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4108B -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4108B
CN104514108B CN201310560426.8A CN201310560426A CN104514108B CN 104514108 B CN104514108 B CN 104514108B CN 201310560426 A CN201310560426 A CN 201310560426A CN 104514108 B CN104514108 B CN 104514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nwoven fabric
mould component
hot blas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04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4108A (zh
Inventor
奥田淳
光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4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4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4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0Heating or cooling text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7/00Full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和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在该装置中适当调整热风的流速。该装置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无纺布加热从而使无纺布体积恢复,其具有在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在壳构件的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无纺布时的入口/出口,在壳构件的入口侧的部分设有朝出口侧的部分向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热风的喷射口,壳构件内的空间的比设有喷射口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在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喷射口的位置与第1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热风在壳构件内的空间中边与无纺布的一个面接触,边从输送方向上游侧经过第1位置和第2位置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流动。

Description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吸收性物品,使用有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此外,包含在该吸收性物品的范畴内的宠物用片材也作为宠物用厕所而得以普及。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与使用者等的皮肤抵接的部分设有透液性的顶层片。而且,近年来,从降低对皮肤的黏腻等观点考虑,对顶层片要求较高的排液性,因此,优选的是,顶层片的材料采用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
通过梳理法等适当的方法将该无纺布制成带状,之后将其卷成卷状,以无纺布卷的形式来保管。而且,在要使用时,将无纺布卷搬入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中,利用该流水线使无纺布自该无纺布卷抽出,进而用作顶层片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将无纺布卷成无纺布卷时,为了防止该无纺布不规则运动等,一边沿卷绕方向付与张力一边进行卷绕。因此,通常情况下,因该张力的存在而使无纺布卷得较紧。即,该无纺布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成为体积缩减的状态。因而,在利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使无纺布自无纺布卷抽出时,也只是使体积减少之后的无纺布抽出来进行供给,即无法响应上述的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的要求。
作为使无纺布蓬松的方法,公知有这样一种方法:进行对无纺布的表面吹送热风等处理,通过对无纺布的表面进行加热,使被压缩了的无纺布的纤维恢复至原始状态,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方法:准备用于对无纺布进行加热的加热室,当将无纺布从该加热室的入口侧向出口侧输送时,自加热室的入口或者出口中的一侧吹入热风。通过使被吹入加热室的热风自入口或者出口中的另一侧排出,能够使热风在加热室内沿着无纺布的表面流动,进而能够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9708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在体积恢复装置中对无纺布进行加热,因此无纺布被软化。于是,在作用了输送方向上的张力时,无纺布易于沿输送方向伸长。而且,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热风沿着无纺布的表面流动的情况下,若热风的流动(流速)较快,则无纺布因被该热风的流动牵引而易于在输送方向上伸长。特别是,由于在加热室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无纺布暴露在热风中而使加热的时间变长,因此,在该区域中热风的流速过快的情况下,无纺布伸长的影响变大,很难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通过对被输送来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使其体积恢复的装置中适当地调整热风的流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是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入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出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设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侧的部分向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比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靠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与上述第1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自上述喷射口喷射来的上述热风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接触,一边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能够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通过对被输送来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使其体积恢复的装置中适当地调整热风的流速。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之后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
图3A是构成体积恢复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60的说明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对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内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比较例的以往型的加热单元65的壳构件62的内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内容。
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入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出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设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侧的部分向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比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靠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与上述第1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自上述喷射口喷射来的上述热风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接触,一边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通过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扩展热风的流路面积(截面积),能够减小热风的流速。由此,能够适当地调整热风的流速,能够抑制无纺布在输送方向上伸长而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的、包含上述第1位置且截面积比上述第2位置的截面积大的区域设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的上述热风排出到外部。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通过将喷射到壳构件内的热风的一部分从排出口排出,能够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减小热风的体积。由此,能够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进一步减小热风的流速。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上述排出口设于铅垂方向上自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路径偏离的位置。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难以产生因热风从排出口排出时的流动的影响而妨碍无纺布的输送动作等的问题,能够对无纺布进行正确的输送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上述喷射口和上述排出口均设于自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路径向铅垂方向上的相同一侧偏离的位置。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自设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射口喷射来的热风不贯穿无纺布地沿着输送方向流动,从设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出口被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将无纺布的一个面(例如无纺布的下表面侧)加热,能够高效地进行体积恢复。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上述输送方向最下游部设有用于将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出口侧空间的一部分堵塞的构件。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通过缩窄壳构件的出口部分的截面积,能够对热风的流动进行节流而对热风的流动进行整流。由此,无纺布在该出口部分的输送动作难以混乱,能够进行稳定的体积恢复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包括热风供给装置,该热风供给装置用于向上述壳构件内供给上述热风,上述热风供给装置能够将自上述排出口排出来的上述热风回收,并再次供给至上述壳构件内。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抑制热风自壳构件排出时对附近的其他半成品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能够再利用能量的一部分。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具有作为分别与上述壳构件的铅垂方向和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CD方向,能够从上述壳构件的上述CD方向上的相同一侧进行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热风和向上述壳构件内供给上述热风的操作。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将用于供给热风的配管和用于排出·回收热风的配管连接于CD方向上的相同一侧,能够减小配管的设置空间。由此,能够将体积恢复装置整体小型化。
此外,还能够明确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中,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入口、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出口的情况下,自设于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的喷射口朝向上述出口侧的部分向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上述热风;以及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比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靠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与上述第1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的上述壳构件中,一边使自上述喷射口喷射来的上述热风与上述无纺布的两面中的一个面接触,一边使该热风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通过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扩展热风的流路面积(截面积),能够减小热风在该区域中的流速。即,能够适当地调整热风的流速,能够抑制无纺布在输送方向上伸长而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
实施方式
关于成为体积恢复对象的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装置20以及体积恢复方法中,将成为宠物用片材1的顶层片3的无纺布3作为处理对象。
图1A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之后的放大立体图。
宠物用片材1使用于处理狗、猫等动物的排泄物,如图1A所示,能够将其铺于地板等来使用。该宠物用片材1具有例如呈俯视时矩形形状的透液性的顶层片3、大致相同形状的非透液性的底层片5以及夹在这些片材3、5彼此之间的液吸收性的吸收体4。而且,吸收体4利用热熔粘合剂等与顶层片3和底层片5这两者相接合,此外,顶层片3和底层片5的自吸收体4向侧方突出的部分3e、5e、即各片材3、5的外周缘部3e、5e利用热熔粘合剂等接合起来。
如图1B所示,吸收体4具有吸收性芯部4c,该吸收性芯部4c例如是通过将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以呈俯视时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层叠起来而成的。也可以利用薄绵纸等两片透液性的覆片4t1、4t2将该芯部4c覆盖起来,在该例中就是如此。即,在靠皮肤侧的一面用一片覆片4t1覆盖起来,然后,在不靠皮肤侧的一面用另一片覆片4t2覆盖起来。此外,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用一片覆片将吸收性芯部4c的整个面包覆起来。
底层片5例如是聚乙烯(以下称PE)、聚丙烯(以下称PP)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PET)等薄膜材料。但并不限于这些,只要是非透液性的片材就能够使用。
顶层片3将无纺布3用作材料。在该例中,无纺布3的两个面3a、3b中的一个面3b为大致平坦的面,另一个面3a呈波形形状。即,交替地形成有直线状的槽部3t与直线状的突部3p。该突部3p、3p…是通过公知的空气流的吹送处理(参照日本特开2009-11179号等)将原本处于槽部3t的部分的纤维横向吹起而使其鼓起来而形成的,其形成为纤维之间的间隙较大的稀疏状态。而且,由此使该无纺布3整体较蓬松。此外,也可以在槽部3t上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贯通孔3h、3h…,在该例中就是如此。
该无纺布3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0~200(g/m2),突部3p的中央部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5~250(g/m2),槽部3t的底部的平均基重为3~150(g/m2)。
此外,优选的是,作为无纺布3的纤维,由芯、鞘不同的构件构成的所谓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但也可以是并列构造(日文:サイドバイサイド構造)的纤维,也可以是由单一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独纤维。
而且,无纺布3也可以具有卷缩纤维。另外,卷缩纤维是指呈锯齿形状、Ω形状、螺旋形状等卷缩形状的纤维。
此外,就无纺布3所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而言,例如能够从20mm~100mm的范围中选择,此外,就纤度而言,例如能够从1.1~8.8(dtex)的范围中选择。
体积恢复装置的说明
宠物用片材1是利用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制造的,在将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向该制造流水线搬入时,是以无纺布卷3R(图2)的形式搬入的。即,将上述的具有突部3p的无纺布3以暂时卷成卷状的状态来保管,然后,将无纺布卷3R自保管场所搬入到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中。然后,将无纺布卷3R安装在该制造流水线所具备的抽出装置35中,进而作为顶层片3的材料而将无纺布3抽出。
但是,如上所述,在无纺布卷3R中,无纺布3的体积可能被挤压。因此,在该制造流水线中设有体积恢复装置20。
图2是体积恢复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此外,图3A是构成体积恢复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60的说明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另外,在图2和图3A中,以剖视的角度展示了构成加热部6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单元61。此外,图4是对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内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在图4中,是以铅垂方向与图2相反的方式表示的。
如图2所示,体积恢复装置20具有:输送部30,其用于使无纺布3自无纺布卷3R抽出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无纺布3;加热部60,其用于在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处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以及控制器(未图示),其用于对输送部30和加热部60进行控制。而且,被加热部60加热而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3被送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与宠物用片材1的其他半成品之间的汇合点、例如与吸收体4之间的汇合点,并在该汇合点处与该半成品相接合等。
另外,制造流水线中的各种装置(未图示)被适当的支承构件支承而配置在该流水线中,体积恢复装置20也是如此。而且,在该例中,作为该支承构件的一例,使用了所谓的嵌板(未图示)。嵌板是垂直地竖立设置于制造流水线的基部的板构件,该嵌板具有铅垂面(法线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面),在该铅垂面上例如以悬臂状态支承有各种装置。
而且,在以下内容中,将该铅垂面的法线方向称作“CD方向”。另外,在图2中,CD方向朝向贯穿该图2的纸面的方向,更详细地讲,CD方向朝向水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中的贯穿图2的纸面的方向。此外,抽出来的无纺布3基本上以该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因此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成为朝向与CD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另外,该支承构件并不限于嵌板,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支承构件。
(输送部30)
输送部30具有多个用于限定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输送辊32、32…、以及抽出装置35。
各输送辊32、32…被支承为能够绕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无纺布3能够以自身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另外,输送辊32、32…中的若干输送辊32、32是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32u、32d,除此以外的输送辊32、32…是不具有驱动源的从动辊,即是利用与被输送来的无纺布3相接触而获得旋转力进而能够连续地旋转的辊。
驱动辊32u、32d分别设于输送路径上的、位于加热部60(准确地讲,是后述的加热单元61)的两侧的位置处。然后,通过对这些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和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能够调整无纺布3在加热部60中的输送状态。
抽出装置35是用于使无纺布3自无纺布卷3R抽出的装置,其具有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而且,在该旋转轴上以能够使无纺布卷3R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无纺布卷3R。旋转轴例如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自无纺布卷3R抽出无纺布3。此外,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抽出装置35,从而能够交替地切换使用多个(两个)无纺布卷3R。即,也可以构成为这样的方式:在一个抽出装置35使无纺布3抽出的期间,另一个抽出装置35处于待机状态,然后,当一个抽出装置35上的无纺布卷3R没有了之后,处于待机状态的抽出装置35开始将无纺布3抽出。另外,由于该抽出装置35为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该详细的说明。
此外,输送部30也可以在抽出装置35与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之间设置存储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均未图示)。存储装置是用于将自抽出装置35抽出来的无纺布3以能够向输送方向的下游送出的方式蓄积起来的装置。例如在自两个抽出装置35中的一个抽出装置35将无纺布卷3R的所有的无纺布3抽出并切换使用另一个抽出装置35时抽出装置35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将存储装置自身所蓄积的无纺布3向下游送出,不会将抽出装置35停止抽出的影响波及到下游。张力控制装置是用于将被输送的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N)调整为规定的目标值(N)的装置。
加热部60
加热部60具有:加热单元61,其一边使无纺布3经过其内部,一边对无纺布3吹送热风而将无纺布3加热;以及热风供给装置67,其用于向该加热单元61供给热风。
加热单元61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开口的壳构件62以及多个引导辊64、64、64,上述多个引导辊64、64、64设于壳构件62的外部,以能够使无纺布3在壳构件62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引导无纺布3。而且,通过引导辊64、64、64,在壳构件62内分别形成了直线状的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和复路。此外,如图3A所示,在壳构件62的内部设有分隔壁构件63,该分隔壁构件63形成了沿着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的壁面。壳构件62内的空间被该分隔壁构件63(壁面)划分成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即,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以彼此之间不能往返空气的方式被隔离。此外,通过利用该分隔壁构件63进行隔离,在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的往路用的入口62ain和复路用的出口62bout这两者,并且在另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的往路用的出口62aout和复路用的入口62bin这两者。
分隔壁构件63的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邻接的壁面63wa(以下也称作往路用壁面63wa)、以及该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邻接的壁面63wb(以下也称作复路用壁面63wb)均与输送方向以及CD方向平行,由此,往路用壁面63wa和复路用壁面63wb分别与无纺布3的各面大致平行。而且,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靠往路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a,此外,还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靠复路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b。而且,喷射口63Na将自形成在分隔壁构件63的内部的压力室R63a供给的热风喷射到往路用的空间SP62a。同样,喷射口63Nb将自形成在分隔壁构件63的内部的压力室R63b供给的热风喷射到复路用的空间SP62b。
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比设有喷射口63Na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设有图4所示的台阶部63wae。利用该台阶部63wae,往路用的空间SP62a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其流路面积扩展。即,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积在比设有喷射口63Na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变大。换言之,空间SP62a的比设有喷射口63Na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空间SP62a的在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喷射口63Na的位置与第1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下面,将该截面积变大的区域也称作扩展区域。
此外,在台阶部63wae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设有出口部壁面63was。出口部壁面63was是设置为将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出口侧的空间的一部分堵塞的构件,利用该出口部壁面63was形成往路用的出口62aout,并且限定出口62aout的大小。此外,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中的、由台阶部63wae和出口部壁面63was形成的空间的侧部(壳构件62的往路的扩展区域的CD方向上的端部壁面)设有排出口63ha,该排出口63ha用于将喷射到往路用的空间SP62内的热风排出到外部。另外,也可以在利用台阶部63wae使空间SP62a的截面积扩展的区域(往路的扩展区域)设有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63wam(图4中用虚线表示)。板状构件63wam是在其表面具有许多个细小的孔的平面状的构件,其能够使气体自由地从板状构件63wam的表面侧经由该孔向背面侧通过。在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使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时,存在因无纺布3被加热而产生纤维屑等异物的情况,但板状构件63wam的孔难以使这样的异物通过。即,板状构件63wam像过滤器那样发挥功能,抑制异物与热风一同自排出口63ha排出。作为板状构件63wam,例如能够使用网格、冲孔金属等。
同样,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比设有喷射口63Nb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设有台阶部63wbe,复路用的空间SP62b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其流路面积扩展。即,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积在比设有喷射口63Nb的位置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变大(复路的扩展区域)。此外,在台阶部63wbe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设有出口部壁面63wbs。出口部壁面63wbs是设置为将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出口侧空间的一部分堵塞的板状构件,利用该出口部壁面63wbs形成复路用的出口62bout,并且限定出口62bout的大小。此外,在复路用的空间SP62b中的、由台阶部63wbe和出口部壁面63wbs形成的空间的侧部(壳构件62的复路侧的扩展区域的CD方向上的端部壁面)设有排出口63hb,该排出口63hb用于将喷射到往路用的空间SP62内的热风排出到外部。另外,也可以在利用台阶部63wbe使空间SP62b的截面积扩展的区域(复路的扩展区域)设有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63wbm。板状构件63wbm具有与上述的板状构件63wam同样的功能。
热风供给装置67具有鼓风机67b和加热器67h。然后,利用加热器67h对由鼓风机67b产生的风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热风,经由适当的管构件67p将该热风供给至上述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内的分隔壁构件63的压力室R63a、R63b。然后,经由该压力室R63a、R63b自喷射口63Na、63Nb喷射热风。另外,从壳构件62的CD方向上的端部侧向压力室R63a、R63b供给热风。
鼓风机67b具有:叶轮67i,其例如将马达作为驱动源来旋转;以及变频器(未图示),其用于调整上述马达的转速(rpm)。而且,由此,控制器(未图示)能够进行VVVF变频器控制,其结果,通过改变叶轮67i的转速(rpm)能够将风量(m3/分)调整为任意值。
另外,也可以像图3A所示的那样将加热器67h内置于鼓风机67b中,或者也可以设在鼓风机67b的外部。在将加热器67h设于外部的情况下,如图3A中假设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加热器67ha、67hb以靠近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方式配置则较佳,这样的话,在调整热风的温度时,能够提高温度的灵敏性。此外,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的是,分别将加热器67ha、67hb设于各喷射口63Na、63Nb则较佳。即,与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a,此外,与此相独立地,与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b则较佳。而且,这样的话,能够针对各喷射口63Na、63Nb独立地调整热风的温度,其结果,能够将体积恢复处理的条件设定得更加细致。
另外,该加热器67h、67ha、67hb能够应用由电(kW)加热的电加热器。此外,并不限于电加热器,只要是能够对形成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就能够应用。
此外,在该例中,“风”是指空气的流动,但是,从广义上讲,除了空气的流动以外,还包含氮气、非活性气体等气体的流动。即,也可以自喷射口63Na、63Nb吹送氮气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排出口63ha、63hb的出口部连接有回收用管构件69的一端侧,回收用管构件69的另一端侧与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相连通。由此,能够将在空间SP62a、SP62b内流动着的热风回收,并使该热风返回至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被回收之后的热风与外部气体一同被加热器67h加热,之后,再次供给至加热单元61。通过进行热风的回收,能够抑制热风自加热单元61排出时对附近的其他半成品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能够再利用能量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壳构件62的CD方向上的端部侧自排出口63ha、63hb排出热风。并且,从与向压力室R63a、R63b供给热风的操作相同的一侧自排出口63ha、63hb排出热风。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从CD方向上的一端侧向加热部61供给热风,从相同的一侧排出热风。通过将热风供给用的管构件67p和回收用管构件69连接在CD方向上的相同的一侧,能够减小配管的设置空间,能够将装置整体整理紧凑。
另外,在未设置上述的板状构件63wam、63wbm的情况、因无纺布3的纤维屑等异物较小而穿过板状构件63wam、63wbm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该异物经过回收用管构件69被送到鼓风机67b内的加热器67h中而被熔化。因此,优选的是,在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与回收用管构件69之间例如安装规定的网格等网眼状的防止吸入异物用的过滤构件则较佳。另外,就图3A的例子的情况而言,也有可能因制造流水线内的纸屑等异物混入外部空气中而导致自吸入侧部分67bs吸入该异物,因此,优选的是,在吸入侧部分67bs设置同种的过滤构件则较佳。
此外,在图2和图3的例子中,加热单元61为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型,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水平,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做成纵置型。更详细地讲,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铅垂。此外,进一步来讲,根据布局情况等的不同,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这两者倾斜的方式配置。但是,从设置加热单元61所需的俯视空间越小越好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纵置型。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动作
对无纺布3在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内部的体积恢复动作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具有大致同样的结构,热风在壳构件62的内部的流动方式、无纺布3在壳构件62的内部的体积恢复动作也是大致同样的。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主要说明往路用的空间SP62a而省略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相关的说明的情况。
首先,将自热风供给装置67供给来的热风供给至设于分隔壁构件63的压力室R63a。压力室R63a的截面形状(以CD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呈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大体上逐渐变细的尖细形状,在该尖细形状的顶端部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相连通,由此,该顶端部作为上述喷射口63Na发挥功能。
自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直接沿着该面流动而行进(图4中用粗箭头表示热风的流动)。然后,该热风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图4中的第2位置以及第1位置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由于热风以在无纺布3的面上流动的方式沿着输送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风从无纺布3的厚度方向将该无纺布3压缩的情况,由此,能够顺畅地使其体积恢复。
此时,通过对热风的风量(m3/分)进行调整,能够使热风的风速值Vw(m/分)大于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值V3(m/分)。而且,这样的话,自各喷射口63Na、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能够以在无纺布3的面上滑过的方式超过无纺布3而行进,最后自各排出口62aout、62bout排出到外部。因而,基于热风与无纺布3之间的相对速度差,能够使该热风成为紊流状态。然后,其结果是,能够谋求传热效率的飞跃性地提高,能够高效地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其体积迅速恢复。此外,利用紊流状态的热风能够随意地将无纺布3的纤维解开,因此,也能够加快其体积的恢复。
另外,热风的风速值Vw(m/分)(以下也称作热风的流速)是这样的值:例如被供给至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风量(m3/分)除以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截面积(即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风量(m3/分)除以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截面积(即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而得到的值。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那样的风速值Vw与输送速度值V3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输送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则较佳,但是,也未必需要在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即,若即使对于各空间SP62a、SP62b中的一部分来讲上述大小关系也成立,则能够相应地享受到上述紊流状态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输送的无纺布3从入口62ain进入壳构件62的内部时,被卷入周围(壳构件62的外部)的空气的一部分进入往路用空间SP62a。而且,被卷入的空气跟随着被输送的无纺布3而移动,从而形成在输送方向上流动的伴随流。由于该伴随流沿着输送方向流动,因此从喷射口63Na喷射出来的热风易于以随该伴随流流动的方式沿着输送方向流动。
此外,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和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形状均呈长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长方形。而且,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此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但是,优选的是,各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CD方向上的尺寸)则较佳,这样的话,能够抑制在CD方向上的加热不均匀。
此外,各喷射口63Na、63Nb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与上述CD方向上的尺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能够从1mm~1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值来设定。
而且,优选的是,在喷射口63Na、63Nb的位置处,热风的喷射方向相对于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度θ在0°~30°的范围内则较佳,更优选的是,在0°~10°的范围内则较佳(图3A)。而且,这样的话,易于使热风沿着无纺布3的面流动。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加热单元61为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型,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水平,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做成纵置型。更详细地讲,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铅垂。此外,进一步来讲,根据布局情况等的不同,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这两者倾斜的方式配置。但是,从设置加热单元61所需的俯视空间越小越好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纵置型。
关于热风的流速
说明了这些内容:通过使喷射到加热单元61中的壳构件62内部的热风的流速Vw大于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值V3(即Vw>V3),能够使热风成为紊流状态,由此,能够对无纺布3加快体积的恢复。另一方面,存在若Vw过大则会产生问题的情况。下面,利用比较例对在Vw较大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5是作为比较例对以往型的加热单元65的壳构件62的内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比较例的加热单元65的基本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61大体上是同样的,但分隔壁构件63的形状有所不同。具体地讲,在比较例的加热单元65中,在分隔壁构件63的往路用壁面63wa未设置台阶部63wae。也就是说,往路用壁面63wa是从壳构件的入口62ain到出口62aout整个范围地沿着输送方向的平面形状,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中不存在扩展区域。因而,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截面积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整个范围是恒定的。由于截面积恒定,因此,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内流动的热风的流速Vw(m/分)也应该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整个范围是大致恒定的值。
另外,在比较例的加热单元65中,在将无纺布3在壳构件62的内部输送的过程中,该无纺布3持续暴露在热风中。换言之,自设于壳构件62的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喷射口63Na喷射过来的热风沿着无纺布3的表面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流动,在此期间,持续将无纺布3加热。也就是说,无纺布3随着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而被累积地施加热量。这样对无纺布3施加很大的热量时,无纺布3易于在输送方向上伸长。其原因在于,像在图2中说明的那样,无纺布3以在输送方向上被施加规定大小的张力的状态被输送,因此,对因被加热而纤维变柔软了的无纺布3作用张力,从而无纺布3易于被向输送方向上的两端侧拉伸而伸长。
在加热单元65中,沿着无纺布3的表面在输送方向上流动的热风起到将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拉伸的牵引力的作用,因此无纺布3更加易于伸长。特别是,在比较例中,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内流动的热风的流速Vw大致恒定,因此,在自喷射口63Na喷射过来的热风的流速Vw较大的情况下,热风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流速Vw也仍然较大,在该区域中将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拉伸的牵引力也变大。
若无纺布3因沿输送方向被拉伸而伸长,则在该无纺布3所伸长的部分的表面其体积易于被挤压,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体积恢复的效果。此外,由于无纺布3的CD方向上的长度(即无纺布的宽度)与该无纺布3在输送方向上伸长的状况相应地变短,因此,无纺布3也有可能成为不满足作为产品的基准规格的不合格品。
因而,在比较例这样的构造的加热单元65中,因热风的流速Vw较大而很难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此外,还有可能使产品的品质恶化。因此,在比较例中,需要对热风的流速Vw的条件(上限速度)设定制约,难以应对多种多样的动作条件。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61中,通过减慢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的流速Vw,能够使无纺布3难以伸长。
像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构件6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设有台阶部63wae,在该区域中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截面积扩展(上述的扩展区域)。在图4中,将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扩展之后的截面积)定义为Dad,将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扩展之前的截面积)定义为Dau,此外,将热风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第1位置处的流速定义为Vwad,将热风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第2位置处的流速定义为Vwau时,在喷射到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热风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恒定的情况下,Dau·Vwau=Dad·Vwad的关系成立。另外,虽然实际上在空间SP62a内产生压力损失、热损失,但由于对整体产生的影响轻微,因此,设为在此能够无视这些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截面积是Dau<Dad的关系,因此热风的流速为Vwau>Vwad。也就是说,热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第1位置)的流速Vwad慢于热风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第2位置)的流速Vwau。因而,与比较例的情况相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扩展区域中利用热风的流动而将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牵引的力较小。由此,在由热风进行加热的影响较大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无纺布3难以伸长,易于正常地进行体积恢复。此外,在自喷射口63Na喷射过来的热风的流速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扩展区域中减小流速,因此对于热风的流速大小的制约也较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61中,在空间SP62a的扩展区域中设有排出口63ha,能够将热风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扩展区域)中减小热风的体积,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热风的流速,易于调整进行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条件。
此外,排出口63ha在铅垂方向上设于自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偏离的位置。在图4的例子中,排出口63ha设于比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倘若排出口63ha在铅垂方向上设于与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相同的位置,则由于热风自排出口63ha排出时的流动,正在输送的无纺布3也被向排出口63ha的方向(即CD方向上的端部侧)拉近,有可能会妨碍无纺布3的正确的输送动作。相对于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口63ha设于自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偏离的位置,因此难以妨碍输送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向壳构件62的内部喷射热风的喷射口63Na以及用于向壳构件62的外部排出热风的排出口63ha均设于自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向与铅垂方向上的相同一侧偏离的位置。具体地讲,在图4的情况下,喷射口63Na以及排出口63ha均配置在自无纺布的输送路径向铅垂方向上的上侧偏离的位置。自喷射口63Na喷射到空间SP62a的热风沿着无纺布3的一个面(图4中铅垂方向上表面侧的面)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自排出口63ha被排出。即,热风不沿铅垂方向上下贯穿无纺布3地沿着无纺布3的一个面(图4中铅垂方向上表面侧的面)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流动。由此,能够充分地加热无纺布3的一个面,能够高效地进行体积恢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间SP62a的输送方向最下游部设有出口部壁面63was,利用该出口部壁面63was形成有壳构件62的出口62aout。由图4能够明确,出口62aout的截面积(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小于扩展区域中的截面积。即,本实施方式的往路用空间SP62a的截面积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例如图4中的第2位置)处较窄,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例如图4中的第1位置)扩展,在输送方向的最下游部(出口62aout的位置)再次变窄。通过这样缩小出口的大小,能够对热风在该出口部分附近的流动进行整流。
例如,在加热部61的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中未设置出口部壁面63was的情况下,出口62aout的截面积是与利用台阶部63wae扩展后的空间SP62a的截面积(相当于上述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Dad)相同的程度,与图4的情况相比变大。在出口62aout的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在空间SP62a中流动的热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扩展区域中也向除输送方向之外的方向扩展,以该状态直接自出口62aout(或者排出口63ha)排出。也就是说,由于对热风的流动施加除输送方向之外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因此,易于在热风的流动中产生紊流。由该影响导致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混乱,易于在图4中的铅垂方向、CD方向上发生摆动等,有可能无法进行稳定的体积恢复。
相对于此,只要像图4那样出口62aout的截面积变窄,就能够通过在扩展区域中扩展的热风的流动在出口部分中缩小来对流动进行整流,因此,也能够消除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的混乱,易于进行稳定的体积恢复动作。另外,即使未设置出口部壁面63was,也存在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因热风的流速Vw较大而产生混乱,能够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的情况。
此外,热风的流动方向和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越接近平行,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越易于稳定,因此,优选的是,出口62aout的铅垂方向位置与空间SP62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区域的位置对准。在图4中,通过将空间SP62a的出口62aout的铅垂方向位置和入口62ain的铅垂方向位置对准,从而热风易于沿着输送方向呈直线状地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壳构件62的内部,对于往路用的空间SP62a以及复路用的空间SP62b而言,分别能够适当地调节热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扩展区域)中的流动。由此,能够抑制在该区域中无纺布3在输送过程中伸长,实现正确的体积恢复动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完成的,并不用于限定并解释本发明。此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当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例示了宠物用片材1的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卫生巾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也可以是尿布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此外,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并不限于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即,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体积恢复装置20对要求蓬松性的其他部件的材料的无纺布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作为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的一例例示了单面具有多个直线状的突部3p、3p…的无纺布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常形式的无纺布、即两个面为大致平坦面的无纺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在往路和复路这两者中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仅在往路或复路中的任意一者中进行加热就能够使体积充分恢复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中的任意一者。此外,相反,在仅在往路和复路这两个路径中进行加热而体积恢复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仅设置一个上述加热单元61而是设置多个加热单元61,从而在3个以上的路径中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另外,以分别与往路和复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了喷射口63Na、63Nb的做法能够可靠地确保体积恢复所需的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长度,而且能够谋求缩短加热单元6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是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内部基本上除了压力室R63a、R63b、由台阶部63wae、63wbe形成的扩展区域以外不具有其他空间的实心构件用作了分隔壁构件63的材料,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实现轻量化等,也可以使用内部具有空间的空心构件。空心构件的一例例如能够例示出这样的组合构件:具有构成图3A的往路用壁面63wa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构成复路用壁面63wb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以及安装在这些平板构件彼此之间并将这些平板构件彼此连结起来的棱柱构件(未图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间SP62a、SP62b是分别利用台阶部63wae、63wbe沿铅垂方向扩展的,但使空间SP62a、SP62b扩展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空间SP62a、SP62b在各自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区域中沿CD方向扩展。即使在沿CD方向扩展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区域中减小热风的流速,因此,能够抑制无纺布3在输送方向上伸长而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空间SP62a、SP62b的截面积利用台阶部63wae、63wbe扩展时,空间SP62a、SP62b的输送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扩展成图4所示的阶梯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替代台阶部63wae、63wbe而设置锥形构件(未图示),做成随着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行进而空间SP62a、SP62b的截面积逐渐变大这样的形状,也可以做成空间SP62a、SP62b分多个阶段扩展的形状或其他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宠物用片材(吸收性物品);3、顶层片(无纺布);3R、无纺布筒;3a、面;3b、面;3e、外周缘部;3t、槽部;3p、突部;3h、贯通孔;4、吸收体;4c、吸收性芯部;4t1、覆片;4t2、覆片;5、底层片;20、体积恢复装置;30、输送部;32、输送辊;32u、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d、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5、抽出装置;60、加热部;61、加热单元;62、壳构件;62ain、入口;62aout、出口;62bin、入口;62bout、出口;63、分隔壁构件;63Na、喷射口;63Nb、喷射口;63ha、排出口;63hb、排出口;63wa、往路用壁面;63wae、台阶部;63wam、板状构件;63was、出口部壁面;63wb、复路用壁面;63wbe、台阶部;63wbm、板状构件;63wbs、出口部壁面;64、引导辊;67、热风供给装置;67b、鼓风机;67bs、吸入侧部分;67h、加热器;67ha、加热器;67hb、加热器;67i、叶轮;67p、管构件;69、回收用管构件;SP62a、往路用的空间;SP62b、复路用的空间;R63a、压力室;R63b、压力室。

Claims (8)

1.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
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入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出口,
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设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侧的部分向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
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上述第1位置位于比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靠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述第2位置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与上述第1位置之间,
自上述喷射口喷射来的上述热风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接触,一边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的、包含上述第1位置且截面积比上述第2位置的截面积大的区域设有排出口,该排出口用于将喷射到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中的上述热风排出到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口设于铅垂方向上自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路径偏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射口和上述排出口均设于自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路径向铅垂方向上的相同一侧偏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上述输送方向最下游部设有用于将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出口侧空间的一部分堵塞的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热风供给装置,该热风供给装置用于向上述壳构件内供给上述热风,
上述热风供给装置能够将自上述排出口排出来的上述热风回收,并再次供给至上述壳构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具有作为分别与上述壳构件的铅垂方向和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CD方向,
能够从上述壳构件的上述CD方向上的相同一侧进行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热风和向上述壳构件内供给上述热风的操作。
8.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对沿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从而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开口的壳构件中,在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入口、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处设有输送上述无纺布时的出口的情况下,自设于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的喷射口朝向上述出口侧的部分向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喷射上述热风;以及
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第1位置处的截面积大于上述壳构件内的空间的第2位置处的截面积,上述第1位置位于比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靠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述第2位置在上述输送方向上位于设有上述喷射口的位置与上述第1位置之间,在上述壳构件中,一边使自上述喷射口喷射来的上述热风与上述无纺布的两面中的一个面接触,一边使该热风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过上述第1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CN201310560426.8A 2013-10-18 2013-11-12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Active CN104514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194 2013-10-18
JP2013217194A JP5728552B2 (ja) 2013-10-18 2013-10-18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4108A CN104514108A (zh) 2015-04-15
CN104514108B true CN104514108B (zh) 2016-02-24

Family

ID=5278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0426.8A Active CN104514108B (zh) 2013-10-18 2013-11-12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9913B2 (zh)
JP (1) JP5728552B2 (zh)
CN (1) CN104514108B (zh)
WO (1) WO20150565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3035B2 (ja) * 2017-11-30 2021-03-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3435C2 (de) * 1986-02-05 1993-11-18 Babcock Textilmasch Anordnung zur Messung der Breitenspannung in laufenden Warenbahnen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CN102227528A (zh) * 2008-10-20 2011-10-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使无纺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JP5102610B2 (ja) * 2007-12-26 2012-12-1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991A (en) * 1925-04-25 1928-05-22 Schilde Richar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and the like
US2700226A (en) * 1950-04-21 1955-01-25 Dungler Julien Drying or like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web material with fluid deflecting baffle means
DE1913261A1 (de) * 1968-03-18 1969-10-02 Singer Cobble Lt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bahnfoermigen Materials
IT1093498B (it) * 1977-03-30 1985-07-19 Toray Industries Metodo ed apparecchio per intreociare un filo a molti filamenti
DE8817120U1 (zh) * 1988-04-07 1993-02-04 Vits Maschinenbau Gmbh, 4018 Langenfeld, De
US4949441A (en) * 1989-10-13 1990-08-21 Ethridge Fredrick A Polylaminar 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of yarn
US5303484A (en) * 1992-04-09 1994-04-19 Thermo Electron Web Systems, Inc. Compact convective web dryer
DE4226107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Vits Maschinenbau Gmbh Trocknungsanlage
US6397444B1 (en) * 1994-05-24 2002-06-04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xturing yarn
US5511295A (en) * 1995-03-15 1996-04-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ystem for preparing highly coherent air jet textured yarn
DE19605675C5 (de) * 1996-02-15 2010-06-17 Oerlikon Heberlein Temco Wattwil Ag Verfahren zum aerodynamischen Texturieren sowie Texturierdüse
JP4030484B2 (ja) * 2002-09-25 2008-01-0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WO2004078450A1 (ja) * 2003-03-04 2004-09-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シート状物の熱処理装置および熱処理方法
CA2566032A1 (en) 2004-05-13 2005-12-01 Alz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arathyroid hormone agents
JP5777558B2 (ja) * 2012-04-20 2015-09-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を回復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840100B2 (ja) * 2012-09-28 2016-01-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3435C2 (de) * 1986-02-05 1993-11-18 Babcock Textilmasch Anordnung zur Messung der Breitenspannung in laufenden Warenbahnen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JP5102610B2 (ja) * 2007-12-26 2012-12-1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の制御方法
CN102227528A (zh) * 2008-10-20 2011-10-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使无纺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8552B2 (ja) 2015-06-03
US9809913B2 (en) 2017-11-07
JP2015078463A (ja) 2015-04-23
US20160251779A1 (en) 2016-09-01
CN104514108A (zh) 2015-04-15
WO2015056597A1 (ja) 2015-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4107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FI95052B (fi) Laite ja menetelmät ilman syöttämiseksi erillisiä hiukkasia sisältäviin kuituratoihin
CN103492626A (zh) 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US9777414B2 (en) Bulkiness recovery apparatus for nonwoven fabric
CN104514108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N104562525A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CN104499235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US10449096B2 (en) Absorbent artic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4490524B (zh)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US10041200B2 (en) Bulkiness recovery apparatus and bulkiness recovery method for nonwoven fabric
CN104499186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N203700776U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