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821A - 供给装置,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给装置,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7821A
CN106597821A CN201610898099.0A CN201610898099A CN106597821A CN 106597821 A CN106597821 A CN 106597821A CN 201610898099 A CN201610898099 A CN 201610898099A CN 106597821 A CN106597821 A CN 106597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component
handle box
image bearing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80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7821B (zh
Inventor
村上龙太
小松范行
前田直树
浜田孝俊
纳庄宏明
松丸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97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7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5Removing excess solid developer, e.g. fog preve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供给装置包括:容纳构件;第一螺旋供给构件,其在第一供给方向以列出的顺序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区域和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区域;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其用于沿着与第一供给方向交叉的第二供给方向供给显影剂;和壁,其向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延伸,使得壁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朝向第一螺旋供给构件的下游侧与第一螺旋供给构件间隔开,以使显影剂的流动路径分岔。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方向,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一和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彼此交叉的位置之间。

Description

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使用这些装置或者盒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此,供给装置是与成像设备一起使用的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预定位置的装置。例如,可以例举用于将在转印之后存留在感光鼓上的剩余显影剂供给到剩余显影剂容纳室的装置。
此外,处理盒是这样的盒,其至少设置诸如电子照相型感光鼓的图像承载构件并且一体地设置图像承载构件和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处理器件。这种处理盒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例如,可以例举一种处理盒,通过将电子照相型感光鼓和作为处理器件的显影器件、充电器件和清洁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器件一体地组装成盒来制备所述处理盒。
此外,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子照相型复印机、电子照相型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或类似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在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中,通常,鼓状电子照相型感光构件,即,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被均匀充电。然后,带有电荷的感光鼓选择性曝光,使得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利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诸如记录片材或者塑料片材)上,然后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承受加热和压力的作用并且因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以实施图像记录。
这种成像设备通常需要调色剂供应以及维护各种处理器件。为了促进调色剂供应和维护,一种处理盒被制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并已经被投入实际使用,在所述处理盒中,感光鼓、充电器件、显影器件、清洁器件等在单个框架中一体地组装成盒。
根据此处理盒类型,用户他(她)自己可以实施维护并且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可操作性,使得能够提供可用性卓越的成像设备。为此,该处理盒类型已经广泛应用在成像设备中。
在上述处理盒中,在一些情况中,产生了将显影剂供给到远侧位置的需求。同时,已知一种显影剂供给装置,其用于通过提供用于供给显影剂的旋转轴线彼此交叉的两个螺旋供给构件来输送显影剂(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7-286371)。
然而,随着打印速度的提高,需要每单位时间供给大量显影剂。为此,存在具有螺旋形状和交叉旋转轴线的第一供给构件和第二供给构件之间的显影剂输送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其中,提高当从上方观察时显影剂供给方向彼此交叉的第一供给构件和第二供给构件之间的显影剂输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包括:容纳构件,其用于容纳显影剂;第一螺旋供给构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纳构件中并且在供给显影剂的第一供给方向上以下列顺序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区域和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直径小于第一直径;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纳构件中,用于沿着与第一供给方向交叉的第二供给方向供给显影剂;和壁,所述壁设置在容纳构件中并且朝向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延伸,使得壁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朝向第一螺旋供给构件的下游侧与第一螺旋供给构件间隔开,以使显影剂的流动路径分岔,其中,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第二区域设置在第一区域与第一和第二螺旋供给构件相互交叉的位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所述供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构件;第一供给构件,所述第一供给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纳构件中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以以下顺序包括具有螺旋形状的第一区域、具有曲柄形状的第二区域以及具有螺旋形状的第三区域;和第二供给构件,所述第二供给构件被支撑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因第一供给构件的旋转运动而沿着与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往复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上述供给装置的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参照附图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图1中,分图(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平面)图,分图(b)是交叉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在其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处理盒;
图3是在其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处理盒的截面图;
在图4中,分图(a)是在其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分图(b)是示出了清洁框架内部的截面图;
图5是处于这样状态中的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透视图,在所述状态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可开合门打开;
图6是处于这样状态中的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透视图,在所述状态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可开合门打开并且托盘被拉出;
图7是在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可开合门打开然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当处理盒被安装在托盘中以及被从托盘拆卸时成像设备主组件和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处于这样状态中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主组件之间的驱动侧定位部的透视图,在所述状态中,处理盒安装在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中的成像设备主组件中;
图9是示出了处于这样状态中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主组件之间的非驱动侧定位部的透视图,在所述状态中,处理盒安装在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中的成像设备主组件中;
图10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整体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
图11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局部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
图12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整体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
图13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局部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
图14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
图15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在所述处理盒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装置;
图1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中的作为第三供给构件的第一螺杆和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图;
图1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中的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图;
在图18中,分图(a)和(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修改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中的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第三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中的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板状构件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第三实施例中的供给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是纵向方向。此外,关于纵向方向,感光鼓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的一侧为驱动侧而其相反的一侧为非驱动侧。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2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在下文中称作设备主组件A)的截面图,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实施例的供给装置并且所述截面图示出了处理盒(在下文中称作盒B)。设备主组件A是这样的部分,盒B从该部分移除。
图2中示出的成像设备是使用电子照相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其中,盒B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当盒B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时,设置用于在盒B的电子照相型感光鼓(在下文中称作鼓)62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单元)。此外,片材(供给)托盘4设置在盒B下方,将经历成像的记录材料或者介质(在下文中称作片材材料)P容纳在所述片材托盘4中。
此外,在设备主组件A中,沿着片材材料P的供给方向D,依序设置拾取辊5a、供给辊对5b、运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供给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放辊对10和排放托盘11等。定影装置9由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构成。
(成像处理)
将使用图2和图3描述成像处理的概况。图3是盒B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基于打印开始信号,以预定周向速度(处理速度)沿着箭头R的方向旋转驱动鼓62。然后,如图3所示,施加有偏电压的充电辊66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且使鼓62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带有电荷。
曝光装置3基于图像信息输出激光L,如图2所示。激光L通过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中的激光开口71h,使得鼓62的外周表面受到扫描曝光。结果,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搅拌构件43、第二搅拌构件44和第三搅拌构件50的旋转而搅拌并供给设置在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中的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T,从而将所述调色剂运送到调色剂供应室28中。调色剂T因磁体辊34(固定磁体)的磁力而承载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在调色剂T摩擦充电的同时由作为用于收集显影剂的收集构件的显影刮刀42管制显影辊32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T的层厚度。此后,基于静电潜像将调色剂T供应到鼓62上,使得静电潜像可视(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如图2所示,与激光L的输出定时同步地,由拾取辊5a、供给辊对5b和运送辊对5c从片材托盘4中供给片材材料P,所述片材材料P容纳在设置在设备主组件A的下部部分处的片材托盘4中。然后,片材材料P经由转印引导件6被供给到鼓62和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处,调色剂图像依次地从鼓62被转印到片材材料P上。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材料P与鼓62分离开然后沿着运送引导件8被供给到定影装置9。然后,片材材料P通过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之间的夹持部,所述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构成定影装置9。在该夹持部处,实施加压和加热定影处理,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材料P上。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材料P被供给到排放辊对10并且然后被沿着箭头D方向排放到排放托盘11上。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转印处理之后由清洁刮刀77从鼓62移除存留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并且在成像处理中再次使用鼓62。从鼓62移除的剩余调色剂存储在清洁单元60的剩余调色剂室71b中。
(盒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接下来,将使用图5至图8描述盒B的安装以及拆卸。图5是设备主组件A的透视图,所述设备主组件A的可开合门13打开,以允许安装以及拆卸盒B。图6是处于这样状态中的设备主组件A和盒B的透视图,在所述状态中,可开合门13打开以允许安装和拆卸盒B并且然后托盘18被拉出。图7是在可开合门13打开然后托盘18被拉开的状态中,当拆卸和安装盒B时设备主组件A和盒B的透视图。图8是处于盒B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的状态中的盒B和设备主组件A之间的驱动侧定位部的透视图。
如图5所示,可开合门13可旋转附接到设备主组件A,并且当可开合盖13打开时暴露出盒插入开口17。在盒插入开口17中设置有用于将盒B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的托盘18。如图6所示,当托盘18被拉出至预定位置时,能够安装以及拆卸盒B。在盒B放置在托盘18上的状态中,盒B被沿着图6中箭头C的方向沿着引导轨道(未示出)插入(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沿着图7中的箭头E的方向实施盒B相对于托盘18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8所示,设备主组件A设置有第一驱动轴14和第二驱动轴19。第一驱动轴14将驱动力传递到盒B的第一联接件70。第二驱动轴19将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联接件21。第一驱动轴14和第二驱动轴19由设备主组件A的马达(未示出)驱动。结果,与第一联接件70相连接的鼓62接收来自设备主组件A的驱动力并且旋转。
通过从第二联接件21传递驱动力使得显影辊32旋转。此外,由设备主组件A的电源部分(未示出)将预定偏电压供应到充电辊66和显影辊32。
(设备主组件的盒支撑结构)
接下来,将使用图5、图8和图9描述由设备主组件A支撑盒B的支撑结构。图5是设备主组件A的透视图,所述设备主组件的可开合门13打开,用于允许安装和拆卸盒B。图8是在盒B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的状态中盒B和设备主组件A之间的驱动侧定位部的透视图。图9是在盒B安装在设备主组件A中的状态中盒B和设备主组件A之间的非驱动侧定位部的透视图。
如图5所示,设备主组件A设置有驱动侧侧板15和非驱动侧侧板16,以便支撑盒B。如图8所示,驱动侧侧板15设置有用于盒B的驱动侧第一支撑部分15a、驱动侧第二支撑部分15b和旋转支撑部分15c。如图9所示,非驱动侧侧板16设置有用于盒B的非驱动侧第一支撑部分16a、非驱动侧第二支撑部分16b和旋转支撑部分16c。
另一方面,作为盒B的待被支撑的驱动侧部分,如图8所示设置有鼓轴承73的待被支撑部分73b和待被支撑部分73d以及驱动侧凸起71a。待被支撑部分73b由驱动侧第一支撑部分15a支撑,待被支撑部分73d由驱动侧第二支撑部分15b支撑,并且驱动侧凸起71a由旋转支撑部分15c支撑。此外,作为待被支撑的非驱动侧部分,如图9所示,设置有非驱动侧伸出部71f和非驱动侧凸起71g。由非驱动侧第一支撑部分16a和非驱动侧第二支撑部分16b支撑非驱动侧突出部71f,由旋转支撑部分16c支撑非驱动侧凸起71g。通过上述结构,盒B定位在设备主组件A中。
(盒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3、图4和图10至图13描述盒B的整体结构。图3是盒B的截面图。在图4中,分图(a)是盒B的侧视图,分图(b)是示出了清洁框架71内部的截面图。图10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盒B的整体透视图。图11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盒B的整体透视图。图12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盒B的整体透视图。图13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盒B的局部透视图。
在图4中,分图(a)是当从驱动侧观察时盒B的侧视图,分图(b)是沿着图4的分图(a)中的箭头Y方向观察时清洁框架71内部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了图10的虚线圆圈的内部的放大视图(但是其角度改变)。图13是示出了图12的虚线圆圈的内部的放大视图(但是其角度改变)。在这个实施例中,将从图示中省略在连接相应零件(部件)时使用的螺丝。
如图3所示,由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形成盒B。清洁单元60包括鼓62、充电辊66和清洁构件77,并且这些构件由清洁框架71支撑。此外,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将清洁盖72固定到清洁框架71。此外,充电辊66和清洁构件77中的每一个均布置成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
在图3中,清洁构件77由橡胶刮刀77a和支撑构件77b构成,所述橡胶刮刀77a是刀状弹性构件,所述支撑构件77b用于支撑橡胶刮刀77a。橡胶刮刀77a沿着与鼓6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与鼓62接触。即,橡胶刮刀77a接触鼓62,使得橡胶刮刀的自由端部部分相对于鼓62的旋转方向面向上游侧。
以以下方式依序供给由清洁构件77从鼓表面移除的剩余调色剂(废调色剂)。即,如图4的分图(b)所示,分别由作为剩余调色剂供给构件的第一螺杆86、第二螺杆(第一供给构件)87和第三螺杆(第二供给构件)88以列出的顺序沿着箭头V、W和X的方向供给剩余调色剂。如图4的分图(b)所示,以清洁室71e和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71s的顺序供给剩余调色剂,然后将剩余调色剂存储在剩余调色剂室71b中(图4的分图(b)),所述剩余调色剂室71b作为用于容纳显影剂(剩余调色剂)的容纳构件(容纳部分),由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形成。
第一螺杆86因通过齿轮(未示出)或类似物传递来自设备主组件A被盒B接收的驱动力旋转。第二螺杆87因接收来自第一螺杆86的驱动力而旋转。第三螺杆88因接收来自第二螺杆87的驱动力而旋转。第一螺杆86布置在鼓62的附近。第二螺杆87布置在清洁框架71的纵向端部部分处。第三螺杆88布置在剩余调色剂室71b中。
第一螺杆86的旋转轴线和第三螺杆88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鼓62的旋转轴线。第二螺杆87的旋转轴线基本垂直于感光鼓62的旋转轴线。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作为剩余调色剂供给器件的各螺杆的布置。
在图3中,用于防止剩余调色剂从清洁框架71泄漏的接收器片材65设置在清洁框架71的端部部分处,以便接触鼓62。通过接收来自作为驱动源的主组件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基于成像操作沿着图3的箭头R方向旋转驱动鼓62。
充电辊66相对于清洁框架71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于鼓62的旋转轴线方向)经由其端部部分处的充电辊轴承(未示出)可旋转安装到清洁单元60。充电辊66通过由推压构件(未示出)将充电辊轴承压向鼓62而与鼓62压接触。充电辊66因鼓62的旋转而旋转。
在图3中,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和显影刮刀42。显影辊32和显影刮刀42由作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构件的显影容器支撑。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将底部构件22固定到显影容器23,由此形成调色剂供应室28和调色剂室29。调色剂供应室28和调色剂室29通过调色剂供应开口30相互连通。
显影辊32是中空构件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有磁体辊34。显影刮刀42管制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厚度)。如图10所示,间隙保持构件38在显影辊32的端部部分中的每一个端部部分处安装到显影辊32。通过使得间隙保持构件38与鼓62接触,保持显影辊32以便使得显影辊32与鼓62具有预定间隙。
此外,如图3所示,防泄漏片材33设置在底部构件22的边缘部分处,以便接触显影辊32。防泄漏片材33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中泄漏出去。
在调色剂室29中,设置作为可旋转构件的第一搅拌构件43、第二搅拌构件44和第三搅拌构件50。第一搅拌构件43、第二搅拌构件44和第三搅拌构件50中的每一个搅拌部件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不仅仅搅拌容纳在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还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供应室28。
如图12所示,清洁单元60包括鼓轴承73以及鼓轴78。如图13所示,在鼓62驱动侧处,由鼓轴承3的孔73a可旋转支撑设置在驱动侧上的驱动侧鼓凸缘63。如图11所示,在非驱动侧,鼓轴78压配合在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中的孔71c中,所述鼓轴78可旋转地支撑非驱动侧鼓凸缘64的孔(未示出)。
另一方面,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显影单元20中,显影辊32被设置在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轴承构件27和37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11和图13所示,通过由连接销69使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连接,进行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在显影单元20的驱动侧中,如图13所示,显影第一支撑孔23a设置作为显影容器23的一部分。在非驱动侧中,如图11所示,显影第二支撑孔23b设置作为显影容器23的一部分。
此外,在清洁单元60的驱动侧中,如图13所示,第一悬吊孔71i设置作为清洁框架71的一部分。在非驱动侧中,如图11所示,第二悬吊孔71j设置作为清洁框架71的一部分。在驱动侧中,如图13所示,压配合并固定在第一悬吊孔71i和第一支撑孔23a中的连接销69彼此接合。在非驱动侧中,如图11所示,压配合并固定在第二悬吊孔71j和第二支撑孔23b中的连接销69彼此接合。通过上述构造,显影单元20与清洁单元60可旋转地相连。
此外,如图13所示,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一孔46Ra钩在鼓轴承构件73的凸起73c上,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二孔46Rb钩在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6的凸起26a上。此外,如图11所示,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的第一孔46Fa钩在清洁框架71的凸起71k上,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的第二孔46Fb钩在轴承构件37的凸起37a上。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例中,驱动侧推压构件46R和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张力弹簧,并且显影单元20被这些弹簧的推压力推压向清洁单元60,使得显影辊32被可靠地压向鼓62。
(剩余调色剂供给结构和供给操作)
将参照图1、图4、图14、图15和图16描述第一螺杆86、第二螺杆87(第一供给构件)和第三螺杆(第二供给构件)的剩余调色剂供给整体结构。在图1中,分图(a)是当从上方观察的图4的分图(b)中示出的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88之间的交叉部分的局部细节图。交叉部分是指当从上方观察螺杆时螺杆之间的重叠位置,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88实际上成扭转关系布置。
在图1中,分图(b)是当沿着侧向观察时螺杆87和88的侧视图。图14是当从驱动侧和上侧观察时清洁单元60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当从驱动侧和下侧观察时清洁单元60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图4的分图(b)中示出的第一螺杆86和第二螺杆87之间的交叉部分的细节图。
1)从第一螺杆至第二螺杆的剩余调色剂输送结构。
如图4中的分图(b)和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螺杆86和第二螺杆87可旋转地保持在清洁室71e和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71s中,由清洁框架71和螺杆盖74形成所述清洁室71e和所述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71s。
具体地,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螺杆86由驱动部分86a、从动部分86e、螺杆部分86b和轴部分86i和86j构成。此外,第二螺杆87由从动部分87a、驱动部分87d、螺杆部分87b和轴部分87i和87j构成。
在图15中,设置在从动部分86e侧中的第一螺杆86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轴部分86i插入到孔74a中,并且设置在第一螺杆86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的轴部分86j插入到孔71d中,所述孔71d设置作为清洁框架71的一部分。
此外,设置在第二螺杆87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轴部分87i抵接设置在螺杆盖74上的支撑肋状件74b(图16)和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上的支撑肋状件71m(图16)。设置在第二螺杆87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的轴部分87j通过抵接两个支撑肋状件71n和72n(图15和图4的分图(b))而被保持,所述支撑肋状件71n和72n由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形成。
螺杆盖74(图15、图4的分图(b))设置有密封槽(未示出),并且作为密封构件(未示出)的由弹性构件(例如,橡胶或者弹性体)构成的密封构件设置在密封槽中然后与清洁框架71(图15、图4的分图(b))组装在一起。通过该密封构件防止在清洁框架71和螺杆盖74之间发生调色剂泄漏。
此外,在图15中,螺杆盖74设置有孔74a,用于允许第一螺杆86向外伸出。此外,在第一螺杆86和孔74a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海绵状密封构件91,使得防止调色剂向外部泄漏。
在图15中,第一螺杆86的从动部分86e具有D状切割表面,并且通过设置作为螺杆盖74的一部分的孔74a并且伸出到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71s之外,然后与齿轮90相连。结果,齿轮9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螺杆86。
此外,第一螺杆86的驱动部分86a形成具有5个径向伸出部,并且第二螺杆的从动部分87a形成具有5个径向伸出部。然后,如图16所示,第一螺杆86的驱动部分86a和第二螺杆87的从动部分87a彼此接合,使得第一螺杆86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螺杆87。
在图14中,当从第一螺杆86的从动部分86e侧观察时,第一螺杆86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由第一螺杆86沿着清洁室71e中的箭头V方向(图4中的分图(b))供给由清洁刮刀77刮下的剩余调色剂。然后,在图14中,当从第二螺杆87的从动部分87a观察时,第二螺杆87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由第二螺杆87沿着箭头W方向(图4中的分图(b))供给剩余调色剂通过剩余调色供给路径71s。
2)从第二螺杆至第三螺杆的剩余调色剂输送结构。
将参照图1的分图(a)和(b)、图14和图15描述由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87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88供给剩余调色剂的整体结构。
如图1的分图(a)和(b)和图4的分图(b)所示,第三螺杆88可旋转保持在由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形成的剩余调色剂室71b中。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由从动部分88a、螺杆部分88b和轴部分88i和88j构成第三螺杆88,并且螺杆部分88b是左旋(逆时针)螺杆。此外,如图15所示,设置在第三螺杆88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轴部分88i、88j通过分别抵接两个支撑肋状件71p(图15)和72p(图14)以及两个支撑肋状件71r(图15)和72r(图14)而被支撑,所述两个支撑肋状件71p和72p以及两个支撑肋状件71r和72r由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形成。
如图1的分图(b)所示,第三螺杆88设置在第二螺杆87竖直方向上的下方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在第二螺杆87的驱动部分87d的位置处与第二螺杆87交叉(图1的分图(a))。此外,清洁盖72设置有阶梯状部分,所述阶梯状部分对应于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88之间的高度差I(图1的分图(b))。
第二螺杆87的驱动部分87b如图1的分图(a)所示相对于轴向方向螺旋地设置在第二螺杆87的中间位置处,并且如图1的分图(b)和图15所示,第三螺杆88的从动部分88a设置有4个待被接合的球状部。此外,第二螺杆87的驱动部分87b和第三螺杆88的从动部分88a彼此接合,使得第二螺杆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三螺杆88。
第二螺杆87的螺杆部分87b关于轴向方向以列出的顺序包括: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87b1,所述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87b1具有第一直径(其为图1的分图(a)中的半径d1的两倍)并且设置在第一区域中;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其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为图1的分图(a)中的半径d2的两倍)而且设置在第二区域中。此外,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设置在驱动部分87d的上游,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驱动部分87d设置在第三螺杆88和第二螺杆87之间的驱动位置处,并且凭借该小直径部分87b2,如下文详述,降低了调色剂供给力。
与清洁框架71组合形成剩余调色剂室71b的清洁盖72设置有以下肋状件。即,为了引导待供给的剩余调色剂,清洁盖72设置有在图1的分图(a)中示出的第一引导肋状件72s、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第一壁)和第三引导肋状件72u(第二壁)。
第一引导肋状件72s设置成沿着第二螺杆87平行于第二螺杆87。第一引导肋状件72s相对于第二螺杆87的轴向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剩余调色剂供给方向处于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上游侧。此外,如图1的分图(b)所示,第一引导肋状件72s的上表面72v的高度低于如图1的分图(b)所示的第二螺杆87的上表面的高度。
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第一壁)设置成从靠近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位置朝向第三螺杆88的螺杆部分88b。此外,当第二引导肋状件72t投影在第二螺杆87上时,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的最靠近第二螺杆87的位置位于设置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位置处。即,第二引导肋状件72t朝向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88延伸,使得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相对于第二螺杆87的供给方向(第一供给方向)朝向第二螺杆87的下游侧与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87间隔开,以便被供给的调色剂的流动路径分岔。
因此,第二引导肋状件72t形成新的供给路径,所述新的供给路径连接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88。顺便提及,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的上表面72w的高度低于第二螺杆87的小直径部分87b2的高度,这与在图1的分图(b)中示出的第一引导肋状件72s和第三引导肋状件72u的情况类似。
在图1的分图(a)的情况中,作为与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组合的一对壁,第三引导肋状件72u设置成与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相对且平行。此外,第三引导肋状件72u与第一引导肋状件72s的定位在第二螺杆87的小直径区域中的下游端部相联并且设置成朝向第三螺杆88的螺杆部分88b。因此,第三引导肋状件72u与第二螺杆87间隔开并朝向第三螺杆88延伸,而在第二螺杆87的供给方向上从第二引导肋状件72t的上游的一侧朝向第二螺杆87的下游侧的距离减小。
3)从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至剩余调色剂室的剩余调色剂供给路线
接下来,将描述供给路线,沿着所述供给路线,由第一螺杆87和第二螺杆88以清洁室71e和剩余调色剂供给路径71s的顺序供给的剩余调色剂被供给到剩余调色剂室71b。这种供给路线大体包括由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H和第三方向G构成的三个方向。
首先,将描述图1的分图(a)中示出的第一方向F。通过使第二螺杆87沿着当从第二螺杆87的从动部分87a(图15)侧观察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剩余调色剂由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87b1沿着轴向方向被供给,同时被第一引导肋状件72s引导。然而,当剩余调色剂的量超过特定量时,剩余调色剂越过第一引导肋状件72s,然后被供给到与第一引导肋状件72s侧对向的一侧中的区域(第一方向F)。
接下来,将描述图1的分图(b)中示出的第二方向H。通过第二螺杆87的旋转由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轴向方向供给剩余调色剂。此外,由第二螺杆87的驱动部分87d沿着所述轴向方向供给剩余调色剂(第二方向)。
接下来,将描述图1的分图(a)中示出的第三方向G。剩余调色剂由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87b1供给然后由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降低速度,使得供给力减小。结果,图1中示出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区域中的剩余调色剂被由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87b1发送的剩余调色剂推动并且沿着径向方向分散。然后,由第二引导肋状件72t和第三引导肋状件72u引导剩余调色剂并且使剩余调色剂沿着箭头G方向(第三方向G)运动。
剩余调色剂被进一步推动并且因重力掉落在第三螺杆88的螺杆部分88b上。然后,当从第三螺杆88的从动部分88a侧观察时,第三螺杆88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沿着轴向方向X(图1中的分图(a))供给剩余调色剂。结果,剩余调色剂被均匀地供给到剩余调色剂室71b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设置了用于减小调色剂供给力的供给力减小部和引导件,使得能够在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88之间的交叉部分处有效地实施剩余调色剂的输送。
<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实施例>
图17示出了第二螺杆97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形状不同的修改示例并且其为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88之间的交叉部分的俯视图(平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第二螺杆87的直径确保剩余调色剂的沿着径向方向的分散力,但是在这个修改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区域由没有设置螺旋部分的区域97c替代。
结果,定位在在驱动部分97d的上游的、在没有设置螺旋部分的区域97c中的剩余调色剂的沿着箭头G方向从第二螺杆97供给的供给量增加,使得能够进一步有效实施剩余调色剂的输送。
<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修改实施例>
在图18中,分图(a)和(b)示出了修改实施例,其中,修改了上述第一修改实施例中的清洁盖72。在这个修改实施例中,设置了第四引导肋状件92v。该第四引导肋状件92v设置在第二螺杆97的驱动部分97d的上游。第四引导肋状件92v设置在清洁盖72上,以便当第四引导肋状件92v投影在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97b1侧上时与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97b1的一部分重叠。即,从第二螺杆97的轴线至第四引导肋状件92v的内部位置的距离d4(图18的分图(b))小于螺旋螺杆大直径部分97b1的旋转半径d3。结果,沿着箭头G方向从第二螺杆97供给的剩余调色剂的供给量增加,使得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剩余调色剂的输送。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由第二螺杆87实施第三螺杆88的驱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一齿轮92来实施第三螺杆97的驱动。即,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87以及用于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98的驱动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有所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材料和形状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材料和形状类似。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这些部分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杆98设置成位于第二螺杆87的在竖直方向的下方并且当从上方观察时在驱动部分87d的位置处与第二螺杆87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通过第二螺杆87的小直径部分87b2减小调色剂供给力。
与清洁构件71组合形成剩余调色剂室71b的清洁盖72设置有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第一壁)和第三引导肋状件102u(第二壁),以便引导待供给的剩余调色剂。
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设置成沿着第二螺杆87平行于第二螺杆87。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相对于第二螺杆87的轴向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剩余调色剂供给方向位于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上游的一侧。此外,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二螺杆87的上表面的高度。
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设置成从靠近第二螺杆87的螺旋螺杆小直径部分87b2的位置朝向第三螺杆98的螺杆部分98b。
结果,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形成连接第二螺杆87和第三螺杆98的新供给路径。顺便提及,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二螺杆87的小直径部分87b2的高度,这与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和第三引导肋状件102u的情况类似。
第三引导肋状件102u设置成与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相对并且平行于第二引导肋状件102t,并且第三引导肋状件102u与定位在第二螺杆87的小直径区域中的第一引导肋状件102s的下游端部相连,而且设置成朝向第三螺杆98的螺杆部分98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杆98由螺杆部分98b、轴部分(未示出)、和连接部分98i构成。第三螺杆98与安装在设置作为清洁盖102的一部分的孔102y中的齿轮92的轴92a相连,使得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三螺杆98。此外,在孔102y和设置在清洁盖102上的轴92a之间设置了密封构件93,使得防止剩余调色剂泄漏。
如上所述,如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从外部驱动第三螺杆,也能够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有效实施剩余调色剂的输送。
<第三实施例>
将参照图20和图2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20是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287、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板状构件288以及清洁盖72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的Z-Z线获得的这些构件的截面图。还在本实施例中,将仅仅详细描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在图20中,第二螺杆287包括第一螺杆部分287b1和第二螺杆部分287b2。此外,第二螺杆287包括第一曲柄状部分287c1和第二曲柄状部分287c2,所述第一曲柄状部分287c1和第二曲柄状部分287c2均具有预定曲柄量e,以便能够旋转地支撑作为下述第二供给构件的板状构件288。
第二螺杆287包括由第二螺杆287的曲柄状部分287c1和287c2可旋转地支撑的待被支撑部分288a1和288a2并且包括多个切除部分288c,以便增加剩余调色剂的接触面积。此外,板状构件288包括随后具体描述的调色剂供给肋状件288d(图21)。此外,清洁盖72包括接触肋状件72a(图21),所述接触肋状件72a接触板状构件288。
这种板状构件288在其待被支撑部分288a1和288a2处由曲柄状部分287c1和287c2(图20)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所述板状构件288接触接触肋状件72a。因此,通过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287的旋转运动,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板状构件288构成为能够沿着U方向往复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287的旋转方向构成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旋转方向相反(图21中的S1方向)。即,第二螺杆287的螺杆部分287b1和287b2的方向也构成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类似地,未示出的第一螺杆的旋转方向和第一螺杆的螺杆部分的方向构成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287之间的驱动力传递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相同,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将剩余调色剂从第二螺杆287供给到板状构件288。当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螺杆287并且因此第二螺杆287开始旋转时,由第一螺杆部分287b1沿着图20的W方向供给剩余调色剂。当剩余调色剂抵达曲柄状部分287c1时,调色剂供给力减小。
然后,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由曲柄状部分287c1上游一侧(显影力接收部分287a侧)中的剩余调色剂推动供给力减小的调色剂并且所述调色剂沿着径向方向分散。由板状构件288的往复运动沿着图20中的X方向供给沿着径向方向分散的剩余调色剂。
在曲柄状部分287c1处未被朝向板状构件288侧供给的剩余调色剂由第二螺杆部分287b2沿着图20中的W方向供给并因此被供给到第二曲柄状部分287c2。在第二曲柄状部分287c2处,剩余调色剂供给力再一次减小,使得剩余调色剂沿着径向方向分散并且被板状构件288沿着图20中的X方向供给。
如图21所示,进入到第二螺杆部分287b的在竖向上的下方一侧的剩余调色剂供给肋状件288d还可以设置在板状构件288上。剩余调色剂供给肋状件288d采取沿着示出位于第二螺杆287的旋转区域下方的箭头S2方向的运动轨迹(图21)。通过上述构造,由第二螺杆287供给的剩余调色剂通过剩余调色剂供给肋状件288d朝向板状构件288侧供给,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剩余调色剂的上述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板状构件288设置有多个切除部分288c,由此剩余调色剂和板状构件288之间的接触区域增加并且因此提高了剩余调色剂供给力。替代多个切除部分288c,还可以在板状构件288的底部上设置肋状件或类似物,使得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剩余调色剂供给力减小部的第一曲柄状部分287c1设置在第二螺杆部分287b1和287b2之间,使得能够有效实施第二螺杆287和板状构件288之间的剩余调色剂的输送。
(修改实施例)
上面描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的构造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顺便提及,参照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功能、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本发明的范围不旨在仅仅局限于这些参数。
(修改实施例1)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形成连接作为第一供给构件的第二螺杆和作为第二供给构件的第三螺杆的供给路径的第二引导肋状件(第一壁)72t和102t设置在清洁盖72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中的第二引导肋状件72t和102t还可以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上,其中,所述清洁框架71和清洁盖72形成作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构件的剩余调色剂室71b。
(修改实施例2)
具有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螺杆构件的构造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用于供给剩余调色剂的构造。例如,本发明还可以用于供给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用于承载要供应给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的显影剂。
(修改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供给构件,描述了使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机构,但是显影剂供给构件并不局限于螺杆。例如,显影剂供给构件还可以是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挠性片,以便沿着径向方向供给显影剂。
(修改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设置在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的处理盒中,但是还可以设置在成像设备的没有使用处理盒的设备主组件中。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赋予所附权利要求最宽泛的范围,以涵盖所有修改方案和等效结构以及功能。

Claims (25)

1.一种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包括:
容纳构件,其用于容纳所述显影剂;
第一螺旋供给构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构件中并且在供给显影剂的第一供给方向上以列出的顺序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区域和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
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构件中,以便沿着与第一供给方向交叉的第二供给方向供给显影剂;和
壁,所述壁设置在容纳构件中并且向所述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延伸,使得所述壁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间隔开,以便使显影剂的流动路径分岔,
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供给方向,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与所述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彼此交叉的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壁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构件中并且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从所述壁的上游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螺旋供给构件延伸,使得所述第二壁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平行于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构件中,以便与所述第二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其中,从所述壁相对于第二供给方向与第二区域重叠的重叠位置,所述壁相对于第一供给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的下游侧与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螺旋供给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供给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下方。
6.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收集构件,其用于从图像承载构件收集显影剂;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将由所述收集构件收集的显影剂供给到容纳部分。
7.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承载构件,其用于承载要供应给图像承载构件的显影剂;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
8.一种处理盒,其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
9.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
10.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
1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供给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1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13.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显影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14.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装置,所述供给装置包括:
容纳构件,其用于容纳显影剂;
第一供给构件,所述第一供给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构件中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以列出的顺序包括具有螺旋形状的第一区域、具有曲柄形状的第二区域和具有螺旋形状的第三区域;和
第二供给构件,所述第二供给构件被支撑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因所述第一供给构件的旋转运动而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往复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供给构件是板状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给装置,其中,所述板状构件设置有多个切除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供给构件包括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肋状件,并且
其中,所述供给肋状件以所述供给肋状件往复运动所沿的轨迹进入定位在第三区域的在竖向上的下方的区域中。
18.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收集构件,其用于从图像承载构件收集显影剂;和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将由所述收集构件收集的显影剂供给到容纳部分。
19.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剂承载构件,其用于承载要供应给图像承载构件的显影剂;和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
20.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
2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
22.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插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
23.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给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供给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2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2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和
曝光装置,其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供给装置设置在处理盒中或者设置在未使用处理盒的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CN201610898099.0A 2015-10-14 2016-10-14 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6597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2499A JP6682232B2 (ja) 2015-10-14 2015-10-14 搬送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02499 2015-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821A true CN106597821A (zh) 2017-04-26
CN106597821B CN106597821B (zh) 2020-05-08

Family

ID=57153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8099.0A Active CN106597821B (zh) 2015-10-14 2016-10-14 供给装置,清洁装置,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23603B2 (zh)
EP (1) EP3165971B1 (zh)
JP (1) JP6682232B2 (zh)
CN (1) CN106597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448B2 (ja) * 2016-03-08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4494B2 (ja) * 2016-03-31 2020-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7179476B2 (ja) 2018-04-05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支持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容器の製造方法、感光体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11300901B2 (en) 2019-11-15 2022-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orthogonal toner conveying path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51145B2 (ja) 2019-11-15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9634A (ja) * 1998-09-11 2000-03-3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65A (ja) * 2004-11-05 2006-05-25 Canon Inc 粉体搬送装置
US20070242993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having screw for conveying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container
JP2010078797A (ja) * 2008-09-25 2010-04-0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71165A1 (en) * 2011-09-20 2013-03-21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3697B2 (ja) * 1991-01-23 1999-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5200788A (en) * 1991-11-04 1993-04-06 Xerox Corporation Brush auger reclaim filtration in a photoreceptor cleaner housing
JP3187561B2 (ja) * 1992-09-30 2001-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04519B2 (ja) * 1993-12-21 2000-01-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および廃現像剤回収装置
JP3321728B2 (ja) * 1997-11-06 2002-09-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機の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565709B2 (ja) 1998-04-10 2004-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4098891B2 (ja) * 1998-07-22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118889B2 (ja) 2005-01-26 2008-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03433B2 (ja) * 2005-12-28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9667B2 (ja) * 2006-01-24 2011-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廃トナー収容容器
JP4710760B2 (ja) * 2006-08-29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6264A (ja) 2007-01-17 2008-07-31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3315B2 (ja) * 2007-06-2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0649A (ja) 2008-02-29 2009-09-17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45897B2 (en) 2008-09-17 2011-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device
JP5724362B2 (ja) * 2010-07-14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6379B2 (ja) * 2011-02-21 2013-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6919B2 (ja) * 2011-04-0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8560B2 (ja) * 2012-03-26 2016-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7321B2 (ja) * 2012-07-19 2016-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706B2 (ja) * 2012-10-17 2016-03-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9634A (ja) * 1998-09-11 2000-03-3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65A (ja) * 2004-11-05 2006-05-25 Canon Inc 粉体搬送装置
US20070242993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having screw for conveying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container
JP2010078797A (ja) * 2008-09-25 2010-04-0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71165A1 (en) * 2011-09-20 2013-03-21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5971A3 (en) 2017-09-13
CN106597821B (zh) 2020-05-08
JP6682232B2 (ja) 2020-04-15
US20170108802A1 (en) 2017-04-20
US9823603B2 (en) 2017-11-21
JP2017076012A (ja) 2017-04-20
EP3165971B1 (en) 2021-03-03
EP3165971A2 (en)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2808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597821A (zh) 供给装置,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10627743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401758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660405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чищ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я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10816916B2 (en) Toner conveyance device with a film attached to a wall surrounding a conveyance screw
JP538612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27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33081B (zh) 废调色剂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97820B (zh) 给送装置
JP5007773B2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2017076014A (ja) 収容容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5487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03306A (ja) 画像形成構造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
JP4890273B2 (ja) 現像装置
JP41501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394A (ja)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制御方法
JP2009186832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8435A (ja) 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556A (ja) 現像剤貯留装置
JP2017090744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897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6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455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2377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