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311B - 连接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06311B CN105706311B CN201480059990.4A CN201480059990A CN105706311B CN 105706311 B CN105706311 B CN 105706311B CN 201480059990 A CN201480059990 A CN 201480059990A CN 105706311 B CN105706311 B CN 1057063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electric wire
- cover
- connector cover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01R13/5825—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the means comprising additional parts captured between housing parts and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41—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allowing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c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coupling di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3—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only to wire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在包括连接器(20)和嵌合在连接器(20)上的连接器盖(10)的连接器单元(30)中,连接器(20)包括引导装置(24),其在一个方向上引导电线(23),而连接器盖(10)包括按压装置(12),其按压在引导装置(24)上并且使引导装置(24)变形,从而限制由引导装置(24)引导的电线(23)的移动,从而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朝向引导装置(24)引导电线(23)的那一个方向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其包括连接器和连接器盖,该连接器盖嵌合在连接器上,并且保护从连接器拉出或者退出的电线。
背景技术
通常将连接器用于将电子设备与电线电连接在一起。依据连接器应用到的领域,连接器盖添加到连接器,不仅为了保护从连接器拉出或者退出的电线,并且为了防止电线缠住或者防止电线被容纳电子设备的外壳卡住,从而电线不仅被保护,而且利用连接器盖而指向一个方向。
作为这样的连接器的实例,将通过使用图7来描述在车辆变速箱中使用的连接器。
在图7中,参考标号70表示变速箱,并且参考标号60表示变速箱70的外壳。多个螺线管50置于外壳60内部以使未示出的齿轮移位,并且阳型的设备侧连接器40分别地设置在螺线管50中。
另一方面,运送来自外部的驱动信号的电线23连接到阴连接器20,该阴连接器20嵌合在设备侧连接器40中。然后,通过将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连结在一起,驱动信号从外部分别地传输到螺线管50。
这里,注意电线23连接到的阴连接器20,连接器盖10嵌合在各个连接器20上(后文中,连接器盖10和连接器20将合称为“连接器单元30”),不仅为了保护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还为了使电线23朝向一个方向(布线方向),从而防止从各个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缠住,或者在通过使用螺孔61而将未示出的盖装接到外壳60的密封变速箱70时,防止电线23被卡在外壳60与盖之间。
例如,下面使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器盖作为连接器盖10。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3-1055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通常地,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从连接器直线地延伸(与拉出电线的连接器的平面大致垂直),并且因此,传统的连接器单元具有如下问题:即使从该连接器拉出的电线试图朝向一个方向,但是不易于使电线在一个方向上整齐地对齐。另外,传统的连接器单元具有如下问题:当因为诸如试图使电线朝向一个方向而拉动电线这样的原因而将力施加到电线时,力直接传递到连接器与电线之间的连接部,导致产生在连接器中端子的变形或者失效或者连接失效的担忧。
然后,鉴于在传统连接器单元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简单并且容易地朝向一个方向。
另外,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提供高可靠性的连接器单元,其中,使得即使当力施加到电线时,也难以发生连接器内的端子的变形或失效或者连接失效。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以低成本实现高通用性的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以下构造而解决了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用以执行电连接;以及连接器盖,其嵌合在连接器上并且保护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在一个方向上引导从所述连接器拉出的所述电线,并且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包括按压装置,该按压装置通过按压以使所述引导装置变形,而限制由所述引导装置引导的所述电线的移动。
(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引导装置从所述连接器的拉出电线的平面大致突出为L状。
(3)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像所述引导装置一样的多个引导装置,并且其中
各个所述引导装置要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引导从所述连接器拉出的电线。
(4)根据(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器盖还包括空间部,该空间部使得电线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穿过该空间部。
(5)一种连接器单元,具有:连接器盖,其容纳装接到电线的端子;以及连接器盖,其组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电线拉出开口,从而不仅在布线方向上引导从所述连接器壳体拉出的所述电线,并且保护所述电线,其中,所述连接器盖具有有底的筒状,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形成所述连接器盖的侧壁中,所述两个电线插通口构成入口或者出口,用以使从像所述连接器盖一样的不同的连接器盖导出的电线能够穿过该入口或者出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并且所述两个电线插通口还构成下述这样的出口:来自所述电线拉出开口的所述电线在布线方向上从该出口拉出。
(6)根据(5)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轴对称,并且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轴对称形状,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电线拉出侧端部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器盖的开口侧端部的轴线一致,使得所述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到所述开口侧端部内。
(7)根据(6)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单元还具有轴向旋转锁定部,该轴向旋转锁定部在多个位置处锁定所述连接器盖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多个位置处,所述连接器盖绕着其轴线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旋转,从而相应地定向。
(8)根据(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盖中,与所述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方形,并且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与所述轴线呈直角使得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在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开口侧端部中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
(9)根据(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盖中,与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开口侧端部的所述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圆形,并且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与所述轴线呈直角使得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在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开口侧端部中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
(10)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还包括转动限制突起,该转动限制突起与穿过所述电线插通口的所述电线进行抵接,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盖相对于穿过所述电线插通口的所述电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限制突起与所述电线进行抵接,以从而限制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转动。
(11)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
连接器,其容纳电连接到从干线分支的分支线的末端的端子;以及
连接器盖,其形成为具有底壁和侧壁的有底的筒状形状,并且所述连接器盖组装到所述连接器的存在拉出所述分支线的拉出平面的端部,所述连接器盖在所述分支线和所述干线布线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分支线和所述干线,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具有:电线插通口,该电线插通口形成在彼此面对的所述侧壁中;以及转动限制突起,其形成在所述底壁中,并且所述干线穿过所述电线插通口,并且所述分支线从所述电线插通口拉出,并且其中
在所述连机器该相对于所述干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限制突起与所述干线进行抵接,从而限制所述连接器盖的转动。
(12)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和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的电线拉出端的连接器盖,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在排除两个横向侧表面的情况下是中空长方体部件(包括中空的正方体部件),其中
第一嵌合部设置在顶部和底部的每个上,该第一嵌合部包括作为其部件的向下延伸部以及向上延伸部,向下延伸部从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顶部的嵌合端的末端向下延伸,向上延伸部从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底部的嵌合端的末端延伸,并且第二嵌合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嵌合到所述连接器盖的嵌合端处,从而分别嵌合到所述第一嵌合部,并且其中
电线分布分隔肋设置为从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所述顶部向下延伸,或者从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所述底部向上延伸。
(13)根据(1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来自所述连接器的电线穿过电线方向限制部,该电线方向限制部形成在所述向下延伸部或所述向上延伸部与所述电线分布分隔肋之间,并且来自除了所述连接器之外的其它连接器的电线穿过电线收集部,该电线收集部形成在所述电线分布分隔肋与所述连接器盖的壁部之间。
(14)根据(13)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来自所述连接器的电线中的一条电线穿过所述电线方向限制部,同时来自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电线的剩余电线分布在所述电线分布分隔肋周围,以穿过所述电线收集部。
(15)根据(12)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铰链在与嵌合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形成在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所述顶部上、或者在所述中空长方体部件的所述底部上,并且由于所述顶部或者所述底部的所述嵌合端绕着所述铰链旋转,所以空间形成在所述电线分布分隔肋的末端与所述铰链之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1)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连接器盖具有有底的筒状,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形成在连接器盖的侧壁中,两个电线插通口构成入口或者出口,用以使从像所述连接器盖这样的不同的连接器盖导出的电线能够穿过该入口或者出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两个插通口还构成出口,在布线方向上从该出口拉出来自电线拉出开口的电线。当连接器盖组装到像沿着电线的布线方向而设置的连接器一样的多个连接器时,连接器盖能够组装到连接器,而不将电线插通口的功能限制为用于电线的入口或者出口。因此,连接器盖能够组装到沿着电线的布线方向而设置的多个连接器。
根据以上(2)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连接器盖轴对称,并且作为在面对电线拉出开口的侧处的端部的电线拉出侧端部具有轴对称形状,其中,电线拉出侧端部的轴线与开口侧端部的轴线一致,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到开口侧端部内。因此,由于两个电线插通口的各自的朝向而不限制连接器盖组装到连接器壳体的方向。即,在两个电线插通口中的任意一个朝向定位为与其相邻的连接器盖的情况下连,接器盖可以组装到连接器壳体,从而使得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盖组装到连接器。
根据以上(3)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在连接器盖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旋转从而对应地定向的多个位置处,轴向旋转锁定部锁定连接器盖与连接器壳体。因此,能够处理电线的各种布线方向。
根据以上(4)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连接器盖的与其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并且连接器壳体的与其轴线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内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因此,每次连接器盖绕着其轴相对于连接器壳体旋转90度时,都能够稳定地锁定连接器盖与连接器壳体。
根据以上(5)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与连接器盖的开口侧端部的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并且与轴线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内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因此,连接器盖能够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自由地旋转任意旋转角度。
根据以上(6)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不仅能够保护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而且能够容易地且以确定的方式地使电线朝向一个方向。因此,通过使用根据以上(6)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能够提高在将连接器连接到电子设备时的操作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且以确定的方式地防止电线缠住或者被外壳卡住。
另外,根据以上(6)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施加在电线上的力由引导装置减轻,并且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连接器单元: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且其中,难以发生连接器中的端子的变形或者故障、连接故障等。
根据以上(7)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引导电线的引导装置被构造为从连接器的拉出电线的平面大致突出为L状,并且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以确定的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引导电线。另外,引导装置能够容易地与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并且因此,能够以低的成本制造包括引导装置的连接器单元。
根据以上(8)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设置了像上述引导装置一样的多个引导装置,并且各个引导装置被构造为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引导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因此,能够实现高通用性的连接器单元,该连接器单元能够根据应用而使电线朝向各种方向。
根据以上(9)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连接器盖包括空间部,该空间部使得电线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穿过该空间部。因此,例如,从多个连接器拉出的电线被一起引导至外侧时,使得从其它连接器拉出的电线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穿过限定在指定连接器盖中的空间部,从而,来自指定连接器的电线和来自其它连接器的电线被放到一起,从而容易地且以确定的方式对齐并且整齐地朝向一个方向。
根据以上(10)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即使连接器盖(即,整个连接器单元)相对于电线转动,转动限制突起也与电线进行抵接以限制连接器单元的转动。这防止了整个连接器单元相对于电线的转动,从而使得能够提高在将连接器装接到匹配连接器时的操作性能。
根据以上(11)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即使连接器盖(即,整个连接器单元)相对于干线转动,转动限制突起也与干线进行抵接以限制连接器单元的转动。这防止了整个连接器单元相对于干线的转动,从而使得能够提高在将连接器装接到匹配连接器时的操作性能。
根据以上(12)至(15)所描述而构造的连接器单元,利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盖,能够使得所有的连接器单元以在相同的方向上对齐的方式布置。因此,在将连接器嵌合在匹配连接器中或匹配连接器上时,变得不需要更正连接器单元的朝向的时间,从而使得能够大幅减小很多连接器的嵌合时间。
另外,能够容易地分别识别从那些连接器退出的电线。
此外,即使连接器盖相对于穿过其顶部和底部的竖直轴线转动,连接器盖也能够恢复到其初始状态。
另外,将铰链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盖上,这在电线分布分隔肋的末端与铰链之间建立了空间,并且这有助于在连接器盖中容纳一束电线,从而使得能够减少将连接器嵌合在一起所需的时间。
从而,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细读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而描述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本发明的细节将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尚未嵌合到一起的连接器盖和连接器的视图。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嵌合到一起的连接器盖和连接器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连接器单元的平面图,该多个连接器单元在电线通过其而布线的情况下并排对齐为一排。
图5是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4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电线在不同的方向上布线的情况。
图7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线从多个连接器拉出的车辆变速箱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图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连接到匹配连接器的透视图,并且图10A和10B示出了在连接器的电线插通口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连接器盖组装到连接器的状态。
图11A和11B是示出将连接器盖装接到多个连接器壳体的步骤的视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将连接器盖装接到多个连接器壳体的步骤的视图。
图13是示出将连接器盖装接到多个连接器壳体的步骤的视图。
图14是示出不对齐为一条直线的多个连接器的视图。
图15是示出组合使用通过相对于连接器壳体90度旋转的连接器盖130的电线布线的实例的视图。
图16是根据对连接器单元做出的修改实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连接器盖在关于连接器壳体的轴朝向不同方向的同时装接到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18是示意性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时,在变速箱中的电线的布线的实例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和阳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具有组装到其的连接器盖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连接器单元在使用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2A是示出连接器单元在使用中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22B是描述在截面示出电线的情况下沿着图22A中线B-B的电线的布线的视图。
图23A和23B示出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操作效果的透视图,其中,图23A是示出当使用在前发明的连接器单元时电线的布线形式的实例的透视图,并且图23B是示出当使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时电线的布线形式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2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盖的当从其下侧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并且图24B是图24A所示的连接器盖的当从其下侧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其示出了从连接器拉出的两条电线穿过连接器盖的内部的状态。
图25是图24A所示的连接器盖的五面视图,其中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并且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4B所示的连接器盖的六面视图,其中,其中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视图A为视图R从箭头A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截面视图,并且视图B示出了视图A所示的电线分布分隔肋的修改实例。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与大量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28是从图24所示的连接器盖改进的连接器盖当从下方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其中,图28A(1)是示出铰链闭合的状态的视图,图28A(2)是示出铰链打开的状态的视图,并且图28B是示出在铰链打开的状态下电线穿过连接器盖的状态的视图。
图29是图28A(1)中在铰链打开情况下的连接器盖的五面视图,其中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并且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
图30A是根据早于本发明而做出的发明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盖的透视图,其示出了连接器与连接器盖准备嵌合到一起的状态,并且图30B是示出连接器与连接器盖嵌合在一起的状态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盖的透视图。
图31A是根据相关发明的连接器420当从面朝连接器盖410的一侧观看时的前视图,并且图31B示出了连接器420和连接器盖410的透视图,其图示了根据相关发明的将从连接器420退出的电线容纳到连接器盖410中的步骤。
参考标记列表
10:连接器;11:锁定孔;12:按压装置;13:空间部;14:间隙部;15:底表面;20:连接器;21:后突起;22:上突起;23:电线;24:引导装置;25:后表面;30:连接器单元;40:设备侧连接器;41:锁定部件;101、102:连接器单元;110、111:连接器;120、150:连接器壳体;120a、150a:电线拉出开口;120b、150b:电线拉出侧端部;121:端子容纳室;130、160:连接器盖;130a、160a:侧壁;130b、160b:底壁;130c、160c:开口侧端部;130d、160d:外表面;131、161:电线插通口;132:引导狭缝;133:按压表面;140、170:轴向旋转锁定部;141、171:盖侧锁定部;141a:盖侧锁定突起;171a:盖侧锁定突出部;143、172:连接器侧锁定部;142a:连接器侧突起;172a:连接器侧锁定凹部;100:匹配连接器;310:连接器盖;313:底壁;317:电线插通口;319:转动防止突起;320:连接器;321:壳体;325:拉出平面;330:连接器单元;380:电线;381:分支线;382:干线;410:根据在先发明的连接器盖;410A:嵌合空间(第一嵌合部);411:顶部;411N:窄部;411W:宽部;411D:向下延伸部;411WD:向下延伸部;411R:连接部;412:底部;412H:铰链;412N:窄部;412W:宽部;412U:向上延伸部;412WU:向上延伸部;412R:连接部;413:壁部;414:电线分布分隔肋;414A:电线方向限制部;414B:电线收集部;420:根据在先发明的连接器;420A:嵌合突起(第二嵌合部);420K:接合突起;420L:矛杆偏转和变形空间;420T:端子容纳室;430:在先发明的连接器单元;440:匹配连接器;W1、W2: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1中,通过使用后突起21和锁定孔11,连接器盖10嵌合在阴连接器20的平面(后文中,称为“后表面”)25所存在的一侧上,电线23从后表面25拉出。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由该连接器20和连接器盖10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阳设备侧连接器40置于未示出的电子设备中,并且在设备侧连接器40中的电极从电子设备连接到电线。
通过使设置在连接器20上的上突起22与设置在设备侧连接器40上的锁定部件41进行接合,连接器20与设备侧连接器40结合在一起,并且设置在各个连接器中的端子电连接在一起。
电线23从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拉出,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从其拉出两条电线。参考标号24表示引导装置24,该引导装置24适于在一个方向上引导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A所示的连接器10尚未嵌合在其上的状态下,引导装置24(24-1、24-2)从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上的左和右下部向上突出为大致L状。引导装置24由树脂且与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并且为柔性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从后表面25观看时,引导装置24-1将电线23引导到左侧,并且引导装置24-2将电线23引导到右侧。
在图2A中,从连接器20拉出的两条电线23两者均由引导装置24-1向左侧引导,并且不使用引导装置24-2。然而,依据情况,可以采用通过仅使用引导装置24-2而将两条电线两者均向右侧引导的构造。可选择地,可以采用利用引导装置24-1而向左侧引导一条电线并且利用引导装置24-2向右侧引导另一条电线的构造。
平坦的板状按压装置12设置在连接器盖10上,从而从其底表面15朝着前方延伸。空间部13设置在该按压装置12的两侧上,使得从连接器20拉出的除了电线23之外的电线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穿过,连接器盖10嵌合在连接器20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3B所示(在图3A中,不描述连接器10,以清晰地示出引导装置24如何操作),当连接器盖10嵌合在连接器20上时,按压装置12按压在引导装置24上,从而使引导装置24变形,从而由引导装置24引导的电线23由变形的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卡住,使得抑制电线23移动。
在图3A中,两个引导装置24中的仅引导装置24-1用于使两条电线23朝向当从后表面25观看时的左侧。然而,可以通过仅使用引导装置24-2而向右侧引导两条电线23。可选择地,如图6所示,通过单独地使用两个引导装置24,电线23-L可以由引导装置24-1朝向左侧,并且电线23R可以由引导装置24-2朝向右侧。
如观看图2所见,在连接器盖10嵌合在连接器20上之前,设置在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上的引导装置24仅在一个方向上引导拉出的两条电线23,并且因此,电线23能够自由地移动。从而,在由于诸如外力施加到电线23这样的原因而使得电线23比引导装置24的上端更加向上偏移的情况下,电线23骑跨在引导装置24上方,并且电线23不再朝向一个方向(并且然后朝向与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大致呈直角的方向)。
与此相比,如图3所示,当连接器盖10嵌合在连接器20上时,电线23由通过按压装置12变形的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卡住,从而限制电线23的移动,从而防止电线23向上偏移。从而,即使外力施加到电线23,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也能够朝向一个方向,而不偏移。
这里,限制电线23的移动的程度应当根据连接器单元所应用到的设备而按照要求选择。具体地,能够按照要求选择以下任意状态:利用变形的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而强力地紧固电线23的状态;利用变形的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而松弛地紧固电线23的状态;以及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几乎与电线23接触的状态。
通过采用该构造,在连接器盖10装接到连接器20的情况下,固定了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的方向,而不存在任何偏移,从而使得能够以确定的方式使电线23朝向一个方向。
另外,在连接器盖10已经装接到连接器20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外力施加到电线23的情况下,与传统的连接器单元相比,施加在连接器与电线之间的连接部上的力由于变形的引导装置24而减轻,从而使得能够防止连接器中的端子的变形或故障、或者连接故障。不仅当电线23被变形的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卡住时,而且当引导装置24和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以某种方式与电线23进行接触时,也能够预期该外力减轻效果。然后,当外力施加到电线23时,能够利用电线23与引导装置24或者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轻施加在连接器20与电线23之间的连接部上的力。
图4和图5示出了如下实例:其中,通过使用像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一样的多个连接器单元,多条电线一起在一个方向上布线。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多个连接器单元30-1至30-6并排对齐,并且来自各个连接器的电线一起引导至外侧的状态的视图。图5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图4所示的连接器单元30-2和30-3。
首先,将参考图4描述最左边的连接器单元30-1。
首先,在连接器盖10-1嵌合在连接器单元30-1的连接器20-1上之前,通过使用如图2所示的、设置在连接器20-1上的引导装置24(未示出),引导从连接器20-1拉出的电线23-1,从而朝向一个方向(连接器单元30-2的方向)。
接着,如图3所示,连接器盖10-1嵌合在连接器20-1上,从而利用按压装置12而使引导装置24变形,从而限制电线23-1的移动,从而即使外力施加到电线23-1,电线23-1也朝向一个方向而不偏移。从而,对连接器单元30-1进行的操作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4和5描述第二个最左边的连接器单元30-2。
首先,与以上刚描述的连接器单元30-1的情况相似,在连接器盖10-2嵌合在连接器单元30-2的连接器20-2上之前,通过使用设置在连接器20-2上的引导装置24(未示出),在一个方向上(连接器单元30-3的方向)引导从连接器20-2拉出的电线23-2。
另外,与上述预备操作相关地,来自连接器单元30-1的电线23-1经由连接器盖10-2中的间隙部(由图1中的参考标号14表示的部分)定位在空间部(由图1中的参考标号13表示的部分)中,使得电线23-1能够穿过空间部。
在上述状态下,连接器盖10-2嵌合在连接器20-2上,从而通过按压装置12而使引导装置24变形,以从而限制来自连接器20-2的电线23-2的移动,同时防止来自连接器单元30-1的电线23-1从空间部13移出。从而,即使外力施加到电线23-2,来自连接器20-2的电线23-2也朝向一个方向而不偏移,并且即使外力施加到来自其它连接器的电线23-1,电线23-1也保持在空间部13内,以在一个方向上穿过空间部13。然后,在连接器单元30-2上进行的操作结束。
接着,虽然将描述第三个最左边的连接器单元30-3,但是第三个最左边的连接器单元30-3与以上描述的连接器单元30-2基本相同。
即,首先,在连接器盖10-3嵌合在连接器单元30-3的连接器20-3上之前,通过使用设置在连接器20-3上的引导装置24(未示出),在一个方向上(连接器单元30-4的方向)引导从连接器20-3拉出的电线23-3。
另外,与上述预备操作相关地,来自连接器单元30-2的电线23-2和从连接器单元30-1经由连接器单元30-2而延伸的电线23-1一起经由连接器盖10-3中的间隙部(由图1中的参考标号14表示的部分)定位在空间部(由图1中的参考标号13表示的部分)中,使得电线23-1和电线23-2能够穿过空间部。
在上述状态下,连接器盖10-3嵌合在连接器20-3上,从而通过按压装置12而使引导装置24变形,以从而限制来自连接器20-3的电线23-3的移动,同时防止来自连接器单元30-1的电线23-1和来自连接器单元30-2的电线23-2从空间部13移出。从而,即使外力施加到电线23-3,来自连接器20-3的电线23-3也朝向一个方向而不偏移,并且即使外力施加到来自其它连接器的电线23-1和电线23-2,电线23-1和电线23-2也保持在空间部13内,以在一个方向上穿过空间部13。然后,在连接器单元30-3上进行的操作结束。
对所有的连接器20和连接器盖10进行以上已经描述的操作,从而如图4所示,能够容易地在一个方向上并且以确定的方式一起布线多条电线23。
对各个连接器单元进行的操作不必须从最左侧连接器单元30-1开始地顺次执行,并且因此,能够以任意顺序或者同时地操作连接器单元。
接着,将描述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在传统的连接器单元中,电线从连接器直线地拉出(与连接器的后表面大致呈直角),并且因此,即使拉出的电线试图朝着一个方向,也不易于整齐地对齐电线。
与此相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中,连接器20包括引导装置24,该引导装置24在一个方向上引导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并且连接器盖10包括按压装置12,该按压装置12对引导装置24按压以使其变形,从而限制了由引导装置24所引导的电线23的移动。从而,能够利用由于按压装置12而变形的引导装置24,简单且以确定地方式使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朝向一个方向。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提供了一下作用效果。即,能够提高在将连接器20连接到电子设备时的操作性能,并且能够简单并且以确定方式防止电线23被缠住、或者电线23被外壳卡住。
毫无疑问,连接器盖10当然提供了保护从连接器20拉出的电线23的原有的工作效果。
另外,在传统的连接器单元中,施加到电线的外力直接传递到连接器与电线之间的连接部,并且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存在发生连接器中的端子的变形或者故障或者连接故障的担忧。与此相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中,施加到电线23的力被引导装置24减轻,并且因此,连接器单元30提供了实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连接器单元的工作效果,在该连接器单元中,难以发生连接器中的端子的变形或者故障或者连接故障。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中,引导装置24从连接器20的后表面(连接器20中拉出电线的平面)25大致突出为L状,并且因此,不仅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以确定的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引导电线,而且引导装置24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连接器20一体地形成。从而,提供了能够以低的成本制造具有引导装置24的连接器30的工作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包括在不同方向上引导电线23的多个引导装置24-1、24-2,并且因此,通过使用引导装置中的一者或者两者,能够向左或右或朝着这两个方向上引导电线23。
因此,利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能够使电线朝向根据应用而期望的方向,并且因此,连接器单元30提供了实现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应用的高通用性的连接器单元的工作效果。
另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中,连接器盖10包括空间部13,电线能够穿过该空间部13,并且因此,来自其它连接器单元的电线能够穿过空间部13,从而来自当前连接器的电线和来自其它连接器的电线能够以简单并且确定的方式在一个方向上一起整齐地对齐。结果,通过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0,提供了如下工作效果:将从多个连接器拉出的多条电线以简单且确定的方式整齐地一起布线在一个方向上。
此外,当从电线穿过空间部13的方向上观看时,空间部13被平板状的按压装置12划分为两部分,并且因此,与不设置按压装置12的情况相比,来自其它连接器的电线能够在空间部13之内移动的电线可移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能够更加整齐地一起布线电线。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装置24从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大致突出成L状。然而,引导装置的构造不限于此,并且因此,能够采用任意构造,只要该构造能够使得从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拉出的电线能够在指定方向上被引导即可,并且该构造包括引导装置24形成为的J状、T状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装置24由树脂制成,并且与连接器20一体地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引导装置可以与连接器分开地制造,从而装接到连接器。当此发生时,材料当然也不限于树脂,只要使用的材料能够利用按压装置而变形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条电线从连接器20拉出。然而,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的数量不限于此,并且因此,一条或者三条以上的电线可以从连接器拉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0是阴连接器。然而,明显的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到阳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导装置24设置在连接器20的后表面25上。然而,在确定在一个方向上布线电线的情况下,应当仅设置一个引导装置。相反地,在确定不仅在两个方向上而且在更多其他方向上布线电线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引导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装置12是板状部件,其从连接器盖10的底表面15向前方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按压装置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只要当连接器盖嵌合在连接器上时,该按压装置能够按压引导装置并且使该按压装置变形,以限制由引导装置引导的电线的移动即可。
(第二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的分解透视图。在图8中,示出了连接到连接器110的匹配连接器100的透视图,并且省略了从连接器110拉出的电线W的图示。图9是图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01的透视图。在图9中,省略了从连接器110拉出的电线W的图示。图10A和10B示出了图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01与匹配连接器100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10A和10B示出了在连接器的电线插通口131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110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用于在车辆等中布线的电线。
连接器单元101具有连接器110和连接器盖130。连接器110包括连接器壳体120,该连接器壳体120容纳装接到电线W的端子C。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中的电线拉出开口120a,从而不仅在布线方向上引导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并且保护电线W。
首先,将描述连接器110。
连接器壳体120由诸如合成树脂等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块。连接器壳体120具有端子容纳室121,该端子容纳室121容纳装接到电线W的端子C。在本实施例中,端子C图示为阴端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端子C可以是阳端子。
另外,连接器壳体120的作为在电线拉出开口120侧处的端部的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成型为嵌合在连接器盖130的作为连接器盖130开口的一侧处的端部的开口侧端部130c中。该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具有轴对称形状,其中,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的轴线与连接器盖130的轴线A一致,使得拉出侧端部12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中。更具体地,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的与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外形为方形,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30c中。
另外,使得连接器110连接到图8所示的匹配连接器100。
接着,将描述连接器盖130。
连接器盖130具有有底的轴对称管状。在连接器盖130中,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形成在连接器盖130的侧壁130a中,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构成用于电线W的入口或者出口,从不同的连接器盖130布线的电线W能够穿过该入口或者出口,从而将该电线W限制到布线方向;并且该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构成用于从电线拉出开口120a拉出的电线W的出口,以在布线方向上拉出该电线W。
更具体地,连接器盖130由诸如合成树脂等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外形是方形。电线插通口131、131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侧壁130a的表面中,使得利用由侧壁130a和底壁130b包围的内壁表面,在布线方向上引导电线W。
另外,连接器盖130在电线插通口131、131中具有两个引导狭缝132、132,并且引导狭缝132、132将来自作为开口侧处的端部的开口侧端部130c的电线W分别引导至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
在连接器盖130中,按压表面133形成在底壁130b的外表面130d上,并且当连接器盖130装接到连接器壳体时,按压该按压表面133。
按压表面133形成有在外表面130d的几乎整个表面上形成的与按压方向呈直角的表面。
另外,连接器单元110具有轴向旋转锁定部140,该轴向旋转锁定部140在多个位置处将连接器盖130与连接器壳体120锁定,在该多个位置处,连接器盖130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旋转从而对应地定向。
轴向旋转锁定部140具有:盖侧锁定部141,其设置在连接器盖130侧上;以及连接器侧锁定部142,其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20侧上。
盖侧锁定部141具有盖侧锁定突起141a,其设置在连接器盖130的开口侧端部130c的四个角部处,从而从内周表面突出。
连接器侧锁定部142具有连接器侧锁定突起142a,其设置在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的四个角部处,从而从外周表面突出。
盖侧锁定突起141a和连接器侧锁定突起142a轴对称地设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处,从而骑跨在对应的突起上,从而在当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与开口侧端部130c嵌合在一起时的嵌合完成位置处,锁定连接器盖130与连接器壳体120。
这里,连接器盖130具有有底的筒状,并且具有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该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构成用于电线W的入口或者出口,其中从不同的连接器盖130拉出的电线W能够穿过该入口或者出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电线W,并且该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构成用于从电线拉出开口120a拉出的电线W的出口,以在布线方向上拉出电线W。因此,当连接器盖130组装到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器110的每个连接器时,连接器盖130能够组装到连接器110,而不需要将电线插通口131、131的功能限制为用于电线W的入口或者出口。
另外,连接器盖130具有有底的轴对称筒状,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形成在侧壁130a中,从而互相轴对称。因此,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的方向不由于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的各自的朝向而受到限制。
即,在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任意一个朝向定位为与其相邻的连接器盖130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可以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因此,连接器盖130能够用于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而设置的多个连接器110。
另外,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朝向电线W的布线方向。因此,连接器盖130能够容易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另外,如图10所示,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能够穿过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的任意一个,从而在任意一个布线方向上(由箭头D1、D2表示)被引导。
连接器盖130的与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并且与轴线A呈直角的连接器壳体120的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以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30c中。因此,每次连接器盖130绕着其轴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旋转90度时,连接器盖130都能够稳定地锁定到连接器壳体120。
因此,如图10A和10B所示,能够通过将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的朝向旋转90度,而改变电线W的布线方向。
接着,将通过使用图11至15描述在布线电线W时将连接器盖130装接到多个连接器壳体120的步骤。
图11至13示出将连接器盖130装接到多个连接器壳体120的步骤的视图。图14是示出多个连接器110不对齐为一条直线的状态的视图。图15是示出组合使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通过90度旋转的连接器盖130的电线布线的实例的视图。
在该步骤的说明中,将电线W描述为穿过直线对齐的多个连接器110而布线。
首先,以将电线插通口131相对于连接器110朝向电线W的布线方向(图11中的箭头D表示)的方式,操作者将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参见图11A、B)。
在该组装操作中,在通过连接器盖130的用作电线W的出口的一个电线插通口131在布线方向上拉出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的同时,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另外,在该组装操作中,以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被从对应的引导狭缝132、132引导至各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方式,连接器盖130能够容易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另外,应当在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任意一个朝向电线W的布线方向(图11中的箭头D所示)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此处,在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以从面向布线方向的电线插通口131拉出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装接到连接器壳体120。由此,能够通过在嵌合方向上按压按压表面133而容易地装接连接器盖130。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由连接器盖130捆束到一起并且在布线方向上引导。
其后,操作者以电线插通口131相对于另一个连接器110朝向电线W的布线方向的方式,将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该另一个连接器110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排列(参见图12A、12B)。
同样在该组装操作中,在通过连接器盖130的用作电线W的出口的一个电线插通口131在布线方向上拉出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的同时,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另外,也在该组装操作中,以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从对应的引导狭缝132、132引导至各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方式,连接器盖130能够容易地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此外,同样在此处,与上述组装操作相似地,应当在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任意一个朝向电线W的布线方向(图11中的箭头D所示)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
此处,在从连接器壳体120拉出的电线W以从面朝布线方向的电线插通口131拉出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装接到连接器壳体120,并且从已经组装到其它连接器壳体120的其它连接器盖130拉出的电线W从一个电线插通口131穿过当前连接器盖130到另一个电线插通口131。
连接器盖130的一个电线插通口131充当从另一个连接器盖130拉出的电线W的入口,并且另一个电线插通口131充当从连接器盖130拉出的电线W的出口。
同样在此处,能够通过在嵌合方向上按压按压表面133而容易地装接连接器盖130。
通过重复一系列的操作来将连接器盖130组装到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而对齐的多个连接器110,能够将电线W捆束到一起,并且在布线方向上引导电线W(参见图13)。
在该步骤中,将电线W描述为穿过直线对齐的多个连接器110而布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如图14所示,多个连接器110不必须直线地对齐。
另外,如图15所示,可以通过组合使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通过90度旋转的连接器盖130而布线电线W。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中,连接器盖130具有有底的管状,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形成在连接器盖130的侧壁130a中,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构成用于电线W的入口或者出口,该电线W从其他连接器盖130布置以能够穿过该入口或者出口而在布线方向上被引导,并且该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还构成在布线方向上拉出来自电线拉出开口120a的电线W的出口。当连接器盖130组装到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器110时,连接器盖130能够组装到连接器110,而不需要将电线插通口131、131的功能限制为用于电线W的入口或者出口。因此,连接器盖130能够组装到沿着电线W的布线方向而设置的多个连接器110。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中,连接器盖130轴对称,并且作为在面对电线拉出开口120a的一侧处的端部的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具有轴对称形状,其中,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的轴线与开口侧端部130c的轴线A一致,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能够嵌合到开口侧端部130c内。因此,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的方向不由于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的各自的朝向而受到限制。即,在两个电线插通口131、131中的任意一个朝向定位为与其相邻的连接器盖130的情况下,连接器盖130可以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20,从而使得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盖130组装到连接器11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中,在连接器盖130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旋转从而对应地定向的多个位置处,轴向旋转锁定部140将连接器盖130与连接器壳体120锁定。因此,能够处理电线W的各种布线方向。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中,连接器盖130的与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并且连接器壳体120的与轴线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2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30c内的截面的外形为方形。因此,每次连接器盖130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20通过90度旋转时,都能够稳定地锁定连接器盖130与连接器壳体120。
(修改实例)
接着,将通过使用图16和17描述对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做出的修改实例。图16是对根据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101做出的修改实例的连接器单元102的分解透视图。图17A和17B是示出连接器盖160在关于连接壳体150的轴朝向不同方向的同时,装接到连接器壳体150的连接器单元102的透视图。
修改实例的连接器单元102与连接器单元10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口侧端部160c的与其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圆形,并且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的与轴线A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60c内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
其他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并且因此,将相同的参考标号赋予与实施例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
连接器单元102具有轴向旋转锁定部170,该轴向旋转锁定部170在连接器盖160绕着其轴线旋转从而相应地定向的多个位置处锁定连接器盖160与连接器壳体150。
轴向旋转锁定部170具有:盖侧锁定部171,其设置在连接器盖160侧上;以及连接器侧锁定部172,其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50侧上。
盖侧锁定部171具有多个盖侧锁定突出部171a,该多个盖侧锁定突出部171a沿着连接器盖160的开口侧端部160c的内周表面等间隔地设置,以从该内周表面突出。
连接器侧锁定部172具有连接器侧凹状锁定凹部172a,该连接器侧凹状锁定凹部172a沿着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的外周表面等间隔地设置,以使得盖侧锁定突出部171a能够嵌合在其中。
盖侧锁定突出部171a和连接器侧锁定凹部172a设置在轴对称地彼此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当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和开口侧端部160c嵌合在一起时,两个部件的嵌合利用突起和凹部而锁定。
这里,开口侧端部160c的与其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圆形,并且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的与轴线A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60c内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因此,每次连接器盖160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50旋转预定角度时,都使得连接器盖160固定到连接器壳体150。
由此,如图17所示,能够通过以预定角度旋转连接器盖160以使两个电线插通口161、161指向期望的朝向,而改变电线的布线方向。
根据修改实例的连接器单元102提供了与连接器单元101所提供的相似的优势效果。另外,开口侧端部160c的与其轴线A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圆形,并且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的与轴线A呈直角使得电线拉出侧端部150b能够嵌合在开口侧端部160c内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因此,连接器盖160能够绕着其轴线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50以一定自由度的旋转角而旋转。
虽然将连接器单元101描述为具有轴对称的连接器盖16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连接器盖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只要其具有有底的筒状即可。例如,即使采用考虑中的截面外形为矩形的连接器盖也没有问题。
从而,已经通过使用附图而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实施例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实例,并且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能够按照要求修改、改进等。另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和位置是任意的,并且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些。
(第三实施例)
后文中,将参考图18至23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8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时,在变速箱中的电线的布线的实例的平面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矩形变速箱370其中容纳了:基部件360,电子部件等固定到该基部件360;多个(本实施例中七个)螺线管350,其固定到基部件360;匹配连接器340(例如,阳连接器),其分别固定到螺线管350的各个侧表面;连接器320(例如,阴连接器),其分别嵌合到阳连接器340;以及电线380,其从各个连接器320拉出,以向拉出开口371延伸,从而从拉出开口371被引导至外侧。电线380包括:分支线381,其从各个连接器320拉出;以及干线382,其分别为一束分支线381(参见图21,将稍后描述)。分支线381和干线382在由连接器单元330布线的方向上引导,该连接器单元330包括连接器320和装接到连接器320的连接器盖310。变速箱370被未示出的单独的盖液密地覆盖。然后,倒入油以填充由变速箱370与盖包围的内部空间。
将描述连接器单元330。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连接器单元和阳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图20是示出具有组装到其的连接器盖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并且图21是示出连接器单元在使用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2A是示出连接器单元处于使用中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22B是描述在截面示出电线的情况下沿着图22A中线B-B的电线的布线的视图。图23A和23B示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工作效果的透视图,其中,图23A是示出当使用在前发明的连接器单元时电线的布线形式的实例的透视图,并且图23B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时电线的布线形式的实例的透视图。
如图19所示,连接器单元330包括:连接器320,分支线381从该连接器320拉出;以及连接器盖310,其组装到连接器320的拉出分支线381的拉出平面325。这些部件全部由合成树脂形成。
连接器320(例如,阴连接器)包括盒状壳体321,在其内部形成了端子容纳室322;并且电连接到分支线381的末端的多个端子(例如,阴端子,未示出)容纳在端子容纳室322内。连接器320在壳体321的外表面上具有锁定突出部323,该锁定突出部323适于锁定在匹配连接器340(例如,阳连接器)的锁定部341内,并且该连接器320嵌合到匹配连接器340内。多个匹配端子(例如,阳端子,未示出)容纳在匹配连接器340的内部中,用于与连接器320内的端子的电连接。然后,当连接器320嵌合到匹配连接器340内时,上述两种端子电连接在一起。
另外,稍后描述的适于分别锁定在连接器盖310的中锁定孔315内的四个锁定突起324形成在壳体321的位于拉出平面325周围的位置处的外表面上。在壳体321的存在拉出平面325的端部处的四个角处,锁定突起324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这四个锁定突起324能够锁定在连接器盖310中的所有的四个锁定孔315内,从而,能够改变连接器盖310到连接器320的装接角度。即,连接器盖310能够以除了图19至21所示的装接角度之外的装接角度而装接到连接器320,并且因此,能够在连接器盖310从示出的装接角度转动90度(即,连接器盖310竖直和水平地朝向)这样的状态下,将连接器盖310装接到连接器320。能够通过改变装接角度而改变连接器盖310对电线380的引导方向。
如图19所示,连接器盖310形成为有底的管状,并且具有底壁313和四个侧壁,并且具有开口311。如图20所示,连接器盖310从存在开口311的端部组装到连接器壳体321的存在拉出平面325的端部。适于锁定在锁定突起324上的锁定孔315形成在连接器盖310的存在开口311的端部的四个角部中。另外,连接器盖310具有:电线插通口317,其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侧表面中;以及转动限制突起319,其形成在底壁313上。如图22B所示,转动限制突起319形成为从底壁313朝着开口31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限制突起319形成在底壁313上,以从底壁313垂直地延伸。
接着,将描述用于连接器单元330的电线布线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将通过采用图22A所示的实例来描述电线布线方法,在图22A中,七个连接器单元330用于限制电线380的布线路径,使得连接器单元330能够顺次地嵌合在固定到图18所示的七个螺线管350的匹配连接器340内。
如图21所示,当使用连接器单元330时,干线382穿过连接器盖310的电线插通口317,并且从连接器320引导出的分支线381从电线插通口317拉出。即,如图21所示,来自相邻的连接器单元330的干线382穿过电线插通口317,从而穿过连接器盖310的内部。然后,从电线通过开口317拉出的干线382和分支线381组合到一起成为分配到下一个连接器单元330的干线382。以这种方式,在连接器单元330中,布线分支线381和干线382的方向由连接器盖310引导。
通过以上述方式顺次地布线电线380,分支线381和干线382被适当地引导至它们的布线方向,如图22A所示,从而限制它们的布线路径。
另外,在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30的电线布线形式中,连接器盖310具有转动限制突起319。如图22B所示,电线380布线在转动限制突起319的一侧(图22B中的上侧)和另一侧(图22B中的下侧)这两侧上。换句话说,将电线380布线为使得电线380位于转动限制突起319的一侧和另一侧这两侧上。由此,即使连接器盖310在图22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干线382转动,转动限制突起319也与干线382进行抵接,以限制连接器盖310的转动,从而使得能够限制连接器盖310相对于干线382的转动。以这种方式,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30,限制了整个连接器单元330相对于干线382转动,提高了在将连接器单元330装接到匹配连接器340时的操作性能。
为了通过参考图23而进一步说明,当使用了分别不具有转动限制突起319的在先发明的连接器单元330B时,如图23A所示,连接器单元330B相对于电线380转动,导致了多个连接器320不在相同的朝向上对齐的情况。以这种方式,在难以在相同的朝向对齐连接器320的情况下,将连接器320装接到匹配连接器340时的操作性能劣化。相比与此,当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30时,如以上所描述,限制了整个连接器单元330相对于干线382转动。从而,如图23B所示,连接器320能够容易地在相同的朝向上对齐,这提高了将连接器320装接到匹配连接器340的操作性能。
下面将总结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330。
连接器单元330包括连接器320和连接器盖310。连接器320容纳电连接到分支线381的末端的端子,该分支线381从干线382分支。连接器盖310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其具有底壁313和侧壁,并且该连接器盖310组装到连接器320的存在拉出分支线381的拉出平面325的端部。在连接器单元330中,分支线381和干线382引导到其由连接器盖310布线的方向。连接器盖310具有:电线插通口317,其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侧表面中;以及转动限制突起319,其形成在底壁313上,从而干线382穿过电线插通口317,并且分支线从电线插通口317拉出。在连接器盖310相对于干线382转动的情况下,转动限制突起319与干线382进行抵接,并且这限制了连接器盖310的转动。
注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改进等。
例如,在实施例中,连接器单元330被描述为用于限制在变速箱370内布线的电线380的布线路径。然而,毫无疑问,连接器单元330能够用于除了变速箱370内的电线的布线之外的其他应用。
(第四实施例)
下文中,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盖,连接器盖通过使所有的连接器朝向相同的方向,而有助于识别从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接器退出的电线,并且即使连接器盖相对于穿过连接器盖的顶部和底部的轴线转动,连接器盖也能够进一步恢复到其初始状态。
<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盖410>
图24A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盖当从其下侧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并且图24B是图24A所示的连接器盖当从其下侧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其示出了从连接器拉出的两条电线穿过连接器盖的内部的状态。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盖410基本与根据图30A所示的在先发明的连接器盖410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盖410与根据在先发明的连接器盖4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盖410中,以从顶部411的内部向下延伸以到达接近图30A所示的连接器盖410的底部412的方式,具有预定宽度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与连接器盖410一体地由与连接器盖410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根据实施例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
图25是根据图24A所示的发明的连接器盖410的五面视图。
在图25中,在五面视图的中心处的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S上方的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S下方的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S右侧的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并且视图S左侧的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
从五视图中可见,在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盖410中,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形成为:在连接器盖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至其全部范围的同时,从顶部411的内侧延伸,以到达接近连接器盖410的底部412。然后,来自连接器盖410嵌合到的连接器的两条电线穿过连接器盖410(参见图24B),这导致了图26所示的状态。
图26是当来自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机器的电线在连接器盖中布线时产生的图25所示的连接器盖的六面视图。在该六面视图中,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并且视图A为当从箭头A、A所示的方向观看时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
<两条电线W1、W2与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图26中,来自连接器盖410嵌合到的连接器的两条电线W1、W2中的电线W1以使其清楚的方式穿过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该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建立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与顶部411的向下延伸部411D之间(参见图26A)。
另外,电线W1、W2中的另一条电线W2以使其清楚的方式、朝着与电线W1所指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穿过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并且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周围移动,其后,电线W2穿过电线收集部414B,以朝向与电线W1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参见图26A),该电线收集部414B定义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与壁部413之间。
另外,来自其它连接器的大量电线W3至Wn穿过电线收集部414B(参见图26A)。
<通过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维持水平状态:优势1>
以这种方式,两条电线W1、W2中的一条电线(W1)穿过连接器盖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的前侧(面朝连接器的一侧),并且另一条电线(W2)穿过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的后侧(面朝壁部413的一侧)。因此,两条电线W1和W2以与保持在其间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相同的高度平行地对齐,这使得连接器盖能够维持其水平状态(参见图27)。
在所有的连接器盖采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这是能够实现的,并且因此,使得具有连接器盖的连接器单元能够维持他们的水平状态。
从其它连接器单元430到达连接器单元430的一组电线应当水平地穿过电线收集部414B。
结果,使得所有的连接器单元430能够维持他们的水平状态,如图27所示。
<所有连接器单元相似地维持他们的水平状态>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与大量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如上所述,所有的连接器单元430-1至430-3具有根据发明的连接器盖410-1至410-3,并且因此,所有的连接器单元430-1至430-3维持他们的水平状态。
结果,当连接器单元430-1至430-3嵌合至他们的匹配连接器中时,连接器单元430-1至430-3对齐,以指向相同的朝向,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嵌合操作。
另外,连接器盖410嵌合到的连接器单元430中的一条电线水平地穿过连接器盖410的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并且连接器单元430的电线中的剩余电线和来自其它连接器单元430而到达那里的一组电线水平穿过电线收集部414B,从而所有的电线都并排布置为平坦状态。鉴于此点,防止连接器进一步转动。结果,当连接器单元嵌合到他们的匹配连接器中时,连接器单元对齐,以指向相同的朝向,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嵌合操作。
<利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容易地识别来自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接器的电线:优势2>
从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接器退出的一条电线通过穿过连接器盖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的面朝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的一侧,而从不会不能分布,并且因此,通过观看穿过电线方向限制部414A的电线,易于识别电线作为来自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接器的电线。
<即使连接器盖转动,连接器盖也恢复到其初始状态:优势3>
两条电线W1、W2中的电线W2以电线W2被分布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周围的方式、从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的前侧(面朝连接器的一侧)分布到后侧(面朝壁部413的一侧)(参见图26A)。因此,即使连接器盖试图绕着穿过其顶部和底部的轴线转动,连接器盖也难以因此转动。在连接器盖将要转动时,试图使电线恢复到其初始状态的力产生在如此分布的电线中,该电线在与电线分布分隔肋414接触的同时分配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周围,并且该力作用为使连接器盖容易地恢复到其初始状态。结果,即使在连接器盖转动的情况下,也将连接器盖的朝向恢复到其初始位置,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嵌合操作。
<其它变形例>
在之前作出的说明中,连接器盖被描述为具有长方体形状。然而,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并且因此,毫无疑问,连接器盖可以具有立方体形状。
另外,电线分布分隔肋414被描述为形成为从顶部411向下延伸。然而,假定电线能够沿着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穿过或者在其周围穿过,则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可以形成为从底部412向上延伸。
此外,如从图26A所见,通过形成肋以具有与连接器盖410的宽度(在与嵌合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相等的宽度,赋予电线分布分隔肋414转动防止功能。然而,在该构造中,电线从连接器盖410向侧面地突出。当期望避免电线的突出时,如图26B所示,应当代替地设置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其在被赋予转动防止功能的同时,形成为比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稍短,使得能够防止电线从连接器盖410向侧面地突出。
<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410的进一步改进>
图28是示出图24所示的连接器盖的进一步改进的视图,或者是连接器盖当从下方向上观看时的透视图,其中,铰链形成在底部412上。图28A(1)示出铰链闭合状态,图28A(2)示出铰链打开的状态,并且图28B是示出在铰链打开的状态下电线穿过连接器盖的状态的视图。
另外,图29是在铰链闭合的情况下图28A(1)所示的连接器盖的五面视图,其中视图S为前视图,视图H为平面视图,视图T为底视图,视图R为从右方观看时的侧视图,并且视图L为从左方观看时的侧视图。
如图28A(1)所示,铰链412H形成在位于壁部413附近的位置处的底壁412上,从而沿着与嵌合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向侧方)完全延伸。另一方面,电线分布分隔肋414形成为从顶部411的内侧向下延伸,如上所述。从而,当底部12的嵌合端绕着铰链412H转动时,如图28A(2)所示,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的末端与铰链412H之间打开大的空间。
结果,当来自除了连接器盖嵌合到的连接器单元之外的其它连接器单元的大量电线W3至Wn穿过连接器单元的、限定在连接器单元的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与连接器盖410的壁部413之间的电线收集部414B时,释放了在闭合的底部412的嵌合端处的嵌合接合(参见图28A(1)),并且底部412的连接器嵌合端绕着铰链412H向下转动,如图28A(2)所示,从而在电线分布分隔肋414与铰链412H之间打开大的空间。然后,电线W3至Wn在它们的中途部分处被推入到空间内,而后水平的对齐,如图28B所示。
其后,底部412的嵌合端闭合。然后,形成在连接器420的对应位置处的左和右嵌合突起420A各自锁定在存在于连接器盖410的底部412的左和右部中的嵌合空间410A内,从而来自其它连接器单元430的大量电线W3至Wn能够在水平对齐的同时穿过连接器单元430的连接器盖410的电线收集部414B。
<总结>
通过在底部中形成铰链,当底部的嵌合端绕着铰链转动时,在电线分布分隔肋与铰链之间打开大的空间,并且因此,来自其它连接器单元的大量电线能够容易地收集到连接器盖的电线收集部中。
另一方面,在如图24所示的不具有上述铰链412H的连接器盖的情况下,来自其它连接器单元的大量电线W3至Wn的各自的末端需要穿过连接器单元430的连接器盖410的电线收集部414B。该操作需要投入一些人力时间并且因此麻烦。另外,相比于图31A和31B所示的现有连接器单元,改进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3年10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23892)、2013年11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1204)、2013年11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1206)和2013年11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1209),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容易地使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朝向一个方向的优势效果。提供了该优势效果的本发明适用于连接器单元,该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和连接器盖,该连接器盖嵌合在连接器上并且保护了从连接器拉出的电线。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单元,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容纳装接到电线的端子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盖,该连接器盖组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电线拉出开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从所述连接器壳体拉出的所述电线,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具有有底的筒状,并且两个电线插通口形成在所述连接器盖的侧壁中,所述两个电线插通口中的一个构成入口,用以使从像所述连接器盖一样的不同的连接器盖导出的电线能够穿过该入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并且所述两个电线插通口中的另一个构成出口,用以使从像所述连接器盖一样的不同的连接器盖导出的电线能够穿过该出口,从而在布线方向上引导,并且
所述两个电线插通口中的所述另一个还构成下述这样的出口:来自所述电线拉出开口的所述电线在布线方向上从该出口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盖轴对称,并且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轴对称形状,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电线拉出侧端部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器盖的开口侧端部的轴线一致,使得所述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到所述开口侧端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单元还具有轴向旋转锁定部,该轴向旋转锁定部在多个位置处锁定所述连接器盖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多个位置处,所述连接器盖绕着其轴线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旋转,从而相应地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盖中,与所述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方形,并且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电线拉出侧端部能够嵌合在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开口侧端部中的、与所述轴线呈直角的截面的外形是方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94744.2A CN107257049B (zh) | 2013-10-29 | 2014-10-29 | 连接器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23892 | 2013-10-29 | ||
JP2013223892A JP6527662B2 (ja) | 2013-10-29 | 2013-10-29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JP2013-241209 | 2013-11-21 | ||
JP2013241209A JP6204164B2 (ja) | 2013-11-21 | 2013-11-21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JP2013241204A JP6204163B2 (ja) | 2013-11-21 | 2013-11-21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JP2013-241206 | 2013-11-21 | ||
JP2013-241204 | 2013-11-21 | ||
JP2013241206A JP6244184B2 (ja) | 2013-11-21 | 2013-11-21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PCT/JP2014/079381 WO2015064766A1 (en) | 2013-10-29 | 2014-10-29 | Connector unit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94744.2A Division CN107257049B (zh) | 2013-10-29 | 2014-10-29 | 连接器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06311A CN105706311A (zh) | 2016-06-22 |
CN105706311B true CN105706311B (zh) | 2018-07-24 |
Family
ID=5193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9990.4A Active CN105706311B (zh) | 2013-10-29 | 2014-10-29 | 连接器单元 |
CN201710294744.2A Active CN107257049B (zh) | 2013-10-29 | 2014-10-29 | 连接器单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94744.2A Active CN107257049B (zh) | 2013-10-29 | 2014-10-29 | 连接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11566B2 (zh) |
CN (2) | CN105706311B (zh) |
DE (1) | DE112014004948B4 (zh) |
WO (1) | WO20150647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311B (zh) | 2013-10-29 | 2018-07-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单元 |
JP6374895B2 (ja) | 2016-02-09 | 2018-08-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JP6417370B2 (ja) * | 2016-07-29 | 2018-11-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1033906B (zh) * | 2017-08-30 | 2021-03-0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的保持结构 |
WO2020078973A1 (de) * | 2018-10-15 | 2020-04-23 |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 Steckverbinder für hohe datenraten |
CN209282467U (zh) * | 2018-11-30 | 2019-08-2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保持架、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JP7422992B2 (ja) | 2019-10-01 | 2024-01-2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107978B2 (ja) * | 2020-01-16 | 2022-07-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の配索方法 |
US12126154B2 (en) * | 2021-03-30 | 2024-10-22 | Deere&Company | Wiring harness protector |
DE102021117003A1 (de) | 2021-07-01 | 2023-01-05 |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Steckverbindung für Airbag-Zündsystem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39967A1 (de) * | 1989-12-02 | 1991-06-06 | Weidmueller C A Gmbh Co | Zugentlastungsvorrichtung fuer elektrische lei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20306A (en) | 1974-10-02 | 1975-11-18 | Amp Inc | Tap connections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s |
JPS52115894U (zh) | 1976-02-29 | 1977-09-02 | ||
JPH0748387B2 (ja) | 1987-10-19 | 1995-05-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386570U (zh) | 1989-12-25 | 1991-09-02 | ||
JP2515735Y2 (ja) * | 1990-11-21 | 1996-10-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コネクタカバー |
JP2562613Y2 (ja) | 1991-12-21 | 1998-02-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H0567132U (ja) | 1992-01-31 | 1993-09-03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537300Y2 (ja) | 1992-02-27 | 1997-05-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用電線カバー |
JPH07298450A (ja) | 1994-04-19 | 1995-11-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 ハーネス用ハウジングカバーの取付け構造 |
JP3296698B2 (ja) | 1994-08-12 | 2002-07-0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複数光コネクタの整列位置決め治具 |
US5600747A (en) | 1994-08-12 | 1997-02-04 |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Method of collectively connecting multiple optical connectors and aligning and positioning jig for multiple optical connectors used in the method |
JPH08322133A (ja) | 1995-05-25 | 1996-12-03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情報回線の配線方法及び情報回線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H0992379A (ja) * | 1995-09-27 | 1997-04-0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US5672077A (en) * | 1995-12-26 | 1997-09-30 | Wang; Shou Jing | Light bulb socket structure having a watertight feature |
JP3146982B2 (ja) * | 1996-07-12 | 2001-03-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5848916A (en) * | 1997-05-02 | 1998-12-15 | Huang; Shun-Feng | Christmas lamp socket |
US5921806A (en) * | 1997-10-30 | 1999-07-13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Multi-exit strain relief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568095B2 (ja) * | 1998-01-30 | 2004-09-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電線保持構造 |
US6022241A (en) * | 1998-10-02 | 2000-02-08 | Lin; Mei-Lu | Decoration lamp device |
JP3064488U (ja) | 1999-06-02 | 2000-01-21 | 亞權 程 | シングルプラグダブルソケット型電源ケ―ブルコネクタ |
US6422884B1 (en) | 2000-06-27 | 2002-07-23 | Sentinel Lighting Wiring Systems, Inc. | Pre-wired circuit component for flexible wiring system |
US7537478B2 (en) * | 2007-07-18 | 2009-05-26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Wire management cover and system |
JP5012287B2 (ja) * | 2007-07-27 | 2012-08-2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9093860A (ja) | 2007-10-05 | 2009-04-30 | Yazaki Corp | 電線カバー |
JP5275133B2 (ja) | 2009-05-14 | 2013-08-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
JP5398464B2 (ja) | 2009-10-16 | 2014-01-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407959B2 (ja) * | 2010-03-17 | 2014-02-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840929B2 (ja) | 2011-11-10 | 2016-01-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 |
JP5754380B2 (ja) * | 2012-01-11 | 2015-07-2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電線保護部材 |
JP6046571B2 (ja) * | 2013-08-09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103381B2 (ja) * | 2013-10-25 | 2017-03-2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05706311B (zh) | 2013-10-29 | 2018-07-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单元 |
JP6527662B2 (ja) | 2013-10-29 | 2019-06-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US9130283B1 (en) * | 2014-02-18 | 2015-09-08 | Jyh Eng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direction cable installation capability |
-
2014
- 2014-10-29 CN CN201480059990.4A patent/CN105706311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9 WO PCT/JP2014/079381 patent/WO201506476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0-29 CN CN201710294744.2A patent/CN10725704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9 DE DE112014004948.4T patent/DE112014004948B4/de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26 US US15/138,457 patent/US102115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28 US US15/581,345 patent/US104114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39967A1 (de) * | 1989-12-02 | 1991-06-06 | Weidmueller C A Gmbh Co | Zugentlastungsvorrichtung fuer elektrische lei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4004948T5 (de) | 2016-08-04 |
US20170279218A1 (en) | 2017-09-28 |
US10411400B2 (en) | 2019-09-10 |
US20160322741A1 (en) | 2016-11-03 |
US10211566B2 (en) | 2019-02-19 |
CN107257049B (zh) | 2019-10-25 |
DE112014004948B4 (de) | 2023-03-30 |
CN105706311A (zh) | 2016-06-22 |
CN107257049A (zh) | 2017-10-17 |
WO2015064766A1 (en) | 2015-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06311B (zh) | 连接器单元 | |
TWI550969B (zh) | 插頭組件 | |
CN114762198A (zh) | 模块化配电系统 | |
CN106165207A (zh) | 连接器组件 | |
JP636850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WO2014115349A1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US9379473B2 (en) | Connector | |
CN108463925A (zh) | 连接器 | |
CN103718388A (zh) | 连接器 | |
TW201037898A (en) | Cassette for a cable interconnect system | |
CN108574242A (zh) |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 |
CN104393445B (zh) | 电连接器和具有保持插入件的插座组件 | |
JP5808504B2 (ja) | 電気的なカップリングエレメント | |
US9437942B2 (en) | Assembly | |
CA2911854A1 (en) |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lug-in connectors and multiple plug-in connector | |
JP6646448B2 (ja)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6252928A (zh) | 用于电连接器的闩锁布置 | |
CN107819251A (zh) | 连接器 | |
JP2014078370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7517102A (ja) | ロック固定解除防止機構を有するlanコネクタ | |
US9698517B2 (en) | Connector with a wire cover having an opening for arranging wires pulled out from a housing of the connector | |
JP201911442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6244184B2 (ja)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EP3002830B1 (en) | Multi-position mechanism for socket-outlets | |
US1122814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 lev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