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6469B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6469B
CN112996469B CN201980074001.1A CN201980074001A CN112996469B CN 112996469 B CN112996469 B CN 112996469B CN 201980074001 A CN201980074001 A CN 201980074001A CN 112996469 B CN112996469 B CN 112996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suction
recess
collecting
absorben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40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6469A (zh
Inventor
茂木知之
加藤优喜
高滨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96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6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有效地制造能够高速吸收体液、干爽感优异、且体液不易渗漏的层叠结构的吸收体。本发明的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中,一边抽吸输送的聚集用凹部(21),一边使随着空气流输送来的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10b)和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聚集用凹部(21)具有低抽吸凹部(21T)和较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力高的高抽吸凹部(21K)。将无纺布碎片(10b)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在无纺布碎片(10b)聚集后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且相较于低抽吸凹部(21T)内,使更大量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例如已知有包含纸浆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吸收体。如果使吸收体中含有合成纤维,则能够使吸收体柔软,能够快速吸收体液。作为包含纸浆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方法,即,使合成纤维彼此预先结合的无纺布成型之后,通过粉碎机(cutter mill)方式将该无纺布粉碎而成型为无纺布碎片,使该无纺布碎片与亲水性纤维混合并聚集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纸浆纤维的单独层与合成纤维的单独层层叠而成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具有:形成有纤维聚集用凹部的纤维堆积用转筒、将纤维坯料卷粉碎的解纤装置、和用于将由该解纤装置粉碎后的纤维随着空气流而输送至该纤维堆积用转筒的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11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89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聚集工序,该聚集工序一边抽吸聚集用凹部一边将其朝一个方向输送,使随着空气流而输送来的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
上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高抽吸凹部,该高抽吸凹部的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
在上述聚集工序中,将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至上述聚集用凹部,使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在该无纺布碎片聚集后或该无纺布碎片的聚集中途,将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至该聚集用凹部,使该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且相较于上述低抽吸凹部内,使更大量的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高抽吸凹部内。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包括:聚集用凹部,其能被朝一个方向输送且能够抽吸空气;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其面向上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其面向上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亲水性纤维。
上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高抽吸凹部,该高抽吸凹部的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
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将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配置于较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更靠上述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局部剖开由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并示意性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的II-I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制造装置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局部透视进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从侧部侧观察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聚集用凹部的俯视图。
图6是聚集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聚集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的(a)是表示选择抽吸区域的低抽吸凹部的抽吸状态的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选择抽吸区域的高抽吸凹部的抽吸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聚集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8的(a)是表示整面抽吸区域的低抽吸凹部的抽吸状态的剖视图,图8的(b)是表示整面抽吸区域的高抽吸凹部的抽吸状态的剖视图。
图9的(a)是表示将无纺布碎片抽吸至高抽吸凹部和低抽吸凹部时各凹部处的抽吸风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的(b)是表示将亲水性纤维抽吸至高抽吸凹部和低抽吸凹部时各凹部处的抽吸风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局部透视进行表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局部透视进行表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局部透视进行表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使用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制造的吸收体的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对吸收体有如下需求,即,高速吸收体液,并且在吸收体液后干爽感也优异,且体液不易渗漏。为满足这种需求,例如,考虑将包含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的层与包含纸浆纤维的层层叠而成的双层的层叠吸收体。通过将合成纤维以成块的无纺布碎片的形式配置而不是以纤维的形式配置,可以抑制由穿着压力等导致的吸收体被压扁,从而层结构不易变化,故能够呈现稳定的吸收性能。
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制造的吸收体是使无纺布片聚集而成的。然而,由该文献中记载的技术无法制造双层的层叠吸收体。
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制造装置,能够制造使吸收特性不同的纤维层叠得到的吸收体。然而,在该文献中,关于使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进行层叠并无任何记载。另外,该文献所记载的制造装置中,为了制造层叠的吸收体而具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在纤维堆积用转筒的旋转中改变纤维聚集用凹部的筒周向长度。该凸轮机构为复杂的结构,因此,该文献所记载的制造装置的设备费用高,并不容易维持、管理该凸轮机构。进而,伴随吸收体的尺寸变化的型号更换负荷也较大。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制造将包含无纺布碎片的层与包含亲水性纤维的层层叠得到的吸收体的方法和装置。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涉及具有无纺布碎片的层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图1中表示了由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吸收体100是具有使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而成的第一聚集层101、和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而成的第二聚集层102的多层结构的吸收体。第一聚集层101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六边形形状。第一聚集层101仅配置于第二聚集层102的纵向的中央部分。第二聚集层102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其周缘形成吸收体100的轮廓。吸收体100也可由棉纸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包覆片包覆而使用。
图1和图2所示的吸收体100可以优选通过图3~图8所示的方法和制造装置来制造。如图3和图4所示,吸收体100的制造装置1具有:聚集部2,其具有能够抽吸空气的聚集用凹部21;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其将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10b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其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面向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下游侧的开口覆盖被输送的聚集用凹部21。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配置于较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更靠聚集用凹部21的输送方向即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的位置。制造装置1具有:切断部5,其获得供给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内部的无纺布碎片10b;解纤部6,其为了获得供给至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内部的亲水性纤维10a而将纸浆片10as解纤;和真空输送机7,其位于聚集部2的下方且使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的聚集体100c脱模并输送至下游工序。
如图3和图4所示,聚集部2具有固定的金属制的固定筒2B、和在该固定筒2B的外周旋转的转筒2A。转筒2A具有聚集用凹部21,聚集用凹部21将吸收体的原料聚集在其外周面2f而获得聚集体100c。聚集用凹部21遍及转筒2A的周向2Y的整周连续配置。如图5所示,聚集用凹部21具有高抽吸凹部21K与低抽吸凹部21T。高抽吸凹部21K的俯视形状成为大致六边形。低抽吸凹部21T在周向2Y上,夹着高抽吸凹部21K而配置于两侧。固定筒2B和转筒2A分别成为圆筒状。转筒2A受到来自马达等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在固定筒2B的外周沿箭头R1方向旋转。图中,X是与转筒2A的旋转轴平行的宽度方向。具有这种结构的聚集部2的详情记载于例如本申请人先前提出申请的日本特开2015-59287号公报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筒2B在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多个空间,例如具有4个空间A~空间D。空间A~空间D彼此之间通过板而隔开。在固定筒2B上连接有进气扇(未图示),通过该进气扇的驱动能够个别地调整固定筒2B内被隔开的空间A~空间D的压力。
如图3和图4所示,聚集部2的对应于空间A的区域由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覆盖。供给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内部的无纺布碎片10b可以利用切断部5获得。如图3和图4所示,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从切断部5延伸至转筒2A。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上游侧的开口配置于第二切割辊54的下方、即较切割辊54与支承辊55的最靠近点更靠切割辊54的旋转方向(箭头R4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A的外周面2f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具有形成顶面的顶板31、形成底面的底板32、和形成两侧面的两侧壁33、33。顶板31和底板32分别延伸至转筒2A的外周面2f。通过聚集部2的进气扇(未图示)的工作,在由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底板32和两侧壁33、33包围的内部,朝外周面2f产生空气流。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内部成为流路30。成为吸收体原料的无纺布碎片10b在流路30内借助空气流而朝转筒2A的外周面2f输送。
制造装置1具有切断部,切断部将包含合成纤维的带状的无纺布10bs沿下述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切断而形成无纺布碎片10b。如图3和图4所示,切断部5具有切割刀51、52,切割刀51、52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规定长度切断而形成无纺布碎片10b。在制造装置1中,切断部5包括: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切断的多个切割刀51的第一切割辊53、和具有在第二方向上进行切断的多个切割刀52的第二切割辊54。制造装置1中,切断部5具有与第一切割辊53和第二切割辊54相对配置的1个支承辊55。切断部5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导入切割辊53、54与支承辊55的两辊之间而将该带状的无纺布10bs切断。
在第一切割辊53的表面,在第一切割辊53的轴向(X方向)上并排配置有沿着第一切割辊53的周向遍及第一切割辊53的外周整周连续延伸的多个切割刀51、51、51、...。第一切割辊53受到来自马达等原动机的动力而沿箭头R3方向旋转。
在第二切割辊54的表面,在第二切割辊54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沿着第二切割辊54的轴向(X方向)遍及第二切割辊54的整个宽度连续延伸的多个切割刀52、52、52、...。第二切割辊54受到来自马达等原动机的动力而沿箭头R4方向旋转。
如图3、图4所示,支承辊55是表面平坦的平坦辊。支承辊55受到来自马达等原动机的动力而沿箭头R5方向旋转。
切断部5在支承辊55的相对面,从旋转方向(箭头R5方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依次配置有:自由辊56,其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导入至支承辊55与第一切割辊53之间;第一切割辊53,其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沿第一方向(Y方向)切断;夹持辊57,其将沿第一方向切断后的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的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导入至支承辊55与第二切割辊54之间;和第二切割辊54,其将带状的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沿第二方向(X方向)切断。
如图3和图4所示,聚集部2的对应于空间B的区域由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覆盖。供给至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内部的亲水性纤维10a可以利用解纤部6获得。如图3和图4所示,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从解纤部6延伸至转筒2A,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B的外周面2f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具有形成顶面的顶板41、形成底面的底板42、和形成两侧面的两侧壁43、43。顶板41和底板42分别延伸至转筒2A的外周面2f。通过聚集部2的进气扇(未图示)的工作,在由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顶板41、底板42和两侧壁43、43包围的内部,朝转筒2A的外周面2f产生空气流。即,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内部成为流路40。成为吸收体原料的亲水性纤维10a在流路40内借助空气流而朝转筒2A的外周面2f输送。
如图3和图4所示,解纤部6具有将纸浆片10as解纤的解纤机61、和覆盖解纤机61上侧的壳体。解纤部6是向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内部供给吸收体100的原料即解纤后的亲水性纤维10a的部分。另外,解纤部6具有将纸浆片10as供给至解纤机61的一对进料辊。
接下来,对制造装置1的聚集部2的详情进行说明。构成聚集部2的转筒2A从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朝下游侧以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与空间C对应的区域、和与空间D对应的区域的顺序而移动。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的抽吸力和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的抽吸力可以强于下游侧的与空间C~D对应的区域的抽吸力,使空间A和空间B维持为负压。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和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成为将无纺布碎片10b或亲水性纤维10a通过抽吸而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的聚集区S。
如图4所示,在聚集区S的固定筒2B的外周部,沿转筒2A的旋转方向R1依次配置有能够局部进行从固定筒2B侧的抽吸的选择抽吸区域S1、和能够整个面地进行该抽吸的整面抽吸区域S2。选择抽吸区域S1对应于空间A,整面抽吸区域S2对应于空间B。
如图6所示,在选择抽吸区域S1,固定筒2B的空间A的外周部由抽吸控制体23覆盖。抽吸控制体23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抽吸控制体23的多个控制体开口部231。控制体开口部231在宽度方向X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多个。抽吸控制体23中,控制体开口部231以外的部分成为不使空气通过的非透气性的控制体非抽吸部232。
另一方面,在整面抽吸区域S2没有配置抽吸控制体23。关于来自固定筒2B的内部侧的抽吸风量,在选择抽吸区域S1,抽吸风量受到抑制,在整面抽吸区域S2,抽吸风量没有受到抑制。
如图6所示,转筒2A具有位于固定筒2B侧的圆筒状的筒主体21A、和配置于筒主体21A上的包含多个部件的筒外层部22A。筒主体21A为金属制,在其外周面具有筒凹部211。筒凹部211配置于筒主体21A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且遍及筒主体21A的整周而在周向2Y连续延伸。
如图6所示,在筒凹部211的底侧,配置有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第二抽吸控制体212沿转筒2A的周向2Y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间歇配置。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的周向2Y的长度形成得较固定筒2B的抽吸控制体23的周向2Y的长度短。在周向2Y上相邻的第二抽吸控制体212彼此之间成为抽吸非抑制部213。关于来自固定筒2B的内部侧的抽吸风量,由第二抽吸控制体212抑制抽吸风量,在抽吸非抑制部213,抽吸风量不被抑制。
如图6所示,第二抽吸控制体212具有沿周向2Y延伸的多根肋部214。肋部214在筒主体21A的宽度方向X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配置,且配置于与固定筒2B的抽吸控制体23的控制体开口部231对应的位置。肋部214的部分成为不使空气通过的部分。在宽度方向X相邻的肋部214彼此之间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的贯通口215。贯通口215沿周向2Y延伸,且配置于与固定筒2B的抽吸控制体23的控制体非抽吸部232对应的位置。作为抽吸控制体23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金属或树脂等。
如图6所示,筒外层部22A具有:抽吸调整板24,其以覆盖第二抽吸控制体212和抽吸非抑制部213的方式与筒主体21A的外表面重叠配置;中高用多孔性板25,其与上述抽吸调整板24的外表面重叠配置;空间板26,其与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外表面重叠配置;多孔性板27,其与空间板26的外表面重叠配置;凹部划分板28,其与多孔性板27的外表面重叠配置;和一对环板29、29,它们与凹部划分板28的外表面重叠配置。转筒2A是将筒主体21A和配置于筒主体21A的各板24~29通过螺栓或粘接剂等公知的固定单元相互固定而形成的。形成筒外层部22A的各板24~29的详情例如记载于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日本特开2018-01163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126872号公报等中。
如图6所示,环板29是配置于转筒2A的最外侧,且配置于转筒2A的两侧部的部件。
如图6所示,凹部划分板28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81。六边形的开口部281在凹部划分板28的周向2Y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间歇配置。在周向2Y相邻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81彼此之间,以格子状配置有非透气性的开口界定部件282。以格子状配置的开口界定部件282的格网的部分,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283。
如图6所示,多孔性板27具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71。多孔性板27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71配置于与凹部划分板28的六边形状的开口部281相同的位置。六边形的开口部271与六边形的开口部281的俯视形状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如图7和图8所示,多孔性板27是形成低抽吸凹部21T的底面Ta的透气性部件。
如图6所示,空间板26是与上述凹部划分板28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空间板26具有六边形的开口部261、以格子状配置的开口界定部件262、和形成于开口界定部件262的格网部分的矩形的开口部263。空间板26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61配置于与多孔性板27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71相同的位置。六边形的开口部261与六边形的开口部271的俯视形状为彼此相同的形状。
如图6所示,中高用多孔性板25配置有多个,且各自形成为六边形的形状。各个六边形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配置于与空间板26的各个六边形的开口部261相同的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中高用多孔性板25是形成高抽吸凹部21K的底面Ka的部件。
如图6所示,抽吸调整板24具有沿着与其外表面重叠的六边形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轮廓而形成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41、和在周向2Y上相邻的六边形的开口部241彼此之间的矩形的开口部243。在六边形的开口部241的底侧,设置有以格子状延伸的肋部242。通过该肋部242而在六边形的开口部241内配置中高用多孔性板25。六边形的开口部241配置于筒主体21A的与抽吸非抑制部213对应的位置。
如图6所示,抽吸调整板24的多个开口部243、与空间板26的多个开口部263以1对1方式对应,且俯视形状彼此为相似的关系。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3的开口面积较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3的开口面积窄。
转筒2A是将筒主体21A、抽吸调整板24、多个中高用多孔性板25、空间板26、多孔性板27、凹部划分板28和一对环板29固定而形成的。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将各板24~29固定而形成的聚集用凹部21具有低抽吸凹部21T、和与低抽吸凹部21T连续设置并且较低抽吸凹部21T的深度更深的高抽吸凹部21K。低抽吸凹部21T是聚集用凹部21中的除高抽吸凹部21K部分以外的部分。
转筒2A的聚集用凹部21的低抽吸凹部21T在俯视下,其轮廓成为由一对矩形的环板29、29夹住的部分的形状,形成为在周向2Y较长的带状。低抽吸凹部21T的底面Ta由多孔性板27构成。如图7的(a)和图8的(a)所示,低抽吸凹部21T的深度为凹部划分板28的厚度和环板29的厚度的合计。低抽吸凹部21T形成于筒主体21A的与第二抽吸控制体212对应的位置,在较低抽吸凹部21T的底面Ta更靠内侧,配置有空间板26、抽吸调整板24和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的肋部214。筒主体21A侧的抽吸调整板24的开口部243与多孔性板27侧的空间板26的开口部263相比,开口面积小,且配置有第二抽吸控制体212。因此,在低抽吸凹部21T,透气性受到阻碍,空气流的风量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转筒2A的聚集用凹部21的高抽吸凹部21K的俯视形状形成为六边形。高抽吸凹部21K的底面Ka由中高用多孔性板25构成。如图7的(b)和图8的(b)所示,高抽吸凹部21K的深度为配置在中高用多孔性板25上的空间板26的厚度、多孔性板27的厚度、凹部划分板28的厚度和环板29的厚度的合计。高抽吸凹部21K形成于筒主体21A的与抽吸非抑制部213对应的位置,在高抽吸凹部21K的较底面Ka更靠内侧,仅配置有抽吸调整板24的肋部242,在高抽吸凹部21K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侧,没有配置调整抽吸力的部件。因此,高抽吸凹部21K较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力高。
具有这种低抽吸凹部21T与高抽吸凹部21K的转筒2A在具有配置有抽吸控制体23的选择抽吸区域S1和整面抽吸区域S2的固定筒2B的外周旋转。如图7的(a)所示,在低抽吸凹部21T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上的期间,通过固定筒2B的抽吸控制体23的控制体非抽吸部232以及筒主体21A的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的肋部214而阻止来自固定筒2B侧的抽吸。
如图7的(b)所示,在高抽吸凹部21K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上的期间,在高抽吸凹部21K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侧没有配置调整抽吸力的部件,能够经由固定筒2B的抽吸控制体23的控制体开口部231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如此,在转筒2A旋转到选择抽吸区域S1的期间,低抽吸凹部21T不能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高抽吸凹部21K能够进行抽吸,所以能够局部地进行抽吸。
相对于此,如图8的(a)所示,在低抽吸凹部21T位于整面抽吸区域S2上的期间,在固定筒2B没有配置抽吸控制体23,在低抽吸凹部21T的较底面Ta更靠内侧,配置有空间板26、抽吸调整板24和第二抽吸控制体212的肋部214,但能够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
如图8的(b)所示,在高抽吸凹部21K位于整面抽吸区域S2上的期间,在固定筒2B没有配置抽吸控制体23,在高抽吸凹部21K的中高用多孔性板25的内侧没有配置调整抽吸力的部件。因此,能够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如此,在转筒2A旋转到整面抽吸区域S2的期间,低抽吸凹部21T和高抽吸凹部21K均能够抽吸,所以能够整面地进行抽吸。
接下来,对使用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将输送纸浆片10as、带状的无纺布10bs和吸收体100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输送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下述第一方向是沿输送方向Y延伸的方向,其是指在与输送方向Y所成的角小于45度的范围延伸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与输送方向Y一致。另外,下述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与输送的无纺布10bs和吸收体100的宽度方向X也一致。
首先,对于聚集部2内的空间A、空间B和真空输送机7用的真空箱74内,使连接于各者的进气扇(未图示)工作而使它们为负压。通过使空间A内为负压,而在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内产生将无纺布碎片10b朝转筒2A的外周面2f输送的空气流。通过使空间B内为负压,而在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内产生将亲水性纤维10a朝转筒2A的外周面2f输送的空气流。另外,使解纤机61和转筒2A旋转,且使第一切割辊53、第二切割辊54和支承辊55旋转,使真空输送机7工作。
进行切断工序,即,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供给至切断部5所具有的具有多个切割刀51、52的切割辊53、54与支承辊55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即输送方向Y和第二方向即宽度方向X以规定的长度切断而获得多个无纺布碎片10b。切断工序分为:先使用具有切割刀51的第一切割辊53沿第一方向切断而形成多个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的第一切断工序;和在其后使用具有切割刀52的第二切割辊54在第二方向上切断而形成多个无纺布碎片10b的第二切断工序。
在第一切断工序中,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经由自由辊56而导入至沿箭头R5方向旋转的支承辊55与沿箭头R3方向旋转的第一切割辊53之间,通过多个切割刀51将带状的无纺布10bs在第二方向X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沿第一方向Y切断。通过如此切断而形成多个在第二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在第一方向延伸的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多个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由沿箭头R5方向旋转的支承辊55输送,被输送至支承辊55与夹持辊57之间,且经由夹持辊57而导入至支承辊55与第二切割辊54之间。在第二切断工序中,将并排配置于第二方向且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导入至沿箭头R5方向旋转的支承辊55与沿箭头R4方向旋转的第二切割辊54之间,通过多个切割刀52将多个无纺布碎片连续体10b1在第一方向以规定的长度间歇地遍及第二方向切断。通过如此切断而形成多个矩形的无纺布碎片10b。
将所获得的无纺布碎片10b从配置于第二切割辊54下方的开口供给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内。
然后,使转筒2A在固定筒2B的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上旋转,一边抽吸转筒2A的聚集用凹部21一边使其沿R1方向输送。然后,进行以下工序,即,通过面向位于空间A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的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流路30,使随着空气流而输送来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此处,在与空间A对应的选择抽吸区域S1,在转筒2A旋转的期间,在低抽吸凹部21T无法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仅在高抽吸凹部21K能够进行抽吸。即,在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时,仅抽吸聚集用凹部21中的高抽吸凹部21K。因此,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的无纺布碎片10b主要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的高抽吸凹部21K内。
在解纤部6,将带状的纸浆片10as供给至解纤机61进行解纤而获得亲水性纤维10a。将解纤后的纤维材料即亲水性纤维10a从解纤机61供给至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内。一边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内,一边使转筒2A沿R1方向旋转,在固定筒2B的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上,一边抽吸转筒2A的聚集用凹部21一边使其输送。然后,进行以下工序,即,通过面向位于空间B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的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流路40,使随着空气流而输送来的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在与空间B对应的整面抽吸区域S2,在转筒2A旋转的期间,在低抽吸凹部21T和高抽吸凹部21K的两者都能够进行抽吸。
在使用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如下的聚集工序,即,将无纺布碎片10b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且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在无纺布碎片10b聚集后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且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21内。聚集用凹部21具有高抽吸凹部21K和低抽吸凹部21T,使无纺布碎片10b较亲水性纤维10a先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因此,较低抽吸凹部21T,能够使无纺布碎片10b更集中地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此处,无纺布碎片10b在构成的纤维彼此之间具有间隙,即便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也容易经由该间隙而使新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因此,相较于低抽吸凹部21T内,能够使更大量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因而,通过变更聚集用凹部21内的高抽吸凹部21K的位置,能够使大量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任意的位置,从而能够制造具有稳定的吸收性能的吸收体100。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即便在无纺布碎片10b已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之后,也能够经由已聚集的无纺布碎片10b而意外地抽吸亲水性纤维10a。此处,图9的(a)表示将无纺布碎片10b在一定条件下抽吸至低抽吸凹部21T和高抽吸凹部21K时的抽吸风量的经时变化。另一方面,图9的(b)表示将亲水性纤维10a在相同条件下抽吸至低抽吸凹部21T和高抽吸凹部21K时的抽吸风量的经时变化。在抽吸亲水性纤维10a的情况下,如图9的(b)所示,可知起初将亲水性纤维10a集中抽吸至抽吸力较高的高抽吸凹部21K,将亲水性纤维10a抽吸至高抽吸凹部21K后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力降低,立即与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力成为平衡状态。相对于此,在抽吸无纺布碎片10b的情况下,如图9的(a)所示,可知起初将无纺布碎片10b集中抽吸至抽吸力较高的高抽吸凹部21K,但即便将无纺布碎片10b抽吸到了高抽吸凹部21K,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力也不易降低,不易与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力成为平衡状态,从而能够维持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作为如此能够维持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的理由,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已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的无纺布碎片10b在构成的纤维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无纺布碎片10b本身具有透气性的缘故。即便无纺布碎片10b彼此重叠,在无纺布碎片10b彼此之间也会形成空隙。因此,认为即便在无纺布碎片10b已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之后,由于无纺布碎片10b本身的透气性和无纺布碎片10b彼此间的空隙,也能够经由聚集的无纺布碎片10b而抽吸亲水性纤维10a,从而亲水性纤维10a能够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根据以上所述,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的低抽吸凹部21T内。与此同时,在先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的无纺布碎片10b上也会集取亲水性纤维10a。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被配置于相较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故在高抽吸凹部21K内,会聚集相比于亲水性纤维10a更大量的无纺布碎片10b。
本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在高抽吸凹部21K内主要聚集无纺布碎片10b,继而,在聚集用凹部21的整个区域聚集亲水性纤维10a。其结果,本制造方法容易获得亲水性纤维10a的聚集部分在聚集用凹部21的整个区域连续、且无纺布碎片10b的层叠部分定域化(局部化)的层叠结构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制造方法,仅变更聚集用凹部21的高抽吸凹部21K的位置和/或形状,便能够容易地获得具有包含无纺布碎片10b的定域化的聚集层、且具有所需的形状的多层结构的吸收体100。另外,根据本制造方法,通过定域化而能够将无纺布碎片10b在需要的部位仅配置需要的量,即,能够将无纺布碎片10b的供给量抑制为最小限度,故通过切断工序而能够以所需的最小限度的量稳定地获得无纺布碎片10b。此外,切断部5的耐久性也延长。而且,根据本制造方法,使制造装置1具有包括高抽吸凹部21K和低抽吸凹部21T的聚集用凹部21,仅此便可获得具有第一聚集层101和第二聚集层102的聚集体100c。如此,制造装置1简单,设备廉价而不会大型化。
其次,如图3和图4所示,一边将聚集体100c保持于聚集用凹部21内,一边使转筒2A沿R1方向旋转,将聚集体100c输送至固定筒2B的位于空间D的外周面2f,并输送至真空输送机7。聚集用凹部21内的聚集体100c到达固定筒2B的位于空间D的真空箱74的相对位置后,通过从真空箱74抽吸以及从转筒2A的空间D的内侧朝聚集用凹部21吹送空气,使该聚集体100c从聚集用凹部21脱模,而转移至真空输送机7上。
聚集体100c例如也可以由包覆片包覆。之后,带状的聚集体100c通过切断装置(未图示)而在输送方向Y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分离成各个吸收体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由本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100具有:形成吸收体100的轮廓的第二聚集层102、和定位于第二聚集层102的中央部分的第一聚集层101。在高抽吸凹部21K内仅聚集有无纺布碎片10b的层叠部分成为第一聚集层101。而且,在低抽吸凹部21T内仅聚集有亲水性纤维10a的层叠部分成为第二聚集层102。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对于图10~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未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可适当应用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0中表示吸收体100的制造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在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内部,配置有延伸至下游侧的开口的分割板44,流路40被分为上下两部分,该下游侧的开口也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流路40由下方的第一流路40d和上方的第二流路40u构成。而且,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A的外周面2f的一部分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相对于此,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下游侧的被分为两部分的开口中,一者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A的外周面2f的剩余部分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另一者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B的外周面2f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
使用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流路30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继无纺布碎片10b的供给完成后,通过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第一流路40d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此处,在选择抽吸区域S1,在转筒2A旋转的期间,如图7的(a)所示,低抽吸凹部21T无法从固定筒2B侧进行抽吸,如图7的(b)所示,仅高抽吸凹部21K能够进行抽吸。因此,在开始亲水性纤维10a的供给之后,也仅抽吸聚集用凹部21中的高抽吸凹部21K。因此,用本制造方法,在高抽吸凹部21K内,能够形成仅聚集有无纺布碎片10b的单一层、和与该层相邻且仅聚集有亲水性纤维10a的单一层。
另外,使用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中,转筒2A旋转而从选择抽吸区域S1移动至整面抽吸区域S2后,通过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第二流路40u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低抽吸凹部21T和高抽吸凹部21K均能够进行抽吸。即,开始对高抽吸凹部21K内供给亲水性纤维10a,使亲水性纤维10a以规定量聚集于仅聚集有无纺布碎片10b的层上之后,继续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并且开始与高抽吸凹部21K连续设置的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因此,所制造的吸收体100的第一聚集层101具有仅无纺布碎片10b的单一层、和与该层相邻的仅亲水性纤维10a的单一层。因此,与使用图3或4所示的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100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使亲水性纤维10a更偏倚于高抽吸凹部21K而分布不均化。进而,通过调整流经第一流路40d和第二流路40u的亲水性纤维10a的量,能够使亲水性纤维10a处于任意的分布不均状态。调整方法有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分割板44的位置调整。
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具有包括第一流路40d和第二流路40u的一个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但也可代替此,例如图11所示,分别具有包括第一流路40d的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和包括第二流路40u的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图11中表示了吸收体100的制造装置1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图11所示的制造装置1具有切断部5和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解纤部6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以及第二解纤部6A和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A。第二解纤部6A的基本构成与解纤部6的构成相同,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A的基本构成与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构成相同。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A的外周面2f的一部分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A的外周面2f的剩余部分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A的下游侧的开口面向转筒2A的位于空间B的外周面2f的聚集用凹部21而开口。通过使用了图11所示的制造装置1的制造方法,也能够与使用了图10所示的制造装置1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制造仅无纺布碎片10b的层定域化的吸收体100。
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与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底板42在到达转筒2A的外周面2f的中途相连,且相连的部分与外周面2f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能够从无纺布碎片10b的聚集中途将亲水性纤维10a通过该间隙而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通过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输送的亲水性纤维10a能够聚集于仍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高抽吸凹部21K。即,能够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高抽吸凹部21K内,并且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于该高抽吸凹部21K内。如此聚集后,在高抽吸凹部21K内能够形成在底面Ka侧仅聚集有无纺布碎片10b的单一聚集部分、和在该聚集部分上混合聚集有无纺布碎片10b和亲水性纤维10a的混合聚集部分。进而,在该混合聚集部分上能够形成仅聚集有亲水性纤维10a的另外的单一的聚集部分。
如图13所示,由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1制造的吸收体100具有:形成吸收体100的轮廓的第二聚集层102、定位于第二聚集层102的中央部分的第一聚集层101、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第三聚集层103。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的仅无纺布碎片10b的层叠部分成为第一聚集层101。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的无纺布碎片10b和亲水性纤维10a的混合聚集部分成为第三聚集层103。而且,将聚集于低抽吸凹部21T内的层叠部分与已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内的聚集于无纺布碎片上的聚集部分合并后的部分成为第二聚集层102。
按照以上各实施方式制造的吸收体100可以优选地用作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所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身体排泄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卫生护垫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广泛地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典型而言,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非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和配置于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该吸收体是由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
将吸收体100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在肌肤相对面侧配置使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而成的第一聚集层101,则能够在吸收体100的厚度方向形成密度梯度,故能够高速吸收体液,干爽感提高。尤其对于按照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制造的吸收体100(参照图13),如果将第一聚集层101配置于肌肤相对面侧而使用,则从肌肤相对面侧朝非肌肤相对面侧依次配置使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而成的第一聚集层101、无纺布碎片10b和亲水性纤维10a分散的第三聚集层103、和使亲水性纤维10a聚集而的第二聚集层102。其结果,体液容易从第一聚集层101通过第三聚集层103而转移至第二聚集层102,能够进一步高速吸收,干爽感进一步提高。但是,本发明的吸收体100能够应用于并不限于上述构成的吸收性物品。
作为形成吸收体100的纤维材料,能够不特别限制地使用先前用于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各种纤维材料。作为亲水性纤维10a,可以列举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和棉纤维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碎片10b的合成纤维,可以列举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典型而言,能够使用包含这些树脂的1种或2种以上的短纤维。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当变更而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吸收体100的纵向的仅中央部分形成有俯视呈大致六边形形状的第一聚集层101,但第一聚集层101的俯视时的形状和第一聚集层101的配置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将吸收体100用作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第一聚集层101设置于吸收体100的纵向的两端部。另外,将吸收体100用作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第一聚集层101以在纵向较长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吸收体100的横向的中央部分。
另外,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之前,也可以产生朝与聚集用凹部21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流。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如果在周向2Y上,将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与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底板42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的下游方向端部与外周面2f之间的间隙部分,将外部空气导入至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内,则空气流从导管外部朝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下游侧的末端部流向内部,由此,即便暂时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低抽吸凹部21T内,也能够将低抽吸凹部21T内的无纺布碎片10b再次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在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内部的下游侧,也可以安装吹送空气流的喷射器。在使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高抽吸凹部21K之后,且在整面抽吸区域S2将亲水性纤维10a供给至聚集用凹部21之前,也可以通过上述喷射器向聚集用凹部21吹送朝与聚集用凹部21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空气流。如果如此通过喷射器将空气流吹送至聚集于聚集用凹部21内的无纺布碎片10b,则即便无纺布碎片10b暂时聚集于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低抽吸凹部21T内,低抽吸凹部21T内的无纺布碎片10b也能够再次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因此,能够有效地制造层叠结构层次分明的吸收体100。
也能够使成为制造对象的吸收体100含有作为功能性颗粒的吸收性颗粒。在含有吸收性颗粒的情况下,只要在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或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4的顶板41配置将吸收性颗粒供给至导管内的吸收性颗粒散布管,并经由吸收性颗粒散布管进行供给即可。在吸收体100中不均匀配置吸收性颗粒的情况下,预先对带状的无纺布10bs的一个面涂布粘接剂,并使用涂布有粘接剂的带状的无纺布10bs,由切断部5制成附有粘接剂的无纺布碎片10b。然后,经由配置于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的顶板31的吸收性颗粒散布管供给吸收性颗粒,且经由该粘接剂使无纺布碎片10b载持吸收性颗粒。然后,只要使载持有吸收性颗粒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位于选择抽吸区域S1的高抽吸凹部21K内即可。
作为吸收性颗粒,例如可以列举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系的颗粒。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丙烯酸(盐)聚合物的聚合物等。另外,在吸收体100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还含有消臭剂或抗菌剂等作为功能性颗粒。
图3和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具有聚集用凹部21的聚集部2是具有固定筒2B和转筒2A的筒形状的制造装置,但只要能够抽吸聚集用凹部21则并不限定于筒形状的制造装置。在使用已解纤的亲水性纤维10a的情况下,制造装置1不需要具有解纤部6。另外,在使用已形成的无纺布碎片10b的情况下,制造装置1不需要具有切断部5。
如图7所示,高抽吸凹部21K是比低抽吸凹部21T的深度深的形态,但深度并无关系,只要高抽吸凹部21K的抽吸力高于低抽吸凹部21T的抽吸力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使用抽吸控制体23,以具有选择抽吸区域S1和整面抽吸区域S2的固定筒2B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种构成,即便使用在周向2Y上不控制抽吸的固定筒2B也能够实现。即,即便在与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3相对的区域抽吸聚集用凹部21的整面,也能够使大量的无纺布碎片10b聚集于高抽吸凹部21K。该情况下,例如日本特开2013-255554号公报等中所记载,在多孔性板的内侧设置调整空气流的调整体,或如日本特开2000-234255号公报等所记载,使多孔性板的开口率不同,由此能够形成高抽吸凹部21K与低抽吸凹部21T。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而公开以下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1>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聚集工序,该聚集工序一边抽吸聚集用凹部一边使其朝一个方向输送,使随着空气流而输送来的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
上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的高抽吸凹部,
在上述聚集工序中,将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至上述聚集用凹部,使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在该无纺布碎片聚集后或从该无纺布碎片的聚集中途,将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至该聚集用凹部,使该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且相较于上述低抽吸凹部内,使更大量的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高抽吸凹部内。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切断工序,该切断工序将带状的无纺布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切断而获得上述无纺布碎片,在上述聚集工序中,使该切断工序中获得的上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高抽吸凹部内。
<3>
如上述<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切断工序中输送上述带状无纺布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4>
如上述<2>或<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切断工序中,将上述带状的无纺布导入至切割辊与和该切割辊相对配置的支承辊之间,将该无纺布切断而获得上述无纺布碎片。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至上述聚集用凹部之前,产生朝与该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流。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上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聚集用凹部的上述高抽吸凹部内,并且使上述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高抽吸凹部内。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上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聚集用凹部的上述高抽吸凹部内时,仅抽吸该聚集用凹部中的该高抽吸凹部。
<8>
如上述<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继上述无纺布碎片的供给完成而开始上述亲水性纤维的供给后,也仅抽吸上述聚集用凹部中的上述高抽吸凹部。
<9>
如上述<8>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开始上述亲水性纤维的供给且使该亲水性纤维聚集规定量之后,继续上述聚集用凹部的上述高抽吸凹部的抽吸并且开始上述低抽吸凹部的抽吸。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上述无纺布碎片载持功能性颗粒之后,使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上述高抽吸凹部内。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聚集工序中,将带状的纸浆片解纤而获得上述亲水性纤维。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抽吸凹部比上述低抽吸凹部的深度深。
<13>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有:
聚集用凹部,其能被朝一个方向输送且能够抽吸空气;
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其面向上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
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其面向上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亲水性纤维,
上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的高抽吸凹部,
将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配置于较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靠上述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14>
如上述<1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还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将带状的无纺布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切断而形成上述无纺布碎片。
<15>
如上述<14>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切断部中输送上述带状无纺布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16>
如上述<14>或<1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切断部具有切割辊和与该切割辊相对配置的支承辊,将上述带状的无纺布导入至两辊之间而切断该带状的无纺布。
<17>
如上述<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具有解纤部,该解纤部将用于获得上述亲水性纤维的纸浆片解纤。
<18>
如上述<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高抽吸凹部比上述低抽吸凹部的深度深。
<19>
如上述<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聚集用凹部内,形成有仅由上述高抽吸凹部抽吸上述无纺布碎片的选择抽吸区域。
<20>
如上述<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聚集用凹部内,形成有由上述低抽吸凹部和上述高抽吸凹部的两者抽吸上述亲水性纤维的整面抽吸区域。
<21>
如上述<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内,配置有延伸至该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上述下游侧的开口的分割板。
<22>
如上述<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除具有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外,还具有供给上述亲水性纤维的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
将上述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配置于较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靠下游侧的位置。
<23>
如上述<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的顶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底板在到达上述聚集用凹部的中途相连。
<24>
如上述<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将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的顶板与上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底板在输送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将外部空气从上述顶板的下游侧端部导入至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
<25>
如上述<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上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部的下游侧,配置有吹送空气流的喷射器。
符号说明
1 制造装置
2 聚集部
2A 转筒
2B 固定筒
21 聚集用凹部
21T 低抽吸凹部
21K 高抽吸凹部
3 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
4 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
5 切断部
51,52 切割刀
53 第一切割辊
54 第二切割辊
55 支承辊
6 解纤部
7 真空输送机
10a 亲水性纤维
10b 无纺布碎片
100 吸收体
100c 聚集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制造将包含无纺布碎片的层与包含亲水性纤维的层层叠而成的吸收体。

Claims (25)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聚集工序,该聚集工序一边抽吸聚集部的聚集用凹部一边将其朝一个方向输送,使随着空气流而输送来的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所述聚集部具有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的转筒,所述聚集用凹部位于所述聚集部的所述转筒,
所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的高抽吸凹部,所述固定筒在所述聚集用凹部内形成有仅在所述高抽吸凹部抽吸所述无纺布碎片的选择抽吸区域、和在所述低抽吸凹部和所述高抽吸凹部的两者均抽吸所述亲水性纤维的整面抽吸区域,所述聚集用凹部转动到所述选择抽吸区域时,仅在所述高抽吸凹部抽吸所述无纺布碎片,所述聚集用凹部转动到所述整面抽吸区域时,在所述低抽吸凹部和所述高抽吸凹部的两者均抽吸所述亲水性纤维,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将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至所述聚集用凹部,使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在该无纺布碎片聚集后或从该无纺布碎片的聚集中途,将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至该聚集用凹部,使该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聚集用凹部内,且相较于所述低抽吸凹部内,使更大量的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所述高抽吸凹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切断工序,该切断工序将带状的无纺布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切断而获得所述无纺布碎片,在所述聚集工序中,使该切断工序中获得的所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所述高抽吸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切断工序中输送所述带状无纺布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将所述带状的无纺布导入至切割辊与和该切割辊相对配置的支承辊之间,切断该无纺布而获得所述无纺布碎片。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至所述聚集用凹部之前,产生朝与该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空气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使用对所述聚集用凹部供给所述无纺布碎片的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和配置于较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靠该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对该聚集用凹部供给所述亲水性纤维的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
将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的顶板和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底板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将外部空气从该顶板的下游侧端部导入至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产生朝所述相反方向流动的所述空气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使用对所述聚集用凹部供给所述无纺布碎片的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配置于较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靠该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对该聚集用凹部供给所述亲水性纤维的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和配置于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部的下游侧的空气流的喷射器,
通过所述喷射器朝所述聚集用凹部吹送空气流,产生朝所述相反方向流动的所述空气流。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所述聚集用凹部的所述高抽吸凹部内,并且使所述亲水性纤维聚集于该高抽吸凹部内。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无纺布碎片聚集于所述聚集用凹部的所述高抽吸凹部内时,仅抽吸该聚集用凹部中的该高抽吸凹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继所述无纺布碎片的供给完成而开始所述亲水性纤维的供给后,也仅抽吸所述聚集用凹部中的所述高抽吸凹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所述亲水性纤维的供给且使该亲水性纤维聚集规定量之后,继续所述聚集用凹部的所述高抽吸凹部的抽吸并且开始所述低抽吸凹部的抽吸。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无纺布碎片载持功能性颗粒之后,使该无纺布碎片聚集于所述高抽吸凹部内。
13.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将带状的纸浆片解纤而获得所述亲水性纤维。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抽吸凹部比所述低抽吸凹部的深度深。
15.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聚集部,其具有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的转筒,所述转筒具有能被朝一个方向输送且能够抽吸空气的聚集用凹部;
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其面向所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碎片;和
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其面向所述聚集用凹部而开口,供给亲水性纤维,
所述聚集用凹部具有低抽吸凹部、和抽吸力较该低抽吸凹部高且与该低抽吸凹部连续设置的高抽吸凹部,
所述固定筒在所述聚集用凹部内具有仅在所述高抽吸凹部抽吸所述无纺布碎片的选择抽吸区域、和在所述低抽吸凹部和所述高抽吸凹部的两者均抽吸所述亲水性纤维的整面抽吸区域,所述聚集用凹部转动到所述选择抽吸区域时,仅在所述高抽吸凹部抽吸所述无纺布碎片,所述聚集用凹部转动到所述整面抽吸区域时,在所述低抽吸凹部和所述高抽吸凹部的两者均抽吸所述亲水性纤维,
将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配置于较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靠所述聚集用凹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将带状的无纺布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切断而形成所述无纺布碎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切断部中输送所述带状无纺布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部具有切割辊和与该切割辊相对配置的支承辊,将所述带状的无纺布导入至两辊之间,切断该带状的无纺布。
19.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解纤部,该解纤部将用于获得所述亲水性纤维的纸浆片解纤。
20.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抽吸凹部比所述低抽吸凹部的深度深。
21.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内,配置有延伸至该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所述下游侧的开口的分割板。
22.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具有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外,还具有供给所述亲水性纤维的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
将所述第二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配置于较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靠下游侧的位置。
23.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的顶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底板在到达所述聚集用凹部的中途相连。
24.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的顶板与所述亲水性纤维供给导管的底板在输送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将外部空气从所述顶板的下游侧端部导入至该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
25.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纺布碎片供给导管内部的下游侧,配置有吹送空气流的喷射器。
CN201980074001.1A 2018-11-14 2019-08-01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Active CN112996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3616 2018-11-14
JP2018213616A JP6683795B1 (ja) 2018-11-14 2018-11-14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CT/JP2019/030365 WO2020100351A1 (ja) 2018-11-14 2019-08-01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469A CN112996469A (zh) 2021-06-18
CN112996469B true CN112996469B (zh) 2022-12-06

Family

ID=7028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4001.1A Active CN112996469B (zh) 2018-11-14 2019-08-01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83795B1 (zh)
CN (1) CN112996469B (zh)
TW (1) TW202019361A (zh)
WO (1) WO2020100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1213B2 (ja) * 2020-11-30 2023-04-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982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WO2014080813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5764459A (zh) * 2013-11-29 2016-07-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6205B2 (ja) * 2001-04-06 2007-05-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用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70977B2 (ja) * 2015-10-07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774308B2 (ja) * 2016-11-09 2020-10-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027103B2 (ja) * 2017-10-03 2022-03-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7029997B2 (ja) * 2018-03-29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982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WO2014080813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4812347A (zh) * 2012-11-22 2015-07-2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5764459A (zh) * 2013-11-29 2016-07-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8490A (ja) 2020-05-28
TW202019361A (zh) 2020-06-01
JP6683795B1 (ja) 2020-04-22
WO2020100351A1 (ja) 2020-05-22
CN112996469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604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1109357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11417369B (zh) 片材碎片的制造方法及片材碎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N1110507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696508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063371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19063369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38635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12996469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698245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5256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69998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106030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0636821B (zh)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10621273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2017093776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711875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12300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