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4459A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4459A
CN105764459A CN201480064288.7A CN201480064288A CN105764459A CN 105764459 A CN105764459 A CN 105764459A CN 201480064288 A CN201480064288 A CN 201480064288A CN 105764459 A CN105764459 A CN 105764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ylinder
long
absorber
plat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2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4459B (zh
Inventor
松永龙二
塚本祐贵
森田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260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90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260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90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4/08042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7996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5764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4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4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4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体(3)的制造装置(10)具有: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的旋转筒(2);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的管道(4)。在管道(4)的内部,在由垂下板(43)分隔出的空间(4S)内,配置有刮取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和在下游侧吸入外部空气的管道开口部(44)。管道(4)的内部被垂下板(43)分隔为积纤区域(PT)和再积纤区域(RPT),上述积纤区域(PT)在比垂下板(43)靠上游侧的位置,将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从聚积用凹部(22)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上述再积纤区域(RPT)在比垂下板(43)靠下游侧的位置,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进行再次积纤。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吸收体,从提高穿着感和防漏性的观点出发,有使用在中央部具有厚度增加的中高部分的吸收体的情况。作为此种具有中高部分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使用积纤(纤维堆积)装置的方法,该积纤装置包括在外周面中在聚积用凹部内具有更深的中高部用凹部的旋转筒。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积纤装置,其使用管道将纤维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旋转筒的外周面,利用配置在下游侧的刮辊(scuffingroll)刮取从旋转筒的聚积用凹部溢出的过剩部分,经由与管道不同的输送路径将所刮取的纤维材料再次供给至管道的上游侧。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能够再利用溢出的纤维材料的过剩部分,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积纤。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2阶段的积纤装置,其在积纤筒的上游侧的位置,利用第一管道供给纤维材料,且利用刮辊将除了积纤在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的纤维材料以外的纤维材料刮取,在积纤筒的下游侧的位置,利用第二管道在积纤在中高部用凹部的纤维材料上供给纤维材料,使其积纤在聚积用凹部。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积纤装置,其在积纤筒的上游侧的位置包括一对聚积板,通过调整一对聚积板的角度,来调整向配置在积纤筒的外周面的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供给的纤维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35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6-500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2602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使由刮辊所刮取的纤维材料容易从刮辊的突起剥离的方面未作任何记载。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的旋转筒中,仅经由与管道不同的输送路径将所刮取的纤维材料再次供给至管道的上游侧。因此,存在如下情况:旋转筒的抽吸力随着纸浆堆积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与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成为比与除中高部用凹部以外的聚积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更为凹陷的状态,且存在难以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单位面积质量)的中高部的吸收体的情况。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的旋转筒中,由于旋转筒的抽吸力随着纸浆堆积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存在如下情况:与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成为比与除中高部用凹部以外的聚积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更为凹陷的状态,难以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对于使由刮辊所刮取的纤维材料容易从刮辊的突起剥离的方面也没有作任何记载。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中,在先将纤维材料积纤在中高部用凹部之后,将纤维材料积纤在除中高部用凹部以外的聚积用凹部内,因此旋转筒的抽吸力随着纸浆堆积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同样地,与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成为凹陷的状态,难以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中,在先将纤维材料积纤在中高部用凹部的后,将纤维材料积纤在除中高部用凹部以外的聚积用凹部内,因此旋转筒的抽吸力随着纸浆堆积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同样地,与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成为凹陷的状态,难以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中,需要利用一对聚积板每次对与旋转筒中的聚积用凹部内的中高部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和与除中高部用凹部以外的聚积用凹部对应的积纤部分的外表面是否为相同高度进行调整,操作复杂。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积纤装置中,利用聚积板使纸浆偏置于旋转筒的外表面中的与一对聚积板之间对应的中心,因此纸浆不仅大量积纤在中高部,也大量积纤在前后的周围部的中心,难以加工高克重比的吸收体。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的管道,利用从上述旋转筒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上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从而成形吸收体。上述聚积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大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在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被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分隔出的空间内设置有刮辊和管道开口部,该刮辊以表面与上述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用于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上述成形体材料,该管道开口部配置在比该刮辊靠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吸入外部空气。上述管道的内部被上述垂下板分隔为积纤区域和再积纤区域,该积纤区域位于比上述垂下板靠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从上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该再积纤区域位于比上述垂下板靠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由上述刮辊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使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
本发明(第二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的管道,利用从上述旋转筒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上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从而成形吸收体。上述聚积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大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在上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和刮辊,上述一对分隔板配置在上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上述刮辊以与上述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上述一对分隔板以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从上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方式,隔开该一对分隔板彼此的间隔而配置。上述刮辊配置在从上述一对分隔板向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使得能够刮取积纤在与上述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此外,本发明(第二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积纤工序,该积纤工序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将该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在上述积纤工序中,使用一对分隔板将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在上述积纤工序之后具有再积纤工序,上述再积纤工序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旋转筒的外周部(聚积用凹部)平面状展开而表示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V-IV剖面的剖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VI-VI剖面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旋转筒的聚积用凹部脱模后的积纤物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旋转筒的外周部(聚积用凹部)平面状展开而表示的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的IV-IV剖面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2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的VI-VI剖面的剖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4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从图9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旋转筒的聚积用凹部脱模后的积纤物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的旋转筒的外周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在图1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的概要内容。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为吸收体3的制造装置,其具有:旋转筒2,其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和管道4,其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利用从旋转筒2的内部进行的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从而成形吸收体3。而且,聚积用凹部22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比该第一区域深的第二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如图2所示,聚积用凹部22的第二区域由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形成。聚积用凹部22的第一区域由除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形成。即,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具有:旋转筒2,其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且在该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具有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和管道4,其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详细地说,积纤装置1包括:旋转筒2,其在箭头R2方向上旋转驱动;管道4,其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成形体材料;传送辊5,其配置在旋转筒2的斜下方,且在箭头R5方向上旋转驱动;真空输送机6,其配置在传送辊5的下方;和切断装置7。在积纤装置1中,进而,真空箱11设置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的管道4与传送辊5之间,网带13以通过真空箱11与旋转筒2之间以及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的方式配置,除风板15接近传送辊5的外周面地设置。另外,就使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稳定而不走形地转移的观点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设置真空箱11和除风板15,但也可以不设置。如图1所示,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相对于下述包芯片37的输送方向是反向的箭头R2方向的旋转方向,传送辊5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包芯片37的输送方向是正向的箭头R5方向的旋转方向。
如图1所示,旋转筒2形成为圆筒状,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形成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部分绕水平轴旋转。如图2所示,旋转筒2在其外周面21具有用于使成形体材料积纤的聚积用凹部22,还具有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的中央区域且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包含中高用凹部23的聚积用凹部22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图2中,2X方向为旋转筒2的周向,2Y方向为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旋转筒2具有:包括金属制成的刚体的圆筒状的筒主体(未图示);重叠固定于该筒主体的外周部的抽吸调整板24;重叠固定于该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侧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重叠固定在该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25a侧的空间板26;重叠固定于该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侧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重叠固定于该多孔性板27的外表面27a侧的凹部分隔板28;和重叠固定于该凹部分隔板28的外表面28a侧的环形板29。旋转筒2通过用螺栓或粘接剂等公知的固定手段将上述筒主体和各板24~29彼此固定而形成。此处,如图2、图3所示,作为成形体材料的被积纤面的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构成。此外,作为成形体材料的被积纤面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详细地说是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由多孔性板27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筒2的各构成部件(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环形板29等)的外表面是该构成部件中的、在积纤成形体材料时朝向该成形体材料的供给侧的面。此外,该各构成部件的内表面是该构成部件中的、在积纤成形体材料时朝向与该成形体材料的供给侧的相反侧(旋转筒的内侧)的面。在用积纤装置1所制造出的成形体为用于一次性尿布或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时,成形体材料为吸收体原料。
成形体材料包括纤维材料。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经期卫生巾或卫生护垫、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各种材料。例如使用解纤纸浆等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棉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的短纤维、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等。这些纤维材料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此外,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也可以在使用纤维材料的同时使用吸水性聚合物。此外,作为纤维状的原料,也可以单独使用纤维状的吸水性聚合物或与纤维材料一同使用。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使用纤维材料等的同时使用除臭剂或抗菌剂等。
关于环形板29,其外表面29a位于旋转筒2的最外侧,是形成外周面21的一部分的部件,也是形成聚积用凹部22的外周面的部件。此处所谓“聚积用凹部22的外周面”指的是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观察聚积用凹部22时沿着聚积用凹部22的轮廓的外表面。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法线方向的外侧观察聚积用凹部22等对象物的动作称为俯视聚积用凹部22等对象物。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俯视聚积用凹部22时,聚积用凹部22具有在输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轮廓,因此1对环形板29、29配置在旋转筒2的两侧部,且各环形板29遍及旋转筒2的整周以相同宽度延伸而形成。此外,各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
在以如上方式形成的环形板29中,1对环形板29、29彼此的间隔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宽度的要素之一,环形板29的厚度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深度的要素之一。1对环形板29、29除它们之间的部分以外成为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谓“不透气性”包含“完全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和“微量的空气通过但实质上不使空气通过的难透气性”这两者的含义,是实质上不透气性的意思。作为环形板29,例如能够使用对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实施机械加工而形成有开口部(与凹部22内的立体形状对应的形状的空间部)的板、或使用模具而一体成形有该开口部的板、或经冲孔、蚀刻的板、使这些板重叠而得的结构等。
凹部分隔板28在俯视时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划分形成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开口部283;和划分形成各开口部283的开口部划分部284。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在周向(2X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多个。详细而言,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在俯视时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十字状:在输送方向上带状地以一定间隔延伸的部分;和在沿该输送方向延伸的部分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从两侧缘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凸状地形成的部分。进一步详细地说,构成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输送方向前后端形成为向外侧凸状地弯曲的圆弧状。此外,在构成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一对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凸状地形成的部分,形成为随着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去间隔逐渐变短的梯形形状。开口部281位于该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内,形成为具有与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相同的轮廓的十字状。开口部划分部284在俯视时在除了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以外的区域中,具有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85,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86。开口部划分部284中,多个MD划分部件285和多个CD划分部件286交叉而形成为格子状,各开口部283位于该格子状的开口部划分部284中的格子的孔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与各开口部划分部284相同的轮廓的形状。
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与具有MD划分部件285和CD划分部件286的开口部划分部284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284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凹部分隔板28所具有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和多个开口部283配置在由重叠固定在该凹部分隔板28的外表面28a的1对环形板29、29夹着的区域。构成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和格子状的开口部划分部284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也与环形板29的厚度同样地,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深度的要素之一。
多孔性板27在俯视时具有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配置在与重叠固定在多孔性板27的外表面27a的凹部分隔板28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相同的位置。多孔性板27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与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一一对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相对于对应的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相似比为1,开口部271与开口部281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多孔性板27为形成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的部件。多孔性板27是如下所述的透气性的板,即:将由于从积纤装置1的内部侧(旋转筒2的内侧)抽吸而产生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vacuumair))传导至覆盖旋转筒2的管道4内,不使随着该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透过而将其予以保持,仅使空气透过。在多孔性板27中,在除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以外的区域,以均匀的分布形成有多个(多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板27的抽吸孔(微细孔),在聚积用凹部22通过旋转筒2内的维持为负压的空间上的期间,该抽吸孔作为空气流的透过孔发挥功能。作为多孔性板27,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或树脂制的网板、或通过蚀刻、冲孔而在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形成有多个(多数)微细孔的结构等。
空间板26在俯视时具有:沿着重叠固定于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的多孔性板27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形成的环状划分部件261;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62;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63。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不仅彼此交叉,也与环状划分部件261交叉,形成为栅格形状。空间板26在由环状划分部件261包围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该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位于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此外,空间板26在除环状划分部件261以外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开口部265,该多个开口部265位于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
如上所述,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沿着重叠固定在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的多孔性板27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形成,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与多孔性板27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相对于对应的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的相似比为1。因此,环状划分部件261的俯视形状不仅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存在彼此全等的关系,与划分形成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存在全等的关系的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轮廓也存在彼此全等的关系。另外,所谓存在彼此全等的关系是指优选为彼此完全一致,但也包含大小略微不同的情况。
此外,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与隔着多孔性板27固定在空间板26的外表面2a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开口部283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对于对应的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的相似比为1,开口部265与开口部283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构成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空间板26的厚度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深度的要素之一。
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中高用多孔性板25在俯视时配置有多个且各自形成为十字状的形状。各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配置在与重叠固定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25a的空间板26的各环状划分部件261相同的位置。多个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与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的相似比为1。因此,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不仅其轮廓与环状划分部件261存在全等的关系,其整体形状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以及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也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中高用多孔性板25是形成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的部件。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与多孔性板27同样地是如下所述的透气性的板:将由于从积纤装置1的内部侧(旋转筒2的内侧)抽吸而产生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传导至覆盖旋转筒2的管道4内,不使随着该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透过而将其予以保持,仅使空气透过。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中,以均匀的分布形成有多个(多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板25的抽吸孔(微细孔),在聚积用凹部22内的中高用凹部23通过旋转筒2内的维持为负压的空间上的期间,该抽吸孔作为空气流的透过孔发挥功能。作为中高用多孔性板25,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或树脂制的网板、或通过蚀刻、冲孔而在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形成有多个(多数)微细孔的结构等。
抽吸调整板24在俯视时具有:沿着重叠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的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形成的环状划分部件241;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42;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43。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不仅彼此交叉,也与环状划分部件241交叉,形成为栅格形状。抽吸调整板24在由环状划分部件241包围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该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位于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与隔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上的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内开口部244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环状内开口部264的相似比为1,环状内开口部244与环状内开口部264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抽吸调整板24在除环状划分部件241以外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开口部245,该多个开口部245位于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开口部245与隔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上的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相似比小于1,该相对比优选为0.05以上且0.5以下。即,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小于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开口面积。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S2)相对于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开口面积(S1)的比率(S2/S1)优选为50%以上且5%以下(5%以上且50%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上且7%以下(7%以上且15%以下)。
构成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旋转筒2是通过公知的固定手段将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抽吸调整板24、多个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彼此固定而形成的。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所包括的旋转筒2,如图2所示,在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重叠地配置于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调整体2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20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聚积用凹部20的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相比,开口面积变小。在中高用凹部23的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多孔性部件的抽吸孔(微细孔)的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详细而言,配置在中高用凹部23的多孔性部件的外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与配置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相同。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形成在旋转筒2的外表面21的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其轮廓与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和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位置一致,形成为十字状。此外,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由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构成,在中高用凹部23内的区域中,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夹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与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的位置和形状一致。这样,在比构成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靠旋转筒2的内侧的位置,仅配置有抽吸调整板24,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侧的空间板26的环状内开口部264的开口面积与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侧的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内开口部244的开口面积相同。因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此外,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如图4所示,其深度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厚度、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形成在旋转筒2的外表面21的聚积用凹部22,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其轮廓被一对矩形形状的环形板29、29夹着而形成为带状。此外,聚积用凹部22中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底面22a由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构成,在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中,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开口部283与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的位置和形状一致,在靠该开口部283、265的中心的位置,配置有比它们的开口面积小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即,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小于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和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各自的开口面积。这样,在比构成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底面22a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靠旋转筒2的内侧的位置,配置有空间板26和抽吸调整板24,距离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与相对较近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比,开口面积较小,因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此外,如图4所示,聚积用凹部22(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深度由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当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上述开口面积较小的调整体20时,与在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大的调整体2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于从装置内部侧的抽吸而经由多孔性部件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即,如图5所示,从旋转筒2的外侧通过多孔性板27向内侧流动的空气流(图5中箭头所示)在凹部22的底部的配置有调整体20的区域中,按照多孔性板27、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和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顺序,通过旋转筒2的各构成部件。此时,空气流中,位于该空气流的下风位置且实质上作为成形体材料的抽吸部发挥功能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与位于比该开口部245靠该空气流的上风的位置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比,开口面积较小,由此,经由多孔性板27的透气性被阻碍,能够抑制空气流的风量。
另外,在将随着空气流供给的成形体材料抽吸至聚积用凹部22而使其积纤的积纤工序中,成形体材料的克重依赖于流经多孔性部件的风量。因此,通过将调整体20配置在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中的、与希望使积纤的成形体材料的克重比其他部位小的部位对应的区域,能够利用简易的设备制造所期望的部位的克重减少的成形体。即,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在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体20,因此成为低克重积纤区域,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在内表面侧没有配置调整体20,因此成为高克重积纤区域。
对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旋转筒2在其内部(旋转轴侧的部分)具有被分隔的多个空间,且具有调整各空间的抽吸力的抽吸力调整机构。具体而言,旋转筒2以比形成外周面21的部分靠内侧(旋转轴侧)的部分不旋转的方式形成,且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圆盘状的固定板291、291和将两固定板291、291连结的圆柱状的中心轴部292。固定板291、291与中心轴部292包含金属制的刚体,且一体形成。在旋转筒2的内部,金属制的多个板293在两固定板291、291间,从中心轴部292的外周面向外周面21侧地配置,在积纤装置1中,配置有4个板293。各板293从中心轴部292的外周面延伸至各固定板291的外周缘。被4个板293分隔后,在旋转筒2的内部,形成由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相邻的板293将彼此隔开而独立的空间A、B、C和D。在中心轴部292连接有吸气风扇(未图示),通过驱动该吸气风扇,能够调整独立的空间A~D的压力。在积纤装置1中,空间A和空间B维持为负压。
如图1、图6所示,空间A和空间B位于外周面21被管道4覆盖的区域。将空间A与空间B隔开的板293向从下述管道4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43的前端附近延伸。空间B的负压被设定为与空间A的负压相同或比其弱的负压,在积纤装置1中,设定为比空间A的负压弱的负压。另外,在图6中,为了说明旋转筒2的内部的空间A和空间B,表示了卸除固定板291的状态。
此外,旋转筒2的其它的空间C、D被设定为大气压(零压力)。通过从下述的真空箱11侧进行抽吸,外部的空气流入空间C,通过从传送辊5侧进行抽吸,外部的空气流入空间D。为了良好地进行空间C上的转移(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向传送辊5等的转移),空间C与成为转移后的区域的空间D被隔开。旋转筒2也可以在与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向传送辊5的转移位置对应的空间(空间C)内,具有从旋转筒2的内部向多孔性板27去的吹送气流(空气流)的产生机构。此时,通过使用该产生机构从空间C向真空箱11积极地进行鼓风,可促进积纤物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
另外,空间C通常被设定为比空间B弱的负压或零压力(大气压)。在将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转移至传送辊5上之前,就该积纤物的输送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空间C为较弱的负压,将该积纤物抽吸保持在聚积用凹部22内,但如果输送性无特别问题,则考虑到转移性,空间C优选为零压力。此外,空间D为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被转移至传送辊5上后该聚积用凹部22所通过的区域,因此优选为零压力或正压。
如图1所示,管道4的一端侧位于旋转筒2的空间A和空间B上且遍及该空间A和空间B的整个区域覆盖旋转筒2的外周面21,在未图示的另一端侧具有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例如包括将片状的木材纸浆粉碎而制成解纤纸浆,将该解纤纸浆(纤维材料)送入至管道4内的粉碎机。也可以在管道4的中途设置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旋转筒2的各个聚积用凹部22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A上的期间,经由构成上述底面22a、23a的多孔性板27和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从抽吸部被抽吸。通过从各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材料的微细孔进行的抽吸,在管道4内,产生将吸收体的原料输送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空气流,随着该空气流被输送的原料堆积在各聚积用凹部22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如图1所示,在与比下述垂下板43靠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上游侧的空间A对应的管道4的内部,在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41、41。此外,在管道4的内部,在从沿两侧部配置的分隔板41、41向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下游侧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刮取积纤后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
一对分隔板41、41沿着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延伸。详细而言,一对分隔板41、41在管道4的内部,配置在旋转筒2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之间,且配置在形成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一对环形板29、29上,且沿着环形板29在周向(2X方向)上延伸。此外,各分隔板41在筒宽度方向(2Y方向)上,在如图4所示的截面图中,从构成管道4的各侧壁40超过环形板29而延伸至覆盖配置在旋转筒2的聚积用凹部2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侧部的位置。进一步详细而言,各分隔板41从构成管道4的各侧壁40超过环形板29,延伸至配置在旋转筒2的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沿周向(2X方向)的侧缘附近。一对分隔板41、41如果延伸至该位置,则也可以是与筒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板状结构,但优选的是具有以随着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的面。如果一对分隔板41、41是具有此种倾斜的面的形态,则成形体材料不易堆积在分隔板41上。
作为具有上述倾斜的面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如图1、图4所示,各分隔板41成为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截面、或上底与下底相比极窄的梯形的截面的四棱锥台(四棱平头截锥)形状。此种四棱锥台形状的一对分隔板41、41中,彼此的相对面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以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一对分隔板41、41的旋转筒2侧的端部41a、41a彼此的间隔与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一致。作为此种分隔板41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金属或合成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此外,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在管道4的内部包括:在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2X下游侧,在被从管道4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43分隔出的空间4S内,以表面与堆积在聚积用凹部22内的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的、刮取积纤后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和配置在比刮辊42更靠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2X下游侧的位置的、吸入外部空气的管道开口部44。具体而言,管道4在管道4的内部具有垂下板43,该垂下板43从管道4的顶面向将空间A与空间B分隔的板293的外侧端部附近垂下。垂下板43形成为遍及管道4的整个宽度从管道4的顶面向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的上游侧凸出的圆弧状。垂下板43的前端垂下至不与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顶部接触的位置。通过配置此种垂下板43,在管道4的内部形成被垂下板43分隔出的空间4S。当配置有这样的垂下板43时,能够将积纤区域(解纤后的成形体材料在旋转筒2的表面上积纤的区域)与再积纤区域(将由刮42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的区域)隔断,不易阻碍位于积纤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积纤。在以此方式分隔开的空间4S内配置有刮辊42。
如图1、图6所示,刮辊42在管道4内部的空间4S内,配置在旋转筒2的空间B的区域的下游侧,且以与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上。刮辊42具有圆柱状的辊主体421和立设在辊主体421的外周面的刮取用的多个突起422。刮辊42中,在筒宽度方向(2Y方向)上,辊主体421在一对环形板29、29之间配置在旋转筒2上,多个突起422优选至少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上的区域,优选配置在一对环形板29、29彼此之间的区域,更优选遍及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辊主体421和多个突起422在环形板29、29之间配置在旋转筒2上。刮辊42利用突起422刮取在聚积用凹部22内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作为突起422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刷。突起422的高度能够根据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的量而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设定为到达形成旋转筒2的最外侧表面的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为止的高度。具体而言,突起422的高度优选为距离刮辊42的辊主体421的周面1mm~10mm左右的高度。
刮辊42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而绕水平轴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刮辊42在箭头R3方向上旋转驱动,以与旋转筒2相对的面在与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刮辊42与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相同。就刮取成形体材料的量和使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在附近再次积纤这两者平衡的观点而言,刮辊42的圆周速度与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相比,优选为2倍以上且1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3倍以上且5倍以下。即,当像这样刮辊42的圆周速度比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快时,刮辊42的突起422与在聚积用凹部22内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次数增加,能够将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全部刮取。另外,刮辊42的圆周速度指的是辊主体421表面上的周向速度,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指的是形成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环形板29表面的周向速度。
如上所述,如图1、图6所示,在管道4的内部,在比刮辊42靠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2X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吸入外部空气的管道开口部44。在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管道开口部44形成在管道4中的位于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2X最下游的出口。即,管道4的出口开口而形成管道开口部44。此外,管道开口部44具有调整其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所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的外气量调整机构。在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管道4的出口的管道开口部44配置有将下侧的旋转筒2侧封闭的闭锁板441。闭锁板441遍及管道4的管道开口部44的整个宽度、即遍及构成管道4的两侧壁40、40间配置,形成为能够从管道开口部44的管道4的顶面侧向旋转筒2侧移动,通过使闭锁板441移动来调整管道开口部44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向管道4的顶面与刮辊的间隙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此外,通过改变闭锁板441的大小,能够调整管道开口部44的开口面积,调整外部空气的量。
详细而言,旋转筒2的各个聚积用凹部22在通过位于管道4的空间4S的维持为负压的空间B上的期间,经由构成上述底面22a、23a的多孔性板27和中高用多孔性板25进行从抽吸部的抽吸。因此,在管道4的空间4S的内部,从管道开口部44吸入外部空气。而且,管道开口部44利用闭锁板441调整管道开口部44的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所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
如图6所示,就容易将由刮辊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从刮辊42的突起422剥离的观点而言,在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了聚积用凹部22的状态下,流经刮辊42与管道4的顶面之间的从管道开口部44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1)优选大于流经刮辊42与旋转筒2之间的从管道开口部44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2)。就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部空气的流速(V1)相对于上述外部空气的流速(V2)的比(V1/V2)优选为1以上且4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上且3倍以下。具体而言,刮辊42与管道4的顶面之间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1)优选为5m/s以上且100m/s以下,进而优选为10m/s以上且70m/s以下。刮辊42与旋转筒2之间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2)优选为0.1m/s以上且70m/s以下,进而优选为0.1m/s以上且50m/s以下。另外,外部空气的流速能够通过测风仪(anemometer)等风速计测定。从使得成为这样的流速的观点出发,在管道4的出口形成开口的管道开口部44优选在管道4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管道4的顶面侧的位置。更优选的是,管道开口部44设置在比刮辊42的旋转轴靠旋转筒2的上方的位置。
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具有旋转筒2和管道4的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管道4的内部被垂下板43隔断为积纤区域PT和再积纤区域RPT,上述积纤区域PT比垂下板43靠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2X上游侧,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从聚积用凹部22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上述再积纤区域RPT比垂下板43靠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2X下游侧,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后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使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在聚积用凹部22再次积纤。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是如下装置:在比垂下板43靠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2X上游侧的管道4的内部,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从聚积用凹部22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后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在被分隔出的空间4S内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在聚积用凹部22再次积纤。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是如下装置:利用一对分隔板41、41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后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在分隔出的空间4S内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再次积纤。下面,对旋转筒2和管道4之外,积纤装置1所具有的传送辊5、真空输送机6、切断装置7等进行说明。
传送辊5包括具有透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绕水平轴旋转。在传送辊5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E。在空间E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E内维持为负压。
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多数)连通内外的抽吸孔。该抽吸孔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E上的期间,将空气从外部吸入至内部,通过该抽吸力,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从旋转筒2上顺利地移动至传送辊5上。
真空输送机6包括:架设在驱动辊61和从动辊62、62上的环状的透气性带63;和配置在隔着透气性带63与传送辊5相对的位置的输送机6用真空箱64。
网带13侧的真空箱11具有包括上下表面、左右的两侧面和背面的箱状的形状,具有向旋转筒2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真空箱11经由未图示的排气管等连接于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该排气装置的动作,能够将真空箱11内维持为负压。
网带13是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透气性带环状连结而成的结构,被多个自由辊14和传送辊5引导而在规定的路径上连续地移动。网带13通过传送辊5的旋转而被驱动。如图1所示,网带13以如下方式配置:在管道4的配置有刮辊42侧的端部附近被导入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上之后,依次通过真空箱11与旋转筒2之间以及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网带13在通过真空箱11的开口部前面的期间,与旋转筒2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位附近,离开旋转筒2的外周面而移动至传送辊5上。网带13具有比传送辊5的上述抽吸孔小的微细孔,伴随从传送辊5的抽吸孔的抽吸而进行从与该抽吸孔重叠的网带13的微细孔的抽吸。
防风板15隔着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有上述抽吸孔的区域,在其两侧设置有一对,防止或减轻从侧方流入风,从而防止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的积纤物的走形等。防风板15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就具有能够抵抗风的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0.5~10mm左右的厚度。
作为切断装置7,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在经期卫生巾、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一直以来用在吸收体连续体的切断中的机构等。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7包括在周面具有切断刃71的切割辊72和承接切断刃的周面平滑的砧辊73。
接着,对使用上述积纤装置1连续地制造吸收体的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积纤工序,该积纤工序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旋转筒2,上述旋转筒2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在该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具有比作为第一区域的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作为第二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从而将该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
在实施上述积纤工序之前,首先,对旋转筒2内的空间A和空间B、传送辊5内的空间E以及真空箱11内,通过使各自连接的排气装置动作而使其成为负压。通过使空间A内为负压,在管道4内产生将吸收体原料输送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此外,使旋转筒2和传送辊5旋转,使真空输送机6动作。
当使上述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动作,将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供给至管道4内时,该成形体材料随着在管道4内流动的空气流,成为飞散状态而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被供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积纤工序)。
在积纤工序中,使用一对分隔板41、41将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具体而言,如图1、图4、图6所示,在管道4的内部,在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41、41,因此以集中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堆积。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大的调整体20。而且,在配置在除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的内表面,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小的调整体20。因此,经由中高用多孔性板25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没有被抑制,经由多孔性板27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被抑制。由此,在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以进一步集中在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中高用凹部23所位于的区域上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堆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一对分隔板41、41中彼此的相对面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以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一对分隔板41、41的旋转筒2侧的端部41a、41a彼此的间隔与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一致。因此,在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积纤工序中,能够以进一步集中在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中高用凹部23所位于的区域上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聚积。此处,如果根据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要形成的吸收体3的中高部的宽度)设定一对分隔板41、41的端部41a、41a的间隔,则能够加工高克重比的吸收体。例如在加工下述图8所示的吸收体时,通过使厚部(中高部)33的宽度方向上较细的部分的宽度与分隔板的端部41a、41a配合,能够加工克重比更高的吸收体3。
另外,在中高用凹部23所处于的区域,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因此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比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深。因此,如图6所示,在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上,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低于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
接着,在上述积纤工序后,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再积纤工序)。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所包括的管道4的内部被垂下板43分隔为积纤区域PT和再积纤区域RPT,上述积纤区域PT中利用一对分隔板41、41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上述再积纤区域RPT中使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而且,在管道4的内部的被垂下板43分隔出的再积纤区域RPT即空间4S中,如图1、图6所示,从分隔板41向下游侧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刮取经积纤后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因此,在再积纤工序中,如图7所示,使用刮辊42刮取过剩地积纤后的成形体材料。如上所述,在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在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低于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因此使用刮辊42刮取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相对较高的过剩地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即,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相对较低的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不易被刮辊42刮取。
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在管道4的空间4S内,利用垂下板43而以飞散状态返回至垂下板43的附近的上游侧,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管道4的内部,在比刮辊42靠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2X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吸入外部空气的管道开口部44。因此,通过经由管道开口部44吸入外部空气,如图7所示,由刮辊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从刮辊42的突起422剥离。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管道开口部44配置有作为外气量调整机构的闭锁板441,能够利用闭锁板441调整管道开口部44的开口面积,将刮辊42与管道4的顶面之间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1)调整为比刮辊42与旋转筒2之间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2)快。通过这样进行调整,能够更容易地将由刮辊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从刮辊42的突起422剥离。
在管道4的空间4S内的垂下板43的附近的上游侧的聚积用凹部22中,是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尚未被刮辊42刮取的状态。因此,相比于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沿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中,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量较少而不易因积纤的成形体材料妨碍抽吸力。因此,相比于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容易再次积纤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能够将由刮辊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紧邻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上述两侧部,因此管道4内的运送成形体材料的风的流动不易变化,容易制造所期望的克重的吸收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如图7所示,垂下板43从管道4的顶面向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形成为圆弧状的R形状,因此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被垂下板43引导而再次积纤。
接着,在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在管道4的空间4S内,在上述再积纤工序后,再次利用刮辊42将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调整为一定的高度(高度调整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遍及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配置有刮辊42的辊主体421和多个突起422,突起422的高度被设定为到达形成旋转筒2的最外侧表面的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为止的高度。因此,在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利用刮辊42将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的成形体材料调整为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的高度。
如图1所示,在以如上方式使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内而得到积纤物32之后,进一步使旋转筒2旋转。然后,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32,当到达真空箱11的相对位置时,通过从真空箱11进行抽吸而成为吸附于网带1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输送至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或其附近。然后,吸附于网带13的状态的积纤物32通过从传送辊5侧进行抽吸而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与网带13一起被转移到传送辊5上。
在图8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刚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后的积纤物32。如图8所示,积纤物32中,与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深度较深的中高用凹部23对应的部分成为高度较高的厚部33,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对应的部分成为高度较低的薄部34。具体而言,厚部33的高度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厚度、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此外,薄部34由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进一步详细而言,厚部33被在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包围的区域中以格子状交叉的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分割,而具有分割厚部331。此外,薄部34被在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除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以外的开口部划分部284中以格子状交叉的MD划分部件285和CD划分部件286分割,而具有分割薄部3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没有配置调整体20,而且,在配置在除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的内表面配置有调整体20。因此,由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积纤物32的厚部33成为吸收体原料的积纤量相对较多的高克重部,薄部34成为吸收体原料的积纤量相对较少的低克重部。此外,积纤物32的底面利用刮辊42而整个区域变得大致平坦。
转移至传送辊5上的积纤物32一边受到从传送辊5侧的抽吸一边被输送,被移送到导入至在传送辊5的下方配置的真空输送机6上的、包括棉纸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的包芯片37上。其后,如图1所示,将包芯片37的沿输送方向的两侧部折返,积纤物32的上下两面由包芯片37包覆。然后,由包芯片37包覆的状态的积纤物32与包芯片37一起,被切断装置7的切割辊72在相邻的厚部33、33彼此之间的中间位置切断。像这样能够获得由包芯片37包覆的吸收体3。
由使用积纤装置1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吸收体3是包含厚部33和薄部34、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局部不同的吸收体。通过配置在上述管道4内的一对分隔板41、41和刮辊42的作用,在吸收体3不会出现积纤不均,吸收体3成为作为用于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优选的高质量的吸收体。像这样,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高度的中高部的吸收体。此外,通过上述调整体20的作用,厚部33相对而言成为高克重,薄部34相对而言成为低克重。这样,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本发明(第一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限制而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比垂下板43靠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上游侧的管道4的内部,在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41、41,但也可以不设置。即使不设置一对分隔板41、41,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也低于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在管道4的空间4S内,使用刮辊42刮取这样的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相对较高的过剩地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如上所述,利用经由管道开口部44吸入的外部空气容易将由刮辊42刮取的成形体材料从刮辊42的突起422剥离,且容易在所分隔出的空间4S内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高度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中,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旋转筒2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但也可以不在任何区域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使用此种旋转筒2所制造出的积纤物32成为具有高度较高的厚部33和高度较低的薄部34的非平整(不均匀)积纤物。该非平整积纤物中的厚部成为克重相对较高的高克重部,薄部成为克重相对较低的低克重部。
此外,所制造的积纤物32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通过更换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一对环形板29等,而灵活地变更聚积用凹部22的配置或形状、中高用凹部23的配置或形状。此外,中高用凹部23中的形成深度比第一区域深的第二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也可以配置在除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
此外,如图3所示,旋转筒2使用包括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的板,但也可代替该板,而使用例如要形成高克重部的部分较深地凹陷的一体物的板。另外,通过设置包括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的板,能够精度良好地制造高克重比的吸收体。
在本发明(第一发明)中所制造的吸收体被优选地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身体排泄出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但并不限定在此,而广泛地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
下面,对于本发明(第二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在图9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的概要。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是吸收体3的制造装置,其具有:旋转筒2,其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和管道4,其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利用从旋转筒2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从而成形吸收体3。而且,聚积用凹部22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比该第一区域深的第二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如图10所示,聚积用凹部22的第二区域由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形成。而且,聚积用凹部22的第一区域由除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形成。即,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具有:旋转筒2,其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在该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具有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和管道4,其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详细而言,积纤装置10包括:旋转筒2,其在箭头R2方向上旋转驱动;管道4,其对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供给成形体材料;传送辊5,其配置在旋转筒2的斜下方,在箭头R5方向上旋转驱动;真空输送机6,其配置在传送辊5的下方;和切断装置7。进而,在积纤装置10中真空箱11设置在旋转筒2的周向上的管道4与传送辊5之间,网带13以通过真空箱11与旋转筒2之间和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的方式配置,防风板15与传送辊5的外周面接近地设置。另外,从将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稳定而不走形地转移的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设置有真空箱11和防风板15,但也可以不设置。如图9所示,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是相对于下述包芯片37的输送方向为反方向的箭头R2方向的旋转方向,传送辊5的旋转方向为相对于包芯片37的输送方向为正方向的箭头R5方向的旋转方向。
如图9所示,旋转筒2形成为圆筒状,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而绕水平轴旋转。如图10所示,旋转筒2在其外周面21具有用于积纤成形体材料的聚积用凹部22,还具有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的中央区域且比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中高用凹部23。包含中高用凹部23的聚积用凹部22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图10中,2X方向为旋转筒2的周向,2Y方向为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11所示,旋转筒2具有:圆筒状的筒主体(未图示),其包含金属制的刚体;抽吸调整板24,其重叠地固定在该筒主体的外周部;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其重叠地固定在该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侧;空间板26,其重叠地固定在该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25a侧;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其重叠地固定在该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侧;凹部分隔板28,其重叠地固定在该多孔性板27的外表面27a侧;和环形板29,其重叠地固定在该凹部分隔板28的外表面28a侧。旋转筒2通过用螺栓或粘接剂等公知的固定手段使上述筒主体和各板24~29彼此固定而形成。此处,如图10、图11所示,作为成形体材料的被积纤面的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构成。此外,作为成形体材料的被积纤面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详细而言为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由多孔性板27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筒2的各构成部件(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环形板29等)的外表面为该构成部件中的在积纤成形体材料时朝向该成形体材料的供给侧的面。此外,该各构成部件的内表面是该构成部件中的在积纤成形体材料时朝向该成形体材料的供给侧的相反侧(旋转筒的内侧)的面。在利用积纤装置10所制造的成形体为用于一次性尿布或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成形体材料为吸收体原料。
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经期卫生巾或卫生护垫、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各种材料。例如使用解纤纸浆等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棉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的短纤维、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等。这些纤维材料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此外,作为吸收体原料也可以使用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此外,作为纤维状的原料,也可以单独使用纤维状的吸水性聚合物或与纤维材料一同使用。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使用纤维材料等时使用除臭剂或抗菌剂等。
关于环形板29,其外表面29a位于旋转筒2的最外侧,是形成外周面21的一部分的部件,也是形成聚积用凹部22的外周面的部件。此处所谓“聚积用凹部22的外周面”指的是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观察聚积用凹部22时沿着聚积用凹部22的轮廓的外表面。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法线方向的外侧观察聚积用凹部22等对象物的动作称为俯视聚积用凹部22等对象物。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在俯视聚积用凹部22时,聚积用凹部22具有在输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轮廓,因此1对环形板29、29配置在旋转筒2的两侧部,且各环形板29遍及旋转筒2的整周以相同宽度延伸而形成。此外,各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
在以如上方式形成的环形板29中,1对环形板29、29彼此的间隔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宽度的要素之一,环形板29的厚度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深度的要素之一。1对环形板29、29除它们之间的部分以外成为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谓“不透气性”包含“完全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和“微量的空气通过但实质上不使空气通过的难透气性”这两者的含义,是实质上不透气性的意思。作为环形板29,例如能够使用对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实施机械加工而形成有开口部(与凹部22内的立体形状对应的形状的空间部)的板、或使用模具而一体成形有该开口部的板、或经冲孔、蚀刻的板、使这些板重叠而得的结构等。
凹部分隔板28在俯视时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划分形成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开口部283;和划分形成各开口部283的开口部划分部284。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在周向(2X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多个。详细而言,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在俯视时形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十字状:在输送方向上带状地以一定间隔延伸的部分;和在沿该输送方向延伸的部分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从两侧缘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凸状地形成的部分。进一步详细地说,构成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输送方向前后端形成为向外侧凸状地弯曲的圆弧状。此外,在构成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一对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凸状地形成的部分,形成为随着向宽度方向(2Y方向)外侧去间隔逐渐变短的梯形形状。开口部281位于该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内,形成为具有与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相同的轮廓的十字状。开口部划分部284在俯视时在除了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以外的区域中,具有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85,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86。开口部划分部284中,多个MD划分部件285和多个CD划分部件286交叉而形成为格子状,各开口部283位于该格子状的开口部划分部284中的格子的孔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与各开口部划分部284相同的轮廓的形状。
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与具有MD划分部件285和CD划分部件286的开口部划分部284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284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凹部分隔板28所具有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和多个开口部283配置在由重叠固定在该凹部分隔板28的外表面28a的1对环形板29、29夹着的区域。构成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和格子状的开口部划分部284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也与环形板29的厚度同样地,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深度的要素之一。
多孔性板27在俯视时具有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配置在与重叠固定在多孔性板27的外表面27a的凹部分隔板28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相同的位置。多孔性板27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与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一一对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相对于对应的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相似比为1,开口部271与开口部281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多孔性板27为形成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底面22a的部件。多孔性板27是如下所述的透气性的板,即:将由于从积纤装置10的内部侧(旋转筒2的内侧)抽吸而产生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vacuumair))传导至覆盖旋转筒2的管道4内,不使随着该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透过而将其予以保持,仅使空气透过。在多孔性板27中,在除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以外的区域,以均匀的分布形成有多个(多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板27的抽吸孔(微细孔),在聚积用凹部22通过旋转筒2内的维持为负压的空间上的期间,该抽吸孔作为空气流的透过孔发挥功能。作为多孔性板27,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或树脂制的网板、或通过蚀刻、冲孔而在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形成有多个(多数)微细孔的结构等。
空间板26在俯视时具有:沿着重叠固定于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的多孔性板27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形成的环状划分部件261;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62;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63。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不仅彼此交叉,也与环状划分部件261交叉,形成为栅格形状。空间板26在由环状划分部件261包围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该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位于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此外,空间板26在除环状划分部件261以外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开口部265,该多个开口部265位于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
如上所述,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沿着重叠固定在空间板26的外表面26a的多孔性板27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形成,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与多孔性板27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相对于对应的多孔性板27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71的轮廓的相似比为1。因此,环状划分部件261的俯视形状不仅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存在彼此全等的关系,与划分形成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存在全等的关系的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轮廓也存在彼此全等的关系。
此外,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与隔着多孔性板27固定在空间板26的外表面2a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开口部283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对于对应的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的相似比为1,开口部265与开口部283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构成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空间板26的厚度成为决定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深度的要素之一。
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环状划分部件261、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中高用多孔性板25在俯视时配置有多个且各自形成为十字状的形状。各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配置在与重叠固定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25a的空间板26的各环状划分部件261相同的位置。多个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与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划分部件261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的相似比为1。因此,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不仅其轮廓与环状划分部件261存在全等的关系,其整体形状与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以及凹部分隔板28的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也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中高用多孔性板25是形成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的部件。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与多孔性板27同样地是如下所述的透气性的板:将由于从积纤装置10的内部侧(旋转筒2的内侧)抽吸而产生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传导至覆盖旋转筒2的管道4内,不使随着该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透过而将其予以保持,仅使空气透过。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中,以均匀的分布形成有多个(多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板25的抽吸孔(微细孔),在聚积用凹部22内的中高用凹部23通过旋转筒2内的维持为负压的空间上的期间,该抽吸孔作为空气流的透过孔发挥功能。作为中高用多孔性板25,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或树脂制的网板、或通过蚀刻、冲孔而在金属或树脂制的板形成有多个(多数)微细孔的结构等。
抽吸调整板24在俯视时具有:沿着重叠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的十字状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形成的环状划分部件241;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MD划分部件242;和与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CD划分部件243。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不仅彼此交叉,也与环状划分部件241交叉,形成为栅格形状。抽吸调整板24在由环状划分部件241包围的区域中,具有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该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位于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与隔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上的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内开口部244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环状内开口部264的相似比为1,环状内开口部244与环状内开口部264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抽吸调整板24在除环状划分部件241以外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开口部245,该多个开口部245位于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交叉的格子的孔眼的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开口部245与隔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固定在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24a上的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一一对应,且存在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相似比小于1,该相对比优选为0.5以上且0.05以下。即,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小于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开口面积。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S2)相对于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的开口面积(S1)的比率(S2/S1)优选为50%以上且5%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上且7%以下。
构成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的厚度形成为一定值。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此处所提及的“不透气性”如上所述。作为不透气性的环状划分部件241、MD划分部件242和CD划分部件243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旋转筒2是通过公知的固定手段将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抽吸调整板24、多个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彼此固定而形成的。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所包括的旋转筒2,如图10所示,在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重叠地配置于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调整体2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20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相比,开口面积变小。在中高用凹部23的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多孔性部件的抽吸孔(微细孔)的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详细而言,配置在中高用凹部23的多孔性部件的外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与配置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相同。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形成在旋转筒2的外表面21的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其轮廓与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划分部件241、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多孔性板27的开口部271的轮廓和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划分部件282的位置一致,形成为十字状。此外,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由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构成,在中高用凹部23内的区域中,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夹着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44与空间板26的多个环状内开口部264的位置和形状一致。这样,在比构成中高用凹部23的底面23a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靠旋转筒2的内侧的位置,仅配置有抽吸调整板24,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侧的空间板26的环状内开口部264的开口面积与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侧的抽吸调整板24的环状内开口部244的开口面积相同。因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此外,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如图12所示,其深度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厚度、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形成在旋转筒2的外表面21的聚积用凹部22,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其轮廓被一对矩形形状的环形板29、29夹着而形成为带状。此外,聚积用凹部22中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底面22a由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构成,在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中,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凹部分隔板28的多个开口部283与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5的位置和形状一致,在靠该开口部283、265的中心的位置,配置有比它们的开口面积小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即,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开口面积小于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和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各自的开口面积。这样,在比构成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底面22a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靠旋转筒2的内侧的位置,配置有空间板26和抽吸调整板24,距离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与相对较近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比,开口面积较小,因此在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此外,如图12所示,聚积用凹部22(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深度由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当在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上述调整体20时,则与在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体2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于从装置内部侧进行抽吸而经由多孔性部件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即,如图13所示,从旋转筒2的外侧通过多孔性板27向内侧流动的空气流(图13中箭头所示)在凹部22的底部的配置有调整体20的区域中,按照多孔性板27、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和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的顺序,通过旋转筒2的各构成部件。此时,空气流中,位于该空气流的下风位置且实质上作为成形体材料的抽吸部发挥功能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5与位于比该开口部245靠该空气流的上风的位置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相比,开口面积较小,由此,经由多孔性板27的透气性被阻碍,能够抑制空气流的风量。
另外,在将随着空气流供给的成形体材料抽吸至聚积用凹部22而使其积纤的积纤工序中,成形体材料的克重依赖于流经多孔性部件的风量。因此,通过将调整体20配置在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中的、与希望使积纤的成形体材料的克重比其他部位小的部位对应的区域,能够利用简易的设备制造所期望的部位的克重减少的成形体。即,聚积用凹部22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区域在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体20,因此成为低克重积纤区域,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在内表面侧没有配置调整体20,因此成为高克重积纤区域。
对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旋转筒2的内侧(旋转轴侧),形成有沿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彼此间被分隔而得的空间B、C和D。在空间B,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B维持为负压。通过从下述真空箱11侧进行抽吸,外部的空气流入空间C,通过从传送辊5侧进行抽吸,外部的空气流入空间D。为了良好地进行空间C上的转移(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向传送辊5等的转移),空间C与成为转移后的区域的空间D被分隔开。旋转筒2也可以在与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向传送辊5的转移位置对应的空间(空间C)内,具有从该旋转筒2的内部向多孔性板27的吹送气流(空气流)的产生机构。此时,通过使用该产生机构从空间C向真空箱11积极地鼓风,能够促进积纤物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另外,旋转筒2的旋转轴的轴长方向的一端被与旋转筒2一体地旋转的板封闭,另一端被不旋转的板气密地封闭。此外,上述的空间B~D彼此间被从旋转筒2的旋转轴侧向旋转筒2的内表面设置的板分隔开。
另外,空间C通常被设定为比空间B弱的负压或零压力(大气压)。在将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转移至传送辊5上之前,就该积纤物的输送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空间C为较弱的负压,将该积纤物抽吸保持在聚积用凹部22内,但如果输送性无特别问题,则考虑到转移性,空间C优选为零压力。此外,空间D为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被转移至传送辊5上后该聚积用凹部22所通过的区域,因此优选为零压力或正压。
如图9所示,管道4的一端侧位于旋转筒2的空间B上且遍及该空间B的整个区域覆盖旋转筒2的外周面,在未图示的另一端侧具有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例如包括将片状的木材纸浆粉碎而制成解纤纸浆,将该解纤纸浆(纤维材料)送入至管道4内的粉碎机。也可以在管道4的中途设置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旋转筒2的各个聚积用凹部22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B上的期间,经由构成上述底面22a、23a的多孔性板27和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从抽吸部被抽吸。通过从各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材料的微细孔进行的抽吸,在管道4内,产生将吸收体的原料输送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空气流,随着该空气流被输送的原料堆积在各聚积用凹部22内。
如图9所示,在管道4的内部设置有:在沿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的一对分隔板41、41;和以从该分隔板41向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且表面与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的、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一对分隔板41、41沿着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延伸。此外,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使得能够将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从聚积用凹部22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详细而言,一对分隔板41、41在管道4的内部,配置在旋转筒2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之间且配置在形成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一对环形板29、29上,沿着环形板29而在周向(2X方向)上延伸。此外,各分隔板41在筒宽度方向(2Y方向)上,在如图12所示的截面图中,从构成管道4的各侧壁40超过环形板29而延伸至覆盖配置在旋转筒2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沿周向(2X方向)的侧部的位置。进一步详细而言,各分隔板41从构成管道4的各侧壁40超过环形板29,延伸至配置在旋转筒2的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中的沿周向(2X方向)的侧缘附近。一对分隔板41、41只要延伸至这样的位置,则也可以是与筒宽度方向(2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板状结构,但优选具有以随着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的面。如果一对分隔板41、41是具有此种倾斜的面的形态,则成形体材料不易堆积在分隔板41上。
作为具有上述倾斜的面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如图9、图12所示,各分隔板41成为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截面、或上底与下底相比极窄的梯形的截面的四棱锥台(四棱平头截锥)形状。此种四棱锥台形状的一对分隔板41、41在筒宽度方向(2Y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彼此的相对面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去以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一对分隔板41、41的旋转筒2侧的端部41a、41a彼此的间隔与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一致。此外,如图12所示,一对分隔板41、41的最接近旋转筒2的下端41d、41d在旋转筒2的旋转轴方向截面观察时,从构成管道4的侧壁延伸至覆盖聚积用凹部22中的沿周向(2X方向)的侧部的位置为止。即,各分隔板41与构成管道4的侧壁相接而形成。作为此种分隔板41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金属或合成树脂、或将它们组合而得的材料等。
如图9、图14所示,刮辊42在管道4的内部,以与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旋转筒2的外周面21上。而且,刮辊42在管道4的内部,配置在从一对分隔板41、41向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使得能够刮取积纤在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具体而言,刮辊42包括圆柱状的辊主体421、立设在辊主体421的外周面的刮取用的多个突起422。刮辊42中,优选在筒宽度方向(2Y方向)上,辊主体421遍及一对环形板29、29上的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而配置,多个突起422至少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上的区域,更优选配置在一对环形板29、29彼此之间的区域,特别优选遍及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辊主体421和多个突起422遍及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而配置。刮辊42利用突起422刮取在聚积用凹部22内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作为突起422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铝、铁等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使用不锈钢制的刷。突起422的高度能够根据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的量而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设定为到达形成旋转筒2的最外侧表面的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的高度。具体而言,突起422的高度优选为从刮辊42的辊主体421的周面起的1mm~10mm左右的高度,更优选为4mm~6mm左右的高度。
刮辊42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而绕水平轴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刮辊42在箭头R3方向上旋转驱动,以与旋转筒2相对的面向与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刮辊42与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相同。就刮取成形体材料的量和使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在附近再次积纤这两者平衡的观点而言,刮辊42的圆周速度与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相比,优选为2倍以上且1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3倍以上且5倍以下。即,当像这样刮辊42的圆周速度比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快时,刮辊42的突起422与在聚积用凹部22内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次数增加,能够将除中高用凹部23部分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全部刮取。另外,刮辊42的圆周速度指的是辊主体421表面上的周向速度,旋转筒2的圆周速度指的是形成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环形板29表面的周向速度。
此外,如图9、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的管道4的内部,在一对分隔板41、41与刮辊42之间具有从该管道4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43。而且,利用垂下板43将管道4的内部分隔为旋转方向(R2方向)上游侧的积纤区域PT和旋转方向(R2方向)下游侧的再积纤区域RPT。此处,所谓管道4的内部的积纤区域PT是指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从聚积用凹部22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的区域。此外,所谓管道4的内部的再积纤区域RPT是指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的区域。详细而言,垂下板43形成为遍及管道4的整个宽度从管道4的顶面向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的上游侧凸出的圆弧状。垂下板43的前端垂下至不与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顶部接触的位置。通过配置这样的垂下板43,在管道4的内部,刮辊42被隔开。当配置有此种垂下板43时,能够将积纤区域(解纤后的成形体材料积纤在旋转筒2的表面上的区域)与再积纤区域(将由刮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的区域)分隔开,不易阻碍处于积纤区域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积纤。
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具有旋转筒2和管道4的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是如下装置:利用一对分隔板41、41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再次积纤。下面,对旋转筒2和管道4之外,积纤装置10所具有的传送辊5、真空输送机6、切断装置7等进行说明。
传送辊5包括具有透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绕水平轴旋转。在传送辊5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能够将内部减压的空间E。在空间E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E内维持为负压。
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多数)连通内外的抽吸孔。该抽吸孔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E上的期间,将空气从外部吸入至内部,通过该抽吸力,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从旋转筒2上顺利地移动至传送辊5上。
真空输送机6包括:架设在驱动辊61和从动辊62、62上的环状的透气性带63;和配置在隔着透气性带63与传送辊5相对的位置的输送机6用真空箱64。
网带13侧的真空箱11具有包括上下表面、左右的两侧面和背面的箱状的形状,具有向旋转筒2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真空箱11经由未图示的排气管等连接于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该排气装置的动作,能够将真空箱11内维持为负压。
网带13是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透气性带环状连结而成的结构,被多个自由辊14和传送辊5引导而在规定的路径上连续地移动。网带13通过传送辊5的旋转而被驱动。如图9所示,网带13以如下方式配置:在管道4的配置有刮辊42侧的端部附近被导入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上之后,依次通过真空箱11与旋转筒2之间以及传送辊5与旋转筒2之间。网带13在通过真空箱11的开口部前面的期间,与旋转筒2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位附近,离开旋转筒2的外周面而移动至传送辊5上。网带13具有比传送辊5的上述抽吸孔小的微细孔,伴随从传送辊5的抽吸孔的抽吸而进行从与该抽吸孔重叠的网带13的微细孔的抽吸。
防风板15隔着传送辊5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有上述抽吸孔的区域,在其两侧设置有一对,防止或减轻从侧方流入风,从而防止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的积纤物的走形等。防风板15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就具有能够抵抗风的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0.5~10mm左右的厚度。
作为切断装置7,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在经期卫生巾、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一直以来用在吸收体连续体的切断中的机构等。图9所示的切断装置7包括在周面具有切断刃71的切割辊72和承接切断刃的周面平滑的砧辊73。
接着,对使用上述积纤装置10连续地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即本发明(第二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积纤工序,该积纤工序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旋转筒2,上述旋转筒2在外周面21具有聚积用凹部22,在该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具有比作为第一区域的该聚积用凹部22深的作为第二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从而将该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
在实施上述积纤工序之前,首先,对旋转筒2内的空间B、传送辊5内的空间E以及真空箱11内,通过使各自连接的排气装置动作而使其成为负压。通过使空间B内为负压,在管道4内产生将吸收体原料输送至旋转筒2的外周面21的空气流(抽真空气流)。此外,使旋转筒2和传送辊5旋转,使真空输送机6动作。
当使上述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动作,将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供给至管道4内时,该成形体材料随着在管道4内流动的空气流,成为飞散状态而向旋转筒2的外周面21被供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积纤工序)。
在积纤工序中,在积纤区域PT,使用一对分隔板41、41将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具体而言,如图9、图12、图14所示,在管道4的内部,在旋转筒2的沿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41、41,因此以集中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堆积。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在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没有配置调整体20。而且,在配置在除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的内表面,配置有调整体20。因此,经由中高用多孔性板25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没有被抑制,经由多孔性板27抽吸成形体材料的空气流被抑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进一步集中在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中高用凹部23所位于的区域上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堆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一对分隔板41、41中彼此的相对面从管道4的另一端侧的成形体材料导入装置(未图示)侧向旋转筒2以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一对分隔板41、41的旋转筒2侧的端部41a、41a彼此的间隔与聚积用凹部22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一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工序中,能够以进一步集中在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中高用凹部23所位于的区域上的方式使飞散状态的成形体材料聚积。此处,如果根据中高用凹部23的宽度(要形成的吸收体3的中高部的宽度)设定一对分隔板41、41的端部41a、41a的间隔,则能够加工高克重比的吸收体。例如在加工下述图16所示的吸收体时,通过使厚部(中高部)33的宽度方向上较细的部分的宽度与分隔板的端部41a、41a配合,能够加工克重比更高的吸收体3。
另外,在中高用凹部23所处于的区域,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因此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比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深。因此,如图14所示,在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上,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低于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
接着,在上述积纤工序的后,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再积纤工序)。详细而言,在管道4的内部,如图9、图14所示,从分隔板41向下游侧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刮辊42。因此,在再积纤工序中,如图15所示,使用刮辊42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在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上,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低于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因此使用刮辊42刮取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相对较高的过剩地积纤在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即,对应于一对分隔板41、41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相对较低的积纤在与配置有中高用凹部23的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成形体材料不易被刮辊42刮取。
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在管道4内的再积纤区域RPT,以飞散状态返回至附近的上游侧,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在附近的上游侧的聚积用凹部22中,是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尚未被刮辊42刮取的状态。因此,相比于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沿旋转筒2的周向(2X方向)的两侧部中,积纤了的成形体材料的量较少而不易因积纤的成形体材料妨碍抽吸力。因此,相比于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容易将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能够将由刮辊42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紧邻的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上述两侧部,因此管道4内的运送成形体材料的风的流动不易变化,而容易制造所期望的克重的吸收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在一对分隔板41、41与刮辊42之间具有垂下板43,利用垂下板43在管道4的内部隔开刮辊4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刮取且以飞散状态返回至上游侧的成形体材料由于垂下板43而返回至上游侧的邻接的附近位置,相比于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被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垂下板43从管道4的顶面向旋转筒2的旋转方向(R2方向)形成为圆弧状的R形状,因此被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被垂下板43引导而再次积纤。
接着,在上述再积纤工序之后,再次利用刮辊42将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调整为一定的高度(高度调整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遍及旋转筒2的整个宽度地配置有刮辊42的辊主体421和多个突起422,突起422的高度以与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被设定为到达形成旋转筒2的最外侧表面的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的高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刮辊42刮取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的成形体材料,被刮取的成形体材料被调整为直至刮辊42的突起422的高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调整为环形板29的外表面29a的高度。
如图9所示,在如上所述使成形体材料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内而获得积纤物32后,进而使旋转筒2旋转。当聚积用凹部22内的积纤物32到达真空箱11的相对位置时,通过从真空箱11进行抽吸,成为吸附于网带1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输送至传送辊5与旋转筒2的最接近部或其附近。然后,吸附在网带13的状态的积纤物32通过从传送辊5侧进行抽吸而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与网带13一起转移到传送辊5上。
在图16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刚从聚积用凹部22脱模后的积纤物32。如图16所示,积纤物32中,与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深度较深的中高用凹部23对应的部分成为高度较高的厚部33,与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对应的部分成为高度较低的薄部34。具体而言,厚部33的高度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厚度、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此外,薄部34由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厚度和环形板29的厚度形成。
进一步详细而言,厚部33被在由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环状划分部件261包围的区域中以格子状交叉的MD划分部件262和CD划分部件263分割,而具有分割厚部331。此外,薄部34被在配置在多孔性板27上的凹部分隔板28的除十字状的开口部281以外的开口部划分部284中以格子状交叉的MD划分部件285和CD划分部件286分割,而具有分割薄部3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在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没有配置调整体20,而且,在配置在除中高用多孔性板25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区域的多孔性板27的内表面配置有调整体20。因此,本实施方式所获得的积纤物32的厚部33成为相对而言吸收体原料的积纤量较多的高克重部,薄部34成为相对而言吸收体原料的积纤量较少的低克重部。此外,积纤物32的底面由于刮辊42的作用而整个区域变得大致平坦。
转移至传送辊5上的积纤物32一边受到从传送辊5侧的抽吸一边被输送,被移送到导入至在传送辊5的下方配置的真空输送机6上的包括棉纸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的包芯片37上。其后,如图9所示,将包芯片37的沿输送方向的两侧部折返,积纤物32的上下两面被包芯片37包覆。然后,由包芯片37包覆的状态的积纤物32与包芯片37一起被切断装置7的切割辊72在相邻的厚部33、33彼此之间的中间位置切断。这样能够得到被包芯片37包覆的吸收体3。
本实施方式中所得到的吸收体3包括厚部33和薄部34,是作为吸收体原料的成形体材料的高度局部不同的吸收体。通过配置在上述管道4内的一对分隔板41、41和刮辊42的作用,在吸收体3不出现积纤不均,吸收体3成为优选作为用于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高质量的吸收体。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和使用它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高度的中高部的吸收体。此外,通过上述调整体20的作用,厚部33相对而言成为高克重,薄部34相对而言成为低克重。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和使用其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本发明(第二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制而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对于下述另一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未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能够适当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
例如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仅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但也可以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以外,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沿旋转筒的周向(2Y方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也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具有与构成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的旋转筒2相同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且具有与构成积纤装置10的旋转筒2的抽吸调整板24不同的抽吸调整板24A。具体而言,抽吸调整板24A中,配置在沿旋转筒的周向(2Y方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的开口部245s相对于对应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和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的相对比为1,配置在最外侧缘部的开口部245s的开口面积与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5和凹部分隔板28的开口部283的开口面积相同。因此,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在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板27中的沿周向(2Y方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另外,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与积纤装置10的旋转筒2同样,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表面侧,也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即,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在聚积用凹部22的多孔性板27中的被沿周向(2Y方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与中高用凹部23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夹持的区域的旋转筒2A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
根据使用上述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的制造方法,在上述积纤工序后的再积纤工序中,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在沿周向(2Y方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的旋转筒2A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体20,因此该两个最外侧缘部的抽吸力变高,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向该两个最外侧缘部再次积纤,再次以飞散状态返回至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2Y方向)整个区域的成形体材料容易扩散,所刮取的成形体材料容易均匀地再次积纤在聚积用凹部22。这样,根据使用积纤装置的旋转筒2A的制造方法,能够更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克重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积纤装置10中,在聚积用凹部22中的除中高用凹部23以外的多孔性板27(多孔性部件)的旋转筒2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但也可以不在任何区域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20。使用此种旋转筒2制造出的积纤物32成为具有高度较高的厚部33和高度较低的薄部34的非平整积纤物。该非平整积纤物中的厚部成为克重相对较高的高克重部,薄部成为克重相对较低的低克重部。
此外,所制造的积纤物3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也可以通过更换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等,而灵活地变更聚积用凹部22的配置或形状、中高用凹部23的配置或形状。此外,中高用凹部23中的形成深度比第一区域更深的第二区域的中高用凹部23也可以配置在聚积用凹部22的中央区域以外的区域。
此外,如图11、图17所示,旋转筒2使用包括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的板,但也可代替该板,使用例如要形成高克重部的部分较深地凹陷的一体物的板。另外,通过设置包括抽吸调整板24、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分隔板28和一对环形板29的板,能够精度良好地制造高克重比的吸收体。
本发明(第二发明)所制造的吸收体优选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身体排泄出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广泛地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
此外,上述第一发明与第二发明中的仅一发明所具有的要素能够分别适当应用于另一发明,此外,各发明中的要素能够适当地在实施方式间相互置换。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1A>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的管道,利用从上述旋转筒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上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从而成形吸收体,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
上述聚积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大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在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被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分隔出的空间内设置有刮辊和管道开口部,该刮辊以表面与上述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用于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上述成形体材料,该管道开口部配置在比该刮辊靠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吸入外部空气,
上述管道的内部被上述垂下板分隔为积纤区域和再积纤区域,该积纤区域位于比上述垂下板靠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从上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该再积纤区域位于比上述垂下板靠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由上述刮辊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使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
<2A>
如上述<1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的状态下,从上述刮辊与上述管道的顶面之间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大于从上述刮辊与上述旋转筒之间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
<3A>
如上述<2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从上述刮辊与上述管道的顶面之间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1)相对于从上述刮辊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2)的比(V1/V2)为1以上且4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3倍以下。
<4A>
如上述<2A>或<3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从上述刮辊与上述管道的顶面之间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1)为5m/s以上且100m/s以下,优选为10m/s以上且70m/s以下。
<5A>
如上述<2A>至<4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从上述刮辊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V2)为0.1m/s以上且70m/s以下,优选为0.1m/s以上且50m/s以下。
<6A>
如上述<1A>至<5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管道开口部具有调整其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所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的外气量调整机构。
<7A>
如上述<1A>至<6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管道开口部配置有将上述旋转筒侧封闭的闭锁板。
<8A>
如上述<7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闭锁板遍及上述管道的管道开口部的整个宽度配置,形成为能够从该管道开口部的该管道的顶面侧向上述旋转筒侧移动。
<9A>
如上述<1A>至<8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管道开口部在上述管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该管道的顶面侧的位置。
<10A>
如上述<1A>至<9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管道开口部设置在比上述刮辊的旋转轴靠上述旋转筒的上方的位置。
<11A>
如上述<1A>至<10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旋转筒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出的多个空间,且具有调整各个该空间的抽吸力的抽吸力调整机构。
<12A>
如上述<11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旋转筒在上述外周面被上述管道覆盖的区域中具有作为上述空间的空间A和空间B。
<13A>
如上述<12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空间A和上述空间B维持为负压。
<14A>
如上述<13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空间B的负压被设定为与上述空间A的负压相同或比其弱的负压。
<15A>
如上述<14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空间B的负压被设定为比上述空间A的负压弱的负压。
<16A>
如上述<1A>至<15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区域由配置在上述聚积用凹部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形成。
<17A>
如上述<12A>至<16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旋转筒的上述聚积用凹部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上述空间A上的期间,经由构成上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的底面的多孔性板和中高用多孔性板进行从抽吸部的抽吸。
<18A>
如上述<1A>至<17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旋转筒包括:圆筒状的筒主体;抽吸调整板,其重叠地固定在该筒主体的外周部;中高用多孔性板(多孔性部件),其重叠地固定在该抽吸调整板的外表面侧;空间板,其重叠地固定在该中高用多孔性板的外表面侧;多孔性板(多孔性部件),其重叠地固定在该空间板的外表面侧;凹部分隔板,其重叠地固定在该多孔性板的外表面侧;和环形板,其重叠地固定在该凹部分隔板的外表面侧。
<19A>
如上述<18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凹部分隔板具有:在俯视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形成各十字状的开口部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划分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开口部;和划分形成该开口部的开口部划分部。
<20A>
如上述<18A>或<19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多孔性板在俯视时具有多个十字状的开口部,
上述多孔性板的上述十字状的开口部配置在与重叠地固定在该多孔性板的外表面的上述凹部分隔板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相同的位置。
<21A>
如上述<18A>至<20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空间板在俯视时具有沿上述多孔性板的各十字状的开口部的轮廓形成的环状划分部件,
上述中高用多孔性板,不仅其轮廓与环状划分部件存在全等的关系,其整体形状也与上述多孔性板的开口部以及上述凹部分隔板的十字状的开口部存在俯视形状彼此全等的关系。
<22A>
如上述<1A>至<21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管道开口部形成于上述管道中的位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最下游的位置的出口。
<23A>
如上述<1A>至<22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比上述垂下板靠上述旋转筒的上述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上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配置在上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的一对分隔板,
利用上述一对分隔板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从上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利用上述刮辊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在上述被分隔出的空间内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24A>
如上述<1A>至<23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区域的底面和上述第一区域的底面分别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构成,
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重叠地配置于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
上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上述聚积用凹部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25A>
如上述<24A>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上述多孔性部件的上述抽吸孔中,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
<26A>
如上述<1A>至<25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一对分隔板以随着向上述旋转筒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
上述一对分隔板的上述旋转筒侧的端部彼此的间隔与上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一致。
<27A>
如上述<1A>至<26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垂下板遍及上述管道的整个宽度形成为从该管道的顶面向上述旋转筒的周向(2X方向)的上游侧凸出的圆弧状。
<28A>
如上述<1A>至<27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
<29A>
如上述<1A>至<28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
<30A>
如上述<1A>至<29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具有圆柱状的辊主体和立设(立起设置)在该辊主体的外周面的刮取用的多个突起。
<31A>
如上述<1A>至<30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以与上述旋转筒相对的面向与该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
<32A>
如上述<1A>至<31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的圆周速度与上述旋转筒的圆周速度相比,为2倍以上且10倍以下,优选为3倍以上且5倍以下。
<33A>
如上述<1A>至<32A>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收体被用于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1B>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的管道,利用从上述旋转筒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上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从而成形吸收体,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
上述聚积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大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在上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一对分隔板和刮辊,上述一对分隔板配置在上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上述刮辊以与上述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上述成形体材料,
上述一对分隔板以使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从上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方式,隔开该一对分隔板彼此的间隔而配置,
上述刮辊配置在从上述一对分隔板向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使得能够刮取积纤在与上述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2B>
如上述<1B>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在上述一对分隔板与上述刮辊之间,具有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利用上述垂下板将上述管道的内部分隔为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积纤区域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再积纤区域。
<3B>
如上述<1B>或<2B>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区域的底面和上述第一区域的底面分别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构成,
在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重叠地配置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
上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上述聚积用凹部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4B>
如上述<3B>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或在上述第二区域的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与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沿上述旋转筒的周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上述多孔性部件的上述抽吸孔中,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
<5B>
如上述<1B>至<4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一对分隔板以随着向上述旋转筒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
上述一对分隔板的上述旋转筒侧的端部彼此的间隔与上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一致。
<6B>
如上述<1B>至<5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区域由配置在上述聚积用凹部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形成。
<7B>
如上述<1B>至<6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分隔板形成为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截面、或上底与下底相比极窄的梯形的截面的四棱锥台形状。
<8B>
如上述<1B>至<7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在上述管道的内部配置在上述旋转筒的空间B的区域的下游侧,
在上述旋转筒的空间B连接有吸气风扇等的公知的排气装置,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动作,能够将该空间B维持为负压。
<9B>
如上述<1B>至<8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具有圆柱状的辊主体和立设在该辊主体的外周面的刮取用的多个突起。
<10B>
如上述<1B>至<9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中,在筒宽度方向上,辊主体遍及上述旋转筒的整个宽度而配置,多个突起至少配置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区域上的区域。
<11B>
如上述<1B>至<10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以与上述旋转筒相对的面向与该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旋转。
<12B>
如上述<1B>至<11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刮辊的圆周速度与上述旋转筒的圆周速度相比,优选为2倍以上且1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3倍以上且5倍以下。
<13B>
如上述<1B>至<12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具有垂下板,上述垂下板在上述一对分隔板与上述刮辊之间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
上述垂下板遍及上述管道的整个宽度地形成为从该管道的顶面向上述旋转筒的周向的上游侧凸出的圆弧状。
<14B>
如上述<1B>至<13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具有垂下板,上述垂下板在上述一对分隔板与上述刮辊之间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
上述垂下板中,该垂下板的前端垂下至不与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顶部接触的位置。
<15B>
如上述<1B>至<14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包括:管道,其对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成形体材料;传送辊,其配置在该旋转筒的斜下方,在相对于构成上述吸收体的包芯片的输送方向为正方向的箭头R5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真空输送机,其配置在该传送辊的下方;和切断装置。
<16B>
如上述<1B>至<15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进而,真空箱设置在上述旋转筒的周向上的上述管道与传送辊之间,网带以通过该真空箱与该旋转筒之间和该传送辊与该旋转筒之间的方式配置。
<17B>
如上述<1B>至<16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管道的内部具有垂下板,上述垂下板在上述一对分隔板与上述刮辊之间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
上述防风板接近于传送辊的外周面而设置。
<18B>
如上述<1B>至<17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
<19B>
如上述<1B>至<18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成形体材料使用解纤纸浆等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棉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的短纤维、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等。
<20B>
如上述<1B>至<19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作为上述成形体材料使用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
<21B>
如上述<1B>至<20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吸收体为用于一次性尿布或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上述成形体材料为吸收体原料。
<22B>
如上述<1B>至<21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一对分隔板的最接近上述旋转筒的下端,在上述旋转筒的旋转轴方向截面观察时,从构成上述管道的侧壁延伸至覆盖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沿周向的侧部的位置。
<23B>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积纤工序,该积纤工序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将该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该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
在上述积纤工序中,使用一对分隔板将飞散状态的上述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积纤工序之后具有再积纤工序,上述再积纤工序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24B>
如上述<23B>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再积纤工序中,使用刮辊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上述成形体材料。
<25B>
如上述<23B>或<24B>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成形体材料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内而得的积纤物的底面由于刮辊的作用而整个区域变得大致平坦,
被包芯片包覆的状态的上述积纤物与该包芯片一起,利用切断装置的切割辊在相邻的厚部彼此之间的中间位置被切断,得到由该包芯片包覆的吸收体。
<26B>
如上述<23B>至<25B>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刮辊在比上述一对分隔板靠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与上述一对分隔板隔开间隔地配置,再积纤工序在比上述一对分隔板靠上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进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发明),能够容易将由刮辊刮取的成形体材料从刮辊的突起剥离,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高度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根据本发明(第二发明),能够稳定地制造包括所期望的高度的中高部的吸收体。

Claims (29)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的管道,利用从所述旋转筒的内部进行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将所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从而成形吸收体,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聚积用凹部具有第一区域和深度大于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被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分隔出的空间内设置有刮辊和管道开口部,该刮辊以表面与所述成形体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用于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所述成形体材料,该管道开口部配置在比该刮辊靠所述旋转筒的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吸入外部空气,
所述管道的内部被所述垂下板分隔为积纤区域和再积纤区域,该积纤区域位于比所述垂下板靠所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使飞散状态的所述成形体材料以从所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该再积纤区域位于比所述垂下板靠所述旋转筒的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由所述刮辊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使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飞散状态的所述成形体材料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刮辊与所述管道的顶面之间的所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大于从所述刮辊与所述旋转筒之间的所述管道开口部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开口部具有调整其开口面积从而调整所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的外气量调整机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筒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出的多个空间,且具有调整各个该空间的抽吸力的抽吸力调整机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管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筒的所述旋转方向最下游的位置的出口。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垂下板靠所述旋转筒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配置在所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的一对分隔板,
利用所述一对分隔板使飞散状态的所述成形体材料以从所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利用所述刮辊刮取积纤了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在所述被分隔出的空间内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面分别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构成,
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重叠地配置于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
所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所述聚积用凹部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所述多孔性部件的所述抽吸孔中,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垂下板靠所述旋转筒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所述管道的内部,包括配置在所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的一对分隔板,
所述一对分隔板以随着向所述旋转筒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一对分隔板的所述旋转筒侧的端部彼此的间隔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开口部在所述管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该管道的顶面侧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刮辊的旋转轴靠所述旋转筒的上方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管道的内部配置在所述旋转筒的沿周向的两侧部的一对分隔板,
所述一对分隔板以使飞散状态的所述成形体材料以从所述聚积用凹部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方式,隔开该一对分隔板彼此的间隔而配置,
所述刮辊配置在从所述一对分隔板向所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使得能够刮取积纤在与所述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的过剩量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具有在所述一对分隔板与所述刮辊之间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的垂下板,
由所述垂下板将所述管道的内部分隔为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积纤区域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再积纤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区域的底面分别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构成,
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重叠地配置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
所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的一部分中,距离所述聚积用凹部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相对较近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或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与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沿所述旋转筒的周向的两侧部的最外侧缘部的内表面侧,不配置调整抽吸力的调整体,所述多孔性部件的所述抽吸孔中,外表面侧的开口面积与内表面侧的开口面积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2~1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分隔板的最接近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在所述旋转筒的旋转轴方向截面观察时,从构成所述管道的侧壁延伸至覆盖所述聚积用凹部的沿周向的侧部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分隔板以随着向所述旋转筒去而彼此的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一对分隔板的所述旋转筒侧的端部彼此的间隔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一致。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形成为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截面、或上底与下底相比极窄的梯形的截面的四棱锥台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辊中,辊主体遍及所述旋转筒的整个宽度地配置在筒宽度方向上,多个突起至少配置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央区域的所述第二区域上的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具有垂下板,所述垂下板在所述一对分隔板与所述刮辊之间从该管道的顶面垂下,
所述垂下板中,该垂下板的前端垂下至不与以溢出的方式积纤的过剩量的成形体材料的顶部接触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下板遍及所述管道的整个宽度地形成为从该管道的顶面向所述旋转筒的周向的上游侧凸出的圆弧状。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由配置在所述聚积用凹部的中央区域的中高用凹部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体材料包含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
25.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用于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的吸收性物品。
26.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积纤工序,该积纤工序将成形体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将该成形体材料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该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积纤工序中,使用一对分隔板将飞散状态的所述成形体材料以溢出的方式过剩地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该一对分隔板彼此之间对应的区域,
在所述积纤工序之后具有再积纤工序,所述再积纤工序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该成形体材料,将所刮取的该成形体材料再次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过剩地积纤了的部分的两侧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再积纤工序中,使用刮辊刮取过剩地积纤了的所述成形体材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成形体材料积纤在所述聚积用凹部内而得的积纤物的底面由于刮辊的作用而整个区域变得大致平坦,
被包芯片包覆的状态的所述积纤物与该包芯片一起,利用切断装置的切割辊在相邻的厚部彼此之间的中间位置被切断,得到由该包芯片包覆的吸收体。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辊在比所述一对分隔板靠所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与所述一对分隔板隔开间隔地配置,再积纤工序在比所述一对分隔板靠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进行。
CN201480064288.7A 2013-11-29 2014-11-18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5764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7452 2013-11-29
JP2013-247453 2013-11-29
JP2013-247452 2013-11-29
JP2013247453 2013-11-29
JP2014226030A JP5989062B2 (ja) 2013-11-29 2014-11-06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14-226030 2014-11-06
JP2014-226029 2014-11-06
JP2014226029A JP5989061B2 (ja) 2013-11-29 2014-11-06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CT/JP2014/080427 WO2015079964A1 (ja) 2013-11-29 2014-11-18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4459A true CN105764459A (zh) 2016-07-13
CN105764459B CN105764459B (zh) 2019-11-19

Family

ID=5469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288.7A Active CN105764459B (zh) 2013-11-29 2014-11-18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4459B (zh)
TW (1) TWI63487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81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
CN108938204A (zh) * 2018-08-02 2018-12-07 江西省美满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包芯的纸尿裤生产用封装装置
CN109561996A (zh) * 2016-08-31 2019-04-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1093576A (zh) * 2017-10-03 2020-05-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12996469A (zh) * 2018-11-14 2021-06-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15212041A (zh) * 2022-07-28 2022-10-21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吸收芯体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966A (en) * 1984-04-02 1987-06-23 Winkler & Dunnebier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brous pads
JPS62206071A (ja) * 1985-12-10 1987-09-10 キンバリ− クラ−ク コ−ポレ−シヨン 軽又は重毛羽区域の制御された地合い
CN1470226A (zh) * 2002-06-10 2004-0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02640A (ja) * 2006-01-31 2007-08-16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吸収体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2007260297A (ja) * 2006-03-29 2007-10-11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CN101277663A (zh) * 2005-09-29 2008-10-0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纤维堆积装置、纤维堆积滚筒以及使用它们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具有由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JP2008284182A (ja) * 2007-05-18 2008-11-27 Kao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035701A (ja) * 2008-08-01 2010-02-18 Kao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20110049758A1 (en) * 2008-03-17 2011-03-03 Uni-Char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966A (en) * 1984-04-02 1987-06-23 Winkler & Dunnebier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brous pads
JPS62206071A (ja) * 1985-12-10 1987-09-10 キンバリ− クラ−ク コ−ポレ−シヨン 軽又は重毛羽区域の制御された地合い
CN1470226A (zh) * 2002-06-10 2004-01-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77663A (zh) * 2005-09-29 2008-10-0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纤维堆积装置、纤维堆积滚筒以及使用它们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具有由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JP2007202640A (ja) * 2006-01-31 2007-08-16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吸収体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2007260297A (ja) * 2006-03-29 2007-10-11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JP2008284182A (ja) * 2007-05-18 2008-11-27 Kao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US20110049758A1 (en) * 2008-03-17 2011-03-03 Uni-Char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JP2010035701A (ja) * 2008-08-01 2010-02-18 Kao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996A (zh) * 2016-08-31 2019-04-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9561996B (zh) * 2016-08-31 2021-02-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704181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
CN111093576A (zh) * 2017-10-03 2020-05-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8938204A (zh) * 2018-08-02 2018-12-07 江西省美满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包芯的纸尿裤生产用封装装置
CN108938204B (zh) * 2018-08-02 2023-10-03 江西省美满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包芯的纸尿裤生产用封装装置
CN112996469A (zh) * 2018-11-14 2021-06-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12996469B (zh) * 2018-11-14 2022-12-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15212041A (zh) * 2022-07-28 2022-10-21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吸收芯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4876B (zh) 2018-09-11
CN105764459B (zh) 2019-11-19
TW201532595A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4459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266562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4542900B2 (ja) 複数の重ね合わされた繊維層を持つ物品を空気形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260565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581360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3957853B (zh) 截断装置
JP2005534819A (ja) 空気形成繊維性ウエブの形成のための装置及び型
CN105007873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US11148147B2 (en) Discretiz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4711945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000386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4023935B2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9475438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6774308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85683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07260297A5 (zh)
JP2007260297A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JP598906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WO2015079964A1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723859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5126872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3958771B (zh)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JP2017093776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13027588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7708627A (zh)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