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4325A - 交通工具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4325A
CN106394325A CN201610617845.4A CN201610617845A CN106394325A CN 106394325 A CN106394325 A CN 106394325A CN 201610617845 A CN201610617845 A CN 201610617845A CN 106394325 A CN106394325 A CN 106394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eat frame
assembled
cove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78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4325B (zh
Inventor
春日慎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94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4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4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4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座椅框架;和遮蔽件,该遮蔽件组装到座椅框架。该遮蔽件包括:组装部(14),该组装部(14)一体地组装到座椅框架;和弹性支撑部(15),该弹性支撑部(15)在与组装部(1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弹性地压靠在座椅框架上。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座椅框架和组装到座椅框架的遮蔽件的交通工具座椅。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交通工具座椅中,已知一种构造,其中树脂遮蔽件组装到座椅垫的横向部,并且其中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经由倾角调节器(recliner)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被从外侧覆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1-172714(JP 2011-172714A))。具体地,遮蔽件设置成一体地组装到座椅垫的侧框架。遮蔽件从外侧覆盖其中在座椅垫的侧框架的后端部处座椅垫经由倾角调节器连接到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的连接部。
在相关技术中,遮蔽件可以宽阔地组装(遮蔽件的宽阔部可以组装)到到座椅垫的侧框架从而遮蔽件并不处于悬伸状态中。然而,在不能确保允许遮蔽件宽阔地组装到座椅垫的侧框架的空间的情形中,可以由于在遮蔽件和侧框架之间产生的间隙导致的振动而引起异常噪声和反冲。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适当地吸收在座椅框架和遮蔽件之间产生的间隙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座椅框架;和组装到座椅框架的遮蔽件的交通工具座椅。遮蔽件包括组装部,该组装部一体地组装到座椅框架;和弹性支撑部,该的弹性支撑部在与组装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被弹性地压靠在座椅框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能够在弹性支撑部处弹性地抑制在座椅框架和遮蔽件之间产生的间隙。此外,即便座椅框架的位置被如此设定,使得在在此处设定遮蔽件的弹性支撑部的区域中座椅框架干扰弹性支撑部,仍然能够通过弹性支撑部的挠曲适当地吸收这个干扰程度。
在上述方面中,弹性支撑部可以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从遮蔽件突出;和弹性部,该的弹性部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从支撑部进一步延伸并且被弹性地压靠在座椅框架上;并且弹性部可以构造为响应于从座椅框架接收的负荷比支撑部更加可能屈曲。
根据上述构造,弹性支撑部能够构造为在窄的柔性范围内稳定地屈曲,即,能够如此构造弹性支撑部,使得弹性部能够在从遮蔽件突出的支撑部使其靠近座椅框架的位置处屈曲。
在上述方面中,弹性部可以包括挠曲部,该挠曲部沿着与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从支撑部延伸;和突起,该突起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从挠曲部延伸;并且弹性部可以如此构造,使得通过抵靠座椅框架推压突起,屈曲负荷被施加到挠曲部。
根据上述构造,弹性部能够构造为以稳定变形模式屈曲,即,弹性部能够如此构造,使得通过向挠曲部施加屈曲负荷,挠曲部能够以横梁屈曲方式屈曲。
在上述方面中,弹性部可以构造为在其两端处被支撑部支撑。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如此设置弹性部,使得能够产生大的稳定弹性作用力。
在上述方面中,突起可以设置在弹性部的一个区域的中央位置处,该区域在其两个端部处受到支撑。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如此设置弹性部,使得弹性部能够有效率地屈曲。
在上述方面中,弹性部可以设置在突出的支撑部的远端部处。
根据上述构造,弹性支撑部能够如此构造,使得弹性部能够在窄的柔性范围内稳定地屈曲,即,弹性部能够在适当地使其更加靠近座椅框架的位置处稳定地屈曲。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座椅的示意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包括放大规模的倾角调节器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3是以可视化方式示出包括倾角调节器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4是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5是从其移除外部遮蔽件的连接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如从座椅内侧观察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倾角调节板和外部遮蔽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沿着图4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面图;
图9是沿着图4中的线IX-IX截取的剖面图;并且
图10是放大规模的弹性支撑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使用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使用图1到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座椅1(交通工具座椅)的构造。将参考图1描述座椅1的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1被构造成交通工具(汽车)的右座椅。座椅1包括:座椅靠背2,该座椅靠背2为就座的乘客用作靠背;座椅垫3,该座椅垫3用作就座部;和头靠(未示出),该头靠用作头部支撑件。
上述座椅靠背2经由一对右和左倾角调节器4连接到座椅垫3的后端部使得靠背角度能够得到调节。每一个倾角调节器4通常被带到并且保持在其中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固定的锁定状态中。通过拉起设置在座椅垫3的交通工具外侧侧向部处的倾角调节杆(未示出)的操作,倾角调节器4被同时地从锁定状态释放并且被带到其中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能够改变的状态,即,座椅靠背2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倾斜,该交通工具外侧侧向部面对乘客通过其进出交通工具的门(未示出)。
在这里应该注意,座椅靠背2通常被安装在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之间的一对右和左螺旋弹簧2B旋转地向前推压。因此,通过倾角调节杆(未示出)的操作,座椅靠背2被从其靠背角度固定的状态释放。座椅靠背2因此利用螺旋弹簧2B的推压力升高到被压靠就座乘客的背部的这种位置,并且其靠背角度容易根据就座乘客的背部沿着前后方向的倾斜运动得到调节。
具体地,经由各个倾角调节器4,座椅靠背2的右和左两侧框架2A的下端侧中的外部侧面部被螺栓连接到紧固到座椅垫3的右和左两侧框架3A的后端部的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内侧面部。其中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经由倾角调节器4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被在各个侧上附接到座椅垫3的侧向部的树脂遮蔽构件5A和5B从外部遮蔽。
每一个遮蔽构件5A和5B被附接使得在每一侧上的倾角调节板3B被夹在相应的遮蔽构件5A或者5B沿着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和外侧部之间,即,相应的遮蔽构件5A或者5B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布置在倾角调节板3B的各个侧上。因此,遮蔽构件5A和5B覆盖其中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使得连接部不被暴露于沿着前后方向的外侧并且不被暴露于沿着左右方向的外部。在交通工具外侧上的遮蔽构件5B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是长(即延伸)的形状,从而广泛地覆盖从覆盖倾角调节板3B的座椅垫3的后端侧侧向区域到座椅垫3的前端侧侧向区域的区域。
在交通工具内侧上的遮蔽构件5A以紧凑的形状形成从而主要地覆盖倾角调节板3B和围绕倾角调节板3B的周围区域。替代地,在座椅垫3在交通工具内侧上的侧向部区域中,其沿着前后方向的大的部分被缝合到在侧向部处拉伸的垫罩3D的下垂形厚地毯材料6覆盖。由于以下原因而采用这种构造。座椅垫3在交通工具内侧上的侧向部与布置在座椅垫3和左座椅(未示出)之间的中心控制台相邻,并且难以从外部看见座椅垫3在交通工具内侧上的侧向部。因此,覆盖侧向部的构造得以简化。
在各个侧上的遮蔽构件5A和5B附接到座椅垫3在各个侧上的侧框架3A,以悬臂方式从这些附接部向后并且向上突出,并且设置成从座椅外侧覆盖连接到在各个侧上的侧框架3A的后端部的倾角调节板3B。而且,虽然遮蔽构件5A和5B如上所述具有从附接到各个侧框架3A的附接部以悬臂方式向后并且向上突出的这种形状,但是遮蔽构件5A和5B的突出部的内侧面部部分地接触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并且因此,突出部受到抑制从而防止突出部沿着宽度方向反冲(backlash)。在这里应该注意,座椅垫3的侧框架3A和一体地连接到侧框架3A的后端部的倾角调节板3B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框架”。
即使当基于例如由于座椅1的规格的改变而采用沿着宽度方向具有不同厚度的倾角调节器4,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改变时,其中通过接触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而抑制遮蔽构件5A和5B移动的构造仍然能够起作用使得允许这些改变。具体地,在其中遮蔽构件5A和5B接触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的构造中,遮蔽构件5A和5B弹性地压靠在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并且因此能够通过弹性挠曲而吸收各个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改变。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用于将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以及在各个侧上的遮蔽构件5A和5B的具体构造。用于将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由彼此两侧对称的一对构造构成。此外,在各个侧上的遮蔽构件5A和5B在形状方面相互不同,但是遮蔽构件5A和5B中的每一个具有由内侧部和外侧部构成的双重结构。遮蔽构件5A和5B附接到座椅垫3的各个侧框架3A,并且弹性地压靠在各个倾角调节板3B上。即,遮蔽构件5A和5B具有相同的基本构造。相应地,在下文中,将作为其代表具体地详细描述布置在交通工具内侧上的各个结构中的仅一个结构。
首先,将描述倾角调节器4的构造。倾角调节器4具有在文献诸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0-207374(JP2010-207374A)中公开的已知构造。因此,在下文中将仅简要地描述倾角调节器4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如在图5和9中所示,倾角调节器4被布置成夹在座椅靠背2的侧框架2A和布置成面对侧框架2A沿着其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倾角调节板3B之间。倾角调节器4将侧框架2A和倾角调节板3B相互连接使得侧框架2A和倾角调节板3B能够彼此相对地旋转。
具体地,如在图9中所示,倾角调节器4包括:盘形棘轮4A,该盘形棘轮4A连接到座椅靠背2的侧框架2A的外侧面部;盘形引导件4B,该盘形引导件4B连接到倾角调节板3B的内侧面部;和柱形外周环4C,该柱形外周环4C横跨棘轮4A和引导件4B的外周部安装并且保持棘轮4A和引导件4B沿着轴向方向组装到彼此使得棘轮4A和引导件4B彼此相对地旋转。进而,倾角调节器4包括:锁定结构4D,该锁定结构4D组装到引导件4B的内侧面部并且与棘轮4A啮合以锁定棘轮4A和引导件4B的相对旋转;操作轴4E,该操作轴4E穿过引导件4B的中心部并且通过旋转而执行释放锁定结构4D的锁定状态的操作;和锁定弹簧4F,该锁定弹簧4F沿着锁定操作方向旋转地推压操作轴4E。
棘轮4A和引导件4B沿着轴向方向组装到彼此。锁定结构4D通常接收锁定弹簧4F的推压力并且保持与棘轮4A啮合。因此,棘轮4A和引导件4B被保持在其相对旋转被锁定的状态中。当通过倾角调节杆(未示出)的操作,操作轴4E沿着释放操作方向转动时,通过锁定结构4D实现的棘轮4A和引导件4B两者的旋转停止状态由此得以释放,并且棘轮4A和引导件4B被带到其中棘轮4A和引导件4B能够彼此相对地旋转的状态。如图1所示,操作轴4E经由连杆R连接到穿过在交通工具外侧上的倾角调节器4的操作轴4E,并且与在交通工具外侧上的操作轴4E一体地沿着锁定释放操作方向转动。
接着,将描述相对于座椅垫3旋转地向前推压座椅靠背2的螺旋弹簧2B的构造。如图4、5和9所示,被螺旋地缠绕的螺旋弹簧2B的径向内端部被从上方钩在通过切割倾角调节板3B的部分并且向外屈曲该部分而形成的切割屈曲件3B3上。螺旋弹簧2B的外端部被从后面钩在由连接到座椅靠背2的侧框架2A的外侧面部的L形板形成的止动件2A1的向外突出部上。因此,螺旋弹簧2B附接到这个切割屈曲件3B3和这个止动件2A1的向外突出部。由于这种附接,螺旋弹簧2B通常沿着围绕倾角调节器4相对于座椅垫3向前旋转座椅靠背2的这种方向推压座椅靠背2。
接着,将描述止动件2A1的构造。如图4和5所示,止动件2A1由以字母“L”的形状屈曲的板材料形成,并且字母“L”的一片(一侧)一体地焊接到座椅靠背2的侧框架2A的外侧面部。止动件2A1通过座椅靠背2沿着前后方向的倾斜而与前接合突起3B1或者后接合突起3B2形成接触,并且因此限制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调节范围。前接合突起3B1和后接合突起3B2在倾角调节板3B中突出地形成。
具体地,通过座椅靠背2的向前倾斜旋转,止动件2A1与在倾角调节板3B的前侧上边缘部的位置处形成为以角状突出的前接合突起3B1形成接触,并且因此保持座椅靠背2从而防止座椅靠背2沿着那个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此外,通过座椅靠背2的向后倾斜旋转,止动件2A1与在倾角调节板3B的后侧上边缘部的位置处形成为以角形状突出的后接合突起3B2形成接触,并且因此保持座椅靠背2从而防止座椅靠背2沿着那个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接着,将描述遮蔽构件5A(5B)的构造。如图5所示,遮蔽构件5A包括:外部遮蔽件10,该外部遮蔽件10从外侧覆盖倾角调节板3B;和内部遮蔽件20,该内部遮蔽件20从内侧覆盖倾角调节板3B。这个外部遮蔽件10和这个内部遮蔽件20中的每一个由已经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单一树脂部件形成。外部遮蔽件10和内部遮蔽件20中的每一个组装到座椅垫3的侧框架3A。另外,外部遮蔽件10和内部遮蔽件20还组装到彼此使得外部遮蔽件10和内部遮蔽件20的周边边缘部一体地组装到彼此。在这里应该注意,外部遮蔽件10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遮蔽件”。
具体地,外部遮蔽件10形成为具有能够从外侧覆盖整个倾角调节板3B的基本上板的形状。具体地,以突出壁的形状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罩部11在外部遮蔽件10的上周边边缘部和后周边边缘部上形成。外部遮蔽件10如此构造,使得罩部11从外周边侧包围并且覆盖倾角调节板3B。
具体地,外部遮蔽件10的上边缘部具有在侧视图中向上突出的弯曲弧形状。通过使用从上边缘部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罩部11,外部遮蔽件10还将布置在倾角调节板3B上方的位置处的止动件2A1包围并且覆盖在其中(见图2到4)。因为外部遮蔽件10的上边缘侧罩部11具有弯曲弧状形状,所以外部遮蔽件10能够从外周边侧覆盖止动件2A1从而在由这个罩部11覆盖的内部空间中允许止动件2A1根据座椅靠背2的倾斜的旋转运动。
如在图7中所示,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突出壁部12在沿着高度方向的三个位置处,即,外部遮蔽件10的沿着后周边边缘部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处布置在外部遮蔽件10的内侧面部上。突出壁部12突出从而具有基本上角度的U形横截面,并且在某些位置处被肋增强。每一个突出壁部12构造成使得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组装孔12A在其面向后的面部中形成。如在图5中所示,这些突出壁部12用作接合部,并且当外部遮蔽件10从沿着宽度方向的外侧组装到在以后描述的内部遮蔽件20时,在内部遮蔽件20中的相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组装凸耳23A弹性地组装到组装孔12A中。
如在图7中所示,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并且沿着外部遮蔽件10的内侧面部的前上倾斜的周边边缘部延伸的引导壁部13在外部遮蔽件10的内侧面部上布置在沿着周边边缘部的两个位置处。如在图5中所示,这些引导壁部13用作接合部,并且当外部遮蔽件10被组装时,在以后描述的内部遮蔽件20的前罩部22的部分被容纳并且组装在引导壁部13和外部遮蔽件10的罩部11之间,罩部11相对于引导壁部13位于外周边侧上。
如在图7中所示,在外部遮蔽件10的内侧面部上沿其前周边边缘部在沿着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组装部14。组装部14突出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横截面,并且在某些位置处被肋增强。组装部14构造成使得沿着高度方向可弹性地变形的组装凸耳14A在图7中的突出组装部14的远侧处在下周边壁部处形成。如在图5中所示,组装部14用作接合部,并且组装部14插入形成为延伸通过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相应的矩形组装孔3A1中并且因此组装到组装孔3A1周围的周边部从而当组装外部遮蔽件10时防止脱落。
具体地,组装部14插入形成为延伸通过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组装孔3A1中,并且组装凸耳14A由此在被弹性地推压时插入从而组装在组装孔3A1中。组装凸耳14A被插入一定位置从而穿过组装孔3A1,并且组装凸耳14A因此恢复到它的初始状态并且与围绕组装孔3A1的周边部接合。结果,组装部14与侧框架3A接合从而防止脱落。
组装凸耳14A插入在此处组装凸耳14A与围绕组装孔3A1的周边部接合的位置,并且围绕侧框架3A的组装孔3A1的周边部由此压靠在组装部14的后周边壁部上形成的阶梯形接合部14B上。结果,组装部14相对于侧框架3A沿着插入方向的移动也受到限制。利用上述构造,通过从外侧插入侧框架3A中,组装部14在一体接合状态中附接到侧框架3A。在这里应该注意,组装部14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组装部”。
如在图7中所示,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推压部15在最上面的突出壁部12正上方的位置处在外部遮蔽件10的内侧面部上形成。如图8和10所示,推压部15包括:支撑部15A,该支撑部15A突出从而具有基本上角度的U形横截面并且在某些位置处被肋增强;和弹性部15B,该弹性部15B在突出的支撑部15A的远端部处形成。在这里应该注意,推压部15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弹性支撑部”。
具体地,支撑部15A包括:一对上和下支柱15A1,该一对上和下支柱15A1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支撑壁15A2,该支撑壁15A2以将支柱15A1的整个后端面部相互连接的这种形状形成;和增强肋15A3,该增强肋15A3布置成将支柱15A1的中间部相互连接。增强肋15A3构造成使得其后端面部结合到支撑壁15A2。
如图10所示,弹性部15B包括桥接部15B1,该桥接部15B1一体地结合到支撑部15A的支柱15A1的远端部;和突起15B2,该突起15B2从桥接部15B1沿着其桥接长度方向(即桥接部15B1沿其延伸的方向)的中央位置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桥接部15B1结合到支撑部15A的支柱15A1的远端部,但是不结合到支撑壁15A2,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整个桥接部15B1和支撑壁15A2之间形成间隙15C。在这里应该注意,桥接部15B1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挠曲部”。
突起15B2沿着宽度方向向内渐缩并且具有梯形横截面,并且从桥接部15B1沿着桥接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突起15B2以具有与桥接部15B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相同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的形状形成。突起15B2具有渐缩的渐缩梯形形状。因此,如在图8中所示,当突起15B2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上时,突起15B2直接地接收沿着压缩方向的负荷而不屈曲(buckling),即,而不例如横向跌倒,并且因此,由于具有宽裙的形状、即朝向它的根部侧变宽的形状,突起15B2能够推压并且弯曲桥接部15B1。
如图8所示,当外部遮蔽件10被组装时,从桥接部15B1的中央位置突出的渐缩突起15B2的远端面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从而如上所述构造的推压部15被组装在从外侧向倾角调节板3B施加弹性压力的这种状态中。具体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的突起15B2形成为从在其两端处被支撑部15A的支柱15A1支撑(即被支撑在支柱15A1之间)的桥接部15B1的中央位置突出。因此,由于突起15B2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的力,桥接部15B1弹性地变形使得桥接部15B1的梁向外弯曲(翘曲)。因此,推压部15被组装在从外侧向倾角调节板3B施加弹性压力的这种状态中。
如上所述,推压部15被组装在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的这种状态中,并且因此外部遮蔽件10被维持在其中外部遮蔽件10受到抑制从而防止外部遮蔽件10相对于倾角调节板3B沿着宽度方向反冲的状态中。此外,如由图8中的虚线示出,即使当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向外偏离时,桥接部15B1仍然能够相应地进一步向外弯曲(翘曲)。因此,推压部15能够通过弹性变形吸收位置的改变。
如图4所示,具体地,推压部15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的后接合突起3B2的突出区域中的下位置上。推压部15在这个位置处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因此,在外部遮蔽件10中,推压部15在距附接到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下侧前组装部14遥远地向后并且向上的位置处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即,推压部15在远离附接到侧框架3A的附接部的位置处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并且以悬臂方式向后并且向上突出并且很可能沿着宽度方向移动(拍动(flap))。结果,有效地防止了外部遮蔽件10的反冲。
如图5和6所示,内部遮蔽件20位于座椅靠背2的侧框架2A和倾角调节板3B之间。内部遮蔽件20形成为具有基本上板形状,并且被组装成从沿着宽度方向的内侧覆盖倾角调节板3B的前侧、后侧和下侧中的周边边缘区域,并且避开将侧框架2A和倾角调节板3B相互连接的倾角调节器4。具体地,通过冲压形成为具有沿着倾角调节器4的周边边缘的形状延伸的弧形形状的容纳部21设置在内部遮蔽件20的上周边边缘部处。因为形成容纳部21,所以内部遮蔽件20被组装成向在倾角调节器4前面和后面的位置突出并且避开倾角调节器4,并且从内侧覆盖倾角调节板3B。
如图5所示,内部遮蔽件20的前周边边缘部沿着倾角调节板3B的前周边边缘部和连接到倾角调节板3B的下部的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上周边边缘部的形状以倾斜方式向前并且向下延伸。此外,内部遮蔽件20的后周边边缘部沿着倾角调节板3B的后周边边缘部和连接到倾角调节板3B的下部的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后周边边缘部的形状以倾斜方式向前并且向下延伸。
而且,以突出壁的形状沿着宽度方向向外突出从而从前面或者从上方覆盖倾角调节板3B和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周边边缘部的前罩部22在内部遮蔽件20的前周边边缘部处形成。此外,以突出壁的形状沿着宽度方向向外突出从而从后面或者从下面覆盖倾角调节板3B和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周边边缘部的后罩部23在内部遮蔽件20的后周边边缘部处形成。组装凸耳23A形成为在沿其高度方向的三个位置处在后罩部23的前面部处突出。当外部遮蔽件10被组装时,组装凸耳23A被从后面组装到在外部遮蔽件10中的三个相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各个突出壁部12的组装孔12A中并且与其接合。
通过冲压形成为具有向前开口的形状的通道部24设置在内部遮蔽件20沿其高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通道部24从前面容纳布置成连接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后端部的圆形后管道3C。后管道3C组装在通道部24的开口的后端部中,并且因此通道部24组装到后管道3C。在后管道3C穿过并且组装在通道部24中的情况下(见图6),内部遮蔽件20组装到侧框架3A的内侧面部中,使得在前罩部22处形成的接合凸耳22A与座椅垫3的侧框架3A的上边缘部弹性地接合并且在后罩部23处形成的接合凸耳23B与侧框架3A的下边缘部弹性地接合。因此,内部遮蔽件20一体地附接到侧框架3A。
而且,外部遮蔽件10被如下从外侧组装到附接到侧框架3A的内部遮蔽件20。首先,如在图5中所示,外部遮蔽件10被组装以从外侧朝向内部遮蔽件20插入,使得内部遮蔽件20的前罩部22和后罩部23组装到以突出壁的形状突出并且沿着外部遮蔽件10的周边边缘部延伸的罩部11中。
因此,外部遮蔽件10的组装部14插入在座椅垫3的侧框架3A中形成的组装孔3A1中并且一体地组装到组装孔3A1,并且内部遮蔽件20的相应的组装凸耳23A弹性地弯曲,并且然后组装到外部遮蔽件10的各个突出壁部12的组装孔12A中并且紧固到组装孔12A。进而,内部遮蔽件20的前罩部22的部分插入并且组装在外部遮蔽件10的上侧前倾斜罩部11和引导壁部13之间。由于上述组装动作,外部遮蔽件10、内部遮蔽件20和座椅垫3的侧框架3A被一体地相互连接。
而且,由于上述组装,在外部遮蔽件10上形成的推压部15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的外侧面部上。因此,外部遮蔽件10和一体地与外部遮蔽件10相关的内部遮蔽件20中的每一个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上从而防止外部遮蔽件10和内部遮蔽件20沿着宽度方向反冲。因此,由于由外部遮蔽件10和内部遮蔽件20构成的内部和外部覆盖结构,在其中连接部不暴露于沿着前后方向的外侧并且不暴露于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观良好的状态中,其中座椅靠背2和座椅垫3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被覆盖。
总结以上,如下地构造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座椅1。即,座椅1包括座椅垫3的侧框架3A(其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框架),和组装到侧框架3A的外部遮蔽件10(其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遮蔽件)。外部遮蔽件10包括一体地组装到侧框架3A的组装部14(其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组装部),和在与组装部1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框架)上的推压部15(可以被看作根据本发明的弹性支撑部)。
由于采用这种构造,能够在推压部15处弹性地抑制在倾角调节板3B和外部遮蔽件10之间产生的间隙。此外,即使当如此设定倾角调节板3B的位置,使得倾角调节板3B在在此处设定外部遮蔽件10的推压部15的区域中稍微地干扰推压部15时,仍然能够通过推压部15的挠曲适当地吸收这个干扰程度。
具体地,推压部15包括沿着朝向倾角调节板3B的方向从外部遮蔽件10突出的支撑部15A,和进一步沿着朝向倾角调节板3B的方向从支撑部15A延伸并且被弹性地压靠在倾角调节板3B上的弹性部15B。弹性部15B构造为响应于从倾角调节板3B接收的的负荷比支撑部15A更加可能屈曲。由于采用这种构造,推压部15能够构造为在窄的柔性范围内稳定地屈曲,即,能够如此构造推压部15,使得弹性部15B能够在从外部遮蔽件10突出的支撑部15A使其靠近倾角调节板3B的位置处屈曲。
具体地,弹性部15B包括沿着与朝向倾角调节板3B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从支撑部15A延伸的桥接部15B1(挠曲部),和沿着朝向倾角调节板3B的方向从桥接部15B1延伸的突起15B2。如此构造弹性部15B,使得通过抵靠倾角调节板3B推压突起15B2,屈曲负荷被施加到桥接部15B1。由于采用这种构造,弹性部15B能够构造为以稳定变形模式屈曲,即,能够如此构造弹性部15B,使得通过向桥接部15B1施加屈曲负荷,桥接部15B1能够以横梁屈曲方式屈曲。
具体地,弹性部15B构造为在其两端处受到支撑部15A支撑。由于采用这种构造,能够如此设置弹性部15B,使得能够产生稳定的大的弹性作用力。
此外,突起15B2设置在弹性部15B的该区域的中央位置处,该区域在其两个端部处受到支撑。因此,能够如此设置弹性部15B,使得弹性部15B能够有效率地屈曲。弹性部15B设置在突出的支撑部15A的远端部处。因此,能够如此构造推压部15,使得弹性部15B能够在窄的柔性范围内稳定地屈曲,即,弹性部15B能够在使其适当地更加靠近倾角调节板3B的位置处稳定地屈曲。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能够以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各种模式实施。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交通工具座椅还能够一般性地应用于可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例如列车、飞机、轮船和除了汽车之外的车辆的座椅。
在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形中遮蔽件具有包括内部遮蔽件和外部遮蔽件的双重结构的情形中,像外部遮蔽件那样,本发明的构造可以应用于内部遮蔽件。遮蔽件可以组装到座椅垫的前部或者座椅靠背的框架。
弹性支撑部可以构造成弹性体从而整个弹性体屈曲,而非如此构造,使得其被压靠在座椅框架上的远端侧的仅仅一个部分屈曲。在弹性支撑部以两级方式构成的情形中,即,弹性支撑部包括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从遮蔽件突出的支撑部,并且弹性部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进一步从支撑部延伸并且被弹性地压靠在座椅框架上,弹性部可以构造为从突出支撑部的中间部延伸而非从突出支撑部的远端延伸。
作为使得弹性部比支撑部更加可能屈曲的构造,除了其中弹性部沿着与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从支撑部延伸从而屈曲负荷很可能被施加到弹性部的构造,可以通过形成为中空、屈曲或者薄化而使得弹性部是脆弱的。在弹性部以两级方式构成的情形中,即,弹性部包括沿着与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从支撑部延伸的挠曲部和沿着朝向座椅框架的方向从挠曲部延伸的突起并不是必要地要求突起具有突出的渐缩梯形形状,而是突起可以以短柱状形状诸如圆形柱状形状突出。此外,突起可以从挠曲部中的多个位置突出。
弹性部可以被支撑部以悬伸方式支撑。弹性支撑部可以具有其中弹性部从外周边侧包围支撑部,并且在沿着周向方向的多个位置处保持支撑部的蹦床结构。

Claims (6)

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框架;和
遮蔽件,所述遮蔽件被组装到所述座椅框架,其中所述遮蔽件包括:组装部(14),所述组装部(14)被一体地组装到所述座椅框架;和弹性支撑部(15),所述弹性支撑部(15)在与所述组装部(1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被弹性地压靠在所述座椅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
所述弹性支撑部(15)包括:支撑部(15A),所述支撑部(15A)在朝向所述座椅框架的方向上从所述遮蔽件突出;和弹性部(15B),所述弹性部(15B)在朝向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方向上从所述支撑部(15A)进一步延伸并且所述弹性部(15B)被弹性地压靠在所述座椅框架上;并且
所述弹性部(15B)被构造为响应于从所述座椅框架接收的负荷与所述支撑部(15A)相比更可能屈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
所述弹性部(15B)包括:挠曲部(15B1),所述挠曲部(15B1)在与朝向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支撑部(15A)延伸;和突起(15B2),所述突起(15B2)在朝向所述座椅框架的所述方向上从所述挠曲部(15B1)延伸;并且
所述弹性部(15B)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将所述突起(15B2)压靠在所述座椅框架上来将屈曲负荷施加到所述挠曲部(15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弹性部(15B)被构造为在其两端处被所述支撑部(15A)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突起(15B2)被设置在所述弹性部(15B)的一个区域的中央位置处,所述区域在其两端处被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弹性部(15B)被设置在突出的所述支撑部(15A)的远端部处。
CN201610617845.4A 2015-07-31 2016-07-29 交通工具座椅 Active CN106394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1676A JP6527418B2 (ja) 2015-07-31 2015-07-3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151676 2015-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4325A true CN106394325A (zh) 2017-02-15
CN106394325B CN106394325B (zh) 2019-01-01

Family

ID=5788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7845.4A Active CN106394325B (zh) 2015-07-31 2016-07-29 交通工具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27887B2 (zh)
JP (1) JP6527418B2 (zh)
CN (1) CN1063943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975A (zh) * 2020-10-29 2022-05-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1638B2 (ja) * 2015-07-31 2019-0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70656B2 (ja) * 2015-07-31 2019-02-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307314B2 (en) * 2015-10-06 2019-06-04 Erich C. Griffith Modular wheelchair system
JP6608316B2 (ja) * 2016-03-23 2019-11-2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クライニング機構用カバー
JP2018094991A (ja) * 2016-12-09 2018-06-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159953B2 (ja) * 2019-04-09 2022-10-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196782B2 (ja) * 2019-06-17 2022-12-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259735B2 (ja) * 2019-12-26 2023-04-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サイドシールド
JP7268593B2 (ja) * 2019-12-26 2023-05-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カバ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3752A1 (en) * 2007-08-27 2010-08-26 Masayuki Miyazaki Foo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CN102642485A (zh) * 2011-02-16 2012-08-2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079887A (zh) * 2010-08-10 2013-05-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和座椅靠背板
JP5488040B2 (ja) * 2010-02-24 2014-05-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ールドの組み付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5024A (en) * 1995-12-01 1998-08-18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Clam-shell pivot assembly for a structured vehicle seat
AUPO877397A0 (en) * 1997-08-26 1997-09-18 Henderson's Industries Pty Ltd Seat backrest mounting
JP4348808B2 (ja) * 1999-12-27 2009-10-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枠体に対する機能性部材の取付構造
JP4337201B2 (ja) * 1999-12-27 2009-09-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構造体の取付構造
US6685272B1 (en) * 2002-11-05 2004-02-03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with tunable tie bar
FR2851524B1 (fr) * 2003-02-21 2005-05-06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5255831B2 (ja) * 2007-12-27 2013-08-07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衝撃吸収構造体、シェル型フレーム部材及び座席構造
JP5187119B2 (ja) * 2008-10-10 2013-04-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操作レバー構造体
JP5540532B2 (ja) 2009-03-10 2014-07-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JP5608930B2 (ja) * 2009-08-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乗物用シート
JP5768356B2 (ja) * 2010-11-05 2015-08-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5625831B2 (ja) * 2010-12-01 2014-11-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5664468B2 (ja) * 2011-06-13 2015-02-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サイドシールド構造
EP2752332A4 (en) * 2011-08-29 2015-04-01 Toyota Motor Co Ltd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6174978B2 (ja) * 2013-11-15 2017-08-02 タカノ株式会社 背支持フレーム用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6189250B2 (ja) * 2014-04-25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62067B2 (ja) * 2014-04-25 2018-01-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70656B2 (ja) * 2015-07-31 2019-02-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71638B2 (ja) * 2015-07-31 2019-0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29851B2 (ja) * 2015-07-31 2019-06-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3752A1 (en) * 2007-08-27 2010-08-26 Masayuki Miyazaki Foo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JP5488040B2 (ja) * 2010-02-24 2014-05-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ールドの組み付け構造
CN103079887A (zh) * 2010-08-10 2013-05-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和座椅靠背板
CN102642485A (zh) * 2011-02-16 2012-08-2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975A (zh) * 2020-10-29 2022-05-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27887B2 (en) 2017-11-28
JP6527418B2 (ja) 2019-06-05
CN106394325B (zh) 2019-01-01
JP2017030488A (ja) 2017-02-09
US20170028883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325A (zh) 交通工具座椅
US10449881B2 (en) Head rest
US9457700B2 (en) Head rest
US9446695B2 (en) Head rest
JPWO2009028535A1 (ja) フットカバ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20150239378A1 (en) Head rest
EP1209044A1 (en) Airbag device
CN108331811B (zh) 卡定构造
US20120119537A1 (en) Sunvisor for vehicle
JP6754632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838621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構造
US20220095799A1 (en) Seatback pocket
JP4620581B2 (ja) ヘッドレストコア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JP2016116250A (ja) グロメット
KR20180048973A (ko) 다중화된 센서매스를 갖는 차량감응센서
JP5952106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装着部構造
CN111746660B (zh) 前围上盖板构造
JP2010137585A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6016545B2 (ja) ルーフモールの取付構造体
WO2018003280A1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488040B2 (ja) サイドシールドの組み付け構造
JPH0727259Y2 (ja) コラムカバー
KR102071492B1 (ko) 차량의 시트 리클라이너
KR100666279B1 (ko) 차체패널과 인테리어 트림의 조립체결구조
JP2020062193A (ja) 椅子の背凭れ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椅子、背凭れの組み立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