的先端与堆垛器21垂直。
第1驱动皮带轮210由第1驱动马达M1(参照图6)驱动,作正转或逆转,带动排纸传动带23和从动皮带轮211旋转。
由此,排纸传动带23上的整合部件24移动,整合并移送纸叠S。
送风部3如箭头F所示,从堆垛器21下端D沿载置面P向上端U送风。此时,因为必须在纸面间形成薄薄的空气层,所以,送风部3至少在纸叠被搬入堆垛器21、滑过载置面P、纸叠S后端SD碰到挡住器22之前进行送风。送风部3送风时装订处理处于停止中,所以,图4所示的装订器51位于送风部3吐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的待机位置。因此,送风部3吐出的空气不受装订器51阻挡,从堆垛器21下端D流向上端U。
[用来控制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控制系统]
对用来控制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控制系统作说明。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控制系统6的示例方框图。控制系统6备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61、ROM(Read Only Memory)62、输入输出部(I/O)63、控制部64。控制系统6作为电脑发挥功能,控制纸张载置部2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6的各构成要素被设在后处理装置FS中,但也可以设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
RAM61是控制部64的工作区域。ROM62存储用来控制纸张载置部2动作的控制程序。
输入输出部63在传感部28、操作显示部O、控制部64之间进行数据接发。
控制部64由例如CPU(中央演算处理装置)构成。控制部64从RAM61读出控制程序,按照控制程序作以下控制。
第一,控制部64从用户从操作显示部O输入的指示中取得纸张尺寸和纸张种类,并取得搬入纸张载置部2时纸张的重合张数,控制送风部3的开/关以及送风部3的送风量。第二,控制部64判断搬入纸张载置部2的纸张张数是否达到册子1份的指定张数。第三,控制部64控制第1至第4驱动马达M1、M2、M3、M4。
第1驱动马达M1按照控制部64控制,使第1驱动皮带轮210正转或逆转。
第2驱动马达M2是例如步进马达。第2驱动马达M2按照控制部64控制,使第2驱动皮带轮252正转或逆转。
第3驱动马达M3按照控制部64控制,使第3驱动皮带轮54正转或逆转。
第4驱动马达M4按照控制部64控制,使转轴27正转或逆转。
[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动作例]
对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动作例作说明。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纸张载置部2及送风部3的动作例流程示意。初期状态时送风部3关闭,铰链板26处于待机位置。
步骤ST1
控制部64取得搬入纸张载置部2时的纸张重合张数。纸张重合张数在2张以上时(YES)进入步骤ST2。不重合纸张时(NO)进入步骤ST4。
步骤ST2
控制部64判断纸张尺寸是否在规定尺寸以上。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时(YES)进入步骤ST3。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时(NO)进入步骤ST4。
步骤ST3
纸张重合张数为2张以上、且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时,控制部64将送风部3从关切换到开。并且控制部64从用户从操作显示部O输入的指示中取得纸张尺寸,根据该纸张尺寸信息和搬入纸张载置部2时的纸张重合张数,调整送风部3的送风量。送风部3用按照控制部64控制的送风量送风,空气从堆垛器21下端D沿载置面P流向上端U。并且,控制部64还可以相应纸张种类、斤两或定量调整送风部3的送风量。
步骤ST4
属于不重合纸张的情况,或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的情况之至少一种情况时,控制部64保持送风部3关闭。
步骤ST5
以初期状态时整合部件24是处于待机位置。纸张载置部2如搬入经路a所示(请参照图5),经由一对搬入辊29a、29b,将重合了2张以上的纸叠S搬到堆垛器21上。因为送风部3打开,所以通过送风空气进入纸面间,在纸面间形成薄薄的空气层。
步骤ST6
传感部28在步骤ST5中在搬入辊29c附近检测经由搬入经路a过来的纸叠S的穿过。传感28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4。控制部64一旦接到传感部28的检测信号,便隔开纸张后端SD附近到达铰链板26程度的时间间隔,使第3驱动马达M3正转。转轴27正转,铰链板26从待机位置正转到定位置,纸叠S后端SD附近被铰链板26轻轻按向堆垛器21的载置面,纸叠S落向堆垛器21载置面P。
步骤ST7
控制部64控制第2驱动马达M2,使第2驱动皮带轮252旋转到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相互接近能够轻轻推靠纸叠S的两旁边。于是,第1及第2幅度整合部件25R、25L从两旁边轻轻推靠堆垛器21上的纸叠S。通过步骤ST7,纸叠的横向端部得到整合。
步骤ST8
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时(YES),纸叠S由于送风部3的送风而纸面间形成空气层,在该状态下利用自重在载置面P上滑落,通过纸叠S端部碰撞挡住器22时的冲击,纸张纵向得到整合。因此,此时不用整合部件24进行纸叠端部的纵向整合,进入步骤ST9。反之,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时(NO),用整合部件24进行纸叠端部的纵向整合,进入步骤ST10。
步骤ST9
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时,控制部64判断搬入纸张载置部2的纸张张数是否达到构成册子1份的指定张数。纸张张数达到指定张数时(YES)进入步骤ST11。纸张张数没有达到指定张数时(NO)进入步骤ST1.
步骤ST10
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时,用整合部件24进行纸叠端部的纵向整合。控制部64控制第1驱动马达M1,使第1驱动皮带轮210正转到整合部件24碰到纸叠先端能够轻轻推靠纸叠S。于是,排纸传动带23正转,整合部件24从待机位置向Y轴负方向移动。整合部件24的推靠面轻轻推靠纸叠S的先端,纸叠S的后端SD便碰到挡住器22。通过步骤ST10,纸叠端部在纵向得到整合。
步骤ST11、ST12
装订处理时,纸叠的各纸面间存在空气层的话,整合好的纸叠在处理端部侧有可能又乱掉。因此,在装订处理之前,送风部3打开时(YES)控制部64将送风部3从开切换到关,停止送风(ST12)。反之,送风部3关闭时(NO)进入步骤ST13。
步骤ST13
在送风部3关闭状态下,控制部64使第3驱动马达M3旋转,使装订器51移到指定位置。装订器51在指定位置装订纸叠S。
步骤ST14
控制部64控制第1驱动马达M1,使整合部件24如下移动。这里是以整合部材24是在图5所示的待机位置。控制部64使第1驱动皮带轮210逆转,使整合部材24经过堆垛器21反面移到纸叠S后端SD。控制部64进一步使第1驱动皮带轮210逆转,使整合部材24从堆垛器21的下端D移到待机位置。
一旦整合部材24从待机位置经过堆垛器21反面到达堆垛器21下端D,整合部材24便向Y轴方向撑起被挡住器22挡住而静止的纸叠S后端SD。然后,整合部材24撑起纸叠S并向堆垛器21上端U移动到待机位置。通过步骤ST14,纸叠S经排出辊R2被排出到排纸盘T。
根据本实施方式,纸张尺寸在规定尺寸以上的话,用送风部3从堆垛器21下端D向上端U送风,使纸张与纸张离间,然后将纸叠S载置到堆垛器21,进行纸叠S的纵向整合。因此,整合部材24的可动范围可以减小,不需要堆垛器21倾斜方向长的长度。这样,不仅能够抑制堆垛器21的大型化,也能够抑制后处理装置的大型化和实现降低成本。
一般来说形成图像后的纸张在定影工序中受热。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送风部3吐出的空气吹到纸张,所以具有能够尽快使纸张冷却之优点。
本发明在不逸出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对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
例如,使用涂料纸时,即使纸张尺寸小于规定尺寸,也可以将送风部3从关切换到开,用送风部3进行纸张纵向整合。这样,对纸张与纸张容易粘合的涂料纸,不管尺寸如何,都能够可靠地使纸面相互离间,能够确保高的整合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步骤ST2中,根据从操作显示部O输入的信息判断纸张尺寸是否在规定尺寸以上。也可以代替从操作显示部O输入的信息,用传感部28,从搬入经路a上的纸张与纸张的时间间隔,判断纸张尺寸是否在规定尺寸以上。此时,可以判断为例如被搬送在搬入经路a上的纸张与纸张的时间间隔越长,纸张尺寸越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为了确保在实施后处理的堆垛器上的整合性采用送风部,但也可以以排纸盘T作为堆垛器,在为了提高最终排出物的整合性而对排出到排纸盘T中的纸张送风的位置上设送风部。
符号说明
2    纸张载置部
21   堆垛器
21R  第1导向板
21L  第2导向板
22   挡住器
22R  第1挡住部件
22L  第2挡住部件
23   排纸传动带
24   整合部材
25R  第1幅度整合部材
25L  第2幅度整合部材
26    铰链板
27    转轴
28    传感部
29a、29b、29c  搬入辊
210   第1驱动皮带轮
211   从动皮带轮
3     送风部
31    支撑台
64    控制部

Claims (12)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具有:
堆垛器,被倾斜设置,载置记录材叠;
送风部,被配置在所述堆垛器的下端,对着在所述堆垛器的载置面上从所述堆垛器的上端向下端滑落中的记录材的端部,从所述堆垛器的下端向上端送风。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载置面的延长方向的所述堆垛器下端,具有碰到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记录材叠端部的挡住器,
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被搬入所述堆垛器后至少该记录材的端部碰到所述挡住器之前进行送风。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在规定尺寸以上时送风。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相应记录材种类、斤两、定量、张数或尺寸,控制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具有按压部件,其被轴支撑能够旋转,向所述载置面按压被搬入所述堆垛器的记录材的后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具有后处理部,该后处理部对被载置到所述堆垛器上的记录材实施后处理。
7.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有:
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材上形成图像;
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后处理装置,其搬入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对该记录材实施后处理。
8.如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在所述载置面的延长方向的所述堆垛器下端,具有碰到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记录材叠端部的挡住器,
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被搬入所述堆垛器后至少该记录材的端部碰到所述挡住器之前进行送风。
9.如权利要求7或8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部在记录材在规定尺寸以上时送风。
10.如权利要求7至9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相应记录材种类、斤两、定量、张数或尺寸,控制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
11.如权利要求7至10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按压部件,其被轴支撑能够旋转,向所述载置面按压被搬入所述堆垛器的记录材的后端。
12.如权利要求7至11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后处理部,该后处理部对被载置到所述堆垛器上的记录材实施后处理。
CN2011104324330A 2010-12-28 2011-12-21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Pending CN1025306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3043A JP2012140202A (ja) 2010-12-28 2010-12-28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293043 201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0630A true CN102530630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15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24330A Pending CN102530630A (zh) 2010-12-28 2011-12-21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61379A1 (zh)
JP (1) JP2012140202A (zh)
CN (1) CN10253063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592A (zh) * 2017-04-07 2018-1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1054009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6829B2 (ja) * 2012-08-31 2015-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排紙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51340A (ja) * 2012-09-05 2014-03-20 Ricoh Co Ltd 排紙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排紙方法
JP2022135176A (ja) 2021-03-04 2022-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953A (ja) * 1999-02-19 2000-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集積装置
US20010048192A1 (en) * 2000-06-02 2001-1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sheet members,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mensions of sheet members,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rking sheet members
US6522841B2 (en) * 1998-09-21 2003-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anning device for delivered sheet materials
JP2003192213A (ja) * 2001-12-25 2003-07-09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方法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4906A (en) * 1971-07-28 1973-11-27 Emf Corp Sorting and collating apparatus
US5013021A (en) * 1986-10-16 1991-05-0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aper container with a paper binding function
JP2707091B2 (ja) * 1988-02-09 1998-01-28 コニカ株式会社 記録紙処理装置
US5569012A (en) * 1993-07-30 1996-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ook binding apparatus
JP3304234B2 (ja) * 1995-04-26 2002-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ル装置
US6889971B2 (en) * 2002-02-21 2005-05-10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er with air blowing member
US7510177B2 (en) * 2005-03-01 2009-03-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7832717B2 (en) * 2007-06-13 2010-11-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ternal warming-up method an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warming-up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2841B2 (en) * 1998-09-21 2003-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anning device for delivered sheet materials
JP2000238953A (ja) * 1999-02-19 2000-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集積装置
US20020033573A1 (en) * 1999-02-19 2002-03-21 Kazuaki Kinjyo Sheet stacking device with air cushion
US20010048192A1 (en) * 2000-06-02 2001-1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sheet members,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mensions of sheet members,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rking sheet members
JP2003192213A (ja) * 2001-12-25 2003-07-09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方法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0592A (zh) * 2017-04-07 2018-1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08910592B (zh) * 2017-04-07 2019-12-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10902458A (zh) * 2017-04-07 2020-03-2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10902458B (zh) * 2017-04-07 2022-01-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10540098A (zh) * 2018-05-29 2019-12-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1379A1 (en) 2012-06-28
JP2012140202A (ja)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2405B2 (en) Sheet aligning member for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784778B2 (en) Stacker, post-finish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tack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post-finishing apparatus
CN102530630A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3072832B (zh)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096624B2 (ja) 用紙スタッカー
JP4706721B2 (ja) 用紙排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5886644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60066029A1 (en) Sheet post-process apparatus
US902792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unique planar stacking surface for set compiling in image forming devices
JP687948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218550B2 (ja) 中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606360B2 (ja) シート排出機構
JP5741065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413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91852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325341B2 (ja) 用紙姿勢変換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72188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tray for sheet processing tray
JP672694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66013A1 (en) Sheet post-process apparatus
JP2013159415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60067768A1 (en) Sheet post-process apparatus
JP691663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7015190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5233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318609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