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6346B -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6346B
CN109956346B CN201811583633.4A CN201811583633A CN109956346B CN 109956346 B CN109956346 B CN 109956346B CN 201811583633 A CN201811583633 A CN 201811583633A CN 109956346 B CN109956346 B CN 109956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separation
torque
roller
separat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36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6346A (zh
Inventor
首藤亮一
山中刚
吉海江和也
古城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814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74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56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6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6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6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8Construction of the 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4Pressing or hold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2Spur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3Couplings
    • B65H2403/732Torque limi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30Forces; Stresses
    • B65H2515/32Torque e.g. braking tor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更恰当地进行介质的分离。介质进给装置(10)具备:进给辊(14);分离辊(15),是在与进给辊(14)之间夹持纸张(P)而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辊,向与将纸张(P)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B)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扭矩限制器(41),当对分离辊(15)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A)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预定的扭矩上限值时,使分离辊(15)向第一旋转方向(A)空转,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和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Description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给原稿的介质进给装置以及读取由介质进给装置进给的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即扫描仪中设置有自动输送用作原稿的介质的介质进给装置(也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有时构成为能够进行多张介质的自动输送和读入。
而且,作为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存在具备如下部分而构成的装置:将多张介质载置于载置面上的介质托盘;通过与放置在所述介质托盘上的介质的面接触并旋转来送出所述介质的进给辊;以及与所述进给辊接触来分离介质的分离辊。
可是,介质中有各种各样种类。例如,若使所述分离辊的分离力作用于介质刚性低的薄纸、废纸等,则有可能对所述介质造成较大损伤。
因此,已提出有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介质种类来选择通过所述分离辊进行分离的分离模式和不进行所述分离辊的分离而进给介质的非分离模式的介质进给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8279号公报
在此,在现有介质进给装置中,通过选择所述分离模式和所述非分离模式,能够选择是否进行所述分离辊的分离,但所述分离模式下的介质分离阻力统一设定。因此,即使选择所述分离模式,根据介质种类的不同,有时无法恰当地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恰当地进行介质分离的介质进给装置或者具备所述介质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以及负载变更单元,改变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根据本方面,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所以能够更恰当地进行介质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进给时的条件”意指介质的种类、张数等对分离性能有影响的所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组合。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负载变更单元,改变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速度变更单元,改变所述驱动源的转速;以及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根据本方面,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所以能够更恰当地进行介质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进给时的条件”意指介质的种类、张数等对分离性能有影响的所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组合。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以及速度变更单元,改变所述驱动源的转速,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根据本方面,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所以能够更恰当地进行介质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进给时的条件”意指介质的种类、张数等对分离性能有影响的所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组合。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第一按压部;以及按压力与所述第一按压部不同的第二按压部,通过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切换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的按压部,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根据本方面,能够使用如下负载变更单元而变更分离辊对进给辊的按压力,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第一按压部和按压力与所述第一按压部不同的第二按压部,通过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切换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的按压部,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按压弹簧,所述按压弹簧配置在弹簧支承部与所述分离辊之间而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通过使所述弹簧支承部移动来变更所述按压弹簧的弹簧长度,从而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根据本方面,能够通过如下负载变更单元而变更分离辊对进给辊的按压力,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配置在弹簧支承部与所述分离辊之间而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的按压弹簧,通过使所述弹簧支承部移动来变更所述按压弹簧的弹簧长度,从而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力。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辊保持部,具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将所述分离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且以使所保持的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以及按压部,经由所述辊保持部而将所述分离辊朝向所述进给辊按压,所述负载变更单元是通过使所述摆动轴的位置移动来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的结构。
根据本方面,利用通过使所述辊保持部的所述摆动轴的位置移动来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的所述负载变更单元,能够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辊保持部,具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将所述分离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且以使所保持的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以及按压部,经由所述辊保持部而将所述分离辊朝向所述进给辊按压,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通过与所述辊保持部抵接来克服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力而限制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并且能够向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位移。
根据本方面,由于是通过限制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的位置来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的结构,能够轻松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分离辊的旋转轴一体设置;第二齿轮,与所述分离辊的旋转轴一体设置,并且减速比与所述第一齿轮不同;以及切换齿轮,能够位移至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位置,所述负载变更单元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齿轮来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的结构。
根据本方面,利用通过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所述切换齿轮来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的结构的所述负载变更单元,能够变更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限制器具备:第一扭矩限制器;以及空转扭矩与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不同的第二扭矩限制器,所述扭矩变更单元具备切换部,所述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和向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本方面,能够容易地构成所述扭矩变更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限制器具备第一扭矩限制器和第二扭矩限制器,所述扭矩变更单元具备切换部,所述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和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中的一方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和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和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双方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本方面,能够容易地构成所述扭矩变更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分离辊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减速比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减速比不同;以及切换单元,切换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
根据本方面,能够容易地构成所述扭矩变更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备用作所述速度变更单元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源。
根据本方面,能够通过所述控制部来控制所述分离辊的转速。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和所述扭矩变更单元中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面,能够控制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和所述扭矩变更单元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辊能够切换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分离状态和不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进给的所述介质的种类来选择使所述分离辊成为所述分离状态而进行进给的分离模式、还是使所述分离辊成为所述非分离状态而进行进给的非分离模式。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介质的种类来选择在所述分离模式下进行进给、还是在所述非分离模式下进行进给,能够更恰当地进给多种多样的介质。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源来驱动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分离模式之前驱动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定的旋转量。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分离模式之前驱动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定的旋转量,由此能够使所述介质可靠地夹持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能够降低所述介质的不进纸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薄的第二介质时,对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来抑制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根据本方面,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相对薄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抑制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由此能够使分离辊的分离阻力变小而降低因所述分离辊的分离对所述第二介质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在分离摩擦力比第一介质大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根据本方面,在分离摩擦力比第一介质相对高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由此能够使分离辊的分离阻力增大而更可靠地进行摩擦力高的所述第二介质即难以分离的介质的分离。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厚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
在所进给的所述介质为厚度比第一介质相对厚的第二介质时,有时未能通过进给辊进给而成为不进纸状态。
根据本方面,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相对厚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从而能够使介质牢靠地夹持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因此能够提高所述进给辊的进给性。由此,能够降低厚纸的不进纸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部,读取介质;以及上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将所述介质朝向所述读取部进给。
根据本方面,在具备将介质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介质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得到与第一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将第一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分离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的简要图。
图6是对分离辊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扭矩变更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分离模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对负载变更单元进行说明的简要侧视图。
图10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3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14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简要图。
图15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6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3进行说明的简要图。
图17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4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2…装置主体、3…下部单元、4…上部单元、5…排纸盘、6…进给口、7…操作面板、8…第一辅助承纸件、9…第二辅助承纸件、10…介质进给装置、11…介质载置部、12…边缘引导件、13…引导面、14…进给辊(进给部)、15…分离辊、16…输送辊对、17…排出辊对、18…排出口、19…控制部、20…读取部、20a…上部读取传感器、20b…下部读取传感器、21…第一检测部、22…第二检测部、23…第三检测部、24…第四检测部、25…第一驱动源、26…第二驱动源、27...分离切换单元、28…重叠输送检测部、30…动力传递机构、31…第一轮系、32…齿轮、33第一移动齿轮、34…齿轮、35…齿轮、36…第二移动齿轮、40…扭矩变更单元、41扭矩限制器、42…第一扭矩限制器、43…第二扭矩限制器、50…扭矩变更单元、52…动力传递机构、55…移动齿轮(切换单元)、56…第一齿轮、57…第二齿轮、58…第三齿轮、59…第四齿轮、60…负载变更单元、61…弹簧支承部、62…按压弹簧、63…辊保持部、64…摆动轴、65…偏心凸轮、66…旋转轴、70…齿轮、71…旋转轴、80…扭矩变更单元、81…齿轮、83…扭矩限制器、90…负载变更机构、91…第一螺旋弹簧(第一按压部)、92…第二螺旋弹簧(第二按压部)、100…负载变更单元、101…辊保持部、102…摆动轴、103…按压弹簧(按压部)、110...负载变更单元、111…辊保持部、113…按压弹簧(按压部)、115…位移部件、120…负载变更单元、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5…切换齿轮、P…纸张(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列举能够读取作为“介质”的纸张的表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文件扫描仪(以下,简称为“扫描仪1”)为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中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的结构的框图。图5是示出将第一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分离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的简要图。图6是对分离辊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7为扭矩变更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分离模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是对负载变更单元进行说明的简要侧视图。
图10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1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2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3是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图14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的简要图。图15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6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3进行说明的简要图。图17是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4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且是纸张宽度方向,Y方向为纸张输送方向。Z方向是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表示与被输送的纸张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另外,将+Y方向侧作为装置前面侧,将-Y方向侧作为装置背面侧。另外,从装置前面侧观察,将左侧作为+X方向,将右侧作为-X方向。另外,将+Z方向设为装置上方(包含上部、上表面等),将-Z方向侧设为装置下方(包含下部、下表面等)。另外,将纸张进给过去的方向(+Y方向侧)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Y方向侧)称为“上游”。
扫描仪的概要
以下,主要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扫描仪1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所示的扫描仪1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具备读取纸张P(介质)的图像的读取部20(图3)。
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下部单元3以及上部单元4。上部单元4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下部单元3以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为转动支点进行开闭,如下构成:将上部单元4向装置前面侧转动而打开,使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露出,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纸张P的卡纸去除、清洁等维护处理。
在装置主体2的装置背面侧(-Y轴方向侧)设置有载置纸张P的介质载置部11。附图标记11a是纸张P的载置面11a。
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从介质载置部11朝向读取部20进给纸张P的介质进给装置10(图3)。
此外,在扫描仪1中,介质载置部1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2。此外,关于介质进给装置10的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介质载置部11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边缘引导件12、12,该边缘引导件12、12具备引导面13,该引导面13对与纸张P的进给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缘进行引导。
边缘引导件12、12设置为能够根据纸张P的尺寸而在X轴方向上滑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缘引导件12、12构成为通过公知的齿条小齿轮机构,追随一个边缘引导件12(例如+X侧)的X移动而另一个边缘引导件12(-X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即,在介质载置部11中,纸张P向宽度方向的中央对齐,后述的进给辊14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构成为以所谓中心进纸方式进纸。图1是边缘引导件12、12处于最外侧位置的状态,图2示出边缘引导件12、12处于最内侧的状态。
如图1所示,介质载置部11具备第一辅助承纸件8和第二辅助承纸件9。第一辅助承纸件8和第二辅助承纸件9构成为如图2所示那样能够收纳于介质载置部11的内部且如图1所示那样能够从介质载置部11拉出,能够调整载置面11a的长度。
装置主体2在上部单元4的装置前面侧具备操作面板7,该操作面板7兼用作操作各种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部、和显示读取设定内容等的显示部。
在上部单元4的上部设置有与装置主体2内部相连的进给口6,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P从进给口6向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部的读取部20(图3)输送。
另外,在下部单元3的装置前面侧设有后述的排纸盘5。
关于扫描仪中纸张输送路径
接着,主要参照图3来对扫描仪1中纸张输送路径进行说明。此外,图3中虚线表示纸张P的输送路径。
在扫描仪1中,作为原稿的纸张P由介质进给装置10向读取部20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所示的介质进给装置10具备:上述的介质载置部11、从介质载置部11向读取部20进给纸张P的进给辊14、以及在与进给辊14之间夹持纸张P而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分离辊15。在图3中,分离辊15构成为向与将纸张P向下游侧(+Y方向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B被施加由后述的第一驱动源25(图4)产生的驱动扭矩。
另外,设置有在对分离辊15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预定的扭矩上限值即极限扭矩时使分离辊15沿第一旋转方向A空转的扭矩限制器(作为一例,图7的扭矩限制器41)。
施加于分离辊15的第一旋转方向A(图3)的旋转扭矩当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不存在纸张P时通过进给辊14施加,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存在纸张P时通过纸张P施加。在施加于分离辊15的第一旋转方向A(图3)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分离辊15通过从进给辊14或纸张P接收的旋转扭矩而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跟随旋转。在本说明书中,将其定义为分离辊15的空转。该分离辊15的跟随旋转(空转)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不存在纸张P的状态和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存在纸张P但不发生重叠输送的状态下产生。
而且,当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存在例如多张纸张P即发生重叠输送时,施加于分离辊15的第一旋转方向A(图3)的旋转扭矩低于极限扭矩,所以分离辊15通过从第一驱动源25(图4)接收的驱动扭矩而向第二旋转方向B(图3)旋转。由此,要重叠输送的纸张P向上游侧返回。
正如以上那样,本说明书中的“极限扭矩”意指成为分离辊15是否空转的分界线的扭矩而不是扭矩限制器其本身的空转扭矩,极限扭矩越低,分离辊15越容易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跟随旋转。相反,若极限扭矩变高,则使分离辊15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跟随旋转所需的力增加。后述的扭矩变更单元成为变更该极限扭矩的单元。
而且,介质进给装置10具有:负载变更单元(作为一例,图4的负载变更单元60),改变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用作“速度变更单元”的控制部19,改变作为驱动分离辊15的“驱动源”的第一驱动源的转速;以及扭矩变更单元(作为一例,图4的扭矩变更单元40),改变所述极限扭矩。
控制部19能够通过控制作为分离辊15的驱动源的第一驱动源25(图4)的驱动而变更分离辊15的转速。
而且,介质进给装置10构成为能够根据进给辊14进行纸张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及所述极限扭矩而构成的分离设定。
关于变更分离设定的具体例、负载变更单元60的结构、扭矩限制器41及扭矩变更单元40的结构的详情,在后面进行说明。
进给辊14在与介质进给方向(+Y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对。另外,在与进给辊1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分离辊15。如图5所示,分离辊15也对应于进给辊14设置有一对。
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P被相对于下部单元3能够旋转地设置的进给辊14拾取而向下游侧(+Y方向侧)进给。具体而言,进给辊14在与纸张P的与介质载置部11相对的面接触的同时旋转,由此向下游侧进给纸张P。因此,当在扫描仪1中将多张纸张P放置于介质载置部11时,从载置面11a一侧的纸张P开始依次向下游侧进给。
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设置有输送辊对16、读取部20和排出辊对17。
输送辊对16设置于读取部20的上游侧,将由进给辊14进给的纸张P向读取部20输送。输送辊对16构成为具备输送驱动辊16a和输送从动辊16b。
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且是输送辊对16的上游侧处设置有检测纸张P的重叠输送的重叠输送检测部28。重叠输送检测部28例如可使用具备发出超声波的发送部和隔着被输送的纸张与所述发送部相对设置的接收部的超声波式传感器。
读取部20具备设置于上部单元4侧的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和设置于下部单元3侧的下部读取传感器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读取传感器20a以及下部读取传感器20b作为一个例子而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纸张P在读取部20被读取了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中至少一个面的图像之后,被位于读取部20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17夹持,从设置于下部单元3的装置前面侧的排出口18排出。排出辊对17构成为具备排出驱动辊17a和排出从动辊17b。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给辊14、分离辊15、输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被设置于下部单元3内的至少一个驱动源驱动而旋转。
如上所述,分离辊15被第一驱动源25(图4)驱动而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也被与分离辊15共用的第一驱动源25驱动。进给辊14被与第一驱动源25不同的第二驱动源26驱动。
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源25以及第二驱动源26的动作被控制部19控制,因此,控制进给辊14、分离辊15、输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的驱动。换言之,由控制部19控制纸张P的输送动作。
在下部单元3设置有构成为能够从排出口18朝装置前面侧拉出的排纸盘5。排纸盘5能够取得收纳于下部单元3的底部的状态(图1)和向省略图示的装置前面侧拉出的状态。在拉出排纸盘5的状态下,能够将从排出口18排出的纸张P装载于排纸盘5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介质进给方向上的进给辊14的上游侧且是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载置区域内设置有检测有无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P的第一检测部21。另外,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输送辊对16的下游侧、排出辊对17的下游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检测部22、第三检测部23以及第四检测部24。通过第二检测部22、第三检测部23以及第四检测部24,能够检测纸张P在介质进给方向上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第二检测部22、第三检测部23以及第四检测部24中任一个来检测被输送的纸张P的偏斜(斜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21、第二检测部22以及第三检测部23、第四检测部24设置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21、第二检测部22、第三检测部23以及第四检测部24使用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省略图示)和接收从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部(省略图示)的光传感器。
除了所述光传感器之外,第一检测部21~第四检测部24还能够使用具备发出超声波的发送部和隔着被输送的纸张与所述发送部相对设置的接收部的超声波式传感器。另外,也可以使用以光学式或电接触式检测通过被输送的纸张的接触而移动的机械式杠杆的位移的杠杆式传感器。
关于介质进给装置进行进给时的纸张分离
分离模式和非分离模式
首先,在介质进给装置10中,分离辊15构成为能够切换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分离状态和不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并且,在从介质载置部11进给纸张P时,控制部19能够选择是将分离辊15设为分离状态来进行进给的分离模式还是将分离辊15设为非分离状态来进行进给的非分离模式。
分离辊15的分离状态与非分离状态的切换由图5所示的分离切换单元27进行。分离切换单元27设置于传递来自第一驱动源25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30。
图5中示出构成动力传递机构30的一部分的第一轮系31。第一轮系31具备齿轮32、作为分离切换单元27的第一移动齿轮33、齿轮34、齿轮35、第二移动齿轮36以及在周围设置有齿的扭矩限制器41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齿轮36及扭矩限制器41是构成后述的扭矩变更单元40的构成部。
图5所示的齿轮32与输送辊对16(在图5中未图示)的输送驱动辊16a的旋转轴37连结,构成为经由输送辊对16(通过第一驱动源25的动力驱动)而从第一驱动源25接收动力。第一轮系31的齿轮32接收到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而传递至分离辊15。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动力传递机构30中从第一驱动源25到输送辊对16的传递机构,但与第一轮系31同样,能够使用由多个齿轮构成的轮系、带机构等来构成。
在此,第一移动齿轮33设置为能够在图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图5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沿X轴方向位移。在图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第一移动齿轮33与齿轮32及齿轮34啮合,第一驱动源25(图4)的驱动力传递至分离辊15,分离辊15向第二旋转方向B旋转。将该状态称为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分离状态”。
另外,在图5中虚线所示的位置,第一移动齿轮33成为不与齿轮32及齿轮34啮合的状态,第一驱动源25的驱动力不会传递至分离辊15。将该状态称为不进行纸张P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在非分离状态下,分离辊15成为能够以较轻力自由旋转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切换单元27进行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除了手动进行第一移动齿轮33向X轴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以外,还能够通过由控制部19控制的未图示的电磁离合器等的动作而自动地使第一移动齿轮33向X轴方向移动来进行。另外,也可以设为通过手动和自动中任一个来切换分离切换单元27的结构。
在控制部19控制分离切换单元27进行的“分离状态”与“非分离状态”的切换时,控制部19基于例如在操作面板7上设定的纸张P的种类而确定是以分离模式进行进给还是以非分离模式进行进给。
非分离模式是例如在进给若通过分离辊15进行分离则会产生损伤那样的纸张(作为一例,如即时相片那样表面由多个层构成而层容易剥离那样的纸张)、存折、护照等册子体时选择。
通过根据纸张P的种类来选择是以分离模式进行进给还是以非分离模式进行进给,能够恰当地进给多种多样的纸张P。
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是用户自己判断以分离模式进行进给还是以非分离模式进行进给,手动进行分离切换单元27的“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为设置检测分离切换单元27被设定为分离模式和非分离模式中哪一个的传感器等,控制部19能够掌握分离切换单元27当前处于哪个状态。
或者,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用户使用操作面板7来选择分离模式非分离模式,控制部19进行“分离状态”和“非分离状态”的切换。
进而,介质进给装置10构成为在以分离模式进行进给时如上所述那样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分离设定。进给时的条件是指纸张的种类、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张数等对分离性能有影响的全部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组合。
分离模式的分离设定包括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
此时,作为变更对象,既可以将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所述极限扭矩全部都作为对象,也可以将所述按压负载和所述极限扭矩这两个作为对象,也可以将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这两个作为对象,还可以将所述按压负载和所述转速这两个作为对象。
以下,对分离模式中具体分离设定进行说明。此外,关于用于变更分离设定的各种变更单元中的扭矩变更单元40及负载变更单元60,在说明分离设定的具体例之后进行说明。
分离模式中分离设定
分离设定W1
分离设定W1是进给时条件中根据纸张的厚度不同而变更的设定。
在介质进给装置10中,在分离设定W1下,当分离厚度比第一纸张(第一介质)相对薄的第二纸张(第二介质)时,对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来抑制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即,当分离相对意义上较薄(以下简称为“薄”)的第二纸张时,进行与分离比第二纸张相对厚(以下简称为“厚”)的第一纸张的情况相比使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减少、使分离辊15的转速变慢、使极限扭矩变小中至少任意一种。此外,作为第一纸张,例如可列举出A4、A3、B5、B4等标准尺寸的普通纸。
由分离辊15进行的纸张分离通常能够通过使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的分离阻力加大一定程度来可靠地进行。这里所说的“分离阻力”由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这些的组合来确定,例如若使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增大,则分离阻力变大,若使分离辊15的转速为高速,则分离阻力变大,若使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变高,则分离阻力变大。
但是,薄的第二纸张具有刚度低的倾向,若所述分离阻力过大,则有可能会破坏第二纸张或产生褶皱。
在分离第二纸张(薄)时,通过对比分离第一纸张(厚)的情况来抑制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能够使分离第二纸张(薄)时的分离阻力比分离第一纸张(厚)的情况小。因此,能够降低因分离辊15的分离而在薄的第二纸张上产生破损或褶皱等损伤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离第二纸张时,对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来进行的抑制可以是按压负载、转速和极限扭矩这三个全部,也可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来抑制。
分离设定W2
接着,分离设定W2是根据进给时的条件中纸张摩擦力不同而改变的设定。这里所说的纸张摩擦力是与纸张之间摩擦力相同的含义。
在介质进给装置10中,在分离设定W2下,当分离摩擦力比第一纸张(第一介质)相对高的第二纸张(第二介质)时,对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而增加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也就是说,当分离第二纸张时,进行与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相比使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增加、使分离辊15的转速变快、使极限扭矩变大中至少任意一种。
在分离摩擦力高的纸张的情况下,若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的分离阻力小,则无法分离,有可能成为无法通过进给辊14进给的不进纸状态。作为摩擦力高的纸张,作为一例,可列举出在印刷面上具有涂层的相纸等。与此相反,不具有涂层的普通纸的摩擦力相对较低。
在此,当分离摩擦力比摩擦力相对低的(以下称为“低摩擦”)的第一纸张相对高(以下称为“高摩擦”)的第二纸张时,比分离第一纸张(低摩擦)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所以在分离高摩擦的第二纸张时,能够使分离辊15的分离阻力比分离低摩擦的第一纸张的情况增大而提高分离性能。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摩擦力高的第二纸张即难分离的纸张的分离。
在该情况下,也是在分离第二纸张时,对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来进行的增加可以是按压负载、转速和极限扭矩这三个全部,也可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来增加。
分离设定W3
接着,分离设定W3是根据进给时的条件中纸张厚度不同而改变的设定。
在介质进给装置10中,在分离设定W3下,当分离厚度比第一纸张(第一介质)相对厚的第二纸张(第二介质)时,对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而增加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
也就是说,当分离相对意义上较厚(以下简称为“厚”)的第二纸张时,与分离比第二纸张相对薄(以下简称为“薄”)的第一纸张的情况相比,使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增加。
当进给的纸张厚度厚时,纸张难以进入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有时成为无法通过进给辊14进给纸张的不进纸状态。
因此,在分离厚度比第一纸张相对厚的第二纸张时,通过比分离第一纸张(薄)的情况增加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能够使第二纸张牢靠地夹持在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因此,能够提高进给辊14的进给性。由此,能够降低厚度厚的第二纸张的不进纸可能性。
如以上那样,根据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分离辊15的转速以及极限扭矩中至少一个,设为不同的分离设定,由此能够对更多种类纸张进行恰当的分离。
参照图8来对在分离模式下分离并进给纸张的情况进行总结。
在开始分离模式后,根据纸张进给时的条件来选择分离设定(步骤S1)。在选择分离设定W1(分离的纸张是比第一纸张相对薄的第二纸张)时,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抑制按压负载、转速、极限扭矩中任意一个(步骤S2)。
在选择分离设定W2(分离的纸张是摩擦力比第一纸张相对高的第二纸张)时,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增加按压负载、转速、极限扭矩中任意一个(步骤S3)。
在选择分离设定W3(分离的纸张是比第一纸张相对厚的第二纸张)时,比分离第一纸张的情况增加按压负载(步骤S4)。
根据各分离设定而变更按压负载、转速、极限扭矩中任意一个的话,一边进行基于分离辊15的分离,一边进给纸张(第二纸张)。
作为与纸张进给时的条件对应的分离设定,也可以设定分离设定W1~分离设定W3以外的设定
与进给时的条件对应的分离辊15的分离设定可构成为:例如,用户使用操作面板7来向扫描仪1输入纸张P的种类,由此控制部19自动选择。
另外,可构成为:控制部19具备以预定的分离设定(例如上述分离设定W1~W3)进行分离的模式,用户判断与纸张P的种类相应的分离设定,用户使用操作面板7来进行输入,由此向控制部19指示以分离设定W1~W3中哪一个分离设定进行分离。
另外,可构成为:例如,基于在进给辊14与输送辊对16之间检测纸张P的第二检测部22、重叠输送检测部28(均参照图3)中的、在先进给的在先纸张P1的检测结果,控制部19决定对接着在先纸张P1进给的后续纸张P2…的分离设定。
例如,当在开始进给辊14的进给后,经过预定时间后或者进给辊14驱动预定量后,在第二检测部22(图3)中未检测到在先纸张P1时,可认为发生了在先纸张P1的不进纸。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9对再进给的在先纸张P1、后续纸张P2执行上述的分离设定W3的分离模式。
另外,当在进给在先纸张P1时通过重叠输送检测部28(图3)检测到重叠输送时,可认为在先纸张P1以及与在先纸张P1一起重叠输送的后续纸张P2是摩擦力较高的介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9对再进给的在先纸张P1和后续纸张P2执行上述的分离设定W2的分离模式。
这样,可构成为:反馈在先出错分离模式的分离设定的条件,控制部19决定接下来进行的分离模式的分离设定。
分离辊的其它结构
分离辊15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源25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旋转驱动。第一旋转方向A是分离辊15将纸张P向下游侧(+Y方向侧)输送的旋转方向。
在此,例如,在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P的张数较多时,如图6的上图所示,若纸张P的前端在Y轴方向上对齐,则有时纸张P的前端难以进入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而产生不进纸。
另外,若在如图6的上图那样的状态下使分离辊15向分离辊15分离纸张的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B旋转,则有时所装载的纸张P中上侧纸张会翻卷。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开始进给辊14的进给之后且执行分离模式之前,控制部19将分离辊15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驱动预定的旋转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分离辊15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的期间,进给辊14也在被驱动。
当如图6的上图那样从多张纸张P的前端在Y轴方向上对齐的状态开始使进给辊14向进给方向旋转的同时使分离辊15沿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时,如图6的中图所示,成为多张纸张P的前端错位分开的状态。
当从该状态开始在维持进给辊14向进给方向的旋转的状态下使分离辊15向第二旋转方向B旋转时,如图6的下图所示,最下方(最靠介质载置部11侧)的纸张P的前端容易进入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能够使纸张P可靠地夹持于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之间。因此,能够降低产生上述的不进纸、纸张翻卷的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分离模式前将分离辊15沿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驱动的动作不必在进行分离模式的情况下始终进行,例如,也可以设置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纸张P的张数检测部,只在检测到预定纸张数以上的纸张P载置于介质载置部11的情况下执行。
接着,对变更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的扭矩变更单元40和变更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的负载变更单元6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辊15的转速的变更如上所述那样通过作为“速度变更单元”的控制部19控制对分离辊15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源25(图4)的驱动来进行。
关于扭矩变更单元
以下,参照图5及图7来对变更扭矩限制器41的极限扭矩的扭矩变更单元40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7所示,扭矩限制器41构成为具备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各自的性能(空转扭矩)相同。将各个空转扭矩设为T1。
在第一扭矩限制器42以及第二扭矩限制器43各自的外周形成有齿轮的齿,构成动力传递机构30的第一轮系31的一部分。
换言之,第一扭矩限制器42以及第二扭矩限制器43设置在图5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30所包含的齿轮上。
而且,扭矩变更单元40构成为具备切换部46,该切换部46对第一扭矩限制器42以及第二扭矩限制器43中的一方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图7的上图)和向双方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图7的下图)进行切换。
更具体而言,图5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30中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齿轮36构成切换部46。
第二移动齿轮36构成为能够在装置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滑移。在图5中,用实线示出的第二移动齿轮36表示位于-X方向侧的状态,用虚线示出的第二移动齿轮36表示位于+X方向的状态。
而且,在第二移动齿轮36位于-X方向侧的情况下(图5中实线),第二移动齿轮36成为只与作为扭矩限制器41的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中的第二扭矩限制器43啮合的状态(图7的上图),成为向一方(第一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
该状态下的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只包含第二扭矩限制器43的空转扭矩T1,不包含第一扭矩限制器42的空转扭矩T1。
另外,在第二移动齿轮36位于+X方向侧的情况下(图5中虚线),第二移动齿轮36成为与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双方都啮合的状态(图7的下图),成为向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双方都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
该状态下的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包含第一扭矩限制器42的空转扭矩T1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的空转扭矩T1双方。
通过以上那样的扭矩变更单元40的结构,能够变更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作为切换部46的第二移动齿轮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齿轮架44。在齿轮架44上设有捏手部45,捏手部45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从上部单元4露出。用户通过使捏手部45沿X轴方向滑动,能够轻松变更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
另外,作为切换部46的第二移动齿轮36向X方向的移动即极限扭矩的切换除了设为如上述那样手动进行的构成以外,还可以通过电磁离合器等来进行第二移动齿轮36向X方向的移动,由控制部19进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一扭矩限制器42的空转扭矩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的空转扭矩设为相同的T1,但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扭矩(T1和T2)。
在该情况下,若如以下这样构成,则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的变更幅度变大。
即,扭矩变更单元40构成为:具备空转扭矩T1的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空转扭矩与第一扭矩限制器42不同的空转扭矩T2的第二扭矩限制器43,对作为切换部46的第二移动齿轮36只与第二扭矩限制器43啮合(图7的上图)而向第二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和作为切换部46的第二移动齿轮36只与第一扭矩限制器42啮合(省略图示)而向第一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换言之,扭矩变更单元40构成为具备切换部46,该切换部46对向第一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和向第二扭矩限制器43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在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只包含T1的状态与只包含T2的状态之间轻松变更。此外,如上所述,如果第二移动齿轮36处于与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双方都啮合的状态(图7的下图),则成为对第一扭矩限制器42和第二扭矩限制器43双方都施加旋转扭矩的状态,也能够设为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包含T1和T2双方的状态。
关于负载变更单元
以下,参照图9来对变更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的负载变更单元60进行说明。
负载变更单元60是如下结构:具备配置于弹簧支承部61与分离辊15之间而将分离辊15朝向进给辊14按压的按压弹簧62,通过使弹簧支承部61移动来变更按压弹簧62的弹簧长度L,从而变更分离辊15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更具体而言,分离辊15应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辊保持部63,按压弹簧62与辊保持部63接触。即,按压弹簧62经由辊保持部63而将分离辊15朝向进给辊14按压。
辊保持部63具有以使所保持的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接触和分离的方式摆动的摆动轴64。
在弹簧支承部61的上方设有偏心凸轮65,偏心凸轮65以旋转轴66为中心旋转,从而弹簧支承部61在Z轴方向上移动。
当偏心凸轮65中与旋转轴66的距离最近的外周部位65a接触弹簧支承部61时(图9的左图),弹簧支承部61位于最靠+Z方向侧处。于是,按压弹簧62的弹簧长度L成为最长的L1,此时的按压负载K成为最小的按压负载K1。
另一方面,当偏心凸轮65中与旋转轴66的距离最远的外周部位65b接触弹簧支承部61时(图9的右图),弹簧支承部61位于最靠-Z方向侧处。于是,按压弹簧62的弹簧长度L成为最短的L2,此时的按压负载K成为最大的按压负载K2。
通过偏心凸轮65的旋转,能够在按压负载K1与按压负载K2之间变更按压负载K。
偏心凸轮65构成为从未图示的驱动源接收动力而旋转,控制部19控制所述驱动源(未图示)的旋转,从而控制偏心凸轮65的旋转。
换言之,控制分离辊15的转速的控制部19控制负载变更单元60或扭矩变更单元40的至少一方(本实施方式中为负载变更单元60)。
由此,能够自动变更分离辊15的转速和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手动操作扭矩变更单元40来变更极限扭矩T,但也可以采用控制部19控制扭矩变更单元40的动作的结构。因此,能够自动进行执行分离模式时与进给条件对应的分离设定的变更。
关于扭矩变更单元的其它例子
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
主要参照图10和图11来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扭矩变更单元50进行说明。
图10及图11所示的扭矩变更单元50在对分离辊15施加朝向第一旋转方向A(图3)的旋转扭矩超过预定的极限扭矩时使分离辊15沿第一旋转方向A空转的扭矩限制器51与分离辊15之间具备动力传递机构52,动力传递机构52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图11的左图);减速比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不同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图11的右图);以及作为切换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的“切换单元”的移动齿轮55。
以下,对扭矩变更单元50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明。
扭矩限制器51设置于齿轮70。第一驱动源25(图4)的动力通过未图示的轮系等动力传递机构而传递到扭矩限制器51的轴51a。
如图10所示,从设有扭矩限制器51的齿轮70至分离辊15的动力传递机构52具备移动齿轮55、第一齿轮56、第二齿轮57、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参照图11)、设有第四齿轮59的旋转轴71以及设置于旋转轴71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之间的轮系72。
移动齿轮55构成为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能够切换如图11的左图那样与第一齿轮56啮合的第一状态如图11的右图那样与第三齿轮58啮合的第二状态。
移动齿轮55与第一齿轮56啮合的情况下的减速比(按照移动齿轮55→第一齿轮56→第二齿轮57→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的顺序传递动力的情况下的减速比)和移动齿轮55与第三齿轮58啮合的情况下的减速比(按照移动齿轮55→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的顺序传递动力的情况下的减速比)之间减速比相互不同。
更详细而言,在第一状态(图11的左图)下,齿轮70的动力(旋转)按照移动齿轮55、第一齿轮56、第二齿轮57、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旋转轴71、轮系72、旋转轴15a、分离辊15的顺序传递。该动力传递路径是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
在第二状态(图11的右图)下,齿轮70的动力(旋转)按照移动齿轮55、第三齿轮58、第四齿轮59、旋转轴71、轮系72、旋转轴15a、分离辊15的顺序传递。该动力传递路径是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图11的左图)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图11的右图)之间减速比不同(这样构成)。由此,通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传递动力情况下的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1与通过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传递动力情况下的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T2不同。
因而,通过使作为“切换单元”的移动齿轮55沿X轴方向移动来切换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图11的左图)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图11的右图),能够将分离辊15的极限扭矩从T1切换为T2、或者从T2切换为T1。
需要说明的是,使移动齿轮55沿X轴方向移动而进行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3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4的切换可以是手动进行的结构和通过控制部19的控制来自动进行的结构中的任一种。
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
主要参照图12和图13来对扭矩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扭矩变更单元80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扭矩变更单元80具备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同轴设置的齿轮81以及扭矩限制器83。而且,扭矩限制器83是性能(空转扭矩)在使齿轮81正转的情况和使齿轮81反转的情况之间切换的结构。如图13所示,扭矩限制器83在内部具备螺旋弹簧87。
以下,对扭矩变更单元80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明。
图12的上图以及图13的上图表示使齿轮81向箭头C方向旋转的状态。另外,图12的下图以及图13的下图表示使齿轮81向箭头D方向旋转的状态。
扭矩变更单元80在使齿轮81向箭头C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图12的上图以及图13的上图)成为扭矩限制器83的主体86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侧的连结部84连结并扭矩限制器83的轴82与齿轮81侧的连结部85连结的第一状态。
另外,扭矩变更单元80在使齿轮81向箭头D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图12的下图以及图13的下图),成为将扭矩限制器83的主体86与齿轮81侧的连结部85连结、将扭矩限制器83的轴82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侧的连结部84连结的第二状态。
而且,通过切换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而扭矩限制器83的螺旋弹簧87的直径变化。
若螺旋弹簧87的直径变化,则螺旋弹簧87与主体86之间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改变作为扭矩限制器83的性能(空转扭矩)。
关于负载变更单元的其它例子
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1
参照图14来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负载变更单元90进行说明。
负载变更单元90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第一按压部”的第一螺旋弹簧91;和作为按压力与第一螺旋弹簧91不同的“第二按压部”的第二螺旋弹簧92,通过在第一螺旋弹簧91与第二螺旋弹簧92之间切换将分离辊15朝向进给辊14按压的弹簧(按压部)来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第一螺旋弹簧91和第二螺旋弹簧92是弹簧常数不同的弹簧。
第一螺旋弹簧91以及第二螺旋弹簧92与保持分离辊15的辊保持部63接触,经由辊保持部63而按压分离辊15。
图14的上图表示第一螺旋弹簧91与辊保持部63接触而按压分离辊15的状态。图14的下图表示第二螺旋弹簧92与辊保持部63接触而按压分离辊15的状态。
按压分离辊15的弹簧的切换能够例如使用齿条小齿轮机构93来进行。例如,在图14中,当使小齿轮94向箭头E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弹簧91下降,第二螺旋弹簧92上升。相反,当使小齿轮94向箭头F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弹簧91上升,第二螺旋弹簧92下降。
第一螺旋弹簧91按压分离辊15时的按压负载K为K1,第二螺旋弹簧92按压分离辊15时的按压负载K为K2。
根据以上那样的负载变更单元90,也能够在按压负载K1与按压负载K2之间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
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2
参照图15来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负载变更单元100进行说明。
介质进给装置10具备:辊保持部101,具有将分离辊1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以使所保持的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的摆动轴102;以及作为“按压部”的按压弹簧103,经由辊保持部101而将分离辊15朝向进给辊14按压。
而且,负载变更单元100是通过使摆动轴102的位置移动来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的结构。
摆动轴102构成为能够在图15的左图所示的位置α与图15的右图所示的位置β之间位移。
当摆动轴102的位置变化时,分离辊15与进给辊14的夹持位置N处的切线和连结摆动轴102的中心与夹持位置N的线段形成的角度θ发生变化。
按压弹簧103的按压力根据角度θ而如箭头a、箭头b、箭头c那样分解。角度θ越小,在夹持位置N处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箭头c)越大。
摆动轴102位于图15的左图所示的位置α时的角度θ设为θ1,此时的按压负载K设为K1。另外,摆动轴102位于图15的右图所示的位置β时的角度θ设为θ2,此时的按压负载K设为K2。
角度θ为θ1<θ2,因而,按压负载K成为K1>K2。
根据以上那样的负载变更单元100,能够在按压负载K1与按压负载K2之间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
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3
参照图16来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负载变更单元110进行说明。
介质进给装置10具备:辊保持部111,具有将分离辊1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以使所保持的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的摆动轴112;以及作为“按压部”的按压弹簧113,经由辊保持部111而将分离辊15朝向进给辊14按压。
而且,负载变更单元110具备位移部件115,该位移部件115通过与辊保持部111抵接而克服按压弹簧113的按压力来限制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的位置,并且能够向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位移。
在图16中,位移部件115构成为通过与位移部件115一体设置的齿条部116和与齿条部116啮合的小齿轮117而在Z轴方向上位移。当小齿轮117沿箭头G方向旋转时,位移部件115向上方(+Z方向)位移,当小齿轮117沿箭头H方向旋转时,位移部件115向下方(-Z方向)位移。
位移部件115从下方与设置于辊保持部111的抵接部114接触,限制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的位置。
当位移部件115向上方即克服按压弹簧113的按压力的方向位移时,分离辊15相对于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减少。若使向上方位移的位移部件115向下方返回,则按压负载K增加。
根据以上那样的负载变更单元110,能够轻松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
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4
参照图17来对负载变更单元的变更例即负载变更单元120进行说明。
在介质进给装置10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30A,该动力传递机构30A传递来自对分离辊15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源25(图17中未图示,参照图4)的动力。
动力传递机构30A包括:第一齿轮121,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一体设置;第二齿轮122,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一体设置,并减速比与第一齿轮121不同;以及切换齿轮125,能够位移至将第一驱动源25的动力传递至第一齿轮121的第一位置M1(图17的左图)和将第一驱动源25的动力传递至第二齿轮122的第二位置M2(图17的右图)。
作为一例,第一齿轮121的减速比R1设定为相对于第二齿轮122的减速比R2相对较小(R1<R2)。
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7中省略示出的第一驱动源25至切换齿轮125的动力传递机构可使用由多个齿轮构成的轮系、皮带机构等来构成。
于是,负载变更单元120是通过在第一位置M1(图17的左图)与第二位置M2(图17的右图)之间切换切换齿轮125来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的结构。
在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0A将来自第一驱动源25的动力传递至分离辊15而使分离辊15沿第二旋转方向B旋转的情况下,存在与分离辊15的旋转轴15a一体设置的齿轮的减速比越高则因分离辊15的驱动而施加于分离辊15的提起力(向分离辊15远离进给辊14的方向施加的力)越大的倾向。当所述提起力变大时,分离辊15的按压负载减少。
因而,切换齿轮125配置于第二位置M2而动力经由高减速比R2的第二齿轮122传递至旋转轴15a的图17的右图状态下按压负载K2比切换齿轮125配置于第一位置M1而动力经由低减速比R1的第一齿轮121传递至旋转轴15a的图17的左图状态下按压负载K1小(K1>K2)。
在这样的负载变更单元120中,通过在第一位置M1与第二位置M2之间切换切换齿轮125的位置,能够在按压负载K1与按压负载K2之间变更分离辊15对进给辊14的按压负载K。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部19按照每个纸张类别切换进给控制(包括上述的分离设定)的情况下,由用户进行的纸张类别的选择即进给控制的选择既可以在设置于操作面板7的显示部上展开UI(用户界面)并供用户经由该UI选择,也可以在设置操作面板7的装置前面设置供选择纸张类别的硬开关。该硬开关例如可以与电源按钮一起配置。通过设置这样的硬开关,用户能够在不打开菜单画面等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纸张类别的选择。另外,该硬开关可以设定为除选择纸张类别以外还作为扫描的执行按钮而发挥功能。
具体而言,例如作为纸张类别,可选择“文档”、“通常照片”、“全景照片”、“即时照片”这些四种纸张。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每种纸张类型设置上述硬开关,并在装置前面设置总共四个硬开关(用于选择纸张类型的硬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即时照片是例如像Polaroid(宝丽来公司的注册商标)照片那样由多个层构成的照片,是当将分离辊15设为分离状态来进行分离时会导致层分离而可能产生损伤的照片。因而,优选的是,在即时照片的情况下,作为进给控制,将上述的分离切换单元27(图5)设为不进行分离的“非分离状态”,在除此以外的纸张类别的情况下,作为进给控制,设为上述的“分离状态”。
而且,若与各硬开关对应地进行与纸张类别对应的分离设定,则能够进行恰当的分离。另外,进给控制不仅包括分离设定,还包括使用重叠输送检测部28(图3)的重叠输送检测、卡纸检测等,因此只要将这些设定切换为与纸张类别相应的恰当设定,就能够实现更恰当的输送。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它们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一点毋庸讳言。
例如,上述中说明的介质进给装置10不仅能够搭载于图像读取装置,还能够搭载于其它装置。作为一例,也可以设置于在输送的纸张(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

Claims (20)

1.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
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
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
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以及
负载变更单元,改变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所述分离辊被构成为切换成如下状态: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连结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分离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不连结而不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
2.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
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
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
负载变更单元,改变所述分离辊对所述进给辊的按压负载;
速度变更单元,改变所述驱动源的转速;以及
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
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所述分离辊被构成为切换成如下状态: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连结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分离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不连结而不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
3.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介质;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所述介质;
分离辊,是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所述介质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辊,向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侧输送的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施加驱动源产生的驱动扭矩;以及
扭矩限制器,当对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的旋转扭矩超过极限扭矩时,使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空转,所述极限扭矩是预定的扭矩上限值,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还具有:
扭矩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极限扭矩;以及
速度变更单元,改变所述驱动源的转速,
能够根据进给时的条件来变更包含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的分离设定,
所述分离辊被构成为切换成如下状态: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连结而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分离状态;以及通过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驱动源不连结而不进行所述介质的分离的非分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第一按压部;以及按压力与所述第一按压部不同的第二按压部,
通过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切换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的按压部,变更所述按压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按压弹簧,所述按压弹簧配置在弹簧支承部与所述分离辊之间而将所述分离辊向所述进给辊按压,通过使所述弹簧支承部移动来变更所述按压弹簧的弹簧长度,从而变更所述按压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
辊保持部,具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将所述分离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且以使所保持的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以及
按压部,经由所述辊保持部而将所述分离辊朝向所述进给辊按压,
所述负载变更单元是通过使所述摆动轴的位置移动来变更所述按压负载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
辊保持部,具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将所述分离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并且以使所保持的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摆动;以及
按压部,经由所述辊保持部而将所述分离辊朝向所述进给辊按压,
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具备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通过与所述辊保持部抵接来克服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力而限制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并且能够向所述分离辊相对于所述进给辊的位置变化的方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传递来自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与所述分离辊的旋转轴一体设置;
第二齿轮,与所述分离辊的旋转轴一体设置,并且减速比与所述第一齿轮不同;以及
切换齿轮,能够位移至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位置,
所述负载变更单元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齿轮来变更所述按压负载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矩限制器具备:第一扭矩限制器;以及空转扭矩与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不同的第二扭矩限制器,
所述扭矩变更单元具备切换部,所述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和向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矩限制器具备第一扭矩限制器和第二扭矩限制器,
所述扭矩变更单元具备切换部,所述切换部对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和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中的一方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和向所述第一扭矩限制器和所述第二扭矩限制器双方施加所述旋转扭矩的状态进行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与所述分离辊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减速比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减速比不同;以及
切换单元,切换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用作所述速度变更单元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源。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用作所述速度变更单元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负载变更单元和所述扭矩变更单元中至少一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进给的所述介质的种类来选择使所述分离辊成为所述分离状态而进行进给的分离模式、还是使所述分离辊成为所述非分离状态而进行进给的非分离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源来驱动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分离模式之前驱动所述分离辊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预定的旋转量。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薄的第二介质时,对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来抑制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摩擦力比第一介质大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所述转速和所述极限扭矩中至少任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厚度比第一介质厚的第二介质时,比分离所述第一介质的情况增加所述按压负载。
20.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读取介质;以及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将所述介质朝向所述读取部进给。
CN201811583633.4A 2017-12-26 2018-12-24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9956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839 2017-12-26
JP2017248839 2017-12-26
JP2018-181433 2018-09-27
JP2018181433A JP7147421B2 (ja) 2017-12-26 2018-09-27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6346A CN109956346A (zh) 2019-07-02
CN109956346B true CN109956346B (zh) 2021-08-20

Family

ID=6500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3633.4A Active CN109956346B (zh) 2017-12-26 2018-12-24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1067B2 (zh)
EP (1) EP3506616B1 (zh)
JP (2) JP7347613B2 (zh)
CN (1) CN109956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2233B2 (ja) 2017-01-3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879466B2 (ja) * 2017-09-28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775662B1 (ja) * 2019-12-19 2020-10-28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75661B1 (ja) 2019-12-19 2020-10-28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328137B2 (ja) 2019-12-19 2023-08-16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JP7439499B2 (ja) * 2019-12-23 2024-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21130538A (ja) * 2020-02-19 2021-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8528B1 (ja) * 2020-06-18 2020-09-23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270797A (zh) * 2020-07-31 2022-04-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动力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影像处理装置
JP2023043291A (ja) * 2021-09-16 2023-03-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4060757A (ja) 2022-10-20 2024-05-07 株式会社日立システムズ 使用リソース設定方法および使用リソース設定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0765A1 (en) * 1999-12-28 2001-09-13 Takao Araki Pressing force adjustable roller unit, transport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nd supply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20001105A1 (en) * 2000-05-31 2002-01-03 Kosuke Takaki Image reader and sheet feeder
CN101303541A (zh) * 2007-03-01 2008-11-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132023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纸张输送方法
CN102019770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输送装置
US2012015355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241145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Pfu Limited Medium feeding device
CN204903945U (zh) * 2015-08-11 2015-12-23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CN206142493U (zh) * 2015-10-20 2017-05-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记录装置
CN10685104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宁波华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2011A (ja) 1999-07-09 2001-01-26 Pfu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JP2001199582A (ja) 2000-01-18 2001-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1213539A (ja) 2000-02-02 2001-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1213540A (ja) 2000-02-03 2001-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2002992A (ja) 2000-06-16 2002-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7137645A (ja) 2005-11-22 2007-06-07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9051590A (ja) 2007-08-24 2009-03-12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736B2 (ja) * 2009-07-31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8279A (ja) 2011-03-14 2012-10-04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6372464B2 (ja) 2015-10-07 2018-08-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1433A (ja) 2017-04-04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0765A1 (en) * 1999-12-28 2001-09-13 Takao Araki Pressing force adjustable roller unit, transport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nd supply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20001105A1 (en) * 2000-05-31 2002-01-03 Kosuke Takaki Image reader and sheet feeder
CN101303541A (zh) * 2007-03-01 2008-11-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132023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纸张输送方法
CN102019770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输送装置
US2012015355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241145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Pfu Limited Medium feeding device
CN204903945U (zh) * 2015-08-11 2015-12-23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CN206142493U (zh) * 2015-10-20 2017-05-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记录装置
CN10685104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宁波华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6346A (zh) 2019-07-02
JP2023155493A (ja) 2023-10-20
US20190193967A1 (en) 2019-06-27
US10961067B2 (en) 2021-03-30
EP3506616A1 (en) 2019-07-03
EP3506616B1 (en) 2024-05-01
JP2022168238A (ja) 2022-11-04
JP7347613B2 (ja) 202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6346B (zh)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TWI680932B (zh)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JP529703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JP493584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EP1770978B1 (en) Document or sheet material feede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JP3197163B2 (ja) シート分離装置
US7806401B2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JP742017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
JP7081374B2 (ja)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30714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306688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1901116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669989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96341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54833A1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750927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230391568A1 (en) Sheet feeder, automatic sheet feeder,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10488A (ja) 読取装置
US10897550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230416029A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conveying device
JP7160653B2 (ja) プリンタの用紙搬送機構
JP472476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18301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5640A (ja) 給紙装置
JP2020196599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