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382B - 车辆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382B
CN106184382B CN201510219877.4A CN201510219877A CN106184382B CN 106184382 B CN106184382 B CN 106184382B CN 201510219877 A CN201510219877 A CN 201510219877A CN 106184382 B CN106184382 B CN 106184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preceding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structure
leng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98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382A (zh
Inventor
李善珠
安光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618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挡泥板上部、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纵梁、前增强件、保险杠,和安装于所述保险杠的内侧中的后梁。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连接至所述前增强件的一端,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后端部分连接至前围板和前柱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部分连接至所述后梁,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分连接至车身的下部部分。所述前增强件的另一端在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上联接至所述前纵梁的前侧部分。

Description

车辆的连接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0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41171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连接结构,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挡泥板、前纵梁和前副车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身的前部结构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或四边形车架,以应对在车辆转弯时所产生的横向负载和伴随的扭转或弯曲,并满足逐渐提高的与碰撞相关的适销性标准。
用于形成环形或四边形车架的多种连接结构应用于商用车辆。例如,存在前副车架的环形(或四边形)结构,且通过连接车身前部的左/右前纵梁、仪表板横梁和后梁而形成的环形(或四边形)结构也是同一类型。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A和3B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细节及其横截面图。
参照图1及图3A和3B,通过连接左/右前纵梁20、仪表板横梁60和后梁50而形成的环形(或四边形)结构在车辆的相关技术连接结构中显示。
在相关技术中,挡泥板上部10通过挡泥板前下增强件11在挡泥板上部10的长度方向上联接至前纵梁20的中间部分。
图1中仅显示了在前副车架70的环形结构中的车辆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后部构件,因为前副车架70没有与前纵梁20联接。
参照图3A和3B,示出了车辆的相关技术连接结构的细节。
参照图3B的横截面A-A,挡泥板前下增强件11和挡泥板内前部12的端部分别联接至挡泥板上部10和前纵梁20,从而挡泥板上部10与前纵梁20连接。
特别地,前纵梁20和挡泥板前下增强件11或挡泥板内前部12在基本上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接触表面处联接。
因此,当碰撞时,易于发生接触表面由于剪切负载而断裂,这是因为仅有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种类型的表面在挡泥板上部10和前纵梁20的连接结构中被联接。
防撞护栏会破坏车身,并侵入车身内部。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下,几乎不产生车辆的横向运动。因此,几乎100%的碰撞能被传递至车身。
此类连接结构特别危险,这是因为碰撞能没有被分布至车身的不同构件,而是集中至前纵梁20。
这可导致乘员人员的严重伤害或死亡。
因此,通常是这种情况: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增强构件添加至碰撞能的传递路径来应对小重叠面积碰撞的事故。
另外,由于前副车架70和前纵梁20没有很好地彼此连接,因此不能足够确保发动机舱的横向刚度。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该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车辆的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可增加发动机舱的横向刚度、减小重量和成本、使乘员的空间的变形最小化,并减小乘员损伤的风险程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中,一种车辆的连接结构包括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挡泥板上部。所述挡泥板上部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前纵梁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也包括前增强件、保险杠,和安装于所述保险杠的内侧中的后梁。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可连接至所述前增强件,且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后端部分可连接至前围板和前柱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挡泥板上部增强车身的前部部分和侧面部分。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部分可连接至所述后梁以吸收外部冲击,且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分可连接至车身的下部部分,使得所述前纵梁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车架的一部分。所述前增强件的一端可联接至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所述前增强件的另一端可联接至所述前纵梁的前侧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可与所述前纵梁的内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增强件可安装为使得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形成锐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增强件可安装为使得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纵梁可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所述前增强件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纵梁的外部部分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与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后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可具有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内表面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前增强件的横截面可为包括直线和至少两个侧线的开放形状。所述至少两个侧线中的两个的每一个可连接至所述直线的端部,且所述开放形状的开口可与所述直线相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可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外端部分的外表面可在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外端部分可与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外部部分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车辆的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或四边形车架,并支撑发动机和悬架组件。也可包括将所述前增强件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支架和将所述前纵梁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延伸角撑件。所述安装支架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延伸角撑件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延伸角撑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外前延伸件,所述外前延伸件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纵梁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增强件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角撑件的前端,从而封闭包括所述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前副车架、安装支架和延伸角撑件,所述前副车架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或四边形车架,并支撑发动机和悬架组件;所述安装支架联接所述前增强件和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延伸角撑件将所述前纵梁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安装支架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下表面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后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所述延伸角撑件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延伸角撑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外前延伸件,所述外前延伸件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增强件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角撑件的前端,从而封闭包括所述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螺栓可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部部分上,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螺栓的下部部分可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螺栓联接部分,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上部部分可联接至所述前增强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前增强件可通过CO2焊接联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A和3B为显示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细节及其横截面图。
图4A和4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细节及其横截面图。
图5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和6B为显示了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小重叠面积碰撞测试的结果的俯视平面图。
图7A和7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小重叠面积碰撞测试的结果的俯视平面图。
图8为显示了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中相关技术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碰撞能的传递路径的图。
图9为显示了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碰撞能的传递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如下描述。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了解本说明书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他实施方案。
另外,除非明确做出相反描述,词语“包括”以及变体应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要素,但不排除任何其他要素,并且部件的名称不对相关的部件的功能进行限定。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4A和4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细节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和图4A和4B,与图1及图3A和3B的相关技术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中,通过连接左/右前纵梁20、仪表板横梁60和后梁50而形成的环形(或四边形)结构与前副车架70的环形(或四边形)结构有效地彼此连接。
参照图2及图4A和4B,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可包括挡泥板上部10、前纵梁20和前增强件30。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前副车架70、安装支架80及延伸角撑件90。
挡泥板上部10的前端部分在挡泥板上部1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至前纵梁20,且挡泥板上部10的后端部分在挡泥板上部1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至前围板45和前柱40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挡泥板上部10对车身的前部部分和侧面部分进行加强。
挡泥板上部10可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10a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10b。
前纵梁20的前端部分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至后梁50,且前纵梁20的后端部分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至车身的下部部分,使得前纵梁20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车架。
后梁50为安装于保险杠(未显示)的内侧的构件,用于吸收外部冲击,车身的下部部分的构件(前纵梁20的后端部分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至所述构件)可为仪表板横梁60,所述仪表板横梁60在仪表板的下部部分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形成车架。
另外,前纵梁20可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20a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20b。
前增强件30的两端可在挡泥板上部10的长度方向上联接至挡泥板上部10的前端部分和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纵梁20的前侧部分,使得前增强件30连接挡泥板上部10和前纵梁20,且前增强件30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形成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可形成为使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与前纵梁20的内表面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与前纵梁20的内部部分20a的内表面接触。
前述情况在图2及图4A和4B中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
在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前增强件30可安装为使得前增强件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
图2及图4A和4B显示了前述情况。
图5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图4A和4B、以及图5,前增强件30可安装为使得前纵梁20的外部部分20b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前增强件30的后表面接触。
在图5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纵梁20的外部部分20b的前端部分的外表面(一种凸缘面)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前增强件30的后表面接触。
参照图4A和4B以及图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可具有与前纵梁20的内部部分20a的内表面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在此情况中,至少两种类型的接触表面联接,由此增加了联接强度。
另外,前增强件30可具有如下形状:垂直于前增强件30的长度方向的前增强件30的横截面包括直线和至少两个侧线,所述至少两个侧线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至直线的两端,且直线的相对侧为开放的。
例如,横截面可为U字母形状。
或者,横截面可为具有超过三个侧边的形状,其一个侧边为开放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挡泥板上部10包括内部部分10a和外部部分10b时,前增强件30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外端部分的外表面在挡泥板上内部分10a的长度方向上与挡泥板上内部分10a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接触。
在图4A和4B以及图5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外端部分的外表面与在内部部分10a的长度方向上的内部部分10a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如到目前为止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中,两种类型的面(包括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面和几乎垂直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面)通过分别彼此接触而被联接,因此相比于图1及图3A和3B中的车辆的相关技术连接结构(其中仅有一种类型的面联接)的联接强度更加增加。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并且不但如上所述两种类型的面,而且几乎垂直于车辆的长度方向的面也可通过分别彼此接触而联接。
在这种情况下,三种类型的面可分别彼此联接。
例如,如果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内部部分20a的前端具有封闭结构,则三种类型的面可分别彼此联接。
另外,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外端部分可与挡泥板上外部分10b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通过这样,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外端可由挡泥板上外部分10b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前副车架70、安装支架80和延伸角撑件90,所述前副车架70形成车身的前部的环形或四边形车架,并支撑发动机(未显示)或悬架构件(未显示);所述安装支架80联接前增强件30和前副车架70;所述延伸角撑件90联接前纵梁20和前副车架7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安装支架80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支架80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前增强件30的外表面接触,且延伸角撑件90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角撑件90的上部部分的内表面与前纵梁20的外表面和前增强件30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结构还可包括外前延伸件100,所述外前延伸件100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前纵梁20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前增强件30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支架80的前端,以及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角撑件90的前端,从而封闭包括上述这些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前纵梁20包括内部部分20a和外部部分20b,挡泥板上部10包括内部部分10a和外部分10b,且前增强件30的横截面具有字母U的形状或一侧开放的多边形,则安装支架80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支架80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下表面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增强件30的后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且延伸角撑件90可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角撑件90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前纵梁20的内部部分20a的外表面和前增强件30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在如上情况下,外前延伸件100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20的长度方向上前纵梁20的内部部分20a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前增强件30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安装支架80的前端,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角撑件90的前端,并且所述外前延伸件100封闭包括上述这些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在前增强件30、前纵梁20(或内部部分20a)和前副车架70的上述连接结构中,由于两种类型或三种类型的面通过分别通过安装支架80和延伸角撑件90彼此接触而联接,因此可实现有效的联接结构。
参见图4A和4B以及图5,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连接结构中,螺栓110可安装于安装支架80的下部部分上,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螺栓110的下部部分可联接至前副车架70的螺栓联接部分75,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螺栓110的上部部分可联接至前增强件30。
在此情况下,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螺栓110的上部部分和前增强件30可通过CO2焊接而联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延伸角撑件90和外前延伸件100可分别通过焊接而联接至前副车架70。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如上实施方案,且安装支架80可通过点焊或通过点焊及螺栓联接而联接至前副车架7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延伸角撑件90的下端的表面部分可通过与安装支架80的下表面彼此接触而联接至安装支架80的下表面,且在此情况下,该接触表面可通过点焊而固定联接至前副车架70。
图6A和6B为显示了相关技术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小重叠面积碰撞测试的结果的俯视平面图。
图7A和7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小重叠面积碰撞测试的结果的俯视平面图。
在图6A和6B的使用相关技术的连接结构由障碍物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中,如图3A和3B所示的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联接表面易于被来自冲击的剪切负载的作用破坏,由此车辆围绕前柱旋转。因此,乘员的头部移动至安全气囊展开的空间之外的空间,并且头部的损伤可能比较严重。
此外,当碰撞时,几乎不产生车辆的横向运动。
因此,几乎所有的碰撞能被传递至车身,对乘员的损害变得更加严重。
为了应对此,通常将一个或多个增强构件添加至碰撞能的传递路径。
在小重叠面积碰撞测试的情况中,当前柱和挡泥板上部10的联接表面至碰撞缓冲盒55的前端的连接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形成大于19度的角度时,碰撞性能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7A和7B的示例性连接结构中,角度为29度,也获得了有利的结果。
参照图7A和7B,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连接结构引起车辆的横向行为。
这是通过前纵梁、挡泥板上部和前副车架的有效连接结构而实现的。
前副车架牢固地联接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连接结构,因此挡泥板上部可起到引导横向移动的作用。
通过横向移动,降低了传输至车身的碰撞能的量。
此外,由于传输的碰撞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连接结构而被有效分散,车辆损坏和乘员的损伤程度也因此降低。
图8为显示了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下相关技术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碰撞能的传递路径的图。
图9为显示了在小重叠面积碰撞的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的碰撞能的传递路径的图。
比较图8和图9,由于通过前增强件、安装支架和延伸角撑件有效联接两种类型或三种类型的面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因此连接强度变大,并且碰撞能的传递路径被更有效分散。
如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获得如下效果。
首先,通过车身前侧中的前纵梁、挡泥板上部和前副车架的有效连接,增加了发动机舱的横向刚度。
第二,通过去除用于预备碰撞的增强构件,减小了重量和成本。
第三,在小重叠面积碰撞或倾斜测试的情况中,以前仅集中于前纵梁的碰撞能有效分布至挡泥板上部和前纵梁。
第四,在挡泥板上部和前纵梁的连接结构中,两种类型的面(如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面和几乎垂直或垂直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面)或三种类型的面(还包括几乎垂直于车辆的长度方向的面)通过分别彼此接触而联接,因而联接强度增加。因此,挡泥板上部和前副车架也起到了增强构件的作用,乘员空间的变形得以最小化,且乘员损伤的风险也被降低。
尽管本发明结合被认为是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来进行描述,但应当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包括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4)

1.一种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挡泥板上部,所述挡泥板上部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前增强件;
保险杠;和
安装于所述保险杠的内侧中的后梁;
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连接至所述前增强件,且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后端部分连接至前围板和前柱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挡泥板上部增强车身的前部部分和侧面部分,
其中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部分连接至所述后梁以吸收外部冲击,且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分连接至车身的下部部分,使得前纵梁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车架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前增强件的一端联接至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前端部分,所述前增强件的另一端联接至所述前纵梁的前侧部分,并且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内表面接触,
其中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前增强件的横截面为包括直线和至少两个侧线的开放形状,所述至少两个侧线中的两个的每一个连接至所述直线的端部,且所述开放形状的开口与所述直线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前增强件安装为使得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形成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前增强件安装为使得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前纵梁包括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和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且
所述前增强件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在所述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纵梁的外部部分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与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后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内端部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内表面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挡泥板上部包括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内侧的内部部分,和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外侧的外部部分,且
其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外端部分的外表面在所述前增强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内部部分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外端部分与所述挡泥板上部的外部部分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其还包括
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或四边形车架,并支撑发动机和悬架构件的前副车架,
将所述前增强件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支架,和
将所述前纵梁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延伸角撑件,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接触,且
所述延伸角撑件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延伸角撑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还包括
外前延伸件,所述外前延伸件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纵梁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增强件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角撑件的前端,从而封闭包括这些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其还包括
形成车身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或四边形车架,并支撑发动机和悬架组件的前副车架,
将所述前增强件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支架,和
将所述前纵梁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延伸角撑件,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下表面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增强件的后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且
所述延伸角撑件安装为使得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延伸角撑件的上端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前增强件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其还包括
外前延伸件,所述外前延伸件与如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在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纵梁的内部部分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增强件的前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角撑件的前端,从而封闭包括这些前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部部分上,且
其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下部部分联接至所述前副车架的螺栓联接部分,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上部部分联接至所述前增强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本体的车辆的连接结构,
其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上部部分与所述前增强件通过CO2焊接而联接。
CN201510219877.4A 2014-10-17 2015-04-30 车辆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06184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41171 2014-10-17
KR1020140141171A KR101619270B1 (ko) 2014-10-17 2014-10-17 차량의 연결 구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382A CN106184382A (zh) 2016-12-07
CN106184382B true CN106184382B (zh) 2019-05-10

Family

ID=55638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9877.4A Active CN106184382B (zh) 2014-10-17 2015-04-30 车辆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5950B2 (zh)
KR (1) KR101619270B1 (zh)
CN (1) CN106184382B (zh)
DE (1) DE10201520866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2981B2 (ja) * 2015-02-18 2019-05-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299701B2 (ja) * 2015-07-31 2018-03-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226932B2 (ja) * 2015-09-29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445953B2 (ja) * 2015-10-26 2018-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786673B1 (ko) * 2015-12-14 2017-10-1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JP6237863B1 (ja) * 2016-11-17 2017-11-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KR102429004B1 (ko) * 2016-12-15 2022-08-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스몰 오버랩 충돌에 대응하는 차체 보강구조
CN108001537A (zh) * 2017-03-31 2018-05-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以及车辆
KR102371239B1 (ko) * 2017-04-21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20180129084A (ko) * 2017-05-25 2018-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충돌흡수 구조를 갖는 일체형 사이드 멤버
JP6838494B2 (ja) * 2017-05-26 2021-03-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109204486B (zh) * 2017-06-30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6471782B1 (ja) * 2017-08-23 2019-02-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7037742B2 (ja) * 2017-12-06 2022-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2383254B1 (ko) * 2017-12-08 2022-04-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2019107987A (ja) * 2017-12-18 2019-07-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の構造
JP6634103B2 (ja) * 2018-01-25 2020-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672387B2 (ja) * 2018-06-27 2020-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FR3094328B1 (fr) * 2019-03-26 2021-07-30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vec renfort au niveau du passage de roue avant
US11046364B2 (en) * 2019-04-10 2021-06-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Front support for vehicle
KR102660369B1 (ko) * 2019-04-11 2024-04-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CN112572614B (zh) * 2019-09-30 2022-06-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CN111301533A (zh) * 2019-12-17 2020-06-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端结构及车辆
JP7007411B2 (ja) 2020-03-02 2022-0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
CN111319686B (zh) * 2020-03-24 2021-06-25 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扭力盒及汽车
US11390327B2 (en) * 2020-04-14 2022-07-1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ubframe brace apparatu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for use with vehicles
KR20210158681A (ko) * 2020-06-24 2021-12-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전방구조
CN112249173B (zh) * 2020-10-27 2022-05-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柱的接头结构和汽车
CN112429088B (zh) * 2020-11-27 2022-07-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KR20220121363A (ko) * 2021-02-25 2022-09-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US11623692B2 (en) 2021-07-09 2023-04-11 Volvo Car Corporation Deformable rear crossmembers with special extrusion section design for bending down in crash loadcases
CN115158463B (zh) * 2022-07-26 2023-09-2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
FR3139787A1 (fr) * 2022-09-19 2024-03-22 Renault S.A.S Dispositif formant marchepied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879A (zh) * 2003-04-09 2004-10-13 �����Զ�����ҵ��ʽ���� 车体结构
CN101062691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565A (en) * 1987-04-17 1990-03-2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body construction
DE4104894C2 (de) * 1990-03-14 2002-10-24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SE502654C2 (sv) * 1994-04-12 1995-12-04 Saab Automobile Arrangemang för att uppta kollisionsenergi vid fordon
DE19651627B4 (de) * 1996-12-12 2007-03-01 Adam Opel Ag Unterbaustruktur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023193B4 (de) * 2000-05-11 2006-10-26 Dr.Ing.H.C. F. Porsche Ag Fahrzeugaufbau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599327B2 (ja) * 2001-08-01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155183B2 (ja) * 2003-12-10 2008-09-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04001747A1 (de) * 2004-01-13 2005-08-04 Daimlerchrysler Ag 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r Rohbaustruktur
FR2870199B1 (fr) * 2004-05-17 2007-07-20 Renault Sas Agencement pour roue de secour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897305B2 (ja) * 2006-02-15 2012-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06011145A1 (de) * 2006-03-10 2007-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Karosserievorderbau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875508B2 (ja) * 2007-02-13 2012-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09234495A (ja) * 2008-03-28 2009-10-1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US8002337B2 (en) * 2009-04-23 2011-08-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with offset load path to a hinge pillar and rocker
JP5504820B2 (ja) * 2009-10-26 2014-05-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WO2011074527A1 (ja) * 2009-12-16 2011-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MY166644A (en) * 2010-11-01 2018-07-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O2012114824A1 (ja) * 2011-02-23 2012-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KR101210024B1 (ko) * 2011-06-08 2012-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JP5651780B2 (ja) * 2011-07-30 2015-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WO2013150806A1 (ja) * 2012-04-05 2013-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EP2851270B1 (en) * 2012-05-18 2016-11-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KR101846859B1 (ko) 2012-08-20 2018-04-0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체 보강 유닛
KR101448747B1 (ko) 2012-10-02 2014-10-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KR101354374B1 (ko) * 2012-12-03 2014-01-2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브프레임 체결구조
US9233719B2 (en) * 2012-12-21 2016-01-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WO2014115579A1 (ja) * 2013-01-25 2014-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BR112015017550A2 (pt) * 2013-01-30 2017-07-11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para seção frontal de corpo de veículo
JP6020710B2 (ja) * 2013-04-04 2016-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831489B2 (ja) * 2013-04-09 2015-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5858006B2 (ja) * 2013-06-28 2016-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5983569B2 (ja) * 2013-09-11 2016-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1500366B1 (ko) * 2013-09-27 2015-03-0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방 충돌에너지 흡수 구조
KR101526416B1 (ko) * 2013-12-17 2015-06-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879A (zh) * 2003-04-09 2004-10-13 �����Զ�����ҵ��ʽ���� 车体结构
CN101062691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382A (zh) 2016-12-07
DE102015208663A1 (de) 2016-04-21
KR101619270B1 (ko) 2016-05-10
KR20160045500A (ko) 2016-04-27
US20160107695A1 (en) 2016-04-21
DE102015208663B4 (de) 2023-07-20
US9545950B2 (en) 2017-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382B (zh) 车辆的连接结构
CN105083385B (zh) 用于应对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增强结构
CN103587366B (zh) 用于车辆的减震器外壳支撑装置
KR102429004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에 대응하는 차체 보강구조
JP4845510B2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
US9446795B2 (en) Structure for reinforcing front vehicle body
CN104512464B (zh) 用于吸收车辆的正面碰撞能量的结构
CN105620402A (zh) 具有一体接合结构的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及其装配方法
JP4781171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JP2016120875A (ja) 車両後部構造
US6095592A (en) Construction of root portion of front side member
JP6439401B2 (ja) サイドシル補強構造
US20090026798A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front end of vehicle
KR20200120162A (ko)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CN104724179B (zh) 用于车辆的前罩板横向构件安装组合
JP200902363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02744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RU2487811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0843932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JP2007008346A (ja) 車両後部構造
KR20200134493A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101251751B1 (ko)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KR102394581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4265313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0001561A (zh) 用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组件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