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0781B - 光透电极层压体 - Google Patents

光透电极层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0781B
CN107450781B CN201710198631.2A CN201710198631A CN107450781B CN 107450781 B CN107450781 B CN 107450781B CN 201710198631 A CN201710198631 A CN 201710198631A CN 107450781 B CN107450781 B CN 107450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roup
general formula
transmitting electrode
compound repres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8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0781A (zh
Inventor
西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5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0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0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07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2Layer formed of wires, e.g. me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8Metal she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2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75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述光透电极层压体是在支承体上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电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至少以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顺序具有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构成该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5μm~10μm,该粘合剂层含有具有特定结构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Description

光透电极层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
背景技术
在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OA设备、医疗设备或汽车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中,作为向它们的显示屏输入的手段,广泛使用触摸传感器。
在触摸传感器中,根据位置检测的方法,已知有光学式、超声波式、电阻膜式、表面型电容式、投影型电容式等。在上述显示屏用途中,适合使用电阻膜式和投影型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电阻膜式的触摸传感器利用两片在支承体上具有光透导电层的光透电极、并且具有将这些光透电极以点状间隔件分隔而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向该触摸传感器的一点施加力,使得光透导电层之间相互接触,向各光透导电层施加的电压通过另一侧的光透导电层来进行测定,从而对施加力的位置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投影型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利用一片具有两层光透导电层的光透电极、或两片具有一层光透导电层的光透电极,测定手指等接近时光透导电层间的电容变化,来对手指接近的位置进行检测。后一种触摸传感器由于没有可动部分,所以耐久性优异。同时,因为可以多点同时检测,所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中尤其广泛使用。
在投影型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中,通过在支承体上将光透导电层进行图案化而得到的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感测部进行配置,使多点同时检测和移动点的检测成为可能。为了将该感测部检测的电容变化作为电信号向外部导出,在光透电极所具有的所有传感器与为了向外部导出电信号而设置的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之间,设置有由将它们进行电连接的多个周边配线构成的周边配线部。通常,前述光透导电层位于显示屏上,周边配线部和端子部除了位于显示屏以外,还位于所谓框架部中。在以往的技术中,光透导电层一般由ITO(氧化铟锡)导电膜形成,周边配线部和端子部一般由金、银、铜、镍、铝等金属形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触摸传感器构件,该触摸传感器构件中,作为光透导电层的材料使用ITO和IZO(氧化铟锌)、ZnO(氧化锌)等透明导体,作为导出配线(周边配线部)的材料使用铜等金属。
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开了作为光透导电层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电极。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含有银微粒子的墨水对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和周边配线部进行印刷而形成光透电极的方法;以含有非电解镀敷催化剂的树脂涂料进行印刷后实施非电解镀敷的方法;在金属层上设置光致抗蚀层、形成抗蚀图案后蚀刻除去金属层的减成法;使用银盐感光材料的方法等;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光透电极。同时,已知有在该光透电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粘合剂层和在该粘合剂层上的功能材料的光透电极层压体,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触摸传感器上具有粘着剂层和在该粘合剂层上的保护基板的触控面板用层压体。一般而言,粘合剂层是为了使显示装置和触摸传感器等各构件间紧密结合而使用的。
但是,上述网状金属细线图案例如由于人的汗中所含有的氯离子而使金属变为金属氯化物,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电阻值存在变动的情况。如果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电阻值变动,就会发生触摸传感器的检测感度的降低和误认识等,触摸传感器的可靠性显著降低。可以认为,上述氯离子从上述粘合剂层侧面部进行渗透,对网状金属细线图案产生影响,然而,近年,从外观设计性的观点出发,推进触控面板的窄框化,由于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和粘合剂层的侧面部接近,因此氯离子变得尤其容易作用于网状金属细线图案,需要进行改善。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第1电极图案、粘合性绝缘层和第2电极图案的顺序具有含有银的第1电极图案、粘合性绝缘层和第2电极图案的触控面板用导电性膜,并记载了通过在该粘合性绝缘层中与具有特定酸值的粘合性绝缘材料共同使用三唑化合物和四唑化合物以及苯并三唑化合物等金属防腐蚀剂,可以抑制触控面板的操作不良的发生。同时,专利文献5记载了通过无取代的苯并三唑和具有各种取代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抑制金属的迁移,可以抑制电阻值的变化;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出于抑制含银的金属配线间的离子迁移从而提高金属配线间的绝缘可靠性的目的,在绝缘基板上的含银的金属配线上设置含有从酚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和肼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以及绝缘树脂的树脂层。然而,对于抑制上述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的变动,上述方法均不是充足的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苯并三唑化合物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这记载于例如专利文献7和专利文献8等。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使用含有银纳米线的透明金属薄膜抑制由紫外线吸收造成的电阻值变化;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通过在银纳米线膜上将含有苯并三唑化合物的粘接片进行层压,可以抑制银纳米线膜的表面电阻值的上升。
同时,专利文献9公开了具有由导电性薄膜的细线网状图案构成的反射层和由导电性薄膜的细线图案构成的具有FSS(频率选择表面)元件的电磁波吸收体,记载了出于对由外部光导致的构成电磁波吸收体的树脂的老化劣化进行抑制的目的,在该细线网状图案和细线图案上设置混入苯并三唑化合物和二苯甲酮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的粘合剂层;专利文献10公开了含有适于与金属网粘合的、具有长链烷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光学膜用粘合性材料,记载了该粘合性材料可以含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和苯并三唑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21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332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98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2967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22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75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5-221878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5-229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9-170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1-168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发明得以实现:
(1)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电极层压体是在支承体上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电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至少以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顺序具有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构成该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5μm~10μm,该粘合剂层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1]
通式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41
通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烷基或烷氧基。
(2)上述(1)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所具有的R5~R8的至少1个是碳原子数4以上的取代基。
(3)上述(1)或(2)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所具有的R5~R8的至少1个是碳原子数8以上的取代基。
(4)上述(1)~(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粘合剂层的总质量而言,含有0.75质量%~7.5质量%的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5)上述(1)~(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下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2]
通式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51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
(6)上述(5)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与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为1:1.5~7.5:1。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制作的光透电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至少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
通式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61
通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烷基或烷氧基。作为前述卤素原子,可以列举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环己基甲基、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五烷基、十八烷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以列举苄基、苯乙基、1-甲基-1-苯乙基等;作为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辛氧基等。R5~R8所具有的烷基、芳烷基、烷氧基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作为R5~R8,可以列举上述各种取代基、卤素原子、羟基、巯基、氰基、磺基、羧基、羰基、磺酰胺基、酰脲基、氨基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芳基(苯基、萘基等)、稠环基(吡啶基、咪唑基、喹啉基、异吲哚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等)等;以及将它们进行组合的基团。同时,R5~R8在结构中可以具有酯键、醚键、硫键、酰胺键、酰亚胺键和氨基甲酸酯键。
在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中,优选R5~R8的至少1个是碳原子数4以上的取代基,特别优选是碳原子数8以上的取代基。以下记载了以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然而不限于这些实例。
[化4]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62
[化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71
[化6]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72
[化7]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73
[化8]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74
[化9]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7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81
[化10]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82
[化1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83
[化1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84
[化1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8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91
[化14]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92
[化1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93
[化16]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94
[化17]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09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01
在本发明中,粘合剂层可以仅含有一种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
作为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商品。作为市售商品,可以列举BASF日本(株)制TINUVIN 99-2、TINUVIN 384-2、TINUVIN 900、TINUVIN 928、TINUVIN 1130、TINUVIN 234、TINUVIN 326、TINUVIN 329、TINUVIN 213、TINUVIN 571等;日本シプロ化成(株)制SEESORB 701、SEESORB 703、SEESORB 704、SEESORB 706、SEESORB707、SEESORB 709等;日本住化ケムテックス(株)制Sumisorb 200、Sumisorb 250、Sumisorb300、Sumisorb 340、Sumisorb 350等;日本城北化学工业(株)制JF-77、JF-79、JF-80、JF-83、JF-832、JAST-500等。另外,作为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高分子型苯并三唑化合物,可以列举日本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バナレジンUVA-5080等。
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优选相对于该粘合剂层的总质量,含有0.75质量%~7.5质量%的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据此,可以得到更有效地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尤其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
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优选除了以上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据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
[化18]
通式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11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作为前述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环己基、庚基、壬基、2-乙基己基、异丙基等。R9~R13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以列举上述作为R9~R13的各种取代基;巯基、氰基、磺基、羟烷基(羟甲基、羟乙基等)、芳烷基(苄基、苯乙基等)、烷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芳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酰胺基、磺酰胺基、酰脲基、氨基甲酸酯基、氨基磺酰基、氨基甲酰基、芳基(苯基、萘基等)、烷硫基(甲硫基、己硫基等)、芳硫基(苯硫基、萘硫基等)、磷酸酰胺基和烷氧基羰基;以及将它们进行组合的基团等。
在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中,从有效地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的观点来看,R13优选氢原子或具有取代基的氨甲基。以下记载了以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然而不限于这些实例。
[化19]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12
[化20]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1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21
[化2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22
[化2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23
[化2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24
[化24]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2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31
[化2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32
[化26]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33
[化27]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34
[化28]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141
作为以上述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商品。作为市售商品,可以列举日本城北化学工业(株)制BT-120、BT-LX、TT-LX、CBT-1、5M-BTA等;日本大和化成(株)制OA-386等。
在本发明中,粘合剂层可以仅含有一种以上述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在含有以上述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情况下,对于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与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在前者:后者为1:1.5~7.5:1的情况下,从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的观点来看,是特别优选的。
接着,对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进行说明。该粘合剂层除了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外,优选含有树脂。该树脂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硅系树脂等公知的树脂。上述树脂可以通过将树脂前体通过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而得到。
树脂前体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树脂的单体和寡聚物。其中,从通过聚合得到的树脂透明性优异并且容易控制单体的聚合以赋予树脂粘合性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丙烯酸系单体。从而,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所含有的优选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树脂前体,可以使用单一的丙烯酸系单体,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丙烯酸系单体,也可以使用丙烯酸系单体和丙烯酸系单体以外的单体或寡聚物。作为丙烯酸系单体,可以列举具有直链或支链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另外,所谓“(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下文同。
作为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等碳原子数为1~20的具有直链或支链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具有直链或支链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等。上述(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中,作为丙烯酸系单体,从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与丙烯酸系树脂的互溶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具体而言,在供聚合的树脂前体的总量100质量份中,(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份~90质量份,更优选为35质量份~9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40质量份~85质量份。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以外的单体,可以列举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多官能性单体等。
作为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或其酸酐(马来酸酐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乙烯醇、烯丙醇等含有羟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等含有酰胺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有氨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含有氰基的单体;除了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以外,还有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等含有杂环的乙烯基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有磷酸基的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有酰亚胺基的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单体。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多官能性单体,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四羟甲基甲烷、(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基酯等。上述多官能性单体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以外的单体中,从有效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特别优选使用含有羟基的单体。
除了上述单体以外,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环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公知的共聚性单体。
作为前述树脂前体所使用的寡聚物可以列举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异戊二烯丙烯酸酯、丁二烯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寡聚物。本发明中的所谓丙烯酸系寡聚物是指至少具有一个以上丙烯酸基的寡聚物。
上述丙烯酸系寡聚物可市售获得,可以优选使用任意一种。作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可以列举日本东亚合成(株)制アロニックスM-1100、アロニックスM-1200;日本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UA-1100H、UA-160TM;日本ダイセル·オルネクス(株)制EBECRYL210、EBECRYL230、EBECRYL270;日本荒川化学工业(株)制ビームセット505A-6、ビームセット550B、ビームセット575等。作为环氧丙烯酸酯,可以列举日本DIC(株)制ユニディックV-5500、ユニディックV-5502;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制环氧酯80MFA、环氧酯3000MK等。作为聚酯丙烯酸酯,可以列举日本东亚合成(株)制アロニックスM-7100、アロニックスM-8100;日本ダイセル·オルネクス(株)制EBECRYL436、EBECRYL450、EBECRYL810等。作为异戊二烯丙烯酸酯,可以列举日本(株)クラレ制UC-102、UC-203等。作为丁二烯丙烯酸酯,可以列举日本曹达(株)制NISSO-PB TE-2000等。
在树脂前体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公知的聚合引发剂。在此,所谓聚合引发剂,是指通过热或电离辐射引发上述树脂前体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合物。作为通过热引发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酰等有机过氧化物;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等偶氮化合物;作为通过电离辐射引发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2,2-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寡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1-丙酮等苯乙酮化合物;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异丁基醚等安息香化合物;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碳酰)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安息香基-N,N-二甲基-N-[2-(1-氧代-2-丙烯基氧基)乙基]苯甲基溴化铵、(4-苯甲酰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二苯甲酮化合物;2-异丙基硫杂蒽酮、4-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乙基硫杂蒽酮、2,4-二氯硫杂蒽酮、1-氯-4-丙氧基硫杂蒽酮、2-(3-二甲氨基-2-羟基)-3,4-二甲基-9H-硫杂蒽酮-9-酮甲氯等硫杂蒽酮化合物等。另外,所谓电离辐射,是指具有可以引发树脂前体的聚合反应的能量的电磁波或带电粒子,可以列举紫外线、可见光、γ射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紫外线。
上述聚合引发剂可市售获得,可以优选使用任何一种。具体而言,可以列举BASF日本(株)制IRGACURE127、IRGACURE184、IRGACURE369、IRGACURE500、IRGACURE651、IRGACURE754、IRGACURE819、IRGACURE907、IRGACURE2959、IRGACURE1173等;日本大塚化学(株)制AIBN、ADVN、AMBN等。
在树脂前体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量不受特别限定,从聚合速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供聚合的树脂前体的总量100质量份而言,优选聚合引发剂为0.05质量份~5质量份,特别优选0.1质量份~3质量份。
作为树脂前体的聚合方法,可以列举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电离辐射聚合法等公知的聚合方法,在使用由热引发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使用溶液聚合法,在使用由电离辐射引发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使用电离辐射聚合法,像这样根据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特性对聚合方法进行选择即可。
在使用溶液聚合法使树脂前体进行聚合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聚合用溶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能够溶解树脂前体和聚合引发剂的公知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系溶剂;丙酮、2-丁酮等酮系溶剂;己烷、环己烷等烃系溶剂;乙醇、2-丙醇等醇系溶剂。作为聚合用溶剂,可以将两种以上有机溶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除了上述树脂、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交联剂(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等);硅烷偶联剂(例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巯基的硅烷偶联剂,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等);增粘剂(例如,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树脂等);抗氧化剂(受阻酚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硫醚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三嗪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等);光稳定剂(受阻胺化合物等);填充剂;着色剂(颜料和染料等);链转移剂;塑化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等公知的树脂用添加剂。在上述树脂用添加剂中,从粘合剂层的粘合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含有交联剂,特别优选含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环戊烯二异氰酸酯、环己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多异氰酸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等公知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同时,也可以优选使用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业(株)制、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业(株)制、商品名“コロネートHL”)等。
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组成不同的粘合剂层形成。例如,也可以在光透电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设置含有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的粘合剂层A,在该粘合剂层A上设置不含有苯并三唑化合物的粘合剂层B,作为一个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定,但是,如果太薄的话,不能完全符合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光透电极表面的凹凸,存在光透电极层压体中进入气泡的情况;同时,如果太厚的话,存在光透电极层压体的透明性受损的情况。因此,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300μm,更优选为10μm~250μm。同时,从光透电极层压体的透明性的观点来看,粘合剂层的总透光率优选在90%以上,特别优选在95%以上。同样,从光透电极层压体的透明性的观点来看,粘合剂层的雾度优选为0%~3%,特别优选为0%~2%。
对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特别优选将上述树脂、苯并三唑化合物以及粘合剂层也可含有的其它添加剂溶解于溶剂中,制作形成粘合剂层用涂覆液,将该涂覆液涂覆、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所以,在本发明中,为了使作为聚合用溶剂直接形成粘合剂层用涂覆液的溶剂使用,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通过溶液聚合法使该树脂进行聚合,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使用经热引发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
在本发明中,可以形成在支承体上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电极,在该光透电极上,将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进行涂覆、干燥,形成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上,可以将后述的功能材料进行层压;相反地,也可以在功能材料上,将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进行涂覆、干燥,形成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上,将光透电极与光透电极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对向放置,进行层压。进一步地,也可以在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上,将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进行涂覆、干燥,形成粘合剂层,随后,从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剥离该粘合剂层,在光透电极上将粘合剂层进行层压,进一步在该粘合剂层上将功能材料进行层压。其中,在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上形成粘合剂层后剥离该粘合剂层进行层压的方法,与上述通过涂覆的方法相比,可以回避损伤光透电极和功能材料的表面的可能性,因此,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是特别优选的。
用于提供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的支承体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氯乙烯系树脂,环氧树脂、聚芳酯、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氟树脂、苯氧基树脂、三醋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赛璐酚、尼龙、聚苯乙烯系树脂,ABS树脂等各种树脂膜;各种金属、石英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作为剥离加工方法,可以列举使用硅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公知的剥离处理剂对支承体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
向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上赋予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使用棒涂覆法、浸渍涂覆法、旋转涂覆法、模具涂覆法、刮刀涂覆法、凹版涂覆法、幕帘式涂覆法、喷雾涂覆法、接触涂布法(キスコート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覆的方法;使用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喷墨印刷、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胶版印刷、点胶机印刷、移印印刷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印刷的方法等。将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赋予至完成剥离加工的支承体上后,使用加热或自然干燥等公知的干燥方法使溶剂干燥,制成粘合剂层。
接着,对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光透电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光透电极在支承体上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该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由金属细线构成。从光透电极的透明性的观点来看,特别优选光透电极的支承体具有光透性。作为具有光透性的支承体,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氯乙烯系树脂,环氧树脂、聚芳酯、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氟树脂、苯氧基树脂、三醋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丙烯酸系树脂、赛璐酚、尼龙、聚苯乙烯系树脂,ABS树脂等各种树脂膜;石英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从光透电极层压体的透明性的观点来看,支承体的总透光率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支承体可以具有易粘结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眩层、由ITO等构成的导电性非金属层等公知的层。
构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所含有的金属的种类不受限定,可以列举金、银、铜、铝、镍等公知的金属或由公知的金属形成的合金,从导电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含有银或铜,特别优选含有银。金属细线所含有的金属的比例相对于金属细线的总固体成分质量而言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80质量%以上。
从光透电极层压体的可靠性的观点来看,构成支承体上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线宽需要为1.5μm~10μm,特别优选为3.0μm~8.0μm。在线宽不足1.5μm的情况下以及在线宽超过10μm的情况下,不能完全抑制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电阻值变化,光透电极层压体的可靠性降低。而且,从光透电极层压体的可靠性的观点来看,构成支承体上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金属量优选为0.5g/m2~10.5g/m2
在本发明中,对于构成支承体上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金属量,可以列举通过切取光透电极的一部分作为测试样品,通过荧光X射线对测试样品中的金属的存在量(g)进行测定,除以通过测试样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面中仅存在金属细线的部分的面积(m2)进行计算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使用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从传感器的感度、视觉辨认性(难以看见传感器的形状)等观点来看,网状金属细线图案优选为将多个单元格子进行网状配置、具有几何学形状。作为单元格子的形状,可以列举例如组合如下形状后的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二十边形等n边形;星形等。同时,这些形状可以单独重复,或者将两种以上的多种形状进行组合。其中,作为单元格子的形状,优选为正方形或菱形。同时,以沃洛诺伊图、德劳内图、彭罗斯拼图等为代表的不规则几何学形状也是优选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形状之一。
在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使用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可以由互为电绝缘的多个传感器构成的感测部构成。从该感测部的视觉辨认性的观点来看,在支承体上的感测部之间,可以具有与感测部电绝缘的由网状金属细线图案构成的虚设部。除了感测部、虚设部之外,可以具有为了向外部输出电信号而设置的由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由将感测部和端子部进行电连接的多个周边配线构成的周边配线部。该端子部和周边配线部可以由网状金属细线图案构成,也可以是实心图案(完全涂覆的图案)。
在支承体上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按照日本特开2015-69877号公报公开的方法,通过在支承体上印刷等方法赋予含有金属和粘合剂的导电性金属墨水或导电性浆,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07-59270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将在支承体上具有卤化银乳剂层的银盐感光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使用固化显影方式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04-22156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2314号公报等公开的方法,将在支承体上具有卤化银乳剂层的银盐感光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使用直接显影方式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03-7735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501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8865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07001号公报等公开的方法,将在支承体上至少以物理显影核层和卤化银乳剂层的顺序具有物理显影核层、卤化银乳剂层的银盐感光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使可溶性银盐形成剂和还原剂在碱液中发生作用,使用所谓银盐扩散转印法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14-197531号公报公开的方法,使用在支承体上层压基底层、感光性抗蚀层的感光性抗蚀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将感光性抗蚀层在任意的图案形状下曝光后,显影,形成抗蚀图像后,实施非电解镀敷,在没有被抗蚀图像包覆的基底层上使金属局部存在,随后除去抗蚀图像,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按照日本特开2015-82178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在支承体上设置金属膜、抗蚀膜,将该抗蚀膜曝光并显影形成开口部,将该开口部的金属膜蚀刻除去,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等。
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中,因为可以容易地形成由含有银的金属细线构成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图案的微细化也容易,所以优选将银盐感光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将感光性抗蚀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实施非电解镀敷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方法。
在支承体上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后,可以在金属细线表面实施公知的金属表面处理。例如,可以使如日本特开2008-34366号公报所记载的还原性物质、水溶性含氧磷酸化合物、水溶性卤素化合物发生作用,也可以使如日本特开2013-196779号公报所记载的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巯基的三嗪或其衍生物发生作用,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11-209626号公报所记载的通过硫化反应实施黑化处理。同时,在将银盐感光材料作为光透电极前体使用形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情况下,从构成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与粘合剂层的粘着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如日本特开2007-12404号公报所记载,使用含有蛋白水解酶等酶的处理液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所具有的功能材料,可以列举上述光透电极;由化学强化玻璃、苏打玻璃、石英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各种树脂构成的膜;以及在上述玻璃或膜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具有由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眩层、偏光层、ITO等导电性非金属层等公知的功能层的材料。
实施例
以下使用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变形和修改。
光透电极1的制作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另外,该支承体的总透光率为91.5%。
接着,将下述组成的基底层涂覆在支承体上,干燥,设置物理显影核层。
硫化钯溶胶的配制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41
在搅拌的同时将A液和B液混合,30分钟后通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得到硫化钯溶胶。
基底层的组成/每平方米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4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51
[化29]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52
在如上操作得到的基底层上,涂覆含有甲酚酚醛树脂和二叠氮基萘醌磺酸酯的感光性液体抗蚀剂,干燥,设置干燥膜厚为1.5μm的正片型感光性抗蚀层,从而得到感光性抗蚀材料。
对于如上操作得到的感光性抗蚀材料,在感光性抗蚀层表面,将具有网状细线图案、周边配线部图案和端子部图案的负片型透过原稿贴紧,将具有感光性抗蚀层的感光域的波长的光(超高压汞灯)进行集光,透过准直镜进行平行光曝光。随后,作为显影液,使用液温30℃的1质量%碳酸钠水溶液,将显影液使用淋浴式在感光性抗蚀层上吹气30秒进行显影,得到在网状细线图案、周边配线部图案和端子部图案形状上露出基底层的抗蚀图像。
接着,使用去离子水将感光性抗蚀材料的具有上述抗蚀图像的一侧的面洗净,通过压缩空气吹走去离子水后,使用双头喷雾枪,将下述组成的氨性硝酸银溶液和还原剂溶液在不被抗蚀图像包覆的一侧的面进行30秒吹气同时进行非电解镀银,使银在不被抗蚀图像包覆的基底层上析出。随后,使用去离子水洗净,自然干燥。使用氨性硝酸银溶液和还原剂溶液的双头喷雾枪的吹气量分别为240mL/分钟。
氨性硝酸银溶液的制备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53
将C液和D液以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氨性硝酸银溶液。
还原剂溶液的制备
硫酸肼 10g
单乙醇胺 5g
氢氧化钠 10g
将其溶解于1000g去离子水,得到还原剂溶液。
接着,在银析出的一侧的面上,将5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以淋浴式吹气60秒,将抗蚀图像溶解除去,水洗后,自然干燥。进一步地,将下述组成的黑化处理液在50℃浸渍处理20秒,使银图像黑化,得到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的光透电极1。
黑化处理液的制备
硫化钠九水合物 0.3g
硫 0.06g
10质量%聚氧乙烯烷基醚 0.01g
将其溶解于去离子水1000g,得到黑化处理液。
在光透电极1中,感测部11由线宽5.0μm、边长300μm的小夹角为60°的菱形的单元格子构成的网状金属细线图案形成,周边配线部12、端子部13都是实心图案(完全涂覆的图案)。构成周边配线部12的周边配线的线宽全部为20μm,相邻的周边配线间的最短距离为20μm。图1中的虚线表示后来制作的粘合剂层的外框14、在光透电极1上不存在虚线。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测定的结果,构成感测部11的金属细线的金属量为5.0g/m2
光透电极2~5的制作
对于感光性抗蚀材料的具有上述抗蚀图像的一侧的面,除了使上述氨性硝酸银溶液和还原剂溶液使用双头喷雾枪吹气的时间发生变化以外,与光透电极1同样操作,得到光透电极2~5。构成光透电极2~5所具有的感测部11的金属细线的金属量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进行测定,该结果记载于后述的表1。
光透电极6~11的制作
除了使前述负片型透过原稿中构成感测部11的金属细线的线宽发生变化以外,与光透电极1同样操作,得到光透电极6~11。构成感测部11的金属细线的线宽记于后述的表1中。同时,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测定的结果,金属细线的金属量皆为5.0g/m2
光透电极12的制作
作为支承体,使用厚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另外,支承体的总透光率为91.5%。
接着,将下述组成的物理显影核层涂覆至支承体上,干燥,设置物理显影核层。
物理显影核层的组成/每平方米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71
接着,从距离支承体近的一侧开始,在上述物理显影核层上依次涂覆具有下述组成的中间层、卤化银乳剂层和保护层,干燥,得到银盐感光材料。如下所示的卤化银乳剂通过照相用卤化银乳剂的普通双注混合法制造。该卤化银乳剂使用氯化银95摩尔%和溴化银5摩尔%配制,使平均粒径成为0.15μm。将如上操作得到的卤化银乳剂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硫代硫酸钠和氯金酸实施硫金增感。如上操作得到的卤化银乳剂为,对于每1g银含有0.5g明胶。
中间层的组成/每平方米
明胶 0.5g
表面活性剂(S-1) 5mg
染料1 5mg
[化30]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81
染料1
卤化银乳剂层的组成/每平方米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82
保护层的组成/每平方米
明胶 1g
无定形二氧化硅消光剂(平均粒径3.5μm) 10mg
表面活性剂(S-1) 10mg
将具有银盐感光材料、网状细线图案、周边配线部图案和端子部图案的正片型透过原稿贴紧,使用以汞灯为光源的接触式印片机隔着滤除400nm以下的光的树脂滤光片进行曝光。随后,在下述组成的扩散转印显影液中在20℃浸渍60秒后,继续使用40℃的温水将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和保护层水洗除去,进行干燥处理。经如上操作,得到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的光透电极12。另外,如下述表1所示,除了构成感测部11的金属细线的金属量为1.0g/m2以外,所得到的光透电极12与上述光透电极1相同。
扩散转印显影液的组成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8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291
加入水至总量1000ml
调节pH为12.2。
表1
光透电极 金属细线的金属量(g/m<sup>2</sup>) 金属细线的线宽(μm)
1 5.0 5.0
2 0.20 5.0
3 0.80 5.0
4 9.0 5.0
5 12.0 5.0
6 5.0 1.0
7 5.0 2.0
8 5.0 4.0
9 5.0 7.0
10 5.0 9.0
11 5.0 11.0
12 1.0 5.0
粘合剂层1的制作
将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6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9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1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日本大塚化学(株)制AIBN)0.5质量份、作为聚合用溶剂的乙酸乙酯300质量份加入可分离式烧瓶,一边导入氮气一边搅拌1小时。随后升温至65℃搅拌10小时,通过溶液聚合法使树脂前体聚合,得到固体成分浓度为25质量%的树脂溶液。
在该树脂溶液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中,添加异氰酸系交联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业(株)制、コロネートL)0.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后,将它们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1。将该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1涂覆在厚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日本三菱树脂(株)制MRF38,完成剥离加工的膜)的剥离加工面上,使用100℃的热风加热3分钟使其干燥,制作粘合剂层1(厚50μm)。随后,出于保护粘合剂层1的表面的目的,在粘合剂层1上粘贴另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日本三菱树脂(株)制MRF38,完成剥离加工的膜)的剥离加工面。
粘合剂层2~27的制作
对于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1,除了将表2所示的化合物相对于该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的总固体成分(相当于形成后的粘合剂层的总质量)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含量(质量%)按照如表2所示的数值进行混合以外,与粘合剂层1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粘合剂层2~27。另外,作为表2中的通式1-14的化合物,使用日本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バナレジンUVA-5080。同时,在表2中以通式3-1、3-2、3-3、3-4、3-5和3-6表示的化合物在后文中描述。
表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01
[化3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11
[化32]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12
[化3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13
[化34]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14
[化35]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21
[化36]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22
粘合剂层28的制作
将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60质量份、丙烯酸丁酯34质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3.5质量份、N-(2-羟乙基)丙烯酰胺1质量份、2-丙烯酸-4-羟基丁酯1质量份、丙烯酸0.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2-甲基丁腈)(日本大塚化学(株)制AMBN)0.5质量份、作为聚合用溶剂的乙酸乙酯300质量份加入可分离式烧瓶,一边导入氮气一边搅拌1小时。随后,升温至65℃搅拌10小时,通过溶液聚合法使树脂前体聚合,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的树脂溶液。
在该树脂溶液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中,添加异氰酸系交联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业(株)制、コロネートL)0.5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硅烷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制,KBM-403)0.3质量份之后,将其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2。将该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2涂覆在厚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日本三菱树脂(株)制MRF38,完成剥离加工的膜)的剥离加工面上,使用100℃的热风加热3分钟使之干燥,制作粘合剂层28(厚50μm)。随后,出于保护粘合剂层28的表面的目的,在粘合剂层28上粘贴另外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日本三菱树脂(株)制MRF38,完成剥离加工的膜)的剥离加工面。
粘合剂层29~31的制作
对于上述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2,除了将表2所示的化合物相对于该粘合剂层形成用涂覆液的总固体成分(相当于形成后的粘合剂层的总质量)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含量(质量%)按照如表2所示的数值进行混合以外,与粘合剂层28的制作一样操作,得到粘合剂层29~31。样品1的制作
对于在光透电极1上的、以图1表示的由外框14包围的领域,剥下一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贴粘合剂层1,随后,剥下另一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使粘合剂层1露出,进一步在粘合剂层1上粘贴无碱玻璃(日本コーニングジャパン(株)制イーグル2000)。重复该程序,制作30张样品1。
样品2~42的制作
除了将光透电极、粘合剂层如表3所记载进行变更以外,与样品1的制作同样操作,制作样品2~42各30张。
表3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31
Figure BDA0001258036060000341
电阻值发生变化的样品数
对于所有样品,将在设计上导通的左右端子间的电阻值在全部端子间进行测定,作为初始电阻值。接着,在将所有样品的全部端子的露出部分(没有被粘合剂层包覆的端子部)使用遮蔽带暂时封闭的基础上,基于JIS Z 2371,放入日本スガ试验机(株)制盐水喷雾试验装置内,实施72小时的中性盐水喷雾试验。在试验中使用的氯化钠水溶液的氯化钠浓度为50g/L、试验时的水温为35℃。试验后,从所有样品的全部端子上剥离遮蔽带,将在设计上导通的左右端子间的盐水喷雾后的电阻值在全部端子间进行测定,从初始电阻值按照下式计算求出电阻值变化率(单位:%)。
电阻值变化率(%)=[(盐水喷雾后的电阻值-初始电阻值)/初始电阻值]×100
对于所有样品,对至少1个端子间电阻值变化率超过±10%的张数进行计数(电阻值发生变化的样品数)。结果表示于表3。
从表3的结果判断,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抑制由氯离子导致的电阻值变化、可靠性优异的光透电极层压体。
符号说明
11 感测部
12 周边配线部
13 端子部
14 外框

Claims (11)

1.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电极层压体是在支承体上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电极的具有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一侧的面上,至少以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顺序具有粘合剂层和功能材料的光透电极层压体,构成该网状金属细线图案的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5μm~10μm,该粘合剂层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7]
通式1
Figure FDA0002530336360000011
通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5~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烷基或烷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所具有的R5~R8的至少1个是碳原子数4以上的取代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所具有的R5~R8的至少1个是碳原子数8以上的取代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粘合剂层的总质量而言,含有0.75质量%~7.5质量%的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粘合剂层的总质量而言,含有0.75质量%~7.5质量%的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下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8]
通式2
Figure FDA0002530336360000021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
7.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下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8]
通式2
Figure FDA0002530336360000022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
8.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下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8]
通式2
Figure FDA0002530336360000031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
9.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进一步含有下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化38]
通式2
Figure FDA0002530336360000032
通式2中、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羧基、氨基、氨甲基、硝基。
10.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与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为1:1.5~7.5:1。
11.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以通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与上述以通式2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为1:1.5~7.5:1。
CN201710198631.2A 2016-03-30 2017-03-29 光透电极层压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07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7738A JP6612668B2 (ja) 2016-03-30 2016-03-30 光透過性電極積層体
JP2016-067738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0781A CN107450781A (zh) 2017-12-08
CN107450781B true CN107450781B (zh) 2020-08-11

Family

ID=6000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86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0781B (zh) 2016-03-30 2017-03-29 光透电极层压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12668B2 (zh)
KR (1) KR101964324B1 (zh)
CN (1) CN107450781B (zh)
TW (1) TWI636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65511A1 (en) * 2018-01-11 2021-06-03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treatment method
US20200079127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Apple Inc. Printable ring adhesive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281A (ja) * 2010-09-07 2012-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JP2014110252A (ja) * 2012-11-30 2014-06-12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20965A (zh) * 2012-01-26 2014-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5221878A (ja) * 2014-05-23 2015-12-1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電極シート
CN105359070A (zh) * 2013-07-17 2016-0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用层积体、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8677A (ja) * 1987-10-13 1989-04-17 Showa Denko Kk 接着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金属との積層体
CA2372686A1 (en) * 1999-05-03 2000-11-09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Holding Inc. Stabilized adhesiv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highly soluble, red-shifted, photostable benzotriazole uv absorbers and laminated 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JP5076412B2 (ja) * 2006-09-13 2012-11-21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
JP5162424B2 (ja) 2007-12-17 2013-03-13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波吸収体
JP2011168684A (ja) 2010-02-18 2011-09-01 Lintec Corp 光学フィルター用の粘着性材料、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008790B2 (ja) 2012-05-10 2016-10-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膜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配線基板、電子機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
JP5849059B2 (ja) 2012-07-06 2016-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89931B2 (ja) 2013-03-13 2015-03-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32183A (ja) 2013-08-05 2015-02-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部材
JP2015133239A (ja) 2014-01-14 2015-07-23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電極パター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762079B2 (ja) 2014-06-06 2020-09-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6159688B2 (ja) * 2014-06-25 2017-07-0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281A (ja) * 2010-09-07 2012-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CN104220965A (zh) * 2012-01-26 2014-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4110252A (ja) * 2012-11-30 2014-06-12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59070A (zh) * 2013-07-17 2016-0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用层积体、触控面板
JP2015221878A (ja) * 2014-05-23 2015-12-1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電極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6881B (zh) 2018-10-01
JP2017177520A (ja) 2017-10-05
CN107450781A (zh) 2017-12-08
KR20170113137A (ko) 2017-10-12
JP6612668B2 (ja) 2019-11-27
TW201800256A (zh) 2018-01-01
KR101964324B1 (ko) 201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559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touch panel
WO2017187805A1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用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ー用積層体、タッチセンサー、タッチパネル
JP6093907B2 (ja)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WO2013168773A1 (ja) 導電膜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配線基板、電子機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透明粘着シート
KR102535758B1 (ko) 광경화형 점착 시트, 화상 표시 장치 구성용 적층체,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도전부재의 부식 억제 방법
JP5926445B2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4142052A1 (ja) 粘着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7057584A1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の電極保護膜用の組成物、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の電極保護膜、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450781B (zh) 光透电极层压体
CN113557137B (zh) 触摸传感器用转印箔及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WO2016051971A1 (ja) 積層体、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タッチパネル、転写フィルム
JP7173384B1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15076087A1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TW201816572A (zh) 觸控感測器用導電片、觸控感測器用導電片的製造方法、觸控感測器、觸控面板積層體、觸控面板及透明絕緣層形成用組成物
JP2023120963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5145421A (zh) 显示体
JP6625927B2 (ja) 光透過性電極積層体
JP2017199323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用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ー用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センサー、タッチパネル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透明絶縁層形成用組成物
JP2020181662A (ja) 光透過性電極積層体
WO2016027580A1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学用部材、粘着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および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7215914A (ja) 光透過性電極積層体
JP2020021569A (ja) 光透過性電極積層体
JP2018018178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用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ー用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センサー、タッチパネル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透明絶縁層形成用組成物
JP2017071731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導電材料積層体
WO2015133223A1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