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27220B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27220B
CN106427220B CN201610559402.4A CN201610559402A CN106427220B CN 106427220 B CN106427220 B CN 106427220B CN 201610559402 A CN201610559402 A CN 201610559402A CN 106427220 B CN106427220 B CN 106427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p assembly
accommodating body
printing equipment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94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27220A (zh
Inventor
柳田荣子
野本伸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27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27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打印装置(12)具有:打印部,其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打印;液体收纳体(30),其具有能够收纳向打印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收纳室(55)和能够向液体收纳室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64);以及壳体(14),其在内部收纳打印部和液体收纳体,壳体具有罩部件(26),该罩部件(26)能够在使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罩部件在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贮存有液体的墨水瓶(90)支承成可从墨水瓶内对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状态。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从可注入墨水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供给的液体来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装置的一例,已知下述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其具备具有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纳体,所述液体注入口能够从外部注入打印中使用的墨水等液体,通过从打印部将从该液体收纳体经由液体供给管等而供给至打印部的液体向介质喷射,由此来对介质进行图像等的打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9908号公报
另外,上述打印机的情况下,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体的作业是由用户来进行的。即,用户手持贮存有液体的墨水瓶等液体注入部件,将该液体注入部件的末端插入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注入口后,继续用手保持液体注入部件以便能够维持该状态,由此来进行液体的注入作业。因此,对于这种打印机,要求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的打印装置。
以下,记述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解决上述课题的打印装置具有:打印部,其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打印;液体收纳体,其具有能够收纳向所述打印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和能够向该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所述打印部和所述液体收纳体,所述壳体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能够在使所述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所述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该罩部件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贮存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件支承成能够从该液体注入部件内对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使用液体注入部件将液体注入液体收纳体时,用户在使罩部件处于打开位置后,使液体注入部件以能够对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状态支承于罩部件,于是,液体从该液体注入部件经由液体注入口被注入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收纳室内。即,用户在进行液体注入作业时可以不用手继续保持液体注入部件。因此,比以往更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此外,支承液体注入部件的部件也可以是设置于壳体上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也能起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罩部件上设有保持部,在所述罩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部件以与所述液体注入口位置对准的状态保持在该罩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液体注入部件形成为例如像墨水瓶那样容易滚动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保持部将液体注入部件保持在与液体注入口位置对准的状态,能够抑制其滚动,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液体注入作业。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以能够限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位至所述打开位置后的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卡定。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液体注入作业时,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在打开位置上支承液体注入部件时,通过卡定机构与支承部件或罩部件卡定而被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因此,即使用户不向液体注入部件伸手,也能够利用被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支承部件或罩部件稳定地支承液体注入部件。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定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使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相对于铅直线的角度不同的多个打开位置上将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卡定。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根据用户的判断来从多个打开位置中选择支承部件或罩部件的打开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情况来高效地进行液体的注入作业。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向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关闭位置的方向施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对支承部件或罩部件朝关闭位置方向施力,因此,能够降低位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意外打开的担忧。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承部件或所述罩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支承所述液体注入部件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与处于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形成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为互为余角的关系。
根据该结构,当将液体注入部件支承在处于打开位置的支承部件或罩部件上时,该液体注入部件被定位成末端笔直地插入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注入口,因此,液体的注入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罩部件的下侧侧壁上设有透明窗,该透明窗可供目视确认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液体收纳体。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液体收纳体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到液体收纳室内的液体的余量的目视确认部的情况下,通过从壳体的外部经由侧壁的透明窗和液体收纳体的目视确认部来目视确认液体的余量,能够容易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液体的注入作业。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壁上的比所述透明窗靠上方的位置设有流动限制部,该流动限制部限制所述液体向铅直下方流动。
根据该结构,流动限制部限制了在注入液体时漏出的液体流动至侧壁上的透明窗的背侧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透明窗被漏出的液体污染、或液体收纳体被漏出的墨水污染的担忧。
此外,在上述打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注入部件具有:注出口部,其用于对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出液体;空气导入部,其设置于该注出口部的设置侧的相反侧,用于导入空气;以及盖部件,其能够密闭该空气导入部,在对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出所述液体时,操作该盖部件以解除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密闭。
根据该结构,在使液体注入部件以能够向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状态支承于处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后,如果操作盖部件以解除空气导入部的密闭状态,则空气会从空气导入部导入液体注入部件内。因此,即使不从外部对液体注入部件施加压力,液体也容易从注出口部注出,从而能够缩短对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的注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打印装置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对打印装置中的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的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从图5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了对打印装置中的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的作业的情况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对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的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使罩部件的打开角度与图8的状态不同的情况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对变形例的打印装置中的液体收纳体注入液体时的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复合机;12:打印装置;13:图像读取装置;13a:原稿罩;13b:玻璃板;13c:图像扫描器;14:壳体;14a:前表面侧壁;23:透明窗;24:倾斜部;26:罩部件;26a:手指勾挂部;27:旋转轴;28(28a~28d):凹槽(保持部);30(30a~30d):液体收纳体;36:液体喷射头(打印部);46:液体供给管;47:固定部件;51:信号线;52:流路形成部件;53:放置部件;54:保持部件;55:液体收纳室;61:水平面部;62:斜面部;63:大气连通部;64:液体注入口;66:卡定部件(卡定机构);67:前壁部;68:目视确认部;69:上限部;70:下限部;71:墨水吸收材料(流动限制部);72:后壁部;73:液体供给口;74:流路;75:泵;76:余量检测部;77:连杆部件;78:扭簧(施力部件);90、91:墨水瓶(液体注入部件);90a:注出口部;90b:止挡部;92:空气导入部;93:盖部件;θ1、θ2:角度;H1、H2:线;P:纸张(介质);Z:铅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含打印装置的复合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由下述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构成,该喷墨式打印机通过将例如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向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喷射来进行打印。该打印机的打印方式为所谓的串行式的这样的打印机,其通过使作为打印部发挥功能的液体喷射头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打印。以下,将沿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打印部在打印时移动的主扫描方向称作“左右方向”、并将沿重力方向的铅直方向称作“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复合机11具有:具有打印功能的打印装置12;和具有读取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13。打印装置12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14,在该壳体14上配置有图像读取装置13。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与图像读取装置13的从上方俯视时的形状大致一致。
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的前表面上部且在处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设有用于操作复合机11的各种动作的操作面板部15。该操作面板部15例如具有电源按钮16、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画面17和操作按钮18等,在从成为近前侧的前表面侧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矩形的形状。
此外,用于将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被打印的纸张P向前方侧排出的矩形的排出口19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的前表面侧且在处于操作面板部15的下侧的位置开口。用于支承从排出口19排出的纸张P的矩形板状的排出托盘20被设置成,能够从排出口19的下方沿着作为排出方向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在壳体14的前表面的排出托盘20的下侧设有盒安装部21,供纸盒22以朝前后方向插入和拔出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盒安装部21,该供纸盒22能够将打印中使用的多个纸张P在层叠状态下进行收纳。此外,供纸盒22形成为这样的大小:在该供纸盒22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1的情况下,其前端与壳体14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如图1所示,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的比盒安装部21靠左右方向的端部侧(图1中为右端部侧)的位置,设有例如由玻璃或透明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矩形的透明窗23。并且,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在透明窗23的背侧的位置、即在靠前表面且靠端部(该情况下为靠右端部)的位置收纳有下述这样的大小的液体供给单元29:该液体供给单元29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与透明窗2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当。液体供给单元29是包含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液体收纳体30(30a~30d)并能够一体地进行操作的结构体,如后述那样,可在各液体收纳体30a~30d中注入墨水。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的比透明窗23靠上侧的位置,形成有具有前低后高的坡度的倾斜部24。并且,在该倾斜部24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25,在该开口部25设有罩部件26,该罩部件26能够在封闭开口部25的关闭位置(参照图1和图3)和使开口部25敞开的打开位置(参照图2和图4)之间移位。即,在壳体14的倾斜部24的靠下端且面对开口部25内的位置设有左右一对的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27(参照图2),罩部件26被支承成基端部相对于该旋转轴27转动自如。因此,罩部件26通过以旋转轴27为旋转中心转动而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
此外,图2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壳体14的倾斜部24和开口部25,并且,关于罩部件26,用基于俯视时的实线示出了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的罩部件26。在罩部件26的沿左右方向的末端缘的大致中央位置以切除的方式形成有手指勾挂部26a,该手指勾挂部26a用于在使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移位至打开位置时供用户勾挂指尖。此外,在罩部件26的背面(即,如图2所示,处于打开位置时朝向上方的面)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沿前后方向的凹槽28(28a~28d)。另外,各凹槽28(28a~28d)被设置成分别与在透明窗23的背侧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各液体收纳体30(30a~30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线上。
如图2所示,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的靠后表面且靠左端的位置设有从动带轮31,同样,在靠后表面且靠右端的位置设有驱动带轮32,该驱动带轮32可被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进行旋转。在两个带轮31、32上卷绕有环状的同步带33,同步带33的一部分与设置于滑架34的后部的连结部35连结。此外,在滑架34的下表面侧搭载有作为打印部的一例的液体喷射头36,所述液体喷射头36通过向纸张P喷射多种(本实施方式中为4种颜色)墨水来进行打印。
此外,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且在同步带33的前侧的位置,配置有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的支承台37。支承台37是在打印时沿输送方向输送纸张P时支承该纸张P的下表面的台,在该支承台37的与液体喷射头36对置的面上,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区域内露出有多孔质的墨水吸收材料38。并且,在该支承台37的前侧和后侧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后一对轨道39,所述一对轨道39将滑架34支承成移动自如。因此,当借助马达的驱动而驱动驱动带轮32进行旋转时,该驱动力经由同步带33被传递至连结部35,从而使得滑架34被前后一对轨道39引导着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
此外,在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且在比前侧的轨道39靠前侧的位置设有俯视时为矩形的支承托架部40,在该支承托架部40上支承有电路基板41,该电路基板41作为具有CPU等的控制部发挥功能。在电路基板41上固定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仅图示2个)连接器42、43。此外,在支承托架部40的、靠近沿电路基板41的后部侧的长边的后端缘的部分形成有垂直的引导壁44,该引导壁44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
在处于引导壁44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部位形成有切口凹部45。并且,在比该切口凹部45靠右端部且位于滑架34侧的引导壁44的后表面上的位置设有固定部件47,该固定部件47用于固定液体供给管46的中途部分,该液体供给管46具有挠性,一端与液体供给单元29连接。液体供给管46的比固定部件47靠另一端侧的部分在沿着引导壁44的后表面延伸后折返,该另一端经由设置于滑架34的前部的连接部48而与搭载于滑架34上的各副墨罐49连接。
副墨罐49临时贮存由液体供给管46供给的各种墨水并将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射头36。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滑架34上搭载副墨罐49,而是经由接头(adapter)(省略图示)将液体供给管46与液体喷射头36连接。此外,虽引绕有与液体供给单元29所具有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液体收纳体30a~30d的个数相等的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液体供给管46,但省略了4条中的3条而仅描画出1条以在图2等中简化附图。或者,这4条液体供给管也可以由相互一体地形成的四合一的组合管构成。
此外,从滑架34的连接部48导出有信号线50,该信号线50的一端侧与液体喷射头36等连接,信号线50的另一端侧沿着引导壁44的滑架34侧的后表面延伸后通过切口凹部45,然后经由连接器42而与电路基板41连接。此外,一端侧与液体供给单元29连接的信号线51的另一端侧与电路基板41上的另一个连接器43连接。
接下来,对在打印装置12中作为对液体喷射头36供给墨水的液体供给装置发挥功能的液体供给单元29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液体供给单元29构成为包括: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流路形成部件52,其在内部形成有与液体收纳体30a~30d连接的墨水流路;以及放置部件53,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在沿它们的厚度方向重叠地排列的状态下与流路形成部件52一同放置在该放置部件53上。液体供给单元29中,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与流路形成部件52一同被放置于放置部件53并在能够一体地进行操作的状态下被保持成相对于保持部件54定位的状态,该保持部件54被固定在壳体14内的靠前表面且靠右端部的位置。
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由下述部分构成:收纳有黑色墨水的液体收纳体30a;收纳有青色墨水的液体收纳体30b;收纳有品红色墨水的液体收纳体30c;以及收纳有黄色墨水的液体收纳体30d。这4个液体收纳体30a~30d以各自的长度方向沿着从壳体14的前表面侧朝向进深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形态、且在液体喷射头36对纸张P进行打印时的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被放置于放置部件53内。并且,在进行该放置时,在将容量比其它3个液体收纳体30b~30d大的类型的黑色墨水的液体收纳体30a安装于打印装置12的壳体14内时,将其如图2所示那样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右端侧。此外,各液体收纳体也可以是全部为相同的尺寸。
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是下述这样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墨水罐:在经由放置部件53等而排列配置在壳体14内的状态下,将沿它们的排列方向的左右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将沿铅直方向的高度方向作为短边方向,并将沿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壳体14的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在多个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内部具有可收纳墨水的液体收纳室55。在液体收纳体30a~30d中,经由放置部件53等而排列配置于壳体14内时的朝向铅直方向的上方的面包括:沿长边方向的矩形的水平面部61;和与该水平面部61的前端连接的具有前低后高的坡度的斜面部62。
在水平面部61设有大气连通部63,该大气连通部63使液体收纳室55内与大气连通。该大气连通部63例如由细长的槽折曲而形成的被称作蛇形槽的较细的流路结构构成,或者由允许空气等气体通过而限制液体通过的防水透湿性材料等构成。另一方面,在液体收纳体30经由放置部件53等被放置于壳体14内的状态下,斜面部62位于比形成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的透明窗23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斜面部62以随着接近该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而朝向铅直方向的下方的方式倾斜。并且,在该斜面部62形成有液体注入口64,该液体注入口64可用于从外部将墨水注入液体收纳室55内。另外,液体注入口64在通常时被橡胶等的塞子65密封。
如图3所示,液体收纳体30在配置于壳体14内时,其斜面部62位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的上部处形成的倾斜部24的背面侧。在设置于倾斜部24的开口部25的罩部件26位于封闭开口部25的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于液体收纳体30的斜面部62的液体注入口64被该罩部件26遮蔽而不会露出至外部。另一方面,在罩部件26位于使开口部25敞开的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于液体收纳体30的斜面部62的液体注入口64不被该罩部件26遮蔽,所以经由开口部25露出至外部。即,罩部件26能够在使液体注入口64露出至外部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液体注入口64露出至外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此外,在壳体14上,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26的背侧的位置设有杆状的卡定部件66,该卡定部件66在与旋转轴27平行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作为在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移位至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卡定的卡定机构的一例。即,卡定部件66被设置成,在当罩部件26以旋转轴27为旋转中心旋转时该罩部件26的基端部所通过的区域内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因此,当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移位至打开位置时,卡定部件66从转动方向的前方与该罩部件26的基端部卡定,限制罩部件26从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移位。
此外,在液体收纳体30a~30d上,在与壳体14的形成有透明窗23的前表面侧壁14a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壁部即前壁部67设有目视确认部68,该目视确认部68由透明树脂等形成,可供目视确认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液面。在该目视确认部68设有上限部69和下限部70,其中,上限部69表示对液体收纳室55注入墨水的上限,下限部70表示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余量的下限水平。并且,在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方的位置与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前壁部67上的比目视确认部68靠上方的位置之间设有墨水吸收材料71。该情况下,墨水吸收材料71作为下述这样的流动限制部发挥功能,其限制墨水从比墨水吸收材料71靠上方的位置流向目视确认部68或透明窗23所在的铅直下方。
此外,如图3所示,壳体14的倾斜部24的上方区域被支承于壳体14上的图像读取装置13的靠前表面且靠右端部的部分覆盖。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上表面被可自如地进行开闭动作的原稿罩13a覆盖,图像读取装置13利用设置于玻璃板13b的下方的图像扫描器13c来读取载置于玻璃板13b上的原稿(省略图示)的图像并将该读取图像传送至电路基板41,所述玻璃板13b形成图像读取装置13的上表面。
此外,在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后壁部72的下端部形成有液体供给口73,该液体供给口73用于将墨水从液体收纳室55内供给至外部。并且,流路形成部件52与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后壁部72接合,以便能够从该液体供给口73供给墨水。流路形成部件52是由树脂材料等形成为规定的厚度的板状部件,在其内部形成有流路74,该流路74使从液体收纳体30a~30d的液体供给口73供给来的墨水朝向液体供给管46流动。此外,如图3中虚线所示的那样,在流路形成部件52内,在流路74的中途设有由振膜(Diaphragm)等构成的泵75,利用该泵75的驱动而从液体收纳体30a~30d侧向液体喷射头36侧供给墨水。
如图3所示,液体收纳体30中设有余量检测部76,该余量检测部76用于检测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余量。余量检测部76例如由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电断路器等构成,针对4个液体收纳体30a~30d分别设置。并且,当表示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余量为近底状态(接近耗尽)的内容的检测信号从余量检测部76传送至电路基板41时,在壳体14的前表面的操作面板部15的液晶显示画面17上会显示催促注入墨水的信息。
因此,接下来,关于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装置12的作用,以下特别着眼于从液体注入口64将墨水注入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收纳室55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利用基于余量检测部76的检测结果的液晶显示画面17的告知信息等而识别到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收纳室55的墨水余量已成为近底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对于墨水余量处于近底状态的液体收纳室55进行墨水的注入作业。以下,以对所具有的4个液体收纳体30(30a~30d)中、容量比其它3个液体收纳体30b~30d大的类型的、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配置在最右侧的液体收纳体30(30a)注入墨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进行墨水的注入作业时,用户首先使支承于壳体14的上表面的图像读取装置13以设置于壳体14的后部的铰链(图示)为支点倾斜成前端侧上提,然后,以连杆部件77为支撑使图像读取装置13维持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状态。于是,壳体14上的设置有罩部件26的倾斜部24的上方区域被较大地敞开,因此,用户通过将指尖勾挂于位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26的手指勾挂部26a并向近前拉拽,能够使罩部件26进行敞开动作。然后,使罩部件26从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移位至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将塞子65从液体注入口64卸下,由此能够从敞开的液体注入口64向液体收纳室55内注入墨水。
此时,罩部件26在打开位置基端部卡定于卡定部件66,从而限制了罩部件26朝打开方向的过度的转动移位。并且,罩部件26通过与该卡定部件66卡定而稳定地被保持在打开位置。在这方面上,与罩部件26卡定的卡定部件66作为下述这样的卡定机构发挥功能:其以能够限制罩部件26从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卡定部件66卡定。
接下来,在这样地罩部件26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在该罩部件26的背面(图4中为朝向斜上方的面)上载置有作为贮存有注入用墨水的液体注入部件的一例的墨水瓶90。另外,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90的主体部呈圆筒状,并且,其末端部形成为沿主体部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细长的注出口部90a。并且,在该注出口部90a的周围形成有肋状的止挡部90b,在将注出口部90a插入了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注入口64时,该止挡部90b能够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斜面部62上的液体注入口64的周缘抵接。
另一方面,在墨水瓶90上,在与注出口部90a所设置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即,墨水瓶90的底部)形成有能够将空气导入墨水瓶90内的空气导入部92。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利用内螺纹孔构成空气导入部92。在该空气导入部92平常安装有可密闭空气导入部92的盖部件93。另外,如图4所示,在对于液体注入口64使墨水注出时,由用户来操作该盖部件93以将空气导入部92的密闭解除。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利用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螺钉式盖来构成盖部件93。并且,在注入墨水时,通过将具有外螺纹部的盖部件93从由内螺纹孔构成的空气导入部92卸下而将空气导入部92的密闭解除,从而促进墨水从注出口部90a注出。
如图4所示,载置于位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的背面上的墨水瓶90的主体部的周面与凹槽28卡合。该情况下,由于图2中为对最右侧的液体收纳体30a注入液体的注入作业,因此,墨水瓶90同样地与图2中最右侧的凹槽28a卡合。于是,通过使墨水瓶90的主体部与该凹槽28a卡合而抑制了墨水瓶90朝向侧方的滚动,墨水瓶90的末端的注出口部90a则保持着与最右侧的液体收纳体30a的液体注入口64位置对准的状态。即,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瓶90的主体部为圆筒状,因此,当载置于罩部件26的背面上时容易滚动,其位置容易变得不稳定,然而,凹槽28(28a)与墨水瓶90的主体部的周面卡合以抑制滚动。在这方面上,凹槽28(28a~28d)作为下述这样的保持部发挥功能:其能够在罩部件26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使墨水瓶90在该罩部件26上保持与液体注入口64位置对准的状态。
此外,如图4所示,在罩部件26在打开位置上使基端部卡定于卡定部件66的情况下,与罩部件26的支承墨水瓶90的面即形成有凹槽28的背面平行的线H1相对于铅直线Z所成的角度为锐角(例如,30度)的角度θ1。另一方面,与处于被收纳于壳体14内的状态的液体收纳体30(30a)的形成有液体注入口64的面即斜面部62平行的线H2相对于铅直线Z所成的角度同样为锐角(例如,60度)的角度θ2。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26在打开位置处的打开角度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斜面部62的倾斜角度被设定成,在上述情况下的角度θ1与角度θ2成为互为余角的关系。
因此,在位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上,墨水瓶90的主体部与凹槽28(28a~28d)卡合而保持在与液体注入口64位置对准状态,墨水瓶90的末端的注出口部90a的中心轴线成为与液体收纳体30(30a)的形成有液体注入口64的斜面部62垂直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当使墨水瓶90沿着罩部件26的背面的凹槽28(28a~28d)向斜下方滑动移动时,墨水瓶90的注出口部90a插入到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注入口64之后,其止挡部90b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斜面部62抵接。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即使用户不用手来保持墨水瓶90,也能够维持注出口部90a插入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注入口64中的状态,从而墨水能够从墨水瓶90内被注入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收纳室55内。
此外,在该注入作业时,用户可以经由液体收纳体30(30a)的前壁部67的目视确认部68来目视确认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液面的变化。并且,在墨水注入开始后,当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液面的高度上升至目视确认部68的上部标记的上限部69时,用户将墨水瓶90的注出口部90a从液体注入口64拔出,并再次利用塞子65塞住该液体注入口64。然后,当使处于打开位置状态的罩部件26转动移位至关闭位置时,排列配置在壳体14内的各液体收纳体30(30a~30d)的液体注入口64被罩部件26从前方遮蔽而成为不露出至外部的状态,由此,墨水的注入作业结束。
另外,在以上那样的墨水注入作业时,存在下述这样的情况:无法顺利地将墨水从墨水瓶90的注出口部90a注入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注入口64内,而错误地将墨水漏在液体注入口64周围。这种情况下,漏出的墨水会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斜面部62沿前壁部67的目视确认部68流动。因此,目视确认部68上标记的上限部69(和下限部70)有可能会被污染。
在这方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方的位置和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前壁部67上的比目视确认部68靠上方的位置之间设置的墨水吸收材料71会吸收要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斜面部62沿前壁部67向下方流动的墨水。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纳体30(30a)的目视确认部68和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透明窗23被进行墨水注入作业时漏出的墨水污染的情况。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能够得到下述效果。
(1)当使用墨水瓶(液体注入部件)90将墨水注入液体收纳体30时,用户在使罩部件26成为打开位置后,使墨水瓶90以能够对液体注入口64注入墨水的状态支承于罩部件26,于是,墨水从该墨水瓶90经由液体注入口64被注入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收纳室55内。即,用户在进行墨水注入作业时可以不用手来继续保持墨水瓶90。因此,例如还能够抑制在注入作业时墨水沾到用户的手上的情况,比以往更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2)即使在墨水瓶(液体注入部件)90例如形成为容易滚动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支承墨水瓶90的面即罩部件26的背面上形成的凹槽(保持部)28,将墨水瓶90保持在与液体注入口64位置对准的状态,能够抑制其滚动,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墨水注入作业。
(3)在墨水注入作业时,罩部件26在打开位置支承墨水瓶90时,通过卡定部件66与罩部件26卡定而被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因此,即使用户不向墨水瓶90伸手,也能够利用被保持在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稳定地支承墨水瓶90。
(4)当将墨水瓶90支承在处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上时,该墨水瓶90被定位成末端的细长的注出口部90a笔直地插入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注入口64,因此,墨水注入作业变得容易。
(5)例如在液体收纳体30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到液体收纳室55内的墨水的余量的目视确认部68的情况下,通过从壳体14的外部经由前表面侧壁14a的透明窗23和液体收纳体30的目视确认部68来目视确认墨水的余量,能够容易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墨水注入作业。
(6)墨水吸收材料71限制了在墨水注入作业时漏出的墨水流动至前表面侧壁14a的透明窗23的背侧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透明窗23被漏出的墨水污染、或液体收纳体30的目视确认部68被漏出的墨水污染的担忧。
(7)在使墨水瓶90以能够向液体注入口64注入墨水的状态支承于处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后,如果操作盖部件93以解除空气导入部92的密闭状态,则空气会从空气导入部92被导入墨水瓶90内。因此,即使不从外部对墨水瓶90施加压力,墨水也容易从注出口部90a注出,从而能够缩短对液体收纳体30注入墨水的注入时间。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中,作为液体注入部件的墨水瓶的一部分的结构和与罩部件26卡定的卡定机构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则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其它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壳体14内,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26的背侧的位置且处于旋转轴27与液体注入口64之间的位置,未设置与旋转轴27平行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杆状的卡定部件66。因此,如图5所示,通过用户而从关闭位置转动移位至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的表面侧的一部分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侧的部分(即,倾斜部24的下端的部分)卡定,从而限制了罩部件26更进一步朝打开方向的转动移位。在这方面上,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侧的部分作为下述这样的卡定机构发挥功能:其以能够限制从关闭位置移位至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进一步从打开位置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罩部件26卡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作为罩部件26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27上安装有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例的扭簧78。该扭簧78的一对臂中的一方的臂卡定于壳体14的一部分,而另一方的臂卡定于罩部件26的基端部(从旋转轴27观察与形成有手指勾挂部26a的末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如图5中以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利用该扭簧78的作用力而始终对罩部件26向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方向施力。
另外,如图5所示,将该情况下的扭簧78的作用力的大小设定成小于下述力矩的大小的值,所述力矩是由该墨水瓶91对支承着充满墨水的墨水瓶91的罩部件26沿顺时针方向施加的力矩。另一方面,设定成大于下述力矩的大小的值,所述力矩是由该墨水瓶91对支承着随墨水注入作业的进行而墨水量减半后的墨水瓶91的罩部件26沿顺时针方向施加的力矩。
因此,接下来,以下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中使用作为液体注入部件的一例的墨水瓶91将墨水从液体注入口64注入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收纳室55内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9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90不同,在其末端部即细长的注出口部91a周围未形成有肋状的止挡部。
如图5所示,注入墨水时,罩部件26克服扭簧78的作用力而从关闭位置转动移位至打开位置,其表面侧的一部分卡定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侧的部分。在该状态下,充满了注入用的墨水的墨水瓶91以其主体部的周面与形成于罩部件26的背面的凹槽28卡合的状态支承于罩部件26的背面(图5中为朝向斜上方的面)上。于是,由于从充满了墨水的墨水瓶91施加的转矩超过扭簧78的作用力,因此使得罩部件26被保持在打开位置。
然后,当使墨水瓶91从该状态沿着罩部件26的背面的凹槽28向斜下方滑动移动时,墨水瓶91的注出口部91a被插入于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注入口64中。于是,墨水瓶91以其末端部即注出口部91a朝向斜下方的倾斜姿态将墨水注入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收纳室55内。然后,当墨水注入从该状态进一步进行时,墨水瓶91内的墨水量逐渐减少。
于是,如图6所示,伴随着墨水量的减少,从被支承于位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的墨水瓶91施加给罩部件26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的大小逐渐减小,其墨水量减半时,扭簧78的作用力超过所述转矩,从而罩部件26开始向关闭位置方向转动移位。即,罩部件26的表面侧的一部分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侧的部分离开,如图5中以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借助扭簧78的作用力而向关闭位置方向移位。其结果是,被支承于罩部件26的墨水瓶91的姿态从末端朝向斜下方的倾斜姿态变化为末端朝向正下方的垂直姿态,从而促进了墨水向液体收纳室55的注入。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7)的效果外,还能够进一步得到以下效果。
(8)由于利用扭簧78的作用力对罩部件26朝关闭位置方向施力,因此,能够降低位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26意外打开的担忧。
(9)当从被支承于位于打开位置的罩部件26的墨水瓶91向液体收纳体30注入墨水不断进展而墨水瓶91内的墨水量变少时,伴随着墨水量的减少,墨水瓶91的重量变轻,因此,罩部件26借助扭簧78的作用力而向关闭位置的方向移位。于是,被支承于该罩部件26的墨水瓶91的姿态从末端朝向斜下方的倾斜姿态变化为末端朝向正下方的垂直姿态。其结果是,能够与墨水瓶91内的墨水量的多寡无关地将墨水迅速地从墨水瓶91注入液体收纳体30。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中,作为液体注入部件的墨水瓶的一部分的结构和与罩部件26卡定的卡定机构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结构则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其它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壳体14内,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罩部件26的背侧的位置未设置与旋转轴27平行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杆状的卡定部件66。取而代之,在壳体14的倾斜部24的侧方且与该倾斜部24垂直的垂直的侧面部14b上,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与第1实施方式中卡定部件66所设置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以左右方向为深度方向的卡定孔79。此外,在罩部件26旋转时其基端部所通过的区域内,在比卡定孔79靠以旋转轴27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的位置形成有孔的形状与该卡定孔79相同的卡定孔80。并且,上述卡定孔79、80可供具有规定的长度和刚性的卡定销81(参照图8和图9)插入和拔出。
因此,接下来,以下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中使用作为液体注入部件的一例的墨水瓶91将墨水从液体注入口64注入液体收纳体30的液体收纳室55内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9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90不同,在其末端部即细长的注出口部91a周围未形成有肋状的止挡部。
如图8所示,在注入墨水时,将卡定销81的一端插入于多个卡定孔79、80中的、形成于以旋转轴27为中心最靠逆时针方向的位置的卡定孔79中。并且,使该卡定销81的另一端侧伸出至在罩部件26的旋转时基端部所通过的区域内。然后,在该状态下,使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移位时,如图8所示,罩部件26在打开位置其基端部与卡定销81卡定,从而限制了其向打开方向的过度的转动移位。然后,罩部件26通过与该卡定销81卡定而被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在这方面上,将一端侧插入于卡定孔79(或卡定孔80)的状态下另一端侧与罩部件26卡定的卡定销81作为下述这样的卡定机构发挥功能:其以能够限制罩部件26从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罩部件26卡定。
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罩部件26的背面(图8中为朝向斜上方的面)上载置作为贮存有注入用墨水的液体注入部件的一例的墨水瓶91。在此时,墨水瓶91以主体部与罩部件26的背面的凹槽28卡合的状态向斜下方滑动移动。于是,如图8所示,墨水瓶91以其末端的注出口部91a朝向斜下方的倾斜姿态将墨水注入液体收纳体30(30a)的液体收纳室55内。
此外,在对罩部件26的打开位置处的打开角度进行变更时,只要在该时刻将卡定销81从卡定销81所插入的卡定孔79中抽出后再将该卡定销81插入另外的卡定孔80中即可。即,可以针对多个卡定孔79、80所形成的各位置而使罩部件26的打开角度不同。
如图9所示,在使罩部件26的打开角度小于图8的情况下的罩部件26的打开角度时,将卡定销81插入于比卡定孔79位于靠以旋转轴27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的卡定孔80中。于是,当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移位时,在打开角度小于将卡定销81插入于卡定孔79中的图8的情况的时候(即,开始转动移位后较早的时间)与卡定销81抵接。因此,限制了罩部件26在打开角度较小的打开位置处向打开方向的过度的转动移位。并且,如图9所示,能够将墨水瓶91支承成比图8的情况更接近垂直的姿态。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2,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7)的效果外,还能够进一步得到以下效果。
(10)由于能够根据用户的判断来从多个打开位置中选择罩部件26的打开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情况来高效地进行墨水的注入作业。
另外,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将以下所示的变形例的1个或多个进行组合。
·如图10所示,打印装置12上的设置有罩部件26的倾斜部24的上方区域也可以不被图像读取装置13覆盖,而是始终敞开以便能够使罩部件26进行开闭动作。根据该结构,即使不使图像读取装置13成为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状态,也能够使罩部件26从关闭位置转动移位至打开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水的注入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以及图10的变形例中,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扭簧78等施力部件对罩部件26朝关闭位置的方向施力。
·在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比透明窗23靠上方的位置和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前壁部67上的比目视确认部68靠上方的位置之间设置的墨水吸收材料71也可以与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的背面不接触。总之,墨水吸收材料71只要设置于液体收纳体30a~30d的前壁部67上的比目视确认部68靠上方的位置并且能够限制墨水沿着比其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流动即可。此外,并不一定要设置该墨水吸收材料71。
·也可以不设置壳体14的前表面侧壁14a上的透明窗23。另外,在该情况下,代替透明窗23的侧壁部分也可以是开关门的结构。
·在第3实施方式中,供卡定销81插入和拔出的卡定孔79、80也可以只有1个。
·能够在相对于铅直线Z所成的角度θ1不同的多个打开位置上与罩部件26卡定的卡定机构除了多个卡定孔79、80与卡定销81进行组合的结构以外,例如还可以是使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罩部件26的摆动杆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设置于壳体14侧的多个卡定部卡合或脱离等的其它结构。
·角度θ1与角度θ2也可以不处于互为余角的关系,其中,角度θ1是在罩部件26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支承墨水瓶90、91的面相对于铅直线Z所成的角度,角度θ2是处于被收纳于壳体14内的状态的液体收纳体30的形成有液体注入口64的面相对于铅直线Z所成的角度。其中,优选的是,角度θ1+角度θ2<180度。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罩部件26朝关闭位置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除扭簧78以外,还可以是拉伸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弹性片等其它结构的施力部件。此外,这样的扭簧78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可以被设定成小于基于墨水瓶90、91等液体注入部件本身(即,内部为空)的重量的转矩的大小的值。
·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中,罩部件26与卡定机构(卡定部件66、卡定销81)卡定的部位可以是其背面侧和表面侧的任何一个部位,也可以是基端部以外的部位进行卡定的结构。
·形成于罩部件26的背面的保持部除凹槽28以外,还可以由V槽、多个突起、凹凸面、摩擦阻力较大的粗糙面等来构成。总之,在罩部件26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只要是能够使载置于其背面上的墨水瓶(液体注入部件)90、91成为与液体注入口64位置对准的状态并进行保持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具有粘结性的平面。
·液体注入部件不限于主体部为圆筒状的墨水瓶90、91,还可以是主体部为方筒状、球体状等其他形状的墨水瓶。此外,还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无需将盖部件93从空气导入部92卸下,通过放松其安装状态,就能够解除空气导入部92的密闭。此外,空气导入部92不限于内螺纹孔,也可以是普通的孔,该情况下,盖部件93也可以是不具有外螺纹部的例如橡胶塞子等。
·打印装置12只要是能对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也可以是点阵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或者,打印装置12还可以是仅具有打印功能的单独结构且不包含于复合机的打印装置。此外,打印装置12并不限于串行打印机,还可以是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记述了打印装置12使用4种颜色的墨水,但也可以仅使用1种颜色的墨水,也可以使用2种颜色、3种颜色或5种颜色以上的墨水。液体收纳室55的数量和液体供给管46等的数量只要与所使用的墨水的颜色数量对应即可。
·液体收纳体30可以按各墨水的颜色独立地形成,也可以由多种颜色(也可以是所有的颜色)的液体收纳体30一体形成而成为一体。
·介质可采用植物性的纸、树脂制成的薄膜、金属箔、金属薄膜、树脂和金属的复合体薄膜(叠层薄膜)、纺织品、无纺布、陶瓷片等各种介质。
·支承液体注入部件的部件不限于液体收纳体30或覆盖液体注入口64的罩部件26,还可以是设置于壳体上的支承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装置12也可以是喷射或排出除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呈微小量的液滴状排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呈粒状、泪状、线状地拖着尾巴的液体。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包括粘性高或粘性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而成的材料。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以例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墨水、液晶等。此处,墨水是指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胶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

Claims (12)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具有:
打印部,其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打印;
液体收纳体,其具有能够收纳向所述打印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和能够向该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
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所述打印部和所述液体收纳体,
所述壳体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能够将贮存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件支承成可从该液体注入部件内对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的状态,
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支承部件向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方向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以能够限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位至所述打开位置后的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所述支承部件卡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机构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铅直线的角度不同的多个打开位置上将所述支承部件卡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支承所述液体注入部件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与处于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形成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为互为余角的关系。
5.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具有:
打印部,其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打印;
液体收纳体,其具有能够收纳向所述打印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和能够向该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
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所述打印部和所述液体收纳体,
所述壳体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能够在使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该罩部件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贮存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件支承成可从该液体注入部件内对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的状态,
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罩部件向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关闭位置的方向施力。
6.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具有:
打印部,其使用液体对介质进行打印;
液体收纳体,其具有能够收纳向所述打印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室和能够向该液体收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
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所述打印部和所述液体收纳体,
所述壳体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能够在使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该罩部件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贮存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件支承成可从该液体注入部件内对所述液体收纳体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的状态,
所述罩部件构成为,能够在使所述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打开位置和不使所述液体注入口露出至外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在所述罩部件上设有保持部,在所述罩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持部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部件以与所述液体注入口位置对准的状态保持在该罩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以能够限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位至所述打开位置后的所述罩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位的方式与所述罩部件卡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机构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铅直线的角度不同的多个打开位置上将所述罩部件卡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支承所述液体注入部件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与处于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形成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面相对于铅直线所成的角度为互为余角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罩部件的下侧的侧壁上设有透明窗,该透明窗可供目视确认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液体收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上的比所述透明窗靠上方的位置设有流动限制部,该流动限制部限制所述液体向铅直下方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以及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注入部件具有:注出口部,其用于对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出液体;空气导入部,其设置于该注出口部的设置侧的相反侧,用于导入空气;以及盖部件,其能够密闭该空气导入部,在对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出所述液体时,操作该盖部件以解除所述空气导入部的密闭。
CN201610559402.4A 2015-08-10 2016-07-15 打印装置 Active CN106427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7978A JP6696127B2 (ja) 2015-08-10 2015-08-10 印刷装置
JP2015-157978 2015-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27220A CN106427220A (zh) 2017-02-22
CN106427220B true CN106427220B (zh) 2018-05-29

Family

ID=5799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9402.4A Active CN106427220B (zh) 2015-08-10 2016-07-15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0775B2 (zh)
JP (1) JP6696127B2 (zh)
CN (1) CN106427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40549A (ja) * 2017-02-28 2018-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2018144239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ボトル
JP2018161852A (ja) * 2017-03-27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895055B2 (ja) * 2017-03-27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8187779A (ja) * 2017-04-28 2018-1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WO2019012786A1 (ja) * 2017-07-12 2019-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EP3581388A1 (en) * 2018-06-11 2019-12-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Waste ink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05525B2 (en) 2018-07-13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substance reservoirs
JP7282574B2 (ja) * 2019-04-05 2023-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306058B2 (ja) * 2019-05-23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液体容器、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ップ
JP7352134B2 (ja) * 2019-05-23 2023-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JP7352820B2 (ja) * 2019-08-09 2023-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374718B2 (ja) * 2019-10-31 2023-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749A (zh) * 1997-07-23 2000-10-11 马什公司 带有可刺穿膜片封闭件的油墨瓶
CN202138070U (zh) * 2010-11-16 2012-0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补充容器
CN103158363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CN103722892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204382819U (zh) * 2014-12-19 2015-06-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
CN20438282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墨水补充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8848A (en) * 1997-12-31 2000-12-12 Liu; Win-Yin Refilling device for ink cartridge of a jet printer
KR100619063B1 (ko) * 2004-12-07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9205078A (ja) * 2008-02-29 2009-09-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7153B2 (ja) * 2009-10-23 2014-0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6083186B2 (ja) *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02596B2 (ja) * 2013-07-19 2017-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タンク
JP2015024852A (ja) * 2013-07-29 2015-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容器セット
US20160207318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CN205130643U (zh) * 2015-11-30 2016-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749A (zh) * 1997-07-23 2000-10-11 马什公司 带有可刺穿膜片封闭件的油墨瓶
CN202138070U (zh) * 2010-11-16 2012-0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补充容器
CN103158363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CN103722892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204382819U (zh) * 2014-12-19 2015-06-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
CN20438282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墨水补充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27220A (zh) 2017-02-22
JP6696127B2 (ja) 2020-05-20
US9610775B2 (en) 2017-04-04
JP2017035818A (ja) 2017-02-16
US20170043586A1 (en)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7220B (zh) 打印装置
CN105235392B (zh) 墨容纳装置
CN104802523B (zh)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单元
CN104968501B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6364167B (zh)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单元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TWI623437B (zh)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tank
CN107405925B (zh) 印刷装置
CN104553320B (zh) 液体喷射系统
EP2110250A1 (en) Ink replenisher and inkjet printer equipped with the ink replenisher
JP6102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AU2004242554A1 (en) Liquid container
CN106183431A (zh)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2161263A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JP2013049169A (ja)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CN107031187A (zh) 记录装置
CN107405926B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4417078B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6015817B1 (ja) 印刷装置
JP2018030292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4015488B (zh)
CN103419503A (zh) 盖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JP2006256077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61384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CN10705384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3197783U (ja)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