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0638A -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0638A
CN109850638A CN201811355092.XA CN201811355092A CN109850638A CN 109850638 A CN109850638 A CN 109850638A CN 201811355092 A CN201811355092 A CN 201811355092A CN 109850638 A CN109850638 A CN 109850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evice
conveyer belt
suction
suction hol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50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0638B (zh
Inventor
林亚己夫
城岸利行
大西宽行
市川智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50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0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吸附输送拉链等印刷介质、并且能够将墨水雾从空气中高效地去除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输送装置(30)具备输送带(31A、31B)和吸附引导件(32)。在输送带(31A、31B)上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对拉链(5)进行吸引的多个吸附孔(311)。在吸附引导件(32)上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其对输送带(31A、31B)进行吸引;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其相对于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配置于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单通(single pass)方式的喷墨印刷机中对印刷介质进行吸附同时进行带输送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单通方式的喷墨印刷机:从记录头向被输送带吸附输送的记录介质(印刷介质)喷出墨水(参照专利文献1)。
在输送带设置有:介质吸附区域,其沿其输送方向形成有记录介质吸附用的多个第1孔;和雾吸引区域,其形成有对由从记录头喷出来的墨水产生的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吸引的多个第2孔。在多个第1孔和多个第2孔中利用减压装置形成朝向输送带的内侧通过的空气的流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375号公报
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印刷机中,介质吸附区域和雾吸引区域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记录介质被限于收纳于介质吸附区域的长度尺寸的记录介质,在例如记录介质是拉链等的长度尺寸大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有可能从介质吸附区域沿输送方向超出而无法恰当地对其进行吸附。
为了应对这样的拉链,考虑不使介质吸附区域和雾吸引区域沿输送方向并列配置,而在相对于介质吸附区域而言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吸引墨水雾。不过,在该情况下,位于介质吸附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墨水雾被从该宽度方向两侧吸引而退开,因此,位于中央部分的墨水雾有可能未被吸引而残留,附着于输送带、记录介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附输送拉链等印刷介质、并且能够将墨水雾从空气中高效地去除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将印刷介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带和支承所述输送带的支承部件,在所述输送带上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对印刷介质进行吸引的多个吸附孔,在所述支承部件上沿着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引孔,其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吸引;和多个第二吸引孔,其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配置于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通过利用吸引装置等从与支承输送带的支承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对支承部件赋予吸引力,从而经由支承部件的第一吸引孔和输送带的多个吸附孔对印刷介质进行吸引,将该印刷介质吸附支承于输送带。此时,多个吸附孔沿着输送方向形成,因此,即使印刷介质是拉链,也能够对其进行吸附支承而输送。
并且,能够从多个第二吸引孔对从印刷头朝向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的印刷介质喷出墨水之际产生的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吸引。具体而言,通过上述的吸引装置的工作,从位于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多个第二吸引孔对吸附引导件的支承面侧的空气进行吸引,由此,在印刷介质或者输送带与印刷头之间的空间产生沿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朝向第二吸引孔侧的空气的流动,能够利用该空气的流动从多个第二吸引孔对所述空间中的墨水雾进行吸引,如此一来,能够将墨水雾从空气中高效地去除。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件具备供所述输送带配置的带引导槽,所述第一吸引孔在所述带引导槽的底面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对被带引导槽引导的输送带的内周面进行吸引,能够提高输送带的输送精度。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第一吸引孔的开口与输送带的吸附孔容易地对位,由此,能够对载置于输送带的印刷介质效率良好地进行吸引并吸附支承。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吸引孔相对于所述带引导槽隔着分隔片部而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对由第一吸引孔进行的带引导槽侧的吸引产生影响地进行基于第二吸引孔的吸引,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墨水雾。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引孔和所述第二吸引孔由沿输送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沿着输送方向的大的区域对输送带、墨水雾进行吸引。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带设置有两列,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形成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配置于所述两列输送带之间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印刷介质是拉链的情况下,能够在通过两列输送带吸附支承着该拉链的两带部的状态下,将链牙(element)配置于位于两列输送带之间的凹槽。由此,能够构成为了对拉链进行吸附支承并输送而特殊化的输送装置。
另外,如前所述,通过从第二吸引孔对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吸引,能够减少墨水雾向输送带、拉链的附着。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在相对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而言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朝向所述一侧喷出空气的鼓风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由鼓风机进行的空气的喷出来辅助基于来自第二吸引孔的吸引的空气的流动的形成。由此,能够将墨水雾更高效地从空气中去除。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以能够在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上开闭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开闭板。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开闭板开闭移动,能够对设为开口状态的多个第二吸引孔的孔数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多个第二吸引孔处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承部件中的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的吸引区域配置有过滤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过滤器对由第二吸引孔吸引的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回收。另外,如果准备了网眼的粗细不同的多个过滤器,则能够通过适当选择多个过滤器并配置于所述吸引区域,而适当调整对空气中的墨水雾的吸引力。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墨水的印刷头;对从所述印刷头喷出的墨水要附着的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上述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所述输送装置的多个第一吸引孔和多个第二吸引孔赋予吸引力的吸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能够构成可发挥与上述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印刷装置。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吸引装置具备:划分壳体,其划分出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侧的第一减压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侧的第二减压空间;第一风机,其以能够对所述第一减压空间进行减压的方式配置;以及第二风机,其以能够对所述第二减压空间进行减压的方式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对第一风机的工作和第二风机的工作分别独立地进行调整,能够分别设定第一减压空间和第二减压空间的减压状态。由此,能够适当调整输送带的吸引力和印刷介质的吸附力与墨水雾的吸引力之间的差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吸附输送拉链等印刷介质、并且能够将墨水雾从空气中高效地去除的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机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机的支承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喷墨印刷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印刷机(印刷装置),20:印刷头,21:头部,30:输送装置,311:吸附孔,31A、31B:输送带,32:吸附引导件(支承部件),321:前端部,322:后端部,325A、325B:第一吸引孔,326:第二吸引孔,327:开闭板,328:过滤器,33:移动装置,34:从动带轮,35:驱动带轮,36:辅助带轮,37A、37B:带引导槽,38:凹槽,39、39A:分隔片部,40:吸引装置,41、41A、41B:减压空间,42、42A、42B:划分壳体,43、43A、43B:风机,5:拉链(印刷介质),60:鼓风机,6A、6B:带部,7:链牙,A:宽度尺寸,X:输送方向,Y: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3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单通方式的喷墨印刷机1具备:印刷头20,其喷出墨水;输送装置30,其沿输送方向X输送从印刷头20喷出来的墨水要附着的作为印刷介质的拉链5(参照图2);以及吸引装置40,其对输送装置30的随后说明的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第二吸引孔326赋予吸引力。
喷墨印刷机1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由印刷头20进行的墨水喷出、由输送装置30进行的输送以及由吸引装置50进行的吸引。
印刷头20具有沿输送方向X排列的多个头部21,构成为能够从各头部21向下方喷出墨水。从各头部21喷出的墨水的颜色被分成品红色、黄色、青色、黑色等,能够对被输送的拉链5的带部6A、6B进行彩色印刷。
如图1、2所示,输送装置30具备:两列输送带31A、31B;作为支承部件的吸附引导件32,其支承输送带31A、31B;以及移动装置33,其使输送带31A、31B沿输送方向X移动。
移动装置33具备从动带轮34、驱动带轮35以及两个辅助带轮36,在所述各带轮34~36卷绕有输送带31A、31B。从动带轮34在输送方向X上配置于比吸附引导件32靠上游侧的位置。驱动带轮35在输送方向X上配置于比吸附引导件32靠下游侧的位置。
输送带31A、31B彼此同样地构成,如图2所示,吸附支承拉链5的带部6A、6B的多个吸附孔311在整周上分别形成。就多个吸附孔311而言,沿输送带31A、31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该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而构成列,并且,在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多列。此外,多个吸附孔31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上述的孔形状、配置、排列,但并不限定于此,设为能够吸附支承拉链5等印刷介质的孔形状、配置、排列即可。
吸附引导件32如图1所示沿着输送方向X、并且相对于印刷头20配置于下方。吸附引导件32的前端部321位于比印刷头20靠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位置,吸附引导件32的后端部322位于比印刷头20靠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位置。
在吸附引导件32的上表面形成有两列带引导槽37A、37B和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带引导槽37A、37B之间的凹槽38。
带引导槽37A、37B和凹槽38分别沿输送方向X延伸地形成,带引导槽37A与凹槽38之间、以及带引导槽37B与凹槽38之间被沿着输送方向X的分隔片部39分别分隔开。
另外,在比带引导槽37A靠宽度方向Y上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分隔片部39A,随后说明的由第一吸引孔325A、325B进行吸引的吸引区域和由第二吸引孔326进行吸引的吸引区域在宽度方向Y上被该分隔片部39A划分开。
带引导槽37A、37B设为能够分别配置输送带31A、31B的宽度尺寸,并且,设为输送带31A、31B的上表面与分隔片部39的上表面平齐地配置的深度尺寸。
凹槽38设为能够配置被输送的拉链5的链牙7(element)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
如图2、3所示,在吸附引导件32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在带引导槽37A、37B的底面(支承面)和吸附引导件32的下表面开口而形成,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在相对于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在宽度方向Y上隔着分隔片部39A的位置处在吸附引导件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而形成。
就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而言,沿吸附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该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而构成列,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多列。此外,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上述的孔形状、配置、排列,但并不限定于此,设为能够分别吸引输送带31A、31B的孔形状、配置、排列即可。
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除了其中的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吸引孔325A的列之外,均设为宽度方向Y上的列位置与配置于带引导槽37A的输送带31A的多个吸附孔311一致的配置,并与输送带31A的吸附孔311连通。位于所述最外侧的列位置的第一吸引孔325A不与吸附孔311连通、而是能够吸引输送带31A的外侧缘部地配置。
多个第一吸引孔325B除了其中的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吸引孔325B的列之外,均设为宽度方向Y上的列位置与配置于带引导槽37B的输送带31B的多个吸附孔311一致的配置,并与输送带31B的吸附孔311连通。位于所述最外侧的列位置的第一吸引孔325B不与吸附孔311连通、而是能够吸引输送带31B的外侧缘部地配置。
就多个第二吸引孔326而言,沿吸附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该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而构成列,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多列。此外,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上述的孔形状、配置、排列,但并不限定于此,设为能够相对于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在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的位置处吸引吸附引导件32上的空气的孔形状、配置、排列即可。
在吸附引导件32设置有开闭板327,该开闭板327能够沿着该吸附引导件32的上表面中的形成有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区域开闭移动。开闭板327能够沿宽度方向Y进退,通过朝向分隔片部39A侧前进,能够使分隔片部39A与开闭板327之间的所述吸引区域的宽度尺寸A(参照图3)变窄,通过朝向与分隔片部39A侧相反的一侧后退,能够使宽度尺寸A扩大。通过如此对宽度尺寸A进行适当调整,使利用开闭板327进行封堵的第二吸引孔326的孔数增减,从而能够调整由该第二吸引孔326吸引空气中的墨水雾的吸引力的强弱。
另外,在开闭板327与分隔片部39A之间配设有对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回收的过滤器328,通过适当选择网孔的粗细不同的多个过滤器328并分开使用,也能够调整对空气中的墨水雾的吸引力的强弱。
吸引装置40具备:划分壳体42,其相对于吸附引导件32在下方划分出减压空间41;和风机43,其安装固定于划分壳体42。
划分壳体42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沿输送方向X设置有多个,但也可以设置有一个。划分壳体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设为能够在宽度方向Y上从下方覆盖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宽度尺寸。
风机43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有一个,但也可以设置有多个。风机43利用其工作对减压空间41进行减压。由此,对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赋予吸引力。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刷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使移动装置33工作而使输送带31A、31B移动,并且,使吸引装置40工作而对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第二吸引孔326赋予吸引力。输送带31A、31B被第一吸引孔325A、325B吸引,同时对吸附孔311赋予吸引力。由此将喷墨印刷机1设为备用状态。
接着,将拉链5从上游侧载置于输送带31A、31B上,并沿输送方向X输送。此时,带部6A被输送带31A的吸附孔311吸附支承,带部6B被输送带31B的吸附孔311吸附支承,并且,链牙7配置于凹槽38。
接下来,使印刷头20工作而将墨水喷出,使该墨水附着于被输送的拉链5的带部6A、6B。此时,在印刷头20与输送带31A、31B之间的空间产生墨水雾,但在所述空间通过来自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而产生朝向宽度方向Y上的第二吸引孔326侧的空气的流动,利用该空气的流动而将墨水雾向第二吸引孔326侧吸引并利用过滤器328进行回收。
最后,从输送装置30的下游侧取出拉链5,由喷墨印刷机1进行的印刷完成。
此外,喷墨印刷机1是使墨水附着于通过输送装置30相对于固定的印刷头20输送的拉链5等印刷介质的单通方式的喷墨印刷机,因此,通过连续地输送多个印刷介质,从而印刷效率良好。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30的特征在于,具备沿输送方向X输送拉链5的输送带31A、31B和支承输送带31A、31B的吸附引导件32,在输送带31A、31B沿输送方向X形成有吸附支承拉链5的多个吸附孔311,在吸附引导件32上沿输送方向X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其对输送带31A、31B进行吸引;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其相对于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配置于与输送方向X交叉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通过从与支承输送带31A、31B的支承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下表面)利用吸引装置40对吸附引导件32赋予吸引力,经由吸附引导件32的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输送带31A、31B的多个吸附孔311吸引拉链5,将拉链5吸附支承于输送带31A、31B。此时,由于多个吸附孔311沿着输送方向X形成,所以即使是纵长的拉链5,也能够吸附支承而输送。
而且,从印刷头20朝向通过输送装置30输送的拉链5喷出墨水之际产生的空气中的墨水雾能够从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吸引。具体而言,通过吸引装置40的工作,从位于输送带31A、31B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的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对吸附引导件32的上表面侧的空气进行吸引,由此,在拉链5或者输送带31A、31B与印刷头20之间的空间,沿输送带31A、31B的宽度方向Y产生朝向第二吸引孔326侧的空气的流动,能够利用该空气的流动从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吸引所述空间中的墨水雾,如此一来能够将墨水雾从空气中高效地去除。
(2)吸附引导件32具备供输送带31A、31B配置的带引导槽37A、37B,第一吸引孔325A、325B在带引导槽37A、37B的底面开口。
因此,通过对被带引导槽37A、37B引导的输送带31A、31B的内周面进行吸引,能够提高输送带31A、31B的输送精度。
另外,能够使第一吸引孔325A、325B的开口与输送带31A、31B的吸附孔311容易地对位,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载置于输送带31A、31B的拉链5而对其进行吸附支承。
(3)第二吸引孔326相对于带引导槽37A、37B隔着分隔片部30A而配置于宽度方向Y上的外侧。
因此,能够不对由第一吸引孔325A、325B进行的带引导槽37A、37B侧的吸引造成影响地进行基于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墨水雾。
(4)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第二吸引孔326由沿输送方向X延伸的长孔形成。
因此,能够在沿着输送方向X的大的区域对输送带31A、31B、墨水雾进行吸引。
(5)在吸附引导件32沿着输送方向X形成有配置于两列输送带31A、31B之间的位置的凹槽38。
因此,能够在利用输送带31A、31B吸附支承着拉链5的带部6A、6B的状态下将链牙7配置于位于输送带31A、31B之间的凹槽38。由此,能够构成为了对拉链5进行吸附支承并输送而特殊化的输送装置30。
(6)具备以能够在多个第二吸引孔326上开闭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开闭板327,因此,通过使开闭板327开闭移动,能够对设为开口状态的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孔数进行调整,由此,能够调整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处的吸引力。
(7)在吸附引导件32的形成有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区域配置有过滤器328,因此,能够利用过滤器328对由第二吸引孔326所吸引的空气中的墨水雾进行回收。另外,如果准备了网眼的粗细不同的多个过滤器328,则能够通过适当选择多个过滤器328而配置,来适当调整对空气中的墨水雾的吸引力。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例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吸附引导件3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配置有第二吸引孔326,但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例如如图4所示,还在宽度方向Y上的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60。鼓风机60以能够在宽度方向Y上朝向第二吸引孔326侧喷出空气的朝向配置。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所以能够利用由鼓风机60进行的空气的喷出来辅助基于来自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的空气的流动的形成。由此,能够将墨水雾更高效地从空气中去除。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吸引装置40具备从下方覆盖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划分壳体4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如图4所示,具备:划分壳体42A,其划分出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侧的第一减压空间41A;和划分壳体42B,其划分出多个第二吸引孔326侧的第二减压空间41B。在该情况下,在划分壳体42A安装固定有第一风机43A,在划分壳体42B安装固定有第二风机43B。若利用第一风机43A的工作对第一减压空间41A进行减压,则对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赋予吸引力,另外,若利用第二风机43B的工作对第二减压空间41B进行减压,则对多个第二吸引孔326赋予吸引力。
通过如此对第一风机43A和第二风机43B的工作分别独立地进行调整,能够分别设定第一减压空间41A和第二减压空间41B的减压状态。由此,能够适当调整输送带31A、31B的吸引力和印刷介质的吸附力与墨水雾的吸引力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具备能够利用开闭移动封堵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开闭板327,但也可以省略该结构。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具备过滤器328,但如果除此之外具有对墨水雾进行回收的结构,则也可以省略过滤器328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吸附引导件32形成有供拉链5的链牙7配置的凹槽38,但在输送不是拉链5的带状、长方形形状等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凹槽38。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输送装置具备将印刷介质(5)沿输送方向(X)输送的输送带(31A、31B)和支承所述输送带(31A、31B)的支承部件(32),
在所述输送带(31A、31B)上沿着输送方向(X)形成有对印刷介质(5)进行吸引的多个吸附孔(311),
在所述支承部件(32)上沿着输送方向(X)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其对所述输送带(31A、31B)进行吸引;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其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配置于与输送方向(X)交叉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32)具备供所述输送带(31A、31B)配置的带引导槽(37A、37B),
所述第一吸引孔(325A、325B)在所述带引导槽(37A、37B)的底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引孔(326)相对于所述带引导槽(37A、37B)隔着分隔片部而配置于宽度方向(Y)上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所述第二吸引孔(326)由沿输送方向(X)延伸的长孔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31A、31B)设置有两列,
在所述支承部件(32)上形成有沿输送方向(X)延伸的凹槽(38),
所述凹槽(38)配置于所述两列输送带(31A、31B)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而言的与输送方向(X)交叉的宽度方向(Y)上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朝向所述一侧喷出空气的鼓风机(6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输送装置还具备以能够在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326)上开闭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开闭板(32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件(32)中的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326)的吸引区域配置有过滤器(328)。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20),其喷出墨水;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30),其输送从所述印刷头(20)喷出的墨水要附着的印刷介质;以及吸引装置(40),其对所述输送装置(30)的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和多个第二吸引孔(326)赋予吸引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装置(40)具备:划分壳体(42A、42B),其划分出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孔(325A、325B)侧的第一减压空间(41A)和所述多个第二吸引孔(326)侧的第二减压空间(41B);第一风机(43A),其以能够对所述第一减压空间(41A)进行减压的方式配置;以及第二风机(43B),其以能够对所述第二减压空间(41B)进行减压的方式配置。
CN201811355092.XA 2017-11-20 2018-11-14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Active CN109850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492A JP7051387B2 (ja) 2017-11-20 2017-11-20 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JP2017-222492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638A true CN109850638A (zh) 2019-06-07
CN109850638B CN109850638B (zh) 2020-11-06

Family

ID=6679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5092.XA Active CN109850638B (zh) 2017-11-20 2018-11-14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51387B2 (zh)
CN (1) CN109850638B (zh)
AT (1) AT520669B1 (zh)
TW (1) TWI6924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9483A (zh) * 2020-01-07 2022-08-19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介质保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4600A (ja) * 2001-10-01 2003-04-09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CN2782633Y (zh) * 2005-03-18 2006-05-24 宇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送纸装置
CN101417559A (zh) * 2007-10-25 2009-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110293346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Canon Finetech Inc.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2950914A (zh) * 2011-08-23 2013-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
CN1040443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印构件装置以及具备该压印构件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05082789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9820B2 (ja) 1998-06-26 2007-07-25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4500227B2 (ja) * 2005-07-22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機構
JP4946885B2 (ja) 2007-04-12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4596028B2 (ja) * 2008-03-27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11908B2 (ja) * 2008-07-22 2013-06-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372456B2 (ja) 2008-10-09 2013-12-1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247362A (ja) 2009-04-13 2010-11-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8157369B2 (en) 2010-05-26 2012-04-17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hold-down system having cross process chambering
JP5479278B2 (ja) 2010-09-03 2014-04-2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2183756A (ja) 2011-03-07 2012-09-27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79538B2 (ja) * 2011-08-19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5929285B2 (ja) * 2012-02-14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142991B2 (ja) * 2013-03-29 2017-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156285B2 (en) * 2013-09-30 2015-10-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grated vacuum assist web transport system
DE112015003995B4 (de) * 2014-09-01 2019-01-31 Fujifilm Corporation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2016102011A (ja) * 2014-11-28 2016-06-0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478396B2 (ja) * 2015-03-06 2019-03-0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656044B2 (ja) * 2016-03-28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4600A (ja) * 2001-10-01 2003-04-09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CN2782633Y (zh) * 2005-03-18 2006-05-24 宇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送纸装置
CN101417559A (zh) * 2007-10-25 2009-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110293346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Canon Finetech Inc.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2950914A (zh) * 2011-08-23 2013-03-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记录纸输送机构
CN1040443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印构件装置以及具备该压印构件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05082789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9483A (zh) * 2020-01-07 2022-08-19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介质保持装置
CN114929483B (zh) * 2020-01-07 2024-04-0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介质保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520669A3 (de) 2019-10-15
TW201922517A (zh) 2019-06-16
TWI692413B (zh) 2020-05-01
AT520669A2 (de) 2019-06-15
AT520669B1 (de) 2020-01-15
JP2019093569A (ja) 2019-06-20
JP7051387B2 (ja) 2022-04-11
CN109850638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111B (zh) 记录装置
JP4500227B2 (ja) 用紙搬送機構
US20150273835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US9315037B2 (en) Ink aerosol filtration
JP478517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1233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ead unit
US20160257143A1 (en) Inkjet printer
CN109850638A (zh) 输送装置和具备该输送装置的印刷装置
CN105793049A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8459775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9280321A (ja) ターゲット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16820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2035620A (ja) インク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キプリントヘッドのノズル内のインキを交換する方法
CN205291958U (zh) 喷墨打印机
JP20171321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873607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73241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09285870A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15963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ATE381990T1 (de) Tintenstrahldruckkopf mit sich bewegender düse und einlassbeschränkung
JP3135376U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IN2012DE00378A (zh)
JP20100178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75822A5 (zh)
JP201107339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37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