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2525A -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2525A
CN104562525A CN201310549614.0A CN201310549614A CN104562525A CN 104562525 A CN104562525 A CN 104562525A CN 201310549614 A CN201310549614 A CN 201310549614A CN 104562525 A CN104562525 A CN 104562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nwoven fabric
hot blast
heating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96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2525B (zh
Inventor
奥田淳
光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6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2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2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0Heating or cooling textile fabric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该体积恢复装置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中,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输送部,其用于输送上述无纺布;加热部,其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用于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控制利用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并且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Description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吸收性物品,使用有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此外,包含在该吸收性物品的范畴内的宠物用片材也作为宠物用厕所而得以普及。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与使用者等的皮肤抵接的部分设有透液性的顶层片。而且,近年来,从降低对皮肤的黏腻等观点考虑,要求较高的排液性,因此,优选的是,顶层片的材料采用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
通过梳理法等适当的方法将该无纺布制成带状,之后将其卷成卷状,以无纺布卷的形式来保管。而且,在要使用时,将无纺布卷搬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中,利用该流水线使无纺布自该无纺布卷抽出,进而用作顶层片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将无纺布卷成无纺布卷时,为了防止该无纺布不规则运动等,一边沿卷绕方向付与张力一边进行卷绕。因此,通常情况下,因该张力的存在而使无纺布卷得较紧。即,该无纺布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成为体积缩减的状态。因而,在利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使无纺布自无纺布卷抽出时,也只是使体积减少之后的无纺布抽出来进行供给,即无法响应上述的具有蓬松度的无纺布的要求。
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方法:将体积恢复装置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水线的上游。详细地讲,将自无纺布卷抽出来的无纺布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在该输送路径的规定位置处设置体积恢复装置。而且,该装置能够对经过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由此,能够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然后,不再进行卷绕,将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直接向该制造流水线的下一处理装置传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65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体积恢复装置中,在输送无纺布时并不能始终以恒定速度进行输送。例如,在自无纺布卷抽出了所有的无纺布之后切换为新的无纺布卷时,使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暂时降低。在输送速度降低之后,若在与通常时相同的条件下向无纺布吹送热风,则有可能导致无纺布被加热到所需程度以上而沿输送方向伸长、或者无法正常地进行体积恢复。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输送部,其用于输送上述无纺布;加热部,其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用于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控制利用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并且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能够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之后的放大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
图3A是构成体积恢复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60的说明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表示关于输送部30的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关于加热部60的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6是表示关于加热部60的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宽度传感器70的说明图。
图8是对自壳构件62的内部将热风强制地排出到外部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内容,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内容。
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输送部,其用于输送上述无纺布;加热部,其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用于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控制利用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并且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由此,即使在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减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无纺布被过度地加热,能够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包括用于向上述加热部供给上述热风的热风供给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被供给到上述加热部的上述热风的风量。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通过适当地改变被吹送到无纺布的热风的量,能够在体积恢复动作过程中调整对被输送的无纺布施加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由此,能够在抑制无纺布沿输送方向伸长的同时、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被供给到上述加热部的上述热风的温度。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通过适当地改变被吹送到无纺布的热风的温度,能够在体积恢复动作过程中调整对被输送的无纺布施加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由此,能够在抑制无纺布沿输送方向伸长的同时、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上述输送部在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输送路径中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位于上述加热部的两侧的位置处各自具有两个驱动辊,为了输送上述无纺布而驱动该两个驱动辊而使该两个驱动辊旋转,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上述两个驱动辊中的位于上游侧的一个驱动辊的周速值。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在施加于无纺布的热量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作用于无纺布的张力,使无纺布难以沿输送方向伸长,能够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包括宽度传感器,该宽度传感器用于在比上述加热部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测量上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输出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信息,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和自上述宽度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信息来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获取与体积恢复动作过程中的无纺布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关的信息。通过根据与该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关的信息把握由对无纺布施加的热量产生的实际影响,适当地改变加热条件,能够抑制对无纺布施加过度的热量。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构成上述壳构件的壁部中的一部分以将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开放于大气的方式移动,在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变得比规定速度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壁面中的一部分移动而将上述热风自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排出到外部。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自壳构件内将热风一下子排出到外部。通过将热风直接排出到壳构件的外部,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大程度地减少对无纺布施加的热量。由此,即使在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急剧地减慢的情况等的紧急时,也能够抑制对无纺布施加过度的热量。
优选的是,在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中,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设有上述无纺布被输送时的入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设有上述无纺布被输送时的出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入口侧的部分设有上述喷射口,自上述喷射口喷射出来的上述热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由于喷射到壳构件的内部的热风以在无纺布的面上流动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热风从厚度方向压缩无纺布的情况,能够顺畅地进行体积恢复。此外,通过使热风的风速足够大于无纺布的输送速度而产生紊流,高效地加热无纺布,能够加快体积恢复。
此外,能够明确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其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包括以下工序:输送上述无纺布;利用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的加热部,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采用这样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能够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由此,即使在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减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无纺布被过度地加热,能够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本实施方式
关于成为体积恢复对象的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装置20以及体积恢复方法中,将成为宠物用片材1的顶层片3的无纺布3作为处理对象。
图1A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宠物用片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中的B-B线将该片材1切断之后的放大立体图。
宠物用片材1使用于处理狗、猫等动物的排泄物,如图1A所示,能够将其铺于地板等来使用。该宠物用片材1具有例如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透液性的顶层片3、大致相同形状的非透液性的底层片5以及夹在这些片材3、5彼此之间的液体吸收性的吸收体4。而且,吸收体4利用热熔粘合剂等与顶层片3和底层片5这两者相接合,此外,顶层片3和底层片5的自吸收体4向侧方突出的部分3e、5e、即各片材3、5的外周缘部3e、5e利用热熔粘合剂等接合起来。
如图1B所示,吸收体4具有吸收性芯部4c,该吸收性芯部4c例如是通过将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以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层叠起来而成的。也可以利用薄绵纸等两片透液性的覆片4t1、4t2将该芯部4c覆盖起来,在该例中就是如此。即,在靠皮肤侧的一面用一片覆片4t1覆盖起来,然后,在不靠皮肤侧的一面用另一片覆片4t2覆盖起来。此外,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用一片覆片将吸收性芯部4c的整个面包覆起来。
底层片5例如是聚乙烯(以下称PE)、聚丙烯(以下称PP)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PET)等薄膜材料。但并不限于这些,只要是非透液性的片材就能够使用。
顶层片3将无纺布3用作材料。在该例中,无纺布3的两个面3a、3b中的一个面3b为大致平坦的面,另一个面3a呈波形形状。即,交替地形成有直线状的槽部3t与直线状的突部3p。该突部3p、3p…是通过公知的空气流的吹送处理(参照日本特开2009-11179号等)将原本处于槽部3t的部分的纤维横向吹起而使其鼓起来而形成的,其形成为纤维之间的间隙较大的稀疏状态。而且,由此使该无纺布3整体较蓬松。此外,也可以在槽部3t上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贯通孔3h、3h…,在该例中就是如此。
该无纺布3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0~200(g/m2),突部3p的中央部的平均基重例如为15~250(g/m2),槽部3t的底部的平均基重为3~150(g/m2)。
此外,优选的是,作为无纺布3的纤维,芯是PET、鞘是PE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但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例如,也可以为芯是PP、鞘是PE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或者也可以是并列构造(日文:サイドバイサイド构造)的纤维,也可以是由单一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独纤维。
而且,无纺布3也可以具有卷缩纤维。另外,卷缩纤维是指呈锯齿形状、Ω形状、螺旋形状等卷缩形状的纤维。
此外,就无纺布3所含的纤维的纤维长度而言,例如能够从20mm~100mm的范围中选择,此外,就纤度而言,例如能够从1.1~8.8(dtex)的范围中选择。
体积恢复装置的说明
该宠物用片材1是利用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制造的,在将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向该制造流水线搬入时,是以无纺布卷3R(图2)的形式搬入的。即,将上述的具有突部3p的无纺布3以暂时卷成卷状的状态来保管,然后,将无纺布卷3R自保管场所搬入到宠物用片材1的制造流水线中。然后,将无纺布卷3R安装在该制造流水线所具备的抽出装置35中,进而作为顶层片3的材料而将无纺布3抽出。
但是,如上所述,在无纺布卷3R中,无纺布3的体积可能被挤压。因此,在该制造流水线中设有体积恢复装置20。
图2是体积恢复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此外,图3A是构成体积恢复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60的说明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另外,在图2和图3A中,以剖视的角度展示了构成加热部60的主要部分的加热单元61。
如图2所示,体积恢复装置20具有:输送部30,其用于使无纺布3自无纺布卷3R抽出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无纺布3;加热部60,其用于在输送路径上的规定位置处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100,其用于对输送部30和加热部60进行控制。而且,被加热部60加热而恢复了体积的无纺布3被送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与宠物用片材1的其他半成品之间的汇合点、例如与吸收体4之间的汇合点,并在该汇合点处与该半成品相接合等。
另外,制造流水线中的各种装置(未图示)被适当的支承构件支承而配置在该流水线中,体积恢复装置20也是如此。而且,在该例中,作为该支承构件的一例,使用了所谓的嵌板(未图示)。嵌板是铅垂地竖立设置于制造流水线的基部的板构件,该嵌板具有铅垂面(法线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面),在该铅垂面上例如以悬臂状态支承有各种装置。
而且,在以下内容中,将该铅垂面的法线方向称作“CD方向”。另外,在图2中,CD方向朝向贯穿该图2的纸面的方向,更详细地讲,CD方向朝向水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中的贯穿图2的纸面的方向。此外,抽出来的无纺布3基本上以该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因此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成为朝向与CD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另外,该支承构件并不限于嵌板,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支承构件。
输送部30
输送部30具有多个用于限定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输送辊32、32…。此外,该输送部30具有抽出装置35、35、材料接合装置36、存储装置37以及张力控制装置38,而且,在输送路径中,按照自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的顺序排列配置有各装置35、35、36、37、38。
各输送辊32、32…被支承为能够绕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无纺布3能够以自身的宽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状态被输送。
另外,输送辊32、32…中的若干输送辊32、32是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32u、32d,除此以外的输送辊32、32…是不具有驱动源的从动辊,即是利用与被输送来的无纺布3相接触而获得旋转力进而能够连续地旋转的辊。
驱动辊32u、32d分别设于输送路径上的、位于加热部60(准确地讲,是后述的加热单元61)的两侧的位置处。以下,将位于比加热部60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驱动辊32u称作“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将位于比加热部6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驱动辊32d称作“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然后,通过利用后述的控制部100对这些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和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能够调整无纺布3在加热部60中的输送状态。
抽出装置35是用于使无纺布3自无纺布卷3R抽出的装置,其具有沿着CD方向的旋转轴。而且,在该旋转轴上以能够使无纺布卷3R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无纺布卷3R。旋转轴例如能够被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自无纺布卷3R抽出无纺布3。另外,伺服马达与存储装置37相互协作来进行抽出动作。后述关于该方面的内容。
作为设有多个装置的一例子,设有两个该抽出装置35、35。而且,基本上能够交替地切换使用。即,构成为这样的方式:在一个抽出装置35使无纺布3抽出的期间,另一个抽出装置35处于待机状态,然后,当一个抽出装置35上的无纺布卷3R没有了之后,处于待机状态的抽出装置35开始将无纺布3抽出。另外,由于该抽出装置35为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该详细的说明。
材料接合装置36是这样的装置:在正在抽出的抽出装置35将无纺布卷3R的所有的无纺布3抽出结束之前,将该无纺布卷3R的无纺布3的尾端部3ee接合于安装在正在待机的抽出装置35上的无纺布卷3R的无纺布3的顶端部3es。而且,由此,能够不间断且连续地使无纺布3抽出。此外,由于该材料接合装置36也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该详细的说明。
存储装置37是用于将自抽出装置35抽出来的无纺布3以能够向输送方向的下游送出的方式蓄积起来的装置。而且,在像利用上述材料接合装置36进行接合处理时的那样无纺布3未自抽出装置35抽出的情况下,通过将存储装置37自身所蓄积的无纺布3向下游送出,不会将抽出装置35停止抽出的影响波及到下游。另外,在解除了抽出装置35停止抽出的状态之后,直至达到限定的蓄积量为止,使无纺布3以比位于紧靠存储装置37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值(m/分)快的速度值(m/分)自抽出装置35抽出,由此,能够将在停止抽出过程中送出去的量的无纺布3蓄积在存储装置37上。
在该例中,该存储装置37具有固定辊组G37s和可动辊组G37m,该固定辊组G37s由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多个辊37s、37s…构成,该可动辊组G37m由设置为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多个辊37m、37m…构成。而且,无纺布3交替地挂绕在属于固定辊组G37s的各辊37s和属于可动辊组G37m的各辊37m上,由此,形成无纺布3的环路L3进而能够将该无纺布3蓄积起来。
在此,可动辊组G37m根据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N)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即,在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比预先设定好的张力的设定值(N)大的情况下,可动辊组G37m以环路L3变小的方式移动,由此将蓄积起来的无纺布3送出并向下游供给。另一方面,在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比上述设定值小的情况下,可动辊组G37m以环路L3变大的方式移动,由此将无纺布3蓄积起来。因而,在紧靠存储装置37的下游位置处,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基本能够维持为上述设定值,从该意义上讲,该存储装置37也发挥与后述的张力控制装置38同样的功能。另外,由于该存储装置37也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张力控制装置38配置在存储装置37与上述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之间的位置处。而且,在紧靠张力控制装置38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N)被调整为规定的目标值(N)。
该张力控制装置38是利用所谓的浮动辊38dn构成的。即,该张力控制装置38具有:一对固定辊38s、38s,其相互之间在输送方向上空开间隔并固定于规定位置;浮动辊38dn,其设置在一对固定辊38s、38s之间的位置处,且设为能够在与CD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驱动辊38k,其设于比浮动辊38dn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而且,无纺布3挂绕在一对固定辊38s、38s、浮动辊38dn以及驱动辊38k这三者上,并且挂绕在一对固定辊38s、38s以及浮动辊38dn上的无纺布3形成了环路L3dn。而且,对浮动辊38dn向往复移动方向中的、环路L3dn变大的方向付与了相当于无纺布3的张力的目标值的二倍的力。因而,在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比目标值大的情况下,浮动辊38dn以环路L3dn变小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在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比目标值小的情况下,浮动辊38dn以环路L3dn变大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驱动辊38k能够由伺服马达驱动而旋转,该马达以环路L3dn的大小为规定值的方式使驱动辊38k旋转来使无纺布3抽出。例如,在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会减小驱动辊38k的周速值(m/分),另一方面,在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会增加驱动辊38k的周速值。而且,由此,能够将紧靠张力控制装置38的下游位置处的无纺布3的张力的大小调整成为目标值。
加热部60
加热部60具有:加热单元61,其对被输送的无纺布3吹送热风而将无纺布3加热;以及热风供给装置67,其用于向该加热单元61供给热风。
加热单元61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开口的壳构件62以及多个引导辊64、64、64,上述多个引导辊64、64、64设于壳构件62的外部,以能够使无纺布3在壳构件62内往复移动的方式引导无纺布3。而且,通过引导辊64、64、64,在壳构件62内分别形成了直线状的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和复路。此外,如图3A所示,在壳构件62的内部设有形成沿着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壁面的分隔壁构件63。壳构件62内的空间被该分隔壁构件63划分成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即,往路用的空间SP62a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以彼此之间不能往返空气的方式被隔离。此外,通过利用该分隔壁构件63进行隔离,在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的往路用的入口62ain和复路用的出口62bout这两者,并且在另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了无纺布3的往路用的出口62aout和复路用的入口62bin这两者。
分隔壁构件63的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邻接的壁面63wa(以下也称作往路用壁面63wa)、以及该两个壁面63wa、63wb中的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邻接的壁面63wb(以下也称作复路用壁面63wb)均与输送方向以及CD方向平行,由此,往路用壁面63wa和复路用壁面63wb分别与无纺布3的各面大致平行。而且,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靠往路的上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入口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a,此外,还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靠复路的上游侧的部分(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入口侧的部分”)设有在CD方向上纵长的狭缝状的喷射口63Nb。
更详细地说明,分隔壁构件63与上述各部分相对应地在内部具有压力室R63a、R63b。而且,能够自上述热风供给装置67将热风供给至各压力室R63a、R63b。此外,各压力室R63a、R63b的截面形状(以CD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均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呈大体上变细的尖细形状,在该尖细形状的顶端部分别与其所对应的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相连通,由此,该顶端部作为上述喷射口63Na、63Nb发挥功能。而且,采用这样的喷射口63Na、63Nb,能够一边朝向无纺布3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一边以相对于该面成锐角的倾斜角度θ的方式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该面喷射热风。
此外,在往路用壁面63wa中的、自喷射口63Na喷射热风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设有向往路用的空间SP62a开口的排出口63ha。在图3A的情况下,排出口63ha设于分隔壁构件63中的、比喷射口63Nb以及压力室R63b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出口侧的部分”)。同样,在复路用壁面63wb中的、自喷射口63Nb喷射热风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设有向复路用的空间SP62b开口的排出口63hb。在图3A的情况下,排出口63hb设于分隔壁构件63中的、比喷射口63Na以及压力室R63a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相当于“壳构件的靠出口侧的部分”)。
利用该结构,自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直接在该面上流动,并自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口63ha排出到外部。另外,热风的一部分从出口62aout排出到外部。此外,自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以具有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的速度分量的方式与无纺布3的面相接触,然后以该状态直接在该面上流动,并自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口63hb排出到外部。另外,热风的一部分从出口62bout排出到外部。
由于喷射到壳构件62的内部的热风以这样在无纺布3的面上流动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风从无纺布3的厚度方向将该无纺布3压缩的情况,由此,能够顺畅地使其体积恢复。
此外,通过对热风的风量(m3/分)进行调整,能够使热风的风速值vw(m/分)大于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值v3(m/分)。而且,这样的话,自各喷射口63Na、63Nb喷射出来的热风能够以在无纺布3的面上滑过的方式超过无纺布3而行进,最后自各出口62aout、62bout排出到外部。因而,基于热风与无纺布3之间的相对速度差,能够可靠地使该热风成为紊流状态。然后,其结果是,能够谋求飞跃性地提高传热效率,能够高效地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其体积迅速恢复。此外,利用紊流状态的热风能够随意地将无纺布3的纤维解开,因此,也能够加快其体积的恢复。
另外,热风的风速值vw(m/分)是这样的值:例如被供给至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风量(m3/分)除以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截面积(即以输送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而得到的值。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那样的风速值vw与输送速度值v3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往路用的空间SP62a或者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输送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则较佳,但是,也未必需要在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成立。即,若即使对于各空间SP62a、SP62b中的一部分来讲上述大小关系也成立,则能够相应地享受到上述紊流状态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另外,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和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形状均呈长度方向朝向CD方向的长方形。而且,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往路用的空间SP62a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此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与复路用的空间SP62b的CD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但是,优选的是,各喷射口63Na、63Nb的CD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CD方向上的尺寸)则较佳,这样的话,能够抑制在CD方向上的加热不均匀。
此外,各喷射口63Na、63Nb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上述CD方向上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能够从1mm~1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值来设定。
而且,优选的是,在喷射口63Na、63Nb的位置处,热风的喷射方向相对于无纺布3的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度θ在0°~30°的范围内则较佳,更优选的是,在0°~10°的范围内则较佳(图3A)。而且,这样的话,能够可靠地使热风沿着无纺布3的面流动。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加热单元61为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型,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水平,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做成纵置型。更详细地讲,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成铅垂。此外,进一步来讲,根据布局情况等的不同,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这两者倾斜的方式配置。但是,从设置加热单元61所需的俯视空间越小越好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纵置型。
热风供给装置67具有鼓风机67b和加热器67h。然后,利用加热器67h对由鼓风机67b产生的风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热风,借助适当的管构件67p将该热风供给至上述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内的分隔壁构件63的压力室R63a、R63b。然后,经由该压力室R63a、R63b自喷射口63Na、63Nb喷射热风。
鼓风机67b具有:叶轮67i,其例如将马达作为驱动源来旋转;以及变频器(未图示),其用于调整上述马达的转速(rpm)。而且,由此,后述的控制部100能够进行VVVF变频器控制,其结果,通过改变叶轮67i的转速(rpm)能够将风量(m3/分)调整为任意值。
此外,加热器例如是用电(kW)加热的电加热器,通过改变供电量能够将热风的温度调整为任意值。另外,就热风的温度而言,喷射口63Na、63Nb的位置处的温度为大于等于比无纺布3所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低50℃的温度、且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则较佳。而且,若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防止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并能够可靠地使其体积恢复。
另外,也可以像图3A所示的那样将加热器67h内置于鼓风机67b中,或者也可以设在鼓风机67b的外部。在将加热器67h设于外部的情况下,如图3A中假设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加热器67ha、67hb以靠近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的方式配置则较佳,这样的话,在调整热风的温度时,能够提高温度的灵敏性。此外,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的是,分别将加热器67ha、67hb设于各喷射口63Na、63Nb则较佳。即,与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a,此外,与此相独立地,与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相对应地设置加热器67hb则较佳。而且,这样的话,能够针对各喷射口63Na、63Nb独立地调整热风的温度,其结果,能够将体积恢复处理的条件设定得更加细致。
另外,该加热器67h、67ha、67hb并不限于电加热器,只要是能够对构成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就能够应用各种加热器。
另外,在该例中,“风”是指空气的流动,但是,从广义上讲,除了空气的流动以外,还包含氮气、非活性气体等气体的流动。即,也可以自喷射口63Na、63Nb吹送氮气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出口63ha、63hb的出口部分别连接回收用管构件69的一端侧,回收用管构件69的另一端侧连通于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由此,能够将曾在空间SP62a、SP62b中流动的热风回收并使其经由回收用管构件69返回至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回收后的热风在加入外部空气而被加热器67h加热了之后,再次被供给到加热单元61。通过回收热风,能够在加热单元61中排出热风时抑制对附近的其他半成品产生不良影响,并将能量的一部分重复利用。
另外,在图3A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无纺布3的纤维屑等异物经由回收用管构件69被送到鼓风机67b内的加热器67h中而被熔合。因此,优选的是,例如在鼓风机67b的吸入侧部分67bs与回收用管构件69之间安装规定的网格等网眼状的防止吸入异物用的过滤构件则较佳。另外,就图3A的例子的情况而言,也有可能因制造流水线内的纸屑等异物混入外部气体中而导致自吸入侧部分67bs吸入,因此,优选的是,在吸入侧部分67bs设置同种的过滤构件则较佳。
此外,在图2和图3的例子中,加热单元61为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型,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水平,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做成纵置型。更详细地讲,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由此,使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的往路以及复路呈铅垂。此外,进一步来讲,根据布局情况等的不同,也可以使壳构件62的长度方向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这两者倾斜的方式配置。但是,从设置加热单元61所需的俯视空间越小越好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的是纵置型。
控制部100
控制部100例如是计算机、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其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然后,通过读出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来使处理器执行该程序,能够对输送部30和加热部60进行控制。另外,在图2、图3中,将控制部100与输送部30和加热部60的连接状态简化地描绘。
在本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20中,基于预先设定好地输送速度能够控制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首先,在体积恢复装置的运转开始之前,在控制部100的存储器中设定了用于控制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的程序。例如,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值v3为100~600(m/分)左右,其被设定为从运转开始以规定的加速度上升,在稳定运转时成为v3=500(m/分)左右。此外,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切换无纺布卷3R且在材料接合装置36工作的期间,使输送速度减慢至v3=300(m/分)左右。此外,在从运转开始使输送速度逐渐加快的期间发生了不良(例如无纺布3的宽度尺寸小于规定值)等时,也存在输送速度以规定的比例减慢的情况。控制部100基于这样的速度控制程序对驱动辊32u、32d、抽出装置35的动作进行控制,以设定好的速度输送无纺布3。
此外,控制部100基于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改变在体积恢复动作过程中加热无纺布3时的条件。作为加热无纺布3时的条件,有体积恢复动作时被供给至加热单元61的热风的量、温度、被输送的无纺布3的输送量等。这些具体的控制方法之后进行说明。
关于加热条件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体积恢复装置20中,通过对在加热单元61的壳构件62内部输送的无纺布30吹送热风来使其进行体积恢复。为了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需要对被输送的无纺布3施加适当的热量,但并不一定像上述那样无纺布30的输送速度v3始终恒定。特别是,存在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比通常情况下的输送速度变慢时产生问题的情况。
例如,在假定为在加热单元61中被喷射到壳构件62的内部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风的量恒定的情况下,只要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恒定,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就也恒定。但是,若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减慢,则无纺布3滞留在壳构件内的空间SP62a、SP62b中的时间相应延长,因此会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
若对无纺布3施加了过度的热量,则在壳构件62内部无纺布3软化,利用在输送方向上施加的张力的作用,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被拉伸而易于伸长。并且,由于热风沿着无纺布3在输送方向上流动,该热风的流动作为将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拉伸的牵引力发挥作用,无纺布3易于进一步伸长。若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被拉伸,则在无纺布3的表面上恢复之后的体积易于被挤压,很难正常地进行体积恢复。此外,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伸长也是指其宽度方向(CD方向)上的尺寸缩短,有可能无法维持作为产品的质量。
因而,为了进行正常的体积恢复,需要根据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的变动适当调整加热无纺布3时的条件。
首先,对作为加热条件调整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时吹送的热风的风量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关于输送部30的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图。图5是表示关于加热部60的利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图。
在体积恢复动作开始时,如图4所示,首先,控制部100对利用输送部30输送无纺布3的动作进行控制(S301)。基于存储在控制部100的存储器中的速度控制程序来进行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控制,以规定的加速度使输送速度从运转开始逐渐增加到稳定运转时的输送速度v3。
在采用体积恢复装置20进行的体积恢复动作中,存在像上述那样在材料接合等的时机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发生变更的情况。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改变输送速度v3(S302),在输送速度v3改变了的情况下(S302为是),为了改变输送速度,进行改变对输送部30进行控制的速度指令值的处理(S303)。也基于存储在控制部100的存储器中的速度控制程序来对速度指令值的改变进行管理,例如,在材料接合等的时机下,作为稳定速度的v3=500(m/分),在材料接合时改变为速度v3=300(m/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部100自动地改变输送速度v3,但也可以从外部人为地改变输送速度。
另一方面,在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过程中不需要改变输送速度v3的情况下(S302为否),控制部100不改变加热条件地、仍然继续输送动作。
基于这样的流程继续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S304)。而且,在输送动作结束的情况下(S304为是),输送部30的动作停止(S305),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结束。在仍然继续输送动作的情况下(S304为否),返回到S301的工序并继续控制无纺布3的输送动作。
此外,控制部100与输送动作的控制连动地进行热风供给量的控制。在S301中,开始控制输送动作时,控制部100如图5所示那样地读取输送速度v3的速度数据(S601)。
然后,在读取了速度数据之后,基于该输送速度的数据进行加热条件的改变(S602)。在此作为加热条件,改变热风的风量Vh。风量的改变形成为例如热风分别在壳构件62内部的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中的风速值vw(m/分)与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m/分)之差恒定。即,以vw-v3=K(K是常数)的方式进行风量的控制。具体地讲,控制部100参照无纺布3在某一时刻t的输送速度v3(t)计算出与该v3(t)相对应的风速值vw(t)(=K+v3(t)),决定在风速值vw(t)时应供给的风量Vh(t)。风量Vh(t)能够像上述那样利用空间SP62a、SP62b的截面积与风速值vw(t)之积来计算。
在决定了风量之后,控制部100控制热风供给装置67的鼓风机67b、加热器67h,将风量为Vh(t)的热风供给到加热单元61的压力室R63a、R63b(S603)。由此,在壳构件62内部的空间SP62a、SP62b中以风速值为vw(t)的方式喷射热风。
另外,用于决定风量Vh(t)的方法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每当假设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例如材料接合时的输送速度、发生不良时的输送速度)都预先将风量Vh设定为固定值,也可以通过将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乘以规定的系数来计算出风量Vh。
基于这样的流程继续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S604)。而且,在结束输送动作的情况下(S604为是),体积恢复动作停止,热风的供给也停止(S605)。在仍然继续进行体积恢复动作的情况下(S604为否),返回到S601的工序并继续根据输送速度数据来控制热风的供给量。通过根据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适当调整加热条件(热风的风量),能够抑制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实现正常的体积恢复动作。
加热条件调整的变形例
作为调整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时的条件的方法的另一例,也可以除了调整被供给的热风的风量之外还调整热风的温度。
在上述的例子中,在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减慢的情况下,是通过改变热风的风量(减少热风的供给量)来调整每单位时间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的。但是,在输送速度的变动非常大的情况下,存在仅改变热风的风量无法充分地抑制无纺布3被过度地加热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除了改变被供给的热风的风量之外还改变热风的温度(降低被供给的热风的温度),能够抑制每单位时间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变得过大。
图6是表示关于加热部60的进行无纺布3的体积恢复动作时的控制流程的变形例的图。另外,输送部30的控制方法是基本上与在图4中说明的流程同样的,因此在此仅进行加热部60的控制流程的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根据无纺布的输送速度v3的变化的大小也改变加热条件的调整方法。首先,如图5的S601同样地,读取无纺布的输送速度v3的数据(S611)。在已读取的数据中检测出输送速度v3的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判断输送速度v3的变化值(在此变化值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或者是变化的比例等)是否大于规定的阈值Tv1(S612)。该阈值Tv1是针对在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发生了变化时仅改变加热条件难以应对、需要采取紧急的措施这样的较大的速度变化而规定的值,其是通过预先进行试验等而求出的。在输送速度v3的变化值大于阈值Tv1的情况下(S612为否),例如,假定输送动作被紧急停止的情况等,成为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的状态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情况下,由于仅进行减少热风的供给量的处理是不能够充分应对的,因此进行后述的S61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送速度v3的变化值为阈值Tv1以下的情况下(S612为是),继续进行体积恢复动作,控制部100继续判断输送速度v3是否大于基准值Tv2(S613)。基准值Tv2是在决定加热条件的改变方法时的成为基准的速度,其是通过预先进行试验等而求出的。在本变形例中,在输送速度v3为基准值Tv2以上的情况下(S613为是),与图5中的S602同样地决定用于改变热风的供给量(减少供给量)的风量(S614)。由于输送速度v3为基准值Tv2以上是指保持某种程度的速度的输送速度的意思,因此仅进行调整热风的风量的处理,能够充分地抑制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与此相对,在输送速度v3小于基准值Tv2的情况下(S613为否),由于意味着输送速度成为了低速,因此仅减少热风的供给量不能够抑制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因此,控制部100除了进行改变热风的风量的处理之外还进行改变热风的温度(降低温度)的处理(S615)。以对无纺布3施加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为基准来决定变更的温度。例如与图5的S602同样地决定风量,相对于该风量以热量小于规定的大小的方式决定热风的温度。控制部100控制热风供给装置67的鼓风机67b等来改变热风的风量,并且控制加热器67h来改变热风的温度。此时,只要如图3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靠近壳构件62地配置加热器67ha、67hb,就能够提高温度调整的灵敏度。此外,在欲急剧地降低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除了调整加热器67h(67ha、67hb)之外,还增加自热风供给装置67的吸入侧部分67bs吸入的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气体)的量。并且,也可以在自壳构件62的排出口63ha、63hb排气了之后,通过降低经由回收用管构件69回收的热风(温度较高的气体)的再利用率来降低自热风供给装置67供给的热风的温度。
另外,在设定阈值Tv1、基准值Tv2时,也可以预先阶段性地设定多个不同的值,将其与输送速度相比较。例如,也可以具有这样的流程:预先设定在S612中的第1阈值以及比第1阈值高的第2阈值,在输送速度的变化量大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首先发出警告,在成为比第2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S615的处理。
在改变了加热条件之后(S614、S615),按照改变后的条件继续体积恢复动作(S616)。之后,在结束体积恢复动作的情况下(S616为是),输送动作及热风的供给动作停止,结束体积恢复动作(S617)。在仍然继续进行体积恢复动作的情况下(S616为否),返回到S611的工序并继续对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进行读取。
此外,作为调整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时的条件的方法的另一例,也可以调整利用输送部30输送无纺布3的输送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控制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和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这两者,在输送时调整对无纺布3施加的张力,抑制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过度地伸长。例如,在体积恢复装置20的稳定运转时,以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的周速值V32u(m/分)与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的周速值V32d(m/分)的比率R(=V32u/V32d)恒定的方式控制各伺服马达。相对于此,若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u的周速值V32u大于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2d的周速值V32d、即成为R>1,则无纺布3以在输送方向上产生了松弛的状态被输送。因而,即使在因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减慢而被施加所需以上的热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无纺布3自身沿输送方向伸长。调整无纺布3的输送量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也与在图4中说明的流程大致相同,能够根据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的变化利用控制部100控制输送部3的动作。由此,能够抑制在无纺布3的表面上恢复之后的体积被挤压。
另外,在上述的各例中,控制部100也可以通过不仅检测输送速度v3的变化,也检测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CD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判断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的伸长状况。若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伸长,则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缩减,但通过检测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缩减量,能够推断输送方向上的伸长量。
在欲检测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的下游侧的位置处设有宽度传感器70。图7是宽度传感器70的说明图。如该图7所示,作为宽度传感器70的一例,能够例示出具有用于投射光的光投射部71、以及用于接收自光投射部71投射来的光的光接收部72的结构。光投射部71和光接收部72在无纺布3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彼此相对地配置。而且,光接收部72例如是多个CCD元件在CD方向上排列的一维CCD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输出与接收光的CCD元件的数量相对应的大小的信号。此外,接收光的CCD元件的数量根据被无纺布3遮挡的区域的大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根据上述信号能够生成展示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信息,将该生成的信息实时地输出到控制部100。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0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目标值。而且,控制部100根据自宽度传感器70输出的信息计算出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值,将计算出的长度值作为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相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的信息以及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根据需要利用上述那样的方法控制输送部30、加热部60的动作。通过这样根据无纺布3的宽度的缩减量推断输送方向上的伸长量,能够识别由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产生的实际影响。而且,通过基于该信息改变加热条件,能够抑制对无纺布3施加过度的热量。
此外,在图6的S612中,作为在无纺布3的输送速度v3急剧降低、或者输送紧急停止而无法充分地减少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的情况下的紧急措施,也可以形成为能够自壳构件62的内部将热风强制地排出到外部。图8是对自壳构件62的内部将热风强制地排出到外部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8中,用于校正壳构件62的铅垂方向上侧端部的壁构件(也称作上侧端板)以及铅垂方向下侧端部的壁构件(也称作下侧端板)均沿铅垂方向上下可动。而且,在输送速度v3较大程度地降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00通过如图8中的空心箭头所示使上侧端板以及下侧端板分别沿上下方向移动,壳构件62在上下方向上打开,往路用的空间SP62a和复路用的空间SP62b开放于大气。由此,能够将空间SP62a、SP62b内的热风一下子排出到大气中而使热扩散到外部,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大程度地降低对无纺布3施加的热量。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完成的,并不用于限定并解释本发明。此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当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例示了宠物用片材1的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卫生巾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也可以是尿布的顶层片用的无纺布。此外,体积恢复装置20的处理对象并不限于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即,也可以利用本发明的体积恢复装置20对要求蓬松性的其他部件的材料的无纺布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作为顶层片3用的无纺布3的一例例示了单面具有多个直线状的突部3p、3p…的无纺布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常形式的无纺布、即两个面为大致平坦面的无纺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加热部60的加热单元61在往路和复路这两者中对无纺布3进行了加热,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仅在往路或复路中的任意一者中进行加热就能够使体积充分恢复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往路用的喷射口63Na或复路用的喷射口63Nb中的任意一者。此外,相反,在仅在往路和复路这两个路径中进行加热而体积恢复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仅设置一个上述加热单元61而是设置多个加热单元,从而在3个以上的路径中对无纺布3进行加热。另外,以分别与往路和复路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了喷射口63Na、63Nb的做法能够可靠地确保体积恢复所需的无纺布3的输送路径长度,而且能够谋求缩短加热单元6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是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以与现有的热风(air through)方式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加热单元61,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以现有的热风方式构成加热单元。另外,以现有的热风方式构成的加热单元例如如下所示。加热单元具有:热风喷射口,其以与沿着输送方向输送的无纺布3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热风吸引口,其以与该两个面中的另一个面相对的方式设置。而且,通过利用这些喷射口和吸引口这两者形成将自喷射口喷射出来的热风吸引到吸引口的流路,能够使热风沿着无纺布3的厚度方向贯穿来将无纺布3加热。
另外,用于将无纺布3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能够例示出吸引带式输送机装置、吸引滚筒装置等。即,就吸引带式输送机装置而言,是将无纺布3载置在能够通过驱动而绕圈的环形带的外周面来进行输送,在该外周面设有多个吸气孔,因而,该吸气孔作为用于吸引热风的上述吸引口发挥功能。此外,就吸引滚筒装置而言,是将无纺布3卷绕在能够通过驱动而旋转的旋转滚筒的外周面来进行输送,在该外周面设有多个吸气孔,因而,该吸气孔作为吸引热风的上述吸引口发挥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内部基本上除了压力室R63a、R63b以外不具有其他空间的实心构件用作了分隔壁构件63的材料,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实现轻量化等,也可以使用内部具有空间的空心构件。空心构件的一例例如能够例示出这样的组合构件:具有构成图3A的往路用壁面63wa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构成复路用壁面63wb的不锈钢制的平板构件(未图示)、以及安装在上述这些平板构件彼此之间并将上述这些平板构件彼此连结起来的棱柱构件(未图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控制部(控制部100)同时控制输送部30的动作及加热部60的动作,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控制部100具有第1控制部(Main PLC)和第2控制部(Sub PLC),第1控制部担负输送部30的控制,第2控制部担负加热部60的控制。即,也可以第1控制部进行在图4中所说明的控制,第2控制部进行在图5中所说明的控制。在该情况下,第1控制部和第2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起来,第2控制部检测由第1控制部所控制的无纺布的输送速度v3的数据,根据该数据第2控制部改变加热条件(热风的风量、温度等的条件)。通过分担控制对象,能够减轻第1控制部和第2控制部各自的处理负担,易于进行稳定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宽度传感器70的一例例示了具有光投射部71和光接收部72的结构(图7),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适当的照相机来测量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也可以做成为这样的情况:利用CCD照相机按照适当的控制周期对无纺布3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进行拍摄并生成该端部的图像数据,并对该图像数据进行量化等,从而求出该端部在CD方向上的位置,并根据该位置输出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信息。
附图标记说明
1、宠物用片材(吸收性物品);3、顶层片(无纺布);3R、无纺布卷;3a、面;3b、面;3e、外周缘部;3t、槽部;3p、突部;3h、贯通孔;3es、顶端部;3ee、尾端部;4、吸收体;4c、吸收性芯部;4t1、覆片;4t2、覆片;5、底层片;5e、外周缘部;20、体积恢复装置;30、输送部;32、输送辊;32u、上游侧驱动输送辊;32d、下游侧驱动输送辊;35、抽出装置;36、材料接合装置;37、存储装置;37m、可动辊;G37m、可动辊组;37s、固定辊;G37s、固定辊组;38、张力控制装置;38dn、浮动辊;38k、驱动辊;38s、固定辊;60、加热部;61、加热单元;62、壳构件;62ain、入口;62aout、出口(排出口);62bin、入口;62bout、出口(排出口);63、分隔壁构件;63Na、往路用的喷射口;63Nb、复路用的喷射口;63ha、排出口;63hb、排出口;63wa、往路用壁面;63wb、复路用壁面;64、引导辊;67、热风供给装置;67b、鼓风机;67bs、吸入侧部分;67h、加热器;67ha、加热器;67hb、加热器;67i、叶轮;67p、管构件;67pc、管构件;69、回收用管构件;70、宽度传感器;71、光投射部;72、光接收部;SP62a、往路用的空间;SP62ae、下游端部;SP62b、复路用的空间;SP62be、下游端部;R63a、压力室;R63b、压力室;L3、环路;L3dn、环路。

Claims (8)

1.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
输送部,其用于输送上述无纺布;
加热部,其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用于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
控制部,其用于控制利用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并且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用于向上述加热部供给上述热风的热风供给部,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被供给到上述加热部的上述热风的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被供给到上述加热部的上述热风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部在输送上述无纺布的输送路径中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位于上述加热部的两侧的位置处各自具有两个驱动辊,为了输送上述无纺布而驱动该两个驱动辊而使该两个驱动辊旋转,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上述两个驱动辊中的位于上游侧的位置的一个驱动辊的周速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包括宽度传感器,该宽度传感器用于在比上述加热部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测量上述无纺布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输出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信息,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和自上述宽度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信息来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壳构件的壁部中的一部分以将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开放于大气的方式移动,
在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变得比规定速度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壁面中的一部分移动而将上述热风自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排出到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开口设有上述无纺布被输送时的入口,在上述壳构件的上述输送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开口设有上述无纺布被输送时的出口,
在上述壳构件的靠上述入口那一侧的部分设有上述喷射口,
自上述喷射口喷射出来的上述热风一边与上述无纺布的两面中的一个面相接触一边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动。
8.一种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其用于通过向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无纺布吹送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使上述无纺布的体积恢复,其特征在于,
该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输送上述无纺布;
利用具备供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出入的壳构件以及用于向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喷射上述热风的喷射口的加热部,自上述喷射口向在上述壳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输送的上述无纺布的表面吹送上述热风而将该无纺布加热;以及
根据上述无纺布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上述无纺布时的条件。
CN201310549614.0A 2013-10-18 2013-11-07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Active CN104562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221 2013-10-18
JP2013217221A JP6126968B2 (ja) 2013-10-18 2013-10-18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嵩回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2525A true CN104562525A (zh) 2015-04-29
CN104562525B CN104562525B (zh) 2018-07-10

Family

ID=53010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9614.0A Active CN104562525B (zh) 2013-10-18 2013-11-07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26968B2 (zh)
CN (1) CN104562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105A (zh) * 2017-11-30 2020-03-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的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7525A1 (ja) * 2019-12-09 2021-06-17 株式会社瑞光 乾燥装置
CN115094598B (zh) * 2022-06-21 2023-06-02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式体积恢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9A (zh) * 1995-01-31 1996-10-30 科特·穆勒 干燥和收缩纺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390338A (zh) * 1999-12-06 2003-01-08 布拉维勒控股公司 将液体分配给若干消费者的设备和设置有该设备的饮用机
CN1407305A (zh) * 2001-09-07 2003-04-02 平野有限公司 幅料的热处理装置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JP2010156076A (ja) * 2008-12-26 2010-07-15 Kao Corp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CN102036595A (zh) * 2008-05-27 2011-04-27 花王株式会社 清扫用片材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8082A (en) * 1990-04-20 1992-07-07 James Riv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n absorbant structure
FR2794475B1 (fr) * 1999-06-01 2001-08-17 Asselin Procede pour reguler le profil d'une nappe non-tissee et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s'y rapportant
JP4030484B2 (ja) * 2002-09-25 2008-01-0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JP4905973B2 (ja) * 2007-03-20 2012-03-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引装置、シートの搬送方法、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JP5102610B2 (ja) * 2007-12-26 2012-12-19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の制御方法
WO2010047292A1 (ja) * 2008-10-20 2010-04-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厚さを増加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5728555B2 (ja) * 2013-10-18 2015-06-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嵩回復装置、及び嵩回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9A (zh) * 1995-01-31 1996-10-30 科特·穆勒 干燥和收缩纺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390338A (zh) * 1999-12-06 2003-01-08 布拉维勒控股公司 将液体分配给若干消费者的设备和设置有该设备的饮用机
CN1407305A (zh) * 2001-09-07 2003-04-02 平野有限公司 幅料的热处理装置
CN1497086A (zh) * 2002-09-25 2004-05-19 ������������ʽ���� 无纺布的膨松恢复方法
CN102036595A (zh) * 2008-05-27 2011-04-27 花王株式会社 清扫用片材的制造方法
JP2010156076A (ja) * 2008-12-26 2010-07-15 Kao Corp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105A (zh) * 2017-11-30 2020-03-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8468A (ja) 2015-04-23
JP6126968B2 (ja) 2017-05-10
CN104562525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4107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JP5667154B2 (ja) 積繊体の製造方法
CN104562525A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体积恢复方法
CN103492626A (zh) 使无纺布的体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156076A (ja) 不織布の嵩増加方法
CN104499237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
US11767622B2 (en) Methods of creating soft and lofty nonwoven webs
CN104514108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US9903058B2 (en) Absorbent artic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absorbent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449096B2 (en) Absorbent artic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4490524B (zh) 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4499238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CN104499186B (zh) 无纺布的体积恢复装置以及无纺布的体积恢复方法
JP2007177388A (ja) 不織布の耳ロス再生設備及び再生方法
JP3929023B2 (ja) 不織布の耳ロス再生設備及び再生方法
JP2004011075A (ja) 均一な長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