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1716A -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91716A CN107691716A CN201710978173.4A CN201710978173A CN107691716A CN 107691716 A CN107691716 A CN 107691716A CN 201710978173 A CN201710978173 A CN 201710978173A CN 107691716 A CN107691716 A CN 1076917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f
- chinese toon
- fermentation
- tea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材;二、原料的采摘;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四、萎凋;五、揉捻;六、发酵;七、整形;八、干燥。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既具有传统茶叶的外观,又保留香椿的自然香味,无杂味;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香气馥郁,味浓郁,汤色黄亮,产品品质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有利于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采用现有工艺制备的香椿茶具有其他杂味,无法很好的保留香椿的自然香味,影响了香椿茶的品质。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材:采用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二、原料的采摘;
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对采摘的香椿鲜叶清理,将老叶及过长的梗等去除,然后衡量香椿鲜叶质量的嫩度、新鲜度、匀度和净度;以及做好对香椿鲜叶的管理,做到不发热、不红变和不损伤;
四、萎凋:将采下的香椿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时间3~6小时;
五、揉捻:采用手工或机器揉捻的方式,将香椿嫩芽叶放在竹制茶簸或专用揉茶机里,揉捻10~20min;揉捻后,香椿嫩芽叶的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六、发酵: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条件满足:a.发酵温度:通常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b.发酵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c.摊叶厚度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翻拌一次;d.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为2~3小时,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醇香,叶色红变,汁液溢出,即为发酵适度;
七、整形:采用理条机,槽温控制在150~200度,理条时间为5~10分钟;
八、干燥:采用二次干燥,中间摊凉一次;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采用红椿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合理采摘香椿茶原料具有以下要求:a、适时采下符合制茶品质要求的幼嫩芽叶;b、严格掌握采摘标准;c、分批勤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在20~35℃下晾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原料老嫩、萎凋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力度,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且揉捻时间延长的原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六中,步骤a中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摊叶要薄;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八中,毛火温度在80~100℃,时间15~30分钟;足火温度在80~90℃,时间15~3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既具有传统茶叶的外观,又保留香椿的自然香味,无杂味;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香气馥郁,味浓郁,汤色黄亮,产品品质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有利于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材:采用红椿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二、原料的采摘:好的原料是制备优良品质香椿茶的基础,一般来说,合理采摘香椿茶原料具有以下要求:a、适时地采下符合制香椿茶品质特色要求的幼嫩芽叶;b、严格掌握好采摘标准,采摘标准因制香椿茶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同一类茶,因品质等级不同标准差别也很悬殊;c、坚持分批勤采,香椿树因树势和新梢生长部位不同,发芽时间也不同,合理分批采摘就是要做到先发的先采,后发的后采,先达到采摘标准的先采,未达到标准的不采;
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对采摘的香椿鲜叶清理,将老叶及过长的梗等去除,然后衡量香椿鲜叶质量的以下四度:1、嫩度:香椿芽叶伸育的成熟度;2、新鲜度:保持鲜叶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3、匀度:同一批鲜叶均匀一致的程度;4、净度:鲜叶中含有香椿叶类和非香椿叶类夹杂物的程度;以及做好对香椿鲜叶的管理,做好做到“三不”,即不发热、不红变和不损伤;
四、萎凋:将采下的香椿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20℃下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时间最好在3小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多,与香椿香气、滋味、汤色有关;鲜叶采摘后,应立即摊开即置,避免堆置,萎凋时间与方式可依采摘时间、季节、鲜叶嫩度等来决定;
五、揉捻: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将香椿嫩芽叶放在红豆杉木板上,用手掌按同一个方向揉捻10min,使得揉捻充分;同时,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力度,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且揉捻时间相对延长的原则;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揉捻后,香椿嫩芽叶的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揉捻可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使汁液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由于揉出的汁液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六、发酵: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条件满足:a.发酵温度:通常发酵室温控制在20℃左右,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左右为宜。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b.发酵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c.摊叶厚度一般在8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但无论厚摊或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d.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为2小时,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醇香,叶色红变,汁液溢出,即为发酵适度;发酵是形成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
七、整形:采用多功能名茶理条机,槽温控制在150度,理条时间为5分钟;
八、干燥:采用二次干燥,中间摊凉一次;一般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茶叶烘干分两次进行时,第一次烘干称毛火,第二次烘干称足火,发酵叶含水约为50~60%,所以要求毛火温度要高,一般毛火温度在80℃,时间一般在15分钟;足火温度在80℃,时间一般在15分钟;干燥是香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技术适当,可以巩固和发展前几个工序的优点,提高成茶品质。
实施例2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材:采用红椿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二、原料的采摘:好的原料是制备优良品质香椿茶的基础,一般来说,合理采摘香椿茶原料具有以下要求:a、适时地采下符合制香椿茶品质特色要求的幼嫩芽叶;b、严格掌握好采摘标准,采摘标准因制香椿茶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同一类茶,因品质等级不同标准差别也很悬殊;c、坚持分批勤采,香椿树因树势和新梢生长部位不同,发芽时间也不同,合理分批采摘就是要做到先发的先采,后发的后采,先达到采摘标准的先采,未达到标准的不采;
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对采摘的香椿鲜叶清理,将老叶及过长的梗等去除,然后衡量香椿鲜叶质量的以下四度:1、嫩度:香椿芽叶伸育的成熟度;2、新鲜度:保持鲜叶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3、匀度:同一批鲜叶均匀一致的程度;4、净度:鲜叶中含有香椿叶类和非香椿叶类夹杂物的程度;以及做好对香椿鲜叶的管理,做好做到“三不”,即不发热、不红变和不损伤;
四、萎凋:将采下的香椿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35℃下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时间最好在6小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多,与香椿香气、滋味、汤色有关;鲜叶采摘后,应立即摊开即置,避免堆置,萎凋时间与方式可依采摘时间、季节、鲜叶嫩度等来决定;
五、揉捻: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将香椿嫩芽叶放在红豆杉木板上,用手掌按同一个方向揉捻20min,使得揉捻充分;同时,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力度,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且揉捻时间相对延长的原则;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揉捻后,香椿嫩芽叶的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揉捻可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使汁液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由于揉出的汁液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六、发酵: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条件满足:a.发酵温度:通常发酵室温控制在25℃左右,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左右为宜。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b.发酵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c.摊叶厚度一般在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但无论厚摊或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d.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为3小时,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醇香,叶色红变,汁液溢出,即为发酵适度;发酵是形成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
七、整形:采用多功能名茶理条机,槽温控制在200度,理条时间为10分钟;
八、干燥:采用二次干燥,中间摊凉一次;一般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茶叶烘干分两次进行时,第一次烘干称毛火,第二次烘干称足火,发酵叶含水约为50~60%,所以要求毛火温度要高,一般毛火温度在100℃,时间一般在30分钟;足火温度在90℃,时间一般在30分钟;干燥是香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技术适当,可以巩固和发展前几个工序的优点,提高成茶品质。
实施例3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材:采用红椿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二、原料的采摘:好的原料是制备优良品质香椿茶的基础,一般来说,合理采摘香椿茶原料具有以下要求:a、适时地采下符合制香椿茶品质特色要求的幼嫩芽叶;b、严格掌握好采摘标准,采摘标准因制香椿茶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同一类茶,因品质等级不同标准差别也很悬殊;c、坚持分批勤采,香椿树因树势和新梢生长部位不同,发芽时间也不同,合理分批采摘就是要做到先发的先采,后发的后采,先达到采摘标准的先采,未达到标准的不采;
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对采摘的香椿鲜叶清理,将老叶及过长的梗等去除,然后衡量香椿鲜叶质量的以下四度:1、嫩度:香椿芽叶伸育的成熟度;2、新鲜度:保持鲜叶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3、匀度:同一批鲜叶均匀一致的程度;4、净度:鲜叶中含有香椿叶类和非香椿叶类夹杂物的程度;以及做好对香椿鲜叶的管理,做好做到“三不”,即不发热、不红变和不损伤;
四、萎凋:将采下的香椿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25℃下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时间最好在5小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多,与香椿香气、滋味、汤色有关;鲜叶采摘后,应立即摊开即置,避免堆置,萎凋时间与方式可依采摘时间、季节、鲜叶嫩度等来决定;
五、揉捻: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将香椿嫩芽叶放在红豆杉木板上,用手掌按同一个方向揉捻15min,使得揉捻充分;同时,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力度,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且揉捻时间相对延长的原则;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揉捻后,香椿嫩芽叶的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揉捻可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使汁液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由于揉出的汁液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六、发酵: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条件满足:a.发酵温度:通常发酵室温控制在22℃左右,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左右为宜。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b.发酵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c.摊叶厚度一般在10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但无论厚摊或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d.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为2.5小时,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醇香,叶色红变,汁液溢出,即为发酵适度;发酵是形成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
七、整形:采用多功能名茶理条机,槽温控制在180度,理条时间为8分钟;
八、干燥:采用二次干燥,中间摊凉一次;一般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茶叶烘干分两次进行时,第一次烘干称毛火,第二次烘干称足火,发酵叶含水约为50~60%,所以要求毛火温度要高,一般毛火温度在95℃,时间一般在20分钟;足火温度在85℃,时间一般在20分钟;干燥是香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技术适当,可以巩固和发展前几个工序的优点,提高成茶品质。
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既具有传统茶叶的外观,又保留香椿的自然香味,无杂味;本发明制备的香椿茶香气馥郁,味浓郁,汤色黄亮,产品品质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有利于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材:采用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二、原料的采摘;
三、香椿鲜叶的清理及其管理:对采摘的香椿鲜叶清理,将老叶及过长的梗等去除,然后衡量香椿鲜叶质量的嫩度、新鲜度、匀度和净度;以及做好对香椿鲜叶的管理,做到不发热、不红变和不损伤;
四、萎凋:将采下的香椿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时间3~6小时;
五、揉捻:采用手工或机器揉捻的方式,将香椿嫩芽叶放在竹制茶簸或专用揉茶机里,揉捻10~20min;揉捻后,香椿嫩芽叶的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六、发酵: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条件满足:a.发酵温度:通常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b.发酵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c.摊叶厚度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翻拌一次;d.发酵时间:发酵时间一般为2~3小时,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醇香,叶色红变,汁液溢出,即为发酵适度;
七、整形:采用理条机,槽温控制在150~200度,理条时间为5~10分钟;
八、干燥:采用二次干燥,中间摊凉一次;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红椿刚发出的嫩芽叶为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合理采摘香椿茶原料具有以下要求:a、适时采下符合制茶品质要求的幼嫩芽叶;b、严格掌握采摘标准;c、分批勤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20~35℃下晾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原料老嫩、萎凋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力度,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且揉捻时间延长的原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步骤a中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摊叶要薄;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毛火温度在80~100℃,时间15~30分钟;足火温度在80~90℃,时间15~30分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78173.4A CN107691716A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78173.4A CN107691716A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1716A true CN107691716A (zh) | 2018-02-16 |
Family
ID=6118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78173.4A Pending CN107691716A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9171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2426A (zh) * | 2019-11-18 | 2020-01-17 | 李学升 | 一种椿茶的制作方法 |
CN114732124A (zh) * | 2021-01-08 | 2022-07-12 | 德州椿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椿茶及香椿酱加工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38048A (en) * | 2004-05-17 | 2005-12-01 | Jin-Cong Xie | Hot and cold circulative dry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ea leaves |
CN105230894A (zh) * | 2015-11-18 | 2016-01-13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香椿发酵红茶制备方法 |
CN105981841A (zh) * | 2015-02-27 | 2016-10-05 | 重庆菲博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玫瑰红茶的制作方法 |
-
2017
- 2017-10-18 CN CN201710978173.4A patent/CN10769171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38048A (en) * | 2004-05-17 | 2005-12-01 | Jin-Cong Xie | Hot and cold circulative dry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tea leaves |
CN105981841A (zh) * | 2015-02-27 | 2016-10-05 | 重庆菲博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玫瑰红茶的制作方法 |
CN105230894A (zh) * | 2015-11-18 | 2016-01-13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香椿发酵红茶制备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2426A (zh) * | 2019-11-18 | 2020-01-17 | 李学升 | 一种椿茶的制作方法 |
CN114732124A (zh) * | 2021-01-08 | 2022-07-12 | 德州椿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椿茶及香椿酱加工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7683B (zh)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3493916B (zh) | 二次发酵的黑茶及其生产方法和设备 | |
CN101156634B (zh) | 一种梅山蛮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306150A (zh) | 一种古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234662A (zh) | 一种优质黑茶的快速醇化加工工艺 | |
CN106962533A (zh) | 一种发酵茶及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7223725A (zh) |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4430999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5494702A (zh) | 保健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20562A (zh) | 黄茶的制造方法 | |
CN104472745A (zh) | 三季合一珍珠兰花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7691716A (zh) |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4186747A (zh) |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 |
KR100978942B1 (ko) | 산양삼 된장 제조방법 | |
CN107593948A (zh) | 一种茶叶炒制方法 | |
CN104222392A (zh) | 有机米兰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7361162A (zh)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533026A (zh) | 一种茶树花加工方法 | |
CN105166144B (zh) | 一种冰冻半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431003A (zh) | 一种冬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647063A (zh) | 一种茉莉龙井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7518098A (zh) | 一种绿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7279408B (zh) | 一种明日叶茶的制备工艺 | |
CN112970873A (zh) | 一种杜鹃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7279411B (zh) | 一种明日叶绿茶的制备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