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3501B -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 Google Patents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3501B
CN107073501B CN201580058228.9A CN201580058228A CN107073501B CN 107073501 B CN107073501 B CN 107073501B CN 201580058228 A CN201580058228 A CN 201580058228A CN 107073501 B CN107073501 B CN 107073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ube
trigger
liqui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82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3501A (zh
Inventor
角田义幸
当麻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236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977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4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08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91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60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93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60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04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823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3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3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09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 B05B11/1011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without substantial movement of the nozz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62Outlet valves actua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fluid to be sprayed
    • B05B11/0064Lift valves
    • B05B11/0067Lift valves having a valve seat located downstream the valve element (take preced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38Pressure accumulation pumps, i.e. pumps comprising a pressure accumulation chamber
    • B05B11/104Pressure accumulation pumps, i.e. pumps comprising a pressure accumulation chamber the outlet valve being opened by pressure after a defined accumulation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2Actuation means
    • B05B11/1056Actuation means comprising rotatable or articulated levers
    • B05B11/1057Triggers, i.e. actuation means consisting of a single lever having one end rotating or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or a hinge fixedly attached to the container, and another end directly actuat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9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 B05B11/106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in a retracted position, e.g. in an end-of-dispensing-strok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30Dip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3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influence the nature of flow of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to produce swirl
    • B05B1/3405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influence the nature of flow of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to produce swirl to produce swirl
    • B05B1/341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influence the nature of flow of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to produce swirl to produce swirl before discharg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in a swirl chamber upstream the spray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27Means for neutralis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sprayer ;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e sprayer actuation means
    • B05B11/0032Manually actuated means located downstream the discharge nozzle for closing or covering it, e.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62Outlet valves actua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fluid to be sprayed
    • B05B11/0064Lift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16Piston pumps the outlet valve having a valve seat located downstream a movable valve element controlled by a pressure actuated controll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66Pump inlet valves
    • B05B11/1067Pump inlet valves actuated by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73Springs
    • B05B11/1077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r material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具备喷射器主体(2)和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部件(3)。喷射器主体具有:将液体向上吸的竖向供给筒部(10);与竖向供给筒部的内部连通的出射筒部(11);以及扳机机构(50),其具备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配设的扳机部(51),利用扳机部向后方的移动,使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内导入到出射筒部内,并且使该液体从出射筒部内出射。喷嘴部件具备:内部通过供给孔(95a)与出射筒部内连通的气缸(90);以及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容纳在气缸内的柱塞(91),并且该喷嘴部件还形成有将气缸内与喷出孔连通的连通孔(104)。

Description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223600号、2015年3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074394号、2015年4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091659号、2015年4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093160号和2015年5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110463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操作在喷嘴的下方延伸的扳机部,从而将液体从容器体向上吸并从喷嘴喷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在与容器体连通的竖向供给筒部的上部设有向前方延伸的出射筒部。在出射筒部的前端侧附设有喷嘴。在出射筒部的下方配置有通过扳机部的操作而动作的气缸。通过进行扳机部的操作,能够将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向上吸到气缸内,并且能够使该液体从出射筒部经由喷嘴向前方喷射(喷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81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仅在扳动扳机部时喷射液体。因此,例如,如在针对宽广的面积喷出液体时,有时需要多次重复扳动扳机部的操作,变得麻烦。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具备:安装于容纳有液体的容器体的喷射器主体;以及配置于喷射器主体的前方侧,形成有朝向前方喷射液体的喷出孔的喷嘴部件。喷射器主体具备:竖向供给筒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将容器体内的液体吸上来;出射筒部,其从竖向供给筒部朝向前方延伸,内侧与竖向供给筒部的内部连通;以及扳机机构,其具有扳机部,所述扳机部从出射筒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配置,通过扳机部向后方的移动,从而使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内导入到出射筒部内,并且使该液体从出射筒部内朝向喷出孔侧出射。另外,喷嘴部件具备:气缸,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内部通过供给孔而与出射筒部内连通;以及柱塞,其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容纳在气缸内,并且所述喷嘴部件形成有将气缸内与喷出孔连通的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如果在将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安装于容纳有液体的容器体的状态下向后方扳动扳机部,则通过竖向供给筒部内而吸上来的容器体内的液体导入到出射筒部内,因此能够使出射筒部内的液体从出射筒部内出射,通过供给孔导入到气缸内。由此,能够使气缸内的柱塞抵抗向前方的施力而向后方移动。另外,此时,能够使来自出射筒部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导向喷出孔,使液体从喷出孔向外部喷射。
这样,在每次进行扳动扳机部的操作时,能够使液体从喷出孔喷射,并且能够使柱塞向后方移动而在气缸内贮存(填充)液体。
如果停止扳动扳机部的操作,则向出射筒部内的液体供给停止,但是柱塞由于向前方被施力而开始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填充到气缸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从喷出孔持续喷射。因此,不仅在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的操作时能够喷射液体,在不操作扳机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射液体,并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应予说明,在柱塞前进时,如果不再次扳动扳机部,则柱塞前进到最大前进位置,但在这之前也可以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的操作。此时,柱塞以大致固定的幅度反复后退和前进,整体上缓慢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在气缸内缓慢贮存液体。
在本发明的第二形态中,在上述第一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连通孔形成于气缸的前壁部,柱塞以能够开放连通孔的方式闭塞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通过在气缸分别形成与喷出孔连通的连通孔和与出射筒部内连通的供给孔,进一步使柱塞直接闭塞连通孔,所以能够在设计上制约少且容易地减小从出射筒部到气缸的路径的空间容积(路径所占的内部容积)。因此,在操作扳机部时,能够使液体从出射筒部内立即导入到气缸内。因此,使气缸内的压力迅速上升,使柱塞容易立即向后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起动加注次数,并且能够迅速喷射液体,因此使用便利,操作性优异。
此外,由于柱塞直接闭塞连通孔,所以只要气缸的内压不超过预定值,液体就不会被喷射。因此,即使不另行设置高压阀等也能够以适当的压力(喷射压)喷射液体,并且容易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通过使被前方施力的柱塞向后方移动而能够蓄压,因此在喷射液体时能够使液体以进一步施加了压力的状态喷射。
此外,在不使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喷出孔漏液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三形态中,在上述第一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连通孔朝向出射筒部的前端开口进行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由于连通孔朝向出射筒部的前端开口进行开口,所以在向后方扳动了扳机部时,能够使来自出射筒部内的液体的一部分不通过供给孔和气缸内而通过连通孔直接到达喷出孔,在液体蓄积于气缸内之前就能够稳定地喷射液体。
在本发明的第四形态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气缸配置于出射筒部的上方,且与出射筒部平行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态,与以气缸在前后方向与出射筒部相连的方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在前后方向的总长而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确保活塞的长的行程而实现长时间的连续喷射。
在本发明的第五形态中,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在柱塞形成有被卡止部,在喷嘴部件具备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以相对于气缸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配设。另外,动作部件具备:卡止部,其构成为,在柱塞向后方移动之前,卡止部比柱塞的被卡止部更靠后方且与被卡止部分离地配置,在柱塞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卡止部卡止到从前方移动过来的被卡止部;以及限制部,其构成为在动作部件相对于气缸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接近或者抵接于扳机部而限制扳机部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态,如果通过连续反复地进行扳动扳机部的操作而使柱塞向后方大幅度移动,则柱塞的被卡止部卡止到动作部件的卡止部。因此,如果通过扳机部的进一步操作而使柱塞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则动作部件也随之而相对于气缸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动作部件的限制部接近或者抵接于扳机部,能够限制扳机部的移动。
因此,能够机械性地防止柱塞向后方过度移动,能够防止在气缸内填充允许量以上的液体。由此,能够防止气缸内的压力过度上升,能够防止破损等不良情况。因此,使用便利,能够安心地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在本发明的第六形态中,上述第一至第五形态中的任一个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还具备回收通路,所述回收通路与容器体内连通。另外,回收通路在气缸中的在气缸的前壁部的后方且与气缸的前壁部分离的部分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态,由于回收通路在气缸内开口,所以如果使柱塞后退到在气缸中比回收通路开口的部分更靠后侧的位置,则在气缸内蓄积液体的空间通过回收通路与容器体内连通。此时,即便使出射筒部内的液体进一步导入到气缸内,也能够使该液体通过回收通路返回到容器体内。由此,能够防止气缸内的压力过度上升,能够防止产生破损等不良情况。因此,使用便利,能够安心地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在本发明的第七形态中,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形态中的任一个形态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喷射器主体具备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于出射筒部的前端部。喷嘴部件具备:第二安装部,其安装于第一安装部;喷嘴体,其形成有喷出孔;第四安装部,其构成为通过安装于喷嘴体所具备的第三安装部,从而将喷嘴体与气缸连结。另外,喷嘴体的第三安装部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的第一安装部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态,由于喷嘴体的第三安装部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的第一安装部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变更设计的情况下保留使用喷嘴部件不具有气缸、柱塞、第二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而仅具有喷嘴体,且喷嘴体的第三安装部安装于喷射器主体的第一安装部而成的现有的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即,通过将具备气缸、柱塞、第二安装部、第四安装部和喷嘴体的本发明的喷嘴部件安装于这样的现有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从而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仅在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的操作时能够喷射液体,在不操作扳机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射液体,并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2是从前方看图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正视图。
图3是从后方看图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中向后方侧扳动扳机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局部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进一步将扳机部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后方侧扳动,使动作部件向后方进行了移动的状态的侧视图(局部纵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
图7是从前方看图6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正视图。
图8是从后方看图6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从后方看图1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后视图。
图14是从上方看图11所示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喷射器主体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符号说明
1、1A、150、150A、250、350: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2:喷射器主体
3:喷嘴部件
4:喷出孔
10:竖向供给筒部
11:出射筒部
23:第二筒部(第一安装部)
50:扳机机构
51:扳机部
90:辅助气缸(气缸)
91、191:柱塞
95:前壁部
95a、129、187、198:供给孔
104、190、237:连通孔
110b:被卡止部
130、430:动作部件
133、433:限制部
137:环状壁(卡止部)
152、220:喷嘴体
213:回收通路
221:外嵌筒部(第三安装部)
231:第三筒部(第二安装部)
235:安装筒部(第四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具备喷射器主体2和喷嘴部件3。喷射器主体2安装于容纳液体的容器体A,且具有将液体向上吸的竖向供给筒部10;喷嘴部件3形成有喷出孔4,且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
应予说明,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的各构成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指使用了合成树脂的成型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竖向供给筒部10的中心轴线设为轴线O1,将沿着该轴线O1的方向(轴线O1方向)上的容器体A侧称为下侧,将其相反侧称为上侧。另外,将与轴线O1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轴线O1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喷射器主体2具备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和出射筒部11,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沿上下方向延伸,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内侧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所述喷射器主体2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
应予说明,将前后方向上的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延伸的方向称为前侧或者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侧或者后方。
竖向供给筒部10具备有顶筒状的外筒12和嵌合到外筒12内的内筒13。
外筒12具备:大径部12a;配置于大径部12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2a小的小径部12b;以及将大径部12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2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2c,所述外筒12形成为从下方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应予说明,小径部12b的上端开口部被顶壁部12d闭塞。
内筒13具备:大径部13a;配置于大径部13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3a小的小径部13b;以及将大径部13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3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3c,所述内筒13形成为从下方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
管15配置于容器体A内,且下端开口位于容器体A的未图示的底部,该管15的上部嵌合在内筒13的小径部13b内。内筒13的凸缘部13c以在与外筒12的凸缘部12c之间确保间隙S1的状态位于与外筒12的凸缘部12c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在内筒13的大径部13a中,在从外筒12的大径部12a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沿部13d。凸沿部13d配设在安装(例如螺合)于容器体A的口部A1的安装帽14的上端部内,以围绕凸沿部13d的中心轴能够与安装帽14相对旋转地卡止到安装帽14的上端部。凸沿部13d在上下方向被安装帽14与容器体A的口部A1中的上端开口缘夹持。应予说明,在凸沿部13d与口部A1之间可以配置用于防止漏液的垫片。
应予说明,由外筒12和内筒13构成的竖向供给筒部10的轴线O1相对于容器体A的容器轴(圆筒状的安装帽14的中心轴)向后方侧偏心。
出射筒部11的后端部连接到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上端部的前侧。出射筒部11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外筒12的外侧喷出孔16和形成于内筒13的内侧喷出孔17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
在内筒13的上端部侧的内侧配置有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的排出阀30。
排出阀30具备基部31、阀体33和中空弹性部34。基部31嵌合于内筒13内,且抵接到外筒12的顶壁部12d的下表面;阀体33配置于基部31的下方,从上方抵接到阀座32,阀座32呈台阶状地形成于内筒13的内周面;中空弹性部34沿上下方向连结基部31和阀体33。
阀体33被中空弹性部34从上方向下方按压(施力),与阀座32紧密接触。由此,阀体33阻断内筒13内的比阀座32更靠上方的空间与比阀座32更靠下方的空间的连通。
应予说明,阀体33通过抵抗中空弹性部34的偏置力而上升并与阀座32分离,从而使内筒13内的比阀座32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空间与比阀座32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空间连通。
在内筒13的内周面中的比阀座32更靠下方的位置且比管1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锥形筒部35。
该锥形筒部35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在锥形筒部35的内侧配置有以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锥形筒部35的内周面的球状的吸入阀36。吸入阀36在内筒13内,将比锥形筒部35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空间与比锥形筒部35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空间连通和阻断。
在外筒12中,在比出射筒部11更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气缸用筒部40。
气缸用筒部40朝向前方开口,并且局部地与外筒12中的凸缘部12c一体地形成。
喷射器主体2还具备:从出射筒部11向下方延伸,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摆动(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扳机部51;与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联动地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活塞52;随着主活塞52的移动而对内部进行加压和减压的主气缸53;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的弹性板部54;以及从上方、后方和左右方向覆盖竖向供给筒部10、出射筒部11和后述的辅助气缸90的整体的罩体55。
另外,上述的排出阀30、吸入阀36、扳机部51、主活塞52、主气缸53和弹性板部54构成扳机机构50,该扳机机构50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移动)使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10内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并且从出射筒部11内向喷出孔4侧出射。
即,扳机机构50具备:与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地联动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活塞52;随着主活塞52的移动而对内部进行加压或减压,且内部与竖向供给筒部10连通的主气缸53;配设于竖向供给筒部10内,在将出射筒部11内与主气缸53内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的排出阀30;以及配设于竖向供给筒部10内,在将容器体A内与主气缸53内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的吸入阀36。
主气缸53具备:朝向前方开口的外筒部60;闭塞外筒部60的后方开口部的后壁部61;以及从后壁部61的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前端被闭塞的活塞引导件62。
活塞引导件62的内侧向后方开口,在该开口内嵌合有从气缸用筒部40的后壁(外筒12的小径部12b)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嵌合突起部41。因此,后壁部61形成为环板状。
外筒部60嵌合于气缸用筒部40的内侧。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与外筒部60的外周面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与外筒部60的外周面之间的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确保环状的间隙S2。
在外筒部60形成有使外筒部60的内侧与上述间隙S2连通的第一通气孔63。第二通气孔64形成于外筒12的凸缘部12c,该第二通气孔64使在外筒12的凸缘部12c与内筒13的凸缘部13c之间界定出的间隙S1与上述间隙S2连通。此外,在内筒13的凸缘部13c形成有第三通气孔65,该第三通气孔65使上述间隙S1、内筒13的大径部13a的内侧和安装帽14的内侧连通。
在主气缸53的后壁部61,在位于活塞引导件62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66。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后壁部61中的第一通孔66的开口周边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筒部,该筒部嵌合在形成于外筒12的小径部12b的通孔内。第一通孔66通过形成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小径部13b)的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0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
由此,主气缸53的内侧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0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因此,排出阀30在将出射筒部11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吸入阀36在将容器体A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
主活塞52具备:与扳机部51连结的圆柱状的连结部70;以及位于比连结部70更靠后方的位置,直径比连结部70大的活塞筒71,该主活塞52形成为整体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向后方开口,前端被闭塞的筒状)。
应予说明,主气缸53和主活塞52配置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共用的轴线上。
活塞筒71具备:向后方开口,且在内部插入有活塞引导件62的活塞主体部72;以及从活塞主体部72的后端部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且紧密地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筒部73。
活塞主体部72以内径比活塞引导件62的外径大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活塞主体部72的内周面与活塞引导件62的外周面之间隔开些许间隙。
滑动筒部73形成为随着在前后方向上的从滑动筒部73的中央部向前方和后方而逐渐扩径的鼓状,分别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唇部73a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换言之,滑动筒部73成为连结随着从前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和随着从后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而成的形状。
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经由后述的连结轴86与扳机部51连结。由此,主活塞52与扳机部51一起通过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被始终向前方施力,并且随着扳机部51向后方的移动而向后方移动,被压入到主气缸53内。
另外,在扳机部51处于最前方摆动位置(扳机部51的可摆动区域中的前端的位置)时,主活塞52的滑动筒部73闭塞第一通气孔63。另外,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而使主活塞52向后方移动了预定量时,滑动筒部73使第一通气孔63开放。由此,容器体A的内部通过第三通气孔65、第二通气孔64和第一通气孔63与外部连通。
扳机部51具备: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具有以朝向后方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前表面的主板部件80;以及从主板部件80的左右的侧边缘部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侧板部件81。
在一对侧板部件81的上端部形成有一对连结板82,该一对连结板82向上方伸出到出射筒部11的侧方,从左右方向夹持出射筒部11。在一对连结板82,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地设有旋转轴部83。这些旋转轴部83被设置于覆盖出射筒部11上方的上板部件84的轴承部可转动地支撑。
由此,扳机部51能够以旋转轴部83为中心沿前后方向摆动。
在扳机部5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主板部件80的开口部51a,并且以从开口部51a的周边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连结筒85。
在连结筒85的内周面中的位于后方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连结筒85的内侧沿着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连结轴86。这些连结轴86插入到形成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的连结孔内。由此,扳机部51与主活塞52相互连结。
应予说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相对于连结轴86能够围绕该轴线转动,且在上下方向能够以预定量相对移动地连结。即,主活塞52的连结孔在上下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连结轴86的直径大。由此,随着扳机部51向前后方向的摆动,主活塞52能够前后移动。
在出射筒部11的上表面安装有与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外筒12的顶壁部12d连结的水平板状的上述上板部件84。
在上板部件84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地形成有上述弹性板部54,该弹性板部54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向前方凸起的圆弧状,且延伸到出射筒部11的下方。各弹性板部54具备一对板簧,该一对板簧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相互同心的圆弧状,且在前后方向并列。
将一对板簧中的位于前侧的板簧作为主板簧54a,将位于后侧的板簧作为副板簧54b。
这些主板簧54a和副板簧54b的下端部经由圆弧状的折返部54c连接为一体。在折返部54c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片54d,该卡止片54d从上方插入到扳机部51中的形成于侧板部件81的口袋部81a而卡合。
由此,弹性板部54经由卡止片54d和口袋部81a对扳机部51始终向前方施力。另外,扳机部51构成为在被弹性板部54向前方施力了的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
扳机部51的主板部件80的上端部通过由弹性板部54进行的施力而从后方抵接到后述的连接壁123的下端部。由此,扳机部51被定位于最前方摆动位置。
应予说明,如果从最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弹性板部54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折返部54c由于通过了卡止片54d的按压力而向后方移动。此时,在弹性板部54中,与主板簧54a相比,副板簧54b发生较大弹性变形。
应予说明,在向后方扳动了扳机部51的情况下,卡止片54d从口袋部81a向上方略微拔出,但是在直到扳机部51到达最后方摆动位置(扳机部51的可摆动区域中的后端的位置)为止,维持与口袋部81a的卡合状态。
喷嘴部件3主要配置于比喷射器主体2更靠前方且上方侧的位置。喷嘴部件3具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辅助气缸90(气缸);容纳在辅助气缸90内的柱塞91;安装于出射筒部11的安装筒92;以及相对于辅助气缸90能够向后方移动地配设的动作部件130。
辅助气缸90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上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辅助气缸90以与出射筒部11平行的方式配置。
辅助气缸90具备:前壁部95;以及从前壁部95向后方延伸的气缸筒96,该辅助气缸90形成为在后方开口的筒状。前壁部95从气缸筒96朝向下方突出,在从前方侧看喷嘴部件3的正面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更长。
如图1所示,气缸筒96配置在喷射器主体2中的上板部件84上,比竖向供给筒部10向后方突出。在气缸筒96的后端部安装有帽97。
帽97具备:嵌合于气缸筒96的内侧的帽内筒97a;外嵌于气缸筒96的帽外筒97b;以及从帽内筒97a向其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导向环97c。帽内筒97a的后端部和帽外筒97b的后端部通过在其周向隔开间隙地配置的3个连结部相互连结(参照图3)。通过使形成于气缸筒96的后端部的爪部卡合于与上述间隙对置的帽外筒97b的后端,从而将帽97安装于气缸筒96。
在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朝向前方突出地设有圆柱状的喷嘴轴部100,并且朝向前方突出地设有从外侧包围该喷嘴轴部100的绕筒101。这些喷嘴轴部100和绕筒101与气缸筒96的中心轴线O2配置于同轴上。应予说明,绕筒101比喷嘴轴部100向前方略微突出。
在喷嘴轴部100与绕筒10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流通路102。
另外,在喷嘴轴部100安装有喷嘴帽103,喷嘴帽103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4,流通路102与喷出孔4连通。在前壁部95形成有与流通路102连通的连通孔104。连通孔104设置于与喷嘴轴部100的中心部(其径向上的中心部)相当的位置,从此处向上方扩张而与流通路102连通。
由此,辅助气缸90的内部通过连通孔104和流通路102与喷出孔4连通。即,连通孔104通过流通路102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喷出孔4连通。
此外,在气缸筒96的前端部形成有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后述的微小流路126连通的供给孔95a。供给孔95a形成在气缸筒96的前端部中的下侧部分,沿上下方向贯通该部分。
柱塞91具备:连杆110;和嵌合到连杆110的前端部的辅助活塞111,该柱塞91以在向前方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收纳在辅助气缸90内。
连杆110形成为后方开口的筒状(后方开口前端被闭塞的筒状),在外周面形成有向气缸筒96的内周面突出的扩径引导部110a。连杆110的后端开口缘作为被卡止部110b发挥功能,被卡止部110b从前方卡止到后述的动作部件130的插入部131的环状壁(卡止部)137。即,在柱塞91形成有被卡止部110b。
辅助活塞111形成为随着从前后方向上的辅助活塞111的中央部向前方和后方逐渐扩径的鼓状,其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成为与气缸筒96的内周面紧密地滑动接触的唇部111a。换言之,辅助活塞111成为连结随着从前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与随着从后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而成的形状。
在柱塞91与帽97之间,例如金属制的螺旋弹簧11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以在前后方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应予说明,在图1(和图4)所示的状态的螺旋弹簧112中,在前后方向,在相邻的弹簧线之间形成有间隙。
螺旋弹簧112以围绕连杆110的方式配置,后端部从前方抵接到帽97的帽内筒97a,前端部从后方抵接到扩径引导部110a。由此,螺旋弹簧112在辅助气缸90内始终对柱塞91向前方施力。
在辅助活塞111形成有凸部113,该凸部113向前方突出,进入到形成于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的连通孔104内,直接闭塞连通孔104。
由此,柱塞91以能够开放连通孔104的方式闭塞该连通孔104。特别是,凸部113通过来自螺旋弹簧112的偏置力,以将连通孔104以密封的状态闭塞。
应予说明,将凸部113闭塞连通孔104时的柱塞91的位置作为最大前进位置。因此,在柱塞91配置于最大前进位置的情况下,在辅助气缸90内几乎不容纳液体,并且辅助气缸90内与连通孔104的连通被阻断。
与此相对地,将由于柱塞91向后方移动,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从前方抵接到后述的动作部件130的环状壁137时的柱塞91的位置作为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此外,将柱塞91超越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动作部件130相对于辅助气缸90向后方移动时的柱塞91的位置作为最大后退位置。
因此,在柱塞91到达最大后退位置的情况下,在辅助气缸90内容纳有最大量的液体。
应予说明,柱塞91的上述最大前进位置相当于辅助气缸90内的柱塞91的前后移动范围内的前端的位置(与前壁部95抵接的位置)。即,柱塞91在位于前后移动范围内的前端时闭塞连通孔104,通过使柱塞91从上述前端(即前壁部95)向后方移动而将连通孔104开放。另外,柱塞91以在通过螺旋弹簧112向前方施力的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构成。柱塞91的上述最大后退位置相当于被卡止部110b卡止到后述的动作部件130的环状壁137,且动作部件130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后端时的柱塞91的位置。
在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向前方突出地设有从其径向的外侧包围绕筒101的外廓筒321。
此外,在前壁部95,经由从前壁部95朝向后方延伸的中间筒122而一体地形成有安装筒92。安装筒92从前方嵌合到出射筒部11。即,出射筒部11插入到安装筒92内。由此,喷嘴部件3通过安装筒92组合于喷射器主体2。
中间筒122配置于辅助气缸90的下方,并且一体地形成于气缸筒96的下表面。中间筒122的内部与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中间筒122的内径比出射筒部11的内径小。由此,抑制中间筒122内的空间容积变大。
在中间筒122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并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中间筒122的内部连通的纵向孔,该纵向孔的上端开口成为上述的供给孔95a。该纵向孔向下方开口。栓体125遍及纵向孔内在上下方向的几乎整个长度而从下方被插入。栓体125在将纵向孔中的供给孔95a开放,且至少液密地闭塞下端开口的状态下,在与纵向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将中间筒122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微小流路126。通过该栓体125,使纵向孔的空间容积进一步减小。
如上所述,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的内部通过中间筒122的内部、微小流路126和供给孔95a而连通。另外,由于从出射筒部11到供给孔95a的路径是直径小的中间筒122的内部和微小流路126,所以能够抑制这些路径的空间容积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筒122与安装筒9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插入部201,该插入部201向后方延伸,遍及出射筒部11内在前后方向的几乎整个长度而被插入。插入部201以在出射筒部11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部分确保微小的间隙S3的方式插入到出射筒部11内。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出射筒部11内的空间容积。
另外,在中间筒122与安装筒92的连接部分,朝向下方突出地设有连接壁123。通过连接壁123的下端部从前方抵接到扳机部51的主板部件80的上端部,从而将扳机部51定位到最前方摆动位置。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喷出孔4通过中间筒122的内部、微小流路126、供给孔95a、辅助气缸90的内部、连通孔104和流通路102而连通。因此,连通孔104如上所述,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喷出孔4连通,在此基础上,也使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喷出孔4连通。
如图1~图3所示,动作部件130具备:从后方插入到辅助气缸90内的插入部131;与插入部131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辅助气缸90的外部向前方延伸的连接部132;以及与连接部132一体地形成,并且配置位置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限制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的限制部133。
即,动作部件130具备:从后方插入到辅助气缸90内,形成有后述的环状壁137(卡止部)的插入部131;与插入部131连接,并且在辅助气缸90的外部朝向前方延伸的连接部132;以及与连接部132连接,并且配置为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以从前方接近或者抵接于扳机部51的方式构成的限制部133。
插入部131通过帽97中的导向环97c的内侧从后方插入到气缸筒96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该插入部131形成为具备圆筒状的第一插入部135和圆筒状的第二插入部136的两级筒状。圆筒状的第一插入部135配置于导向环97c的内侧,被导向环97c引导而能够向后方移动;圆筒状的第二插入部136从第一插入部135进一步向前方延伸,从第一插入部135缩径而成。第二插入部的前端部被闭塞。
在第一插入部135与第二插入部136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具有朝向前方的环状壁137的台阶部。环状壁137被配置为比柱塞91的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更靠后方。即,环状壁137被配置为比最大前进位置的柱塞91(向后方移动之前的柱塞91)的被卡止部110b更靠后方且与被卡止部110b分离,并且配置于前后移动的柱塞91的被卡止部110b的移动路径内。因此,环状壁137设置于向后方进行了移动的柱塞91的与被卡止部110b抵接的位置。第二插入部136从后方插入到柱塞91的连杆110内。由此,柱塞91在被第二插入部136引导的同时,能够在辅助气缸90内向后方移动。
应予说明,在柱塞91从最大前进位置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时,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从前方卡止到环状壁137。即,在柱塞91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环状壁137卡止到从环状壁137的前方移动过来的被卡止部110b。
连接部132具备:连接柱140,其配置于帽内筒97a的后方,与第一插入部135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第一连接片141,其在从连接柱140向下方延伸之后再弯曲而向前方延伸,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第二连接片142,其从第一连接片141起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第三连接片143,其在供给筒部10的外侧的区域中,从第二连接片142起向前方延伸。第一连接片141从与连接柱140的中心向左右方向的一方偏离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参照图3)。
连接部132将插入部131与限制部133连结,随着插入部131向后方移动而使限制部133向后方移动,且具备能够通过限制部133限制扳机部51向前方移动(弹性板部54的恢复力)程度的刚性。
连接柱140从后方抵接到帽内筒97a的后端开口缘,限定插入部131向气缸筒96内的朝向前方的插入量。在连接柱140抵接到帽内筒97a的后端时,动作部件130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前端。
限制部133与第三连接片143一体地形成,配置为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具体而言,限制部133具有:前壁133a,其配置于中间筒122的下方,形成了与前壁部95的沿着左右方向的横向宽度相同的横向宽度;下壁133b,其从前壁133a的下端部朝向后方延伸,位于连接壁123的下方;以及侧壁133c,其从前壁133a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与下壁133b一体地连接。
因此,限制部133的内部是被前壁133a、下壁133b和一对侧壁133c包围的中空结构,能够收纳连接壁123。在下壁133b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起片133d。该突起片133d以从前方接近或者抵接到扳机部51的上端部的状态配置。即,连接柱140抵接到帽内筒97a的后端时的突起片133d以从前方接近或者抵接于被连接壁123限定的位于最前方摆动位置的扳机部51的上端部的状态被配置。
应予说明,如图2所示,前壁133a的上边缘形成为向下方凹的曲线状,并且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的下边缘形成为向下方突出的曲线状,前壁133a的上边缘与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的下边缘相互接近。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作用)
接下来,对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多次操作扳动扳机部51,从而成为在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的各部内填充有液体,并能够将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10向上吸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果抵抗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主活塞52随着扳机部51向后方移动而后退,因此能够将主气缸53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导入到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据此,导入到内筒13的液体下压吸入阀36而使其闭阀,并且推升排出阀30而使其开阀,因此能够使液体通过内侧喷出孔17和外侧喷出孔16而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
由此,由于使出射筒部11的内压上升,所以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导入到中间筒122的内部,再通过微小流路126和供给孔95a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并且,如图4所示,利用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的压力,能够使柱塞91抵抗螺旋弹簧112的偏置力而从最大前进位置向后方移动,能够使凸部113与连通孔104分离而将连通孔104开放。
因此,能够使液体通过连通孔104和流通路102并引导至喷出孔4,使液体从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与此同时,能够使柱塞91向后方移动。
这样,在每次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使液体从喷出孔4喷射,并且能够使柱塞91向后方移动,在辅助气缸90内贮存(填充)液体。
然后,如果停止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而释放该扳机部51,则由于弹性板部54的弹性恢复力,扳机部51被向前方施力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前方摆动位置),所以主活塞52随之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在主气缸53内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能够将容器体A内的液体通过管15向上吸到竖向供给筒部10。
这样,新吸上来的液体推升吸入阀36而使其开阀,被导入到主气缸53内。由此,能够为下一次喷射做准备。应予说明,排出阀30关闭。
此时,虽然从出射筒部11向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的供给停止,但是通过螺旋弹簧112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柱塞91朝向最大前进位置而开始向前方移动。由此,使存留在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104和流通路102并引导至喷出孔4,使液体通过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
这样,不仅在进行了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喷射液体(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在不操作扳机部51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射液体(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并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特别是,由于在辅助气缸90分别形成与喷出孔4连通的连通孔104和与出射筒部11内连通的供给孔95a,并且使柱塞91直接闭塞连通孔104,所以能够在设计上制约少且容易地减小从出射筒部11到辅助气缸90的路径的空间容积(路径所占的内部容积)。因此,在操作扳机部51时,能够立即将液体从出射筒部11内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使辅助气缸90内的压力迅速上升,使柱塞91容易立即向后方移动。因此,能够限制起动加注(priming)次数,并且能够迅速喷射液体。因此,使用便利,操作性优异。
此外,由于柱塞91直接闭塞连通孔104,所以只要辅助气缸90的内压不超过预定值(与螺旋弹簧112的恢复力相当的值),就不会喷射液体。因此,在不另行设置高压阀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适当的压力(喷射压)喷射液体,并且容易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通过使利用螺旋弹簧112被向前方施力的柱塞91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蓄压,因此在喷射液体时,能够以进一步对液体施加压力的状态喷射。
另外,在不使用时,由于柱塞91直接闭塞连通孔104,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喷出孔4发生漏液。
应予说明,在柱塞91前进时,只要不再次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柱塞91就能够移动到最大前进位置,但在这之前可以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
此时,柱塞91虽然反复进行后退和前进,但是整体上缓慢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缓慢地将液体贮存到辅助气缸90内。
并且,通过将柱塞91例如移动到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从而在柱塞91从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移动到最大前进位置为止的长时间内能够连续喷射液体。
然而,如果通过例如连续地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而使柱塞91移动到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则如图5所示,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从前方卡止到动作部件130的插入部131的环状壁137。因此,如果通过进一步操作扳机部51而使柱塞9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则整个动作部件130随之相对于辅助气缸90向后方移动。即,如果在环状壁137卡止到被卡止部110b的状态下使柱塞9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则插入部131与柱塞91一起向后方移动,经由连接部132与插入部131连结的限制部133也向后方移动。
由此,能够使配置为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的限制部133的突起片133d从前方抵接或者接近于向后方摆动的扳机部51,能够使扳机部51无法返回前方。即,通过使向后方进行了移动的限制部133(突起片133d)进入到扳机部51的可摆动范围内,与从最后方摆动位置朝向前方移动的扳机部抵接,从而限制扳机部5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应予说明,由于在辅助气缸90内填充有液体,所以在液体从喷出孔4喷射而使辅助气缸90内的液量减少为止,因弹性板部54的恢复力而引起扳机部51将限制部133推向前方的情况得以防止。因此,在该状态下无法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能够防止液体进一步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应予说明,在限制部133的突起片133d抵接或者接近位于最后方摆动位置的扳机部51时,动作部件130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后端。
因此,使柱塞91停留在最大后退位置,能够机械性地防止其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能够防止允许量以上的液体被填充到辅助气缸90内。由此,能够防止辅助气缸90内的压力过度上升,能够防止产生破损等不良情况。因此,使用便利,能够安心地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特别是,由于扳机部51无法返回前方,所以能够在触觉上和视觉上容易且可靠地掌握这种情况。因此,能够预先避免强行进行扳机部51的进一步操作之类的误操作。
另外,由于辅助气缸90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上方,且与出射筒部11平行地配置,所以与以与出射筒部11前后相连的方式配置辅助气缸9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在前后方向的总长而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确保柱塞91的长的行程而容易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喷射。
另外,利用插入部201和栓体125能够使出射筒部11内和上述纵向孔内的各空间容积进一步减小,因此能够以短时间使液体填充到出射筒部11内和上述纵向孔内,能够使辅助气缸90内的压力更迅速地上升。
因此,能够以高的喷射压喷射液体,并且还能够使柱塞91更顺畅地向后方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6~图8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形例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即,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A具备排出阀37、帽397和动作部件430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阀30、帽97和动作部件130。另外,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A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栓体125和插入部201而具备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所不具备的盲帽(Blind cap)425。
如图6所示,在内筒13(小径部13b)的上端部侧的内侧配置有筒体39和球状的排出阀37,该筒体39形成有上锥形筒部38。
筒体39在上下方向(轴线O1方向)上配置于上述的内侧喷出孔17与第二通孔67之间,嵌合到内筒13的内侧。即,筒体39配置于锥形筒部35的上方。筒体39的下端部通过从上方抵接到形成于内筒13的内周面的台部13e而定位。上锥形筒部38以从筒体39的上端部朝向内侧突出,并且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的方式形成。
排出阀37以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即,排出阀37以能够从上方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分离的方式构成。由此,排出阀37在内筒13内将比上锥形筒部38更靠上方的空间与比上锥形筒部38更靠下方的空间连通和阻断。
在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的后表面(与辅助气缸90的内部对置的面),与微小流路126连通的供给孔95a形成于连通孔104的下方。应予说明,本变形例的连通孔104位于比喷嘴轴部100的中心部(在其径向的中心部)更靠下方的位置,与流通路102连通。
另外,在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中,在位于绕筒101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并且从前壁部95向前方突出地设有从外侧包围该开口部的保持筒121。应予说明,中间筒122的内部在前壁部95的上述开口部内开口。
在保持筒121,从前方侧同轴且至少液密地嵌合有双层筒状的盲帽425,闭塞前壁部95的上述开口部。盲帽425具备外筒和同轴地配置于该外筒内的内筒,外筒的前端与内筒的前端相互连接,内筒的后端被底板闭塞。内筒的底板闭塞前壁部95的上述开口部。
盲帽425在上述内筒从前方侧进入到保持筒121的内侧的状态下嵌合于保持筒121,在盲帽425(上述内筒的底板)与中间筒122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将中间筒122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微小流路126。
由此,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的内部通过中间筒122的内部、微小流路126和供给孔95a连通。特别是,由于从出射筒部11到辅助气缸90的供给孔95a的路径是小径的中间筒122的内部和微小流路126,所以能够将这些路径的空间容积控制得较小。
在气缸筒96的后端部安装有帽397。
帽397具备:嵌合于气缸筒96的内侧,并且比气缸筒96更向后方突出的帽筒397a;从帽筒397a朝向外侧突出,从后方卡止到气缸筒96的后边缘的卡止环397b;以及从帽筒397a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导向环397c。
喷嘴部件3具备:辅助气缸90(气缸)、柱塞91、安装筒92以及以相对于辅助气缸90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配设的动作部件430。
如图6~图8所示,动作部件430具备:从后方插入到辅助气缸90内的插入部431;与插入部431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辅助气缸90的外部向前方延伸的连接部432;以及与连接部432一体地形成,并且配置为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且限制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的限制部433。
插入部431通过帽397的导向环397c的内侧从后方插入到气缸筒96的内部,沿着辅助气缸90的中心轴线O2,沿前后方向延伸。
该插入部431形成为具备圆筒状的第一插入部435和圆筒状的第二插入部436的两级筒状。圆筒状的第一插入部435配置于导向环397c的内侧,被导向环397c引导而能够向后方移动;圆筒状的第二插入部436从第一插入部435进一步向前方延伸,从第一插入部435缩径而成。圆筒状的第二插入部436在前方开口,其内部与圆筒状的第一插入部435的内部连通。第一插入部435的后端被闭塞。第一插入部435的内径与第二插入部436的内径相同。
在第一插入部435与第二插入部436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具有朝向前方的环状壁137(卡止部)的台阶部。环状壁137被配置为比柱塞91的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更靠后方且与被卡止部110b分离。第二插入部436从后方插入到柱塞91的连杆110内。由此,柱塞91在被第二插入部436引导的同时能够在辅助气缸90内向后方移动。
应予说明,在柱塞91从最大前进位置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最大后退紧前方位置时,连杆110的被卡止部110b从前方卡止到环状壁137。
连接部432具备:连接柱440,其配置于帽筒397a的后方,与第一插入部435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第一连接片441,其在从连接柱440朝向下方延伸后再弯曲而向前方延伸,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第二连接片442,其从第一连接片441起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第三连接片443,其在供给筒部10的外侧的区域中,从第二连接片442起向前方延伸。第一连接片441在左右方向上与连接柱440的中心位于相同位置,即,第一连接片441与连接柱440的中心配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参照图8)。
连接柱440从后方抵接到帽筒397a的后端开口缘,限定插入部431向气缸筒96内的插入量。
限制部433与第三连接片443一体地形成,并且配置为比扳机部51更靠前方。具体而言,限制部433具有:前壁433a,其配置于中间筒122的下方,形成了与前壁部95的横向宽度(沿着左右方向的横向宽度)相同的横向宽度;下壁433b,其从前壁433a的下端部朝向后方延伸,位于连接壁123的下方;以及侧壁433c,其从前壁433a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与下壁433b一体地连接。
因此,限制部433的内部是被上述的3个壁面(前壁433a、下壁433b、一对侧壁433c)包围的中空结构,能够收纳连接壁123。在下壁433b的后端部形成有朝向下方延伸的突起片133d。该突起片133d以接近或者抵接于扳机部51的上端部的前方侧的状态被配置。
应予说明,如图7所示,前壁433a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其上边缘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本变形例的前壁部95的下边缘也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前壁433a的上边缘与前壁部95的下边缘相互接近。
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A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不具备动作部件130和插入部201。
另外,安装于气缸筒96的后端部的帽197具备:嵌合到气缸筒96的内侧的帽内筒197a;从帽内筒197a的后端部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从后方卡止到气缸筒96的后边缘的卡止环197b;以及闭塞帽内筒197a的前方开口部的前壁部197c。前壁部197c的中央部形成有空气孔197d,该空气孔197d将辅助气缸90(气缸)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使空气进出于辅助气缸90内。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喷嘴部件3直接安装于出射筒部11,从而成为将喷嘴部件3组合于喷射器主体2的构成,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将喷嘴部件3组合于喷射器主体2。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具备将喷嘴部件3与喷射器主体2连结的中间部件151。
中间部件151具备:配置在比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与前方开口部对置配置的对向板160;从对向板160向后方延伸,外嵌到出射筒部11的第一筒部161;从对向板160向前方延伸的第二筒部162;以及位于第二筒部162的内侧,且从对向板160向前方延伸的中央突起部163。
应予说明,中央突起部163相对于第二筒部162不向前方突出而以被收纳到第二筒部162的内侧的方式形成。中央突起部163与第二筒部162同轴地配置。
第二筒部162和中央突起部163配置于相对于出射筒部11的中心轴线向下方偏心的位置。即,第二筒部162和中央突起部163的各中心轴线比出射筒部11的中心轴线更靠下方。在对向板160中的位于中央突起部163的上方且位于第二筒部162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连通的出射孔164。由此,第二筒部162的内侧与出射孔164通过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
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以位于中间部件151的第二筒部162的前方侧的方式从气缸筒96向下方突出。
在前壁部95中,在比绕筒101更靠下方的部分形成有第三筒部292,该第三筒部292向后方突出,外嵌到中间部件151的第二筒部162。通过第三筒部292外嵌于第二筒部162,从而喷嘴部件3一体地组合于喷射器主体2。应予说明,在前壁部95形成有至少液密地嵌合于第二筒部162的内侧的密封筒部23a。
扳机部51的主板部件80的上端部利用由弹性板部54产生的偏置力而从后方抵接于中间部件151的下端部。由此,扳机部51被定位于最前方摆动位置。
应予说明,换言之,喷射器主体2具备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前方,内侧与出射筒部11内连通的第二筒部162(安装筒)。第三筒部292(安装体)安装于第二筒部162。
在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中的位于比绕筒101更靠下方的部分,朝向前方突出地设有圆柱状的轴部120,并且向前方突出地设有从其径向的外侧包围轴部120的保持筒121。轴部120形成于前壁部95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轴部120和保持筒121同轴地配置。
在前壁部95的后表面(与辅助气缸90的内部对置的面),在位于连通孔104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前方凹的供给孔129。
在前壁部95形成有位于轴部120与保持筒121之间且贯通前壁部95的环状的旋回路177。旋回路177以围绕轴部120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形成。
旋回路177与中间部件151的第二筒部162的内侧连通,并且通过形成于前壁部95的供给孔129而与在辅助气缸90内位于比辅助活塞111更靠前方侧的空间连通。由此,辅助气缸90的内部通过供给孔129、旋回路177、第二筒部162的内侧和出射孔164与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
应予说明,使轴部120的后端部与气缸筒96一体地连接,由此能够将旋回路177形成为环状。然而,可以不形成环状的旋回路177,而例如在前壁部95形成与第二筒部162的内侧和辅助气缸90内分别连通的孔部,使这些孔部通过轴部120与保持筒121之间的间隙而连通。
在保持筒121通过从前方侧外嵌而保持有有顶筒状的盲帽127。
盲帽127还具备至少液密地插入到轴部120与保持筒121之间的插入筒128。由此,能够尽量减小形成于轴部120与保持筒121之间的空间所占的容积,此外,还能够使液体迅速从第二筒部162的内侧朝向辅助气缸90内移动。
在使用这样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扳机部51的操作使出射筒部11的内压上升,从而能够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通过出射孔164、第二筒部162的内侧、旋回路177和供给孔129而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每次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使液体从喷出孔4喷射,并且能够使柱塞91向后方移动,在辅助气缸90内贮存液体。并且,如果停止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而释放该扳机部51,则从出射筒部11向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的供给停止,但是通过螺旋弹簧112的弹性恢复力,柱塞91开始朝向最大前进位置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存留在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孔104和流通路102从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
另外,由于可以利用中间部件151使喷嘴部件3与喷射器主体2组合,所以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喷射器主体构成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且简易的结构来构成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150中,也可以采用形成于前壁部95的连通孔104的前端不通过流通路102而直接连接喷出孔4的构成。
另外,例如在动作部件相对于气缸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也可以使限制部从后方或侧方等抵接或者接近于扳机部而使扳机部无法向后方摆动(移动),以此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150中,还可以设置例如锁定扳机部51的操作的机构和/或用于切换喷出孔4向前方喷出液体的喷射形态(例如雾状、泡状等)的切换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形例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及它们的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A中,喷射器主体2不具备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件151,喷嘴部件3通过直接安装于出射筒部11,从而组合于喷射器主体2。
喷嘴部件3具备:从前方嵌合于出射筒部11的第四筒部461;以及将第四筒部461与保持筒121连接的中间筒462。这样的第四筒部461和中间筒462构成用于将喷嘴部件3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安装体460。
中间筒462配置于辅助气缸90(气缸)的下方,并且与气缸筒96的下表面一体地形成。中间筒462的内部与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中间筒462的内径比保持筒121的内径和出射筒部11的内径小。由此,将中间筒462内的空间容积限制得较小。
在保持筒121,从前方侧至少液密地嵌合有双层筒状的盲帽425。
该盲帽425以其内筒从前方侧进入到保持筒121的内侧的状态嵌合于保持筒121,在盲帽425(上述内筒的底板)与中间筒462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将中间筒462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微小流路126。由此,能够通过中间筒462的内部和微小流路126而使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辅助气缸90的内部连通。特别是,由于从出射筒部11到辅助气缸90的路径是小径的中间筒462的内部和微小流路126,所以能够将这些路径的空间容积限制得较小。
因此,即使是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A,也能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件151,所以能够以更少的零件构成,能够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应予说明,在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A中,在内筒13的上端部侧的内侧配置球状的排出阀37来代替第二实施方式的排出阀30。
该排出阀37以与固定于内筒13的内侧的环状的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应予说明,上锥形筒部38以从内筒13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的方式形成。
这样构成的排出阀37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排出阀30同样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上所述,即使是本变形例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150A,也能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具备喷射器主体2和喷嘴部件3。喷射器主体2安装于容纳液体的容器体A,具有将液体向上吸的竖向供给筒部10;喷嘴部件3形成有喷出孔4,并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
应予说明,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的各构成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指使用了合成树脂的成型品。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竖向供给筒部10的中心轴线设为轴线O1,将沿着轴线O1的方向(轴线O1方向)上的容器体A侧称为下侧,将其相反侧称为上侧。另外,将与轴线O1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轴线O1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喷射器主体2具备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和出射筒部11,: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且内侧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所述喷射器主体2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
应予说明,将前后方向上的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延伸的方向称为前侧或者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侧或者后方。
竖向供给筒部10具备有顶筒状的外筒12和嵌合到外筒12内的内筒13。
外筒12具备:大径部12a;配置于大径部12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2a小的小径部12b;以及将大径部12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2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2c,外筒12形成为从下方朝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应予说明,小径部12b的上端开口部被顶壁部12d闭塞。
内筒13具备:大径部13a;配置于大径部13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3a小的小径部13b;以及将大径部13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3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3c,该内筒13形成为从下方朝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
管15配置于容器体A内,且下端开口位于容器体A的未图示的底部,该管15的上部嵌合在内筒13的小径部13b内。内筒13的凸缘部13c以在与外筒12的凸缘部12c之间确保间隙S1的状态位于比外筒12的凸缘部12c更靠下方的位置。在内筒13的大径部13a中,在从外筒12的大径部12a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形成有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沿部13d。凸沿部13d配设在安装(例如螺合)于容器体A的口部A1的安装帽14的上端部内,以使安装帽14的上端部能够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方式卡止。凸沿部13d在上下方向上被安装帽14与容器体A的口部A1中的上端开口缘夹持。
应予说明,由外筒12和内筒13构成的竖向供给筒部10的轴线O1相对于容器体A的容器轴向后方侧偏心。
出射筒部11的后端部连接到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上端部的前侧。出射筒部11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外筒12的外侧喷出孔16和形成于内筒13的内侧喷出孔17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
喷射器主体2还具备从前方侧安装于出射筒部11的闭塞部件20。闭塞部件20具备:配置在比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且与前方开口部对置而配置的对向板部21;从对向板部21朝向后方延伸,外嵌于出射筒部11的第一筒部22;从对向板部21向前方延伸的第二筒部(第一安装部)23;以及位于第二筒部23的内侧,且从对向板部21朝向前方延伸的中央突起部24。
应予说明,中央突起部24相对于第二筒部23不向前方突出,而以收纳到第二筒部23的内侧的方式形成。
第二筒部23和中央突起部24配置于相对于出射筒部11的中心轴线向下方偏心的位置。在对向板部21中的位于中央突起部24的上方且位于第二筒部23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连通的出射孔25。由此,第二筒部23的内部通过出射孔25与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
在内筒13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有环状的上锥形筒部38。上锥形筒部38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在上锥形筒部38的内侧配置有以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上锥形筒部38的内周面的球状的排出阀37。排出阀37阻断内筒13内的位于比上锥形筒部38更靠上方的空间与位于比上锥形筒部38更靠下方的空间之间的连通。
在内筒13的内周面中的比上锥形筒部38更靠下方且比管1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下锥形筒部35。
该下锥形筒部35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在下锥形筒部35的内侧配置有以与下锥形筒部35的内周面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下锥形筒部35的内周面的球状的吸入阀36。吸入阀36在内筒13内将位于比下锥形筒部35更靠上方的空间与位于比下锥形筒部35更靠下方的空间连通和阻断。
在外筒12中,在位于比出射筒部11更靠下方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气缸用筒部40。
气缸用筒部40向前方开口,并且局部与外筒12的凸缘部12c一体地形成。
喷射器主体2还具备:从出射筒部11向下方延伸,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摆动(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扳机部51;与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联动地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活塞52;随着主活塞52的移动而对内部进行加压和减压的主气缸53;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的弹性板部54;以及从上方、后方和左右方向覆盖竖向供给筒部10、出射筒部11和后述的辅助气缸90(气缸)的整体的罩体55。
另外,上述的排出阀37、吸入阀36、扳机部51、主活塞52、主气缸53和弹性板部54构成扳机机构50,该扳机机构50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移动)而使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10内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并且从出射筒部11内向喷出孔4侧出射。
主气缸53具备:向前方开口的外筒部60;闭塞外筒部60的后方开口部的后壁部61;以及从后壁部61的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前端被闭塞的活塞引导件62。
活塞引导件62的内部向后方开口,在该开口内嵌合有从气缸用筒部40中的后壁(外筒12的小径部12b)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嵌合筒部241。因此,后壁部61形成为环板状。嵌合筒部241内通过活塞引导件62内与贯通活塞引导件62的前端壁的引导孔62a连通。此外,嵌合筒部241内通过形成于外筒12的小径部12b的内周面的连通槽41a而与在外筒12的凸缘部12c与内筒13的凸缘部13c之间界定出的上述间隙S1连通。
外筒部60嵌合到气缸用筒部40的内侧。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和外筒部60的外周面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与外筒部60的外周面之间的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确保有环状的间隙S2。
在外筒部60形成有使外筒部60的内侧与上述间隙S2连通的第一通气孔63。通气筒264形成于外筒12的凸缘部12c,该通气筒264使内筒13的大径部13a和安装帽14的内侧与上述间隙S2连通。通气筒264从气缸用筒部40向下方延伸。在内筒13的凸缘部13c形成有供通气筒264插通的第三通气孔65。第三通气孔65使上述间隙S1与内筒13的大径部13a和安装帽14的内侧连通。
在主气缸53的后壁部61,在位于活塞引导件62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66。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后壁部61中的第一通孔66的开口周边部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的筒部,该筒部嵌合到形成于外筒12的小径部12b的通孔内。第一通孔66通过形成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的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7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
由此,主气缸53的内侧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7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因此,排出阀37在将出射筒部11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吸入阀36在将容器体A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
主活塞52具备:与扳机部51连结的圆柱状的连结部70;以及位于比连结部70更靠后方的位置,且直径比连结部70大的活塞筒71,该主活塞52形成为整体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向后方开口且前端被闭塞的筒状)。
应予说明,主气缸53和主活塞52配置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共用的轴线上。
活塞筒71具备:向后方开口且活塞引导件62插入到内部的活塞主体部72;以及从活塞主体部72的后端部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且紧密地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筒部73。
活塞主体部72紧密地嵌合于活塞引导件62,在图示的例子中,活塞主体部72的后端部以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活塞引导件62。由此,在主气缸53内,向位于比滑动筒部73更靠后侧的贮留室53a内导入来自竖向供给筒部10内的液体。应予说明,活塞主体部72内通过引导孔62a而与活塞引导件62内连通。
滑动筒部73形成为随着从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筒部73的中央部朝向前方和后方而逐渐扩径的鼓状,分别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唇部73a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换言之,滑动筒部73成为连结随着从前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与随着从后端部向中央部逐渐缩径的锥形而成的形状。
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经由后述的连结轴86连结到扳机部51。由此,主活塞52通过扳机部51和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被向前方施力,并且随着扳机部51向后方移动而向后方移动而被压入到主气缸53内。
另外,在扳机部51处于最前方摆动位置时,主活塞52的滑动筒部73闭塞第一通气孔63。在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而使主活塞52向后方移动了预定量时,滑动筒部73将第一通气孔63开放。由此,容器体A的内部通过通气筒264内、上述间隙S2和第一通气孔63与外部连通。
扳机部51具备: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具有以向后方凹的方式弯曲的前表面的主板部件80;以及从主板部件80的左右的侧边缘部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侧板部件81。
在一对侧板部件81的上端部形成有一对连结板82,该一对连结板82在到出射筒部11的侧方为止向上方伸出,从左右方向夹持出射筒部11。在一对连结板82,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地设有旋转轴部83。这些旋转轴部83被设置于覆盖出射筒部11的上方的上板部件84的轴承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
由此,扳机部51能够以旋转轴部83为中心沿前后方向摆动。
在扳机部5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主板部件80的开口部51a,并且以从开口部51a的周边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连结筒85。
在连结筒85的内周面中的位于后方侧的部分形成有向连结筒85的内侧沿着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连结轴86。这些连结轴86插入到形成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的连结孔内。由此,扳机部51与主活塞52相互连结。
应予说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能够相对于连结轴86围绕其轴线转动,且在上下方向能够以预定量相对移动地连结。由此,随着扳机部51向前后方向的摆动,主活塞52能够向前后移动。
在出射筒部11的上表面安装有与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外筒12的顶壁部12d连结的水平板状的上述上板部件84。
在上板部件84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地形成有上述弹性板部54,该弹性板部54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向前方凸的圆弧状,且延伸到出射筒部11的下方。
各弹性板部54具备一对板簧,该一对板簧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相互同心的圆弧状,且在前后方向上并列。
将一对板簧中的位于前侧的板簧作为主板簧54a,将位于后侧的板簧作为副板簧54b。
这些主板簧54a和副板簧54b的下端部经由圆弧状的折返部54c一体地连接。在折返部54c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片54d,该卡止片54d从上方插入而卡合到形成于扳机部51中的侧板部件81的口袋部81a。
由此,弹性板部54经由卡止片54d和口袋部81a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
扳机部51的主板部件80的上端部通过由弹性板部54进行的施力而从后方抵接到闭塞部件20的下端部。由此,扳机部51被定位于最前方摆动位置。
应予说明,如果从最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使弹性板部54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折返部54c由于通过了卡止片54d的按压力而向后方移动。此时,在弹性板部54中,与主板簧54a相比,副板簧54b发生较大弹性变形。
应予说明,在向后方扳动了扳机部51的情况下,卡止片54d从口袋部81a向上方略微拔出,但是在扳机部51到达最后方摆动位置为止,维持与口袋部81a的卡合状态。
喷嘴部件3的配置位置主要是比喷射器主体2更靠前方且上方侧。如图11所示,喷嘴部件3具备: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体220;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辅助气缸90;将喷嘴体220与辅助气缸90连结,且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连结体230;容纳在辅助气缸90内的柱塞191;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且外装于辅助气缸90的外装筒192;以及从外装筒192向下方延伸的通路筒93。
连结体230具备: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第三筒部(第二安装部)231;从第三筒部231向前方突出的连络筒部232;从连络筒部232向上方突出的分支筒部233;闭塞连络筒部232的前端开口部的被覆壁部134;以及从被覆壁部134向前方突出的安装筒部(第四安装部)235。
第三筒部231外嵌于第二筒部23,连络筒部232内成为通过第二筒部23内而与出射筒部11内连通的通过空间236。
被覆壁部134在从前后方向看的正面视图中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状,从前方覆盖第三筒部231、连络筒部232和分支筒部233。在被覆壁部134形成有将通过空间236与喷出孔4连通的连通孔237。
连通孔237与通过空间236的前端直接连结,通过该通过空间236、第二筒部23内和出射孔25朝向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进行开口。即,连通孔237是经由第一流路(由通过空间236、第二筒部23的内部和出射孔25构成的流路)与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连通,不经由从上述第一流路分支且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第二流路(后述的供给孔198)而与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连通。另外,连通孔237和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在前后方向相对置。应予说明,上述第一流路可以弯曲。
喷嘴体220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外嵌于安装筒部235的外嵌筒部(第三安装部)221;闭塞外嵌筒部221的前端,并且在中央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壁部222;由喷嘴壁部222的后侧划分出的蓄压室223;容纳在蓄压室223的蓄压阀124和金属制的螺旋弹簧225;以及从前方能够开闭地闭塞喷出孔4的盖部226。喷嘴体220通过安装筒部235与外嵌筒部221的嵌合,从而经由连结体230与辅助气缸90连结。换言之,安装筒部235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将喷嘴体220所具备的外嵌筒部221安装于安装筒部235,从而将喷嘴体220与辅助气缸90连结。
喷嘴体220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喷嘴体220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外嵌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
蓄压阀124被螺旋弹簧225向前方施力,闭塞喷出孔4。蓄压阀124的后半部形成小径活塞部124a,蓄压阀124的前半部形成大径活塞部124b。蓄压阀124使从连通孔237导入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于两活塞部124a、124b。如果该压力成为预定以上,则由于两活塞部124a、124b的径差而使蓄压阀124后退,将喷出孔4开放。
盖部226的上端部以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开闭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喷嘴壁部222。盖部226通过围绕上述开闭轴朝向前方旋转,从而将喷出孔4开放。
辅助气缸90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上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辅助气缸90以与出射筒部11平行的方式配置。辅助气缸90具备前壁部95和从前壁部95向后方延伸的气缸筒96,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筒状。
在前壁部95设有安装于分支筒部233的供给筒部297。供给筒部297形成为从前壁部95向前方突出之后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并嵌合于分支筒部233内。供给筒部297内成为使出射筒部11内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供给孔198。通过使供给筒部297嵌合到分支筒部233内,从而使辅助气缸90与连结体230相互连结。即,连结体230与辅助气缸90连结,并且具备第三筒部231和安装筒部235。供给孔198的流路截面积比连通孔237的流路截面积大。
通过空间236的流路截面积随着从第二筒部23侧的后方朝向连通孔237侧的前方而逐渐减小。通过空间236的前端的流路截面积与连通孔237的流路截面积相等。
气缸筒96经由外装筒192配置在喷射器主体2的上板部件84上,比竖向供给筒部10向后方突出。
外装筒192具备:外嵌于气缸筒96的主体筒199;闭塞主体筒199的后端开口部的后壁部200;以及从后壁部200向前方突出且嵌合于气缸筒96的后端部内的密封筒部203。在后壁部200形成有空气孔202,该空气孔202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使空气进出于辅助气缸90内。
柱塞191具备:连杆210;以及嵌合于连杆210的前端部的辅助活塞211,该柱塞191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被收纳在辅助气缸90内。
连杆21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在外周面形成有朝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10a。辅助活塞21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在其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唇部211a,该唇部211a形成为随着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而逐渐向其径向的外侧延伸的锥状,且紧密地与气缸筒9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
在柱塞191与外装筒192之间,例如金属制的螺旋弹簧11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
螺旋弹簧112以围绕连杆210的方式配置,后端部从前方抵接到外装筒192的后壁部200,前端部从后方抵接到连杆210的凸缘部210a。由此,螺旋弹簧112在辅助气缸90内对柱塞191向前方施力。
通路筒93以在左右方向与竖向供给筒部10并排的方式配置。通路筒93沿着上下方向笔直地延伸,并且以相对于中心轴线O1在左右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通路筒93的下端部如图13所示,紧密地安装于设置在外筒12的凸缘部12c的安装孔93a内,通路筒93内通过上述间隙S1和第三通气孔65与内筒13的大径部13a内以及安装帽14内连通。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孔93a由竖直设立于凸缘部12c的筒体93b的内部构成。通路筒93的上端部与外装筒192的主体筒199连结,使通路筒93内的连通路116与外装筒192内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还具备与容器体A内连通的回收通路213。该回收通路213在辅助气缸90中,在前壁部95后方且与前壁部95分离的部分开口。回收通路213具备:在气缸筒96中,在其径向贯通在前壁部95后方且与前壁部95分离的部分的回收孔114;与回收孔114连通且设置于气缸筒96的外周面与外装筒192的主体筒199的内周面之间的连通间隙115;以及设置于通路筒93内且将连通间隙115与容器体A内连通的连通路116。回收孔114通过最大前进位置的柱塞191,从辅助气缸90的内部被闭塞。应予说明,最大前进位置的柱塞191通过从后方抵接到前壁部95,从而在辅助气缸90内的进一步的前移被限制。
应予说明,换言之,在喷嘴部件3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外装于辅助气缸90的外装筒192,回收通路213具备:在辅助气缸90中,贯通辅助气缸90的在前壁部95的后方且与前壁部95分离的部分的回收孔114;以及与回收孔114连通,设置在辅助气缸90的外周面与外装筒192的内周面之间的连通间隙115。
此外,喷嘴部件3具备从外装筒192向下方延伸的通路筒93,回收通路213具备设置于通路筒93内且将连通间隙115与容器体A内连通的连通路116。
应予说明,在将喷嘴部件3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时,从上方将安装有辅助气缸90的外装筒192组装于安装有连结体230的喷射器主体2。
此时,使供给筒部297嵌合到分支筒部233内,同时使通路筒93嵌合到安装孔93a内。其结果,将喷嘴体220通过连结体230从前方组装到喷射器主体2,在此基础上,对于由此相互进行了组装的喷射器主体2和喷嘴体220从上方进行辅助气缸90和外装筒192的组装,从而能够将喷嘴部件3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并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便化。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作用)
接下来,对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的情况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通过打开盖部226而将喷出孔4开放,且多次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从而成为在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的各部内填充有液体,并能够将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10向上吸的状态。
如果抵抗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主活塞52随着扳机部51向后方移动而后退,因此能够将主气缸53内(贮留室53a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而导入到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这样,导入到内筒13的液体下压吸入阀36而使其闭阀,同时推升排出阀37而使其开阀,因此能够通过内侧喷出孔17和外侧喷出孔16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
由此,出射筒部11的内压上升,因此能够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通过出射孔25而导入到第二筒部23的内部,进一步通过通过空间236和供给孔198而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并且,能够使柱塞191从最大前进位置抵抗螺旋弹簧112的偏置力而向后方移动。另外,此时,能够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通过通过空间236、连通孔237和蓄压室223并引导至喷出孔4,使液体从喷出孔4朝向前方喷射,与此同时,能够使柱塞191朝向后方移动。
这样,在每次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使液体从喷出孔4喷射,并且能够使柱塞191后方移动而在辅助气缸90内贮存液体。
然后,如果停止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而将该扳机部51释放,则由于弹性板部54的弹性恢复力而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使扳机部51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因此主活塞52随之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在主气缸53内(贮留室53a内)产生负压,由于该负压而能够使容器体A内的液体通过管15向上吸取到竖向供给筒部10中。
然后,新吸上来的液体推升吸入阀36而使其开阀,该液体被导入到主气缸53内。由此,能够为下一次的喷射做准备。
此时,主气缸53内(贮留室53a内)的液体的通过竖向供给筒部10向出射筒部11的供给得以停止,其结果,从出射筒部11向通过空间236的液体的供给停止,因此,在现有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那样的构成中,液体的喷出停止。然而,在该扳机式液体喷射器250中,通过螺旋弹簧112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得柱塞191朝向最大前进位置而开始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存留在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通过供给孔198、通过空间236、连通孔237和蓄压室223引导到喷出孔4,并使液体通过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应予说明,此时,即使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从通过空间236向竖向供给筒部10侧反向流动,也能够通过液体按压排出阀37而使其闭阀,从而限制该反向流动。
这样,不仅在进行了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喷射液体,在不操作扳机部51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射液体,并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应予说明,在柱塞191前进时,只要不进行再次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柱塞191就能够移动到最大前进位置,但在这之前也可以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
此时,柱塞191虽然反复进行后退和前进,但整体上缓慢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缓慢地将液体贮存到辅助气缸90内。并且,通过使柱塞191移动到最大后退位置,从而能够在柱塞191从最大后退位置移动到最大前进位置为止的长时间内连续喷射液体。
这里,如果使柱塞191在辅助气缸90中后退到比回收通路213开口的部分更靠后侧的位置,则辅助气缸90内的蓄积液体的空间通过回收通路213与容器体A内连通。此时,即便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进一步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也能够使该液体通过回收通路213返回到容器体A内。由此,能够防止辅助气缸90内的压力过度上升,防止产生破损等不良情况。因此,使用便利,能够安心地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应予说明,在柱塞191在辅助气缸90中后退到比回收通路213开口的部分更靠后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便液体被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通过使该液体通过回收通路213返回到容器体A内,从而柱塞191持续位于与辅助气缸90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由此,能够实质上限制柱塞191的进一步后退,能够将柱塞191维持在从前方与外装筒192的后壁部200分离的状态不变。
另外,由于喷嘴体220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变更设计的情况下保留使用喷嘴部件3不具有辅助气缸90、柱塞191、第三筒部231和安装筒部235等而仅具有喷嘴体220,并且喷嘴体220的外嵌筒部221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而成的现有的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另外,由于连通孔237向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开口,所以在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时,可以使来自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的一部分不通过供给孔198和辅助气缸90内而通过连通孔237直接到达喷出孔4,即使在辅助气缸90内蓄积液体之前也能够稳定地喷射液体。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连通路116通过间隙S1和第三通气孔65而与内筒13的大径部13a内和安装帽14内连通,其结果,与容器体A内连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连通路116可以向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位于比吸入阀36更靠下侧的部分内开口,通过竖向供给筒部10和管15与容器体A内连通。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例如锁定扳机部51的操作的机构和/或用于切换喷出孔4向前方喷出液体的喷射形态(例如雾状、泡状等)的切换部件。例如,作为锁定扳机部51的操作的机构,可以采用在喷出孔4被盖部226闭塞的状态下锁定操作,在喷出孔4由盖部226开放的状态下允许操作那样的构成。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喷嘴部件3具备连结体230,辅助气缸90内通过供给孔198和通过空间236而与连通孔237连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虽然使辅助气缸90内通过供给孔198而与出射筒部11内连通,但通过将连通孔237设置于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从而可以使辅助气缸90内不通过供给孔198而直接与连通孔237连通。这样,可以适当改变成在喷嘴部件3形成有将出射筒部11内和辅助气缸90内与喷出孔4连通的连通孔237这样的其它形态。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喷嘴部件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内部通过供给孔而与出射筒部内连通,且在壁部形成有与喷出孔连通的连通孔的气缸;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容纳于气缸内的活塞;以及安装于喷射器主体的安装体,所述活塞能够开放地闭塞连通孔。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替换成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350具备喷射器主体2和喷嘴部件3。喷射器主体2安装于容纳液体的容器体A,具有将液体向上吸的竖向供给筒部10;喷嘴部件3形成有喷出孔4,并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
应予说明,扳机式液体喷射器350的各构成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指使用了合成树脂的成型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竖向供给筒部10的中心轴线设为轴线O1,将沿着该轴线O1的方向(轴线O1方向)上的容器体A侧称为下侧,将其相反侧称为上侧。另外,将与轴线O1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轴线O1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喷射器主体2具备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和出射筒部11,上述竖向供给筒部10沿上下方向延伸,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内侧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该喷射器主体2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
应予说明,将前后方向上的出射筒部11从竖向供给筒部10延伸的方向称为前侧或者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侧或者后方。
竖向供给筒部10具备有顶筒状的外筒12和嵌合于外筒12内的内筒13。
外筒12具备:大径部12a;配置于大径部12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2a小的小径部12b;以及将大径部12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2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2c,该外筒12形成为从下方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应予说明,小径部12b的上端开口部被顶壁部12d闭塞。
内筒13具备:大径部13a;配置于大径部13a的上方,且直径比大径部13a小的小径部13b;以及将大径部13a的上端部与小径部13b的下端部连结的凸缘部13c,该内筒13形成为从下方向上方缩径的两级筒状。
管15配置于容器体A内,且下端开口位于容器体A的未图示的底部,该管15的上部嵌合在内筒13的小径部13b内。内筒13的凸缘部13c在与外筒12的凸缘部12c之间确保间隙S1的状态下配置于比外筒12的凸缘部12c更靠下方的位置。在内筒13的大径部13a中,在从外筒12的大径部12a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沿部13d。凸沿部13d配设在安装(例如螺合)于容器体A的口部A1的安装帽14的上端部内,以使安装帽14的上端部能够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方式卡止。凸沿部13d在上下方向上被安装帽14与容器体A的口部A1的上端开口缘夹持。
应予说明,由外筒12和内筒13构成的竖向供给筒部10的轴线O1相对于容器体A的容器轴向后方侧偏心。
出射筒部11的后端部与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上端部的前侧连接。出射筒部11的内部通过形成于外筒12的外侧喷出孔16和形成于内筒13的内侧喷出孔17而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部连通。
在内筒13的上端部侧的内侧配置有以在上下方向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的排出阀30。
排出阀30具备基部31、阀体33和中空弹性部34。基部31嵌合于内筒13内,抵接到外筒12中的顶壁部12d的下表面;阀体33配置于基部31的下方,从上方抵接到阀座32,阀座32呈台阶状形成于内筒13的内周面;中空弹性部34沿上下方向连结基部31和阀体33。
阀体33利用中空弹性部34从上方向下方按压(施力),与阀座32紧密接触。由此阀体33阻断内筒13内的比阀座32更靠上方的空间与比阀座32更靠下方的空间之间的连通。
应予说明,阀体33通过抵抗中空弹性部34的偏置力而上升,与阀座32分离,从而使内筒13内的比阀座32更靠上方的空间与比阀座32更靠下方的空间连通。
在内筒13的内周面中的比阀座32更靠下方,且比管1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锥形筒部35。
该锥形筒部35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在锥形筒部35的内侧配置有以与锥形筒部35的内周面可分离的方式着坐于锥形筒部35的内周面的球状的吸入阀36。吸入阀36在内筒13内将比锥形筒部35更靠上方的空间和比锥形筒部35更靠下方的空间连通和阻断。
在外筒12中,在比出射筒部11更靠下方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气缸用筒部40。
气缸用筒部40向前方开口,并且局部与外筒12中的凸缘部12c一体地形成。
喷射器主体2还具备:从出射筒部11向下方延伸,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摆动(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扳机部51;与扳机部51的摆动(移动)联动地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主活塞52;随着主活塞52的移动而对内部进行加压和减压的主气缸53;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的弹性板部54;以及从上方、后方和左右方向覆盖竖向供给筒部10、出射筒部11和后述的辅助气缸90(气缸)的整体的罩体55。
另外,上述的排出阀30、吸入阀36、扳机部51、主活塞52、主气缸53和弹性板部54构成扳机机构50,该扳机机构50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移动)使液体从竖向供给筒部10内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并且使该液体从出射筒部11内向喷出孔4侧出射。
主气缸53具备:向前方开口的外筒部60;闭塞外筒部60的后方开口部的后壁部61;以及从后壁部61的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前端被闭塞的活塞引导件62。
活塞引导件62的内侧向后方开口,在该开口内嵌合有从气缸用筒部40中的后壁(外筒12的小径部12b)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嵌合突起部41。因此,后壁部61形成为环板状。
外筒部60嵌合于气缸用筒部40的内侧。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与外筒部60的外周面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气缸用筒部40的内周面与外筒部60的外周面之间的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确保环状的间隙S2。
在外筒部60形成有使外筒部60的内侧与上述间隙S2连通的第一通气孔63。在外筒12的凸缘部12c形成第二通气孔64,该第二通气孔64使在外筒12的凸缘部12c与内筒13的凸缘部13c之间界定出的间隙S1与上述间隙S2连通。此外,在内筒13的凸缘部13c形成有第三通气孔65,该第三通气孔65使上述间隙S1与内筒13的大径部13a的内侧和安装帽14的内侧连通。
在主气缸53的后壁部61,在位于活塞引导件62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66。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后壁部61中的第一通孔66的开口周边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筒部,该筒部嵌合在形成于外筒12的小径部12b的通孔内。第一通孔66通过形成于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的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0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
由此,主气缸53的内侧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与内筒13内的位于排出阀30与吸入阀36之间的空间连通。因此,排出阀30在将出射筒部11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吸入阀36在将容器体A内与主气缸53内的连通和阻断之间进行切换。
主活塞52具备:与扳机部51连结的圆柱状的连结部70;以及位于比连结部70更靠后方的位置,直径比连结部70大的活塞筒71,该主活塞52形成为整体向后方开口的筒状。
应予说明,主气缸53和主活塞52配置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共用的轴线上。
活塞筒71具备:向后方开口,且在内部插入有活塞引导件62的活塞主体部72;以及从活塞主体部72的后端部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且紧密地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筒部73。
活塞主体部72以内径比活塞引导件62的外径大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活塞主体部72的内周面与活塞引导件62的外周面之间隔开些许间隙。
滑动筒部7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的随着从滑动筒部73的中央部向前方和后方逐渐扩径的鼓状,分别位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唇部73a与外筒部6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换言之,滑动筒部73成为连结随着从前端部向中央部而逐渐缩径的锥形和随着从后端部向中央部而逐渐缩径的锥形而成的形状。
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经由后述的连结轴86与扳机部51连结。由此,主活塞52与扳机部51一起通过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被向前方施力,并且随着扳机部51的向后方的移动而向后方移动,被压入到主气缸53内。
另外,在扳机部51处于最前方摆动位置时,主活塞52的滑动筒部73闭塞第一通气孔63。在通过扳机部51向后方的摆动而使主活塞52向后方移动预定量时,滑动筒部73使第一通气孔63开放。由此,容器体A的内部通过第三通气孔65、第二通气孔64和第一通气孔63与外部连通。
扳机部51具备: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具有以朝向后方凹的方式弯曲的前表面的主板部件80;以及从主板部件80的左右的侧边缘部向后方延伸的一对侧板部件81。
在一对侧板部件81的上端部形成有一对连结板82,该一对连结板82向上方伸出到出射筒部11的侧方,从左右方向夹持出射筒部11。在一对连结板82,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地设有旋转轴部83。这些旋转轴部8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覆盖出射筒部11的上方的上板部件84的轴承部支撑。
由此,扳机部51能够以旋转轴部83为中心沿前后方向摆动。
在扳机部5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主板部件80的开口部51a,并且以从开口部51a的周边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连结筒85。
在连结筒85的内周面中的位于后方侧的部分形成有向连结筒85的内侧沿着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连结轴86。这些连结轴86插入到形成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的连结孔内。由此,扳机部51与主活塞52相互连结。
应予说明,主活塞52的连结部70相对于连结轴86能够围绕该轴线转动,且在上下方向能够以预定量相对移动地连结。由此,随着扳机部51向前后方向的摆动,主活塞52能够前后移动。
在出射筒部11的上表面安装有与竖向供给筒部10中的外筒12的顶壁部12d连结的水平板状的上述上板部件84。
在上板部件84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地形成有上述弹性板部54,该弹性板部54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向前方凸的圆弧状,且延伸到出射筒部11的下方。各弹性板部54具备一对板簧,该一对板簧在从左右方向看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相互同心的圆弧状,且在前后方向上并列。
将一对板簧中的位于前侧的板簧作为主板簧54a,将位于后侧的板簧作为副板簧54b。
这些主板簧54a和副板簧54b的下端部经由圆弧状的折返部54c一体地连接。在折返部54c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片54d,该卡止片54d从上方插入到扳机部51中的形成于侧板部件81的口袋部81a而卡合。
由此,弹性板部54经由卡止片54d和口袋部81a对扳机部51向前方施力。
应予说明,如果从最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使弹性板部54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折返部54c由于通过了卡止片54d的按压力而向后方移动。此时,在弹性板部54中,与主板簧54a相比,副板簧54b发生较大弹性变形。
应予说明,在向后方扳动了扳机部51的情况下,卡止片54d也从口袋部81a向上方略微拔出,但是直到扳机部51到达最后方摆动位置为止,也维持在与口袋部81a卡合的状态。
喷射器主体2还具备从前方侧安装于出射筒部11的闭塞部件20。闭塞部件20具备:配置在比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与前方开口部对置而配置的对向板部21;从对向板部21朝向后方延伸,外嵌于出射筒部11的第一筒部22;从对向板部21向前方延伸的第二筒部(第一安装部)23;以及位于第二筒部23的内侧,且从对向板部21朝向前方延伸的中央突起部24。
应予说明,中央突起部24相对于第二筒部23不向前方突出,而以收纳到第二筒部23的内侧的方式形成。
另外,通过使闭塞部件20的下端部从前方抵接于扳机部51的主板部件80的上端部,从而将扳机部51定位于最前方摆动位置。
第二筒部23和中央突起部24配置于相对于出射筒部11的中心轴线向下方偏心的位置。在对向板部21中的位于中央突起部24的上方且位于第二筒部23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出射筒部11的前方开口部连通的出射孔25。由此,第二筒部23的内部通过出射孔25而与出射筒部11的内部连通。
喷嘴部件3主要配置于比喷射器主体2更靠前方且上方侧的位置。
喷嘴部件3具备: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体15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辅助气缸90;以及容纳到辅助气缸90内的柱塞91。
辅助气缸90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辅助气缸90以相对于出射筒部11平行的方式配置。
辅助气缸90具备:前壁部95;以及从前壁部95向后方延伸的气缸筒96,该辅助气缸90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前壁部95从气缸筒96朝向下方突出,在从前方侧看喷嘴部件3的正面视图中,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更长地形成。
气缸筒96配置在喷射器主体2中的上板部件84上,比竖向供给筒部10更向后方突出。在气缸筒96的后端部安装有帽197。
帽197具备:嵌合于气缸筒96的内侧的帽内筒197a;从帽内筒197a的后端部向其径向的外侧突出,从后方卡止到气缸筒96的后边缘的卡止环197b;以及闭塞帽内筒197a的前方开口部的前壁部197c。在前壁部197c的中央部形成有空气孔197d,该空气孔197d将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使辅助气缸90内的空气进出。
柱塞191具备:连杆110;以及嵌合于连杆110的前端部的辅助活塞111,该柱塞191以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辅助气缸90内。
连杆110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筒状,在外周面形成有向气缸筒96的内周面突出的扩径引导部110a。
辅助活塞111形成为随着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向前方和后方而逐渐扩径的锥状,其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成为紧密地与气缸筒9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唇部111a。
在柱塞91与帽197之间,例如金属制的螺旋弹簧11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
螺旋弹簧112以围绕连杆110的方式配置,后端部从前方抵接到帽197的帽内筒197a,前端部从后方抵接到扩径引导部110a。由此,螺旋弹簧112在辅助气缸90内对柱塞91朝向前方施力。
应予说明,在柱塞91相对于辅助气缸90位于最大前进位置,辅助活塞111的前端面抵接到前壁部95的后表面的状态下,在辅助气缸90内几乎未容纳有液体。
辅助气缸90的前壁部95在从前后方向看的正面视图中形成为在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状,从前方被覆喷射器主体2的闭塞部件20。在前壁部95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且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第三筒部(第二安装部)231;从相对于第三筒部231的轴线向上方偏移的位置向前方突出的支撑轴部182;以及从其径向的外侧包围支撑轴部182的安装筒部(第四安装部)235。
喷嘴体152安装于前壁部95的安装筒部235。喷嘴体152具备:配置为比前壁部95更靠前方,且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壁部170;以及从喷嘴壁部170朝向后方延伸,从前方外嵌于安装筒部235的外嵌筒部(第三安装部)221。通过将外嵌筒部221安装于安装筒部235,从而将喷嘴体152与辅助气缸90连结。换言之,安装筒部235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将喷嘴体152所具备的外嵌筒部221安装于安装筒部235,从而将喷嘴体152与辅助气缸90连结。
应予说明,外嵌筒部221在相对于安装筒部235不能向前方拔出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被安装。即,喷嘴体152能够围绕安装筒部235的轴线旋转。
喷嘴体152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喷嘴体152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外嵌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
在喷嘴壁部170中的位于外嵌筒部221的内侧的部分,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能够旋转地外嵌于前壁部95的支撑轴部182的被支撑筒部172。在被支撑筒部172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72a。
在喷嘴体152的前侧,用于将液体的喷出形态切换成雾状和泡状等的喷嘴板175以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176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在喷嘴壁部170的后表面中的位于被支撑筒部172的内侧的部分,呈凹状地形成有旋回路12e。
在支撑轴部182的外周面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将第一凹槽172a与旋回路12e连通的第二凹槽182a。第一凹槽172a与第二凹槽182a在喷嘴体152的沿着围绕支撑轴部182的预定的旋转位置连通,在其以外的旋转位置成为非连通状态。
应予说明,在被支撑筒部172与外嵌筒部221之间设有与安装筒部235的内侧紧密接触的密封筒部178。
在安装筒部235与喷嘴体152的被支撑筒部172之间形成有筒状的通过空间183。通过空间183在上述的第一凹槽172a和第二凹槽182a相互连通时通过第一凹槽172a、第二凹槽182a和旋回路12e而与喷出孔4连通。
在前壁部95中的位于支撑轴部182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将通过空间183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内侧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85。由此,出射筒部11的内部与喷出孔4通过出射孔25、第二筒部162的内侧、第一连通孔185、通过空间183、第一凹槽172a、第二凹槽182a和旋回路12e而连通。
应予说明,第一连通孔185和通过空间183的各流路截面积比由第一凹槽172a和第二凹槽182a构成的导入路186的流路截面积大。
此外,在前壁部95中的位于支撑轴部182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将通过空间183与辅助气缸90内连通的供给孔187。由此,辅助气缸90的内部与喷出孔4通过供给孔187、通过空间183、导入路186和旋回路12e而连通。
因此,通过空间183、导入路186和旋回路12e作为将出射筒部11内和辅助气缸90内与喷出孔4连通的连通孔190发挥功能。连通孔190通过第一连通孔185、第二筒部23内和出射孔25而朝向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进行开口。连通孔190位于供给孔187的前侧,朝向供给孔187的前端开口开口。连通孔190中的位于后端部的通过空间183的流路截面积比位于喷出孔4侧的前侧的导入路186的流路截面积大。
应予说明,供给孔187的流路截面积比导入路186的流路截面积大。另外,连通孔190的通过空间183与第一连通孔185和供给孔187的各前端直接连结。另外,连通孔190和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在前后方向上对置。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的作用)
接下来,对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350的情况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通过多次操作扳动扳机部51,从而成为在扳机式液体喷射器350的各部内填充有液体,并能够从竖向供给筒部10向上吸液体的状态。
如果抵抗弹性板部54的偏置力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则主活塞52随着扳机部51向后方移动而后退,因此能够将主气缸53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孔66和第二通孔67而导入到竖向供给筒部10的内筒13。据此,导入到内筒13的液体下压吸入阀36而使其闭阀,并且推升排出阀30而使其开阀,因此能够使液体通过内侧喷出孔17和外侧喷出孔16而导入到出射筒部11内。
由此,由于出射筒部11的内压上升,所以能够使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通过出射孔25、第二筒部23的内侧、第一连通孔185、通过空间183、导入路186和旋回路12e而从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
此时,由于供给孔187的流路面积比导入路186的流路面积大,所以还能够将导入到通过空间183的液体通过供给孔187而导入到辅助气缸90内。由此,能够使柱塞91从最大前进位置抵抗螺旋弹簧112的偏置力而向后方移动。
因此,在每次进行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使液体从喷出孔4喷射,并且能够使柱塞91向后方移动,在辅助气缸90内贮存液体。
然后,如果停止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而释放该扳机部51,则由于弹性板部54的弹性恢复力,扳机部51向前方被施力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主活塞52随之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在主气缸53内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能够将容器体A内的液体通过管15吸到竖向供给筒部10。
这样,新吸上来的液体推升吸入阀36而使其开阀,被导入到主气缸53内。由此,能够为下一次的喷射做准备。应予说明,排出阀30关闭。
此时,虽然从出射筒部11向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的供给停止,但是通过螺旋弹簧112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柱塞91朝向最大前进位置而开始向前方移动。由此,使存留在辅助气缸90内的液体通过供给孔187、通过空间183、导入路186和旋回路12e并引导至喷出孔4,使通过液体喷出孔4向前方喷射。
这样,不仅在进行了向后方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时能够喷射液体,在不操作扳机部51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射液体,并能够进行液体的连续喷射。
应予说明,在柱塞91前进时,只要不再次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柱塞91就能够移动到最大前进位置,但在这之前可以反复进行扳动扳机部51的操作。
此时,柱塞91虽然反复进行后退和前进,但是整体上缓慢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缓慢地将液体贮存到辅助气缸90内。
另外,由于辅助气缸90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上方,且以与出射筒部11平行的方式配置,所以与以与出射筒部11前后相连的方式配置辅助气缸9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扳机式液体喷射器350的总长而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确保柱塞91的行程而容易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喷射。
另外,由于喷嘴体152的外嵌筒部221以能够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在不变更设计的情况下保留使用喷嘴部件3不具有辅助气缸90、柱塞91、第三筒部231和安装筒部235等而仅具有喷嘴体152,并且喷嘴体152的外嵌筒部221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而成的现有的构成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另外,由于连通孔190向出射筒部11的前端开口开口,所以在向后方扳动了扳机部51时,可以使来自出射筒部11内的液体的一部分不通过供给孔187和辅助气缸90内而通过连通孔190直接到达喷出孔4,即使在辅助气缸90内蓄积液体之前,也能够稳定地喷射液体。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可以设置为同时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部件130、430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回收通路213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另外,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如下构成:喷射器主体2具备配置于出射筒部11的前端部的第二筒部(第一安装部)23,喷嘴部件3具备:安装于第二筒部23的第三筒部(第二安装部)231;形成有喷出孔4的喷嘴体220、152;以及安装筒部(第四安装部)235,安装筒部(第四安装部)235通过安装喷嘴体220、152所具备的外嵌筒部(第三安装部)221而将喷嘴体220、152与辅助气缸90连结,其中,喷嘴体220、152的外嵌筒部221可以安装于喷射器主体2的第二筒部23。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嘴体152来代替喷嘴体220。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应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和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嘴体220、152。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扳机部以旋转轴部为中心能够向前后方向摆动,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构成,可以是扳机部沿着前后方向滑动的构成。即,可以是扳机部的朝向保持恒定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替换成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通过使扳机部向后方移动而能够使液体喷射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Claims (6)

1.一种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射器主体,其安装于容纳有液体的容器体;以及
喷嘴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喷射器主体的前方侧,形成有朝向前方喷射液体的喷出孔,
所述喷射器主体具备:
竖向供给筒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将所述容器体内的液体向上吸;
出射筒部,其从所述竖向供给筒部朝向前方延伸,所述出射筒部的内侧与所述竖向供给筒部的内部连通;以及
扳机机构,其具有扳机部、主活塞和主气缸,所述扳机部从所述出射筒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配置,所述主活塞与该扳机部的移动联动地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主气缸随着该主活塞的移动而其内部被加压和减压且其内部与所述竖向供给筒部连通,通过所述扳机部向后方的移动,从而使所述主气缸内的所述液体导入到所述竖向供给筒部内,进而使所述主气缸内的所述液体从所述竖向供给筒部内导入到所述出射筒部内,并且使所述主气缸内的所述液体从所述出射筒部内朝向所述喷出孔侧出射,
所述喷嘴部件具备:
气缸,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内部通过供给孔而与所述出射筒部内连通;以及
柱塞,其在向前方被施力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气缸内,利用通过所述供给孔的液体向所述气缸内的导入而使所述柱塞向后方移动,
并且在所述喷嘴部件形成有将所述气缸内与所述喷出孔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供给孔和所述连通孔分别形成于所述气缸,
所述连通孔使所述气缸的内部与所述喷出孔连通,并且使所述出射筒部的内部与所述喷出孔连通,
在所述柱塞配置于最大前进位置时闭塞所述连通孔,通过使所述柱塞从所述最大前进位置向后方移动而将所述连通孔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朝向所述出射筒部的前端开口进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配置于所述出射筒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出射筒部平行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塞形成有被卡止部,
在所述喷嘴部件具备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气缸能够向后方移动的方式配设,
所述动作部件具备:
卡止部,其构成为,在所述柱塞向后方移动之前所述卡止部比所述柱塞的所述被卡止部更靠后方且与所述被卡止部分离地配置,在所述柱塞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所述卡止部卡止到从前方移动过来的所述被卡止部;以及
限制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动作部件相对于所述气缸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接近或者抵接于所述扳机部而限制所述扳机部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式液体喷射器还具备回收通路,所述回收通路与所述容器体内连通,
所述回收通路在所述气缸中的在所述气缸的前壁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气缸的前壁部分离的部分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机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主体具备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于所述出射筒部的前端部,
所述喷嘴部件具备:第二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喷嘴体,其形成有所述喷出孔;第四安装部,其构成为通过安装所述喷嘴体所具备的第三安装部,从而将所述喷嘴体与所述气缸连结,
所述喷嘴体的第三安装部以能够安装于所述喷射器主体的第一安装部的方式形成。
CN201580058228.9A 2014-10-31 2015-10-28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Active CN107073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3600 2014-10-31
JP2014223600A JP6397724B2 (ja) 2014-10-31 2014-10-31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5074394A JP6460886B2 (ja) 2015-03-31 2015-03-31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5-074394 2015-03-31
JP2015-091659 2015-04-28
JP2015091659A JP6476056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5093160A JP6476060B2 (ja) 2015-04-30 2015-04-30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5-093160 2015-04-30
JP2015-110463 2015-05-29
JP2015110463A JP6482387B2 (ja) 2015-05-29 2015-05-29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PCT/JP2015/080385 WO2016068191A1 (ja) 2014-10-31 2015-10-28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3501A CN107073501A (zh) 2017-08-18
CN107073501B true CN107073501B (zh) 2020-03-24

Family

ID=55857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8228.9A Active CN107073501B (zh) 2014-10-31 2015-10-28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7791B2 (zh)
EP (1) EP3213822B1 (zh)
CN (1) CN107073501B (zh)
WO (1) WO2016068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7997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Leafgreen Limited Fluid dispenser
CN108473238B (zh) * 2015-12-25 2020-05-08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扳机式液体喷出器
JP6833361B2 (ja) * 2016-06-24 2021-02-24 キャニヨン株式会社 蓄圧式スプレー
JP6723093B2 (ja) 2016-06-24 2020-07-15 キャニヨン株式会社 蓄圧式スプレーのベース体及びベース体を備えた蓄圧式スプレー
JP6722558B2 (ja) * 2016-09-29 2020-07-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757695B2 (ja) 2017-04-19 2020-09-2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910272B2 (ja) * 2017-10-31 2021-07-2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US11389813B2 (en) 2018-05-31 2022-07-1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Trigger type liquid ejector
JP7257935B2 (ja) * 2019-10-31 2023-04-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USD960705S1 (en) * 2020-07-02 2022-08-16 Dispensing Technologies B.V. Spraying head for dos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WO2024102782A1 (en) 2022-11-08 2024-05-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Liquid dispensing product having a spray dispen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23558B2 (de) * 1971-05-12 1973-11-22 Olympia Werke Ag, 2940 Wilhelmshaven Elektrographischer Drucker zum Herstellen von Schriftzeichen öder Bildteilen
US4174056A (en) * 1977-05-10 1979-11-13 Ciba-Geigy Corporation Pump type dispenser with continuous flow feature
CS242610B1 (en) 1982-11-19 1986-05-15 Miloslav Sorm Double acting mechanical pump for liquid spray
US4591077A (en) 1985-01-28 1986-05-27 Corsette Douglas Frank Continuous discharge dispenser
DE3722553A1 (de) 1987-07-08 1989-01-19 Mega Prod Verpack Marketing Foerdereinrichtung
EP0262484A3 (de) 1986-09-30 1989-08-02 MegaPlast Dosiersysteme GmbH & Co. Fördereinrichtung
JPH0647578Y2 (ja) 1989-04-11 1994-12-0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往復噴霧器
JPH05104040A (ja) 1991-05-22 1993-04-27 Jun Yanagida 噴霧器
US5704550A (en) * 1995-12-08 1998-01-06 Contico International, Inc. Liquid dispenser with flow control
JP3839533B2 (ja) 1996-11-15 2006-11-01 スプレイ デバイセ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シンドリアン ベルハッド 噴霧器
JP3781904B2 (ja) 1998-05-01 2006-06-0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における合成樹脂製復帰ばね
US6131820A (en) * 1999-06-01 2000-10-17 Calmar Inc. Discharge valve assembly for trigger sprayer
US6641003B1 (en) 2002-11-06 2003-11-04 Continental Afa Dispensing Company Low cost trigger sprayer with double valve element
US8881953B2 (en) * 2012-09-10 2014-11-11 The Clorox Company Bottle with integral dip tube
JP5946134B2 (ja) 2013-01-31 2016-07-0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5984188B2 (ja) * 2013-01-31 2016-09-0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066408B2 (ja) 2013-01-31 2017-01-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076135B2 (ja) 2013-02-27 2017-02-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4166612A (ja) 2013-02-28 2014-09-11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5982301B2 (ja) 2013-02-28 2016-08-3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US9839927B2 (en) * 2013-03-08 2017-12-12 S. C. Johnson & Son, Inc. Nozz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fluid dispensing
JP6132338B2 (ja) 2013-04-30 2017-05-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6074394A (ja) 2014-10-02 2016-05-12 康二 芝端 車両運動安定性判別方法
JP6397724B2 (ja) 2014-10-31 2018-09-2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CN108473238B (zh) * 2015-12-25 2020-05-08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扳机式液体喷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8191A1 (ja) 2016-05-06
CN107073501A (zh) 2017-08-18
EP3213822B1 (en) 2020-09-16
EP3213822A4 (en) 2018-06-13
EP3213822A1 (en) 2017-09-06
US20170216863A1 (en) 2017-08-03
US10357791B2 (en)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3501B (zh)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JP5984188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CN110536756B (zh)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CN108473238B (zh) 扳机式液体喷出器
JP2017114543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511385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476056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9177897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543567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482387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546859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460886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722558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6491992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8089549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CN114641437B (zh)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JP2023067098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7149898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23176378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6209785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23097577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22184088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CN118176064A (zh) 扳机式液体喷射器
JP2023163944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20082040A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