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565B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0565B
CN103260565B CN201180061451.0A CN201180061451A CN103260565B CN 103260565 B CN103260565 B CN 103260565B CN 201180061451 A CN201180061451 A CN 201180061451A CN 103260565 B CN103260565 B CN 103260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absorber
per square
square metre
grammes 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14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0565A (zh
Inventor
茂木知之
丸山浩志
森田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6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0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26Making fibrous pads without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供给由空气流运载的吸收体原料的管(4);和吸引从该管供给的吸收体原料并使其堆积的吸引堆积部(22),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吸引堆积部(22)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一边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吸引堆积部(22)之后,使堆积物从吸引堆积部(22)脱模,吸引堆积部(22)被划分为底部具有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的吸引部的多个凹部(221~227),并具有:使吸收体原料以高克重堆积的高克重堆积区域;和与高克重堆积区域相比使吸收体原料以较低克重堆积的低克重堆积区域,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221、222、224~227)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223)的凹部的、吸引部(223e)的面积相对开口部(223d)的面积的比率小。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进行以下工序,即:将由空气流载运而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原纤化纸浆等的纤维材料、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粒子等),吸引到形成于旋转鼓的外周面的吸引堆积部使其堆积,再使堆积在该吸引堆积部内的堆积物脱模,将其维持原状或用透水性的片材等包覆而用作吸收体。
另外,从提高吸收力和穿着感的观点考虑,在与各个吸收体对应的吸引堆积部,以产生原料以高克重堆积的部分和原料以比其低的克重堆积的部分的方式使吸收体原料堆积的技术也是公知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在各个集聚用凹部(吸引堆积部)设置互相独立地能够吸引的多个单位集聚部,使在每个该单位集聚部堆积的原料的种类和量不同。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在集聚用凹部(吸引堆积部)的底面部,设置开口面积率(吸引部开孔面积率)不同的多个吸引区域,制造局部克重不同的吸收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8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65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变更制造的吸收体的形状时,需要变更旋转鼓内的吸引腔室的分隔壁的配置等大规模的作业,不能灵活地应对吸收体的式样变更。另外,如专利文献2的技术那样,在不是将吸引堆积部区分为多个凹部,而是在底面部设有开口面积率(吸引部开孔面积率)不同的区域的情况下,不易高精度地调节各个区域的克重。
本发明涉及能够高精度地调节吸收体各部的克重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供给由空气流运载的吸收体原料的管;和吸引从该管供给的吸收体原料并使其堆积的吸引堆积部,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上述吸引堆积部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一边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该吸引堆积部之后,使堆积物从该吸引堆积部脱模。上述吸引堆积部被划分为底部具有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的吸引部的多个凹部,该吸引堆积部具有:使上述吸收体原料以高克重堆积的高克重堆积区域;和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相比使上述吸收体原料以较低克重堆积的低克重堆积区域。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采用上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制造吸收体,制造包含从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高克重的堆积物和从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低克重的堆积物的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旋转鼓的外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旋转鼓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展开成平面状表示的图。
图4是图3的I-I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II-II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堆积有吸收体原料的吸引堆积部的截面的图,图8(a)是图4对应图,图8(b)是图5对应图。
图9中,图9(a)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装置的吸引堆积部脱模的堆积物的立体图,图9(b)是该堆积物的V-V线剖视图,图9(c)是该堆积物的VI-VI线剖视图。
图10中,图10(a)是表示将图9所示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压缩而获得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0(b)是该吸收体的VII-VII线剖视图,图10(c)是该吸收体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11(a)是与图4相当的图,图11(b)是与图5相当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与图7相当图。
图13是表示采用图12所示的吸引堆积部制造的吸收体的图,图13(a)为与图10(a)相当的图,图13(b)为与图10(b)相当的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堆积有吸收体原料的吸引堆积部,在与图3的IV-IV线同位置切断而表示的剖视图。
图15(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表示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中的、沿着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向箭头R2方向旋转驱动的旋转鼓2、向旋转鼓2的外周面供给吸收体的原料即纤维材料的管4、配置于旋转鼓2的斜下方、向箭头R5方向旋转驱动的传送辊5、配置于传送辊5的下方的真空传输机6、压制装置7、切断装置8。
另外,在制造装置1中,真空箱11设于旋转鼓2的周向上的管4和传送辊5之间,网状带13以穿过真空箱11和旋转鼓2之间以及传送辊5和旋转鼓2之间的方式配置,使除风板15与传送辊5的外周面接近而设置。
如图1所示,旋转鼓2呈圆筒状,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动力机的动力绕水平轴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鼓2在其外周面21具有吸引作为吸收体的原料的纤维材料并使其堆积的多个吸引堆积部22。旋转鼓2的吸引堆积部22沿旋转鼓2的周向(2X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伴随旋转鼓2的旋转,向图中用R2表示的一个方向前进。图3中,2X方向为旋转鼓2的周向、2Y方向为旋转鼓2的宽度方向(和旋转鼓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2和图5所示,旋转鼓2具有由金属制的刚体构成的圆筒状的框架体25、被重叠固定于框架体25的外面侧的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多孔性板26、和重叠固定于多孔性板26的外面侧的图案形成板27。多孔性板26和图案形成板27用螺栓等公知的固定装置可拆装地设于框架体25上。
框架体25具有像将梯子制成环状并将上下端连结那样的形状,在与吸引堆积部22对应的各个部位具有将内外面贯通的连通孔25a。
多孔性板26由具有大量的细孔的多孔性材料构成,是不能使由空气流运载并被供给的作为吸收体的原料的纤维材料透过而只能使空气透过的多孔性板。作为多孔性板26,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这种积纤装置中目前所采用的多孔性板,例如,可以采用金属或树脂制的网板、或在金属或树脂制的板上通过蚀刻或冲孔形成有大量的细孔的板等。
图案形成板27具有形成旋转鼓2的外周面21的外面27a和朝向旋转鼓2的旋转轴侧的内面27b。
旋转鼓2的各个吸引堆积部22分别与生理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一片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3相对应。
而且,如图3所示,各个吸引堆积部22被划分为在底部具备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吸引部的多个凹部221、222、223、224等。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吸引堆积部22内,从其前进方向(R2)的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依次形成有第一凹部221、第二凹部222、第三凹部223、第四凹部224和第五凹部225。另外在第三凹部223的两侧,形成有第六凹部226和第七凹部227。第一凹部~第七凹部底部的整体成为由上述多孔性板26构成的吸引部。另外,图3所示的吸引堆积部22相对于沿前进方向(R2)延伸的纵中央线LX具有线对称的形状,并且相对于沿着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2Y方向)延长的横中央线LY也具有线对称的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多孔性板26在吸引堆积部的整个区域均匀地分布有细孔,各凹部的吸引部的开孔面积率等相同。
关于第一凹部221、第二凹部222和第四~第七凹部224~227的形状,以第二凹部22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第二凹部222具有倒立棱锥台形,在整个区域成为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吸引部222e的底部的周围,具有前壁222a、后壁222b和一对侧壁222c、222c。在构成吸引堆积部22的各凹部221~227,前壁是位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R2)的前方的壁面,后壁是位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R2)的后方的壁面,侧壁是位于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的壁面。另外,在构成吸引堆积部22的各凹部221~227,前壁、后壁和一对侧壁均由非通气性材料形成。
并且,第二凹部222中,与朝向供给吸收体原料的一侧(管侧)开口的开口部222d的面积(S1)相比,由上述多孔性材料构成的上述吸引部222e的面积(S2)小。
更具体地说,第二凹部222的前壁222a和后壁222b分别如图4所示倾斜。另外,第二凹部222的一对侧壁222c、222c也分别如图5所示倾斜。
在本发明中,对于前壁或后壁而言,所谓倾斜意思是,如图4所示,在沿着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R2)的截面中,凹部的前壁222a或后壁222b相对于穿过该壁的上端且垂直于底部的线L1,以倾斜角度θ1为5°以上的方式倾斜,对于侧壁而言,所谓倾斜意思是,如图5所示,在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R2)正交的截面中,凹部的侧壁222c相对于穿过该壁的上端且垂直于底部的线L2,以倾斜角度θ2为5°以上的方式倾斜。在旋转鼓2上设有吸引堆积部的情况下,垂直于上述底部的线L1、L2是沿旋转鼓2的直径方向延伸的线。
第二凹部222中,吸引部的面积S2比开口部222d的面积S1小,由此,与开口部222d的面积S1和吸引部222e的面积S2相同的情况相比,流过该凹部222的风量得以抑制。另外,在向吸引堆积部22作为吸收体原料而堆积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等的积纤工序中,纤维材料/SAP的克重依存于流过凹部的吸引部的风量。
因此,将吸引堆积部22划分为多个凹部,并且将第二凹部222那样的凹部设于吸引堆积部22内的、想要堆积的吸收体原料的克重相比其它部位小的部位,由此,能够用简单的设备高精度地制造所要求的部位的克重减少的吸收体。另外,例如,使构成吸收体的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SAP集中于要求高的吸收容量的部分,其它部分可以实现尽量低克重化,由此而获得吸收性能和穿着不舒适感、不愉快感降低这两者都优异的吸收体。
另外,通过适当地调节开口部222d的面积S1和吸引部222e的面积S2的比率,能够使自第二凹部222得到的堆积物的平均克重等容易地达到所期望的值。
尤其是通过变更前壁222a和/或后壁222b等的倾斜的程度,调节开口部222d的面积S1和吸引部222e的面积S2的比率,能够变更穿过第二凹部222内的风量,能够使自第二凹部222获得的堆积物的平均克重等更加容易地达到所期望的值。
另外,即使是增大前壁222a和/或后壁222b的倾斜角度θ1等,减少堆积量的情况,在该部分的底部也容易维持良好的通气性,所以能够防止将堆积物从各个凹部脱模时的脱模性的恶化。
上述的效果在一对侧壁222c、223c不倾斜的情况下也奏效,但一对侧壁222c、223c的一方或双方倾斜的情况下,优选该侧壁的倾斜的程度比前壁222a和后壁222b的倾斜的程度小,即,侧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2(参照图5)比前后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1(参照图4)小。另外,前后壁的倾斜角度也不一定相同。
使凹部的前后和左右的侧壁都大幅倾斜的情况下,有时在各个凹部内产生堆积量的不匀。特别是凹部内的、旋转鼓的旋转方向(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后部的堆积量增多,而凹部内的、与该旋转鼓的旋转方向(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堆积量易变得不充分。通过将侧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2设定为比前后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1小,能够容易地防止凹部内产生堆积不充分的部位。由此,作为具有由堆积在多个凹部的多个堆积物的集合体构成的层的吸收体,能够获得对应于各凹部的堆积物的形状具有所期望的形状的吸收体。
另外,第二凹部222的开口部222d是由第二凹部222的前壁222a、后壁222b和一对侧壁222c各自的上缘包围的部分,其面积S1是将该开口部222d在穿过该凹部的底部中央部垂直于该底部的方向(旋转鼓2的直径方向)投影的面积。另一方面,第二凹部222的吸引部222e是由设于第二凹部222的底部的多孔性材料构成的部分,是由前壁222a、后壁222b和一对侧壁222c各自的下缘包围的部分。其面积S2是将该部分在穿过该凹部的底部中央部垂直于该底部的方向(旋转鼓2的直径方向)投影的面积。另外,开口部和吸引部以及其面积的定义,在吸引堆积部22的其它凹部也是一样的。例如,在图4、图6、图7中,用符号221d和221e表示第一凹部221的开口部和吸引部,用符号223d和223e表示第三凹部223的开口部和吸引部,用符号226d和226e表示第六凹部226的开口部和吸引部,用符号227d和227e表示第七凹部227的开口部和吸引部。
前壁和/或后壁的倾斜角度θ1(参照图4)优选为5~85°,更优选为10~45°,进一步优选为15~30°。
另一方面,使侧壁222c、222c倾斜的情况下,其倾斜后的侧壁222c的倾斜角度θ2(参照图5),优选为前壁222a和/或后壁222b的倾斜角度θ1的10~90%,更优选为50~80%。另外,倾斜的侧壁222c的倾斜角度θ2例如可以设定为1~60°,更优选为5~15°。
另外,第二凹部222的底部的吸引部222e的面积S2,优选为第二凹部222的开口部222d的面积S1的20%~80%,更优选为30%~60%。另外,前壁222a和/或后壁222b倾斜的第二凹部222,优选沿着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的方向的、开口部222d的尺寸L3和底部吸引部222e的尺寸L4之比L3/L4为1.1~2.0,各优选1.3~1.7。
另外,相邻的凹部间由分隔部件28A分隔开。分隔部件28A的宽度(与该分隔部件28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在其上端部达到最小,其最小的宽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0.5~5.0mm。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凹部222,是同一形状的凹部,沿2Y方向形成有多个。另外,第四凹部224具有和第二凹部222相同的形状。另外,第一凹部221和第五凹部225,除前壁或后壁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以外,具有和第二凹部222相同的形状。另外,第六凹部226除与前进方向(R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小至第二凹部222的二分之一程度以外,具有和第二凹部222相同的形状。第六凹部226如图3和图6所示,沿着吸引堆积部22的宽度方向(2Y方向)的两端缘,分别以排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另外,第七凹部227在第三凹部223和第六凹部226之间,以排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七凹部227,其第三凹部223侧的侧壁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与前进方向(R2)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比第二凹部222小,除此以外,具有和第二凹部222相同的形状。
关于第一凹部221、第四凹部224、第五凹部225、第六凹部226和第七凹部227的、前后壁和侧壁的倾斜角度、开口部的面积和底部吸引部的面积比等,与第二凹部222同样,适当适用对于第二凹部的说明。
另外,第六凹部226的前后壁226a、226b的倾斜角度,也优选比靠近吸引堆积部22的前端或后端存在的第二和第四凹部等的前后壁的倾斜角度小。同样地,第七凹部227的前后壁的倾斜角度,也优选比靠近吸引堆积部22的前端或后端存在的第二和第四凹部等的前后壁的倾斜角度小。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凹部223,其两侧壁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且以随着从中央朝向吸引堆积部22的前端和后端,2Y方向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形成。前壁和后壁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直线状。第三凹部223的前后壁和侧壁都不倾斜,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于前后壁和两侧壁倾斜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第七凹部的各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吸引部223e的面积相对于第三凹部223的开口部223d的面积的比率小。从脱模性的观点考虑,也可以使第三凹部223的前后壁和/或侧壁,以相比其它凹部的前后壁和/或侧壁上述倾斜角度θ1、θ2变小的方式稍稍倾斜。
第一凹部221~第七凹部227从旋转鼓2的外周面21到底部的吸引部的深度相互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配置有上述第三凹部223的区域是使吸收体原料高克重堆积的高克重堆积区域,配置有上述第一凹部221、第二凹部222和第四~第七凹部224~227的区域,是相比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使吸收体原料低克重堆积的低克重堆积区域。
向各凹部堆积的吸收体原料的克重是用各凹部的开口部的面积除各凹部内堆积的吸收体原料的质量而算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吸引堆积部22,划分形成有多个凹部221~227。由此,各凹部形成不易受来自其它凹部的影响的构造,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能够在各凹部内高精度地堆积吸收体原料的克重。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吸引堆积部22,由于凹部221~227沿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和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别形成有多个,因此,即使在通常比较困难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也能够使吸收体原料的克重高精度地堆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凹部间的分隔部件28A构成图案形成板27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以与合成树脂制的图案形成板27的内面27b形成在同一面的方式,一体形成分隔凹部间的分隔部件28A。另外,也可以将与图案形成板27分体的分隔部件28A直接固定设置于多孔性板26上。
如图1所示,在旋转鼓2的内侧(旋转轴侧),形成有相互间被分隔的空间B、C和D。在空间B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工作,可以将该空间B内维持为负压。在空间C中,外部的空气通过从后述的真空箱11侧的吸引而流入,在空间D中,外部的空气通过从传送辊5侧的吸引而流入。为了良好地进行空间C上的转印,空间C和成为转印后的区域的空间D被分隔开。也可以从空间C朝向真空箱11积极地进行吹风。另外,旋转鼓2其旋转轴的轴长方向的一端由与旋转鼓2一体旋转的板封锁,另一端由不能旋转的板气密地封锁。另外,上述的空间B~D彼此间由从旋转鼓2的旋转轴侧朝向旋转鼓2的内面设置的板分隔。
如图1所示,管4的一端侧覆盖位于上述空间B上的旋转鼓2的外周面,在未图示的另一端侧,具有纤维材料导入装置。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具备例如将片状的木材纸浆粉碎作为原纤化纸浆,将该原纤化纸浆(纤维材料)送入管内的粉碎机。也可以在管4的中途设置导入吸水性聚合物的粒子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旋转鼓2的各个吸引堆积部22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B上的期间,进行从上述第一~第七凹部221~227的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吸引部的吸引。通过从各凹部的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吸引部的细孔的吸引,在管4内产生将从纤维材料导入部和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导入的吸收体的原料搬运到旋转鼓2的外周面的空气流,由该空气流运载而被搬运的原料堆积在吸引堆积部22的各凹部221~227内。
传送辊5具备具有通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电动机等动力机的动力,其外周部绕水平轴进行旋转。在传送辊5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内部可减压的空间E。在空间E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工作,可以将该空间E内维持为负压。
在传送辊5的外周面51,形成有许多将内外连通的吸引孔。这些吸引孔在被维持为负压的空间E上通过期间,从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利用其吸引力,吸引堆积部22内的堆积物32从旋转鼓2上向传送辊5上顺畅地移动。
真空传输机6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1和从动辊62、62上的无端状的通气性带63、夹着通气性带63配置在与传送辊5相对的位置的真空箱64。
真空箱11具有具备上下面、左右的两侧面和背面的箱状的形状,具有朝向旋转鼓2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真空箱11经由未图示的排气管等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利用该排气装置的工作,可以将真空箱11内维持为负压。网状带13是具有网眼的帯状的通气性带无端状连结而成的网状带,被多个自由辊14和传送辊5导向,使其在规定路径上连续地移动。网状带13由传送辊5的旋转被驱动。网状带13如图1所示,配置为在管4的下游侧端部41的附近被导入旋转鼓2的外周面上后,依次通过真空箱11和旋转鼓2之间以及传送辊5和旋转鼓2之间。网状带13通过真空箱11的开口部之前的期间,与旋转鼓2的外周面接触,在传送辊5和旋转鼓2的最接近部附近,离开旋转鼓2的外周面向传送辊5上移行。
网状带13具有比传送辊5的上述吸引孔小的细孔,伴随从传送辊5的吸引孔的吸引,也进行从与该吸引孔重叠的网状带13的细孔的吸引。除风板15夹着传送辊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有上述吸引孔的区域在其两侧设有一对,防止或者减轻风从侧方的流入,防止从吸引堆积部22脱模的堆积物32的配置或形状偏离等。特别是利用接近传送辊5而设置的除风板15、15,防止或减轻了风从辊5的宽度方向的左右外方流入该辊的具有吸引孔的区域,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靠近辊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堆积物倒向靠近中央的堆积物,或堆积物相互间的配置产生混乱等麻烦。除风板1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但从使其具有可抵抗风的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金属或合成树脂制,具有0.5~10mm程度的厚度。
压制装置7具备表面平滑的一对辊71、72,构成为对被导入辊71、72间的被加压物从上下面加压且在厚度方向可压缩。作为压制装置7,代替具备表面平滑的一对辊71、72的结构,而采用具备在一方或双方的辊的周面形成有压花用的凸部的一对压花辊的装置,吸收体中也能够形成基于压花而产生的低密度部和高密度部,提高吸收性能,从这一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也可以不采用一对辊而采用带传输式的压制装置等。
作为切断装置8,在生理用卫生巾或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如果没有特别限制,则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在吸收体连续体的切断中所使用的切断装置等。图1所示的切断装置8包括:周面具备切断刃81的切割辊82和承受切断刃的周面平滑的砧辊83。
接着,对采用上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连续地制造吸收体3的方法、即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为了采用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制造吸收体3,在旋转鼓2内的空间B、传送辊5内的空间E、和真空箱11内分别使所连接的排气装置工作形成为负压。通过使空间B内成为负压,在管4内产生将吸收体的原料搬运到旋转鼓2的外周面的空气流。另外,使旋转鼓2和传送辊5旋转,使真空传输机6工作。
并且,使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工作,向管4内供给纤维材料时,该纤维材料由在管4内流动的空气流运载,以飞散状态被朝向旋转鼓2的外周面供给。
在搬运覆盖在管4内的部分的期间,在旋转鼓2的吸引堆积部22的第一~第七凹部221~227,吸引并堆积纤维材料31。图8表示通过管4的下游侧端部41的时刻的吸引堆积部内的各凹部的截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堆积在第二凹部222内的堆积物32,在俯视观察时的面积与第二凹部222的开口部222d的面积大致相同,但由于前后壁222a、222b等倾斜,虽然开口部222d具有同一面积,但与前壁和侧壁未倾斜的情况相比,其吸收体原料即纤维材料的量变少。这是由于第二凹部222的前后壁222a、222b等倾斜,从而第二凹部222的吸引部222e的面积变小,其结果是,与前壁和侧壁未倾斜的情况相比,通过第二凹部222内的风量降低而引起的。
另外,也可以在各凹部堆积超过外周面21的位置的过量的纤维材料后,用摩擦(scuffing)辊等除去该过量的纤维材料。
这样操作,使吸引堆积部22内的各凹部221~227中堆积纤维材料后,再使旋转鼓2旋转。然后,当吸引堆积部22到达真空箱11的相对位置时,堆积在吸引堆积部22的各凹部221~227的堆积物32,通过从真空箱11的吸引而成为被吸附于网状带1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搬运到传送辊5和旋转鼓2的最接近部位或其附近。然后,利用从传送辊5侧的吸引,和网状带13一起移行到传送辊5上,也从各凹部221~227内脱模。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在使堆积物32从旋转鼓2的各凹部221~227脱模前,利用真空箱11从与旋转鼓2相反一侧吸引该堆积物32并且进行搬运,能够有效地防止此后从吸引堆积部22脱模时,将堆积物向传送辊5或其它搬运装置上转印时,堆积物的形状崩塌或堆积物的配置产生混乱。
移行到传送辊5上的堆积物32,在接受从传送辊5侧的吸引的同时被搬运,向真空传输机6上交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载置堆积物32前的真空传输机6上,导入由薄棉纸或透液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芯包覆片37,堆积物32在该芯包覆片37上移行。
然后,在其下游,芯包覆片37的两侧部被折回,由多个堆积物32的集合体构成的吸收体3的上下两面被芯包覆片37包覆。
而且,被芯包覆片37包覆的状态的吸收体3被导入压制装置7的一对辊71、72间并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得的吸收体3如图9所示,为由从第一凹部221脱模的堆积物221'、从第二凹部222脱模的堆积物222'、从第三凹部223脱模的堆积物223'、从第四凹部224脱模的堆积物224'、从第五凹部225脱模的堆积物225'、从第六凹部226脱模的堆积物226'和从第七凹部227脱模的堆积物227'构成的集合体,相邻的堆积物间接近或接触。另外,从配置在高克重堆积区域的第三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3',相比从配置在低克重区域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第七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2'、224'、225'、226'、227'变为高克重。
而且,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2'、224'、225'、226'、227',在各自的、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对应的方向(图中3X方向)的前后部,具有由堆积在前后壁附近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低克重部,在各自的该方向的中央部,具有由堆积在各自的吸引部上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高克重部。另外,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2'、224'、225'、226'、227',在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也具有比上述高克重部克重低的低克重部。
另外,从第一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7'厚度大致相同。
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中的吸收体,如图9所示,为由从吸引堆积部22脱模的多个堆积物221'~227'的集合体,也可以是未被压制装置7等加压的吸收体,或者也可以是不用压制装置7等对其集合体进行加压,而是用芯包覆片37包覆的吸收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压制装置7对由多个堆积物221'~227'构成的吸收体3进行加压,主动地减少从第一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7'的厚度。
由此,获得如图10所示的厚度差少的吸收体3B。该吸收体3B具有从第一~第七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7'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物221"~227"。另外,从配置在高克重堆积区域的第三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3',与从配置在低克重区域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第七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1'、222'、224'、225'、226'、227'相比,成为高克重。
而且,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的压缩物221"、222"、224"、225"、226"、227",都在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对应的方向(图中3X方向)的前后部,具有由堆积在前后壁附近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低密度部L,在各自的该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压缩物,该压缩物具有由堆积在各凹部的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底部上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高密度部H。另外,该吸收体3B的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凹部~第七凹部的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的压缩物221"、222"、224"、225"、226"、227",都在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比上述高密度部H低密度的低密度部,在高密度部H的周围全体具有低密度部。
压制装置7进行的加压压缩可以将辊71、72的一方或双方加热也可以不加热。在吸收体材料含有热塑性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加热。另外,在吸收体材料含有热塑性材料的情况下,压制工序也可以采用超声波装置。从配置在高克重堆积区域的第三凹部脱模的堆积物223'被压缩而成的压缩物223",与从配置在低克重区域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第七凹部脱模的堆积物的压缩物221"、222"、224"、225"、226"、227"相比,成为高克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通过图案形成板的更换等,变更在吸引堆积部内形成的凹部的形状和配置,由此能够灵活地对应吸收体的形状等的样式变更。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吸引堆积部,将想要使吸收体原料高克重堆积的部位作为高克重堆积区域,将想要使吸收体原料以比高克重堆积区域低的克重堆积的部位作为低克重堆积区域,配置在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小。由此,能够使通过配置在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风量比通过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风量少。在吸收体原料的吸引堆积工序中,吸收体原料以与空气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在管内被朝向吸引堆积部供给,所以,堆积在吸引堆积部的吸收体原料的克重依存于通过吸引堆积部的风量。也就是说,由于位于吸引堆积部内的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与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相比,通过凹部内的风量少,因此,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吸收体原料相比高克重堆积区域以低克重堆积。并且因为在高克重堆积区域和低克重堆积区域通过凹部内的风量不同,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与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相比施加在凹部内的风压降低。由此,如图8(a)所示,堆积在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222的吸收体原料,比堆积在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223的吸收体原料以更低密度堆积。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减少吸收体的所要求的部位的克重。尤其是通过使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前壁和/或后壁,比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前壁和/或后壁较大地倾斜,可以使凹部内不易产生堆积不充分的部位,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调节吸收体原料的克重。进而,通过将侧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2设定为比前后壁的上述倾斜角度θ1小,能够进一步防止凹部内产生堆积不充分的部位,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调节吸收体原料的克重,且能够稳定高效地制造所要求的形状的堆积物配置为所要求的状态的吸收体。另外,这样操作,前壁、后壁和一对侧壁倾斜,因此对于堆积物的脱模性容易降低的低克重部而言,能够提高堆积物的脱模性。
另外,能够在从凹部内脱模的堆积物内,形成低克重部和高克重部。另外,能够在从凹部内脱模的堆积物的压缩物内,形成低密度部和高密度部。
具有在整体或局部的堆积物内形成克重不同的低克重部和高克重部、尤其是在高克重部的前后和周围形成有低克重部,例如具有能够形成柔软的穿着感提高了的吸收体等优点。
在整体或局部的堆积物的压缩物内,形成密度不同的低密度部和高密度部、尤其是在高密度部的前后和周围形成有低密度部,例如在低密度部使体液快速透过、在高密度部将体液吸收、固定,从而具有使堆积物的压缩物本身的吸收性能提高等优点。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用芯包覆片37将由从吸引堆积部22脱模的多个堆积物32构成的吸收体3的上下面包覆后,进行基于压制装置7的压缩和基于切断装置8的切断。切断装置8将沿流动方向断续配置有堆积物32的帯状体30,在不存在堆积物32的部位切断,制成一个吸收性物品的长度。因此,利用切断装置8切断后的吸收体3B的上下面由一片芯包覆片37包覆。但是,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不限于用一片芯包覆片37将上下面包覆,也可以用两片芯包覆片分开将其上下面包覆,也可以使上下面都不被芯包覆片包覆。
另外,本发明中制造的优选的吸收体,在装入生理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时,也可以使与吸引堆积部22的前进方向对应的方向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一致,但优选与前后方向一致。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11(a)为与图4相当的图、图11(b)为与图5相当的图。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方面省略其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可以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第二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B的第二凹部222,具有由非倾斜或倾斜角度浅的上部壁面2U和比上部壁面2U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2D构成的前后壁222a、222b。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凹部222,在吸收体原料未被堆积装满至该凹部的开口部222d的情况下,在该凹部222内堆积的堆积物的俯视观察形状有可能与该凹部222的开口部的形状有较大不同。另外,也成为从相邻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动的原因。
相对于此,通过在接近底部的部分设置倾斜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2D,能够有效地使第二凹部222的底部的吸引部222e的面积比第二凹部222的开口部222d的面积小,能够有效地减少通过第二凹部222的风量和在该凹部222堆积的吸收体原料的克重,并且,通过将接近开口部222d的部分形成为非倾斜或倾斜浅的上部壁面2U,即使在产生吸收体原料未被堆积到该凹部的开口部222d的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该开口部222d堆积的堆积物的俯视观察形状形成为比较接近该开口部222d的形状,另外,还可以防止在相邻的堆积物间形成比设计值大得多的间隙等。
在前壁222a和/或后壁222b设有上部壁面2U和比其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2D的情况下,下部倾斜壁面2D的倾斜角度θ3相对于通过该下部倾斜壁面的上端且垂直于凹部的底部的线L5,优选为10~85°,更优选为50~80°。上部壁面2U的倾斜角度θ4相对于通过该上部壁面的上端且垂直于凹部的底部的线L6,优选为0~40°,更优选为0~10°。上部壁面2U的倾斜角度θ4优选为下部倾斜壁面2D的倾斜角度θ3的0~50%,更优选为5~20%。
代替第二凹部222或与第二凹部222一起,关于第一凹部221、第四凹部224、第五凹部225和第六凹部226的全部或一部分,同样地可以将前壁和/或后壁形成为由上部壁面2U和比该上部壁面2U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2D构成的壁面。另外,各凹部如图11(b)所示的第二凹部222那样,其侧壁222c也可以形成为由上部壁面2U和比该上部壁面2U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2D构成的壁面。
接着,基于图12、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C具有沿2X方向和2Y方向被分割的多个凹部221~227构成的下层229;和跨越多个凹部221~227而形成的上层230。也就是说,第三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C,各凹部221~227的深度(分隔凹部间的分隔部件28A的高度)形成为比从旋转鼓2的外周面21到各凹部的底部(吸引部)的高度低。
另外,像这样在吸引堆积部形成有跨越多个凹部的上层230的情况下,将除上层部分以外的、被前壁、后壁和一对侧壁包围周围的部分作为凹部,将该凹部的、位于上层230和下层229的边界面的开口部作为凹部的开口部。
图13表示采用图12所示的吸引堆积部22C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例子即吸收体3C。图13(a)为吸收体3C的立体图,图13(b)为用图13(a)的VII-VII线将吸收体3C切断后的剖面图。如图13所示,吸收体3C包括由凹部221~227的堆积物被压缩而成的压缩物221"~227"构成的分割层229"、和由堆积于吸引堆积部22C的上层230部分的堆积物被压缩而成的压缩物构成的连续层230",分割层229"的各压缩物221"~227",其下端部由连续层230"连结。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以外,通过由连续层230"连结各压缩物221"~227",使得吸收体3C的形态更加稳定。
另外,在图13(b)中,低密度部L只在分割层229"形成,但在连续层230",也可以以与分割层229"的低密度部L的下方连续的方式形成有低密度部L。
这样,本发明的吸引堆积部也可以具有被划分为多个凹部的下层和位于该下层上且未被划分为多个区域的上层。
接着,基于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4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吸收体原料堆积的吸引堆积部22D的剖面图。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至隔开各凹部221~227的分隔部件28A的底部(吸引部)的高度,也形成为比从旋转鼓2的外周面21到底部的高度低。
如图14所示,关于多孔性板26,第三凹部223的孔径比第六凹部226和第七凹部227的孔径大。虽未图示,但与第一凹部221、第二凹部222、第四凹部224、第五凹部225的孔径相比,第三凹部223的孔径也大。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根据部位不同而变更构成各凹部221~227的吸引部(底部)的多孔性板26的孔径,变更各凹部的吸引部的开孔面积率。
这样操作,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D中,位于高克重堆积区域的第三凹部223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比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第一凹部221、第二凹部222、第四~第七凹部224~227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高。由此,能够更进一步高精度地获得高克重部和低克重部之差大的吸收体。
另外,图14中,根据孔径的大小调节吸引部开孔面积率的高低,但本说明书中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根据孔径、孔数哪一个调节都可以。
作为吸收体的原料的纤维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生理用卫生巾和卫生护垫、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所使用的各种纤维材料。例如采用原纤化纸浆等的纸浆纤维、人造纤维、棉纤维等的纤维素类纤维的短纤维、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等。这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另外,作为吸收体3的原料,可以在管4内和纤维材料一起导入吸水性聚合物,或进一步根据需要而与纤维材料等一起供给除臭剂或抗菌剂等。另外,作为纤维状的原料,也可以单独使用纤维状的吸水性聚合物或将其和纤维材料混合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分别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凹部内的堆积物32转印至供给到传送辊5上的网状带13上,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堆积物32在未供给网状带13的传送辊5的外周面上移行。除网状带13以外,还可以省略真空箱11、除风板15等。
另外,也可以使凹部内的堆积物32不经过传送辊5而在供给至真空传输机6的芯包覆片37上直接移行。堆积物32由传送辊5搬运后可以在没有吸引机构的带传输机上移动,也可以在其它搬运装置上移动。
另外,也可以代替在旋转鼓2的外周面上设置吸引堆积部,而在架设在多个辊上并在规定的旋转轨道上移动的带状部件等设置吸引堆积部。
另外,也可以代替第三凹部223,在吸引堆积部22的中央配置多个与第二凹部222开口部的形状大致相同、前后和左右的侧壁未倾斜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扩大第三凹部223的宽度而省略第六凹部226和第七凹部227。另外,也可以将沿着吸引堆积部22的宽度方向(2Y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凹部222、第四凹部中位于中央的凹部,代替为前后壁和一对侧壁未倾斜且开口部的面积和吸引部的面积实质上相同的凹部。
另外,虽然优选构成吸引堆积部22的凹部的至少任一个凹部的前后壁倾斜,但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堆积部22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四~第七凹部的任一个以上(例如第六凹部和第七凹部)的凹部设定为前后壁未倾斜的凹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有凹部设定为前后壁倾斜的凹部。另外,在各凹部中,也可以仅使前壁和后壁中的任一方倾斜。另外,在各凹部中,也可以仅使一对侧壁的任一方倾斜,也可以使一对侧壁双方倾斜。一对侧壁的各个倾斜的情况下,前壁和后壁分别可以仅在与一方侧壁的关系中倾斜角度大,也可以是倾斜角度比倾斜的两方侧壁的任何一方都大。
另外,构成吸引堆积部22的凹部的数也可以根据制造的吸收体的尺寸等适当确定,例如能够设定为两个。但是,优选10~150个,更优选20~60个。
另外,倾斜的前后壁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代替如图4所示的直线状而形成为圆弧状或台阶状的截面等。图15(a)中表示具备具有多个台阶部的前后壁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是将位于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形成为吸引部的面积比开口部的面积小的凹部的另外的结构,如图15(b)所示,可以举出在凹部的底部配置固定有中央部具有贯通孔且该贯通孔以外的部分为非通气性的部件29,在该凹部的底部形成与贯通孔同形状的吸引部的方式。部件29的贯通孔和吸引部的俯视观察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另外,也可以根据要求使各凹部的深度变化。
另外,构成图9所示的吸收体3的各堆积物221'~227'厚度大致相同,但也可以通过增大各堆积物的克重差,制造使从配置在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的厚度、比从配置在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脱模的堆积物的厚度薄的吸收体3。
本发明中制造的吸收体优选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或经血等从身体排泄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包括例如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卫生护垫等,但不限定于此,大体上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的物品。
吸收性物品典型地具备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配置在两片材之间的液保持性的吸收体。吸收体上下面也可以被一片或多片芯包覆片包覆。背面片材可以具有水蒸气透过性也可以不具有水蒸气透过性。吸收性物品还可以具备适应该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的用途的各种部件。这种部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例如在将吸收性物品应用于一次性尿布和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下,可以在吸收体的立起的两侧部的更外侧,配置一对或两对以上的立体护翼。
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省略部分和仅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要素,都可以分别适当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中的要素可以在实施方式间适当地相互置换。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在一个吸引堆积部内混合存在。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下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或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供给由空气流运载的吸收体原料的管;和吸引从该管供给的吸收体原料并使其堆积的吸引堆积部,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上述吸引堆积部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一边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该吸引堆积部之后,使堆积物从该吸引堆积部脱模,上述吸引堆积部被划分为底部具有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的吸引部的多个凹部,该吸引堆积部具有:使上述吸收体原料以高克重堆积的高克重堆积区域;和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相比使上述吸收体原料以较低克重堆积的低克重堆积区域,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小。
<2>如上述<1>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各个上述吸引堆积部中,在该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多个上述凹部。
<3>如上述<1>或<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其位于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或位于后方的后壁倾斜。
<4>如上述<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前壁和/或后壁倾斜的上述凹部,其位于与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的一对侧壁的至少一者倾斜,该侧壁的倾斜角度θ2比倾斜的上述前壁和/或后壁的倾斜角度θ1小。
<5>如上述<3>或<4>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其位于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位于后方的后壁都不倾斜。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比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高。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包括在外周面具备多个上述吸引堆积部的旋转鼓。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作为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具有位于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或位于后方的后壁由非倾斜或倾斜角度小的上部壁面和比该上部壁面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构成的凹部。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积部具有:由在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上和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凹部构成的下层;和跨越多个凹部而形成的上层。
<10>如上述<9>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吸引堆积部形成为,各凹部的深度比从旋转鼓的外周面到各凹部的底部的高度低。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在与上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在该正交的方向的夹着该高克重堆积区域的两侧,具有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
<12>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采用上述<1>~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制造吸收体,制造包含从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高克重的堆积物和从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低克重的堆积物的吸收体。
<13>如上述<1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采用上述<3>~<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该吸收体在与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对应的部分,具有由堆积在上述前壁和/或后壁的附近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低克重部、和由堆积在上述吸引部上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高克重部。
<14>如上述<12>或<1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以下工序:将从位于上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高克重的堆积物、和从位于上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上述凹部脱模的低克重的堆积物,配置于芯包覆片上,用芯包覆片包覆由这些堆积物的集合体构成的吸收体后,用压制装置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缩。
工业上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可以高精度的调节吸收体各部的克重。

Claims (31)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供给由空气流运载的吸收体原料的管;和吸引从该管供给的吸收体原料并使其堆积的吸引堆积部,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一边使所述吸引堆积部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一边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该吸引堆积部之后,使堆积物从该吸引堆积部脱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堆积部被划分为底部具有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的吸引部的多个凹部,该吸引堆积部具有:使所述吸收体原料以高克重堆积的高克重堆积区域;和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相比使所述吸收体原料以较低克重堆积的低克重堆积区域,
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比位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的面积相对开口部的面积的比率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吸引堆积部中,在该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其位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或位于后方的后壁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其位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位于后方的后壁倾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前壁或者所述后壁,倾斜是指在沿着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截面中,该前壁或者该后壁相对于穿过该壁的上端且垂直于底部的线L1,以倾斜角度θ1为5°以上的方式倾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壁和/或后壁的倾斜角度θ1为5~85°。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壁和/或后壁倾斜的所述凹部,其位于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的一对侧壁的至少一者倾斜,该侧壁的倾斜角度θ2比倾斜的所述前壁和/或后壁的倾斜角度θ1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侧壁,倾斜是指在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该侧壁相对于穿过该壁的上端且垂直于底部的线L2,以倾斜角度θ2为5°以上的方式倾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的倾斜角度θ2为前壁和/或后壁的倾斜角度θ1的10~90%。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其位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位于后方的后壁都不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比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的吸引部开孔面积率高。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堆积部内的相邻的凹部之间由分隔部件分隔。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具有位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的前方的前壁和/或位于后方的后壁由非倾斜或倾斜角度小的上部壁面和比该上部壁面倾斜角度大的下部倾斜壁面构成的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倾斜壁面的倾斜角度θ3相对于通过该下部倾斜壁面的上端且垂直于凹部的底部的线L5为10~85°,所述上部壁面的倾斜角度θ4相对于通过该上部壁面的上端且垂直于凹部的底部的线L6为0~40°。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堆积部具有:由在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上和与该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凹部构成的下层;和跨越多个凹部而形成的上层。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在该正交的方向的夹着该高克重堆积区域的两侧,具有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凹部的个数为10~150个。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构成为吸引部的面积比开口部的面积小的凹部,在凹部的底部,配置并固定有中央部具有贯通孔且该贯通孔以外的部分为非通气性的部件,在该凹部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同形状的吸引部。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外周面具备多个所述吸引堆积部的旋转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鼓被旋转驱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鼓具有:圆筒状的框架体;被重叠固定于该框架体的外面侧的由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多孔性板;和重叠固定于该多孔性板的外面侧的图案形成板。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形成板具有形成旋转鼓的外周面的外面和朝向旋转鼓的旋转轴侧的内面。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隔相邻的凹部之间的分隔部件构成所述图案形成板的一部分。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隔相邻的凹部之间的分隔部件的高度形成为比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到各凹部的底部的高度低。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堆积部形成为,各凹部的深度比从所述旋转鼓的外周面到该各凹部的底部的高度低。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堆积部的各凹部堆积的堆积物通过来自传送辊一侧的吸引,与网状带一同向传送辊上移行,并从该各凹部内脱模。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传送辊、配置于该传送辊的下方的真空传输机、压制装置和切断装置。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为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或卫生护垫的吸收体。
29.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制造吸收体,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制造包含从位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所述凹部脱模的高克重的堆积物和从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所述凹部脱模的低克重的堆积物的吸收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获得吸收体,该吸收体在与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凹部对应的部分,具有由堆积在所述前壁和/或后壁的附近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低克重部、和由堆积在所述吸引部上的吸收体原料构成的高克重部。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以下工序:将从位于所述高克重堆积区域的所述凹部脱模的高克重的堆积物、和从位于所述低克重堆积区域的所述凹部脱模的低克重的堆积物,配置于芯包覆片上,用芯包覆片包覆由这些堆积物的集合体构成的吸收体后,用压制装置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缩。
CN201180061451.0A 2010-12-20 2011-12-14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3260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3339A JP5291080B2 (ja) 2010-12-20 2010-12-20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10-283339 2010-12-20
PCT/JP2011/078900 WO2012086491A1 (ja) 2010-12-20 2011-12-14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0565A CN103260565A (zh) 2013-08-21
CN103260565B true CN103260565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313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1451.0A Active CN103260565B (zh) 2010-12-20 2011-12-14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91080B2 (zh)
CN (1) CN103260565B (zh)
BR (1) BR112013015360A2 (zh)
TW (1) TWI580411B (zh)
WO (1) WO2012086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8126B2 (ja) * 2012-12-18 2017-01-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CN104758124A (zh) * 2014-01-07 2015-07-08 杨培钦 一种防侧漏吸收物品的制作方法
JP6219435B2 (ja) * 2016-03-30 2017-10-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6109108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半包超薄无胶强力吸液芯体及制作方法
CN106109106A (zh) * 2016-07-29 2016-11-16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全包超薄无胶强力吸液芯体及制作方法
WO2018042544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704181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
CN110575314B (zh) * 2019-09-02 2022-06-17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方法
CN110575313B (zh) * 2019-09-02 2022-08-26 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12603657A (zh) * 2020-12-28 2021-04-06 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成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1615A (ja) * 2004-11-18 2006-06-08 Uni Charm Corp 吸液性芯材成型ドラム
JP2009232959A (ja) * 2008-03-26 2009-10-15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吸収体
JP2010136899A (ja) * 2008-12-11 2010-06-2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
JP2010273810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ao Corp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0330B1 (en) * 1993-06-30 2000-05-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ygienic absorbent articles
JP5227621B2 (ja) * 2008-03-17 2013-07-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1615A (ja) * 2004-11-18 2006-06-08 Uni Charm Corp 吸液性芯材成型ドラム
JP2009232959A (ja) * 2008-03-26 2009-10-15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吸収体
JP2010136899A (ja) * 2008-12-11 2010-06-2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
JP2010273810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ao Corp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1080B2 (ja) 2013-09-18
TW201231026A (en) 2012-08-01
BR112013015360A2 (pt) 2016-09-20
TWI580411B (zh) 2017-05-01
CN103260565A (zh) 2013-08-21
WO2012086491A1 (ja) 2012-06-28
JP2012130420A (ja)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0565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N10293318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N10266562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177574C (zh) 具备高吸收区的吸收性物件
CN104379101B (zh) 纤维堆积装置
RU256462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х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содержащих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й материал
CN101636133B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5114081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576445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5810141B2 (ja) 積繊装置
CN10581360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482033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TWI617297B (zh) Absorber manufacturing device
WO2004041140A1 (en) Method of making preformed absorbent cores and absorbent cores produced thereby
CN109475438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2000178866A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774308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8154775A (ja) 吸収体
TW201626968A (zh) 吸收體、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JP5457507B2 (ja) 積繊装置
JP2012130365A (ja) 吸収性物品
TW202019361A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6647009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384730A (zh) 具有垂直取向流动调节壁的吸收制品及其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