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3157B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3157B
CN107613157B CN201710565848.2A CN201710565848A CN107613157B CN 107613157 B CN107613157 B CN 107613157B CN 201710565848 A CN201710565848 A CN 201710565848A CN 107613157 B CN107613157 B CN 107613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output
input
phase
gamma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5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3157A (zh
Inventor
池田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1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3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cylindrical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i.e. scanning a main-scanning line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and lying in a curved cylindrical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0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1/504Reproducing the colour component signals line-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0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1/506Reproducing the colour component signals picture-sequentially, e.g. with reproducing heads spaced apart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27Correction or control of colour gradation or colour contr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取得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旋转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针对多个不同的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校正数据计算部,针对每个相位计算关于每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使用专用的图表(chart)、特定浓度的图像区域就能够消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能发生的特定方向的浓度不均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已知针对在与第一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例如副扫描方向)上驱动的状态的体感光体鼓等像承载体反复进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一方向的一行或者多行的每一行的曝光,由此进行二维(每一页量)的图像形成。
作为其一个例子,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带电的感光体鼓表面上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根据图像数据调制出的光束进行扫描,与此并行地,将感光体鼓驱动为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然后,用显影器使形成在感光体鼓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变换为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感光体鼓、中间转印带、显影套筒等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而且,已知由于这些部件的影响而发生与旋转或者循环的周期对应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该浓度不均根据旋转或者循环的一个周期而发生浓度的增减的情况较多。
此外,关于消除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的手法,存在以下的专利文献记载的手法等各种手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3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为了消除以上的形成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而使用测试图表的手法,如以下方式执行。
已知如下技术:为了校正上述周期不均,探测成为原因的旋转构件的相位,并与该相位匹配地进行浓度校正。相位探测单元有如下单元:例如在一周中的某处设置通知基准的位置的传感器(原位传感器(Home Position Sensor),以下称为HP传感器),持续探测旋转一周的定时。
在该技术中,首先在副扫描方向上形成灰度均匀的图案(浓度不均测定用的测试图表)之后用扫描仪测定,探测当前发生的周期不均,根据其结果制作校正值并应用于之后的印刷物。此外,有对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灰度均匀的图案利用中间转印带上的浓度传感器进行测定的方法或输出到纸上进行测定的方法。
但是,为了制作该情况的校正数据,需要以测定模式测定形成有图像的测试图表。即,会消耗调色剂(或者调色剂和纸张)。另外,在测定的时间(测试图表的图像形成时间、形成有图像的测试图表的扫描时间)内,在装置中必须停止通常的动作,存在停机的问题。
另外,在通常的图像形成的计划排得满满的情况下,无法抽出输出测试图表的时间,所以还发生无法进行浓度不均的校正这样的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以上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所形成的图像中的图形图像中包含的恒定浓度的区域来执行与以上的测试图表一样的浓度不均检测和校正。
但是,在该技术中,以在图像原稿图像数据内存在均匀颜色的区域为前提,设想图形等图形图像。在实际输出的原稿图像数据中,在例如照片图像这样的图像的情况下,有时不存在均匀颜色的区域。在该情况下,无法根据原稿图像数据检测浓度不均。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程序,不会由于打印专用的测试图表而妨碍图像形成装置的通常动作,也不需要在图像中存在恒定浓度区域,就能够检测并校正在图像形成中产生的浓度不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映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程序如以下构成。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取得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针对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校正数据计算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计算关于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以及图像处理部,根据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
另外,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以上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部,根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图像读取部,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而得到的图像,生成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以及相位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
另外,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以上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根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图像读取装置,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而得到的图像,生成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以及相位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
另外,控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程序使图像处理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部件发挥功能: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取得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针对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校正数据计算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计算关于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以及图像处理部,根据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
(2)在以上的(1)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累积并保存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3)在以上的(2)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累积并保存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根据累积并保存的时期变更权重系数,越接近所计算的时间点,将权重系数设定得越大。
(4)在以上的(1)~(3)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将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而求出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或者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中的某一方用作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5)在以上的(1)~(3)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得到了必要量的为了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计算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在未得到必要量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将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用作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6)在以上的(1)~(5)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仅在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得到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仅在该一部分的区域或者该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校正数据计算部在存在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所述校正数据。
(7)在以上的(1)~(6)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多个颜色的颜色材料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仅使用某一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像素中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8)在以上的(1)~(7)中,校正数据计算部参照每个所述相位的计算结果求出近似的正弦波,使用该正弦波计算所述校正数据。
(9)在以上的(1)~(8)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关于所述部件中的旋转或者循环着眼于不同的部件中的不同的多个周期,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0)在以上的(9)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先取得短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后取得长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1)在以上的(9)~(10)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在将想要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相位设为着眼相位、将该着眼相位以外的相位设为非着眼相位的情况下,在所述着眼相位中,以使所述非着眼相位的分量的频度均匀化的方式进行加权,减少所述非着眼相位针对该着眼相位的影响,取得该着眼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2)在以上的(1)~(11)中,针对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位置的每一个位置,执行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实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计算、通过校正数据计算部实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校正数据的计算以及通过图像处理部利用校正数据实施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校正。
(13)在以上的(1)~(12)中,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根据在所述图像处理部中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校正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根据反映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程序,得到如下的效果。
(1)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时,取得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针对多个不同的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针对每个相位计算关于每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图像处理部进行图像处理,以根据每个相位的校正数据校正输出前图像数据,针对每个相位消除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因此,既不需要打印专用的测试图表也不需要在图像中存在恒定浓度区域,就能够检测并校正在图像形成中产生的浓度不均。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打印测试图表导致的限制通常的图像形成而生产性降低这样的情况。另外,消耗纸张、调色剂等的问题也被解决。进而,即使在通常的图像形成的计划排得满满的情况下,也由于不需要测试图表,所以能够在任意的定时执行浓度不均的校正。
(2)在以上的(1)中,在针对每个相位累积并保存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能够在不易受到误差的影响的状态下,准确地检测并校正浓度不均。
(3)在以上的(2)中,在针对每个相位累积并保存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根据累积并保存的时期变更权重系数,越接近所计算的时间点,将权重系数设定得越大,从而能够在反映了当前时间点下的状况的状态下,准确地检测并校正浓度不均。
(4)在以上的(1)~(3)中,将通过多个不同的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而求出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或者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中的某一方用作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准确地检测并校正浓度不均。
(5)在以上的(1)~(3)中,在得到了必要量的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不同的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计算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在未得到必要量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将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用作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准确地检测并校正浓度不均。另外,在数据少的时间点能够使用预先准备的基准特性,并且在数据多的时间点能够使用适合于实际状况的基准特性,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准确地检测并校正浓度不均。
(6)在以上的(1)~(5)中,在仅在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得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仅在该一部分的区域或者该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在存在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校正数据。由此,即使在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输入少而无法生成完整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多个各个区域中校正浓度不均。此外,仅在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得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是指,只有该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是校正所需的区域或者灰度,所以不产生问题。
(7)在以上的(1)~(6)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多个颜色的颜色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在仅使用某一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像素中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不会受到其它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求出并校正作为目标的颜色的浓度不均所引起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8)在以上的(1)~(7)中,参照每个相位的计算结果求出近似的正弦波,并使用该正弦波计算校正数据,从而能够根据一个周期中若干个相位的计算结果进行整个周期中的适当的校正。
(9)在以上的(1)~(8)中,关于部件中的旋转或者循环着眼于不同的部件中的不同的多个周期,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能够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各个输入输出灰度特性,适当地求出并校正各自的浓度不均。
(10)在以上的(9)中,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先取得短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后取得长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在多个周期的各个周期中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而能够适当地取得各个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能够准确地校正各自的浓度不均。
(11)在以上的(9)~(10)中,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在将想要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相位设为着眼相位、将该着眼相位以外的相位设为非着眼相位的情况下,在着眼相位中,以使非着眼相位的分量的频度均匀化的方式进行加权,减少非着眼相位针对该着眼相位的影响,取得该着眼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不会受到其它周期的相位的影响所致的偏差,能够适当地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能够准确地校正各自的浓度不均。
(12)在以上的(1)~(11)中,针对第一方向的多个位置的每一个位置,执行通过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实施的第二方向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计算、通过校正数据计算部实施的第二方向的校正数据的计算以及通过图像处理部利用校正数据实施的图像数据的校正,从而能够根据第一方向上的浓度不均的存在、不存在的差异,并且根据所要求的浓度不均的精度,并且根据所容许的计算量,进行适当的浓度不均的计算和校正。
(13)在以上的(1)~(12)中,利用在图像处理部中利用校正数据校正的输出前图像数据,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不会受到已经执行的校正的影响,能够进行适当的浓度不均的计算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用照片图像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处理的图像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5是用照片图像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处理的图像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的特性的特性图。
(符号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101:控制部;102:通信部;104:存储部;103:操作显示部;105:供纸部;107:搬送部;110:原稿读取部;120:浓度不均检测部;130:图像数据存储部;140:图像处理部;150:图像形成部;190:输出物读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在此,以包括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为中心,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控制部101、通信部102、操作显示部103、存储部104、供纸部105、搬送部107、原稿读取部110、浓度不均检测部120、图像数据存储部130、图像处理部140、图像形成部150、定影部160以及输出物读取部190。
此外,该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与第一方向(主扫描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反复执行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
在此,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部,并且控制图像形成系统整体。通信部102与所连接的其它装置进行通信。操作显示部103对控制部101通知与由操作者进行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输入信号,并且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显示、报告、警告。存储部104存储控制程序以及各种设定数据,并且被用作控制程序的工作区。供纸部105向图像形成部150供给所收容的纸张。搬送部107以预定速度搬送被供给而形成图像的纸张。原稿读取部110对原稿进行扫描来生成图像数据。浓度不均检测部120检测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在副扫描方向上产生的浓度不均,计算其校正数据。图像数据存储部130存储形成图像时的图像数据、各种数据。图像处理部140执行图像形成所需的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形成部150(参照图2)根据图像形成命令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转印、定影,执行印刷(以下称为“图像形成”)。定影部160通过热和压力使转印在纸张上的图像稳定。输出物读取部190读取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
此外,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存在图像形成部150中的感光体鼓、中间转印带、显影套筒等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而且,已知由于这些部件的影响而发生与旋转或者循环的周期对应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因此,做成如下结构:关于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的旋转部位或者在副扫描方向上循环的循环部位,根据情况关于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旋转或者循环的相位,设置用于通知基准的位置的HP传感器,持续探测旋转一周的定时。
另外,如图3所示,能够通过浓度不均检测部120和图像处理部150构成图像处理装置1000。该图像处理装置1000既可以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也可以作为单体的图像处理装置1000存在。
在此,图3表示图像处理装置1000的内部结构。在此,图像处理装置1000构成为具备浓度不均检测部120和图像处理部140。
另外,浓度不均检测部120构成为具备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校正数据计算部123以及相位取得部124。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称为“输出前图像数据”。另外,用原稿读取部110或者输出物读取部190读取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输出后图像),将作为读取的结果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输出后图像数据”。
图4表示应通过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的、不存在副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的图像(输出前图像)。在此,关于感光体鼓等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旋转的部件的副扫描方向的相位,与图像对比地示出表示基准位置的HP信号。另外,在该HP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示意性地示出确定用虚线表示的相位A和相位B的状态。
图5表示通过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有图像的存在副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的图像(输出后图像)。在该图5中,与图4同样地在副扫描方向上确定相位并用虚线表示。
此外,在旋转的部件的一个周期内最少确定两个相位位置即可,但相位位置的个数也可以比两个多。
另外,示出了相位A、相位B都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位位置不同,但在主扫描方向上连续。但是,如后所述,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割该相位位置来进行浓度不均的校正。
此外,如以上所述确定相位位置的设定、设定变更能够通过在制造时在工厂中设定或者由用户经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显示部103设定等各种手法来进行。另外,还可以如后所述根据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得到的结果自动地设定区域数。
在此,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针对在第二方向上不同的多个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形成有图像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对应的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此外,为此,相位取得部12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部150的V-VALID和HP信号,掌握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以下称为“旋转部件”)与图像的相位的关系。
即,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在图4的相位A和图5的相位A,通过同一像素的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浓度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浓度,生成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同样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在图4的相位B和图5的相位B,通过同一像素的、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浓度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浓度,生成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此外,在图像形成部150使用多个颜色的颜色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在仅使用某一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像素中,计算上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由此,不会受到其它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求出作为目标的颜色的浓度不均。
在充分地得到了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来计算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成为该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被保持于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
另外,在未充分地得到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将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作为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保持于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此外,在此,未充分地得到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意味着通过连接图形上的数据(线性插值)无法生成最低浓度至最高浓度的特性曲线的状态。
校正数据计算部123针对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并通知给图像处理部140。此外,在后面详细说明该校正数据。
图像处理部140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校正数据,校正输出前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以消除在第二方向上不同的多个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即,图像处理部140根据上述校正数据处理图像,以使得成为在多个相位区域中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一致的状态。于是,通过这样的图像处理,作为结果,浓度不均被消除。
另外,在以上的图1和图2中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输出物读取部190设置于后处理装置内或其它装置内的状态的图像形成系统。另外,还可以是将图像处理装置1000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独立地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6的流程图、图7以后的表示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具体例的特性图,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在此,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图像处理装置1000而进行动作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打印处理的动作开始时,控制部101进行各部的初始设定(图6中的步骤S101)。
在提供了图像形成指示和原稿图像数据时(图6中的步骤S102),控制部101根据需要将原稿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30,根据需要在图像处理部140中执行图像处理(图6中的步骤S103)。此外,在该图像处理时,在已经生成了后述校正数据(图6中的步骤S103的虚线输入)的情况下,还一并执行利用该校正数据的图像处理。
这样,对原稿图像数据实施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数据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将该输出前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30,还用于浓度不均校正处理(图6中的步骤S201)。
控制部101使图像形成部150使用通过图像处理部140进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前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图6中的步骤S104)。
在此,如果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存在输出物读取部190并执行自动读取的设定(在图6中的步骤S105中“是”),则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利用输出物读取部190读取由图像形成部150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的图像(输出后图像)(图6中的步骤S106)。此外,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将由输出物读取部190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后图像数据)与上述输出前图像数据的存储(图6中的步骤S201)关联地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30(图6中的步骤S204)。
另外,即使是与输出物读取部190相当的读取装置被配置为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将同样地由读取装置读取纸张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后图像数据)与上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关联地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30(图6中的步骤S201、S204)。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不存在输出物读取部190的情况、或者如果是不执行自动读取的设定(在图6中的步骤S105中“否”、在图6中的步骤S202中“否”),则用户使用原稿读取部110或者未图示的其它读取装置来读取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图6中的步骤S203),控制部101进行控制,以将通过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后图像数据)与上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关联地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30(图6中的步骤S201、S204)。在此,由于成为浓度不均的原因的旋转构件的偏心等电子照相的工艺,发生作为校正对象的副扫描方向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因此,即使是不同的作业,也由于共同的原因而发生。因此,作为为了检测浓度不均而积蓄的图像数据,可以从多个种类、多张的作业中收集。为了进一步增加数据的采样数,最好从多个种类、多张的作业中收集数据。
然后,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部,以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到预定的排纸部(图6中的步骤S107)。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处理,控制部101控制各部,以使得反复执行与以上相同的一连串的处理直至关于所指示的全部原稿图像数据结束(在图6中的步骤S108中“否”→步骤S102、或者在图6中的步骤S108中“是”→结束)。
另一方面,作为浓度不均校正处理,接受到来自控制部101的指示的相位取得部124接受来自图像形成部150的V-VALID和HP信号,取得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中的旋转部位的周期和相位(图6中的步骤S205)。在此,积蓄针对作为校正对象的浓度不均的旋转构件的周期的各相位和图像数据。通过形成有图像的图像的图像处理的定时、成像工艺,所形成的图像被转印到纸张的定时和作为校正对象的浓度不均的相位不同步,所以无法从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知道图像的哪个副扫描位置相当于哪个相位。因此,持续探测HP信号和V-VALID,将图像处理时间点下的图像副扫描位置和旋转构件的相位对应起来。例如,将HP信号间的某个位置设为相位A,将位于HP信号的相位A的位置的图像数据作为相位A的数据收集。
在此,所采样的相位的位置越多,浓度不均的检测精度越高,相反,所采样的相位的位置越少,检测精度越低。但是,为了检测某个周期性的浓度不均,通过采样定理最少也需要以对象的频率的两倍的采样率提取数据。即,如果在旋转部位的至少一个周期中能够以二分之一周期的间隔提取数据,则能够再现所发生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形状。因此,在检测浓度不均时,在至少积蓄隔开旋转部位的周期的二分之一周期的间隔的两个相位的数据之后,检测浓度不均。
即,控制部101控制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以将输出前图像数据的一个周期内在副扫描方向上分成多个相位(参照图4),将输出后图像数据的一个周期内在副扫描方向上分成多个相位(参照图5),在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中抽出对应的多个相位位置的数据(图6中的步骤S206)。
进而,控制部101控制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以针对在副扫描方向上分成多个区域的各区域的每一个区域,计算关于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图6中的步骤S207)。
即,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在图4的相位A和图5的相位A,关于同一像素,通过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浓度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浓度,生成相位A处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同样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在图4的相位B和图5的相位B,关于同一像素,通过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浓度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浓度,生成相位B处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B。此外,最好通过线性插值等补偿不存在的灰度部分。
图7表示这些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的一个例子。在此,横轴是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浓度D_in,纵轴是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浓度D_out。此时,在发生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情况下,上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针对每个相位不同。作为例子,考虑在某个相位A的区域发生比某个相位B的区域在整体上更浓地输出的浓度不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相位A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曲线相比于相位B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曲线,即便是相同的输入也具有更大的输出。此外,此处所示的特性是一个例子,预想根据装置的结构而特性不同。
此外,关于以上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的计算,不是根据一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从排除误差的观点来看,最好根据多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但是,随着时间经过,图像形成部150的图像形成特性也变化而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也变化,所以最好对最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施加大的权重,越旧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施加越小的权重,根据多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另外,通过控制部101的控制,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计算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作为成为校正时的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将该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保持于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图6中的步骤S208)。
此外,在通过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生成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时,在充分得到了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多个区域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的平均来计算。
例如,如图8所示,对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虚线)进行平均,计算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实线)。这样,对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进行平均来计算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从而能够根据各个装置,以少的校正量校正多个各个区域的浓度不均。
此外,关于该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的生成,不是根据一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从排除误差的观点来看,最好根据多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但是,随着时间经过,图像形成部150的图像形成特性也变化,所以最好对最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施加大的权重,越旧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施加越小的权重,根据多个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得到。
进而,在通过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121生成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时,在未充分得到为了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或者期望固定的基准灰度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在该情况下,既可以是用户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也可以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将预先确定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作为基准灰度特性保持于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此外,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指定,将固定的基准灰度特性置换为上述多个区域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
然后,通过控制部101的控制,校正数据计算部123计算关于多个区域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消除与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的差的校正数据(图6中的步骤S209)。
在此,参照图9,以下说明用于关于在相位A所得到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消除与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的差的校正数据的计算过程。
(1)在相位A所得到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中,与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对应地得到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a。
(2)在代替在相位A所得到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而应用了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的情况下,与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对应地得到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a_ref。即,如果与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对应地得到与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a_ref相当的浓度,则相当于在多个各区域中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一致的状态,浓度不均被消除。
(3)因此,反算在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中得到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a_ref的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
(4)即使在相位A中,如果将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校正为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之后应用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则得到理想的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a_ref。
(5)在相位A的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中,计算将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校正为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a'的校正数据。
(6)同样地,在相位A的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0~D_in_max中,计算将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0~D_in_max变换为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0'~D_in_max'的校正数据,以在应用了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的情况下得到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0_ref~D_out_max_ref。
然后,校正数据计算部123关于相位B也与相位A一样地求出校正数据。进而,一般认为浓度不均在相位A和相位B以外的副扫描方向上如图5所示以正弦波的形状变化。因此,通过控制部101的控制,校正数据计算部123参照相位A和相位B的校正数据,通过插值来计算旋转部位的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相位中的校正数据(图6中的步骤S209)。
此外,校正数据计算部123将如以上所述计算出的副扫描方向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校正数据设为查找表格等的形式,提供给图像处理部140。
然后,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部,以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排出到预定的排纸部(图6中的步骤S107)。然后,图像处理部140使用校正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前的图像处理(图6中的步骤S103)。
此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浓度不均校正处理,控制部101控制各部,以反复执行与以上一样的一连串的处理直至关于所指示的全部原稿图像数据结束(在图6中的步骤S210中“否”→步骤S202或者在图6中的步骤S210中“是”→结束)。
通过这样的图像处理,用图像形成部150形成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成为在副扫描方向的多个区域全部中符合与基准灰度特性相等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状态。即,在副扫描方向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被消除的状态下,执行图像形成。
另外,与图像形成(图1中的步骤S101~S108)并行地,自动地执行以上的浓度不均校正处理(图6中的步骤S201~S210)。因此,不需要打印专用的测试图表。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打印测试图表而导致的通常的图像形成被限制而生产性降低这样的情形。另外,不需要在图像中存在恒定浓度区域,所以能够在通常的状态下执行。进而,即使在通常的图像形成的计划排得满满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测试图表,所以既可以在任意的定时执行浓度不均的校正,也可以定期地执行浓度不均的校正。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未充分地积蓄输出后图像数据的阶段,有时相位A和相位B的一方的数据未充分备齐。因此,无法如图8所示对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A~Fio_B(虚线)进行平均来计算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实线)。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使用预先保持在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的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表示仅在一部分浓度域得到某个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x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也难以通过多个区域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来计算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使用预先保持在基准灰度特性保持部122的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
即,如图11所示,在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x中,反算与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b对应地应用基准灰度特性Fio_ref来得到输出后图像浓度D_out_b_ref的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b',计算将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b校正为输出前图像浓度D_in_b'的校正数据。同样地,在输入输出灰度特性Fio_x存在的范围内计算校正数据。
此外,仅在一部分的灰度中得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是指,只有该一部分的灰度的范围是校正所需的灰度,所以不产生问题。另外,在充分地积蓄有输出前图像数据和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处理计算基准灰度特性来计算校正数据即可。
〔第四实施方式〕
预想副扫描方向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随时间变化。因此,在将所积蓄的输出后图像数据用作周期性的浓度不均检测用的数据时,过于旧的数据有时已经与当前发生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倾向不同。如果使用这样的数据,则无法准确地检测并校正当前发生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考虑这样的随时间变化,对输出后图像数据附带时间信息,根据该时间信息使用加权,根据加权反映到不均检测数据。
例如,在此设为有最近30天前的数据A、最近15天前的数据B、0天前(当前)的数据C。考虑对A加权0、对B加权0.5、对C加权1。在该情况下,A的数据是旧的数据而完全不使用,B的数据以二分之一的权重反映,C的数据是新的数据所以原样地反映。由此,能够进行符合装置的现状的校正。
〔第五实施方式〕
在印刷使用多个种类的颜色材料的彩色图像的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基本上相同的方法。但是,预想由于感光体、显影套筒等其颜色材料固有的原因而产生在上述技术中作为校正目标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例如,即使由于青色用的感光体的偏心的原因而发生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在其它颜色中不发生该不均。因此,在检测周期性的浓度不均时,需要针对每个该颜色材料检测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因此,在通过原稿图像数据和其位置的印刷结果图像数据制作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仅抽出各个颜色材料的纯色分量。例如,在检测青色的不均时,在有(C,M,Y,K)=(50,0,0,0)和(50,0,50,0)这样的两个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仅具有青色纯色分量的前者(C,M,Y,K)=(50,0,0,0)的数据,而不选择(C,M,Y,K)=(50,0,50,0)的数据。由此,能够适合地校正由于该颜色材料固有的原因而产生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
〔第六实施方式〕
在考虑原因是旋转构件的偏心时,一般认为在副扫描方向上浓度不均的浓淡以正弦波的形状周期性地变化的同时,发生成为校正的对象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另一方面,在所积蓄的数据中,有可能还包含例如条纹状的不均等应校正的周期以外的噪声。因此,即使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形状是平滑的正弦波,也不一定能够提取该形状的数据。在该情况下,使包含噪声的数据在副扫描方向上近似于正弦波,并根据近似的数据制作校正值时,校正精度提高。图12(a)是以某个灰度积蓄的数据群的一个周期量。在图12(b)中,拷贝图12(a)的数据而作为多个周期的数据。
然后,如图12(c)所示,作为周期性地重复的数据施加频率解析,由此能够抽出正弦波分量。图12(d)是取出通过频率解析所抽出的正弦波的一个周期量的情况。利用这样得到的正弦波的形状,校正数据计算部123参照相位A和相位B的校正数据,通过插值来计算旋转部位的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相位中的校正数据。
〔第七实施方式〕
成为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发生的原因的旋转构件有多个,原因是独立的。因此,可能同时发生多个不同的周期的浓度不均。需要着眼于不同的旋转部件中的不同的多个周期,并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在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各自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来适当地求出并校正各自的浓度不均。
在该情况下,在积蓄某个周期的浓度不均的数据时,其它周期的浓度不均的影响作为噪声包含。因此,在检测特定的周期的浓度不均时,最好其它周期的浓度不均已经被校正而不发生。
在校正两个不同周期的浓度不均时,如果是相同的印刷量,则相比于长周期的浓度不均,在短周期的浓度不均的情况下取得更多的周期的数据。因此,能够更早地积蓄数据,能够更早地制作精度良好的校正值。因此,先制作短周期的浓度不均的校正值之后,应用该校正值来检测长周期的浓度不均,由此能够更早地制作噪声的影响少的校正值。因此,能够在多个周期的各个周期中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而适当地取得各个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能够准确地校正各自的浓度不均。
〔第八实施方式〕
作为减少其它周期的浓度不均的影响的方法,有如下方法:在制作某个周期的浓度不均的校正值时,对数据关联其它周期的相位信息,以在相位中不产生偏差的方式进行加权而反映。
图13示出其手法。例如假设发生了第一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图13(a))和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图13(b))。在此,设想制作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校正数据的情况。在着眼于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特定的相位A的数据时,例如在该相位A的数据中包含大量的第一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浓的部分(相位b、相位c)的情况下,该相位A的数据受到相位b、c的影响而具有变浓的趋势。
但是,这并不是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本来的趋势,所以在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检测时作为噪声发挥作用。为了减轻该噪声的影响,在该相位A的数据中,第一周期的特定的相位的数据多的情况下,对该数据乘以系数来变更权重。
例如,如图13(c)所示,利用出现频度的倒数确定与相位b、c相当的权重系数。这样,最好以使第一周期的所有相位的数据的影响平均化的方式进行加权来计算第二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校正值。
〔第九实施方式〕
根据主扫描位置,有时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振幅不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针对每个主扫描位置分割而提取数据,制作每个主扫描位置的校正数据。图14表示该情况。例如假设图14中的图像左侧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振幅具有比图14中的图像右侧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的振幅大的趋势。在该情况下,在图14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左侧和右侧分别收集数据,制作不同的校正值,根据主扫描位置变更校正值来应用,由此得到精度更好的校正效果。
此外,在图14中,将主扫描方向分割为两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分割为三个以上来进行浓度不均的测定和校正数据的计算。
〔第十实施方式〕
在对图像应用校正值之后积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校正,实际上变更原稿图像数据而输出。因此,需要考虑此来积蓄数据。
设想如下情况:在所输入的原稿图像数据是128的情况下,为了校正浓度不均,在将128校正为100之后形成图像。在该情况下,并不积蓄该128,而是将100积蓄为输出前图像数据。
在该情况下,即使作为原稿图像数据输入128,100作为输出前图像数据而被提供到图像形成部150,受到在该时间点下残存的浓度不均的影响而得到输出后图像数据。
即,利用在图像处理部140中通过校正数据校正的输出前图像数据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从而不会受到已经执行的校正的影响,能够进行适当的浓度不均的计算和校正。
〔其它实施方式〕
在浓度不均检测部120的计算能力有富余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测定上述一个周期内的两个相位区域的数据,而且还可以测定更多的细小的区域的数据。由此,能够进行精细且适当的浓度不均的计算和校正。
另外,关于如以上所述求出的各区域的校正数据,在超过预先设想的范围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能够判断为在图像形成部150中发生了某种异常。在该情况下,最好采取图像形成的停止、向呼叫中心通知等各种应对。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取得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针对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校正数据计算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计算关于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以及
图像处理部,根据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累积并保存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针对每个所述相位累积并保存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之后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根据累积并保存的时期变更权重系数,越接近计算的时间点,将权重系数设定得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将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而求出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或者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中的某一方用作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得到了必要量的为了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而所需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通过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平均,计算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在未得到必要量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将预先提供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用作成为所述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仅在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得到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和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仅在该一部分的区域或者该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校正数据计算部在存在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一部分的区域或者一部分的灰度中,计算所述校正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多个颜色的颜色材料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仅使用某一颜色的颜色材料的像素中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校正数据计算部参照每个所述相位的计算结果求出近似的正弦波,使用该正弦波计算所述校正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关于所述部件中的旋转或者循环着眼于不同的部件中的不同的多个周期,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先取得短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后取得长周期的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在所述多个周期各自的相位中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时,在将想要取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相位设为着眼相位、将该着眼相位以外的相位设为非着眼相位的情况下,在所述着眼相位中,以使所述非着眼相位的分量的频度均匀化的方式进行加权,减少所述非着眼相位针对该着眼相位的影响,取得该着眼相位中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位置的每一个位置,执行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实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计算、通过校正数据计算部实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校正数据的计算以及通过图像处理部利用校正数据实施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校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计算部通过在所述图像处理部中利用所述校正数据校正的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计算输入输出灰度特性。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部,根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图像读取部,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而得到的图像,生成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以及
相位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
15.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根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图像读取装置,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而得到的图像,生成所述输出后图像数据;以及
相位取得部,取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
1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反复执行所述第一方向的线状的图像形成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二维的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取得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或者循环从而对图像形成作出贡献的部件的相位,针对多个不同的所述相位的每一个相位,计算关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图像形成的输出前图像数据和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扫描而得到的输出后图像数据表示同一像素的浓度的对应关系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步骤;
针对每个所述相位,计算关于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输入输出灰度特性消除与成为基准的输入输出灰度特性的差的校正数据的步骤;以及
根据每个所述相位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输出前图像数据的步骤。
17.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710565848.2A 2016-07-11 2017-07-06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7613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6999 2016-07-11
JP2016136999A JP6756171B2 (ja) 2016-07-11 2016-07-1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3157A CN107613157A (zh) 2018-01-19
CN107613157B true CN107613157B (zh) 2019-07-26

Family

ID=6091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5848.2A Active CN107613157B (zh) 2016-07-11 2017-07-06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1065B2 (zh)
JP (1) JP6756171B2 (zh)
CN (1) CN107613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8319B2 (ja) * 2016-07-27 2019-08-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94949B2 (ja) 2018-01-05 2022-01-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補正方法
JP2021014061A (ja) * 2019-07-11 2021-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1710016B1 (en) * 2022-02-10 2023-07-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133A (zh) * 1997-08-06 1999-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3040227A (zh) * 2011-09-26 2013-04-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颜色修正印刷装置和印刷控制方法
CN10314981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灰度修正方法
CN103728858A (zh) * 2009-06-30 2014-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5509B2 (ja) * 1997-12-19 2006-11-1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25331B1 (en) * 1998-07-03 2003-09-23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989737A3 (en) * 1998-09-21 2003-09-2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313831A (ja) * 1999-11-05 2001-11-09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916059B2 (ja) * 2001-07-31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40189729A1 (en) * 2003-03-28 2004-09-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53165A (ja) 2003-11-20 2005-06-16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692814B2 (en) * 2004-12-28 2010-04-0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05858B2 (ja) * 2005-08-22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49333B2 (ja) * 2005-11-01 2010-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ィザマトリクス、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196621A (ja) * 2006-01-30 2007-08-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7102356A1 (en) * 2006-02-22 2007-09-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ed matter,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nk
US20090042125A1 (en) * 2007-01-24 2009-02-1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Photothermographic material
JP5675064B2 (ja) * 2008-06-24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5755B2 (ja) * 2008-12-26 2011-07-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階調補正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パッチ画像
JP5322889B2 (ja) * 2009-11-04 201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0935B2 (ja) * 2009-12-11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04909B2 (ja) * 2010-01-21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665840B2 (ja) * 2010-02-18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15340A (ja) * 2010-03-31 2011-10-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862B2 (ja) * 2011-06-07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97068B2 (ja) * 2011-09-05 2015-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および色の補正を行う方法
JP5932289B2 (ja) * 2011-10-20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99936B2 (ja) * 2012-01-10 2016-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12971B2 (ja) * 2012-06-22 2015-05-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6079037B2 (ja) * 2012-08-08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011795B2 (ja) * 2012-12-07 2016-10-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走査ムラ解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7172A (ja) * 2013-03-04 2014-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の位相検出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JP6115209B2 (ja) * 2013-03-14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74563B2 (ja) * 2013-05-14 2018-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0475A (ja) * 2013-11-07 2015-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むら補正方法
JP5995010B2 (ja) * 2014-02-28 2016-09-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濃度ムラ補正方法
JP6137164B2 (ja) * 2014-12-25 2017-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束の走査位置の補正方法
JP6225951B2 (ja) * 2015-06-25 2017-1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361B2 (ja) * 2015-10-08 2018-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88040B2 (ja) * 2015-10-30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32346B2 (ja) * 2015-11-24 2020-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23780B2 (ja) * 2016-03-23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133A (zh) * 1997-08-06 1999-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3728858A (zh) * 2009-06-30 2014-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040227A (zh) * 2011-09-26 2013-04-1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颜色修正印刷装置和印刷控制方法
CN10314981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灰度修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31065B2 (en) 2019-06-25
JP2018011131A (ja) 2018-01-18
JP6756171B2 (ja) 2020-09-16
CN107613157A (zh) 2018-01-19
US20180011437A1 (en)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3157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记录介质
US100574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pdating method of gamma correction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6229972B1 (en) Digital densitometer with calibration and statistics
JP42417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濃度制御方法
US114423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4320278A (ja) 電子写真プロセス制御装置
JP201620815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58994A (ja) 診断システム、診断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35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5216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61346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tone correction based on status
JP52561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579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575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9786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Method and Method of Deriving Toner Consumption Base Data for Use Therein
CN102363394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1090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1394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513035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07140143A (ja) 画像形成プロセス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757075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20090981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消費量算出方法
JP65360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テストパターンの生成方法
JP20023447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858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