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7866A - 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7866A
CN108437866A CN201810330971.0A CN201810330971A CN108437866A CN 108437866 A CN108437866 A CN 108437866A CN 201810330971 A CN201810330971 A CN 201810330971A CN 108437866 A CN108437866 A CN 108437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 side
safety belt
side frame
guidanc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09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7866B (zh
Inventor
渡边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7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2900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70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2900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70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2900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7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7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having two or mor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实现可动框架的薄型化。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和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如果这样由板状部件形成,则能够比由管材构成的可动框架更加薄型。

Description

座椅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座椅装置”、进入国家阶段日期为2015年6月26日,并且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68380.6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装置,特别涉及搭载在车辆中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等的座椅装置中,已知有以下的座椅装置:搭载有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的可动框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可动框架通常由管材形成。
专利文献1:实开昭58-93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座椅装置各部的强度提高是总是被要求的课题,在可动框架中该要求也是当然的。为了提高由管材构成的可动框架的强度,容易地想到使管材成为厚壁、再使直径变粗,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动框架自身的厚度变大,成为促使座椅装置的大型化的一个原因。
鉴于此,本发明的课题是实现可动框架的薄型化。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有关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和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上述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框架具备:左右的侧框架,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和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将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连结。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分别朝向内侧弯曲并延伸,在该延伸的部分上连结着上述连结部件。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开放的截面コ字状,上述连结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部的截面コ字状的内侧。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的中央部为朝向前方凸的形状。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框架还具有左右的安装框架,上述左右的安装框架固定在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各自的下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转动自如地安装,且由上述板状部件构成;上述安装框架形成为,从与上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固定部直到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宽度变宽。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的侧框架及上述连结部件在俯视时整体为朝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座椅垫板,上述座椅垫板与上述可动框架卡合;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上设有垫板支承部件,上述垫板支承部件从下方支承上述座椅垫板的一部分。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将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具备左右的靠背侧框架及将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的上部间连结的上部框架;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安装在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上述上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在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中的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连结着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该上部框架的端部为朝向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宽度变宽的形状。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直接连结在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或10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框架的端部的下部以与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的连结位置位于比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下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弯曲。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框架由前后两片板部件形成,将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组装以成为中空。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板部件及上述后侧板部件的两者连结在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侧板部件及上述后侧板部件中的与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位置设有缺口,上述缺口用来收容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具备:第一托架部件,上述第一托架部件相对于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后方覆盖的方式卡合;和第二托架部件,上述第二托架部件相对于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前方覆盖的方式卡合;上述第一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一壁部,上述左右的第一壁部从左右方向夹持上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托架的上端部;上述第二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二壁部,上述左右的第二壁部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上述第一托架部件的第一壁部;在上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上述前侧板部件的连结位置。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框架,上述可动框架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上述可动框架及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在俯视时为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扶手托架,上述扶手托架用来支承扶手;上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上;固定上述扶手托架的靠背侧框架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上部侧框架和下部侧框架两部分;上述上部侧框架的下端部和上述下部侧框架的上端部以重叠的方式一体化;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上部侧框架与上述下部侧框架的重叠区域中。
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侧框架以重叠在上述上部侧框架的外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扶手托架固定在上述重叠区域中的上述下部侧框架上。
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或18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扶手托架旋转自如地支承上述扶手,以该扶手的旋转轴从上述重叠区域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该重叠区域中固定着上述扶手托架。
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侧框架用连结部件,上述侧框架用连结部件从上述重叠区域附近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架设。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所以能够比由管材构成的可动框架更加薄型。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通过连结部件连结,所以能够将侧框架的上部附近通过连结部件牢固地连结。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左右的侧框架的上部分别朝向内侧弯曲并延伸,所以通过该弯曲的部分能够提高侧框架自身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开放的截面コ字状,所以能够通过该截面コ字状部分提高侧框架的上端部自身的刚性。
此外,由于在左右的侧框架的上端部的截面コ字状的内侧配置有连结部件,所以还能够提高组装后的连结部件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为连结部件的中央部朝向前方凸的形状,所以能够通过该凸形状部分提高连结部件自身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安装框架形成为从与左右的侧框架的固定部直到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宽度变大,所以在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部能够确保较大的面积,能够将安装框架稳定地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上。
此外,由于仅使需要的部分宽度变宽,所以能够抑制安装框架的大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左右的侧框架及连结部件在俯视时整体上为朝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所以能够将乘员以从后方包入的方式支承。因而,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将座椅垫板的一部分从下方支承的垫板支承部件设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上,所以能够通过该垫板支承部件抑制座椅垫板沉入,能够确保乘车时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由板状部件形成的上部框架的一端部以朝向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宽度变宽的形状连结在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附近,所以能够相对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附近将上部框架以更大的接触面积连结。由此,能够在抑制上部框架的整体的大型化的同时,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的力用更大的面积承接。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安装刚性,能够使座椅安全带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由于上部框架的一端部直接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所以能够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的力直接用上部框架的一端部承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安装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由于上部框架的一端部的下部弯曲,以使上部框架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的连结位置位于比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下端部靠下方,所以能够将上部框架的一端部更大地扩大。因此,能够提高上部框架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附近的连结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由于将作为前后两片板部件的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组装以成为中空,形成上部框架,所以能够在实现上部框架的轻量化的同时还确保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由于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的两者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所以能够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上的力用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直接承接。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安装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前侧板部件及后侧板部件的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位置设有用来收容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缺口,所以能够通过缺口确保空间,能够确保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大小。
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第一托架部件的第一壁部和第二托架部件的第二壁部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前侧板部件的连结位置,所以能够将上述连结位置收容到由阶差形成的空间内,能够变紧凑。
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由于可动框架及座椅靠背框架在俯视时为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所以能够将两者紧凑地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由于靠背侧框架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在该上部侧框架和下部侧框架的重叠区域中固定着扶手托架,所以扶手托架被重叠区域支承。由于在重叠区域中是两片板材重合的部分,所以与用一片板材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扶手托架,能够提高扶手托架的安装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重叠区域中的下部侧框架上固定着扶手托架,所以能够将扶手托架受到的载荷用比上部侧框架稳定的下部侧框架支承。因而,能够提高扶手及扶手托架的稳定性。
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以扶手的旋转轴从重叠区域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该重叠区域中固定着扶手托架。如上述那样重叠区域重合着两片板材,所以刚性也较强。此外,由于以扶手的旋转轴从重叠区域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重叠区域中固定着扶手托架,所以能够在抑制扶手自身的全长的同时确保使用时的长度。
根据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由于侧框架用连结部件从重叠区域附近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架设,所以重叠区域附近被侧框架用连结部件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扶手托架的安装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主要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框架及可动框架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将图2的座椅靠背框架及可动框架的概略结构从右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2的座椅靠背框架及可动框架的概略结构从左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左侧的靠背侧框架中的上部侧框架和下部侧框架的重叠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重叠区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概略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图7的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架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架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架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框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右侧的安装框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框架及可动框架的概略结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框架及可动框架和座椅垫板的一部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赋予了为了实施本发明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不将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主要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座椅装置1中,具备座椅靠背框架2、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的内侧并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2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的可动框架3、分别配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的下部的左右的左右一对垫侧框架4、使座椅靠背框架2相对于垫侧框架4倾动的斜倚机构5、和配置在左右一对垫侧框架4间并支承坐垫垫板(图示省略)的座部框架6。
图2是表示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将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的概略结构从右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将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的概略结构从左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2~图4所示,在座椅靠背框架2中,设有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和将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的上部间连结的上部框架9。
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上部侧框架71和下部侧框架72两部分。
下部侧框架72其下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左侧的垫侧框架4的后端部上。下部侧框架72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在下部侧框架72的前后的边缘部上,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有朝向内侧延伸出的肋721、722。此外,在下部侧框架72的上端后部,形成有向下方凸的缺口723。
上部侧框架71由一片金属板形成,整体上沿着上下方向,但仅上端部朝向内侧弯曲。在上部侧框架71的前后的边缘部上,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有朝向内侧延伸出的肋711、712。该肋711、712也与上部侧框架71的上端部附近的弯曲部分连续而形成,在该上端部的上缘部设有肋711,在上端部的下缘部设有肋712。
并且,上部侧框架71的下端部配置在下部侧框架72的上端部处的前后的肋721、722之间。由此,下部侧框架72以重叠在上部侧框架71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图5是将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中的上部侧框架71与下部侧框架72的重叠区域G1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重叠区域G1的侧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在重叠区域G1中的下部侧框架72上,设有支承未图示的扶手的扶手托架10。扶手托架10形成为侧视大致正六边形状,在其中心部分转动自如地轴支承着扶手的旋转轴11。以该旋转轴11从重叠区域G1向前方伸出间隔H的方式,将扶手托架10固定在重叠区域G1的前侧部。由此,扶手托架10和下部侧框架72的缺口723在前后方向上对置。
在扶手托架10中,具备固定在下部侧框架72上且外侧开放的箱形状的箱部12、和将箱部12的开放部分闭塞的盖部13。通过箱部12及盖部13,扶手托架10形成为中空形状,由此提高了刚性。
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如图2~图4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上部侧框架81和下部侧框架82两部分。
下部侧框架82其下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在右侧的垫侧框架4的后端部上。下部侧框架82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在下部侧框架82的前后的边缘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有朝向内侧延伸出的肋821、822。
上部侧框架81由内侧框架83和外侧框架84的两片金属板形成。内侧框架8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其前后的边缘部,在上下方向上连续设有朝向外侧延伸出的肋831、832。外侧框架84以与内侧框架83对置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其前后的边缘部,在上下方向上连续设有朝向内侧延伸出的肋841、842。
并且,外侧框架84以肋841、842收纳在内侧框架83的肋831、832内的方式组装在内侧框架83上。由此,右侧的上部侧框架81被形成为中空形状。
此外,上部侧框架81的下端部配置在下部侧框架82的上端部处的前后的肋821、822之间。由此,下部侧框架82以重叠在上部侧框架81的外侧的方式配置。该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中的上部侧框架81与下部侧框架82的重叠区域G2被配置在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中的重叠区域G1对置的位置。
并且,在作为左侧的重叠区域G1的附近的缺口723与右侧的重叠区域G2之间,架设有左右延伸的管状的侧框架用连结部件14。
在右侧的重叠区域G2中,与左侧的重叠区域G1同样固定着扶手托架10。右侧的扶手托架10由于是与左侧的扶手托架1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的上端部,安装有将未图示的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的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关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后述。
图7是表示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概略结构的后视图,图8是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仰视图。如图7及图8所示,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中,具备相对于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的上端部以将后方覆盖的方式卡合的第一托架部件21、和相对于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的上端部以将前方覆盖的方式卡合的第二托架部件22。
第一托架部件21其上部比下部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宽幅。该第一托架部件21的上端从内侧抵接在第二托架部件22的顶板部221上。此外,第一托架部件21具备将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的上端部从左右方向夹持的左右的第一壁部211、212(参照图10~图12)。
第二托架部件22其上部比下部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宽幅。第二托架部件22具备将未图示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的顶板部221、从顶板部22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表面部222、和从前表面部222的左右的边缘部向后方延伸并将第一托架部件21的第一壁部211、212在左右方向上夹持的左右的第二壁部223、224。
图9是表示上部框架9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上部框架9整体上以向后方凸的方式弯曲,由前侧板部件91和后侧板部件92这前后两片板部件形成。在前侧板部件91的上下的边缘部,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有向后方延伸出的肋911、912。另一方面,在后侧板部件92的上下的边缘部,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有向前方延伸出的肋921、922。并且,以前侧板部件91的肋911、912收纳在该后侧板部件92的肋921、922内的方式,将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组装。由此,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成为中空形状。
另外,前侧板部件91被设定为在组装后比后侧板部件92向左侧伸出的长度。
图10~图12是表示上部框架9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连结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0~图12中省略了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第二托架部件22。如图10~图12所示,上部框架9的右侧的一端部直接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如果具体地说明,则上部框架9的前侧板部件91为朝向右侧的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并且,该前侧板部件91的一端部通过焊接连结在第一托架部件21的左侧的第一壁部211上。该第一壁部211与前侧板部件91的连结位置配置在第一壁部211和第二壁部223的阶差的后方(参照图8中的椭圆S)。前侧板部件91的一端部的下端位于比第一托架部件21的下端靠下方。
此外,上部框架9的后侧板部件92也为朝向右侧的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该后侧板部件92的一端部通过焊接连结在第一托架部件21的后表面上。后侧板部件92的一端部的下端位于比第一托架部件21的下端靠下方。
并且,在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上的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连结位置,形成有用来收容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缺口913、923。
接着,对上部框架9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的连结状态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后侧板部件92的另一端部连结在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的上端部上。这里,如上述那样,前侧板部件91被设定为在组装后比后侧板部件92向左侧伸出的长度,所以前侧板部件91的另一端部被收容到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的上端部的肋711、712之间。由此,前侧板部件91的另一端部以遍及比后侧板部件92及左侧的靠背侧框架7的连结区域大范围从前方重叠的方式连结。
接着,对可动框架3详细地说明。图13是表示可动框架3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13所示,在可动框架3中,具备:左右的侧框架31、32,由板状部件构成;连结部件33,由板状部件构成,将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连结;左右的安装框架34、35,被固定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各自的下端部,相对于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转动自如地安装,并且由板状部件构成。
图14是表示右侧的安装框架35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左侧的安装框架34中也基本上是与右侧的安装框架35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相同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在安装框架35中,具备转动自如地连结在靠背侧框架8上的作为连结部的下端部351、将侧框架32固定的作为固定部的上端部352、和将下端部351及上端部352连结的中央部353。形成为,从上端部352直到下端部351宽度逐渐变宽。此外,中央部353弯曲,以使上端部352被配置到比下端部351靠内侧。进而,在中央部353的前后的边缘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有朝向外侧延伸出的肋354、355。
此外,在安装框架35的上端部352,隔开规定的间隔设有用来将侧框架32固定的一对贯通孔356、357。
另外,如图3所示,在左侧的安装框架34的下端部351,连结着对可动框架3赋予规定的作用力的施力机构80。
左右的侧框架31、32分别如图3及图13所示,由一片金属板形成,整体上沿着上下方向,但仅上端部朝向内侧弯曲。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前后的边缘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有朝向内侧延伸出的肋311、312。该肋311、312也与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附近的弯曲部分连续而形成,在该上端部的上缘部设有肋311,在上端部的下缘部设有肋312。因此,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成为朝向前方开放的截面コ字状。
由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肋311、312和安装框架34、35的肋354、355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出,所以在将两者组装的方面,不存在肋311、312、354、355。因此,能够将左右的侧框架31、32及安装框架34、35的两者容易地组装,并且还能够提高各自的刚性。
此外,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下端部,形成有与安装框架34、35的一对贯通孔356、357分别对置的一对贯通孔313、314。通过对于这些贯通孔356、357、313、314连通螺栓85并用螺母86连结,将侧框架31、32和安装框架34、35固定。
在贯通孔313、314之间或其上方,设有多个架设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间的加强管88。
连结部件33通过一片板状部件形成,中央部331朝向前方为凸,并且其两端部332、333收纳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各自的肋311、312之间。此外,在连结部件33的两端部,安装着组装未图示的头枕的头枕用支承部334、335。
进而,连结部件33的两端部332、333为匹配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的形状以朝向前端朝向下方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由于是这样的形状,所以左右的侧框架31、32及连结部件33在俯视时整体上为朝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图15是将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的概略结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如该图15所示,沿着座椅靠背框架2的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可动框架3为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并且,在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上,组装着座椅垫板100。
图16是表示座椅靠背框架2及可动框架3和座椅垫板100的一部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在图16中仅表示上述位置关系的右侧,但左侧的形状也是大致相同的位置关系,所以左侧的图示省略。
如图16所示,座椅垫板100卡合在可动框架3上。具体而言,在座椅垫板100上,设有与可动框架3的安装框架34、35卡合的缺口101。因此,在座椅垫板100的比缺口101靠外侧的部分,配置在安装框架34、35与靠背侧框架7、8之间。因此,在靠背侧框架7、8的内侧面上,将座椅垫板100的一部分从下方支承的垫板支承部件90以朝向内侧延伸出的方式设置。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动框架3通过将多个板状部件(左右的侧框架31、32、连结部件33及左右的安装框架34、35)组装而形成,所以能够做成比以往的由管材构成的可动框架更薄型。此外,由于组装着多个板状部件,所以负荷较大的部分也能够将多个板状部件重叠而组装,能够确保强度。因而,能够在确保可动框架3的强度的同时,使可动框架3成为薄型。
此外,由于可动框架3由多个板状部件形成,所以比管材更容易加工,还能够设计更复杂的形状的可动框架3。
此外,由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通过连结部件33连结,所以能够将侧框架31、32的上部附近通过连结部件33牢固地连结。例如,在可动框架3的上部,因为经由头枕用支承部334、335组装头枕所以负荷较大地作用,但通过将该部分用连结部件33牢固地连结,也能够使头枕的稳定性提高。
此外,由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分别朝向内侧弯曲而延伸,所以通过该弯曲的部分,将侧框架31、32自身的刚性提高。
此外,由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开放的截面コ字状,所以能够通过该截面コ字状部分提高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自身的刚性。
此外,由于在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上端部的截面コ字状的内侧配置有连结部件33,所以还能够提高组装后的连结部件33的刚性。
此外,由于连结部件33的中央部331为朝向前方凸的形状,所以能够通过该凸形状部分提高连结部件33自身的刚性。
此外,由于安装框架34、35形成为,从作为与左右的侧框架31、32的固定部的上端部352直到作为与靠背侧框架7、8的连结部的下端部351宽度逐渐变宽,所以在与靠背侧框架7、8的连结部能够确保较大的面积,能够将安装框架34、35稳定地安装到靠背侧框架7、8上。
此外,由于左右的侧框架31、32及连结部件33在俯视时整体上为朝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所以能够将乘员以从后方包入的方式支承。因而,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上设有将座椅垫板100的一部分从下方支承的垫板支承部件90,所以能够通过该垫板支承部件90抑制座椅垫板100沉入,能够确保乘车时的舒适性。
由于由板状部件形成的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以朝向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附近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连结在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附近,所以能够将上部框架9以更大的接触面积对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附近连结。由此,在抑制上部框架9的整体的大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附近的力以更大的面积承接。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安装刚性,能够使座椅安全带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由于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直接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所以能够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的力直接用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承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安装刚性。
此外,由于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的下部弯曲,以使上部框架9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附近的连结位置位于比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下端部靠下方,所以能够将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更大地扩大。因此,能够提高上部框架9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附近的连结强度。
此外,由于将作为前后两片板部件的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组装以成为中空,形成上部框架9,所以能够在实现上部框架9的轻量化的同时也确保强度。
此外,由于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的两者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所以能够将作用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的力用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直接承接。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安装刚性。
此外,由于在前侧板部件91及后侧板部件92的与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连结位置处设有用来收容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的缺口913、923,所以能够通过缺口913、923确保空间,能够确保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大小。
此外,由于前侧板部件91相对于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遍及比后侧板部件92及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的连结区域大的范围以从前方重叠的方式连结,所以能够将对于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的接触面积确保为大范围,能够将上部框架9和左方的靠背侧框架7牢固地连结。
此外,由于在第一托架部件21的第一壁部211、212和第二托架部件22的第二壁部223、224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前侧板部件91的连结位置,所以能够将上述连结位置收容在通过阶差形成的空间内,能够变得紧凑。
此外,由于将座椅垫板100的一部分从下方支承的垫板支承部件90设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上,所以能够通过该垫板支承部件90抑制座椅垫板100沉入,能够确保乘车时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靠背侧框架7、8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在其上部侧框架71、81与下部侧框架72、82的重叠区域G1、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扶手托架10被重叠区域G1、G2支承。在重叠区域G1、G2中是两片板材重合的部分,所以与用一片板材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扶手托架10,能够提高扶手托架10的安装刚性。
此外,由于在重叠区域G1、G2的下部侧框架72、82上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能够将扶手托架10受到的载荷用比上部侧框架71、81更稳定的下部侧框架72、82支承。因而,能够提高扶手及扶手托架10的稳定性。
此外,以扶手的旋转轴11从重叠区域G1、G2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该重叠区域G1、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如上述那样,重叠区域G1、G2因为是两片板材重合,所以刚性也较强。此外,由于以扶手的旋转轴11从重叠区域G1、G2向前方伸出的方式,在重叠区域G1、G2中固定着扶手托架10,所以能够在抑制扶手自身的全长的同时,确保使用时的长度、即扶手为水平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伸出长度。
此外,由于侧框架用连结部件14从重叠区域G1、G2附近架设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7、8,所以重叠区域G1、G2附近被侧框架用连结部件14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扶手托架10的安装刚性。
另外,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的各自上安装着扶手托架10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在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7、8上安装扶手托架1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上部框架9的一端部直接连结在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连结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上的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附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7、8中仅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8上安装着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两侧的靠背侧框架7、8上安装安全带导引部托架2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座椅装置能够对例如搭载在车辆等中的座椅装置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座椅装置
2 座椅靠背框架
3 可动框架
4 垫侧框架
5 斜倚机构
6 座部框架
7 靠背侧框架
8 靠背侧框架
9 上部框架
10 扶手托架
11 旋转轴
12 箱部
13 盖部
14 侧框架用连结部件
20 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21 第一托架部件
22 第二托架部件
31、32 侧框架
33 连结部件
34、35 安装框架
71 上部侧框架
72 下部侧框架
81 上部侧框架
82 下部侧框架
83 内侧框架
84 外侧框架
90 垫板支承部件
91 前侧板部件
92 后侧板部件
100 座椅垫板
101 缺口
211、212 第一壁部
221 顶板部
222 前表面部
223、224 第二壁部
331 中央部
332、333 两端部
351 下端部
352 上端部
353 中央部
913、923 缺口
G1 重叠区域
G2 重叠区域。

Claims (12)

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的靠背侧框架及将所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的上部间连结的上部框架,
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安装在所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将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
所述上部框架具有前侧板部件,在该前侧板部件的上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出的肋,
所述前侧板部件的端部在主视方向中为朝向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而宽度变宽的形状,
所述肋的端部在主视方向中为朝向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而宽度变宽的形状。
2.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和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的靠背侧框架及将所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的上部间连结的上部框架,
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安装在所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将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引部固定,
所述上部框架具有前侧板部件,在该前侧板部件的上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出的肋,
所述肋的端部在俯视方向中为朝向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而宽度变宽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架与下述位置连结,所述位置是所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和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重合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架还具有后侧板部件,
在所述前侧板部件的下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出的肋,
在所述后侧板部件的上下侧的边缘部设置有向前方延伸出的肋,
所述上部框架将所述前侧板部件及所述后侧板部件组装以成为中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板部件连结于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侧壁,所述后侧板部件连结于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后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侧板部件及所述后侧板部件中的与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连结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来收容该安全带导引部托架。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仅安装于一方的靠背侧框架,
所述后侧板部件中的与连结着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没有安装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的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连结,
所述前侧板部件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以遍及比所述后侧板部件及所述另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连结区域大的范围从前方重叠的方式连结。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具备:
第一托架部件,所述第一托架部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后方覆盖的方式卡合;和
第二托架部件,所述第二托架部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以将前方覆盖的方式卡合;
所述第一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一壁部,所述左右的第一壁部从左右方向夹持所述至少一方的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
所述第二托架部件具备左右的第二壁部,所述左右的第二壁部在左右方向上夹持所述第一托架部件的第一壁部;
在所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阶差的后方,配置有与所述前侧板部件的连结位置。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可动框架,所述可动框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前后方向上倾动自如;
座椅垫板,所述座椅垫板与所述可动框架卡合;
在所述左右的靠背侧框架上设有垫板支承部件,所述垫板支承部件从下方支承所述座椅垫板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框架及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在俯视时为向后方凸的弯曲形状。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框架由板状部件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框架还具有后侧板部件,
所述后侧板部件在主视方向中为朝向所述安全带导引部托架而宽度变宽的形状。
CN201810330971.0A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Active CN108437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7051 2012-12-28
JP2012287060A JP2014129009A (ja) 2012-12-28 2012-12-28 シート装置
JP2012287046A JP2014129006A (ja) 2012-12-28 2012-12-28 シート装置
JP2012287051A JP2014129007A (ja) 2012-12-28 2012-12-28 シート装置
JP2012-287060 2012-12-28
JP2012-287046 2012-12-28
CN201380068380.6A CN104870253B (zh)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380.6A Division CN104870253B (zh)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66A true CN108437866A (zh) 2018-08-24
CN108437866B CN108437866B (zh) 2021-08-10

Family

ID=5102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0971.0A Active CN108437866B (zh)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CN201380068380.6A Active CN104870253B (zh)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380.6A Active CN104870253B (zh) 2012-12-28 2013-12-26 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52982A1 (zh)
CN (2) CN108437866B (zh)
WO (1) WO20141042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7258B2 (ja) * 2014-07-10 2018-09-0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493040B2 (ja) * 2015-07-08 2019-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22616B2 (ja) * 2015-11-20 2018-05-0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55102B2 (ja) 2015-11-20 2019-08-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6102707A1 (de) * 2016-02-16 2017-08-17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Flugzeugsitzvorrichtung
JP6565785B2 (ja) * 2016-04-28 2019-08-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8179516A1 (ja) 2017-03-27 2018-10-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079403B2 (ja) 2017-10-20 2022-06-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3847053B1 (en) * 2018-09-04 2023-10-25 Safran Seats USA LLC Light weight metal back with extra living spa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9957A1 (fr) * 1994-06-28 1996-01-03 Cesa Compagnie Europeenne De Sieges Pour Automobiles Elément pour armature de dossier de siège notamment de véhicule
US20060006709A1 (en) * 2004-07-02 2006-01-12 Honda Motor Co., Ltd. Head rest device
CN201423946Y (zh) * 2009-06-25 2010-03-17 十堰博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
CN101791956A (zh) * 2009-01-29 2010-08-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椅背框架
CN102026844A (zh) * 2008-05-13 2011-04-20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包括夹具的车辆座椅
JP2011168117A (ja) * 2010-02-17 2011-09-0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GB2479568A (en) * 2010-04-15 2011-10-19 Seat Design Company Ltd Vehicle seats and seat structures
CN102639357A (zh) * 2009-09-14 2012-08-15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4651B2 (ja) * 1990-08-31 1998-06-1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一体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634540B2 (ja) * 1992-08-31 1997-07-30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座席装置
US5452941A (en) * 1994-07-19 1995-09-26 Hoover University, Inc. Flat seat belt retractor
US5564785A (en) * 1994-10-17 1996-10-15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Seat 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FR2735731B1 (fr) * 1995-06-20 1997-08-29 Irausa Ingeniera Structure de siege de vehicule integrant une ceinture de securite
US5722731A (en) * 1995-10-25 1998-03-03 Chang; Chung L. Vehicle seat and seat belt arrangement
GB2318045B (en) * 1996-10-09 2000-08-09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Vehicle seat and headrest arrangement
FR2777518B1 (fr) * 1998-04-17 2000-06-16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rmature d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230598B2 (ja) * 1999-03-23 2009-02-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2283891A (ja) * 2001-03-23 2002-10-0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20030160498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Web guide
US6789846B2 (en) * 2002-12-20 2004-09-14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 movable head restraint
DE10313800A1 (de) * 2003-03-20 2004-09-3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Kopfstützen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04006873B3 (de) * 2004-02-12 2005-06-30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itz
US6955397B1 (en) * 2004-09-27 2005-10-1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US7044544B2 (en) * 2004-09-27 2006-05-1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US7644987B2 (en) * 2004-09-27 2010-01-12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JP4737501B2 (ja) * 2004-10-28 2011-08-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737508B2 (ja) * 2005-02-14 2011-08-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822754B2 (ja) * 2005-07-13 2011-11-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組立方法
US8020930B2 (en) * 2005-07-22 2011-09-20 Ts Tech Co., Ltd. Coupling mechanism for headrest of vehicle seat
EP2028042B1 (en) * 2006-04-21 2016-03-1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5007071B2 (ja) * 2006-05-29 2012-08-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7510245B2 (en) * 2006-07-12 2009-03-31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belt webbing enclosure
JP4151984B2 (ja) * 2006-07-13 2008-09-1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KR100794046B1 (ko) * 2006-08-10 2008-0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액티브 헤드 레스트의 로킹 구조
US7455357B2 (en) * 2006-10-04 2008-11-25 Lear Corporation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7677659B2 (en) * 2007-02-06 2010-03-16 Lear Corporation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US20080309131A1 (en) * 2007-06-13 2008-12-18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FR2921023B1 (fr) * 2007-09-18 2010-04-3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rmature pour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08031129A1 (de) * 2007-10-25 2009-04-30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Rückenlehne mit integriertem Sicherheitsgurt
US7699394B2 (en) * 2008-05-13 2010-04-20 Lear Corporation Connections for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US7758114B2 (en) * 2008-07-15 2010-07-20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JP5394036B2 (ja) * 2008-10-15 2014-01-22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2390131A1 (en) * 2009-01-21 2011-11-3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KR101073958B1 (ko) * 2009-06-09 2011-10-17 현대다이모스(주) 차량 시트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장치
CN102029930B (zh) * 2009-09-25 2013-06-19 Dsc有限公司 车辆的板材支撑装置
JP5599625B2 (ja) * 2010-02-26 2014-10-0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8439441B2 (en) * 2010-09-29 2013-05-14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lumbar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s
JP5768356B2 (ja) * 2010-11-05 2015-08-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5625831B2 (ja) * 2010-12-01 2014-11-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
US8628144B2 (en) * 2011-01-31 2014-01-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Reinforcement assembly for reinforcing a seat belt apparatus of a seat assembly
US9211826B2 (en) * 2011-12-22 2015-12-15 Toray Industries, Inc. Frame structure for seat back
BR112014011695A2 (pt) * 2011-12-26 2017-05-09 Toray Industries estrutura de quadro para assento
JP2014156213A (ja) * 2013-02-18 2014-08-28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056531B2 (ja) * 2013-02-18 2017-01-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9957A1 (fr) * 1994-06-28 1996-01-03 Cesa Compagnie Europeenne De Sieges Pour Automobiles Elément pour armature de dossier de siège notamment de véhicule
US20060006709A1 (en) * 2004-07-02 2006-01-12 Honda Motor Co., Ltd. Head rest device
CN102026844A (zh) * 2008-05-13 2011-04-20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包括夹具的车辆座椅
CN101791956A (zh) * 2009-01-29 2010-08-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椅背框架
CN201423946Y (zh) * 2009-06-25 2010-03-17 十堰博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
CN102639357A (zh) * 2009-09-14 2012-08-15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结构
JP2011168117A (ja) * 2010-02-17 2011-09-0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GB2479568A (en) * 2010-04-15 2011-10-19 Seat Design Company Ltd Vehicle seats and seat struc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7866B (zh) 2021-08-10
CN104870253A (zh) 2015-08-26
CN104870253B (zh) 2018-05-15
US20150352982A1 (en) 2015-12-10
WO2014104213A1 (ja)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253B (zh) 座椅装置
CN105313735B (zh) 车辆座椅
JP615632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6232435B (zh) 用于气囊模块的安装装置
CN111483367A (zh) 乘坐物用座椅框架
KR101695611B1 (ko) 자동차 버킷 시트
JP201408395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093202B2 (en) Seatback frame
CN105313737A (zh) 椅背框架和车辆座椅
CN104512282B (zh) 车辆座椅
KR20180061582A (ko) 자동차 시트의 4웨이 등받이 프레임
JP2019123435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21395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364309B2 (ja) シート
CN109562706A (zh) 车辆座椅
CN108883716A (zh) 车用座椅
JP201410093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822288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5935627B2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751416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07654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1438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09279960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長可変の車両用シート
JP561404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77749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