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2110B - 用于车辆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82110B CN110182110B CN201910124326.8A CN201910124326A CN110182110B CN 110182110 B CN110182110 B CN 110182110B CN 201910124326 A CN201910124326 A CN 201910124326A CN 110182110 B CN110182110 B CN 1101821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elastic member
- frame
- sub
- rear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91 scapu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60N2/546—Leaf- or flexion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3—Seat suspension devices attached to the backres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60N2/544—Compression or tension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副框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副框架使得副框架能够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被安装在主框架和副框架的、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上端部之间。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伸长极限并且具有这样的特性:在座椅的后方向上施加到副框架的载荷充当张力以由于伸长极限而产生反作用力,并且不会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其中,例如当车辆转弯时或当车身在不平道路上颠簸等时,支撑乘员背部的座椅靠背的一部分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移动。
背景技术
作为相关领域的用于车辆的座椅的示例,已经提出了用于车辆的座椅,其中在车辆等的转弯期间能够通过根据乘员身体的自然移动来移动作为座椅靠背的一部分的靠背部来改善转向操作性或乘员的姿态保持性(例如,参见WO2013/021497和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05938号(JP2016-005938A))。
在JP 2016-005938A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置有悬挂部,该悬挂部将被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的靠背部悬挂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方。悬挂部具有经纱部和纬纱部,并且使靠背部悬挂,以便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旋转。经纱部和纬纱部由具有柔韧性和可拉伸性的线构件形成。此外,靠背部通过分别设置在三个位置(即,在靠背部的上端部处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和靠背部的下端部处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或四个位置(即,在靠背部的上端部处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和靠背部的下端部处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处的线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每根线被安装成使得其纵向方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并且允许靠背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在挠曲范围内围绕面向就座者的胸椎的高度的位置旋转。这里,挠曲是指纵向上的轴线在弹性极限内弯曲的变形。
此外,为了改善转向操作性,已知在座椅靠背框架中拉网的车辆座椅(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5-160457(JP2015-160457 A))。在JP2015-160457 A中所公开的车辆座椅中,座椅靠背框架以框架的形式形成,并且该网从基本上座椅靠背框架的内部的中心径向地被拉伸。
发明内容
在JP 2016-005938 A中描述的线确定了座椅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同时允许靠背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旋转。由于这种线易于弯曲,因此容易形成靠背部的悬挂状态,而在线具有线在挠曲方向上柔软的特性的情况下,线在就座时移动,使得姿态保持性变差。相反,当使直径变粗以具有不容易挠曲的特性时,可能产生靠背部的旋转受阻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其中可以限制副框架的移动从而便于就座,而不会阻碍副框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旋转。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座椅靠背框架被构造成支撑就座者的背部。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副框架,副框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被布置在主框架的前方,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副框架通过支撑构件从主框架悬挂。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副框架,使得副框架能够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旋转,并且被安装在主框架和副框架的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上端部之间。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伸长极限并且具有这样的特性,其中在座椅的后方向上施加到副框架的载荷充当张力以产生由于伸长极限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不会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反作用力。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座椅中,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板簧。第一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可以固定到从主框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第一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可以固定到副框架。此外,第二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三端部可以固定到从主框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第二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四端部可以固定到副框架。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座椅中,第一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可以固定到从主框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第一弹性构件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可以固定到副框架。
根据第一方面的座椅还可包括:第三弹性构件,该第三弹性构件被布置在主框架和副框架的下端部之间,下端部比上端部更靠近座椅的下侧定位,并且第三弹性构件可以具有第三弹性构件比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更容易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特性。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座椅,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伸长极限并且以这样的形式安装:其中,在座椅的后方向上施加到副框架的载荷充当张力以由于伸长极限而产生反作用力,并且不会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反作用力。因此,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在完全延伸的状态下不产生弹力,并且仅材料的拉伸强度用作应力。因此,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在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由例如板簧制成的情况下,即使厚度薄,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也能够充分地承受在座椅的后方向上施加的载荷。因此,可以减小用于允许副框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旋转的弹簧系数。因此,能够限制副框架的移动以便于就座,而不会阻碍副框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旋转。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第一弹性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座椅靠背框架的中央部的前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三弹性构件的立体图;和
图5是示出第一弹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下文中称为“座椅”)10的示例。座椅10是所谓的单人座椅并且用作例如车辆中的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在下面描述的附图中示出的箭头Fr的方向表示座椅1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向,箭头Lh的方向表示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左方向,箭头Rh的方向表示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右方向,且箭头Up的方向表示座椅1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向上方向。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座椅的宽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并且座椅的高度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座椅10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1,座椅靠背框架11支撑就座者的背部。座椅靠背框架11设置有主框架12、副框架13、和多个线材14。
主框架12通过将第一右侧构件15、第一左侧构件16、第一上构件17、和第一下构件18连接成例如矩形形状而形成,并且在矩形形状内部具有第一开口19。
副框架13通过将第二右侧构件20、第二左侧构件21、第二上构件22、和第二下构件23连接成框架形状而形成,并且在框架形状内部具有第二开口24。第二下构件23可以具有例如V形,其中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中央部25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比两端进一步向后凹进。
副框架13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被布置在主框架12的前方,并且通过线材14从主框架12悬挂。具体地,副框架13通过连接工具26从主框架12悬挂。副框架13支撑就座者的从腰部延伸到肩胛骨部或肩部的后表面。每个线材14是支撑构件的示例。作为支撑构件,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窄带来代替线材14。
每个线材14由在纵向上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构成网28的一部分,用于通过当乘员靠在其上时挠曲来赋予保持特性和缓冲特性。网28包括第一线材14-1、第二线材14-2、第三线材14-3、第四线材14-4、和连接工具26。将第一线材14-1在座椅1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上和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的范围内连接在主框架12和连接工具26之间。将第二线材14-2在座椅1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上和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的范围内连接在主框架12和连接工具26之间。将第三线材14-3在座椅1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下侧上和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的范围内连接在连接工具26和副框架13之间。将第四线材14-4在座椅1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下侧上和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的范围内连接在连接工具26和副框架13之间。网28可以设置有由树脂制成的罩构件,该罩构件覆盖线料14。
第一线材14-1至第四线材14-4在第一开口19的内部径向地拉伸。连接工具26被布置在径向布置的中心位置处,并且当从正面观察时,具有例如圆形外形,并且将第一线材14-1结合至第四线材14-4。第一线材14-1至第四线材14-4从连接工具26的外周朝向主框架12和副框架13径向地放置。连接工具26的位置至少为座椅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比主框架12中的中心更靠近上侧。
当就座者靠在网28上时,连接工具26面向例如肩胛骨之间的区域。当车辆在转向或转弯期间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侧倾时,驾驶员的腰部根据侧倾在离心方向上被推动,并且因此,上身围绕肩胛骨之间的区域在抵抗离心方向的方向上旋转。就是说,由于上身的旋转,线材14围绕连接工具26在圆周方向上变形。由于线材14抵抗变形试图返回到原始状态的弹性力,促进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此外,由于在转弯期间的上述弹力,减少了坐在驾驶员座椅以外的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的移动,并且乘客在转弯期间能够采取姿态保持性优越的姿态。
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安装在副框架13和主框架12之间。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设置在主框架12和副框架13中的、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上端部32、33之间。具体地,第一弹性构件30连接在第一上端部32和第一安装部38之间,第一上端部32位于在第二左侧构件21中的、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第一安装部38位于在第一左侧构件16中的、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处或者比中心(在本说明书中,“中心”包括有“基本上中心”的含义)进一步朝向上侧。第二弹性构件31连接在第二上端部33和第二安装部39之间,第二上端部33位于在第二右侧构件20中的、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第二安装部39位于在第一右侧构件15中的、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处或者比中心进一步朝向上侧。第一上端部32和第二上端部33是在两侧上的上端部的示例。
第一弹性构件30可以是平板形式的板簧。第一弹性构件30在围绕穿过连接工具26并且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A的旋转方向(在同一图中示出的箭头B的方向)上具有弹簧特性。第二弹性构件31可以是具有与第一弹性构件30相同形状的板簧,并且在旋转方向B上弹性变形。
第三弹性构件35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比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的安装位置更下侧的位置上被安装在副框架13和主框架12之间。第三弹性构件35被布置在主框架12和副框架13的下端部之间,副框架13的下端部位于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比副框架13的上端部32、33更下侧的位置。具体地,第三弹性构件35被布置在,例如,在第二下构件23的第一中央部25和第一下构件18的第二中央部37之间,第二中央部37是第一下构件18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第三弹性构件35将第一中央部25和第二中央部37保持并限制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预定范围内,并且接收作用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预定范围是从在其中当载荷作用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时第三弹性构件35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最大延伸的长度(弹性极限长度)到当第三弹性构件35已经返回原始位置时的长度的范围。第三弹性构件35在围绕轴线A的旋转方向B上具有弹簧特性,并且当接收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时通过接收压缩载荷而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
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中的每一个的形状、材料、安装位置等被设定为当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中的每一个接收到超过预先从外部确定的旋转扭矩的旋转扭矩时使得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中的每一个在旋转方向B上弯曲一个预先确定的预定量。这里所指的旋转扭矩由这样的乘积表示:包括就座者的重量、就座者的移动力、由于在车辆转弯期间作用的加速度而引起的惯性力等的力和从连接工具26到力作用的位置的距离的乘积。此外,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具有定中功能,该定中功能使副框架13自动返回到主框架12中作用在旋转方向B上的旋转力的被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的反作用力所平衡的位置。
由于第一弹性构件30、第二弹性构件31和第三弹性构件35的弹性变形,副框架13相对于主框架12在旋转方向B上旋转。因此,在车辆转弯时或在转向期间车辆侧倾的情况下,副框架13用于辅助例如就座者的头部、肩部、和腰部在与侧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抵抗侧倾。
第一弹性构件3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并且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弹性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弹性构件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副框架13在旋转方向B上偏转。第二弹性构件31可以以与上述第一弹性构件30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布置。此外,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不限于板簧,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弹性构件,只要它是能够获得上述作用和效果的弹性构件。此外,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姿态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并且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只要可以获得上述作用和效果。例如,第一弹性构件30被构造为单个板簧。然而,可以采用在其中堆叠有多个板簧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第二弹性构件31具有与第一弹性构件30相同或相似的构造。此外,板簧不限于平板,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挠曲成弧形的形状的板。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第一弹性构件的立体图。如图2中所示,第一弹性构件30的、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40被固定到从主框架12向座椅10的前方延伸的固定板41上。此外,第一弹性构件30的、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42被固定到左端部43,该左端部43位于在副框架13中的、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例如,第二上构件22。第一弹性构件30例如是薄平板形式的金属板簧,其具有由长边45和短边46包围的横向伸长的平坦表面47,并且第一弹性构件30以这样的姿态被安装:长边45沿着座椅10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本说明书中,“座椅10的前后方向”是包括“座椅10的基本上前后方向”的意思)。
因此,由于在坐下时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施加的载荷,张力在拉动方向上被施加到第一弹性构件30。第一弹性构件30是薄板簧,并且具有在长边45的方向上伸长的限制。因此,在第一弹性构件30的完全延伸的状态下,不产生弹力并且第一弹性构件30能够基于材料的特性(例如材料的拉伸强度或杨氏模量)引起应力以作用在副框架13上。因此,能够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向上产生非常大的反作用力。因此,第一弹性构件30具有杨氏模量远大于弹簧系数的特性。因此,即使第一弹性构件30的板厚变薄,第一弹性构件30也能够支撑被施加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向上的载荷。此外,第一弹性构件30具有通过减小板厚度来减小弹簧系数的特性。因此,第一弹性构件30不阻碍副框架13的旋转。
第二弹性构件31具有与第一弹性构件30相同的构造,并且被安装成具有相对于第一弹性构件30线对称的形状,其中作为轴线的线穿过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因此,这里将省略详细描述。为了促进副框架13的旋转,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可以被安装成使得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的表面面向座椅10的内部或内下侧(当从座椅的前部观察时),使得副框架13可以摆动。
此外,可以进行构造使得在第一弹性构件30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40与第二弹性构件31的前侧上的第三端部50(参见图3)之间的距离宽于第一弹性构件30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42与第二弹性构件31的后侧上的第四端部51(参见图3)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加宽副框架13在旋转方向B上旋转的范围。该距离是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此外,第一端部40和第三端部50之间的距离可以窄于第二端部42和第四端部51之间的距离,使得副框架13的旋转范围变窄。以这种方式,如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具有预定的特性并且以预定的安装方式被安装,并且因此,能够取中性点,就是说,副框架13的原点位置,其中部件数目尽可能地减少。
图3是示出座椅靠背框架的中央部的前视图。在图3中,将设置在连接工具26的表面上的盖部53(参见图1)移除以暴露连接工具26的内部。在连接工具26的内部设置多个引导部55(55a至55d)。每个引导部55都具有柱形形状(当从座椅10的前面观察时其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每个引导部55用作钩构件,其在围绕线材14中的辐射点的旋转方向上将两个彼此相邻的线材14之间环形地折回。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材14-1是环形线材,并且绕引导部55a和被设置在主框架12的不同位置处的钩部57、58被钩住。第一线材14-1用于将连接工具26拉向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第二线材14-2是环形线材并且绕引导部55b和被设置在主框架12的不同位置处的钩部59、60被钩住。第二线材14-2用于将连接工具26拉向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以这种方式,使用环形线性材料,从而消除了结,从而提高了网28的强度。
第三线材14-3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带端部的线材,并且第一端和第二端经由引导部55c被固定到设置在副框架13的不同位置处的固定部61、62(参见图1)。第三线材14-3用于将连接工具26拉向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用于将第三线材14-3的两端固定到副框架13的装置可以适当地选择,例如众所周知的锁定构件。
第四线材14-4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带端部的线材,并且第一端和第二端经由引导部55d被固定到设置在副框架13的不同位置处的固定部63、64(参见图1)。第四线材14-4用于将连接工具26拉向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用于将第四线材14-4的两端固定到副框架13的装置可以适当地选择,例如众所周知的锁定构件。
第三线材14-3和第四线材14-4用于悬挂副框架13。第一线材14-1至第四线材14-4将连接工具26定位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将连接工具26定位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例如,通过改变具有端部的第三线材14-3和第四线材14-4的拉力,能够根据尺寸来调节该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一线材14-1至第四线材14-4不限于以上述形式安装的那些,并且例如,它们全部可以环形地或带有端部地安装。此外,第一线材14-1和第二线材14-2可以带有端部地安装,并且第三线材14-3和第四线材14-4可以环形地安装。
盖部53(参照图1)构成连接工具26的盖,其从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向被安装,并且限制线材14从引导部55脱出。例如,可以在盖部53的表面上书写诸如汽车名称或表示品牌的标记的装饰物。
此外,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后延伸的第一支架70和第二支架71被分别安装到第一右侧构件15和第一左侧构件16。第一牵引绳72被连接在第一支架70和连接工具26之间,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第一牵引绳72将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拉动。第二牵引绳73被连接在第二支架71和连接工具26之间,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第二牵引绳73将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拉动。
此外,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前延伸的第三支架75和第四支架76被分别安装到第一右侧构件15和第一左侧构件16。第三牵引绳77被连接在第三支架75和连接工具26之间,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第三牵引绳77将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拉动。第四牵引绳78被连接在第四支架76和连接工具26之间,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第四牵引绳78将连接工具26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拉动。
第一至第四牵引绳72、73、77、78中的每一个都由在绳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相同弹力的材料形成(在本说明书中,“具有相同弹力的材料”是指包括“具有基本上相同弹力的材料”)。在第一支架70和第二支架71的每一个中,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从第一开口19突出的突出量(绝对值)长于在第三支架75和第四支架76的每一个中的突出量(绝对值)。就是说,由于连接工具26通过第一支架70和第二支架71(他们具有长的突出量)从第一开口19的内部向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拉动,所以连接工具26被布置在更靠近后侧的位置处。因此,网28被弯曲成遵循乘员背面的弯曲形状的形状。为了产生这种形状,例如,第一至第四牵引绳72、73、77、78可以被制成具有纵向拉伸刚度高于线材14的拉伸刚度的特性。拉伸刚度高的特性表示在纵向拉伸的情况下的变形小。
第一牵引绳72和第三牵引绳77可以由单根绳构造,并且绳的中心可以在被设置在连接工具26上的引导部处向后折叠。此外,第二牵引绳73和第四牵引绳78也可以同样地由单根绳构造,并且绳的中心可以在被设置在连接工具26上的引导部处向后折叠。用于将牵引绳72、73、77、78的端部分别固定到第一至第四支架70、71、75、76的装置可以适当地选择,例如众所周知的锁定构件。
图4是示出第三弹性构件的立体图。如图4中所示,第三弹性构件35具有比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更容易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特性。作为示例,第三弹性构件35具有沿着座椅10的前后方向位于平板中心处的折曲部81。就是说,第三弹性构件35具有在两侧上具有直线部82、83并且折曲部81介于直线部82、83之间的形状。折曲部81可以具有例如弧形形状。直线部83的一端84被固定到副框架13的第一中央部25,并且直线部82的一端85被固定到主框架12的第二中央部37。在第三弹性构件35中设置有折曲部81,从而能够在坐下的时候提供对腰部的缓冲性能。第三弹性构件35可以被安装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弹性构件35可以被布置在相对于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两侧对称位置处。当设置有多个第三弹性构件35时,提高了抵抗作用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的耐久性。此外,当使位于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下方的第三弹性构件35具有比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更容易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特性时,用于支撑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施加的载荷的中心在座椅10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三弹性构件35的上方。这样,用于支撑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施加的载荷的中心能够位于乘员的胸部附近,因此可以提高乘员的姿态保持性。
图5是示出第一弹性构件的安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构件90中,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91被固定到从主框架12向座椅10的后方延伸的固定板92。第一弹性构件90的、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93被固定到副框架13。就是说,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从主框架12向座椅10的后方延伸的固定板92,并且第一弹性构件90的、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91被安装到固定板92。即使采用这种安装,由于在坐下时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施加的载荷,也能够在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接收张力。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内进行许多改型。例如,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31不限于由金属制成的那些,并且可以由例如碳材料等制成。此外,板簧不限于平板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例如波纹形状或Z字形形状。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所述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被构造成支撑就座者的背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主框架和副框架,所述副框架被布置在所述主框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并且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副框架通过支撑构件被悬挂在所述主框架上;和
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副框架,使得所述副框架能够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副框架的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上端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中的每一个弹性构件均具有伸长极限并且具有这样的特性:在所述座椅的后方向上向所述副框架施加的载荷作为张力起作用以由于所述伸长极限而产生反作用力,并且在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不产生所述反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中的每一个弹性构件均是板簧;
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到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
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副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到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副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三端部被固定到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四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副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二端部被固定到从所述主框架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延伸的固定板,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副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弹性构件被布置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副框架的下端部之间,所述下端部被定位成比所述上端部更靠近所述座椅的下侧,
其中,所述第三弹性构件具有这样的特性:所述第三弹性构件比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更容易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9848 | 2018-02-22 | ||
JP2018029848A JP6825591B2 (ja) | 2018-02-22 | 2018-02-22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82110A CN110182110A (zh) | 2019-08-30 |
CN110182110B true CN110182110B (zh) | 2021-06-29 |
Family
ID=6748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243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82110B (zh) | 2018-02-22 | 2019-02-19 | 用于车辆的座椅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88063B2 (zh) |
JP (1) | JP6825591B2 (zh) |
CN (1) | CN110182110B (zh) |
DE (1) | DE1020191041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18806B1 (ko) * | 2018-11-26 | 2023-04-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다관절 시트백 |
JP7111081B2 (ja) * | 2019-09-25 | 2022-08-0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シート装置 |
JP7140084B2 (ja) * | 2019-09-25 | 2022-09-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シート装置 |
JP7460883B2 (ja) * | 2019-12-16 | 2024-04-03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7359704B2 (ja) | 2020-01-17 | 2023-10-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シート装置 |
US11084403B1 (en) * | 2020-01-31 | 2021-08-10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Kinetic seat backs for vehicles |
US11180060B2 (en) * | 2020-01-31 | 2021-11-2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Kinetic seat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
US11584269B2 (en) | 2020-01-31 | 2023-02-21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Kinetic seat cushions for vehicles |
CN111251958A (zh) * | 2020-03-19 | 2020-06-09 | 徐庆 | 一种可以调节软硬坐感的座垫结构 |
US11220196B1 (en) * | 2020-09-18 | 2022-01-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layer textile seat for dynamic conditions |
US20230102985A1 (en) * | 2021-09-27 | 2023-03-30 |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Kobe Steel, Ltd.) | Seat back frame for automobile |
US11718214B2 (en) * | 2021-12-27 | 2023-08-08 | Lear Corporation | Modular seat with cable tensioning system |
DE102022103454B3 (de) * | 2022-02-15 | 2022-11-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6079A (zh) * | 2001-11-29 | 2005-03-16 |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
CN103025574A (zh) * | 2010-07-21 | 2013-04-03 |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乘坐物用座椅 |
CN103802706A (zh) * | 2012-11-07 | 2014-05-2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腰部支撑装置 |
JP2014213741A (ja) * | 2013-04-25 | 2014-11-1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N105313735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CN105722721A (zh) * | 2013-09-18 | 2016-06-29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11227B2 (en) * | 2003-03-24 | 2004-11-02 | Lear Corporation | Firm cushion |
JP4611130B2 (ja) * | 2005-06-13 | 2011-01-12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座席用ベースネット支持機構及び座席構造 |
WO2007123219A1 (ja) * | 2006-04-21 | 2007-11-01 | Ts Tech Co., Ltd. | 車両シート |
DE102007061207A1 (de) * | 2007-12-19 | 2009-06-25 | Daimler Ag | Personenkraftwagen mit einem einem Fahrzeugsitz zugeordneten Querelement |
JP5021826B1 (ja) * | 2011-06-22 | 2012-09-12 | 丸菱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US9045058B2 (en) | 2011-08-10 | 2015-06-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apparatus |
EP3412503B1 (en) * | 2011-08-31 | 2023-01-25 | TS Tech Co., Ltd. | Seat apparatus |
CN105189197B (zh) * | 2013-04-08 | 2017-12-22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座椅及其座椅框架 |
WO2015037600A1 (ja) * | 2013-09-10 | 2015-03-1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装置 |
DE102013225963B4 (de) * | 2013-12-13 | 2023-06-22 | Adient Us Llc | Sitzteil und Fahrzeugsitz |
JP6070601B2 (ja) | 2014-02-26 | 2017-02-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512196B2 (ja) | 2016-09-15 | 2019-05-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958211B2 (ja) * | 2017-10-12 | 2021-11-0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シート |
US10493878B2 (en) * | 2017-12-22 | 2019-12-03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Motion sickness mitigation |
US10377275B2 (en) * | 2017-12-28 | 2019-08-13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Motion sickness mitigation |
-
2018
- 2018-02-22 JP JP2018029848A patent/JP68255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5 US US16/277,277 patent/US109880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2-19 DE DE102019104195.3A patent/DE10201910419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2-19 CN CN201910124326.8A patent/CN1101821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6079A (zh) * | 2001-11-29 | 2005-03-16 |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
CN103025574A (zh) * | 2010-07-21 | 2013-04-03 |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乘坐物用座椅 |
CN103802706A (zh) * | 2012-11-07 | 2014-05-2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腰部支撑装置 |
JP2014213741A (ja) * | 2013-04-25 | 2014-11-1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N105722721A (zh) * | 2013-09-18 | 2016-06-29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 |
CN105313735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82110A (zh) | 2019-08-30 |
DE102019104195A1 (de) | 2019-08-22 |
JP2019142405A (ja) | 2019-08-29 |
US20190255976A1 (en) | 2019-08-22 |
JP6825591B2 (ja) | 2021-02-03 |
US10988063B2 (en) | 2021-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82110B (zh) | 用于车辆的座椅 | |
JP651219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EP2913225B1 (en) | Vehicle seat | |
EP2957459B1 (en) | Vehicle seat | |
CN104044491B (zh) |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 |
EP3354514B1 (en) | Vehicle seat | |
JP6515890B2 (ja) | 車両のシート | |
US9132761B2 (en) | Vehicle seat | |
CN100398035C (zh) |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 |
KR20200029334A (ko) | 차량의 시트 에어백 | |
CN103167971A (zh) | 车辆用座椅 | |
US20180093598A1 (en) | Vehicle seat | |
JP4569642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565819B2 (ja) | 車両のシート | |
JP719776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US11305677B2 (en) | Vehicle seat device | |
US20180126887A1 (en) | Vehicle Seat Structure | |
JP6593291B2 (ja) | 車両のシート | |
JP5989856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4623490B2 (ja) | シート構造 | |
JP2019069668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20380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H08299098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クッションパッドの支持装置 | |
JP7203803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1193002A (ja) |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緩衝体及び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