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309A - 印刷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309A
TW201641309A TW105109762A TW105109762A TW201641309A TW 201641309 A TW201641309 A TW 201641309A TW 105109762 A TW105109762 A TW 105109762A TW 105109762 A TW105109762 A TW 105109762A TW 201641309 A TW201641309 A TW 2016413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storage
storage body
open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5758B (zh
Inventor
金谷宗秀
柳田栄子
坂井俊文
野本伸寿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03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479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03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76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03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361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7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Abstract

本發明之印刷裝置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行印刷;液體收納體,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印刷部之液體的液體收納室及可對該液體收納室注入液體之液體注入口;框體,其係將液體收納體之一部分及印刷部收納於內部者,且液體收納體具有自框體朝外部突出之突出部分;及保護構件,其係覆蓋突出部分者,且自框體朝與液體收納體之突出方向相同之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印刷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由可注入墨水等之液體的液體收納體供給之液體進行印刷之印刷裝置。
作為印刷裝置之一例,已知有藉由對媒體自印刷部噴射墨水等之液體而印刷圖像等之噴墨式印表機。且,作為此種印表機,自過去以來,存在除設置有印刷部之印表機本體外,另具備可注入用於印刷之墨水等之液體之貯槽等之液體收納體,且使用自該液體收納體經由液體供給管供給之液體進行印刷之印表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54824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之印表機中,由使用者進行對液體收納體注入液體之作業。因此,於此種印表機中,謀求進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之印刷裝置。
以下,記述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器件及其作用效果。
解決上述課題之印刷裝置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 行印刷;液體收納體,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印刷部之上述液體的液體收納室及可對該液體收納室注入上述液體之液體注入口;框體,其係將上述液體收納體之一部分及上述印刷部收納於內部者,且上述液體收納體具有自上述框體朝外部突出之突出部分;及保護構件,其係覆蓋上述突出部分者,且自上述框體朝與上述液體收納體之突出方向相同之方向突出。
根據該構成,液體收納體因其一部分收納於框體內,故與液體收納體之整體位於框體之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裝置整體之設置面積。因此,基於無法確保寬闊之設置面積之場所亦可使用印刷裝置之可能性提高之方面,可提高使用便利性。且,於液體收納體中朝框體之外部突出之部分係因藉由朝相同方向自框體突出之保護構件而覆蓋,故可藉由保護構件降低因物體自外部碰撞該突出之部分而產生液體收納體之位置偏移之虞。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液體注入口設置於上述突出部分。
根據該構成,藉由於自框體突出之部分具有液體注入口,使用者容易進行液體之注入。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保護構件係於與上述液體注入口對應之位置,具有使該液體注入口露出之開口部。
根據該構成,藉由謀求利用保護構件保護液體收納體中突出至框體外部之部分,且於液體收納體內之液體變少之情形,經由保護構件之開口部自露出之液體注入口注入液體,可繼續進行印刷。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包含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且上述複數個液體收納體係一體地形成。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整體形狀為長方體形狀,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係以下述之態樣中之任意安裝態樣安 裝於上述框體: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前面突出、且其長邊方向沿著上述框體之縱深方向之前面安裝態樣;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側面突出、且上述長邊方向沿著與上述縱深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之側面安裝態樣;及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前面與上述側面相交之上述框體之角部突出、且上述長邊方向沿相對於上述縱深方向及上述左右方向之任一者皆為傾斜之方向之傾斜安裝態樣。
根據該構成,藉由根據設置印刷裝置之場所之形狀等之環境條件,自前面安裝態樣、側面安裝態樣、及傾斜安裝態樣中選擇任一者作為液體收納體之安裝態樣,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又,上述印刷裝置較佳進而包含載置自上述印刷部排出之上述媒體之排出部,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整體形狀為長方體形狀,上述液體收納體係以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前面突出、且其長邊方向沿著上述框體之縱深方向之前面安裝態樣而安裝於上述框體,自上述框體向前方之上述液體收納體之突出量為自上述框體向前方之上述排出部之突出量以下。
根據該構成,可抑制於印刷裝置之前面中液體收納體過於自框體突出,且可降低因物體自外部碰撞此液體收納體而產生液體收納體之位置偏移之虞。
進而解決上述課題之印刷裝置係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行印刷;液體供給單元,其包含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印刷部之上述液體之液體收納體;及框體,其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之至少一部分及上述印刷部收納於內部;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具有可向上述液體收納體內注入上述液體之液體注入口,上述框體具有可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保持在定位狀態之保持部。
根據該構成,包含液體收納體而構成之液體供給單元因藉由框體之保持部而以定位狀態被保持,且其至少一部分收納於框體內,故 與液體供給單元之整體配置於框體之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裝置整體之設置面積。因此,基於可對穩定保持之狀態之液體收納體注入液體,且於無法確保寬闊之設置面積之場所亦可使用印刷裝置之可能性提高之方面,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保持部可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保持在固定狀態。另,該情形中之「可設為固定狀態而保持」意指例如藉由螺絲固定或接著等固定成不能移動之狀態,且意指除非進行取下螺絲或剝離接著之手續否則無法卸除之狀態,即,於使用者通常使用之狀態下無法卸除之狀態。
根據該構成,液體供給單元因固定地保持定位之狀態,故可以穩定之狀態注入液體。
又,上述印刷裝置較佳具有於將上述液體收納體安裝於上述保持部時進行上述液體收納體與上述保持部之對位之對位機構。
根據該構成,包含具有液體注入口之液體收納體之液體供給單元係相對於設置於框體之保持部,藉由對位機構之作用而對位安裝。因此,可降低液體收納體相對於保持部以位置偏移之狀態保持之虞。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對位機構具有:引導部,其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及上述保持部之一者以沿著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對於上述保持部之安裝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及滑動部,其設置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及上述保持部之另一者,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對於上述保持部安裝時與上述引導部滑動。
根據該構成,藉由使設置於另一者之滑動部對於設置於液體供給單元及保持部之一者之引導部接觸之狀態,使該滑動部沿引導部滑動,可對保持部簡單地安裝液體收納體。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包含排列配置於一方向之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上述對位機構係於複數個上述 液體收納體之排列方向上分別設置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之一端側與另一端側。
根據該構成,可相對於保持部以複數個液體收納體之排列方向中之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至少2點定位液體供給單元。
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框體之下部具有設置上述媒體之媒體載置部,上述液體注入口位於較上述媒體載置部更前方。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框體之下部具有設置上述媒體之媒體載置部,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之前面位於較上述媒體載置部更前方。
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框體之上部具有以讀取原稿之方式構成之讀取裝置,且上述液體注入口位於較上述讀取裝置之前面更前方。
又,於上述印刷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框體之上部具有以讀取原稿之方式構成之讀取裝置,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之前面位於較上述讀取裝置之前面更前方。
又,上述印刷裝置較佳包含:液體供給管;及連接轉接器,其連接於上述液體收納體與上述液體供給管,且於內部形成上述液體流路。
上述印刷裝置較佳包含含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液體供給單元,且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包含上述連接轉接器,上述連接轉接器包含與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分別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流路。
上述印刷裝置較佳包含覆蓋上述保護構件之開口之罩體。
又,上述印刷裝置較佳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罩體之下部、可吸收且保持上述液體之液體吸收材料。
根據該構成,即便對液體收納體經由液體注入口注入液體時液體灑落至周圍,亦可藉由液體吸收材料吸收並保持因此灑落之液體。
11‧‧‧複合機
12‧‧‧印刷裝置
13‧‧‧圖像讀取裝置
13A‧‧‧原稿罩體構件
13a‧‧‧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
13b‧‧‧透明板
14‧‧‧自動供紙裝置
15‧‧‧框體
15a‧‧‧開口形成面
16‧‧‧下部框體
17‧‧‧上部框體
18‧‧‧操作面板部
18a‧‧‧電源按鈕
18b‧‧‧顯示畫面
18c‧‧‧操作按鈕
19‧‧‧排紙口
20‧‧‧排紙托盤
21‧‧‧卡匣安裝部
22‧‧‧供紙卡匣
23‧‧‧開閉閥
24‧‧‧旋轉軸
25‧‧‧指扣部
26‧‧‧墨水吸收材料
27‧‧‧液體供給單元
28‧‧‧液體收納體
28a~28d‧‧‧液體收納體
29‧‧‧手插入部
29a‧‧‧凹部
29b‧‧‧凹部
30‧‧‧鉸鏈插入口
31‧‧‧水平面部
32‧‧‧開口部
32a‧‧‧第3開口
32b‧‧‧第4開口
33‧‧‧垂直面部
34‧‧‧矩形狀開口
35‧‧‧纜線
36‧‧‧配線區域
37‧‧‧電氣連接部
38‧‧‧從動滑輪
39‧‧‧驅動滑輪
40‧‧‧正時皮帶
41‧‧‧托架
41a‧‧‧連結部
41b‧‧‧連接部
42‧‧‧液體噴射頭
43‧‧‧支持台
44‧‧‧墨水吸收材料
45‧‧‧滑軌
46‧‧‧支持框架部
47‧‧‧電路基板
48a‧‧‧連接器
48b‧‧‧連接器
49‧‧‧引導壁
49a‧‧‧缺口凹部
50‧‧‧液體供給管
51‧‧‧固定構件
52‧‧‧子貯槽
53‧‧‧信號線
54‧‧‧信號線
55‧‧‧流路形成構件
56‧‧‧設置構件
56a‧‧‧底壁部
56c‧‧‧右壁部
56d‧‧‧左壁部
57‧‧‧保持構件
57A‧‧‧保護構件
57a‧‧‧底壁部
57B‧‧‧透明窗部
57b‧‧‧後壁部
57C‧‧‧保持空間部
57c‧‧‧右壁部
57d‧‧‧左壁部
58‧‧‧凸部
59‧‧‧液體收納室
60‧‧‧上壁部
60a‧‧‧流動限制部
61‧‧‧液體注入口
61a‧‧‧第1開口
61b‧‧‧第2開口
62‧‧‧前壁部
63‧‧‧目視部
63a‧‧‧上限部
64‧‧‧後壁部
65‧‧‧液體供給口
66‧‧‧液體導入口
67‧‧‧流路
68‧‧‧泵
69‧‧‧引導槽
70‧‧‧凸部
71‧‧‧貫通孔
72‧‧‧密封構件
73‧‧‧縱槽
74‧‧‧扣止部
75‧‧‧殘量檢測部
76‧‧‧密封構件
77‧‧‧凹部
78‧‧‧大氣連通部
79‧‧‧栓
79A‧‧‧栓
80‧‧‧墨水瓶
81‧‧‧液體吸收材料
82‧‧‧功能構件
83‧‧‧液體收納體殼體
84‧‧‧密封部
85‧‧‧液體引導路
90‧‧‧液體供給閥部
91‧‧‧大氣連通閥部
92‧‧‧液體供給針
93‧‧‧大氣連通針
94‧‧‧大氣連通管
95‧‧‧槓桿構件
96‧‧‧軸部
97‧‧‧凹狀部
D1~D4‧‧‧開口寬度
P‧‧‧用紙
圖1係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之複合機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複合機中印刷裝置之俯視圖。
圖3係顯示圖1之印刷裝置之內部構造之俯視圖。
圖4係設置於圖1之印刷裝置之液體供給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圖2之5-5線箭頭觀看部分剖視圖。
圖6係示意性顯示圖1之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開口部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位置關係之剖視圖。
圖7係向圖1之印刷裝置之液體供給裝置注入液體時之部分剖視圖。
圖8係包含第2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之複合機之立體圖。
圖9係圖8之複合機之印刷裝置之俯視圖。
圖10係圖9之10-10線箭頭觀看部分剖視圖。
圖11係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配置液體供給裝置之部分之剖視圖。
圖12係圖11之12-12線箭頭觀看部分剖視圖。
圖13A係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液體注入用之開口部之位置不同之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13B係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液體注入用之開口部之位置不同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13C係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液體注入用之開口部之位置不同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13D係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液體注入用之開口部之位置不同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14A係顯示印刷裝置之液體收納體對於框體之安裝態樣之變化例之示意圖,且顯示側面安裝態樣之一例之圖。
圖14B係顯示印刷裝置之液體收納體對於框體之安裝態樣之其他 變化例之示意圖,且顯示側面安裝態樣之其他例之圖。
圖14C係顯示印刷裝置之液體收納體對於框體之安裝態樣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圖,且顯示傾斜安裝態樣之一例之圖。
圖14D係顯示印刷裝置之液體收納體對於框體之安裝態樣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圖,且顯示傾斜安裝態樣之其他例之圖。
圖15係印刷裝置之安裝於框體之液體收納體之其他變化例之示意俯視圖。
圖16A係示意性顯示印刷裝置之安裝於框體之液體收納體之其他變化例之前視圖之圖。
圖16B係示意性顯示圖16A所示之變化例之右側視圖之圖。
圖17A係示意性顯示印刷裝置之安裝於框體之液體收納體之其他變化例之圖,且為側面突出型之液體收納體之前視圖。
圖17B係示意性顯示印刷裝置之安裝於框體之液體收納體之其他變化例之圖,且為側面外附型之液體收納體之前視圖。
圖18係顯示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開口部之變化例之部分俯視圖。
圖19係顯示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開口部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變化例之位置關係之示意圖。
圖20係變化例之液體收納體之示意剖視圖。
圖21係變化例之保護構件之立體圖。
圖22A係示意性顯示作為自正面觀察外附於印刷裝置之變化例之液體供給裝置之剖視圖之圖,且為以圖22B之22A-22A線箭頭觀看時之剖視圖。
圖22B係示意性顯示圖22A所示之變化例之右側視圖之圖。
圖23係複合機之圖像讀取裝置作為液體注入口罩體蓋構件發揮功能之變化例之示意圖。
圖24A係示意性顯示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開口部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位置關係之剖視圖。
圖24B係示意性顯示其他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形成於框體之開口部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位置關係之剖視圖。
圖25A係示意性顯示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於外裝構件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間設置密封構件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5B係示意性顯示其他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於外裝構件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間設置密封構件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5C係示意性顯示其他變化例之印刷裝置之於外裝構件與液體收納體之液體注入口之間設置密封構件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6A係示意性顯示印刷裝置之安裝於框體之液體收納體之其他變化例之剖視圖。
圖26B係顯示圖26A所示之液體收納體插入圖26A所示之框體內之狀態之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對於包含印刷裝置之複合機之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予以說明。另,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係以藉由例如將液體之一例即墨水噴射至媒體之一例即用紙而進行印刷之噴墨式印表機構成。又,該印表機係印刷方式為朝與用紙之搬送方向交叉之主掃描方向使作為印刷部發揮功能之液體噴射頭移動而進行印刷之所謂串列式之印表機。且於以下,亦將用紙之搬送方向稱為「前後方向」,印刷部移動之主掃描方向稱為「左右方向」,且沿重力方向之鉛直方向稱為「上下方向」而說明。
如圖1所示,複合機11係包含:印刷裝置12,其具有印刷功能;圖像讀取裝置13,其具有讀取功能;及自動供紙裝置14,其具有對圖 像讀取裝置13之供紙功能。於印刷裝置12上配置圖像讀取裝置13,於圖像讀取裝置13上配置自動供紙裝置14。印刷裝置12具有長方體狀之框體15,該框體15具有長方體狀之下部框體16、及鉛直方向之高度比該下部框體16更低之長方體狀之上部框體17。且,下部框體16與上部框體17彼此為自上方俯視之情形之形狀大致一致之長方體,藉由於下部框體16上組裝上部框體17,於印刷裝置12中形成作為裝置本體之框體15。
於印刷裝置12中上部框體17之前面上部於左右方向之大致中央之位置,設置有用以操作複合機11中之各種動作之操作面板部18。該操作面板部18具有例如電源按鈕18a或觸控面板式之液晶顯示畫面18b及操作按鈕18c,於自作為近前側之前面側前視之情形設為橫長之矩形狀之形狀。且,操作面板部18係其上端較比操作面板部18更位於印刷裝置12之後面側中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位於更上方,且以自近前側重合之方式設置於圖像讀取裝置13之前面之一部分。
又,於印刷裝置12之下部框體16之前面側中,於成為操作面板部18之下側之位置,開口有將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內印刷之用紙P排紙至前方側之矩形之排紙口19。自排紙口19之下,以向排紙方向即前方突出之方式延伸有支持自排紙口19排紙之用紙P之矩形板狀之排紙托盤(排出部)20。於下部框體16之前面之排紙托盤20之下側,設置有矩形開口形狀之卡匣安裝部21,於該卡匣安裝部21,可朝前後方向自由插拔地安裝有可以積層狀態收納用於印刷之複數張用紙P之供紙卡匣22(媒體載置部)。另,供紙卡匣22係形成為於安裝於卡匣安裝部21時,其前端與排紙托盤20之前端於前後方向中為大致相同位置之大小。
又,如圖1所示,於印刷裝置12之下部框體16之前面且較卡匣安裝部21更靠向左右方向之端部側(圖1中右端部側)之位置,矩形板狀 之開閉門23係以設置於其下端之沿左右方向之旋轉軸24(參照圖5)作為旋轉中心,朝圖1中實線箭頭所示之前後方向開閉動作自如地設置。於開閉門23中與設置旋轉軸24之側相反側之端邊之一部分,形成有供印刷裝置12之使用者進行開閉門23之開閉動作時可搭扣指尖之缺口狀之指扣部25。且,於開閉門23之內面,於旋轉軸24之附近安裝有可吸收墨水並保持之包含聚胺酯之發泡材料等之液體吸收材料之一例即墨水吸收材料26。於開閉門23中,於內面未設置墨水吸收材料26之部分係由透明構件形成,可以關閉開閉門23之狀態目視內部。另,開閉門23亦可不使用透明構件,於開閉門23之內面除了指扣部25以外於全面設置墨水吸收材料26,亦可不於開閉門23之內面設置墨水吸收材料。
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內,於成為開閉門23內側之位置,即靠近前面且靠近端部(該情形靠近右端部)之位置,收納有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之尺寸與開閉門23之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之尺寸大致相當之大小的液體供給單元27。液體供給單元27可包含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個液體收納體28(28a~28d)且可一體處理之構造體,如下所述,可對各液體收納體28a~28d注入墨水。
如圖1及圖2所示,於印刷裝置12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及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中各靠近前面且靠近右端部之位置,形成有自上方俯視之情形成為相同之大致矩形狀之凹部29a及凹部29b。於印刷裝置12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形成自該上表面朝下方凹陷之凹部29a,另一方面,於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形成自該下表面朝上方凹陷之凹部29b。且,藉由該等之凹部29a、29b,而於印刷裝置12與圖像讀取裝置13之接合面之上下之邊界部分,形成有可自前方側或右側方插入人的指尖之手插入部29。另,手插入部29亦可僅包含凹部29a與凹部29b之一者,而不形成另一凹部。
即,配置於印刷裝置12上之圖像讀取裝置13係如圖1所示,可於使其下表面與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對向之關閉位置、與開放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之開啟位置之間,將圖像讀取裝置13之設置於後部側之鉸鏈軸(省略圖示)作為開閉中心進行開閉動作。因此,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具體而言為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中之後部之靠近左右兩端之位置,設置有用以插入圖像讀取裝置13之鉸鏈軸(省略圖示)之左右一對之鉸鏈插入口30。且,於使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朝開啟位置進行開啟動作時,藉由將手指插入至手插入部29之使用者,使圖像讀取裝置13進行開啟動作。
又,如圖1及圖2所示,於印刷裝置12中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中,凹部29a之成為底面之沿水平方向之面部分形成有位於自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朝上下方向隔開之水平面部31。且,於該水平面部31,形成有包含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孔之開口部32。該等開口部32並非於左右方向連續直線狀排列之配置態樣,而是採用於左右方向連續之複數個開口部32交替朝前後方向錯開位置之偏移之配置態樣。附帶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4個開口部32中位於左右方向最靠近右端部之開口部32係形成為較其他3個開口部32大一圈之孔。再者,印刷裝置12中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中,劃定凹部29a之形成區域之沿鉛直方向之面部分形成有自水平面部31朝鉛直上方垂直立起之垂直面部33。
又,如圖2所示,於印刷裝置12中之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之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將成為主掃描方向之左右方向作為長邊方向,且將前後方向作為短邊方向之矩形狀開口34。且,以避開該矩形狀開口34與水平面部31之開口部32之方式,於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形成有配線自未圖示之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等之外部機器延伸之纜線35之配線區域36。配線區域36係以可將纜線35自上部框體17之後方右 端部沿上部框體17之右側面朝前方側直線狀引導特定距離後,以向上部框體17之中央部分大致直角彎曲之方式引導之槽部構成。該配線區域36之槽部於上部框體17之大致中央部分中形成為寬闊之槽形狀,於該寬闊之槽形狀之部分露出設置於框體15內之電氣連接部37。因此,配線於配線區域36之纜線35係其前端部相對於露出於配線區域36中寬闊之槽形狀之部分之電氣連接部37而電氣連接。
如圖3所示,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具體而言為下部框體16)內之靠近後面且靠近左端之位置設置從動滑輪38,另一方面,同樣靠近後面且靠近右端之位置設置可藉由馬達(省略圖示)而旋轉驅動之驅動滑輪39。於兩滑輪38、39繞掛環狀之正時皮帶40,正時皮帶40之一部分連結於設置於托架41之後部之連結部41a。另,於托架41之下表面,搭載有對用紙P噴射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色)之墨水進行印刷之印刷部之一例即液體噴射頭42。
又,於印刷裝置12之下部框體16內成為正時皮帶40前側之位置,配置有於與用紙P之搬送方向即前後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較長之長方體狀之支持台43。支持台43係用紙P於印刷時朝搬送方向搬送時,支持其下表面之台,於該支持台43之與液體噴射頭42之對向面,遍及左右方向較長之大致矩形狀之區域露出多孔質之墨水吸收材料44。且,於該支持台43之前側與後側,設置有自由移動地支持托架41且朝左右方向延伸之前後一對滑軌45。因此,若藉由馬達之驅動使驅動滑輪39旋轉驅動,則該驅動力經由正時皮帶40傳遞至連結部41a,托架41被前後一對之滑軌45引導而於左右方向往復移動。
又,於印刷裝置12之下部框體16內較前側之滑軌45更前側之位置,設置俯視時為矩形之支持框架部46,於該支持框架部46上,支持有作為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之控制部而發揮功能之電路基板47。於電路基板47上,除設置連接纜線35之前 端部之電氣連接部37外,固定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而圖示有2個)連接器48a、48b。又,於支持框架部46中沿電路基板47之後部側之長邊之靠近後端邊之部分,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較長而延伸之垂直之引導壁49。
於引導壁49中左右方向之大致中央之部位,形成有缺口凹部49a。且,於較該缺口凹部49a更靠向右端部且成為托架41側之引導壁49之後面,設置有將其一端連接於液體供給單元27之具有可撓性之液體供給管50之中途部分加以固定的固定構件51。液體供給管50中之較固定構件51更靠向另一端側之部分係於沿引導壁49之後面延伸後折返,其另一端經由設置於托架41之前部之連接部41b而連接於搭載於托架41上之各子貯槽52。
子貯槽52係將由液體供給管50供給之各墨水暫時蓄積後朝液體噴射頭42供給。該情形,亦可不於托架41上搭載子貯槽52,而使液體供給管50經由轉接器(省略圖示)連接於液體噴射頭42。另,液體供給管50係佈設與液體供給單元27所具備之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個數相等之複數條(本實施形態中為4條)者,但於圖3等中為了簡化圖式,而省略4條中之3條,僅描繪出1條。又,該等4條液體供給管亦可由彼此一體形成之4連之多連管構成。
又,自托架41之連接部41b係導出一端側連接於液體噴射頭42等之信號線53,信號線53之另一端側係自沿引導壁49中托架41側之後面延伸而通過缺口凹部49a之後,經由連接器48a而連接於電路基板47。又,於電路基板47上之其他連接器48b,連接有一端側連接於液體供給單元27之信號線54之另一端側。
其次,說明印刷裝置12中作為對液體噴射頭42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裝置而發揮功能之液體供給單元27。
如圖3及圖4所示,液體供給單元27包含以下而構成:複數個液 體收納體28a~28d;於內部形成有與液體收納體28a~28d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墨水流路之流路形成構件55(連接轉接器);及將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以於該等之厚度方向重合之方式排列之狀態與流路形成構件55一同設置之設置構件56。且,液體供給單元27係以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與流路形成構件55一同設置於設置構件56而可一體化處理之狀態,且以相對於作為保持部而固定在框體15內靠近前面且靠近右端部之位置之保持構件57定位之狀態予以保持。另,保持構件57係相對於下部框體16經由螺絲固定機構(省略圖示)而固定,相對於此種保持構件57,液體供給單元27亦藉由使用螺絲固定機構(省略圖示)或接著劑(省略圖示)等固定而無法移動地定位。
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係由收納黑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a、收納青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b、收納品紅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c、及收納黃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d構成。該等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以各自之長邊方向自框體15之前面側沿縱深方向即前後方向之前面安裝態樣之方式,以排列於液體噴射頭42對用紙P進行印刷時之主掃描方向即左右方向之狀態設置於設置構件56內。且,於該設置時,若為將較其他3個液體收納體28b~28d更大容量型之黑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a安裝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內之情形,如圖3所示以位於左右方向最右端側之方式設置。另,各液體收納體亦可全部為相同尺寸。
如圖4所示,於排列於左右方向之4個液體收納體28(28a~28d)中位於排列方向兩端之2個液體收納體(該情形時為右端之液體收納體28a與左端之液體收納體28d)中各者之外側面之大致中央部,向外側突設有圓柱狀之凸部58。即,凸部58自黑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a中的右側面之大致中央部向右側突設,另一方面,同樣之凸部58亦自黃色墨水之液體收納體28d中的左側面之大致中央部向左側突設。
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係以介隔設置構件56等而排列配置於框體15內之狀態,將沿該排列方向之左右方向設為厚度方向、將沿鉛直方向之高度方向設為短邊方向、將沿用紙P之搬送方向之框體15之前後方向設為長邊方向之大致長方體狀之墨水貯槽,於其內部具有可收納墨水之液體收納室59。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中沿長邊方向之矩形之上壁部60,形成有可自外部對液體收納室59注入墨水之液體注入口61。
液體注入口61形成為具有朝液體收納室59開口之內端開口之一例即第1開口61a、及與其相反側開口且較第1開口61a更大徑之第2開口61b之漏斗狀,內端開口即第1開口61a係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之上壁部60中靠近前端之位置開口形成。就該點,液體收納體28a~28d之上壁部60係相當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中形成液體注入口61之內端開口(第1開口61a)之開口形成壁部。
又,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中開啟框體15之前面之開閉門23時朝前方露出之壁部即前壁部62,設置有以可目視液體收納室59內之墨水液面之透明樹脂等形成之目視部63。又,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中後壁部64之下端部,形成有自液體收納室59內朝外部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口65。且,以自該液體供給口65供給墨水之方式相對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後壁部64接合流路形成構件55。
如圖4所示,流路形成構件55係以樹脂材料等形成特定厚度之板狀構件,於其下端部形成有於接合至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後壁部64時與液體供給口65連接之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液體導入口66。且,自各液體導入口66,於流路形成構件55內以朝上方延伸之方式形成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流路67。複數個流路67自液體導入口66朝上方延伸後向側面(該情形為左側)彎曲,以排列於縱方向之狀態配置。各流路67係經由於流路形成構件55之靠近上端部朝左側之面上形 成之液體導出口(省略圖示)連接於液體供給管50。又,於流路形成構件55內如圖4虛線所示於每流路67設置包含隔膜等之泵68,藉由該泵68之驅動而自液體收納體28a~28d對液體噴射頭42供給墨水。
設置構件56係其上方側、前方側及後方側開放之俯視為矩形狀之外殼,具有底壁部56a、右壁部56c及左壁部56d。設置構件56之右壁部56c與左壁部56d之彼此對向之內側面間之間隔尺寸略大於排列於左右方向之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右端之液體收納體28a之右側面與左端之液體收納體28d之左側面之間隔尺寸,又,略大於將前後方向設為厚度方向之流路形成構件55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又,設置構件56之前後方向(縱深方向)之長度尺寸較液體收納體28之前後方向(長邊方向)之長度尺寸與流路形成構件55之前後方向之厚度尺寸之和,要長流路形成構件55之厚度尺寸左右之長度。因此,各者之長邊方向沿前後方向之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與厚度方向沿前後方向之1個流路形成構件55,如圖3及圖4所示,以於排列態樣之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後壁部64接合流路形成構件55之狀態,設置於設置構件56內。
又,於設置構件56之右壁部56c與左壁部56d之彼此對向之各內側面,形成有自左右兩壁部56c、56d之上端面垂直延伸直至上下方向之大致中間位置為止之左右一對引導槽69。該引導槽69係其槽寬度略寬於形成於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各外側面之圓柱狀之凸部58之直徑之槽。因此,於設置構件56設置液體收納體28a~28d時,若使排列配置之液體收納體28a~28d中自左右兩端突出之凸部58與設置構件56之引導槽69對位之狀態作為滑動部朝下方滑動,則液體收納體28a~28d於前後、左右及上下之各方向中定位。於該點上,凸部58及引導槽69作為對位機構發揮功能。
又,於設置構件56中右壁部56c之外側面與左壁部56d之外側面, 朝外側突設有圓柱狀之凸部70。即,於右壁部56c,於上下方向之大致中間位置且於前後方向離開特定距離之2個位置突設圓柱狀之凸部70,另一方面,於左壁部56d,突設有於相同之上下方向之大致中間位置且於前後方向中位於右壁部56c之2個凸部70之間之1個凸部70。且,設置構件56如圖3及圖4所示,以於其內部設置液體收納體28a~28d及流路形成構件55之狀態,保持於保持構件57內。
保持構件57係其上方側及前方側開放之俯視為矩形狀之外殼,具有底壁部57a、後壁部57b、右壁部57c及左壁部57d。該等底壁部57a、後壁部57b、右壁部57c及左壁部57d係作為劃分保持構件57之內側與外側之劃分壁而發揮功能。又,於後壁部57b中靠近上部左側之位置,形成正方形狀之貫通孔71,於該貫通孔71插通液體供給管50及信號線54。且,於該情形,於貫通孔71之內周面與液體供給管50等之間,封入包含墨水吸收材料等之密封構件72(參照圖5)作為密封材料。另,保持構件57亦具有作為覆蓋液體收納體28a~28d中至少一部分之外裝構件之功能。
又,於右壁部57c與左壁部57d之彼此對向之各內側面,作為引導部發揮功能之縱槽73係自左右兩壁部57c、57d之上端面形成至上下方向之大致中間位置為止。於右壁部57c,形成有於前後方向隔開特定距離之2個縱槽73,另一方面,於左壁部57d,形成有於前後方向位於右壁部57c之2個縱槽73之間之1個縱槽73。且,該等3個縱槽73之各下端部係藉由於上下方向中相同高度之位置位於水平之平面內,而以相對於自上方朝下方於縱槽73內移動之他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為設置構件56之凸部70)作為自下方扣止之扣止部74發揮功能之方式構成。
另,保持構件57之右壁部57c之內側面與左壁部57d之內側面之間隔尺寸略大於設置構件56之右壁部56c之外側面與左壁部56d之外側面之間隔尺寸。又,保持構件57之前後方向(縱深方向)之長度尺寸較設 置構件56之前後方向(縱深方向)之長度尺寸,要長保持構件57之後壁部57b之厚度尺寸左右之長度。
因此,若使自設置構件56之左右各壁部56c、56d突出之凸部70以與保持構件57之左右之各縱槽73對位之狀態作為滑動部朝下方滑動,則液體收納體28a~28d相對於固定於框體15內之保持構件57介隔設置構件56於前後、左右及上下之各方向中定位。於該點上,凸部70及縱槽73作為對位機構而發揮功能。另,液體收納體28係如此於框體15內介隔保持構件57及設置構件56而安裝時,成為其上壁部60於與鉛直方向交叉之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水平方向)延伸之狀態。另,以1個凸部70與1個縱槽73之組合作為1個對位機構之情形,對位機構亦可具有4個以上,亦可使其一部分或全部以螺絲固定等其他方法進行對位與定位。
如圖5所示,於液體收納體28,設置有用以檢測液體收納室59內之墨水殘量之殘量檢測部75。殘量檢測部75例如以具有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之光斷續器等構成,對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之每個設置。因此,於圖3及圖5等中雖僅圖示1條信號線54,但實際上,連接於發光元件之信號線與連接於受光元件之信號線之2條一組具有液體收納體28a~28d之個數量之4組,進而共用之接地用之信號線有1條,因而合計9條(=2條×4組+1條)之信號線連接於連接器48b。
又,液體收納體28係於介隔設置構件56及保持構件57收納於框體15內之前面側且靠近右端部之位置之狀態中,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部位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內。且,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部之周圍與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之周緣之間,設置有密封液體注入口61與開口部32之間之間隙之圓環狀之密封構件76。即,該密封構件76係為了於墨水注入時朝液體注入口61之外側漏出墨水之情形,不使此種漏出之墨水流動擴散至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上弄髒 液體收納體28而設置。且,由該剖面形狀可理解,於密封構件76,凹陷形成有可抑制漏出之墨水流動擴散至其上之凹部77。
再者,於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中,於較液體注入口61之形成位置更後側,設置有使液體收納室59與大氣連通之大氣連通部78。另,該大氣連通部78係以例如蛇行形成細長之槽之稱為蛇槽之細流路構造及容許空氣等之氣體通過但限制液體通過之防水透濕性材料等構成。
例如,如圖5及圖6所示,液體收納體28藉由外裝構件之一例即框體15,覆蓋其至少一部分(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全部)。且,於該框體15之上部框體17中之水平面部31,與藉由上部框體17自上方覆蓋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對應(整合)之位置,形成有可使該液體注入口61露出之開口部32。
因此,於墨水注入時,通過具備具有朝液體收納室59開口之內端開口(第1開口61a)之液體注入口61、及與其相反側之具有外端開口之開口部32之液體接受部,對液體收納體28注入墨水。另,通常,液體注入口61藉由經由開口部32自上方插入之橡膠等之栓79而始終栓閉。又,該栓79以於圖像讀取裝置13位於關閉位置之情形無法自外部看見之方式隱蔽。附帶說明,如圖5所示,於圖像讀取裝置13內,自由移動地配置有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Contact Image Sensor Module)13a,並讀取載置於透明板13b上之原稿(省略圖示)。
如圖6所示,若比較液體收納體28中之漏斗狀之液體注入口61、形成於上部框體17之水平面部31之開口部32、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之一方向(該情形為液體噴射頭42之主掃描方向及各液體收納體28a~28d之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或上壁部60之短邊方向)中之大小,則如下所述。即,液體注入口61之第1開口(內端開口)61a之開口寬度D1最小,與之相較,以上壁部60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D3、液體注入 口61之與第1開口61a相反側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D2、形成於上部框體17之水平面部31之開口部32之開口寬度D4之順序,尺寸逐漸變大而形成。另,形成於上部框體17之水平面部31之開口部32係靠近液體注入口61之第1開口(內端開口)61a之側之第3開口32a與自液體注入口61之第1開口(內端開口)61a遠離之側之第4開口(外端開口)32b之開口寬度相同之圓筒面形狀之開口。又,於圖6中,於開口部32與液體注入口61之間之間隙,安裝密封構件76,防止墨水滲入上部框體17之內部。
因此,繼而對印刷裝置12及液體供給單元27之作用進行說明。
又,將作為液體供給裝置發揮功能之液體供給單元27收納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內時,首先,於框體15之下部框體16藉由螺絲固定等固定保持構件57。即,於下部框體16內之靠近前面且靠近右端之位置,固定保持構件57。另一方面,於框體15之外部,相對於設置構件56設置複數(4個)液體收納體28a~28d與流路形成構件55。且,將設置有液體收納體28及流路形成構件55之設置構件56相對於保持構件57而安裝。
另,該情形時,設置構件56相對於保持構件57藉由凸部70扣合於縱槽73而對位,且凸部70藉由扣合於縱槽73之下端部即扣止部74而無法朝前後、左右、上下之各方向移動地定位。其結果,於框體15內靠近前面且靠近右端之位置,複數(4)個液體收納體28以將該等之長邊方向設為前後方向連續排列於左右方向之方式定位配置。且,藉由泵68之驅動,自液體收納體28向液體噴射頭42經由液體供給管50供給墨水。另,亦可不使用泵68,而利用液體收納室59內之墨水之液面之高度位置與液體噴射頭42之噴嘴面之高度位置之水位差、及噴嘴之吸引力而供給墨水(液體)。
又,於該情形時,因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側之第2開口61b之開 口寬度於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一方向)中,較液體收納體28之開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之寬度尺寸更大,故有鄰接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彼此接觸,於鄰接之液體收納體28彼此之間形成間隙之虞。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因鄰接之液體收納體28彼此之液體注入口61為交替錯開位置之偏移配置,故未於鄰接之液體收納體28彼此之間形成此種間隙,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為彼此之側面互相接合之緊密重合態樣,亦對裝置整體之節省空間化有所貢獻。
又,基於殘量檢測部75之檢測結果,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量成為接近耗盡狀態時,使用者如圖7所示,開啟圖像讀取裝置13,自液體注入口61卸除栓79後,經由開口部32及液體注入口61對液體收納室59內注入墨水。即,使用者經由開口部32朝液體注入口61內插入液體注入構件之一例即墨水瓶80,自該墨水瓶80將墨水補充至液體收納室59內。且,若通過開閉門23之透明構件與液體收納體28a~28d之透明目視部63確認墨水量,且墨水量成為上限部63a顯示之滿杯,則結束墨水之注入,將栓79插入液體注入口61,並將圖像讀取裝置13復原。
且,於注入墨水時,複數個開口部32及液體注入口61因以偏移配置使開口寬度大於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之寬度尺寸,故作為液體注入構件之墨水瓶80之對位亦容易。再者,於墨水注入時,注入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液面之上升程度可自目視部63目視,且若液面上升至設於該目視部63之上限部63a,則結束墨水之注入。
又,於墨水之注入時,即便墨水灑落至作為自上方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外裝構件而發揮功能之上部框體17中之開口部32之周圍,該墨水流動擴散至纜線35之配線區域36或電路基板47及電氣連接部37之情況亦藉由成為階差狀之凹部29a之垂直面部33而切斷。於該點上,上部框體17中之凹部29a之垂直面部33係作為可切斷墨水(液體)流動之切斷部而發揮功能。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2及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液體供給單元27,可取得如下效果。
(1)液體供給單元27因藉由框體15之保持構件57保持成定位狀態且收納於框體15內,故與液體供給單元27之整體配置於框體15之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裝置整體之設置面積。因此,基於可對穩定保持之狀態之液體收納體28注入液體,且於無法確保寬闊設置面積時亦可使用印刷裝置12之可能性提高之點上,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2)液體供給單元27因固定地保持定位之狀態,故可以穩定之狀態注入墨水。
(3)包含液體收納體28且可一體處理之液體供給單元27藉由相對於設置於框體15之保持構件57作為對位機構發揮功能之凸部70與縱槽73之作用而對位並安裝。因此,可降低液體收納體28相對於保持構件57以位置錯開之狀態保持之虞。
(4)可以對設置於保持構件57之作為引導部之縱槽73與設置於液體供給單元27之作為滑動部之凸部70接觸之狀態,使該凸部70沿縱槽73滑動,藉此對保持構件57容易安裝液體收納體28。
(5)可相對於保持構件57以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中之液體供給單元27之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至少2點定位液體供給單元27。
(6)設置於設置構件56之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因藉由位於沿該等排列方向之平面內之3個扣止部74,限制朝與該平面交叉之下方向之移動,故例如於水平方向作為排列方向之情形,定位於沿水平方向之平面內。
(7)萬一墨水自保持構件57內所保持之液體收納體28漏出,亦可藉由於保持構件57中作為劃分壁發揮功能之各壁部57a~57d切斷該漏出之墨水流動擴散至保持構件57之外側。因此,可抑制墨水弄髒框體 15內之保持構件57以外之部位。
(8)可自保持構件57內之液體收納體28對位於保持構件57外之液體噴射頭42經由插通至後壁部57b之貫通孔71之液體供給管50供給墨水,另一方面,可藉由密封構件72抑制自保持構件57內之液體收納體28萬一漏出之墨水經由貫通孔71流出至保持構件57外。
(9)可基於殘量檢測部75之殘量檢測結果,容易得知對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注入之必要性。
(10)可將自液體注入口61注入且收納於液體收納體28內之墨水伴隨泵68之驅動,而向液體噴射頭42供給。
(11)因於液體收納體28設置有大氣連通部78,故可自液體收納體28向液體噴射頭42順暢地供給墨水。
(12)因液體收納體28收納於框體15內,故與液體收納體28位於框體15之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裝置整體之設置面積,且因於框體15,於內部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所對應之位置具有開口部32,故可自該開口部32對液體注入口61注入墨水。因此,基於可容易進行墨水之注入,且於無法確保寬闊之設置面積時亦可使用印刷裝置12之可能性提高之點上,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13)於框體15中,使收納於其內部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露出之開口部32因設置於避開了設置於框體15(上部框體17)之上表面之纜線35之配線區域36之位置,故可降低墨水注入時因自液體注入口61灑落之墨水而弄髒纜線35之虞。
(14)因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經由框體15之開口部32注入墨水時墨水灑落至開口部32之周圍,該灑落之墨水流動至電氣連接部37之情形,亦可藉由作為切斷部發揮功能之垂直面部33而切斷,故可抑制墨水附著於電氣連接部37。
(15)對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接受部(開口部32與液體注入口61) 係朝液體收納室59開口之內端開口(第1開口61a)之相反側之外端開口(第4開口32b)之大小係一方向(例如,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或液體收納體28之形成內端開口之開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之短邊方向)中,形成內端開口之液體收納體28之開口形成壁部(上壁部60)之寬度以上之大小。因此,注入墨水時,例如容易使液體注入構件(墨水瓶80)相對於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對位。因此,可容易進行注入作業,提高使用之便利性。
(16)因液體接受部(開口部32與液體注入口61)中形成內端開口(第1開口61a)之開口形成壁部(上壁部60)之面以朝上之水平面構成,故可對容易注入墨水之位置設定液體接受部(開口部32與液體注入口61)。
(17)排列配置於一方向之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因相對於鄰接之其他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於與一方向交叉之方向偏移配置,故可縮小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之佔有面積,該量可抑制印刷裝置12之大型化。
(18)使用者可於墨水注入時,以墨水不自液體注入口61溢出之方式,一面確認對於設置於目視部63之上限部63a之液體收納室59內之液面之上升程度一面注入墨水。
(19)於液體注入口61之周圍,因設置有密封與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之間之間隙之密封構件76,故可抑制自液體注入口61漏出之墨水進入並弄髒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作為外裝構件發揮功能之保持構件57之內側。
(20)於墨水注入時墨水自液體注入口61漏出至密封構件76上之情形,該漏出之墨水因蓄積於密封構件76上之凹部77,故可抑制漏出之墨水不必要之流動擴散。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於包含印刷裝置之複合機之第2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予 以說明。另,該第2實施形態係液體供給單元27對於框體15之安裝態樣及液體注入口61之位置等與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液體供給單元27之安裝態樣不同,其他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8所示,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液體供給單元27,設置於印刷裝置12具有之下部框體16之前面側,靠近右端部,與排紙托盤20及供紙卡匣22相鄰之位置。該液體供給單元27以一部分自下部框體16朝前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即,於構成液體供給單元27之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及設置構件56中,以靠後面之一部分收納於下部框體16,靠前面之一部分自下部框體16露出之方式設置。另,於前後方向中液體供給單元27係其前端與排紙托盤20之前端及供紙卡匣22之前端比較,以成為大致相同之位置或靠近框體15之位置之方式設置。即,構成為於前方向中,液體供給單元27之突出量為排紙托盤20及供紙卡匣22之突出量以下。根據上述構成,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液體供給單元27與第1實施形態比較,可說是以其一部分露出於框體15外之方式朝前方向略微引出之構成。又,伴隨液體供給單元27突出,保持構件57亦同樣突出。
如圖8、圖9所示,於框體15外,於自下部框體16突出之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上表面,液體注入口61分別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行而形成。該等液體注入口61係形成為其左右方向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小於左右方向中各上壁部60之寬度尺寸。另一方面,形成為前後方向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大於左右方向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且大於左右方向之各上壁部60之寬度尺寸。即,液體注入口61具有於前後方向延伸般之橢圓形狀而形成。
即,如圖9所示,印刷裝置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行印刷;液體收納體28,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印刷部之液體的液體收 納室59;及液體接受部61,其具有朝液體收納室59開口之內端開口61a、及與內端開口61a相反側之外端開口61b。進而如圖9所示,外端開口61b係外端開口61b之開口面具有第1方向之寬度(左右方向之寬度)、及與第1方向之寬度正交之第2方向之寬度(於該實施形態中為前後方向之寬度),第2方向之寬度形成為大於第1方向之寬度,且第2方向之寬度形成為大於連通至液體接受部61之液體收納室59之第1方向之寬度(成為較液體收納體28之寬度略小相當於壁的部分之寬度)。
又,如圖9所示,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排列配置於第1方向(左右方向),第1方向相當於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
另,對圖9之實施形態者注入墨水時,成為圖10所示般之形態。
且,包含該等之液體收納體28及設置構件56而構成之液體供給單元27係藉由自液體收納體28之右側面、左側面及底面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保持構件57予以保持。又,該保持構件57於框體15外,亦作為用以保護液體收納體28免收外部衝擊之保護構件57A而發揮功能。又,保護構件57A為其前面及上表面開放之構成,以自前方向觀看時未覆蓋形成於液體收納體28之目視部63之方式構成。且,液體收納體28所具有之液體注入口61自保護構件57A之上表面露出。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印刷裝置12及液體供給單元(液體供給裝置)27之作用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於液體收納體28之作為上表面之上壁部60上形成之液體注入口61因構成為其自液體收納室59遠離之側之第2開口61b係朝前後方向較大地開口,因而對液體收納體28供給墨水時,可對液體注入口61自前方向傾斜插入墨水瓶80。即,與第1實施形態般對液體注入口61將墨水瓶80自上方向筆直朝下插入之情形相比,第2實施形態中之液體收納體28為更容易供給墨水之構成。
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2及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液體供給 單元27,可獲得如下效果。
(21)液體收納體28因其之一部分被收納於框體15內,故與液體收納體28之整體位於框體15之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裝置整體之設置面積。因此,就無法確保寬闊之設置面積時亦可使用印刷裝置12之可能性提高之點上,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22)於液體收納體28中,藉由於自框體15突出之部分具有液體注入口61,使用者容易進行液體之注入。
(23)於液體收納體28中,自框體15向外部朝前方向突出之部分(突出部分)由同樣自框體15朝前方向突出之保持構件57覆蓋。即,保持構件57作為保護液體收納體28之保護構件57A發揮功能,藉由保護構件57A,可降低因物體自外部碰撞該突出之部分而產生液體收納體28之位置偏移之虞。
(24)保護液體收納體28之保護構件57A為其上表面開口之構成,因而於液體收納體28內之墨水變少之情形,藉由自經由保護構件57A之上表面露出之液體注入口61注入墨水,可繼續進行印刷。
(25)以自框體15朝前方向突出之液體供給單元27之突出量小於排紙托盤20及供紙卡匣22之突出量之方式構成,因而可降低物體自外部碰撞液體收納體28之虞,結果可降低產生液體收納體28之位置偏移之虞。
(26)液體注入口61中之與內端開口即第1開口61a相反側之第2開口61b因與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之開口寬度相比,與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開口寬度更大,故可縮小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之大小,且抑制印刷裝置12之大型化。
另,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亦可以下述方式變更。
‧於第1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2中,亦可採用操作面板部18朝右側延伸至手插入部29之前側,且自框體15之前面側觀察之情形於成為 操作面板部18之內側之位置設置開口部32之構成。根據該構成,因可自印刷裝置12之近前側擋住操作面板18,使人的視線無法落在開口部32上,故可使印刷裝置12之外觀良好。
‧於第2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2中,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中之與第1開口(內端開口)61a相反側之第2開口61b亦可構成為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與排列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開口寬度。根據該構成,例如為液體噴射頭42一面朝主掃描方向移動一面對用紙P進行印刷之構成,且於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排列配置於主掃描方向之情形時,因液體注入口61中與第1開口(內端開口)61a相反側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較大,故容易對液體注入口61注入液體。
‧例如,亦可如圖11所示,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與配置於液體注入口61所對應(上下對應)之位置之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之間未設置密封構件76之情形時,於液體注入口61之根部之部位配置液體吸收材料81。根據該構成,即便對液體收納體28經由液體注入口61注入墨水時墨水灑落至周圍,亦可藉由液體吸收材料81吸收並保持如此灑落之墨水。
‧例如,亦可採用如圖12所示,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之正下方,使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以與開口部32對向之方式定位,且未使密封構件76介存於液體注入口61與開口部32之間,且相較於液體注入口61之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D2,將開口部32之第4開口32b之開口寬度D4設得更大之構成。於該情形時,使用者對液體收納體28注入墨水時,藉由使液體注入構件等對於一方向(例如,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或液體收納體28之形成有內端開口之開口形成壁部即上壁部60之短邊方向)之大小大於液體注入口61之上部框體17(外裝構件)之開口部32進行對位,可容易進行注入作業。
‧例如,如圖13A~13D所示,印刷裝置12亦可為於框體15上設置有圖像讀取裝置13與原稿罩體構件13A之構成。即,亦可為取代自動供紙裝置14而具備原稿罩體構件13A之複合機。
‧於印刷裝置12中,形成於框體15之液體注入用之開口部32之開口位置並未限定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態樣。例如,亦可如圖13A所示,開口部32(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即第4開口32b)未與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對向,而是形成於較該圖像讀取裝置13更前方,且以與原稿罩體構件13A之上表面大致相同之高度朝水平方向延伸之開口形成面15a上。又,亦可如圖13B所示,開口部32(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即第4開口32b)未與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對向,而是形成於較該圖像讀取裝置13更前方,且設為前低後高梯度之傾斜面之開口形成面15a上。
又,亦可如圖13C所示,開口部32形成於與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於框體15之靠近前面之位置對向之成為水平面之開口形成面15a上。又,亦可如圖13D所示,開口部32(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即第4開口32b)未與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對向,而是形成於較該圖像讀取裝置13更前方,且與原稿罩體構件13A之前端部下表面空開距離且對向之水平面之開口形成面15a上。
於圖13A及圖13B之情形,不需要將圖像讀取裝置13自關閉位置朝開啟位置進行開啟動作之手續,亦可經由露出於外部之開口部32(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即第4開口32b)自液體注入口61對液體收納體28內注入墨水(液體)。又,圖13C之情形,因可預先藉由位於關閉位置之圖像讀取裝置13一直覆蓋遮蔽液體注入口61,故可抑制使用者無意觸碰到液體接受部。進而,圖13C之情形,亦可於原稿罩體構件13A之與液體注入口61對向之側,設置液體注入口61之栓79。又,圖13D之情形,因於開口形成面15a與原稿罩體構件13A之間形成手插入 部,故原稿罩體構件13A之開放動作變得容易。
‧印刷裝置12之液體收納體28對於框體15之安裝態樣並未限定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所示般之態樣。例如,亦可如圖14A或圖14B所示,液體收納體28(28a~28d)以各自之長邊方向沿與框體15之縱深方向即前後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之側面安裝態樣安裝於框體15。該情形時,液體收納體28(28a~28d)之整體或一部分亦可收納於框體15內,換言之,液體收納體28(28a~28d)可不自框體15之側面突出,亦可突出。
且,於該情形中,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圖14A之情形為形成於上部框體之開口部之外端開口,圖14B之情形為位於框體之外側之液體注入口之與內端開口相反側之開口)係配置於靠近框體15之側面之構成,因而可取得自側面進行墨水注入操作較容易之效果。另,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液體接受部之外端開口(形成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之外端開口、或位於框體15之前方之液體注入口61之與內端開口相反側之開口)為配置於靠近框體15之前面之構成,因而可取得自前面進行墨水注入操作較容易之效果。
又,亦可如圖14C或圖14D所示,液體收納體28以各自之長邊方向沿對於縱深方向即前後方向及與其正交之左右方向之任一者皆傾斜之方向之傾斜安裝態樣安裝於框體15。該情形時,液體收納體28(28a~28d)之整體或一部分亦可收納於框體15內,換言之,液體收納體28(28a~28d)可不自框體15之前面與側面相交之角部突出,亦可突出。
‧印刷裝置12之安裝於框體15之液體收納體28之形狀並未限定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大致長方體狀。例如,亦可為如圖15所示,安裝於框體15之液體收納體28係具有自框體15內朝框體15外向右方向延伸,且於框體15外,以沿框體15之右側面之方式朝後方 向彎曲之形狀之構成。又,亦可為如圖16A及圖16B所示,安裝於框體15之液體收納體28係具有自框體15內朝框體15外向右方向延伸,且於框體15外,以沿框體15之右側面之方式朝上方向彎曲之形狀之構成。若為圖15、圖16A、圖16B所示之液體收納體28,則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之液體收納體28比較,可收納更多之墨水。另,雖未圖示,但於圖15、圖16A、圖16B所示之液體收納體28之各者亦設置有液體注入口。
‧例如,亦可為如圖17A所示,於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比較,將大容量之液體收納體28之一部分收納於框體15內之情形,於框體15內成為液體收納體28上方之位置,配置吸收墨水之墨水吸收材料等之功能構件82之構成。又,亦可為如圖17B所示,於框體15之外側將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大容量之液體收納體28以藉由作為外裝構件發揮功能之液體收納體殼體83覆蓋之狀態安裝之情形,亦於框體15內成為液體收納體28之上方之位置,配置墨水吸收材料等之功能構件82之構成。另,雖未圖示,但於圖17A、圖17B所示之液體收納體28亦設置有液體注入口。
‧形成於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中之上部框體17,且自上方向觀看露出液體注入口61之開口部32並未限定於如第1實施形態所示般對於1個開口部32露出1個液體注入口61之態樣。例如,亦可為如圖18所示,藉由自上方向觀看形成於上部框體17之呈矩形狀之1個開口部32,露出4個液體收納體28各自具有之4個液體注入口61之全部之構成。另,該情形之開口部32係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之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之開口寬度大於與排列方向交叉之前後方向之開口寬度,因而可使對液體注入口61之墨水注入操作變得容易。
‧例如,亦可採用如圖19所示,連接設置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與設置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之呈漏斗狀之構成。具體 而言,密接上部框體17之下表面與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時,設置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形成為具有以與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D2大致相同之徑開口之內側之第3開口32a、及於其相反側之外端開口且以較液體收納體28之寬度尺寸D3更大之開口寬度D4開口之第4開口32b。根據該構成,可自寬闊之開口部32容易注入墨水。又,於該構成中,較佳於連接上部框體17與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之部位,另外安裝抑制墨水漏出之密封部84。
‧於印刷裝置12中,液體收納體28亦可為例如圖20所示,設置有自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朝前方向略微突出之流動限制部60a之構成。根據該構成,假設於開閉門23之內面未設置墨水吸收材料26之情形,若墨水流動至液體收納體28之前壁部62,則因墨水附著而弄髒形成於前壁部62之目視部63,從而無法目視收納於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之殘量。因此,藉由自上壁部60至與開閉門23接觸之位置設置朝前方向突出之流動限制部60a,而抑制墨水朝前壁部62流動,降低目視部63污損之虞。
‧於印刷裝置12中,亦可為使保持液體收納體28之保持構件57朝框體15之前面側突出且作為保護構件57A發揮功能之情形,例如圖21所示,較圖8所示之構成之情形,進而亦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前方及上方之構成。另,此時較佳於保持構件(保護構件57A)之上表面形成開口部32,且於可目視收納於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殘量之目視部63亦可自保持構件57(保護構件57A)之外側被目視之透明窗部57B設置於保持構件57之前面。且,於該情形時,亦可於窗部57B設置用以將墨水之注入上限通知給使用者之上限部63a。
又,亦可採用如圖8所示之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前方之構成,設置有如圖5或圖7所示般之開閉門23。於該情形中,亦可於開閉門23之內面,安裝可吸收墨水並保持之包含聚胺酯之發泡材料等之液體吸收 材料之一例即墨水吸收材料26。
‧於印刷裝置12中,亦可例如圖22A、圖22B所示,於安裝於框體15外之作為液體供給裝置之液體供給單元27,設置對於液體收納體28之墨水注入時使漏出至密封構件76上之墨水朝液體供給單元27之外流動般之機構。具體而言,與印刷裝置12之框體15另外構成,將液體供給單元27保持於內部且安裝於框體15之右側面之外裝構件之一例即液體收納體殼體83中,複數形成有自與印刷裝置12接觸之左側面相反側之右側面之上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之槽狀之液體引導路85。藉此,若漏出至密封構件76上之墨水蓄積成滿溢狀,則該墨水朝液體收納體殼體83之右側面導出,沿該右側面朝下方流動。另,圖22A係以圖22B中之22A-22A線箭頭觀看之情形之剖視圖。
此處,假設,如圖22A、22B所示之液體供給單元27(液體供給裝置)之一部分(同圖之情形為左側之部分)設置於框體15內,則排紙托盤20或電路基板47位於液體供給單元27之左側,因而朝液體供給單元左側流出墨水較為不佳。因此,如圖22A、22B所示之液體供給單元27(液體供給裝置)係藉由使蓄積於密封構件76上之墨水朝外裝構件之一例即液體收納體殼體83之右側流出,而降低蓄積於密封構件76上之墨水朝液體收納體殼體83之左側流出之虞。因此,根據該構成,可降低印刷裝置12產生印刷不良之虞。
‧又,於如圖22A、22B所示之液體供給單元27(液體供給裝置)中,將液體供給單元27保持於內部且安裝於框體15之右側面之外裝構件之一例即液體收納體殼體83亦可為未設構成其左側面之壁部,而與構成框體15之右側面之壁部共同覆蓋液體收納體28之構成。即,亦可將收納液體噴射頭42等之框體15之一部分作為液體供給單元27(液體供給裝置)之外裝構件之一部分加以利用。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栓閉設於液體收納體28之液體注入口61 之栓79亦可為例如圖23所示,一體形成於圖像讀取裝置13之下表面之栓79A之構成。根據該構成,對液體收納體28注入墨水時,使作為液體注入口罩體蓋構件而發揮功能之圖像讀取裝置13移位至開啟位置,可卸除栓閉了液體注入口61之栓79A。且,該情形之栓79A因與圖像讀取裝置13一體化,故可降低使用者卸除栓79A時,丟失該栓79A之虞。又,於該情形中,只要將與圖像讀取裝置13一體化之栓79A設為與複數個液體收納體28a~28d之複數個液體注入口61個別對應之複數個栓79A之構成,即可以1次開閉操作同時開閉全部液體注入口61。且,因液體注入口61與栓79A之位置關已決定,故可降低因1個液體注入口61之栓79A蓋住其他液體注入口61而產生混色之虞。
‧於印刷裝置12中,液體收納體28具有之液體注入口61之外側之開口即第2開口61b之左右方向之開口寬度D2未限定於如第1實施形態之圖6所示般形成為比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D3更長之態樣。例如,亦可為如圖24A及圖24B所示,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D2較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部60之寬度尺寸D3短之構成。具體而言,於上部框體17之下表面與液體注入口61之上端密接時,設置於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形成為具有以與第2開口61b之開口寬度D2大致相同之徑開口之內側之第3開口32a、及於其相反側之外端開口以較液體收納體28之寬度尺寸D3更大之開口寬度D4開口之第4開口32b。該等情形亦可容易自寬闊之開口部32注入墨水。另,液體接受部亦可僅以液體收納體28形成,又可以液體收納體28及連接其之上部框體17之開口部32形成。再者,於液體注入口61中亦可僅靠近液體收納體28之側為漏斗狀,又可僅靠近上部框體17之側為漏斗狀,還可係靠近液體收納體28之側與靠近上部框體17之側之兩者為漏斗狀。再者,所謂之漏斗狀並未限定於圖24A所示平滑之錐狀,亦可如圖24B所示,為階梯狀,又可為錐狀與階梯狀之組合。
‧於第1實施形態及圖22A之變化例中,形成密封構件76之凹部77亦可例如圖25A、圖25B、圖25C所示,藉由外裝構件之一例即液體收納體殼體83與密封構件76共同而形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納體28亦可為例如圖26A及26B所示,於其後面側包含液體供給閥部90與大氣連通閥部91之構成。該情形時,於框體15內可將液體收納體28設為定位狀態並保持之保持部的保持空間部57C之內深側(圖26A及圖26B右側),配置有相對於液體供給閥部90可自由插拔之液體供給針92、及相對於大氣連通閥部91可自由插拔之大氣連通針93。於液體供給針92連接有一端側連接於液體噴射頭42之液體供給管50之另一端側,於大氣連通針93連接有一端側對大氣開放之大氣連通管94之另一端側。
如圖26A所示,該變化例之液體收納體28以開放框體15之前面之開閉門23之狀態,以於同圖以白色箭頭所示之方式自前面側插入框體15內之保持空間部57C。如此,如圖26B所示,對液體供給閥部90插入液體供給針92,且對大氣連通閥部91插入大氣連通針93,並開啟各閥部90、91內之閥體(省略圖示)。其結果,自液體收納體28內,墨水經由液體供給閥部90、液體供給針92及液體供給管50供給至液體噴射頭42。又,液體收納體28內經由大氣連通閥部91、大氣連通針93及大氣連通管94而朝大氣開放。
另,如圖26A及26B所示,於框體15內之保持空間部57C之上部,槓桿構件95以軸部96為中心於水平姿勢(參照圖26A)與垂直姿勢(以圖26B之實線所示之姿勢)之間可轉動而設置。該槓桿構件95藉由例如未圖示之操作構件之操作而轉動,於液體收納體28插入保持空間部57C且對各閥部90、91插入各針92、93時,以變為垂直姿勢之方式被轉動操作,扣止於形成於液體收納體28之上壁面之凹狀部97。且,藉由槓桿構件95對於該凹狀部97之扣止,液體收納體28成為自保持空間部 57C之拔出受限制之定位狀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構成對位機構之凸部70與縱槽73亦可凸部70設置於保持構件57,縱槽73設置於液體收納體28。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位機構未限定於包含凸部70與縱槽73之構成,亦可例如為外螺紋與內螺紋之組合或印刷之識別標記等。
‧於第2實施形態中,自液體供給單元27之框體15之前面之突出量亦可較排紙托盤20之突出量更大或更小。
‧於液體收納體28之一部分自框體15突出之第2實施形態中,液體注入口61亦可位於框體15之內部。另,於該情形時,較佳於液體注入口61之上方之位置形成有開口部32。該情形亦可增大墨水之可收納容量。
‧亦可不於液體收納體28設置流動限制部60a或上限部63a。再者,亦可於目視部63設置表示墨水量接近耗盡之下限部(未圖示)。又,亦可例如將表示一半量之刻度等設置於目視部63。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2只要可對媒體進行印刷者,則亦可為點陣式印表機或雷射印表機。又,印刷裝置12亦可為僅具備印刷功能之單獨構成,即未包含於複合機者。再者,印刷裝置12未限定於串列式印表機,亦可為行式印表機或頁式印表機。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2記述了使用4色墨水者,但亦可為僅使用1色墨水者,又可為使用2色或3色又或5色以上之墨水者。液體收納室59之數或液體供給管50等之數只要與使用之墨水之色數對應即可。
‧液體收納體28亦可對墨水各色獨立形成,又可複數色(亦可為全色)之液體收納體28一體形成而成為一體。
‧媒體未限定於用紙P,亦可為樹脂製之薄膜、金屬箔、金屬薄膜、樹脂與金屬之複合體薄膜(積層薄膜)、織物、不織布、陶瓷片 等。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2亦可為噴射或噴出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另,自液體噴射裝置呈微小量之液體噴出之液體之狀態,亦包含以粒狀、淚狀、絲狀拖尾者。又,此處所言之液體只要為可自液體噴射裝置噴射之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者即可,包含黏性高或低之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及液狀金屬(金屬熔液)般之流狀體者。又,不僅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亦包含將含有顏料或金屬粒子等之固狀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者等。作為液體之代表例,例舉如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墨水係包含一般之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熔融墨水等各種液體組合物者。
11‧‧‧複合機
12‧‧‧印刷裝置
13‧‧‧圖像讀取裝置
13a‧‧‧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
13b‧‧‧透明板
14‧‧‧自動供紙裝置
15‧‧‧框體
16‧‧‧下部框體
17‧‧‧上部框體
18‧‧‧操作面板部
27‧‧‧液體供給單元
28‧‧‧液體收納體
35‧‧‧纜線
36‧‧‧配線區域
50‧‧‧液體供給管
51‧‧‧固定構件
54‧‧‧信號線
56‧‧‧設置構件
57‧‧‧保持構件
57A‧‧‧保護構件
59‧‧‧液體收納室
60‧‧‧上壁部
61‧‧‧液體注入口
61a‧‧‧第1開口
61b‧‧‧第2開口
63‧‧‧目視部
63a‧‧‧上限部
67‧‧‧流路
68‧‧‧泵
71‧‧‧貫通孔
72‧‧‧密封構件
75‧‧‧殘量檢測部
78‧‧‧大氣連通部
79‧‧‧栓
80‧‧‧墨水瓶

Claims (19)

  1. 一種印刷裝置,其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行印刷;液體收納體,其具有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印刷部之上述液體之液體收納室及可對該液體收納室注入上述液體之液體注入口;框體,其係將上述液體收納體之一部分及上述印刷部收納於內部之框體,上述液體收納體具有自上述框體朝外部突出之突出部分;及保護構件,其係覆蓋上述突出部分者,且自上述框體朝與上述液體收納體之突出方向相同之方向突出。
  2.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液體注入口設置於上述突出部分。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保護構件係於與上述液體注入口對應之位置,具有使該液體注入口露出之開口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包含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且上述複數個液體收納體一體地形成。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整體形狀為長方體形狀;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係以下述之態樣中之任意安裝態樣安裝於上述框體: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前面突出、且其長邊方向沿著上述框體之縱深方向之前面安裝態樣;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側面突出、且上述長邊方向沿著與上述縱深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之側面安裝態樣;及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前面與上述側面相交之上述框體之角部突出、且上述長邊方向沿相對於上述縱深方向及上述左右方向之任一者皆為傾斜之方向 之傾斜安裝態樣。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進而包含:排出部,其載置自上述印刷部排出之上述媒體;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整體形狀為長方體形狀;上述液體收納體係以上述液體收納體自上述框體之前面突出、且其長邊方向沿著上述框體之縱深方向之前面安裝態樣而安裝於上述框體,自上述框體朝前方之上述液體收納體之突出量為自上述框體朝前方之上述排出部之突出量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包含:印刷部,其使用液體對媒體進行印刷;液體供給單元,其包含可收納供給至上述印刷部之上述液體之液體收納體;及框體,其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之至少一部分及上述印刷部收納於內部;且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具有可朝上述液體收納體內注入上述液體之液體注入口;上述框體具有可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保持在定位狀態之保持部。
  8. 如請求項7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保持部可將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保持在固定狀態。
  9. 如請求項7或8之印刷裝置,其包含於將上述液體收納體安裝於上述保持部時進行上述液體收納體與上述保持部之對位之對位機構。
  10. 如請求項9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對位機構包含:引導部,其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及上述保持部之一者以沿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對於上述保持部之安裝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及滑動部,其設 置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及上述保持部之另一者,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對於上述保持部之安裝時與上述引導部滑動。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包含排列配置於一方向之複數個上述收納體,上述對位機構係於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之排列方向上分別設置於上述液體供給單元之一端側與另一端側。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之下部具有設置上述媒體之媒體載置部,上述液體注入口位於較上述媒體載置部更前方。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之下部具有設置上述媒體之媒體載置部,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之前面位於較上述媒體載置部更前方。
  14.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之上部具有以讀取原稿之方式構成之讀取裝置,且上述液體注入口位於較上述讀取裝置之前面更前方。
  1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框體之上部具有以讀取原稿之方式構成之讀取裝置,且上述液體收納體之前面位於較上述讀取裝置之前面更前方。
  1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包含:液體供給管;及連接轉接器,其連接於上述液體收納體與上述液體供給管,且於內部形成上述液體之流路。
  17. 如請求項16之印刷裝置,其包含:液體供給單元,其包含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且上述液體供給單元包含上述連接轉接器;上述連接轉接器包含與複數個上述液體收納體分別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流路。
  1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包含覆蓋上述保護構件之開口之罩體。
  19. 如請求項18之印刷裝置,其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罩體之下部、可吸收並保持上述液體之液體吸收材料。
TW105109762A 2015-03-30 2016-03-28 印刷裝置 TWI675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0366A JP6547943B2 (ja) 2015-03-30 2015-03-30 印刷装置
JP2015-070366 2015-03-30
JP2015-070365 2015-03-30
JP2015-070364 2015-03-30
JP2015070364A JP6237683B2 (ja) 2015-03-30 2015-03-30 印刷装置
JP2015070365A JP6536125B2 (ja) 2015-03-30 2015-03-30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309A true TW201641309A (zh) 2016-12-01
TWI675758B TWI675758B (zh) 2019-11-01

Family

ID=57007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762A TWI675758B (zh) 2015-03-30 2016-03-28 印刷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5428B2 (zh)
EP (1) EP3278995B1 (zh)
CN (1) CN107405925B (zh)
PH (1) PH12017501425A1 (zh)
TW (1) TWI675758B (zh)
WO (1) WO20161589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122B (zh) * 2017-01-12 2019-01-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液滴噴射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7928B2 (ja) * 2017-03-27 2021-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6972618B2 (ja) * 2017-03-31 202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7062949B2 (ja) * 2017-12-27 2022-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259339B2 (ja) 2019-01-17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JP7419680B2 (ja) * 2019-06-28 2024-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72660A1 (en) * 1993-08-23 2000-05-23 Canon Kk Exchangeable ink cartridge
JPH0760977A (ja) * 1993-08-23 1995-03-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交換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911497A (ja) 1995-06-30 1997-01-14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01010073A (ja) 1999-06-30 2001-01-16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インキジェットプリンティング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インキ補充方法
JP2003334967A (ja) 2002-05-22 2003-11-25 Canon Inc 液体供給装置
JP2004249518A (ja) * 2003-02-19 2004-09-09 Mutoh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292510B2 (ja) 2004-02-20 2009-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415849B2 (ja) 2004-12-22 2010-0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7726773B2 (en) * 2004-12-22 2010-06-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recovery apparatus, relay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US8128210B2 (en) 2007-07-20 2012-03-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filling method of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9045916A (ja) 2007-07-20 2009-03-05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流体充填方法
JP2013059892A (ja) * 2011-09-13 2013-04-0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71313B2 (ja)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51098A (ja) 2012-01-25 2013-08-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カバー
JP5983924B2 (ja) * 2012-08-10 2016-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BR112015002857A2 (pt) 2012-08-10 2018-07-24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de líquido, aparelho para consumo de líquido, sistema de fornecimento de líquido e unidade de recipiente de líquido.
JP6155598B2 (ja) 2012-08-10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036018B2 (ja) * 2012-08-31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62368B2 (ja) * 2012-09-18 2016-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83186B2 (ja) *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421781B2 (en)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722891B (zh) * 2012-10-15 2015-11-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6083187B2 (ja) *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70090B2 (ja) 2012-11-12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40198165A1 (en) * 2013-01-16 2014-07-17 Venkatesh Mysore Nagaraja Rao Duplexing unit with low friction media guide
WO2014112344A1 (ja) 2013-01-18 2014-07-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タンク
JP6102596B2 (ja) 2013-07-19 2017-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タンク
US9481180B2 (en) 2013-03-01 2016-1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TWI599492B (zh) 2013-03-01 2017-09-21 Seiko Epson Corp Ink tank unit, ink jet printer, ink tank
TW201733819A (zh) 2013-03-01 2017-10-01 Seiko Epson Corp 液體收容容器
JP6379482B2 (ja) 2013-12-19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347142B2 (ja) * 2014-04-24 2018-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吐出試験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460304B2 (ja) 2014-06-12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複合機
JP6409508B2 (ja) 2014-10-31 2018-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122B (zh) * 2017-01-12 2019-01-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液滴噴射裝置
US10538095B2 (en) 2017-01-12 2020-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8913A1 (ja) 2016-10-06
EP3278995A1 (en) 2018-02-07
CN107405925B (zh) 2019-02-15
US20180244054A1 (en) 2018-08-30
EP3278995A4 (en) 2018-11-14
CN107405925A (zh) 2017-11-28
US10315428B2 (en) 2019-06-11
PH12017501425A1 (en) 2018-01-15
TWI675758B (zh) 2019-11-01
EP3278995B1 (en)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41309A (zh) 印刷裝置
TW201641311A (zh) 印刷裝置
TWI597186B (zh)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TW201641310A (zh) 液體供給裝置及印刷裝置
TWI616353B (zh) Container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system
JP6696127B2 (ja) 印刷装置
TWI695784B (zh) 墨水補給容器
US9868290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jet system
JP6547943B2 (ja) 印刷装置
JP6015817B1 (ja) 印刷装置
CN106560322B (zh) 液体喷射系统、通气单元、液体供给装置
JP6237683B2 (ja) 印刷装置
JP6536125B2 (ja) 印刷装置
JP2023144119A (ja) システム
JP2016132166A (ja) 液体消費装置
KR20240046059A (ko) 액체 저장 용기 및 액체 토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