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570B -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570B
CN108474570B CN201680078555.5A CN201680078555A CN108474570B CN 108474570 B CN108474570 B CN 108474570B CN 201680078555 A CN201680078555 A CN 201680078555A CN 108474570 B CN108474570 B CN 108474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bell mouth
air
outer peripheral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8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570A (zh
Inventor
山本胜幸
寺本拓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4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4Inlet and outlet arranged on opposite s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室外机(11)的壳体(21)内配置有热交换器(23)、轴流风扇(25)、喇叭口(27)、风扇电动机(29)及整流板(37)。壳体(21)包括设有空气吹出口(21b)的前板(33)和设有空气吸入口(21a)的后板(35)。在前板(33)的内表面配置有喇叭口(27)和整流板(37)。喇叭口(27)具有朝向热交换器(23)开口的第一开口(27a)和朝向空气吹出口(21b)开口的第二开口(27b)。整流板(37)以从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向配置有喇叭口(27)的一侧倾斜的形态配置。

Description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是涉及具备轴流风扇的室外机和具备这样的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在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热交换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为了向热交换器送入空气,在室外机中,安装有轴流风扇。在轴流风扇的外周设有喇叭口。为了向轴流风扇顺畅地引导空气,在轴流风扇的上方设置上部整流板,在下方设置下部整流板。
通过轴流风扇的旋转而使空气流入到室外机内,流入的空气穿过热交换器。穿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朝向轴流风扇流动,向室外机外排出。上部整流板和下部整流板从该热交换器朝向喇叭口配置。作为公开了这样的室外机的专利文献的一例,有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要求降低空气流动时的通风阻力来抑制室外机的噪音。
本发明是在其开发的一环中作出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通风阻力的进一步降低的室外机,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室外机具备壳体、热交换器、鼓风单元、喇叭口和整流板。壳体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的第一壁部及具有空气吹出口的第二壁部。热交换器以与空气吸入口相向的方式配置在壳体内。鼓风单元包括配置在热交换器与第二壁部之间的轴流风扇。喇叭口与空气吹出口连通,以从周向包围轴流风扇的方式配置于第二壁部的内表面。整流板安装在第二壁部的内表面上的位置,以从该位置向配置有喇叭口的一侧倾斜的形态配置。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是具备技术方案1所述的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室外机中,整流板安装在第二壁部的内表面上的位置,以从该位置向配置有喇叭口的一侧倾斜的形态配置。由此,穿过热交换器而与第二壁部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整流板流动而被导向喇叭口。由此,能够降低室外机的通风阻力,能够降低室外机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具备技术方案1所述的室外机,由此,能够降低室外机的通风阻力,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各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壳体内的结构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配置在各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前板的内表面的各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7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X-X对应的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2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X-X对应的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5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X-X对应的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X-X对应的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7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8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2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9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4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10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6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7是实施方式11的室外机的与图2所示的剖面线IV-IV对应的剖面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8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喇叭口处的空气的流动的第一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9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喇叭口处的空气的流动的第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0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说明室外机的动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具备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的整体结构(制冷剂回路)。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机1具备压缩机3、四通阀5、室内机7、节流装置9及室外机11。压缩机3、四通阀5、室内机7、节流装置9及室外机11由制冷剂配管连接。
接下来,说明使上述的空气调节机1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所示,通过使压缩机3驱动,从压缩机3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经由四通阀5向室外机11流入。在室外机11中,在流入的制冷剂与送入到室外机11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单相)。
从室外机11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9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机7流入。在室内机7中,在流入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送入到室内机7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中,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通过该热交换,室内被冷却。从室内机7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向压缩机3流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3排出。以下,反复进行该循环。
接下来,说明进行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所示,通过使压缩机3驱动,从压缩机3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经由四通阀5向室内机7流入。在室内机7中,在流入的气体制冷剂与送入到室内机7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单相)。通过该热交换,室内被制热。从室内机7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9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
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外机11流入。在室外机11中,在流入的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送入到室外机11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中,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从室外机11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向压缩机3流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3排出。以下,反复进行该循环。
接下来,说明空气调节机1的室外机11的概要。如图2及图3所示,在室外机11的壳体21内配置有热交换器23、轴流风扇25、喇叭口27及风扇电动机29。
壳体21包括前板33(第二壁部)及后板35(第一壁部)。在后板35设有向壳体21内导入空气的空气吸入口21a。在前板33设有将导入到壳体21内的空气排出的空气吹出口21b。需要说明的是,前板33与后板35可以分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壳体21而一体地形成。
热交换器23以与空气吸入口21a相向的方式配置。在热交换器23与前板33之间配置轴流风扇25及风扇电动机29。风扇电动机29固定于电动机支承台31。
在前板33的内表面(内侧)配置有喇叭口27和整流板37。喇叭口27以从周向包围轴流风扇25的方式配置。喇叭口27具有朝向热交换器23开口的第一开口27a和朝向空气吹出口21b开口的第二开口27b。第二开口27b与空气吹出口21b连通。
整流板37安装于与喇叭口27隔开距离的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以从该位置向配置有喇叭口27的一侧倾斜的形态配置。另外,整流板37包括如下部分:该部分从在轴流风扇25的径向上与第二开口27b的外周端28b隔开距离的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朝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外周端28a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实体的整流板37为一例,并不局限于该整流板37。
以下,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室外机11的整流板37的具体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实施方式的各图中,对于与图2、图3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除了必要的情况之外,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说明室外机的第一例。如图4所示,整流板37安装在与第二开口27b的外周端28b隔开距离的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以从该位置朝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外周端28a倾斜的形态配置。整流板37包括安装部37a和倾斜部37b。安装部37a固定于前板33的内表面。倾斜部37b相对于安装部37a以规定的角度配置。
从前板33的内表面至整流板37的热交换器23侧的端部的距离(高度)设定为与从前板33的内表面至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距离(高度)大致相同的距离(高度)。另外,整流板37与喇叭口27分体,分别作为不同部件配置于前板33。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从前板33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配置整流板37,从而能够抑制通风阻力,降低噪音。对此,与比较例的室外机对比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比较例的室外机11中,除了未配置整流板之外,具有与图4所示的室外机11相同的构造。因此,关于与图4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除了必要的情况之外,不重复其说明。
接下来,说明比较例的室外机11的动作。随着空气调节机(参照图1)的动作,室外机11的轴流风扇25旋转。如图6所示,通过轴流风扇25旋转,从空气吸入口21a将空气导入到壳体21内。在壳体21内,产生从热交换器23朝向轴流风扇25(喇叭口27)的空气的流动。
穿过热交换器23的空气中的在轴流风扇25的中心轴的附近流动的空气直接朝向轴流风扇25流动,穿过喇叭口27(轴流风扇25)而从空气吹出口21b向壳体21外排出(参照箭头FM)。
另一方面,越是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被轴流风扇25吸入的力越弱。因此,穿过热交换器23的空气先与前板33碰撞。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着前板33流动之后,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
因此,空气的流动集中于前板33的内表面及喇叭口27的外壁,空气流动的速度变快,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参照箭头FD)。从喇叭口27的外壁剥离的空气受到喇叭口27的形状的影响和由轴流风扇25对空气的吸入的影响,成为逆流而朝向热交换器23流动。
于是,本来被轴流风扇25吸入而要沿着喇叭口27(内周面)流动的空气被要朝向热交换器23流动的空气推回(参照箭头FB)。因此,穿过喇叭口27的风量减少,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进一步产生空气(流动)的剥离。结果,室外机11的通风阻力增大。
相对于比较例的室外机,说明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动作。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中,整流板安装在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以从该位置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倾斜的形态配置(参照图4)。
如图7所示,穿过热交换器23的空气中的在轴流风扇25的中心轴的附近流动的空气直接朝向轴流风扇25流动,穿过喇叭口27(轴流风扇25)而从空气吹出口21b向壳体21外排出(参照箭头FM)。
另一方面,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中心轴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被轴流风扇25吸入的力减弱,先与前板33发生碰撞。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着整流板37流动,被导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
由此,能够抑制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要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减少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结果,能够降低因空气(流动)的剥离造成的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另外,作为其他的比较例的室外机(未图示),在热交换器与喇叭口之间配置有整流板的室外机中,预计会由于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附近的整流板而导致因从空气吸入口朝向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受到阻碍造成的通风阻力增大。
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中,以从前板33的内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倾斜的形态配置整流板37。由此,不会阻碍从空气吸入口21a朝向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流动,不会使因空气的流动受到阻碍造成的通风阻力增大。
另外,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的整流板37与喇叭口27分体。由此,与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整流板和形状复杂的喇叭口的情况相比,制造变得容易,能够有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2
说明室外机的第二例。如图8所示,在前板33的内表面配置有喇叭口27和整流板37。从前板33的内表面至整流板37的热交换器23侧的端部的距离HA(高度)设定得比从前板33的内表面至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外周端28a的距离HB(高度)长。作为从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至整流板37的热交换器23侧的端部的距离(高度之差:HA-HB),例如设为30mm~50mm左右。
作为该距离(高度之差)的上限值,需要设定为空气的流动不会被整流板37自身阻碍的距离。另一方面,作为距离的下限值,如以下说明的这样,需要设定为能够使逆流的空气在喇叭口27的外壁与整流板37之间流动的距离。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壳体21内的空气的全局性的流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在空气调节机1的室外机11中,根据运转状态,热交换器23等的通风阻力有时会上升。在这样的运转状态下,从轴流风扇25吹出的空气的流动的离心分量有时会相对地增加。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喇叭口27的壁面(外周面),空气朝向前板33逆流(参照箭头FC)。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空气的逆流,在实施方式11中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整流板37的高度(距离HA)设定得比喇叭口的高度(距离HB)高。由此,要朝向前板33逆流的空气向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与整流板37之间流入。结果,能够阻止与前板33发生碰撞并要沿整流板37朝向喇叭口27流动的空气与要逆流的空气碰撞而妨碍其流动,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实施方式3
说明室外机的第三例。如图10所示,朝向前板33的内表面俯视观察时,以从上下方向夹入喇叭口27的方式,在喇叭口2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配置整流板37。另外,以从左右方向夹入喇叭口27的方式,在喇叭口27的左侧方和右侧方分别配置整流板37。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壳体21内的空气的全局性的流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如图11所示,特别是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先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之后,沿着整流板37流动,被导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
在此,如图2所示,在室外机11中,为了提高热交换性,热交换器23从壳体21的后板35侧配置至侧板侧。在这样的室外机11中,穿过位于侧板侧的热交换器的部分(热交换器23a)的空气要朝向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
此时,在未配置整流板37的比较例的室外机11(参照图5)中,在与该热交换器23的部分相向的喇叭口27的外壁部分,与喇叭口27的其他的外壁部分相比,空气的流动集中,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因此,空气的逆流分量增加,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在喇叭口27与位于侧板侧的热交换器23a之间配置整流板37。因此,如图12所示,穿过位于侧板侧的热交换器23a的空气(空气A:箭头FS)和穿过位于后板35侧的热交换器23的部分的空气(空气B:箭头FT)在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等之后,沿着整流板37流动。沿整流板37流动的空气A和空气B经由喇叭口27及空气吹出口21b向壳体21外排出。
由此,能够阻止空气A和空气B朝向喇叭口27的外壁流动。结果,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说明了相对于喇叭口27配置有4个整流板37的情况。在侧板侧也配置有热交换器23(热交换器23a)的室外机11中,当考虑穿过上述热交换器23a的空气的流动时,优选至少在喇叭口27与位于侧板侧的热交换器23a之间配置整流板37。
另外,在壳体的高度比壳体的宽度大的室外机的情况下(未图示),在喇叭口的上方和下方,从后板穿过热交换器而与前板发生碰撞的空气的量增多。在该情况下,优选至少在喇叭口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配置整流板。
实施方式4
说明室外机的第四例。如图13所示,朝向前板33的内表面俯视观察时,以从上下方向夹入圆形的喇叭口27的方式,在喇叭口2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配置整流板37。
整流板37分别与整流板37最接近于喇叭口27的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位置处的切线平行地配置。另外,整流板37的长度LA设定为不超过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直径LB的长度。
若整流板37的长度与直径LB相比过长,则整流板3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距离空得太大。因此,在整流板37的端部附近流动的空气可能会再次与前板33发生碰撞。因此,整流板37的长度LA优选为不超过直径LB的长度。
另一方面,若整流板37的长度与直径LB相比过短,则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沿整流板37流动的空气可能会在其中途从整流板37剥离。因此,整流板37的长度LA优选为直径LB的10%以上。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壳体21内的空气的全局性的流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如图14所示,特别是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先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之后,沿着整流板37流动,被导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整流板37的长度LA在不超过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直径LB的范围内,设定为比较长的长度。由此,与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的相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抑制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要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减少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
结果,能够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实施方式5
说明室外机的第五例。如图15所示,朝向前板33的内表面俯视观察时,以从上下方向夹入圆形的喇叭口27的方式,在喇叭口2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配置整流板37。整流板37分别沿着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配置成圆弧状。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壳体21内的空气的全局性的流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如图16所示,特别是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先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之后,沿着整流板37流动,被导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整流板37分别沿着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配置成圆弧状,从而整流板37与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间隔大致恒定。因此,相对于喇叭口27的周向,从整流板37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更稳定。
由此,能够抑制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要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有效地减少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
结果,能够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为了得到这样的效果,优选在喇叭口27的整周的10%以上配置整流板37。
实施方式6
说明室外机的第六例。如图17所示,朝向前板33的内表面俯视观察时,以从周向包围圆形的喇叭口27的方式配置环状的整流板37。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壳体21内的空气的全局性的流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如图18所示,特别是在径向上远离轴流风扇25的区域(位置)流动的空气先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之后,沿着整流板37流动,被导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环状的整流板37以从周向包围圆形的喇叭口27的方式配置,从而在喇叭口27的整周上整流板37与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的间隔大致恒定。因此,相对于喇叭口27的周向,从整流板37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更加稳定。
由此,能够抑制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要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更有效地减少在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附近的外壁处空气(流动)剥离。
结果,能够可靠地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可靠地降低,从而能够可靠地提升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可靠地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为了得到这样的效果,优选将整流板37与喇叭口27外周端28a的间隙的距离设定为直径LB的30%以下。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整流板37,列举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整流板37、呈圆弧状地延伸的整流板37、环状的整流板37为例进行了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整流板37的截面形状的变化。截面形状为与整流板37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
实施方式7
在此,说明整流板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第一例。在实施方式1等中,列举包括安装部37a和倾斜部37b的整流板37为例。如图19所示,在该整流板37中,安装部37a和倾斜部37b分别呈直线状地延伸,倾斜部37b相对于安装部37a以规定的角度配置。
如图20所示,在具备这样的整流板37的室外机11中,如在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要沿着喇叭口27的外壁(外周面)流动。结果,能够降低通风阻力。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并且,在该整流板37中,安装部37a和倾斜部37b分别具有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截面形状,从而加工比较容易,能够容易地制造整流板37。
实施方式8
在此,说明整流板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第二例。如图21所示,整流板37具备安装部37a、倾斜部37b及弯曲部37c。弯曲部37c配置在安装部37a与倾斜部37b之间。弯曲部37c以朝向前板33凸出的方式形成。弯曲部37c将安装部37a和相对于该安装部37a以规定的角度配置的倾斜部37b之间平滑地连接。
如图22所示,在具备这样的整流板37的室外机11中,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着整流板37的弯曲部37c流动之后,沿着倾斜部37b流动。因此,一边朝向相对于安装部37a以规定的角度配置的倾斜部37b逐渐改变角度,一边朝向倾斜部37b流动。
由此,与空气流动的角度陡急地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实施方式9
在此,说明整流板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第三例。如图23所示,整流板37具备安装部37a、倾斜部37b及弯曲部37d。弯曲部37d以朝向热交换器23凸出的方式形成。弯曲部37d从倾斜部37b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形成。外周端28a位于弯曲部37d的端处的切线的延长线上。
如图24所示,在具备这样的整流板37的室外机11中,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着整流板37的倾斜部37b流动之后,沿着弯曲部37d流动,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流入。
此时,弯曲部37d从倾斜部37b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弯曲,从而要经由弯曲部37d流入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空气容易沿着喇叭口27的内壁(内周面)流动。
由此,与未形成弯曲部37d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实施方式10
在此,说明整流板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第四例。如图25所示,整流板37具备安装部37a、弯曲部37c、倾斜部37b及弯曲部37d。弯曲部37c以朝向前板33凸出的方式形成,将安装部37a与倾斜部37b之间平滑地连接。弯曲部37d以朝向热交换器23凸出的方式形成,从倾斜部37b朝向喇叭口27的外周端28a形成。
如图26所示,在具备这样的整流板37的室外机11中,与前板33发生了碰撞的空气沿着整流板37的弯曲部37c流动之后,沿着倾斜部37b流动。沿着倾斜部37b流动的空气沿着弯曲部37d流动,向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流入。
由此,如实施方式8及实施方式9中说明的那样,与空气流动的角度陡急地变化的情况及未形成弯曲部37d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实施方式11
在此,说明整流板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第五例。如图27所示,整流板37具备安装部37a、倾斜部37b及弯曲部37e。弯曲部37e以朝向热交换器23凸出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弯曲部37e以从倾斜部37b覆盖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外周端28a的方式形成。在弯曲部37e形成有通气口45。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室外机11的动作。首先,在实施方式2中,叙述在喇叭口27的壁面处空气逆流的情况。在此,关于该逆流,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通过轴流风扇25旋转,产生轴向的流动(轴向分量)和伴随轴流风扇25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导致的径向的流动(径向分量)。从喇叭口27吹出使该轴向分量与径向分量作为向量合成的空气。
如图28所示,在所期望量的空气穿过热交换器23的情况下,轴向的流动(箭头VM)足够强。因此,轴向的流动(箭头VM)与径向的流动(箭头VR)合成的实际的流动(箭头VA)成为朝向喇叭口27(壳体21)外的流动。
另一方面,在室外机11中,根据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有时会在热交换器23附着霜。在该情况下,如图29所示,穿过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量减少,相对于径向的流动(箭头VR),轴向的流动(箭头VM)相对减弱。
因此,在轴向的流动(箭头VM)与径向的流动(箭头VR)合成的实际的流动(箭头VA)中,有时会包含朝向喇叭口27(壳体21)的内壁(内周面)的流动。在喇叭口27的内壁(内周面),由于该空气的流动,空气朝向热交换器23逆流(参照箭头FC)。
在上述的室外机11中,如图30所示,以覆盖喇叭口27的第一开口27a的外周端28a的方式形成弯曲部37e。在该弯曲部37e形成有通气口45。
由此,朝向热交换器23逆流的空气在喇叭口27与整流板37(弯曲部37e)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在该间隙中流动的空气经由通气口45,沿着弯曲部37e流动,再次穿过喇叭口27,向壳体21外排出。
这样,在喇叭口27处产生的逆流的空气再次从喇叭口27向壳体外排出,从而能够降低通风阻力。另外,由于通风阻力降低,从而能够提高室外机11的热交换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降低室外机11的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包含整流板的室外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组合。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例示而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不由上述说明的范围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利用于具备轴流风扇的室外机和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符号说明
1空气调节机,3压缩机,5四通阀,7室内机,9节流装置,11室外机,21壳体,21a空气吸入口,21b空气吹出口,23、23a热交换器,25轴流风扇,27喇叭口,27a第一开口,27b第二开口,28a、28b外周端,29风扇电动机,31电动机支承台,33前板,35后板,37整流板,37a安装部,37b倾斜部,37c、37d、37e弯曲部,45通气口,FM、FA、FB、FC、FD、FS、FT、VM、VR、VA箭头,HA、HB、LA、LB长度。

Claims (15)

1.一种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外机具备:
壳体,其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的第一壁部及具有空气吹出口的第二壁部;
热交换器,其以与所述空气吸入口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鼓风单元,其包括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轴流风扇;
喇叭口,其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以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向包围所述轴流风扇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内表面;以及
整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上的位置,以从所述位置向配置有所述喇叭口的一侧倾斜的形态配置,
所述整流板配置成将与隔着所述整流板而位于同所述喇叭口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壁部的部分发生了碰撞的空气向所述喇叭口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喇叭口包括:
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开口的第一开口;以及
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开口的第二开口,
所述整流板包括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位置朝向所述喇叭口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端延伸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朝向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俯视观察时,所述整流板以至少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夹入所述喇叭口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至所述整流板的所述热交换器侧的端部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至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的距离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朝向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俯视观察时,
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为圆形,
所述整流板以不超过所述喇叭口的直径的长度,与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的切线方向平行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朝向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俯视观察时,
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为圆形,
所述整流板沿着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沿着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以包围所述外周端的整周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包括:
安装在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延伸的第二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包括第三部,所述第三部将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平滑地连接,并以向所述第二壁部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包括第四部,所述第四部从所述第二部起一边以向所述热交换器侧凸出的方式弯曲,一边朝向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包括第五部,所述第五部从所述第二部起一边以向所述热交换器侧凸出的方式弯曲,一边覆盖所述喇叭口的所述外周端,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所述第五部设有贯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整流板与所述喇叭口为分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与所述空气吸入口相向的第一热交换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朝向所述第二壁部延伸的第二热交换部,
所述整流板配置在位于所述喇叭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之间的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内表面的部分。
15.一种空气调节机,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
CN201680078555.5A 2016-01-25 2016-01-25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8474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1999 WO2017130273A1 (ja) 2016-01-25 2016-01-25 室外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570A CN108474570A (zh) 2018-08-31
CN108474570B true CN108474570B (zh) 2020-10-16

Family

ID=59397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8555.5A Active CN108474570B (zh) 2016-01-25 2016-01-25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4156B2 (zh)
EP (1) EP3410026B1 (zh)
JP (1) JP6680806B2 (zh)
KR (1) KR102163905B1 (zh)
CN (1) CN108474570B (zh)
AU (1) AU2016389531B2 (zh)
WO (1) WO20171302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0777A1 (ja) * 2018-03-19 2019-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構造及び冷却構造を備えた室外ユニット
JP7262578B2 (ja) * 2019-05-24 2023-04-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051764B2 (ja) * 2019-08-07 2022-04-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WO2021084605A1 (ja) * 2019-10-29 2021-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3976Y2 (zh) 1977-11-05 1982-11-22
JPS59142677U (ja) * 1983-03-14 1984-09-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ツト
JPH0648251Y2 (ja) 1988-06-08 1994-12-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US5248224A (en) * 1990-12-14 1993-09-28 Carrier Corporation Orificed shroud for axial flow fan
JP2707861B2 (ja) * 1991-03-06 1998-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05106871A (ja) * 1991-04-25 1993-04-2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セパレート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524186Y2 (ja) 1991-05-30 1997-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H1094832A (ja) 1996-09-24 1998-04-14 Nishizawa Kogyo:Kk 板金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板金プレス装置
JP3057259U (ja) 1998-09-03 1999-04-09 トキワ工業株式会社 柔軟性ダイス
WO2001011241A1 (fr) * 1999-08-09 2001-02-15 Daikin Industries,Ltd. Grille de protection d'une unite de soufflante et d'un conditionneur d'air
JP4190683B2 (ja) * 1999-11-22 2008-12-0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ファン装置
JP2003184797A (ja) 2001-12-14 2003-07-03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及び該送風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4150654A (ja) 2002-10-29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4211931A (ja) 2002-12-27 2004-07-2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2005114231A (ja) 2003-10-07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4690682B2 (ja) * 2004-09-07 2011-06-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機
JP4682635B2 (ja) 2005-02-07 2011-05-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7481619B2 (en) * 2005-08-11 2009-01-27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xtended venturi fan ring
KR20080062891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팬
US8221074B2 (en) * 2007-12-21 2012-07-17 Paccar Inc Fan ring shroud assembly
KR20090076031A (ko) * 2008-01-07 2009-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EP2085709A1 (en) * 2008-01-30 2009-08-05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US9062888B2 (en) * 2008-03-11 201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ES2702364T3 (es) * 2008-04-22 2019-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oplador y dispositivo de bomba de calor que usa el mismo
JP4823294B2 (ja) * 2008-11-04 201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0127590A (ja) * 2008-12-01 2010-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289200B2 (ja) * 2009-06-19 2013-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5418306B2 (ja) 2010-03-03 2014-0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240239B2 (ja) * 2010-06-03 2013-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
CN103097821B (zh) * 2010-09-14 2015-08-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单元的送风机、室外单元及冷冻循环装置
JP2013044481A (ja) * 2011-08-25 2013-03-04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558449B2 (ja) 2011-10-03 2014-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3096622A (ja) 2011-10-31 2013-05-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805214B2 (ja) * 2011-12-19 2015-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031976A (ja) * 2012-08-06 2014-02-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ユニット
JP5805598B2 (ja) * 2012-09-12 2015-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960525B1 (en) * 2013-02-22 2022-10-19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opell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JP5984782B2 (ja) * 2013-11-07 2016-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984781B2 (ja) * 2013-11-07 2016-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3731634U (zh) * 2013-12-10 2014-07-23 昆山市言兴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高效送风口
JP6223232B2 (ja) * 2014-03-03 2017-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
CN104374010B (zh) * 2014-10-27 2018-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
CN204787121U (zh) 2015-05-25 2015-1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5202732B (zh) * 2015-10-23 2018-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流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柜机
JP6849938B2 (ja) * 2016-05-31 2021-03-3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570A (zh) 2018-08-31
US20180363928A1 (en) 2018-12-20
KR102163905B1 (ko) 2020-10-12
EP3410026A4 (en) 2019-01-02
WO2017130273A1 (ja) 2017-08-03
EP3410026A1 (en) 2018-12-05
AU2016389531B2 (en) 2019-07-18
US11054156B2 (en) 2021-07-06
KR20180086472A (ko) 2018-07-31
JP6680806B2 (ja) 2020-04-15
EP3410026B1 (en) 2023-06-07
AU2016389531A1 (en) 2018-07-05
JPWO2017130273A1 (ja)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570B (zh)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EP2461042B1 (en) Air blower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111279085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EP3372839B1 (en) Blower,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5522306B1 (ja) 遠心ファン
EP3460254B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0053815A (ja) 送風機
JP2016121580A (ja) 遠心型送風機
CN213300237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8029877A1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TW202045822A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WO2015059884A1 (ja)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空調装置
EP2169319B1 (en) Air conditioner
JP6430032B2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133360B (zh) 横流风扇及空调器
EP4336045A1 (en)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0741207A (zh) 空调器
JP5558449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05040686A2 (en) Window type air conditioner
US20070256439A1 (en) Window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15704405A (zh) 用于风机的风圈和空调外机
CN116113769A (zh) 离心送风机的涡壳、具备该涡壳的离心送风机、空调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