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5975A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5975A
CN114425975A CN202011179145.4A CN202011179145A CN114425975A CN 114425975 A CN114425975 A CN 114425975A CN 202011179145 A CN202011179145 A CN 202011179145A CN 114425975 A CN114425975 A CN 114425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ver
frame
seat back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91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津功大
田中悟
奥尚人
姚柏名
刘红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91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5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5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5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即使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倾倒时两者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且降低座椅靠背的背面的高低差。座椅靠背借助于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与座椅座垫结合,在座椅座垫设置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的靠背倾斜调节罩(31),在座椅靠背的侧框架设置有填埋靠背倾斜调节罩与侧框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盖(40),间隙盖具有凸缘,该凸缘具有对应于靠背倾斜调节罩的轮廓的形状,间隙盖还具有安装部(41),该安装部应该被固定于座椅靠背的对应的侧框架的背面,安装部具有延长部(44),该延长部划定与侧框架的背面平滑地连接的斜面(44A)。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等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已知这样的结构:在成为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左右一组的侧框架中的、右侧的侧框架(以下,称为右侧框架)的下端,设置有从外侧覆盖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的右侧护罩(靠背倾斜调节罩)、和从内侧进行覆盖并固定于右侧框架的右转动部罩(间隙盖)(例如,专利文献1)。右侧护罩安装于座椅座垫,右转动部罩安装于右侧框架。右转动部罩覆盖右侧框架的前表面、右侧面、和后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94874号公报
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为了实现乘员的安全,希望封闭靠背倾斜调节罩和间隙盖之间的间隙,防止混入异物。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靠背倾斜调节罩安装于座椅座垫,间隙盖与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结合,因此,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倾倒时,两者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靠背倾斜调节罩和间隙盖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两者之间可能产生间隙。
此外,还研发了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通过使座椅靠背倾倒至背面为大致水平,而在其背面上构成可以载置货物的空间。这样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容易装载和取出货物,因此,希望不会产生座椅靠背的背面的高低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背景,其课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即使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倾倒时也难以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且在座椅靠背的背面高低差很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4;以及座椅靠背5A、5B,其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被折叠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构成为与后备箱的底板的上表面连续,所述座椅靠背借助于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以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P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座椅座垫结合,在所述座椅座垫设置有靠背倾斜调节罩31,该靠背倾斜调节罩31至少局部地具有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且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31固定于所述座椅座垫的左右一侧的侧面,所述座椅靠背具有左右一组的侧框架25,在所述左右一侧的所述侧框架设置有填埋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与所述侧框架之间的间隙G的间隙盖40,所述间隙盖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的所述轮廓的形状,位于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的座椅内侧,所述间隙盖还具有安装部41,所述安装部41应被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对应的所述侧框架的背面,所述安装部具有延长部44,所述延长部44划定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平滑地连接的斜面44A。
根据该方式,靠背倾斜调节罩被间隙盖从座椅内侧覆盖。此外,间隙盖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因此,不依赖座椅靠背的旋转角度,而可以从座椅内侧覆盖靠背倾斜调节罩,因此难以产生靠背倾斜调节罩与间隙盖之间的间隙。并且,在间隙盖的安装部设置有与侧框架的背面平滑地连续的斜面,因此,座椅靠背的背面难以产生高低差,货物的装载和取出变得容易。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凸缘包含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立起的立起位置时位于比所述旋转轴靠后方的位置的部分。
根据该方式,在座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座垫上时,可以通过凸缘可靠地覆盖靠背倾斜调节罩。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设置有下侧面35F、上侧面35E以及肩面35G,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下侧面35F位于下端,所述上侧面35E位于比所述下侧面靠前侧的位置,所述肩面35G连接所述下侧面和所述上侧面,所述延长部沿着所述肩面延展。
根据该方式,延长部沿着靠背侧框架的肩面进行配置,由此,可以提高延长部的刚性。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框架具有侧壁部和后壁部,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侧壁部35A上下延展,所述后壁部35B从所述侧壁部的后缘向座椅内侧延伸,所述安装部具有:钩挂部45,其从座椅内侧钩挂于所述侧壁部,由此向座椅外侧的移动被限制;以及紧固部47,其紧固于所述后壁部。
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钩挂部来限制紧固部处的间隙盖的旋转,可以将间隙盖维持在适当的位置。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壁部的延展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钩挂凹部35H,所述钩挂凹部在所述延展方向上凹陷,供所述钩挂部进行钩挂。
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侧壁部可靠地与钩挂部卡合。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所述斜面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
根据该方式,在座椅靠背处于收纳位置时以与安装部重合的方式载置货物并向前方推出时,货物通过斜面而被朝向下方引导。由此,相比于货物被朝向上方引导的情况,收纳后的货物的高度变低。因此,可以稳定地将收纳后的货物收纳于座椅靠背上。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收容凹部43A,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所述收容凹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后缘,所述收容凹部凹陷以便收容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续的板。
根据该方式,处于收纳位置时,板被收容凹部所收容,因此,座椅靠背的背面更平坦,座椅靠背上的货物的移动变得容易。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收容凹部和所述延长部之间结合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
根据该方式,可以使凹部和延长部接近相对靠背侧框架的紧固部分。由此,可以提高安装部的形成凹部的部分和延长部的刚性。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座椅靠背具有板状的底座框架27,所述底座框架位于左右一组的所述侧框架之间,并架设于所述侧框架,所述安装部将所述侧框架和所述底座框架左右连接。
根据该方式,靠背侧框架和底座框架通过安装部连接,两者间的间隙被安装部覆盖。由此,靠背侧框架和底座框架之间的间隙难以露出,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异物的混入等。
发明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以及座椅靠背,其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折叠到座椅座垫的上侧,被折叠的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构成为与后备箱的底板的上表面连续,座椅靠背借助于靠背倾斜调节装置以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座椅座垫结合,在座椅座垫设置靠背倾斜调节罩,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至少局部地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并固定于座椅座垫的左右一侧的侧面,座椅靠背具有左右一组的侧框架,在左右一侧的侧框架设置有填埋靠背倾斜调节罩与侧框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盖,间隙盖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对应于靠背倾斜调节罩的轮廓的形状,位于靠背倾斜调节罩的座椅内侧,间隙盖还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应被固定于座椅靠背的对应的侧框架的背面,安装部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划定与侧框架的背面平滑地连接的斜面,根据该方式,靠背倾斜调节罩被间隙盖从座椅内侧覆盖。此外,间隙盖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因此,不依赖座椅靠背的旋转角度,可以从座椅内侧覆盖靠背倾斜调节罩,因此,难以产生靠背倾斜调节罩与间隙盖之间的间隙。并且,在间隙盖的安装部设置有与侧框架的背面平滑地连续的斜面,因此,座椅靠背的背面难以产生高低差,货物的装载和取出变得容易。
上述方式中,凸缘包含在座椅靠背处于相对于座椅座垫立起的立起位置时位于比旋转轴靠后方的位置的部分,根据该方式,座椅靠背折叠到座椅座垫上时,可以利用凸缘可靠地覆盖靠背倾斜调节罩。
上述方式中,在侧框架的背面设置有下侧面、上侧面以及肩面,在座椅靠背处于立起位置时,所述下侧面位于下端,所述上侧面位于比下侧面靠前侧的位置,所述肩面连接下侧面和上侧面,延长部沿着肩面延展,根据该方式,延长部沿着靠背侧框架的肩面进行配置,由此,可以提高延长部的刚性。
上述方式中,侧框架具有侧壁部和后壁部,在座椅靠背处于立起位置时,所述侧壁部上下延展,所述后壁部从侧壁部的后缘向座椅内侧延伸,安装部具有:钩挂部,其从座椅内侧钩挂于侧壁部,向座椅外侧的移动被限制;以及紧固部,其紧固于后壁部,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钩挂部限制紧固部处的间隙盖的旋转,可以将间隙盖维持在适当的位置。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侧壁部的延展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钩挂凹部,所述钩挂凹部在延展方向上凹陷,供钩挂部进行钩挂,根据该方式,可以利用侧壁部可靠地与钩挂部卡合。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斜面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根据该方式,在座椅靠背处于收纳位置时,当以与安装部重合的方式载置货物并向前方推出时,货物通过斜面而被朝向下方引导。由此,相比于货物被朝向上方引导的情况,收纳后的货物的高度变低。因此,可以稳定地将收纳后的货物收纳到座椅靠背上。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在安装部设置有收容凹部,在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所述收容凹部位于安装部的后缘,所述收容凹部凹陷以便收容与底板的上表面连续的板,根据该方式,处于收纳位置时,板被收容凹部所收容,因此,座椅靠背的背面更平坦,座椅靠背上的货物的移动变得容易。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安装部在收容凹部和延长部之间结合于侧框架的背面,根据该方式,可以使凹部和延长部接近相对靠背侧框架的紧固部分。由此,可以提高安装部的形成凹部的部分和延长部的刚性。
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座椅靠背具有板状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位于左右一组的侧框架之间,并架设于侧框架,安装部将侧框架和底座框架左右连接,根据该方式,靠背侧框架和底座框架通过安装部而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被安装部覆盖。由此,靠背侧框架和底座框架之间的间隙难以露出,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异物的混入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座椅靠背处于立起位置时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关于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座椅靠背处于收纳位置时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从左后方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是对座椅靠背处于(A)立起位置、和(B)收纳位置时的靠背倾斜调节罩与间隙盖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从右斜后方观察座椅靠背处于收纳位置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间隙盖和侧罩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右斜前方观察座椅靠背处于收纳位置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间隙盖和侧罩的上表面时的立体图。
图8是从右前方观察间隙盖和靠背侧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9是从(A)后方和(B)右斜上方观察间隙盖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右侧观察间隙盖和靠背侧框架时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交通工具用座椅;
4:座椅座垫;
5:座椅靠背;
5A:座椅靠背;
5B:座椅靠背;
6:座椅靠背;
10:靠背倾斜调节装置;
11:板;
27:底座框架;
31:靠背倾斜调节罩;
35A:侧壁部;
35B:后壁部;
35E:上侧面;
35F:下侧面;
35G:肩面;
35H:钩挂凹部;
40:间隙盖;
41:安装部;
43A:收容凹部;
44A:引导面(斜面);
42:凸缘;
44:延长部;
45:定位部(钩挂部);
G:间隙;
P:旋转轴;
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所搭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在前后设置了两排座席的汽车中构成第二排的后部座席。交通工具用座椅1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上,具有:座椅座垫4,其支承就座者的臀部;作为靠背发挥功能的2个座椅靠背5A、5B,其支承于座椅座垫4的后部;以及头枕6A、6B,其设置于各座椅靠背5A、5B的上部。在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后方设置有与后车门(后门)相连的大致水平的后备箱底面7。
座椅座垫4形成具有面向大致上下方向的面的大致长方体状。座椅座垫4的上表面构成左右排列的两个乘员的就座面8。乘员就座时,在就座面8配置乘员的臀部和大腿部。座椅座垫4借助于座椅支架(未图示)固定于地板上。
座椅靠背5A、5B分别上下延伸,形成具有面向大致前后方向的面的大致长方体状。座椅靠背5A、5B配置成左右排列。在座椅靠背5A、5B的前表面分别形成有支承一个乘员的后背的支承面9。支承面9分别在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处向后方凹陷,朝向上方略微向后方倾斜。由此,支承面9形成对应于乘员的后背的形状,支承面9支承乘员的后背。
座椅靠背5A、5B在各自的下端处,借助于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以能够以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P为中心转动(能够倾倒)的方式支承于座椅座垫4的后端。
在座椅靠背5A、5B的背面下部与后备箱底面7之间架设有板状的板11。板11在下端处与后备箱底面7以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轴线转动的方式结合,板11在上端处与座椅靠背5的背面下部抵接。
在座椅靠背5A、5B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头枕6A、6B。头枕6A、6B分别在下端处经由支柱(未图示)而与座椅靠背5A、5B连接。头枕6A、6B配置于就座的乘员的头部后方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1能够以旋转轴P为中心使座椅靠背5A、5B前倒,折叠到座椅座垫4上,由此,交通工具用座椅1能够被收纳(倒伏收纳)成座椅靠背5A、5B的背面经由板11而与后备箱底面7连续。以下,如图1所示,将座椅靠背5A、5B的相对于座椅座垫4直立、能够就座的位置记载为立起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将座椅靠背5A、5B的倒伏后的折叠到座椅座垫4的上侧的位置记载为收纳位置。此外,左侧的座椅靠背5A与右侧的座椅靠背5B大致左右对称,因此,以下对左侧的座椅靠背5A以座椅靠背5A处于立起位置时为基准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座椅座垫4作为构造部件,包含:构成座椅座垫4的骨架的金属制的框架(座垫框架12)、分别支承于座垫框架12的衬垫部件13(参照图1);以及覆盖衬垫部件13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皮材料14(参照图1)。座垫框架12具有:前后延伸的左右一组的座垫侧框架15;架设在各座垫侧框架15的前部之间的前框架16;架设在各座垫侧框架15的后部之间的后框架17,形成大致四边框形。本实施方式中,座垫框架12包含在左右一组的座垫侧框架15之间,架设于前框架16与后框架17并前后延展的板状的底座框架18。
如图3所示,座椅靠背5A中,分别作为构造部件而包含:构成座椅靠背5A的骨架的金属制的框架(靠背框架22);分别支承于靠背框架22的衬垫部件23(参照图1);以及覆盖衬垫部件23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皮材料24(参照图1)。靠背框架22具有:上下延伸的左右一组的靠背侧框架25;架设在靠背侧框架25的上部之间的上框架26A;以及架设在靠背侧框架25的中部之间的下框架26B,形成大致四边框形。
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的靠背侧框架25之间设置有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面的板状的底座框架27。底座框架27形成大致四边形板状。底座框架27的上缘通过上框架26A的后方。在底座框架27的左右上缘设置有分别向左右外侧延伸、到达对应的靠背侧框架25的后方的底座框架延展部27A。底座框架27的上部与上框架26A结合,底座框架延展部27A与对应的靠背侧框架25结合,底座框架27的下部与下框架26B结合。由此,底座框架27在架设于左右的靠背侧框架25的状态下,支承于靠背侧框架25、上框架26A、和下框架26B。
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分别在下端部处以能够绕旋转轴P(参照图1)转动的方式与左侧的座垫侧框架15的后端部连结。同样地,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5分别在下端部处以能够绕旋转轴P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右侧的座垫侧框架15的后端部。由此,靠背框架22能够倾倒地与座垫框架12结合。
如图1所示,座椅座垫4的衬垫部件13配置于座垫框架12的上侧。座椅座垫4的衬垫部件13的上表面被表皮材料14覆盖。座椅靠背6的衬垫部件23配置于靠背框架22的前表面,该前表面被表皮材料24覆盖。这样,通过在座椅座垫4设置座垫框架12,在座椅靠背6设置靠背框架22,可以使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有支承乘员的足够的刚性。此外,通过设置衬垫部件13、23和表皮材料14、24,可以使就座面8或支承面9具有最佳的弹性和质感。
如图3和图4所示,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设置于左侧的座垫侧框架15与靠背侧框架25连结的连结部分。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是使座椅靠背6相对于座椅座垫4旋转(倾倒),并将座椅靠背6相对于座椅座垫4的旋转(倾倒)角度维持在任意位置的公知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如图5的(A)和(B)所示而包含:涡卷弹簧10A,其对靠背框架22朝向立起状态施力;以及卡止部件10B,其将涡卷弹簧10A的端部卡定。涡卷弹簧10A以旋转轴P为中心的方式安装于左侧的座垫侧框架15的左侧面。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例如能够维持在座椅靠背5A相对于座椅座垫4被折叠、成为就座面8和支承面9相互接触的状态的位置(收纳位置)。
如图4所示,在座椅座垫4的左侧面设置有靠背倾斜调节罩31。本实施方式中,靠背倾斜调节罩31由合成树脂形成,与座椅座垫4的左侧面的后端部分结合。靠背倾斜调节罩31形成具有底壁31A和筒状部31B的有底筒状,所述底壁31A具有面向左右方向的面,所述筒状部31B从底壁31A的外周缘向右侧呈筒状延伸。在底壁31A的右侧面设置有向右侧突出的爪部(未图示),该爪部钩挂于座垫侧框架15,由此,靠背倾斜调节罩31固定于座垫侧框架15。
靠背倾斜调节罩31包含沿着座垫侧框架15的后端向大致上方膨出的膨出部31C。膨出部31C在前部、上部、和后部,形成以旋转轴P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如图4所示,在侧视观察时,膨出部31C的外缘处于比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的涡卷弹簧10A远离旋转轴P的位置,靠背倾斜调节装置10通过膨出部31C而被从左侧覆盖。
膨出部31C的前部、上部、和后部的外周缘分别设置有向座椅内侧(右侧)延伸并构成筒状部31B的一部分的周壁31D。周壁31D可以延展到座垫侧框架15的右侧。
如图3所示,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的下部(以下,称为侧框架下部35)由进行了弯曲加工的金属板部件构成。侧框架下部35具有:侧壁部35A,其具有面向左右方向的面;后壁部35B(参照图6、图7、和图8),其从侧壁部35A的后缘向右侧延展;以及前壁部35C,其从侧壁部35A的前缘向右侧延展。侧壁部35A形成为上下延展的板状。
如图8所示,后壁部35B在上部的左缘处与侧壁部35A的上部连接,在下部的左缘处与侧壁部35A的下部连接。后壁部35B的上部位于后壁部35B的下部的前侧,后壁部35B的上部与下部形成为在前后具有阶梯差。后壁部35B的上部与后壁部35B的下部通过朝向上方向前方倾斜的倾斜壁35D而连接。由此,在后壁部35B的上部后表面(以下,称为上侧面35E)、与后壁部35B的下部后表面(以下,称为下侧面35F)之间,形成有朝向上方向前方倾斜的肩面35G。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填埋靠背倾斜调节罩31与靠背侧框架25之间的间隙G(参照图6)的间隙盖40。如图8和图9所示,间隙盖40具有安装于侧框架下部35的后壁部35B的安装部41、和与安装部41的左缘结合的凸缘42(也称为凸沿部。参照图9的(A))。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座椅靠背5A的设置有间隙盖40的部分以外的部位通过表皮材料24而被覆盖,间隙盖40露出到外部。
凸缘42形成具有面向左右方向的面的板状。如图5和图7所示,凸缘42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轮廓一样形成为以旋转轴P为中心的大致同径的圆弧状,形成为对应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轮廓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凸缘42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周壁31D的右端面抵接,从右侧(座椅内侧)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紧密接触。
如图4和图5的(A)所示,凸缘42包含在座椅靠背5A处于立起位置时比旋转轴P靠后方的部分。由此,如图5的(B)所示,即使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凸缘42的外周缘42B在侧视观察时也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周壁31D的外周面重合。本实施方式中,凸缘42在座椅靠背5A从立起位置到收纳位置为止的期间维持在右侧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紧密接触的状态。
如图8所示,安装部41具有:安装部基部43,其固定于后壁部35B下部;延长部44,其从安装部基部43上端向上方延展;以及定位部45(钩挂部),其从安装部基部43下端向前方延伸,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的下缘卡合。
安装部基部43形成为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面的板状。安装部基部43配置成沿着后壁部35B的下部后表面,即沿着下侧面35F。如图9的(A)所示,在安装部基部43设置有紧固孔47(紧固部),所述紧固孔47贯穿前后方向,使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46通过。如图8和图10所示,安装部基部43利用通过紧固孔47的紧固件46而紧固于后壁部35B的下部的下侧面35F。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安装部基部43的下部设置有向前方凹陷的收容凹部43A。收容凹部43A位于比紧固孔47靠下方的位置,延伸到安装部基部43的下缘。
如图2和图7所示,在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在座椅靠背5A的背面与后备箱底面7之间架设板状的板11。如图7所示,板11在后端与后备箱底面7连接,在前端被收容于收容凹部43A中。由此,座椅靠背5A的背面(间隙盖40的上表面)、板11的上表面和后备箱底面7为大致连续的方式。
如图6所示,在底座框架27的下部、与左右的靠背侧框架25之间形成有间隙S。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基部43架设在对应的靠背侧框架25与底座框架27之间,将两者左右连接。
如图8所示,延长部44形成为沿着肩面35G延展的板状。延长部44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在延长部44的背面划定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的后表面(更具体来说是上侧面35E)平滑地连接的斜面(以下,称为引导面44A)。延长部44的前表面与左侧的上侧面35E抵接。由此,延长部44通过靠背侧框架25的肩面35G而被从前方支承,延长部44的刚性得以提高。
如图2和图7所示,在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引导面44A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
如图8和图10所示,定位部45形成为钩挂在侧框架下部35的侧壁部35A上的钩状。定位部45从座椅内侧(右侧)钩挂于侧壁部35A,由此,限制定位部45向座椅外侧(左侧)的移动。
如图8所示,凸缘42包含凸缘延长部42A,在座椅靠背5A处于立起位置时,凸缘延长部42A从安装部41的左缘向前方延伸。凸缘延长部42A沿着侧壁部35A延伸。凸缘延长部42A在比紧固件46的轴线Q靠下方的位置包含与侧壁部35A抵接的部分。
接着,对定位部45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图9的(A)和(B)所示,定位部45具有:板状的定位板部45A,其从安装部基部43的下缘向前方延展;突出部45B,其从定位板部45A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以及板状的卡止爪45C,其从突出部45B的突端向左侧延伸。在卡止爪45C的后缘设置有呈大致方形切开的切口部45D。由此,在卡止爪45C的突端(左端)形成有与其他部分相比前后方向的宽度窄的窄幅部45E(参照图7的(B))。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侧壁部35A的下端形成有沿着延展方向向上方凹陷的钩挂凹部35H。在切口部45D收容侧壁部35A的下端的比钩挂凹部35H靠前侧的部分。由此,切口部45D从座椅内侧(右侧)钩挂于侧壁部35A的下端,从而限制定位部45向左侧的移动。此外,在钩挂凹部35H中收容窄幅部45E。由此,限制定位部4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在卡止爪45C的后端面与安装部基部43的前表面之间收容侧框架下部35的后壁部35B。由此,间隙盖40与靠背侧框架25的结合更牢固。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座椅靠背5A处于立起位置时、和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的任一情况下,在侧视观察时,间隙盖40的凸缘42的外周缘42B、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膨出部31C的周壁31D的外周面(参照图6)处于重合的位置。由此,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右侧面难以露出,靠背倾斜调节罩31与座垫侧框架15之间的间隙G通过间隙盖40而被覆盖,难以露出。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膨出部31C的周壁31D的右端面抵接。因此,靠背倾斜调节罩31与间隙盖40之间的间隙G被更可靠地封闭。
如图4和图5的(A)所示,在座椅靠背5A处于立起位置时,凸缘42包含比旋转轴P靠后方的部分。因此,如图5的(B)和图6所示,即使在座椅靠背5A相对于座椅座垫4旋转大致90度、座椅靠背5A完全折叠到座椅座垫4上而处于收纳位置时,也可以通过凸缘42可靠地覆盖间隙盖40。由此,在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可以防止靠背倾斜调节罩31与座垫侧框架15之间的间隙G露出。本实施方式中,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的膨出部31C的周壁31D的右端面抵接,因此,处于收纳位置时,也能够更可靠地封闭靠背倾斜调节罩31与座垫侧框架15之间的间隙G。
如图7所示,在间隙盖40的安装部41设置有向前方延展的延长部44。在延长部44的上表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的斜面即引导面44A。引导面44A与靠背侧框架25的背面平滑地连续。由此,难以在座椅靠背5A的背面产生高低差。因此,将座椅靠背5A设为收纳位置、在座椅靠背5A的背面上载置并移动货物时,可以防止因间隙盖40与靠背侧框架25之间的高低差而阻碍货物的移动。因此,在座椅靠背5A的背面上载置并移动货物变得容易。
引导面44A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由此,在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以与安装部41重叠的方式载置货物并向前方推出时,货物通过斜面而被朝向下方引导。因此,相比于货物被朝向上方引导的情况,收纳后的货物的高度变低,因此,在座椅靠背5A处于收纳位置时,可以稳定地沿着座椅靠背5A的背面向前方推出收纳后的货物。
在安装部41收纳板11的前端,所述板11用于连接后备箱底面7与处于收纳位置的座椅靠背5A的背面。由此,座椅靠背5A的背面更平坦,座椅靠背5A上的货物的移动变得容易。
如图8所示,安装部基部43通过紧固件46而与后壁部35B紧固,定位部45钩挂于侧壁部35A。即使是因历时变化等螺栓产生松弛的情况,由于定位部45钩挂于侧壁部35A,因此,定位部45向座椅外侧移动的方向的间隙盖40的旋转(参照图8的实线箭头)被限制。此外,凸缘延长部42A在比紧固件46的轴线Q靠下方处包含与侧壁部35A抵接的部分,因此,定位部45向座椅内侧移动的方向的间隙盖40的旋转(参照图8的虚线箭头)被限制。由此,可以限制间隙盖40的以轴线Q为中心的两个方向的旋转。因此,可以防止间隙盖40旋转而在座椅靠背5A的左侧面突出,因此,间隙盖40难以损坏。
本实施方式中,紧固孔47位于收容凹部43A与延长部44之间。由此,安装部41在收容凹部43A与延长部44之间紧固于后壁部35B,因此,可以使收容凹部43A和延长部44都接近安装位置。因此,相比于将紧固孔47设置于收容凹部43A和延长部44的上方或下方的情况,可以提高安装部41的形成收容凹部43A的部分、和延长部44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靠背侧框架25和底座框架27通过安装部41连接。由此,靠背侧框架25和底座框架27之间的间隙S通过安装部41而被覆盖。因此,靠背侧框架25和底座框架27之间的间隙S难以露出,可以防止异物混入到靠背侧框架25与底座框架27之间。
以上,结束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广泛地进行变形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中,交通工具用座椅1构成了后座椅,但是不限于该方式。交通工具用座椅1也可以构成前座椅,例如,在车内只是左右配置了驾驶席和助手席1组坐席时,交通工具用座椅1可以构成驾驶席和助手席中的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靠背倾斜调节罩31设置于座椅座垫4的左侧面但是不限于该方式,设置于座椅座垫4的左右一侧的侧面即可。此时,间隙盖40可以设置于位于与靠背倾斜调节罩31左右相同的一侧的靠背侧框架25。
上述实施方式中,延长部44的厚度构成为恒定,但是不限于该方式。延长部44的厚度也可构成为随着朝向延展端而厚度变小。由此,可以将延长部44的延展端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5之间的阶差设定得更小。

Claims (9)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以及座椅靠背,其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被折叠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构成为与后备箱的底板的上表面连续,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借助于靠背倾斜调节装置以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座椅座垫结合,
在所述座椅座垫设置有靠背倾斜调节罩,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至少局部地具有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且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固定于所述座椅座垫的左右一侧的侧面,
所述座椅靠背具有左右一组的侧框架,
在所述左右一侧的所述侧框架设置有填埋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与所述侧框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盖,
所述间隙盖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的所述轮廓的形状,位于所述靠背倾斜调节罩的座椅内侧,
所述间隙盖还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应被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对应的所述侧框架的背面,
所述安装部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划定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平滑地连接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凸缘包含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立起的立起位置时位于比所述旋转轴靠后方的位置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设置有下侧面、上侧面以及肩面,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下侧面位于下端,所述上侧面位于比所述下侧面靠前侧的位置,所述肩面连接所述下侧面和所述上侧面,
所述延长部沿着所述肩面延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侧框架具有侧壁部和后壁部,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侧壁部上下延展,所述后壁部从所述侧壁部的后缘向座椅内侧延伸,
所述安装部具有:钩挂部,其从座椅内侧钩挂于所述侧壁部,由此向座椅外侧的移动被限制;以及紧固部,其紧固于所述后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侧壁部的延展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钩挂凹部,所述钩挂凹部在所述延展方向上凹陷,供所述钩挂部进行钩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所述斜面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收容凹部,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折叠到所述座椅座垫的上侧的收纳位置时,所述收容凹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后缘,所述收容凹部凹陷以便收容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续的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安装部在所述收容凹部和所述延长部之间结合于所述侧框架的所述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具有板状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位于左右一组的所述侧框架之间,并架设于所述侧框架,
所述安装部将所述侧框架和所述底座框架左右连接。
CN202011179145.4A 2020-10-29 2020-10-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Pending CN114425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9145.4A CN114425975A (zh) 2020-10-29 2020-10-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9145.4A CN114425975A (zh) 2020-10-29 2020-10-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5975A true CN114425975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9145.4A Pending CN114425975A (zh) 2020-10-29 2020-10-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597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2634A (ja) * 1994-02-16 1995-08-2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カバーのゴムヒレ取付構造
JPH07250724A (ja) * 1994-03-11 1995-10-03 Ikeda Bussan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機構のフィニッシャーカバー
JP2001061587A (ja) * 1999-08-30 2001-03-13 Tachi S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デバイスに使用されるフィニッシャ・カバー
JP2002199951A (ja) * 2000-12-28 2002-07-16 T S Tec Kk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用アジャスター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CN203372089U (zh) * 2012-03-30 2014-01-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4869867A (zh) * 2012-12-28 2015-08-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639432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JP2019001286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156118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乗物用シート
CN211280749U (zh) * 2019-12-25 2020-08-18 潍坊光华荣昌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用饰盖结构及汽车座椅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2634A (ja) * 1994-02-16 1995-08-2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カバーのゴムヒレ取付構造
JPH07250724A (ja) * 1994-03-11 1995-10-03 Ikeda Bussan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機構のフィニッシャーカバー
JP2001061587A (ja) * 1999-08-30 2001-03-13 Tachi S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デバイスに使用されるフィニッシャ・カバー
JP2002199951A (ja) * 2000-12-28 2002-07-16 T S Tec Kk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用アジャスター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CN203372089U (zh) * 2012-03-30 2014-01-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4869867A (zh) * 2012-12-28 2015-08-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639432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JP2019001286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156118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乗物用シート
CN211280749U (zh) * 2019-12-25 2020-08-18 潍坊光华荣昌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用饰盖结构及汽车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0443B2 (en) Stowable child sea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US7188883B2 (en) Collapsible seat assembly
US7328929B2 (en) Vehicle seat and a vehicle provided with such a seat
US8177279B2 (en) Vehicular seat
JPH0747882A (ja) 自動車の乗員区画で使用するコンソール組立体
EP2540556B1 (en) Vehicle seat
CN111936350B (zh) 车辆座椅
KR101349318B1 (ko) 접이식 시트
JP202218699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27223B2 (ja) 車室内構造
CN114425975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91272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1213154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4493968B2 (ja) 車両用ベンチシート
JP202005948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8183374A (ja) 車装用補助椅子
JP739362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H10129354A (ja) セパレーター付き自動車用シート
JP7435307B2 (ja) 車両のシート収納構造
US20240157859A1 (en) Vehicle seat with fold-flat position
JP3453077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位置、姿勢可変装置
CN115946618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装置
JP3530031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装置
JP202313437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0185874A (ja) 車両の座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