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2458B - 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2458B
CN110902458B CN201911127757.6A CN201911127757A CN110902458B CN 110902458 B CN110902458 B CN 110902458B CN 201911127757 A CN201911127757 A CN 201911127757A CN 110902458 B CN110902458 B CN 110902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tray
discharge
unit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7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2458A (zh
Inventor
冈田里菜
上野康则
能宗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76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437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789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294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02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2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2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2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65H29/2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air blast or suction apparatus
    • B65H29/245Air blast devices
    • B65H29/246Air blast devices acting on stack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6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completion of pi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1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an entity as a function of which control, adjustment or change is performed, i.e.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2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an entity which is controlled, adjusted or changed by a control process, i.e.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6Assisting moving, forwarding or guiding of material
    • B65H2301/4461Assisting moving, forwarding or guiding of material by blowing air towards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10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Sequence of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处理,其包括:排出部,排出薄片体;第一盘,暂时保持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第二盘,在所述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盘的下游;以及,送风部,在所述第二盘与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据此,能够防止已配置在盘上的薄片体被后续的薄片体推出的情况。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4月04日、发明名称为“后处理装置”、申请号为“201810304327.6”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之后接着进行规定的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排出薄片体的排出机构组装送风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体的上表面上形成沿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流动的空气流来使薄片体的排出稳定。其他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向依次被送出的多个薄片体之间送入空气来减少薄片体间的摩擦。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之后进行规定的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多个薄片体在一个盘上被重叠而形成薄片体摞。当多个薄片体依次被送出时,后续的薄片体有时沿排出方向推出已堆放在盘上的薄片体。如果将所述的以往技术利用于后处理装置,则来自送风装置的空气会起到将已堆放在盘上的薄片体沿排出方向推出的作用。因此,所述的以往技术不适于利用于后处理装置的排出机构。
而且,在薄片体之间发生的摩擦力受薄片体的材质或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的状态的影响。如果在薄片体之间发生的摩擦力非常大,则利用空气流的摩擦降低效果有时也不充分。因此,即使将送风装置配置成不让空气吹向已堆放在盘上的薄片体,盘上的薄片体有时也会被后续的薄片体推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已配置在盘上的薄片体被后续的薄片体推出的机构的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处理,其包括:排出部,排出薄片体;第一盘,暂时保持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第二盘,在所述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盘的下游;以及,盘驱动部,使所述第二盘从第一高度位置下降,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送风部,在所述第二盘与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部和所述盘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包括:送风控制部,以送风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排出部进行的薄片体的排出的开始至结束的第一期间重合、且所述送风期间在开始向所述第一盘供给后续薄片体之前结束的方式使空气从所述送风部吹出,以及,盘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之后,让所述盘驱动部使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下降。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已配置在盘上的薄片体被后续的薄片体推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起被使用的例示性的后处理装置的局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后处理装置的其他的另一概略剖视图。
图3是后处理装置的第一送风部及第二送风部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控制后处理装置的各种动作的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5是从图1所示的后处理装置的薄片体检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概略时序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判定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7是表示控制部的驱动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的移位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9是表示控制部的拉回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控制部的送风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控制部的计数器的判定部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2是表示送风控制部的第一送风控制部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用于送风控制部决定是否吹出空气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5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盘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盘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17是后处理装置的第一盘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拉回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用于使整合部的整合动作与后处理装置的拉回机构的拉回动作联动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0是来自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的检测信号、从盘控制部向盘驱动部输出的驱动信号、向盘控制部输出的停止触发及整合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及动作>
图1及图2是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未图示)一起使用的例示性的后处理装置100的局部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及图2说明后处理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1所示的点线箭头示意性地表示后处理装置100中的薄片体的流动。点线箭头的方向在以下说明中称为“排出方向”。排出方向的相反的方向称为“拉回(pulling-back)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体(未图示)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处理)。然后,薄片体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至后处理装置100。后处理装置100在薄片体上形成贯穿孔或在薄片体上打入装订卡钉或折叠薄片体。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后处理装置100执行的特定的处理。
后处理装置100包括输送薄片体的部位、支撑被输送的薄片体的部位、降低作用于正在被输送的薄片体的摩擦的部位以及执行后处理的部位。以下说明这些部位。
后处理装置100具有第一排出部210、第二排出部220以及拉回机构500来作为输送薄片体的部位。第一排出部210及第二排出部220被配置在薄片体的输送路径上。第一排出部210向排出方向送出薄片体。在排出方向上位于第一排出部210的下游的第二排出部220被设计成向排出方向及拉回方向输送薄片体。配置在第二排出部220与第一排出部210之间的拉回机构500被设计成向拉回方向输送薄片体。
后处理装置100具有配置在从第一排出部210朝向第二排出部220的薄片体的输送路径的下方的第一盘310和在排出方向上配置在第一盘310的下游的第二盘320来作为支撑被第一排出部210、第二排出部220及拉回机构500输送的薄片体的部位。第一盘310被设计成支撑由第二排出部220及拉回机构500向拉回方向输送的薄片体。第二排出部220及拉回机构500将多个薄片体依次向拉回方向送出,其结果,多个薄片体在第一盘310上被堆放,在第一盘310上形成薄片体摞。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摞被第二排出部220向排出方向送出,并被第二盘320支撑。
为了降低作用于出现在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的摩擦,后处理装置100形成沿第二盘320的表面的空气流,或者使出现在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向下方弯曲来减少与后续的薄片体的接触面积。后处理装置100具有形成沿第二盘320的表面的空气流的第一送风部410和使出现在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向下方弯曲的第二送风部420。第一送风部410配置在第一盘310的下方,向上方吹出空气。向上方吹出的空气形成沿第二盘320的表面的空气流。第二送风部420配置在第二盘320的上方,朝向第二盘320吹出空气。来自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冲撞到出现在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的上表面,薄片体向下方弯曲。
将薄片体摞送出到第二盘320之前,后处理装置100进行使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成摞的后处理。后处理装置100具备使薄片体成摞的装订器110。装订器110在排出方向上配置在第一盘310的上游。
配置在第一盘310的上方的第一排出部210包含两个辊211、212。辊212配置在辊211的上方。辊211、212夹住通过形成在后处理装置100中的输送路径(未图示)而到达第一排出部210的薄片体。辊212由马达(未示图)驱动。如果辊212通过马达而旋转,薄片体向排出方向移动。辊211利用向排出方向的薄片体的移动而旋转。
被辊211、212向排出方向送出的薄片体到达第二排出部220。第二排出部220包含两个辊221、222。辊222配置在辊221的上方。辊221由马达(未图示)驱动。辊222在接近辊221的接近位置与离开辊221的离开位置(图1及图2所示的位置)之间移位。用于使辊的位置移位的各种已知的机构可适用于使辊222在接近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位的移位机构。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于使辊222在接近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位的特定的结构。
辊222为了让第一排出部210输送从图像形成装置向后处理装置100最初供给的薄片体(以下称为“第一薄片体”)而被配置在接近位置。第一薄片体被辊221和配置在接近位置的辊222夹住,并向排出方向及拉回方向被输送。如果接着第一薄片体而至少一张薄片体(以下称为“后续薄片体”)从第一排出部210向第二排出部220送出,则辊222被配置在离开位置。由于后续薄片体能够通过辊221、222之间的空隙,因此,第一排出部210不受第二排出部220的妨碍而能够将后续薄片体向排出方向输送。如果后续薄片体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则拉回机构500向拉回方向送出后续薄片体。
拉回机构500包含圆棒状的旋转轴510和沿旋转轴510的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的叶片臂520。如果第一排出部210结束后续薄片体的排出,则旋转轴510通过马达(未图示)而旋转。如果旋转轴510旋转,则叶片臂520接触于后续薄片体的上表面而弹性弯曲。利用叶片臂520与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后续薄片体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及伴随叶片臂520的弹性变形的复原力,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移动,并配置在第一盘310上。其结果,后续薄片体被堆放在第一薄片体上,在第一盘310上形成薄片体摞。第一盘310暂时保持薄片体摞。
在第一盘310上形成的薄片体摞被装订器110打入装订卡钉,薄片体摞中的多个薄片体互相被连接。装订器110能够具有与已知的后处理装置所具备的装订器相同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装订器110的特定的结构。
配置在装订器110的旁边的第一盘310包含位于第一排出部210的下方的基端部316和安装有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的远端部317。基端部316被配置在低于远端部317的位置。因此,第一盘310形成从基端部316朝向远端部317向上方倾斜的支撑面318。薄片体摞在第一盘310的支撑面318上被支撑。
配置在第一盘310的下游的第二盘320从第二排出部220的下方的区域向排出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盘320包含位于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的下方的基端部321和从基端部321向排出方向离开的远端部322。远端部322位于基端部321的上方。因此,第二盘320在基端部321与远端部322之间形成倾斜的支撑面323。从第一盘310露出的薄片体摞被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支撑。
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向第二盘320的上方空间吹出空气。来自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流在图1中用实线箭头示意性地示出。来自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成大致直角,相对于此,来自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通过第二盘320的基端部321与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之间的空隙而吹出,形成相对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可将一般的风扇装置用作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例如,可将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斜流风扇或横流风扇用作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作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特定的送风装置。
下面说明后处理装置100的概略的薄片体输送动作。
从图像形成装置依次向后处理装置100送入第一薄片体及后续薄片体。其结果,第一排出部210依次接收第一薄片体及后续薄片体。第一排出部210的辊211、212夹持第一薄片体及后续薄片体,并依次向排出方向送出。
当第一排出部210正在排出第一薄片体时,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2配置在接近位置。因此,第一薄片体被辊221、222夹住。辊221通过马达(未图示)而旋转,以便在第一排出部210开始第一薄片体的排出至结束的期间第一薄片体向排出方向被送出。此时,辊222利用向排出方向的第一薄片体的移动而旋转。如果第一排出部210结束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则辊221通过马达而旋转,以使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送出。此时,辊222利用向拉回方向的第一薄片体的移动而旋转。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输送的结果,第一薄片体被供给至第一盘310。此时,第一薄片体的一部分从第一盘310向排出方向露出,并被第二盘320支撑。
当第一排出部210接着第一薄片体而正在排出后续薄片体时,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2配置在离开位置。代替第二排出部220,拉回机构500将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输送。
拉回机构500的旋转轴510如果第一排出部210结束后续薄片体的排出,则通过马达(未图示)而旋转。如果旋转轴510旋转,叶片臂520接触于后续薄片体的上表面而弹性弯曲。利用叶片臂520与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后续薄片体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及伴随叶片臂520的弹性变形的复原力,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移动,并被配置在第一盘310上。其结果,后续薄片体被堆放在第一薄片体上,在第一盘310上形成薄片体摞。薄片体摞之后被装订器110打入装订卡钉,薄片体摞中的多个薄片体互相被连结。
在装订器110将装订卡钉打入薄片体摞后,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2向下方移位。其结果,薄片体摞被辊221、222夹住。然后,以使薄片体摞向排出方向被输送的方式,辊221通过马达而旋转。辊221旋转的结果,薄片体摞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排出。
下面说明后处理装置100的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概略的送风动作。
当第一排出部210正在向排出方向送出第一薄片体时,第一送风部410从形成在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与第二盘320的基端部321之间的排气口吹出空气。其结果,在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之间形成空气流。空气流使第一薄片体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之间的摩擦力大幅度降低,因此,第一薄片体能够顺畅地向排出方向移动。
配置在第二盘320的上方的第二送风部420也与从第一送风部410开始吹出空气同步地朝向相对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吹出空气。其结果,从第二送风部420向下方吹出的空气被吹向第一薄片体的上表面。
如果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输送,或者第一薄片体被收容在第一盘310,则第一送风部410停止空气的吹出。另一方面,第二送风部420继续吹出空气。其结果,第一薄片体在支撑面323上向下方弯曲。在支撑面323上的第一薄片体的向下方的弯曲意味着第一薄片体从后续薄片体的输送路径向下方离开。因此,第一薄片体与后续薄片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少。即,后续薄片体难以紧密接触于第一薄片体。
在后续薄片体正在被第一排出部210向排出方向输送的期间及正在被拉回机构500向拉回方向输送的期间,空气从第二送风部420向后续薄片体的上表面吹出。来自第二送风部420的风量(体积流量)被设定为小于来自第一送风部410的风量(体积流量)。因此,从第二送风部420吹出的空气不会过度地将后续薄片体按压于第一薄片体上。即,来自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的吹出不会引起后续薄片体与第一薄片体之间的紧密接触。
图3是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动作的概念图。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动作。
图3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第一期间是指第一排出部210开始第一薄片体的排出的时刻起至结束第一薄片体的排出的时刻的期间。第二期间是指拉回机构500开始第一薄片体之后排出的后续薄片体的向拉回方向的输送的时刻起至结束后续薄片体的向拉回方向的输送的时刻的期间。
在第一期间第一送风部410工作,空气从第一送风部410吹出。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的吹出可与第一期间的开始同步地开始。取而代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的吹出可在第一期间开始之前开始。进一步取而代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的吹出也可在第一期间的开始与结束之间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吹出可与第一期间的结束同步地结束。取而代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的吹出可在第一期间结束之前结束。进一步取而代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的吹出也可在第一期间的开始与第二期间的开始之间结束。
与第一送风部410同样,第二送风部420在第一期间工作,空气从第二送风部420吹出。从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的吹出可与第一期间的开始同步地开始。取而代之,从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的吹出可在第一期间开始之前开始。进一步取而代之,从第二送风部420的空气的吹出也可在第一期间的开始与结束之间进行。
<后处理装置的控制部>
图4是表示控制后处理装置100的所述的各种动作的控制部600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参照图2及图4说明控制部600。图4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信号的传递。图4的点线示意性地表示力的传递。
控制部600控制第二排出部220、拉回机构500、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第二排出部220除了包含辊221、222以外还包含辊驱动部223和辊移位部224。辊驱动部223使辊221向双方向旋转。辊移位部224使辊222在接近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位。拉回机构500除了旋转轴510及叶片臂520以外还包含叶片驱动部530。叶片驱动部530使旋转轴510旋转。
控制部600包含薄片体检测部610、排出控制部620、拉回控制部630、送风控制部640及计数器650。薄片体检测部610检测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薄片体以及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检测到薄片体的薄片体检测部610生成表示薄片体的检测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从薄片体检测部610向排出控制部620、拉回控制部630以及送风控制部640输出。排出控制部620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第二排出部220。拉回控制部630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拉回机构500。送风控制部640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计数器650基于检测信号对薄片体进行计数,并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而且,计数器650基于判定处理的结果,向排出控制部620、送风控制部640以及装订器110发出规定的动作指示。
图5是从薄片体检测部6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概略时序图。参照图1、图2、图4及图5说明薄片体检测部610。
薄片体检测部610包含第一检测部611和第二检测部612。第一检测部611检测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薄片体(即,第一薄片体或后续薄片体)。第二检测部612检测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
第一检测部611可为配置在第一排出部210后的透过型光传感器。第一检测部611生成第一检测信号。如果薄片体遮住由第一检测部611在第一排出部210的下游形成的光路,则第一检测部611输出高电压信号来作为第一检测信号。在其他情况下,第一检测部611输出低电压信号来作为第一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表示薄片体的下游端(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的缘部)遮住了形成在第一排出部210的下游的光路。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表示薄片体的上游端(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的缘部)通过了形成在第一排出部210的下游的光路。第一检测部611可为能够检测从第一排出部210的薄片体的排出的开始及结束的其他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作为第一检测部611而使用的特定的传感器。
第二检测部612可为被安装在第一盘310的反射型光传感器。当薄片体未被载置在第一盘310上时,第二检测部612输出低电压的第二检测信号。如果第一薄片体被供给到第一盘310,第一薄片体反射从第二检测部612射出的检测光。第二检测部612接收被第一薄片体反射的检测光,并生成高电压的第二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表示第一薄片体被载置在第一盘310。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表示薄片体摞从第一盘310排出到了第二盘320。
计数器650基于从第一检测部611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判定为了形成薄片体摞而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了多少张薄片体。计数器650包含判定部651、排出要求部652以及工作要求部653。判定部651基于第一检测信号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排出要求部652基于判定部651的判定处理的结果,向排出控制部620发出动作指示。工作要求部653基于判定部651的判定处理的结果,向装订器110发出动作指示。
判定部651从第一检测部611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参照图4)。判定部651对第一检测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并生成计数值。计数值表示多少张薄片体通过了第一排出部210。除了第一检测信号以外,判定部651还从图像形成装置IFA接收薄片体摞信息。薄片体摞信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IFA向后处理装置100供给的薄片体的总数。计数器650比较计数值和薄片体摞信息表示的薄片体的总数。
根据计数值与薄片体的总数的比较结果,排出要求部652生成排出要求。排出要求从排出要求部652向排出控制部620输出。排出控制部620根据排出要求控制第二排出部220。第二排出部220在排出控制部620的控制下,将薄片体摞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排出。
在薄片体摞从第一盘310排出到第二盘320之前,工作要求部653根据计数值与薄片体的总数的比较结果生成工作要求。工作要求从工作要求部653向装订器110输出。装订器110根据工作要求工作,将装订卡钉打入薄片体摞。
图6中示出了表示向生成工作要求的工作要求部653及生成排出要求的排出要求部652通知判定结果的判定部651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4及图6说明判定部651的动作。
(步骤S110)
判定部651等待薄片体摞信息。如果判定部651从图像形成装置IFA接收薄片体摞信息,则执行步骤S120。
(步骤S120)
判定部651将计数值设定为“0”。然后,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30)
判定部651参照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140。
(步骤S140)
判定部651对计数值加“1”。然后,执行步骤S150。
(步骤S150)
判定部651比较计数值与薄片体摞信息表示的薄片体的总数,判定计数值是否与薄片体的总数一致。对应于与薄片体的总数一致的计数值的薄片体是薄片体摞中最后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第二薄片体。如果计数值与薄片体的总数一致,则执行步骤S160。在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60)
判定部651向排出要求部652和工作要求部653通知计数值与薄片体的总数一致的情况。排出要求部652根据来自判定部651的通知生成排出要求。排出要求从排出要求部652向排出控制部620输出。排出控制部620根据排出要求控制第二排出部220。第二排出部220在排出控制部620的控制下将薄片体摞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排出。与排出要求部652一起从判定部651接收通知的工作要求部653根据来自判定部651的通知生成工作要求。工作要求从工作要求部653向装订器110输出。装订器110根据工作要求工作,将装订卡钉打入薄片体摞。以使工作要求在排出要求之前被输出的方式,这些要求的输出时机在计数器650内被调整。因此,在装订器110将装订卡钉打入薄片体摞后,第二排出部220能够在排出控制部620的控制下进行排出动作。
排出控制部620不仅从计数器650接收排出要求,而且,从薄片体检测部610接收检测信号。排出控制部620包含根据检测信号和排出要求控制辊驱动部223的驱动控制部621和根据检测信号和排出要求控制辊移位部224的移位控制部622。下面,参照图7及图8说明驱动控制部621及移位控制部622的动作。
图7是表示驱动控制部621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图4、图6及图7说明驱动控制部621的动作。
(步骤S210)
驱动控制部621参照从第一检测部611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开始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220。
(步骤S220)
驱动控制部621生成要求辊221旋转的旋转控制信号,以使第一薄片体向排出方向移动。旋转控制信号从驱动控制部621向辊驱动部223输出。辊驱动部223根据旋转控制信号使辊221旋转。其结果,第一薄片体向排出方向被输送。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30)
驱动控制部621参照第一检测信号确认高电压是否变化为低电压。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结束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如果高电压变化为低电压,则执行步骤S240。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220。
(步骤S240)
驱动控制部621生成要求辊221旋转的旋转控制信号,以使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移动。旋转控制信号从驱动控制部621向辊驱动部223输出。辊驱动部223根据旋转控制信号使辊221旋转。其结果,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被输送。生成旋转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250。
(步骤S250)
驱动控制部621参照从第二检测部612输出的第二检测信号,确认低电压是否变化为高电压。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薄片体被配置在第一盘310上的适当部位。如果低电压变化为高电压,则执行步骤S260。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240。
(步骤S260)
驱动控制部621停止旋转控制信号的输出。其结果,辊驱动部223使辊221停止。在停止旋转控制信号的输出后,执行步骤S270。
(步骤S270)
驱动控制部621等待排出要求。如参照图6说明,排出要求当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生成。如果驱动控制部621从排出要求部652接收排出要求,则执行步骤S280。
(步骤S280)
驱动控制部621生成要求辊221旋转的旋转控制信号,以使薄片体摞向排出方向移动。旋转控制信号从驱动控制部621向辊驱动部223输出规定期间。辊驱动部223根据旋转控制信号使辊221旋转规定期间。其结果,薄片体摞向排出方向被输送,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排出。
图8是表示移位控制部622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图4、图6及图8说明移位控制部622的动作。
(步骤S310)
移位控制部622参照从第一检测部611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开始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320。
(步骤S320)
移位控制部622生成要求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2的下降的移位控制信号。移位控制信号从移位控制部622向辊移位部224输出。辊移位部224根据移位控制信号使辊222下降。其结果,第一薄片体被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222夹住。因此,辊221的旋转高效率地被传递到第一薄片体。生成移位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30)
移位控制部622参照从第二检测部612输出的第二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薄片体被配置在第一盘310上的适当部位。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340。
(步骤S340)
移位控制部622生成要求辊222的上升的移位控制信号。移位控制信号从移位控制部622向辊移位部224输出。辊移位部224根据移位控制信号使辊222上升。其结果,辊222从辊221向上方离开。生成移位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350。
(步骤S350)
移位控制部622等待排出要求。如参照图6说明,排出要求当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生成。在移位控制部622等待排出要求的期间,从第一排出部210向排出方向被送出的后续薄片体能够在辊222上升的结果而产生的辊221、222之间的空隙中向排出方向移动。而且,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后续薄片体通过拉回机构500而在辊221、222之间的空隙中向拉回方向被输送。其结果,在第一盘310上堆放多个薄片体,形成薄片体摞。薄片体摞的一部分通过辊221、222之间的空隙从第二排出部220向排出方向突出。如果移位控制部622从排出要求部652接收排出要求,则执行步骤S360。
(步骤S360)
移位控制部622生成要求辊222的下降的移位控制信号。移位控制信号从移位控制部622向辊移位部224输出。辊移位部224根据移位控制信号使辊222下降。其结果,薄片体摞被辊221、222夹住。因此,辊221的旋转高效率地被传递到薄片体摞。
被移位控制部622及驱动控制部621控制的第二排出部220将第一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输送,另一方面,拉回机构500将在第一薄片体后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输送。下面,说明控制拉回机构500的拉回控制部630的动作。
图9是表示拉回控制部630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2、图4、图6及图9说明拉回控制部630的动作。
(步骤S410)
拉回控制部630参照从第二检测部612输出的第二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薄片体被配置在第一盘310上的适当部位。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420。
(步骤S420)
拉回控制部630参照从第一检测部611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确认高电压是否变化为低电压。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结束了后续薄片体的排出。如果高电压变化为低电压,则执行步骤S430。
(步骤S430)
拉回控制部630在规定期间生成拉回控制信号。拉回控制信号从拉回控制部630向叶片驱动部530输出。叶片驱动部530根据拉回控制信号使旋转轴510旋转规定期间。其结果,叶片臂520在规定期间将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送出,后续薄片体被供给到第一盘310。如果拉回控制部630在规定期间生成拉回控制信号,则执行步骤S440。
(步骤S440)
拉回控制部630确认是否接收了排出要求。如参照图6说明,排出要求当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生成。如果拉回控制部630从排出要求部652接收排出要求,则拉回控制部630的处理结束。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420。
在拉回控制部630及排出控制部620控制薄片体的输送动作的期间,送风控制部640控制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下面说明送风控制部640的动作。
图10是表示送风控制部640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图4、图6及图10说明送风控制部640的动作。
如图4所示,送风控制部640包含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和第二送风控制部642。第一送风控制部641根据从薄片体检测部610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送风部410。第二送风控制部642根据薄片体检测部610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二送风部420。下面,参照图10说明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及第二送风控制部642的控制动作。
(步骤S510)
送风控制部640参照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开始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如果出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则执行步骤S520。
(步骤S520)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及第二送风控制部642生成送风控制信号。送风控制信号从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及第二送风控制部642分别向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输出。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根据送风控制信号吹出空气。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形成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之间的空气流。其结果,第一薄片体与第二盘320之间的摩擦力大幅度降低。因此,第一薄片体能够顺畅地向排出方向移动。此间,第二送风部420持续向第一薄片体的上表面吹出空气,因此,能够促进第一薄片体的弯曲变形。其结果,第二盘320上的第一薄片体的区域能够离开后续薄片体的排出路径。因此,后续薄片体难以紧贴于先行薄片体。生成送风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530。
(步骤S530)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参照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结束了后续薄片体的排出。如果高电压变化为低电压,则执行步骤S540。
(步骤S540)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停止送风控制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第一送风部410停止空气的吹出。另一方面,第二送风控制部642继续生成送风控制信号,第二送风部420继续吹出空气。因此,第一薄片体在第二盘320上向下方弯曲。其结果,在第一薄片体与后续薄片体之间不发生过强的滑动接触。停止送风控制信号的生成后,执行步骤S550。
(步骤S550)
第二送风控制部642等待排出要求。排出要求当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生成。如果第二送风控制部642从排出要求部652接收排出要求,则执行步骤S560。
(步骤S560)
第二送风控制部642停止送风控制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第二送风部420停止吹出空气。
所述的步骤S530可用其他的判定处理来代替。例如,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可参照第二检测信号并确认低电压是否变化为高电压。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薄片体被配置在第一盘310上的适当部位。也可以如果低电压变化为高电压,则执行步骤S540。
(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的送风)
与参照图10说明的控制相关联,从第一送风部410(参照图1)的空气吹出在步骤S540停止。但是,第一送风部410可在图3所示的第二期间经过后被起动,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虽然第一薄片体因堆放在第一薄片体上的多个后续薄片体的自重而被按压于第二盘320(参照图1),但是,由于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重新开始,因此,第一薄片体难以紧贴于第二盘320。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的动作由计数器650的判定部651及送风控制部640的第一送风控制部641控制。下面,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用于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的判定部651及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的处理。
图11是表示计数器650的判定部651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4、图6及图11说明判定部651的处理。
(步骤S151)
用于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的处理可在参照图6说明的步骤S150中进行。因此,步骤S151在步骤S140后进行。判定部651比较由薄片体摞信息表示的薄片体的总数与规定的计数阈值。如果薄片体的总数少于规定的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S153。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155。
(步骤S153)
判定部651将计数阈值设定为薄片体的总数。然后,执行步骤S155。
(步骤S155)
判定部651比较计数值和计数阈值。如果计数值与计数阈值一致,则执行步骤S157。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57)
判定部651生成重新开始要求。重新开始要求从判定部651向第一送风控制部641输出。生成重新开始要求后,执行步骤S159。
(步骤S159)
判定部651比较计数值和薄片体摞信息表示的薄片体的总数。如果计数值与薄片体的总数一致,则执行步骤S160。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130。
图12是表示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4、图6及图10至图12说明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的处理。
(步骤S541)
用于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的处理可在参照图10说明的步骤S540中进行。因此,步骤S541在步骤S530后进行。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等待在图11的步骤S157生成的重新开始要求。如果第一送风控制部641从判定部651接收重新开始要求,则执行步骤S543。
(步骤S543)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生成送风控制信号。送风控制信号从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向第一送风部410输出。第一送风部410根据送风控制信号重新开始空气吹出。来自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被吹出到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盘320的支撑面323之间的边界。其结果,第一薄片体难以紧贴于第二盘320。生成送风控制信号后,执行步骤S545。
(步骤S545)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等待排出要求。如参照图6说明,排出要求在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生成。如果第一送风控制部641从排出要求部652接收排出要求,则执行步骤S547。
(步骤S547)
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停止送风控制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第一送风部410停止空气的吹出。
(根据薄片体的大小的控制)
如果薄片体在排出方向上不长,则第一薄片体及后续薄片体的接触面积不会很大。因此,第一薄片体难以妨碍后续薄片体的拉回。此时,从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吹出空气则导致后处理装置100的电力浪费。下面,说明根据薄片体的大小的例示性的控制。
如图4所示,表示排出方向上的薄片体的长度的薄片体尺寸信息可从图像形成装置IFA向送风控制部640输出。薄片体尺寸信息例如可包含“A4尺寸”且“横向(即,第一薄片体的短边大致平行于排出方向的方向)”等信息。送风控制部640参照薄片体尺寸信息决定是否从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吹出空气。
图13是表示用于送风控制部640决定是否吹出空气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4、图10及图13说明送风控制部640的例示性的处理。
(步骤S501)
送风控制部640等待薄片体尺寸信息。如果送风控制部640接收薄片体尺寸信息,则执行步骤S503。
(步骤S503)
送风控制部640参照薄片体尺寸信息,确认排出方向上的薄片体的长度。送风控制部640比较薄片体的长度与规定的长度阈值。如果薄片体的长度超过规定的长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510。其结果,执行如参照图10说明的一连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薄片体的长度为长度阈值以下,则送风控制部640结束处理。此时,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不吹出空气。
长度阈值可被设定为当超过薄片体的一半的区域从第一盘310露出时执行步骤S510。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长度阈值的特定的大小。根据图13所示的处理流程,当薄片体的长度为长度阈值以下时,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停止。但是,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也可与薄片体的长度无关地吹出空气。
<第二盘的驱动>
后处理装置100被设计成第二盘320向铅垂方向移动。下面说明第二盘320的驱动。
图14是表示后处理装置100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图6及图14进一步说明后处理装置100。图14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信号的传递。图14的点线示意性地表示力的传递。图14的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检测动作。
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第二盘320的盘驱动部324。盘驱动部324在控制部600的控制下,使第二盘320从第一高度位置(图1所示的第二盘的位置)下降。盘驱动部324可包含马达(未图示)和被设计成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第二盘320的铅垂移动的传递机构(例如,带和带轮的组合:未图示)。取而代之,盘驱动部324可包含连接于第二盘320的气缸装置(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盘驱动部324的特定的机构。
控制部600还包括控制盘驱动部324的盘控制部660和检测第二盘320的盘检测部670。盘检测部670如果检测到第二盘320,则生成盘检测信号。盘检测信号向盘控制部660输出。盘控制部660还从判定部651及第一检测部611接收信号。判定部651在参照图6说明的步骤S160将计数值与薄片体总数一致的内容不仅向排出要求部652及工作要求部653通知,而且还向盘控制部660通知。第一检测部611将第一检测信号向盘控制部660输出。盘控制部660基于盘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以及来自判定部651的通知控制盘驱动部324。
向盘控制部660输出盘检测信号的盘检测部670包含计时器671和上盘传感器672。计时器671为了测定第二盘320下降的期间的长度而被使用。上盘传感器672为了检测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而被使用。上盘传感器672可为在第一高度位置的上方的第二高度位置形成检测区域的反射型光传感器。盘驱动部324能够在盘控制部660的控制下使第二盘320上升,直到上盘传感器672检测出第二盘320为止。
图15是表示盘控制部660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图6、图14及图15说明盘控制部660的处理。
(步骤S610)
盘控制部660参照第一检测信号,等待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意味着第一排出部210结束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如果高电压变化为低电压,则执行步骤S620。
(步骤S620)
盘控制部660生成引起第二盘320的下降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盘控制部660向盘驱动部324输出。盘驱动部324根据驱动信号使第二盘320下降。其结果,从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至第二盘320的基端部321的距离变大。如上所述,由于第二送风部420向下方吹出空气,因此,第一薄片体向下方较大地弯曲。因此,后续薄片体不会过强地与第一薄片体滑动接触。生成驱动信号后,执行步骤S630。
(步骤S630)
如果第二盘320在盘控制部660的控制下下降,从上盘传感器672输出的盘检测信号的电压从高向低变化(即,发生从上盘传感器672正在检测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的状态向上盘传感器672不检测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的状态的变化)。如果盘检测信号的电压从高向低变化,计时器671开始计时。计时器671如果从开始计时的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则生成停止触发。停止触发从计时器671向盘控制部660输出。在步骤S630,盘控制部660等待接收来自计时器671的停止触发。盘控制部660如果从计时器671接收停止触发,则执行步骤S640。
(步骤S640)
盘控制部660根据停止触发的接收而停止驱动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盘驱动部324及第二盘320停止。停止驱动信号的生成后,执行步骤S650。
(步骤S650)
盘控制部660等待来自判定部651的通知。如参照图6说明,来自判定部651的通知当第二薄片体(即,薄片体摞中的最后的薄片体)已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时输出。如果盘控制部660从判定部651接收通知,则执行步骤S660。
(步骤S660)
盘控制部660生成引起第二盘320的上升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盘控制部660向盘驱动部324输出。盘驱动部324根据驱动信号使第二盘320上升。生成驱动信号后,执行步骤S670。
(步骤S670)
盘控制部660等待接收来自上盘传感器672的盘检测信号。如果盘控制部660从上盘传感器672接收盘检测信号,则执行步骤S680。
(步骤S680)
盘控制部660停止驱动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盘驱动部324及第二盘320停止。此时,第二盘320在图1所示的位置的上方的第二高度位置停止,因此,从第二排出部220的辊221至第二盘320的落差非常小。因此,在第一盘310上形成的薄片体摞能够顺畅地向第二盘320排出。
<基于第一薄片体的大小的第二盘的控制>
如果暂时被保持在第一盘310上的第一薄片体从第一盘310较大地向第二盘320露出,则第一薄片体与后续薄片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此时,第一薄片体容易被后续薄片体向排出方向推出。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薄片体不怎么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露出,则第一薄片体与后续薄片体的接触面积小。此时,第一薄片体被后续薄片体向排出方向推出的可能性低。即,即使第二盘320不下降,第一薄片体也能被第一盘310适当地保持。下面说明基于第一薄片体的大小的第二盘320的下降控制。
图16是表示盘控制部660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3至图5及图16说明盘控制部660。
图16所示的步骤S611至步骤S617是参照图15说明的步骤S610内的处理。通过步骤S611至步骤S617处理,决定是否执行参照图15说明的步骤S620(生成用于使第二盘320下降的驱动信号)。
(步骤S611)
盘控制部660等待第一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参照图5)。如果发生第一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变化,盘控制部660存储发生了第一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变化的时刻。然后,执行步骤S613。
(步骤S613)
盘控制部660等待第一检测信号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参照图5)。如果发生第一检测信号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盘控制部660存储发生了第一检测信号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变化时刻。然后,执行步骤S615。
(步骤S615)
盘控制部660从在步骤S613存储的时刻的数据减去在步骤S611存储的时刻的数据。其结果,盘控制部660能够计算出参照图3说明的第一期间的时间长度。盘控制部660对计算出的时间长度乘以第一薄片体的排出速度。第一薄片体的排出速度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进行乘积的结果,盘控制部660能够获得排出方向上的第一薄片体的长度数据。计算出第一薄片体的长度后,执行步骤S617。
(步骤S617)
盘控制部660比较第一薄片体的长度和规定的阈值。如果第一薄片体的长度超过阈值,则执行步骤S620。规定的阈值可被设定为当超过第一薄片体的一半的区域从第一盘310露出时执行步骤S620。如果第一薄片体的长度不超过阈值,则盘控制部660结束处理。因此,避免第二盘320不必要地下降而被维持在第一高度位置。即,后处理装置100不会不浪费电力。
盘控制部660基于第一检测信号计算出第一薄片体的长度。但是,与图13的送风控制部640同样,可从图像形成装置IFA接收薄片体尺寸信息,由薄片体尺寸信息获得表示第一薄片体的长度的信息。另一方面,送风控制部640可执行与图16所示的运算处理(步骤S611至步骤S615)同样的处理,来计算出第一薄片体的长度。
<整合部>
第一盘310进行调整第一盘310上的多个薄片体的位置的整合动作,以使被堆放在第一盘310的支撑面318的多个薄片体的缘部叠合。下面说明第一盘310的整合动作。
图17是第一盘310的概略俯视图。参照图4及图17说明第一盘310的整合动作。
第一盘310包含:形成支撑面318的支撑板312;两个游标313、314;止挡件315;以及驱动游标313、314的马达(未图示)。支撑板312支撑第一薄片体及接着第一薄片体而被第一排出部210依次排出的至少一张后续薄片体。为了调整支撑板312上的薄片体的侧缘的位置,游标313、314被马达驱动。支撑板312上的薄片体的上游端(在排出方向上位于上游的缘)的位置被止挡件315决定。游标313、314及止挡件315从支撑板312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止挡件315、游标313、314及驱动游标313、314的马达形成整合部311。
止挡件315被配置成使第一薄片体及后续薄片体的上游端冲撞。第二检测部612的检测位置被设定在止挡件315附近。如果第一薄片体的上游端进入到第二检测部612的检测位置,则第二检测部612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根据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的马达使游标313、314沿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往复移动。已知的后处理装置所具备的各种薄片体整合机构的技术可适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转换为游标313、314的直线性的往复移动的转换机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转换机构的特定的结构。
下面,说明整合部311的动作。
如果多个薄片体被第二排出部220及拉回机构500依次向拉回方向送出,则这些薄片体的上游端冲撞于止挡件315。其结果,排出方向上的多个薄片体的位置被决定。然后,游标313、314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多个薄片体的位置在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上适当地被调整,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的侧缘互相重叠。
游标313、314其后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后续薄片体能够不受游标313、314的妨碍而进入游标313、314之间的区域。
游标313、314的往复移动在拉回机构500的拉回动作后进行。因此,游标313、314的往复移动在拉回控制部630的控制下与拉回机构500的拉回动作联动。下面说明拉回控制部630的处理。
图18是表示步骤S430(参照图9)的拉回控制部630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2、图4及图18,说明拉回控制部630的处理。
(步骤S431)
拉回控制部630开始计时。计时值从“0”增加。如果拉回控制部630开始计时,则执行步骤S433。
(步骤S433)
拉回控制部630生成拉回控制信号。拉回控制信号从拉回控制部630向叶片驱动部530输出。叶片驱动部530根据拉回控制信号使旋转轴510旋转。其结果,叶片臂520将后续薄片体向拉回方向送出,后续薄片体向第一盘310供给。如果拉回控制部630生成拉回控制信号,则执行步骤S435。
(步骤S435)
拉回控制部630比较计时值和规定的计时阈值。如果计时值超过计时阈值,则执行步骤S437。
(步骤S437)
拉回控制部630停止拉回控制信号的生成。其结果,叶片驱动部530停止,拉回机构500的拉回动作结束。停止拉回控制信号的生成后,执行步骤S439。
(步骤S439)
拉回控制部630生成整合要求。
图19是表示用于使整合部311的整合动作与拉回机构500的拉回动作联动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8及图19进一步说明后处理装置100。
控制部600还包含控制整合部311的整合控制部680。在步骤S439生成的整合要求从拉回控制部630向整合控制部680输出。整合控制部680不仅接收整合要求,而且从第二检测部612接收第二检测信号。
第二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向高电压变化,整合控制部680生成整合控制信号。整合控制信号从整合控制部680向整合部311输出。游标313、314根据整合控制信号向大致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往复移动。其结果,第一薄片体在第一盘310上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整合控制部680每当接收整合要求时生成整合控制信号。因此,每当拉回控制部630输出整合要求,游标313、314向大致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往复移动,以使后续薄片体的侧缘重叠于第一薄片体的侧缘的方式使后续薄片体整合于第一薄片体上。
图20是来自第一检测部611及第二检测部612的检测信号、从盘控制部660向盘驱动部324输出的驱动信号、从计时器671向盘控制部660输出的停止触发以及整合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参照图1、图4、图14、图17、图19及图20说明这些信号的关系。
在第一薄片体进入第二检测部612的检测位置(参照图17)之前,第一薄片体通过第二排出部220向拉回方向移动。因此,从第一检测部611的第一检测信号从高电压变化为低电压的时刻(即,第一排出部210结束了第一薄片体的排出的时刻)迟规定期间,第二检测部612的第二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变化为高电压。第二检测部612的第二检测信号的高电压意味着第二检测部612检测出了第一盘310上的第一薄片体。
如果第二检测部612的第二检测信号从低电压变化为高电压,整合控制部680在规定期间输出用于使游标313、314接近的整合控制信号。然后,整合控制部680在规定期间输出用于使游标313、314远离的整合控制信号。如图20所示,在这些整合控制信号的输出结束前,停止触发从计时器671向盘控制部660输出。这意味着在整合部311结束第一薄片体的位置的调整之前第二盘320的下降已结束。即,第二盘320的下降期间与整合部311调整第一薄片体的位置所需的期间重叠。因此,不必另外需要用于使第二盘320下降的期间。
<薄片体顺利输送的效果>
送风控制部640在与开始第一薄片体的排出起至结束的第一期间同步的期间使空气从第一送风部410吹出,并在第二盘320与被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其结果,第二盘320与第一薄片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因此,第一薄片体不受第二盘320与第一薄片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妨碍而向拉回方向被输送,并在第一盘310上顺利地被保持。
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在第一期间后停止。因此,第二盘320与第一薄片体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期间后增加。其结果,第一薄片体难以被第一薄片体后排出的后续薄片体推出。
不仅第一送风部410,第二送风部420也有助于薄片体的顺利输送。第二送风部420向从第二排出部220向排出方向突出的薄片体的上表面区域(即,出现在第二盘320上的薄片体的上表面区域)吹出空气。其结果,薄片体向从第二排出部220的下方的区域向排出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盘320弯曲,离开后续薄片体的排出路径。因此,这些薄片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先行的薄片体被后续薄片体推出的可能性降低。
如果为了使薄片体向下方弯曲而第二送风部420吹出空气,则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中最初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的第一薄片体被按压于第二盘320的上表面。但是,第二送风部420以小于第一送风部410的风量吹出空气,因此,第一薄片体不会以过强的力被按压于第二盘320。
盘驱动部324也有助于薄片体向下方的弯曲。盘驱动部324在盘控制部660的控制下,在第一期间后使第二盘320从第一高度位置下降。伴随第二盘320的下降,从第一盘310向第二盘320露出的薄片体的区域向下方弯曲,离开后续薄片体的排出路径。其结果,这些薄片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先行的薄片体被后续薄片体推出的可能性降低。
第二盘320的下降在整合部311结束调整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的位置的调整动作之前结束。由于在整合部311调整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的位置的期间第二盘320的下降结束,因此,不需要专门用于使第二盘320下降的期间。
第二盘320是否下降基于薄片体的长度而被决定。如果薄片体的长度为规定的长度以下,则先行的薄片体被后续薄片体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当薄片体的长度为规定的长度以下时,控制盘驱动部324的盘控制部660将第二盘320维持在第一高度位置(图1所示的第二盘320的位置)。其结果,不会浪费用于驱动第二盘320的电力。
同样,控制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的送风控制部640也以第一薄片体的长度长于规定的长度为条件,使空气从第一送风部410及第二送风部420吹出。其结果,不会浪费用于空气的吹出的电力。
第一送风部410在第一排出部210排出第一薄片体的期间在第一送风控制部641的控制下吹出空气,降低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盘320之间的摩擦力。如果第一薄片体被收容在第一盘310,则不需要用于降低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盘320之间的摩擦力的空气流,因此,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停止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其结果,不会浪费用于吹出空气的电力。但是,如果在第一薄片体上被堆放较多的后续薄片体,则因这些后续薄片体的自重而第一薄片体的下表面有时会紧贴于第二盘320的上表面。因此,第一送风控制部641在规定数的后续薄片体从第一排出部210排出后,重新开始从第一送风部410的空气吹出。其结果,第一薄片体紧贴于第二盘320的可能性降低,形成在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摞顺利地被排出。
如果在第一盘310上形成薄片体摞,盘控制部660使第二盘320上升至第二高度位置。由于第二高度位置高于第二盘320下降前的第一高度位置,因此,第二盘320与第二排出部220之间的高度差降低。其结果,第一盘310上的薄片体摞顺利地向第二盘320排出。

Claims (1)

1.一种后处理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部,排出薄片体;
第一盘,暂时保持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
第二盘,在所述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盘的下游;以及,
盘驱动部,使所述第二盘从第一高度位置下降,
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
送风部,在所述第二盘与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
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部和所述盘驱动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
送风控制部,以送风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排出部进行的薄片体的排出的开始至结束的第一期间重合、且所述送风期间在开始向所述第一盘供给后续薄片体之前结束的方式使空气从所述送风部吹出,以及,
盘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之后,让所述盘驱动部使所述第二盘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下降。
CN201911127757.6A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110902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6853 2017-04-07
JP2017076853A JP6743749B2 (ja) 2017-04-07 2017-04-07 後処理装置
JP2017078923A JP6729469B2 (ja) 2017-04-12 2017-04-12 後処理装置
JP2017-078923 2017-04-12
CN201810304327.6A CN108910592B (zh)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4327.6A Division CN108910592B (zh)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2458A CN110902458A (zh) 2020-03-24
CN110902458B true CN110902458B (zh) 2022-01-14

Family

ID=6197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7757.6A Active CN110902458B (zh)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CN201810304327.6A Active CN108910592B (zh)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4327.6A Active CN108910592B (zh) 2017-04-07 2018-04-04 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008B2 (zh)
EP (1) EP3388377B1 (zh)
CN (2) CN110902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0594B2 (ja) * 2017-04-20 2020-04-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JP2021189275A (ja) * 2020-05-28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57718A (ja) * 2020-09-30 202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112986A (ja) * 2021-01-22 2022-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積載装置、印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3555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discharge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3063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US20130134659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Kazunori Konno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discharging method
US20150151944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is post-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2261A (en) * 1987-03-31 1993-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post-processing sheets
US6889971B2 (en) * 2002-02-21 2005-05-10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er with air blowing member
JP4280220B2 (ja) * 2004-09-28 2009-06-1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待機トレイ
US20070284801A1 (en) * 2006-06-07 2007-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15492B2 (en) * 2011-09-09 2014-12-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JP5842679B2 (ja) 2012-03-09 2016-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6881B2 (ja) * 2013-03-18 2015-09-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3555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discharge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3063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US20130134659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Kazunori Konno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discharging method
US20150151944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is post-proces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8377B1 (en) 2019-12-11
US20180290852A1 (en) 2018-10-11
US11274008B2 (en) 2022-03-15
CN108910592A (zh) 2018-11-30
CN108910592B (zh) 2019-12-06
CN110902458A (zh) 2020-03-24
EP3388377A1 (en)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2458B (zh) 后处理装置
US9027919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70155B2 (en) Sheet aligning method an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ligning device
US20160114994A1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18621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情報読取装置
US20170305701A1 (e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22380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861780B (zh) 后处理装置
US11358401B2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JP530195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854483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JP570221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情報読取装置
CN108726245B (zh) 后处理装置
JP6729469B2 (ja) 後処理装置
JP6743749B2 (ja) 後処理装置
CN107792697B (zh) 后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系统
JP2004203572A (ja) 排紙装置
JP2001002306A (ja) 印刷した紙の積み重ね品位を上げる方法
JP2022137615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201910817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04269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3047143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用紙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