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4182B -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4182B
CN106364182B CN201610561725.7A CN201610561725A CN106364182B CN 106364182 B CN106364182 B CN 106364182B CN 201610561725 A CN201610561725 A CN 201610561725A CN 106364182 B CN106364182 B CN 106364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heet
tape
print
cass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17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4182A (zh
Inventor
谷崎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6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4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4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4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打印机(1)包括:盒保持器(4),构造成附接和拆卸具有打印接收介质(10)的介质盒(100);压印辊(32),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介质盒(100)供应的打印接收介质(10);打印头(22),构造成在进给的打印接收介质(10)上形成打印;第一传感器(54),构造成使检测器(66)与介质盒(100)接触并由此基于接触结果检测与打印接收介质(10)有关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传感器(56),构造成对介质盒(100)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打印接收介质(10)有关的第二信息,且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6)被一体化为构造成执行朝向/从介质盒(100)的前进/后退运动的传感器单元(50)。

Description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从盒供应的打印接收介质的打印机、能够附接到打印机的带盒和安装有带盒的带有盒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从盒供应的打印接收介质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是迄今已知的(例如见特开2004-42468)。这个打印机(带打印机)具有能够附接和拆卸盒(带盒)的盒保持器(盒安装框架),从而通过更换盒,打印机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打印接收介质上形成打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为了使用将每一个具有各种打印接收介质的各种类型的盒选择性地附接到盒保持器的情形中,如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正确地检测与附接到盒的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信息,从而使得打印机执行正确的打印。在以上现有技术中,设置了光学检测与盒上的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信息的光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
在通过光学传感器执行光学检测的情形中,作为待检测目标的距盒的距离在大的程度上影响检测准确度。如果在最佳距离处执行光学检测,则能够获得高检测准确度,但是随着距盒的距离进一步从最佳距离偏离,检测准确度降低。因此,需要相对于盒执行光学传感器的高准确度定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利用光学传感器在盒上进行高准确度光学检测的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盒保持器,所述盒保持器被构造成附接和拆卸介质盒,所述介质盒具有打印接收介质;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介质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上形成打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使得检测器与所述介质盒形成接触并由此基于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介质盒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介质盒的前进/后退运动。
本发明不仅使用机械地检测与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一信息(例如打印接收带的带宽度)的第一传感器,而且还使用光学检测与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二信息(例如当使用带有通过切口分离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的片的打印接收带时标签部相对于打印头的相对位置)的第二传感器。
本发明被构造成使得第二传感器与根据检测器与待检测对象的接触结果执行机械检测的第一传感器一体化,以形成能够朝向/从介质盒前进/后退的传感器单元。由于通过第一传感器实现的机械检测(通过与是待检测对象的介质盒接触实现的检测),这使得第二传感器能够在实现了高准确度定位从而从第二传感器到介质盒的距离是最佳距离的状态下执行光学检测。作为结果,第二传感器能够可靠地以高准确度执行介质盒的第二信息的光学检测。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以高准确度执行对盒的光学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移除了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内部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内部单元的构造的平面视图。
图4是示出内部单元的构造的截面视图。
图5是示出内部单元的构造的平面视图。
图6是图1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7A是示出带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7B是示出带盒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带盒的构造的平面视图。
图9A是示出带盒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9B是示出带盒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0A是用于解释打印接收带的结构的概略视图。
图10B是用于解释打印接收带的结构的概略视图。
图11A是用于解释接触被检测部中的插入孔和面部的组合的实例的解释性视图。
图11B是用于解释接触被检测部中的插入孔和面部的组合的实例的解释性视图。
图12A是用于解释接触被检测部中的插入孔和面部的组合的实例的解释性视图。
图12B是用于解释接触被检测部中的插入孔和面部的组合的实例的解释性视图。
图13A是示出传感器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3B是示出传感器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传感器单元及它的周边构造的平面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6是示出通过在离开带盒的方向上作用的反作用力传感器单元试图相对于引导部倾斜的情形的解释性视图。
图17是示出通过在离开带盒的方向上作用的反作用力传感器单元试图相对于机械传感器倾斜的情形的解释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绘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绘图中存在注解诸如“前”、“后”、“左”、“右”、“顶”和“底”的情形中,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前”、“后”、“左”、“右”、“顶”和“底”指的是所注解的方向。
<打印机的概略构造>
首先参考图1,将描述这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概略构造。
在图1中,打印机1能够选择性地执行在打印接收带10上的打印过程和在打印接收管(未示出)上的打印过程。打印机1可以被构造成能够仅执行在打印接收带10上的打印过程,而不限制于在打印接收带10上的打印过程和在打印接收管上的打印过程这两者均可执行的构造。
打印机1能够使用各种类型诸如热型(thermal type)、接受器型(receptor type)和层积型(laminate type)的带盒100。以下,将描述使用接受器型带盒的情形。打印机1能够使用所谓的模切标签型(其中打印接收带10的打印接收片具有用于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的切口)和打印接收带10的打印接收片不具有切口的类型(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正常标签型”)这两种类型的带盒100。在图1中,使用模切标签型带盒100。
打印机1具有基本长方体盒形本体部2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本体部2的上开口的盖(未示出)。虽然在图1中示出盖被从本体部2移除,但是当盖附接到本体部2时盖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本体部2的上后端处。
用于电源或通信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本体部2的后表面或右表面上。打印机1经由电缆等(或通过无线电)被连接到个人计算机等的操作终端(未示出),以基于操作终端的使用者操作执行打印过程。打印机1可以被构造(作为所谓的独立型)使得:基于设置在打印机1上的适当操作部的操作执行打印过程,而不限制于基于操作终端的操作执行打印过程的构造。
盒保持器4被设置到本体部2的顶表面上的向右位置,盒保持器4是凹进区域,具有打印接收带10的带盒100被可移除地装配到该凹进区域中。图1示出设置到用于在盒保持器4中装配带盒100的位置上方的位置的带盒100。
排出口6被设置到本体部2的前表面上的向右位置。排出口6是在被后述压印辊32等输送的同时通过其从盒保持器4向打印机1的外部排出在通过后述热头22形成打印之后的打印接收带10的开口。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然后将参考图2至6描述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类似于图1,图2至5示出设置到用于在盒保持器4中装配带盒100的位置上方的位置(图1的位置下方)的带盒100。在图2至5中,使用模切标签型带盒100。
在图2至6中,内部单元8设置到本体部2内侧的向右位置。内部单元8具有构成盒保持器4的底部的底板4A。
<盒保持器及它的周边>
在盒保持器4的在前后方向的基本中央部分上的向右位置处,头保持器20在盒保持器4中竖直延伸。头保持器20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单板状部件制成。具有发热元件(未示出)的热头20被设置在头保持器20的右表面上。热头22对从带盒100供应并由后述压印辊32等沿着预定进给路径输送的打印接收带10进行打印(在其上形成打印)。
色带卷取轴25在盒保持器4中在头保持器20的左侧上竖直延伸。色带卷取轴25被插入设置在带盒100中的后述色带卷取辊104的内部中,以旋转地驱动色带卷取辊104。在盒保持器4中,在热头22的沿着进给路径在进给方向上的下游(朝向排出口6),在头保持器20的前方的位置处,进给辊驱动轴24竖直延伸。进给辊驱动轴24被插入设置在带盒100中的后述进给辊102的内部中,以旋转地驱动进给辊102。
在盒保持器4中,在盒保持器4的左后角部的附近,销26竖直延伸。销26延伸通过(被插入通过)设置在带盒100中的后述通孔,以用作用于停止带盒100的旋转的销。在盒保持器中,在进给辊驱动轴24的左侧上,销27竖直延伸。销27被插入设置在带盒100中的后述插入孔117中,以用作用于定位带盒100的基准销。
在本体部2中,在盒保持器4的外部,设置呈步进马达的形式的驱动马达(未示出)。色带卷取轴25(色带卷取辊104)、进给辊驱动轴24(进给辊102)和后述压印辊32经由未示出的多个齿轮连接到驱动马达,以随着驱动马达的驱动而旋转。
<模切标签型带盒的结构>
将在下文中参考图2至图5、图7A和图7B、图8以及图9A和图9B描述模切标签型带盒100的结构。
在图2至图5、图7A和图7B、图8以及图9A和图9B中,模切标签型带盒100具有基本长方体壳体101。壳体101包括上第一壳部101A和下第二壳部101B。壳部101A和壳部101B一体地固定在一起。
壳体101具有卷存储部120,该卷存储部120被成形为至少部分地符合后述打印接收带卷122的轮廓。卷存储部120存储打印接收带卷122和色带供应卷124。
在卷存储部120的左前方处,打印接收带卷122可旋转地由支撑孔130支撑。在打印接收带卷122中缠绕打印接收带10。
<打印接收带的结构>
以下将参考图10A和图10B描述打印接收带10的结构。
在图10A和图10B中,打印接收带10具有伸长条形分离片11和伸长条形打印接收片12,分离片11具有分离性质,并且打印接收片12可分离地贴附到分离片11的表面(在图10B中的纸的背侧上的表面)。打印接收带10以如下方式在打印接收带卷122中缠绕,使得在分离片11的与表面12a相反的背表面11b(在图10B中的纸的前侧上的表面)位于外周侧上的同时,打印接收片12的与分离片11相反的表面12a(在图10A中的纸的前侧上的表面)位于内周侧上。
打印接收片12具有基本等于分离片11的宽度并且通过设置在与表面12a相反的背表面(在图10A中的纸的背侧上的表面)上的适当的粘结剂可分离地贴附到分离片11的表面。打印接收片12是其上重叠后述墨色带118从而通过墨的热转印在其上形成打印的片。打印接收片12具有通过所谓的半切割过程形成的切口14,通过半切割过程,切口14被划分成标签部16和其余的非标签部18,该标签部16在打印形成之后用作打印标签,通过粘结剂贴附到将被贴附的对象(未示出)诸如电缆的背表面。
在该实例中,沿着进给方向(打印接收带10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在打印接收片12上形成标签部16,每一个标签部16包括将绕将被贴附的对象的周边缠绕的两个缠绕部分16A和形成打印的标签本体部分16B。所述两个缠绕部分16A每一个具有在进给方向上伸长的基本矩形形状,并且沿着打印接收带10的宽度方向并排地布置。标签本体部分16B具有变宽的基本矩形形状,且被设置在所述两个缠绕部分16A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上游。打印接收片12中的标签部16的形式不限于以上并且可以是另一种。
与标签部16的位置对应,通过沿着进给方向以预定间隔在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上打印,形成基本矩形的黑色标记13。在沿着进给方向与每一个标签部16对应的位置(在该实例中,稍微在每一个标签本体部分16B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中央下游的位置)处,在打印接收带1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10A和图10B中的上侧)上的边缘15的附近,在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上形成黑色标记13,黑色标记13面对设置在第一壳部101A的右壁103中的后述通孔150(还见图9A等)。黑色标记13可以被形成在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上沿着进给方向不与每一个标签部16对应的位置处。黑色标记13的规格被形成为大于通孔150的规格(还见图9A等)。
通过在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上在进给方向上的终端部的附近打印,形成方格端部标记19。
回过来参考图2至图5、图7A和图7B、图8以及图9A和图9B,色带供应卷124在卷存储部120的右后部中可旋转地由支撑孔132支撑。在色带供应卷124中缠绕墨色带118。
色带卷取辊104在壳体101中被枢转地支撑在打印接收带卷122和色带供应卷124之间。由于将带盒100附接到盒保持器4中,色带卷取辊104由装配到其中的色带卷取轴25旋转地驱动。色带卷取辊104从色带供应卷124抽出墨色带118并且卷取已用的墨色带118。
壳体101具有从卷存储部120的右后部向前延伸的臂部160。臂部160包括第一壳部101A的第一臂部160A和第二壳部101B的第二臂部160B。
从打印接收带卷122抽出的打印接收带10在臂部160中被引导,使得它的宽度方向提供顶底方向,打印接收片12的表面12a位于右侧上,并且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位于左侧上。从色带供应卷124抽出的墨色带118在臂部160中的打印接收带10的左侧上被引导,使得它的宽度方向提供顶底方向。引入臂部160中的打印接收带10和墨色带118被向前引导并且在臂部160的前端开口161处重叠在一起以被从臂部160向前排出。
进给辊102被枢转地支撑在壳体101中的臂部160的前方的位置处。由于将带盒100附接到盒保持器4中,进给辊102由装配到其中的进给辊驱动轴24旋转地驱动。进给辊102与设置成面对进给辊102的后述压力辊34相配合地从打印接收带卷122抽出打印接收带10,并且经由设置到壳体101的右前角部的排出引导部140朝向排出口6输送形成打印的打印接收带10。墨色带118在进给辊102沿着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被朝向色带卷取辊104引导。
第一壳部101A具有第一臂部160A的右壁103。第二壳部101B具有在第一臂部160A的右壁103下方的第二臂部160B的第一右壁105,并且具有在第一右壁105下方的第二臂部160B的第二右壁107。
在与设置在从后侧向前穿过臂部160的内部的打印接收带10上的分离片11的背表面11b上的黑色标记13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第一臂部160A的右壁103包括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通孔150的光学被检测部152。通孔150用于通过在打印机1的本体部2中包括的后述光学传感器56光学检测黑色标记13(细节将在以后描述)。在该实例中,通孔150被设置在右壁103中,且被设置在离前方较近的基本在顶底方向上的中央处。
第二臂部160B的第二右壁107包括指示与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有关的信息的接触被检测部158。接触被检测部158具有在第二右壁107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基本矩形的插入孔156,并且通过插入孔156和面部157的组合限定与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有关的信息。插入孔156是允许插入设置在打印机1的本体部2上的后述传感器突起66的孔,插入孔156用作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传感器突起66不接触(或者并不挤压传感器突起66)的非接触部分(非挤压部)。面部157用作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传感器突起66接触(或者挤压传感器突起66)的接触部分(挤压部)。在这个实施例中,接触被检测部158通过插入孔156和面部157的组合限定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带宽度的信息。数目和布置取决于带宽度的多个插入孔156被形成在第二右壁107(将在以后描述细节)。
第二臂部160B的第一右壁105具有基本矩形的插入孔154。插入孔154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在通孔1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和插入孔15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在臂部160中的打印接收带10的进给方向上(换言之,在黑色标记13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即上游。插入孔154是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况下引导在打印机1的本体部2中包括的后述传感器单元50前进/后退的孔,当该传感器单元50移动到后述检测位置时,设置在传感器单元50上的后述引导突起58被插入到该插入孔154中(将在以后描述细节)。
壳体101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在卷存储部120的外周侧上包括凸缘139和凹进部111,凸缘139具有小于卷存储部120在顶底方向上的尺寸的基本平板形轮廓。凸缘139具有:成形为具有基本相同的顶底尺寸的四个角部141至144;和在卷存储部120的左侧上基本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处设置的中间部145。
角部141是凸缘139的左后角部,角部142是凸缘139的右后角部,角部143是凸缘139的左前角部,并且角部144是凸缘139的右前角部。角部141至143从卷存储部120的侧表面向外突出,从而在平面视图中基本成直角。因为排出引导部140被设置到角部,所以角部144在平面视图中不成直角。
在角部141至144中,通孔106和插入孔117设置在位于对角线上的角部141和144每一个的附近。通孔106是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销26被插入的孔。插入孔117是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销27被插入的孔。
角部141具有突出部110。
突出部110是从角部141部分地向下突出的部分。突出部110的下端110a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在中间部145的下表面145a的下方。突出部11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通孔10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通过突出部110的存在,突出部110表达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是具有分离片11和打印接收片12的打印接收带10(换言之,带盒100是模切标签型的)。突出部110用作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按压设置在盒保持器4的底部上的后述传感器突起23的按压部。
凹进部111被设置到在前后方向上与突出部110相邻的位置。凹进部111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与凸缘139的下表面的下端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
在中间部145的下表面145a上,中间部145具有表达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的接触被检测部112。接触被检测部112具有在第二右壁107的下表面145a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基本圆形的插入孔171,并且通过插入孔171和面部172的组合限定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插入孔171是允许设置在打印机1的本体部2上的后述传感器突起63的插入的孔,插入孔171用作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传感器突起63不接触(或者并不按压传感器突起63)的非接触部分(非按压部)。面部172用作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传感器突起63接触(或者按压传感器突起63)的接触部分(按压部)。在这个实施例中,接触被检测部112通过插入孔171和面部172的组合限定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标签部16的形状的信息,插入孔171以与标签部16的形状对应的数目和布置形成在下表面145a上。插入孔17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突出部1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的至少一个孔。
<在接触被检测部中插入孔和面部的示范组合>
将在下文中参考图11A、图11B、图12A和图12B描述在接触被检测部158中插入孔156和面部157的示范组合。打印接收带10未在图11A、图11B、图12A和图12B中示出。在图11A、图11B、图12A和图12B中,附图标记a、b、c、d和e被赋予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时与设置在打印机1的本体部2中的后述五个传感器突起66面对的位置。
图11A示出具有带宽度是预定第一带宽度(在该实例中是24[mm])的打印接收带10的模切标签型带盒100。图11A中所示的带盒100与图1至9中所示的带盒100相同。具有带宽度是第一带宽度(在该实例中是24[mm])的打印接收带10的这种模切标签型带盒100具有与卷存储部120的下端120a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等的突出部110的下端11a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
图11A中所示的带盒100在由附图标记c和d指定的位置处具有在第二右壁107中形成的插入孔156且在由附图标记a、b和e指定的位置处形成有面部157。在由附图标记c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和在由附图标记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被(并排地)布置在前后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和在顶底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在由附图标记c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位于与通孔1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与通孔150竖直对准)。
图11B示出具有带宽度是第一带宽度(在该实例中是24[mm])的打印接收带10但是具有与图11A中所示的带盒100不同的在接触被检测部158中的插入孔156和面部157的组合样式的模切标签型带盒100。
图11B中所示的带盒100在由附图标记b、c和d指定的位置处具有在第二右壁107中形成的插入孔156且在由附图标记a和e指定的位置处形成有面部157。即,图11B中所示的带盒100在指定图11A中所示的带盒100中的面部157的位置的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具有插入孔156。在由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在由附图标记c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和在由附图标记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被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且在顶底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的排列状态(所谓的交错排列)中。
图12A示出具有带宽度是比第一带宽度大的预定第二带宽度(在该实例中是36[mm])的打印接收带10的模切标签型带盒100。
图12A中所示的带盒100在由附图标记a和d指定的位置处具有在第二右壁107中形成的插入孔156且在由附图标记b、c和e指定的位置处形成有面部157。即,图12A中所示的带盒100在由指定图11A中所示的带盒100中的插入孔156的位置的附图标记c指定的位置处具有面部157,并且在由指定在其中的面部157的位置的附图标记a指定的位置处具有插入孔156。在由附图标记a和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两个插入孔156在前后方向上的各自的位置不同于通孔1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位于通孔150的后方)。在由附图标记a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和在由附图标记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被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且在顶底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的排列状态(所谓的交错排列)中。
图12B示出具有带宽度是第二带宽度(在该实例中是36[mm])的打印接收带10但是具有与图12A中所示的带盒100不同的在接触被检测部158中的插入孔156和面部157的组合样式的模切标签型带盒100。
图12B所示的带盒100具有在由附图标记a、b和d指定的位置处在第二右壁107中形成的插入孔156并且在由附图标记c和e指定的位置处形成有面部157。即,图12B所示的带盒100在由指定图12A中所示的带盒100中的面部157的位置的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具有插入孔156。类似于在由附图标记a和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两个插入孔156,在由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通孔1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位于通孔150的后方)。在由附图标记a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和在由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被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并且在顶底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基本彼此相同的排列状态(并排)中。在由附图标记b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和在由附图标记d指定的位置处形成的插入孔156被布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并且在顶底方向上的那些位置彼此不同的排列状态(所谓的交错排列)中。
<正常标签型带盒的结构>
虽然未示出,但是正常标签型带盒具有与上述模切标签型带盒100基本相同的结构。然而,在正常标签型带盒100中,打印接收带10是正常标签型(不具有切口14和黑色标记13),壳体101的第一臂部160A的右壁103不包括光学被检测部152,壳体101的角部141不包括突出部110。在正常标签型带盒100中,接触被检测部112通过插入孔171和面部172的组合限定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带颜色的信息和墨色带118的墨颜色的信息,插入孔171以与标签部16的形状对应的数目和布置形成在下表面145a上。
<盒保持器及它的周边>
回过来参考图2至6,在盒保持器4的左后角部处,即在销26的左侧上的位置处,盒保持器4具有传感器21(对应于第三传感器),传感器21具有将被按压的竖直延伸的传感器突起23。在模切标签型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形中,模切标签型带盒100的突出部110面对传感器突起23,从而传感器突起23被突出部110按压以打开。另一方面,在正常标签型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形中,因为正常标签型带盒100并不具有与按压传感器突起23的突出部110类似的部分,所以传感器突起23不被按压,从而保持关闭。基于传感器突起23是否被按压的开关信息(换言之,突出部110是否存在),传感器21检测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是模切标签型还是正常标签型,以向未示出的控制电路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基于这个检测信号,控制电路能够识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是模切标签型还是正常标签型。
盒保持器4在它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基本中央位置处的左部上具有传感器55,传感器55具有将被按压的多个(在该实例中是五个)传感器突起63。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形中,带盒100的接触被检测部112与传感器突起63面对,从而与和带盒100有关的信息对应的传感器突起63被接触被检测部112选择性地按压以被打开。基于此时所述多个传感器突起63是否每一个均被按压的开关组合(传感器突起与接触被检测部12的接触结果),传感器55检测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以向控制电路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路能够基于这个检测信号获取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此时,如果基于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识别的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是模切标签型,则控制电路能够将基于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获取的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视为标签部16的形状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基于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识别的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是正常标签型,则控制电路能够将基于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获取的与带盒100有关的信息视为带颜色和墨颜色的信息。
盒保持器4在它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基本中央位置处的后部上具有用于光学检测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上的端部标记19的传感器29。
<保持器臂、辊保持器、释放马达和释放杆>
盒保持器4在头保持器20的右侧上的位置处具有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U形部件制成的枢转支撑部分38。该枢转支撑部分38绕在顶底方向上延伸的支撑轴40的轴线1枢转地夹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保持器臂36A、36B。第一保持器臂36A被设置在枢转支撑部分38的内部空间中的下侧上。第二保持器臂36B被设置在枢转支撑部分38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上,即第一保持器臂36A的上方。第二保持器臂36B具有从第一保持器臂36A起在顶底方向上的距离从后侧(轴线AX1侧)朝向前侧(朝向后述压印辊32)增加的倾斜部分361。辊保持器28被设置到保持器臂36A、36B的前方。
辊保持器28由保持器臂36A、36B支撑,从而能够与保持器臂36A、36B一起绕轴线AX1枢转。辊保持器28包括可旋转地设置的压印辊32和压力辊34。压印辊32向左暴露它的辊表面,并且位于辊保持器28中从而面对热头22。压力辊34向左暴露它的辊表面,并且位于辊保持器28中从而面对进给辊驱动轴24(进给辊102)。
扭转弹簧(未示出)在它的位于第一保持器臂36A附近的下端处装配到支撑轴40。这个扭转弹簧绕轴线AX1向右(与热头22相反)弹性地推压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
因此,当不被向左(朝向热头22)挤压时,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被扭转弹簧的推压力保持在释放位置(在图5中指示的位置)处,在该释放位置处,压印辊32和压力辊34分别从热头22和进给辊102分开。当被向右挤压时,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抵抗扭转弹簧的推压力而从释放位置向右枢转,从而移动到压印辊32和压力辊34能够分别挤压进给路径上的打印接收带10抵靠热头22和进给辊102的打印位置(在图3和4中指示的位置)。当在带盒100被附接在盒保持器4中的情况下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移动到打印位置时,压印辊32、压力辊34和进给辊驱动轴24(进给辊102)的旋转允许从带盒100供应的打印接收带10被沿着预定进给路径输送。
本体部2包括释放马达71和设置在保持器臂36A、36B的右侧上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释放杆70。释放马达71的驱动输出齿轮71a经由曲柄齿轮机构72可操作地联接到设置在凸轮轴73上的凸轮齿轮73a。凸轮轴73被插入并设置在沿着释放杆7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曲轴孔75中。作为结果,释放马达71以适当的定时在一个方向上旋转,释放马达7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凸轮齿轮73a使得凸轮轴73在对应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允许释放杆70向前移动。另一方面,释放马达71以适当的定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上旋转,释放马达7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凸轮齿轮73a使得凸轮轴73在对应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允许释放杆70向后移动离开前方。
释放杆70在它的前端处具有辊形挤压部74。作为释放马达71的对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的结果的释放杆70的向前移动引起挤压部74向前移动以抵接在辊保持器28上。这允许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绕轴线AX1向右旋转以移动到打印位置。当从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位于打印位置的状态通过释放马达71的对所述另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释放杆70向后移动时,挤压部74也向后移动,从而与辊保持器28的抵接被释放。这允许保持器臂36A、36B和辊保持器28绕轴线AX1向左旋转以移动到释放位置。
释放杆70在它的左部处具有第一接合部分70a和第二接合部分70b。第一接合部分70a在第二接合部分70b的右前侧上延伸。
<传感器单元>
机械传感器54和光学传感器56(见后述图13A等)作为传感器单元50被一体地设置在本体部2中的释放杆70的左侧上,传感器单元50能够相对于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带盒100前进/后退。
将在下文中参考图3至图5、图13A、图13B、图14和图15描述传感器单元50。
在图3至图5、图13A、图13B、图14和图15中,传感器单元50具有:位于下侧上的基本四边形形状的基本四边形部53;和位于基本四边形部53的上侧上且具有斜边缘521的基本三角形形状的基本三角形部52。传感器单元50被插入并设置在热头22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上游的在保持器臂36A、36B之间的空间37(见图2)中,从而基本三角形部52的斜边缘521沿着第二保持器臂36B的倾斜部分361延伸。
传感器单元50具有位于右侧上的板形基板60和位于左侧上的盒形单元本体51。
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61在基本四边形部53的下端处被设置在基板60的右表面上。基板60经由被连接器61连接的电缆(未示出)连接到控制电路。
机械传感器54被设置在基板60的左表面的基本四边形部53上,机械传感器54具有经由在单元本体51中形成的开口51a、51b从单元本体51的左表面向左竖直伸出的将被挤压的多个(在该实例中是五个)传感器突起66。当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50移动到后述检测位置时,带盒100的臂部160的接触被检测部158面对传感器突起66,从而接触被检测部158选择性地按压与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带宽度的信息对应的传感器突起66以打开。基于该五个传感器突起66此时是否每一个被按压的开关组合(传感器突起66与接触被检测部158的接触结果),机械传感器54检测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带宽度的信息,以向控制电路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路能够基于这个检测信号获取带宽度。机械传感器54可以被构造成光学间接检测所述多个传感器突起66的运动,以基于检测结果检测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带宽度的信息。
能够经由在单元本体51中形成的开口51c光学检测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56被设置在基板60的左表面的基本三角形部52上。光学传感器56包括在顶底方向上排列的光发射元件56a和光接收元件56b(在该实例中,光发射元件56a被设置在上侧上,而光接收元件56b设置在下侧上)。当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50移动到后述检测位置时,在带盒100的臂部160上具有通孔150的光学被检测部152面对光学传感器56。在这种状态下,光学传感器56通过光发射元件56a向光学被检测部152(穿过通孔150的打印接收带10的右表面)发出光并且通过光接收元件56b接收反射光,以基于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有关的信息,因此向控制电路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在这个实施例中,光学传感器56基于光接收结果检测带盒100的打印接收带10上的标签部16相对于热头22的相对位置。控制电路能够基于这个检测信号获取标签部16相对于热头22的相对位置。将被安装的光学传感器56可以是透过型光学传感器。
在离基本四边形部53的后部和顶部较近的位置处,单元本体51在基本四边形部53上设有引导突起58。当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保持器4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50移动到后述检测位置时,带盒100的臂部160的插入孔154面对引导突起58,从而允许引导突起58被插入到插入孔154中。
在离基本四边形部53的后部较近的位置处,单元本体51在基本四边形部53上设有圆柱形部62,圆柱形部62经由在基板60中形成的通孔601从基板60的右表面向右延伸。装配有螺旋弹簧64的用于前进/后退运动的基准轴68被插入圆柱形部62的轴向孔621中。基准轴68在它的右端处被固定到壁69,其中基准轴68的在右端的左方的部分被插入并设置在释放杆70的曲轴孔75中。螺旋弹簧64沿着基准轴68的轴线AX2弹性地向左推压传感器单元50。
此时,机械传感器54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基准轴68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的下方。光学传感器56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基准轴68在顶底方向上的位置的上方。
圆柱形部62在它的右开口边缘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导部62a。引导部62a与释放杆70的第一接合部分70a或第二接合部分70b接合。引导部62a与第一接合部分70a或第二接合部分70b的接合抑制传感器单元50由于螺旋弹簧64的推压而向左移动(前进)。传感器单元50相对于壁69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是根据由引导部62a接合的释放杆70的接合部分确定的。与释放杆70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一起,在通过释放杆70的第一接合部分70a和第二接合部分70b引导的同时,传感器单元5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即,当释放杆70通过释放马达71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的旋转驱动而向前移动时,在引导部62a被从第一接合部分70a引导到第二接合部分70b的同时,传感器单元50向左移动,从而引起与第二接合部分70b接合。因此,传感器单元50被保持在机械传感器54的传感器突起66与接触被检测部158面对并且机械传感器54的传感器突起66被插入到插入孔156中或者机械传感器54的传感器突起66被面部157挤压、同时引导突起58被插入到插入孔154中且光学传感器56面对光学被检测部152(通孔150)的检测位置(在图2、图3、图4和图15中指示的位置)处。当从传感器单元50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释放杆70通过释放马达71在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向后移动时,传感器单元50向右移动,并且引导部62a被从第二接合部分70b引导到第一接合部分70a,以与第一接合部分70a接合。作为结果,在机械传感器54的传感器突起66从接触被检测部158分开、同时引导突起58从插入孔154分开且光学传感器56从光学被检测部152(通孔150)分开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50被保持在释放位置(在图5中指示的位置)处。
<这个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这个实施例不仅使用机械地检测与打印接收带10有关的信息(在以上实例中,打印接收带10的带宽度的信息)的机械传感器54,而且还使用光学检测(当光被发射到待检测对象时根据光接收结果的光学检测)与打印接收带10有关的信息(在以上实例中,当使用模切标签型带盒100时标签部16相对于热头22的相对位置的信息)的光学传感器56。
在这个实施例中,光学传感器56与根据检测器与待检测对象的接触结果执行机械检测的机械传感器54一体化,以构成能够朝向带盒100前进和从带盒100后退的传感器单元50。这使得光学传感器56能够在如下状态下执行光学检测,即由于通过机械传感器54执行机械检测(与是待检测对象的带盒100的接触的检测)而实现了高准确度定位,从而从光学传感器56到带盒100的距离变成最佳距离。因此,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56以高准确度可靠地执行带盒100的信息的光学检测。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通过螺旋弹簧64的推压力前进的传感器单元50的机械传感器54与带盒100形成接触,以执行检测。此时,限制传感器单元50的前进的引导部62a在传感器单元50中被设置到在基准轴68的下方的位置,而光学传感器56在传感器单元50中被设置到在基准轴68的上方的位置。作为结果,如在例如图16中所示,即使在传感器单元50试图通过在接触时在离开带盒10的方向上作用于引导部62a上的反作用力(见黑色箭头)倾斜(见白色箭头)的情形中,通过如由图中的假想线指示的倾斜,相对于基准轴68与引导部62a相反地设置的光学传感器56仍然变得靠近带盒100。这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光学传感器56到带盒100的距离增加,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高检测准确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机械传感器54在传感器单元50中被设置到在基准轴68的下方的位置,而光学传感器56在传感器单元50中被设置到在基准轴68的上方的位置。作为结果,如在例如图17中所示,即使在传感器单元50试图利用在接触时在离开带盒10的方向上作用于机械传感器54上的反作用力(见黑色箭头)倾斜(见白色箭头)的情形中,通过如由图中的假想线指示的倾斜,相对于基准轴68与引导部62a相反地设置的光学传感器56仍然变得靠近带盒100。这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光学传感器56到带盒100的距离增加,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高的检测准确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光学传感器56的光发射元件56a和光接收元件56b在顶底方向上排列。这能够增强对抗打印接收带10的卷曲的优点。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传感器单元50在基本四边形部53的下端处具有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61。这使得连接器61能够被设置到离布置在传感器单元50的基本三角形部52上的光发射元件56a和光接收元件56b较远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连接器61的耐久性降低。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传感器单元50被设置在热头22的沿着进给路径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上游,而光学传感器56被设置到传感器单元50中沿着进给路径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下游端。这使得光学传感器56能够被设置到离热头22较近的位置,从而能够以高准确度控制打印开始位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检测通过模切标签型带盒100的突出部110实现的按压的传感器21被设置到传感器单元50的外侧。作为结果,如果需要检测有关带盒100的类型或有关打印接收带10的进一步的各种信息,则能够基于当使用模切标签型带盒100时突出部110是否被传感器21按压来进一步获取关于标签部16相对于热头22的相对位置的信息或除了带宽度信息之外的信息。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孔150被设置在第一臂部160A的右壁103中在与黑色标记13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插入孔154被设置在第二臂部160B的第一右壁105中,并且插入孔156被设置在第二臂部160B的第二右壁107中。插入孔154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位于通孔1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和插入孔15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在黑色标记13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作为结果,在通过光学传感器56对通孔150实现了检测的同时,机械传感器54被施加到插入孔156。此时,因为通孔150和插入孔156在臂部160的附近被设置在臂部160的侧壁中,所以机械传感器54和光学传感器56能够被构造为一体化传感器单元50。作为结果,类似于以上,能够提高光学检测准确度。因为使用者能够从通孔150检查在带盒100的内部内的打印接收带10的状态(皱纹等),所以通过在组装带盒100之后执行检查,能够防止在带盒100的组装期间例如由于打印接收带10在臂部160处的箍缩而出现的缺陷组件流出。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黑色标记13的规格大于通孔150的规格。这使得当黑色标记13在通孔150上经过时黑色标记13能够阻挡整个通孔150。作为结果,光量偏差能够增加,从而能够提高光学检测准确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在顶底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110被设置在壳体101的角部141上。因此,通过由传感器21检测突出部110是否存在能够进一步增加信息量。通过突出部110的存在,使用者能够将带盒100识别为模切标签型。由于存在突出部110,能够防止错误地安装到不支持模切标签型带盒100的型号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地,设置了突出部110的下端110a的竖直位置与卷存储部120的下端120a的竖直位置基本相同的带盒100。设置这种带盒100使得:如在突出部110从卷存储部120突出的情形中那样避免在安装时的失衡的同时,传感器21能够移位以检测将被减小的突出部110。
<变型实例等>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能够在不偏离其精神和技术思想的情况下被以各种方式修改。
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打印接收带10被缠绕到在打印接收带卷122中,打印接收带卷122被附接在带盒100内以抽出打印接收带10的实例的描述,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伸长平纸状或条带或片(包括通过切割缠绕到卷中并且从卷抽出至适当长度的带形成的片)可以在预定存储部中堆叠(例如在托盘状存储部中平地层积)到盒中,该盒继而被附接到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从而带或片被从存储部转移或输送以进行打印。
如果在以上描述中,存在术语诸如“垂直”、“平行”和“平面”,则那些术语并不代表它们的各自的严格的意义。即,那些“垂直”、“平行”、“平面”等允许设计和制造公差和误差并且意味着“基本垂直”、“基本平行”、“基本平面”等。
如果在以上描述中,存在术语诸如在外部尺寸或规格方面“相同”、“相等”和“不同”,则那些术语并不代表它们各自的严格的意义。即,那些“相同”、“相等”、“平面”等允许设计和制造公差和误差并且意味着“基本相同”、“基本相等”、“基本不同”等。然而,如果存在用作预定准则或分隔符的值诸如阈值和基准值,则与以上不同地,用于那些值的“相同”、“相等”、“不同”等代表它们各自的严格的意义。
除了已经描述的那些之外,以上实施例和变型实例的技术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

Claims (27)

1.一种打印机,包括:
盒保持器,所述盒保持器被构造成附接和拆卸介质盒,所述介质盒具有打印接收介质;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介质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上形成打印;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使得检测器与所述介质盒形成接触并由此基于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一信息;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介质盒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介质盒的前进/后退运动,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基准轴,所述基准轴用于所述前进/后退运动;
第一推压部件,所述第一推压部件沿着所述基准轴在第一方向上推压所述传感器单元;和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限制由所述第一推压部件的所述推压引起的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前进,并且所述限制部件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和
基本三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位置。
3.一种打印机,包括:
盒保持器,所述盒保持器被构造成附接和拆卸介质盒,所述介质盒具有打印接收介质;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介质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介质上形成打印;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使得检测器与所述介质盒形成接触并由此基于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一信息;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介质盒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打印接收介质有关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介质盒的前进/后退运动,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基准轴,所述基准轴用于所述前进/后退运动;和
第一推压部件,所述第一推压部件沿着所述基准轴在第一方向上推压所述传感器单元,并且
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和
基本三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处,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辊保持器,在所述进给器中包括的进给辊被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中,从而所述进给辊面对所述打印头;
第一保持器臂和第二保持器臂,所述第一保持器臂和所述第二保持器臂绕轴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臂和所述第二保持器臂分别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和所述另一侧上;和
第二推压部件,所述第二推压部件推压所述第一保持器臂和所述第二保持器臂以及所述辊保持器,从而所述第一保持器臂和所述第二保持器臂以及所述辊保持器绕所述轴线向与所述打印头相反的一侧枢转,并且所述第二推压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持器臂的附近,其中
所述第二保持器臂包括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距所述第一保持器臂的距离从所述轴线朝向所述进给辊增加,并且
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插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持器臂和所述第一保持器臂之间的空间中,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缘沿着所述第二保持器臂的所述倾斜部分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打印头的沿着所述进给路径的在进给方向上的上游,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沿着所述进给路径的在所述进给方向上的下游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通过在所述介质盒中包括的按压部实现的按压,并且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外侧。
8.一种带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上,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且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在正交方向上的一侧上,所述正交方向与纵向方向及所述横向方向正交,所述第三侧壁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且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
带卷,所述带卷缠绕带,并且所述带卷被存储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带包括条形第一片和条形第二片,其中所述第一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标记,所述标记仅在所述第一片的宽度的在所述第一片的边缘的附近的部分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片被贴附到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片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片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
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中,且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标记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
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中;和
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所述第二孔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三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的在所述标记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标记的规格大于所述第一孔的规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三孔包括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位置彼此不同但是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位置基本彼此相同的两个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三孔包括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位置彼此不同且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位置彼此不同的两个孔。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三孔包括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的至少一个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三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壳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被固定在一起且一体化,
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中,并且
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在它的角部处具有沿着所述正交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两个插入孔,所述两个插入孔被设置在四个角部中的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角部的附近,并且
所述突出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与一个所述插入孔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卷存储部,所述卷存储部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带卷的轮廓延伸;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有基本平板形轮廓,并且所述凸缘部被设置在所述卷存储部的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外周侧上;和
第四孔,所述第四孔被设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表面中,并且
所述突出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的位置位于具有所述第四孔的所述表面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四孔包括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盒,其中
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处,所述壳体具有凹进部,所述凹进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的端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其中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的所述端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的在所述正交方向的所述一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突出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卷存储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的位置基本相同。
21.一种带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上的第二侧壁和在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一侧上的第三侧壁;
带卷,所述带卷缠绕打印接收带,并且所述带卷被存储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打印接收带包括条形第一片和条形第二片,其中所述第一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片被贴附到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片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片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标签部对应的标记,所述标记仅在所述第一片的宽度的在所述第一片的边缘的附近的部分上延伸;
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被构造成用于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所述标记,并且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中,且被设置在与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所述标记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和
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构造成接收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被构造成引导传感器单元的前进/后退,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被一体地布置的所述光学传感器和所述接触型开关。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第三孔以与所述打印接收带的带宽度对应的数目和布置被形成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壳体在它的角部处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代表所述打印接收带是具有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打印接收带。
25.一种带有带盒的打印机,包括:
盒保持器,带盒被附接在所述盒保持器处,所述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上的第二侧壁和在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一侧上的第三侧壁;带卷,所述带卷缠绕打印接收带,并且所述带卷被存储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打印接收带包括条形第一片和条形第二片,其中所述第一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片被贴附到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片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片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标签部对应的标记;光学被检测部,所述光学被检测部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被构造成用于光学检测所述标记,并且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中,且被设置在与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所述标记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和接触被检测部,所述接触被检测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构造成接收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带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带;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带上形成打印;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接触型开关与所述接触被检测部的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一信息;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光学被检测部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带盒的前进/后退运动,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基准轴,所述基准轴用于所述前进/后退运动;
第一推压部件,所述第一推压部件沿着所述基准轴在第一方向上推压所述传感器单元;和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限制由所述第一推压部件的所述推压引起的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前进,并且所述限制部件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和
基本三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
26.一种带有带盒的打印机,包括:
盒保持器,带盒被附接在所述盒保持器处,所述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上的第二侧壁和在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一侧上的第三侧壁;带卷,所述带卷缠绕打印接收带,并且所述带卷被存储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打印接收带包括条形第一片和条形第二片,其中所述第一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片被贴附到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片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片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标签部对应的标记;光学被检测部,所述光学被检测部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被构造成用于光学检测所述标记,并且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中,且被设置在与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所述标记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和接触被检测部,所述接触被检测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构造成接收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带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带;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带上形成打印;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接触型开关与所述接触被检测部的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一信息;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光学被检测部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带盒的前进/后退运动,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基准轴,所述基准轴用于所述前进/后退运动;和
第一推压部件,所述第一推压部件沿着所述基准轴在第一方向上推压所述传感器单元,并且
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上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到所述基准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和
基本三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上。
27.一种带有带盒的打印机,包括:
盒保持器,带盒被附接在所述盒保持器处,所述带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上的第二侧壁和在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一侧上的第三侧壁;带卷,所述带卷缠绕打印接收带,并且所述带卷被存储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打印接收带包括条形第一片和条形第二片,其中所述第一片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片被贴附到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片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片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标签部对应的标记,所述标记仅在所述第一片的宽度的在所述第一片的边缘的附近的部分上延伸;光学被检测部,所述光学被检测部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被构造成用于光学检测所述标记,并且所述第一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中,且被设置在与在所述第一片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所述标记的移动路径面对的部分处;和接触被检测部,所述接触被检测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构造成接收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中;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被构造成沿着进给路径进给从所述带盒供应的所述打印接收带;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的所述打印接收带上形成打印;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接触型开关,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接触型开关与所述接触被检测部的接触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一信息;和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构造成对所述光学被检测部投射光并由此基于与所述投射的光对应的光接收的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盒的所述打印接收带有关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被一体化为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构造成执行朝向/从所述带盒的前进/后退运动。
CN201610561725.7A 2015-07-24 2016-07-15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Active CN106364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6725A JP6447398B2 (ja) 2015-07-24 2015-07-24 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つき印刷装置
JP2015-146725 2015-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4182A CN106364182A (zh) 2017-02-01
CN106364182B true CN106364182B (zh) 2020-09-22

Family

ID=5783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1725.7A Active CN106364182B (zh) 2015-07-24 2016-07-15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855768B2 (zh)
JP (1) JP6447398B2 (zh)
CN (1) CN106364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3016B2 (en) 2008-12-25 2016-1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BRPI0923680B1 (pt) 2008-12-25 2020-01-28 Brother Ind Ltd fita cassete
US9427988B2 (en) 2009-03-31 2016-08-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NZ596061A (en) 2009-03-31 2013-11-29 Brother Ind Ltd Tape cassette
WO2011001487A1 (en) 2009-06-30 2011-01-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WO2011074086A1 (ja) 2009-12-16 2011-06-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464216B2 (ja) * 2009-12-28 2014-04-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1540291S (zh) * 2015-03-31 2018-12-10
JP2018147058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の作成処理プログラム、ラベルの作成処理方法、及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US10105980B1 (en) * 2017-03-31 2018-10-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main body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assette
JP6863163B2 (ja) * 2017-07-31 2021-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898593B2 (ja) * 2017-10-20 2021-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7143648B2 (ja) * 2018-06-28 2022-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CN111206336B (zh) * 2018-11-21 2021-09-14 吴江市优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综合送料切包缝一体缝纫机
JP7234710B2 (ja) * 2019-03-14 2023-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826A (ja) * 1994-01-28 1995-08-15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
JP3711430B2 (ja) * 1998-03-27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用印刷画像の作成方法
JP3994804B2 (ja) * 2002-06-25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864865B2 (ja) 2002-07-12 2007-0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用のラベル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14550A (ja) * 2002-09-27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4613839B2 (ja) * 2005-03-18 2011-0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233800B2 (ja) 2008-12-25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9493016B2 (en) 2008-12-25 2016-1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BRPI0923680B1 (pt) 2008-12-25 2020-01-28 Brother Ind Ltd fita cassete
NZ596061A (en) 2009-03-31 2013-11-29 Brother Ind Ltd Tape cassette
US9427988B2 (en) 2009-03-31 2016-08-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WO2010113236A1 (en) 2009-03-31 2010-10-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JP5454361B2 (ja) * 2010-05-31 2014-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EP2390099B1 (en) * 2010-05-31 2016-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JP5625828B2 (ja) * 2010-11-30 2014-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5659740B2 (ja) * 2010-11-30 2015-0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12201071A (ja) * 2011-03-28 2012-10-2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字装置
JP2013095048A (ja) * 2011-10-31 2013-05-2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6346729B2 (ja) 2013-03-21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WO2014148063A1 (ja) 2013-03-21 2014-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DE102013007134A1 (de) * 2013-04-25 2014-10-30 Bizerba Gmbh & Co Kg Drucker und Druckmedium
JP6241104B2 (ja) * 2013-07-22 2017-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299129B2 (ja) * 2013-09-24 2018-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91950B2 (ja) * 2014-03-25 2018-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媒体、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47398B2 (ja) 2019-01-09
JP2017024328A (ja) 2017-02-02
US20180104965A1 (en) 2018-04-19
US10569568B2 (en) 2020-02-25
US9855768B2 (en) 2018-01-02
US20170021648A1 (en) 2017-01-26
CN106364182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182B (zh)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US20220055388A1 (en) Tape cassette
KR101705382B1 (ko) 테이프 카세트 및 테이프 인자기
JP4924267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EP2390099B1 (en) Printer
JP4930247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EP1403084B1 (en) Printer with cartridge, and printer
JP5454361B2 (ja) 印字装置
CN106364170B (zh) 能够提供提高的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性能的打印机
JP5454359B2 (ja) 印字装置
JP5573412B2 (ja) 印字装置
JP2022178969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タの製造方法
CN109689386B (zh) 打印机
JP5304482B2 (ja) 用紙パッケージ
JP2021151716A (ja) 印刷装置、及び第1カセットと第2カセットの組
JP2007276495A (ja) 記録装置
JP2006021497A (ja) 印刷装置
JP2014231191A (ja) 開閉構造
JP6221532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US10766284B2 (en) Tape cassette
JP4725566B2 (ja) ロールシートホルダ
JP2022183470A (ja) 印刷装置
JP2012006201A (ja) 印字装置
JP2005066966A (ja) 記録装置
JP2008068561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