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932B -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0932B
TWI680932B TW107146582A TW107146582A TWI680932B TW I680932 B TWI680932 B TW I680932B TW 107146582 A TW107146582 A TW 107146582A TW 107146582 A TW107146582 A TW 107146582A TW I680932 B TWI680932 B TW I6809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torque
separation
media
pa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6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670A (zh
Inventor
首藤亮一
山中剛
吉海江和也
古城晋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932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更適當地進行媒體之分離之媒體饋送裝置、或具備上述媒體饋送裝置之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媒體饋送裝置10具備:饋送輥14;分離輥15,其為於與饋送輥14之間夾持用紙P而進行用紙P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用紙P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A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B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41,其於對分離輥15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A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而構成。

Description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饋送原稿之媒體饋送裝置、及讀取藉由媒體饋送裝置饋送之原稿之圖像讀取裝置。
於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一例之掃描儀中存在如下情形,即,設置有自動進給作為原稿之媒體之媒體饋送裝置(亦稱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動送稿器)),以可進行複數張媒體之自動進給與讀取之方式構成。
而且,作為上述媒體饋送裝置,有具備以下部分而構成者,即:媒體托盤,其將複數張媒體載置於載置面;饋送輥,其藉由與設置於上述媒體托盤之媒體之面接觸並旋轉而進給上述媒體;及分離輥,其與上述饋送輥相接而分離媒體。
然而,媒體具有各種種類。例如,若對媒體之剛性較低之薄紙或廢紙等作用上述分離輥之分離力,則有對上述媒體造成較大損傷之虞。
因此,提出有如下之媒體饋送裝置,其構成為可根據上述媒體之種類而選擇分離模式及非分離模式,該分離模式係利用上述分離輥進行分離,該非分離模式係於不利用上述分離輥進行分離之情況下饋送媒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88279號公報
此處,於先前之媒體饋送裝置,雖藉由選擇上述分離模式與上述非分離模式,可選擇是否藉由上述分離輥進行分離,但相同地設定上述分離模式下之媒體之分離阻力。因此,即使選擇上述分離模式,根據媒體之種類,亦有無法適當地分離之情形。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狀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可更適當地進行媒體之分離之媒體饋送裝置、或具備上述媒體饋送裝置之圖像讀取裝置。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之媒體饋送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荷重變更機構, 其改變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速度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及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並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1‧‧‧掃描儀(圖像讀取裝置)
2‧‧‧裝置本體
3‧‧‧下部單元
4‧‧‧上部單元
5‧‧‧排紙托盤
6‧‧‧饋送口
7‧‧‧操作面板
8‧‧‧第1輔助頁面支持
9‧‧‧第2輔助頁面支持
10‧‧‧媒體饋送裝置
11‧‧‧媒體載置部
11a‧‧‧載置面
12‧‧‧邊緣導引體
13‧‧‧導引面
14‧‧‧饋送輥(饋送部)
15‧‧‧分離輥
15a‧‧‧旋轉軸
16‧‧‧搬送輥對
16a‧‧‧搬送驅動輥
16b‧‧‧搬送從動輥
17‧‧‧排出輥對
17a‧‧‧排出驅動輥
17b‧‧‧排出從動輥
18‧‧‧排出口
19‧‧‧控制部
20‧‧‧讀取部
20a‧‧‧上部讀取感測器
20b‧‧‧下部讀取感測器
21‧‧‧第1檢測部
22‧‧‧第2檢測部
23‧‧‧第3檢測部
24‧‧‧第4檢測部
25‧‧‧第1驅動源
26‧‧‧第2驅動源
27‧‧‧分離切換機構
28‧‧‧疊送檢測部
30‧‧‧動力傳遞機構
30A‧‧‧動力傳遞機構
31‧‧‧第1輪列
32‧‧‧齒輪
33‧‧‧第1移動齒輪
34‧‧‧齒輪
35‧‧‧齒輪
36‧‧‧第2移動齒輪
37‧‧‧旋轉軸
40‧‧‧扭矩變更機構
41‧‧‧扭矩限制器
42‧‧‧第1扭矩限制器
43‧‧‧第2扭矩限制器
44‧‧‧齒輪固持器
45‧‧‧抓持部
46‧‧‧切換部
50‧‧‧扭矩變更機構
51‧‧‧扭矩限制器
52‧‧‧動力傳遞機構
53‧‧‧第1動力傳遞路徑
54‧‧‧第2動力傳遞路徑
55‧‧‧移動齒輪(切換機構)
56‧‧‧第1齒輪
57‧‧‧第2齒輪
58‧‧‧第3齒輪
59‧‧‧第4齒輪
60‧‧‧荷重變更機構
61‧‧‧彈簧支持部
62‧‧‧按壓彈簧
63‧‧‧輥保持部
64‧‧‧擺動軸
65‧‧‧偏心凸輪
65a‧‧‧外周之部位
65b‧‧‧外周之部位
66‧‧‧旋轉軸
70‧‧‧齒輪
71‧‧‧旋轉軸
80‧‧‧扭矩變更機構
81‧‧‧齒輪
82‧‧‧軸
83‧‧‧扭矩限制器
84‧‧‧連結部
85‧‧‧連結部
86‧‧‧扭矩限制器之本體
87‧‧‧螺旋彈簧
90‧‧‧荷重變更機構
91‧‧‧第1螺旋彈簧(第1按壓部)
92‧‧‧第2螺旋彈簧(第2按壓部)
93‧‧‧齒條與小齒輪機構
94‧‧‧小齒輪
100‧‧‧荷重變更機構
101‧‧‧輥保持部
102‧‧‧擺動軸
103‧‧‧按壓彈簧(按壓部)
110‧‧‧荷重變更機構
111‧‧‧輥保持部
112‧‧‧擺動軸
113‧‧‧按壓彈簧(按壓部)
114‧‧‧抵接部
115‧‧‧移位零件
116‧‧‧齒條部
117‧‧‧小齒輪
120‧‧‧荷重變更機構
121‧‧‧第1齒輪
122‧‧‧第2齒輪
125‧‧‧切換齒輪
A‧‧‧第1旋轉方向
B‧‧‧第2旋轉方向
C‧‧‧箭頭
D‧‧‧箭頭
E‧‧‧箭頭
F‧‧‧箭頭
G‧‧‧箭頭
H‧‧‧箭頭
K‧‧‧按壓荷重
K1‧‧‧按壓荷重
K2‧‧‧按壓荷重
L‧‧‧彈簧長
L1‧‧‧最長彈簧長
L2‧‧‧最短彈簧長
M1‧‧‧第1位置
M2‧‧‧第2位置
N‧‧‧夾持位置
P‧‧‧用紙(媒體)
S1~S5‧‧‧步驟
α‧‧‧位置
β‧‧‧位置
θ‧‧‧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自與圖1不同之角度觀察本發明之掃描儀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用紙搬送路徑之側剖視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5係表示將第1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分離輥之動力傳遞機構之一部分之概略圖。
圖6係說明分離輥之動作之圖。
圖7係說明扭矩變更機構之立體圖。
圖8係表示分離模式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9係對荷重變更機構進行說明之概略側視圖。
圖10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圖11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要部放大圖。
圖12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圖13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剖視圖。
圖14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概略圖。
圖15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側視圖。
圖16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3進行說明之概略圖。
圖17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4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以下,概略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媒體饋送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荷重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速度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及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改變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根據本態樣,因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之分離設定,故可更適當地進行媒體之分離。
再者,「饋送時之條件」係指媒體之種類、張數等對分離性具有影響之所有條件之至少一個、或複數個之組合。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 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荷重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速度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及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改變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根據本態樣,因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包含上述按壓荷重、與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之分離設定,故可更適當地進行媒體之分離。
再者,「饋送時之條件」係指媒體之種類、張數等對分離性具有影響之全部條件之至少一個、或複數個之組合。
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上述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具有: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及速度變更機 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旋轉速度、與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根據本態樣,因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包含上述旋轉速度與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之分離設定,故可更適當地進行媒體之分離。
再者,「饋送時之條件」係指媒體之種類、張數等對分離性具有影響之全部條件之至少一個、或複數個之組合。
本發明之第4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第1按壓部、及與上述第1按壓部之按壓力不同之第2按壓部,且為如下構成,即,藉由於上述第1按壓部與上述第2按壓部之間切換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之按壓部,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根據本態樣,使用如下構成之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可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力,該荷重變更機構具備第1按壓部、及與上述第1按壓部之按壓力不同之第2按壓部,且藉由於上述第1按壓部與上述第2按壓部之間切換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之按壓部,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本發明之第5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按壓彈簧,該按壓彈簧配置於彈簧支持部與上述分離輥之間,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該荷重變更機構為如下構成,即,藉由使上 述彈簧支持部移動而變更上述按壓彈簧之彈簧長,從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根據本態樣,可藉由如下構成之上述荷重變更機構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該荷重變更機構具備按壓彈簧,該按壓彈簧配置於彈簧支持部與上述分離輥之間,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藉由使上述彈簧支持部移動而變更上述按壓彈簧之彈簧長,從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力。
本發明之第6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輥保持部,其將上述分離輥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及按壓部,其經由上述輥保持部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係藉由使上述擺動軸之位置移動,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之構成。
根據本態樣,藉由使上述輥保持部之上述擺動軸之位置移動,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之構成之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可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本發明之第7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輥保持部,其將上述分離輥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及按壓部,其經由上述輥保持部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移位構件,其 藉由與上述輥保持部抵接而抗著上述按壓部之按壓力來限制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之位置,並且可向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之位置變化之方向移位。
根據本態樣,因係藉由限制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之位置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之構成,故可容易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本發明之第8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傳遞來自驅動上述分離輥之驅動源之動力之動力傳遞機構,上述動力傳遞機構包含:第1齒輪,其與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一體地設置;第2齒輪,其與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一體地設置,且與上述第1齒輪之減速比不同;及切換齒輪,其可移位至將上述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上述第1齒輪之第1位置、與將上述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上述第2齒輪之第2位置;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係藉由於上述第1位置與上述第2位置切換上述切換齒輪,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之構成。
根據本態樣,藉由如下構成之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可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該荷重變更機構係於上述第1位置與上述第2位置之間切換上述動力傳遞機構之上述切換齒輪,而變更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本發明之第9態樣如第1態樣至第8態樣之任一者,其特徵在於,作為 上述扭矩限制器,具備第1扭矩限制器、及與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之空轉扭矩不同之第2扭矩限制器,上述扭矩變更機構具備切換部而構成,該切換部切換對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與對上述第2扭矩限制器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
根據本態樣,可容易構成上述扭矩變更機構。
本發明之第10態樣如第1態樣至第8態樣,其特徵在於,作為上述扭矩限制器,具備第1扭矩限制器與第2扭矩限制器,上述扭矩變更機構具備切換部而構成,該切換部切換對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及上述第2扭矩限制器中之一者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與對兩者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
根據本態樣,可容易構成上述扭矩變更機構。
本發明之第11態樣如第1態樣至第3態樣之任一者,其特徵在於,於上述扭矩限制器與上述分離輥之間具備動力傳遞機構,上述動力傳遞機構具備:第1動力傳遞路徑;第2動力傳遞路徑,其與上述第1動力傳遞路徑之減速比不同;及切換機構,其切換上述第1動力傳遞路徑與上述第2動力傳遞路徑。
根據本態樣,可容易構成上述扭矩變更機構。
本發明之第12態樣如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作為控制上述驅動源之上述速度變更機構之控制部。
根據本態樣,藉由上述控制部可控制上述分離輥之旋轉速度。
本發明之第13態樣如第1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荷重變更機構或上述扭矩變更機構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態樣,可控制上述荷重變更機構或上述扭矩變更機構之至少一者。
本發明之第14態樣如第1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分離輥可切換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分離狀態、與不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非分離狀態,上述控制部基於被饋送之上述媒體之種類,可選擇將上述分離輥設為上述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分離模式、或將上述分離輥設為上述非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非分離模式。
根據本態樣,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媒體之種類,可選擇以上述分離模式進行饋送、或以上述非分離模式進行饋送,從而可更適當地搬送多種媒體。
本發明之第15態樣如第14態樣,其特徵在於,藉由上述驅動源可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旋轉驅動,上述控制部於執行上述分離模式之前,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旋轉驅動特定之旋轉量。
根據本態樣,上述控制部於執行上述分離模式之前,藉由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旋轉驅動特定之旋轉量,而使上述媒體確實地夾持於上述分離輥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從而可降低上述媒體無饋送之虞。
本發明之第16態樣如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薄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抑制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任一者。
根據本態樣,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薄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抑制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藉此縮小分離輥之分離阻力,從而可降低因利用上述分離輥分離而對上述第2媒體造成損傷之虞。
本發明之第17態樣如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於分離摩擦力較第1媒體相對較高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態樣,於分離摩擦力較第1媒體相對較高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故可增加分離輥之分離阻力,從而可更確實地進行摩擦力較高之上述第2媒體,即難分離之媒體之分離。
本發明之第18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厚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
於被饋送之上述媒體為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厚之第2媒體之情形 時,有不藉由饋送輥進行饋送而成為無饋送之狀態之情形。
根據本態樣,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厚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藉此可使該第2媒體牢固地夾持於上述分離輥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因此,可提高上述饋送輥之饋送性,藉此,可減低厚紙之無饋送之虞。
本發明之第19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媒體;及第1至第18態樣中任一者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向上述讀取部饋送上述媒體。
根據本態樣,於具備向上述讀取部饋送媒體之媒體饋送裝置之圖像讀取裝置中,可獲得與第1態樣至第18態樣之任一者相同之作用效果。
以下,具體說明本發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媒體饋送裝置之圖像讀取裝置之概略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一例,例舉可讀取作為「媒體」之用紙之正面及背面之至少一面之文件掃描儀(以下,簡稱為掃描儀1)。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自與圖1不同之角度觀察本發明之掃描儀之立體圖。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用紙搬送路徑之側剖視圖。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構成之方塊圖。圖5係表示將 第1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分離輥之動力傳遞機構之一部分之概略圖。圖6係對分離輥之動作進行說明之圖。圖7係扭矩變更機構之立體圖。圖8係表示分離模式之一例之流程圖。圖9係對荷重變更機構進行說明之概略側視圖。
圖10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立體圖。圖11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要部放大圖。圖12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立體圖。圖13係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剖視圖。圖14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進行說明之概略圖。圖15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進行說明之側視圖。圖16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3進行說明之概略圖。圖17係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4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於各圖所示之X-Y-Z座標系係X方向為裝置寬度方向即用紙寬度方向,Y方向係用紙搬送方向。Z方向係與Y方向交叉之方向,表示大致與搬送之用紙之面正交之方向。又,將+Y方向側作為裝置前面側,-Y方向側作為裝置背面側。又,自裝置前面側觀察將左側作為+X方向,右側作為-X方向。又,將+Z方向作為裝置上方(包含上部、上表面等),-Z方向側作為裝置下方(包含下部、下表面等)。又。饋送用紙P之方向(+Y方向側)稱為「下游」,與此相反之方向(-Y方向側)稱為「上游」。
<掃描儀之概要>
以下,主要參照圖1及圖2,對本發明之掃描儀1進行說明。
圖1及圖2所示之掃描儀1於裝置本體2之內部具備讀取部20(圖3),其讀取用紙P(媒體)之圖像。
裝置本體2具備下部單元3及上部單元4而構成。且以如下方式構成,即,上部單元4相對於下部單元3能夠以用紙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旋轉支點開閉地安裝,將上部單元4向裝置前面側旋轉而打開,使用紙P之用紙搬送路徑露出,從而容易進行用紙P之夾紙之去除或清潔等保養處理。
於裝置本體2之裝置背面側(-Y軸方向側),設置有載置用紙P之媒體載置部11。符號11係用紙P之載置面11a。
於裝置本體2之內部,設置有自媒體載置部11將用紙P向讀取部20饋送之媒體饋送裝置10(圖3)。
再者,於掃描儀1,媒體載置部11可相對於裝置本體2裝卸地設置。再者,關於媒體饋送裝置10之構成,於下文進行說明。
又,於媒體載置部11設置有左右一對邊緣導引體12、12,其等具備導引用紙P之與搬送方向(Y軸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X軸方向)之側緣之導引面13。
邊緣導引體12、12設置為可根據用紙P之尺寸而沿X軸方向滑動移動。於本實施形態,邊緣導引體12、12藉由周知之齒條與小齒輪機構而構成為另一邊緣導引體12(-X側)追隨於一邊緣導引體12(例如+X側)之X移動而向相對之方向移動。
即,於媒體載置部11中以如下方式構成,即,用紙P對齊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後述之饋送輥14設置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以所謂之中央 供紙方式進行供紙。圖1表示邊緣導引體12、12位於最外側位置之狀態,圖2表示邊緣導引體12、12位於最內側位置之狀態。
媒體載置部11如圖1所示具備第1輔助紙支承體8及第2輔助紙支承體9。第1輔助紙支承體8及第2輔助紙支承體9如圖2所示可收納於媒體載置部11之內部,且,如圖11所示,構成為可自媒體載置部11拉出,可調整載置面11a之長度。
裝置本體2於上部單元4之裝置前面側具備操作面板7,該操作面板7兼具:操作部,其操作各種讀取設定或讀取執行;及顯示部,其顯示讀取設定內容等。
於上部單元4之上部設置有與裝置本體2內部相連之饋送口6,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P自饋送口6向設置於裝置本體2內部之讀取部20(圖3)輸送。
又,於下部單元3之裝置前面側,設置有後述之排紙托盤5。
<關於掃描儀之用紙搬送路徑>
其次,主要參照圖3,對掃描儀1之用紙搬送路徑進行說明。再者,圖3之虛線表示用紙P之搬送路徑。
於掃描儀1,原稿即用紙P藉由媒體饋送裝置10向讀取部20傳送。
於本實施形態,圖3所示之媒體饋送裝置10具備:上述媒體載置部11;饋送輥14,其自媒體載置部11向讀取部20饋送用紙P;及分離輥15, 其於與饋送輥14之間夾持用紙P而進行用紙P之分離。分離輥15於圖3,構成為被向與將用紙P向下游側(+Y方向側)傳送之第1旋轉方向A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B賦予後述之第1驅動源25(圖4)之驅動扭矩。
又,設置有扭矩限制器(圖7之扭矩限制器41作為一例),其於對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圖3)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空轉。
施加於分離輥15之第1旋轉方向A(圖3)之旋轉扭矩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不夾介用紙P之情形時藉由饋送輥14進行賦予,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夾介用紙P之情形時藉由用紙P進行賦予。於施加於分離輥15之第1旋轉方向A(圖3)之旋轉扭矩超過限制扭矩之情形時,藉由饋送輥14或用紙P受到之旋轉扭矩,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圖3)連動旋轉。於本說明書中,將此定義為分離輥15之空轉。此分離輥15之連動旋轉(空轉)於在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不夾介用紙P之狀態、及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夾介用紙P但未產生疊送之狀態產生。
而且,若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夾介例如複數張用紙P,即產生疊送,則施加於分離輥15之第1旋轉方向A(圖3)之旋轉扭矩低於限制扭矩,故分離輥15藉由自第1驅動源25(圖4)受到之驅動扭矩而向第2旋轉方向B(圖3)旋轉。藉此,欲被疊送之用紙P向上游側返回。
如上所述,本說明書之「限制扭矩」係指成為分離輥15是否空轉之分界之扭矩而非扭矩限制器其自身之空轉扭矩,限制扭矩越低,則分離輥15越容易向第1旋轉方向A(圖3)連動旋轉。相反地若限制扭矩提高,則為了 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圖3)連動旋轉而必要之力增加。後述之扭矩變更機構乃為變更該限制扭矩之機構。
進而,媒體饋送裝置10具有:荷重變更機構,其改變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圖4之荷重變更機構60作為一例);控制部19,其作為「速度變更機構」,改變作為驅動分離輥15之「驅動源」之第1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及扭矩變更機構(圖4之扭矩變更機構40作為一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
控制部19可控制作為分離輥15之驅動源之第1驅動源25(圖4)之驅動而變更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
而且,媒體饋送裝置10構成為可根據利用饋送輥14饋送用紙時之條件,而變更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之分離設定。
對分離設定之變更之具體例、荷重變更機構60之構成、扭矩限制器41及扭矩變更機構40之構成之詳細情況於後進行說明。
饋送輥14於與媒體饋送方向(+Y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X軸方向)之中央區域設置有一對。又,於與饋送輥14對向之位置設置有分離輥15。分離輥15亦如圖5所示,對應於饋送輥14而設置有一對。
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P藉由設置為可相對於下部單元3旋轉之饋送輥14拾取而向下游側(+Y方向側)饋送。具體而言,藉由饋送輥14於 用紙P之與媒體載置部11對向之面一面接觸一面旋轉,將用紙P向下游側饋送。因此,於在掃描儀1中將複數張用紙P設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情形時,將自載置面11a側之用紙P依序向下游側饋送。
於饋送輥14之下游側,設置有搬送輥對16、讀取部20、及排出輥對17。
搬送輥對16設置於讀取部20之上游側,將藉由饋送輥14饋送之用紙P向讀取部20搬送。搬送輥對16具備搬送驅動輥16a與搬送從動輥16b而構成。
於饋送輥14之下游側且搬送輥對16之上游側,設置有檢測用紙P之疊送之疊送檢測部28。作為疊送檢測部28,亦可使用超音波式感測器,其具備:發送部,其發送超音波;及接收部,其隔著被搬送之用紙而與上述發送部對向設置。
讀取部20具備:上部讀取感測器20a,其設置於上部單元4側;及下部讀取感測器20b,其設置於下部單元3側。於本實施形態,上部讀取感測器20a及下部讀取感測器20b作為一例構成為密著型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contact image sensor module)。
用紙P於讀取部20中被讀取用紙P之正面及背面之至少一面之圖像後,被位於讀取部20之下游側之排出輥對17夾持,自設置於下部單元3之裝置前面側之排出口18排出。排出輥對17具備排出驅動輥17a與排出從動 輥17b而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饋送輥14、分離輥15、搬送驅動輥16a、及排出驅動輥17a藉由設置於下部單元3內之至少一個驅動源旋轉驅動。
分離輥15如上所述藉由第1驅動源25(圖4)旋轉驅動。又,於本實施形態,搬送驅動輥16a及排出驅動輥17a亦藉由與分離輥15共通之第1驅動源25驅動。饋送輥14藉由與第1驅動源25不同之第2驅動源26驅動。
如圖4所示,第1驅動源25及第2驅動源26之動作藉由控制部19控制,由此,控制饋送輥14、分離輥15、搬送驅動輥16a、及排出驅動輥17a之驅動。換言之,藉由控制部19控制用紙P之進給動作。
於下部單元3,設置有構成為可自排出口18向裝置前面側拉出之排紙托盤5。排紙托盤5可取得收納於下部單元3之底部之狀態(圖1)、與向省略圖示之裝置前面側拉出之狀態。於拉出排紙托盤5之狀態下,可將自排出口18排出之用紙P積載於排紙托盤5上。
再者,如圖3所示,於媒體饋送方向上,於饋送輥14之上游側且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載置區域內,設置有檢測有無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P之第1檢測部21。又,於饋送輥14之下游側、搬送輥對16之下游側、及排出輥對17之下游側,依序設置有第2檢測部22、第3檢測部23、及第4檢測部24。藉由第2檢測部22、第3檢測部23、及第4檢測部24可檢測出媒體饋送方向上之用紙P之位置。又,亦可構成為藉由第2檢測部22、第3檢測 部23、及第4檢測部24之任一者,而檢測出進給之用紙P之偏斜(斜行)。
於本實施形態,第1檢測部21、第2檢測部22、及第3檢測部23、第4檢測部24設置於上述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
又,於本實施形態,第1檢測部21、第2檢測部22、第3檢測部23、及第4檢測部24可使用光感測器,該光感測器具備:發光部(省略圖示),其發出光;及受光部(省略圖示),其接收自上述發光部發出之光之反射光。
於第1檢測部21~第4檢測部24,除上述光感測器以外,亦可使用超音波式感測器,該超音波式感測器具備:發送部,其發送超音波;及接收部,其隔著搬送之用紙而與上述發送部對向設置。又,亦可使用桿式感測器,其以光學式或電性接觸式檢測因搬送之用紙之接觸而動作之機械式桿之移位。
<關於媒體饋送裝置之饋送時之用紙分離> <<分離模式與非分離模式>>
首先,於媒體饋送裝置10中,分離輥15構成為可切換進行用紙P之分離之分離狀態、與不進行用紙P之分離之非分離狀態。而且,於自媒體載置部11饋送用紙P之情形時,控制部19可選擇將分離輥15設為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分離模式、或將分離輥15設為非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非分離模式。
分離輥15之分離狀態與非分離狀態之切換係藉由圖5所示之分離切換機構27進行。分離切換機構27設置於傳遞來自第1驅動源25之動力之動力傳遞機構30。
於圖5表示構成動力傳遞機構30之一部分之第1輪列31。第1輪列31構成為具備:齒輪32;作為分離切換機構27之第1移動齒輪33;齒輪34;齒輪35;第2移動齒輪36;及扭矩限制器41,其於周圍設置有齒。再者,第2移動齒輪36及扭矩限制器41係構成後述之扭矩變更機構40之構成部。
圖5所示之齒輪32連結於搬送輥對16(於圖5中未予以圖示)之搬送驅動輥16a之旋轉軸37,且構成為經由搬送輥對16(以第1驅動源25之動力驅動)自第1驅動源25接受動力。第1輪列31之齒輪32接受之動力經由複數個齒輪而傳遞至分離輥15。
再者,雖省略動力傳遞機構30中之自第1驅動源25至搬送輥對16之傳遞機構,但與第1輪列31同樣,亦可使用由複數個齒輪構成之輪列或皮帶機構等構成。
此處,第1移動齒輪33設置為可於圖5中以實線表示之位置、與圖5中以虛線表示之位置之間沿X軸方向移位。第1移動齒輪33於圖5中以實線表示之位置與齒輪32及齒輪34嚙合而將第1驅動源25(圖4)之驅動力傳遞至分離輥15,從而分離輥15向第2旋轉方向B旋轉。將此狀態稱為進行用紙P之分離之「分離狀態」。
又,第1移動齒輪33於圖5以虛線表示之位置處於未與齒輪32及齒輪34嚙合之狀態,不將第1驅動源25之驅動力傳遞至分離輥15。將該狀態稱為不進行用紙P之分離之「非分離狀態」。於非分離狀態下,分離輥15成為能以較輕之力自由旋轉之狀態。
又,於本實施形態,利用分離切換機構27進行之「分離狀態」與「非分離狀態」之切換,除以手動進行第1移動齒輪33向X軸方向之移動之情形以外,亦可藉由由控制部19控制之未圖示之電磁離合器等之動作而自動進行使第1移動齒輪33向X軸方向移動。再者,亦可設為藉由手動或自動之任一者切換分離切換機構27之構成。
於控制部19控制利用分離切換機構27進行之「分離狀態」與「非分離狀態」之切換之情形時,控制部19基於例如於操作面板7設定之用紙P之種類,決定以分離模式進行饋送或以非分離模式進行饋送。
於如下情形時選擇非分離模式,即,饋送例如若藉由分離輥15進行分離則產生損傷之用紙(如即時照片般表面由複數層構成,且層易被剝離之用紙作為一例)、存摺或護照等冊子體。
藉由根據用紙P之種類,選擇以分離模式進行饋送或以非分離模式進行饋送,而可適當地饋送多種用紙P。
再者,亦可由用戶自身判斷以分離模式進行饋送或以非分離模式進行饋送,並手動進行利用分離切換機構27之「分離狀態」與「非分離狀態」之切換。於此情形時,較佳為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設置有感測器等,其檢測分離切換機構27被設定為分離模式或非分離模式之任一者,且控制部19可掌握分離切換機構27當前處於何種狀態。
或,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即,由用戶使用操作面板7選擇分離模式或非分離模式,且由控制部19進行「分離狀態」與「非分離狀態」之切換。
進而,媒體饋送裝置10於以分離模式進行饋送之情形時,如上所述構成為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饋送時之條件係指用紙之種類、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張數等對分離性具有影響之全部條件之至少一個或複數個之組合。
作為分離模式之分離設定,包含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
於此情形時,作為變更對象,亦可將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上述限制扭矩之全部設為對象,亦可將上述按壓荷重與上述限制扭矩之兩者設為對象,亦可將上述旋轉速度與上述限制扭矩之兩者設為對象,亦可將上述按壓荷重與上述旋轉速度之兩者設為對象。
以下,對分離模式之具體之分離設定進行說明。再者,關於用於變更分離設定之各種變更機構中之扭矩變更機構40及荷重變更機構60,於說明分離設定之具體例後進行說明。
<關於分離模式之分離設定> <<分離設定W1>>
分離設定W1係根據饋送時之條件中用紙之厚度之不同而變更之設定。
分離設定W1於媒體饋送裝置10中,於分離厚度較第1用紙(第1媒體)相對較薄之第2用紙(第2媒體)時,與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相比抑制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
即,分離相對來說較薄(以下,簡稱為較薄)之第2用紙時,較分離比第2用紙相對較厚(以下,簡稱為較厚)之第1用紙之情形時,進行使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減少,使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放慢,及使限制扭矩減小之至少一者。再者,作為第1用紙,可舉出例如A4、A3、B5、B4等定型尺寸之普通紙。
利用分離輥15之用紙之分離通常可藉由使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之分離阻力於某種程度上變大而確實地進行。此處所言之「分離阻力」係由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之該等之組合所決定者,例如若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增大,則分離阻力變大,若將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設為高速,則分離阻力變大,若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提高,則分離阻力變大。
但,較薄之第2用紙具有剛性較低之傾向,若上述分離阻力過大,則有第2用紙破損或產生褶皺之虞。
於分離第2用紙(較薄)時,藉由與分離第1用紙(較厚)之情形相比抑制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可使分離第2用紙(較薄)之情形之分離阻力小於分離第1用紙(較厚)之情形。因此,可降低藉由分離輥15之分離而於較薄之第2用紙產生破損或褶皺等損傷之虞。
再者,於分離第2用紙時,與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相比亦可抑制按壓荷重、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之三者全部,亦可選擇抑制其中一者或兩者。
<<分離設定W2>>
接下來,分離設定W2係根據饋送時之條件中用紙之摩擦力之不同而變更之設定。此處所言之用紙之摩擦力設為與用紙彼此之摩擦力同義。
分離設定W2於媒體饋送裝置10中,於分離摩擦力較第1用紙(第1媒體)相對較高之第2用紙(第2媒體)時,與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
即,於分離第2用紙時,較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進行使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增加、使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提昇、使限制扭矩提高之至少一者。
於分離摩擦力較高之用紙之情形時,若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間之分離阻力較小則有無法分離,從而無法藉由饋送輥14進行饋送,成為無饋送之狀態之虞。作為摩擦力較高之用紙,作為一例,舉出於印刷面具有塗層之照片用紙等。對此,不具有塗層之普通紙之摩擦力相對較低。
此處,於分離較摩擦力相對較低(以下,稱為低摩擦)之第1用紙而摩擦力相對較高(以下,稱為高摩擦)之第2用紙時,因與分離第1用紙(低摩擦)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故於分離高摩擦之第2用紙時,可較分離低摩擦之第1用紙之情形增大分離輥15之分離阻力而提高分離性能。由此,可更確實地進行摩擦力較高之第2用紙,即難以分離之用紙之分離。
於此情形時,於分離第2用紙時,與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相比亦可增加按壓荷重、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之三者全部,亦可選擇增加其中一者或兩者。
<<分離設定W3>>
接下來,分離設定W3係根據饋送時之條件中用紙之厚度之不同而變更之設定。
分離設定W3於媒體饋送裝置10中,於分離厚度較第1用紙(第1媒體)相對較厚之第2用紙(第2媒體)時,與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相比增加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
即,於分離相對而言較厚(以下,簡稱為較厚)之第2用紙時,較分離比第2用紙相對較薄(以下,簡稱為薄)之第1用紙之情形時,使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增加。
若被饋送之用紙之厚度較厚,則用紙難以進入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有藉由饋送輥14無法饋送用紙而成為無饋送之狀態之情形。
因此,於分離厚度較第1用紙相對較厚之第2用紙時,藉由與分離第1用紙(較薄)之情形相比增加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可使第2用紙牢固地夾持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由此,可提高饋送輥14之饋送性。藉此,可降低厚度較厚之第2用紙之無饋送之虞。
如上所述,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變更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而成為不同之分離設定,藉此可對更多種類之用紙進行適當之分離。
參照圖8,彙總以分離模式分離並饋送用紙之情形。
分離模式開始後,根據用紙饋送時之條件選擇分離設定(步驟S1)。於選擇分離設定W1(被分離之用紙係較第1用紙相對較薄之第2用紙)之情形時,較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抑制按壓荷重、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之任一者(步驟S2)。
於選擇分離設定W2(被分離之用紙係摩擦力較第1用紙相對較高之第2用紙)之情形時,較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增加按壓荷重、旋轉速度、及限制扭矩之任一者(步驟S3)。
選擇分離設定W3(被分離之用紙係較第1用紙相對較厚之第2用紙)之情形時,較分離第1用紙之情形更增加按壓荷重(步驟S4)。
根據各分離設定而變更按壓荷重、旋轉速度、限制扭矩之任一者後,一面進行利用分離輥15之分離一面饋送用紙(第2用紙)。
作為根據用紙饋送時之條件之分離設定,亦可設定分離設定W1~分離設定W3以外。
根據饋送時之條件之分離輥15之分離設定可設為如下構成,即,例如藉由用戶使用操作面板7將用紙P之種類輸入至掃描儀1,而由控制部19自動選擇。
又,可設為如下構成,即,控制部19具備以特定之分離設定(例如上述分離設定W1~W3)進行分離之模式,藉由用戶判斷與用紙P之種類對應之分離設定,且用戶使用操作面板7進行輸入,可對控制部19指示以分離設定W1~W3中之任一分離設定進行分離。
又,可設為如下構成,即,控制部19可基於例如於饋送輥14與搬送 輥對16之間檢測用紙P之第2檢測部22或疊送檢測部28(均參照圖3)之先行饋送之用紙P1之檢測結果,決定對繼先行用紙P1之後饋送之後續用紙P2…之分離設定。
例如,於開始饋送輥14之饋送後、經過特定時間後、或驅動饋送輥14特定量後,於第2檢測部22(圖3)未檢測出先行用紙P1之情形時,認為產生先行用紙P1之無饋送。於該種情形時,控制部19對再饋送之先行用紙P1或後續用紙P2執行上述分離設定W3之分離模式。
又,於先行用紙P1之饋送時,於藉由疊送檢測部28(圖3)檢測出疊送之情形時,認為先行用紙P1及與先行用紙P1一起被疊送之後續用紙P2係摩擦力較高之媒體。於此情形時,控制部19對再饋送之先行用紙P1或後續用紙P2執行上述分離設定W2之分離模式。
如此,可設為如下構成,即,首先反饋錯誤之分離模式之分離設定之條件,控制部19根據反饋決定接下來進行之分離模式之分離設定。
<<分離輥之其他構成>>
分離輥15亦可構成為可藉由第1驅動源25而向第1旋轉方向A(圖3)旋轉驅動。第1旋轉方向A係分離輥15將用紙P向下游側(+Y方向側)進給之旋轉方向。
此處,例如,於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P之張數較多之情形時,如圖6之上圖所示,若用紙P之前端於Y軸方向對齊,則用紙P之前端難以進入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有產生無饋送之情形。
又,若維持圖6之上圖般之狀態使分離輥15向分離輥15分離用紙之方向即第2旋轉方向B旋轉,則有積載之用紙P中上側之用紙捲曲之情形。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控制部19於開始饋送輥14之饋送後且執行分離模式前,將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旋轉驅動特定旋轉量。再者,於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旋轉之期間,亦驅動饋送輥14。
如圖6之上圖所示,若自複數張用紙P之前端於Y軸方向對齊之狀態,一面使饋送輥14向饋送方向旋轉,一面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旋轉,則如圖6之中圖所示,成為複數張用紙P之前端偏移而分離之狀態。
自該狀態,若維持饋送輥14向饋送方向之旋轉,使分離輥15向第2旋轉方向B旋轉,則如圖6之下圖所示,最下方(最靠近媒體載置部11側)之用紙P之前端易進入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間,可使用紙P確實地夾持於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因此,可減低產生上述之無饋送或用紙捲曲之不良情況之虞。
再者,於分離模式之執行前將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旋轉驅動之動作無需於進行分離模式之情形時始終進行,例如,亦可設置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用紙P之張數檢測部,僅於檢測出特定以上之張數之用紙P載置於媒體載置部11之情形執行。
接下來,對變更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之變更機構40、變更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之荷重變更機構60進行說明。再者,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之 變更如上所述,作為「速度變更機構」之控制部19藉由控制驅動分離輥15之第1驅動源25(圖4)之驅動而進行。
<關於扭矩變更機構>
以下,參照圖5及圖7,對變更扭矩限制器41之限制扭矩之扭矩變更機構40進行說明。
扭矩限制器41如圖5及圖7所示,具備第1扭矩限制器42與第2扭矩限制器43而構成。於本實施形態,第1扭矩限制器42與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各者之性能(空轉扭矩)相同。將各者之空轉扭矩設為T1。
於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各者之外周形成有齒輪之齒,構成動力傳遞機構30之第1輪列31之一部分。
換言之,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設置於圖5所示之動力傳遞機構30所包含之齒輪。
而且,扭矩變更機構40具備切換部46而構成,該切換部46切換對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中之一者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圖7之上圖)、與對兩者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圖7之下圖)。
更具體而言,圖5所示之動力傳遞機構30所包含之第2移動齒輪36構成切換部46。
第2移動齒輪36構成為可沿裝置寬度方向,即X軸方向滑動移動。於圖5表示以實線表示之第2移動齒輪36位於-X方向側之狀態,且表示以虛 線表示之第2移動齒輪36位於+X方向之狀態。
而且,於第2移動齒輪36位於-X方向側之情形(於圖5為實線)時,第2移動齒輪36成為僅與作為扭矩限制器41之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中之第2扭矩限制器43嚙合之狀態(圖7之上圖),從而成為對另一者(第1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
於此狀態下之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僅包含第2扭矩限制器43之空轉扭矩T1,不包含第1扭矩限制器42之空轉扭矩T1。
又,於第2移動齒輪36位於+X方向側之情形(於圖5為虛線)時,第2移動齒輪36成為與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兩者嚙合之狀態(圖7之下圖),從而成為對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兩者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
於此狀態下之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包含第1扭矩限制器42之空轉扭矩T1、與第2扭矩限制器43之空轉扭矩T1之兩者。
藉由以上之扭矩變更機構40之構成,可變更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切換部46之第2移動齒輪36如圖7所示,被可旋轉地保持於齒輪固持器44。於齒輪固持器44設置有抓持部45,抓持部45如圖1及圖2所示自上部單元4露出。用戶藉由使抓持部45於X軸方向滑動,可容易變更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
又,作為切換部46之第2移動齒輪36之向X方向之移動,即限制扭矩之切換除如上所述設為以手動進行之構成以外,亦可藉由電磁離合器等進 行第2移動齒輪36之向X方向之移動,而藉由控制部19控制。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雖將第1扭矩限制器42之空轉扭矩與第2扭矩限制器43之空轉扭矩設為同一T1,但亦可設為不同之扭矩(T1與T2)。
於此情形時,若構成如以下,則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之變更之範圍變寬。
即,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扭矩變更機構40具備空轉扭矩T1之第1扭矩限制器42、及與第1扭矩限制器42之空轉扭矩不同之空轉扭矩T2之第2扭矩限制器43,切換作為切換部46之第2移動齒輪36僅與第2扭矩限制器43嚙合(圖7之上圖)而對第2扭矩限制器43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及作為切換部46之第2移動齒輪36僅與第1扭矩限制器42嚙合(省略圖示)而對第1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
換言之,扭矩變更機構40具備切換部46而構成,該切換部46切換於第1扭矩限制器42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及於第2扭矩限制器43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
藉由以上構成,可容易地於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僅包含T1之狀態、及僅包含T2之狀態之間變更。進而,如上所述,若將第2移動齒輪36設為與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兩者嚙合之狀態(圖7之下圖),則成為對第1扭矩限制器42及第2扭矩限制器43之兩者施加旋轉扭矩之狀態,而亦可成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包含T1與T2兩者之狀態。
<關於荷重變更機構>
以下,參照圖9對變更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之荷重變更機構60進行說明。
荷重變更機構60為如下構成,即,具備按壓彈簧62,該按壓彈簧62配置於彈簧支持部61與分離輥15之間,將分離輥15向饋送輥14按壓,藉由使彈簧支持部61移動而變更按壓彈簧62之彈簧長L,從而變更分離輥15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
更具體而言,分離輥15被可旋轉地支持於輥保持部63,按壓彈簧62接觸於輥保持部63。即,按壓彈簧62經由輥保持部63將分離輥15向饋送輥14按壓。
輥保持部63具有擺動軸64,其以使保持之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
於彈簧支持部61之上方設置有偏心凸輪65,且構成為藉由偏心凸輪65以旋轉軸66為中心旋轉而彈簧支持部61沿Z軸方向移動。
於偏心凸輪65,當與旋轉軸66之距離最近之外周之部位65a接觸於彈簧支持部61時(圖9之左圖),彈簧支持部61位於最+Z方向側。讓而且,按壓彈簧62之彈簧長L成為最長之L1,此時之按壓荷重K成為最小之按壓荷重L1。
另一方面,於偏心凸輪65,當與旋轉軸66之距離最遠之外周之部位65b接觸於彈簧支持部61時(圖9之右圖),彈簧支持部61位於最-Z方向側。 而且,按壓彈簧62之彈簧長L成為最短之L2,此時之按壓荷重K成為最大之按壓荷重K2。
藉由偏心凸緣65旋轉,可於按壓荷重K1與按壓荷重K2之間變更按壓荷重K。
偏心凸輪65構成為自未圖示之驅動源接受動力而旋轉,控制部19控制上述驅動源(未圖示)之旋轉,從而控制偏心凸輪65之旋轉。
換言之,控制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之控制部19控制荷重變更機構60或扭矩變更機構40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形態,為荷重變更機構60)。
藉此,可自動變更分離輥15之旋轉速度、與離輥15之按壓荷重。
於本實施形態,限制扭矩T由用戶以手動操作扭矩變更機構40而變更,但亦可設為控制部19控制扭矩變更機構40之動作之構成。因此,可自動進行進行分離模式時之對應於饋送條件之分離設定之變更。
<關於扭矩變更機構之其他例> <<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
主要參照圖10及圖11,對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扭矩變更機構50進行。
圖10及圖11所示之扭矩變更機構50於在對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圖3)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分離輥15向第1旋轉方向A空轉之扭矩限制器51、與分離輥15之間具備動力傳遞機構52,且動力傳遞機構52具備:第1動力傳遞路徑53(圖11之左圖);第2動力傳遞路 徑54(圖11之右圖),其與第1動力傳遞路徑53之減速比不同;及作為「切換機構」之移動齒輪55,其切換第1動力傳遞路徑53與第2動力傳遞路徑54。
以下,對扭矩變更機構50之構成進行更具體地說明。
扭矩限制器51設置於齒輪70。第1驅動源25(圖4)之動力藉由未圖示之輪列等動力傳遞機構傳遞至扭矩限制器51之軸51a。
如圖10所示,自設置有扭矩限制器51之齒輪70至分離輥15之動力傳遞機構52具備移動齒輪55、第1齒輪56、第2齒輪57、第3齒輪58、第4齒輪59(參照圖11)、設置於第4齒輪59之旋轉軸71、及設置於旋轉軸71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之間之輪列72。
移動齒輪55構成為可沿X軸方向移動,可切換如圖11之左圖所示與第1齒輪56嚙合之第1狀態、與如圖11之右圖所示與第3齒輪58嚙合之第2狀態。
移動齒輪55與第1齒輪56嚙合之情形之減速比(按移動齒輪55→第1齒輪56→第2齒輪57→第3齒輪58→第4齒輪59之順序傳遞動力之情形之減速比)、及移動齒輪55與第3齒輪58嚙合之情形之減速比(按移動齒輪55→第3齒輪58→第4齒輪59之順序傳遞動力之情形之減速比)係彼此減速比不同之構成。
更詳細而言,於第1狀態(圖11之左圖),齒輪70之動力(旋轉)依序傳遞至移動齒輪55、第1齒輪56、第2齒輪57、第3齒輪58、第4齒輪59、旋轉軸71、輪列72、旋轉軸15a、及分離輥15。該動力傳遞路徑係第1動力 傳遞路徑53。
於第2狀態(圖11之右圖),齒輪70之動力(旋轉)依序傳遞至移動齒輪55、第3齒輪58、第4齒輪59、旋轉軸71、輪列72、旋轉軸15a、及分離輥15。該動力傳遞路徑係第2動力傳遞路徑54。
於第1動力傳遞路徑53(圖11之左圖)與第2動力傳遞路徑54(圖11之右圖),減速比不同(如此般構成)。藉此,藉由第1動力傳遞路徑53傳遞動力之情形之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1、與藉由第2動力傳遞路徑54傳遞動力之情形之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T2不同。
因此,使作為「切換機構」之移動齒輪55沿X軸方向移動,切換第1動力傳遞路徑53(圖11之左圖)與第2動力傳遞路徑54(圖11之右圖),藉此可將分離輥15之限制扭矩自T1切換為T2,或自T2切換為T1。
再者,使移動齒輪55沿X軸方向移動而進行之第1動力傳遞53與第2動力傳遞路徑54之切換亦可為以手動進行之構成,或藉由控制部19之控制以自動進行之構成之任一者。
<<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
主要參照圖12及圖13,對扭矩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扭矩變更機構80進行說明。
圖12所示之扭矩變更機構80具備設置為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同軸之齒輪81及扭矩限制器83。而且,扭矩限制器83為於使齒輪81正轉之情 形、與逆轉之情形切換性能(空轉扭矩)之構成。扭矩限制器83如圖13所示,於內部具備螺旋彈簧87。
以下,對扭矩變更機構80之構成進行更具體說明。
圖12之上圖、及圖13之上圖表示使齒輪81向箭頭C方向旋轉之狀態。又,圖12之下圖、及圖13之下圖表示使齒輪81向箭頭D方向旋轉之狀態。
扭矩變更機構80於使齒輪81向箭頭C方向旋轉之情形(圖12之上圖、及圖13之上圖)時,成為連結扭矩限制器83之本體86、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側之連結部84,且連結扭矩限制器83之軸82、與齒輪81側之連結部85之第1狀態。
又,扭矩變更機構80於使齒輪81向箭頭D方向旋轉之情形(圖12之下圖、及圖13之下圖)時,成為連結扭矩限制器83之本體86、與齒輪81側之連結部85,且連接扭矩限制器83之軸82、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側之連結部84之第2狀態。
而且,構成為藉由切換上述第1狀態、上述第2狀態,而改變扭矩限制器83之螺旋彈簧87之直徑。
若螺旋彈簧87之直徑改變,則螺旋彈簧87與本體86間之摩擦力改變,故可改變作為扭矩限制器83之性能(空轉扭矩)。
<關於荷重變更機構之其他例> <<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1>>
參照圖14,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荷重變更機構90進行說明。
荷重變更機構90之特徵在於為如下構成,即,具備作為「第1按壓部」之第1螺旋彈簧91、及作為與第1螺旋彈簧91之按壓力不同之「第2按壓部」之第2螺旋彈簧92,且該荷重變更機構90藉由將分離輥15向饋送輥14按壓之彈簧(按壓部)於第1螺旋彈簧91與第2螺旋彈簧92之間切換,而變更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第1螺旋彈簧91與第2螺旋彈簧92係彈簧常數不同之彈簧。
第1螺旋彈簧91及第2螺旋彈簧92接觸於保持分離輥15之輥保持部63,並經由輥保持部63按壓分離輥15。
圖14之上圖表示第1螺旋彈簧91接觸於輥保持部63而按壓分離輥15之狀態。圖14之下圖表示第2螺旋彈簧92接觸於輥保持部63而按壓分離輥15之狀態。
按壓分離輥15之彈簧之切換可使用例如齒條與小齒輪機構93而進行。例如,於圖14,若使小齒輪94向箭頭E方向旋轉,則第1螺旋彈簧91下降,第2螺旋彈簧92上升。相反地,若使小齒輪94向箭頭F方向旋轉,則第1螺旋彈簧91上升,第2螺旋彈簧92下降。
藉由第1螺旋彈簧91按壓分離輥15之情形之按壓荷重K係K1,藉由第2螺旋彈簧92按壓分離輥15之情形之按壓荷重K係K2。
藉由以上之荷重變更機構90,亦可於按壓荷重K1與按壓荷重K2之間變更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
<<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2>>
參照圖15,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荷重變更機構100進行說明。
媒體饋送裝置10具備:輥保持部101,其將分離輥15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102;及按壓彈簧103,其作為「按壓部」而經由輥保持部101將分離輥15向饋送輥14按壓。
而且,荷重變更機構100係藉由使擺動軸102之位置移動,而變更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之構成。
擺動軸102構成為可於圖15之左圖所示之位置α、與圖15之右圖所示之位置β之間移位。
若擺動軸102之位置改變,則由分離輥15與饋送輥14之夾持位置N上之切線、與連結擺動軸102之中心與夾持位置N之線段而形成之角度θ改變。
按壓彈簧103之按壓力根據角度θ,分解為箭頭a、箭頭b、及箭頭c。角度θ越小則對夾持位置N上之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箭頭c)越大。
擺動軸102位於圖15之左圖所示之位置α時之角度θ係θ1,將此時之按壓荷重K設為K1。又,擺動軸102位於圖15之右圖所示之位置β時之角度θ係θ2,將此時之按壓荷重K設為K2。
角度θ係θ1<θ2,因此,按壓荷重K為K1>K2。
藉由以上之荷重變更機構100,可於按壓荷重K1與按壓荷重K2之間 變更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
<<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3>>
參照圖16,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荷重變更機構110進行說明。
媒體饋送裝置10具備:輥保持部111,其將分離輥15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112;及按壓彈簧113,其作為「按壓部」經由輥保持部111將分離輥15向饋送輥14按壓。
而且,荷重變更機構110具備移位構件115,其藉由與輥保持部111抵接而抗著按壓彈簧113之按壓力來限制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之位置,可於分離輥15對饋送14之位置變化之方向移位。
於圖16,移位構件115構成為藉由與移位構件115一體地設置之齒條部116、及與齒條部116嚙合之小齒輪117而沿Z軸方向移位。若小齒輪117向箭頭G方向旋轉,則移位構件115向上方(+Z方向)移位,若小齒輪117向箭頭H方向旋轉,則移位構件115向下方(-Z方向)移位。
移位構件115自下方接觸於設置於輥保持部111之抵接部114,限制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之位置。
移位構件115若向上方,即向與按壓彈簧113之按壓力抵抗之方向移位,則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減少。若使向上方移位之移位構件115向下方返回,則按壓荷重K增加。
藉由以上之荷重變更機構110,可容易變更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 之按壓荷重K。
<<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4>>
參照圖17,對荷重變更機構之變更例即荷重變更機構120進行說明。
於媒體饋送裝置10設置有動力傳遞機構30A,其傳遞來自驅動分離輥15之第1驅動源25(於圖17中未予以圖示,參照圖4)之動力。
動力傳遞機構30A包含:第1齒輪121,其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一體地設置;第2齒輪122,其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一體地設置,且與第1齒輪121之減速比不同;及切換齒輪125,其可移位至將第1驅動源25之動力傳遞至第1齒輪121之第1位置M1(圖17之左圖)、與將第1驅動源25之動力傳遞至第2齒輪122之第2位置M2(圖17之右圖)。
作為一例,第1齒輪121之減速比R1設定為相對低於第2齒輪122之減速比R2(R1<R2)。
再者,於圖17省略記述之自第1驅動源25至切換齒輪125之動力傳遞機構可使用藉由複數個齒輪構成之輪列或皮帶機構等而構成。
而且,荷重變更機構120係藉由於第1位置M1(圖17之左圖)與第2位置M2(圖17之右圖)之間切換切換齒輪125,而變更分離輥15相對於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之構成。
於藉由動力傳遞機構30A將來自第1驅動源25之動力傳遞至分離輥15,而使分離輥15向第2旋轉方向B旋轉之情形時,與分離輥15之旋轉軸15a一體地設置之齒輪之減速比越高,藉由分離輥15之驅動而對分離輥15施加之抬升力(向分離輥15自饋送輥14遠離之方向施加之力)有越增大之傾 向。若上述抬升力增大,則分離輥15之按壓荷重減少。
因此,若切換齒輪125配置於第2位置M2,則經由較高減速比R2之第2齒輪122對旋轉軸15a傳遞動力之圖17之右圖之狀態之按壓荷重K2,較切換齒輪125配置於第1位置M1而經由較低減速比R1之第1齒輪121對旋轉軸15a傳遞動力之圖17之左圖之狀態之按壓荷重K1小(K1>K2)。
於該荷重變更機構120,藉由於第1位置M1與第2位置M2之間對切換齒輪125之位置進行切換,而可於按壓荷重K1與按壓荷重K2之間變更分離輥15對饋送輥14之按壓荷重K。
再者,控制部19於針對每一用紙類別切換饋送控制(包含上述分離設定)之情形時,用戶之用紙類別之選擇即饋送控制之選擇亦可為於操作面板7具備之顯示部展開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經由該UI讓用戶選擇,亦可於設置有操作面板7之裝置前面,設置有選擇用紙類別之硬開關。該硬開關亦可與例如電源按鈕一起配置。藉由設置此種硬開關,用戶無需打開選單畫面等而可直接進行用紙類別之選擇。又,該硬開關除用紙類別之選擇以外,亦可設定為作為掃描儀之執行按鈕發揮功能。
具體而言,作為例如用紙類別,可選擇「文件」、「普通照片」、「全景照片」、「即時照片」該等四種用紙。於此情形時,上述硬開關針對每一用紙類別設置,於裝置前面合計設置有四個硬開關(用紙類別選擇用之硬開關)。再者,即時照片係例如寶麗來(寶麗來公司之登錄商標)照片般由複數層構成之照片,即為若將分離輥15設為分離狀態進行分離則有層分離而 產生損傷之虞之照片。因此,於為即時照片之情形時,作為饋送控制較佳為將上述分離切換機構27(圖5)設為不進行分離之「非分離狀態」,於此外之用紙類別之情形時,作為饋送控制較佳為設為上述「分離狀態」。
而且,若對應於各硬開關進行與用紙類別對應之分離設定,則可進行適當之分離。又,由於饋送控制不僅包含分離設定,亦包含使用疊送檢測部28(圖3)之疊送檢測、或卡紙檢測等,故若將該等設定切換為對應於用紙類別者,則可實現更適當之搬送。
此外,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可於專利申請範圍記述之發明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該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例如,於上述說明之媒體饋送裝置10不僅搭載於圖像讀取裝置,亦可搭載於其他裝置。作為一例,亦可設置於對搬送之用紙(媒體)進行記錄之記錄裝置。
2017年12月26日提交之日本專利申請案No.2017-248839與2018年9月27日提交之日本專利申請案No.2018-181433之全部揭示公開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S1~S5‧‧‧步驟

Claims (19)

  1. 一種媒體饋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及荷重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並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按壓荷重、與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2. 一種媒體饋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 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荷重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分離輥對上述饋送輥之按壓荷重;速度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及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並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3. 一種媒體饋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媒體載置部,其載置媒體;饋送輥,其自上述媒體載置部饋送上述媒體;分離輥,其為於與上述饋送輥之間夾持上述媒體而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輥,且被向與將媒體向下游側進給之第1旋轉方向相反之第2旋轉方向賦予來自驅動源之驅動扭矩;及扭矩限制器,其於對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施加之旋轉扭矩超過特定之扭矩上限值即限制扭矩之情形時,使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空轉;且該媒體饋送裝置具有:扭矩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限制扭矩;及速度變更機構,其改變上述驅動源之旋轉速度;並且可根據饋送時之條件而變更分離設定地構成,該分離設定係包含上 述旋轉速度、與上述限制扭矩而構成。
  4.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第1按壓部、及與上述第1按壓部之按壓力不同之第2按壓部,且為如下構成,即:藉由於上述第1按壓部與上述第2按壓部之間切換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之按壓部,而變更上述按壓荷重。
  5.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按壓彈簧,該按壓彈簧配置於彈簧支持部與上述分離輥之間,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該荷重變更機構為如下構成,即,藉由使上述彈簧支持部移動而變更上述按壓彈簧之彈簧長,而變更上述按壓荷重。
  6.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具備:輥保持部,其將上述分離輥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及按壓部,其經由上述輥保持部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係藉由使上述擺動軸之位置移動而變更上述按壓荷重之構成。
  7.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具備:輥保持部,其將上述分離輥可旋轉地保持,並且具有以使保持之分 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接近/遠離之方式擺動之擺動軸;及按壓部,其經由上述輥保持部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饋送輥按壓;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具備移位構件,該移位構件藉由與上述輥保持部抵接而抗著上述按壓部之按壓力來限制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之位置,並且可向上述分離輥相對於上述饋送輥之位置變化之方向移位。
  8.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具備:動力傳遞機構,其傳遞來自上述驅動源之動力;且上述動力傳遞機構包含:第1齒輪,其與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一體地設置;第2齒輪,其與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一體地設置,且與上述第1齒輪之減速比不同;及切換齒輪,其可移位至將上述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上述第1齒輪之第1位置、及將上述驅動源之動力傳遞至上述第2齒輪之第2位置;且上述荷重變更機構係藉由於上述第1位置與上述第2位置之間切換上述切換齒輪而變更上述按壓荷重之構成。
  9. 如請求項1或2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厚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
  10. 如請求項1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作為上述扭矩限制器,具備第1扭矩限制器、及與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之空轉扭矩不同之第2扭矩限制器, 上述扭矩變更機構具備切換部而構成,該切換部切換對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與對上述第2扭矩限制器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
  11. 如請求項1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作為上述扭矩限制器,具備第1扭矩限制器與第2扭矩限制器,上述扭矩變更機構具備切換部而構成,該切換部切換對上述第1扭矩限制器及上述第2扭矩限制器中之一者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與對兩者施加上述旋轉扭矩之狀態。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於上述扭矩限制器與上述分離輥之間具備動力傳遞機構,且上述動力傳遞機構具備:第1動力傳遞路徑;第2動力傳遞路徑,其與上述第1動力傳遞路徑之減速比不同;及切換機構,其切換上述第1動力傳遞路徑與上述第2動力傳遞路徑。
  13. 如請求項1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作為上述速度變更機構控制上述驅動源。
  14. 如請求項13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荷重變更機構或上述扭矩變更機構之至少一者。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上述分離輥可切換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分離狀態、與不進行上述媒體之分離之非分離狀態,上述控制部可根據饋送之上述媒體之種類,選擇將上述分離輥設為上述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分離模式、或將上述分離輥設為上述非分離狀態而進行饋送之非分離模式。
  16. 如請求項15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可藉由上述驅動源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旋轉驅動,上述控制部於上述分離模式之執行前,將上述分離輥向上述第1旋轉方向旋轉驅動特定之旋轉量。
  17. 如請求項1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於分離厚度較第1媒體相對較薄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抑制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
  18. 如請求項1之媒體饋送裝置,其中於分離摩擦力較第1媒體相對較高之第2媒體時,與分離上述第1媒體之情形相比增加上述按壓荷重、上述旋轉速度、及上述限制扭矩之至少一者。
  19.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媒體;及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8中任一項記述之媒體饋送裝置,其向上述讀取部饋送上述媒體。
TW107146582A 2017-12-26 2018-12-22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TWI680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839 2017-12-26
JP2017-248839 2017-12-26
JP2018181433A JP7147421B2 (ja) 2017-12-26 2018-09-27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181433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670A TW201927670A (zh) 2019-07-16
TWI680932B true TWI680932B (zh) 2020-01-01

Family

ID=6730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6582A TWI680932B (zh) 2017-12-26 2018-12-22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47421B2 (zh)
TW (1) TWI680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8137B2 (ja) 2019-12-19 2023-08-16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JP6775661B1 (ja) 2019-12-19 2020-10-28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775662B1 (ja) * 2019-12-19 2020-10-28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39499B2 (ja) * 2019-12-23 2024-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6758528B1 (ja) 2020-06-18 2020-09-23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WO2023145023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0765A1 (en) * 1999-12-28 2001-09-13 Takao Araki Pressing force adjustable roller unit, transport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nd supply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20074712A1 (en) * 2000-12-18 2002-06-20 Takashi Yano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it
US20090160119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2012015355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2011A (ja) 1999-07-09 2001-01-26 Pfu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JP2001213539A (ja) 2000-02-02 2001-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2002992A (ja) 2000-06-16 2002-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2007137645A (ja) 2005-11-22 2007-06-07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JP6372464B2 (ja) 2015-10-07 2018-08-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0765A1 (en) * 1999-12-28 2001-09-13 Takao Araki Pressing force adjustable roller unit, transport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nd supply system of sheet member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20074712A1 (en) * 2000-12-18 2002-06-20 Takashi Yano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it
US20090160119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20120153558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16383A (ja) 2019-07-18
JP7147421B2 (ja) 2022-10-05
TW201927670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0932B (zh)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JP7347613B2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29703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JP624309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読取装置
JP588646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58746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JPH0885641A (ja) シート分離装置
US11524856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CN109587368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7081374B2 (ja)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01116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4306688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11597617B2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feeding method
JP2002002992A (ja) 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596508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729449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050177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1155309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23008521A1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2311195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307560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532897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2302076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2302076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22077929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