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627A -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627A
CN107708627A CN201580081301.4A CN201580081301A CN107708627A CN 107708627 A CN107708627 A CN 107708627A CN 201580081301 A CN201580081301 A CN 201580081301A CN 107708627 A CN107708627 A CN 107708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bsorber
depressed part
rece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13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8627B (zh
Inventor
铃木裕
铃木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8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8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A)的装置(1)包括:供给形成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供给装置(11),具备具有适于要制造的吸收体的单体的形状的形状且使由供给装置供给的吸收性材料堆积的凹部(23)的模具部件(21),和模具部件安装在外周面(31S)上且通过在模具部件的凹部中形成的吸孔吸引吸收性材料而使该吸收性材料堆积在凹部内的、围绕轴线(31A)自由旋转的吸鼓(31)。模具部件包括沿吸鼓的转动方向直列式地排列且可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25),各个板状部件具有形成凹部的、最大深度互不相同的凹陷部(27)。

Description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吸收性物品中,为了提高吸收速度和提高防止渗漏等的功能,寻求制造高度和基重(单位面积重量)部分地(局部地)不同的吸收体的方法。
参照专利文献1时,其公开了一种具备使吸收性材料飞散而供给的供给装置和底面部具有大量吸孔而吸引吸收性材料使其堆积的凹部(累积用凹部),使吸收性材料的堆积物从各凹部依次脱模而连续制造吸收体(成型体)的装置。
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各凹部的底面部具有多个抽吸区域,在各个抽吸区域中,总的吸孔相对于底面部的开口率不同,各个抽吸区域中凹部的深度不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34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中,由于1个凹陷部内具有多个抽吸区域,特别是由于在各个抽吸区域相邻的部分,各个抽吸区域相互影响,难以制造具有期望的高度和密度分布的吸收体。
另外,为了形成深度不同的凹部,一般来说,对形成作为金属网(网)的凹部的部件进行加压加工和拉伸加工。此时,在凹部的深度大不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形成凹部的部件的变形量大,因此,不能如期望那样使形成凹部的部件变形,难以制造具有期望的立体形状和基重分布的吸收体。
进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中,由于1个制品量的吸收体由1个凹部形成,因此,例如,在形成凹部的部件破损的情况下或吸孔产生堵塞的情况下,需要将整个凹部与板状部件(压板)一同拆卸下来。通常,它们的重量非常大,更换和修理时,板状部件的操作处理非常繁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如期望那样制造高度和基重部分地(局部地)不同的吸收体且更换和修理时操作处理容易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是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供给装置,供给形成上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
模具部件,具备凹部,所述凹部具有适于要制造的上述吸收体的单体的形状的形状且使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吸收性材料堆积,和
吸鼓,其绕轴线自由旋转,其中,上述模具部件安装在其外周面上,通过在上述模具部件的上述凹部中形成的吸孔吸引上述吸收性材料,使该吸收性材料堆积在上述凹部内;
上述模具部件包括在上述吸鼓的转动方向上直列式地排列且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
各个板状部件具有形成上述凹部的、最大深度彼此不同的凹陷部。
进而,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中的至少1个板状部件的凹陷部优选具有深度不同的多个底部区域。即使1个板状部件的凹陷部是具有多个底部区域这样的复杂的形状,通过将板状部件分割,可以降低设置在各自的板状部件中的深度互不相同的凹陷部彼此之间的干扰。其结果,可以如期望那样制造高度和基重部分地(局部)不同的吸收体。
进而,在上述多个板状部件间吸引上述吸收性材料的上述吸孔的开口率互不相同的上述凹部优选各自形成在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上。由此,在各个板状部件上形成的各凹部中,可以调整所吸引的吸收性材料的量。其结果,可以如期望那样分别制造厚度和基重不同的吸收体的部分。
进而,优选地,上述凹陷部具备将各底部区域相互连接的沿上述凹陷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连接区域,且上述连接区域的吸孔的开口率比该连接区域所连接的两个底部区域的吸孔的开口率大。由此,即使是在难以堆积吸收性材料的连接区域,也可以更强有力地吸引吸收性材料而使其堆积。其结果,可以稳定地形成具有期望的厚度和基重的吸收体。
具有上述多个底部区域的上述多个板状部件的凹陷部优选上述吸鼓的圆周方向的端部的深度在该凹陷部内最浅。由此,在位于吸鼓的转动方向的端部的底部区域中,吸收性材料的必要的堆积量比其他底部区域少,由此,防止要堆积的吸收性材料的量不足。其结果,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可以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甚至吸收体可以稳定地形成期望的立体形状。
进而,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中的至少1个凹陷部优选具备形成在上述吸收体内不存在吸收性材料的区域且不使上述吸收性材料堆积的非堆积区域。由此,可以形成将基重选择性地设定为零的部位,吸收体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其结果,可以形成具有期望的立体形状的吸收体。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模具部件由可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构成,各个板状部件具有形成凹部的最大深度互不相同的凹陷部。由此,通过防止具有不同的最大深度的凹陷部部分彼此之间的干扰,可以如期望那样在凹部吸引吸收性材料。其结果,可以如期望那样制造高度和基重部分地(局部)不同的吸收体。另外,每1个板状部件的重量减小,其结果,更换和修理时的操作处理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2]图1的沿I I-II线的截面图。
[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模具部件的局部平面图。
[图4]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侧凹陷部的立体形状的三面图。
[图5]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后侧凹陷部的立体形状的三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参照上述附图详细说明。予以说明,这些附图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同时为了使附图的记载简化,请注意,有时不会描绘成与实际的构成要素的大小、缩尺、形状相同。
由此,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实施方式的装置1包括:供给形成吸收体A的吸收性材料的供给装置11,和具备具有适于要制造的吸收体A的单体形状的形状且使由供给装置11供给的吸收性材料堆积的凹部23的模具部件21。实施方式的装置1还具有:模具部件21安装在其外周面31S上,通过在模具部件21的凹部23中形成的吸孔吸引吸收性材料而使该吸收性材料堆积在凹部23内的、围绕轴线31A自由旋转的吸鼓31,和将凹部23内形成的吸收体A搬运至下游工序的吸收体搬运机构41。予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是制造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体A的装置。
如图1所示,供给装置11包括盖管13,其覆盖吸鼓31的外周面31S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外周面31S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中,在被盖管13覆盖的转动方向区域RZ中,将作为吸收性材料的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SAP)通过盖管13供给到吸鼓31的外周面31S上,特别是供给到安装在外周面31S上的模具部件21的凹部23中。在盖管13的上游(图1中,上方),将纤维在通过梳理机等开纤机(未图示)开纤的状态下,供给仅根据要制造的吸收体A的基重的量。另外,从向盖管13的内部开口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部15,将规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到盖管13内。
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回动机等回转驱动装置31D与吸鼓31的轴部31SH连接,由此,能够以期望的圆周速度使吸鼓31回转驱动。另外,鼓风机和真空泵等用于排出吸鼓31的内部的空气的排气装置(未图示)与吸鼓31连接,通过使该排气装置工作,使吸鼓31的内部成为负压。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得,在吸鼓31的外周面31S被盖管13覆盖的转动方向区域RZ中,通过在模具部件21的凹部23内形成的吸孔,空气被从盖管13的内部空间S吸向吸鼓31的内部。另外,如图2所示,吸鼓31的外周面31S与盖管13的下端13E接近,在盖管13的下端13E中例如设置有作为金属刷和毛毡等的抵接部件17,抵接部件17被配置成向着吸鼓31的外周面31S延伸且顶端与吸鼓31的外周面31S对接。由此,确保盖管13的内部空间S的一定的气密性。其结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吸鼓31的排气装置产生的抽吸作用,将盖管13的内部空间S变成负压,可以在凹部23中吸引供给的吸收体材料而使其堆积在凹部23内。
本实施方式中,模具部件21由在吸鼓31的转动方向RD上直列式地排列且可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25构成。在各个板状部件25的中央各自设置1个凹部23。
板状部件25具有以覆盖形成于其中央的贯通孔25H的方式安装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金属网(网)形成的、比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更凹的凹陷部27。这样,各凹部23由凹陷部27形成。此时,金属网的网眼产生的开口对应在模具部件21的凹部23中形成的吸孔,由此,吸鼓31的内部通过凹陷部27与吸鼓31的外部连通。因此,通过与吸鼓31连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由供给装置11供给的吸收性材料可以通过这些吸孔被吸引。其结果,如上所述,可以使吸收性材料堆积在凹部23内而形成吸收体A。
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是将1个制品分量的吸收体A分成2份制造的,即,分别独立地制造使用时位于生理用卫生巾前侧的前侧吸收体AF和使用时位于生理用卫生巾后侧的后侧吸收体AR。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模具部件21包括如图3所示的、用于形成前侧吸收体AF的前侧板状部件25F和用于形成后侧吸收体AR的后侧板状部件25R这2种板状部件25。前侧板状部件25F和后侧板状部件25R分别沿着转动方向RD交替地安装在吸鼓31的外周面31S上。
在前侧板状部件25F中,设置有形成前侧凹部23F的前侧凹陷部27F。在后侧板状部件25R中,设置有形成后侧凹部23R的后侧凹陷部27R。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的立体形状根据各自对应的吸收体A所要求的功能而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凹陷部27的立体形状通过将平面状的开口率一定的金属网进行加压加工而形成。予以说明,在图4和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由金属网形成的凹陷部27F、27R的立体形状,示出了形成凹陷部27F、27R的凹部23F、23R的表面的轮廓。另外,请留意,在凹陷部27F、27R弯曲的部分,虽然在附图上弯曲成角,但实际中以一定的曲率弯曲。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前侧凹陷部27F与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基本平行地扩展,且具有自该外表面25S起分别具有3个水平的深度DF1、DF2、DF3的3个前侧底部区域27FB。第一前侧底部区域27FB1是3个底部区域中深度最小的底部区域,位于前侧凹陷部27F中板状部件25的长度方向L、即吸鼓31上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第二前侧底部区域27FB2所具有的深度DF2比第一前侧底部区域27FB1的深度DF1大(DF2>DF1),设置成包围配设在前侧凹陷部27F的中央部分的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的方式。为了在吸收体A中形成所谓的中高部,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以其深度DF3比第二前侧底部区域27FB2的深度DF2大得多的方式形成(DF3>DF2)。
另外,如图4所示,前侧凹陷部27F包含连接前侧底部区域27FB彼此的前侧连接区域27FC。各个前侧连接区域27FC沿着前侧凹陷部27F的深度方向延伸。即,各个前侧连接区域27FC在与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交叉的方向上扩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前侧连接区域27FC的开口率均比各前侧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的开口率大。这是因为,前侧凹陷部27F是通过将具有一定开口率的平面状的金属网使用具有与前侧凹陷部27F相同的表面形状的模具实施加压加工而形成的。即,各前侧连接区域27FC通过加压加工沿前侧凹陷部27F的深度方向拉伸,导致金属网的网眼打开,开口率增大。另一方面,各前侧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被模具按压,仅其深度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虽然它们伴随前侧连接区域27FC的拉伸被轻微拉伸,但开口率的变化比前侧连接区域27FC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的开口率基本相同。予以说明,在此,“开口率”是指相对于凹陷部的总表面积的、凹陷部与吸鼓内部连通的吸孔部分的面积的比例((凹陷部与吸鼓内部连通的吸孔部分的面积)/(凹陷部的总表面积))。
另外,如图5所示,后侧凹陷部27R与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基本平行地扩展,且具有自该外表面25S起分别具有3个水平的深度DR1、DR2、DR3的3个后侧底部区域27RB。第一前侧底部区域27FB1位于后侧凹陷部27R中板状部件25的长度方向L、即吸鼓31上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所具有的深度DR2比第一后侧底部区域27RB1的深度DR1小(DR1>DR2),设置成自板状部件25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的中途,沿长度方向L在板状部件25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扩展的方式。第三后侧底部区域27RB3所具有的深度DR3比第一后侧底部区域27RB1的深度DR1大(DR1<DR3),形成于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的周围。
另外,如图5所示,后侧凹陷部27R包含连接后侧底部区域27RB彼此的后侧连接区域27RC。各后侧连接区域27RC沿着后侧凹陷部27R的深度方向延伸。即,各后侧连接区域27RC沿着与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交叉的方向扩展。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与前侧凹陷部27F同样地,每个后侧连接区域27RC的开口率均比各后侧底部区域27RB1、27RB2、27RB3的开口率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板状部件25F的前侧凹陷部27F的最大深度DF3与后侧板状部件25R的后侧凹陷部27R的最大深度DR3不同。
吸收体搬运机构41自吸鼓31接收在凹部23中形成的吸收体A,搬运至下游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搬运机构41具备例如将作为无纺布的载体片材43供给至搬运方向MD的载体片材供给部45和将供给的载体片材43沿搬运方向MD搬运的传送带等搬运装置(未图示)。予以说明,将吸收体A自吸鼓31递送至载体片材43时,为了从凹部23除去吸收体A,吸鼓31也可以具备从吸鼓31的内部向凹部23吹喷空气的机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A的装置1的作用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中,如上所述,前侧板状部件25F的前侧凹陷部27F的最大深度DF3与后侧板状部件25R的后侧凹陷部27R的最大深度DR3不同。即,各个板状部件25F、25R具有最大深度DF3、DR3彼此不同的凹陷部27F、27R。假设将结合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的1个凹陷部与1个板状部件一体化形成时,3个前侧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和3个后侧底部区域27RB1、27RB2、27RB3存在于1个凹陷部。此时,特别是由于深度大不相同的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和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邻接而形成,在这些底部区域27FB3、27RB2之间,在对金属网实施加压加工时,需要大幅拉伸。这样,具有复杂的立体形状的、具体地说具有深度差异很大的底部区域邻接的部分的凹陷部进行加压加工而形成时,有时金属网不能充分拉伸,不能如期望那样变形,进而有时金属网被过度拉伸而破损。其结果,有时不能制造期望形状的吸收体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部件21包括用于形成前侧吸收体AF的前侧板状部件25F和用于形成后侧吸收体AR的后侧板状部件25R这2种板状部件25,1个吸收体A通过将一个板状部件分割成2个板状部件25来制造。由此,可以分别形成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可以减小加压加工中的1片金属网的拉伸的程度,进而可以将金属网如期望那样变形。其结果,可以如期望那样制造高度局部(部分地)不同的吸收体A。
(2)另外,如上所述,假设将结合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的1个凹陷部与1个板状部件一体化形成时,深度大不相同的底部区域彼此、特别是深度大不相同的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和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邻接而形成。在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中,由于其深度DF3大,因此需要吸引大量的吸收性材料,另一方面,在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中,由于其深度DB2小,因此不需要吸引大量的吸收性材料。这样,当所吸引的吸收性材料的量大不相同的区域相邻时,这些区域互相干扰,不能如期望那样吸引吸收性材料,其结果,有时不能将吸收体A制造成期望的形状。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将深度大不相同的底部区域27FB、27RB设置在各个凹陷部27F、27R,防止性状不同的底部区域27FB、27RB彼此的干扰,可以在各个底部区域27FB、27RB中如期望那样吸引吸收性材料。其结果,可以将吸收体A制造成期望的形状。
(3)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通过将1个吸收体A分成2部分来制造。因此,板状部件25被分割成用于形成前侧吸收体AF的前侧板状部件25F和用于形成后侧吸收体AR的后侧板状部件25R。由此,与一体化地形成前侧板状部件25F和后侧板状部件25R相比,每个板状部件的重量减小,其结果,更换和修理时的操作处理容易。进而,例如,在凹陷部27由于使用而产生变形或损伤时,需要更换凹陷部27,但由于板状部件25被分割而使凹陷部27被分成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因此仅更换有故障的凹陷部27F、27R即可。其结果,装置1的维修简易,而且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4)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连接区域27FC的开口率比各前侧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的开口率大,同样地,后侧连接区域27RC的开口率比各后侧底部区域27RB1、27RB2、27RB3的开口率大。即,各连接区域27FC、27RC的开口率比各连接区域27FC、27RC所连接的两个底部区域27FB、27RB的开口率大。由此,通过相对于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倾斜,在难以堆积吸收性材料的连接区域27FC、27RC中,可以更强有力地吸引吸收性材料而使其堆积。其结果,凹陷部27即使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多个深度等具有复杂的形状的部件,也可以稳定地形成具有规定形状的吸收体A。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多个前侧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的前侧凹陷部27F中,位于吸鼓31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前侧底部区域27FB1的深度比第二前侧底部区域27FB2和第三前侧底部区域27FB3浅,即,在前侧凹陷部27F内最浅地形成。由此,在第一前侧底部区域27FB1中,吸收性材料的必要的每单位面积的堆积量在前侧底部区域27FB中是最少的,由此,可以防止要堆积的吸收性材料的量不足。其结果,可以将吸收体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甚至可以将吸收体A稳定地形成为期望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部件21由作为用于形成前侧吸收体AF的前侧板状部件25F和用于形成后侧吸收体AR的后侧板状部件25R的、被分割的2种板状部件25构成。由此,1个吸收体A被分成2部分来制造。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方案。本发明中,可以将板状部件沿吸鼓31的圆周方向分成3部分以上,进而,也可以将板状部件沿吸鼓31的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以上。即,模具部件21可以由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2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7的立体形状通过对具有平面状的金属网实施加压加工而形成。但是,只要是能形成具有期望的立体形状和开口率的凹陷部27,就可以采用任何方法。例如可以在将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期望的立体形状后,以具有期望的开口率的方式穿孔大量小孔而形成。另外,例如,通过用胶带等堵塞金属网的一部分网眼,部分降低开口率,可以形成具有期望的开口率分布的凹陷部27。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底部区域27FB1、27FB2、27FB3的开口率基本上相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案。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底部区域的开口率根据底部区域的深度设定得更大。由此,在凹陷部的更深的位置处形成的底部区域中,需要堆积更多的吸收性材料,但由于开口率被设定得更大,因而可以吸引而堆积更多的吸收性材料。其结果,可以如期望那样制造高度局部(部分地)不同的吸收体。
这样,在本发明中,可以以要制造的吸收体A具有高度和基重分布的方式,任意设定各底部区域27FB、27RB和各连接区域27FC、27RC的开口率。
另外,可以以与各底部区域27FB、27RB和各连接区域27FC、27RC相同的方式,在板状部件25F、25R中分别地形成在板状部件25F、25R间吸引吸收性材料的吸孔的开口率互不相同的凹部23F、23R。由此,可以如期望那样分别形成厚度和基重不同的吸收体A的部分(前侧吸收体AF和后侧吸收体AR)。或者,为此,通过使用开口率互不相同的金属网对各凹陷部27F、27R进行加压成形,由此可在各个板状部件25F、25R中分别形地成吸孔的开口率互不相同的凹部23F、23R。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形成得比第一后侧底部区域27RB1浅,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形成得比第一后侧底部区域27RB1深。由此,也在后侧凹陷部27R中,在后侧底部区域27RB中,位于吸鼓31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后侧底部区域27RB1变成最浅。其结果,与前侧凹陷部27F同样地,可以将吸收体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形状稳定地形成为规定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另一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的深度与后侧板状部件25R的外表面相同,在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中完全堵塞吸孔。此时,吸收性材料未堆积在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中。因此,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成为形成在吸收体A内不存在吸收性材料的区域的、不使吸收性材料堆积的非堆积区域。这样,通过在凹陷部27中设置非堆积区域,可以根据期望的吸收体的形状自由地设计模具部件21。予以说明,这样的非堆积区域既可以设置在前侧凹陷部27F中,也可以设置在前侧凹陷部27F和后侧凹陷部27R两者中。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非堆积区域,也可以在转动方向区域RZ的最下游的位置处设置用于刮取在比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高的位置上堆积的吸收性材料的辊来代替在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中完全堵塞吸孔的方式。由此,可以除去在与后侧板状部件25的外表面25S齐平地形成的第二后侧底部区域27RB2上堆积的吸收性物品,其结果,可以形成非堆积区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所有特征可以独立地应用,或者可以与本文公开的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任意地组合、结合,只要这些特征没有被明确地排除,或者只要技术方案并非是不可能的或者并非是无意义的组合,即使这些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是仅结合其他特定的特征而被描述的。
符号说明
1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11 供给装置
21 模具部件
23、23F、23R 凹部
25、25F、25R 板状部件
27、27F、27R 凹部
27FB、27RB 底部区域
27FC、27RC 连接区域
31 吸鼓
31A 轴线
31S 外周面
A、AF、AR 吸收体
RD (吸鼓的)转动方向

Claims (6)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是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供给装置,供给形成上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
模具部件,具备凹部,所述凹部具有适于要制造的上述吸收体的单体的形状的形状且使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吸收性材料堆积,和
吸鼓,其绕轴线自由旋转,其中,上述模具部件安装在吸鼓的外周面上,通过在上述模具部件的上述凹部中形成的吸孔吸引上述吸收性材料,使该吸收性材料堆积在上述凹部内;
上述模具部件包括在上述吸鼓的转动方向上直列式地排列且彼此自由分割地设置的多个板状部件而成,
各个板状部件具有形成上述凹部的、最大深度互不相同的凹陷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中的至少1个板状部件的凹陷部具有深度不同的多个底部区域。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多个板状部件间吸引上述吸收性材料的上述吸孔的开口率互不相同的上述凹部分别形成在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中。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凹陷部具备将各底部区域相互连接的、沿上述凹陷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连接区域,
上述连接区域的吸孔的开口率比该连接区域所连接的两底部区域的吸孔的开口率大。
5.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中,具有上述多个底部区域的上述多个板状部件的凹陷部在上述吸鼓的圆周方向的端部的深度在该凹陷部内是最浅的。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多个板状部件中的至少1个凹陷部具备形成在上述吸收体内不存在吸收性材料的区域的、不使上述吸收性材料堆积的非堆积区域。
CN201580081301.4A 2015-06-30 2015-06-30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Active CN107708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8823 WO2017002198A1 (ja) 2015-06-30 2015-06-30 吸収性物品の吸収体を製造す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627A true CN107708627A (zh) 2018-02-16
CN107708627B CN107708627B (zh) 2020-11-20

Family

ID=55648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1301.4A Active CN107708627B (zh) 2015-06-30 2015-06-30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99385B1 (zh)
CN (1) CN107708627B (zh)
WO (1) WO20170021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148A (zh) * 2022-01-26 2022-04-29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8687B2 (ja) * 1999-02-15 2002-01-21 花王株式会社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974522B2 (ja) * 2005-12-26 2012-07-1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2781384A (zh) * 2010-02-26 2012-11-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结构体制造装置
CN102933185A (zh) * 2010-06-10 2013-02-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N104379101A (zh) * 2012-06-11 2015-02-25 花王株式会社 纤维堆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8894B2 (en) * 2001-02-27 2005-02-01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Absorbent artic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same
JP4820333B2 (ja) * 2007-06-22 2011-11-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8687B2 (ja) * 1999-02-15 2002-01-21 花王株式会社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974522B2 (ja) * 2005-12-26 2012-07-1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2781384A (zh) * 2010-02-26 2012-11-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结构体制造装置
CN102933185A (zh) * 2010-06-10 2013-02-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N104379101A (zh) * 2012-06-11 2015-02-25 花王株式会社 纤维堆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148A (zh) * 2022-01-26 2022-04-29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02198A1 (ja) 2017-01-05
JPWO2017002198A1 (ja) 2017-07-06
CN107708627B (zh) 2020-11-20
JP5899385B1 (ja)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9792B2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2665626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6287365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9181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TWI580411B (zh) Absorb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3099522A (ja) 積繊装置
JP2009000386A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42960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5764459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497452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7708627A (zh) 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装置
JP598906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006562B2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
JP6914833B2 (ja) 成形くぼみ、及び成形くぼみ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38635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TW201804973A (zh) 吸收體之製造裝置及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JP2007260297A5 (zh)
JP598906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4832908B2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吸収体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WO2015079964A1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EP2873396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body
JP5457507B2 (ja) 積繊装置
JP386283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997020B2 (ja) 衣類投入機における袖吸引整形装置
JP6513533B2 (ja) 積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