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4702A -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4702A
CN110234702A CN201880008980.6A CN201880008980A CN110234702A CN 110234702 A CN110234702 A CN 110234702A CN 201880008980 A CN201880008980 A CN 201880008980A CN 110234702 A CN110234702 A CN 110234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nyl chloride
chlorid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formed body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89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4702B (zh
Inventor
西村翔太
安部光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3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16Plastic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04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L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0Carboxylic acid 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7/00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 B29C67/24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fo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plastic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halide (co)polymers, e.g. PVC, PVDC, PVF, PVD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6After-treatment
    • C08J9/365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6/00Composition of foam
    • B32B2266/02Organic
    • B32B2266/0214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6/0278Polyureth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27/00Polyvinylhalogenides
    • B32B2327/06PVC, i.e. polyvinylchlor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3Interior finish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427/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J24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6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or containing aids for moulding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32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liquid component
    • C08L2207/322Liquid component is processing oi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和(c)下述式(1)[式(1)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1和R3分别为烃基,R2为烃基或氢,上述n个R3中至少1个为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所示的化合物。R1(NR2COR3)n (1)。

Description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氯乙烯树脂通常耐寒性、耐热性、耐油性等特性优异,因此能够用于各种用途。
具体而言,例如在汽车仪表板和车门饰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形成中,能够使用由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形成的表皮、将发泡聚氨酯等发泡体内衬于由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形成的表皮而成的层叠体等汽车内装饰材料。
而且,对于构成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表皮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要求发挥在车内的舒适的使用性和高的设计性。从上述观点出发,对于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要求例如能够良好地抑制对成型体表面的粘附(高的表面平滑性、高的耐粘毛性)、成型体表面的外观不会由于配合成分的析出而随时间变化(高的耐喷霜性)等各种各样的性能。
在此,“粘毛”是指用布擦拭表面时,在表面附着纤维屑。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含氯乙烯树脂、脂肪酸酰胺、有机聚硅氧烷和增塑剂的粉末成型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而且,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月桂酸酰胺等饱和脂肪酸伯酰胺作为脂肪酸酰胺,从而使利用粉末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氯乙烯树脂片的动摩擦系数降低,提高氯乙烯树脂片的表面平滑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12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现有的氯乙烯树脂片在兼顾片表面的高的平滑性以及常温(23℃)条件下的的高的耐喷霜性这一方面还有必要进一步改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发现,如果使用包含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和具有规定结构的化合物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则能够得到表面平滑性优异且还良好地抑制了在常温(23℃)条件下的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c)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R1(NR2COR3)n (1)
[式(1)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1和R3分别为烃基,R2为烃基或氢,n个R2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3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上述n个R3中至少1个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像这样,如果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c)上述规定的结构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简称为“(c)化合物”。),则能够兼顾将该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优异的表面平滑性和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在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R1具有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8以下。这是因为,如果R1具有的碳原子数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n个R3全部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这是因为,如果n个R3全部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的R3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碳不饱和键的数量分别为1以上且4以下。这是因为,如果R3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碳不饱和键的数量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n个R3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为11以上且23以下。这是因为,如果R3具有的碳原子数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c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为0.04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c)化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以更高水平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R2为氢。这是因为,如果R2为氢,则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包含(d)具有比所述(c)化合物的熔点高的熔点的酰胺化合物。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d)上述规定的酰胺化合物(以下,有时仅简称为“(d)酰胺化合物”。),则能够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高温条件下的优异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d)酰胺化合物为下述式(2)所述的化合物:
R4(NR5COR6)n (2)
[式(2)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4和R6各自独立地为烃基,R5为烃基或氢,n个R5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6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这是因为,如果上述(d)酰胺化合物为上述规定的结构所示的化合物,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R6为饱和烃基。这是因为,如果上述R6为饱和烃基,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c)化合物与上述(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单一的熔点。这是因为,如果(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单一的熔点,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单一的熔点”的含义是将(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以与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存在比相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进行升温时所观测到的吸热的主峰是单一的。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单一的熔点为120℃以上且142℃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上述单一的熔点在上述值的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上述(c)化合物的含量的0.2倍以上且5倍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上述(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上述(c)化合物的含量的0.2倍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此外还因为,如果上述(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上述(c)化合物的含量的5倍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粉体成型。这是因为,如果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粉体成型,则能够容易地得到可良好地用作例如作为汽车仪表板用表皮等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粉末搪塑成型。这是因为,如果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粉末搪塑成型,则能够更容易地得到可良好地用作例如作为汽车仪表板用表皮等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将上述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任一种成型而成的。如果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使用上述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则能够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和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在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优选为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表皮用。这是因为,如果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用于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表皮,则能够制造表面平滑性高、良好地抑制粘毛性且难以产生喷霜的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
进而,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上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任一种。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上述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层叠体能够优选用作可用于制造例如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汽车内装饰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能制造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在例如形成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使用。而且,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优选用作例如汽车仪表板和车门饰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具有的表皮等汽车内部装饰材料。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在例如形成本发明的层叠体时使用。而且,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而形成的层叠体能够优选用作例如制造汽车仪表板和车门饰板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时使用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具有规定结构的(c)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任意地包含规定的(d)酰胺化合物和/或添加剂。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由于至少包含上述(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上述(c)化合物,因此使用该组合物能够形成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由于至少包含上述(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上述(c)化合物,因此将该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还能够发挥优异的耐粘毛性。因此,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则能够得到作为例如表面平滑性、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以及耐粘毛性优异的汽车仪表板和车门装饰用的表皮等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而优选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另外,从例如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从而容易地得到能够良好地用作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粉体成型,更优选用于粉末搪塑成型。
<(a)氯乙烯树脂>
作为(a)氯乙烯树脂,能够含有例如1种或2种以上氯乙烯树脂粒子,能够进一步任意地含有1种或2种以上氯乙烯树脂微粒。其中,(a)氯乙烯树脂优选至少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更优选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
而且,(a)氯乙烯树脂能够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现有已知的任一种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另外,在本发明中,“树脂粒子”是指粒径为30μm以上的粒子,“树脂微粒”是指粒径小于30μm的粒子。
此外,作为(a)氯乙烯树脂,除了包含氯乙烯单体单元的均聚物以外,还能够举出含有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的氯乙烯单体单元的氯乙烯系共聚物。而且,作为能够构成氯乙烯系共聚物的、能够与氯乙烯单体共聚的单体(共聚物)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例如国际公开第2016/098344号中记载的单体(共聚物)。此外,这些成分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将2种以上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
<<氯乙烯树脂粒子>>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氯乙烯树脂粒子通常作为基体树脂(基材)而发挥功能。另外,氯乙烯树脂粒子优选通过悬浮聚合法而制造。
[平均聚合度]
而且,构成氯乙烯树脂粒子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0以上,优选为300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构成氯乙烯树脂粒子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且使例如拉伸特性,特别是拉伸伸长率更良好。而且,拉伸伸长率良好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作为例如气囊膨胀、展开时碎片不会飞散而是如设计的那样破裂的、延展性优异的汽车仪表板的表皮等汽车内装饰材料而优选地使用。此外还因为,如果构成氯乙烯树脂粒子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使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平均聚合度”能够按照JIS K6720-2进行测定。
[平均粒径]
此外,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通常为30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此外还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进一步提高,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平均粒径”能够根据JIS Z8825,通过激光衍射法作为体积平均粒径而测定。
[含有比例]
而且,(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能够设为100质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这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且使拉伸伸长率更良好。此外还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提高。
<<氯乙烯树脂微粒>>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氯乙烯树脂微粒通常作为隔离剂(粉体流动性改良剂)而发挥功能。另外,氯乙烯树脂微粒优选通过乳液聚合法而制造。
[平均聚合度]
而且,构成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700以上,优选为1000以下,更优选为90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构成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变得更良好,且使用该组合物所得到的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变得更良好。此外还因为,如果构成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氯乙烯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进一步提高。
[平均粒径]
此外,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通常小于30μm,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则例如作为隔离剂的尺寸不会变得过小,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发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此外还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进一步提高,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
[含有比例]
而且,(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可以为0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这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此外还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
<(b)增塑剂>
作为(b)增塑剂,能够使用例如国际公开第2016/098344号中记载的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增塑剂中,从容易且良好地得到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观点出发,作为(b)增塑剂,优选至少使用主增塑剂,更优选并用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具体而言,作为(b)增塑剂,优选使用偏苯三酸酯和/或均苯四甲酸酯,更优选至少使用偏苯三酸酯,进一步优选并用偏苯三酸酯和环氧化大豆油。
在此,(b)增塑剂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从与(a)氯乙烯树脂的混合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且从进一步抑制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表面的喷霜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常温(23℃)为液体。
[含量]
而且,(b)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6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如果(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地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此外还因为,如果(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抑制向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粘附,进一步提高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
<(c)化合物>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的规定的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为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R1(NR2COR3)n (1)
[式(1)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1为n价的烃基,R2为1价的烃基或氢,R3为1价的烃基,n个R2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3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上述n个R3中至少1个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即,上述(c)化合物具有烃的n个氢被-NR2COR3所示的酰胺基取代的结构。而且,如果(c)化合物不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则不能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不能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另外,(c)化合物通常发挥作为滑剂的功能,该滑剂使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彼此、特别是粒子状成分彼此的摩擦减轻而使组合物的流动性、脱模性、加工性提高,且良好地抑制使用上述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粘附。在此,通常在对氯乙烯树脂成型体配合滑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常温(23℃)条件下,滑剂随着时间移动到成型体的表面而结晶化,易于产生喷霜。然而,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的(c)化合物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结果令人惊异的是能够抑制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产生喷霜、且发挥优异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由于包含(c)化合物,因此不包含例如后述的其他滑剂也能够充分地提高使用该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
<<结构>>
[n]
在此,上述式(1)的n需要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n优选为2以上且3以下的整数,更优选为2。如果n不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虽然原因不明确,但不能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不能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R1]
此外,上述式(1)的R1为n价的烃基,可以为n价的脂肪族烃基,也可以为n价的芳香族烃基,但优选为n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n价的饱和脂肪族烃基。进而,R1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烃基,更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1具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
作为R1,能够举出例如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亚异丙基、三亚甲基、亚异丁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等。在这些中,作为R1,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和六亚基。
如果R1的结构为上述那样,虽然原因不明确,但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能够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R2]
此外,上述式(1)的R2为1价的烃基或氢,n个R2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在此,作为R2的1价烃基,可以为1价的脂肪族烃基,也可以为1价的芳香族烃基,但优选为1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2的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或2,更优选为1。
作为R2,能够举出例如氢、甲基、乙基等。
作为R2,优选n个R2中至少1个为氢,更优选n个R2全部为氢。
这是因为,如果R2的结构如上述那样,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能够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R3]
此外,上述式(1)的R3为1价的烃基,n个R3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3中至少1个需要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即,(c)化合物中在一分子中可以混合存在R3的饱和烃基与R3的不饱和烃基,也可以仅存在R3的不饱和烃基。如果R3不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虽然原因不明确,但不能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不能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在此,作为R3的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饱和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3的饱和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以下,特别优选为17以下。
作为R3的饱和烃基,能够举出例如CH3(CH2)10-、CH3(CH2)12-、CH3(CH2)14-、CH3(CH2)16-、CH3(CH2)18-、CH3(CH2)20-、CH3(CH2)22-等。
此外,作为R3的不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进而,作为R3的不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不饱和烃基。
此外,R3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以下,特别优选为17。如果R3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不明确,但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能够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作为R3的不饱和烃基,能够举出例如CH3(CH2)7CH=CH(CH2)7-、CH3(CH2)7CH=CH(CH2)11-等单不饱和烃基;CH3(CH2)4(CH=CHCH2)2(CH2)6-等二不饱和烃基;CH3CH2(CH=CHCH2)3(CH2)6-等三不饱和烃基;四不饱和烃基;五不饱和烃基;六不饱和烃基等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基以及具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基等。其中,作为R3的不饱和烃基,更优选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基。
进而,R3优选为n个R3全部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进而,R3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碳不饱和键的数量分别优选为1以上,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这是因为,如果R3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不明确,但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且能够充分高地确保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粘毛性。
而且,上述中,作为R3,优选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不饱和烃基,更优选CH3(CH2)7CH=CH(CH2)7-。
而且,如果考虑上述R1、R2和R3的优选的结构,则(c)化合物优选为在一分子中具有n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不饱和脂肪酸的仲酰胺),更优选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酰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仲酰胺)。
具体而言,作为(c)化合物,能够举出例如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特别是二亚甲基双油酸酰胺)、亚甲基双芥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等。其中,作为(c)化合物,优选亚乙基双油酸酰胺和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
<<熔点>>
(c)化合物的熔点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优选为119℃以下,更优选为117℃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熔点是指在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在大气中、升温速度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第2次升温时所观测的熔点。
<<含量>>
(c)化合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a)氯乙烯树脂为0.04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6质量份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c)化合物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此外还因为,如果(c)化合物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c)化合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为0.04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6质量份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通常(b)增塑剂易于成为向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表面粘附的原因,但如果(c)化合物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此外还因为,如果(c)化合物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d)酰胺化合物>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除上述成分以外,还优选进一步包含规定的(d)酰胺化合物。而且,如果(d)酰胺化合物具比(c)化合物的熔点高的熔点,则能够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在此,“高温”的含义具体而言是上述(c)化合物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而且,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上述(d)酰胺化合物的情况下,使用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即使在该(c)化合物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耐喷霜性。
<<熔点>>
具体而言,(d)酰胺化合物的熔点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上,优选为25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的熔点为130℃以上且250℃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d)酰胺化合物的熔点与上述(c)化合物的熔点的差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的熔点与(c)化合物的熔点的差为15℃以上且40℃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进而,将(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以与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存在比相同的比率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优选具有单一的熔点。这是因为,如果上述(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单一的熔点,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进而,上述(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的单一的熔点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2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4℃以上,优选为142℃以下,更优选为13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4℃以下,更进一步优选128℃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上述(c)化合物与(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的单一的熔点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在此,虽然在本发明中,能够使将包含(d)酰胺化合物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进一步提高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推测是因为即使在高温条件下,(d)酰胺化合物与作为具有酰胺基的化合物的(c)化合物相互作用,能够防止比(d)酰胺化合物熔点低的(c)化合物的喷霜。
<<结构>>
而且,(d)酰胺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R4(NR5COR6)n (2)
[式(2)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4为n价的烃基,R5为1价的烃基或氢,R6为1价的烃基,n个R5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6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即,上述(d)酰胺化合物优选具有烃的n个氢被以-NR5COR6所示的酰胺基取代的结构。而且,如果(d)酰胺化合物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n]
在此,上述式(2)的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n优选为2以上且3以下的整数,更优选为2。这是因为,如果n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R4]
此外,上述式(2)的R4为n价的烃基,可以为n价的脂肪族烃基,也可以为n价的芳香族烃基,优选为n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n价的饱和脂肪族烃基。进而,R4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烃基,更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n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4具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另外,R4的碳原子数优选与上述(c)化合物中的R1的碳原子数相同。
作为R4,能够举出例如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亚异丙基、三亚甲基、亚异丁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等。在这些中,作为R4,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二亚甲基)和六亚基。
这是因为,如果R4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R5]
此外,上述式(2)的R5为1价的烃基或氢,n个R5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在此,作为R5的1价的烃基,可以为1价的脂肪族烃基,也可以为1价的芳香族烃基,优选为1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5的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或2,更优选为1。
作为R5,能够举出例如氢、甲基、乙基等。
作为R5,优选n个R5中至少1个为氢,更优选n个R5全部为氢。
这是因为,如果R5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R6]
此外,上述式(2)的R6为1价的烃基,n个R6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此外,n个R6中可以包含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也可以不包含。即,(d)酰胺化合物中在一分子中可以混合存在R6的饱和烃基与R6的不饱和烃基,也可以仅存在R6的饱和烃基。这是因为,如果R6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在此,作为R6的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饱和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
此外,R6的饱和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以下,特别优选为17。这是因为,如果R6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另外,R6的碳原子数优选与上述(c)化合物中的R3的碳原子数相同。
作为R6的饱和烃基,能够举出例如CH3(CH2)10-、CH3(CH2)12-、CH3(CH2)14-、CH3(CH2)16-、CH3(CH2)18-、CH3(CH2)20-、CH3(CH2)22-等。
此外,作为R6的不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进而,作为R6的不饱和烃基,优选为1价的链式的不饱和烃基。
此外,R6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以下,特别优选为17。
作为R6的不饱和烃基,能够举出例如CH3(CH2)7CH=CH(CH2)7-、CH3(CH2)7CH=CH(CH2)11-等单不饱和烃基;CH3(CH2)4(CH=CHCH2)2(CH2)6-等二不饱和烃基;CH3CH2(CH=CHCH2)3(CH2)6-等三不饱和烃基;四不饱和烃基;五不饱和烃基;六不饱和烃基等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基以及具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基等。其中,作为R6的不饱和烃基,优选为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基。
进而,R6优选在n个R6中,饱和烃基为1个以上,更优选全部为饱和烃基(即,没有不饱和键)。这是因为,如果R6的结构如上述那样,虽然原因尚不明确,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而且,在上述中,作为R6,优选链式的饱和脂肪族烃基,更优选CH3(CH2)10-和CH3(CH2)16,进一步优选CH3(CH2)16-。
而且,如果考虑上述R4、R5和R6的优选的结构,则(d)酰胺化合物优选为一分子中具有n个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饱和脂肪酸的仲酰胺),更优选为长链饱和脂肪酸酰胺(长链饱和脂肪酸的仲酰胺)。
具体而言,作为(d)酰胺化合物,能够举出例如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特别是二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棕榈酸酰胺、六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等。其中,作为(d)酰胺化合物,优选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和六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
<<含量>>
(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04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6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此外还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中优选为0.04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6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通常(b)增塑剂易于成为向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粘附的原因,然而如果(d)酰胺化合物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以充分高的水平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此外还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进而,(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上述(c)化合物的含量的0.2倍以上,更优选为0.2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倍以上,优选为5倍以下,更优选为2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倍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6倍以下。这是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c)化合物的含量的0.2倍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此外还因为,如果(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c)化合物的含量的5倍以下,虽然原因不明确,但能够以充分高的水平确保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
此外,(c)化合物的含量与(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4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6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c)化合物的含量与(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进而,(c)化合物的含量与(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4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6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c)化合物的含量与(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为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则能够更良好地兼顾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添加剂>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除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除上述(c)化合物和(d)酰胺化合物以外能够作为滑剂发挥功能的成分(其他滑剂);高氯酸处理水滑石、沸石、β-二酮、脂肪酸金属盐等稳定剂;脱模剂;除上述氯乙烯树脂微粒以外的其他隔离剂;耐冲击性改良剂;除高氯酸处理水滑石以外的高氯酸化合物(高氯酸钠、高氯酸钾等);抗氧化剂;防霉剂;阻燃剂;防静电剂;填充剂;光稳定剂;发泡剂等。
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包含的添加剂中,作为高氯酸处理水滑石、沸石、β-二酮、脂肪酸金属盐、脱模剂、其他隔离剂、耐冲击性改良剂、除高氯酸处理水滑石以外的高氯酸化合物、抗氧化剂、防霉剂、阻燃剂、防静电剂、填充剂、光稳定剂、发泡剂,能够使用例如国际公开第2016/098344号中记载的这些,其优选含量也能够设为相同。
<<其他滑剂>>
作为其他滑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除上述(c)化合物和(d)酰胺化合物以外的脂肪酸酰胺、硅油等。
更具体而言,作为除上述(c)化合物和(d)酰胺化合物以外的脂肪酸酰胺,能够举出例如月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等分子中具有一个以上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分子中仅具有一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等。
此外,硅油可以是未改性硅油,也可以是改性硅油,还可以是这些的混合物。
[含量]
而且,其他滑剂的含量能够设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为0质量份,也能够设为超过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下。如果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其他滑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此外,如果将其他滑剂的含量设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维持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优异的耐喷霜性。
此外,其他滑剂的含量能够设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为0质量份,也能够设为超过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下。通常,(b)增塑剂易于成为向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粘附的原因,然而如果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其他滑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此外,如果将其他滑剂的含量设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维持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优异的耐喷霜性。
进而,其他滑剂的含量能够设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c)化合物为0质量份,也能够设为超过0质量份,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67质量份以下。如果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其他滑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和耐粘毛性。此外,如果将其他滑剂的含量设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维持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优异的耐喷霜性。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将上述成分混合而制备。
在此,作为上述(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和(c)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进一步配合的(d)酰胺化合物和/或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例如:将除包含氯乙烯树脂微粒的隔离剂以外的成分通过干混进行混合,然后,添加隔离剂进行混合的方法。在此,干混优选使用Henschel混合器。此外,干混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50℃以上,更优选70℃以上,优选200℃以下。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用途>
而且,所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优选用于粉体成型,更能够优选用于粉末搪塑成型。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特征在于能够通过使用任意的方法将上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从而得到。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由于使用上述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任一种形成,因此,通常至少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和具有上述规定的结构的(c)化合物,表面平滑性、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以及耐粘毛性优异。
因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在制造表面的粘附和喷霜被良好地抑制了的汽车仪表板和车门内装饰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表皮时优选地使用。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形成方法>>
在此,在通过粉末搪塑成型而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粉末搪塑成型时的金属模具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设为200℃以上,更优选设为220℃以上,优选设为300℃以下,更优选设为280℃以下。
而且,在制造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以下的方法。即,将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到上述温度范围的金属模具上,放置5秒以上且30秒以下的时间,然后将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抖落,进而,在任意的温度下放置30秒以上且3分钟以下的时间。然后,将金属模具冷却到10℃以上且60℃以下,将得到的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从金属模具脱模。然后,得到调整了金属模具的形状的片状的成型体。
(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上述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中的任一个。另外,氯乙烯树脂成型体通常构成层叠体的一侧的表面。
而且,本发明的层叠体由于具有例如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因此该成型体侧的表面平滑性、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以及耐粘毛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层叠体能够优选地用作例如形成汽车仪表板和车门内装饰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汽车内装饰材料。
在此,发泡聚氨酯成型体与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以下的方法。即,能够举出:(1)在分别准备发泡聚氨酯成型体与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后,使用热熔接、热粘接或公知的粘接剂等,由此进行贴合的方法;(2)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上使作为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原料的异氰酸酯类与多元醇类等反应而进行聚合,并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聚氨酯的发泡,由此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上直接形成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方法等。其中,从工序简化的方面以及即使在得到各种形状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也易于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与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坚固地粘接的方面出发,优选后者的方法(2)。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量的“%”和“份”为质量基准。
而且,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表面平滑性、在常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以及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以及层叠体中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粘毛性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和评价。
<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如下述那样,分别在初期(未加热)和加热(热老化试验)后测定拉伸伸长率(%)和拉伸破坏应力(MPa),由此进行评价。
<<初期>>
用JIS K6251中记载的1号哑铃将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进行冲压,根据JISK7161以拉伸速度200mm/分钟测定在-35℃的低温时的拉伸伸长率(%)和拉伸破坏应力(MPa)。拉伸伸长率的值越大,表示初期(未加热)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低温时的延展性越优异。
<<加热(热老化试验)后>>
将内衬了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层叠体作为试样。将该试样放入烘箱中,在温度130℃的环境下加热100小时。接着,从加热后的层叠体剥离发泡聚氨酯成型体,仅准备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然后,在与上述初期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加热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拉伸伸长率(%)和拉伸破坏应力(MPa)。拉伸伸长率的值越大,表示加热(热老化试验)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低温时的延展性越优异。
<表面平滑性>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如下述那样,通过测定动摩擦系数而进行评价。
具体而言,使用纹理测试仪(風合いテスター)(Trinity-lab Inc.制,产品名“TL201Ts”),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测定环境下,以荷重:50g、速度:10mm/秒、试验范围:50mm、计量范围:除去试验范围前后10mm的30mm的条件,使触觉接触器与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接触,由此测定该片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的值越小,表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越优异,越能够良好地抑制向表面的粘附。
<耐粘毛性>
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中内衬了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层叠体切成170mm×300mm的尺寸,制成试验片。然后,使用色差计(KONICA MINOLTA JAPAN,INC.制,产品名“CR-400”)对试验片中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的任意的20个地方测定明度(摩擦试验前的L*值)。
接着,将测定了明度的试验片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学振型摩耗试验机(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产品名“RT-200”)的试验台上。此外,在上述摩耗试验机上安装500g的负荷,将对试验片施加的合计负荷设为500g重(约5N)。接着,在摩耗试验机的顶端安装1张纸巾(日本制纸Crecia(株)制,产品名“COMFORT”),然后以纸巾与试验片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使安装的纸巾往复运动10次,由此使试验片表面与纸巾摩擦。进而,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对预先测定了明度的20个地方测定明度(摩耗试验后的L*值)。然后,将20个地方中的测定了摩耗试验前后的明度的差(摩耗试验后的L*值-摩耗试验前的L*值)的平均值作为ΔL*而算出。ΔL*的值越小,表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耐粘毛性越高,成型体表面越难以附着纤维屑。
另外,耐粘毛性的试验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进行。
<常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常温条件下的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喷霜的产生程度如下述那样进行评价。
即,对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实施了纹理图案的一侧)的状态在片刚形成后和片形成2周后进行目视观察2次。然后,在确认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有像撒了白色粉末的部分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了喷霜,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耐喷霜性。
另外,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保存和有无喷霜的确认在常温(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进行。
A:看不到片刚形成后与片形成2周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状态有变化。
B:与片刚形成后相比,稍稍能够确认到在片形成2周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产生喷霜。
C:与片刚形成后相比,明显能够确认到在片形成2周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产生喷霜。
<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高温条件下的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喷霜的产生程度按如下所述进行评价。
即,对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实施了纹理图案的一侧)的状态在片刚形成后以及将片在高温条件(温度120℃)下保管500小时后进行目视观察2次。然后,在确认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有像撒了白色粉末的部分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了喷霜,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A:看不到片刚形成后与在高温条件下保管500小时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状态有变化。
B:与片刚形成后相比,稍稍能够确认到在高温条件下保管500小时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产生喷霜。
C:与片刚形成后相比,明显能够确认到在高温条件下保管500小时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表面产生喷霜。
<仅滑剂的熔点>
制备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滑剂((c)化合物和/或(d)酰胺化合物)以与该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添加量的质量比相同的质量比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对得到的混合物实施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在大气中以升温速度10℃/分钟的条件进行第2次升温时的熔点。
(实施例1-1)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示于表1的配合成分中除增塑剂(偏苯三酸酯及环氧化大豆油)与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成分投入到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在混合物的温度上升到80℃的时刻添加全部上述增塑剂,进一步升温,由此使其干透(是指增塑剂被作为氯乙烯树脂的氯乙烯树脂粒子吸收,上述混合物成为干爽的状态。)。然后,在干透了的混合物冷却到温度100℃以下的时刻,添加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制备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形成>
将上述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在加热到温度250℃的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中,放置8秒~20秒左右的任意的时间,使其熔融后,抖落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然后,将撒有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静置在设定为温度200℃的烘箱内,在从静置起经过60秒的时刻,用冷水冷却该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在金属模具温度冷却至40℃的时刻,将作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200mm×300mm×1mm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从金属模具脱模。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对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进行初期(未加热)的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表面平滑性、在常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和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层叠体的形成>
将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带有纹理的面朝下的方式铺在200mm×300mm×10mm的金属模具中。
另外将50份丙二醇的PO(环氧丙烷)·EO(环氧乙烷)嵌段加成物(羟值28、末端EO单元的含量=10%、内部EO单元的含量为4%)、50份甘油的PO·EO嵌段加成物(羟值21、末端EO单元的含量=14%),2.5份水,0.2份三亚乙基二胺的乙二醇溶液(Tosoh公司制,产品名“TEDA-L33”)、1.2份三乙醇胺、0.5份三乙胺和0.5份整泡剂(信越化学工业制,产品名“F-122”)进行混合,得到多元醇混合物。此外,将得到的多元醇混合物与聚亚甲基聚亚苯基聚异氰酸酯(聚合MDI)以指数成为98的比率进行混合,制备混合液。然后,将制备的混合液浇在如上所述的铺在金属模具内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上。然后,用348mm×255mm×10mm的铝板盖在上述金属模具上,将金属模具密闭。密闭金属模具后放置5分钟,由此,在金属模具内形成了作为表皮的在氯乙烯树脂成型片(厚度:1mm)上内衬了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厚度:9mm,密度:0.18g/cm3)的层叠体。
然后,将形成的层叠体从金属模具中取出,按照上述的方法对层叠体中的氯乙烯树脂片进行加热后的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和耐粘毛性的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进一步添加0.2份作为添加剂(其他滑剂)的聚醚改性硅油,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另外,聚醚改性硅油的添加与(c)化合物的添加一同进行。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c)化合物的量变更为0.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4)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c)化合物的量变更为1.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1)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除耐粘毛性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4)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除耐粘毛性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5)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6)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具有一个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月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7)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具有一个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月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8)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具有一个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除耐粘毛性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9)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具有一个酰胺键的饱和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10)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仅具有一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油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除耐粘毛性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11)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仅具有一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油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1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0.5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仅具有一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芥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除耐粘毛性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1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添加1.0份作为其他滑剂的、分子中仅具有一个酰胺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酰胺(芥酸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1)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示于表2的配合成分中除增塑剂(偏苯三酸酯及环氧化大豆油)与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成分投入到Henschel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在混合物的温度上升到80℃的时刻添加全部上述增塑剂,进一步升温,由此使其干透(是指增塑剂被作为氯乙烯树脂的氯乙烯树脂粒子吸收,上述混合物成为干爽的状态。)。然后,在干透了的混合物冷却到温度100℃以下的时刻,添加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制备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33℃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形成>
将上述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在加热到温度250℃的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中,放置8秒~20秒左右的任意的时间,使其熔融后,抖落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然后,将撒有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静置在设定为温度200℃的烘箱内,在从静置起经过60秒的时刻,用冷水冷却该带有纹理的金属模具。在金属模具温度冷却至40℃的时刻,将作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200mm×300mm×1mm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从金属模具脱模。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对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进行初期(未加热)的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表面平滑性和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层叠体的形成>
将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带有纹理的面朝下的方式铺在200mm×300mm×10mm的金属模具中。
另外将50份丙二醇的PO(环氧丙烷)·EO(环氧乙烷)嵌段加成物(羟值28、末端EO单元的含量=10%、内部EO单元的含量为4%)、50份甘油的PO·EO嵌段加成物(羟值21、末端EO单元的含量=14%),2.5份水,0.2份三亚乙基二胺的乙二醇溶液(Tosoh社制,商品名“TEDA-L33”)、1.2份三乙醇胺、0.5份三乙胺和0.5份整泡剂(信越化学工业制,商品名“F-122”)进行混合,得到多元醇混合物。此外,将得到的多元醇混合物与聚亚甲基聚亚苯基聚异氰酸酯(聚合MDI)以指数成为98的比率混合,制备混合液。然后,将制备的混合液浇在如上所述的铺在金属模具内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上。然后,用348mm×255mm×10mm的铝板盖在上述金属模具上,将金属模具密闭。密闭金属模具后放置5分钟,由此,在金属模具内形成了作为表皮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厚度:1mm)上内衬了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厚度:9mm,密度:0.18g/cm3)的层叠体。
然后,将形成的成型体从金属模具中取出,按照上述的方法对层叠体中的氯乙烯树脂片进行加热后的在低温时的拉伸特性的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29℃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3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37℃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4)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c)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2份,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28℃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5)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c)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3份,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24℃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6)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c)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3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28℃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7)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c)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25份,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0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20℃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实施例2-8)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将作为(c)化合物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05份,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2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仅测定滑剂的熔点,结果在142℃观测到单一的熔点。
(比较例2-1)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c)化合物而将作为(d)酰胺化合物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量变更为0.3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形成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然后,与实施例2-1同样地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作为滑剂而使用的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的熔点为144℃。
此外,为了比较,对不含(d)酰胺化合物的实施例1-1进行了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另外,在实施例1-1中,作为滑剂而使用的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的熔点为117℃。
[表1]
[表2]
1)Shin Dai-ichi Vinyl Corporation制、产品名“ZEST(注册商标)1700ZI”(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平均聚合度:1700,平均粒径:130μm)
2)Shin Dai-ichi Vinyl Corporation制、产品名“ZEST PQLTX”(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平均聚合度:800,平均粒径:1.8μm)
3)Kao Corporation.制,产品名“Trimex N-08”
4)ADEKA CORPORATION制,产品名“ADK Cizer O-130S”
5)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SLIPACKS(注册商标)O”
6)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SLIPACKS E”
7)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SLIPACKS L”
8)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DIAMID(注册商标)Y”
9)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AMIDE(注册商标)AP-1”
10)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DIAMID O-200”
11)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产品名“DIAMID L-200”
12)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产品名“X-50-1039A”(聚醚改性硅油)
13)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产品名“ALCAMIZER(注册商标)5”
14)水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产品名“MIZUKALIZER DS”
15)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产品名“Karenz DK-1”
16)堺化学工业公司,产品名“SAKAI SZ2000”
17)ADEKA CORPORATION制,产品名“Adekastab LS-12”
18)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产品名“DA PX 1720(A)Black”
根据表1可知,在使用了具有规定的结构的(c)化合物的实施例1-1~1-4中,与不使用该(c)化合物的比较例1-1~1-13比较,兼顾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
此外,根据表2可知,在并用了具有规定的结构的(c)化合物和具有比该(c)化合物的熔点高的熔点的(d)酰胺化合物的实施例2-1~2-8中,兼顾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表面平滑性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特别是在并用了该(c)化合物和(d)酰胺化合物的实施例2-1~2-8中,相比与不使用(d)酰胺化合物的实施例1-1,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提高。另一方面可知,在不使用(c)化合物的比较例2-1中,虽然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喷霜性良好,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恶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制造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兼顾优异的表面平滑性以及在常温(23℃)条件下的耐喷霜性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层叠体。

Claims (18)

1.一种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
a氯乙烯树脂、
b增塑剂、以及
c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R1(NR2COR3)n(1)
式(1)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1和R3分别为烃基,R2为烃基或氢,n个R2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3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所述n个R3中至少1个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R1具有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8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n个R3全部为具有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R3的不饱和烃基具有的碳-碳不饱和键的数量分别为1以上且4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n个R3具有的碳原子数分别为11以上且2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a氯乙烯树脂为0.04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R2为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包含:
d具有比所述c化合物的熔点高的熔点的酰胺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d酰胺化合物为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R4(NR5COR6)n(2)
式(2)中,n为2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4和R6各自独立地为烃基,R5为烃基或氢,n个R5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n个R6彼此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R6为饱和烃基。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化合物与所述d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单一的熔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单一的熔点为120℃以上且142℃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d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所述c化合物的含量的0.2倍以上且5倍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能够用于粉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能够用于粉末搪塑成型。
16.一种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其是将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其为汽车内部装饰部件的表皮用。
18.一种层叠体,其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CN201880008980.6A 2017-02-06 2018-02-05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Active CN110234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9781 2017-02-06
JP2017-019781 2017-02-06
JP2017207351 2017-10-26
JP2017-207351 2017-10-26
PCT/JP2018/003855 WO2018143462A1 (ja) 2017-02-06 2018-02-05 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および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4702A true CN110234702A (zh) 2019-09-13
CN110234702B CN110234702B (zh) 2022-01-04

Family

ID=6304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8980.6A Active CN110234702B (zh) 2017-02-06 2018-02-05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2988B2 (zh)
EP (1) EP3578602B1 (zh)
JP (1) JP7092039B2 (zh)
KR (1) KR102499858B1 (zh)
CN (1) CN110234702B (zh)
MX (1) MX2019008926A (zh)
WO (1) WO201814346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790A (en) * 1974-12-17 1978-02-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xtrudable compounded polyvinyl chloride
JPH02219845A (ja) * 1989-02-21 1990-09-03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用着色剤
JP2000026684A (ja) * 1998-07-08 2000-01-25 Mitsui Chemicals Inc 農業用塩化ビニ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2918102A (zh) * 2010-08-12 2013-02-0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及层合体
CN103554777A (zh) * 2013-10-31 2014-02-05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线束用耐磨聚氯乙烯绝缘料
WO2016075902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粉体成形用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18785A (zh) 1961-06-12 1900-01-01
JPS58162650A (ja) 1982-03-23 1983-09-27 Achilles Corp 印刷インクの付着防止軟質塩化ビニルシ−ト
JPS59155450A (ja) 1983-02-24 1984-09-04 Okamoto Kk 耐インキ性可塑化ポリ塩化ビニル樹脂製シ−ト状物
JPS60155237A (ja) 1984-01-24 1985-08-15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ラベル用フイルム
JPS6438462A (en) 1987-08-03 1989-02-08 Mitsubishi Kasei Vinyl Molded article of vinyl chloride resin
JPH01156357A (ja) * 1987-12-14 1989-06-19 Hitachi Chem Co Ltd 粉末成形用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JPH03181539A (ja) 1989-12-08 1991-08-07 Achilles Corp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成形品
JP3056763B2 (ja) 1990-03-29 2000-06-26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農業用塩化ビニ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JPH06143513A (ja) 1992-10-19 1994-05-24 Mitsubishi Kasei Vinyl Co 農業用軟質塩化ビニ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JPH08291243A (ja) * 1995-04-21 1996-11-05 Zeon Kasei Co Ltd 粉末成形用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H09241460A (ja) * 1996-03-11 1997-09-16 Mitsubishi Chem Mkv Co 粉体成形用発泡性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JP2001001450A (ja) * 1999-06-24 2001-01-09 Mitsui Chemicals Inc 積層体
JP4457772B2 (ja) * 2004-06-18 2010-04-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銀塩光熱写真ドライイメージング材料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720875B2 (ja) 2014-12-17 2020-07-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790A (en) * 1974-12-17 1978-02-0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xtrudable compounded polyvinyl chloride
JPH02219845A (ja) * 1989-02-21 1990-09-03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用着色剤
JP2000026684A (ja) * 1998-07-08 2000-01-25 Mitsui Chemicals Inc 農業用塩化ビニ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2918102A (zh) * 2010-08-12 2013-02-0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及层合体
CN103554777A (zh) * 2013-10-31 2014-02-05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线束用耐磨聚氯乙烯绝缘料
WO2016075902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粉体成形用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4702B (zh) 2022-01-04
EP3578602A1 (en) 2019-12-11
EP3578602A4 (en) 2020-09-30
JPWO2018143462A1 (ja) 2019-11-21
EP3578602B1 (en) 2023-05-03
US20190390048A1 (en) 2019-12-26
MX2019008926A (es) 2019-09-26
JP7092039B2 (ja) 2022-06-28
US10882988B2 (en) 2021-01-05
WO2018143462A1 (ja) 2018-08-09
KR20190111957A (ko) 2019-10-02
KR102499858B1 (ko) 202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7023B (zh) 橡胶组合物和使用所述橡胶组合物来生产的轮胎
ITMI950359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a mescola di gomma vulcanizzabile con carica rinforzante a base di silice
US20100056715A1 (en) Silicone Elastomer Composition For Artificial Integument
JPH06206973A (ja) エンボス加工した焼結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熱可塑的に加工可能なポリウレタン成形材料
DE10197221T5 (de) Formmaterial, das thermoplastisches Polyurethan enthält, welches Ether enthaltendes Polyesterpolyol umfasst,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adurch gewonnenes Produkt
CN105520259B (zh) 一种防护靴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179833A1 (en) 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for powder molding, and 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molded body and laminate
JP3692459B2 (ja) 熱可塑性オレフィン系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粉体成形用材料
CN110234702A (zh)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CN107429025A (zh) 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ITPD20110164A1 (it) Materiale composi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di poliuretano addizionato con gel siliconico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KR0151133B1 (ko) 분말 성형용 폴리염화비닐 수지 조성물
CN110446750A (zh)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层叠体
CN109071903A (zh)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及层叠体
TW201629114A (zh) 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組成物
CN106459505A (zh) 橡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轮胎
KR101989437B1 (ko) 파우더 슬러쉬 몰딩용 폴리염화비닐 분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727684A (zh) 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其制备的片材或异型材及应用
JP3419068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からつくられた表皮材
CN106574093A (zh) 液体增塑组合物
KR20200065903A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표피재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내장재
US20240132652A1 (e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composi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4070985A1 (ja) 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および積層体
CN102796240A (zh) 一种记忆海绵配方
KR100448144B1 (ko) 분체 성형용 열가소성 엘라스토머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