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6133B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6133B CN101636133B CN200880008590.5A CN200880008590A CN101636133B CN 101636133 B CN101636133 B CN 101636133B CN 200880008590 A CN200880008590 A CN 200880008590A CN 101636133 B CN101636133 B CN 101636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dispersed
- absorbent
- absorbent commodity
- absorbent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吸收性物品中,抑制由于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隆起。在具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中。具有分散存在的散在部(13),在该散在部(13)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13)的周围的该密集状态稀疏,并且,在该散在部(13)中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13)的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配备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的吸收性物品,及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用于吸收经血等规定液体的吸收性物品,已知配备有具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物品中,存在有在吸收体材料内、高吸收性树脂以平面状大致均匀地分布的吸收性物品。当这种吸收性物品吸收液体时,在高吸收性树脂保持该液体时膨润,高吸收性树脂会彼此结合起来。这种高吸收性树脂的结合妨碍被吸收到吸收性物品内的液体的移动,结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会降低。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可以设想在吸收体材料中,使存在高吸收性树脂的区域分散地存在,使高吸收性树脂密集在所述区域中。根据配有这种结构的吸收体材料,被吸收到吸收性物品中的液体,在前述吸收体材料中,在高吸收性树脂密集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内移动,从而,所述液体容易在吸收体材料内扩散。结果,即使在吸收性物品吸收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该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
(参照特表平9-5042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高吸收性树脂密集的区域内,若吸收性纤维也密集,则当前述高吸收性树脂保持液体而膨润时,位于该高吸收性树脂的周边的吸收性纤维被该高吸收性树脂挤出。结果,在吸收体材料中产生局部的隆起。即,由于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隆起,对于穿着该吸收性物品的人来说,会给予异物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做出的,其目的是在吸收性物品内抑制由于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隆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主要的本发明,在配备有具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体材料具有分散存在的散在部,在该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稀疏,并且该散在部处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体积占有率高。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描述,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2是吸收体材料12的示意平面图,表示吸收体材料12的皮肤面侧。
图3是表示散在部13的截面结构的图示,表示图2的A-A’剖面。
图4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流程的图示。
图5是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中旋转体10的制造工序的图示。
图7是表示用于集聚粉碎纸浆而形成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的网格模型48的图示。
图8是用于说明用于对基体材料15供应SAP的压花辊70的图示。
图9是表示吸收体材料12的变迁的图示。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的情况的图示。
图11是表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材料12的变迁的图示。
图12是表示压花辊70的凹坑70a的变形例的图示。
图13是表示散在部13的厚度比吸收体材料12的厚度小的结构的图示。
符号说明
1吸收性物品,10吸收体,10a 鼓起部,10b包围部,11薄纸(被覆构件),12吸收体材料,13散在部,14连续部,14a厚部,14b纸浆集聚层,15基体材料,15a孔部,20表面片,20a深槽部,25侧片,30背面片,32保持部,40吸入筒,42纸浆开纤装置,44纸浆刮取机构,46纸浆供应辊,48网格模型(模具),48a凸部,48b凹部,50薄纸供应辊,60吸引输送装置(吸引台),62薄纸弯曲部,70压花辊(辊),70a凹坑,70b凹坑,71SAP供应机构,72SAP进给器,80吸收体切割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至少揭示了以下的事项。
首先,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配备有具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的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体材料具有分散存在的散在部,在该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稀疏,并且在该散在部处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体积占有率高。
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通过使高吸收性树脂密集的区域(散在部)分散地存在,吸收到吸收性物品中的液体在该散在部的周围移动。即,由于液体在吸收体材料内易于扩散,所以,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得以维持。但是,高吸收性树脂密集在散在部(换句话说,在散在部的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体积占有率高)意味着,在该散在部,由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在吸收性物品中产生隆起的可能性变得更高。
另一方面,由于在散在部中的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稀疏,所以,在该散在部具有对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的空间余量。借助该空间余量,能够抑制由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隆起的发生。即,虽然通过使高吸收性树脂密集在散在部,提高了发生前述隆起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使在前述散在部的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更稀疏,抵消了这种可能性。结果,在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抑制由于高吸收性树脂的膨润引起的隆起的发生。
另外,也可以使前述高吸收性树脂分散在前述散在部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高吸收性树脂周围进一步确保空间余量,所以,可以提高抑制前述隆起的发生的效果。
另外,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用于被覆前述吸收体材料的被覆构件,并且,只在前述散在部及该散在部周围当中相当于该散在部周围的位置,施行用于使前述吸收体材料和前述被覆构件一体化的压花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散在部内的吸收性纤维及高吸收性树脂流出到散在部之外。结果,在抑制前述隆起的发生的状态下,能够维持散在部的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及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另外,由于在相当于散在部的位置处不实施压花加工,所以,在实施该压花加工前后,在该散在部的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不发生变化。因此,在散在部吸收性纤维不会高密度化,更有效地发挥抑制前述隆起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这样: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位于在沿着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端部的前述散在部的、相对于该端部的体积占有率,比位于在沿着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前述散在部的、相对于该中央部的体积占有率高。在这种情况下,与前述中央部相比,在前述端部,配置更多的吸湿性优异的高吸收性树脂。因此,在吸收性物品中,相当于穿用者的腹部及臀部的端部侧的吸湿力比中央部侧的吸湿力高。采用这种吸收性物品,能够从更容易湿热的前述腹部及前述臀部的周围更多地吸收湿气。结果,抑制因为湿热引起的给予穿用者的不快感。
进而,还可以实现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由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构成的吸收体材料,在该吸收体材料中配备有散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使前述吸收性纤维集聚到具有底部和设置在该底部中的相当于前述散在部的位置处的凸部的模具中,获得在相当于前述散在部的位置处具有孔部的前述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以及,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为了从前述基体材料获得前述吸收体材料,将前述吸收性纤维和前述高吸收性树脂供应给前述孔部,在该第二步骤中,以在前述散在部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前述散在部的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更稀疏的方式供应所述吸收性纤维,并且,以在前述散在部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在前述散在部的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的方式供应该高吸收性树脂。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可以形成所希望的形状的吸收性材料,进而,能够提供抑制前述隆起的发生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也可以这样:在前述第二步骤中,以前述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前述散在部周围的该密集状态稀疏的方式,从与前述孔部邻接的前述基体材料的邻接部分,使集聚在该邻接部分的前述吸收性纤维脱离,将该吸收性纤维供应给前述孔部,同时,以前述散在部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前述散在部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的方式,向前述孔部供应该高吸收性树脂。在这种情况下,在向孔部内供应吸收性纤维时,没有必要另外从外部供应该吸收性纤维,可以简化向各个孔部内供应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步骤。
另外,在前述第二个步骤中,使用能够旋转地构成且具有用于容纳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凹坑的辊,使前述基体材料在该辊的下方通过,在该基体材料的表面与该辊的外周对向的期间,从前述凹坑向前述孔部供应容纳在前述凹坑内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
另外,上述制造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利用用于被覆前述吸收体材料的被覆构件被覆该吸收体材料的步骤;以及,只在前述吸收性材料中不存在前述散在部的位置实施用于使该吸收体材料与前述被覆构件一体化的压花加工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相当于散在部的位置不实施压花加工,在散在部,吸收性纤维不高密度化,所以,可以提供更有效地抑制前述隆起的发生的吸收性物品。
===关于根据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
《吸收性物品的整体结构》
首先,作为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以卫生巾(下面称之为吸收性物品1)为例,利图1对该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是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平面图。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吸收性物品1所具有的表面中,将与该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者的身体接触的面作为皮肤面,将与内衣接触的面作为相反面。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上,将穿着时位于穿用者的前侧(腹部侧)的端部作为前端,将位于后侧(臀部侧)的端部作为后端。另外,图1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皮肤面侧。
吸收性物品1,如图1所示,具有在规定方向上长的外形形状。另外,吸收性物品1包括:用于吸收经血等液体的大致呈长方形的吸收体10、覆盖吸收体10的皮肤面侧的表面的透液性的表面片20、在吸收体10的皮肤面侧配置于该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侧片25、和设置在吸收体10的相反面侧的背面片30。
这种结构的吸收性物品1,以从该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部分与穿用者的身体中从腹部至臀部的部分接触的方式穿着。另外,吸收性物品1能够沿着长度方向折叠,在制品包装时变成在规定的折线位置(图1中,用虚线表示)处被折叠的状态(即,三折的状态)。具体地说,在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折线位置存在于两个部位处。并且,当在该这些折线位置折叠时,吸收性物品变成三折的状态,在前述折线位置形成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的折缝。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该折缝成为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上划分出前端部、中央部及后端部的交界线。即,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比前端侧的折线位置更靠前端侧的部分成为前端,位于比后端侧的折线位置更靠后端侧的部分成为后端,位于两个部位的折线位置之间的部分成为中央部。借此,当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前述中央部与穿用者的胯间部(穿用者的经血排泄口的周边部位)接触,前述前端部与从胯间部的一端部到腹部接触,前述后端部与从胯间部的另一端部到臀部接触。
如图1所示,吸收体10被安装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和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相互一致。另外,在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并且,在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中,形成有向皮肤面侧鼓起的鼓起部10a。鼓起部10a形成长圆形,在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符合穿用者的胯间部(即,穿用者的经血排泄口的周边部位)的形状,经由表面片20与该胯间部贴紧。另一方面,在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体10所在的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与穿用者的腹部或者臀部接触。即,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成为在吸收性物品1中的、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所在的区域能够与穿用者的腹部及臀部接触的长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式的吸收体10,例如,由绵纸等薄纸11及吸收体材料12构成。吸收体材料12由将作为吸收性纤维的一个例子的粉碎纸浆(将片状的纸浆粉碎、制成纤维状的纸浆)及作为高吸收性树脂的一个例子的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下面,简称为SAP)构成。在吸收体材料12中,在将粉碎纸浆集聚起来的状态下,制成大致片状,将SAP混杂到集聚状态的粉碎纸浆内(更正确地说,形成在粉碎纸浆之间的空隙内)。另外,关于吸收体材料12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描述。
薄纸11是被覆构件的一个例子,是以包装吸收体材料12的状态被覆该吸收体材料12的片。该薄纸11具有液体透过性,并且,是与SAP的粒子相比网目更细的片,防止SAP漏出到薄纸11的外侧。进而,前述薄纸11防止集聚的粉碎纸浆在薄纸11的外侧脱落。并且,为了将薄纸11和被该薄纸11被覆的吸收体材料12一体化,在吸收体10中的规定部分上,实施压榨该部分以形成压花(下面也称之为吸收体压花)的压花加工。
表面片20是具有透液性的片构件,利用由纸浆或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或者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热塑性憎水性纤维形成的织物或无纺织物或有孔塑料片等形成。表面片20配备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吸收体10稍宽的宽度,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背面片30大致相同的长度,在整个区域上覆盖吸收体10的表面。
背面片30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热塑性并且不透液性的片。背面片30形成得比吸收体10足够宽,其外缘部在全周上位于吸收体10的外缘部的外侧。另外,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保持部32。保持部32,在吸收性物品1穿着时,以向相反面侧折回的状态固定到内衣上。另外,根据本实施形式的背面片30,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热塑性且不透液性的片,但是,也可以采用包含热塑性且不透液性的片、将薄纸或无纺织物等叠层而成的片构件。
侧片25是用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气流成网无纺织物或纺粘无纺织物、由纺粘-熔喷-纺粘层形成的无纺织物等适当的无纺织物。侧片25以与前述表面片20的一部分(更正确地说,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重叠的状态配备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体10的皮肤面和表面片20借助热熔性粘结剂接合起来,借助利用高温的推压构件沿厚度方向推压的深槽压花加工而形成的深槽部20a,进一步牢固地接合起来。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形式的深槽部20a,由包围前述鼓起部10a的部分、以及在该鼓起部10a的两侧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延伸到后端部的部分构成。进而,在深槽部20a内,沿着该深槽部20a,交互地配置槽深相互不同的浅底部和深底部。通过形成这种深槽部20a,在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弯曲时,该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也容易追随中央部弯曲。即,深槽部20a,为了在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时使相当于前述鼓起部10a的部分沿着身体贴紧,成为促进立体的弯曲的弯曲诱发部。进而,在经血等流入该深槽部20a内的情况下,深槽部20a具有促使向被压榨成高密度的部位(即,深底部)的渗透、抑制经血等的扩散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在深槽部20a内交互地配置浅底部和深底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深槽部20a内使槽深是均匀的。
进而,背面片30借助热熔性粘结剂接合到吸收体10及表面片20的各个相反面侧。另外,侧片25借助热熔性粘结剂从分别稍稍重叠到所述吸收体10的两侧部的位置一直到背面片上,被接合到吸收体10的皮肤面侧。并且,在背面片30、吸收体10、表面片20及侧片25重叠的位置,实施借助加热到低温的推压构件进行的压花加工,将吸收体10、表面片20、侧片25及背面片30进一步牢固地接合起来。进而,吸收性物品1的外缘部,实施以低的温度进行热熔敷的环绕密封加工。如上所述,通过压花加工、热熔性粘结剂等,将吸收体10、表面片20、侧片25及背面片30接合起来,结果,将吸收体10内封到由表面片20、侧片25及背面片30形成的空间内。
《吸收体材料的结构》
其次,利用已经说明过的图1、图2及图3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吸收体材料12的结构。图2是吸收体材料12的示意平面图,表示该吸收体材料12的皮肤面侧。图3是表示散在部13的剖面结构的图示,表示图2的A-A’剖面。另外,在图2中,利用箭头表示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吸收体材料12,如图2所示,是在规定方向上长的大致片状的构件,如前面所述,被薄纸11被覆。另外,位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中央、并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是相当于吸收体10的鼓起部10a的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形成厚度厚的厚部14a。进而,在为了包装而折叠前述吸收性物品1时形成的折缝,也是区分前述吸收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及端部的交界。换句话说,前述折缝也是区分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及端部的交界。从而,在吸收体材料12中相当于吸收性物品1的折线位置的位置,在该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上,成为区分中央部和端部的位置。另外,如前面所述,吸收体材料12具有集聚成片状的粉碎纸浆(在图3等中,用标号P表示),和混杂在该集聚状态的粉碎纸浆内的SAP(在图3等中,用标号S表示)。并且,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吸收体材料12中,SAP密集、并且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比周围稀疏的区域(下面称之为散在部13)分散地存在。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形式的吸收体材料12具有在该吸收体材料12中分散地存在的散在部13、和在该散在部13的周围连续的连续部14。如图2所示,各个散在部13是在由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规定的平面上的扩展成长圆形的区域,另外,如图3所示,各个散在部13在吸收体材料12的上下方向(即,吸收体材料12的厚度方向)上,从皮肤面一直形成到相反面。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1所示,在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上,虽然一部分散在部13跨越中央部和后端部存在,但是,大致全部散在部13位于前述长度方向的端部。换句话说,位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散在部13的、相对于该长度方向端部的体积占有率,比位于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散在部13的、相对于该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体积占有率高。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前端部和后端部,后端部的散在部13的体积占有率高。
并且,如图3所示,在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比在连续部14处的该密集状态稀疏。这里,由于在散在部13和连续部14,同样的粉碎纸浆密集,所以,所谓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意指每单位体积中包含的粉碎纸浆的重量(下面,称之为纸浆密度)。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吸收体材料12的上下方向,由于在散在部13和连续部14中的各个纸浆密度大致是均匀的,所以,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用每单位面积中包含的粉碎纸浆的重量(下面称之为单位面积重量)表示。从而,在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在连续部14的所述单位面积重量低。另外,前面所述的吸收体压花在吸收体10中的相当于各个散在部13周围的部分(下面,称为包围部10b)形成。即,吸收体的压花加工,避开相当于各个散在部13的位置,在相当于连续部14的位置实施。因此,如图3所示,散在部13比相当于吸收体材料12中的包围部10b的部分厚度厚。这样构成的散在部13刚性比连续部14低,缓冲性更高。借此,在穿用吸收性物品1时,相当于前述散在部13的部分,对于穿用者的皮肤给予柔软的触感。进而,如图1所示,在散在部13中,存在着相当于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的折线位置的位置(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即,在本实施形式中,存在着与形成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上的折缝重叠的散在部13。这样,由于刚性更低的散在部13重叠到折缝上,所以,能够容易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另外,由于与折缝重合的散在部13的长度方向(即,长圆形的散在部13的长直径方向)沿着该折缝,所以,更容易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
另一方面,由于在散在部13中SAP密集,所以,散在部13中的SAP的体积占有率比在该散在部13周围(即,连续部14)的该体积占有率高。另外,如前面所述,大致全部的散在部13都分散地存在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端部,位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散在部13的、相对于该长度方向端部的体积占有率,比位于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散在部13的、相对于该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体积占有率高。另外,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吸收体材料12内,SAP主要配置在散在部13,所以,在各个散在部13中的SAP的体积占有率(即,各个散在部13内的SAP的填充率)在散在部13之间大致恒定。因此,在前述长度方向的端部,SAP的体积占有率比前述长度方向中央部高。即,SAP占有的空间相对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体积的比例,比该空间相对于长度方向端部的体积的比例高。并且,由此,在前述长度方向的端部,比前述长度方向中央部配置更多的吸湿性优异的前述SAP。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中,与穿用者的腹部及臀部接触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的吸湿力,比长度方向中央部侧的吸湿力高。根据这种吸收性物品1,能够从更容易湿热的前述腹部及前述臀部的周围更多地吸收湿气。结果,抑制因为湿热引起的给予穿用者的不快感。
另外,如图3所示,在该散在部13内,在SAP分散的状态下,与粉碎纸浆一同混杂存在。即,在散在部13,在SAP之间确保一定程度的距离,粒状的SAP存在于形成在粉碎纸浆之间的空隙内。
《关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其次,利用图4对于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流程的图示。
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吸收体10的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利用借助该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制造的吸收体10、表面片20、侧片25、背面片30制造吸收性物品1的主制造步骤S200;将吸收性物品1形成能够包装的状态的包装前处理步骤S300;将吸收性物品1包装起来的包装步骤S400。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一面利用输送机等输送装置输送吸收性物品1的各种材料及制造物、一面施行上述各个步骤。下面,对于在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流程中的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吸收体制造步骤>
下面,利用图5至图9对于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进行说明。图5是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的流程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中、制造吸收体10的过程的图示。图7是表示作为集聚粉碎纸浆、形成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用的模具的一个例子的网格模型48的图示。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对基体材料15供应SAP用的辊的一个例子的压花辊70的图示。在该图8上,给出了压花辊70的正视图(上图),该压花辊70的A-A’剖视图(中图),以及,表示设置在该压花辊70的外周的凹坑70a与设置在基体材料15上的孔部15a的对应关系的图示(下图)。图9是表示吸收体材料12的变迁的图示,给出了向基体材料15供应SAP的状态(上图),形成散在部13的状态(中图),吸收体材料12在被薄纸11被覆的状态下安装到作为最终制品的吸收性物品1内的状态(下图)。
如图5所示,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从取得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的步骤S102开始。并且,在本实施形式中,基体材料15通过将粉碎纸浆集聚到图7所示的网格模型48内取得。
网格模型48是具有网格状的底面(在图7中,为了在图中表示方便起见,只对该底面的一部分表示成网格状)的金属制的型箱。并且,当设置在网格模型48的外部的吸引装置(图中未示出)经由该网格模型48的底面吸引空气时,借助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力,从前述网格模型48的上方落下的粉碎纸浆被吸入到该网格模型48内。不久,粉碎纸浆集聚在网格模型48内,叠层至具有规定厚度的状态。该网格模型48具有与前述吸收体材料12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即,网格模型48具有在规定的方向上长的外形形状,在其底部(更正确地说,在该底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散地存在大致梯形柱状的凸部48a。进而,在前述网格模型48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用于形成吸收体材料12的厚部14a的凹部48b。
通过将粉碎纸浆集聚到具有上述结构的网格模型48内,取得与吸收体材料12具有相同外形形状的基体材料15。即,由于借助型箱成型形成基体材料15,所以,通过调整型箱的形状,可以获得具有所希望的形状的基体材料15。即,也能够将吸收体材料12成型为所希望的形状。另外,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网格模型48的长度方向中央,且在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吸收体材料12的厚部14a的凹部48b,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这样:在前述网格模型48的长度方向中央、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是平坦面,形成没有前述厚部14a的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
另外,在基体材料15上分散地存在孔部15a(参照图8中的下图)。各个孔部15a形成在相当于吸收体材料12的散在部13的位置。这种孔部15a借助设置在网格模型48的底部的凸部48a形成。即,在将粉碎纸浆集聚到网格模型48中时,以避开相当于凸部48a的部分的方式(换句话说,以粉碎纸浆不进入凸部48a内的方式)集聚前述粉碎纸浆,结果,在相当于该凸部48a的部分上形成孔部15a。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前述凸部48a的各个侧面变成网格状,但是,为了防止粉碎纸浆进入孔部15a内,也可以利用带或者树脂等堵塞凸部48a的各个侧面。另外,如果采用具有平坦的底面的网格模型48的话,也可以将利用橡胶或者树脂等单独形成的凸部48a安装到该网格模型48的底面上。
下面参照图6更详细地说明利用这种网格模型48取得基体材料15的步骤S102。网格模型48,内装有前述吸引装置,在该网格模型48的长度方向沿着吸入筒40的旋转轴方向的状态下,配置在可以沿着规定的旋转方向(在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的吸引筒40的外周上。另外,各个网格模型48以开口朝向外侧的状态配置。并且,借助前述吸引装置,一面经由前述网格模型48将吸入筒40周边的空气吸引到吸入筒40内(即,图6中用标号F1表示的方向),一面使网格模型48与吸入筒40成一整体地旋转。另一方面,在吸入筒4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片状的纸浆(图6中用标号Ps表示)粉碎、开纤的纸浆开纤装置42。当从纸浆供应辊46向该纸浆开纤装置42供应片状的纸浆Ps时,在该纸浆开纤装置42内部,片状的纸浆被粉碎、开纤,生成粉碎纸浆。并且,如图6所示,生成的粉碎纸浆从吸入筒40的上方落下到该吸入筒40侧,被前述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捕集到配置在前述吸入筒40的外周上的网格模型48内。在网格模型48内,当粉碎纸浆的集聚进展时,伴随着吸入筒40的旋转,网格模型48移动到纸浆刮取机构44的位置。并且,纸浆刮取机构44刮取集聚在网格模型48内的粉碎纸浆中多余地集聚的粉碎纸浆(例如,叠层到网格模型48的凸部48a上的粉碎纸浆)。通过以上工序,在网格模型48内形成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
之后,通过吸入筒40的进一步旋转,当基体材料15和容纳基体材料15的网格模型48到达吸入筒40的最下部时,将基体材料15从前述网格模型48上卸下,交接给下一个工序。另外,在从网格模型48上卸下的阶段,分散地存在于基体材料15中的孔部15a从该基体材料15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即,皮肤面)形成到另外一端(即相反面)。这是为了借助前述纸浆刮取机构44刮取叠层在网格模型48的凸部48a上的粉碎纸浆。另外,如前面所述,由于网格模型48的凸部48a呈大致梯形柱状(即,凸部48a的侧面成为锥面),所以,能够以模具不会倒塌的方式将基体材料15从网格模型48上卸下。
从网格模型48上卸下的基体材料15,被载置到一边吸引一边载置基体材料15用的作为吸引台的一个例子的吸引输送机60上(S104)。吸引输送机60在内部配备有图中未示出的吸引装置,借助该吸引装置,将空气吸引到吸引输送机60内(即,图6中用标号F2表示的方向)。并且,前述基体材料15,在被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力吸引到吸引输送机60侧的状态下,被向规定的输送方向(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输送。另外,在吸引输送机6的载置面上,预先从薄纸供应辊50供应连续的带状薄纸11,将前述基体材料15载置到该薄纸11上。即,基体材料15经由薄纸11被吸引到吸引输送机60侧,和薄纸11一起被向前述输送方向输送。另外,由于将在前述网格模型48内形成的基体材料15依次地载置到吸引输送机60上,所以,在吸引输送机60上,如图6所示,多个基体材料15被隔开间隔地载置。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以基体材料15的表面中的在作为吸收性物品1完成时来到皮肤面侧的面与吸引输送机60的载置面对向的状态,输送前述基体材料15。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来到前述皮肤面侧的面朝向与吸引输送机60侧相反的一侧(即,上方)的状态,输送前述基体材料15。
其次,向在吸引输送机60上输送的基体材料15所具有的各个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和SAP(S106)。粉碎纸浆及SAP向各个孔部15a内的供应,借助设置在吸引输送机60上的吸引装置和为了向前述各个孔部15a内供应SAP而沿规定的旋转方向(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的压花辊70来进行。并且,在基体材料15通过压花辊70的下方时,将SAP从压花辊70供应到前述基体材料15中的各个孔部15a内,同时,借助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力,将粉碎纸浆供应到前述各个孔部15a内。
下面对压花辊7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8的上图所示,在该压花辊70的外周上分散地存在用于容纳SAP的圆孔状的凹坑70a。各个凹坑70a,如图8的中图所示,在压花辊70的半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并且,在从设置在压花辊70的上方的SAP供应机构71将SAP供应到前述凹坑70a内之后,伴随着压辊筒70的旋转,容纳有前述SAP的前述凹坑70a移动到压辊筒70的下方侧。另一方面,载置在吸引输送机60上的基体材料15,在该基体材料15的长度方向沿着压花辊70的轴向方向状态下,被向该压辊筒70的下方输送。并且,如图6所示,前述基体材料15通过压辊筒70的下方,在该基体材料15的表面与前述压花辊70的外周(更正确地说,在该外周中、配置有容纳SAP的凹坑70a的部分)对向的期间,容纳在前述凹坑70a内的SAP,被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力吸引并靠近前述基体材料15的各个孔部15a内,被供应到所述各个孔部15a内。这里,前述压花辊70外周上的前述凹坑70a的散在的图案,如图8的上图及下图所示,对应于基体材料15中的孔部15a的散在图案。因此,容纳在各个凹坑70a内的SAP,被供应到位于和所述各个凹坑70a对应的位置上孔部15a内。例如,在图8的上图中,容纳于位于在压花辊70的轴向方向上用标号a表示的位置处的凹坑70a内的SAP,被供应到位于在基体材料15的长度方向上的用标号a表示的位置处的孔部15a内。另外,在图8的上图中,在位于用前述标号a表示的位置的3个凹坑70a中,容纳在位于中央的凹坑70a内的SAP被供应给位于用前述标号a表示的位置处的2个凹坑15a。
这样,对于处于被吸引到吸引输送机60侧的状态下的基体材料15,从该基体材料15的位于和与吸引输送机60对向的面相反的位置处的面(即,作为吸收性物品1完成时来到相反面侧的面)侧向前述孔部15a内供应SAP。这时,由于在孔部15a处的吸引阻力比前述基体材料15中的孔部15a之外的部分(即,粉碎纸浆集聚的部分)处的吸引阻力足够小,所以,SAP被集中地吸入孔部15a内。结果,以在孔部15a内的SAP的体积占有率比该孔部15a之外的部分的体积占有率高的方式供应SAP。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通过吸引装置的吸引,容纳在压花辊70的凹坑70a中的SAP被吸引到各个孔部15a内,同时,进行从基体材料15中的与前述各个孔部15a邻接的邻接部使集聚的粉碎纸浆的一部分脱离的工序。并且,通过将脱离的粉碎纸浆供应给前述各个孔部15a,在所述各个孔部15a内混合地存在粉碎纸浆和SAP。
下面,参照图9对于使粉碎纸浆脱离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借助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将容纳在压花辊70的凹坑70a中的SAP被吸引到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中时,如图9的上图所示,借助该吸引装置的吸引,集聚到邻接部的上部(即,位于相反面侧的部分)粉碎纸浆也被吸引。借此,集聚在前述邻接部的上部的粉碎纸浆的一部分向孔部15a内脱离。换句话说,以使粉碎纸浆脱离、将该粉碎纸浆供应到孔部15a内的方式,调整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压力。并且,脱离的粉碎纸浆在孔部15a内与SAP混合,不久,集聚到该孔部15a内。结果,如图9的中图所示,由基体材料15形成吸收体材料12。即,在孔部15a中形成吸收体材料12的散在部13。另外,前述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之外的部分成为吸收体材料12的连续部14。
另外,如前面所述,以使粉碎纸浆从邻接部脱离的方式调整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压力,进而,通过前述吸引压力的调整,粉碎纸浆的脱离量也得到调整。另外,当在孔部15a处形成散在部13时,以使在该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单位面积重量低于在连续部14处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方式调整该脱离量。进而,脱离的粉碎纸浆与SAP在孔部15a内混合的结果,在前述散在部13内,SAP分散在集聚状态的粉碎纸浆中。
在由基体材料15形成吸收体材料12之后,位于该吸收体材料12与吸引输送机60之间的薄纸11,以包住该吸收体材料12的方式弯曲,被覆该吸收体材料12(S108)。在本实施形式中,为了使薄纸11弯曲,在吸引输送机60的表面上设置有薄纸弯曲部62,在通过该薄纸弯曲部62时,薄纸11弯曲,被覆前述吸收体材料12。这时,为了将薄纸11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端部在吸收体材料12的上面侧重合并粘接,将薄纸11形成为筒状。
其次,为了将薄纸11和吸收体材料12一体化,压榨被该薄纸11被覆的状态下的吸收体材料12中的规定部分,对该规定部分实施形成吸收体压花的吸收体压花加工(S110)。在本实施形式中,所谓规定部分,如前面所述,是在连续部14处包围各个散在部13的包围部10b。通过在上下相互对向的两个辊(图中未示出)之间通过,实施吸收体压花加工。例如,在下侧的辊上,在当输送吸收体材料12时与形成吸收体压花的区域(即相当于包围部10b的区域)接触的部位,形成有规定形状的突起,平坦地形成相对向的上侧的辊的表面。通过使被薄纸11包裹的吸收体材料12在上述两个辊之间通过,前述突起同时压榨薄纸11和吸收体材料12。薄纸11和吸收体材料12,通过被突起压榨形成多个吸收体压花,而被一体化。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在相当于包围部10b的区域形成吸收体压花,所以如图9的下图所示,在相当于包围部10b的区域内集聚的粉碎纸浆被压缩。因此,在连续部14中相当于前述包围部10b的区域内,粉碎纸浆进一步高密度化。另外,包围部10b的外缘,如图1所示呈长圆形,存在于从散在部13的外缘到该包围部10b的外缘之间的区域,是相当于前述包围部10b的区域。在相当于该包围部10b的区域,形成吸收体压花,而该吸收体压花的形状由设置在下侧的辊上的突起的形状来决定,可以形成格状、点状、波浪状等所有形状的吸收体压花、但是,为了避开与散在部13相当的区域形成吸收体压花,优选地,形成格状的吸收体压花。
之后,利用吸收体切割器80,按照吸收体材料12的外形形状将一体化的薄纸11及吸收体材料12(即,吸收体10)切断(S112)。并且,在上述各个步骤(S102~S112)完毕的时刻,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结束。
===关于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有效性===
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1,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集聚的粉碎纸浆和SAP的吸收体材料12,该吸收体材料12具有分散存在的散在部13,在该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13周围的该密集状态稀疏,并且,在该散在部13处的SAP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13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借此,能够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中发生隆起,防止给予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者以异物感。
即,如前面所述,在现有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中,SAP成平面状大致均匀地存在于吸收体材料12中。特别是,SAP在吸收性物品的皮肤面侧呈层状地存在的情况下,在该SAP保持被吸收性物品吸收的液体而膨润时,膨润的SAP彼此相互结合,妨碍前述液体向相反面侧(即,吸收性物品的下方侧)移动。结果,被吸收的液体在吸收体材料12的皮肤面侧滞留,在该皮肤面侧,液体的吸收变得困难,产生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降低的问题。
作为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对策的一个例子,可以考虑不使SAP大致均匀地存在于吸收体材料的皮肤面侧,而例如使SAP存在的区域分散地存在于吸收体材料中,使SAP密集在该区域中。借此,即使在吸收性物品吸收了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被吸收的液体也不会在吸收体材料的皮肤面侧滞留,在该吸收体材料内容易扩散,结果,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得到维持。
这样,从维持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能力的观点出发,调整在SAP吸收体材料中的配置变得重要。但是,在不考虑和SAP一起构成吸收体材料的粉碎纸浆的配置、而只调整SAP的配置的情况下,在吸收性物品中会产生新的问题。即,若在SAP密集的区域中粉碎纸浆也会密集,则由于该SAP保持液体并膨润,位于SAP周围的粉碎纸浆被挤出。这时,若粉碎纸浆在SAP周围密集,则吸收体材料的SAP密集的部分会局部地隆起。从而,在吸收性物品中,也会产生部分的隆起,会给予穿用该吸收性物品的人以异物感。
在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由于SAP密集的散在部13分散地存在于吸收体材料12上,所以,被吸收性物品1吸收的液体变得容易在吸收体材料12内(特别是连续部14内)扩散。因此,即使在吸收性物品1吸收了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该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能力也得以维持。但是,由于SAP密集在散在部13内(换句话说,由于散在部13中的SAP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13周围的所述体积占有率高),所以,在该散在部13,由SAP的膨润引起的、在吸收性物品1上产生隆起的可能性变得更高。
另一方面,在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13的周围的密集状态稀疏。换句话说,由于在散在部13处存在着比该散在部13周围更多的空隙,所以,更具有对于SAP的膨润的空间余量。借助该空间余量,能够抑制由SAP膨润引起的隆起的发生。即,通过使SAP密集在散在部13中,产生前述隆起的可能性变高,但是,通过在前述散在部13中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更稀疏,能够将这种可能性抵消。从而,能够抑制在吸收体材料12中的局部的隆起,进而,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中的前述隆起的发生。结果,可以防止给予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者异物感。
另外,由于在散在部13中,与该散在部13的周围相比,SAP的体积占有率更高,并且,更具有前述空间的余量,所以,该散在部13成为能够积极地对由于出汗等滞留在穿用者的皮肤与吸收性物品1之间的湿气进行吸湿的部分。即,通过配备本实施形式的散在部13,不仅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上发生隆起、防止给予穿用者以异物感,而且,即使在使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该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能力,进而,能够提高该吸收性物品1的吸湿性。
===其它实施形式===
上面,根据上述实施形式,主要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发明的实施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容易对本发明进行理解,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更和改进,同时,不言而喻,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特别是,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并不局限于在上面的说明中所记载的数值或者各种材料的材质。例如,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吸收性纤维的一个例子,说明了粉碎纸浆,但是,作为其它吸收性纤维,也可以采用棉等纤维素、人造丝或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或三醋酸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状聚合物、热塑性憎水性化学纤维等。另外,在吸收体材料12中,除粉碎纸浆、SAP之外,也可以密集有粒状除臭材料、粒状抗菌材料、粒状冷却材料等。进而,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被覆构件的一个例子说明了绵纸等薄纸11,但是,作为其它被覆构件,也可以采用由棉等纤维素、人造丝或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或三醋酸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状聚合物、热塑性憎水性化学纤维等形成的纺织物或者无纺织物。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吸收体1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配备有一个吸收体材料1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长度方向分别配备有侧部吸收体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代替侧部吸收体,在前述两端部的每一个上配备有立体褶裥的结构。进而,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将吸收性物品1折叠成三折的形状。即,对于在吸收性物品1上存在两个部位的折线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吸收性物品1折叠成四折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散在部13分散存在于吸收体材料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中央部不存在散在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散在部13也可以存在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对于SAP密集在散在部13,在吸收体材料12中的散在部13之外的部分中几乎不存在SAP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对于将SAP集中地供应到设置在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15上的孔部15a中的情况(下面也称之为本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向基体材料15的孔15a之外的部分供应SAP。例如,也可以向基体材料15的上表面(即,到达吸收体材料12的皮肤面的相反侧的面)供应SAP,在上表面上,形成SAP成层地存在的吸收体材料12(下面,称之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材料12)。
下面,利用图10及图11具体地说明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材料12。图10是示意地表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的情况的图示,是与图6对应的图。图11是表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材料12的变迁的图示,表示在表面供应有SAP的基体材料15(上图)、由基体材料15形成的吸收体材料12(中图)、通过用薄纸11被覆吸收体材料12形成的吸收体10(下图)。
在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吸收体制造步骤S100中,如图10所示,不使用压花辊70,使用作为向基体材料15供应SAP的另外一种机构的SAP进给器72。该SAP进给器72具有圆锥形的底部,从该底部投下SAP。并且,由吸引输送机60沿输送方向输送的基体材料15,在从SAP进给器72的下方通过时,从该SAP进给器72的底部向基体材料15的与SAP进给器72对向侧的面投下SAP。结果,如图11的上图所示,SAP成层地分布在基体材料15的上表面。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在基体材料15的表面中的当作为吸收性物品1完成时来到皮肤面侧的面,与吸引输送装机60的载置面对向。
另外,和本例一样,在供应SAP的期间,基体材料15被设置在吸引输送机60上的吸引装置吸引到吸引输送机60侧。这时,由于在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中的吸引阻力比该基体材料15中的孔部15a之外的部分中的吸引阻力足够小,所以,向孔部15a内更多地供应SAP。进而,在第一变形例中,通过前述吸引装置的吸引,粉碎纸浆从与各个孔部15a邻接的邻接部脱离,通过将该粉碎纸浆供应给各个孔部15a,在所述各个孔部15a内与SAP混合存在。另外,如图11的中图所示,使粉碎纸浆从邻接部脱离时,叠层在邻接部的上表面上的SAP的一部分也被吸入到前述各个孔部15a内。通过以上的工序,由基体材料15形成吸收体材料12,在该吸收体材料12中、在连续部14的相反面侧,残留叠层的SAP。并且,当吸收体材料12以被薄纸11被覆的状态装入吸收性物品1中时,如图11的下图所示,在相反面侧,在吸收体材料12(更正确地说,吸收体材料12之中相当于连续部14的部分)与薄纸11之间,形成SAP层,结果,能够将更多的液体保持在吸收性物品1中。上面,对于可以用SAP进给器72向基体材料15的整个表面上供应SA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向规定的供应目的地恰当地供应规定量的SAP这一点上,利用压花辊70向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内集中地供应SAP是更好的。
另外,在本例中,设置在压花辊70上的各个凹坑70a是圆孔状的凹坑,该凹坑70a的散在图案与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上的散在图案相对应,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各个凹坑70a也可以是与基体材料的各个孔部15b的形状相一致的长圆形。图12是表示压花辊70的凹坑70b的变形例的图示。在各个凹坑70b的形状是长圆形的情况下,存在从凹坑70b的各个部分供应的SAP的量不均匀的情况。例如,在长圆形的各个凹坑70b中,从长轴方向的端部供应的SAP的量,与从长轴方向的中央部供应的SAP的量有时不同。与此相对,在圆孔状的凹坑70a的情况下,由于从该凹坑70a的各个部分供应的SAP的量是均匀的,所以,向基体材料15的各个孔部15a均匀地供应SAP。如上所述,在向各个孔部15a内恰当地供应SAP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理想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各个散在部13,在吸收体材料12的上下方向(即,吸收体材料12的厚度方向)上,从皮肤面起一直形成到相反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散在部13的厚度也可以比吸收体材料12的厚度小。图13是对应于图11的图示,是表示散在部13的厚度比吸收体材料12的厚度小的结构的图示。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散在部13的下方,与连续部14大致一样,形成粉碎纸浆密集的纸浆集聚层14b。为了获得这种结构的吸收体材料12,例如,在使粉碎纸浆集聚到网格模型48内以取得吸收体材料15时,不利用纸浆刮取机构44刮取叠层在网格模型48内的凸部48a上的粉碎纸浆,而使之处于残留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SAP分散在散在部13内,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SAP也可以散在部13内局部地存在。但是,如上述实施形式所述,如果SAP分散于散在部13内,则比该SAP的周围存在更多的空隙。借此,进一步确保相对于SAP膨润的空间余量,提高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中发生隆起的效果。在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更优选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配备有被覆吸收体材料12的被覆构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被覆吸收体材料12。但是,在被覆吸收体材料12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散在部13内的粉碎纸浆及SAP从散在部13中流出。结果,在散在部13内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和SAP的体积占有率,维持能够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内发生隆起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更理想的。另外,作为被覆构件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由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构成的纺织物及无纺织物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用于将吸收体材料12和薄纸11一体化的吸收体压花加工,在散在部13及该散在部部13的周围中,只在相当于该散在部13的周围的位置(即,相当于包围部10b的位置)上实施。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相当于散在部13的位置上实施吸收体压花加工。但是,在相当于散在部13的位置上不实施吸收体压花加工的情况下,在吸收体压花加工实施前后,在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的密集状态得以维持。即,集聚在散在部13处的粉碎纸浆不会由于压花加工而高密度化,恰当地保持对于SAP的膨润的空间余量。因此,更有效地发挥抑制吸收性物品1中的隆起的效果。另外,如前面所述,由于相当于散在部13的部分成为低刚性的部分,所以,当对于相当于散在部13的位置实施吸收体压花加工时,在相当于该散在部13的位置,薄纸11有破损的危险。因此,吸收体压花加工有必要在避开散在部13的位置上实施。在上述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更理想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在向基体材料15的各个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和SAP的步骤中,从与基体材料15的各个孔部15a邻接的邻接部,使集聚的粉碎纸浆的一部分脱离,将该粉碎纸浆供应到前述各个孔部15a内。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另外从基体材料15的外部向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但是,在上述实施形式的情况下,省略从该基体材料15的外部向孔部15a供应粉碎纸浆的工序,简化向该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和SAP的步骤。在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更理想的。
进而,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在向各个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和SAP时,在基体材料15通过设置在吸引输送机60上的吸引装置的吸引被吸引到该吸引输送机60侧的状态下,从该基体材料15的上表面侧供应粉碎纸浆和SAP。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基体材料15载置到不备有吸引装置的输送机上。但是,在吸引装置对基体材料15给予吸引力的情况下,由于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上的吸引阻力比前述基体材料15的孔部15a之外的部分上的吸引阻力足够小,所以,容易将粉碎纸浆和SAP吸入到孔部15a内。即,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更容易地向孔部15a内供应粉碎纸浆和SAP。在这一点上,上述实施形式是更优选的。
另外,设置在前述网格模型48上的各个凸部48a的形状及尺寸等,也可以因该各凸部48a的配置位置而异。例如,在吸收体材料12中,在实施深槽压花加工的部分(即,形成深槽部20a的部分)上设置散在部13的情况下,优选地,在设于前述网格模型48上的凸部48a中,使形成该散在部13的凸部48a的顶面的位置比其它的凸部48a的顶面的位置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实施深槽压花加工的位置设置散在部13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实施深槽压花加工。
更具体地说,当设置在实施深槽压花加工的位置上的散在部13中的纸浆密度比该散在部13的周围(具体地说,相当于包围部10b的部分)的纸浆密度足够低时,在实施深槽压花加工时,有表面片20从吸收体材料12的表面上浮起或者破损的危险。对此,在设于网格模型48上的凸部48a中,如果使形成设于实施深槽压花加工位置的散在部13的凸部48a的顶面的位置比其它凸部48a的顶面的位置低的话,在该散在部13的下方形成粉碎纸浆密集的纸浆集聚层14b(参照图13)。从而,即使在吸收体材料12中,为了调整该散在部13所处的部分的刚性,在实施深槽压花加工的位置设置有散在部13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实施深槽压花加工。
Claims (8)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配备有具有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材料,
该吸收体材料具有分散存在的散在部,
该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稀疏,并且,该散在部处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该散在部周围的所述体积占有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前述高吸收性树脂分散在前述散在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配备有用于被覆前述吸收体材料的被覆构件,
在前述散在部及该散在部周围当中,只在相当于该散在部周围的位置上实施用于使前述吸收体材料和前述被覆构件一体化的压花加工。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位于在沿着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前述散在部相对于该端部的体积占有率,比位于在沿着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前述散在部相对于该中央部的体积占有率高。
5.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由集聚的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树脂构成的吸收体材料,在该吸收体材料中配备有散在部,包括:
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将前述吸收性纤维集聚到具有底部和设置在该底部的相当于前述散在部的位置处的凸部的模具中,获得在相当于前述散在部的位置具有孔部的前述吸收体材料的基体材料,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为了从前述基体材料获得前述吸收体材料,将前述吸收性纤维和前述高吸收性树脂供应给前述孔部,
在该第二步骤中,以前述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前述散在部周围的所述密集状态稀疏的方式供应所述吸收性纤维,并且,以前述散在部处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在前述散在部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的方式供应该高吸收性树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二步骤中,
以前述散在部处的前述吸收性纤维的密集状态比前述散在部周围的该密集状态稀疏的方式,从与前述孔部邻接的前述基体材料的邻接部分,使集聚在该邻接部分的前述吸收性纤维脱离,将该吸收性纤维供应给前述孔部,同时,
以前述散在部处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的体积占有率比前述散在部周围的该体积占有率高的方式,向前述孔部供应该高吸收性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二个步骤中,
使用能够旋转地构成且具有用于容纳前述高吸收性树脂用的凹坑的辊,
使前述基体材料在该辊的下方通过,在该基体材料的表面与该辊的外周对向的期间,从该凹坑向前述孔部供应容纳在前述凹坑中的前述高吸收性树脂。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被覆前述吸收体材料用的被覆构件被覆该吸收体材料的步骤,
只在前述吸收性材料中不存在前述散在部的位置上实施用于使该吸收体材料与前述被覆构件一体化的压花加工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79926A JP5097423B2 (ja) | 2007-03-26 | 2007-03-26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JP2007079928A JP5114082B2 (ja) | 2007-03-26 | 2007-03-26 | 吸収性物品 |
JP079928/2007 | 2007-03-26 | ||
JP079926/2007 | 2007-03-26 | ||
PCT/JP2008/055298 WO2008117754A1 (ja) | 2007-03-26 | 2008-03-21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6133A CN101636133A (zh) | 2010-01-27 |
CN101636133B true CN101636133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39909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8590.5A Active CN101636133B (zh) | 2007-03-26 | 2008-03-21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97423B2 (zh) |
CN (1) | CN101636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878B (zh) * | 2009-03-19 | 2013-10-16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吸收性物品 |
WO2012081282A1 (ja) * | 2010-12-17 | 2012-06-21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EP2674141B1 (en) * | 2011-02-10 | 2018-04-04 | Zuiko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granular material |
WO2012108330A1 (ja) * | 2011-02-10 | 2012-08-16 | 株式会社瑞光 | 粒状体の配置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5735869B2 (ja) * | 2011-06-30 | 2015-06-17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US20130090619A1 (en) * | 2011-10-07 | 2013-04-11 | Scahygiene Products Ab | Disposable absorbent product with multiple fluid storag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
JP6360540B2 (ja) * | 2016-11-29 | 2018-07-18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899503B2 (ja) * | 2016-12-13 | 2021-07-07 | 俊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充填物が内包された基材を製造する方法、機器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基材 |
CN107280864B (zh) * | 2017-08-01 | 2022-07-15 |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及其制作系统 |
CN115590686B (zh) * | 2022-11-04 | 2024-04-12 | 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速吸干爽吸收芯体生产线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3715A (en) * | 1993-10-29 | 1995-07-18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Absorbent article which includes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located in discrete pockets having water-sensitive and water-insensitive containment structur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314704A (ja) * | 1988-06-10 | 1989-12-19 | Honshu Paper Co Ltd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3196933B2 (ja) * | 1999-09-29 | 2001-08-06 | 株式会社日本吸収体技術研究所 | 繊維状化ホットメルトにより表面被覆加工された吸水性複合体、その製造法及び吸収体物品 |
JP4979863B2 (ja) * | 2001-09-27 | 2012-07-18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不織布と繊維ウェブの複合体シート、吸収体製品、および複合体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4979862B2 (ja) * | 2001-09-27 | 2012-07-18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ペーパー層と繊維ウェブ層の複合体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多機能トップシート、吸収体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吸収性複合体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794266B2 (ja) * | 2005-10-06 | 2011-10-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2007159633A (ja) * | 2005-12-09 | 2007-06-28 | Daio Paper Corp | 体液吸収体及び体液吸収性物品 |
-
2007
- 2007-03-26 JP JP2007079926A patent/JP509742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3-21 CN CN200880008590.5A patent/CN1016361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3715A (en) * | 1993-10-29 | 1995-07-18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Absorbent article which includes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located in discrete pockets having water-sensitive and water-insensitive containment structures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1-252301A 2001.09.18 |
JP特开2006-61396A 2006.03.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097423B2 (ja) | 2012-12-12 |
CN101636133A (zh) | 2010-01-27 |
JP2008237381A (ja) | 200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6133B (zh)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
CN101815487B (zh)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
CN101636134B (zh) | 吸收性物品 | |
RU2264201C2 (ru) | Абсорбирующ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асыпки материала | |
JP5114081B2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ES2203372T3 (es) | Procedimiento de aplicacion intermitente de material particulado. | |
US6573422B1 (en)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high absorbency zone | |
CN103260565B (zh)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 |
JP5792997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AU2008230484B2 (en) |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 |
CN111511327B (zh) | 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 | |
JP2010136900A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0479442B1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mposite product | |
CN109498282A (zh) | 一种能够吸附汗液的纸尿裤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050560B (zh) | 吸收卫生物件和用于制造该物件的机器 | |
JP5457507B2 (ja) | 積繊装置 | |
AU650902B2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mposite product | |
US20040186449A1 (en) | Liquid-absorbing component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 |
JP5326029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JP6822246B2 (ja) | 吸収体、該吸収体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前記吸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DE202011100448U1 (de) | Stilleinla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