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771B -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771B
CN103958771B CN201280057790.6A CN201280057790A CN103958771B CN 103958771 B CN103958771 B CN 103958771B CN 201280057790 A CN201280057790 A CN 201280057790A CN 103958771 B CN103958771 B CN 103958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tzn
material web
dry zone
sp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7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771A (zh
Inventor
N.卡纳
E.罗勒尼茨
A.齐格尔万格
W.施瓦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958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Other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63Devices for threading a web tail through a paper-making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02Drying on cylinders
    • D21F5/04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Paper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起动时或在引导幅条(AS)受到转运干扰之后将材料幅面,尤其是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F)从制造这种材料幅面的机器(26)的干燥装置(1)转运至该干燥装置(1)下游的功能单元(4)的方法,其中,支承在连续运转的干燥带(3)上的材料幅面通过多个可加热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在与其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和设置在其间的转向辊(5)交替地引导,其中,在一个方法步骤中,材料幅面的至少一个部分幅条从干燥装置(1)中或材料幅面全幅宽地导引入布置在该干燥装置(1)下方的收集装置内。本发明特征在于,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干燥装置(1)的沿材料幅面通过干燥装置(1)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后以支承在干燥带(3)上的方式导引入沿垂直方向错开的收集装置内。

Description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起动时或在引导幅条受到转运干扰之后将材料幅面,尤其是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从制造这种材料幅面的机器的干燥装置转运至干燥装置下游的功能单元的方法,在其中,支承在连续运转的干燥带上的材料幅面通过多个可加热干燥滚筒(在与其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和设置在其间的转向辊交替地引导,其中,在一个方法阶段中,材料幅面的至少一个部分幅条从干燥装置中或材料幅面全幅宽地导引入布置在干燥装置下方的收集装置内。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材料幅面的机器的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为避免滚动倾斜,在干燥设备中使用串联的单列干燥装置用于分别干燥不同的材料幅面侧。在此,材料幅面在干燥装置内部以仅一侧与可加热干燥滚筒的表面直接接触。从专利文献DE102008000133A1中在先已知干燥设备的一种设计方案,其中,在最后一个干燥装置中,材料幅面的上侧接触材料幅面,在所有之前的干燥装置中,材料幅面的下侧接触可加热干燥滚筒,最后一个干燥装置的干燥滚筒列沿幅面运行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在最后一个干燥装置的端部上,提供用于将纤维料幅转运到下一个机器区段或下一个功能单元中的传送设备,以便在切断时,纤维料幅快速地并因此可以在尽可能未变化的运行速度中仅以最小的生产损失重新引导。转运在此通过卸下干燥带上的材料幅面或引导幅条实现。剩余幅面被导引入碎浆机形式的收集装置中。此外已知的是,在运行干扰时,材料幅面全幅宽地移动到碎浆机形式的收集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进一步改进,尤其是还更可靠且稳定地确保一种用于将材料幅面或其部分幅条导引入收集装置的方法。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此适合用于干燥装置的设计方案,其中,由于干燥滚筒的布置,不能从干燥滚筒上自动卸料或仅可以逆向于重力方向卸料。
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在起动时或在出现故障之后通过引导幅条的转运将材料幅面从制造这种材料幅面的机器的干燥装置转运至干燥装置下游的功能单元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制造材料幅面的机器的干燥设备解决。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起动时或在引导幅条受到转运干扰之后将材料幅面,尤其是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从制造这种材料幅面的机器的干燥装置转运至干燥装置下游的功能单元的方法,在其中,支承在连续运转的干燥带上的材料幅面通过多个可加热干燥滚筒(在与其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和设置在其间的转向辊交替地引导,其中,在一个方法阶段中,材料幅面的至少一个部分幅条从干燥装置中或材料幅面全幅宽地导引入布置在干燥装置下方的收集装置内,其特征在于,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沿材料幅面通过干燥装置的通行方向的、干燥装置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后以支承在干燥带上的方式导引到收集装置,尤其是沿垂直方向错开的收集装置中。
部分幅条理解为材料幅面带,其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通过比沿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小的宽度表征,其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完整地宽度移动的材料幅面的宽度。部分幅条可以以引导幅条或剩余幅面存在。
引导幅条用于在后续布置的功能单元之间转运材料幅面。沿宽度方向的尺寸通过比沿纵向明显更小的宽度表征。引导幅条的宽度可以在此沿纵向观察变化,尤其是通过连续的变化表征或通过预定义的长度区域保持恒定。这种引导幅条一般由所谓的边缘幅条形成,该边缘幅条在材料幅面的侧面端部区域中通过其切开材料幅面而产生以便进一步形成剩余幅面。
剩余幅面理解为材料幅面的部分,该材料幅面的部分在切开之后,尤其是引导幅条与材料幅面分离之后保留下来。
材料幅面加宽为期望的宽度意味着,在剩余幅面的宽度由于(用于将材料幅面分成引导幅条和剩余带的)分离器的位置变化而变小的情况下,引导幅条的宽度在机器横向上改变。
在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概念干燥带包括至少一个连续的,亦即,以套圈存在的带,该带可通过导辊导引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可驱动的辊子驱动。通过驱动器,它环绕运行。干燥带优选是干燥网。干燥带的环绕方向在用于材料幅面的支承区域内与材料幅面通过干燥装置的通行方向重合。
下游功能单元是用于进一步导引和/或处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组成部分的组件、结构单元、设备和/或装置。根据干燥装置的布置,它也可以是例如下列所述的功能单元:另外的干燥装置、用于材料幅面的卷起设备、平整设备或下游涂覆设备。
收集装置理解为用于容纳和/或存储和/或至少部分地准备材料幅面的至少部分的装置。
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允许通过在干燥带上的支承,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或材料幅面在转运情况下以全部宽度可靠地转运到沿垂直于干燥装置,尤其是其部分区域的方向错开的收集装置中,其中,干燥滚筒上的材料幅面可以逆着重力方向被取下或不能在重力方向上被取下。因此,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特别适合用于从单列干燥装置中导引出部分幅条或整个材料幅面,其干燥滚筒沿垂直方向就其纵轴线而言重叠地对齐或彼此错开地布置成,使得通过其纵轴线的理论连接线沿垂直方向或相对垂直平面倾斜地延伸。倾角在此在70°至110°的范围内。
此外,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适合用于从反转的单列干燥装置,亦即,其间布置有转向辊的、串联布置的干燥滚筒中导引出部分幅条或整个材料幅面,转向辊的纵轴线沿垂直方向布置在干燥滚筒的纵轴线的上方。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从沿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卷开之后在干燥带上与干燥带一起导引经过由干燥带的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形成的保持区域直至通过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与干燥带分离所表征的释放区域,其中,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在保持区域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上通过负压保持在干燥带上。由此,部分幅条或整个材料幅面可以在切断之后在相对干燥带固定限定的位置中转运入收集装置中。
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与在保持区域内连同干燥带的导引优选通过设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可抽吸辊子进行。在可抽吸辊子之后,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被干燥带释放并且吸入收集装置。为了优化通过其相对干燥滚筒的位置描述的、保持区域的走向并且沿收集装置方向导引材料幅面,可抽吸辊子布置成,使得它在安装位置中至少在外周的部分区域上并且在通过可抽吸辊子的纵轴线和与其垂直的在水平面内的垂线表征的平面上方被干燥带包绕。可抽吸辊子的主要优点是,材料幅面可以可控地进入碎浆机,在转运时确保定义的卸取位置并且在切断时明显改善废品的排除。
按一种特别有利的扩展设计,也在干燥带自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的、保持区域的范围内,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通过在干燥带上提供负压保持在干燥带上。该措施允许在相对干燥带的固定位置中可靠的导引至释放区域。
为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有针对性地容纳到收集装置中,它在被干燥带释放之后例如借助布置在幅面或部分幅条两侧的碎浆机喷管进入或吸入收集装置。该解决方案尤其在使用具有小入口的收集装置时适合,即使该收集装置仅具有小的结构空间也能确保快速且可靠地转运到其中。
按本发明的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收集装置是转运过程主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干燥装置的内部或之前或沿通行方向在干燥带自干燥装置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卷开线之后,引导幅条通过材料幅面的分离由其产生。干燥带的卷开线和在导引材料幅面组成部分,尤其是引导幅条或整个材料幅面时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干燥带上的卷开线描述干燥带的分离或材料幅面组成部分从干燥滚筒的外周分离的位置走向并且以理想的形式通过平行于干燥滚筒的纵轴线的平行线表征。
该引导幅条在第一设计方案中作为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收集装置,随后又在全部宽度上移入收集装置。在第二设计方案中,引导幅条在干燥装置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后支承在干燥带上地导引直至入干燥带由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下游的可抽吸辊子包绕的包绕区域,在干燥带的包绕区域以内的卸料区域中被卸取并且转运到下游功能单元上。卸料区域在此描述材料幅面,尤其是引导幅条从干燥带上卸取的区域。以理想的形式,它可以通过卸取线描述。通过可抽吸辊子的布置,卸料区域就通过可抽吸辊子的纵轴线设立的坐标系统而言布置在第一或第四象限并因此很容易接近。卸料区域布置在上半部的可抽吸辊子中允许有针对性地卸取引导幅条并且从该位置中可靠地转运它进入也用于干燥滚筒的装置的下游功能单元,在该装置中不能卸取引导幅条。抽吸至少在卸料区域的范围内,优选在干燥带包绕可抽吸辊子的整个包绕区域内进行。通过抽吸,引导幅条的卸取位置和其定向被固定并因此能够实现相对卸取设备可靠的定位。该可抽吸性在此在功能结构中用于不同的任务,例如用于导引待取下的引导幅条和将材料幅面或其部分幅条进一步导引入收集装置。
设计用于转运的引导幅条的提供可以不同形式地实现。为此,材料幅面在第一基本设计方案中可以在干燥装置的沿干燥带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前或按第二基本设计方案在沿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后,尤其是在干燥带自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划分成引导幅条和剩余幅面。
第一基本设计方案包含多种子变型,该子变型本身看分别对于特定的应用情况看作是特别适合的。按第一子变型,材料幅面的划分前置于干燥装置的第一干燥滚筒。该分离可以在干燥带上进行或支承在另外的可移动面上进行。该分离例如可以对于干燥滚筒垂直的布置、在安装位置中最上方的转向辊处进行。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为分离器的布置提供了结构空间以及可以在具有相应地自由可接近的结构空间的区域内移动。
在第二子变型中,材料幅面在沿材料幅面的通行方向或干燥带的环绕方向前置于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转向辊和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间划分。优选在干燥带由转向辊包绕的包绕区域内分离。该子变型的特征是,给出在切分区域内设置气割刀时通过干燥带卸料切削材料的可能性和/或用于收集切削材料的装置的布置的可能性。
在一种子变型中,分离位置布置在干燥装置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间。
引导幅条在沿材料幅面的通行方向或干燥带的环绕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后才分离的第二基本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引导幅条到可抽吸辊子上的卸料区域传送路径较短。用于在卸料区域之前将引导幅条定位在干燥带上的措施可以最小化或完全避免。
对于所有在干燥带上分离的设计方案,给该干燥带配设用于清理切削材料的装置和空调装置。
为在转运引导幅条和/或导引材料幅面的组成部分时与可能的工作原理最佳的匹配,可抽吸辊子上的卸料区域内的负压和/或在干燥带上在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的区域内的负压和/或在可抽吸辊子上的干燥带的卷开线之后的负压可根据至少一个下列所述的可能性调节:
-可接通和/或切断
-沿机器横向可变地调节
-沿机器横向无级地或在区和部分区中单独地和/或成组地或共同地
-在干燥带的环绕方向上无级地或在区中和部分区中单独地和/或成组地或共同地。
通过可调节性,一方面进行在单独的操作模式中需要的、材料幅面组成部分的导引的优化,此外,在确实需要负压时才提供负压,因此干燥装置可节能地运行。
材料幅面有利的转运至干燥装置下游的功能单元整体上具有下列的在起动时或在干扰之后用于转运材料幅面的方法步骤:
-将引导幅条从前置于干燥装置的功能单元导引至干燥装置并且导引通过干燥装置;
-在干燥带与干燥装置的沿干燥带的环绕方向最后一个干燥滚筒卷开之后将引导幅条与干燥带一起朝收集装置的方向导引;
-将引导幅条从干燥带上分离并且转移到收集装置中;
-在引导材料幅面进入收集装置时,材料幅面加宽为期望的宽度;
-将材料幅面划分成新引导幅条和剩余幅面
-在经过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之后将新引导幅条与干燥带一起导引入卸料区域;
-将新引导幅条从卸料区域转运到后置于干燥装置的功能单元以便将剩余幅面导引入收集装置;
-材料幅面加宽为期望的宽度。
按本发明设备是一种用于制造材料幅面,尤其是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的机器的干燥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干燥装置和用于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布置在干燥装置的部分区域下方的收集装置的导引设备,其中,沿干燥设备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装置包括多个干燥滚筒和其间布置的转向辊和用于将材料幅面交替导引经过干燥滚筒和转向辊的干燥带,导引设备包括沿干燥带的环绕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下游的、作为用于干燥带的导辊的辊子和至少一个在该辊子下游的其它导辊,所述其它导辊与设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下游的辊子对置,使得在辊子和其它导辊之间实现干燥带的环绕路径的垂直延伸的或相对垂直平面倾斜延伸的的部分区域,其中,收集装置布置在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下游的辊子在由其纵轴线和在水平面内垂直于该纵轴线的垂线限定的平面的上方由干燥带包绕,导引设备具有用于将材料幅面或其部分幅条保持在干燥带上的器件用于形成延伸至干燥带的环绕路径的垂直的或相对垂直平面倾斜延伸的部分区域的保持区域,该干燥设备包括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下游的、可抽吸辊子形式的辊子,该可抽吸辊子具有至少一个在干燥带的包绕区域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上与其一起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抽吸区。
按本发明的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将材料幅面或其部分幅条可靠地从干燥装置中导引入收集装置,在所述干燥装置中在干燥滚筒上卸取材料幅面是不合理的,例如在逆着重力方向卸取时。通过主要支承地朝收集装置方向导引,该收集装置可以设计具有小的入口横截面。
用于保持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的器件以有利的方式附加地包括在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为干燥带对应配设的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通过该装置,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将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稳定在干燥带上。
为了可以将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简单且可靠地导入收集装置中,转运设备包括设置于干燥带在可抽吸辊子上的卷开线之后的、为干燥带对应配设的用于施加负压的装置。该装置在引导幅条从可抽吸辊子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同时稳定材料幅面或剩余幅面形式的部分幅条或在引导幅条导出进入收集装置时将材料幅面或剩余幅面形式的部分幅条稳定在干燥带上。
为了确保转运过程,提供用于引导幅条的转运设备,该转运设备在功能结构中利用导引设备的组成部分。引导幅条的卸料发生在干燥网的可抽吸辊子上,由此,可以确保固定的卸料位置。为了在干燥带上的卸料区域内分离引导幅条,转运设备包括鼓风装置。该转运无绳地并且目标精确地进行。
在一种扩展设计中,转运设备具有设置在用于在干燥带的卸料区域内分离转运条的鼓风装置后方的传送装置,尤其是设计成由一部分或多部分组成并以真空施加的带,以便通过控制快速地获得引导幅条并且考虑不同的幅面导引。由多部分组成的带在较长的传送路径中的优点是,真空并因此幅面沿机器方向的偏转可以匹配。
在功能结构中,引导幅条在经过干燥带自干燥滚筒的卷开线之后在干燥带上的引导时、通过在干燥带自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的为干燥带对应配设的、用于产生导引设备的负压的装置进行支持。
在特别有利的扩展设计中,在干燥滚筒上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为干燥带对应配设的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和可抽吸辊子具有至少一个在引导幅条的理论宽度上延伸的区和另一个在可抽吸辊子沿平行于纵轴线的方向上的尺寸延伸的区,所述区彼此分开地可接通和/或可断开。
由此,所述的装置除了导引引导幅条外还可以用于稳定作为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的剩余幅面。
通过抽吸区域的各区和布置在干燥滚筒和可抽吸辊子上的卷开线之间的装置分开的可接通和断开性,积极有力的工作原理可以与具体的工作原理匹配,因为不必任何时间在整个机器宽度上提供真空。
为满足以不同工作原理的不同功能在转运过程中在其整体中观察
-可抽吸辊子的抽吸区域或形成抽吸区域的区和/或
-用于在干燥滚筒的卷开线和可抽吸辊子之间施加负压的装置或由其形成的区和/或
-用于在可抽吸辊子和下游导辊之间施加负压的装置
沿干燥带的环绕方向和/或横向于干燥带的环绕方向划分成至少一个,优选多个部分区,这些部分区可单独地和/或成组地或共同地控制。
由于可划分性,可以根据所选的分割,非常灵敏地在沿机器横向更大的区域上调节负压。
为了减小在切断情况下可抽吸辊子上导引时作用在材料幅面上的离心力,可抽吸辊子的直径>700mm,优选在包含1200mm到1500mm之间的范围内。
为了在给导出废品提供结构空间的同时确保短的转运路径,沿机器方向可抽吸辊子到下游功能单元,尤其是下一个导辊沿机器方向的距离在3000mm到1500mm之间,优选3000mm到2500mm之间的范围内。
为了提供引导幅条,设置用于将材料幅面划分成引导幅条和作为部分幅条的剩余幅面的分离器。该分离器可以设计成不同类型并且为干燥带或支承材料幅面的可移动面对应配设。分离器在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离介质。可以考虑例如空气或水束切割装置形式的切割装置。
该布置可以根据干燥装置在第一基本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和结构,前置于干燥装置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进行。在优选于该上游转向辊的包绕区域内直接前置时,在干燥带上设置气割刀,以便在干燥带上导出切削材料。
在第一基本设计方案的另一子变型中,分离器前置于干燥装置的第一干燥滚筒。因此,该布置或者在干燥装置的起始处进行,或者在干燥装置上游的功能单元之前。
在第二基本设计方案中,分离器后置于干燥装置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干燥带的卷开线,优选在干燥带包绕可抽吸辊子的包绕区域中为干燥带对应配设,由此获得到卸料区域非常短的转运路径。
干燥设备优选设计并且构造成,使得干燥滚筒的至少一部分在最后一个干燥装置的端部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其中,纵轴线沿机器方向彼此未错开地布置或沿机器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以便形成相对垂直平面倾斜设计的干燥装置。该设计方案允许简单且快速地排出废品。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最后一个干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计成反转的单列干燥装置。在干燥装置的端部区域内的干燥滚筒间隔地沿机器方向串联布置,其间布置的转向辊和可抽吸辊子的纵轴线沿垂直方向布置在干燥滚筒的纵轴线的上方。
附图说明
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下列根据附图阐述。其中,下面详细示出:
图1说明具有用于将材料幅面组成部分转运到收集装置中的导引设备的干燥装置的设计方案;
图2根据信号流图说明表示材料幅面转运的方法步骤;
图3示意性简化示出分离器的构造;
图4说明分离器的不同的布置可能性;
图5a和5b示出可抽吸辊子的抽吸区沿圆周方向和横向于圆周方向的可能划分;
图6说明单独的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的可控制性的可能;
图7说明传送带已划分的设计方案;
图8和9示出可抽吸辊子相对沿材料幅面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的可能的布置;
图10示出转运设备在反转的单列干燥装置中可能的布置;
图11说明干燥装置在用于制造材料幅的机器中的例如可能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根据使用在制造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F的机器中的干燥装置1的局部以特别简化的图示说明按本发明的用于将纤维料幅F,尤其是引导幅条AS'或剩余幅面RS或整个纤维料幅F'的至少一个部分幅条导引入沿垂直方向错开的收集装置,尤其是布置在一部分干燥装置下方的碎浆机18中的导引设备34的布置和工作原理。此外,图1还示出用于将引导幅条AS通过从干燥带3上卸下并转运至布置在下游的进一步处理或加工纤维料幅F的功能单元4的转运设备2的布置和工作原理。在功能结构中,导引设备34和转运设备2的组成部分由相同的部件形成。为了说明单独的方向,在干燥装置1上例如设置一个坐标系统。X-轴线表示机器尺寸的纵向并因此也称作机器方向MD。该机器方向MD相应于材料幅面通过制造它的机器的通行方向。Y方向表示横向于机器方向的方向并因此也称作机器横向CD。Z-方向相当于高度方向。
干燥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干燥滚筒TZ1至TZn。举例示出在纤维料幅F的通行方向上的最后两个干燥滚筒TZn和TZn-1。纤维料幅F在干燥装置1的正常运行中由连续运转的透气干燥网形式的干燥带3在干燥装置1的所示区域内曲折交替地导引经过干燥滚筒TZ1至TZn和其间布置的转向辊5。该导引总是支承在干燥带3上地进行。在机器重新运行时或在由于受干扰运行中断之后,纤维料幅F需要重新上料。为此,引导幅条AS转运到下游的功能单元4中并且在进行转运之后,纤维料幅以其期望的宽度移动。在形成引导幅条AS之前,纤维料幅F在干燥装置1的沿通行方向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后全幅宽地运行到收集装置中,尤其是布置在干燥装置1下方的碎浆机18中。不同于幅面宽的导引,引导幅条AS'或剩余幅面RS形式的部分幅条还可以根据干燥装置的工作原理导引入收集装置中。纤维料幅F或部分幅条的导引在此按本发明支承在干燥带3上地进行。为将该纤维料幅保持在收集装置的方向上,提供器件36,该器件36在其作用方式的整体上定义用于纤维料幅或部分幅条在干燥带3上的保持区域37。器件36和保持区域37是导引设备34的组成部分。纤维料幅或部分幅条从干燥带3上的脱离在释放区域35内进行。保持区域37在干燥带的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上从干燥滚筒TZn上的卷开线AL延伸至释放区域35。
干燥装置1设计成,使得它在功能单元4上游的区域内适合,通过接触干燥方式干燥纤维料幅F的仅一侧。亦即,该区域设计成单列的,其中,干燥滚筒TZ1至TZn的布置可变化。图1示出单独的干燥滚筒TZn-1至TZn在安装位置方面基本上垂直的布置的局部。单独的干燥滚筒TZn-1至TZn在安装位置中沿机器横向CD延伸的纵轴线LTzn-1至LTzn彼此平行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通过干燥滚筒TZn,TZn-1的纵轴线的理论连接线是一直线,该直线在图1中垂直于水平面。也可以考虑这种布置,该布置通过干燥滚筒TZn,TZn-1的纵轴线的理论连接线的斜率描述。在此情况下,干燥滚筒布置成沿机器方向MD观察附加地错开。
纤维料幅F通过与单独的干燥滚筒TZn-1至TZn的外周面10.1至10.n直接接触分别导引经过该单独的干燥滚筒的外周的部分区域。在两个沿纤维料幅F的通行方向相邻布置的干燥滚筒TZn-1和TZn之间的转向通过其间布置的转向辊5实现。单独的转向辊5布置在两个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相邻的干燥滚筒TZn,TZn-1之间,亦即,其纵轴线与干燥滚筒的纵轴线沿垂直和水平方向错开地布置。转向辊5优选设计成可抽吸导辊。抽吸在此可以或者直接地通过转向辊5的内室11实现或者间接地通过布置在转向辊5的外周12上的抽风箱实现。转向辊5布置在干燥带3的内部,亦即,在至少部分地被干燥带缠绕时接触干燥带3的内侧14。干燥滚筒TZn-1和TZn布置在由干燥带3形成的环的外部并且在未运行时以其外周面10.n-1,10.n的部分区域接触干燥带3的外侧15。在干燥装置1的运行中,干燥带3在此将纤维料幅F压靠在由各干燥滚筒TZn-1,TZn的外周面10.n-1,10.n形成表面上并因此改善给纤维料幅F的热传输。
在正常运行中,纤维料幅F在干燥带3的外侧15上导引。然后,在包绕转向辊5时,纤维料幅F贴靠在该转向辊的外侧,亦即,转向辊5的表面直接地接触干燥带3。单独的转向辊5的外周面在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优选设计具有穿孔并且内室11与未详细示出的负压源连接。为了稳定幅面运行,在干燥滚筒TZn-1和TZn与转向辊5之间的腔室内具有抽风箱13,通过其负压将干燥滚筒TZn-1与转向辊5之间的纤维料幅F抽吸到干燥带3上。也可以考虑,作为各转向辊5的内室11的补充或备选使用抽风箱13。
在沿纤维料幅F的导引方向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后安置有用于干燥带3的可抽吸辊子6形式的转向辊,该转向辊布置为,使得它沿安装位置观察至少在其外周7的部分区域上在平面E的上方由干燥带3包绕,该平面E由可抽吸辊子6的纵轴线或旋转轴线R和在水平面内或在机器方向MD上的垂线限定。换句话说,可抽吸辊子6必须在其于安装位置中的上半部的区域内在其外周7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上被干燥带3包绕。
纤维料幅F的引导幅条AS转运到下列的功能单元4在此未通过在干燥滚筒,尤其是干燥滚筒TZn上直接的卸料,而通过在干燥带3上的卸料并且转运到下游的功能单元4而实现。为此,引导幅条AS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后支承在干燥带3上地导引,亦即,引导幅条AS在干燥带3自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之后支承在干燥带上。然后,引导幅条AS的卸料在干燥滚筒TZn上的干燥带3的卷开线AL之后并且在理论线之前或在理论线的区域内进行,该理论线可通过平面E与可抽吸辊子6上的干燥带3的交线表征。为将引导幅条AS从干燥带3上卸料,转运设备2包括卸料装置8,该卸料装置可以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它为在卸料区域AB内的干燥带3对应配设。使用抽吸和/或吹风设备作为卸料装置8,该卸料装置8将引导幅条AS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例如传送带9形式的另外传送装置转运到下一个功能单元4上。传送带9优选设计为真空带。该设计方案可以由单部分或多部分实现。
若现在引导幅条AS从干燥装置1转运至下游的功能单元4,则引导幅条AS要么已经在干燥装置1上游的功能单元中形成并且转运到其中或在干燥装置1中才形成。与形成的方式无关,图1说明设计方案,其中,引导幅条AS在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之后继续在干燥带3上导引至可抽吸辊子6,该可抽吸辊子6沿MD方向和z方向与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间隔地布置。该导引可以通过在背向导引引导幅条AS一侧指向的侧面上给干燥带3施加以负压,例如通过装置16可靠地确保。从干燥带3的卸料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在可抽吸辊子6上的干燥带3的包绕区域内进行,该包绕区域具有这个尤其是在由旋转轴线R和与其垂直的沿MD方向的垂线形成的平面E上方的、可抽吸辊子6的外周7的区域。卸料区域AB可以在理想情况下由通过沿机器横向CD延伸的线描述。卸料区域AB在图1中所示的可抽吸辊子6的安装位置中布置在此视图中的机器的MD/Z-平面的第四象限内或参照平面E而言在分别包括0°到180°之间,优选0°到90°之间的角度区域。
可抽吸辊子6的直径优选为>700mm,优选在1200mm到1500mm之间的范围内。可抽吸辊子6的布置就下列功能单元4而言优选通过下列尺寸范围表征:
沿机器方向在分别包含3000mm到1500mm之间,优选3000mm到2500mm之间的范围内。
图1说明需要用于引导幅条AS的转运过程的装置,尤其是在干燥滚筒TZn上的卷开线AL之后为干燥带3对应配设的卸料装置8和必要时继续导引的装置,如传送带9。仅引导幅条AS的转运过程如在按图1的流程图中设计成方法步骤VA至VC。引导幅条AS在VA中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上的卷开线AL(也相当于干燥带3从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的后方,从干燥带3取下并且在方法步骤VB中运输至下游的功能单元4。在进行的转运之后,按VC,纤维料幅F可以以全部宽度移动。
干燥装置1在运行中断之后的转运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整体上如按图2的流程图。在探测到表征在机器的工作原理中的干扰情况或损害工作方式的事件的参数时,按方法步骤V0将干扰源上游的区域内的纤维料幅F导引出进入收集装置,尤其是碎浆机18并且重新上料纤维料幅。因为纤维料幅F一般未以全部宽度于机器的单独的功能单元之间转运,所以引导幅条AS'优选以窄带条的形式产生,该引导幅条导引通过机器的单独依次布置的功能单元,直到纤维料幅又可以以其全部宽度移动。若这种引导幅条AS'在干燥装置1中被以所描述的方式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用于导引干燥带3的可抽吸辊子6导引,则它并非必须立即转运至后续的功能单元4,而是与方法步骤V01相应地导引入布置在干燥装置1下方的收集装置,尤其是碎浆机18中。该导引优选无绳地进行。为此目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与可抽吸辊子6之间的区域和优选在可抽吸辊子6之后导引干燥带3的导辊19被加载负压,优选真空。所述加载可以借助布置在干燥带3的内侧14上的和在可抽吸辊子6下游的用于施加负压的装置21实现。导辊19布置在可抽吸辊子6的下方,优选其沿垂直方向彼此间隔布置的纵轴线沿垂直方向对齐,亦即,在MD方向上未错开地布置。导辊19优选具有比可抽吸辊子6更小的直径,使得干燥带3相对垂直方向成角度地在可抽吸辊子6与导辊19之间导引,以便能够实现引导幅条AS'简单地导出进入碎浆机18。为了保持用于有效碎浆机抽吸的碎浆机18的开口尽可能小,可抽吸辊子6到下一个导辊沿机器方向的距离选择为,使得该距离在分别包含3000mm到1500mm之间,优选3000mm到2500mm之间的范围内。
碎浆机18的开口优选选择性地可关闭。它在运行中闭合并且在自动产生切断或由于废品的重量产生切断时打开。此外,为了收集到碎浆机18中,提供在此未示出的碎浆机喷管,该碎浆机喷管布置在待引入碎浆机18的部分幅条或纤维料幅的两侧。
为了防止纤维料幅F'或其部分幅条一起进入,导辊19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设置在该刮料装置38上。优选提供分离吹管39,该分离吹管39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布置在导辊19的前方并且给干燥带3与导辊19之间的楔形部进气冲击,亦即,吹入要相遇的干燥带与导辊19之间的楔形部中。它用于辅助纤维料幅或部分幅条,尤其是引导幅条AS'或剩余幅面RS的脱离。.
单独的装置16和21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构成。为了可以针对所需区域不影响相邻区域地在干燥装置1中使用负压,尤其是真空,所述的区域例如借助相应的盖板20优选相对包围它的环境密封。
在引导幅条AS'确定地导引入碎浆机18中之后,纤维料幅作为纤维料幅F'在方法步骤V02中直至在期望的宽度上宽度移动。在方法步骤V03中宽度移动的或在端部处在整个宽度上宽度移动的纤维料幅F'同样在干燥带3上支承地朝向碎浆机18引导。纤维料幅F'在此施加以装置16的负压并且在可抽吸辊子6上加载,以便将之保持在干燥带3上直至干燥带从可抽吸辊子6的卷开和该卷开线下游的、可抽吸辊子6与导辊19之间的区域。现在,产生原来的引导幅条AS,方式是在V04中宽度移动的纤维料幅F'划分成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剩余幅面RS导引入碎浆机18中(V05)并且引导幅条AS按图2中的Va至VC转运到下游的功能单元4上并且纤维料幅F在期望的宽度上宽度移动。然后,宽度移动的纤维料幅F在VD中不再导引至可抽吸辊子6上的卸料区域AB,而相应于到下游的功能单元,例如传送带9假想的连接线更早地从干燥带3上离开。该区域以24标记,并且优选在干燥带3包绕在可抽吸辊子6上的包绕区域以内位于用于引导幅条AS的卸料区域AB之前。已转移的宽度移动的纤维料幅F借助点划线表示。
为了将纤维料幅F'划分为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提供分离器17,该分离器17能够实现,将纤维料幅F'在干燥装置1的内部划分为剩余幅面RS和待上料的,亦即,给功能单元4输送的引导幅条AS。按图3中所示的设计方案,该划分在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和纤维料幅F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前,尤其在转向辊5与干燥滚筒TZn之间进行。
分离器17可以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可以考虑具有流体,例如双头-水束-针形切刀和固体,例如切刀形式的切割介质的方案。根据该设计方案和位置,引导幅条的宽度和引导幅条的位置沿CD-方向观察可变化。
图1说明分离器17的有利的布置。借助该布置通过纤维料幅F'在干燥带3上的分离实现划分。为此目的,分离器17与干燥带3的外侧对应。若划分成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可以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之前进行,在气割刀设置在吸气箱13的区域内并且在干燥带3的外侧15上时,切削材料通过干燥带3卸料。
图3以朝向纤维料幅F'的视角说明分离器17的布置和其划分为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的工作原理。纤维料幅F'的运动方向借助箭头表示,同样表示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的运动方向。分离器17与双箭头相应地可移动地支承在例如沿机器横向CD延伸的支架25上。通过分离器17的位置可以在简单切割的设备中改变引导幅条AS的宽度。若它设计成双切刀,则除了宽度外还可以改变引导幅条AS沿机器横向CD的位置。该调节可以手动或自动地例如借助相应的控制装置23进行,该控制装置根据至少间接地表征引导幅条AS的宽度和/或沿机器横向CD的位置的大小控制分离器17的调节装置。
图4根据按图1的干燥装置1的局部示出可以备选使用的分离器17的布置的另外可能性。单独的装置用17.1至17.3标记。例如给出具有多个干燥滚筒TZn,TZn-1,TZn-2和TZn-3的干燥装置1的垂直布置。所有干燥滚筒在垂直方向上就其纵轴线而言沿MD方向未错开地布置。
分离器17.1可能的第一布置方案为,它布置在干燥带3从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之后。待划分的纤维料幅F'在该情况下,与干燥带3一起从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导出并且在卷开线AL的后方划分为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其中,该划分还在可抽吸辊子6之前进行。该剖分在该情况下进行不会受干燥滚筒的影响。分离器17.1也可以直接地布置在可抽吸辊子6上。
分离器17.2的可能的第二布置方案是,它布置在干燥装置1的起始处或之前,尤其是干燥滚筒TZn-3之前或其上游的转向辊5之前。该布置为分离器17.2的布置提供足够大的结构空间。
分离器17.3可能的第三布置方案为,它布置在干燥装置1的内部并且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设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前。
因为在引导幅条AS的转运之后,纤维料幅F全幅宽地移动并且不再在可抽吸辊子6上导引至干燥带3上的卸料区域AB,所以抽吸区22设计成至少可关掉的,该抽吸区22因此与装置21共同作用地仅用于转运引导幅条AS并且必要时支持部分幅条,尤其是引导幅条AS',剩余幅面RS或纤维料幅F'导引至收集装置,尤其是碎浆机18,以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负面影响纤维料幅F导引至功能装置4。抽吸区22优选设计在辊子6沿机器横向的尺寸上。在抽吸区22上提供的负压可以沿机器横向CD是无级或逐级地调节。例如在图5a中以示意性示出抽吸区22沿机器横向CD的结构的展开图,该抽吸区具有多个区22A至22D。单独的区可以单独地或成组地或共同地控制。优选至少一个区,例如区22A设计成,使得它相当于引导幅条AS的宽度。可以考虑另外的划分。剩余的抽吸区沿机器横向布置并且优选在理论施加在其上的剩余幅面RS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单独的区可以沿机器横向CD在辊子6的安装位置中观察就其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化。
此外也可以考虑,抽吸区22沿辊子6的圆周方向观察的划分,如在图5b中例如为区22A所示。它划分成部分区22A1和22A2。该划分可以例如对于所有区进行。在机器的安装位置中观察地,也可以考虑沿辊子6的圆周方向和沿纵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不同的划分。
在按图5a和5b的两个设计方案中,存在区22A-22D,22A1,22A2借助控制装置23根据相应的规定额定值X控制的可能性,该规定额定值X的形式例如是至少间接地表征在转运时的各工作原理,尤其是各方法步骤的大小。
相似地,按图6的所述用于抽吸区22的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在干燥带3上提供负压的装置16和/或21。它也可以设计成可接通和切断的。此外,它沿机器横向CD和/或沿干燥带3的导引路径划分成区,这些区可单独地和/或成组地或共同地控制。该控制例如同样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3实现。
各控制装置23可以是分别为功能组对应配设的控制装置。也可以考虑,为功能单元或多个或整个机器对应配设的中央控制装置.
图7说明例如传送带9以划分形式,尤其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设计方案。为此,传送带划分成例如部分区域9A和9B。
图8和9示出干燥带3导引至可抽吸辊子6的导引区域的另外可能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也通过短的导引路径表征。图8示出一种设计方案,其中,可抽吸辊子6以其旋转轴线R设置在通过干燥滚筒TZn的纵轴线LTZn的垂直线区域内。由此缩短了干燥带3导引至卸料区域AB的导引路径。虽然该设计方案不允许分离器17后置于干燥滚筒TZn,但可以省去用于支持部分幅条或纤维料幅在干燥带3上在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与可抽吸辊子6之间导引的装置16。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在图9中给出。在该设计方案中,可抽吸辊子布置成,使得可抽吸辊子6的抽吸区22直接地与卷开线AL邻接。该布置尤其适合用于此设计方案,其中,引导幅条AS在干燥装置1的沿通行方向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前制成。
图10示出使用按本发明的方法和按之前描述的设计方案的转运设备2的可能性和在反转的干燥装置1中的工作原理。该干燥装置1包括多个彼此串联间隔布置的干燥滚筒TZn,TZn-1和其间布置的转向辊5,其中,转向辊5和在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和因此纤维料幅F的通行方向上的下游的可抽吸辊子6区别于先前描述的安装位置就其纵轴线而言布置在纵轴线LJZn和LTzn-1的上方。部分幅条或纤维料幅导引入收集装置和引导幅条AS的转运过程与图1至9中描述的工作步骤相似地进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元件并且就转运过程而言参照先前的设计方案。
图11根据用于制造材料幅面的机器26的例示的结构示意性简化地说明按本发明的干燥装置1的可能的布置。机器26包括成型单元27、压榨部28、连接在后的干燥设备和卷纸装置31,连接在后的干燥设备划分成预干燥设备29和后干燥设备30。在预干燥设备29和后干燥设备30之间设有平整机构32以及用于施加胶料和/或涂料的涂覆装置33。按本发明的干燥设备既可以使用在预干燥设备29中也可以使用在后干燥设备30中。布置在预干燥设备29中的优点是,可以至少部分地补偿尤其是单侧施加到纤维料幅1的卷上的影响。
附图标记列表
1干燥装置
2转运设备
3干燥带
4功能单元
5转向辊
6可抽吸辊子
7可抽吸辊子的外周
8卸料装置
9传送带
10.n,10.n-1干燥滚筒的外周面
11转向辊内室
12转向辊外周
13抽风箱
14干燥带内侧
15干燥带外侧
16装置
17,17.1,17.2,17.3分离器
18碎浆机
19导辊
20盖板
21装置
22抽吸区
22A-22D,22A1,22A2区
23控制装置
24区域
25支架
26用于制造材料幅面的机器
27成形器
28压榨部
29预干燥设备
30后干燥设备
31卷纸装置
32平整机构
33涂覆装置
34导引设备
35释放区域
36 用于将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保持在干燥带上的器件
37保持区域
38刮料装置
39分离吹管
AL 引导幅条在干燥滚筒上引导幅条的卷开线
AB 卸料区域
AS',AS 引导幅条
E 平面
F 纤维料幅
F' 待引入收集装置的纤维料幅
LTZ1,LTZn纵轴线
R 旋转轴线
RS 剩余幅面
TZn,TZn-1,TZn-2,TZn-3干燥滚筒
MD机器方向
CD机器横向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在起动时或在出现故障之后通过引导幅条(AS)的转运将材料幅面从制造这种材料幅面的机器(26)的干燥装置(1)转运至干燥装置(1)下游的功能单元(4)的方法,在其中,支承在连续运转的干燥带(3)上的材料幅面通过多个可加热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和设置在其间的转向辊(5)交替地引导,材料幅面与干燥滚筒的表面直接接触,其中,在一个方法阶段中,所述材料幅面的至少一个部分幅条从所述干燥装置(1)中或所述材料幅面全幅宽地导引入布置在所述干燥装置(1)下方的收集装置(18)内,
其中,
所述材料幅面或所述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沿所述材料幅面通过所述干燥装置(1)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后以支承在所述干燥带(3)上的方式导引到所述收集装置(18),
其中,
所述材料幅面或所述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从沿材料幅面通过干燥装置(1)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卷开之后在所述干燥带(3)上与所述干燥带(3)一起导引经过由干燥带(3)的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形成的保持区域(37)直至由所述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与所述干燥带(3)的分离所表征的释放区域(35),其中,在所述保持区域(37)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上由负压将所述材料幅面保持在所述干燥带(3)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幅面或所述部分幅条在所述保持区域(37)的内部与所述干燥带(3)一起导引经过所述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可抽吸辊子(6),其中,所述可抽吸辊子(6)布置成使得所述可抽吸辊子在安装位置中至少在其外周(7)的、在由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纵轴线(R)和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垂线限定的平面(E)上方的部分区域上由所述干燥带(3)包绕,并且设计成能在至少部分包绕区域上抽吸,所述材料幅面在所述可抽吸辊子(6)之后被所述干燥带(3)释放,并且进入所述收集装置(18)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幅面或所述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AS)在干燥带(3)自所述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和所述可抽吸辊子(6)之间通过在所述干燥带(3)上提供负压被保持在所述干燥带(3)上。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幅面在所述释放之后借助布置在所述材料幅面两侧的碎浆机喷管进入所述收集装置(18)。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内部或前方或沿通行方向在干燥带(3)自所述干燥装置(1)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之后通过分离材料幅面产生引导幅条(AS)并且所述引导幅条(AS)作为所述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所述收集装置中。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内部或前方通过分离材料幅面产生引导幅条(AS),并且所述引导幅条(AS)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后以由所述干燥带(3)支承的方式被设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可抽吸辊子(6)导引至所述干燥带(3)的包绕区域中,在所述包绕区域以内的卸料区域(AB)中从所述干燥带(3)上卸取并且转运到下游功能单元(4)上。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区域(37)内的负压和/或在可抽吸辊子(6)上和/或所述干燥带(3)上的卸料区域(AB)内的负压,在所述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与可抽吸辊子(6)之间的区域内和/或在干燥带(3)自可抽吸辊子(6)的卷开线(AL)的下游能对应下列可能性的至少之一进行调节:
-以能接通和/或切断的方式
-能沿机器方向(MD)变化地设定
-沿机器横向(CD)在各区内单独地和/或成组或共同地
-在所述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上在各区内单独地和/或成组或共同地。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具有在起动时或在出现故障之后用于将材料幅面转运至所述干燥装置(1)下游的功能单元(4)的下列方法步骤:
-将引导幅条(AS')从所述干燥装置(1)上游的功能单元导引至所述干燥装置(1)并且导引通过所述干燥装置;
-将所述引导幅条(AS')作为所述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在干燥带(3)自所述干燥装置的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的卷开线(AL)之后与所述干燥带(3)一起朝收集装置(18)的方向导引;
-将所述引导幅条(AS)从所述干燥带(3)脱离并且转移到所述收集装置(18)中;
-通过将材料幅面导引到所述收集装置(18)中使所述材料幅面加宽为期望的宽度;
-将所述材料幅面划分为新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
-通过将所述剩余幅面(RS)作为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所述收集装置(18)中,将所述新引导幅条(AS)转运到所述干燥装置(1)下游的功能单元(4)上;
-将所述材料幅面加宽为所述期望的宽度。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与所述干燥装置(1)错开。
9.一种用于制造材料幅面(F)的机器(26)的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干燥装置(1)和用于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导引入布置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部分区域下方的收集装置的导引设备(34),其中,沿所述干燥设备的通行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装置(1)包括多个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和所述干燥滚筒之间布置的转向辊(5)和用于将材料幅面交替导引经过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和转向辊(5)的干燥带(3),所述导引设备(34)包括沿所述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作为用于干燥带(3)的导辊的辊子和至少一个在该辊子下游的其它导辊,所述其它导辊与所述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辊子对置,使得在辊子和所述其它导辊之间实现垂直的或相对垂直平面倾斜延伸的、干燥带(3)的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其中,所述收集装置(18)布置在所述环绕路径的部分区域的下方,
其中,
布置在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辊子在由所述辊子的纵轴线(R)和在水平面内垂直于该纵轴线的垂线限定的平面(E)上方由所述干燥带(3)包绕,并且其中,所述导引设备具有用于在形成延伸至干燥带的环绕路径的垂直延伸的或相对垂直平面倾斜延伸的部分区域的保持区域(37)的情况下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保持在干燥带上的器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保持在干燥带上的器件包括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下游的、可抽吸辊子形式的辊子(6),该可抽吸辊子具有至少一个在干燥带(3)的包绕区域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上与干燥带一起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抽吸区(22)。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用于保持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的器件包括为在干燥滚筒(TZ)上的卷开线(AL)与可抽吸辊子(6)之间的干燥带(3)对应配设的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16)。
11.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用于保持材料幅面或部分幅条的器件包括为设置在干燥带(3)在可抽吸辊子(6)上的卷开线下游的干燥带(3)对应配设的用于在可抽吸辊子(6)和下游的导辊(19)之间施加负压的装置(21)。
12.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抽吸辊子的抽吸区(22)和/或用于在干燥滚筒(TZn)上的卷开线(AL)和可抽吸辊子(6)之间施加负压的装置(16)和/或用于在可抽吸辊子(6)和下游的导辊(19)之间施加负压的装置(21)沿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观察和/或横向于干燥带(3)的环绕方向具有至少一个能单独地和/或成组地或共同地控制的区。
13.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设备包括用于将材料幅面或材料幅面的部分幅条从保持区域(37)的终端处的干燥带(3)上分离的器件。
14.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保持区域(37)之后的干燥带(3)对应配设刮料装置(38)。
15.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直径>700mm的范围内。
16.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设置用于将引导幅条(AS)转运到下游功能单元(4)上的转运设备(2),该转运设备包括用于引导幅条(AS)的卸取设备(8),所述卸取设备(8)与可抽吸辊子(6)这样地对置,使得适合在所述干燥带(3)包绕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包绕区域内的卸料区域(AB)中作用在所述引导幅条(AS)上。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设备(2)包括用于在所述干燥带(3)上的卸料区域(AB)内分离引导幅条(AS)的鼓风装置和设置在用于在所述干燥带(3)上的卸料区域(AB)内分离引导幅条(AS)的鼓风装置之后的传送装置(9)。
18.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抽吸辊子(6)沿机器方向(MD)到所述下游功能单元(4)的距离在3000mm至1500mm之间的范围。
19.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设有用于将材料幅面划分成引导幅条(AS)和剩余幅面(RS)的分离器(17,17.1,17.2,17.3)。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器(17,17.1,17.2,17.3)为所述干燥带(3)或支承所述材料幅面的可移动面对应配设。
21.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器(17.2,17.3)前置于所述干燥装置(1)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之前的转向辊(5)的区域内,在所述干燥带(3)上设有气割刀。
23.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器(17.2)设置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第一干燥滚筒(TZn-3)之前。
24.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器(17.1)设置在干燥带(3)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最后一个干燥滚筒(TZn)上的卷开线(AL)之后。
25.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端部区域内沿垂直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其中,所述纵轴线(LTZ1,LTZn)沿机器方向(MD)彼此未错开地布置或沿机器方向(MD)彼此错开地布置以便形成相对垂直平面倾斜设计的干燥装置(1)。
26.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设计成反转的单列干燥装置,使得所述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在所述干燥装置(1)的端部区域内间隔地沿机器方向(MD)串联布置,并且中间的所述转向辊(5)和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纵轴线沿垂直方向布置在所述干燥滚筒(TZn,TZn-1,TZn-2,TZn-3)的所述纵轴线(LTZ1,LTZn)的上方。
27.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幅面是纸幅、纸板幅或薄页纸幅形式的纤维料幅。
28.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件是布置在干燥带与可抽吸辊子下游的辊子之间的楔形部内的鼓风装置。
29.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直径在1200mm和1500mm之间的范围内。
30.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装置(9)是由一部分或多部分构成的且可施加以真空的带。
31.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功能单元(4)是下一个导辊。
32.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抽吸辊子(6)沿机器方向到所述下游功能单元(4)的距离在3000mm至2500mm之间的范围内。
33.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干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器(17.1)在所述干燥带(3)包绕所述可抽吸辊子(6)的包绕区域内为所述干燥带(3)对应配设。
CN201280057790.6A 2011-11-25 2012-11-12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Active CN103958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87094.6 2011-11-25
DE201110087094 DE102011087094A1 (de) 2011-11-25 2011-11-25 Verfahren zur Überführung einer Materialbahn von einer Trockenanordnung zu einer nachgeordneten Funktionseinheit und Trockenvorrichtung
PCT/EP2012/072390 WO2013075964A1 (de) 2011-11-25 2012-11-12 Verfahren zur überführung einer materialbahn von einer trockenanordnung zu einer nachgeordneten funktionseinheit und trocken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771A CN103958771A (zh) 2014-07-30
CN103958771B true CN103958771B (zh) 2016-08-17

Family

ID=4722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790.6A Active CN103958771B (zh) 2011-11-25 2012-11-12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83039B1 (zh)
CN (1) CN103958771B (zh)
DE (1) DE102011087094A1 (zh)
WO (1) WO2013075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89436A (ko) * 2014-12-25 2017-08-03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세퍼레이터 제조 방법 및 슬릿 방법
JP6844194B2 (ja) * 2015-12-02 2021-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搬送システム
WO2017179214A1 (ja) 2016-04-15 2017-10-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多孔質セパレータ長尺、その製造方法、捲回体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08877A1 (de) * 2006-10-05 2008-04-09 Voith Patent GmbH Trockn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führung einer Bahn
EP1983099A2 (de) * 2007-04-19 2008-10-22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lösen einer Papierbahn
DE102008000133A1 (de) * 2008-01-23 2009-07-30 Voith Patent Gmbh Trockenpartie
CN201296880Y (zh) * 2008-10-16 2009-08-26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吹扫装置
DE102009027608A1 (de) * 2009-07-10 2011-01-13 Voith Patent Gmbh Trockenpart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85486L (fi) * 2008-05-22 2009-11-23 Metso Paper Inc Menetelmä ja sovitelma rainan päänviennissä kuiturainakoneen kuivatusosall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08877A1 (de) * 2006-10-05 2008-04-09 Voith Patent GmbH Trockn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führung einer Bahn
EP1983099A2 (de) * 2007-04-19 2008-10-22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lösen einer Papierbahn
DE102008000133A1 (de) * 2008-01-23 2009-07-30 Voith Patent Gmbh Trockenpartie
CN101925703A (zh) * 2008-01-23 2010-12-22 沃依特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干燥部
CN201296880Y (zh) * 2008-10-16 2009-08-26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吹扫装置
DE102009027608A1 (de) * 2009-07-10 2011-01-13 Voith Patent Gmbh Trockenpart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3039A1 (de) 2014-10-01
EP2783039B1 (de) 2015-09-16
CN103958771A (zh) 2014-07-30
DE102011087094A1 (de) 2013-05-29
WO2013075964A1 (de)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9809B1 (en) Apparatus for winding paper with static control
FI57632C (fi) Anordning foer torrformning av ett fiberskikt
CN103958771B (zh) 将材料幅面从干燥装置转运至下游功能单元的方法和干燥设备
US642551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threading strip or a material strip
CN10576445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H11269793A (ja) ダブル抄網形フォ―マ―
WO2009022053A1 (en) Trim strip slitting and remova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trim strip slitting and removal
JP4676130B2 (ja) 高速走行する繊維性ウエブを移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200353638A1 (en) Paper converting plant
CN108189430A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隔膜涂布与回收系统
CN101148838B (zh) 展宽纤维幅面的系统和控制方法及制备纤维幅面的机器
CN101027442A (zh) 用来将合成纤维铺放成无纺布的装置
US7510069B2 (en) Vacuum belt conveyor for transferring a web threading tail in a web manufacturing machine
US6494992B2 (en) Vacuum conveyor
CN109475438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US2141578A (en) Conveyer for drying plants
US6235158B1 (en) Suction forming roll n double scre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fibrous material web
CN112352077B (zh) 压榨部
CN101607645A (zh) 用于传送卷筒纸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US5932070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removal of paper sheet remnants from a belt
CN104204349A (zh) 用于将材料幅从干燥装置转运到后置的功能单元的方法及干燥设备
EP0439827A1 (en) Suction braking device for feeding at a constant tension a continuous web of paper, or the like
CN104514108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JP2004533560A (ja) 傾斜を可変にできる回転ドラムで繊維を乾燥及び処理する処理機
FI61331B (fi) Anordning foer s k spetsdragning vid pappersmask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