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5925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05925B CN107405925B CN201680014338.XA CN201680014338A CN107405925B CN 107405925 B CN107405925 B CN 107405925B CN 201680014338 A CN201680014338 A CN 201680014338A CN 107405925 B CN107405925 B CN 1074059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shell
- liquid container
- printing equipment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收容供给至印刷部的液体的液体收容室和能够将液体注入该液体收容室的液体注入口;壳体,将液体收容体的一部分和印刷部收容于内部,液体收容体具有从壳体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保护部件,覆盖突出部分的保护部件,并从壳体向与液体收容体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由能够注入墨等液体的液体收容体供给的液体来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例,已知通过从印刷部向介质喷射墨等的液体来印刷图像等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并且,作为这种打印机,目前已知如下的打印机:除了设置有印刷部的打印机主体之外,还具备能够注入用于印刷的墨等的液体的罐等的液体收容体,使用从该液体收容体经由液体供给管供给的液体进行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54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不过,在上述的打印机中,向液体收容体注入液体的作业由用户进行。因此,在这种打印机中,谋求易用性进一步的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易用性的印刷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收容供给至所述印刷部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室和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该液体收容室的液体注入口;壳体,将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一部分和所述印刷部收容于内部,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从所述壳体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保护部件,覆盖所述突出部分,并从所述壳体向与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根据该构成,液体收容体由于其一部分被收容于壳体内,因此,与液体收容体的整体位于壳体的外部时相比,能够减少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因此,在即使不能较宽地确保设置面积的地方也能提高可以使用印刷装置的可能性方面,能够提高易用性。并且,在液体收容体中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部分被从壳体向相同方向突出的保护部件覆盖,因此,通过保护部件能够降低由于物体从外部冲撞该突出的部分而产生液体收容体的错位的可能性。
并且,在所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注入口设于所述突出部分。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从壳体突出的部分存在液体注入口,因此,用户易于进行液体的注入。
并且,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部件在与所述液体注入口对应的位置具有使该液体注入口露出的开口部。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保护部件实现向液体收容体中的壳体的外部突出的部分的保护,并在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变少的情况下,通过从经由保护部件的开口部而露出的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从而能够继续进行印刷。
并且,在所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多个液体收容体,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一体地形成。
并且,在所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液体收容体通过以下安装方式中的任一安装方式来安装于所述壳体:即、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正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的正面安装方式、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与所述进深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安装方式、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正面和所述侧面相交的所述壳体的角部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相对于所述进深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中任一方向均倾斜的方向的倾斜安装方式。
根据该构成,通过根据设置印刷装置的地点的形状等的环境条件,从正面安装方式、侧面安装方式以及倾斜安装方式中选择任一个液体收容体的安装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易用性。
并且,在所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载置从所述印刷部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排出部,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液体收容体以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正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的正面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向前方突出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突出量在从所述壳体向前方突出的所述排出部的突出量以下。
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在印刷装置的正面的液体收容体从壳体过于突出,能够降低由于物体从外部冲撞上述液体收容体而产生液体收容体的错位的可能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其它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液体供给单元,包括能够收容供给至所述印刷部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体;以及壳体,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印刷部收容于内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具有能够向所述液体收容体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能够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为定位状态来进行保持。
根据该构成,包含液体收容体而构成的液体供给单元通过壳体的保持部以定位状态被保持,通过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壳体内,因此,与液体供给单元整体配置于壳体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因此,能够将液体注入被稳定地保持的状态下的液体收容体,并在即使不能较宽地确保设置面积的地方也能够提高能够使用印刷装置的可能性方面,能够提高易用性。
并且,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能够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为固定状态来进行保持。此外,这种情况下的“为固定状态来进行保持”是指例如通过拧固或粘接等固定为不能移动的状态、只要不花费拧松螺钉、剥开粘接的功夫就不能取下的状态,即、在用户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不能取下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液体供给单元由于固定地保持为固定状态,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注入液体。
并且,上述印刷装置,优选的是,具有对位机构,当所述液体收容体安装于所述保持部时,所述对位机构进行所述液体收容体与所述保持部的对位。
根据该构成,包含具有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单元,通过对位机构的作用,相对于设于壳体的保持部作为被对位安装。因此,能够降低液体收容体以相对于保持部错位的状态被保持的可能性。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对位机构具有:导向部,以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保持部的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保持部中的一方;以及滑动部,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保持部中的另一方,并且,当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保持部时,相对于所述导向部滑动。
根据该构成,在使设于液体供给单元及保持部中的另一方的滑动部接触设于液体供给单元及保持部中的一方的导向部的状态下,通过使该滑动部沿导向部滑动,能够容易地将液体收容体安装于保持部。
并且,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沿一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所述对位机构在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排列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液体供给单元相对于保持部在多个液体收容体的排列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两点定位。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具有放置所述介质的介质载置部,所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所述介质载置部之前。
并且,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具有放置所述介质的介质载置部,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正面位于所述介质载置部之前。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构成为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所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所述读取装置的正面之前。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构成为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正面位于所述读取装置的正面之前。
并且,上述印刷装置,优选的是,具备:液体供给管;以及连接适配器,连接于所述液体收容体与所述液体供给管,并且在内部形成有所述液体的流路。
上述印刷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包括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单元,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所述连接适配器,所述连接适配器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对应的多个所述流路。
上述印刷装置,优选的是,具备覆盖所述保护部件的开口的盖。
并且,上述印刷装置,优选的是,还具备设于所述盖的下部并能够吸收和保持所述液体的液体吸收件。
根据该构成,在经由液体注入口向液体收容体注入液体时,即使液体洒落于周围,也能够通过液体吸收件吸收并保持该洒落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多功能一体机中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示出图1的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为设于图1的印刷装置的液体供给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2的5-5线箭头部分截面图。
图6为示意性示出形成于图1的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7为向图1的印刷装置中的液体供给装置注入液体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8为包含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9为图8的多功能一体机中的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10-10线箭头部分截面图。
图11为变形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的配置有液体供给装置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1的12-12线箭头部分截面图。
图13A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注入用的开口部的位置不同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B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注入用的开口部的位置不同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C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注入用的开口部的位置不同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D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注入用的开口部的位置不同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4A为示出液体收容体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为示出侧面安装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4B为示出液体收容体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为示出侧面安装状态的其它例的图。
图14C为示出液体收容体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为示出倾斜安装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4D为示出液体收容体相对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图,其为示出倾斜安装状态的其它例的图。
图15为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收容体的其它变形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16A为示意性示出液体收容体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视图的图。
图16B为示意性示出图16A所示的变形例的右侧面图的图。
图17A为示意性示出液体收容体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其它变形例的图,其为侧面突出型的液体收容体的主视图。
图17B为示意性示出液体收容体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其它变形例的图,其为侧面外装型的液体收容体的主视图。
图18为示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的变形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19为示出形成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的变形例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0为变形例的液体收容体的示意截面图。
图21为变形例的保护部件的立体图。
图22A为示意性示出作为从正面观察外装于印刷装置的变形例的液体供给装置的截面图的图,其为以图22B的22A-22A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图。
图22B为示意性示出图22A所示的变形例的右侧面图的图。
图23为多功能一体机的图像读取装置作为液体注入口盖部件而发挥作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4A为示意性示出形成于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24B为示意性示出形成于其它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壳体的开口部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25A为示意性示出密封部件形成于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外装部件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之间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5B为示意性示出密封部件形成于其它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外装部件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之间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5C为示意性示出密封部件形成于其它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外装部件与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注入口之间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6A为示意性示出安装于印刷装置的壳体的液体收容体的其它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6B示出图26A所示的液体收容体插入图26A所示的壳体内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包含印刷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例如通过向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而构成。并且,该打印机是印刷方式为使作为印刷部发挥作用的液体喷射头沿与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来进行印刷的所谓串行方式的打印机。并且以下,将纸张的输送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并将印刷部移动的主扫描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并且还将沿重力方向的铅垂方向称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多功能一体机11具备:具有印刷功能的印刷装置12、具有读取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13、具有对图像读取装置13进行供纸功能的自动供纸装置14。图像读取装置13配置于印刷装置12之上,自动供纸装置14配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3之上。印刷装置12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 15,该壳体15包括:长方体状的下部壳体16与铅垂方向的高度低于该下部壳体16的长方体状的上部壳体17。并且,下部壳体16和上部壳体17 彼此从上方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基本一致的长方体状,通过将上部壳体17 安装于下部壳体16上,在印刷装置12中形成作为装置主体的壳体15。
在印刷装置12的上部壳体17的正面上部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操作多功能一体机11中的各种动作的操作面板部18。该操作面板部18例如包括电源按钮18a或触摸面板方式的液晶显示画面18b 以及操作按钮18c等,在从作为近前侧的正面侧正面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横长矩形状的形状。并且,操作面板部18其上端位于相比操作面板部18 印刷装置12的后面侧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的上方,并且以从近前侧与图像读取装置13的正面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
并且,在印刷装置12的下部壳体16的正面侧,在操作面板部18的下侧的位置,开口有将在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内印刷的纸张P向前方侧排纸的矩形的排纸口19。从排纸口19的下方支承从排纸口19排出的纸张 P的矩形板状的排纸托盘(排出部)20以朝向作为排纸方向的前方突出的方式延伸。在下部壳体16的正面的排纸托盘20的下侧设置有矩形开口形状的盒安装部21,以层叠状态能够收容用于印刷的多张纸张P的供纸盒 22(介质载置部)能够向前后方向插拔自由地安装于盒安装部21。此外,供纸盒22在安装于盒安装部21的情况下,形成为其前端与排纸托盘20 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成为大致相同的位置的大小。
并且,如图1所示,在印刷装置12的下部壳体16中的正面的相比盒安装部2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图1中的右端部侧)的位置,矩形板状的开闭门23以设于其下端的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24(参照图5)为旋转中心以向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前后方向开闭动作自由的方式设置。在开闭门23中的与设置有旋转轴24一侧的相对侧的端缘的一部分,形成有打印装置12的用户在使开闭门23进行开闭动作时能够钩挂指尖的缺口状的手指钩挂部25。并且,在开闭门23的背面,能够吸收墨并保持的聚氨酯的发泡材料等构成的液体吸收件的一例即墨吸收件26安装于旋转轴24的附近。在开闭门23中,在背面未设置有墨吸收件26的部分由透明部件形成,在关闭开闭门23的状态下能够用眼观察内部。此外,也可以不将透明部件用于开闭门23,既可以在开闭门23的背面的除了手指钩挂部25 的整面设置墨吸收件26,也可以不在开闭门23的背面设置墨吸收件26。
在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内,在成为开闭门23的里侧的位置即靠正面且靠端部(在该情况下靠右端部)的位置,收容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开闭门23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当的大小的液体供给单元27。液体供给单元27为包含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收容体28(28a~28d)能够一体地处理的构造体,如后所述,能够将墨注入各液体收容体28a~28d。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印刷装置12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及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的各个靠正面且靠右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从上方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相同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29a及凹部29b。在印刷装置 12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形成有从该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部29a,另一方面,在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形成有从该下表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9b。并且,通过上述凹部29a、29b,在成为印刷装置12和图像读取装置13的接合面的上下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能够从前方侧或者右侧方插入人的手指尖的手插入部29。此外,手插入部29也可以仅由凹部29a和凹部29b的一方构成,不形成另一方的凹部。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配置在印刷装置12上的图像读取装置13在使其下表面与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相对的关闭位置和开放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的开放位置之间,能够以设于图像读取装置13的后部侧的铰链轴 (未图示)为开闭中心能够进行开闭动作。因此,在印刷装置12的壳体 15(具体而言为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的后部的靠左右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图像读取装置13的铰链轴(未图示)的左右一对的铰链插入口30。并且,当使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进行打开动作至开放位置时,图像读取装置13被手指尖插入手插入部29的用户进行开放动作。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印刷装置12中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中的、成为凹部29a的底面的沿水平方向的面部分,形成从图像读取装置13 的下表面沿上下方向分离的水平面部31。并且,在该水平面部31形成有由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孔构成的开口部32。上述的开口部32,不是左右方向连续地直线状排列的配置方式,而是左右方向连续的多个开口部32交替地向前后方向错开位置的偏置的配置方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开口部32中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最靠右端部的开口部32与其它三个开口部32相比,形成为大一圈的孔。进一步,印刷装置12中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中的、划定凹部29a的形成区域的沿铅垂方向的面部分,形成从水平面部31向铅垂上方垂直立起的垂直面部33。
并且,如图2所示,在印刷装置12的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以成为主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以前后方向为短边方向的矩形状开口34。并且,以避开该矩形状开口34和水平面部31的开口部32的方式,在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形成配线从个人计算机(PC)等的外部设备延伸的线缆35的配线区域36。配线区域36由如下的槽部构成,该槽部将线缆35从上部壳体17的后方右端部沿上部壳体17的右侧面向前方侧以直线状引导一定距离之后,朝向上部壳体17的中央部分以大致直角弯曲的方式引导。该配线区域36的槽部,在上部壳体17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扩展的槽形状,在该扩展的槽形状的部分使设于壳体15内的电气连接部37露出。从而,配置于配线区域36的线缆35,其前端部相对于在配线区域36中的扩展的槽形状的部分露出的电气连接部37电气连接。
如图3所示,在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具体而言为下部壳体16)内的靠后面且靠左端的位置设置从动滑轮38,另一方面,同样地在靠后面且靠右端的位置设置能够被电机(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滑轮39。环状的定时带40卷绕于两齿轮38、39,定时带40的一部分连结于设于滑动架41的后部的连结部41a。此外,作为向纸张P喷射多种(本实施方式中为四色)墨进行印刷的印刷部的一例的液体喷射头42搭载于滑动架41的下表面。
并且,在印刷装置12的下部壳体16内,在成为定时带40的前侧的位置,配置在与作为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长的长方体状的支承台43。支承台43为纸张P在印刷时沿输送方向输送时支承纸张P的下表面的台,在该支承台43中的液体喷射头42的对向面中的左右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多孔质的墨吸收件44露出。并且,在该支承台43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移动自由地支承滑动架41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的轨道45。从而,当驱动滑轮39通过电机的驱动而被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经由定时带40而传递至连结部41a,滑动架41被前后一对轨道45引导而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
并且,在印刷装置12中的下部壳体16内,相比前侧的轨道45的前侧的位置,设置有在俯视观察下矩形的支承框部46,在该支承框部46上,支承有作为具备CPU等的控制部而发挥作用的电路基板47。在电路基板 47上,除了设置连接有线缆35的前端部的电气连接部37之外,还固定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仅图示了两个)连接器48a,48b。并且,在支承框部46中的沿电路基板47的后部侧的长边的靠后端缘的部分,形成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垂直的导向壁49。
在导向壁49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切口凹部49a。并且,在相比该切口凹部49a的靠右端部的滑动架41侧即导向壁49的后面,设置有固定一端连接于液体供给单元27的具有可挠性的液体供给管50的中途部分的固定部件51。相比液体供给管50中的固定部件51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沿导向壁49的后面延伸之后折返,其另一端经由设于滑动架41的前部的连接部41b而连接于搭载在滑动架41上的各分支罐52。
分支罐52将通过液体供给管50供给的各墨临时贮留之后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滑动架41上搭载分支罐52,液体供给管50经由适配器(未图示)而连接于液体喷射头42。此外,液体供给管50绕置有与液体供给单元27所具备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的个数相等的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在图3等中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四根中的三根仅描绘了一根。并且,上述的四根液体供给管也可以通过彼此一体地形成的四连的多连管构成。
并且,从滑动架41的连结部41b导出一端侧连接于液体喷射头42等的信号线53,信号线53的另一端侧沿导向壁49中的滑动架41侧的后面延伸并通过切口凹部49a之后,经由连接器48a而连接于电路基板47。并且,一端侧连接于液体供给单元27的信号线54的另一端侧连接于电路基板47上的另一连接器48b。
接着,对于在印刷装置12中作为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墨的液体供给装置而发挥作用的液体供给单元27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液体供给单元27包含如下而构成: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内部形成有分别对应于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多个墨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55(连接适配器)、在以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排列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的状态下与流路形成部件55一起配置的放置部件 56。并且,在液体供给单元27中,在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与流路形成部件55一起配置于放置部件56而能够一体地处理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在壳体15内的靠正面且靠右端部的位置作为保持部而被固定的保持部件 57定位的状态被保持。此外,保持部件57相对于下部壳体16经由拧固机构(未图示)被固定,液体供给单元27也通过使用拧固机构(未图示) 或者粘接剂(未图示)等而被固定从而能够不能移动地被定位于上述保持部件57。
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由如下构成:收容黑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a、收容青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b、收容品红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c以及收容黄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d。上述的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以成为各长边方向沿从壳体15的正面侧起的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的正面安装方式,通过在液体喷射头42向纸张P印刷时的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被配置于放置部件56内。并且,在该配置时,与其它三个液体收容体28b~28d相比大容量型的黑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a在安装于印刷装置 12的壳体15内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以位于左右方向上的最右端侧的方式而被配置。此外,各液体收容体可以全部为相同尺寸。
如图4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体收容体28(28a~28d)中的排列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两个液体收容体(这种情况下为右端的液体收容体28a和左端的液体收容体28d)中的各个外侧面的大致中央部,圆柱状的凸部58向外方突出设置。也就是说,凸部58从黑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a 中的右侧面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右方突出设置,另一方面,同样的凸部58 从黄色墨的液体收容体28d中的左侧面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左方突出设置。
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为在经由放置部件56等并列配置于壳体15 内的状态下,以沿其排列方向的左右方向为厚度方向、以沿铅垂方向的高度方向为短边方向、以沿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壳体15的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墨罐,在其内部具有能够收容墨的液体收容室59。在液体收容体28a~28d中,在沿长边方向的矩形的上壁部60形成有能够将墨从外部注入液体收容室59的液体注入口61。
液体注入口61形成漏斗状,并具有开口于液体收容室59的内端开口的一例即第一开口61a、和在第一开口61a相反一侧的开口的比第一开口 61a半径大的第二开口61b,内端开口即第一开口61a在液体收容体28a~ 28d的上壁部60中的靠前端的位置开口形成。关于这一点,液体收容体 28a~28d的上壁部60相当于在液体收容体28a~28d中形成有液体注入口 61的内端开口(第一开口61a)的开口形成壁部。
并且,在液体收容体28a~28d中,在开放壳体15的正面的开闭门23 时露出于前方的壁部即前壁部62,设置有能够用眼观察液体收容室59内的墨的液面的由透明树脂等形成的用眼观察部63。并且,在液体收容体 28a~28d中的后壁部64的下端部,形成有将墨从液体收容室59内向外部供给的液体供给口65。并且,为了从该液体供给口65供给墨,流路形成部件55接合于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后壁部64。
如图4所示,流路形成部件55为由树脂材料等形成为规定厚度的板状部件,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当接合于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后壁部64时与液体供给口65连接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导入口66。并且,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流路67以从各液体导入口66在流路形成部件55内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流路67配置为如下状态:从液体导入口66朝向上方延伸后朝向侧方(这种情况下为左方)弯曲、在纵方向上排列。各流路67经由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55的靠上端部的朝向左方的面的液体导入口(未图示)连接于液体供给管50。并且,如图5虚线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55内在各个流路67内设置由隔膜等构成的泵68,通过该泵68的驱动,从液体收容体28a~28d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墨。
放置部件56为其上方侧和前方侧和后方侧开放的在俯视观察下矩形状的壳体,包括底壁部56a和右壁部56c和左壁部56d。放置部件56中的右壁部56c和左壁部56d的相互对向的内侧面间的间隔尺寸,比左右方向排列的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中的右端的液体收容体28a的右侧面和左端的液体收容体28d的左侧面的间隔尺寸略大,并且,比以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流路形成部件5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也略大。并且,放置部件56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的长度尺寸,与液体收容体28的前后方向(长边方向)的长度尺寸和流路形成部件55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之和相比,仅长出流路形成部件55的厚度尺寸的长度。因此,如图3及图4 所示,各个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和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一个流路形成部件55,以流路形成部件55接合于并列方式的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后壁部64的状态配置于放置部件56内。
并且,在放置部件56中的右壁部56c和左壁部56d的相互对向的各内侧面,形成有从左右两壁部56c、56d的上端面起至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为止垂直延伸的左右一对导向槽69。该导向槽69为其槽宽稍大于形成于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各外侧面的圆柱状的凸部58的直径的槽。因此,当将液体收容体28a~28d配置于放置部件56时,当使并列配置的液体收容体28a~28d中的从左右两端吐出的凸部58在与放置部件56的导向槽69对位的状态下作为滑动部向下方滑动时,液体收容体28a~28d 在前后、左右及上下的各方向上被定位。关于这点,凸部58及导向槽69 作为对位机构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放置部件56中的右壁部56c的外侧面和左壁部56d的外侧面上,圆柱状的凸部70向外方突出设置。也就是说,在右壁部56c上,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前后方向上分开一定距离的两个位置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凸部70的同时,在左壁部56d上,同样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突出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右壁部56c的两个凸部70之间的一个凸部70。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放置部件56在将液体收容体28a~28d及流路形成部件55配置于其内部的状态下,被保持于保持部件57内。
保持部件57为其上方侧及前方侧开放的在俯视观察下矩形状的壳体,包括底壁部57a、后壁部57b、右壁部57c和左壁部57d。上述的底壁部 57a、后壁部57b、右壁部57c和左壁部,作为划分保持部件57的内侧和外侧的划分壁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后壁部57b中的靠上部左方的位置形成有正方形状的贯通孔71,液体供给管50及信号线54插通于该贯通孔 71。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墨吸收材料等构成的密封部件72(参照图5) 作为密封材料而被封入贯通孔71的内周面和液体供给管50等的之间。此外,保持部件57也具有作为覆盖液体收容体28a~28d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的功能。
并且,在右壁部57c和左壁部57d的相互对向的各内侧面,从左右两壁部57c、57d的上端面起至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为止的形成有作为导向部而发挥作用的纵槽73。在右壁部57c上,形成有前后方向上分开一定距离的两个纵槽73的同时,在左壁部57d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右壁部57c的两个纵槽73之间的一个纵槽73。并且,上述的三个纵槽 73的各下端部如下构成:通过在上下方向上相同高度位置位于水平的平面内,作为相对于在纵槽73内从上方向下方移动的其它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为放置部件56的凸部70)从下方卡止的卡止部74而发挥作用。
此外,保持部件57中的右壁部57c的内侧面和左壁部57d的内侧面的间隔尺寸,稍大于放置部件56中的右壁部56c的外侧面和左壁部56d 的外侧面的间隔尺寸。并且,保持部件57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的长度尺寸,与放置部件56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的长度尺寸相比,仅长出保持部件57的后壁部57b的厚度尺寸的长度。
因此,当使从放置部件56的左右各壁部56c、56d突出的凸部70在与保持部件57的左右各纵槽73对位的状态下作为滑动部向下方滑动时,液体收容体28a~28d相对于被固定在壳体15内的保持部件57经由放置部件56在前后、左右及上下的各方向上被定位。关于这点,凸部70及纵槽73作为对位机构而发挥作用。此外,液体收容体28在这样经由保持部件57及放置部件56被安装于壳体15内时,其上壁部60成为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此外,通过一个凸部70和一个纵槽73的组合而形成一个对位机构的情况下,对位机构可以具有四个以上,可以通过拧固等的其它方式将上述一部分或全部对位和定位。
如图5所示,液体收容体28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体收容室59内的墨的余量的余量检测部75。余量检测部75例如由包括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光学斩波器等构成,在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各自中设置。因此,虽然在图3及图5中仅图示了一根信号线54,但实际上连接于发光元件的信号线和连接于感光元件的信号线的两根一组共有相当于液体收容体28a~28d的个数的四组,并且还有一根共用的接地用的信号线,因此,合计9根(=2根×4组+1根)信号线连接于连接器48b。
并且,液体收容体28在经由放置部件56及保持部件57被收容于壳体15内的正面侧且靠右端部的位置的状态下,液体注入口61的上端部位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内。并且,在液体收容体28中的液体注入口 61的上端部的周围和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的周缘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液体注入口61和开口部32之间的间隙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76。也就是说,该密封部件76为了如下目的而设置:当在墨注入时墨漏出至液体注入口61的外侧时,防止该漏出的墨流溢至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上而污染液体收容体28。并且,如从其截面形状可以理解到的,在密封部件 76上凹陷形成有能够抑制漏在密封部件76上的墨流溢的凹部77。
进一步,在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上,在相比液体注入口61的形成位置的后方侧,设置有用于使液体收容室59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部78。此外,该大气连通部78,例如通过由被称为细长的槽弯曲形成的蛇形槽的细的流路构造、允许空气等的气体通过但限制液体的通过的防水透湿性材料等构成。
例如图5及图6所示,液体收容体28其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被作为外装部件的一例的壳体15所覆盖。并且,在该壳体15的上部壳体17中的水平面部31上,在与被上部壳体17从上方覆盖的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对应(整合)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使该液体注入口61露出的开口部32。
因此,在墨注入时,墨通过具备包括开口于液体收容室59的内端开口(第一开口61a)的液体注入口61和包括其相反侧的外端开口的开口部 32的液体接收部,而被注入液体收容体28。此外,通常情况下,液体注入口61总是被经由开口部32从上方插入的橡胶等的栓79栓塞。并且,当图像读取装置13位于关闭位置时,该栓79以从外部不可见的方式被隐蔽。并且,如图5所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13a移动自由地配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3内,读取载置于透明板13b上的原稿(未图示)。
如图6所示,比较液体收容体28中的漏斗状的液体注入口61和形成于上部壳体17的水平面部31的开口部32和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 的一方向(这种情况下为液体喷射头42的主扫描方向及各液体收容体 28a~28d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或上壁部60的短边方向)上的大小,结果如下。也就是说,液体注入口61的第一开口(内端开口)61a的开口宽度D1最小,接下来按照上壁部6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D3、液体注入口61的第一开口61的相反侧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D2、形成于上部壳体17的水平面部31的开口部32的开口宽度D4的顺序,尺寸逐渐变大。此外,形成于上部壳体17的水平面部31的开口部32为接近液体注入口61的第一开口(内端开口)61a侧的第三开口32a和远离液体注入口 61的第一开口(内端开口)61a侧的第四开口(外端开口)32b的开口宽度相同的圆筒面形状的开口。并且,在图6中,密封部件76安装于开口部32和液体注入口61之间的间隙,防止墨侵入上部壳体17的内部。
因此,接下来对于印刷装置12及液体供给单元27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将作为液体供给装置而发挥作用的液体供给单元27收容于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内时,首先,通过将保持部件57拧固于壳体15的下部壳体16等而固定。也就是说,将保持部件57固定于下部壳体16内的靠正面且靠右端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壳体15的外部,相对于放置部件56配置多个(四个)液体收容体28a~28d和流路形成部件55。并且,将配置有液体收容体28及流路形成部件55的放置部件56安装于保持部件57。
此外,这种情况下,放置部件56通过凸部70相对于保持部件57卡合于纵槽73而被对位并通过凸部70卡止于纵槽73的下端部即卡止部74,从而在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不能移动地被定位。其结果是,在壳体 15内的靠正面且靠右端的位置,多个(四个)液体收容体28配置为以其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在左右方向上连续排列的方式被定位。并且,通过泵68的驱动,墨从液体收容体28朝向液体喷射头42经由液体供给管50而被供给。此外,也可以不使用泵68,利用液体收容室59内的墨的液面的高度位置和液体喷射头42的喷嘴面的高度位置的水位差以及喷嘴的吸引力供给墨(液体)。
并且,这种情况下,由于液体注入口61的上端侧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在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一方向)上比液体收容体28的开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的宽度尺寸大,因此,存在相邻的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彼此接触,在相邻的液体收容体28彼此之间形成间隙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相邻的液体收容体28 彼此的液体注入口61为交替地错开位置的偏置配置,因此,不会在相邻的液体收容体28彼此之间形成这种间隙,多个液体收容体28成为相互的侧面彼此接合的紧凑的重叠状态,有利于装置整体的省空间化。
并且,当基于余量检测部75的检测结果,液体收容体28的墨量变为将近用尽的状态时,用户如图7所示,打开图像读取装置13,从液体注入口61拔出栓79之后,经由开口部32及液体注入口61向液体收容室59 内注入墨。也就是说,用户经由开口部32向液体注入口61内插入作为液体注入部件一例的墨瓶80,从该墨瓶80向液体收容室59内补充墨。并且,通过开闭门23的透明部件和液体收容体28a~28d的透明的用眼观察部63 确认墨量,当墨量到达上限部63a所示的装满时,结束墨的注入,将栓79 插入液体注入口61,使图像读取装置13复原。
并且,在注入墨时,由于多个开口部32及液体注入口61的开口宽度由于偏置配置而比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的宽度尺寸大,因此,作为液体注入部件的墨瓶80的对位也容易。进一步,在墨注入时,由于能够通过用眼观察部63用眼观察注入液体收容体28的墨的液面的上升程度,当液面上升至设于该用眼观察部63的上限部63a时,结束墨的注入。
并且,在墨注入时,即使墨洒落在作为从上方覆盖液体收容体28的外装部件而发挥作用的上部壳体17中的开口部32的周围,形成台阶状的凹部29a的垂直面部33也隔断了该墨流溢至线缆35的配线区域36或电路基板47及电气连接部37。关于这点,上部壳体17中的凹部29a的垂直面部33作为能够隔断墨(液体)的流动的隔断部而发挥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2及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供给单元 27,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液体供给单元27由于通过壳体15的保持部件57而被以定位状态保持并收容在壳体15内,因此,与液体供给单元27整体配置于壳体15 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因此,能够将液体注入被稳定地保持状态的液体收容体28的同时,并在即使不能较宽地确保设置面积的地方也能够可使用印刷装置12的可能性提高方面,能够提高易用性。
(2)液体供给单元27由于其定位状态被固定地保持,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注入墨。
(3)包含液体收容体28能够一体地处理的液体供给单元27,通过相对于设于壳体15的保持部件57作为对位机构而发挥作用的凸部70和纵槽73的作用被对位安装。因此,能够降低液体收容体28以相对于保持部件57错位的状态被保持的可能性。
(4)在使设于液体供给单元27的作为滑动部的凸部70接触设于保持部件57的作为导向部的纵槽73的状态下,通过使该凸部70沿纵槽73 滑动,能够容易地将液体收容体28安装于保持部件57。
(5)能够将液体供给单元27相对于保持部件57在多个液体收容体 28的排列方向上的液体供给单元2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两点定位。
(6)放置于放置部件56的多个液体收容体28,通过位于沿上述排列方向的平面内的三个卡止部74限制向与该平面交叉的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在将水平方向作为排列方向的情况下,在沿水平方向的平面内被定位。
(7)即使万一墨从被保持在保持部件57内的液体收容体28泄漏,也能够通过在保持部件57中作为划分壁而发挥作用的各壁部57a~57d隔断该泄漏的墨流溢至保持部件57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壳体15内的保持部件57以外的部位被墨污染。
(8)能够从保持部件57内的液体收容体28经由插通于后壁部57b 的贯通孔71的液体供给管50向位于保持部件57外的液体喷射头42供给墨,同时,能够通过密封部件72抑制万一从保持部件57内的液体收容体 28泄漏的墨经由贯通孔71流出至保持部件57外。
(9)基于余量检测部75的余量检测结果,能够容易地了解到对液体收容体28注入墨的必要性。
(10)能够将从液体注入口61注入并被收容在液体收容体28内的墨,伴随泵68的驱动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
(11)由于大气连通部78设于液体收容体28,因此,能够将墨从液体收容体28顺利地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
(12)由于液体收容体28收容于壳体15内,因此,与液体收容体28 位于壳体15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的同时,由于在壳体15上的与内部的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32,因此,能够将墨从该开口部32注入液体注入口61。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墨的注入的同时,并在即使不能较宽地确保设置面积的地方也能够可使用印刷装置12的可能性的提高方面,能够提高易用性。
(13)在壳体15内,使收容于其内部的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 61露出的开口部32,在避开设于壳体15(上部壳体17)的上表面的线缆 35的配线区域36的位置设置,因此,能够降低在墨注入时从液体注入口 61洒落的墨污染线缆35的可能性。
(14)在将墨经由壳体15的开口部32注入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时,即使墨洒落于开口部32的周围,也能够通过作为隔断部而发挥作用的垂直面部33隔断该洒落的墨流至电气连接部37,因此,能够抑制墨附着于电气连接部37。
(15)就对于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接收部(开口部32和液体注入口 61)而言,开口于液体收容室59的内端开口(第一开口61a)的相反侧的外端开口(第四开口32b)的大小,在一方向(例如,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或形成有液体收容体28的内端开口的开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 的短边方向)上,为形成有内端开口的液体收容体28的开口形成壁部(上壁部60)的宽度以上的大小。因此,在注入墨时,例如易于将液体注入部件(墨瓶80)相对于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对位。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入作业,易用性提高。
(16)由于液体接收部(开口部32和液体注入口61)中的形成有内端开口(第一开口61a)的开口形成壁部(上壁部60)的面以向上的水平面构成,因此,能够将液体接收部(开口部32和液体注入口61)设定在易于注入墨的位置。
(17)在一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相对于邻接的其它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在与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偏置配置,因此,能够减小多个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上的占有面积,相应地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2的大型化。
(18)用户在墨注入时,能够在确认液体收容室59内的液面相对于设于用眼观察部63的上限部63a的上升程度的同时注入墨,以使得墨不从液体注入口61溢出。
(19)由于在液体注入口61的周围设置密封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 3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76,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注入口61漏出的墨进入也作为覆盖液体收容体28的外装部件而发挥作用的保持部件57的内侧而发生污染。
(20)在墨注入时墨从液体注入口61漏在密封部件76上的情况下,该漏出的墨贮留在密封部件76上的凹部77,因此,能够抑制漏出的墨无用地流溢。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于包含印刷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该第二实施方式,仅液体供给单元27相对于壳体15的安装方式及液体注入口61的位置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7 的安装方式不同,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付与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供给单元27,在印刷装置12 所具有的下部壳体16的正面侧,设于靠近右端部的、与排纸托盘20及供盒22相邻的位置。该液体供给单元27以一部分从下部壳体16向前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在构成液体供给单元27的多个液体收容体 28a~28d及放置部件56中,以靠后面的一部分收容于下部壳体16,靠正面的一部分从下部壳体16露出的方式设置。此外,在前后方向上,液体供给单元27以其前端与排纸托盘20的前端及供盒22的前端相比较为大致相同位置或者靠壳体15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以在前方向上液体供给单元27的突出量在排纸托盘20及供盒22的突出量以下的方式构成。通过上述构成可知,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可以说为以其一部分露出于壳体15外的方式稍微向前方向伸出的构成。并且,伴随着液体供给单元27突出,保持部件57也同样地突出。
如图8、图9所示,在壳体15外,液体注入口61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列而形成于从下部壳体16突出的多个液体收容体28的上表面。上述液体注入口61,以其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比左右方向上的各个上壁部60的宽度尺寸小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以前后方向上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比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大、并且比左右方向上的各个上壁部60的宽度尺寸大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液体注入口61具有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椭圆形状而形成。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印刷装置包括:印刷部,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液体收容体28,具有能够收容供给至印刷部的液体的液体收容室 59;液体接收部61,具有开口于液体收容室59的内端开口61a和内端开口61a的相反侧的外端开口61b。进一步如图9所示,就外端开口61b而言,外端开口61b的开口面具有第一方向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宽度)和与第一方向的宽度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该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的宽度),第二方向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方向的宽度而形成,并且,第二方向的宽度与连通于液体接收部61的液体收容室59的第一方向的宽度(与液体收容体28的宽度相比,略小于相当于壁的部分的宽度)相比较大地形成。
并且,如图9所示,多个液体收容体28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第一方向相当于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
此外,当向图9的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注入墨时,则成为图10所示的方式。
并且,包含上述的液体收容体28及放置部件56而构成的液体供给单元27,通过从液体收容体28的右侧面、左侧面以及底面覆盖液体收容体 28的保持部件57保持。并且,该保持部件57在壳体15外,也作为保护液体收容体28免受外部的冲击的保护部件57A而发挥作用。并且,保护部件57A为其正面及上表面开放的构成,当从前方向观察时,以不覆盖形成于液体收容体28的用眼观察部63的方式构成。并且,液体收容体28 所具有的液体注入口61从保护部件57A的上表面露出。
接下来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印刷装置12及液体供给单元(液体供给装置)27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形成于作为液体收容体28的上表面的上壁部60的液体注入口61,其为远离液体收容室59侧的第二开口61b在前后方向上较大地开口的构成,因此,当向液体收容体28供给墨时,能够从前方向将墨瓶80倾斜地插入液体注入口61。也就是说,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收容体28,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将墨瓶80从上方向垂直向下地插入液体注入口61的情况相比较为易于供给墨的构成。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2及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供给单元27,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21)液体收容体28由于其一部分被收容于壳体15内,因此,与液体收容体28整体位于壳体15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因此,在即使不能较宽地确保设置面积的地方也能够提高能够使用印刷装置12的可能性方面,能够提高易用性。
(22)在液体收容体28中,由于在从壳体15突出的部分存在液体注入口61,因此,用户易于进行液体的注入。
(23)在液体收容体28中,从壳体15朝向外部向前方向突出的部分 (突出部分)被同样从壳体15向前方向突出的保持部件57覆盖。也就是说,保持部件57作为包含液体收容体28的保护部件57A而发挥作用,通过保护部件57A,能够降低由于物体从外部冲撞该突出的部分而产生液体收容体28的错位。
(24)包含液体收容体28的保护部件57A,由于为其上表面开口的构成,因此,在液体收容体28内的墨变少的情况下,通过从经由保护部件57A的上表面而露出的液体注入口61注入墨,能够继续进行印刷。
(25)以从壳体15向前方向突出的液体供给单元27的突出量小于排纸托盘20及供盒22的突出量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降低物体从外部冲撞液体收容体28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降低产生液体收容体28的错位的可能性。
(26)就液体注入口61中的内端开口即第一开口61a的相反侧的第二开口61b而言,与其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的开口宽度相比较,其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开口宽度更大,因此,能够减小液体收容体28 的排列方向的大小,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2的大型化。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变更。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2中,可以构成如下:将操作面板部18 向右方延伸至手插入部29的前侧,从壳体15的正面侧观察时,开口部32 设于操作面板部18的里侧的位置。通过该构成,从印刷装置12的近前侧来看操作面板部18隐藏,不可见开口部32,因此,能够使得印刷装置12 的外观美观。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2中,可以构成如下:就多个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中的第一开口61a(内端开口)的相反侧的第二开口61b而言,其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开口宽度。根据该构成,例如在液体喷射头42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向纸张P印刷的构成中,多个液体收容体28在主扫描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液体注入口61中的第一开口(内端开口)的相反侧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大,因此,易于对于液体注入口61注入液体。
·例如图11所示,在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和配置于对应于液体注入口61(上下对向)的位置的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之间未设置密封部件76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液体吸收件81配置于液体注入口61的根部的部位。根据该构成,在经由液体注入口61向液体收容体28注入墨时,即使墨洒落于周围,也能够通过液体吸收件81吸收并保持该洒落的墨。
·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构成如下:使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 61以与开口部32对向的方式位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的正下方,不使密封部件76介于液体注入口61和开口部32之间,使开口部32的第四开口32b的开口宽度D4大于液体注入口61的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 D2。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向液体收容体28注入墨时,通过将液体注入部件等对位于一方向(例如,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或形成有液体收容体28的内端开口的开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的短边方向)的大小大于液体注入口61的上部壳体17(外装部件)的开口部32,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入作业。
·例如图13A~13D所示,印刷装置12可以为将图像读取装置13和原稿覆盖部件13A设置在壳体15上的构成。也就是说,可以为具备原稿覆盖部件13A代替自动供纸装置14的多功能一体机。
·在印刷装置12中,形成于壳体15的液体注入用的开口部32的开口位置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例如,如图13A所示,开口部32(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即第四开口32b),可以不与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对向,而形成为在该图像读取装置 13的前方以与原稿覆盖部件13A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开口形成面15a。并且,如图13B所示,开口部32(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即第四开口32b),可以不与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对向,而形成为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3的前方向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的的开口形成面15a。
并且,如图13C所示,开口部32可以形成为作为在壳体15的靠正面的位置与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对向的水平面的开口形成面15a。并且,如图13D所示,开口部32(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即第四开口32b),可以不与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对向,而形成为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3的前方与原稿覆盖部件13A前端部下表面隔开距离对向的水平面的开口形成面15a。
图13A及图13B的情况下,无需花费使图像读取装置13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进行开放动作的功夫,能够经由露出至外部的开口部32(作为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的第四开口32b)从液体注入口61向液体收容体 28内注入墨(液体)。并且,图13C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位于关闭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13总是覆盖隐蔽液体注入口61,因此,能够抑制用户不经意地接触液体接收部。进一步,图13C的情况下,可以在与原稿覆盖部件13A的液体注入口61对向侧设置液体注入口61的栓79。并且,图 13D的情况下,由于手插入部形成于开口形成面15a和原稿覆盖部件13A 之间,因此,原稿覆盖部件13A的开放动作变得容易。
·液体收容体28相对于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的安装方式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例如,图14A或图14B所示,液体收容体28(28a~28d),可以以各长边方向沿着与壳体15的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安装方式安装于壳体15。这种情况下,液体收容体28(28a~28d)的整体或部分可以收容于壳体15内,换言之,液体收容体28(28a~28d)既可以从壳体15的侧面不突出也可以突出。
并且,这种情况下,由于为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图14A的情况下为形成于上部壳体的开口部的外端开口,图14B的情况下为位于壳体的外侧的液体注入口的内端开口的相反侧的开口)配置于壳体15的靠侧面的构成,因此,能够得到易于进行墨从侧面注入的操作的效果。此外,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为液体接收部的外端开口(形成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的外端开口,或者,位于壳体15的前方的液体注入口61的内端开口的相反侧的开口)配置于壳体15的靠正面的构成,因此,能够得到易于进行墨从正面注入的操作的效果。
此外,如图14C或图14D所示,液体收容体28,可以以各长边方向沿着相对于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及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任一方向倾斜的方向倾斜安装方式安装于壳体15。这种情况下,液体收容体28 (28a~28d)的整体或部分可以收容于壳体15内,换言之,液体收容体 28(28a~28d)既可以从壳体15的正面和侧面相交的角部不突出也可以突出。
·安装于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的液体收容体28的形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大致长方体。例如图15所示,安装于壳体 15的液体收容体28可以如下构成:具有从壳体15内朝向壳体15外向右方向延伸,在壳体15外,以沿壳体15的右侧面的方式向后方向弯曲的形状。并且,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安装于壳体15的液体收容体28可以如下构成:具有从壳体15内朝向壳体15外向右方向延伸,在壳体15 外,以沿壳体15的右侧面的方式向上方向弯曲的形状。图15、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液体收容体28,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的液体收容体28相比较,能够收容更多的墨。此外,虽未图示,可以在图15、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液体收容体28各自中设置液体注入口。
·例如图17A所示,可以构成如下:在将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的大容量的液体收容体28的一部分收容于壳体15内的情况下,在壳体15内的成为液体收容体28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吸收墨的液体吸收件等的功能部件82。并且,如图17B所示,可以构成如下:在将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大容量的液体收容体28以被作为外装部件而发挥作用的液体收容体壳体83覆盖的状态安装于壳体15的外侧的情况下,在壳体15 内的成为液体收容体28的上方的位置,配置墨吸收件等的功能部件82。此外,虽未图示,也可以在图17A、图17B所示的液体收容体28中设置液体注入口。
·形成于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中的上部壳体17且从上方向观察液体注入口61露出的开口部32,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一个液体注入口 61相对于一个开口部32露出的方式。例如图18所示,可以如下构成:从上方向观察,通过形成于上部壳体17的形成矩形状的一个开口部32,四个液体收容体28分别具有的全部四个液体注入口61露出。此外,这种情况下的开口部32,由于多个液体收容体28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开口宽度比与排列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大,因此,易于进行墨相对于液体注入口61的注入操作。
·例如图19所示,可以为形成设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和设于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连续的漏斗状的构成。具体而言,在上部壳体17的下表面和液体注入口61的上端密接的基础上,设于上部壳体17 的开口部32形成为包括:以与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D2大致相同的直径开口的内侧的第三开口32a、和作为第三开口32a相反侧的外端开口的以与大于液体收容体28的宽度尺寸D3的开口宽度D4开口的第四开口 32b。根据该构成,能够从宽的开口部32容易地注入墨。并且,在该构成中,优选在上部壳体17和液体注入口61的上端接触的部位,另外安装抑制墨漏出的密封部84。
·在印刷装置12中,液体收容体28可以如下构成:例如图20所示,设置从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向前方向稍微突出的流动限制部60a。根据该构成,假设在开闭门23的背面不设置墨吸收件26的情况下,当墨流至液体收容体28的前壁部62时,会由于墨附着于形成于前壁部62的用眼观察部63而污染,不再能用眼观察收容于液体收容体28的墨的余量。因此,通过设置从上壁部60向前方向突出至与开闭门23接触的位置的流动限制部60a,抑制墨向前壁部62流动,降低用眼观察部63被污染的可能性。
·在印刷装置12中,在使保持液体收容体28的保持部件57向壳体15 的正面侧突出而使其作为保护部件57A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例如图21 所示,可以为相比图8所示的构成的情况进一步也覆盖液体收容体28的前方及上方的构成。此外,此时优选的是,在保持部件(保护部件57A) 的上表面形成开口部32的同时,在保持部件57的正面设置能够从保持部件57(保护部件57A)的外侧用眼观察能够用眼观察收容于液体收容体 28的墨的余量的用眼观察部63的透明的窗部57B。并且,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窗部57B上设置用于向用户告知墨的注入上限的上限部63a。
并且,作为图8所示的覆盖液体收容体28的前方的构成,可以设置图5或图7所示的开闭门23。这种情况下,在开闭门23的背面,可以安装能够吸收墨并保持的聚氨酯的发泡材料等构成的液体吸收件的一例即墨吸收件26。
·在印刷装置12中,例如图22A、图22B所示,可以在安装于壳体 15外的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液体供给单元27上,设置将对于液体收容体 28注入墨时漏在密封部件76上的墨向液体供给单元27的外面导流的机构。具体而言,在作为与印刷装置12的壳体15分体的构造的、将液体供给单元27保持于其内部并安装于壳体15的右侧面的外装部件的一例即液体收容体壳体83中,形成多个从与印刷装置12接触的左侧面的相反侧的右侧面的上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液体引导流路85。从而,当漏在密封部件76上的墨贮留而将溢出时,该墨被向液体收容体壳体83的右侧面导出,沿该右侧面向下方流动。此外,图22A为沿图22B中的22A-22A箭头线观察时的截面图。
在此,当将图22A、图22B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7(液体供给装置) 的一部分(该图的情况下为左侧的部分)设于壳体15内时,由于排纸托盘20和电路基板47位于液体供给单元27的左侧,因此,墨流出至液体供给单元27的左侧是不优选的。因此,图22A、图22B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7(液体供给装置),通过使贮留于密封部件76上的墨向外装部件一例即液体收容体壳体83的右侧流出,降低了贮留于密封部件76上的墨流出至液体收容体壳体83的左侧的可能性。从而,根据该构成,能够降低产生印刷装置12的印刷不良的可能性。
·并且,图22A、图22B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7(液体供给装置)中,作为将液体供给单元27保持于其内部并安装于壳体15的右侧面的外装部件的一例的液体收容体壳体83,可以为不包括构成其左侧面的壁部、与构成壳体15的右侧面的壁部共同地覆盖液体收容体28的构成。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收容液体喷射头42等的壳体15的一部分作为液体供给单元27(液体供给装置)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栓塞设于液体收容体28的液体注入口61的栓 79,例如图23所示,可以为一体形成于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下表面的栓79A。根据该构成,在向液体收容体28注入墨时,仅使作为液体注入口盖部件而发挥作用的图像读取装置13位移至开放位置,栓塞液体注入口61的栓 79A即被取下。并且,这种情况下的栓79A,由于与图像读取装置13一体化,因此,在用户取下栓79A时,能够降低丢失该栓79A的可能性。并且,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与图像读取装置13一体化的栓79A形成为与多个液体收容体28a~28d的多个液体注入口61分别对应的多个栓79A的构成的话,通过一个开闭操作即能够同时开闭全部的液体注入口61。而且,由于液体注入口61和栓79A的位置关系确定,因此,能够降低一个液体注入口61的栓79A被盖在其它的液体注入口61而导致产生混色的可能性。
·在印刷装置12中,液体收容体28所具有的液体注入口61的外侧的开口即第二开口61b的左右方向上的开口宽度D2,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所示的,以比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D3长的方式形成的方式。例如,如图24A及图24B所示,可以为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D2比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部60的宽度尺寸D3短的构成。具体而言,在上部壳体17的下表面和液体注入口61的上端密接的基础上,设于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形成为包括:以与第二开口61b的开口宽度D2大致相同的直径开口的内侧的第三开口32a、和作为第三开口32a相反侧的外端开口的以与大于液体收容体28的宽度尺寸D3的开口宽度D4开口的第四开口32b。上述情况下,能够从宽的开口部32容易地注入墨。此外,液体接收部既可以仅通过液体收容体28形成,也可以通过液体收容体28和与之连续的上部壳体17的开口部32形成。进一步,在液体注入口61中,既可以仅接近液体收容体28侧为漏斗状,也可以仅接近上部壳体17侧为漏斗状,还可以接近液体收容体28侧和接近上部壳体17侧的双方为漏斗状。进一步,所谓漏斗状,如图24A所示,不限于平滑的锥状,也可以如图24B所示,既可以为台阶状,也可以为锥状和台阶状的组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及图22A的变形例中,密封部件76所形成的凹部 77例如图25A、图25B、图25C所示,可以通过作为外装部件的一例的液体收容体壳体83和密封部件76共同地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体28例如图26A及图26B所示,可以为在其后面侧具备液体供给阀部90和大气连通阀部91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在作为使液体收容体28在壳体15内为定位状态并能够保持的保持部的保持空间部57C的内里侧(图26A及26B中为右侧),配置对于液体供给阀部90插拔自由的液体供给针92和对于大气连通阀部91插拔自由的大气连通针93。一端侧连接于液体喷射头42的液体供给管50的另一端侧连接于液体供给针92,一端侧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管94的另一端侧连接于大气连通针93。
如图26A所示,该变形例的液体收容体28,在使壳体15的正面的开闭门23开放的状态下,如该图中的白色箭头所示,从正面侧插入壳体15 内的保持空间部57C。于是,如图26B所示,在液体供给针92插入液体供给阀部90的同时,大气连通针93插入大气连通阀部91,各个阀部90、 91内的阀体(未图示)被开阀。其结果是,墨从液体收容体28内经由液体供给阀部90、液体供给针92济液体供给管50向液体喷射头42供给。并且,液体收容体28内经由大气连通阀部91、大气连通针93及大气连通管94向大气开放。
此外,如图26A及26B所示,在壳体15内的保持空间部57C的上部,杆部件95以能够以轴部96为中心在水平姿势(参照图26A)和垂直姿势 (图26B的实线所示的姿势)之间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该杆部件95例如通过未图示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转动,当液体收容体28插入保持空间部 57C、各针92、93插入各阀部90、91时,以变为垂直姿势的方式被转动操作,卡止于形成于液体收容体28的上壁面的凹状部97。并且,通过杆部件95相对于该凹状部97的卡止,液体收容体28成为从保持空间部57C 的拔脱被限制的定位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构成定位机构的凸部70和纵槽73而言,凸部70可以设于保持部件57,纵槽73可以设于液体收容体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不限于由凸部70和纵槽73构成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凸螺纹和凹螺纹的组合或印刷的识别标志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液体供给单元27的壳体15的正面的突出量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排纸托盘20的突出量。
·在液体收容体28的一部分从壳体15突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注入口61可以位于壳体15的内部。此外,这种情况下,优选开口部32 形成于成为液体注入口61的上方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增大能够收容墨的容量。
·也可以不在液体收容体28上设置流动限制部60a或上限部63a。进一步,也可以将表示墨量将近用尽的下限部(未图示)设于用眼观察部63。并且,例如也可以将示出一半量的刻度等设于用眼观察部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2只要能够向介质印刷,可以为点阵式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并且,印刷装置12可以为仅具备印刷功能的单独构成而不包含于多功能一体机。进一步,印刷装置12不限于串行打印机,也可以为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印刷装置12使用四色墨,也可以仅使用单色墨,也可以使用双色、三色或五色以上的墨。液体收容室59的数量或液体供给管50等的数量对应于使用的墨的颜色数量即可。
·液体收容体28既可以按照墨的颜色分别独立地形成,也可以多个颜色(可以为全部的颜色)的液体收容体28被一体形成而成为一体。
·介质不限于纸张P,可以为树脂制的膜、金属箔、金属膜、树脂和金属的复合体膜(层叠膜)、织物、不织布、陶瓷片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2可以为喷射或吐出墨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变为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吐出的液体的状态,包含粒状、泪状、线状拖尾的状态。并且,这里所说的液体为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包括:粘性高或者低的液状体、胶体、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等的流状体。并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的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于溶剂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以例举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或液晶等。在此,所谓墨包括:一般的水性墨及油性墨以及中性墨水、热熔墨等的各种液体组合物。
Claims (17)
1.一种印刷装置,其中,具备:
印刷部,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印刷;
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收容供给至所述印刷部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室和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该液体收容室的液体注入口;
壳体,将所述液体收容体的一部分和所述印刷部收容于内部,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从所述壳体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
保护部件,覆盖所述突出部分,并从所述壳体向与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具有放置所述介质的介质载置部,
放置的所述介质从所述壳体的前方朝向所述印刷部输送并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前方,
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正面位于所述介质载置部之前,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
液体供给管,以及
连接适配器,连接于所述液体收容体与所述液体供给管,并且在内部形成有所述液体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注入口设于所述突出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部件在与所述液体注入口对应的位置具有使该液体注入口露出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液体收容体通过以下安装方式中的任一安装方式来安装于所述壳体:即、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正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的正面安装方式、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侧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与所述进深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安装方式、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正面和所述侧面相交的所述壳体的角部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相对于所述进深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中任一方向均倾斜的方向的倾斜安装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载置从所述印刷部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排出部,
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液体收容体以所述液体收容体从所述壳体的正面突出且其长边方向沿所述壳体的进深方向的正面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向前方突出的所述液体收容体的突出量在从所述壳体向前方突出的所述排出部的突出量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液体供给单元,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所述液体收容体,
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能够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为定位状态来进行保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能够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为固定状态来进行保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对位机构,当所述液体收容体安装于所述保持部时,所述对位机构进行所述液体收容体与所述保持部的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对位机构具有:
导向部,以沿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保持部的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保持部中的一方;以及
滑动部,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与所述保持部中的另一方,并且,当将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保持部时,相对于所述导向部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沿一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所述对位机构在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排列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具有放置所述介质的介质载置部,所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所述介质载置部之前。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构成为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所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所述读取装置的正面之前。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构成为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正面位于所述读取装置的正面之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包括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供给单元,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所述连接适配器,
所述连接适配器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对应的多个所述流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覆盖所述保护部件的开口的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设于所述盖的下部并能吸收和保持所述液体的液体吸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70364 | 2015-03-30 | ||
JP2015-070365 | 2015-03-30 | ||
JP2015-070366 | 2015-03-30 | ||
JP2015070364A JP6237683B2 (ja) | 2015-03-30 | 2015-03-30 | 印刷装置 |
JP2015070366A JP6547943B2 (ja) | 2015-03-30 | 2015-03-30 | 印刷装置 |
JP2015070365A JP6536125B2 (ja) | 2015-03-30 | 2015-03-30 | 印刷装置 |
PCT/JP2016/060037 WO2016158913A1 (ja) | 2015-03-30 | 2016-03-29 | 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05925A CN107405925A (zh) | 2017-11-28 |
CN107405925B true CN107405925B (zh) | 2019-02-15 |
Family
ID=57007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14338.XA Active CN107405925B (zh) | 2015-03-30 | 2016-03-29 | 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15428B2 (zh) |
EP (1) | EP3278995B1 (zh) |
CN (1) | CN107405925B (zh) |
PH (1) | PH12017501425A1 (zh) |
TW (1) | TWI675758B (zh) |
WO (1) | WO20161589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0754B2 (ja) * | 2017-01-12 | 2021-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噴射装置 |
JP6957928B2 (ja) * | 2017-03-27 | 2021-11-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6972618B2 (ja) * | 2017-03-31 | 2021-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7062949B2 (ja) * | 2017-12-27 | 2022-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7259339B2 (ja) | 2019-01-17 | 2023-04-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 |
JP7419680B2 (ja) * | 2019-06-28 | 2024-01-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84A (zh) * | 1993-08-23 | 1995-09-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可更换的墨水盒 |
CN103158363A (zh) * | 2011-12-08 | 2013-06-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3722891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5564036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0977A (ja) | 1993-08-23 | 1995-03-0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交換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H0911497A (ja) | 1995-06-30 | 1997-01-14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2001010073A (ja) | 1999-06-30 | 2001-01-16 |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 インキジェットプリンティング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インキ補充方法 |
JP2003334967A (ja) | 2002-05-22 | 2003-11-25 | Canon Inc | 液体供給装置 |
JP2004249518A (ja) | 2003-02-19 | 2004-09-09 | Mutoh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292510B2 (ja) | 2004-02-20 | 2009-07-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ATE511997T1 (de) | 2004-12-22 | 2011-06-15 | Seiko Epson Corp | Flüssigkeitsausstossvorrichtung mit flüssigkeitsverteilervorrichtung |
JP4415849B2 (ja) * | 2004-12-22 | 2010-02-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9045916A (ja) | 2007-07-20 | 2009-03-05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流体充填方法 |
US8128210B2 (en) | 2007-07-20 | 2012-03-0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filling method of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13059892A (ja) | 2011-09-13 | 2013-04-04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3151098A (ja) | 2012-01-25 | 2013-08-08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カバー |
JP6155598B2 (ja) | 2012-08-10 | 2017-07-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JP5983924B2 (ja) | 2012-08-10 | 2016-09-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EP2883704B1 (en) | 2012-08-10 | 2018-09-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upply system |
JP6036018B2 (ja) * | 2012-08-31 | 2016-11-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5962368B2 (ja) * | 2012-09-18 | 2016-08-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083187B2 (ja) | 2012-10-15 | 2017-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083186B2 (ja) * | 2012-10-15 | 2017-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9421781B2 (en) | 2012-10-15 | 2016-08-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070090B2 (ja) * | 2012-11-12 | 2017-0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US20140198165A1 (en) * | 2013-01-16 | 2014-07-17 | Venkatesh Mysore Nagaraja Rao | Duplexing unit with low friction media guide |
BR112015016515A2 (pt) | 2013-01-18 | 2017-07-11 | Seiko Epson Corp | reservatório e aparelho de ejeção de líquido |
US9481180B2 (en) | 2013-03-01 | 2016-11-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6102596B2 (ja) | 2013-07-19 | 2017-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タンク |
TW201544354A (zh) | 2013-03-01 | 2015-12-01 | Seiko Epson Corp | 液體收容容器 |
TWI599492B (zh) | 2013-03-01 | 2017-09-21 | Seiko Epson Corp | Ink tank unit, ink jet printer, ink tank |
JP6379482B2 (ja) | 2013-12-19 | 2018-08-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6347142B2 (ja) | 2014-04-24 | 2018-06-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吐出試験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6460304B2 (ja) | 2014-06-12 | 2019-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複合機 |
-
2016
- 2016-03-28 TW TW105109762A patent/TWI675758B/zh active
- 2016-03-29 EP EP16772794.0A patent/EP32789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9 WO PCT/JP2016/060037 patent/WO20161589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29 CN CN201680014338.XA patent/CN107405925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29 US US15/553,837 patent/US10315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09 PH PH12017501425A patent/PH12017501425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84A (zh) * | 1993-08-23 | 1995-09-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可更换的墨水盒 |
CN103158363A (zh) * | 2011-12-08 | 2013-06-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3722891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5564036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1309A (zh) | 2016-12-01 |
EP3278995B1 (en) | 2021-05-12 |
PH12017501425A1 (en) | 2018-01-15 |
CN107405925A (zh) | 2017-11-28 |
US10315428B2 (en) | 2019-06-11 |
EP3278995A1 (en) | 2018-02-07 |
WO2016158913A1 (ja) | 2016-10-06 |
US20180244054A1 (en) | 2018-08-30 |
EP3278995A4 (en) | 2018-11-14 |
TWI675758B (zh) | 2019-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05925B (zh) | 印刷装置 | |
CN107405926B (zh)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
KR101955779B1 (ko) | 액체 공급 장치, 액체 분사 장치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 |
CN107297957B (zh) | 液体供给单元 | |
CN207291315U (zh) |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 |
CN106427220B (zh) | 打印装置 | |
JP6194796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US10766260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492393B2 (ja)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10338517B2 (en) |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attachment | |
CN102161263A (zh) |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 |
US20160347075A1 (en) |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jet system | |
JP2012144017A (ja) |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WO2016158911A1 (ja) | 印刷装置 | |
US12005714B2 (en) |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 |
CN107487086A (zh) |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 |
JP6547943B2 (ja) | 印刷装置 | |
CN108724955A (zh) | 液体供给单元 | |
JP6237683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536125B2 (ja) | 印刷装置 | |
CN206394245U (zh) | 液体收容体以及印刷装置 | |
CN104908435B (zh) |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4441999A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JP2018024198A (ja) |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