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7514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7514B
CN110337514B CN201880014349.7A CN201880014349A CN110337514B CN 110337514 B CN110337514 B CN 110337514B CN 201880014349 A CN201880014349 A CN 201880014349A CN 110337514 B CN110337514 B CN 110337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propeller shaft
chassis
dr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43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7514A (zh
Inventor
小林慎太郎
铃木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37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7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2Slewing or traversing gears
    • E02F9/121Turntables, i.e. structure rotatable about 36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main drive shafting, e.g. cardan shaf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 E02F9/024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with laterally or vertically adjustable wheels or t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轮式液压挖掘机(1)构成为包括:设于底盘(11)的前侧的前车轴(23);设于底盘(11)的后侧的后车轴(26);搭载于底盘(11)的驱动装置(28);以及将驱动装置(28)的输出传递至前车轴(23)及后车轴(26)的传动轴(31),在该轮式液压挖掘机(1)中,具备:覆盖传动轴(31)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以及覆盖车轴侧传动轴(31B)的车轴侧传动轴罩(35)。将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以及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下表面与底盘(11)的下表面的间隔(A)设定为比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底面罩(33A)的下表面与底盘(11)的下表面的间隔(B)大。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轮式液压挖掘等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地,轮式液压挖掘机构成为包括:具有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以及经由回转轮能够回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体上且搭载有原动机的上部回转体。在上部回转体的前侧,以能够仰俯动作的方式设有作业装置。
轮式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驶体构成为包括:底盘;安装有左、右前轮的前车轴;安装有左、右后轮的后车轴;通过原动机的动力来对前车轴和后车轴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将驱动装置的输出传递至前车轴以及后车轴的传动轴。在此,在底盘与前车轴之间设有悬架装置(suspension装置)。前车轴利用悬架装置并根据路面的凹凸等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地支撑。
因此,将驱动装置的输出传递至前车轴的传动轴需要吸收支撑于悬架装置的前车轴的上、下方向的摆动。因此,传动轴构成为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前车轴连接的车轴侧传动轴;以及连接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车轴侧传动轴之间的万向接头。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中途部位经由中心轴承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底盘。
另外,传动轴、中心轴承配置在底盘的下表面侧,因此行驶时暴露在土砂、泥水等中。在尘埃等侵入到中心轴承的情况下,有损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顺畅的旋转。因此,提出了利用弹性体来覆盖作为脆弱部的中心轴承,从而阻止尘埃等向中心轴承的侵入的汽车用的传动轴(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3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89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轮式液压挖掘机那样的工程机械并非仅在平整过的一般道路上行驶,在未平整过的作业现场行驶较多。因此,在岩石等遍布的作业现场,不仅需要防止岩石与中心轴承碰撞,还需要防止岩石与传动轴碰撞。因此,需要利用具有强度的金属制的罩从下方覆盖传动轴、中心轴承。
该情况下,经由悬架装置支撑于底盘的前车轴根据路面的凹凸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上下运动)。因此,车轴侧传动轴也追随前车轴的摆动而以万向接头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位移。因此,从下方覆盖车轴侧传动轴的罩需要安装成确保仅能够允许车轴侧传动轴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间隙。
另一方面,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由于中途部位支撑于中心轴承,因此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位移。因此,在由单一的罩从下方覆盖车轴侧传动轴和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情况下,罩中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部位的间隙变大为所需以上。其结果,导致罩整体的重量增。并且,导致从地面至罩的高度变低,存在罩中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部位容易与岩石等碰撞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不会使罩整体的重量增加地构成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和车轴侧传动轴的罩,而且抑制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部位与岩石等碰撞。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应用于如下工程机械,其具备:具有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以及经由回转轮能够回转地搭载于上述下部行驶体且设有原动机的上部回转体,上述下部行驶体构成为包括:构成支撑构造体的底盘;设于上述底盘的前侧且安装有上述左、右前轮的前车轴;设于上述底盘的后侧且安装有上述左、右后轮的后车轴;搭载于上述底盘且通过上述原动机的动力来对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将上述驱动装置的输出传递至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的传动轴,在上述底盘与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中的任意一方车轴之间设有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将上述一方车轴支撑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上述传动轴具备:与上述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中由上述悬架装置支撑的上述一方车轴连接的车轴侧传动轴;以及连接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上述车轴侧传动轴之间的万向接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设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且从下侧覆盖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以及设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且从下侧覆盖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的车轴侧传动轴罩,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的底面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的底面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大。
根据本发明,即使车轴侧传动轴追随车轴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而以万向接头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也能够抑制车轴侧传动轴与车轴侧传动轴罩干涉。另一方面,能够使从地面至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的底面的高度比从地面至车轴侧传动轴罩的高度高,从而能够抑制岩石等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的轮式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以拆下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车轴侧传动轴罩、台阶装置、右前轮以及右后轮的状态表示下部行驶体的主视图。
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III-III方向观察轮式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驶体的仰视图。
图4是以单体表示下部行驶体的底盘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底盘安装了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车轴侧传动轴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在底盘安装了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车轴侧传动轴罩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驱动装置侧前托架、驱动装置侧后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车轴侧传动轴罩、车轴侧前托架、车轴侧后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放大了图5中的IX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应用于轮式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中,轮式液压挖掘机1大致包括:具有后述的左、右前轮24和左、右后轮27的轮式的下部行驶体2;经由回转轮3能够回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4;以及以能够仰俯动作的方式设于上部回转体4的前侧的作业装置5。下部行驶体2和上部回转体4构成轮式液压挖掘机1的车体。轮式液压挖掘机1通过下部行驶体2自行至作业现场。作业装置5构成为包括起重臂5A、悬臂5B、铲斗5C,在作业现场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轮式液压挖掘机1的上部回转体4具有经由回转轮3而能够回转地安装于后述的底盘11上的回转框架6。在回转框架6的左前侧设有划分出操作室的驾驶室7。在回转框架6的后端侧设有取得与作业装置5的重量平衡的配重8。在配重8的前侧设有作为驱动液压泵(未图示)的原动机的发动机9。这些发动机9、液压泵等搭载设备由外装罩10覆盖。
如图2至图6所示,轮式液压挖掘机1的下部行驶体2构成为包括后述的底盘11、前车轴23、后车轴26、驱动装置28、传动轴31、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车轴侧传动轴罩35。
底盘11成为下部行驶体2的底座,因此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牢固的支撑构造体。底盘11由后部底盘12、和经由中间板13A固定于后部底盘12的前侧的前部底盘13构成。在后部底盘12安装有后述的圆筒体14、后车轴26,在前部底盘13安装有后述的前车轴23。后部底盘12构成为箱构造体,该箱构造体由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上表面板12A、与上表面板12A在上、下方向上相面对的下表面板12B、以及左侧面板12C及右侧面板12D包围而成。左侧面板12C以及右侧面板12D配置在上表面板12A与下表面板12B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在下表面板12B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长孔状开口12E、和位于长孔状开口12E的前侧的圆形开口12F。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后端侧固定有左、右车轴外壳安装板12G、12H。这些左、右车轴外壳安装板12G、12H用于安装后述的后车轴外壳26A。
在后部底盘12的上表面板12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呈圆筒状的圆筒体14。在圆筒体14上安装有回转轮3的内轮,在回转轮3的外轮安装有上部回转体4的回转框架6。在此,圆筒体14具有较大的强度。因此,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等在底盘11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在底盘11中的圆筒体14的内侧的部位的变形较小,在圆筒体14的外侧的部位的变形较大。
另一方面,前部底盘13构成为箱构造体,该箱构造体由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上表面板13B、左下表面板13C以及右下表面板13D、左侧面板13E、以及右侧面板13F包围而成。左下表面板13C以及右下表面板13D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置且与上表面板13B在上、下方向上相面对。左侧面板13E连结上表面板13B与左下表面板13C之间,右侧面板13F连结上表面板13B与右下表面板13D之间。在左侧面板13E以及右侧面板13F分别固定有悬架装置安装板13G(仅图示右侧面板13F侧)。该悬架装置安装板13G用于安装后述的悬架装置25。
在后部底盘12的后端设有后附件安装板15。后附件安装板15形成为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板体,例如安装有排土板装置16(参照图1)。另一方面,在前部底盘13的前端设有前附件安装板17。前附件安装板17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板体,例如安装有铲斗架17A(参照图1)。铲斗架17A用于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保持作业装置5的铲斗5C。另外,在后部底盘12的左侧面板12C以及右侧面板12D分别设有台阶装置18(图1中仅图示出右侧)。台阶装置18以从左、右侧面板12C、12D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状态配置在前轮24与后轮27之间,形成乘降于驾驶室7的操作员的放脚部。
以下对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车轴侧前托架21、车轴侧后托架22进行说明。
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与后述的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一起构成驱动装置侧托架。如图4以及图7所示,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由跨越下表面板12B的长孔状开口12E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立板19A、和从立板19A的外周侧向后方折弯的折曲板19B构成。立板19A由左、右方向(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向下突出而成的山形状的板体构成。在此,在立板19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有从上侧(后部底盘12侧)朝向下方切成U字状而成的传动轴插通部19A1。在该传动轴插通部19A1插通有后述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并且,立板19A使用螺栓安装于固定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左、右螺纹座部件19C。由此,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向下方突出。
另一方面,折曲板19B由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平行的下板19D、左倾斜板19E、右倾斜板19F、左侧板19G、以及右侧板19H构成。左倾斜板19E从下板19D的左端朝向后部底盘12向斜上方延伸,右倾斜板19F从下板19D的右端朝向后部底盘12向斜上方延伸。左侧板19G从左倾斜板19E的上端朝向后部底盘12向铅垂上方延伸,右侧板19H从右倾斜板19F的上端朝向后部底盘12向铅垂上方延伸。
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位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后侧并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在前、后方向上对置。在此,如图6所示,将相对于底盘11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与圆筒体14的前端相接的切线设为圆筒体14的前侧切线T1-T1。另外,将相对于底盘11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与圆筒体14的后端相接的切线设为圆筒体14的后侧切线T2-T2。构成驱动装置侧托架的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配置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中相对于圆筒体14的前侧切线T1-T1成为后侧的范围。另外,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配置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中相对于圆筒体14的后侧切线T2-T2成为前侧的范围。即,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配置在前侧切线T1-T1与后侧切线T2-T2之间的范围(大致圆筒体14的内侧)。该情况下,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具有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大致相同的形状。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包括由山形状的板体构成的立板20A、和从立板20A的外周侧向前方折弯而成的折曲板20B,在立板20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传动轴插通部20A1。
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立板20A使用螺栓安装于固定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左、右螺纹座部件20C。由此,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以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在前、后方向上相面对的状态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向下方突出。另一方面,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折曲板20B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折曲板19B相同,由下板20D、左倾斜板20E、右倾斜板20F、左侧板20G、以及右侧板20H构成。
车轴侧前托架21位于比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靠前侧(前部底盘13侧)并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车轴侧前托架21与后述的车轴侧后托架22一起构成车轴侧托架。如图4以及图8所示,车轴侧前托架21通过将截面呈L字型的板体折弯成U字状而形成,跨越下表面板12B的圆形开口12F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车轴侧前托架2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并且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向下方延伸的左侧板21A、右侧板21B;以及连结左、右侧板21A,21B的下端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板21C。左侧板21A和右侧板21B使用螺栓安装于固定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左、右螺纹座部件21D。由此,车轴侧前托架21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向下方突出。
车轴侧后托架22位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与车轴侧前托架21之间并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车轴侧后托架22与车轴侧前托架21在前、后方向上对置。在此,如图6所示,构成车轴侧托架的车轴侧前托架21和车轴侧后托架22配置在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中相对于圆筒体14的前侧切线T1-T1成为前侧的范围。即,车轴侧前托架21和车轴侧后托架22配置在成为圆筒体14的外侧的范围。
车轴侧后托架22构成为包括:屈曲成U字型的板体构成的托架主体22A;以及安装于托架主体22A的左安装板22B、右安装板22C。在此,成为在托架主体22A的下表面22A1安装有后述的中心轴承32的结构。车轴侧后托架22的左、右安装板22B、22C分别由屈曲成L字型的板体构成,使用螺栓安装于托架主体22A的下表面22A1。左安装板22B具有从托架主体22A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22B1,右安装板22C具有从托架主体22A向下方延伸的右侧面22C1。
前车轴23设于前部底盘13的下侧,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前车轴23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左、右前轮24。如图3所示,前车轴23经由后述的传动轴31而与驱动装置28连接,通过发动机9的动力来使左、右前轮24旋转。在此,前车轴23具有收放车轴主体(未图示)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车轴外壳23A。在前车轴外壳23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差动装置23B。在前车轴23的差动装置23B连接有后述的车轴侧传动轴31B,该车轴侧传动轴31B的旋转经由差动装置23B传递至前车轴23。
在此,在前部底盘13的左、右侧面板13E、13F分别设有悬架装置安装板13G,在该悬架装置安装板13G安装有左、右悬架装置(suspension装置)25(图2中仅图示出右侧)。这些左、右悬架装置25将前车轴23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前部底盘13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由此,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支撑左、右前轮24的前车轴23能够根据路面的凹凸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摆动(位移)。
后车轴26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侧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后车轴2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左、右后轮27。后车轴26具有收放车轴主体(未图示)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后车轴外壳26A。在后车轴外壳26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差动装置26B。在后车轴26的差动装置26B连接有后述的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该输出轴30A的旋转经由差动装置26B传递至后车轴26,从而左、右后轮27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兼作向后车轴26传递驱动装置28的输出的传动轴。在此,后车轴外壳26A的左、右两侧安装于后部底盘12的左、右车轴外壳安装板12G、12H。
驱动装置28搭载于后部底盘12的后侧。驱动装置28构成为包括液压马达29和动力传递装置(变速器)30,通过发动机9的动力来对前车轴23和后车轴26进行旋转驱动。液压马达29通过来自由发动机9驱动的液压泵(未图示)的压力油而被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装置30具有使液压马达29的旋转输出减速的变速机构,将输出至输出轴30A的旋转传递至前车轴23和后车轴26。
传动轴31设置在构成驱动装置28的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与前车轴23(差动装置23B)之间。传动轴31向前车轴23和后车轴26中的经由悬架装置25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地支撑于前部底盘13的一方车轴即前车轴23传递驱动装置28的旋转输出。传动轴31构成为包括:与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连接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与前车轴23的差动装置23B连接的车轴侧传动轴31B;以及连接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与车轴侧传动轴31B之间的万向接头31C。
在此,在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的车轴侧后托架22的托架主体22A安装有中心轴承32。中心轴承32能够旋转地支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前侧部位。即,就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而言,后侧部位与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连接,并且接近万向接头31C的前侧部位由中心轴承32能够旋转地支撑。该情况下,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插通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立板19A)的传动轴插通部19A1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立板20A)的传动轴插通部20A1。因此,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不会相对于后部底盘12在上、下方向上位移。
另一方面,就车轴侧传动轴31B而言,前侧部位与前车轴23的差动装置23B连接,后侧部位经由万向接头31C而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连接。由此,车轴侧传动轴31B成为经由万向接头31C顺畅地传递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旋转的结构。
因此,若发动机9工作,则液压马达29通过从液压泵(未图示)排出的压力油而旋转驱动。液压马达29的旋转以由动力传递装置30减速后的状态输出至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输出轴30A的旋转传递至后车轴26,并且经由传动轴31传递至前车轴23。由此,左、右前轮24和左、右后轮27被旋转驱动,能够使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车轴侧传动轴罩35进行说明。
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主要以从后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状态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侧。如图6以及图7所示,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安装在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以及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该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除前侧部位(支撑于中心轴承32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抑制岩石等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碰撞。
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由架设在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的五张板体构成。即,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由底面罩33A、左倾斜面罩33B、右倾斜面罩33C、左侧面罩33D、以及右侧面罩33E构成。底面罩33A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下板19D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下板20D。左倾斜面罩33B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左倾斜板19E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左倾斜板20E。右倾斜面罩33C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右倾斜板19F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右倾斜板20F。左侧面罩33D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左侧板19G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左侧板20G。右侧面罩33E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右侧板19H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的右侧板20H。底面罩33A形成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底面。
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底面罩33A、左、右倾斜面罩33B、33C、左、右侧面罩33D、33E例如使用钢板等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平板状。并且,这些底面罩33A、左、右倾斜面罩33B、33C、左、右侧面罩33D、33E使用螺栓34能够装卸地安装于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由此,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从下侧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利用由底面罩33A、左、右倾斜面罩33B、33C、左、右侧面罩33D、33E构成的五张板体构成。由此,成为如下结构:例如在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因岩石等碰撞而破损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仅更换底面罩33A、左、右倾斜面罩33B、33C、左、右侧面罩33D、33E中发生变形的罩。
另一方面,车轴侧传动轴罩35主要以从下侧覆盖车轴侧传动轴31B、万向接头31C以及中心轴承32的状态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侧。如图6以及图8所示,车轴侧传动轴罩35安装在设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车轴侧前托架21以及车轴侧后托架22。车轴侧传动轴罩35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前侧部位、和车轴侧传动轴31B的除前侧部位(与差动装置23连接的部位)以外的部位。车轴侧传动轴罩35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抑制岩石等与车轴侧传动轴31B、万向接头31C以及中心轴承32碰撞。
在此,车轴侧传动轴罩35构成为包括底面罩36、连结板37、左侧面罩38、以及右侧面罩39。底面罩36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板体形成。底面罩36与后述的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以及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一起形成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底面。另外,底面罩36中位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侧的后侧部位成为朝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伸出的伸出部36A。该伸出部36A延伸到比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立板19A靠后方(参照图6)。
连结板37通过将截面呈L字型的板体折弯成U字状而形成。该连结板37具有左侧板37A以及右侧板37B、以及连接左、右侧板37A、37B的下端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板37C。在下板37C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使用螺栓40安装有底面罩36的后侧部位。
左侧面罩38具有侧板38A、前板38B、以及下板38C。侧板38A相对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前板38B从侧板38A的前端向右侧(右侧面罩39侧)折弯。下板38C使用焊接等方法固定于侧板38A和前板38B的下端,与底面罩36相邻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板38C与底面罩36形成同一平面。在此,侧板38A的后侧部位使用螺栓40安装于连结板37的左侧板37A,下板38C的后侧部位使用螺栓40安装于连结板37的下板37C。下板38C中位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侧的后侧部位成为伸出部38D。该伸出部38D从侧板38A朝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伸出,延伸到比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立板19A靠后方(参照图6)。
右侧面罩39与左侧面罩38相同,具有侧板39A、前板39B、以及下板39C。侧板39A相对于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前板39B从侧板39A的前端向左侧(左侧面罩38侧)折弯。下板39C使用焊接等方法固定于侧板39A和前板39B的下端,与底面罩36相邻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板39C与底面罩36形成同一平面(底面罩36以及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在图9中与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重叠)。在此,侧板39A的后侧部位使用螺栓40安装于连结板37的右侧板37B,下板39C的后侧部位使用螺栓40安装于连结板37的下板37C。下板39C中位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侧的后侧部位成为伸出部39D。该伸出部39D从侧板39A朝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伸出,延伸到比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立板19A靠后方(参照图6)。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轴侧传动轴罩35经由连结板37将底面罩36和左、右侧面罩38、39形成为一体化的单一部件。并且,底面罩36的前侧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前托架21的下板21C。左侧面罩38的侧板38A的前侧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前托架21的左侧板21A。侧板38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后托架22的左安装板22B。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的前侧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前托架21的下板21C。并且,右侧面罩39的侧板39A的前侧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前托架21的右侧板21B。侧板39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后托架22的右安装板22C。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前侧部位使用螺栓41安装于车轴侧前托架21的下板21C。
在此,如图9所示,将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形成底面的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以及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下表面、与构成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为A。另外,将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形成底面的底面罩33A的下表面、与构成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为B。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隔A设定为比上述间隔B大(A>B)。由此,即使车轴侧传动轴31B追随由悬架装置25支撑的前车轴23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摆动而以万向接头31C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也能够抑制该车轴侧传动轴31B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干涉。
另外,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构成底面的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中位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侧的后侧部位成为伸出部36A、38D、39D。这些伸出部36A、38D、39D从左、右侧面罩38、39的侧板38A、39A朝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伸出。如图6以及图9所示,这些伸出部36A、伸出部38D、伸出部39D配置在比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底面罩33A靠下侧,而且延伸到比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的立板19A靠后方(伸出部36A、38D在图9中与伸出部39D重叠)。由此,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边界部42由各伸出部36A、38D、39D从下侧覆盖。由此,各伸出部36A、38D、39D成为抑制土砂等从形成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边界部42的间隙侵入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内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轮式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行驶动作进行说明。
若搭乘于驾驶室7的操作员使发动机9工作,则液压马达29通过从液压泵(未图示)排出的压力油而旋转驱动。液压马达29的旋转以由动力传递装置30减速后的状态输出至动力传递装置30的输出轴30A。输出轴30A的旋转传递至后车轴26,并且经由传动轴31传递至前车轴23。由此,左、右前轮24左、右后轮27被旋转驱动,能够使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
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支撑左、右前轮24的前车轴23根据路面的凹凸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此时,与前车轴23的差动装置23B连接的车轴侧传动轴31B以万向接头31C为支点而在上、下方向上位移,并且能够将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旋转传递至前车轴23。
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覆盖传动轴31的传动轴罩由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覆盖车轴侧传动轴31B的车轴侧传动轴罩35构成。在此,如图9所示,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形成底面的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以及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下表面、与构成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下表面的间隔成为A。另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形成底面的底面罩33A的下表面与构成后部底盘12的下表面板12B的下表面的间隔成为B。并且,上述间隔A设定为比上述间隔B大(A>B)。
由此,即使由悬架装置25支撑的前车轴23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且车轴侧传动轴31B以万向接头31C为支点而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也能够可靠地抑制该车轴侧传动轴31B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干涉。其结果,能够利用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保护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另外,能够利用车轴侧传动轴罩35保护车轴侧传动轴31B、万向接头31C、中心轴承32。
该情况下,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从底面(底面罩33A的下表面)至地面的高度能够比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从底面(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以及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下表面)至地面的高度高。因此,能够抑制岩石等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碰撞,而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的轻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构成底面的底面罩36、左侧面罩38的下板38C、右侧面罩39的下板39C的后侧部位,设有伸出部36A、38D、39D。这些伸出部36A、38D、39D从左、右侧面罩38、39的侧板38A、39A朝向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伸出。并且,这些伸出部36A、伸出部38D、伸出部39D从下侧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边界部42。由此,能够抑制土砂等通过形成于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与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边界部42的间隙侵入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内部。其结果,能够提高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以及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轮式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在后部底盘12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通常在后部底盘12中的圆筒体14的内侧的部位变形较小,在圆筒体14的外侧的部位变形较大。因此,例如在用单一的传动轴罩覆盖整个传动轴31的情况下,单一传动轴罩因后部底盘12在圆筒体14的内侧和外侧的变形量的差异而容易破损。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覆盖传动轴31的传动轴罩分割为覆盖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A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覆盖车轴侧传动轴31B的车轴侧传动轴罩35这两部分。并且,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安装在后部底盘12中配置在圆筒体14的前侧切线T1-T1与后侧切线T2-T2之间的驱动装置侧前托架19和驱动装置侧后托架20。另一方面,车轴侧传动轴罩35安装在后部底盘12中比圆筒体14的前侧切线T1-T1靠前侧且配置在圆筒体14的外侧的车轴侧前托架21和车轴侧后托架22。因此,即使在行驶时底盘11产生了变形,被分割成两部分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车轴侧传动轴罩35也不容易受到后部底盘12因在圆筒体14的内侧和外侧的变形量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抑制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车轴侧传动轴罩35的变形而延长寿命,能够长期保护传动轴31、中心轴承32等。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经由悬架装置25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地支撑前车轴23。并且,例示了由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和车轴侧传动轴罩35覆盖连接该前车轴23与驱动装置28之间的传动轴3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经由悬架装置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地支撑后车轴,并做成由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和车轴侧传动轴罩覆盖连接该后车轴与驱动装置之间的传动轴的结构。
符号的说明
1—轮式液压挖掘机,2—下部行驶体,3—回转轮,4—上部回转体,11—底盘,12—后部底盘,12B—下表面板(下表面),14—圆筒体,19—驱动装置侧前托架(驱动装置侧托架),20—驱动装置侧后托架(驱动装置侧托架),21—车轴侧前托架(车轴侧托架),22—车轴侧后托架(车轴侧托架),23—前车轴,24—前轮,25—悬架装置,26—后车轴,27—后轮,28—驱动装置,31—传动轴,31A—驱动装置侧传动轴,31B—车轴侧传动轴,31C—万向接头,33—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33A—底面罩(底面),35—车轴侧传动轴罩,36—底面罩(底面),36A、38D、39D—伸出部,38—左侧面罩,38C—下板(底面),39—右侧面罩,39C—下板(底面),42—边界部。

Claims (5)

1.一种工程机械,具备:
具有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以及经由回转轮能够回转地搭载于上述下部行驶体且设有原动机的上部回转体,
上述下部行驶体构成为包括:构成支撑构造体的底盘;设于上述底盘的前侧且安装有上述左、右前轮的前车轴;设于上述底盘的后侧且安装有上述左、右后轮的后车轴;搭载于上述底盘且通过上述原动机的动力来对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将上述驱动装置的输出传递至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的传动轴,
在上述底盘与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中的任意一方车轴之间设有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将上述一方车轴支撑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上述传动轴具备:与上述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上述前车轴及上述后车轴中由上述悬架装置支撑的上述一方车轴连接且追随上述一方车轴的上述上、下方向的摆动而在上述上、下方向上位移的车轴侧传动轴;以及连接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与上述车轴侧传动轴之间的万向接头,
上述工程机械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且从下侧覆盖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以及
在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从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隔着间隙分离地设置且从下侧覆盖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的车轴侧传动轴罩,
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的底面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的底面与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大,该车轴侧传动轴罩从下侧覆盖连接于由上述悬架装置支撑的上述一方车轴的上述车轴侧传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的上述底面中位于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侧的部位,设有朝向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伸出的伸出部,
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与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的边界部由上述伸出部从下侧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盘的上表面设有供上述回转轮安装的圆筒状的圆筒体,
在上述底盘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的驱动装置侧托架、和用于安装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的车轴侧托架,
上述驱动装置侧托架配置在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中相对于上述底盘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相对于与上述圆筒体的前端相接的前侧切线成为后侧的范围,上述车轴侧托架配置在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中相对于上述圆筒体的上述前侧切线成为前侧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侧托架由驱动装置侧前托架、和位于比上述驱动装置侧前托架靠后侧的驱动装置侧后托架构成,上述驱动装置侧后托架配置在上述底盘的下表面中相对于上述底盘的长度方向垂直而且相对于与上述圆筒体的后端相接的后侧切线成为前侧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罩覆盖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除前侧部位以外的部位,
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罩覆盖上述驱动装置侧传动轴的前侧部位和上述车轴侧传动轴的除前侧部位以外的部位。
CN201880014349.7A 2017-08-31 2018-08-23 工程机械 Active CN110337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6753A JP6746544B2 (ja) 2017-08-31 2017-08-31 建設機械
JP2017-166753 2017-08-31
PCT/JP2018/031189 WO2019044658A1 (ja) 2017-08-31 2018-08-23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7514A CN110337514A (zh) 2019-10-15
CN110337514B true CN110337514B (zh) 2021-08-06

Family

ID=6552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4349.7A Active CN110337514B (zh) 2017-08-31 2018-08-23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78719B1 (zh)
JP (1) JP6746544B2 (zh)
CN (1) CN110337514B (zh)
WO (1) WO201904465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849A (zh) * 2007-08-06 2010-08-18 伊克斯坦德奎普有限公司 车架可扩展的作业车
CN202298738U (zh) * 2011-09-28 2012-07-04 郑明法 一种铲车传动保护装置
JP4977063B2 (ja) * 2008-03-10 2012-07-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
CN103124650A (zh) * 2010-09-28 2013-05-2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车辆的轮式行驶体
JP2014097720A (ja) * 2012-11-14 2014-05-29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脱落防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825B2 (ja) * 1976-10-29 1985-02-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車体複屈折式車両
JPS6095233U (ja) * 1983-12-06 1985-06-2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竪形プロペラシヤフトの潤滑構造
JP2504343Y2 (ja) * 1990-08-24 1996-07-10 東洋運搬機株式会社 シヨベルロ―ダ
JPH06173297A (ja) * 1992-12-04 1994-06-21 Komatsu Ltd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のシャーシ構造
US6158535A (en) * 1997-04-01 2000-12-12 Manitowoc Crane Group, Inc. Mechanical track drive
JP2000159481A (ja) * 1998-04-23 2000-06-13 Yutani Heavy Ind Ltd 自走式クレ―ン
JP4055309B2 (ja) * 1999-03-31 2008-03-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動力伝達構造
JP2005054968A (ja) * 2003-08-07 2005-03-03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WO2007126348A1 (en) * 2006-04-28 2007-11-08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A wheel brake for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the wheel brake
JP2008208903A (ja) 2007-02-26 2008-09-11 Nsk Ltd 軸受構造
JP2008273267A (ja) 2007-04-25 2008-11-13 Showa Corp 自動車用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JP5016421B2 (ja) * 2007-09-10 2012-09-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伝動構造
EP2036802B1 (en) * 2007-09-11 2011-08-03 CNH Italia S.p.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farm tractor, and relative assembly method
JP5401251B2 (ja) * 2009-10-07 2014-01-2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887288B2 (ja) * 2013-02-04 2016-03-16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ホイールローダ
JP6076189B2 (ja) * 2013-04-26 2017-02-0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ホイールロー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849A (zh) * 2007-08-06 2010-08-18 伊克斯坦德奎普有限公司 车架可扩展的作业车
JP4977063B2 (ja) * 2008-03-10 2012-07-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
CN103124650A (zh) * 2010-09-28 2013-05-29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车辆的轮式行驶体
CN202298738U (zh) * 2011-09-28 2012-07-04 郑明法 一种铲车传动保护装置
JP2014097720A (ja) * 2012-11-14 2014-05-29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脱落防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44408A (ja) 2019-03-22
EP3578719A1 (en) 2019-12-11
WO2019044658A1 (ja) 2019-03-07
CN110337514A (zh) 2019-10-15
EP3578719B1 (en) 2023-08-16
EP3578719A4 (en) 2021-01-13
JP6746544B2 (ja) 202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3978B1 (ko) 선회 작업기
JP5009933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JP2006328764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KR20100002081A (ko) 건설 기계
CN110337514B (zh) 工程机械
KR101001403B1 (ko) 굴착 작업기
JP4617096B2 (ja) 建設機械
JP4179406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3154856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6867326B2 (ja) 建設機械
JP2001171977A (ja)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
JP4256230B2 (ja) 建設機械
JP4798985B2 (ja) 旋回作業機
JP2004106758A (ja) 装軌車両の走行装置
WO2023100645A1 (ja) 作業機械
JP3957090B2 (ja) 旋回作業車
JP5541705B2 (ja) 建設機械
JP3247256B2 (ja) 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JP2000264267A (ja) 装軌式車両
JP2002088819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1317084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0190742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5170212A (ja) 建設機械
JP4459027B2 (ja) 旋回作業機
JP2004196059A (ja)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のシャー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