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127B -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1127B
CN108781127B CN201780015867.6A CN201780015867A CN108781127B CN 108781127 B CN108781127 B CN 108781127B CN 201780015867 A CN201780015867 A CN 201780015867A CN 108781127 B CN108781127 B CN 108781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ultiplexing
signal
level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8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1127A (zh
Inventor
小熊健史
松山友理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1968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98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with sub-carrier multiplexing [S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 H04B10/294Signal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wavelength system, e.g. gain equ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9Multi-stage arrangements, e.g. by cascading multiplexers or de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04J14/02216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by gain equal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节点(10)包括复用单元(11),其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输出单元(12),其将复用的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其基于输出单元(12)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和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其基于输出单元(12)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包括校正的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Description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校正光水平(level)的光传输设备,以及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诸如互联网和视频流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服务的需求的增加,向高速公路和地铁引入长距离和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正在发展。对于使用光纤来增强每根光纤的传输效率的这种光传输系统是重要的。因此,广泛使用用于复用和发送不同波长的多个光信号的波分复用(WDM)通信。
作为与有效地增加WDM通信的传输量相关的技术,已知用于以窄频率间隔布置多个子载波信号并对多个子载波信号进行分组的超级信道(Super-CH:SCH)传输。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传输系统的系统信息来减少SCH传输质量的劣化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0632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通过使用上述SCH传输,可以实现几百Gbps的光传输。然而,诸如现有技术的SCH传输导致子载波之间以及包括子载波的组之间的光水平偏差,因此存在传输特性劣化的问题。
鉴于该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传输特性的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设备包括:复用单元,其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输出单元,其将复用的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其基于输出单元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其基于输出单元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包括校正的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复用单元,其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输出单元,其将复用的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该方法包括:基于输出单元中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基于输出单元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包括校正的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有益效果
本公开可以提供可以改善传输特性的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基本实施例的节点的示意性配置的配置图。
图2是示出根据基本实施例的SCH的波长带示例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根据基本实施例的SCH的水平偏差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根据基本实施例的SCH的水平偏差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基本实施例的SCH的水平偏差的校正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基本实施例的SCH的水平偏差的校正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节点的概要的配置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节点的示意性配置的配置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传输系统的配置示例的配置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节点的配置示例的配置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节点的另一配置示例的配置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操作的状态转换的示例的状态转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作为实施例的基础的基本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基本实施例的节点(光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配置。如图1所示,根据基本实施例的节点900包括作为子载波信号复用之前的组件的应答器TPND和复用器AG,以及作为子载波信号复用之后的组件的光交叉连接XF和光放大器CA。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复用”意味着复用相同波长组中的子载波。
多个应答器TPND(TPND_1至TPND_3)输出不同波长的子载波信号S1,并且复用器AG复用子载波信号S1并产生波长组信号S2。光交叉连接XF包括波长选择开关WSS,其切换波长组信号S2并产生SCH信号(包括波长组信号S2)S3。光放大器CA在切换之后放大SCH信号S3,并将SCH信号S0输出到传输线。
图2是示出在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SCH信号的波长带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根据SCH传输,多个子载波信号S1以窄频率间隔布置,并被分组为一个波长组信号S2。波长组信号S2是一组多个子载波信号S1(包括多个子载波信号S1),并且相同的波长组信号S2由相同的元件(节点等)添加/丢弃。在图2的示例中,一个波长组信号S2包括四个子载波信号S1_1至S1_4,但是可以替代地包括任意数量的子载波信号。SCH信号不限于两个波长组信号S2_1至S2_2,但是可以替代地包括任意数量的波长组信号。
图3和图4示出了在基本实施例中由SCH信号发生的水平偏差。根据SCH传输,多个子载波信号S1构成波长组信号S2,多个波长组信号S2构成SCH信号S0,因此在构成相应的信号的单元中发生水平偏差。
如图3所示,根据SCH传输,水平偏差发生作为波长组之间的第一水平偏差。波长组之间的水平偏差是由于在复用之后由每个波长组的传输路径的差引起的传输损耗的差而发生的。也就是说,节点的光交叉连接XF从包括另一节点的多个路由接收多个波长组信号的输入。这些波长组信号通过不同的路由发送,因此根据传输路径发生光水平的变化(偏差)。
如图4所示,根据SCH传输,水平偏差发生作为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之间的第二水平偏差。由于在复用之前相应的子载波之间的传输损耗的差,发生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也就是说,节点的复用器AG接收多个子载波信号的输入。这些子载波信号经由不同的应答器、光纤等发送,因此由于应答器、光纤等的损耗而发生光水平的变化。例如,存在应答器TPND之间的输出偏差、应答器TPND和复用器AG之间的连接损耗偏差以及复用器AG内的损耗偏差。
另外,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也是由于复用之后的波长依赖性而发生的。也就是说,光交叉连接XF接收来自另一节点的波长组信号的输入,并且节点之间的光纤线缆具有波长依赖性(SRS倾斜)。该波长依赖性影响子载波传输特性,因此子载波的光水平的变化发生。此外,由于光交叉连接XF(波长选择开关WSS)和光放大器CA中的波长组带的不均匀性,还存在损耗偏差。
在这方面,当在复用之后通过水平校正(LEQ)校正由于这些水平偏差之中的复用之前的波长损耗的差引起的偏差时,存在传输波形可能劣化的担忧。图5和图6示出了在简单地校正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的情况下的校正之前和之后的光谱变化。
图5示出了在复用之前子载波之间的偏差发生的状态下的频谱。在该示例中,子载波信号S1_1和子载波信号S1_2的光水平之间的差是3dB。
图6示出了在复用图5中的信号之后执行水平校正的情况下的频谱。如图6所示,为了校正水平偏差,例如,光交叉连接XF中的波长选择开关WSS的可变光衰减器被设置为将子载波信号S1_1衰减3dB(从S2减小3dB)并且将子载波信号S1_2衰减0dB(从S1增加3dB)。然后,在子载波(切片)之间的可变光衰减器的ATT设置中发生波形圆度(roundness)。子载波信号S1_1的波形的上升发生在该波形圆度的波长附近,因此信号特性(传输特性)劣化。
(实施例的概要)
如上所述,根据SCH传输,两个水平偏差发生。因此,需要执行校正波长组之间的水平偏差和校正波长中的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作为水平校正。因此,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校正为SCH传输的问题的波长组和子载波之间的光水平偏差的装置,以实现良好的传输特性。
图7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节点(光传输设备)10的概要。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10包括复用单元11、输出单元12、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和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
复用单元11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输出单元12将由复用单元11复用的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基于输出单元12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由复用单元11执行的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基于输出单元12中的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包括由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校正的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根据该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复用之前校正复用之前发生的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在复用之后校正复用之后发生的波长组之间的水平偏差(包括波长组中包括的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水平偏差的发生,并改善传输特性。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图7中的配置应用于图1中的基本实施例的示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的示意性配置。与上述基本实施例类似,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100包括多个应答器TPND(TPND_1至TPND_3)、复用器AG、光交叉连接XF和光放大器CA,并且还包括光信道监控器OCM、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和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和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可以是一个控制单元或可以被包括在光放大器CA等中。
应答器TPND_1至TPND_3是光传输单元,其产生用于执行SCH传输(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S1,并将多个产生的子载波信号S1输出到复用器AG。例如,每个应答器TPND包括作为光源的激光器TX和可变光衰减器VOA1,其控制来自激光器TX的光信号的光水平。
复用器AG是复用单元,其复用来自应答器TPND_1至TPND_3的子载波信号S1,产生波长组信号S2并将产生的波长组信号S2输出到光交叉连接XF。例如,复用器AG包括可变光衰减器VOA2,其控制每个子载波信号S1的光水平。
光交叉连接XF是包括波长选择开关WSS的光开关单元,并且使该波长选择开关WSS切换从复用器AG输出的波长组信号S2的输出目的地(包括从另一节点输入的波长组信号),产生SCH信号(包括波长组信号S2)S3,并将产生的SCH信号输出到光放大器CA。例如,光交叉连接XF中的波长选择开关WSS包括可变光衰减器VOA3,其控制波长组信号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光放大器CA是输出单元,放大来自光交叉连接XF的SCH信号S3(包括波长组信号),产生SCH信号S0并将产生的SCH信号S0输出到光传输线。光信道监控器OCM例如是设置在光放大器CA中的光监控器单元,并且监控从光放大器CA输出的SCH信号S0中的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13基于光信道监控器OCM中的光水平的监控结果,执行应答器TPND_1至TPND_3或复用器AG中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的校正,作为复用前水平校正。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14基于光信道监控器OCM中的光水平的监控结果,执行光交叉连接XF中的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的校正,作为复用后水平校正。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的操作概要,并且示出了复用前水平校正方法和复用后水平校正方法。
如图9所示,根据复用前水平校正方法,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的节点输出(光水平)从设置在用于传输线的输出单元(光放大器CA)中的光信道监控器OCM的监控器值(PM值)返回到相应波长组的应答器TPND或复用器AG,以及应答器TPND或复用器AG的输出调节功能用于将每个子载波调节到期望的水平(输出校准功能:其不需要被动态LEQ)。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光交叉连接XF(波长选择开关)内的可变光衰减器VOA,停止反馈控制(保持初始值设置),以及调节应答器TPND或复用器AG可变光衰减器VOA(或光放大器)的输出,使得光信道监控器OCM的每个子载波的监控器值变得均匀(目标水平)。
如图10所示,根据复用后水平校正方法,波长组中每个子载波的节点输出从设置在用于传输线的输出单元(光放大器CA)中的光信道监控器OCM的监控器值(PM值)返回到光交叉连接XF,并且光交叉连接XF中的波长选择开关WSS的输出调节功能用于将相应波长组的每个子载波调节到期望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应答器TPND内的可变光衰减器VOA,停止反馈控制(使用复用之前的水平校正设置的值)以及调节光交叉连接XF(波长选择开关WSS)的可变光衰减器VOA的输出,使得光信道监控器OCM的每个子载波的监控器值变得均匀。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节点的输出单元监控波长组信号(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基于输出单元的监控结果,校正在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的水平(例如,校正应答器或复用器的水平),并且基于输出单元的监控结果,进一步校正在复用之后的波长组信号(子载波信号)的水平(例如,校正光交叉连接XF的水平)。因此,可以执行波长组之间的水平偏差校正和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校正,使得可以改善传输特性。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包括节点的光传输系统的具体示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传输系统的配置示例。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传输系统1包括多个节点(光传输设备)100(100_1至100_3)和网络监控设备(NMS:网络管理系统)200。光传输系统1不限于三个节点100_1至100_3,而是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节点。
节点100_1至100_3经由诸如光纤的光传输线OL连接,并且可以经由光传输线OL执行SCH传输。节点100_1至100_3构成WDM(SCH)网络2。例如,WDM网络2是线性网络,但是它可以是具有另一种拓扑的网络,诸如环形网络和网状网络。例如,节点100_1是作为光路传输端的发送器,节点100_2是中继光路的中继器,节点100_3是作为光路接收端的接收器。
每个节点100采用基本相同的配置,并且包括经由光传输线OL执行SCH传输的光传输单元101,以及在网络监控设备200的控制下执行诸如设置光传输单元101的控制的节点控制单元102。另外,节点控制单元102可以提供在光传输单元101的内部(或者与光传输单元101相同的块中)。
节点控制单元102包括例如进行光传输单元101的初始设置的初始设置单元102a、校正波长组信号(子载波信号)的水平的水平校正单元102b、以及检测光信号的故障并向网络监控设备200输出警告的警告单元102c。
网络监控设备200是监控(控制)节点100_1至100_3的操作的监控设备(控制设备)。网络监控设备200经由诸如LAN的管理网络3与节点100_1至100_3连接,并且经由管理网络管理节点100_1至100_3的设置和通信状态。例如,网络监控设备200包括指定波长组的组指定单元201、管理每个节点100的连接信息的连接信息管理单元202,以及经由每个节点100设置通信路径的路径设置单元203。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光传输单元)的配置示例。图12示出了例如作为中继器的节点100_2的光传输单元101的配置示例。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传输单元101包括应答器111至114、复用器121和122、光交叉连接130、光输入单元141和光输出单元142。例如,应答器111至114、复用器121和122、光交叉连接130、光输入单元141和光输出单元142分别构成为独立封装。多个封装构成光传输单元101(节点)。另外,可以根据子载波、波长组路径等提供任意数量的应答器、复用器、光交叉连接、光输入单元和光输出单元。
应答器111至114分别与客户端设备(未示出)连接,并且将从客户端设备输入的信号转换为用于SCH传输的子载波信号S1_1至S1_4,并输出子载波信号S1_1至S1_4。每个应答器111至114包括作为光源的激光器TX,以及控制来自激光器TX的光信号的光水平的可变光衰减器VOA1。
复用器121和122复用从应答器111至114输出的子载波信号S1。复用器121和122中的每一个包括可变光衰减器VOA2,其控制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复用器121分别经由光纤F1和F2与应答器111和112连接,并且复用来自应答器111和112的子载波信号S1_1和S1_2,产生波长组信号S2_1并输出波长组信号S2_1。复用器122分别经由光纤F3和F4与应答器113和114连接,并且复用来自应答器113和114的子载波信号S1_3和S1_4,产生波长组信号S2_2并输出波长组信号S2_2。
光交叉连接130包括波长选择开关131。另外,光交叉连接130可以包括根据路径的多个波长选择开关131。
波长选择开关131根据波长切换(增加或减少)从复用器121和122以及光输入单元141输入的光信号的输出目的地。波长选择开关131包括可变光衰减器VOA3,其控制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光交叉连接130(波长选择开关131)分别经由光纤F5和F6与复用器121和122连接,并分别经由光纤F7和F8与光输入单元141和光输出单元142连接。波长选择开关131根据波长切换来自复用器121的波长组信号S2_1,来自复用器122的波长组信号S2_2和来自光输入单元141的SCH信号S4(包括波长组),并产生SCH信号S3。当进行切换设置以输出波长组信号S2_1和S2_2以及SCH信号S4的波长组信号时,波长选择开关131将包括这些信号的SCH信号S3输出到光输出单元142。
光输入单元141经由光传输线OL与传输端(或中继器)的另一节点连接,并经由光传输线OL接收SCH信号S0的输入。例如,光输入单元141包括光放大器AMP1。光放大器AMP1放大来自另一节点的SCH信号S0(包括波长组信号),并将SCH信号S0输出到光交叉连接130。
光输出单元142经由光传输线OL与接收端(或中继器)的另一节点连接,并经由光传输线OL输出SCH信号S0。例如,光输出单元142包括光放大器AMP2和光信道监控器OCM。光放大器AMP1放大来自光交叉连接130的SCH信号S3,并将放大的SCH信号S0输出到另一节点。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放大的SCH信号S0的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并将监控结果输出到节点控制单元102。此外,节点控制单元102(或其部分)可以在光输出单元142或另一块(封装)中构建。
在图12的示例中,基于光输出单元142中的SCH信号S0的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应答器111至114和复用器121)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校正复用(光交叉连接130)之后的子载波信号(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节点(光传输单元)的另一配置示例。在图13的示例中,光传输单元101包括应答器TPND1至TPND7、复用器/解复用器AG1至AG3、光交叉连接XF1和XF2以及光放大器CA1和CA2。光放大器CA1和CA2包括图12中的光输入单元141和光输出单元142的功能。
复用器AG1复用来自应答器TPND1至TPND3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输出到光交叉连接XF1或XF2,并从光交叉连接XF1或XF2解复用波长组信号。复用器AG2复用来自应答器TPND4和TPND5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输出到光交叉连接XF1,并解复用来自光交叉连接XF1的波长组信号。复用器AG3复用来自应答器TPND6和TPND7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输出到光交叉连接XF2,并解复用来自光交叉连接XF2的波长组信号。
光交叉连接XF1切换来自复用器AG1和AG2、光放大器CA1和光交叉连接XF2(以及另一光交叉连接XF)的波长组信号(SCH信号),并将波长组信号输出到路径之一。光交叉连接XF2切换来自复用器AG1和AG3、光放大器CA2和光交叉连接XF1(以及光交叉连接XF)的波长组信号(SCH信号),并将波长组信号输出到路径之一。
如图13所示,在该示例中,波长f1的波长组信号经由光放大器CA1-光交叉连接XF1-光交叉连接XF2-光放大器CA2通过路径发送。波长f2的波长组信号经由光放大器CA1-光交叉连接XF1-复用器AG2通过路径发送。波长f3的波长组信号经由复用器AG2-光交叉连接XF1-光放大器CA1通过路径发送。波长f4的波长组信号经由复用器AG1-光交叉连接XF2-光放大器CA2通过路径发送。波长f5的波长组信号经由光放大器CA2-光交叉连接XF2-复用器AG1通过路径发送。
从这些波长组信号中的光放大器CA1和CA2输出到光传输线的信号是本实施例的应用目标。
光放大器CA1输出波长f3的波长组信号,因此光放大器CA1的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波长f3的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基于该监控结果,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应答器TPND4和TPND5与复用器AG2)之间的水平偏差,并且校正复用(光交叉连接XF1)之后的子载波信号(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光放大器CA2输出波长f1和f4的波长组信号,因此光放大器CA2的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波长f1和f4的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基于该波长f4的监控结果,校正复用之前的子载波信号(应答器TPND1至TPND3和复用器AG1)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校正复用之后(光交叉连接XF2)的子载波信号(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波长f5的波长组信号不在节点(光传输单元101)中复用。因此,基于波长f5的监控结果校正复用之后(光交叉连接XF1和XF2)的子载波信号(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图14A至图14C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方法。在下文中,将参考作为示例的图12中的节点的配置示例来描述水平校正方法。
如图14A至图14C所示,首先,应答器安装在节点100中(S101),并且应答器和复用器(复用器/解复用器)通过光纤连接(S102)。例如,如图12所示,节点100的用户通过光纤F1和F2连接应答器111和112以及复用器121,并通过光纤F3和F4连接应答器113和114以及复用器122。
同时,网络监控设备200对波长进行分组(S103)。例如,网络监控设备200的组指定单元201根据用户的指令将子载波分组为波长组,并设置用于SCH传输的波长组和子载波的配置。
随后,网络监控设备200注册光纤连接信息(或检测连接)(S104)。例如,网络监控设备200的连接信息管理单元202根据启用路径设置的用户指令注册指示每个节点100的连接关系的连接信息。或者,连接信息管理单元202可以基于从每个节点100收集的信息产生连接信息。
随后,网络监控设备200设置到节点100的路径(S105)。例如,网络监控设备200的路径设置单元203在节点100之间设置用于执行SCH传输的路径(例如,图3中的路径)。
随后,节点100从注册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和路径设置信息中检测连接的封装类型(S106)。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初始设置单元102a从光纤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可以由节点本身检测)和来自网络监控设备200的路径设置信息和节点100的每个封装的注册信息中检测连接到每个封装(应答器、复用器、光交叉连接、光输入单元、光输出单元等)的每个端口的光纤的连接目的地(连接的封装)。
随后,节点100进行光交叉连接130的开关设置,并使应答器111至114发光(S107)。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初始设置单元102a根据注册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和路径设置信息设置波长选择开关131的波长切换(与波长匹配的输入/输出关系)。
随后,节点100基于S106中的检测结果对光交叉连接130和(或)应答器111至114中的可变光衰减器VOA进行初始设置,使得自身封装的每个载波的光输出达到期望值(S108)。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初始设置单元102a对检测到的连接目的地封装内的可变光衰减器VOA(子载波单元)进行初始设置,使得检测到的连接目的地封装中的光输出的水平达到期望值。也就是说,初始设置单元102a进行应答器111至114的可变光衰减器VOA1、复用器121的可变光衰减器VOA2和光交叉连接130的可变光衰减器VOA3的衰减量的初始设置,使得从光输出单元142输出的SCH信号S0的光水平达到期望值。
接下来,在S109至S112中,在循环L1(第一循环)中执行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第一校正处理)。根据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节点100首先使光信道监控器OCM检测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S109)。
随后,节点100计算在S109中检测到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与输出目标值之间的差(S110),并且基于差设置应答器111至114中的可变光衰减器VOA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达到输出目标值(S11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差通知给应答器。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水平校正单元102b计算由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的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与输出目标值之间的差,并通知相应的应答器111至114(和复用器121)该差。应答器111至114(或水平校正单元102b)基于所通知的差设置应答器111至114中的可变光衰减器VOA1(以及复用器121的可变光衰减器VOA2)的衰减量,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达到输出目标值。
随后,节点100确定波长组中的所有子载波的光水平是否已达到目标值(S112)。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水平校正单元102b确定由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的每个波长组中的子载波的光水平是否已达到目标值(或包括在目标范围中)。水平校正单元102b在光水平已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完成S109之后的循环L1(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并且在光水平未达到目标值的情况下重复循环L1。例如,水平校正单元102b执行水平校正,直到波长组信号S2_1中的子载波信号S1_1和S1_2达到目标值并且波长组信号S2_2中的子载波信号S1_3和S1_4达到目标值(在图13的示例中波长f3和f4的每个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信号达到目标值)。
接下来,在S113至S116中,在循环L2(第二循环)中执行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第二校正处理)。根据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当第一循环结束时,节点100首先使光信道监控器OCM检测所有波长组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S113)。
随后,节点100计算在S113中检测的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与输出目标值之间的差(S114),并且基于该差在光交叉连接130(波长选择开关131)中设置可变光衰减器VOA,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达到输出目标值(S11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差通知给光交叉连接。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水平校正单元102b计算由光信道监控器OCM监控的所有波长组中的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与输出目标值之间的差,并通知光交叉连接130该差。光交叉连接130(或水平校正单元102b)基于所通知的差为光交叉连接130(波长选择开关131)中的相应波长组中的子载波设置可变光衰减器VOA3的衰减量,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光水平达到输出目标值。例如,光交叉连接130执行水平校正,使得波长组信号S2_1中的子载波信号S1_1和S1_2、波长组信号S2_2中的子载波信号S1_3和S1_4以及从另一节点接收的波长组信号中的子载波信号(SCH信号S4)达到目标值(直到在图13中的示例中波长f3、f4和f1的每个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信号达到目标值)。
随后,节点100确定是否已检测到任何子载波的光水平中断(S116)。例如,节点控制单元102的水平校正单元102b基于光信道监控器OCM的监控结果,确定是否检测到子载波的光水平中断(光水平低于预定值)。当没有检测到光水平中断时,水平校正单元102b重复S113之后的循环L2(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并且当检测到光水平中断时,返回到S108并重新开始(resume)复用前水平校正。在这种情况下,警告单元102c向网络监控设备200通知子载波的光水平中断。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4A至图14C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方法的状态转换。首先,状态ST1是初始状态,并且是未连接开关并且可变光衰减器输出为关闭的状态。当在状态ST1中进行初始设置(S101至S105)时,状态转换到状态ST2。
在状态ST2中进行光开关/光衰减器的初始设置(S106至S108),并且当在状态ST2中完成初始设置时,状态转换到状态ST3。在状态ST3中,执行循环L1处理(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并且重复S109至S112,直到达到输出目标值。当在状态ST3中达到输出目标值时,状态转换到状态ST4。在状态ST4中,执行水平L2处理(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并且重复S113至S116以维持输出目标值。
当在未达到输出目标值的状态ST3中发生超时时,状态转换到状态ST5。在状态ST5中,发出未达到目标值的警告。当在状态ST5中完成发出目标值未到达的警告时,状态转换到状态ST4。也就是说,当在进行初始设置之后并且在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完成之前经过了特定时段(子载波达到目标水平)时,警告单元102c输出警告,并且开始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
此外,当在状态ST4中检测到光水平中断(由于故障)时,状态返回到ST2。也就是说,当在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完成时(或在处理期间)在子载波中发生故障时,警告单元102c输出警告,并且重新开始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此外,当在状态ST4中删除路径时,状态返回到状态ST1。也就是说,当在复用后水平校正处理完成时(处理期间)根据来自网络监控设备200的指令等删除路径时,重新开始复用前水平校正处理。
如上所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节点的输出单元监控波长组信号(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并基于监控结果执行水平校正。首先,根据复用前水平校正,控制应答器和复用器的光水平,使得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信号达到一定水平。此外,根据复用后水平校正,控制光交叉连接(波长选择开关)的光水平,使得所有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信号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精确地校正波长组之间的水平偏差并校正波长组中的子载波之间的水平偏差,使得可以改善传输特性。
注意,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修改。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每个组件(光传输设备和网络监控设备)可以由硬件、软件或两者构成,可以由一个硬件或软件构成,或者可以由多个硬件或软件构成。无线电设备的每个功能(每个处理)可以由包括CPU、存储器等的计算机实现。例如,当CPU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程序时,用于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水平校正方法的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设备中以实现每个功能。
此外,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该程序并将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可记录致密盘)、CD-R/W(可重写致密盘)和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上述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能够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补充注释。
(补充注释1)
一种光传输设备,包括:
复用装置,所述复用装置用于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
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
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
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2)
根据补充注释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基于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3)
根据补充注释2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使得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所有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达到目标水平。
(补充注释4)
根据补充注释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在对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进行初始设置之后,当经过一定时间段直到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的校正完成时,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开始校正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5)
根据补充注释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多个光传输装置,所述多个光传输装置用于产生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并且将产生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输出到所述复用装置,
其中,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光传输装置或所述复用装置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补充注释6)
根据补充注释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基于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包括所述子载波信号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7)
根据补充注释6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使得所述波长组中的所有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达到目标水平。
(补充注释8)
根据补充注释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在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的校正完成之后,当检测到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一的光水平中断时,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重新开始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9)
根据补充注释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传输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复用装置和所述输出装置之间的光开关装置,用于切换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
其中,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光开关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补充注释10)
根据补充注释9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光开关装置将多个波长组信号输出到所述输出装置,以及
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光开关装置中的所述多个波长组信号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补充注释11)
一种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
复用装置,所述复用装置用于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波长组信号;以及
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并且
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12)
根据补充注释12所述的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其中,在复用之前校正水平偏差是基于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13)
根据补充注释11或12所述的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其中,
所述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多个光传输装置,所述多个光传输装置用于产生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并且将产生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输出到所述复用装置,以及
在复用之前校正水平偏差校正所述光传输装置或所述复用装置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补充注释14)
根据补充注释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其中,在复用之后校正水平偏差是基于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包括所述子载波信号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补充注释15)
根据补充注释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其中,
所述光传输设备包括连接在所述复用装置和所述输出装置之间的光开关装置,用于切换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以及
在复用之后校正水平偏差校正所述光开关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3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5563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光传输系统
2 WDM 网络
3 管理网络
10 节点
11 复用单元
12 输出单元
13 复用前水平校正单元
14 复用后水平校正单元
100 节点
101 光传输单元
102 节点控制单元
102a 初始设置单元
102b 水平校正单元
102c 警告单元
111到114 应答器
121到233 复用器
130 光交叉连接
131 波长选择开关
141 光输入单元
142 光输出单元
200 网络监控设备
201 组指定单元
202 连接信息管理单元
203 路径设置单元
AG 复用器
AMP1、AMP2 光放大器
CA 光放大器
F1到F8 光纤
OCM 光信道监控器
OL 光传输线
S0、S3、S4 SCH 信号
S1 子载波信号
S2 波长组信号
TPND 应答器
TX 激光器
VOA1至VOA3 可变光衰减器
WSS 波长选择开关
XF 光交叉连接

Claims (11)

1.一种光传输设备,包括:
复用装置,所述复用装置用于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具有第一频带的波长组信号;
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和具有第二频带的另一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所述第二频带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其中,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是从所述光传输设备外部的节点发送的;
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以及
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和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在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和包括子载波信号的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使得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所有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达到目标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在对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进行初始设置之后并且在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的校正完成之前经过一定时间段时,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开始校正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多个光传输装置,所述多个光传输装置用于产生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并且将产生的所述多个子载波信号输出到所述复用装置,
其中,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光传输装置或所述复用装置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使得所述波长组中的所有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达到目标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在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水平偏差的校正完成之后,当检测到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一的光水平中断时,所述复用前水平校正装置重新开始校正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复用装置和所述输出装置之间的光开关装置,用于切换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
其中,所述复用后水平校正装置校正所述光开关装置中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在所述光传输线中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将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与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所述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复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设备,其中,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的波长与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所述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的波长不同。
11.一种用于控制光传输设备的方法,所述光传输设备包括:
复用装置,所述复用装置用于将用于执行光波长复用通信的多个子载波信号复用为具有第一频带的波长组信号;以及
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和具有第二频带的另一波长组信号输出到光传输线,所述第二频带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其中,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是从所述光传输设备外部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复用之前的所述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并且
基于所述输出装置中的复用的所述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和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中的每个子载波信号的光水平,来校正在包括校正的所述子载波信号的复用之后的所述波长组信号和包括子载波信号的所述另一波长组信号之间的水平偏差。
CN201780015867.6A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781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6815.8A CN114039696A (zh)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光传输系统和光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5632A JP6103097B1 (ja) 2016-03-18 2016-03-18 光伝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55632 2016-03-18
PCT/JP2017/009925 WO2017159596A1 (ja) 2016-03-18 2017-03-13 光伝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6815.8A Division CN114039696A (zh)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光传输系统和光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1127A CN108781127A (zh) 2018-11-09
CN108781127B true CN108781127B (zh) 2022-02-18

Family

ID=5936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6815.8A Pending CN114039696A (zh)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光传输系统和光传输方法
CN201780015867.6A Active CN108781127B (zh)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6815.8A Pending CN114039696A (zh) 2016-03-18 2017-03-13 光传输设备、光传输系统和光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26937B2 (zh)
EP (1) EP3432495B1 (zh)
JP (1) JP6103097B1 (zh)
CN (2) CN114039696A (zh)
WO (1) WO20171595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3078B (zh) 2018-03-20 2022-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信号控制装置及光通信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3227A2 (en) * 1999-07-27 2001-01-31 NEC Corporation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transmitter
CN1553618A (zh) * 2003-12-18 2004-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传输系统实现波段扩展的活动式升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18922D0 (en) 1995-09-15 1995-11-15 Integrated Optical Components Controlling optical signals
JP3298404B2 (ja) * 1996-04-22 2002-07-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増幅器の利得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860278B2 (ja) 1997-03-13 2006-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遠隔励起方式の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JP3166695B2 (ja) 1998-01-05 2001-05-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分割多重送信装置
JPH11298408A (ja) 1998-02-16 1999-10-29 Hitachi Ltd 光伝送装置、エンドタ―ミナル及び光中継器
JP2000115132A (ja) 1998-09-30 2000-04-21 Nec Corp 光波長多重送信器及び送信方法、光波長多重受信器及び受信方法、および光波長多重伝送装置
JP3259770B2 (ja) 1999-01-18 2002-02-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光波パス端障害検出/切替による障害回復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JP3779502B2 (ja) * 1999-08-12 2006-05-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増幅装置、光送信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光増幅方法および光入射方法
JP3557134B2 (ja) * 1999-09-28 2004-08-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波長分割多重方式光信号生成方法およびチャネル増設方法
JP2001186107A (ja) * 1999-12-24 2001-07-06 Fujitsu Ltd レベル調整方法並びにその方法を利用する波長多重伝送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01203414A (ja) * 2000-01-18 2001-07-27 Fujitsu Ltd 光信号対雑音比測定方法、並びに、該測定方法を利用した光信号対雑音比測定装置、プリエンファシス方法、光通信システム、測定回路、および、制御装置
US6760532B1 (en) * 2000-01-28 2004-07-06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having dynamic channel equalization
US6449068B1 (en) * 2000-03-06 2002-09-10 Lightchip, Inc. Optical power managed network node for processing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signals
DE10024393A1 (de) * 2000-05-17 2001-11-2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s Signal-Rausch-Abstandes von optischen Add/Drop-Signalen
US7542675B1 (en) * 2000-05-30 2009-06-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Optical switch with power equalization
WO2002009299A2 (en) * 2000-07-21 2002-01-31 Sycamore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fiber transmission distance with multiple pre-emphases in optically amplified dwdm system
WO2002019572A1 (fr) * 2000-08-31 2002-03-07 Fujitsu Limited Procede de demarrage d'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optique, procede d'agrandissement/de reduction de canaux, et support enregistre lisible par un ordinateur
US6735395B1 (en) * 2000-09-29 2004-05-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WDM optical sources with stabilized wavelengths and light intensity and method for stabilization thereof
US6810214B2 (en) * 2001-03-16 2004-10-26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degradation of 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
US7123833B2 (en) * 2001-08-09 2006-10-17 Cidra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optical smart node
US7242863B2 (en) * 2001-05-09 2007-07-10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and utilizing channel power inform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4612228B2 (ja) * 2001-06-05 2011-01-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及び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US7236704B1 (en) * 2001-11-14 2007-06-26 Avanex Corporation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utilizing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JP3976554B2 (ja) * 2001-11-28 2007-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可変減衰器制御システム
JP3837704B2 (ja) * 2002-02-07 2006-10-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多重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送信装置及び光多重通信制御方法
US6600594B1 (en) * 2002-02-21 2003-07-29 Lightech Fiberoptics, Inc. Intelligent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with controller and attenuation calibration
US7437075B2 (en) * 2002-08-27 2008-10-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JP4250400B2 (ja) * 2002-10-18 2009-04-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289734B2 (en) * 2002-12-24 2007-10-30 Tropic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power management in an optical network
JP4654560B2 (ja) * 2003-02-10 2011-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出力制御装置、光出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光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430373B2 (en) * 2003-03-10 2008-09-30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node processor, optical network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2004361818A (ja) * 2003-06-06 2004-12-24 Fujitsu Ltd 信号光送出部
US7181095B1 (en) * 2003-07-29 2007-02-20 Cisco Technology, Inc. Low loss, noise filtering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 for reconfigurable OADMs
JP3776900B2 (ja) * 2003-08-01 2006-05-1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波長多重化装置の光出力レベル制御装置
WO2005046092A1 (ja) * 2003-11-11 2005-05-19 Fujitsu Limited Wdmシステム
JP4397239B2 (ja) * 2004-01-15 2010-0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US7831118B2 (en) * 2004-03-31 2010-11-09 Fujitsu Limited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JP4489522B2 (ja) * 2004-07-20 2010-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JP4530143B2 (ja) * 2004-07-28 2010-08-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と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JP2006042155A (ja) * 2004-07-29 2006-02-09 Fujitsu Ltd 冗長構成された光波長分割多重伝送装置及び、予備系光出力の波長制御方法
JP2006101470A (ja) 2004-09-06 2006-04-13 Fujitsu Ltd 波長多重光の光レベルを制御する光伝送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60049341A1 (en) * 2004-09-06 2006-03-09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Method for examining corrosion of a steel reinforcement rod embedded in concrete
JP4710357B2 (ja) * 2005-03-09 2011-06-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増幅装置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822727B2 (ja) * 2005-03-30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漏洩光防止方法および波長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JP4752316B2 (ja) * 2005-04-26 2011-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合分波器及び光アド・ドロップシステム並びに光信号の合分波方法
JP4707542B2 (ja) 2005-11-28 2011-06-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
JP4224059B2 (ja) 2005-12-28 2009-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遠隔励起方式の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JP4633664B2 (ja) * 2006-03-24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スイッチシステム
JP4679411B2 (ja) * 2006-03-31 2011-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
JP4792365B2 (ja) * 2006-09-29 2011-10-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181612A1 (en) * 2007-01-29 2008-07-31 Bti Photonic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optical signal combining
EP2143223B1 (en) * 2007-04-09 2012-08-0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core device, procedure and system using such device, optical light distributor, and coupling-ratio assigning procedure
JP4920489B2 (ja) * 2007-05-16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分岐挿入装置
JPWO2009060522A1 (ja) * 2007-11-07 2011-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管理制御方法,光送受信装置ならびに波長多重光送受信装置
JP5146111B2 (ja) * 2008-05-29 2013-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光減衰量制御方法
JP5476697B2 (ja) 2008-09-26 2014-04-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信号送信装置
US8855500B2 (en) * 2008-10-03 2014-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hannel power control in an optical link
JP2010139854A (ja) * 2008-12-12 2010-06-24 Fujitsu Ltd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及び波長多重伝送方法
JP5321041B2 (ja) * 2008-12-24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分岐挿入装置およびwdm伝送方法
JP2011059424A (ja) * 2009-09-10 2011-03-24 Fujitsu Ltd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US8428463B2 (en) * 2010-05-10 2013-04-23 Infin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ynamic gain equalizer
JP5505220B2 (ja) * 2010-09-14 2014-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及び光減衰量制御方法
JP5564692B2 (ja) * 2011-02-25 2014-07-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ノード
US9137590B2 (en) * 2011-11-14 2015-09-15 Infinera Corporation OSPFTE extension to support GMPLS for flexible grid
JP5899849B2 (ja) 2011-11-16 2016-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信号調整プログラム及び信号調整方法
US9450697B2 (en) * 2011-12-02 2016-09-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of narrow optical filtering effects in an optical network
JP5838827B2 (ja) * 2012-01-23 2016-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及び光伝送方法
JP5906870B2 (ja) * 2012-03-23 2016-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パワーモニタ
EP2878089B1 (en) * 2012-07-26 2018-10-24 Xieon Networks S.à r.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hannel set up in an optical wdm-network
JP5962455B2 (ja) 2012-11-21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ノード装置、光伝送方法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15049794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伝送路切替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15164264A (ja) * 2014-02-28 2015-09-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装置、光伝送装置及び波長多重方法
EP2924897B1 (en) 2014-03-28 2016-06-22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equalizing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ignal
JP6485189B2 (ja) * 2015-04-23 2019-03-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JP2016220128A (ja) * 2015-05-25 2016-1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
EP3343804A4 (en) * 2015-08-27 2018-08-22 Nec Corporation Equalizer, repeat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3227A2 (en) * 1999-07-27 2001-01-31 NEC Corporation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transmitter
CN1553618A (zh) * 2003-12-18 2004-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传输系统实现波段扩展的活动式升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04053A1 (en) 2023-04-06
EP3432495A4 (en) 2019-03-20
US11626937B2 (en) 2023-04-11
EP3432495A1 (en) 2019-01-23
CN108781127A (zh) 2018-11-09
EP3432495B1 (en) 2022-05-04
JP6103097B1 (ja) 2017-03-29
CN114039696A (zh) 2022-02-11
JP2017175186A (ja) 2017-09-28
WO2017159596A1 (ja) 2017-09-21
US20190097749A1 (en)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056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connection validation in a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ROADM) node
US9900089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optical connection i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US8554070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attenuation amount control method
US9768906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avelength control method
CN104104447A (zh) 光功率均衡方法及装置
US20160381441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431431B2 (en) Add/drop multiplexer, network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anagement device
US11095372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avelength calib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5501555A (ja) 分岐された光学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障害回復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455297B2 (ja) 光増幅器、光伝送装置、及び光中継装置
US20230104053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O2022042378A1 (zh) 光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光传输节点和光传输系统
JP6455537B2 (ja)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US912438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assband
US8854727B2 (en) Optical amplifier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EP1134925A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JP6943325B2 (ja)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JP7156480B2 (ja)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JP6747499B2 (ja)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JP5564693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方法
JP2013162448A (ja) 信号光分岐比計算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